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2024-10-26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精选11篇)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篇1

预防为主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 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 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 ,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对传经的病变,要掌握其规律和途径,在治疗和护理上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受邪之地被病邪侵害。如肝病未及脾时,护理上要注意调 理脾胃,给以一些健脾之品,以振中土,这样,不但可杜邪传脾,防患于未然,而且可通过实脾以制肝木之横逆。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因此,为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理的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根据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滋阴、补血的护理方法。如气虚可给人参、黄芪、山药、大枣等补气之品;血虚可给阿胶、猪肝、桂圆、大枣等补血之品;阴虚可给枸杞子、甲鱼、银耳等滋阴清补之物;阳虚可给牛肉、羊肉、狗肉、鸡等温补之品。

2、调摄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护理上应加强精神护理,做好开导劝慰和鼓励工作,使病员情志舒畅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扶植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动静相宜 动和静应视病 情轻重而定。如急性病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和减少气血的耗损。随着病情的好转或慢性病期,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通利关节,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扶正祛邪原则在护理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如急性病期病员,应有忌食补养之食品或药品,以防留邪;表证病人在用汗法祛邪时,应以周身汗出表荽为度,切忌大汗淋漓而伤正;阳明腑实证病人采用通里攻下法时,应以腑通热退汗止为宜,不可腹泻频数而伤正等。 总之,在临床运用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时,应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通过扶正使正气加强,通过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篇2

中医护理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护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其结构上不可分割, 生理上相互联系, 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 在病情观察和护理患者时, 必须从整体出发, 才能全面考虑, 施护得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 结合六腑、形体、官窍, 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统一的, 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而腧穴是人体经络之气, 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又是邪气所客之处, 因此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使阴阳平衡、脏腑机能改善, 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护理注重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关系, 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如春夏腠理疏开, 表现为脉浮、汗多、少尿, 秋冬腠理致密, 表现为脉沉、汗少、多尿。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 若气候的异常变化, 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 或人体调节功能失常, 不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 就会发生疾病。社会环境因素变化过于强烈或自身的调节与适应能力减弱, 造成心理压力, 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疾病产生。

辨证施护则要求我们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材料, 加以分析和判断, 针对不同病情, 应用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等不同护理原则,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满足患者要求, 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

中医护理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慎独的职业道德:护士的工作往往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 无菌技术、药物的配制、穴位的选取、神志不清患者的治疗护理等, 都必须有谨慎的工作态度, 不容半点马虎。慎独最能体现一个医务人员的素质, 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决定一个护士是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阴阳五行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脏腑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病因、方药的基本知识, 常用的腧穴等都是需要熟记的内容, 同时要遵从医嘱, 辨证施护。

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护士要掌握技能, 必须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 认真练习基本功, 例如穴位按摩, 基本要求是选穴准确, 按摩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才能达到舒筋整复、滑利关节, 活血祛瘀, 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增加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护士准确执行医嘱, 认真“三查十对”, 按照护理操作规程, 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患者进行意识、体征、皮肤的评估, 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 例如拔火罐可能会出现水泡及处理措施, 征得患者同意然后进行操作。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判断问题的轻重缓急并及时处理, 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例如艾条灸时及时掸除艾灰, 避免烫伤患者, 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 注意保暖等。

良好的沟通技巧:人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 护士面对千差万别的护理对象, 同样的语言与态度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患者, 护士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尊重患者的人格, 既要宽容豁达, 又要慎言守密, 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护士的一门必修课。

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方法独特, 使用器械简单, 操作方便, 经济使用, 见效快不良反应少, 患者易于接受。例如:对中暑患者大椎穴刮痧, 寒湿引起的腰痛患者拔火罐和炒盐70度热敷治疗, 颈部穴位按摩治疗落枕, 中药煎汤熏洗治疗肛肠皮肤疾病, 头部按摩治疗失眠。灸法适用于虚寒病症、遗尿、久泻、胃痛等, 可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敷脐疗法也是湿敷法的一种, 根据病情不同, 选择所需药物研末调和, 置于神阙穴用TDP进行热疗, 可明显缓解胃脘痛, 小儿厌食、腹泻症状。

中医护理技能发展前景广阔

现在各中医院都在推广中医护理操作, 既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 也扩大了护理的工作范畴, 增加了为患者服务的内容和途径, 中医护理技术以其便捷、高效、低价、安全的优势发挥着其他医疗护理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普及中医护理技术, 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是提高中医护理服务水平的关键。与西医护理操作效果相比, 急重症方面西医优势较大, 但在一些疑难杂证及慢性病的护理方面, 中医护理又显特长, 中医护理结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 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在人类追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 我们应该不断发掘祖国医学的文化底蕴, 收集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成功案例互相交流, 加强中医内涵教育, 中医护理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摘要:目的:在中医治疗中, 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因此, 中医护理也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护。这就要求中医护理人员具有以下素质:慎独的职业道德,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中医护理技术方法独特, 使用器械简单, 操作方便, 经济实用, 见效快, 不良反应少, 患者易于接受, 在临床护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篇3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其后2千多年中,道家、儒家、释家、医家提出过许多养生理论和方法,但以道家阐述最多。因此,中医养生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最深,即主张“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道教所行养生之术很多,如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饵、辟谷、存思、导引、行、动功等等。秦始皇、汉武帝等迷恋长生不老,导致当时社会上方士盛行,炼丹术、服石法、神仙术以至房中术等养生方术,风行于世,也对后世的“养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汉、唐时期,出现了很多养生专论、专著,对养生理论的阐述往往是融医、儒、道、佛诸家养生思想于一体。成书于东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提倡以药物养生,共载中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药物被认为是补养之品,如丹沙、朴硝、曾青、滑石、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计120种,既反映了当时养生学家对丹石的推崇,也开后世药饵养生之先河。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中,动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也常被用作养生保健。

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养身论》亦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120岁。养生的主要目的,即为“尽享天年”。近几年来,中医“治未病”理论得到广泛重视,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未病先防”既是养生的手段,也是养生的重要目的。

中医养生学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天人相应

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二)形神合一

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神以形为物质基础,“形具”才能“神生”。中医养生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强调精、气、营、卫、血、津液等精微,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强调养生耍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归纳起来,不外“养神”与“养形”两大部分,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三)动静互涵

我国古代养生学派,可以动静来划分,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动以养生,重在养形。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宁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吕氏春秋·达郁》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从《内经》的“不妄作劳”,到孙思邈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度

(四)正气为本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篇4

1、你是美容店的老板吗?还在围绕着一些美容套盒在做项目吗?

2、如果是,有没有发现:套盒越来越难卖!为什么?

3、是顾客太难伺候了,还是你的套盒效果太差了,甚至是没有效果?

4、顾客还是顾客,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结果,作为一个美容师,你需要做的,只是满足他们的需求即可

5、那么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当然是效果,如何满足他们?

6、如果你还在走以前的老路子,必然会被淘汰,那么,时下以及将来什么才是最好的养生美容技术呢?

7、答案:中医养生,对,真正专业的中医养生技术,是建立在祖国传统中医学基础上的外治自然疗法——拔罐、刮痧、针灸、艾灸、火疗、推拿按摩等,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为辨证论治的科学依据,通俗点说:顾客来了,首先你得会通过望闻问切,知道顾客的体质!不会望闻问切辨证体质的养生师,充其量也就是个美容师!!不懂病因、病机的拔罐师、刮痧师、推拿按摩师,充其量只是“一介武夫”,调理效果会大打折扣,且容易出危险事故,为何?——不会,不懂而已!!

国康基于美容养生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特于五一节日,开设了所有培训机构和学校没胆子开也没法开的中医养生全能技术精修班!全国唯一一个教学员突破中医专业理论,综合运用所有外治疗法的中医养生专业学习课程!

〓课程内容:

■中医理论部分: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通过学习,能让学员明白中医上所说的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望闻问切、最后归结到八纲辨证。◎这部分课程内容的设置,是让学员能掌握真正的传统中医理论和辨证技术,能通过望闻问切,知道顾客体质,知道产生这样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

◆中医经络腧穴部分:包含人体经络的走向,所属脏腑,真正的十字坐标定位法,同身寸如何测量,具体穴位的主治病症,穴位针灸时所注意事项等。

◎这部分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面对面手把手教授专业中医经络腧穴的定位,不是“大约”“看起来”“好像”这个穴位是在这里,不是民间所谓的“三指两寸”,不是目测出来的!十字坐标定位法,才是真正的经络穴位寻找方法!

中医助理医师技能操作考试方式 篇5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现场回答所测试的问题。

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篇6

(一)临床诊断能力

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急性心肌缺血、典型心肌梗死等),x线检查(正常胸片、肺炎、气胸、腹部平片等);

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

(二)辨证论治能力

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2.治则、治法的准确性;

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的准确性、合理性;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篇7

《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为考试课, 课程设置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为1∶1, 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单列。其中, 平时操作考核成绩占20%, 期终考核成绩占80%。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合格, 才能参加理论考试。否则, 该门课程只能重修。

2 存在问题

(1) 护生对“以人为中心”知识的应用不灵活。在操作考试中我们看到有些护生操作前的评估均以模式化出现, 如解释不区别对象的具体情况, 用同一样的模式解释:你好...因为你...我为你..., 为了应试而解释, 没有以热情的态度询问病人的感受或心理需求。即使在操作过程中能与病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也显得生硬与刻板, 如静脉输液时嘱咐病人说:你的手不能乱动, 否则的话...。全然不顾病人听了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只是为了应试而嘱咐。

(2) 护生的“模拟操作”概念强化。在操作考试过程中有部分护生“模拟操作”概念强化, 表现为: (1) 操作过于流程化, 缺少与病人的互动。如考口腔护理时, 从第一个棉球擦拭口腔开始到最后一个棉球擦拭完毕, 均没有与病人沟通, 嘱咐病人怎样配合, 询问一下病人的感受。 (2) 有仿真操作现象发生。平时操作练习大部分在模拟人上进行, 因为是模拟练习, 练习时有仿真操作现象发生, 如口述洗手或戴口罩, 模仿皮肤消毒动作, 或者是将物品反复使用。或多或少强化了一些非规范性操作的概念和行为。以致将这些非规范性操作的概念和行为带到考核中。

(3) 评分标准不一致, 考核结果大相径庭。在操作考试时, 有的老师不参考评分标准, 凭着某一个操作步骤的失误, 认为就不应该及格, 而且没有一个具体的成绩。在操作中经常提问或打断学生思路做评价, 导致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紧张, 发挥失常, 影响考试结果[1]。

(4) 考核用物繁多。学生抽签后根据考核项目自己准备用物, 用物繁多, 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将用物准备齐全, 有时难免找不到或遗漏用物而慌乱, 影响考试质量。

3 对策

(1) 更新教材、更新护理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我院于2006年6月编写省级精品教材《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 以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能结构及必要的护理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宗旨。编写采用“以人为中心,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 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 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进行教学[2]。如操作前的准备包括4个方面:评估病人、用物准备、环境准备、操作者准备。我们把评估病人放在首位。操作前先到床边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评估, 操作中注意“病人”的心理反应和需要, 操作后对护生进行整体护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 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文护理观和行为。从存在问题可见, 护生认为模拟人非智能化, 即使与模拟人之间互动, 也了解不到自己的操作带给“病人”的感受。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反思技能教育的过程, 提出对策: (1) 有些操作让护生扮演病人, 使护生既有对真人操作的感觉, 又有作病人的感受, 体会到护理工作的深刻内涵。如从2010年开始, 我院护生开展静脉输液的真人真练; (2) 改变护生练习课操作中的“模拟”概念, 把模拟人当作医院内的患者或社区的特定人或家庭中的人, 教师或学生随机提出假设问题, 护生边实践边与“病人”交流沟通, 养成边说边做的习惯, 更好地体现人性化护理。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矫正。

(3) 规范操作。 (1) 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步骤进行。护生平时在模拟病区练习, 任课老师严格指导。护生在期终操作考核前1~3周, 到模拟病区复习各项技术操作, 教师再次示教讲解要点和动作, 对共性问题及时矫正和规范。 (2) 进入模拟病区前教师强调学生在着装、仪表、行为举止方面的要求, 发现护生的不良行为及时指正。

(4) 针对护生心理素质的群体差异, 采用不同教学手段, 调动、激发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护理技能的学习热情,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 操作考试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监考老师事先对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统一认识, 考试时, 每个护生一份, 针对评分标准扣分。老师在护生考试时基本保持沉默, 缓解了他们的紧张心理, 使得学生能正常发挥, 及格率明显提高, 结果让学生和老师都比较满意。

(6) 考核前将所有的用物在用物准备室分门别类地放置, 墙面上贴上用物的类别标记,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就能找到用物。有些用物需当场配置, 如灌肠液的配置, 由学生在用物准备室当着监考老师的面进行配置, 大大方便了学生的操作和老师的监考。

参考文献

[1]孙红侠.护生毕业操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6 (14) :169.

社工实务基本技能 篇8

一、自我探索—内容

1、自我认识:包括外表和举止、爱好和厌恶、性格、长处和短处、价值观、感受。

2、自我评价:个人对于自身观点与感受的看法,是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觉,是个人“内在对话”的外在体现。

3、接纳他人:工作者应包容案主的感受、想法和看法,包括优缺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警觉于自己接纳他人的态度,并不断提升自己接纳他人的程度,是社工必备的素质。

4、自我肯定:社工在表达意见时有肯定新颖的见解,包含了富有价值的知识、意见和感受。社工的反应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充满自信的和对人充分尊重的。

5、自我控制:掌握自己情绪,以及适当控制行为冲动的能力。掌控自己的直觉感受、仔细选择语言表达、注意身体姿势、控制表情和语调。

二、会谈技巧—过程及技巧

1、准备阶段:会谈动机(面对不同动机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主动求助动机的保持中立态度;没有动机或动机的帮助其发展动机)、会谈安排(会谈地点—“物理上之可接近性”原则,注意外观、位置和布置;会谈时间—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对于时间的要求不一样;具有弹性的时间安排;会谈期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会谈准备(会谈时间的限定、地点的选择、场所的布置、以前的会谈记录、相关的资料)。技巧是:A、社工者的权威性;B、鼓励、支持和同理心。形式是:A、从非指导性、开放性的—细节解释和特殊部分的讨论;B、非个人性资料—个人性资料;C、最近的—过去的;D、明显和清楚的—不容易观察的。

2、发展阶段:1)深度和广度的会谈技巧(掌握之,达至一个有效平衡点)。A、兴趣的表示:口头或非口头—“嗯、我知道、是的、继续说、很好”&点头微笑身体前倾。

B、反映:指一个人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并且愿意去听某一特定话题的谈论,如对话题重要性的表达、对某一部分内容的反应、对某句话的反应。反映技巧的表达中,社工感情应该是中立的。

C、澄清和解析:澄清涉及区分主观事实与客观事实、涉及与谈话内容的选择以及不同选择下可能结果的讨论。解析是指将模糊察觉的东西,以知觉的语言表达出来,通常是将服务对象潜在的在感情上的信息用比较清楚的通俗的语言加以表达。

D、摘要与重述:摘要是指将会谈中的各部分综合起来,明确所讨论的范围,并暗示尚未谈及的部分。重述是指通过简短复述来进一步明确会谈的方向。E、质疑:用提问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在回答的过程中自己察觉一些问题的本质或者自己行为的一些技巧,由此作出优缺点的判断。2)会谈转换:类型有—A、开端转换:用短短的问题或评论,把会谈中不相关的题材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话题转换。B、倒退转换:指社工通过原先话题的评论而引发新的主题。C、突变转换:指社工明显地打断正在讨论中的话题。

3、结束阶段:A、会谈时间(时间进度安排)和会谈目的(是否实现):面谈之初告预告谈时间;会谈时注意会谈进度;是否结束取决于目的是否实现。B、注意双方的情绪状况。C、技巧:复述(复述会谈中所讨论过的事情,使双方对会谈目的的完成情况有一个交流和决定)、摘要(社工对会谈要点的主观判断,摘要会要征询服务对象的意见,通过摘要可促使双方对于会谈结果,或者双方共同达成的发展方向有一个交流和决定。D、结束时的气氛也很重要。

三、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1、运用语言与非语言信息,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

A、工作者对会谈或活动的环境进行妥当的布置,给案主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个案会谈(暖色为基调,安全而简洁的家具和装饰,椅子摆放呈90—130度地位置,注意隔音效果和防止外人打搅)、小组活动(场地以圆形较合适,中间最好没有障碍物)、社区会议(讨论性的会议在安静的场所,宣传性的会议在大写或隆重的场所)B、工作者以亲切、友善的语言与开放的姿态,向案主传达温暖、热情、真诚等信息,让案主自然放松下来。如工作者身体略微前倾,双手放松叠放在腿上或自然垂放,眼神则望向案主眼睛或稍下位置,显出聆听的姿态,同时面带微笑;语言应自然大方、简洁明确易懂、幽默。C、设计小活动,打破冷场和尴尬的局面。应根据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等背景进行设计:老年人(简单、安全为主)、青少年(一定的挑战性)、儿童(考虑动手能力和智力)

2、运用专注与倾听技巧,鼓励案主倾诉自己的问题。

A、专注:指社工者对受助者的语言内容及非语言内容的专注观察,同时社工者也要用语言及非语言方式,把这种对他的关注传达给受助者,使其能感受到社工者的尊重和接纳。、B、积极聆听:不是被动的倾听,而是A)力图把握案主的用意和感受,并加以适当的回应,让案主体会到你的诚意与理解,回应包括点点头或说“哦、我明白了”等;B)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和同情的表情来表达你对此的兴趣,并记忆与分析案主的话语;C)采用跟进的说话方式,比如问案主“后来呢?

C、选择性的不专注:以影响案主的发言,使案主的话题不至于跑题,从而达到控制谈话重点的目的。

3、运用同理心与自我表露的技巧,促进话题的深入与专业关系的形成。

A、同理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融入他人的过程,或感受他人如何经验事件的感受,以了解及察觉另一个人的思考、感觉、经验与个人状况的过程。方式:通过复述对方的话来完成,但不能照搬对方的话,而应通过释义的方式来完成,即用你自己语言重新描述对方的思想和情感。重点是放下自己的意思和主观偏见,力求了解案主的感受和想法,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案主。

B、自我表露:社工者有选择地将亲身体会、处事方法和态度、对人对事的感受向受助者坦白,是受助者能借鉴别人的经历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作用:表达信任、示范作用。但应注意不要过多地分享个人的信息,以免使自己成为谈话的主题。

四、讨论技巧(目标:促进问题的解决)

1、有效提问

1)方式:A、开放式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词回答,有助于激发思考)B、深究问题型问题:为了获得理解和加深谈话对象参与的程度和深度,以发掘更多信息而提出的。“描述、告诉和理解”之类的词来进行,如“你能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吗?”C、重新定向型问题:在把话题转移给其他人时利用。D、反馈和阐述型问题:需要进行总结,或对已经讨论的问题进行阐明时使用。“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有谁能对此总结一下呢?”E、封闭式问题:缺乏经验的新手(工作者)使用。

2)注意:A、初期和开导阶段应针对所有谈话对象提问;B、注意给谈话对象一些时间去思考问题;C、谈话回答问题后,感谢对象的意见;D、在合理的时间内如果没人回答,从对象中寻找非语言符号,找出谁希望参与和回答问题;E、如果没人回答问题,考虑重新组织和表述问题或询问是否需要澄清;F、避开有倾向性的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G、避免太多的“是/非”问题;H、避免问题使对象产生防卫和对立情绪;I、抑制通过“点名”提问来吸引注意力。

2、邀请和鼓励

1)邀请:指社工者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声音和话语等语言或非语言信息,向谈话对象暗示,或直接推动谈话对象加以表述,或参与到正在进行的讨论中。

2)鼓励:社工者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如声音、手势、简单的句子等影响谈话对象在讨论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与想法。注意:应具体、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子。

3)如何做:首先工作者以开放的肢体语言、放松的态度等,向谈话对象表示愿意做一个倾听和交流者;其次,注意观察案主或小组成员的表现,如沉默、逃避眼神接触等,工作者应理解其心态、接纳其逃避情绪,同时利用鼓励和邀请的技巧去回应。做法:运用鼓励的话语、微笑颔首等肢体语言、在小组中可让第三者邀请该对象,使其获得更多的支持,促进小组的融洽关系。

4)过程使用:建立关系的初期,工作者与案主比较陌生,应较多的鼓励和支持;在案主表述个人经历与感受时,会有矛盾与挣扎的心理,不宜直接邀请,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案主谈论自己关心的问题时,工作者只要关注就好了。

3、头脑风暴

1)含义:鼓励讨论者平等的参与,在公平、信任的基础上,倡导每个人自由地建议、设想,以促使思想和意见的爆发。有助于小组成员产生互相的信任,增进小组凝聚力。

2)过程:A、清楚地表达目的、议题、讨论的问题和头脑风暴的指导;B、严格设定时限,如12—20分钟;C、成员按照顺序表达自己的想法;D、在听取和产生意见和想法时,是不允许进行评价、批评、评论和讨论的;E、成员不断地轮流参与是允许的,想法的数量是头脑风暴的目的;F、讨论完善;G、当所有团队成员都发言以后,引导者问:“这是我们所有能想到的吗?” 3)原则:不评判

4、领导技巧

1)领导的五因素:奖赏权、强制权、法定权、专家权和模范权。社工者主要是通过专家权和模范权来获取领导地位。

2)小组讨论中,应具备的技巧:A、社工者必须有组织小组讨论的技巧(维系小组、确定主题、限制时限);B、控制小组讨论的技巧(干预问题和危机);C、引导小组讨论的技巧(掌握科学程序)

3)注意:A、把握小组讨论的程序;B、处理冲突,化解歧见:其一,在冲突发生之前,加以管理避免冲突;其二,冲突发生后,尽快、直接处理,探知真相加以协调;其三,在冲突难以化解的情况下,考虑民主决议。

五、影响技巧

1、影响:是指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让别人因你而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

2、社工者影响与领导者影响的区别

A、领:为了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社:强调以为人本、为案主服务;B、领:利用权威;社:人格魅力与价值观的影响;C、社的专业视角是人与环境互动。

3、技巧

1)教育:A、含义:社工者为了帮助案主提升其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己的经验与专业知识,传授给案主。B、正向性提升潜能;负向性消除不当行为或情绪。C、注意:选择案主喜欢或适合的方式;与案主年龄、受教育程度、能力、文化背景相应;不能代替案主思考或决定。

2)对质:A、是指社工者直接针对案主回避的问题,指出案主言谈、感受和行动的不一致与矛盾,或者挑战案主,让案主面对实质的问题,去除不现实的想法,改变缺乏建设性的、自相矛盾的行为。B、注意:注意关系较稳定后才加以对质,并且对质时,抱着真诚、友善、接纳的态度;针对案主具体的言行,对其中的矛盾或偏离现实的地方,加以对质;注意观察案主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为避免案主较负面的感受,应先肯定再对质,3)倡导:A、通过公共发言、组织活动、媒体宣传、政策建议等多种方式,倡导或挑战有关机构或相应政策,以谋求或保障服务对象的应有权益,甚至影响政策,促进社会的变迁。B、倡导对象是较大的机构、组织,尤其是机构的主要决策者。C、方式:联名情愿的方式、呼吁公众的参与、采取法律行动、提供专家意见。D、倡导的运用可以扩大社会影响,从而影响社会,以服务于案主或社群。E、取决于影响的对象、社工者的能力、成功的可能性、可资利用的资源、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可能承担的风险。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篇9

在阐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之前,必须弄懂艺术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必备的行业素质,本文将艺术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所必备的技能与理论素养阐述如下。

一、绘画基础与造型能力

绘画基础与造型能力是艺术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在学校系统地学习和培训,可以迅速提高本科生的基础绘画造型能力、色彩感知与表现能力以及立体造型能力;一个设计工作者如果不能很好地用绘画方式表达设计理念的话,那将为自己将来的设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与造型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以下课程:“素描与速写、”“设计素描

(一)”、“设计素描

(二)”、“色彩构成”,该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造型理解和造型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素描或者色彩语言进行基本型塑造和造型设计的能力。

二、丰富的想象力与扎实的设计创意思维能力

独创性和想象力是艺术设计师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力的设计师技能再好也只能称为工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设计师。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涉及本身就包含了创新、独特之意。自然界中的花鸟树木、我们身边的装饰器物、丰富的民族和民俗题材,音乐、舞蹈、诗歌、文学甚至现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和设计灵感。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正是由于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的精神才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宝贵财富。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心理学”课程,该类课程从理论的层面对学生的创意思维方法、创意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的创意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与提高,为后期学生在其他设计类核心课程中进行创意思维的表达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对艺术设计理论及历史的了解

艺术设计的初级阶段是对一些基础技法和技能的掌握,而成功的艺术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设计的头脑和敏锐的创作思维,只掌握 基础技能、能画漂亮的效果图是远远不够的。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有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学生通过“艺术概论”、“现代设计史”、“ 设计美学”、“ 中外化妆史”、“服装学概论”这些课程可以了解中外美学理论、中外艺术史、基本设计理论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宽设计思路,启发他们的设计灵感。

四、了解市场营销学与消费心理学

一名成功的设计师首先应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要根据企业的品牌定位规范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路线。

艺术设计师最终要在市场中体现其价值。只有真正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掌握真正的市场流行。并将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完美的结合,配合适当的营销途径,真正体现其艺术设计产品的价值,才算成功完成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过程。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广告策划与创意”、“服装消费心理学”、“服装企业管理”、“服饰品牌策划”等课程。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应设计企业的运作与管理模式、相关品牌的策划与设计的方法、相关消费群体的基本心理特征等知识,为学生进入社会正式设计岗位之前打下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

五、电脑运用能力

随着电脑技术在设计领域的不断渗透,无论是在设计作品的前期创意、构思过程中,还是中、后期的设计、制作期间,电脑已经成为艺术设计师手中最有效、最快捷的设计工具,特别是在一些较正规的设计部门和单位中对CAD、Photoshop等设计软件的运用十分普及,各种设计品的样稿输出也是靠计算机来完成。未来的设计从业人员如果不能熟练运用电脑作为设计的基本工具与媒介,将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设计市场变化与繁重的设计任务,为此,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相关的设计软件课程,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ORELDRAW、ILLSTRATOR)”、“数码插画(PAINTER)”、“服装设计CAD”、“动画制作(FLASH)”等课程,通过这一类课程,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电脑在设计工作中的重要 作用,能够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能够锻炼学生利用电脑进行设计素材收集与整理以及进行设计创意构思的能力。

六、观察力和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艺术设计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过多地强调基础技能和技法训练,学生往往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明晰的思路、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整体的思维能力,毕业后经常不能很快适应设计师的工作。完成一个主题或者系列设计,要靠设计师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意,还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市场,找准定位,有计划地操作、有目的地推广品牌。所以,如何体现你的设计风格,如何吸引你的顾客,获得更大附加值,创造品牌效应等等,是艺术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七、要重视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我们需要更广泛地获取专业以外的各种信息,比如科技发展的成果、文化的发展动态、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以及存在于文学、哲学、音乐中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潮和观念等,以此来拓宽知识面,增长见闻,博采众长,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进而产生更好的想法。

八、要善于在模仿中学习提高

模仿行为是高级生命共有的本性特征。记得美国心理学家称:作为人行为模式之一,模仿是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模仿手段,从行为本身来看,应该算是一种抄袭,是创造的反义词,它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技术或能力有多好,但是,应该看到,许多成功的发明或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应该视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从经典设计案例中吸取别人成功经验的能力,比如在风景写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鼓励学生先进行大量的临摹练习,讲解临摹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临摹这一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自己的风景绘画能力。

九、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起自我的审美观。审美能力,也称“审 美鉴赏力”。是指人们认识与评价美、美的事物与各种审美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作出审美分析和评价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设计师,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审美能力强的人,能迅速地发现美、捕捉住蕴藏在审美对象深处的本质性东西,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去创造美和设计美。单凭一时感觉的灵性而缺少后天的艺术素养的培植,是难以形成非凡的才情底蕴的。针对该项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艺术作品鉴赏”、“影视艺术欣赏”、“美术鉴赏”、“音乐欣赏(一)”等等,这一类课程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综合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界或者社会生活中的审美对象的分析能力与感受能力。

十、要让自己的设计感官变得敏感起来,对于外界的生活素材有更加敏锐的感知能力

设计创作的最初灵感和线索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些事物看似平凡或者微不足道,但其中也许就蕴含着许多闪光之处,如果设计师对此熟视无睹,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就不能及时地去捕捉它们和利用它们,那么,许多有用的设计素材就会失之交臂。

十一、要尽快让自己变得时尚起来

虽然,有时时尚的东西不见得都好、都美,但设计师必须要有接纳的胸怀,对待新观念、新现象不能带有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要学会把自己放进去,去接受,去思考,这样才可能使设计作品能与时代同步,甚至引领时尚。

十二、要主动为自己创造实践的机会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本质,才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

十三、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作为设计师,必须树立起团队合作意识,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注意锻炼和培养,并努力使之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这对今后开展工作会十分有益。艺术设计师首先要热爱艺术、把握流行,再次要有深厚的艺术造诣,扎实地绘画功底。又要有一种理想——创造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希望美梦成真,敢为人先的时尚理念,是时尚的探险者、弄潮儿。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艺术设计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而且更需要懂得学习方法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一、基本理论: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专业素养,能从事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或从事设计类的技术研究、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女性专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采用技术结合艺术、思维结合市场、知识结合创业的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基本技能:

通过四年本科学习,艺术设计专业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技能:

(一)掌握艺术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艺术设计行业设计与技术研究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

(三)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获得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和艺术研究的基本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综合策划等业务技能与较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五)通过国家法定的认证机构组织的岗位职业资格考试,取得 相关证书。

(六)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础;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管理工作。

(七)熟悉教育法规和教育学规律,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教学及研究的基本能力;

(八)了解本专业前沿及发展趋势,掌握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九)能够充分利用图书、期刊和网络等资源,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方法,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十)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会计基本技能点钞技术 篇10

关键词:点钞,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 学生在点钞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持续的学习热情

刚开始学生对点钞专业实训课充满好奇、充满期待,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但随着学习时间和进度的推移,在掌握了单指和多指的点钞指法和计数基本操作技巧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呈现出直线的下降趋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显示出走神,没有兴趣的情况,从而影响实训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 重视程度不够

点钞实训课的基本操作略显单调、无趣、枯燥。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训练过程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毅力,并且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但只要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还有很多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专业技能的训练,认为书本的财经类知识才是重要的,专业技能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就能练好,不需要在校期间苦练。更有甚者认为点钞课基本操作与点钞机相比相当落后,根本不值得训练。

1.3 心理素质差,导致准确率不高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平时练习时速度较快、准确率挺高,但一旦进行测试、比赛,却发挥失常,达不到平时应有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和适应环境能力较低所造成的。这样的心理素质,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也会出现不该发生的错误,给个人和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4 动作缺乏规范

在点钞的过程中,只有动作规范、连贯,动作娴熟、手、眼、脑的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才能达到又快又准的预期效果。但是,在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部分学生点钞动作不规范、不连贯的现象,原因有很多:有的学生在学习时不注意观察老师的分解动作、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和技巧;有的学校,任课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跨专业任课,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

2 日常教学要点中侧重点钞技术培养,增强实训力度

点钞具体操作中要做到准、好、快。点钞时,一指同时点两张或两张以上的方法叫单指多张点钞法。它适用于收款、付款和各种券别的整点工作。点钞时记数简单省力,效率高。但也有缺点,就是在一指捻几张时,由于不能看到中间几张的全部票面,所以假钞和残破票不易发现。这种点钞法除了记数和清点外,其他均与单指单张点钞法相同。

哪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会影响点钞效果。点钞方法包括: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手持式多指多张点钞法;手按式单指单张点钞法;手按式多指多张点钞法;扇面式点钞法等,其中扇面点钞法是手工点钞中效率最高的一种点钞方法,单指单点: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点钞方法。点钞实训竞赛课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展示学生专业风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测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术要领,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肌肉要放松

点钞时,需要两手各部位的肌肉要放松。肌肉放松,才能够使双手活动自如,动作协调,并减轻劳动强度。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动作不准确,既影响点钞速度,及消耗体力。正确的姿势

是,肌肉放松,双肘自然放在桌面上,持票的左手手腕接触桌面,右手腕稍抬起。在指导学生们点钞过程中要不断强调这一点,使他们在学习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 钞券要墩齐

需清点的钞券必须清理整齐、平直。这是点准钞券的前提,钞券不齐不易点准。对折角、弯折、揉搓过的钞券要将其弄直、抹平,明显破裂、质软的票子要先挑出来。清理好后,将钞券在桌面上墩齐。

2.3 开扇要均匀

钞券清点前,都要将票面打开成缴扇形和小扇开,使钞券有一个坡度,便于捻动。开扇均匀是指每张钞券的间隔距离必须一致,使之在捻钞过程中不易夹张。因此,扇面开得是否均匀,决定着点钞是否准确。

2.4 手指触面要小

手工点钞时,捻钞的手指与票子的接触面要小。如果手指接触面大,手指往返动作的幅度随之增大,从而使手指频率减慢,影响点钞速度。

2.5 动作要连贯

点钞时各个动作之间相互连贯是加快点钞速度的必要条件之一。动作要连贯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指点钞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紧张协调,环环扣紧。如点完100张墩齐钞券后,左手持票,右手取腰条纸,同时左手的钞券跟上去,迅速扎好小把;在右手放票的同时,左手取另一把钞券准备清点,而右手顺手沾水清点等等。这样使扎把和持票及清点各环节紧密地衔接起来。二是指清点时的各个动作要连贯,即第一组动作和第二组动作之间,要尽量缩短和不留空隙时间,当第一组的最后一个动作即将完毕时,第二组动作的连续性,比如用手持式四指拨动点钞法清点时,当第一组的食指捻下第四张钞券时,第二组动作的小指要迅速跟上,不留空隙。这就要求在清点时双手动作要协调,清点动作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忽多忽少。另外在清点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小动作、假动作,以免影响动作的连贯性和点钞速度。

2.6 点数要协调

点和数是点钞过程的二个重要方面,这二个方面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点的速度快,记数跟不上,或点的速度慢,记数过快,都会造成点钞不准确,甚至造成差错,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所以点和数二者必须一致,这是点准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了使两者紧密结合,记数通常采用分组法。单指单张以十为一组记数,多指多张以清点的张数为一组记数,使点和数的速度能基本吻合。同时记数通常要用脑子记,尽量避免用口目前高职点钞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

3 点钞技能课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学生层面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德育为媒,升学为饵,就业为靶”。一方面注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准备一堂技能改变命运的主题会,让学生意识到过硬的技能才是日后学习和就业的垫脚石。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观看各银行系统的点钞类比赛节目。学生看到通过点钞技能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备受鼓舞,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其次,树立信心,合作交流。点钞训练的单调和枯燥并不是只有学生能体会,作为实训教师,也要经历这个过程。因此,如何保持学生对点钞的兴趣与热情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应着重用各种游戏练习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分组找茬,通常四人为宜。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因人数太多,忽视其他同学。这种训练一般一位同学展示,三位同学找茬。这样不仅展示的同学被找出问题,同时找茬的同学也会进行自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经过这样不断地训练,组内和组外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这样学生就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精神,主动去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要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始终坚信一种信念,只有靠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功。“我能行,我一定行”。再次,强化练习,熟能生巧。“手工点钞,意在心,功在手,讲在课堂,练在平时”。要想掌握较硬的技能,不能一蹴而就。要树立学生信心,鼓励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练习中注意“质”和“量”的双层提高。最后,注重细节,模拟提高。手工点钞,速度和准确率是根本。基本指法容易掌握,但要数得快、数得准却没那么容易。要想提高技能,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苦功:一是基础动作要扎实;首先将动作分解。比如在学习四指四张点钞方法中,将整个动作分为夹钞、折扇、清点、扎把、盖章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独立的讲解、分析、练习,力求每个环节的动作标准、规范、到位。如夹钞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先感受点钞券手感;再如清点环节,要求学生四指要并拢,动作摆动幅度要小,速度要快。二是每个动作、每个环节经过训练后都要达到规定的速度。三是把握准确率。有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只是盲目地做动作,数了多少不知道。因此,在练习的时候,不能一味提高速度而忽视准确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只有步步扎实、环环相扣,才能取得好成绩。

3.2 教师层面

首先,应用多媒体教学、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火起来,让教师牛起来。其次,教师应积极争取深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多进行点钞的观摩和学习,学习顶尖的点钞技能,提高水平。再次,通过各种新型的通讯手段如QQ、微博等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下载专业、标准视频观摩和学习。

参考文献

工勤技能岗位基本职责 篇11

技术工一级岗位岗位职责:

一、熟练解决所从事工作中关键性技术业务问题,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技术革新;

二、安全生产,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承担学校或本部门安排的其他方面工作;

四、培养中青年技术工人和传授技艺、经验;

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技术工二级岗位岗位职责

一、熟练解决所从事工作中较高技术业务问题,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技术革新;

二、安全生产,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承担学校或本部门安排的其他方面工作;

四、培养中青年技术工人和传授技艺、经验;

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技术工三级岗位岗位职责

一、熟练解决所从事工作中一般技术业务问题,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技术革新;

二、安全生产,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承担学校或本部门安排的其他方面工作;

四、培养中青年技术工人和传授技艺、经验;

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技术工四级岗位岗位职责

一、熟练解决所从事工作中一般技术业务问题;

二、安全生产,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承担学校或本部门安排的其他方面工作;

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技术工五级岗位岗位职责

一、解决所从事工作中技术业务问题;

二、安全生产,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承担学校或本部门安排的其他方面工作;

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普通工岗位岗位职责:

一、安全生产,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承担学校或本部门安排的其他方面工作;

上一篇:习近平在2011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关于弘扬好家风好家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