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洗胃

2024-09-22

早期洗胃(通用4篇)

早期洗胃 篇1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常为多种疾病的并发症, 诸如重度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感染、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均可造成胃黏膜损伤, 特别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患儿, 易诱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胃黏膜糜烂、出血等, 若不及时发现及合理治疗, 将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 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本文探讨了不同洗胃时间, 对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发生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2例患儿均为2005年10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新生儿, 入院日龄30 min~1 d, 其中男58例、女44例, 入院时均无消化道出血。原发病:新生儿重度窒息3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1例、重症肺炎4例。随机分为A、B、C 3组, 3组患儿性别、平均孕周、年龄、病种、疾病危重程度及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34例, 男19例、女15例, 其中新生儿重度窒息1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重症肺炎1例;平均孕周37±0.4周, 入院日龄30 min~1 d, 出生体重1.76±0.7 kg。B组:31例男18例、女13例, 其中新生儿重度窒息1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9例、重症肺炎1例;平均孕周37±0.7周, 入院日龄30 min~1 d, 出生体重1.84±0.68 kg。C组:37例, 男21例、女16例, 其中新生儿重度窒息1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2例、重症肺炎2例;平均孕周37±0.6周, 入院日龄30min~1 d, 出生体重1.87±0.83 kg。

1.2 应激性溃疡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在原发病诊治过程中, 突然出现反复多次呕吐鲜红色或咖啡样物,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 经胃管抽出咖啡样物或鲜红色液体, 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病、药物影响及全身出血性疾病。

1.3 方法

A组入院后 (出生12 h) 洗胃, B组出生后24 h洗胃, C组出生后48 h洗胃。洗胃时患儿取头侧卧位, 头肩部抬高10~15 cm, 取患儿前额正中发际至脐部的长度为胃管插入的深度, 胃管前端涂少许石蜡油润滑, 从患儿鼻腔插入[1], 确定在胃内后固定胃管, 用20 ml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后, 注入1%碳酸氢钠, 10~15 ml/次, 抽出的液体与注入的液体量相等, 反复清洗3~5次, 直到洗液清晰为止。3组患儿根据病情给予适时、适量经口喂养, 喂养时间及量无差异。

2 结果

3 组患儿发生应激性溃疡情况比较, 见表1。在同等治疗护理情况下, A组2例出现应激性溃疡, 给予思密达口服 (或鼻饲) [2], 首次2 g, 以后1 g, 每日3次, 2天后出血停止。B组也是2例应激性溃疡, 1例给予思密达2天后出血停止, 另1例因出血量大, 恢复较慢。C组7例发生应激性溃疡, 4例给予思密达2天后出血停止, 3例出血量较大, 出现循环不稳定, 静脉应用立止血、鼻饲给予凝血酶等止血药物, 积极补充血容量, 其中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3组比较, A组发生应激性溃疡症状轻, 恢复快, B组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C组发生应激性溃疡症状重, 恢复慢。

3 讨论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可在窒息、缺氧、重度感染等应激源作用下数小时内出现, 应激性溃疡一旦出现, 将成为病情恶化、复杂化的征象, 如应激源逐步解除, 溃疡可在数日内愈合。应激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 机体血流重新分布, 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血管强烈收缩, 血流灌注显著减少;黏膜缺血使黏膜上皮能量代谢障碍, 碳酸氢钠及黏液产生减少, 使覆盖于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受到破坏, 胃腔中的H+将顺浓度差弥散进入黏膜组织中;在胃黏膜缺血的情况下, 黏膜中的H+不能被血液中的HCO3-中和, 从而使黏膜组织的pH值明显降低, 导致黏膜损伤。另一方面, 使胃肠黏膜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再生能力降低, 而削弱黏膜屏障功能[3]。胃肠黏膜富含黄嘌呤氧化酶, 在缺血再灌注时, 生成大量氧自由基, 导致胃黏膜损伤而发生应激性溃疡[4]。1%碳酸氢钠能中和多余的胃酸, 减少H+的弥散, 降低胃酸浓度, 又不致引起碱中毒。文献报道胃液pH>4.0, 可预防大部分患儿的胃肠道出血[5]。本文分别在患儿出生后12 h、24 h、48 h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结果A、B组各有2例发生应激性溃疡, 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C组有7例发生应激性溃疡, 明显高于A、B两组 (P>0.05) , 表明早期洗胃可明显降低胃酸的浓度, 减少H+的弥散, 降低H+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在同等治疗护理情况下, A组症状轻、恢复快, B组有待进一步观察, C组症状重、恢复慢。提示早期洗胃可减少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既使发生其病情也较轻, 早期洗胃不仅无明显的副反应, 而且有助于避免溃疡引起的不良后果。

危重新生儿尤其是重度窒息的患儿, 常伴有较多量被污染的羊水吸入[6], 加剧了对胃肠黏膜的破坏作用, 使已经缺氧缺血的胃肠黏膜损伤和坏死。采用1%碳酸氢钠溶液早期洗胃, 可洗净吞入的污染羊水, 还可促进胃肠蠕动, 减轻胃肠功能障碍。洗胃时应注意: (1) 插管时动作轻快稳, 抽吸压力不要太大, 以抽吸顺畅无阻力为标准, 洗胃液宜先预热, 温度以30℃~35℃为宜, 温热效应具有一定的消炎消肿作用, 也可减少对新生儿胃黏膜的刺激。 (2) 在注入液体时, 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 过快容易损伤胃黏膜, 过慢又不能把胃黏膜上的黏液冲掉, 一般30 s注入液量15 ml, 洗液的总量一般不超过60 ml。 (3) 在洗胃过程中, 要不断变换患儿体位或变动胃管方向, 才能把胃内羊水冲洗干净, 同时可以避免长时冲洗造成的胃黏膜损伤。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洗胃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张兰.思密达胃管注入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46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 15 (1) :3.

[3]周伟, 陈克正.新生儿应激反应[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2003, 10 (2) :75.

[4]肖献忠.应激生理与临床[M].临床生理学.第1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5]胡蜱夫.应激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及临床[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2003, 10 (2) :71.

[6]马俊瑛, 叶华珍, 肖玲.123例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及胎心监护等相关性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64-65.

DRW-X型洗胃管洗胃效果观察 篇2

1 资料与操作方法

1.1 资料2组洗胃优点比较见表1。

1.2 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中毒物、中毒时间与途径、合作程度, 根据合作程度的不同, 给予相应的认识指导和说明。评估患者有无洗胃禁忌证。

(2) 病情危重者, 首先进行维持循环、呼吸的抢救。

(3) 护士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电动洗胃机1台, 水桶内盛灌洗胃液10 000~20 000 ml, 温度35~37℃, 污水桶1个, 治疗盘内放无菌洗胃包1个 (内有纱布2块, 石蜡油棉球) , 一次性DRW-X型洗胃管1个, 一般选用管径28~30F, 橡胶单、治疗巾、胶布、一次性手套、弯盘、标本瓶、汽油、乙醇、水温计, 必要时备约束带、张口器、压舌板。

(4) 从口腔插入, 嘱清醒合作患者做吞咽动作, 意识不清和不配合者, 使用压舌板和张口器帮助其张口, 防止患者牙齿咬折胃管。正确连接胃管与洗胃机胶管, 每次进液量成人300~500 ml, 插入长度一般成人45 cm~55 cm, 并置口垫。

(5) 洗胃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洗出液的色、量、性状, 如洗出液为血性液体或者患者出现腹痛, 应立即停止洗胃, 并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2 对照结果讨论

通过对成人口服药物中毒患者使用DRW-X型胃管洗胃效果观察如下:

2.1 DRW-X型洗胃管管腔粗, 一般成人使用管径24~34F, 从口腔直接插入, 不易误入气道, 插管成功率100%, 食物残渣不易堵塞管腔, 大大缩短了洗胃总时间, 使洗胃更彻底, 并延长了洗胃机的使用寿命。

2.2 DRW-X型洗胃管管壁可显影, 遇到特殊患者 (如无胃液) 可透视胃管是否置入胃内, 使洗胃顺利进行。

2.3 DRW-X型洗胃管管壁透明, 可从管壁直视胃内容物的颜色变化, 如有胃出血, 可在第一时间内从管壁发现, 可立即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2.4 为一次性用品, 用后直接焚烧销毁, 杜绝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3 结论

早期洗胃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我科室的120例需要洗胃的早产儿 (上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畸形的除外) 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 其中男72例, 女48例, 体重750~1000g者10例, 1001~1500g者46例, 1500~2500g者64例, 胎龄在28~36w之间。两组早产儿儿胎龄、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洗胃液0.9%生理盐水100ml, 温度37℃~39℃, 苏州市鑫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F6硅胶管胃管, 2.5ml、5ml、10ml一次性注射器均为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同时备听诊器、新生儿复苏囊、氧气、吸引器等抢救装置。

1.3 方法

1.3.1 常规洗胃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 插入长度为病人前额发际至剑突, 用20ml注射器, 每次注入洗胃液体10~20ml, 反复清洗数次, 至洗胃液位清澈透明。

1.3.2 改良洗胃方法

抬高床头45°, 头偏向一侧, 胃管前段用石蜡油润滑后经鼻腔缓慢插入胃底部, 插管长度为病人前额发际至脐的长度[2]。证明胃管在胃内后胶布固定, 然后取左侧卧位, 根据早产儿体重与胃容积的关系, 每次注入洗胃液体, 小于等于其胃容量, 体重在1000g以下的用2.5ml注射器洗胃, 2.5ml/次。体重在1000~1500g的用5ml注射器洗胃, 5ml/次液体, 体重在1500~2500的用10ml注射器洗胃, 8ml/次液体, 等量进出, 反复冲洗数次至洗胃液清澈, 然后再取右侧和平卧位洗胃1~2次, 洗胃液清亮后拔除胃管患儿取右侧卧位。

1.3.3 观察指标

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方法, 观察者采用改良洗胃方法, 观察两组早产儿洗胃后12h内有无呕吐, 呕吐物的性状。洗胃过程中胃黏膜损伤情况如发现新鲜血液或洗胃后呕吐新鲜血液。所有操作均由一名具有一定资质的护士进行, 插管均一次性成功, 除外插管过程中的损伤。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洗胃后12h胃黏膜损伤和呕吐情况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两组早产儿洗胃后12h胃黏膜损伤和呕吐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新生儿洗胃是我们临床护理中常规性的操作, 平常我们会使用10~20ml注射器进行洗胃, 每次注入10~20ml左右洗胃液洗胃, 每次注入的液体量不是很精确, 随意性比较大, 完全没有考虑到早产儿体重与胃容量的大小;是注射器过大, 其刻度不够精确, 易造成洗胃进出液体量的不平衡, 且抽吸液体时, 其压力也不易把握, 一旦抽吸液体受阻, 会误导操作者抽吸用力, 或者再抽少许液体, 注入胃内后再回抽, 使负压升高和胃扩张, 从而加重胃膜损伤[3], 出现洗胃出血或12h内仍然呕吐的现象。而且注射器越大, 它本身抽吸负压就更大, 所以常常导致患儿洗胃后出现呕吐或洗胃时有出血性液体洗出等情况;

根据张家骧[1]论述的早产儿体重与胃容量的关系, 如体重为1000g时, 其最小胃容量为3ml, 1500g为6ml, 2000g为10ml。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选用最小剂量最小规格的材料来完成各项操作, 把对患儿的损伤降到最低, 早产儿各种器官脏器还比较脆弱, 不够成熟, 容易出现损伤。观察组根据极早产儿体重与胃容量的关系来选择每次注入洗胃液的量, 充分考虑了早产儿体重与胃容积的关系, 体重小于1000g的采用2.5ml注射器洗胃, 2.5ml/次, 体重在1000~1500g的采用5ml注射器洗胃, 5ml/次。体重在1500~2500的用10ml注射器, 8ml/次, 每次洗胃液小于其胃容积, 胃黏膜损伤和呕吐情况例数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1) 。

婴幼儿插胃管时, 教科书上注明胃管插入深度为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由于早产儿上消化道的长度与成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用成人的方法来估计新生儿胃管插管的长度是不妥的。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至剑突的长度插管洗胃比实际胃管留管长度短, 易将胃管顶孔阻塞而侧孔又达不到胃液平面以下, 致使胃管侧孔不能全部进入胃内, 导致抽吸有阻力, 可能误导护士使用较大的负压进行抽吸, 造成胃黏膜损伤。而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至脐的长度插管洗胃, 则与实际胃管留置的长度近[4]。采用这种方法置入胃管洗胃能使胃管全部到达胃体及胃窦部, 胃液回抽通畅, 洗胃时间短、彻底, 且对胃黏膜损伤小, 既减少患儿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早产儿儿胃位于左季肋区, 呈水平位, 洗胃前采取抬高头部, 左侧卧位保证洗胃液在注入胃内后停留于胃大弯胃底部, 不至于在流入十二指肠[5], 从而达到等量回抽洗胃液, 最终彻底达到洗胃目的。左侧洗胃液清亮后再取右侧和平卧位, 可以把残留羊水清洗干净。洗胃后的右侧卧位可以使得洗胃后少量未完全回抽的液体以及分泌的胃酸利用液体的重力流入十二指肠, 不易出现胃潴留, 减少呕吐的发生。

摘要:将120例需要洗胃的早产儿,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洗胃;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洗胃, 观察两组早产儿洗胃后胃黏膜损伤情况和呕吐情况。两组早产儿洗胃后12h黏膜损伤和呕吐情况比较,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早产儿洗胃根据胃容积采用大小不同注射器洗胃, 洗胃过程中通过改变体位、加长胃管插入深度, 能提高洗胃效果, 减轻痛苦。

关键词:早产儿,洗胃,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张家骧, 魏克伦, 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71.

[2]颜金花, 周娟, 改良洗胃法对新生儿洗胃的探讨[J].四川医学, 2011, 32 (4) :478-479.

[2]陈继梅.早产儿胃容积洗胃和常规洗胃疗效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23 (8) :96-97.

[4]贺生, 刘安丽, 胡庆甫, 等.新生儿胃管插管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 (5) :507-508.

早期洗胃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6月服毒后需要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病人300例, 服毒时间最短20min, 最长6h。男129例, 女171例;年龄18岁-69岁;其中, 安眠药中毒127例, 灭鼠剂中毒69例, 有机磷中毒10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材料

采用扬州市华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洗胃包和天津同业SC-Ⅱ型全自动洗胃机。两组都采用37℃的清水为洗胃液。

1.3 方法

1.3.1 实验组 按《急救护理》中自动洗胃机洗胃法进行[1], 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 洗胃过程结束时在洗胃机出胃过程结束时按下停止键, 然后分离机器胃管和洗胃管, 将洗胃管放低, 引流出残余洗胃液, 连接机器胃管和洗胃管, 按下洗胃机开始键进行出胃抽吸洗胃液, 出胃过程结束后, 按下停止键将洗胃管拔出。

1.3.2 对照组 采用实验组同样的方法洗胃, 只是在洗胃过程结束时立即按下停止键, 然后拔管。

1.3.3 观察两组拔管方法, 患者在洗胃术后6h内是否出现呕吐, 比较其发生率。

2 结果

实验组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3 讨论

从生理学我们知道, 呕吐是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 主要通过刺激呕吐中枢, 反射性引起胃窦收缩, 贲门松弛, 腹肌及膈肌强烈收缩, 使腹压增高, 迫使胃内容物经食道由口排出。自动洗胃每次冲洗量约350-500mL, 理论上不容易从口鼻腔中溢出, 实际操作中由于胃管在胃内的局限性以及胃内容物阻塞等因素, 冲入胃内的液体大多数不能被等量抽吸出来, “进胃”几次后胃内就会存有一定量的液体, 另外正常人胃内的容量为1-2L[2]。采用对照组的方法拔管, 导致残留在病人胃内的洗胃液不能及时排出, 胃内储流量过多, 胃内压的增高使残留洗胃液迅速经幽门进入肠道, 加速肠道吸收, 且还会刺激迷走神经兴奋, 引起反射性呕吐, 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采取实验组的拔管方法, 先利用胃内压力自然引流出部分残留洗胃液, 然后利用自动洗胃机吸出剩余的洗胃液, 因为拔管时患者胃内残留的毒物或者食糜已经大部分被吸出, 剩余残留洗胃液很容易被洗胃机吸出, 该方法减少了导致胃内压增高的因素。从结果可见, 实验组有效的减少了患者在洗胃术后6h内反射性呕吐的发生,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陶虹, 主编.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3-144.

上一篇:医药公司综合管理系统下一篇:营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