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剖宫产

2024-09-20

再次剖宫产(通用10篇)

再次剖宫产 篇1

瘢痕子宫以剖宫产术最为常见, 也见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 人工流产等。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率也就相应升高[1]。因此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备受关注。为探讨如何正确选择瘢痕子宫分娩方式我们通过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3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312例, 分为两组, 其中再次剖宫产组232例, 阴道试产成功组80例。年龄 (30.3±2.2) 岁;孕周37~40周;距前次剖宫产手术13个月~11年, 其中<2年11例, ≥2年且<3年171例, ≥3年50例;前次手术为子宫下段横切口者301例, 宫体部纵切口者4例, 术式不详者7例。另选择初次剖宫产组248例作为对照。三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分娩方式选定原则

1.2.1再次剖宫产选定的条件 (1) 本次妊娠存在明显的剖宫产指征; (2) 孕妇及家属拒绝阴道试产; (3) 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体部切口, 子宫下段纵切口或T形切口; (4) 既往有子宫破裂史; (5) 超声观察子宫瘢痕处有胎盘附着; (6) 有2次剖宫产史; (7)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2年; (8) 有不适于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 (9) 不具备抢救急症患者的条件。

1.2.2阴道试产选定的条件 (1) 此次妊娠具有阴道分娩条件; (2) B超监测指标:子宫下段前壁完整无肌层缺损;瘢痕部位均匀、对称, 厚度达0.3~0.4 cm;无过度变薄区;排除疤痕妊娠; (3) 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 (4) 前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橫切口, 术中切口无撕裂及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无感染; (5) 无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无其他不适于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 (6) 无再次子宫损伤史; (7) 具有较好的医疗监护设备, 有专人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 即行剖官产; (8) 患者愿意接受试产并了解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的利弊。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再次剖宫产组、阴道试产成功组、初次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新生儿体重、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再次剖宫产组与初次剖宫产组比较, 产后出血量大、住院天数长、产褥病率高 (P<0.05) , 在新生儿窒息率及母婴死亡率方面比较无差异 (P>0.05) ;再次剖宫产组与阴道试产成功组比较, 产后出血量大、住院天数长、新生儿体重高 (P<0.05) , 在新生儿窒息率及母婴死亡率方面比较无差异 (P>0.05) , 见表1、2。

3讨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会发生的最大危险就是子宫瘢痕在分娩中破裂。但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手术质量的提高, 子宫瘢痕破裂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一般来说, 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机是在剖宫产后2~3年左右, 此时瘢痕破裂几率极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使用B超测定子宫下段瘢痕厚度, 对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极大帮助[2]。若产妇B超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0.3 mm, 则不排除瘢痕愈合不良, 已经失去原有的生理结构, 弹性降低, 若阴道试产, 会对整体子宫收缩力造成严重影响, 此时应考虑有出现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等可能, 慎重选择阴道试产[3]。疤痕子宫的孕妇要提前住院, 一般是在孕38周前, 做好B超及相关检查, 方便医师对妊娠期子宫疤痕愈合情况做出评价。试产时一定要先备好血, 由有经验的医师密切观察, 试产要持续到分娩或剖宫产指征出现为止。适当放宽阴道助产指征以缩短第二产程, 产后常规探查宫腔。

再次剖宫产带来的并发症远较阴道分娩及第一次手术者多且严重, 手术时间长, 产褥病率病例多, 术中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者和初次剖宫产者, 以及严重的腹腔粘连引起的进腹时间长、进腹困难、损伤盆腔脏器。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率高, 且在产后出血, 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再次剖宫产, 而在新生儿窒息、母婴死亡方面无差异。从而有力的证明了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是可行的、安全的[4]。所以若具备阴道试产适应证, 应给予阴道充分试产的机会。医师在产前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 要详细询问前次剖宫产地点、时间、术式、手术指征、术后感染、并发症及新生儿体重等情况, 并检查子宫原切口疤痕区是否薄弱及有压痛感, 进行客观的评价, 分析阴道分娩的可能性, 同时也要向产妇及家属告知阴道试产的利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相关预防措施[5]。

总之, 由于目前的技术手段仍不能很准确地判断子宫疤痕的牢固性, 因此疤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会带有相当程度的危险性、盲目性, 这对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 要积极寻求准确评价子宫疤痕愈合情况的方法, 目前主要是提高B超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从而尽可能准确估计妊娠期子宫疤痕愈合情况, 以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且笔者认为应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 提倡自然分娩, 积极开展分娩镇痛, 在无痛或减痛状态下分娩, 减少恐惧焦虑、紧张心理对产程的不良影响, 从而来减少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 减少瘢痕子宫的形成, 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包家梅.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分析[J].右江医学, 2012, 40 (4) :565-566.

[2]荣长仙, 周晓, 王健.200例超声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意义[J].重庆医学, 2015, 44 (19) :2644-2645.

[3]殷春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8) :155-155.

[4]张进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安全性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13) :113-115.

[5]冯颖, 李坚, 段华, 等.剖宫产再孕的妇女孕期B超监测下剖宫产瘢痕形态学改变[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3) :8-10.

再次剖宫产 篇2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再手术 粘连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安全性的日益提高,加上当今社会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得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各种方式的剖宫产也应运而生。自1988年stark新式剖宫产诞生以来,1996年引入我国,很快风靡全国。对于这种新式剖宫产的远期预后,人们给予极大关注。笔者通过8年间的跟踪观察,对比482例由于各种原因行再次开腹手术者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98年9月~2006年9月共收集在本院妇产科行二次开腹手术者482例,依前次剖宫产方式,分为两组,stark方式组(腹壁模切口,不缝合壁层腹膜);传统方式组(腹壁纵切口,逐层缝合)。观察两组二次术中及术后情况:腹壁皮肤瘢痕、腹壁粘连、二次进腹时间、盆腹腔粘连、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率、腹胀、切口愈合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病例除前次有剖宫产者外,再无其他开腹手术史。

再次开腹原因:剖宫产276例(57.26%),异位妊娠124例 (25.73%)其他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卵巢瘤等)82例(17.01%)。

粘连程度参照Phillips等的分级,共分五级(0~IV)。

腹壁瘢痕:宽度>3mm、高>2mm为粗大;小于3mm×2mm者为纤细;长度不列入统计。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查。

结果

两病例二次开腹术中情况见表1。二者盒腹粘连情况见表二,两者术后两组资料比较,前次剖宫手术孕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手术医生资质及医 院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者再次手术术中情况见表2。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纠纷的增多,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也明显增多。本院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4.89 %增加到2006年的71.46%,有些医院高达80%[1]。这么庞大的有开腹手术史的人群,将来难免有些要二次手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剖宫产方式,众所周知stark方式具有简单、快捷、术后后住院日短、经济美观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产科病情急、变化快、需要尽快终止妊娠,娩出胎儿的需要。因此,新式剖宫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远期预后对粘连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笔者通过对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观察,评估了stark方式剖宫产的优点和不足,发现除个别瘢痕体质外,皮肤切口瘢痕均纤细美观,优于传统方式的纵切口。再次手术切口甲級愈合率二者也基本相同(P>0.05)。文献报道瘢痕子宫再剖宫产率为85.7%[2],本院统计为95.7%。由于stark方式剖宫产的腹壁及盆腹腔的粘连发生率高,本组统计分别为74.9%和77.4%,且多为III~Ⅳ级的重度粘连,而传统的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7.7%和32.2%,且多为I~II级的轻度粘连。由于粘连造成二次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延长,贻误急重病例的母儿抢救,因此提示对前次有stark剖宫产史者,应选择择期剖宫产为好,避免造成不良意外后果。

粘连的形成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失衡,细胞增生,包括炎性细胞、间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细胞间质的合成和沉积以及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反应失调有关。腹腔内纤维蛋白原由腹膜间皮细胞合成纤维细胞分泌,生理状态下,纤维蛋白原的释放和溶解处于动态平衡。剖宫产术中,stark方式对肌肉和腹膜进行撕拉,操作比较粗暴,机械损伤重加上不缝合,使之对和不良,易造成腹膜本身及腹腔内外,腹膜后等感染。由于创面炎症反应,使纤维细胞产生过度的纤维蛋白原,激活凝血系统,使纤维蛋白沉积和凝固,从而形成较重的粘连。腹直肌与筋膜、膀胱、肠管、大网、子宫切口等纠集在一处,十分致密,二次手术无法分离,易造成上述部位的损伤,出血也多,腹胀等并发症增多的。盆腔粘连导致长期慢性腹痛,坠胀不适,大便不畅,尿路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肠梗阻需要二次开腹手术,腰骶部疼痛,性交痛。盆腔积液,输卵管阻塞及不孕等,生活质量下降。

由于stark式剖宫产的严重粘连,本院已经采用改良的stark式剖宫产术(加缝腹膜),即快捷、美观,又减少粘连。因此在初次分娩时,要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手术方式,计划生育二胎者,建议纵切口为好,如果手术条件允许,最好选择腹膜外方式,防止盆腹腔粘连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国内外剖宫产率的演变现况及对策.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1):661

再次剖宫产80例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孕妇年龄23~35岁, 平均28岁;孕周35~41周, 平均40周;再次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2~5年, 平均3年;前置胎盘2例, 妊高征5例, 瘢痕子宫的20例, 有产科指征的13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2~36岁, 平均27岁;孕周37~42周, 平均41周;再次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3~6年, 平均4年;前置胎盘1例, 妊高征6例, 瘢痕子宫的18例, 有产科指征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再次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以及剖宫产指征等方面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

常规术前准备,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横切口, 切除原手术皮肤瘢痕, 逐层进腹, 分离部分粘连, 暴露子宫下段行横切口, 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娩出胎儿, 子宫切口予以1号可吸收肠线, 连续锁边缝合, 浆膜与腹膜不缝, 脂肪层、皮肤层缝合同原术式。观察组仅需要切除皮肤瘢痕, 将盆腔粘连部分进行分离, 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即可, 当胎儿娩出后, 常规给予催产索20U促进子宫收缩。

1.3 观察项目

观察前次剖宫产住院时间, 术后腹部切口恢复情况, 子宫愈合情况、腹腔粘连等级、剖宫产指征, 并回顾前次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量、术中损伤概率等情况。

1.4 判定评定标准

首次剖宫产的切口愈合良好:子宫切口处瘢痕与子宫均匀一致, 解剖层次清楚, 解剖时容易分离, 腹壁里无明显粘连, 切口瘢痕没有明显增厚、质中、腹壁切口瘢痕质软无明显突起。首次剖宫产的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切口处较周边子宫肌层变薄或瘢痕坚硬, 具体表现为腹壁里层粘连在一起。腹膜粘连状况:子宫和原切口处与邻近组织粘连为轻度, 大网膜粘连于切口为中度, 切口与肠管等广泛粘连为重度, 解剖时层次不易分清, 无法分离, 切口瘢痕明显增厚变硬, 腹壁切口瘢痕粗且质硬有明显突起。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为 (53.42±2.85) min, 对照组再次剖宫产术手术时间为 (61.35±5.25) min, 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 (262.43±15.36) mL, 对照组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 (276.38±18.42) mL, 在术中出血量方面, 两组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再次剖宫产术后排气时间力 (37.12±3.20) h, 对照组再次剖宫产术后排气时间为 (42.12±4.50) h,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子宫愈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愈合率约为97.5%, 对照组患者的子宫愈合率约为75%,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2例发生了腹膜粘连, 有1例出现了术中出血。观察组则没有病例发生,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高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在当今社会, 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都很大, 年轻人们在面对巨大压力下将计划怀孕纳入人生重大事宜, 对剖宫产的认识不足, 认为剖宫产术是安全的, 并对并发症存在侥幸心理, 并且, 认为剖宫产的胎儿胎头不受外力挤压, 比顺产的胎儿好看, 更有甚至, 选择吉时出生, 因此, 盲目的选择剖宫产术, 导致剖宫产率逐年递增[2]。此外, 孕妇营养过剩导致的足月新生儿体重过大, 也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剖宫产是妇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 在解决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臀位、产时恐惧、防止子宫破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且近些年来随着各种社会因素影响, 女性选择剖宫产的占比逐年提高。我院剖宫产率已上升到56.5%。近年来, 生第二胎有上升的趋势, 从而导致再次剖宫产的孕妇有所增加, 剖宫产的比例的增大自然的留给女性一些后遗症, 这将给妇产科医师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 对再次剖宫产的探讨势在必行。一是瘢痕子宫和腹膜的愈合情况, 二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否需再次剖宫产。大多数剖宫产后再次怀孕后会选择再次剖宫产结束分娩, 再次剖宫产是否科学现在还尚存争议, 但以什么术式进行再次剖宫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有人赞同下腹纵切口传统术式, 有人赞同下腹横向切口。我们在多方面讨论如下, 下腹部横切口具有较为美观且不易出现腹壁疝的优点, 容易被女性接受。但缺点是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 腹直肌剥离面大, 给女性带来的痛苦要多, 因而, 为造成二次手术时由于腹直肌与前鞘及腹膜粘连严重, 手术操作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 损伤出血增加, 腹直肌剥离面大, 有时要横断腹直肌才能进入腹腔, 解剖层次不清时极易误伤膀胱等脏器, 给再次剖宫产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 造成严重后果[3]。再次, 在是否缝合上比较, 第一次手术切口的缝合或不缝合都会对第二次手术造成一定影响, 临床有可能再次手术患者则尽量选择纵切口, 在保持其美观性的同时, 减少二次手术的困难, 原因是纵切口比横切口手术时间少, 对腹膜和其他器官的损害较小。可减少术后粘连发生, 减轻粘连程度。大量研究表明,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阴道试产是一个可选择的措施, 在排除经阴道分娩禁忌证后应该予以试产, 降低剖宫产率及再次剖宫产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术中出血量方面, 两组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愈合率约为97.5%, 对照组患者的子宫愈合率约为75%,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有2例发生了腹膜粘连, 有1例出现了术中出血。观察组则没有病例发生,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有利于降低再次剖宫产时引起的母婴并发症。综上所述, 产科医务工作者应提高剖宫产手术技能, 规范操作, 减少组织创伤。行再次剖宫产时, 采用下腹部纵切口, 有利于子宫的恢复, 预后显著优于横切口, 减少了手术费用, 缩短了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采用剖宫产纵向切口, 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横向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子宫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术中出血量方面, 两组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行再次剖宫产时, 采用下腹部纵切口, 有利于子宫的恢复, 预后显著优于横切口,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再次剖宫产,纵向切口,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4-162.

[2]王松珍.不同方式剖宫产术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 (15) :61-62.

再次剖宫产 篇4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76-01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已成为产科临床上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1998年2月--2007年2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者349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2.3%(349/15174),再次剖宫产238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112例。产妇年龄20-43岁,孕次2-12次,产次1-7次,孕周34+3~43+2周,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5个月-10年,其中<2年28例,2-5年307例,5-10年12例。前次手术全部为子宫下段横切口(腹壁纵切口214例,横切口135例),有两次剖宫产手术史者15例。

1.2 方法 對34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38例与再次剖宫产组进行对照;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112例与阴道分娩组进行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34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其中阴道试产154例,占44.0%;试产成功112例,成功率73.2%。产钳助产8例,臀牵引术5例,改行剖宫产40例,14例继发性宫缩乏力,8例胎儿宫内窘迫,6例持续性枕后位,5例先兆子宫破裂,6例放弃试产。再次剖宫产238例,手术产率68.1%。

2.2 VBAC组与VBNC组比较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49.3±12.1)ml和(129.5±9.6)ml,差异无显著性(P>0.05),VBNC组无新生儿窒息发生,VBAC组新生儿窒息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BAC组与RCS组比较,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39.6±12.5)ml和(309.4±26.1)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平均体重分别为(3350±70)g和(3260±75)g,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BAC组新生儿窒息4例,RCS组新生儿窒息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5±0.14)天和(7.9±0.05)天,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住院费用分别为(475±12.4)元和(3749±55)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选择剖宫产还是阴道试产,存在一些争议。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剖宫产指征逐渐放宽,剖宫产率在逐渐攀升[1]。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产妇及医生因害怕子宫破裂,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分娩方式时,倾向于再次剖宫产同时结扎。本文阴道试产成功率73.2%。很显然,过分害怕子宫破裂,以瘢痕子宫同时要求结扎作为手术指征不适宜。再次剖宫术既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精神压力,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一般认为,剖宫产术后2-3年是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瘢痕破裂机会少。文献报道[2],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如果前次手术指征不存在,且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此次阴道试产机会与正常孕妇相似。VBAC的适应证:(1)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切口无撕裂,术后无感染,B超提示子宫下段前壁瘢痕厚度达0.2-0.4 cm。(2)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3)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4)宫颈成熟良好,Bishop评分>6分,无头盆不称。(5)无合并症及并发症。(6)医院具备随时手术、输血抢救条件。本文RCS的产后出血率、切口乙级愈合率均高于PCS组。RCS组比VBAC组平均住院天数长、经济费用高。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的原因是:(1)子宫瘢痕影响子宫收缩。(2)瘢痕所致的子宫切口弹性差引起切口撕裂。(3)子宫瘢痕处胎盘易粘连、植入。(4)广泛致密粘连改行体部剖宫产。我院因宫缩乏力在阴道试产失败后改行剖宫产原因中占首位。有报道,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缩宫素引产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4.3%,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为1.4%,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6%。严密监护下缩宫素在瘢痕子宫试产中进行催产和引产有较高成功率,但仍需警惕子宫破裂的发生。

VBAC产后出血量均值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大量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阴道试产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3]。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处理难产,多数是可以经阴道安全分娩的。产科医生要摒弃一次剖宫产则永远剖宫产的思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观察产程,给予充分试产。

参考文献:

[1] 曲彩霞,张晓静,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1(10):30-32.

[2] 张小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7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1(22):57-58.

再次剖宫产126例的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共施行再次剖宫产术126例。 (1) 孕妇年龄19~38岁, 孕周29~41周。 (2) 前次剖宫产距今时间;1~7年。 (3) 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胎儿窘迫47例, 臀位30例, 社会因素19例, 羊水过少11例, 横位3例, 脐带绕颈3例, 骨盆狭窄2例, 指征不详11例。

1.2 手术方式

下腹正中纵切口78例, 下腹部横切口38例, 均切除原切口疤痕, 按照常规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方式, 顺次切开腹壁各层次, 分离粘连, 子宫切口选择在原切口处上方约1 cm, 为横切口或两侧稍向上弯曲的弧形切口, 娩胎、羊水流出后肌注缩宫素10~20单位, 徒手剥离胎盘或待胎盘自娩, “0”号薇乔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及子宫腹膜层, 如需施行输卵管结扎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者, 加行该手术, 常规方法缝合腹壁。

3 结果

纵切口大部分病例有切口疤痕挛缩, 切口下段明显, 开腹见腹壁各层次不清, 切口渗血多。下腹部横切口腹壁各层粘连明显, 层次不清。切皮至娩胎时间长, 平均 (15±3.27) min, 随机选择首次剖宫产下腹横切口术式80例切皮至娩胎时间 (7±2.06) min。子宫下段愈合欠佳, 肌层菲薄21例, 盆, 腹腔粘连49例, 产后出血17例, 部分性前置胎盘10例, 先兆子宫破裂5例, 失血性休克5例, 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3例 (胎盘均覆盖子宫下段切口) , 失血性休克3例, 胎盘早剥2例, 腹腔感染1例, 不全性肠梗阻1例, 低蛋白血症1例, 低钾血症1例, 部分病例有2~5种临床表现。

4 讨论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 在产科临床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 确实解决了许多临床棘手问题, 术后镇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先进的抗菌素应用, 使得术后伤口疼痛及伤口感染问题得以解决, 剖宫产成为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合并症, 挽救产妇及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人们越来越乐意接受剖宫产术, 甚至要求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医务人员对剖宫产指征越放越宽, 使得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但是, 凡手术 (包括剖宫产术) , 虽是治疗手段, 毕竟对身体有创伤, 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从126例病例来看, 剖宫产术后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 腹壁层次不清、粘连; (2) 子宫切口处愈合不良; (3) 盆腔, 腹腔粘连; (4) 子宫切口处胎盘附着,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5) 先兆子宫破裂; (6) 产后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 (1) 腹壁层次不清、粘连, 增加了切皮至娩胎时间, 对于抢救胎儿窘迫极为不利;可能增加重度窒息儿的分娩, 甚至新生儿死亡; (2) 盆腔, 腹腔粘连和上次手术刺激密切相关; (3) 子宫切口的愈合, 和切口部位的选择密切相关:越近宫颈, 组织结构以纤维组织为主, 愈合越差。切口愈合差的一例, 开腹后于子宫下段处透过子宫下段可清楚见到胎儿头发;疤痕子宫破裂较无疤痕子宫破裂明显增多, 在妊娠晚期由于宫腔压力增大原疤痕愈合不良, 疤痕裂开, 自发破裂, 可无明显的症状体征, 即所谓“安静状态破裂”, 如果疤痕裂开累及子宫动脉及分枝, 可引起腹腔大出血, 胎儿可能排入腹腔危及母儿生命[1], 此病例妊娠晚期未发生子宫破裂已属万幸。 (4) 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可导致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子宫切除等严重并发症, 究其原因, 和剖宫产后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 胎盘面积增大, 蜕膜缺损有关, 子宫下段切口疤痕妨碍胎盘在孕晚期向上迁移有关,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前置胎盘发生率5倍于无疤痕子宫[2]; (5) 腹腔感染、不全性肠梗阻和疤痕子宫腹腔粘连, 手术时间较长明显相关。因为有诸多术后并发症存在, 所以, 在考虑剖宫产的同时, 更要考虑到日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能够阴道分娩者, 尽量阴道分娩。

126例剖宫产的前次手术指征, 以胎儿窘迫和臀位为主; (1)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需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3], 如果仅凭腹部听胎心音, 可能将一过性胎心变化诊断为胎儿窘迫, 可能将诊断扩大化, 而应将胎动记数, 胎儿电子监护, 脐带血流,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 羊水量及羊水性状, 24 h尿E3值等多项因素动态观察, 综合分析, 避免胎儿窘迫的诊断扩大化, 即使诊断为胎儿窘迫, 可予左侧卧位, 吸氧, 纠正脱水, 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 如使用缩宫素时停用缩宫素, 予哌替啶100 mg肌注, 也可予硫酸镁静滴抑制宫缩后观察是否存在胎儿窘迫;如宫口开全, 孕妇骨盆正常, 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 可行阴道助产如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尽快结束分娩。 (2) 臀位:因存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胸锁乳突肌损伤、骨折、臂丛神经损伤、后出头困难、新生儿窒息、滞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加上低年资医生缺乏臀位助产经验, 所有臀位孕妇均以剖宫产结束妊娠;臀位孕妇在孕30周后可以严密监护下采用以下方法矫正胎位:胸膝卧位、激光照射或艾灸至阴穴、外转胎位术;未能矫正胎位者, 将孕妇情况、胎儿情况作综合分析, 严格臀位剖宫产手术指征, 除有狭窄骨盆、软产道异常、胎儿体重大于3 500 g、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有难产史、不完全臀先露等臀位剖宫产手术指征者[4], 部分臀位孕妇可以行臀位自然分娩、臀位部分牵引术或臀位牵引术结束妊娠;加强低年资医生臀位助产等技术培训, 使低年资医生能熟练掌握臀位助产等阴道手术操作, 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臀位剖宫产率。 (3) 社会因素:人们对分娩的恐惧、认为剖宫产新生儿“聪明”、选择“时辰”分娩等因素导致近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增高, 应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宣教, 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 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 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宣传无痛分娩及拉玛泽呼吸法可转移疼痛, 放松肌肉, 达到顺利分娩。 (4) 脐带绕颈, 羊水过少并不是绝对的剖宫产手术指征, 可以动态观察胎动、B超、脐带血流、胎儿监护等, 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在基层医院, 胎儿窘迫, 臀位是两大主要剖宫产手术指征, 加强此两类孕妇的管理, 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剖宫产率。

摘要:目的 了解剖宫产对孕产妇健康影响及疤痕子宫的危害性。方法 对该院再次剖宫产术126例病例术中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剖宫产对孕产妇健康影响及疤痕子宫的危害性。结果 剖宫产术后可能出现子宫下段愈合欠佳, 肌层菲薄, 盆、腹腔粘连, 产后出血, 先兆子宫破裂, 失血性休克,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等并发症。结论 剖宫产对孕产妇健康有较大影响, 术后并发症多, 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率,剖宫产术,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9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9.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5.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临床效果分析 篇6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临床效果

瘢痕子宫是指经过妇科手术后的子宫, 手术主要为剖宫产术、肌瘤剔除术、子宫成形术、破裂修补术等, 其中以剖宫产术为主要原因[1]。近年来, 由于疾病的影响及医疗技术的提高, 我国的剖宫产率逐年增加, 同时有过剖宫产手术史的产妇进行再次妊娠的人数也显著增加。但由于瘢痕子宫进行再次妊娠时, 很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等, 若继续选择剖宫产分娩, 会增加感染、粘连等损伤的程度, 影响产妇的恢复[2]。本文对我院产科收治的48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进行了分析, 探究其剖宫产效果, 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48例 (试验组) , 年龄25~40岁, 平均 (29.8±4.2) 岁, 孕龄37~43周, 平均 (39.6±2.1) 周, 2次妊娠间隔时间2~10年, 平均 (4.1±1.3) 年;选择同期进行分娩的无瘢痕子宫首次剖宫产产妇48例 (对照组) , 年龄26~41岁, 平均 (29.5±3.9) 岁, 孕龄37~42周, 平均 (38.4±1.9) 周, 2次妊娠间隔时间1~9年, 平均 (3.9±1.0) 年。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妊娠间隔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试验组产妇首先切除存在的子宫瘢痕组织, 并对粘连处进行分离, 然后做子宫纵形切口, 进行改良剖宫产手术。对照组产妇直接进行改良剖宫产手术[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剖宫产原因, 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子宫粘连程度、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其中粘连是指腹膜、网膜、膀胱、肠管与子宫的情况, 共分为4个等级:轻度:粘连<2处;中度:粘连2~3处;重度:粘连>3处;无粘连:未发现粘连[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产妇的粘连程度比较:在试验组产妇中, 出现轻度粘连19例, 中度粘连14例, 重度粘连9例, 无粘连6例, 粘连率87.5%;在对照组产妇中, 出现轻度粘连9例, 中度粘连5例, 重度粘连2例, 无粘连32例, 粘连率33.3%,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9.445, P<0.05) 。

两组产妇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63.4±11.7) min、 (17.8±3.4) min、 (145.4±47.7) m L;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44.6±9.5) min、 (10.2±2.1) min、 (97.3±37.8) m L。试验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目前,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 它对于高龄产妇、难产产妇、妊娠合并症产妇、妊娠并发症产妇等的分娩具有重要作用, 能有效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1) 社会因素:主观认为剖宫产手术比自然分娩更加安全。 (2) 技术因素:剖宫产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安全性高。 (3) 母婴因素:产妇年龄较大, 合并妊娠疾病, 胎儿异常等。然而, 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并不能有效保证, 尤其对于瘢痕子宫产妇来讲, 由于其易发生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盆腔粘连、产后大出血等, 因而再次妊娠及剖宫产风险较大。有相关研究表明, 瘢痕子宫产妇发生大出血的概率及平均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初次妊娠剖宫产产妇[5]。瘢痕子宫会对子宫的收缩力产生影响, 同时增加胎盘与瘢痕的粘连与植入, 不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安全性, 临床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有剖宫产等妇科手术史的产妇在进行二次妊娠时, 应做好围生期保健, 对某些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及处理。 (2) 剖宫产手术时尽量选择子宫横切口, 且切口应较大, 防止子宫切口破裂。 (3) 改良剖宫产技术, 加强产后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促进首次剖宫产切口的愈合, 防止发生二次妊娠破裂。 (4) 做好产前检查, 确定胎盘附着的位置, 观察其与粘连的关系。 (5) 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掌握, 有效降低瘢痕子宫的出现率[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产妇的粘连率、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 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产妇, 说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风险性明显升高, 因此, 在临床应用时应特别注意。

综上所述, 对于瘢痕子宫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风险较大, 分娩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粘连程度较重, 因此, 临床医师应掌握剖宫产的手术适应证, 利用改良的剖宫产手术来提高剖宫产效果, 进而保障母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谷琳.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3, 34 (11) :79-80.

[2]曹利娟.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 (2) :66-67.

[3]陈喜云.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2 (6) :82-83.

[4]孙晔, 黄敏.194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16) :3228-3229.

[5]廖琪.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7) :109-110.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60例分析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剖宫产后再次分娩孕妇60例, 其中二次剖宫产44例。

1.2 剖宫产手术指征难产:包括头盆不称、骨盆狭窄、巨大儿、胎头位置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高征:妊高征不是剖宫产绝对指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行剖宫产:适用于有产科指征者;宫颈条件不成熟, 不能在短期经阴道分娩者;引产失败者;胎盘功能减退者;或已有胎儿窘迫征象者。瘢痕子宫不是绝对指征。臀位。妊娠合并症:心脏病。

1.3 阴道试产条件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2年以上;肯定上次剖宫产是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 术后无感染、恢复良好;胎位正常先露必须入盆;上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此次无新的产科指征, 子宫切口部位厚度>3 mm;具有随时手术、输血及抢救条件[1]。

2 结果

选择行阴道试产28例, 其中试产成功经阴道分娩16例, 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12例;27例拒绝试产坚决要求剖宫产;5例为头盆不称直接行剖宫产。前次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合并症、胎位不正、胎儿窘迫的患者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较高;而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先兆子宫破裂史患者阴道分娩成功率较低。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 因子宫瘢痕部分弹性差, 确有引起子宫破裂的可能, 但不应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是完全可以经阴道试产的, 而且成功率较高。但前次剖宫产为绝对性指征如骨盆显著狭窄或畸形、软产道异常, 或前次手术指征又复存在, 在本次又有新的适应证, 或有子宫瘢痕破裂先兆, 均应再次行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试产时, 应严密观察产程, 发现子宫破裂征兆时须及时处理。除按常规做各项诊查外, 尤应注意瘢痕处有无压痛。有人提出妊娠晚期可用B超检查子宫下段厚度来预测子宫破裂的危险性。还有人提出子宫破裂早期惟一的共同征象是突发长时间的胎心过缓[2], 因此在试产过程中要连续进行胎儿心电监护。此外, 对前次剖宫产者, 不论此次拟做何种处理, 均应做好输液、输血及相关准备。

我们对于产程中宫缩乏力或已过预产期而无产兆的孕妇, 使用小剂量催产素静滴, 并严密观察胎心及宫缩情况, 其先兆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与自然临产并无明显差异。在严密监护下, 产程中适当使用催产素并不增加其危险性。催产素静脉点滴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催产方法,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 合理使用, 对母婴是安全的。

总之, 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再次剖宫产率的关键。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妇, 应详细了解上次剖宫产史及现孕史, 建议其在预产期前1周~2周住院待产, 入院后仔细进行临床检查, 凡再孕距前次手术超过2年, 术后恢复良好, 切口无感染, 愈合佳, 前次手术并非绝对性指征, 此次又无同样情况及新的并发症, 胎儿情况好, 估计胎儿体重不超过前次, 胎位亦正常, 均可考虑试行经阴道分娩。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次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合并症、胎位不正、胎儿窘迫的患者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较高。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阴道试产是完全可行的, 且成功率较高。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耿正惠, 马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5) :275.

再次剖宫产两种切口比较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共104例, 46例前次行横切口, 58例前次行纵切口。横切口组年龄2 1~3 7岁, 平均 (2 8.49±3.72) 岁;纵切口组年龄20~39岁, 平均 (29.91±3.93) 岁。两组患者在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再次手术无严重妊娠合并症, 手术指征上均相近。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采用沿原手术瘢痕开腹, 修剪皮肤层瘢痕 (如切口瘢痕纤细不再修剪) , 逐层切开腹壁各层, 打开腹腔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或加绝育术, 并按解剖常规关腹。

1.3 观察指标

对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 手术总时间, 产后出血发生率,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切口粘连程度, 切口与腹直肌、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 (根据粘连范围及进腹难易将粘连情况分为3种: (1) 无粘连即腹壁各层解剖清楚, 大网膜等组织与腹壁无粘连; (2) 腹壁各层粘连较轻, 部分大网膜与腹壁粘连, 但不影响正常进腹; (3) 腹肌与前鞘、腹膜、子宫前壁、网膜等致密粘连, 使进腹难度增加, 影响正常进腹) , 腹壁切口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两组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341、3.173, P<0.05) , 横切口组耗时均大于纵切口组, 见表1。横切口组与纵切口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 0.9% (5/4 6) 、1 3.8% (8/5 8) 、0、1.7% (1/5 8)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2, P>0.05) 。

2.2 两组切口粘连情况比较

横切口组腹壁粘连程度与纵切口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54, P<0.05) , 横切口引起的粘连较纵切口严重,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

横切口组切口渗液1例, 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病例。纵切口组切口渗液8例, 切口感染1例, 无切口裂开病例。两组术后切口渗液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4.381, P<0.05) , 而在切口感染和裂开方面无差异。

(m i n)

(例)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 腹壁纵切口进腹, 腹壁解剖层次较清, 粘连程度较轻, 进腹容易, 与横切口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发现横切口开腹时, 腹直肌前鞘、腹肌、后鞘及腹膜常呈致密粘连, 解剖层次分不清, 分离困难, 常需要锐性分离, 进腹困难, 故进腹时间延长。横切口组从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 手术总时间明显长于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与腹壁纵切口再次手术, 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 横切口组切口并发症明显少于纵切口组。横切口剖宫产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 裸露的组织粗糙, 便于腹膜爬行前就可能黏合, 大网膜常趋于保护创面, 导致腹壁与大网膜、宫前壁形成粘连。横切口剖宫产较传统纵切口剖宫产在再次手术时难度增加, 因此术中应尽量避免腹肌拉断及损伤, 缝合脏、壁腹膜, 恢复解剖层次减少粘连, 为再次手术创造条件。

再次剖宫产 篇9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06年妇产科收治的160例产妇,分别采用改良横切剖宫产和传统纵切两种不同的剖宫产术式。结果:改良横切剖宫产术初次剖宫产术后恢复情况、二次剖宫产术盆腔粘连情况的比较、均明显优于传统纵切剖宫产(P<0.05),但是术后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横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缝合简单、术后粘连少、并发症少、美观的优点。

【关键词】剖宫产术式;再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90-01

近年来国内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60例产妇采用两种不同的术式剖宫产后,对其再次剖宫产的难度及盆腔粘连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2006年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孕妇160例,经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组不同的剖宫产术式,I组改良横式剖宫产术式(90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7.6±4.2岁;Ⅱ组传统纵切(70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1±3.8岁。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腹腔粘连情况,其中I组再次剖宫产50例,Ⅱ组剖宫产40例,两组剖宫产患者平均年龄、剖宫产指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剖宫产术式方式①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联合腰麻。I组采用改良横式剖宫产术式:沿Pfannenstiel皱纹上2cm,以腹中线为中心横切开皮肤全层长约10~12cm,切口两端横行伸向髂前上棘方向;②于切口正中切开脂肪层约2cm达筋膜层。术者分别将左右两示指入脂肪层底部向切I两侧撕拉分离,或可由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指并拢后向两侧托开松懈腹直肌,充分暴露筋膜;③正中切开筋膜2cm,用剪刀沿分离开的脂肪层下缘横行切开筋膜,两端分别较皮肤长2cm;④因改良切口较原横切口位置高,故不需佴实施向上下锐性或钝性分离肌脞与筋膜黏着处的步骤;⑤在两侧腹直肌问用血管钳分离2~3cm,然后用手指撕拉腹直肌,翦断与耻骨连接处的部分肌胜;⑥血管钳分离腹膜处脂肪避开膀胱上穿透分开一小口,钝性撕拉至不影响术野度即可。II组采用: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初次剖宫产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见表1。

2.2两组二次剖宫产术中情况的比较见表2。

2.3两组二次剖宫产术盆腔粘连情况的比较见表3。

2.4两组二次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比较I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28%,II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3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改良横式剖宫产术初次剖宫产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产褥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纵切剖宫产(P<0.05)。改良横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的优点:腹壁切口瘢痕纤细,再次手术时均按原切口原方式通过腹壁各层,不需切除原瘢痕,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术后切口疼痛轻。。提示改良横式剖宫产切口远离腹直肌下方的锥状肌,使腹直肌易于撕拉 ,子宫下段的暴露及切口不受限制,娩头困难发生减少,且创伤小,不缝合腹膜,因此使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腹腔粘连是纤维组织沉积,腹腔损伤和炎症的结果。本研究发现,改良横式剖宫产术二次剖宫产术腹膜粘连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纵切剖宫产(P<0.05)。另外本研究未发现两组切口感染率有明显差异,可能由于病例数选择少有关,因此切口感染率差异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再次剖宫产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 年1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87 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有43 例选择阴道试产 (A组) :年龄23~42岁, 平均年龄 (27.7±4.9) 岁, 孕周37~41 周, 平均 (38.9±2.1) 周, 孕次2~5 次, 产次2~4 次,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1.5~10 年, 平均 (5.6±2.2) 年;44 例患者选择再次剖宫产 (B组) :年龄24~42 岁, 平均年龄 (28.7±4.9) 岁, 孕周37~42 周, 平均 (38.6±2.1) 周, 孕次2~4 次, 产次2~3 次,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1.3~10 年, 平均 (5.7±2.2) 年, 患者均未合并其他病症, 均没有凝血功能障碍, 87 例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在产妇入院后, 对再次妊娠的产妇情况进行仔细询问, 并通过超声等检查, 观察产妇和胎儿的情况, 观察产妇瘢痕愈合情况, 并探讨比较合适的分娩方法, 该组87 例患者中, 在确认患者有没有剖宫产指征且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 最后具有43 例选择阴道试产 (A组) , 44 例患者选择再次剖宫产 (B组) , 分析两组产妇的结局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等。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行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行t值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A组出血量 (154.8±10.3) m L、住院时间 (3.0±1.5) d、Apgar (9.4±0.3) 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2.33% ,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7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如果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 上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 子宫为横段切口, 可考虑为阴道试产[3]。 临床上再次妊娠患者, 阴道试产指征具有以下几点: (1) 患者自我意愿愿意试产; (2) 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在2 年以上; (3) 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疤痕厚度在3 mm以上; (4) 产妇没有新发的剖宫产指征; (5) 第一次剖宫产时身体恢复良好; (6) 第一次剖宫产时患者为子宫下段横切者; (7) 医院具有随时抢救患者的能力和条件[4]。

临床上再次妊娠患者, 选择剖宫产的指征具有以下几点: (1) 产妇和家属的主观意愿; (2) 产妇选择阴道分娩便会危及生命, 高龄产妇; (3) 选择阴道分娩会影响胎儿健康等; (4) 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在2 年以内; (5) 其他因素[5]。 该研究中, 选择剖宫产的患者, 在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显著高于阴道试产患者, 结果显示, A组出血量 (154.8±10.3) m L、住院时间 (3.0±1.5) d较对照组 (200.4±21.6) m L、 (7.8±4.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结果和高淑红的研究结果一致[6]。 究其因素, 瘢痕子宫对子宫收缩产生影响, 而瘢痕引起的子宫切口弹性差进而引起切口裂开;瘢痕处胎盘易粘连。 张海燕等[7]研究指出, 剖宫产术后产妇再次妊娠使用缩宫素进行引产的成功几率为80%左右, 这与该研究中的74.42%结果一致, 通过在引产的过程中还是更加需要注意警惕子宫发生破裂的可能。 该研究中, A组并发症发生率2.33%,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7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结果说明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产妇阴道分娩, 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情况。

经过研究, 对于剖宫产再次妊娠的患者, 已经不是剖宫产的必要指征, 在医生的密切观察下还是可以阴道试产的。 在分娩过程中, 加强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应用阴道试产对患者还是十分有利的, 既避免了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 危及母婴安全, 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产妇生活质量, 此观点和申恒春[8]研究也一致。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再次妊娠已经不是剖宫产的必要指征, 在密切的观察下还是可以进行阴道试产的,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剖宫产术后患者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43例选择阴道试产 (A组) , 44例选择再次剖宫产 (B组) , 分析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结局。结果 A组出血量 (154.8±10.3) m L、住院时间 (3.0±1.5) d、Apgar (9.4±0.3) 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33%较对照组22.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再次妊娠已经不是剖宫产的必要指征, 在密切的监测下能够行阴道试产。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尊梅.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7) :179-180.

[2]陈诚, 常青, 王琳, 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4) :278-281.

[3]张海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150例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 17 (1) :51-54.

[4]陆宣平, 陈友国, 韩冰, 等.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 (4) :260-262.

[5]丁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67例分娩方式分析[J].安徽医药, 2012, 16 (10) :1480-1481.

[6]高淑红, 陈英霞.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5) :152-153.

[7]张海燕, 王天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成败因素探索[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2, 8 (6) :622-623.

上一篇:地质找矿技术下一篇:制造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