洗胃效果

2024-08-21

洗胃效果(共9篇)

洗胃效果 篇1

我院地处霍山脚下, 周围乡村覆盖面广, 口服各种药物中毒患者相对较多, 据统计从2003年元月1日-2008年10月, 急诊科共接诊口服各种药物中毒患者 (成人) 306例, 随机分组, 对照组90例患者运用传统的鼻饲胃管从鼻腔插入洗胃, 试验组216例患者改用DRW-X型洗胃管由口腔插入洗胃。二者相比, DRW-X型洗胃管洗胃效果好, 优点多, 时间短, 既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有效降低了护士劳动负荷, 又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 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均反映良好。

1 资料与操作方法

1.1 资料2组洗胃优点比较见表1。

1.2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中毒物、中毒时间与途径、合作程度, 根据合作程度的不同, 给予相应的认识指导和说明。评估患者有无洗胃禁忌证。

(2) 病情危重者, 首先进行维持循环、呼吸的抢救。

(3) 护士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电动洗胃机1台, 水桶内盛灌洗胃液10 000~20 000 ml, 温度35~37℃, 污水桶1个, 治疗盘内放无菌洗胃包1个 (内有纱布2块, 石蜡油棉球) , 一次性DRW-X型洗胃管1个, 一般选用管径28~30F, 橡胶单、治疗巾、胶布、一次性手套、弯盘、标本瓶、汽油、乙醇、水温计, 必要时备约束带、张口器、压舌板。

(4) 从口腔插入, 嘱清醒合作患者做吞咽动作, 意识不清和不配合者, 使用压舌板和张口器帮助其张口, 防止患者牙齿咬折胃管。正确连接胃管与洗胃机胶管, 每次进液量成人300~500 ml, 插入长度一般成人45 cm~55 cm, 并置口垫。

(5) 洗胃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洗出液的色、量、性状, 如洗出液为血性液体或者患者出现腹痛, 应立即停止洗胃, 并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2 对照结果讨论

通过对成人口服药物中毒患者使用DRW-X型胃管洗胃效果观察如下:

2.1 DRW-X型洗胃管管腔粗, 一般成人使用管径24~34F, 从口腔直接插入, 不易误入气道, 插管成功率100%, 食物残渣不易堵塞管腔, 大大缩短了洗胃总时间, 使洗胃更彻底, 并延长了洗胃机的使用寿命。

2.2 DRW-X型洗胃管管壁可显影, 遇到特殊患者 (如无胃液) 可透视胃管是否置入胃内, 使洗胃顺利进行。

2.3 DRW-X型洗胃管管壁透明, 可从管壁直视胃内容物的颜色变化, 如有胃出血, 可在第一时间内从管壁发现, 可立即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2.4 为一次性用品, 用后直接焚烧销毁, 杜绝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3 结论

DRW-X型洗胃管的使用, 有效降低了洗胃风险, 大大缩短了洗胃操作总时间, 延长了洗胃机的使用寿命, 简化了护士操作程序, 降低了护士劳动负荷, 既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新生儿洗胃的护理与探讨 篇2

【关键词】 新生儿;洗胃;护理

Abstract:Neonatal gastric lavage is designed to remove the fetal childbirth swallowed meconium stained amniotic fluid was, infection of amniotic fluid, amniotic fluid and contain more maternal blood, gastric acid and reduce the stimulation to mucous membrane of gastric mucosa caused by hypersecretion induced vomiting. The clinical use of early treatment, the sooner the better treatment. The method is simple, easy to master.Since the NICU in our department was founded in 1 each month, 30 cases of neonatal gastric lavage, effect is good,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will nurse now experience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Key words:The nerborn, Gastric lavage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73-01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底肌与贲门肌发育差,幽门肌发育好,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即通常所说的吐奶。胃食管反流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或神经肌

肉协调功能差而出现的反流称为生理性反流。新生儿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偏高,国内报道新生儿检出率高达 60%以上,其中有 20%会出现溢奶、吐奶或呕吐等症状。新生儿由于分娩时吸入过多的羊水或吞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膜分泌亢进即咽下综合征,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正常哺乳 ,造成营养不良、脱水,严重时出现呛咳引起窒息。为保证新生儿的及时喂养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需要进行婴儿洗胃,经临床实践观察,经口腔置胃管插入时不涉及鼻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黏膜损伤小,易于操作,对患儿影响小,家长更易接受,无一例发生相关的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 年 11 月,我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成立对新生儿洗胃35例的观察,效果较好。新生儿洗胃已是一种常规性操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要求护理人员有娴熟的技术和高

度的责任心,通过正确的洗胃,发挥最佳洗胃效果。

1.2操作方法

①选用软硬适宜的硅塑合成的新生儿专用胃管,同时备有弯盘及20ml注射器 1支;②新生儿取仰卧位,头朝向一侧,以耳垂至鼻尖加鼻尖至剑突的距离为插入长度约 l4 ~18 cm,先量好胃管长度并做好标记,插管时将新生儿上半 身抬高30-50度,以防呕吐物,分泌物误人气管引起窒息。将胃管前端涂石蜡油润滑后经口腔缓慢插入,插时一手持管,一手托起新生儿肩部、颈部、枕部,头稍后仰,从口腔轻轻插入胃管,当胃管插入至 5 ~7cm 时(快到咽喉部),迅速将胃管插入 胃内14 ~16 cm 后,再插入2 —4 cm ,边抽吸边插入到达 胃内后妥善固定 。证 明胃管在 胃内后 ( 胃管 内抽吸 出 胃内容物 或将 0.5 ~1.0 m l空气注入 胃中 ,并在上腹部 听诊 有水滚 动音 ),方可进行洗胃。

2 护理

2.1 插管前备好洗胃液,洗胃液一般用生理盐水 40ml+ 5%碳酸氢钠 10 rnl配比成 1%的碳酸氢钠液,温度 37℃ ~38℃ 。置入胃管后一定要妥善固定好,防止洗胃过程中患儿哭闹致胃管部分脱出不能及时发现,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插管时动作要轻柔,技术要娴熟,切忌粗暴,有阻力时切物硬插,以免损伤组织 ,如有明显呛咳、紫绀、窒息等反应时,应立即拔管停止操作。

2.2 证明胃管在胃内后,先用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然后用配好的洗胃液5 —10 m]/次,反复清洗 3 ~5 次,反复抽吸直至胃内容物澄清为止。速度要缓慢 ,切忌过快 ,进出量要掌握平衡。防止胃内积留过多液体而发生胃穿孔或水中毒。拔管时反折末段,当管前端近咽喉部时应迅速拔出胃管,以防管内液滴入气管引起窒息。

2.3 洗胃后保持口腔清洁,嘱家长30 min 后哺乳。

3 讨 论

由于新生儿吞咽、咳嗽反射均不完善,因而加大了插胃管的难度,因此,护士应熟悉新生儿胃、食管的生理特征,新生儿食管括约肌、贲门括约肌较松弛功能不全,胃位于左上腹,呈水平位,易出现食管反流,插入的胃管若未达底部易引起呕吐,如插入太深 胃管头部小孔紧贴胃黏膜则会影响胃液的灌注和排出,且易损伤 胃黏膜。因此,如遇胃管不畅、有新生儿呕吐情况发生应先调整胃管插入的长度及体位。总之,要严密注意观察新生儿溢奶、吐奶或呕吐等症状,加强监护,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家长新生儿洗胃的重要性,而且洗胃對新生儿不会有影响,因为新生儿的胃黏膜的自动修复能力很强,几天内就可恢复。所以早期洗 胃可有效的减少新生儿 胃食管反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惠章.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195 .

洗胃效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口服中毒且需洗胃的患儿50例, 其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1岁~13岁, 其中1岁~3岁34例, 3岁~6岁12例, 6岁~13岁4例, 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主;其中有机磷中毒15例, 除草剂中毒10例, 杀虫霜中毒8例, 误食成人药物7例, 误食洗涤剂6例, 误食被毒鼠强污染的食物2例, 其他中毒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两组均为意识清楚小儿, 且性别、年龄、毒物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对照组采用50 mL注射器及小儿胃管 (10号~12号) 经鼻腔插入洗胃法。观察组先对患儿行催吐后从口腔内置入口垫插入成人胃管 (16号~22号) 采用重力洗胃法进行洗胃。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①对照组患儿取头低臀高 (臀部垫高30°~40°) , 左侧卧位, 据不同年龄选择10号~12号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 首先用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 然后注入洗胃液 (通常为生理盐水) , 再抽吸出来弃去, 反复抽吸, 直到清洁为止。②观察组患儿插管前用压舌板刺激咽后壁引发反射性呕吐, 反复多次使部分毒物及食物排出体外;准备好用物, 生理盐水500 mL (4瓶~6瓶) 、输液器1支、三通管1个、中心负压吸引装置1套, 其他用物同传统洗胃法;将盐水瓶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挂于输液架上, 液面距床面的高度为60 cm~80 cm, 输液器连接三通管;再将患儿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固定好头部, 迅速从口腔内放入经口气管插管中固定气管导管专用的一次性牙垫并固定好, 再经口垫插入16号胃管, 证实在胃内后固定胃管将其外端连接到三通管上;调节三通阀, 打开负压吸引器, 压力为80 mmHg~100 mmHg (1 mmHg=0.133 kPa) [3], 吸出胃内容物;调节三通阀, 关闭连接负压吸引器的一端, 打开输液调节器, 利用重力的作用向胃内灌入洗胃液, 一般每次灌入量为同年龄胃容量的1/3[4], 通过瓶身刻度观察每次灌入量, 达到所需量即关闭调节器;再调节三通阀, 打开负压吸引器, 吸出灌洗液;如吸引不畅时, 可旋转胃管的位置和患儿的体位, 或临时用50 mL注射器接胃管进行抽吸;反复冲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1.2.2 评价方法

将两种洗胃方法在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堵管重插率、洗胃时间 (从确定胃管在胃内为起始时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终止时间) 、不良反应 (包括呕吐、误吸、窒息、洗出血性液体、急性胃扩张、腹痛等) 合计发生率及护士是否明显感到疲劳 (感觉手痛、腰酸、背痛) 5个方面进行观察比较。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4.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患儿大多数为误食中毒, 胃内多有食物存留, 不易经胃管排出, 对于意识清楚的患儿, 在洗胃前先行催吐, 有研究证明催吐不仅可使部分毒物排出体外, 也能有效避免食物残渣堵塞胃管[5], 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洗胃是抢救中毒病人必不可少的急救措施, 而有效地将胃管插入胃内并进行妥善固定, 是确保洗胃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6]。儿童食管较细、咽腔狭窄, 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可缩短洗胃时间。传统洗胃选用10号~12号胃管从鼻腔插入进行洗胃, 但因胃管细易盘曲在口腔造成插管困难, 另外食物残渣易堵塞胃管而不得不拔管重插, 不仅影响了洗胃的顺利进行, 又因再次插管给患儿带来痛苦。通过研究, 1岁以上的小儿食管完全可容纳16号~22号的成人胃管[4]。成人胃管相对较粗, 经口插入时可在直视下通过咽喉部,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 洗胃过程中即使有较大的食物残渣也能通过, 堵管率低, 液体流速快, 可提高洗胃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从口腔内放入经口气管插管中固定气管导管专用的一次性牙垫进行固定胃管, 可有效防止胃管脱落或被咬瘪使洗胃顺利进行, 整个洗胃过程无需配合使用压舌板和舌钳, 洗胃时间缩短[7]。洗胃液的用量对洗胃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液体量过少达不到全面洗胃的目的;液体量过多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 并促使毒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 加重吸收。传统洗胃时用注射器反复抽吸每次进液量少, 不仅达不到彻底洗胃的目的,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多次抽吸容易感觉手痛, 又会增加感染机会。用三通管连接一次性吊瓶与胃管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自行灌入胃内, 可以通过吊瓶上的刻度准确地掌握灌入液量, 护士操作起来简单易行, 又不会感觉手痛、腰痛和背痛。每次灌入量为同年龄胃容量的1/3, 避免了每次进液量过少造成洗胃不全面, 又不会因进入的液体量过多而造成急性胃扩张、液体反流而引起恶心、呕吐或窒息。

传统方法进行洗胃时需用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 不仅费时费力, 还容易造成污染。应用低压吸引器洗胃, 可明显缩短洗胃时间, 对胃黏膜几乎没有损伤, 且残留液少;从观察中可以看出采用重力洗胃法进行洗胃可明显减少胃出血、腹痛等不良反应;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患儿害怕的大注射器, 患儿配合较好[8], 护士工作量及疲劳感明显减轻。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诊洗胃最佳方法, 提高小儿洗胃的速度和清洁度, 加快毒物排出,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将50例急性口服中毒、意识清楚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25例) 与观察组 (25例) ,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洗胃, 观察组对患儿先行催吐后从口腔内置入口垫插入成人胃管采用重力洗胃法进行洗胃。[结果]观察组胃管堵塞率、洗胃时间、不良反应合计及护士疲劳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 (P<0.01) 。[结论]重力洗胃法用于小儿急诊洗胃能明显提高洗胃的速度,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 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重力洗胃法,小儿,洗胃

参考文献

[1]洪江澜.谈小儿洗胃[J].中华临床新医学, 2005, 5 (5) :468-469.

[2]王香, 杨兴华.饱餐服毒患者改良洗胃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 :53-54.

[3]王晓军.小儿洗胃改良法[J].护理研究, 2001, 15 (3) :152.

[4]徐晓燕.小儿洗胃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3) :283-284.

[5]董晓菁.急性中毒患儿洗胃法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8) :489-490.

[6]Hnitmiller RF.Impact of gastrie tube diameter on upper mediastinalanatomy after transhiale sophagectomy[J].Disesophagus, 2001, 13 (4) :74-79.

[7]李蔓玲.急诊洗胃过程中牙垫固定洗胃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7) :24.

洗胃效果 篇4

【关键词】中毒;气道保护;洗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171-01

中毒是临床常见急诊,有关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中毒途径以经消化道摄入为主,占80.77%[1]。可见以消化道摄入为主的急性中毒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洗胃是抢救急性经消化道摄入中毒的首要措施,成功洗胃是决定救治成败的关键之一。传统常规方法洗胃,一次性洗胃成功率低,且洗胃过程中容易发生误吸、窒息,早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气道保护措施,可显著降低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中毒救治效果。现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86例急性中毒洗胃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早期气道保护在急性中毒洗胃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86例经消化道摄入急性中毒洗胃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5±8.5)岁。急性中毒的類型分类如下:农药中毒 38 例,食物中毒 15例,药物中毒 13例,化学品中毒 8例,杀鼠剂中毒 3例,其他毒物中毒 9 例;就诊时神智清醒 35例,意识模糊 31例,昏迷 20例。所有入选病例中毒后6小时内均进行了严密监护下急诊洗胃治疗,且洗胃前均无误吸,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95%以上。

1.2 研究方法:

将86例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洗胃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非气道保护组(对照组)和气道保护组(研究组)。均为经消化道摄入中毒患者。完全随机化后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进行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气道保护组 43 例,在洗胃前清醒患者予以2%丙泊酚镇静,采取咽喉镜明视下气管插管,在喉镜及插管钳的帮助下置入胃管,并确认导管气囊充气良好,其中经口气管插管 40例,经鼻气管插管3例,(2)非气道保护组 43例,均采用鼻导管吸氧,未行气管插管。洗胃均由急诊科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所有患者洗胃过程中及洗胃后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一旦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或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刻终止洗胃,洗胃后常规胸片检查。

观察指标。观察在洗胃过程中2组患者有无严重不良反应,监测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记录一次性洗胃失败率。一次性洗胃失败标准:任何原因导致洗胃中止、胃管部分或全部拔出重置、未达到目标洗胃液量及次数均为失败。记录误吸、窒息及出现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进行研究对象一次性洗胃失败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性分析,以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气道保护组:一次性洗胃失败4例,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 1例,呕吐 2例,出现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实施机械通气2 例,鼻腔出血 1例,心律失常 1例,急性脑水肿 1例,均无发生误吸、窒息等呼吸道意外,无一例因呼吸系统原因导致直接死亡。非气道保护组:一次性洗胃失败11例,发生并发症17例,其中胃管误入气管2 例,急性肺水肿 1例,呕吐9例( 6例发生误吸、吸人性肺炎;2例洗胃过程中发生窒息而紧急气管插管;1例因突发大量呕吐窒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30分钟后临床死亡),洗胃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中止洗胃,紧急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2 例,血流动力学不稳 1例,急性心力衰竭1例,鼻腔出血 1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中毒患者往往病情危急,患者遵医性差,特别对故意服毒自杀的急性中毒患者,这些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烦躁,情绪激动,加上洗胃时胃管置入带来的痛苦、常不能配合诊治,或意识障碍、反应能力降低,按常规方法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不高,反复插管延误抢救时间,造成食道、胃黏膜损伤。当胃管从口腔送至咽喉部时,很多患者会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或用舌头顶着胃管,无法使胃管顺利置入,常有胃管盘曲口中或插入气管中的可能,反复重置易导致喉头水肿,且在下胃管过程中刺激消化道引起大量呕吐以及洗胃过程中洗胃液反流,容易出现误吸,甚至窒息、气管痉挛、缺氧,严重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死亡,常为急性中毒患者早期重要的死亡原因。

常规方式洗胃时,多采用左侧卧位,鉴于重力作用原理,反复灌入胃内的洗胃液多流向胃大弯的胃体、胃底区,使局部胃壁内毒物稀释清除,而胃小弯侧胃体、幽门窦部因位置高,存留洗胃液时间短暂,致使胃内壁不能与洗胃液充分混合,故与大弯侧相比易使毒物滞留,而影响洗胃的效果,同时由于吸出液多为胃大弯侧的存留液,而胃小弯侧仍有毒液残留,导致一次性洗胃不彻底。

急性中毒患者洗胃前实施有效的气道保护措施的临床意义在于:(1)通过经口或者经鼻气管插管的气道保护措施,可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吸氧或者机械通气充分给氧,纠正低氧血症。(2)气管插管后可防止洗胃操作过程中出现大量呕吐及洗胃液反流而发生的误吸、窒息,避免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也降低气道阻塞、严重缺氧而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3)在有效的气道保护下,洗胃操作过程中可充分调整患者体位,反复变换体位,可使洗胃液与毒物充分接触,并且可方便冲洗食道,洗胃操作更加安全、便捷,从而使洗胃更彻底[2]。(4)事前建立的人工气道可为意外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而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等紧急条件下实施心肺复苏提供极大便利,可提高复苏成功率。(5)采取气道保护可便于发生消化道损伤、大出血需急诊手术情况下,为急诊手术缩短准备时间,也便于院内转送、检查,提供气道安全保障。

综上,笔者认为对急性中毒患者早期采取气道保护措施下进行洗胃,能明显提高洗胃成功率,显著降低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中毒救治效果,对于具备气管插管条件的医疗机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一鸣,盛慧珠.我国急性中毒的现状分析及其专业发展特点.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4):341-343.

洗胃效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6月服毒后需要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病人300例, 服毒时间最短20min, 最长6h。男129例, 女171例;年龄18岁-69岁;其中, 安眠药中毒127例, 灭鼠剂中毒69例, 有机磷中毒10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材料

采用扬州市华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洗胃包和天津同业SC-Ⅱ型全自动洗胃机。两组都采用37℃的清水为洗胃液。

1.3 方法

1.3.1 实验组 按《急救护理》中自动洗胃机洗胃法进行[1], 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 洗胃过程结束时在洗胃机出胃过程结束时按下停止键, 然后分离机器胃管和洗胃管, 将洗胃管放低, 引流出残余洗胃液, 连接机器胃管和洗胃管, 按下洗胃机开始键进行出胃抽吸洗胃液, 出胃过程结束后, 按下停止键将洗胃管拔出。

1.3.2 对照组 采用实验组同样的方法洗胃, 只是在洗胃过程结束时立即按下停止键, 然后拔管。

1.3.3 观察两组拔管方法, 患者在洗胃术后6h内是否出现呕吐, 比较其发生率。

2 结果

实验组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3 讨论

从生理学我们知道, 呕吐是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 主要通过刺激呕吐中枢, 反射性引起胃窦收缩, 贲门松弛, 腹肌及膈肌强烈收缩, 使腹压增高, 迫使胃内容物经食道由口排出。自动洗胃每次冲洗量约350-500mL, 理论上不容易从口鼻腔中溢出, 实际操作中由于胃管在胃内的局限性以及胃内容物阻塞等因素, 冲入胃内的液体大多数不能被等量抽吸出来, “进胃”几次后胃内就会存有一定量的液体, 另外正常人胃内的容量为1-2L[2]。采用对照组的方法拔管, 导致残留在病人胃内的洗胃液不能及时排出, 胃内储流量过多, 胃内压的增高使残留洗胃液迅速经幽门进入肠道, 加速肠道吸收, 且还会刺激迷走神经兴奋, 引起反射性呕吐, 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采取实验组的拔管方法, 先利用胃内压力自然引流出部分残留洗胃液, 然后利用自动洗胃机吸出剩余的洗胃液, 因为拔管时患者胃内残留的毒物或者食糜已经大部分被吸出, 剩余残留洗胃液很容易被洗胃机吸出, 该方法减少了导致胃内压增高的因素。从结果可见, 实验组有效的减少了患者在洗胃术后6h内反射性呕吐的发生,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陶虹, 主编.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3-144.

小儿口服中毒改良洗胃法效果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10年2月, 我科共收治47例急性口服中毒患儿, 排除昏迷患儿, 全部为意识清醒患儿。男19例, 女28例, 年龄1岁6个月~12岁, 其中7岁以下42例, 7岁~12岁5例, 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居多。

1.2 方法

将4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1.2.1 对照组23例, 根据小儿解剖特点:食管直径1岁时12 mm, 3岁~6岁时13 mm~15 mm, 15岁时18 mm~19 mm, 因此, 1岁以上小儿的食管完全可容纳16~22#的成人胃管[2]。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50 m L注射器及成人胃管 (16~22#) 经口腔插入洗胃, 用50 m L注射器, 每次注入100~200 m L洗胃液, 反复抽吸, 直至洗出液无食物残渣、澄清无味。

1.2.2 观察组24例, 采用改良方法, 即用改良引流装置和灌洗装置及成人胃管 (16~22#) 经口腔插入洗胃, 见图1. (1) 改良引流装置:在胃管 (下称管1) 的末端连接一“Y”形三通管的主管;“Y”形三通管的两个分叉其中一端连接灌洗装置 (下称管2) , 另一端连接一橡皮球 (橡皮球可用普通台式血压计的充气球代替) 的一头, 橡皮球的另一头连接一引流管 (下称管3) 至污桶。 (2) 改良灌洗装置:准备一个空的容量为500 m L的输液塑料吊瓶和一套一次性输血器。方法:将塑料空瓶从一面的底端 (避开底端的吊环) 沿两侧开始向上剪开约长为6 cm~7 cm, 宽为3 cm~4 cm的长方形缺口 (便于倒入灌洗液) , 将吊瓶悬挂在离床面30 cm~50 cm的输液架上, 瓶口处用一次性输血器 (剪去输血器前端的细管后) 连接三通管成为管2.

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关闭输血器的调节器, 从吊瓶剪开的缺口处倒入灌洗液, 反折管3后打开调节器, 灌洗液由管2和管1入胃, 根据吊瓶上的刻度掌握灌洗液的量, 至所需量时关闭调节器, 然后松开管3, 胃内液体自管1和管3引流至污桶。当有胃内残留食物堵塞胃管及引流孔, 造成引流不畅, 导致胃潴留时, 可反折管3末端, 在挤压橡皮球后放松的同时打开反折的管3, 必要时反复操作。

1.3 判断标准

对两种洗胃方法在洗胃过程中有无口鼻腔涌液、堵管重插 (液体不出, 须重新置管为堵管) 、上消化道黏膜损伤 (洗出血性液体) 、洗胃时间 (从确定胃管在胃内为起始时间至洗出液无色、无食物残渣为终止时间) 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 两种方法在堵管重插、口鼻腔涌液方面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由表2可见, 2组洗胃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传统小儿洗胃法采用注射器抽取洗胃液注入胃内, 每次最多抽取50 mL, 需要多次抽取并注入胃内, 同时也需要多次抽出胃内灌洗液, 因此速度慢、效率低。

本文观察组采用改良灌洗装置, 方便灌洗液的盛取。小儿一次灌入灌洗液100~200 m L, 吊瓶容积为500 mL, 且标有刻度, 能严格掌握灌洗液的量, 因此500 mL的灌洗液可用多次。另外, 改用一次性输血器, 是因为其管路较输液器管路略粗, 可通过吊瓶高度和调节器控制灌洗液流入的速度, 使灌洗液匀速地进入胃内, 省时省力。在灌入液体的过程中护士还可实施其他急救措施, 从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3.2 传统小儿洗胃法借助注射器抽吸胃内的灌洗液, 一般向胃内注入灌洗液时较容易, 但是在抽吸时存在许多困难。因小儿对食物的机械消化能力差, 胃内容物颗粒体积大[3], 一旦有食物残渣堵塞引流孔, 抽吸力量小时灌洗液不能出只能进, 导致胃潴留;抽吸力量大时, 对于较小的残渣或许能通过费力的抽吸被抽出来, 对于较大一些的残渣便会因强大的吸引力被紧紧地堵塞在胃管内或引流孔处, 导致胃管堵塞, 只能重新插管。另外小儿胃黏膜娇嫩, 一旦胃管顶端的引流孔紧贴胃内壁时, 强大的吸力很容易损伤到胃黏膜, 因此, 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小儿的痛苦。

观察组采用改良引流装置, 在引流管路上连接一橡皮球, 能有效地解除上述的难点。在洗胃过程中, 无需用注射器抽吸胃内的液体, 可通过虹吸原理使其自然流出, 当有食物残渣堵塞引流孔导致引流不畅时, 可反折管3挤压橡皮球, 在挤压橡皮球时, 将堵在胃管中及引流孔处的残渣顺着原路挤回去, 然后残渣可能改变状态后由胃管引出, 或者被挤回胃内, 使胃管畅通, 匀速地排出胃内液体。必要时反复操作可有效排出胃内潴留的液体, 有效避免口鼻腔涌液、窒息以及急性胃扩张的发生;始终保持胃管通畅, 避免了因胃管堵塞需要重新插管的麻烦, 缩短了洗胃时间。因为此操作力量柔和, 安全, 省力又省时, 不但减少了并发症, 而且能有效地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尽早清除毒物的目的, 争取了抢救时间。

3.3 注意事项

3.3.1 插管前向家长及年长患儿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配合。

3.3.2 污水桶应有刻度, 便于正确评估胃液是否出入平衡, 当有胃潴留时, 及时采取改良法, 反复操作, 畅通胃管后, 引流出胃内的潴留液体。

3.3.3 可通过调整灌洗吊瓶的高度来掌握灌洗液进胃的速度, 以减少因流速过快引起的胃部不适所导致的恶心、呕吐等。

3.3.4 此方法利用虹吸原理, 应注意在胃管内有液体时挤压橡皮球引流效果更显著, 无液体时应准确评估潴留液之后再考虑是否反复挤压橡皮球, 避免大量空气被挤入胃内, 产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吴玉英.浅谈小儿误食毒物的急诊洗胃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6 (5) :69.

[2]胡仪吉.儿科基本技能[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233.

洗胃效果 篇7

关键词:改良,洗胃,抢救,口服中毒

口服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种之一, 为了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减少吸收, 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洗胃。洗胃管的选择与洗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洗胃效果, 自2004年6月以来, 我们在抢救口服中毒患者时应用改良洗胃法, 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8年6月共观察口服中毒患者71例, 男29例, 女42例, 年龄15岁~65岁。口服药物中毒15例, 鼠药中毒31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25例。患者均无胃管插入禁忌证。

1.2 分组及试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立即洗胃,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洗胃法。

1.2.1 传统洗胃法

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中毒较重者取左侧卧位, 洗胃液的温度25~38℃, 将普通洗胃管经口插入45 cm~55 cm[1], 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开始电动洗胃。

1.2.2 改良洗胃法

患者无论清醒与否均采取左侧卧位;洗胃液用25~30℃的凉开水;在普通洗胃管的前端8 cm~10 cm处错开老孔再均匀增加5~7个小孔, 使各孔间的距离不影响胃管的韧度, 每个小孔的直径约0.4 cm~0.5 cm, 使进水时水流呈淋浴喷头状, 以达到充分冲洗胃黏膜的目的;插入胃管的长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10 cm~15 cm, 总长约55 cm~70 cm, 使改良胃管的侧孔全部进入胃内, 顶端深达胃窦部[2]。开始电动洗胃法, 直至洗出液清亮无味。洗完后2组均用20%甘露醇250 m L导泻, 可经胃管用50 m L注射器注入, 清醒患者也可口服给药。

2 结果

共观察71例患者, 电动洗胃完成时间, 改良组平均用时 (23±6) min, 比传统组平均缩短11 min, 说明胃管侧孔增多, 进液、出液速度均加快, 可缩短洗胃时间。洗胃中洗出血性液体、腹痛、虚脱及胃内残留液发生率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组, 说明改进后的胃管插入长度对患者的胃黏膜刺激、损伤小, 胃内残留液少, 不良反应轻, 并发症少。2组均未发现胃穿孔。

3 讨论

3.1 传统洗胃法体位不当, 取坐位或半坐位时, 毒物可沿胃管进入肠道, 更加快毒物的吸收。而改良洗胃法采用左侧卧位, 提高了幽门位置, 胃底处于最低位, 使毒物储存于胃底部, 且蠕动非常弱, 加之幽门保护性痉挛收缩, 使毒物不易进入十二指肠, 减少了毒物的吸收。

3.2 由于胃黏膜层血管丰富, 传统洗胃法洗胃液温度偏高, 易于加重毒物的吸收, 而改良洗胃法采用低温洗胃, 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 减慢血流速度, 从而减少毒物的吸收。

3.3 传统洗胃法的洗胃管侧孔少而小, 仅有2个侧孔, 1个顶孔, 进、出液速度较慢, 水柱与胃壁接触面积小, 不易将胃黏膜上的毒物冲洗干净, 胃管管孔又易堵塞;胃管内的过高压力冲击局部受损的胃黏膜, 易引起胃黏膜再损害致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改良后胃管, 交错排列的数个侧孔可扩大冲洗范围, 加快进、出液速度, 胃黏膜得到充分冲洗, 并节约了洗胃时间, 赢得了抢救时机;还可缓解胃管内的过高压力, 进、出洗胃液时胃黏膜受力均匀, 不易引起胃黏膜的损害, 降低洗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3.4 传统洗胃法洗胃管插入胃内的长度不够, 人体鼻部长度约8 cm, 咽部长度约12 cm, 食管长度约25 cm~30 cm, 从贲门到幽门长度约15 cm, 总长度约60 cm~75 cm[3].传统胃管插入长度为45 cm~55 cm, 从解剖学角度讲此长度胃管侧孔显然不能完全进入胃内, 胃管顶孔仅达贲门下, 最多达胃体部, 由于不能将全部侧孔都留在胃内, 尽管患者取左侧卧位, 但使每次进入胃内的洗胃液仍不能充分吸出, 延长了洗胃时间, 延误了抢救时机。而改良洗胃法胃管延长插入至55 cm~70 cm后, 胃管深达胃窦部, 胃管侧孔全部在胃内, 每次进入胃内的洗胃液液均能充分抽吸, 胃内残留液少, 减少了洗胃时间, 为患者增加了抢救时机, 且洗胃后发生上腹部不适、腹痛、胃出血的几率低。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69.

[2]韦翠英.多孔胃管并延长插入长度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1-3.

洗胃效果 篇8

1 适应症

(1) 前胃驰缓: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慢性;原发和继发;顽固性前胃驰缓。 (2) 瘤胃积食:过食粗纤维性饲料或豆、谷类精料所致的瘤胃积食。 (3) 瘤胃臌气:各种原因引起的瘤胃积气。 (4) 中毒:食有毒物或大量发酵、产酸等有害物时。 (5) 久病或其它:治疗效果不佳, 导致顽固性前胃疾病。 (6) 网胃、瓣、皱胃疾病继发的瘤胃疾病等。上述疾病都可通过“洗胃”排出有害物质, 起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2 方法

(1) 按常规保定法和胃导管插入法进行操作。 (2) 确认胃导管在食道中后再将其插入胃中, 然后将胃导管的外端口朝上 (排出气体) 再向下 (排出胃内容物) , 最后接上漏斗。 (3) 通过漏斗及胃导管向胃内灌入25~30℃温水10~20L (视动物大小而定) , 待漏斗中还留有少量水时迅速将漏斗和胃管放低, 弃漏斗, 经虹吸作用将胃中水及内容物、气体等排出。当流量少或无时, 抽动胃导管改变在胃中位置, 助手配合按压左侧臁部胃内容物便可流出。 (4) “洗胃”后, 根据病情向胃内灌入健康牛的瘤胃冲洗液或药物等。

3 注意事项

(1) 根据牛大小选择适当的胃管。使用前清洗并排出管内的积水, 胃管插入或抽动时应细心轻插。 (2) “洗胃”治疗多用于成年牛, 对羊及犊牛效果不理想。 (3) 切勿将胃管插入气管内。 (4) 下列疾病禁用“洗胃”疗法:呼吸困难及心脏衰弱, 挣扎不安的患畜不宜“洗胃”;胃黏膜严重损伤或腐蚀性毒物 (强酸、强碱) 中毒时, 禁止洗胃以免引起胃穿孔;患有严重食道炎、咽炎、喉炎等也不宜洗胃, 以免刺激引起病情加重。

4 病例

病例1:2007年4月25日, 畜主王某, 黄母牛1头, 7岁, 营养中等。发病已8d, 在当地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诊断为顽固性前胃弛缓, 先投中药一剂清泻、健胃, 无效;第2天进行“洗胃”, 再灌入健康牛瘤胃冲洗液10L。次日, 牛基本好转, 再灌服中药1剂 (黄芪60、白芍50、桂枝40、乌贼骨50、香附子50、三仙60、莱菔子60、生姜100、大枣100、白糖200) 。3d即痊愈。

病例2:2008年4月3日上午, 畜主贾某的一头黄母牛, 发病10d, 曾经治疗无效。现就诊断为:顽固性瘤胃积食。当即进行“洗胃”后灌入30ml消气灵;静脉滴洋葡萄糖盐水1000ml,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00ml。4日其他处理, 第2次“洗胃”, 灌服健康牛瘤胃冲洗液20L。静脉注射10%葡萄糖1500ml, 碳酸钠5000ml。下午再灌服健康牛瘤胃冲洗液15L。7日基本好转, 日后痊愈。

5小结

(1) “洗胃”治疗反刍动物的前胃疾病方法简单易行, 基层容易推广。

(2) “洗胃”治疗不需复杂设备和技术, 不用或少用药物, 无副作用, 省钱省力, 颇受群众欢迎。

(3) 反刍家畜食入大量易发酵, 产酸、产气、腐败饲料毒物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前胃疾病的初期、中期和后期, 经“洗胃”可速排出胃内容物, 减轻或消除疾病。有资料报道, 严重酸中毒、积食及食入有毒物质时, 经10~15次冲洗, 可使瘤胃几乎完全排空。

(4) “洗胃”疗法不是万能的。要完全治愈还需根据情况配合其它疗法。对一些重症病畜还需多次重复“洗胃”。耗时较长, 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5) 进行“洗胃”疗法应掌握“时机”及冲洗液用量。对于瘤胃酸中毒、积食等病情较严重时, 应尽早进行“洗胃”, 同时再配合其它对症治疗, 一般在毒物进入消化道4~6h以内效果较好。冲洗液用量应根据病情轻重及动物个体大小而定, 量少不易洗出胃内容物, 不易达到治疗的目的, 量过多易造成瘤胃体积增大, 腹内压过高, 引起休克等不良反应。冲洗液最好用25~30℃温水。洗完胃后瘤胃内不需放碱化剂, 全身性酸中毒例外。

洗胃效果 篇9

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病情重, 发展快, 变化迅速, 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而洗胃是抢救急性口服药物中毒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 如果能在接诊最短时间内取得患者合作, 及时顺利清除胃内容物, 可减轻机体的中毒程度, 提高治愈率。笔者通过对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 观察了患者的配合情况及并发症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60例神志清醒地口服药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72例, 女性88例, 年龄16~72岁。其中安定类中毒75例, 有机磷中毒64例, 除草剂中毒11例, 其他类10例。入选病例均为意识状态清醒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 两组在年龄、性别、服药种类上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n)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洗胃前先向其家属简单了解其服药原因, 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开导, 必要时取得家属的协助共同开导, 并用轻松的语言向其讲明洗胃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 待患者情绪稍稳定时下胃管洗胃。对照组患者仅对其进行简单的沟通, 讲明洗胃注意事项, 将开口器放入口腔迫使患者张嘴, 持胃管从开口器间插入, 不配合者需多人协助按压其上下肢体。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插管首次成功率、总洗胃时间。 (2) 观察抢救过程中的并发症, 如口腔出血、胃管脱出、液体上漾、窒息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及洗胃时间

观察组较对照组插管顺利, 抢救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总洗胃时间少于对照组。见表2。

2.2 两组患者抢救中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出现口腔出血、胃管脱出、窒息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见表3。

[n (%) ]

3 讨论

口服药物中毒患者大多情绪比较激动, 若不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开导就强行下胃管, 常常遭到患者的强烈抵抗, 经常导致咽反射增强甚至喉痉挛, 胃管插入困难, 反复插管刺激患者狂躁挣扎, 用力吐出胃管盘曲口腔, 损伤口腔黏膜。洗胃中如患者用力腹内压增高易将胃内的液体挤回食管, 从口鼻涌出, 返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1], 洗胃不得不中断, 延长了总洗胃时间, 重者因窒息而死亡。

洗胃前先对其进行耐心开导, 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使其主动做吞咽动作, 这种吞咽动作使食管上口开放充分[2]。趁患者不经意间插入食管咽下, 再给予鼓励, 患者接受程度好, 提高了首次插管成功率。因为患者配合性好, 人为造成的口腔出血、胃管脱出等现象也减少, 使洗胃过程顺利, 缩短了总洗胃时间。结果显示, 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 减少洗胃并发症, 提高抢救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俊玲, 赵德美.不同途径置胃管洗胃对药物中毒病人影响的观察 (J) .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0) :14-15.

上一篇:建筑一体化应用下一篇:化工专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