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和护理

2024-10-02

中医治疗和护理(精选10篇)

中医治疗和护理 篇1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由于皮脂腺萎缩, 皮脂分泌减少, 继而皮肤干燥引起, 此外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也是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胆管疾病、贫血、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干燥综合征、风湿性疾病等的伴发症状。中医临床中属“风瘙痒”和“痒风”范畴。对我院门诊2007年2月—2008年10月9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门诊病人进行中医治疗, 配合做好护理, 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人中, 男54例, 女42例, 年龄52岁~80岁, 平均66岁;病程最长2年, 最短1个月。

1.2 诊断依据

皮肤瘙痒发生于老年人 (年龄60岁以上) ;没有原发性皮疹可以继发抓痕、血痂, 甚至苔藓化、色素沉着。

1.3 疗效标准

瘙痒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瘙痒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显效;瘙痒症状无减轻为无效[1]。

1.4 结果

96例病人经中药及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和护理, 治愈34例, 显效5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93.75%。

2 中医治疗

2.1 中药治疗

2.1.1 血虚风燥

主证:以秋冬季发病居多。见于年老体弱长期罹病的老年性瘙痒者, 全身干燥、瘙痒、抓痕多、血痂少、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白[2]。治法:滋阴养血, 祛风润燥止痒[2]。方药:当归10 g, 生地黄15 g, 川芎5 g, 何首乌15 g, 白蒺藜10 g, 防风10 g, 麦冬15 g, 玉竹15 g, 甘草5 g, 每日1剂, 水煎服。

2.1.2 阴虚血燥

主证:全身皮肤瘙痒, 经久不愈, 皮肤纹理增深, 呈现苔藓样变。舌红或降而干、无苔、脉弦细或数。治法:滋阴清热祛风。方药:生地黄30 g, 麦冬15 g, 玄参15 g, 牡丹皮10 g, 白芍10 g, 荆芥5 g, 防风10 g, 蜈蚣2条, 乌梢蛇15 g, 每日1剂, 水煎服。若兼夹血瘀证者:皮肤瘙痒, 夜间为甚, 得冷得热皆增剧, 皮肤抓痕累累, 皮肤发紫或有结节, 舌质色紫, 脉多涩。治法:“祛风先治血”, 可佐以活血化瘀之法, 当归10 g, 红花10 g, 蝉蜕10 g, 白蒺藜10 g, 荆芥炭15 g, 每日1剂, 水煎服。

2.2 中成药治疗

乌蛇止痒丸每次3 g ~5 g, 每日2次;养血止痒片 (本院制剂) 每次4片, 每日3次, 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润燥止痒胶囊每日3次, 每次3粒, 适用于阴虚血燥型。

2.3 外治法外擦

尿素软膏, 复方蛇脂软膏外擦, 以润肤止痒, 皮肤干燥者以肤必润外擦。

2.4 穴注疗法

丹参注射液2 mL, 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4 d 1次, 能起到活血祛风止痒的作用。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病人由于皮肤瘙痒易出现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情绪低落, 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 同情和理解病人, 做好安抚工作, 态度和蔼,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一些经治已愈或显效的病人所产生仍有瘙痒的感觉, 及时给予疏导, 可根据自身爱好如听音乐、看书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保持情绪稳定。

3.2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助消化的食物如芝麻、花生等, 因为气血充足才能营养皮肤。忌食鱼虾、咖啡、烟酒等易激发组织胺活性的食品, 少吃姜、葱、辛辣刺激性的食物[3]。指导病人多饮水, 每天不少于1 500 mL, 多食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4]。血脂不高的病人可多吃一些含胶原蛋白较多的食物, 如猪皮、猪脚、牛筋等;银耳、百合、白果、荸荠等甘寒凉润的食品, 对皮肤有滋润作用, 适当食用可以滋润皮肤, 减少由于干燥而引起的皮肤瘙痒。

3.3 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睡眠适时。注意气候影响, 特别是避免寒风侵袭和被褥太暖或炎夏季节时汗液的刺激, 及时调整衣着, 减少气候对皮肤的刺激。避免接触或吸入环境中的特殊物质如花粉、尘螨等,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 必要时可在房间内使用加湿器, 以增加室内湿度, 内衣最好穿纯棉制品的衣服, 以免产生静电刺激皮肤[5]。

3.4 皮肤护理

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抓, 宜戴消毒手套采用局部拍打法, 勤洗手, 勤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 冬季气候干燥时应注意皮肤的保湿, 洗澡不要过勤, 每周1次或2次为宜, 水温忌太烫, 不宜超过42 ℃, 不过分擦洗, 避免使用碱性清洁皂 (液) , 宜选用中性肥皂, 洗好后可用保湿润肤霜外擦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引起的瘙痒[4]。

3.5 健康宣教

指导病人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免疫力, 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不大, 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4 小结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体质较弱或慢性疾病的病人, 因病人年迈, 脏腑功能衰弱, 以致气血精津亏虚, 肌肤腠理失于温煦濡养, 经脉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风从内生, 或因气血不足, 营卫不和, 卫外不固, 为风寒外邪行袭, 使内外合邪而致, 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我院门诊根据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和针灸等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96例, 取得明显疗效。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起居等护理, 对疾病痊愈起积极的作用。

摘要:用中药及针灸等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96例, 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等, 结果治愈34例, 显效5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93.75%。

关键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艾凤菊.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 19 (12) :639.

[2]禤国维, 陈达灿.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89.

[3]王庄斐, 陈少霞, 黄颖芬.健康教育对老年性瘙痒症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J].家庭护士, 2007, 5 (5B) :86-87.

[4]陆海燕.浅谈老年性皮肤瘙痒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6.

[5]张素洁, 张淑燕.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中药浴治疗及康复保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 8 (6) :339-341.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 篇2

方法:对16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心理、皮肤、疼痛及饮食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配合适当的护理可以缩短各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带状疱疹治疗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3-01

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累计神经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在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感染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多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疼痛为特征。中医称为馋腰蛇,患者局部皮肤常有烧灼和刺痛感,1-3天后疼痛的皮肤出现片状排列的红斑,之后出现丘疹,迅速发哪儿成如小米、绿豆大小状水疱,常伴有神经疼痛,影响睡眠,并且并发感染。

1临床资料

16例病例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为49岁;均出现皮肤局部水疱,局部疼痛,烧灼感。带状疱疹并发于头面部1例,肩背部5例,腰部6例,胸部4例。

2护理

2.1疼痛护理。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慢性神经性痛[1]疼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可有剧烈的烧灼样,刀割样疼痛,疼痛亦较持久,有时皮损已完全消退而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2]。护士应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本病特点,引起疼痛的原因及发病过程和治疗方法;多与患者沟通,把疾病知识,病情发展等告知病人,使病人对该疾病有所认识,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各种顾虑,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缓解疼痛。患者因疼痛难忍,性情急燥,指导家属多加安慰体贴,耐心细致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白天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晚上难以入睡时给予适当的镇静止痛药帮助病人促进睡眠,尽可能将疼痛降至最低。

2.2心理护理。带状疱疹一般起病突然,病积较长,本病又因疼痛难忍,所以患者难免出现恐惧、焦虑、情绪紧张,护士应对患者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该病能在正确认识,消除顾虑,从而提高疼痛耐受力,减轻疼痛。多与患者交流,说明针灸治疗作用,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患者家属常到医院陪伴和探视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关心患者,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减少恐惧情绪。

2.3皮肤护理。带状疱疹晚继发感染,病人应穿宽松的衣服,尤其是穿宽松棉质内衣,告知患者不可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清洁,室内每日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健侧卧位,避免疱疹破溃继发感染。水疱未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吸疱液,减轻局部张力。局部有破损及渗液多时,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患处,每天按外科换药法处理,并辅以红外灯照射,每次照射患处15-30分钟,每日2-3次,以促进血液循環,直至皮损外干燥结痂。

2.4药物治疗的护理。皮损轻微者可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患处,每日4-6次。水疱较大者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去疱液,保留疱壁起保护作用。局部出现红斑水疱时用中药局部熏蒸20分钟,保持局部湿润,然后红外线照射局部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出现感染时,给予消炎药及抗病毒类药,消炎以药依临床症状而定。护理人员应勤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涂擦软膏后皮肤有无红肿、灼热感;中药熏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胸闷等不适,观察其面色及出汗情况;输液时有无气促、恶心、发冷局部组织发红等症状。若出现任一情况,及时做出应对处理

2.5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瘦肉豆制品,禁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鱼虾。给以相应的饮食调整,以利营养均衡。

2.6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讲明带状疱疹的相关知识,部分病人可能遗留神经痛,疼痛发作时可按医嘱使用止痛药。保持心情舒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增加身体抵抗力,消除焦虑急燥的情绪。

3讨论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10-15日的综合治疗及护理,16例病人症状开始好转,疱疹逐渐消退,至3周全部治愈出院,带状疱疹病人只要及早进行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实施饮食相关方面知识健康教育,就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患者机体正气,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扬.疱疹后遗神经疼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与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1):19-51

面瘫的中医治疗及护理 篇3

1 中医治疗

1.1 针灸

针灸治疗是中医基础治疗。①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②配穴:风寒证, 加风池;风热证, 加曲池;人中沟歪斜, 加水沟;鼻唇沟浅, 加迎春;乳突部疼痛, 加翳风;目合困难, 加鱼腰、申脉 (或昆仑) 。

1.2 其他治疗

1.2.1 皮肤针法

①适用于恢复期;②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 以局部潮红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1.2.2 拔罐法

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颧髎、地仓, 颊车拔罐, 每周2次。

1.2.3 电针法

①适用于面瘫中、后期;②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 接通电针仪, 通电10 min~20 min, 强度以病人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

1.2.4 穴位贴敷法

选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马钱子挫成粉末0.3 g~0.6 g撒于胶布上, 然后贴于穴位处, 5 d~7 d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 取绿豆大一团, 贴敷穴位上每隔3 d~5 d更换1次。

2 护理

2.1 心理疏导

护士应积极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 主动关心体贴病人, 多于其交流, 多次成功案例, 增加病人的康复信息, 这对缩短康复时间有着重要的作用。护士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对面瘫病人认真负责, 做到微笑, 做到及时解释、疏导, 主动多次巡视病人, 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耐心细致地讲解其发病原因、针灸治疗的原理及疗效, 使病人清楚认识自己的病情, 最终达到消除疑虑和不安的心理,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从而加速疾病的康复。

2.2 起居与饮食

慎起居, 避风寒, 注意保暖, 减少外出, 避免受凉及感冒, 外出戴口罩。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进食高热量, 富含维生素, 易消化饮食, 禁烟酒, 忌生冷及辛辣食物, 嘱其多注意口腔卫生。

2.3 面部的护理

护士在操作前做好手部消毒, 清洁处理, 注意针刺后的针眼清理, 严格消毒避免感染。面部应避风寒, 必要时戴口罩、眼罩;因脸眼闭合不全, 灰尘容易侵入, 每日滴眼药水3次以防感染。

2.4 针灸的护理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明显效果, 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但操作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病人紧张情绪;②遵医嘱准确取穴, 正确运用进针方法, 进针角度和深度, 刺激深度因人而异;③针刺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反映, 询问有无酸麻胀重感染或向远处传导, 即为“得气”, 留针10 min。如出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并配合处理。④起针时用无菌干棉球压针孔3 min~5 min, 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3 讨论

面瘫的中医护理和预防 篇4

【关键词】面瘫;中医;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15-01

1.护理

1.1 情志护理 患者大多突然发病,颜面受损,同时还伴有语言和饮食障碍,难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及留下后遗症,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 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不良的心理特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做到及时耐心解释和心理安慰,通过细致地讲解面瘫发病是由于筋脉空虚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也是面部经脉失去濡养所致。临床采用针灸,穴位注射,面部推拿等治疗可以温经散寒,疏通经络,再配合其他中西药物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坚持治疗,面部功能会恢复正常,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通过使病人了解并认识自己的病情,最终达到消除疑虑和不安的心理。向病人宣教治愈成功的病例,增加病人的康复信心。

1.2 饮食起居护理 患者因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可造成潜在的营养失调,故应加强饮食调护。根据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禁烟酒?忌生冷,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适量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如漱口,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受凉及感冒,如需外出时,戴上口罩。指导病人早晚用温水洗脸后轻轻按摩面部松弛的皮肤,多做叩齿?鼓腮?皱眉等运动,也可以每天咀嚼口香糖3—5次,每次15—30分钟,避免咀嚼过度导致咀嚼肌疲劳。

1.3 眼部护理 由于部分面瘫患者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导致眼角膜长期外露,容易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非常重要。应叮嘱患者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可滴一些润滑?消炎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用湿润的方法保护眼睛,以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

1.4 脸部护理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明显效果,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但需要注意针刺后的针眼清洁,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在每次针刺或电针结束后再用酒精棉球及生理盐水进行面部清洁消毒。再配合使用大小鱼际按揉患侧面部5-10分钟,由内向外提捏患侧上眼睑3-5次,每天可进行2-3次,手法以轻柔?患者舒适为度。

2 预防

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面部?耳部遭受风寒侵袭,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脉,使局部经络於滞,筋脉失养而发病。因此,预防面瘫的发生及复发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注意保暖,远离风寒 应防止面部,特别是耳后部受风寒的直接袭击。乘车时不要使耳后长时间受冷风吹袭或迎风大笑。很多年轻患者是由于长期在寒风中骑摩托车或在坐车?工作时开窗,经常面部直吹冷风造成的。另外年老体弱?病后?过劳?酒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神经痛等疾病的,更应多加注意,尽可能不要迎风走,避免长时间吹电风扇。

3.2 合理膳食 风寒袭络型宜热饮食,易消化食物,忌生冷饮食。风热袭络型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萝卜、绿豆汤。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如羊肉、牛肉、虾。肝胆湿热型饮食选清热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莲子粥,可用玉米须煎水饮,忌食海鲜、辛辣食物。肝阳上亢型选滋阴平阳的食物,如芹菜、海带。忌食辛辣食物,少食甜食、饮料、油炸食品。瘀血阴络型,饮食宜清淡进清补,活血祛瘀之物,鼓励多饮水。

3.3 注意休息,减少光源刺激 面瘫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少看电视?电脑,因光源刺激可影响瘫痪肌肉的恢复。

3.4 适宜运动,增强体质,避免病毒感染 多进行面肌功能锻炼,如抬眉?双目紧闭?鼓腮?努嘴等。每天用热水泡脚并加以按摩,每天睡前热敷面部。在早晨?傍晚较凉爽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長期坚持,会使体质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

[2] 戴新娟.中医护理健康教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中医治疗和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盆腔炎患者, 所有患者符合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盆腔炎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32岁, 病程1~36个月, 两组病例均以治疗7~14d为1个疗程。同时患者均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局部、艾灸神厥、中药保留灌肠, 灌肠后予中药包外敷下腹部等方法予以治疗。 (1) 保留灌肠方法:取盆腔炎中药方 (本院协定处方, 按辨证的原则分1方、2方、3方等) 浓煎至100ml, 温度降至40℃时将药液过滤装至消毒输液瓶, 连接用去掉针头的输液器, 将输液管一头涂适量消毒石蜡油, 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取侧卧位将输液管插入肛门10~20cm进行药液灌注, 滴速为30~40滴/min, 用药1次/d, 药液需在患者体内4h以上, 治疗1个疗程, 月经期停止用药。 (2) 中药包热敷:大黄粉、芒硝各450g调醋加热 (芒硝需完全融化) 装入一布袋内, (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敷于下腹部, 1~2h, 使用前用微波炉将醋加热, 如有皮肤痒或起水泡需停用。一般在灌肠之后进行, 有利于更好吸收灌肠药。 (3) 艾灸:使用双孔艾灸盒, 在里面放2节艾条点燃灸神厥穴, 1次/d, 每次约30min。 (4) 中药熏洗:取中药熏洗方水煎至1 000ml坐浴30min左右。同时在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护理指导: (1) 做好心理护理, 因本病疗程长同时伴随有腹痛迁延, 患者经常焦虑不安, 这样需要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帮其树立信心。 (2) 护理人员提醒患者在腹痛、腰痛症状出现时及时告知, 注意观察白带的色、质、量及气味的变化, 保持外阴清洁。 (3) 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多注意休息, 避免因劳累或者剧烈运动引起症状复发, 同时要禁止房事。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 抗生素选用阿米卡星0.4g加入5%葡萄糖250ml, 治疗1个疗程。

1.3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18.0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

表1得出结论, 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为62.50%, 显效率 (痊愈率+显效率) 93.75%, 对照组痊愈率为16.67%, 显效率50.00%。两组比较,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较好。

3 讨论

盆腔炎在中医中的病因病机, 主要是因为湿热内侵, 导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 引起不通则痛。盆腔炎常规治疗都是给予抗生素治疗, 常常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甚至引起耐药, 打击患者治疗信心。通过了解了这些病理机制, 在治疗方式中, 笔者选取传统的中医疗法, 中药熏洗湿敷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法的一种, 这种药与热的协调作用, 能够使药物直达病所, 增加和加快药物的吸收能力, 提高了药效[3]。古语中《灵柩·刺节真邪》记载:“火气已通, 血脉乃行”, 同时《本草纲目》记载:“艾, 外用灸百病, 壮元阳, 通经脉行气补血”[4]。艾灸治疗主要原料是用艾绒, 点燃后放置腧穴部位, 进行烧灼和熏熨, 在药物和温热的刺激下, 能够使气血通畅, 起到很好的防治和治疗效果, 可温中散寒、补益气血、扶正固本[4~6]。这样能够发挥我国传统的医学特色优势, 达到传承中医药民族文化的目的。

综上, 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艾灸、中药熏洗、中医灌肠及中药包热敷下腹部的治疗和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的比较, 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及护理更有优势, 在临床治疗和日常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确认为盆腔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8例。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熏洗局部、艾灸神厥、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抗生素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治疗后, 痊愈率为62.50%, 显效率93.75%, 对照组痊愈率16.67%, 显效率50.00%。两组比较,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治疗及护理确有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盆腔炎,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罗香玉.保健教育在基层社区妇科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 :248-249.

[2]刘敏如.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8.

[3]吴战英.中药熏蒸治疗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J].医药前沿, 2013, 20 (7) :339-340.

[4]李梅芬, 黎丽梅.艾灸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微创医学, 2013, 8 (20) :248-249.

[5]冀来喜.针灸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65-155.

中医治疗和护理 篇6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凶险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常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死率可高过20%左右[1],“个体化治疗”“综合性治疗”是提高SAP疗效的发展方向,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2]。我院2002年—2007年运用穴位电针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吴茱萸热熨法、四黄水蜜外敷法等综合方法治疗SAP 30例,配合精心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病人,男18例,女12例;年龄20岁~72岁,平均50岁;病因:B型超声或CT检查胆结石18例,高脂血症11例,原因不明1例;入院时血、尿淀粉酶升高25例,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升高5例。

2 辨证施护

中医学认为胰腺炎发病多因脾胃损伤,邪热水湿互结,导致阳明腑实、气滞血瘀,湿热之邪内陷与有形之邪相结。在长期的防治SAP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胰腺炎多表现为腹胀、腹痛而不得缓解,久蕴则热成毒,甚至热入营血。或呕吐剧烈,高热不退,或兼黄疸、腹水,水便如茶,大便秘结,舌质红绛或紫,苔黄燥或灰黑,脉弦数之结胸症[3],总体病机多表现为水热互结、湿毒内停、腑气不通、气滞血瘀。因此,治疗上应用“清胰通腑泄热消胀”特色疗法,即应用胃管或鼻肠管注入中药甘遂未、针灸及大承气汤灌肠、四黄水蜜外敷上腹部。

3 护理

3.1 一般监测及护理

病人进入病房后应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加强看护,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适当约束,防止意外,必要时给予镇静。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病人应禁食、禁饮,记录24 h出入液量,防止水电解质失衡,及时给医生提供准确信息,协助医生分析诊断。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每日做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当发现病人腹痛、腹胀加剧,呼吸急促,意识改变,无肛门排气排便,血糖升高,尿量减少,皮肤黏膜苍白,冷汗等情况时,应高度警惕病人病情加重,及时通知并配合医生对症处理。

3.2 中医特色护理

针对病因病机,采用中医特色治疗予中医特色护理。

3.2.1 口服甘遂末的护理

甘遂为逐水药,有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的作用,能够改善胰腺及胰外器官的微循环,在治疗重症胰腺中广泛应用。但因其有毒,性峻猛,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能造成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甚则剧烈腹痛。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①病人血容量的充足、水电解质的平衡与否,尤其是钾离子的丢失情况;②用药后6 h~8 h后,如未有大便,甚至未腹泻,但无腹痛加剧时,报告医生,是否需要求追加用量,但一般一天不超过1 g;③若用药后腹痛、腹胀加剧,有急性腹膜炎体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是否中转手术;④对年老弱儿童病人慎用,对孕妇、哺乳者禁用。另外,由于大多数病人禁食、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甘遂末往往由胃管注入(或鼻饲法服用甘遂末),注入后需夹管半小时。开放后观察管道是否引流通畅。总体上,护理上应加强腹痛的观察及注意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3.2.2 四黄水蜜外敷上腹部的护理

四黄水蜜为四黄粉(大黄末、黄柏末、雄黄末、硫黄末)+蜂蜜调制成药膏外敷剑突下上腹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敷药时间为4 h~6 h,注意调好的四黄水蜜温度不可以太高,以防烫伤病人皮肤,以病人耐受为度,敷药期间护士应随时观察疗效及病人皮肤情况,如有皮肤不适、皮肤灼热感,可在皮肤表面加用棉垫或纱布。如有皮肤灼痛、溃烂甚则过敏时及时告知相关医生停用,以防皮肤大面积烫伤的发生。同时,膏药不可以调得太烂,蜂蜜的应用量以制成合适的黏度为度。

3.2.3 吴茱萸加粗盐热熨上腹部的护理

对于不能耐受四黄水蜜外敷病人,可应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以发挥健脾祛邪、通畅气机、行气通腑之功。取吴茱萸250 g加用粗盐250 g,以炒锅热至60 ℃~70 ℃,放入小布袋中,以病人自觉不烫伤肌肤时则外熨于上腹部、脾俞至大肠俞的区域(双侧),每次30 min,每天2次,中间间隔6 h。热熨过程中告知病人以游走性来回于作用部位,不可长时间停留于某一部位,以免灼伤皮肤。

3.2.4 大承气汤为方加减保留灌肠的护理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具有清热、峻下热结之功,以其灌肠,既可泻其热结,又可缓解病人腹胀之状。操作方法:病人取侧卧体位,用注射洗器或注射器吸取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 cm~15 cm,松开止血钳缓缓注入药液,注射完毕,灌入温水5 mL~10 mL,拔出肛管后,通常用枕头垫高臀部能获得满意体位,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及体位至少30 min,以使药液充分吸收。

3.2.5 针灸治疗的护理

针灸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疏通腑气,有利于传导功能的恢复;曲池、合谷泻大肠腑气;中脘通降腑气;足三里、内关通胃腑。诸穴合用,调理胃肠功能,行气止痛,通腑气,使热毒排出。护理上应该注意:①病人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进行针刺;②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针刺;③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④在针刺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以防病人出现晕针,若病人出现晕针情况,则立即拔针,让病人平卧,给予温开水或温糖水口服,予冬青油擦病人太阳穴,并安慰病人,使其放松。

3.2.6 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激是致病内因。新入院病人多表现为紧张、恐惧心理,疼痛使病人情绪烦躁,往往顾虑重重,担心预后不佳,而忧郁、焦虑等均影响病情,因此,每日做治疗、护理时,给病人介绍有关胰腺炎的常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及转归,解除病人疑虑,安心养病,调动病人积极治疗的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指导病人闭目深呼吸、听音乐等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舒缓其紧张心理,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另外,饮食护理亦非常重要。清·章杏云·《调疾饮食辩》:“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宜行药力,帮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因此护士应根据病人的证型及病情来指导病人饮食,早期病人需持续胃肠减压,因此,早期病人应禁食。待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痊愈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各项检查接近正常值,可指导病人可进食清淡、富营养的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如瘦肉水、田鸡粥、鲜鱼汤或粥等,禁食肥甘厚味、煎炸、刺激之品以及发物如牛肉、公鸡等。

4 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常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死率高,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 绝大多数SAP病人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法,因此,护理工作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做到“四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热心)”:耐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细心照顾每一位病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每一项操作,以热心的态度回答病人的问题,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结合病人病情,以电针、四黄水蜜外敷、吴茱萸热熨等中医对症治疗,以及指导病人饮食。同时给予情志护理,帮助、鼓励病人摆脱沉重的精神压力,加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唐乐辉,郑军.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53-1654.

[2]周秉舵,朱生梁.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近况[J].河南中医,2006,26(8):84-86.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其中男48例,女33例,其中年龄最大87岁,年龄最小21岁,平均54岁。

1.2中医治疗措施: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水肿和消除蛋白尿为主,主要包括补益脾肾、利水消肿以及针灸疗法,对于尿蛋白高、面目浮肿的患者给予茯苓、益母草30 g,金银花、丹参各20 g,车前子、赤芍各15 g,红花、连翘、桃仁各10 g,甘草6 41g,加水煎服。阳虚水泛者可以针灸阳陵泉、委中、命门、三阴交、肾俞等穴位。

1.3护理措施

1.3.1常规护理:肾病综合征患者均需卧床休息,卧床时间应根据病情决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每日观察并记录水肿,记录24 h尿量,测量体温、血压、排便次数、体质量及腹围的变化,注意酸碱平衡。肾病综合征患者多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所以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忌生冷、灰尘、劳累,同时需预防感冒。保证病房内环境适宜、医疗器械能够正常使用,患者按铃后应及时赶到。

1.3.2情志护理:由于肾病综合征多数不能治愈,需要长期服药并控制饮食,所以患者常常存在极大的心理压力,多数担心过多的医疗费用,同时害怕疾病危害自己的生命,导致睡眠质量不高、药物吸收效果不好、身体免疫力差,必须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其信心,由于多数患者拥有医疗保险,所以可以帮助其了解报销的比例,减少家庭经济压力,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肾病综合征发展缓慢,短期内不会威胁生命健康,良好的控制与护理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甚至抑制其发展,在护理过程中,应面带微笑,态度端正,不能表现出厌烦、嫌弃的情绪。

1.3.3药物护理:首先应熟悉中药的方法与性能,合理确定服药的剂量,服药期间忌食腥臭、油腻、生冷等有特殊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使用带盖陶瓷瓦罐、砂锅煎药,禁止使用铝、铜、锡、铁及不锈钢容器,煎药时注意水质、水量、火候及时间,取药时应使用纱布过滤药液,在进食前2 h内服用。及时回收并处理药物的残渣,保证煎药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正确处理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合理增减药量。

1.3.4健康教育:由于肾病综合征很难治愈,患者也不能长期住院,所以家庭护理对此病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我院在出院前,给予健康教育手册,写明疾病的起因及注意事项,讲解休息的重要性,说明适宜的运动可以适量进行,以不感到劳累为宜,否则容易加重病情。饮食上以清淡为主,注意蛋白质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宜选用高维生素的食物。家属应陪伴、关心患者,给予其归属感与存在感,严格预防感染。嘱咐家属监督患者服药,不能漏服、错服、多服等,要量的增减应根据医师的意见进行,不能擅自改变,同时要求每两月到医院复查一次。

2结果

本组肾病综合征患者共82例,经过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的实施,其中25例效果明显(30.48%),49例改善程度理想(59.76%),8例改善效果不明显(9.76%),总有效率90.24%。

3讨论

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特征为大量尿蛋白,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3],容易导致铜、锌、铁等微量元素从尿液中排出,具有易复发、迁延难愈的特点,容易导致电解质和代谢紊乱、机体内环境失衡,其治疗方法以中医调理为主,从而改善循环,预防血栓等并发症,增强免疫力。我院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常规护理,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控制了血压、血脂、体温及尿量,预防了感冒及感染的发生,在情志护理中,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能充分配合治疗与护理,按时服药,说明自己的疾病和心理问题。经过药物护理的实施,保证了药物的安全性,药物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同时注意卫生,预防了感染的发生。我院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发放了健康知识手册,注明了家庭护理的方法,以及饮食、药物、运动等的注意事项,同时说明了水肿的处理方案,帮助家属更好的进行家庭护理。经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与住院时间,起到了滋补肾、脾,减缓病情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肯定,可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与护理对策实施。方法 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进行中医治疗、常规护理、情志护理、药物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实施,其中25例效果明显(30.48%),总有效率90.24%。结论 经过中医治疗与护理的实施,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认可,实践证明,中医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可行,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曹家月,郭梅.肾病综合征的中医个性化治疗及辨证护理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18):71.

[2]陈以平,邓跃毅,倪兆惠,等.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6):1.

中医治疗和护理 篇8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中医疗法,中药,辅助治疗,护理

胫腓骨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发生率可达13.7%,且多发于胫骨中下段1/3处,发病年龄较广泛,早期若治疗不当极易引发关节受损[1]。本文将探讨中医疗法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9~64岁,平均36.9±4.23岁;左侧36例,右侧60例;骨折至治疗时间为36.2±10.9天。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①术前处理:给予患者服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中药,组方为:当归13g,赤芍、防风12g,桃仁、黄柏、生地10g,红花、甘草6g,乳香5g,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并于患处外敷黄酒调和的活血止痛散2小时。②手术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切开骨折部位皮肤,分离深筋膜,骨折端露出后剥离部分骨膜,清洁骨折端,做皮肤小切口,柳叶钉打通扩髓,髓内钉打入髓腔,并进行手法复位,持骨钳和髓内钉相互合作进行螺钉锁定,最后缝合切口。③术后处理:给予患者服用接骨续伤、活血化瘀中药,组方为:生薏仁、桑寄生30g,当归、赤芍、续断、威灵仙、骨碎补、五加皮12g,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手术7周后,改予强筋壮骨、调补肝肾、温经散寒中药,组方为川椒10g,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6g,当归5g,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3g,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

1.2.2 护理方法

1.2.2. 1 心理护理

患者受伤期间常出现焦躁、紧张情绪,甚至感觉恐惧和无力,容易引起机体失调、气血受阻,对身体恢复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热情对待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过程及成功例子,增加患者的信心;鼓励患者保持愉悦心情,帮助患者安心养病。

1.2.2. 2 机体护理

患者的骨断筋伤主要由外力所致,从而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因此对其机体的护理应做到:抬高患肢30~40°,卧硬板床,从而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程度,并将生活用品合理放置在患者周围,以便于患者使用;严密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及趾动情况,出现疼痛加重、皮肤苍白、感觉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注意夹板位置、松紧度或骨牵引的质量和方向;外敷活血止痛散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的发痒、红肿等不适症状,敷药2小时即可,以免长时间敷贴会产生不适。

1.2.2. 3 并发症护理

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腹胀、便秘、泌尿系统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护理方面要做到:①腹胀、便秘主要由肺腑之气不利引起,应从入院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顺时针下腹部按摩,每次100~200下,每天2次;多吃蔬菜、水果;对已出现便秘的患者使用开塞露。②多饮水;定期消毒留置尿管患者的尿道口,尿袋和尿管要定期更换;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③观察患者的血运和足背搏动情况,如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肿胀严重等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处理,否则会造成缺血性肌挛缩;当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准备静脉滴注甘露醇和抗生素。

1.2.2. 4 饮食护理

患者骨折后气血受到损伤,其饮食早期应食用清淡和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面条、粥等,忌食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中期注意食用对调和气血、接骨续筋有帮助的食物,如鱼、排骨、瘦肉、鸡蛋等;后期注意对久病体虚的患者进行滋养补气、强筋健骨,食用如山药、枸杞、桂圆等可促进骨折愈合的食物。

1.2.2. 5 围手术期护理

在手术前对患者讲解具体的手术经过及经验,缓解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放松心态;抬高患者肿胀的肢体,注意观察其血液循环,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以防止感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检查,彻底清洁患肢,术前8小时内禁止饮食、4小时内禁止饮水;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伤口的渗血、渗液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等,保持引流管通畅;抬高患肢,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及趾动情况,一旦异常及时上报。

1.2.2. 6 功能锻炼

患者在指导下进行患肢踝关节及足背的屈伸活动,不可左右摆动;早期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功能,以避免出现膝关节僵直;在对骨折复位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抬臀、扩胸、抬高患肢等活动以促进气血流通。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患肢伤口均愈合,时间为8~11周,只有一例患者延迟愈合,均未发现护理并发症。

3 讨论

骨折早期常见气滞血瘀,中医治疗关键就在于活血祛瘀;《医宗必读》亦提到骨折后肾伤而精髓不足,缺血和失养使骨折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2]。有研究曾指出,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法可以消除疼痛与肿胀[3],因此骨折的中药治疗主要遵循三期辨证施治原则,早期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主,中期以补肝益肾、接骨续筋为主,而晚期则以强筋健骨、舒筋通络为主,还要对手术可能产生的创伤进行治疗和修复。活血化瘀可促进骨折部位的骨基质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同时提高生物力学性能,刺激骨生长因子的分泌和合成,使骨折得到更好愈合;由于骨折和手术创伤导致患者气血受损,进而对肝、肾有很大影响,因此补肝益肾也很重要;术后恢复治疗主要对气血、肝肾、筋骨进行全面疗养,因此养肝益肾、消肿行气、补气壮筋非常重要。目前,中医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之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身体、心理及社会文化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从患者的心理、机体、手术前后及后期锻炼恢复全面开展护理干预,在发现骨折、开始治疗、后期恢复等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耐心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对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医辅助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方案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超群,秦练,胡芬,等.带锁髓内针并中药治疗胫腓骨骨折35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15.

[2]巫建辉.浅谈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J].江苏中医,2000,21(12):51.

中医治疗和护理 篇9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8-02

慢性支气管炎是影响老年呼吸系统的主要病症,常见且多发。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且反复发作,随着病情的进展,严重者可发展为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或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有危害生命的情况出现。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努力,针对慢性支气管炎采用中医内科疗法,并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

选取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2-35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年龄、病情、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案

2.1诊断标准参照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修词诊断标准[1]。①患者有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持续2年以上,而且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②每年病情症状不足3月者,胸片检查有慢性支气管炎征象。

2.2治疗方法对照组共38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卧床、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药等。

治疗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案。

2.2.1理气、化痰中医来讲,慢性支气管炎因体内气机紊乱、肺失宣降而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常采用降浊宣清的药物,如积壳、桔梗等,而柴胡、郁金等中草药具有调顺中焦气机的功效,配以莪术、自术同时入药,可使破滞行气的效果更为显著。除了给患者理气,还要为患者根据其不同的体质选择好化痰药。如患者体质偏寒,临床上大多加细辛、苏子等药物;而对于体质偏热患者则常加黄芩、桑白皮等;柴胡、银花、连翘等药物大多是针对痰热患者;如遇肺脾气虚的患者就加玉屏风散或四君子;并发症出现血瘀的患者应加桃红四物汤;如患者痰腥臭浑浊,则加千金苇茎汤;阴虚者分别加地黄汤、沙参麦冬汤;左归丸、右归丸则对肾虚者同时使用。

2.2.2健脾固胃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伴有脾胃虚弱的症状,如腹胀、腹泻等,而平时所用的各种药物也会将脾胃损伤,因此,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健脾固胃[2]。在临床上常使用四君子汤,同时在此基础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加减药物。针对痰湿内盛、痰多苔腻的患者应加陈皮、厚朴、半夏等具有燥湿化痰功效的药物;如患者出现气滞不畅则加消食健胃药物;如患者出现倦怠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则为胃中虚寒,应加用理中丸等。总之,在遇到体虚邪胜的患者时,要在在祛邪的基础上,加以健脾和胃的药物辅佐治疗;如患者病邪盛,且胃气伤时,则以调治脾胃的治疗手段为主,祛除病邪为辅;长期慢性患者在治療上应从扶助脾胃之气着手,进而使得病邪能够得到抑制。

2.2.3活血化淤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且病患发生在肺部,因此患者常常会出现肺气阻塞,痰气交结,从而导致气滞血瘀,其临床表现为面、唇、舌等紫绀,严重者出现瘀斑。所以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同时,对活血化瘀也应该考虑到。一方面,由于活血化瘀有助于气机的调理,使肺气宣降能够正常;另一方面,要想使血气畅通,脏腑功能维持正常,必须要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肺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对预防肺气肿、肺心病有显著的效果。

3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疗效:患者咳、痰、喘等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发作次数和程度明显减轻。显效: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消失。有效:咳嗽、咳痰或气喘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肺部哮鸣音明显变小。无效:患者基本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1个月内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4结果

治疗结束后,比较俩组疗效,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

5.1心理护理慢性支气管炎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常常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从而使病情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对治疗和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应对患者加强心理指导及心理护理,经常鼓励患者,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治疗充满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

5.2饮食护理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护理措施。让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瘦肉等食物,以保证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摄取[4]。此外,为了使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要鼓励患者大量饮水。

5.3用药护理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且治疗过程也比较长,在急性发作期要给病人按时、准量的应用控制感染、祛痰、止咳的药物。同时要对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输液时要严格控制滴速,防止速度过快,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造成心力衰竭。缓解期的治疗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

6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随机分成的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症状等方面都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除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服用相应的汤剂外,还根据不同症状加减使用中药材,通过辅助药材,使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证实了中医内科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稳定,能使发病率有效降低,且未见任何副毒作用,要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方面,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发病因素等,同步进行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减轻患者的症状,使复发次数减少,延缓病程进展,从而使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9-550.

[2]张禄敏,唐章全.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2003(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5-58.

中医治疗和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该院糖尿病性肾病84 例, 施行中医治疗, 并按不同临床护理分组。 42 例接受常规护理, 入组对照组, 病程平均 (8.46±1.22) 年, 范围是3 ~16 年, 女患者有20 例, 22 例男患者, 均龄 (52.16±4.48) 岁, 范围是38~79 岁。 给予余42例中医整体护理, 入组实验组, 病程平均 (8.42±1.20) 年, 范围是3~17 年, 女患者有19 例, 23 例男患者, 均龄 (52.19±4.52) 岁, 范围是37~79 岁。 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辩证施护针对患者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虚内热、阴阳两虚等不同证型, 给予辩证施护。 ①气阴两虚者避免劳累, 注意休息, 用山药、黄芪等煎水代茶饮, 达到生津止渴效果。 鼓励多食黄瓜、苦瓜、香菇、西红柿、芹菜和菠菜等, 多食山药粥及豌豆粥等。 严密监测血糖、皮肤和血压等。 告知患者出汗后应及时擦干, 以免外邪侵袭, 造成病症加重。 如患者便秘, 则主穴选择直肠、大肠、三焦、便秘点和脾, 配穴选择皮质下、肺, 施以王不留行籽压法, 一次选2 个配穴, 3 个主穴, 给予直压刺激, 3~5 min/次, 2~3 次/d。 压后贴上王不留行籽贴, 每隔2~3 d更换1 次, 共5 次。②脾肾阳虚者适当卧床, 注意休息;如患者腹部胀满、胸闷, 嘱其做好腹部保暖, 避免受凉, 使水肿症状加重;入患者腰膝酸软, 取大葱1根, 附子20 g和干姜20 g, 捣泥, 选肾俞穴进行热敷, 也可按压气海、肾俞、委中、脾俞、腰阳关和命门等。 嘱患者饮食应节制, 宜清淡可口, 营养丰富, 多食黄瓜、鸭肉、薏苡仁、核桃仁、茴香和黑豆等, 多喝赤小豆粥。 嘱患者控制每日饮水量, 为利水、温阳和顺气, 可选择肉桂1.5 g, 沉香1.5 d, 琥珀粉1.5 g, 温水调服。 ③阴虚内热者宜清热养阴, 嘱患者短时间内不可过度活动, 以免汗出过多, 使病情加重。 鼓励其清淡、合理饮食, 忌食刺激辛辣之品, 可用天花粉、鲜芦根煎水代茶饮, 多食海参粥、绿豆粥、芹菜粥等。 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 预防感染。 ④阴阳两虚者需绝对卧床, 注意休息及保暖, 对于形寒肢冷者, 给予中药汤剂热服, 并加盖衣被[2]。 用黄芪、淮山药煎水代茶饮, 多食白鲢、核桃仁、洋葱、黄花鱼、瘦羊肉、海参、白菜、虾等。 如患者腰膝酸软, 则醋调大黄粉30 g, 敷在两腰部。 如患者头面部明显浮肿, 则将其枕头抬高, 约15~30°, 并注意水肿部位禁忌注射及穿刺。 如患者皮肤瘙痒, 则采取苦参煎汤外洗, 嘱其不得搔抓, 以免破溃感染。

1.2.2 健康教育建立教育卡, 包括疾病中医研究、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膳食、情志及运动等, 促使患者从中医角度正确看待疾病, 形成正确、科学认识, 提高依从性。定期组织中医讲座, 1 次/周, 邀请患者现场接受教育, 并提出疑问, 与病友之间讨论病情, 借鉴经验。

1.2.3 生活起居患者气虚神失, 易燥热, 表现为易怒、烦躁、恶噪音、惊悸等, 病房内需保持安静, 各项操作均应轻柔进行, 并每日按摩其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等, 达到益气养阴目的[3]。

1.2.4病情观察巡视病房时, 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做好记录, 了解患者的情志状态, 询问膳食、运动执行情况等, 观察舌苔脉象, 一有异常, 需及时上报, 妥善处理。

1.2.5情志护理此病病程长, 患者因久病而气机不畅, 情志不舒, 脏腑功能明显失调, 对病情有极大影响, 需给予情志护理。经常巡房, 2~3次/d, 且每次与患者交流15~20 min, 了解病情情况, 观察病情有无变化。如患者病情变化, 则随时与其交流, 消除焦虑、恐惧等, 缓解压力, 稳定情绪, 保持心情愉悦、舒畅, 增强信心。

1.2.6 专科护理 ① 给予患者中药足浴, 1 次/d, 30~40min/次, 水温宜38~42℃, 并教会其掌握按摩方法, 足浴配合按摩, 促进效果。 ②实施中药灌肠, 温度宜38~40℃, 操作前嘱其空腹, 并排空大便;药物插入深入约10~15 cm, 肠内保留约30 min。 中药灌肠时需做好皮肤及肛门保护, 并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详细记录。 护理前后, 分别测定两组UAER、24 h尿蛋白定量, 组间比较。观察两组病情改善情况, 组间对比。

1.3 效果标准

无效:经护理, 患者病情改善<50%, UAER、24 h尿蛋白定量无变化;有效:经护理, 患者病情改善50%~80%, UAER、24 h尿蛋白定量有所下降, 但<50%;显效:经护理, 患者病情改善>80%, UAER、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且>50%。 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得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指标对比

对照组护理前UAER (156.78±50.65) ug/min, 24 h尿蛋白定量 (319.55±114.52) mg;护理后UAER (130.65±34.15) ug/min, 24 h尿蛋白定量 (234.51±109.72) mg。 实验组护理前UAER (156.55±50.23) ug/min, 24 h尿蛋白定量 (319.24±112.58) mg;护理后UAER (110.23±37.51) ug/min, 24 h尿蛋白定量 (192.18±94.56) mg。实验组UAER、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护理效果

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分析表明, 糖尿病属于慢性全身性进行性疾病, 慢性并发症多,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有高血压、浮肿、肾功能衰竭及蛋白尿症状, 临床共分5 期, 分别为诊断初期、肾小球损伤期、早期肾病期、临床肾病期及尿毒症期, 然而, 此病并非不可控制, 只要积极预防和治疗, 就能大大减轻疾病影响, 提升生活质量[4]。 糖尿病者阴虚燥热, 气阴两虚, 阴伤气耗, 形成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多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 中后期脾肾气虚及肝肾阴虚多转成气阴两虚, 故多为气阴两虚之证。

中医整体护理将现代医药与传统疗法互相结合, 形成新理念、新模式, 应用至临床, 以标本兼治, 扶正祛邪, 达到减轻症状或提高个体抵抗力的目的[5]。 基于中医研究的整体护理, 为新型中医护理方法, 根据不同症型确定护理重点:阴阳两虚者心慌气短, 口干, 周身浮肿, 舌质暗淡, 小便量少, 护理应益肾补阳固涩;脾肾阳虚者腰膝酸软, 畏寒肢冷, 舌质蛋白, 护理应健脾温肾, 化气行水;气虚阴虚者心慌气短, 面色黑黄, 舌苔薄白, 疲惫无力, 护理应生津止渴, 清热滋阴。 辩证施护为该模式的一大特色, 对促进病情好转及症状改善有积极作用, 优势独特[6]。 除辩证施护外, 中医整体护理的内容还有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情志护理及专科护理等, 内容丰富、全面, 措施针对性与有效性强, 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及护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临床施护效果佳, 有极大运用价值。

该研究中, 经过中医整体护理后, 实验组UAER、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明显, 分别由护理前UAER (156.55±50.23) ug/min, 24 h尿蛋白定量 (319.24±112.58) mg, 改善到护理后UAER (110.23±37.51) ug/min, 24 h尿蛋白定量 (192.18±94.56) mg;护理有效率95.24%。 经过常规护理后, 对照组UAER、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相对不明显, 其中护理前UAER (156.78±50.65) ug/min, 24 h尿蛋白定量 (319.55±114.52) mg;护理后UAER (130.65±34.15) ug/min, 24 h尿蛋白定量 (234.51±109.72) mg;护理有效率83.33% , 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佳, 证实中医整体护理方法可行, 效果显著。

综上,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肾病时, 采取中医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满意, 应予以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糖尿病性肾病患者84例, 施行中医治疗, 并按不同临床护理分组。42例接受常规护理, 入组对照组;给予余42例中医整体护理, 入组实验组。观察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3.33%。两组相比较,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UAER、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肾病采用中医整体护理, 效果确切, 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性肾病,中医治疗,中医整体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延翠, 孔燕, 刘丽芹.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6) :26-27.

[2]董洪荣.中医护理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8) :129-130.

[3]王立花.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7) :165.

[4]贺铮铮, 张玉萍.浅谈糖尿病肾病中医整体护理的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 29 (9) :72-73.

[5]鲍安珍, 屠晓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3例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 2013, 34 (6) :572-573.

上一篇: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下一篇:Inven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