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

2024-10-02

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共12篇)

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 篇1

税收方面:对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确认纳入试点名单的物流企业及所属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 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企业的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 实行差额纳税;对跨地区经营的直营连锁物流企业, 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法及有关政策规定落实跨区域经营企业汇总缴纳所得税、增值税的政策;进口物流设备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 要充分用好增值税转型等税收政策。

土地方面:坚持节约用地原则。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列入工业、仓储用地范畴;对列入省重点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新增用地, 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鼓励在原市区内的物流企业到城郊结合部建设物流中心, 对市区内土地实行置换, 原划拨土地由政府按土地利用规定处置, 并给予企业适当补偿, 扶持新建物流中心。

通关方面:减化通关手续, 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 对进口货物及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实行“提前报关、货到验放”。

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 篇2

(一)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

物流办)。市物流办的主要职责是:统一制定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快重点项目的立项以及国土、建设等环节的审批;依据物流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关的技术标

准;做好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推介和物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

(二)建立重点物流项目和进入物流园区企业认定制度。成立市现代化物流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依据物流企

业资产、营业额、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专业人才结构等因素制定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园区标准,提出对重点物流项目和入园企业的认定意见,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已认定的物流项目,各有关职能部门实行联合审批,并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物流项目优惠政策予以办理相应手续。

(三)实施优惠的土地、用电政策。进入六大物流园区的重点物流项目,其土地政策案市政府第83次用地审

定会议审定的《深圳市现代物流园区土地管理政策》执行。重点物流项目的用电电价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

(四)实施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立项和投资政策。市计划主管部门子阿政府投资计划中设立物流业重点投

资项目,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对企业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可列入政府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五)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六)加快物流业的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与香港物流业的合作。

(七)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九)有关人才、土地、用电、资金等扶持政策,以及重点物流项目和进入物流园区企业的认定,由政府相

现代物流管理与区域经济探讨 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区域经济;物流产业;物流管理体系

现代物流管理的兴起,不断改变经济格局,使得其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交流的加强,各国的经济贸易越来越依赖物流配送,使得物流管理进一步的发展。现代的物流管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区域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现代物流管理概述

(一)现代物流管理概念

物流观念的起源是在二战时期的美国,主要作用是进行美国的后勤管理,以满足战时军备的需求。这种理论随着战争的发展传入日本,而我国物流概念的形成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留学生带入的,将物流第一次引进中国,促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的加快、物流产业不断的进步,形成了现代的物流管理体系。

物流管理理论的形成,将传统意义上被动、从属的物流管理进行总结和上升,使其发展到管理学层次,形成系统的理论。现代物流管理学理论就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物流目标,将物流系统进行规划、指挥和控制,以此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增加工作效率。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企业主要对物流管理进行总体的规划,统一指挥,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商品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

(二)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

提高顾客满意度: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自身权益的实现。现代物流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顾客满意度的管理。传统的物流管理对顾客满意度较为忽视,甚至完全没有考虑顾客的感受。在货物配送的过程中没有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了解,在配送完成以后也没有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造成顾客信心的缺失。现代的物流管理对满意度重视程度较高,售后的服务也较为到位。

合理利用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对信息重视起来。现代的物流管理对信息的利用较为合理,许多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对企业信息进行宣传,而且可以使顾客随时了解物流配送信息,增加顾客的信心。同时,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平台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物流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造成团队协作过程中工作的重复和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提高工作效率是节省成本的关键,在相同条件下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源。现代物流管理在进行人员安排和科学化管理方面取得了进步,与传统物流相比在企业责任落实和成本控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物流管理建议

(一)加强体制创新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分工较为细致,在物流管理方面也设置了一些部门和体系进行指导,造成一些管理上的混乱。因为物流本身就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部门,如果因为部门分工过于细致造成协作的中断对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各个物流部门只服务于本部门或者是本区域,只是对其上级本部负责,这样就造成各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交流沟通较少,使得整个管理体系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制定相关的措施将物流相关行业进行合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进行现代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全国的流通网络,对物流的横向网络的建设要重视。最后就是政府对物流产业要进行扶持,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上进行侧重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利用资源。

(二)提高认识,重视信息化

中国的物流管理,现阶段来讲还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为了追求效益,多数的企业将重点放在了降低销售成本和增加利润上,对管理的认识度不够,对信息的利用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我国物流管理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长此以往对我国的物流管理发展较为不利。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这其中不仅包括物流体系的建立,还包括管理方法的借鉴。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竞争力,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防御风险的能力。

(三)重视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管理是当今社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企业重要的职能。资金、物流、信息流是相辅相成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真正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信息化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物理管理在信息收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失,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效率较低,流失了大量的资源,除了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还造成人力、时间和效率等方面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重视。相关的组织和机构为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也要大力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进行传播,推动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促进全国物流管理理念的深层次提高。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国际上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国内,为其垄断经济做准备。我国目前是人才的需求高峰期,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物流方面的人才,毕业生的数量和社会的需求存在比例的失衡。但是许多的企业为了自身成本的考虑往往拒绝引进人才,造成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在毕业以后往往没有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改变自身观念,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才在进入企业以后,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并且提出自身的建议,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同时,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专业。

三、现代物流管理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与区域经济格局的关系

因为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服务市场格局不断被打破,各区域内的运输公司和仓储已经和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政府因为自身发展需要,对区域内物流产业进行收购,使得物流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增加了区域经济的收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区域经济中,物流产业要想长远发展并且和本土产业形成竞争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增强信息共享水平,和本土产业保持战略合作的关系,使自身具有更高的竞争能力。

(二)与区域信息的关系

信息的共享对物流管理非常重要。区域经济中,企业经营优势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在本土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与区域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形成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在体系中的企业都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的效率。因为本土企业,特别是本土的物流企业,本身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对于配送等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区域经济的资源,对于物流管理中信息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与当地税务关系

传统的物流管理在纳税方面只需要缴纳营业税即可,但是随着课税制度的改革,按照行业的不同将营业税分成了不同的税目,采用了不同的纳税比例,而且每个区域纳税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运输业统一执行的是3%的税率,而其他服务业就需要5%的税率,物流产业是集仓储物流和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因此在税费缴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因为地域的差异,各地对物流配送中各个环节的税费缴纳标准存在差异,给物流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后中对税务的核算要变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税务的核算,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满足顾客较高的需求和产业较快的发展速度。只有清晰地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保证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成本。中国的物流企业在发展中更加应该注意管理水平的提高,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对自身的企业进行改革,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促进现代物流管理的高速发展。同时,在现代物流中要重视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利用区域经济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重视区域经济的差异,对不同区域的经济采用不同的方式,促进物流管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王云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2]Ershi Qi.New Trend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New Century[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我国农村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分析 篇4

由于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使得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本国的物流发展, 并根据本国的国情,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相应的措施, 打造物流业发展的和谐环境, 促进物流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国家和地区, 物流管理体制类同于一般市场管理, 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通过政府行政管理的、司法机构规范企业行为的、行业组织协调管理的、企业自主发展的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各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 政府及行业组织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1 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

综观国外,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均未制定过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法规, 各个物流环节受各行业法规的管理, 而各行业法规为物流的运作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 各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政策性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的发展。国外物流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专门的物流法规, 原有的法律法规仍应用在物流各个环节中。

(2) 用改革的手段削弱政府对运输行业的控制, 促进自由发展的物流。

(3) 政府明确规划物流发展的文件纲领, 从宏观上引导物流的发展。

(4) 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 鼓励发展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物流发展的硬件, 各国政府及主管部门都把它作为加快物流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而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能够起到对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组织的运用, 更是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5) 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6) 合理规划物流园区, 提升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为了推进物流园区的发展, 各国政府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2 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分析

参考国外成功经验, 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产业,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必须按照“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方针, 政府充分发挥调控引导的作用, 实施鼓励发展的政策。

(1) 农村物流良好的制度环境需要政策的引导。

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对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当然也要防范重复建设。对此, 政府应施以积极的政策引导, 在效率提高、市场平等等方面大有所为。

(2) 现代物流中心体系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集资等方法来筹措建设资金, 加大对发展现代物流设施的投入, 重点支持道路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加快交通运输基础建设, 健全综合交通体系, 是构建以县级综合物流中心、乡镇级物流场站、村级物流网点三级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基础。政府应根据城市的相关规划, 积极加快城市路网建设, 改善物流企业的内外交通环境。

以信息网络资源为基础, 扩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提高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程度, 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推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加大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力度, 构建连通全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实现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 早日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网络化体系。

(3) 积极推动农村现代物流领域的全方位开放。

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 突破现代物流企业的规模、地域限制, 将农村现代物流作为引进国内外投资的招商重点, 通过与国内外投资者的物流合作, 引入国内外企业投资。

(4) 加强农村现代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大力培养现代物流专门人才。

现代物流观念的树立是根本, 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 逐步在广大农民中, 特别是农村干部的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观念, 让他们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 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 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同时, 重视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既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特点, 又掌握现代物流知识理论的人才培养。鼓励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岗位培训, 推广农村现代物流经营和管理经验。

(5) 加强政府对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和物流体系, 是一项系统工程, 除了发挥市场作用外, 必须加强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作用。通过成立农村现代物流的领导部门制定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此外, 政府要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发挥作用, 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 主动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服务, 为企业排忧解难。

建立农村现代物流行业协会, 加强物流企业间的交流, 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利用协会向工商企业宣传农村现代物流知识, 介绍物流地位和作用, 采取举办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 促进对农村现代物流的研究。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外物流相关政策法规的分析, 提出了解决今后我国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正确合适的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促进解决“三农”问题, 为农村百姓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等方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玉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03) .

[2]陈文玲.现代流通与农业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7, (07) .

[3]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 (04) .

[4]王新利.试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4) .

[5]王新利, 张襄英.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 (4) .

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 篇5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厦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以经济学理论和物流基本理论为依据来分析厦门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济环境,指出它所具有的优势与缺陷所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所必然要走的一条路,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产业。

【关键词】:物流 产业 厦门 经济环境

1、厦门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

1.1、物流产业的概况

物流涵盖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所有的工农业产品除加工与生长期间外,几乎都处于物流过程之中。以机械产品制造为例,其生产加工时间仅占10%左右,而物流时间占90%,很大一部分成本消耗在了物流过程之中。从社会再生产的流通角度看,凡是转化为商品的工农业产品都需要通过物流实现资源配置。

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物流经济活动在横向上构成了物流产业。这个产业以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托运等行业为主体构成,同时还包含商业、物资、供销、粮食、外贸等行业的一些领域,涉及机械、电气化中的物流装备生产行业和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活动中的物流活动。

1.2、厦门市物流业的主要特点

1.2.1、增长迅速,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全市完成客运量5182万人次,增长16.6%,客运周转量94.54亿人公里,增长22.7%;货运周转量359.84亿吨公里,增长3.3%;港口货物吞吐量4261万吨,增长25.2%;集装箱吞吐量287.17万标箱,增长23.2%;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达557.64万人,铁路到货发送量1012.78万吨,增长19.3%。物流业在厦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2、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力迅速提高

200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9.19亿元,增长50.1%;在全市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49.73亿元,增长54.1%。全年共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倍,海沧1#、4#、5#、6#、7#、9#号泊位、嵩屿1#、2#、3#号泊位、东渡港区18#泊位、20#泊位、十万吨航道二期、旅游客运码头等项目建设进展加快。海投物流、空港物流、保税区二期工程、建发物流、国贸物流等用于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达3.57亿元。此外象屿码头、国际货柜、华硕物流、速传物流等物流企业不断增加新的仓储运输设备,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一个以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为中心的现代化、立体化、网络化的流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1.3、厦门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1.3.1、物流经济发展状况

按照物流业的统计界定,根据厦门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2008年相关国民经济资料,到2008年底,全市物流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0.95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9.1%;拥有资产839.21亿元,实现收入1335.84亿元;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增加值79.0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8.9%;完成货物运输量3043万吨,客运量5182万人次。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厦门市的现代物流体系已具有一定规模,但离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仓储配送设施、区域物流合作及物流信息化方面都有了较显著的发展,从而具备了较好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了提高厦门的经济竞争力,发挥厦门作为东南沿海中心(海西龙头)城市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厦门市政府把发展物流产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效地促进了厦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在口岸进出口贸易物流需求市场方面。厦门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28亿美元,占福建省的6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05.27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203亿美元,私营企业实现62.36亿美元。此外,厦门对台进出口贸易额达28亿美元,台湾成为厦门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厦门作为闽西南五市和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协作中心城市,通过区域经济协作机制,与其他十二市共同签署了闽粤赣十三市物流合作协议并初步编制了《闽粤赣十三市区域物流合作发展规划》,这为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的协作融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厦门物流业主动服务和辐射周边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厦门经济多年来保持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居福建省第一,已有近80家全球跨国公司在厦落户。厦门的制造业、服务业正处在升级换代和高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额持续增长。

1.3.2、不断扩大的厦门物流业需求市场

“十五”以来,厦门立足闽西南地区,着力培育物流需求市场和拓展物

流服务腹地,物流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在制造业物流需求市场方面,目前仅厦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1731家,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化工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2736亿元,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等三资企业创造了全市85%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其中有全球500强的41家跨国企业投资厦门市72个项目。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配套服务的物流业快速发展。在商贸业物流需求市场方面,随着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商业经营模式的导入,物流需求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厦门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97.8亿美元,占福建省的60%以上。其中厦门对台进出口贸易额达30.5亿美元,台湾成为厦门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1.3.3、快速发展壮大的厦门物流企业

随着厦门物流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物流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看好厦门物流业的发展,并落户厦门。联邦快递、DHL、TNT、日通、新加坡叶水福、港中旅华贸、中远、中海、中外运、中邮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来厦投资经营物流业,其成功的经营模式和出色的经营业绩,对促进和推动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本地一大批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贸易、商业流通企业等开始向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转变。厦门港务、象屿集团、建发、国贸泰达、速传、海投、晋联、华商等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不但成为厦门市知名的物流企业,而且也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物流企业。自2004年后每年都有6-8家厦门企业上榜入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其中厦门象屿集团位列国内第4位。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目前拥有物流及相关企业2000余家。

2、现代物流产业经济在厦门的地位和作用

2.1、物流产业经济在厦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国民经济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物流平台的直接作用是支持现代物流的运作,而现代物流的运作都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所以在这个运作的背后,支持的是厦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运行。这就是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表现。这有一点必须要指出的是,物流平台不仅仅是对物流的运行起到承载和支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支持人的流动平台的一部分,或者是物流和人的流动共用的平台。所以,对于旅游、文化、政治等活动也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整个厦门国民经济的基础。

2.2、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10年来,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2009年,我市完成物流业增加值123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已达7.6%左右。目前,物流业已成为继机械、电子、化工后厦门市的又一支柱产业。

3、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仍集中在公路运输、水上运输、批发餐饮等传统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

企业、现代电子商务、专业物流配送经营企业少,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

3.2、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劳动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物流“储运”状态,物流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低。

3.3、现代物流园区内存在资源重置的问题,管理体制尚不能理顺,如海关监管上存在一、二线重复监管,企业入区退税难等问题,影响功能政策正常发挥。

4、促进厦门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近几年厦门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呈现连续增长的态势,物流业已经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加以配合和推进。

4.1、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植政策。

物流企业目前属于“高投入、低收益”的行业,为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青岛,天津等城市纷纷出台产业政策和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为确保厦门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可参照其他城市的做法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植政策,以推动厦门市物流产业政策的落实,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物流业的整体推进。

4.2、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推动现代物流园区各项资源整合根据“现代物流园区”功能政策特点,可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推动区域资源整合,推进区域海关与地方海关功能整合,加快整合海关管理资源,努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企业运行成本调整,实现“一区多园”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4.3、提供有效公共产品,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

提供有效公共产品,如推动现有各类的信息化系统整合,推进具备全面保税功能的统一公共平台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促成特殊监管区域海关与口岸海关共享物流信息等,为逐步实现“一次报关(报备),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打下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为现代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4.4、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集聚,推动现代物流业扩大规模

设立“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金,由象屿保税区财政每年拨出部分可支配才力,在预算支出中设立现代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企业在现代物流园区内租用仓储用房的,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金”给予补贴,相当于在一定年限内(2年以内为宜)免费提供仓储用房。对积极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并成功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现代物流企业落户现代物流园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招商引资奖”。

4.5、培植和发展本地物流企业

在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厦门物流产业,保持整个物流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建议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方式,扶持一批本地物流企业,努力促成有潜力和有代表性的厦门物流企业(例如象屿集团)上市,打造在海西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本地物流发展商。如:对这些长期在现代物流园区内从事现代物流业的本地物流企业,可在其上市前,采取的按照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金”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

4.6、重视人才,启动人才奖励金。

积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吸引一批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熟悉现代物流业运作规则,擅长战略规划、营销策划能力的精英加盟到我市物流行业队伍中,提高整个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如可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金”中设立人才奖励金项目,对能对现代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作出有效调研,提出积极对策和建议的人才给予相应的奖励

4.7、积极推进区域物流协作区的建立,拓展经济腹地

厦门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面向台湾,遥望东南亚,北靠闽粤赣广大地区,其前方经济腹地经济发达,两侧经济腹地经济发展较快,后方经济腹地经济发展较慢。后方的闽西龙岩、三明以及江西南昌、新余等地与厦门的经济互补性强。随着闽西南五地市和闽粤赣十三地市区域经济协作的加强和区域内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协作区内与物流相关的企业交互在协作区投资兴业、设点成立公司的现象非常普遍,协作区内产业的分工协作也越来越明晰。这说明区域内物流市场出现了相互包容的趋势,同时,互为腹地的特征也开始显现,这种发展态势必将使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厦门市必须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联接通道,重视和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和联动发展,不断拓宽港口发展腹地,延伸港口辐射半径,促进海峡西岸形成共生共荣的经济整体。

4.8、加快从低增值业务向高增值业务的转变,大力发展港口经济

港口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随着港口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衡量港口区域辐射能力的重点己从地理位置、集疏运条件、装卸及存储服务水平扩大到物流整体水平。未来港口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点与点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竞争。厦门港作为为中国沿海的主枢纽港口,南来北往的航线在厦门港停靠,进行货物的交换,同时可以兼顾对台湾区域的货物分流和聚集,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 篇6

关键词:新经济;现代物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04-01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都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与此同时,企业进行产品营销和获取生产资料的范围和途径都在日趋扩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物流是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方式,综合了包装、仓储、搬运、运输、装卸、库存、信息等多种物流活动。现代物流业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继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耗、节约原材料之后的利润增长点。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服务业就会在地位上和规模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而最终取代第一、二产业。而现代物流业又是构成服务业的主要部分,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体现了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现代物流业涉及到生活、生产、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缓解资源短缺、加快经济增长、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应该加快物流业发展,制定出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现代物流实质上就是运用供应链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来一体化运作信息处理、配送、流通加工、装卸、储存、运输、包装、搬运等,优化理念,整合系统,以达到优化服务、降低耗费、提高效率、加快周转、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新经济下如何有效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充分利用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用好政府对于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政府推进、政策引导、龙头带动、整合发展”的原则,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剥离非核心业务,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体系;加快全县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对现有物流业的培育和引导,鼓励、引导和促进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走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路子;优化发展环境,公安、交通、行政执法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重点物流企业给予倾斜和支持,建立便捷的物流通道。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物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套牌、恶性竞争等违法行为,严禁对物流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评比,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如山东省黄岛区成立前湾新港城建设指挥部,助推港口升级,建立起区领导联系企业长效机制和“周联系、月走访”对接机制,突出企业服务,对在建拟建项目和物流企业建设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30余项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组织20余家区内重点港航物流企业座谈会,听取航运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企业反映问题进行了集中督查办理,取得了较好成效。进一步修改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实施细则》,对落户港航物流项目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11年为鲁海丰冷链物流库等3个项目争取到中央投资扶持资金76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到位43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项目建设。联合市口岸办、青岛市物流协会、船东协会等开展调研,初步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港航物流产业专项扶持政策草案,尽快形成政策洼地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

要大力改造现有运输企业,逐步完善货物运输、运输代理、仓储、咨询等各项功能;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同时要改造商贸批发业。现有的生产资料、消费品、农副产品等各类批发市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建立标准化交易平台,依托物流中心与商品集散地,形成有区域性影响、专业化经营的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

(三)强化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一是强化政府导向政策。要建立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为主的政策平台,加大物流产业的管理力度,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优良、运作规范、竞争公平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强化财政税收政策。通过制定出台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采用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

三是建立物流行业协会。鼓励发展社会物流中介专业队伍,组建县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引导下,由行业协会制订行业管理规范,通过行业协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行业监管和服务。

四是强化人才培养政策。通过多种形式聚集、培养一批物流人才,解决现代物流领域运筹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物流人才加盟现代物流行业。

(四)加快物流园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集约、集群化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分析,要把物流业发展看成是事关全县经济大局、调整三产结构、节能降耗的重要举措。加快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和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为例,物流园区建设是做大该县现代物流业的载体与平台,委托高水平专业机构,组织编制全县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按专业化和集约化要求,明确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定位,明确物流园区的经营方向,科学指导全县物流业发展。通过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形成规模效应,有效地形成“价格洼地”和“平台高地”的综合效应,推动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加快垦利县油品化工物流园区、装备制造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西郊现代服务区城郊型仓储物流中心、黄河口镇农产品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全省重要、全国知名的物流业强县。

参考文献:

[1]李少洪.物流要发展企业培育是关键[J].广东交通,2003,3:112-116

[2]买又红,贾大山.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方向[J].中国水运,2010,3:154-158

[3]高宏伟.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北方交通,2011,4:133-136

[4]李作敏.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J].交通标准化,2009,14:144-147

[5]江永贝.我是谁?——现代物流浪潮中道路货运企业的角色审视[J].运输经理世界,2009,11:180-184

河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篇7

1 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9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39 843.43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05年增长96.8%,年均增长19.3%。全省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1,较2005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09年全省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物流部分)实现增加值为685.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5年增长40.1%,年均增长8.9%。截止2009年底,全省正常运营的物流企业单位达到3180家,从业人员22.18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1.6倍和44.9%;物流企业资产达到1 256.08亿元,比2005年增长74.0%;主营业务收入826.32亿元,增长1.1倍;实现利润总额共计86.44亿元,增长1.1倍。在全省3 180家物流企业中,资产在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57家,占全省物流企业单位数17.5%;主营业务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85家,占全省物流企业单位数18.4%;利润总额在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8家,占全省物流企业单位数3.7%。目前,全省共拥有A级物流企业29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12家,3A级物流企业14家,2A级物流企业2家。近年来河南省陆续成立了不同类型的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如长通物流,豫鑫物流,万里集团、新飞专运等。

但目前河南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要从四方面来比较:一是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发展总体滞后,河南省物流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二是物流服务结构性供给不足,企业物流外包比重低,低端物流市场恶性竞争,高端物流服务供给不足;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和物流资源缺乏整合的问题同时存在,物流资源空间布局分散,缺乏有效衔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规模小,公路、铁路、航空协调配套运行能力较差,多式联运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四是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现有本土企业小、弱、散,整体服务水平和产业集中度较低。

2 河南省现代物流产业政策需求分析

2.1 物流业发展满足节能减排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

在“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下,物流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利用及推广清洁能源,通过信息系统、先进技术装备的运用以及物流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因此,对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等方面的政策提出相应的需求。

2.2 物流业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更优质的服务

质量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我省“十二五”时期“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需要物流业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以实现与战略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物流技术及服务创新需要物流技术政策的支持,物流市场培育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两业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在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战略背景下,必然会提高商品的流通数量和流通速度,特别是在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农村分销和物流网络后,将会带动物流量的大幅提升,对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力扶植物流企业发展,培育优秀物流市场主体,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2.3 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要对分配、财税等多个领域进行改革,对物流业而言,则需要在税收、市场秩序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以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环境,以促进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河南省经济增长和中原崛起做出贡献。

3 完善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健全各类法律法规,营造规范的物流市场秩序

尽快出台支持和规范物流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营造规范的物流市场秩序。道路运输方面,交通运输相关部门需形成合理的公路建设及收费机制,制定合理的道路通行收费标准、统一的上路标准及行政处罚标准,并严格整治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问题,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货运市场秩序,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城市物流配送方面,不能单纯依靠货运交通管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应将货运纳入到城市交通规划体系中,建立合理的城市货运审批、通行、停车制度,降低城市物流配送成本。商贸及流通方面,对零售业等各类业态的收费规定进行规范,引导经营模式创新发展,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进一步盘活商品流通市场。此外,要加强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立法的形式引导物流业规范合理发展。

3.2 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培育优秀的物流市场主体

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和一体化水平。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分离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支持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在专业服务领域做强做大。

扶持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快物流企业评估工作进度,不断扩大A级物流企业覆盖面,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3.3 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奠定坚实的物流需求基础

整合工业、商贸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需求,扩大物流市场需求。鼓励工业企业分离物流职能,整合外包物流业务,推进工业物流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

重视商贸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增加物流功能,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商贸物流需求释放。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开展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发展农产品进城,农资、农机和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的服务方式,改善农业和农村物流条件。鼓励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金融企业加强合作,融合发展,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市场规模。

3.4 坚持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物流发展动力

在努力提高现有先进技术、装备、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发展,为物流业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鼓励企业采用射频识别、集装单元、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重点支持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我国物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5 加快基础设施整合,打造高效的物流运行网络

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和配套。扩大铁路和水路干线运输比重,发挥公路集疏运与城市配送的功能,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根据货运中转、商品配送和生产需要,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加强铁路、机场、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等物流节点设施建设,通过整合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效能。

3.6 完善物流支持政策,形成良好的物流政策环境

要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发挥由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合力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制订、修订各类物流标准,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实现统计、作业及设备标准化,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继续完善落实各类统计制度及统计工作。

4结论

现代物流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兴起的新兴产业,是有效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不健全的规章制度制约了物流业的大力发展,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和相关协调机制,对物流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制定高效的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规范物流市场经营,才能促进河南现代物流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文中通过对河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完善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的一些建议,旨在促进河南省物流产业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备的制度指导下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物流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物流业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5年).豫政[2010]38号附件.

[2]《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读(摘要).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行业周评,2009,(1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Z].

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 篇8

一、郑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 郑州市物流企业大部分是由储运企业发展而来, 大型有实力的网络物流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较少。很多企业的物流服务中只有单一的运输和仓储业务, 不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 难以形成现代物流过程中完整的供应链, 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项目, 还没有全面展开。总体实力偏弱、收入低、资产小、从业人员少、物流企业规模小, 经营形式单一, 缺乏竞争力, 是目前郑州市物流企业的普遍现象。

(二) 物流行业技术水平不高, 专业现代化程度较低

目前, 郑州市物流业专业化程度较低, 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经营企业少且科技含量不高, 缺乏现代化经营手段, 真正委托第三方物流的现代流通方式比例很小。物流服务层次较低, 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物流的精细化组织和管理等能力不足, 具有管理整套供应链能力的物流企业屈指可数。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流通整个供应链的全套服务, 总体仍处于“小、弱、散”的局面, 导致了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制约了工商企业对高效能、专业化、网络化物流服务需求, 成为阻碍当前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三) 企业主辅分离缓慢, 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

一方面, 郑州有相当多的生产制造企业, 从原材料采购到商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组织内部的自我服务完成, 不愿将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这种物流模式限制和延迟了企业对高效率、专业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 有些企业虽然已经接受了现代物流的理念, 认识到主辅分离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但这些企业还要承担解决职工就业、社会稳定等社会责任, 物流剥离速度非常缓慢。同时, 许多企业不愿意应用第三方物流, 应用第三方物流意味着原先许多不规范的操作, 要在与第三方物流信息共享时做到透明化, 而供应链的整合直接牵涉到企业自身的生产计划等核心信息, 要使这些信息做到透明化, 大多数企业心存顾虑, 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四) 管理体制仍需深化改革, 物流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目前郑州市物流行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多元的管理方式, 诸多物流基础资源都分散在铁路、公路、航空等相关行业, 管理涉及到铁道、交通、民航、工信等专业部门和发改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有分工又有交叉, 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之间各自规划自己的物流中心, 对综合性的物流结点重视不够。公路与铁路相互竞争, 公铁联运不能畅行, 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规模经济度低。各部门、系统虽然都在不断完善自身信息系统, 但不能有效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即使在同一行业内的物流从业企业, 各家单纯从自身利益考虑, 也缺乏应有的合作, 物流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五) 优惠幅度不大, 政策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政策对物流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郑州在物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供了相应的优惠与扶植, 但支持力度仍显不足。例如报建费和市政配套费, 相比较有的城市对大规模物流项目实现了全免, 而郑州仅提供折半的优惠;货运车辆的路桥费, 不少城市已经实现对集装箱车辆、海关监管车辆、冷藏车辆等按照三类车辆费用收取, 郑州仅清除了各类不合理收费。基于此, 郑州应统筹考虑, 在不破坏地方财政平衡和产业发展结构的基础上, 应更多向物流产业倾斜。

二、加快郑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思考

(一) 加大物流资金、信贷支持力度

1. 加大物流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设立市级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 由市级财政在预算内每年安排2亿元, 用于加快郑州物流业发展。研究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主要用于对物流基础设施、产业项目, 特别是建立对多式联运、仓储分拨、配送中心、物流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重点项目的引导扶持;对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和物流园区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扶持;对重点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管理方式系统化、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奖励;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示范性工业企业物流剥离外包补助;对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需的专项统计、规划等基础性工作的扶持;对物流人才引进、企业等级认证等方面配套支持和奖励;其他经市政府批准需要支持的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项目及事项。

2.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各商业银行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要积极提供贷款优惠,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资产质量高、经营管理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 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参与仓储、运输、货运等项目的投资及经营活动, 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建立市、县 (区) 级投融资平台, 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现代物流业, 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 拓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资金来源。

3. 实行积极的规费减免和价格扶持

入驻省、市规划的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在用电、用水、用气方面实行与工业同价政策, 重点扶持的物流龙头企业、大型城市配送中心以及重点物流企业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加工设备, 列入供电保障范围。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 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严禁向物流企业乱检查、收费、摊派、罚款、评比。对物流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额度规定的, 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

(二) 加大物流业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及落实力度

1. 加大对土地政策的支持力度

对符合郑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建设用地, 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纳入规划统筹安排, 涉及农用地转用的, 可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 并向物流业倾斜。对政府供应的物流用地, 应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出让。对2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用于物资储备、运输装卸等方面的建设用地, 价格按工业项目用地标准执行。积极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 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 可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

2. 加大对税收政策的优惠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针对物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用足用好物流营业税抵扣政策。凡赋予总部的各种优惠政策, 分支机构同样能够享受, 无需再次申报。实行有条件统一纳税。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 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 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物流企业在本省范围内设立的跨区域机构 (包括场所、网点) , 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统一核算, 不设银行结算帐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和帐簿, 并由总部微机联网, 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的企业, 其企业所得税由设区市税务部门审批后, 由总部统一缴纳。

(三) 加快推进物流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1. 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

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 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 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 各县 (市) 区人民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给予扶持。推动有关部门、重点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要鼓励物流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改造业务和流程, 建立信息产业处理传输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在物流中的集成创新作用, 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安全管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有序交换和集成应用。调整完善物流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政策。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处理好安全与协同的关系, 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互通交换, 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和联动, 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2. 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

支持在郑的高等院校、各类职业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 建立高技能物流人才实训基地。学校要打造现代物流人才培养高地, 整合校内相关学科、科研和人力资源, 面向行业、事业和企业, 在物流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技术四个方面的开展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学历教育, 力争专业形成群、学科形成链, 培养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物流全面人才。建设现代物流协同创新中心, 通过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提高物流水平, 降低物流成本。建设绿色物流、智慧物流。面向实际需求, 开展物流专业非学历教育培训, 打造开放式、国际化的物流人才培养平台。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国家物流人才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国内外高端物流人才和团队来郑创业或就业。对引进的物流高级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 给予省市引进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一是加快国内外高级物流人才引进计划, 建设人才创业公寓, 创造条件解决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家属择业就业等后顾之忧;实施人才居住证制度, 采取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方式, 吸引国内外人才来郑兼职、挂职、合作。二是激励优秀人才投身于现代物流业, 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使用和待遇上同等对待。三是设立专业人才特别贡献奖, 由市政府给予物质奖励, 并可优先向国家、省推荐申报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 破格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四是采取多种形式, 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 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 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 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 开展现代物流教育和短期培训, 培养适应现代物流业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五是物流业社团组织应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的职能, 发挥在物流规划制订、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 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四) 做好物流发展的相应服务

1. 提高注册和行政审批效率

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 改进资质审批管理方式。认真清理针对物流企业的资质审批项目, 逐步减少行政审批。要破除地区封锁和体制、机制障碍, 积极为物流企业设立法人、非法人分支机构提供便利, 对于法律未规定或国务院未批准必须由法人机构申请的资质及相关证照, 物流企业总部统一申请获得后, 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向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获得。物流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和经营审批手续后, 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持总部出具的文件, 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 免予办理工商登记核转手续。进一步规范交通、公安、环保、质检、消防等方面的审批手续, 缩短审批时间, 提高审批效率。

2. 优化配送车辆交通管制

对于全市重点物流企业运输车辆, 在办证、年审、收费等方面给予扶持。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要加强对道路交通流的科学组织, 根据郑州市的交通状况和物流业务发展需求, 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城市物流配送业务, 研究制定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停靠的具体措施, 为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对进入市区的物流配送车辆, 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优先发放货车通行证、运输证, 进行配送货车试点, 发放统一牌照, 开辟绿色通道, 给予市区通行权。配合各专业市场、综合物流中心, 规划建立管理运输车集中停放场地, 整治乱停乱放。

3. 建立与企业沟通联系制度

成立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的现代物流业管理机构, 代表政府对物流业统筹、协调、管理和服务, 建立现代物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 强化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各职能部门要确定联络员, 注意收集整理、报送物流发展中统计数据, 定期采集企业发展报告, 及时了解重点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 以便更好地研究对策措施, 以点带面, 推广成功的经验, 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促进物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 加强对重点企业运行发展的监测分析, 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为重点联系企业在政策方面提供引导和帮助。

摘要:积极发展物流业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目前郑州对物流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撑, 要加快郑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 篇9

现代农产品物流是指从农产品生产的经营、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体, 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 是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设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分销等从供应地至需求地的农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组织、控制与管理。因此, 从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涵义中可以看出, 现代农产品物流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质产品的流动, 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计划、执行和管理控制过程。因此, 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可以理解为:能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 并且能根据农产品物流的各类特性进行计划、执行、管理和控制的组织者、管理者以及参与者, 包括进入农产品物流市场进行交易的经济组织、非赢利性组织与个人等。具体来讲, 主要包含有:第一, 生产环节物流主体。包括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农 (林) 产品生产企业等;第二, 加工环节物流主体。主要是指农 (林) 产品加工企业 (包括烟草生产企业) 等;第三, 储运环节物流主体。包括粮食系统、外贸进出口企业、有关公路、铁路、水运和物资等运输仓储部门和企业等;第四, 销售环节物流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超市、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等 (王超、陈诗波, 2007) [1];第五, 实现以上各类农产品物流主体有效联结的各类中介服务组织, 尤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二、几个主要物流主体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行为分析

1、企业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中的行为

现代农产品物流具有分段性和纵向性的特点。所谓分段性是指与农产品现代流通过程相联系的, 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农产品物流是由一系列既分割又相连的阶段组成, 在整个物流体系中, 不同的流通阶段会有不同的流通主体执行, 具体表现为物流的全过程被分割为农产品的收购、批发、零售等不同阶段;所谓纵向性则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是在一个纵向的组织体系中以不间断的形式完成的, 生产或消费两端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这个纵向的体系中不断传递, 直至影响整个物流纵向体系 (黄祖辉、刘东英, 2006) [2]。因此, 从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分段性角度来看, 在农产品物流的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都表现为农产品物流的不同功能, 这些不同环节的功能往往由不同业务内容的企业来执行, 这些行为我们都简称其为企业行为。各类物流企业的行为是否有效, 以及是否符合物流各阶段的性质和要求, 关系到物流的各个阶段能否有机衔接, 并将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能否尽速建设与有效运行。当然, 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企业行为, 有时在整个农产品物流体系中, 可能只有几个企业行为, 尤其是当某一两个大型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企业产生后, 由于其本身提供的物流服务具备更广泛性和更综合性, 可以替代几个物流企业完成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两个或更多环节的物流任务, 即这样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具备了多功能的物流服务。而该类物流企业的行为往往较趋向于追求质量、效益, 也有通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减少物流损耗的要求。从国外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实践看, 分散、小规模的企业为了增强自己在市场竞争的实力一般都会采取自愿组团或联盟的行为进行整合。因为, 农产品生产季节性明显, 产业利润空间不大, 小规模的经营难以生存, 只有采取大规模的、集约式的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应。不过, 在整个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中, 究竟有多少个物流企业以及有多少类型的物流企业, 就要具体看各个地方采用了哪一类型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 有的模式涉及的物流企业多、性质多样, 有的模式涉及的物流企业少, 性质偏向单一。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中的行为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者呈现出规模小、组织分散化的特点, 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将规模小、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集中起来, 组成规模化的、有组织的农产品物流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是在此种情况下产生的。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 主要体现为:它起着联结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以及农产品消费者的桥梁作用;它是实现农产品有效流转的重要推动力。因此, 其行为表现往往关系到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和运行的效率高低。以日本农产品物流为例, 日本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中介服务的主要是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 各大中小城市都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而且相当活跃。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的。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 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的优势, 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 进行统一销售, 担当了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 (张德化, 2005) [3]。生产者、农协和批发商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销售关系是一种以高度信赖为基础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再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农村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极为完善, 不管是物流的哪个环节, 只要农村有需要, 只要农民有需要, 就会有人提供服务。连接农产品供需的农村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他们一般规模较大, 承担了全美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据统计, 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如谷物协会、大豆协会等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 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 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速度与运行的效率, 在我国目前的农业产生者过于分散、规模偏小的现实情况下, 更应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有效性的发挥。

三、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政策取向

1、推动各类物流企业的行为朝着有利于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政策取向

从以上的分析中, 可以发现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中起着保证各物流环节顺畅, 并实现有机连结的作用, 它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流的主要载体, 也是现代农产品物流运作的主要管理者、组织者。但是, 根据组织理论观点, 要想使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整体效益发挥出来, 就必须使这些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承担不同任务的企业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成一个有系统、有层次、结构性强的整体, 否则, 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 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极有可能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经验告诉我们, 性质多样、规模小、功能单一的农产品物流小企业由于涉及的交易程序复杂, 功能分散, 往往难以承担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正常运行的要求, 因此, 采取集团式的、综合性的、多功能兼备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集团是实现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然而, 这种农产品物流企业往往面临着一个难点, 即资金不足, 主要受农产品产业利润空间较小, 产业投资风险较大, 资金融通受到阻碍等原因引起的。因此, 政府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不仅包括政府低息贷款、政府抵押贷款、政府贴息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等间接手段, 引导各类物流企业通过自由和自愿组合的方式达到有机联系。还要采取直接的财政投入, 如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等来满足其对资金的要求。尤其是当政府认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某个环节涉及到民生问题时, 政府可以以参股的方式直接投入财政资金, 代表国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以保证在短期内把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成并保证其高效运行。

2、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朝着有利于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政策取向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往往既有准公共服务的性质的一面, 即具有非盈利性的一面, 也有盈利性的一面。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主要起着将分散的、规模小的农产品生产者集中起来, 再与其他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如批发商、配送中心等进行联结并协调, 实现农产品有效流通的桥梁作用。但是,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毕竟还不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制企业, 力量较薄弱, 与其在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仅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难以承担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者汇聚起来的重任, 其行为难以奏效。而且,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一定范围内承担了本属政府该完成的职能, 在整个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中扮演着准公共服务的角色。为此, 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为了使这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在财政上安排了一定的支持资金。因此, 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真正地运作起来, 并保证其行为符合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要求, 实现农产品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 仍然离不开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此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更多的情况下表现为盈利的一面, 此时, 其行为主要表现为追求利润, 并有扩大自身收益范围的要求。因此,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物流主体, 尤其是规模小而分散的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契约关系, 但是这种契约关系可能会由于交易费用的大小而调整, 当然是采取朝着最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的方向调整的市场行为。这种市场行为仍然需要政府的财政政策做指引, 不过, 此时直接的财政资金支持并不是主要的, 而主要的是间接的, 如政府低息贷款、政府担保贷款、政府贴息贷款、税收优惠政策, 以及提供农产品物流保险等等。

四、结束语

目前, 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 农产品物流纯属于市场行为, 应该完全由市场去调节, 政府只需从宏观的角度引导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但是, 市场也有市场失灵的情况, 而且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在我国仍属于弱质产业, 产业利润吸引力较低 (郭丽华、张明玉, 2006) [4], 大多数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和中介组织或多或少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再加上我国农业生产者过于分散的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行为效率的正常发挥。而农产品物流涉及到民生问题, 因此, 现代农产品各物流主体行为的效率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保证广大消费者基本物质生活的重要前提, 也是有效降低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成本高、损耗大的有效途径。而要保证农产品物流各主体, 尤其是物流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行为效率逐步提高, 并且使之符合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有效运行的要求, 政府不能只从体制、机制等外部环境着手, 还要从财政资金上进行合理投入, 亦即, 政府在政策取向上, 要采取倾向于更实在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

摘要:在对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中的行为, 并据此分析了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政策取向, 得出了要使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尽速建成并高效运行, 政府在政策取向上要倾向于采取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的结论。

关键词: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农产品物流,行为,财政支持政策,政策取向

参考文献

[1]王超, 陈诗波.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07, (04) .

[2]黄祖辉, 刘东英.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11) .

[3]张德化.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组织的比较与启示[J].北方经贸, 2005, (04) .

论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篇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已成为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利润源泉。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

1.1 现代物流的含义

现代物流是指具有现代特征的物流,是物流对象从起点以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1.2 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金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是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和。这种总和主要是依托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民族习俗、文化、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和人才技术条件等各种因素而自然形成的。

1.3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3.1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区域经济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的发展会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物流是区域经济活动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及各部门和各地区间实现有效联系的纽带。现代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1.3.2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具有协同性

现代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这种关系也就决定了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如图1所示)。

2我国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作用分析

2.1 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

2.1.1 物流需求迅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约10%,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达26.2%,为752283亿元,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2007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较快增长,达16981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94万亿元,同比增加14.6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8.8万亿,增长18.1%。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31万亿元,同比增长7.3%(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2.1.2 物流供给不足与效益不高

我国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以货运汽车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t)年产量约为66万tkm,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tkm左右。此外,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公路、铁路、水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给客户满意的服务。根据计算,我国物流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效益。

2.2 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2.2.1 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状况

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统计,2007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人均GDP分别为52519.3元、54919.8元和33576.9元,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GDP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5%,同比增长14.7%。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同比分别增长14.8%、15.75%和13.6%。2008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

2.2.2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等工程进展顺利。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在迅速发展。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14647.38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58256.58亿元,年均增长率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十年。其中内蒙古自2002年起连续7年增速居全国第一,十年间年均增速高达16%;陕西和西藏以12.18%紧随其后,增速最低的云南也达到9.47%。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4122.6元增加到2008年15857.1元,年均增长率14.42%。2008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96.09亿元,比1998年的946.24亿元净增加了3.33倍。其中内蒙古与重庆增长最快,分别净增加了7.38倍和7.12倍。

2.3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分析

2.3.1 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分析

①现代物流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因此,物流领域是企业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②现代物流能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区域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2.3.2 区域经济对现代物流的作用分析

①扩大区域物流的需求。

承担短距离运输的公路运输迅速成长。在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的占有率急剧增长。其运输里程由2004年的187.7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373.02万公里(如表2所示)。

②加快跨地区物流的发展。

经济较发达的浙江地区作为委托加工贸易的基地,原材料丰富充足,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飞快(如表3所示)。

使浙江成为有着很高的运输增长率的流入地、流出地,且物流范围波及全国,特别是与运输距离长短无关的物流量大大增长。

3区域经济背景下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

3.1 构建区域物流平台

区域物流平台是保证区域物流活动有效、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其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类,包括机场、铁路、道路与航路网络、管道网络、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港口与码头、信息网络设施等。其次是设备类,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内部的各种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自动化作业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再次是标准类,比如物流术语标准、托盘标准、集装设备标准、货架标准、商品编码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仓库标准、作业标准等。

3.2 科学系统的制定区域物流规划

由于现代物流业是涉及交通运输、仓储管理、加工配送、信息网络等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不合理将会造成市场混乱,制定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应根据统一规划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领域,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理顺现有物流设施和管理体制,借鉴国内外物流发展与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3.3 实施精益物流战略

精益物流理论符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强调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它使得传统物流经营理念转变为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准时化、自动化生产不断谋求成本节约,谋求物流服务价值增值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可以说,基于成本和时间的精益物流服务将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力。这样的物流系统是一个拉式物流系统,高质量物流系统,低成本物流系统,不断完善的物流系统。

3.4 普及物流知识,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已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物流人才作为我国紧缺的12种人才之一,已成为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各地区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因此,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既要培养政府的物流管理人才,又要培养物流经营服务人才。可派人出国或到先进城市考察、受训或者与境内外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办学等方式加速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做好引进紧缺人才的规划,以建设一支能适应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愈来愈明显。作为各个区域应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摘要:现代物流产业作为21世纪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和综合性产业,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也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文中是从现代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出发,分析我国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区域经济背景下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物流,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田源,徐寿波,宋伯慧,等.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

[2]詹国华.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J].企业经济,2004,(10):106-108.

[3]王国华.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现代物流报,2006,(3).

现代物流经济公共政策 篇11

近几年来,综合物流在中国已得到一定发展,但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能够提供一体化、现代化、专门化、准时化、高效率的专业性物流企业寥若晨星。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物流业作为一块尚未开垦的经济领域,过去只是冰山一角,而今正日益浮出水面。现代物流的加快发展,必将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是:

1.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从市场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物流业的突出作用是其对普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一方面,从交易的全过程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经常沟通与合作,可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承诺,可以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便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冲突,也会因为合同时效的长期性而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仲裁、法律诉讼等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另一方面,从交易主体行为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交易费用有望控制在最低限度。

2.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还有利于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相对于分散经营、功能单一、技术原始的储运业务,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现代物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3.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它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现代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区域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极化区域”。现代物流对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吸引外资,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网络化的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有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利于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

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商机

现代物流目前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归根结底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增值效应,并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物流系统和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具有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需要具备有较发达的外向型区域经济,具有相应规模的内需、外销及中转的物流量,具有强大的物流载体条件和信息载体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背景。目前,一些地方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物流规模,但与现代化物流中心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未来的区域大物流团区应该是跨区域性的,不仅向省内辐射,而且要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辐射到周边省份,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物流中心。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物流是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必须从国家、区域等全局高度进行物流网络建设和设施规划,必须从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物流成本、效率、效益的高度考虑一定区域的现代物流的发展。明确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重点,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统筹规划大型物流设施建设,协调不同地区及城市之间的物流设施发展,引导和鼓励各地政府和企业加强对物流发展的投入,并尽量避免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创新物流发展环境。要优化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和制订规范的物流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改进对物流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对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各类规定和政策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放宽物流业准入条件,规范物流企业扶持标准,促进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公平竞争。对物流业用地适当优惠,用电参照工业用电标准,重要基础设施列入政府投资计划和重点项目,融资和引进人才等提供方便。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现代物流业。加强各种物流标准的建设工作。建立和推广以物流信息分类编码和信息技术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大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宣传,引导工商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调整经营组织结构,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尤其要引导中小型企业剥离自身物流功能,使用社会物流。

3.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为物流领域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鼓励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充分发挥社会各种资源优势,实现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

4.提高物流企业素质和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推进传统仓储场所向物流配送基地、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新建一批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物流企业,同时引进外资物流企业,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运作水平。发展物流业要坚持新建企业与传统企业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以资产、资本为纽带,促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

5.完善现代物流协调管理机构。借鉴香港等地经验,建立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引导下,由行业协会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实现行业自律,自觉维护行业合法权益;支持协会开展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加强行业咨询、调研、培训等工作;通过行业协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行业监管和服务,为政府提供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物流现代化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篇12

1 孝感市农村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存在“三不”现象和“三不知”现象。在研究中发现, 农村消费生活仍然存在“三不”现象, 即“不方便, 不安全, 不实惠”。农产品流通体系基础薄弱, 农民“卖难”突出, 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因农村信息化服务滞后, 农村存在“三不”现象, 即“不知道市场需求, 搞不清种什么;不知道卖给谁, 不能扩大生产;不知道行情, 卖不了好价钱”。这些都延缓了农村市场化进程, 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瓶颈。

(2)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孝感市农村现代物流业规模很小, 主要分散在全市农贸市场较繁荣的乡镇, 真正有一定规模, 与市场接轨的的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没有。农村市场的分散性和政府投入的不足致使很多地区的道路建设还在初级状态, 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远不能达到现代物流的要求。此外, 孝感市农村交通运输的能力和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低, 物流运输链条过短, 不能很好地增加产品价值。数据表明, 孝感市农副产品生产最好的企业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的产品损失率约为25%~30%, 而国内与孝感市相类似的发达地区果蔬损失率则低于5%~10%。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导致孝感农村物流效率低下, 损耗加大, 成本上升。

(3) 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尚未形成。孝感市农村信息化水平低, 人才缺。据调查, 孝感市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只有0.8%, 网络购物的不足0.2%, 网上出售农产品的不足0.5%。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资和农副产品的运输、储存、配送。市场调查显示, 目前物流人才的需求排在孝感市人才需求的第二位, 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几乎没有。

2 推进孝感农村现代物流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科院发布的《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 中国扩大消费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孝感农业人口392.87万人, 占全市人口的比重近72%, 扩大内需重点在农村, 这是极大推进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大契机;党委政府扶持农民工外引内联返乡创业是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新契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物流发展所需的硬、软件设施日渐完善, 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又一契机;市委市政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沈易娟

府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发展战略, 提出创建“六大基地”, 物流基地的建设位列其中, 应该说, 孝感农村现代物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2.1 加强领导, 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政府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过程中, 特别在制定宏观物流发展规划、收集发布物流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硬软件两个方面的投入。在提升软实力上, 首先, 要造氛围, 要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现代农村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 使农民愿意支持和参与到农村大物流体系的建设中来;其次, 要采取“政府搭台, 市场运作”的模式, 按照“建大物流基地, 促物流大发展”的原则, 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 制定现代农村物流大发展的规划, 改变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促进城乡商品与信息的适时双向流动;最后, 要出台政策, 通过引进或自建的方式, 开展农村物流发展所需设施的建设, 如鼓励购置现代物流设备, 加强棉库、粮库、糖库、保鲜库、冷藏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 夯实基础, 逐步实现农村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在提升硬实力上, 要根据物流发展的三个重点环节, 集中力量“建大商品批发市场、搭大信息服务平台、构大运输交通网路”。一是对纳入规划中的现有的重点批发市场如孝感南大市场、汉川活鲜市场、应城土特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和补缺配套, 以进一步增强功能;同时, 加快新建市场的建设速度, 确保重点市场的辐射半径有效覆盖。二是进一步扶持壮大应城化工集中产区、汉川水产集中产区、云梦油料集中产区等建设农业生产资料仓储与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 形成区域性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 搭建支撑流通的配送、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平台。三是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形成省市县乡村一体、铁路公路水路贯通的农村客货运输网, 实现农村交通运输的网络化和便捷化。

2.2 加快发展, 创新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

现代物流的基本理念, 就是要彻底改变原来单打独斗、条块分割、流通不畅的封闭现象。除了建成开放共享的网络体系, 还要发挥多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一是要发挥龙头的辐射作用, 通过扶持发展, 依托孝感临空经济区和南大市场两大物流园区和重点农村批发市场、农村运销企业、农村物流配送企业和生活用品连锁超市, 辐射带动全市物流企业的发展。二是要发挥企业、部门、农户三方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通过“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等模式的发展, 实现携手共进, 合作双赢, 增强竞争力。三是发挥物流各环节的积极性。物流一盘棋, 讲究的是统筹。要做好农产品物流链上各环节发展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确保运转有效, 不出现拐点。四是要发挥第三方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通过培育和发展专门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 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 支持多种所有制成分在内的农产品物流企业, 多元化拓宽流通渠道。五是要加强农产品物

摘要:农村现代物流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只有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物流网络, 培育多层次的物流主体, 加大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力度, 才能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现代物流,新农村建设,物流网络

参考文献

[1]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

[2]林兴亮.加快农村物流发展是大物流建设的重要环节[N].丽水日报, 2009-08-09.

[3]王若懿.发展农村物流的重大契机[N].现代物流报, 2008-10-17.

上一篇:发展现状及对策下一篇:中医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