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体会(共10篇)
音乐教学体会 篇1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课堂观察不仅是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以及准确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
初中生既不象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遇事经常会破涕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练,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彻底了解,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我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或技巧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音乐可以不依赖谱而存在,音乐是生来就有的。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比学习,较好的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个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特殊性。
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这种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有所提高。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教师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对课失去兴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来讲,需要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我有信心我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音乐教学体会 篇2
1.注 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 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学力水平重组教材, 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2.把音乐欣赏放在重要位置
传统音乐教育重视唱歌、识谱、乐理、器乐等技能技巧,“音乐课”在很长时间内被称为 “唱歌课”音乐欣赏被放在次要、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在欧洲,早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就开展了一场艺术教育运动, 并在运动中达成共识: 通过欣赏教学,培养感受艺术美的能力,以此为目的实施艺术教育,把培养人的创造性提到一定高度。穆塞尔指出: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进行的教育。“音乐欣赏课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周大风在《音乐教育重要熏染》一文中指出:“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主体。音乐表现应在学生欣赏后动情时, 主动要求表现美的时候才予以进行。”吴斌说:“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点。”把音乐欣赏放在重要位置,是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一种新走向。
3.用乐器演奏乐曲主旋律 ,加 深音乐记忆
现在很多课堂中都运用了乐器, 乐器进入课堂已不再是单纯为了学会吹一首竖笛曲、口琴曲。乐器进课堂不仅能更好地使孩子掌握技能,而且能更丰富地表现音乐。近期我听了一节成功运用乐器演奏丰富欣赏感受的好课, 在学唱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歌曲后,教师激发学生已有经验,很自然地将内容过渡到同样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排箫独奏曲上。在完整感受一遍后, 教师很快将孩子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独特乐器———排箫上,让学生想象这种乐器的音色与哪种乐器相类似,学生很快找出了他们的老朋友———竖笛,在老师范奏后,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更浓厚了,此时老师带领学生认谱、演唱,并将这首欣赏乐曲的主旋律部分演奏了出来。几分钟后,师生在再一次欣赏过程中加入主旋律演奏中……在弥漫着拉丁美洲风格的排箫曲中, 从学生娴熟的演奏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融入。
4.音乐老师不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是美的传播者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当我身体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时,学生上课也是懒洋洋的,歌唱时很难进入状态。当我富有激情地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唱时,学生不仅学得快,对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时,我和其他老师交流中都发现,学生把音乐老师当成美的标准。音乐老师会跳舞,言谈举止美观大方;音乐老师会唱歌,声音美;音乐老师会弹琴,很让人着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优势,使学生从老师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5.音乐教师要练好基本功
5.1乐 器演奏技能
钢琴演奏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 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演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能力,为创造性音乐教学活动服务。此外,还要掌握其他乐器,如手风琴、电子琴和中外管弦乐器等,保障音乐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需要。
5.2识 读乐谱技能
能熟练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虽然标准中识读乐谱和音乐基本技能难度有所降低, 但并不等于对音乐教师视谱技能降低了,同时要提高视谱教学水平。如识读乐谱教学中,正确处理识读乐谱与音乐审美的关系,有效发挥乐谱的工具作用,避免把识读乐谱变成理性的传授、机械记忆的教学形式,将其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审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识读与运用乐谱, 在音乐审美的感受中提高识读乐谱的能力。
5.3创 作技能
音乐课程增加了“创造”的教学领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指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的活动,包括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培养贯穿各个教学领域。同一个听赏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演唱。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善于用新方法、新观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6.如 何教唱歌词
首先教师应泛唱两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于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的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6.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 , 自制力差 , 但动感极强 , 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形式进行,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6.2三、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制力 ,但识谱能力较差 ,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7.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课堂目标反思
音乐教学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培养兴趣;创设情境;张扬个性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酝酿产生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的课程意识,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总结几年来的音乐教学历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起: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往往能使学生废寝忘食,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各种教具、各种情境的创设等等。千万不能因为是音乐课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对这门课有了兴趣,才会去积极的学习、努力的钻研。
二、创设情境,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
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比如,在教唱九年级下册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首歌的时候,只让学生听范唱,然后再学唱歌曲,他们会感到很枯燥。在教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歌曲进行大致的讲解,带领学生观看我国国庆大阅兵的视频,随后伴随着宏大的场面,我播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录音,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我国国势的强大,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加深了学生对“军人”这个词语的理解,之后再去教唱这首歌,学生很快进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学得非常认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音乐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组合,划分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教学,并制订不同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音乐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以达到共同提高。
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教学,并且实施分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引导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使他们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韩林.新课改引出好思路,学名嘴激活音乐课.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2]马文瑞.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J].新课程:教师,2012(10).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一、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所以新课标改革首先需要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建立新的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文化。”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技能发挥出来。更新教育理念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转化教学角色。在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的伙伴。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而课程的一切设计应从学生如何学得更有积极性、更有兴趣出发,从如何让学生喜爱音乐,树立终生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的愿望出发。例如,在过去,当学生刚刚拿到乐器的时,教师为了课堂的秩序和易管理会要求学生不要乱敲、乱奏,否则会受惩罚。而现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拿到乐器后教师应立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充分释放好奇心的空间。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面课程内容的全心投入做了一个铺垫。由于教学角色的转化,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2、转变教育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工作上,也势必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新课标改革要求广大教师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准面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从教育和社会脱节向紧密联系生活的生产生活实际转变;从强化竞争的教育向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为核心的学习模式转变;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从注重教学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方面转变;从注重智商向注重情商方面转变;从注重教学技术向注重教学艺术方面转变。在新课标改革中,教师要让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发展动力,让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创作音乐,并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这样才能使音乐教育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3、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但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不断更新,它体现了教学的组织、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组合等教学思路。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认识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学生欣赏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时,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乐曲的节奏、旋律等音乐基础知识之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并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随乐曲做动作。并将学生的表演加以归纳,编成一个小剧;请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有的扮演养鸭场的老爷爷,有的扮演小鸭子、大鸭子,还有的扮演池塘和水波,这样就将情、景、音乐交融在一起。学生们也在感受民间打击乐器力度、速度的变化中,对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情绪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自由探索中想象力、创作力、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升艺术素养
音乐是听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受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1、教师可以把重视音乐感受和情感体验看作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都知道,“高音C歌王”帕瓦罗蒂不识谱,但却能唱出那么多美妙动听的歌曲,他学习音乐的前提是感受和体验。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到,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从纯知识性、技术性的音乐教育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
2、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感受音乐和体验情感。教师参与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还要从内心深处去感受。比如,面对一首新的乐曲,教师要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多角度去考虑,让学生从唱到听到说,让身体和心理都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达到了“身动”与“心动”的统一。这也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一切从学生出发,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学的每一个过程都要让学生感受音乐,并给学生“身动”参与,学习音乐的机会。然后教师抓住最佳时机,启发诱导学生,实现情感的升华。例如,教师在教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时候,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把歌曲中藏族儿童对妈妈的深切依恋和幸福之情演唱出来?从学唱旋律开始,就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随着旋律在起伏中感受与联想:在开满格桑拉花的青藏高原上,蓝天白云陪衬着,孩子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那美丽的童话故事。再进一步结合歌词,启发学生联想,当自己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故事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以叙述性的口吻演唱出第一乐段,用饱满、富有激情的声音结尾部分,把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
3、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音乐欣赏教育中首先要注意乐曲主题的学习。主题音乐是乐曲的中心,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模唱主旋律、参与主题节奏模仿等方式学习主题,然后以律动、舞蹈形式带动听觉欣赏,是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并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最后让学生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音乐,使情感得到升华,真正地欣赏音乐。
4、学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谈出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动作、歌声、乐声尽情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2)“唱出感受”:教师在培养训练学生甜美圆润、清新流畅的歌唱的同时,要重视通过歌唱进行美感教育,通过歌唱抒发美好的情感。(3)“演出感受”:学生对音乐的表现的潜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指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对音乐作品“重新构建”,要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互动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初中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他们既不同于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又不同于沉着、从容的高中生。他们在拥有自己思想的同时,又拥有自己的行事特点,给这样的学生群体上唱歌课,我们更应该深入地了解来自这一阶段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以高度的工作热情为动力,以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让这一处于特殊时期的学生更好地爱唱歌,唱好歌。
一、解决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导致的歌唱困难
初中时期,由于生理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声音也进入了变声期,音色由清亮、纯真而变得低沉、沙哑,这种现象在男生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就导致学生都不愿意张口唱,羞于唱。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要责怪学生,因为这是人生理、心理发生的转折期。
根据这种现状,我们在唱歌课时,教师应多弹奏多范唱,让学生少唱多听并思考歌曲的内在,坚持要轻声歌唱,这样能够避免用嗓过度,尤其是那些平时有挤、压、卡现象的学生,轻声歌唱更为重要。由于变声期,声带经常充血、水肿,假如还用挤、压、卡的方法歌唱,必然给声带带来很大的负担,会严重影响学生声带的正常发育。同时,我们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要注意音域的处理,因为很多的歌曲音域过于宽,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声带负担过重,出现破音甚至喊叫的行为。歌曲音域的正确选择,既可以让学生的喉部得到休息,也让学生在学唱的时候知道应该怎样去歌唱。因此,在歌曲选材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接近教材目标的歌曲,歌曲速度适中,旋律起伏不是很大,较舒展的来歌唱,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正确的歌唱方法能给学生带来歌唱的自信。
二、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导致歌唱困难
由于学生处于这一特殊阶段,心理的变化也会对歌唱的顺利进行设置许多心理障碍。如不能放声唱、不能完整唱等等。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材处理中应避免歌曲音域过宽、过大的的歌曲,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音域的歌曲,以免学生在学习歌曲中导致的声带负担过重,出现破音甚至叫喊的现象。因此,在选材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接近教材目标的歌曲,歌曲速度适中,旋律起伏不大,较舒展性的来唱。另外个性成就感的产生。使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开始模仿成年人的姿态、服饰、发式,甚至更加极端等行为,因此对于这种行为,教师在选择歌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多选一些爱国、热爱生活、宣传团结友爱、亲情方面的歌曲,不选那种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思想的歌曲,坚决不选对学生的情感有影响的歌曲。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把好关,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时浓时淡,时好时坏,我们要善于诱导而不能加以斥责,怪罪学生。对于学生道德意志逐步发展,理想信念逐步形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总是处于冲动、摇摆不定的状态。相当一部分学生今天想当个科学家,明天看场武打片,就想当大侠等。这些都反映了初中时代学生起伏不定的心理特征。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应选择一些内容比较温和、抒情、柔美等相关题材的歌曲。
三、解决学生特殊年龄段不能声情并茂导致的歌唱困难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情况,我们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歌唱。
1.一部分学生音色好,领悟歌曲的内涵能力强,能歌善舞。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在上课时多多领用他们带动其他学生歌唱,并多引导用正确方法演唱歌曲尽量让他们充分深入到歌曲中来,教他们如何用声音来表达歌曲所蕴含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搞文艺活动时,可安排他们来编排歌舞节目。
2.一部分学生音色还可以,理解能力也不错,但是不怎么喜欢唱歌和表演,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不能强迫他们来表演,应让他们与大家一起集体歌唱,让他们在歌唱中找到快乐,并逐步把其他们吸引到歌唱表演中。
3.一部分的学生音色一般,有时跑调,但很喜欢表现自己。
这样的学生让他们和同学们小声跟唱,听听想想,用同学们的歌声调整自己的音准和节奏。等唱熟了再大声唱。
4.有的同学不喜欢唱,但是有文学细胞并且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洞察力都很强。
对于这样的学生在几分钟时间内说一说,谈一谈他对该歌曲的理解,讲一讲该歌曲所提倡宣传的思想及我们学唱这些歌曲,对于人们有什么意义等。让这些同学加入到积极学唱歌曲的群体中来。
5.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对唱歌不感兴趣,不愿参加文艺活动,特别不愿老师叫起来回答提问,情愿做个听众。
对于这些同学学唱的时候,一定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够把他们逐步吸引到歌唱中来,达到更好的歌唱效果。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那就不是普遍的现象了。我们在上唱歌课时,要事先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仔细的分析区分出来,充分利用前四种情况的同学进行教学唱歌课的整个过程,密切注意第五种情况的同学,让其自觉遵守纪律,将唱歌课较为完整的完成这个教学过程
总之,让学生科学的发声,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情感的歌唱,让学生完整的歌唱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才能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歌唱,只有对学生实行因时因人的制宜,我们的歌唱才会越来越精彩。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二期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已划分为预初一和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和初二、初三的艺术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
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课堂观察不仅是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以及准确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
初中生既不象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遇事经常会破涕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练,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彻底了解,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我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或技巧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创新教学应从学生音乐创造天性和实际经验出发,循序渐进
音乐可以不依赖谱而存在,音乐是生来就有的。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比学习,较好的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个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特殊性。
3、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
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这种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有所提高。
4、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教师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对课失去兴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来讲,需要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我有信心我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我们都知道:中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表现欲特别强,富于幻想,敢于创造,而音乐活动的设计的出发点正是使学生不受约束完全出于内心感受、内心需要。它能使学生大胆地、无忧无虑地在音乐的天地中表现自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
因此,音乐课堂活动的开展能够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的开拓性人才。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一次音乐活动又是一项多种感知器官协调工作的感知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音乐课堂活动体现了中小学生新课程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课堂活动教学模式的建构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创新求异等基本理念。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我本学期的不断摸索,使我的教学思路进一步得到了拓宽,下面谈谈我的点点收获。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视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绪。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自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发明音乐。初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参加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着重了情绪、兴趣的培育,稍微忽略了对初一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增进的。控制了乐理知识才干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激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动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改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动批评力度不够。由于非质量监控的课教学没有用闭卷考试等方式测量学生学习的造诣,也没有让不能过关的学生要补习、留作业等一些办法来改变现状。总之,是轻松的学习,但又受到教学条件的影响,也缺少一定的音乐设备让学生学习和控制及运用乐器等,使教学活动很活泼而没有很好的效果。
三、考试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篇6
音乐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非常强的艺术,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突出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再创作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声乐艺术的技能技巧,从而顺利完成声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唱歌曲《司马光砸缸》时,我采取小舞台剧分组表演的形式,用打击乐器敲出司马光“哐当哐当”砸缸的声音,引出故事的开始,同时让孩子们扮成不同的角色,在歌曲规定的情景内进行即兴演唱,有的扮成蒙眼睛捉人的小朋友,有的扮成围着大水缸调皮捣蛋的小朋友,有的扮成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当然还有一名被大家推选的小朋友扮演救人小英雄司马光,小朋友们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快乐,在歌唱中体会音乐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用美妙的歌声表达歌曲情感,自觉地将自己学到的声乐知识充分运用到音乐实践中去,展现自我,表现自我,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进一步享受美、创造美。
总之,少年宫声乐教学肩负着普及与提高两面的责任,一方面由于少年宫学生来源不同,的确更有利于从中选拔声乐艺术的苗子,培养他们逐渐走上专业道路;但另一方面,少年宫声乐教学的任务不是培养歌唱家,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孩子们通过歌唱,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体验美的心灵,进而表现美、创造美,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
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1. 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准确把握课标理念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整个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师要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 探究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教学中,要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寻找合理资源,并收集、利用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努力营造开放、民主、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音乐的内涵、获取音乐知识与技能,充分挖掘音乐潜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在集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实践中,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注重教学的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其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其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段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3.1 在教学中,应侧重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
3.2 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觉———体验———学习”。
3.3 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4. 时代与经典相结合
在选择高中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经典作品时,还要加入高中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或者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试着平衡古典作品和现代作品的比例。接受学生的喜好,而不是强迫他们只能欣赏阳春白雪的作品,找到经典与通俗歌曲之间的结合点,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们,艺术是不分高低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高中学生平日更喜欢和偏好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流行音乐,接受他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既可以放松学生的神经,使学生对于音乐情感可以自由发挥,又能够有效实现良好的师生的互动。
5. 共性与个性相协调,自主性和鼓励性相配合
由于学生在性格、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注意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贴近他们的实际,取得实际的情感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相协调、自主性和鼓励性相配合。
6.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7. 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有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8.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解音乐本质,提高审美情趣
中学音乐教学之心得体会 篇8
一、情感在高中生身心发展中重要性
处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感情一般较深厚,他们热爱祖国壮丽的河山、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宏伟的前景都充满着无限的热爱与自豪感。他们喜欢赞美伟大祖国,歌颂祖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憧憬。他们憎恨破坏祖国建设的一切敌人,也很关心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
处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友谊感也非常明显。他们很重视友谊、交朋友也十分慎重,希望是可以相互了解有共同的志趣,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具有一定的原则性,交优秀的朋友,希望他对自己在各方面能给予帮助。希望同学之间建立起的友谊,能够保持终身。总的说来,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肯定、乐观和振奋为其主要特征。
二、音乐课堂是抒发情感的乐园
在传统的歌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让学生学会歌曲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对技能的学习,教学过程往往过于理性和枯燥,缺乏音乐性,学生不能中分感受和表现歌曲,抑制了学生学唱歌曲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歌唱教学目标的达成。传统教学一般是先练声后唱歌,先局部后整体,先识谱后唱歌,先学会歌曲后进行处理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这个充满激情主张个性发的时代,学生们已经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多的高中生喜欢流行歌曲,经调查,大多学生认为流行歌曲有情节,感人。在唱歌过程中通过情感表现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进儿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通过实践研究,我试着让学生在歌唱教学中通过情感表现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歌曲教学。
1.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情感
每一首歌曲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都有一个故事,学习一首歌曲之前应该带领学生先去看看歌曲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抒发点。例如《保卫黄河》这一歌曲,它的创作背景是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从这样的故事背景中,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带领学生一同去感受作者当时创作歌曲时的心情,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美
欣赏歌曲,听音乐的旋律,体会优美旋律中,作者抒发的情感。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秘书长吴斌多次强调:“音乐的特点在于多听,熟悉的东西才能产生感情!”了解了歌曲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情感,就带领学生带着自己理解的情感去多听音乐,在一遍又一遍的聆听中,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旋律的优美,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歌曲,用心去感受情感。听歌曲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欣赏中,在活动中,在参与表现中聆听,要充分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在不知不觉中听熟悉歌曲旋律。这样在多变欣赏歌曲后,既可以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又起到了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为进一步歌曲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是带着轻松的学习状态去学习歌曲的,在体会情感,培养学生情感的同时,,放松了学生的紧张的学生气氛,在轻松环境中舒缓繁重的文化学习压力,从而也培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由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喜爱,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美。使得音乐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学习歌词爱上歌曲
在多变的聆听与欣赏音乐之后,已经可以初步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部分歌词。在这个时候,应该要求学生带着作者当时的情感一起大声的朗读歌词。在多遍朗读之后,设置一些小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回答。加快大家记歌词的速度,多变朗读和提问之后,相信学生应该已经基本掌握歌词。
4.小声哼唱抒发内心情感
经过以上学习,学生应该已经基本可以演唱歌曲。这时候的学生很急于表现自己,想要尝试自己的学习的成果如何。这个时候可以放出原版歌曲的原唱带,让学生带着情感跟着原唱一起小声哼唱,在多变的哼唱之后,大多会出现一些歌曲技巧方面的疑问,这时候可以拿出音乐技巧方面的知识和学生讲一讲。技巧方面的知识一般比较枯燥,学生都不太爱学,觉得唱歌就是学唱旋律和歌词,比较排斥学习技巧,所以如果以上来就跟学生教授技巧方面的知识的话,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多音乐的热情。所以当学生已经富有积极性哼唱音乐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在这个时候去解决问题,大多学生都是可以接受的。
5.给予舞台表演歌曲
在完整的学习完歌曲之后,学生一般已经很想自信的演唱歌曲表现自己了。这个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学生们大多崇拜明星,觉得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以双人,三人,小合唱,大合唱等形式来演唱歌曲。既在不知不觉中,熟悉的演唱形式,又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在闲暇之余,建议学生多看些音乐比赛类节目,例如“中国好声音”等,多了解音乐的最新动态,也可以在校园里组织“校园好声音”。多次活动的组织后,学生登台也不会觉得紧张,会更加自信从容,对于音乐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一、以音乐的五大“基本理念”为教学的新理念。
课改实验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在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以不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以音乐的五大“基本理念”作为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一改以往先练声再拍节奏等沉闷的教学方法,而是先让学生听、感受歌曲及猜谜、讲故事等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节研讨课中,我这一课,我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让他们多表演、多参与、多评价。并围绕着我校音乐科的校本教研课题《如何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编创活动》展开研究。如:在节奏中和在歌词中进行编创活动。让学生互评。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特别要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创新,容许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课堂气份自然活跃。也就是一堂优质课了。我除了让学生听、唱、拍、跳、演外,还用猜迷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讲些故事,在编创节奏和歌词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学生学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开心。我还让学生表演各民族的舞蹈,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及风土人情,特别要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创新,容许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课堂气份自然活跃。又如:谭秀韦老师的课例《牧童笛教学》,在这一课中运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笛子指法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曾冬霞老师的课例《上学》,以游戏来引入,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表演各种角色并积极评价。三位教师都围绕着我校音乐科课改年级的校本教研课题《如何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编创活动》展开研究,教改实验科研化,使科研与教改相结合,并每月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实验记录、每月小结和学期总结等,总结出好经验,使研究专题更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课改的实验及总结的经验,使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有效。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热爱音乐,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学生们对学习音乐更有兴趣了,也更喜欢音乐课了。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篇10
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相信,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应用,必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是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以我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讨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儿童学习新知识主要是通过感官。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活动影像辅助,生动直观地表现乐曲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活动场景,表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的效果,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还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将教学内容通过停留、反复、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形象记忆和理解记忆,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音乐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许多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得应用。
1.歌曲教唱
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难以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和声效果。同样,独唱歌曲,女性音乐教师往往无法逼真地模拟童声的稚气、男声的浑厚。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配以表达歌曲意境的活动影像,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更可以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体裁和音色特点。
如在教唱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时,我通过屏幕,播放孩子们在课堂上课、校园内活动、公园里娱乐等场景的影像,同步播放歌曲或歌曲伴音,让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围之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很快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的思想感情,乐曲的情绪特点,教学效果良好。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的深刻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音乐同生活融为一体,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才能引导学生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2.乐曲欣赏
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四分之一。对这一部分内容,大都采用“听录音--教师讲解--再听录音”这样一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获得最佳的欣赏效果,使学生对乐曲的思想性、艺术性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欣赏乐曲《新疆之春》一课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小提琴独奏演员演奏的动作表情让学生看得明明白白,把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让学生听得清清楚楚。
欣赏乐曲《庆丰收》一课的教学,在播放乐曲的同时,屏幕上播放人们欢庆丰收场面,语言难以描绘的内容,被视觉形象生动具体逼真地表现出来了。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幸福新年的喜庆气氛,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在乐曲《欢庆的日子》的欣赏教学中,结合乐曲的民族特点,针对乐曲表现的农民分到土地后喜悦激动的心情。剪辑了黄河岸边农民打腰鼓的热烈欢腾、气势磅礴的场景,音乐与画面完美地结合。教师随音乐的各段不同的表现情绪与表现场面作介绍,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全部调动起来,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因而能深刻地理解乐曲的内涵。
在乐曲欣赏教学时,常常要介绍乐曲的演奏乐器,由于教师不可能每种乐器都会演奏,也无法把各种乐器都搬到教室里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各种乐器的图像(包括乐器的形状、主要部件、演奏姿势)和乐器的演奏效果(包括音阶、音色、演奏片段)让学生边看边听,并通过同类乐器的比较,使学生能够很快了解了有关的乐器知识。
在教学板胡知识时,考虑到板胡与二胡的外形相近,学生容易将板胡与二胡混淆,于是我不仅将板胡和二胡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还剪辑了十几段板胡和二胡的演奏片段,每段10~15秒,将这两种乐器的演奏片段随机播放,让学生反复听辨,通过极短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准确辨别这两种乐器的音色特点了,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简单地采用幻灯播放图片和录音机播放乐曲片段。
3.乐理学习
在乐理基础知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有些名词感到枯燥乏味,理解也很困难,要让学生领会乐句、乐段、高低音、重音、速度、节奏等就更难了。使用计算机辅助,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我通过播放不同节拍的歌曲的同时,屏幕上同步演示乐谱。这样,学生就能十分容易感受并理解所教的乐理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图、文、影视并茂,使教师的讲解变得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时间增大教时的密度,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实践证明,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能使教学容量、教学密度达到饱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音乐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
在目前缺乏符合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实用化的教学通用软件的情况下,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制作具有教师个人教学个性的教学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教,更要有利于学生学。由于教学课件制作,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所以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制作某个课件的教学价值,或者说是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否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充分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用常规教学方法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是人力、物力的浪费。
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掌握需要学生反复练习的内容、在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教学难点,都可以考虑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的设计制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学目标的定位,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以及课件组织。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要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找到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途径。这样就可以考虑在那一个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把多种不同媒体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活动影像集成在一起,在同一时间释放,以达到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的目的,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内容的组织上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播放影片,随着歌声,屏幕上展现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春意盎然。让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再教唱这首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对情绪的把握和曲调的掌握非常准确,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同时还应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尤其是影像的合理放映,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完全没有必要为“用”而用,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整堂课。
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教师能对学生的反馈做即时应答,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和控制教学进程。
课件的演示是通过计算机屏幕﹑大屏幕电视或大屏幕投影实现的,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刺激,因此画面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布局要突出重点,要避免干扰学生注意力的无益信息。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目前仍处在探索、学习阶段,我们期望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应用。在我们观摩的音乐课的公开教学和教学比赛中,有很大一部分应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发挥较好的辅助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这样两种倾向,一是简单地把是否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一些课件并没有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所具有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用”而用的“课本搬家”、“教案搬家”式的课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板书、录音机、录像机的简单替代品。二是注重课件的制作难度,忽视课件的教学价值。一些课件运用了技术要求很高的动画,刻意雕琢,拘泥于细节的渲染,机械地图解教学内容,使计算机成了摆噱头的工具。要明确,课件不是艺术品,课件只是教学辅助。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制作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这些效果对于教学而言是多余的,有时甚至是适得其反。要用最简易的方法快速实现课件的制作,这样,才有可能让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普及,真正走进课堂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公开教学中。
【音乐教学体会】推荐阅读:
音乐教学点滴体会05-30
幼儿园音乐教学体会06-13
音乐教学著作心得体会08-12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08-23
某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7-22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0-26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体会08-22
观摩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8-25
音乐史教学的几点体会08-22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观后心得体会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