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程

2024-05-14

中医内科学课程(精选6篇)

中医内科学课程 篇1

前言

中国医学能够闻名中外, 源远流长, 临床确有一定独特的疗效是其关键, 也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 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之一。实践证明, 只有不断总结中医学术经验, 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基础工作。今以《小刘学中医》专栏, 开展此项工作。

首先, 由于中医学术之精华目前大都掌握在老中医之手, 散在于民间亦有之, 无论是理论研究或临床实践, 均有其独到之处, 这些经验都是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实践验证, 疗效肯定, 后来者需诚恳地接受。

其次, 临证疾病不是单一出现, 以合病、并病者居多, 临床见证复杂, 故辨证未能举其轻重, 施治时有失缓急, 故需临证认真权衡。

为了更快、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 故设本栏目以医话形式, 对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作了详细的记录, 以示明辨。

由于经验不足, 病种选择不够全面, 辨证不尽完善, 论治不够确切, 恳切希望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第一回

王老的疑难病门诊, 每天患者都是络绎不绝, 今天来了一个王老的老朋友, 一进门就向王老招了个手势, 没有说话, 王老告诉他:“老常, 先坐下, 请稍等。”这时小刘医生抬起头看了一眼, 只见一位年已花甲的老人, 身材魁梧, 面色白, 头上仿佛有汗迹, 不时地抬肩吸气。候诊席上的人给他让了个位置, 他用粗哑的声调说了声:“谢谢!”坐了下来, 等待就诊。

当这位患者坐到王老的桌边时, 王老向他问到:“老常啊!又感冒啦!”, “近一个月来经常感冒, 什么药都吃了, 还打过吊针, 总不见好, 还是胸闷, 气短, 咳嗽, 吐痰, 严重时夜不能眠, 浑身没有力气, 所以今天特意来找老朋友……”患者又转过头向王老对面的小刘说:“我也不喜欢吃中药, 没有办法只好如此, 我以前一有病别人治不了, 就来找王老, 王老是药到病除……”王老边听边诊脉, 脉浮数少力, 舌胖淡苔薄白。王老打断他的话问到:“这几天吃饭怎样?吐什么痰?”他回答:“这几天吃饭不香, 心口憋满不适, 咳嗽阵作, 痰不太多, 是白色泡沫痰!”由于是老熟人, 王老对患者了解, 原来有慢性气管炎, 今又感冒很快辨证为气虚感冒。处方以参苏饮加减:

人参5 g、苏叶10 g、葛根10 g、前胡10 g、半夏10 g、茯苓10 g、陈皮5 g、桔梗5 g、枳壳5 g、木香5 g、甘草5 g、炙桑皮10 g、紫苑6 g、川贝母9 g、生姜9 g、大枣5枚, 3剂水煎服。

小刘很快抄完处方, 送走了患者。对王老的用药不得其解, 于是, 向王老提问:“这个患者感冒, 你怎么不用麻黄汤、桂枝汤, 也不用银翘散、桑菊饮。为什么用参苏饮?”

王老说:“《内经》告诉我们‘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老年人因为抗病能力差, 最怕外感, 尤其是常局长是气管炎, 更怕感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冒, 即所谓:老怕伤寒, 少怕痨。这是特征之一;其二, 要注意的是:外感往往体温应高而不扬。根据‘留而不去, 其病为实’的原则, 要疏邪;第三, 遣方用量不宜过大, 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衰减, 治疗时可‘去邪’和‘补虚’并行。动手用麻黄汤、桂枝汤或桑菊饮、银翘散会致去邪伤正, 顾此失彼, 不加辨证, 随便施治可不行。参苏饮既治外感又兼顾内伤, 是扶正去邪的好方子。本方来自《和剂局方》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演变的。人之后天以脾为本, 二陈主要是和胃调脾, 以壮后天之本。再以人参大补元气、苏叶解表散寒和胃化浊, 桔梗宣通肺气, 葛根解肌退热, 枳壳破气消积, 木香行气止痛, 桑皮、紫苑、川贝母利肺化痰, 姜枣调和脾胃, 合之能散寒解表、理气化痰, 治疗老年性有痰感冒效如桴鼓。”小刘医生听了王老一番话眉开眼笑, 一直点头, 并说“这是我看书学不到的。”

三天过去了, 常局长又来找王老, 他告诉王老“你的药真灵, 我的感冒可以说完全恢复, 稍有些汗出和气短。”王老诊后, 脉仍虚, 舌淡苔白, 处方如下:

人参5 g、黄芪15 g、肉桂6 g、炙甘草6 g、生姜3 g, 5剂水煎服。

开完了处方, 告诉他这个方子你可以用半个月。送走了患者, 小刘又问王老“这个患者感冒好了, 正气不足, 你怎么不用四君子、八珍汤之类, 怎么又用保元汤?”王老说:“此人邪虽去而正气虚, 内经云:‘虚则补之。’又云:‘形不足者补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该患者是肾不纳气, 四君子是补中气和胃的方子。八珍是补气血的方子, 保元汤补中气并能壮肾阳, 用之比较妥当。一般情况, 这15剂药吃完近期不会再感冒。”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中医内科学课程 篇2

【课程时间】

分日常班和周末班,每班10-15人,报满即开课。

日常班上课时间:每周四下午;周末班上课时间:每周日下午。

【学期课时】课程共上9次课,每次3小时,每周上一次,约2个月内学完。【学习目的与要求】

系统学习中医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人体的构成及生理、病理特点;

熟悉经络的循行路径与重要穴位,了解经络腧穴在养生保健具体应用;

知晓常用食疗药物的性味、功效及禁忌;

熟悉中医常用的四种诊断方法,并初步了解舌诊、脉诊操作要领;

初步掌握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如刮痧、艾灸、拔罐等的操作;

了解常用中成药的作用,禁忌和使用方法;

以常见病为例,熟悉并掌握中医理论在日常生活及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课程内容】

第一讲:中医学的特点、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 第二讲: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形体官窍、脏腑、气血津液; 第三讲:人体的经络与腧穴:循行路径、常用保健穴位;

第四讲: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病因、发病机理、疾病预防与养生; 第五讲:中医常用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第六讲:中药的药性、药理:四气、五味、升降,兼谈食疗药物性味功效; 第七讲:常用中草药的作用及使用要点; 第八讲:刮痧、艾灸、拔罐等初步技巧;

第九讲: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病例、日常保健进行分析,尝试制定解决方案和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课程 篇3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122-02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iming at the status quo,that is the clinical base,course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is text analys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raduate students clinical ability.Form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ory cours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skills,and in the clinical situation of practice,this text aims at cultivate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 of clinical skills and to improv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linical skills.

Keywords: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Ability;Cultivation Mode

随着中医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的中医研究生临床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社会形势的发展要求。中医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临床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部分,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中医人才的重要路径。思索能够与现代化中医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还可以提高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中医临床能力的总体水平。目前的中医研究生临床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多的培养都重视理论基础,轻视临床实践,这与长期以来的中医教学模式有关,导致学生毕业之后临床能力水平相对不足,因此,思考研究能够适应中医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中医临床人才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1.1 临床基础 目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大多来自全国不同等级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因为历年来研究生招考模式比较偏重于理论考试的成绩,使得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学习的阶段注重考研而有意缩短临床实习的时间,甚至放弃了临床实习的机会,这就直接导致了临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总体临床能力较弱,在实际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面存在着一些与理论脱节的问题,以致于在研究生临床转科阶段临床技能链接不上。

1.2 课程设置 研究生进入学校后,一般要先接受半年至一年的课程学习,这些课程除了医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医学英语等公共课程之外,其他的专业课程安排大多还停留在重复本科教育阶段的单一病种课程模式,与实际的临床情况并不相符;另外,课堂教学仍以灌输式的讲授方式为主,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的主动性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直观、形象地将理论与临床联系,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发挥和调动起来,也限制了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直接造成中医课程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

1.3 临床实习 研究生在理论学习阶段结束后,大部分将进入临床,按照住院医师的培养方式进行轮转,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临床实践,要求在中医内科学的相关三级学科科室、急诊和辅助科室进行轮转学习,每科1~2个月,轮转期间每周都有跟师门诊。但是在轮转期间,医院每个科室的病床数以及带教老师的人数都是有限的,研究生没有处方权,也缺乏经验,一般无法独立的管理病号。很多学生都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在病房里写写病历,很少有能亲自动手实施操作的机会,学生的独立能力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导致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另外,我国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带教老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处理问题以免产生医疗纠纷。种种原因,以致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也得到很好的发挥。

2 思考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尤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提高,目前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现代中医学人才的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2]。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内科学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解决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所在。针对研究生目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以下方面的具体改进。

2.1 提高理论课程培养的质量 中医学在历代医家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病模式,其中的核心就是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只有正确的运用四诊,医生才可以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观准确地获取患者的信息,从而对疾病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明确的判断。四诊作为中医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诊病手段,对于研究生的临床基础技能的奠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针对目前培养情况,应筛选适合研究生水平的教科书,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重新设定形成新的以四诊为核心的中医内科临床技能教学大纲、教案,由专家每周进行授课,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加强课堂互动,努力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演示临床典型案例,结合学到的知识,再现情境,使学生切身融入其中,从脑海中形成认知,熟悉掌握各种诊法的典型表现以及临床意义;定时放映以中医四诊为核心的教学视频,按其操作步骤规范学生的技能操作,让学生加深印象,熟悉四诊基本技能的操作规范。

2.2 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结合 利用脉象仪、舌诊仪等中医四诊辅助器材使学生反复体会四诊的信息特征,让学生进一步从实践中理解、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组员之间模拟中医诊疗场景,进行组内、组间问题探讨和临床技能演练,掌握临床望、闻、问、切等具体操作流程及其代表的临床意义。由带教老师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挑选典型案例,研究生参与病案讨论,轮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分析自己的思路,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对某种病例掌握比较全面的诊断步骤,而且讨论还能培养学生如何简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病性及邪正对比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出完整证名,为立法处方提供依据。这样可以重点培养医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病例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在实际情况中,临床患者的病情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不像教科书中所讲的那么单一,需要同时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各种检查、检验的结果,根据辨证依据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对临床复杂病例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思考,促进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通过反复的理论知识的实践,在脑海中形成中医临床技能的运用意识,加强练习,使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

2.3 在实践环境中提高临床技能

2.3.1 在医院环境中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与操作技能后,安排研究生到中医内科病房进行科室轮转,分配研究生系统管理病床,安排医师二线督导,研究生首先独自接诊新入院患者,予以实地临床技能操作、画出辨证论治路线图,并在辨证论治后提出自己的诊治意见,开立医嘱与处方,由带教老师查看后进行分析,指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在真正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医疗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锻炼出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而临床工作中接收、处理患者的思维过程,可以巩固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病证的确切认知,熟悉临床工作的详细流程,可以进一步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并且灵活地运用于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提升学生的临床工作水平及与患者和谐沟通的能力,使他们达到可以独立处理一些常见疾病的培养目标。

2.3.2 在社区环境中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对防病治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医疗保健从个体向群体改变,而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紧缺,就为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环境。与医院实践侧重点不同,社区实践中更注重的是健康知识普及与预防保健,可以在实践中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增强与基层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群众对疾病的防范意识,以求达到“治未病”,与在医院实践中的“治已病”相互弥补。

因此,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临床能力基础后,安排学生进入社区,利用中医临床操作技能进行健康普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练习临床操作的机会,进一步使学生得到更大的锻炼,对操作更加得心应手;对常见疾病进行宣传教育和生活指导,以熟练四诊技能操作规范,加强系统诊疗概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认知。锻炼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技能。

3 结语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中医内科研究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日趋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及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质量,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及方案,不断提高、创新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高层次的中医优秀人才,才能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推动中医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完善[3],才能使中医得以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滕晶. 网络环境下多向互动式《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山西中医,2010,02:57-58.

[2]章新友,王思民. 对中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 中医教育,2009,01:33-35.

[3]李先强,刘喆,董文尧. 论中医临床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03:167-168.

中医妇科学提纲 篇4

中医妇科学复习提纲

 总论

1.《素问·腹中论》中记载的治疗血库经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四乌贼骨—芦茹丸。

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 睡忍痛,慢临盆。3.胞宫具有 排出月经 和 孕育胎儿 的作用。

4.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

5.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6.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正常经期为3~7天。7.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

8.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9.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10.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11.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12.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垢胎”。

13.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14.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是: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键入文字]

15.肾在月经中的作用。(JD)

答: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互相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肾气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宅,冲任之本,并能促进天癸的的成熟。故有“经水出诸肾”之说。16.从中医角度叙述肾在月经产生中的主导地位。(LS)

答:五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心主血、肺主气、气帅血,在月经产生的生理中起主导作用。

①肾藏精,主生殖,是指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泻精气的作用,发挥其化生月经、主生殖的功能。

②肾为天癸之源,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天癸竭,月经断竭。

③肾为冲任之本,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任虚冲衰则经水断绝,然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

④肾为气血之根,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气血和调,经候如常,然气血之根在于肾,气血久虚,常从肾治,补肾益精,生化气血,以调经助孕。

⑤肾与胞宫相系,胞宫司月经,肾与冲、任、督脉相关,与胞宫相系,直接影响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⑥肾与脑相通,直接参与月经的调节。

⑦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是通过肾中阴阳来实现的,肾中阴阳平衡协调才能维持机体生理,包括月2

[键入文字]

经生理的正常。

综上所述,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 月经病

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 治本以调经 ;二是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试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XZ、PD)

答:①重在治本调经,治本即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病机。调经是针对病机运用各种治法使月经恢复正常,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法调治。

②临证中要分清先病和后病:如因经不调而后生他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他病除,若因他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

③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月经先期

1.概念:月经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

2.病因病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血热——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DX)。3.辨证论治

[键入文字]

① 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② 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③ 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血——清经散; ④ 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⑤ 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 月经后期

1.概念: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落后”、“月经延后”、“经迟”。2.病因病机

虚证:肾虚、血虚、虚寒——经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实证:血寒、气滞——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溢

3.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4.辨证论治

① 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② 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③ 血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贵要略》; ④ 实寒症——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⑤ 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 月经先后无定期

1.概念: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4

[键入文字]

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向后无定期”、“月经愆期”、“乱经”。2.辨证论治

① 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② 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 月经过多

1.概念: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

2.病因:气虚、血热、血瘀。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3.辨证论治

① 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② 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③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

七、茜草。 月经过少

1.概念: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古籍有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2.辨证论治

① 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② 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③ 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键入文字]

④ 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 经期延长

1.概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2.病因病急:①气虚:冲任失约;②血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③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3.辨证论治

① 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② 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

③ 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 经间期出血

1.概念: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长久失治误治可发展为崩漏。

2.病因:肾阴虚、湿热、血瘀(TK/XZ)。3.辨证论治

① 肾阴虚证——滋养肾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② 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 ③ 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 崩漏

1.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6

[键入文字]

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净,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2.病因:脾虚、肾虚、血热和瘀血。病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3.简述治崩三法。(TK)

答:塞流:即止血,用于崩漏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缓解后的辨证论治。

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如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一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使身体恢复正常。4.简述崩漏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答: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疗大法: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止血,澄源即求因治本,根据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的不同,复旧即使调理善后。

5.最有意义的检查:诊刮和病检。6.辨证论治

① 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

②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③ 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

[键入文字]

④ 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⑤ 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⑥ 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⑦ 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 闭经

1.闭经: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中医学称之为“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2.西医根据闭经部位的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其他内分泌异常性闭经。

3.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虚实夹杂,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4.辨证论治(XZ/TK)

① 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② 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③ 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④ 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 ⑤ 痰湿阻滞证——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键入文字]

 痛经

1.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2.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痛经者,又称功能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3.继发性痛经: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为继发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4.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5.辨证论治

① 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② 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 ③ 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经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④ 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

⑤ 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调肝汤或益肾调经汤;  月经病小结

1.鉴别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及崩漏。

答: 月经先期是月经周期的缩短,在经量和行经时间上无明显改变。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的延长,经量和行经周期正常。而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的失常。

2.鉴别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及闭经。

[键入文字]

答: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的延长,在行经和经量上若不合并其他病无明显改变。月经过少主要是指经量发生改变,变少,每月低于20mL。闭经则指是女子年满十六岁月经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月经无的来潮。

3.血瘀导致的月经病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

 带下病

1.广义带下病: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疾病,因为多发生在带脉以下,故称带下病。

2.狭义的带下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

3.生理性带下:属于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是由胞宫盛润于阴道的白色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黏液,其量不多。见于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带下量增多而无其它不适症状者。

4.病理性带下(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多 1.阴道炎的鉴别

① 念珠菌性阴道炎——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外阴奇痒难忍。

② 滴虫性阴道炎——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成脓性状,腥臭味,有泡沫。

[键入文字]

③ 细菌性阴道病——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

④ 老年性阴道炎——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阴道烧灼感。

2.治疗大法:健脾升阳除湿。

3.病因:湿邪是主要原因;病机:任脉不固,带脉失约。4.辩证论治

① 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W:完带汤出自哪本医术,药物组成,治疗哪种疾病,其证型及功效是什么。

答:完带汤出自于《傅青主女科》,药物组成: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它适用于带下病的脾阳虚证,其主要表现为带下白色或淡黄,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功效为健脾益气,升阳除湿。② 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③ 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 ④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 W:止带汤出自哪本医术,药物组成,治疗哪种疾病,其证型及功效是什么。

答:出自《世补斋·不谢方》,药组: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它适用于带下病的

[键入文字]

湿热下注证,其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或成脓性,质粘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⑤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 带下过少

1.概念:指带下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痛痒,甚至阴部萎缩者。2.病因:肝肾亏损,血枯瘀阻;病机:阴液不足,不能渗润阴道。3.辨证论治

① 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② 血枯瘀阻——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  妊娠病

1.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又称“胎前病”。

2.简述妊娠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

答:发病机理:①阴血虚;②脾肾虚;③冲气上逆;④气滞; 治疗原则:以胎元的正常与否为前提,胎元正常者,治病与安胎并举,如因母病而致胎不安者,重在治病,病去则胎自安;如因胎不安而致母病者,重在安胎,胎安则母病自愈。安胎之法,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若胎元不正堕胎难留,或胎死不下,12

[键入文字]

或孕妇有病不能继续妊娠者,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3.简述妊娠期的用药原则:俊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恶阻

1.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之。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

2.病因病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可继发气阴两虚。(XZ)病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TK)

3.治疗原则:调气和中,降逆止呕。(TK)4.辨证治疗(XZ)

① 脾胃虚弱——口淡、呕吐清涎——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脾虚痰湿——口中淡腻,呕吐痰涎)

② 肝胃不和证——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

③ 气阴两虚证——干呕或呕吐血性物——益气养阴,和胃止呕——生脉散合增液汤;  胞阻

1.胞阻:即妊娠腹痛,指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2.病因:血虚气滞虚寒;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3.辨证论治

① 血虚证——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

[键入文字]

② 气滞证——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③ 虚寒证——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

④ 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

1.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

2.宫外孕: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3.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其中又以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最常见。

4.病机本质:少腹血瘀实证。

5.西医学认为慢性输卵管炎是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XZ)

6.临床表现:①停经:多在六周左右;②腹痛;③阴道不规则流血;④晕厥与休克。

7.简述异位妊娠破裂的急症处理。

答:①患者平卧,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观察患者神志。②急查血常规、血型及交叉配血,或做回收自身血准备。③立即给予吸氧输液。必要时输血。④有条件者可同时服用参附汤回阳救逆,或服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以益气固脱,活血化瘀。⑤若经以上处理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应立即手术。8.辨证论治

① 未破损期——活血化瘀、消癓杀胚——宫外孕Ⅱ号方加蜈蚣、14

[键入文字]

全蝎、紫草;

② 已破损期(休克型)——益气固托,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③ 已破损期(不稳定型)——活血化瘀,佐以益气——宫外孕Ⅰ号方加党参、黄芪;

④ 已破损期(包块型)——活血祛瘀消癓——宫外孕Ⅱ号方。 胎漏、胎动不安(病案分析)

1.胎漏: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腰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2.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腰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3.七大流产: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4.简述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答: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病因: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血瘀。

肾虚:冲任损伤,胎元不固,则胎失所系。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固摄滋养胎元,则胎元不固。血热:热伤冲任,扰动胎元而不顾。血瘀:瘀阻子宫、冲任、气血不合,胎元失养而不顾。5.辨证论治(四大主症:阴道出血、腰酸、腰痛、下坠)① 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滋肾育胎丸; ② 血热证(BL)

[键入文字]

【证候分析】热邪直犯任冲、子宫,内扰胎元,胎元不固,故妊娠期阴道出血。血为热灼故色鲜红或深红。热邪内扰,胎气不安,胎系于肾,故见腰酸。心烦不安、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血热之象。

【治法方药】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当归散。保阴煎——生地10g、熟地10g、白芍10g、山药5g、续断5g、黄芩5g、黄柏5g、甘草5g;

当归散——当归、白芍、黄芩、白术、川芎。③ 气血虚弱证(BL)

【证候分析】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载胎养胎,胎元不固,气不摄血,故见阴道出血。气血虚弱,本源不足,故色淡质稀。小腹空坠而痛。正是气虚系胞无力,血虚胞失濡养所致。气血虚弱亦不能化精滋肾,故腰酸;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虚弱之证。

【治法方药】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人参5g、白术5g、炙甘草5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0g、杜仲10g、陈皮5g; ④ 血瘀证

【证候分析】胎居子宫,癥积瘀血碍其长养,胎元不固,故见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下血。或跌仆闪挫,气血失和,冲任子宫淤滞,故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血色暗红,舌暗有瘀斑,脉沉弦均为血瘀之象。

【治法方药】活血化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16

[键入文字]

芍药、丹皮、桃仁、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堕胎、小产

1.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2.堕胎:凡妊娠12周以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3.小产: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4.暗产: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殒堕者,称为“暗产”。5.发病机理: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6.治疗原则:下胎益母。 滑胎

1.滑胎: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屡孕屡堕”。

2.病因:肾虚,脾肾虚弱、气血两虚、血热、血瘀。病机:母体冲任损伤;胎元不健。

3.治疗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阶段性原则。4.辨证论治

① 肾虚证——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

② 肾阳亏虚证——温肾补阳,固冲安胎——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

③ 肾精亏虚证——补肾填精,固冲安胎——育阴汤; ④ 脾肾虚弱证——补肾健脾,养血安胎——安奠二天汤; ⑤ 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⑥ 血热证——清热养血,滋肾安胎——保阴煎;

[键入文字]

⑦ 血瘀证——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产后病

1.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褥病。

2.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约需6~8周,此期称为“产褥期”,又称“产后”。3.小满月:即产后一月,即弥月。

4.大满月:即产后3月(百日)为大满月。5.新产日:产后7日称为新产日。

6.历代医家将产后危急病症概括为 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 三病,即病痉、病郁冒、大便难; 三急,即呕吐、盗汗、泄泻。7.产后病的病因可概括为:①亡血伤精,②元气受损,③瘀血内阻,④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病机:多虚多瘀。8.产后“三审”是指什么?

答: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9.试述产后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禁忌。

答:应根据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无过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不宜过于温燥;清热勿过于苦寒;解表不过于发汗;攻里不过18

[键入文字]

于削伐;掌握补虚不滞邪、攻邪不伤正的原则。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峻下、通利;以防亡阳、亡阴、亡津液。 产后血晕

1.产后出血:胎儿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

2.西医产后出血常见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答:病因:①最常见:子宫收缩乏力;②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膜残留;③软产道损伤:会阴、宫颈、阴道损伤。④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治疗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3.辨证分型

① 血虚气脱证——益气固托——参附汤;

② 瘀阻气闭证——行学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 产后发热

1.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2.生理现象: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者,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

3.病因: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虚。4.辩证分型

[键入文字]

① 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

② 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③ 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

④ 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 产后腹痛

1.儿枕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2.病机:气血运行不畅,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治疗:补虚化瘀,调畅气血。3.病症论治

① 气血两虚证——补血益气,缓急止痛——肠宁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② 瘀滞子宫证——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生化汤;  产后恶露不绝

1.概念: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产后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2.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

3.血性恶露:色鲜红、量较多,主要为血液的恶露,持续约3~7天。4.浆液性恶露:恶露色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持续约7~10天。

[键入文字]

5.白恶露:不含血色的恶露,约2~3周干净。

6.子宫复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前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需6~8周时间。

7.病机: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失常。病因:气虚、血瘀、血热。8.辨证论治

① 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②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③ 血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 妇科杂病  癥瘕

1.癥瘕: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2.病邪:气机阻滞(瘕),瘀血、痰饮、湿浊(癥)。病因病机:气滞血瘀、痰湿瘀结、湿热瘀结、肾虚血瘀。3.辨证论治

①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黄蛰虫丸; ② 痰湿瘀结证——化痰除湿,活血消癥——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③ 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

[键入文字]

④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消癥散结——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 盆腔炎

1.概念: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可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中。

2.急性盆腔炎的分类(病理改变):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

3.急性盆腔炎的辨证论治 ① 热毒炽盛证(BL)

【证候分析】热毒内侵,与冲任胞宫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营卫不和,故高热腹痛拒按。热毒损伤任脉带脉,则带下量多如脓血,气臭秽。热毒炽盛,湿邪瘀阻,而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之象。【治法方药】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金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紫背天葵20g,大黄5g,牡丹10g,桃仁10g,冬瓜仁30g,芒硝10g。② 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4.慢性盆腔炎的辨证论治

① 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 ② 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

[键入文字]

③ 寒湿凝滞证——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慢盆汤; ④ 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 不孕症

1.不孕症: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2.全不产:从未妊娠者古称“全不产”,西医称原发性不孕。3.断续: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称断续,西医称继发性不孕。4.病因病机:肾虚、肝气郁结、瘀滞胞宫、痰湿内阻。5.简述受孕必须的条件。

答:中医:男精壮,女经调,胞络通,真机时。

西医:卵巢排出正常卵子,精液正常,有正常性生活,卵子精子能在输卵管中相遇并结合成为受精卵,并能顺利的输入子宫腔内,子宫内膜已准备充分,适合于受精卵着床。6.辨证论治

中医情志学的创新之路 篇5

主持论证的专家如此评价乔明琦,“你可能是中医的功臣,也可能是中医的‘罪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的“先行者”,乔明琦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是一次中医理论的变革还是对传统中医的背叛?这一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创建对中医现代化有何理论价值?又有何实用意义?这尚待理论的质疑与应用的检验。

但,此前他与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张惠云带领团队, 历时十五年推出的有关中医情志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奠基力作《中医情志学》,经受了理论的质疑与应用的检验。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情志对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至关重要,是当今社会面对的重大问题。肇始于《黄帝内经》的七情学说,可谓是对这一重大问题的集中论述。但面对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七情学说能够回答的问题远远少于未知的尚未研究的问题。《中医情志学》系统回答了情志如何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这一重大问题。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科学基础研究的每一重大突破,尤其是理论创新往往都会对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前不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了对华为“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的忧虑:素以研发高投入著称、曾对苹果公司收取35项知识产权专利费的华为,在技术上已经到了目前理论水平的极限,而困境的原因是华为、乃至世界通信业界基础理论研究的匮乏。

“没有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就没有我们的领先世界,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

无疑,在中国当下,曾获诺奖的屠呦呦只是少数幸运者,基础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要经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难。从这个意义来说,以“学术不让、名誉不争、创新不止”为灵魂的乔明琦团队,在致力于中医情志学学科理论研究的数十载光阴里,不啻是茕茕孑立的“独行者”——然而,从“机会主义”高速度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绝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学术自觉。

一位泰山学者的“争议”

一位医生脑部受伤后为保持思维的敏捷,坚持不用麻醉药接受了手术,这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师生至今口口相传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乔明琦。其性格倔强、坚毅可见一斑。

乔明琦1955年1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肥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师从对中医继承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省内著名中医张珍玉教授。“另类”名声从乔明琦求学阶段就在师生中广为流传。当研究生同学们在跟老师抄方验方时,乔明琦却在实验室围着白鼠团团转;当同学们在图书馆查中医经典文献时,乔明琦却下乡进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同学们都在检索中医药研究进展时,乔明琦已经开始探索证候病理机制的硬骨头。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掀起了肝藏象研究高潮,乔明琦也在老师的指导下,欲从当时研究热点的肝郁症探索肝主疏泄的机理。查阅大量文献后乔明琦发现,无论古代医学典籍文献还是近代医学理论图书,对肝郁症的描述都不是很清楚,甚至有时还互相矛盾,比如症状有急躁易怒与郁郁寡欢、胀痛走窜与胸闷叹息等。这些所指不清反而引起了乔明琦的兴趣。

“很多中医传统理论的描述并不清晰,经历千年,中间又多有流失,后人不断新注,自然有前言不搭后语的地方。”面对先辈关于肝疏泄失常出现的肝气太过和不及的现象,乔明琦另辟蹊径,依据人群和临床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提出肝郁证应当区分为肝气逆与肝气郁两证的新概念,“肝主疏泄与调节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有关”科学假说。

为了获得一手数据支撑,乔明琦连续几个月往返在济南市油漆厂、济南市国棉二厂、青岛市橡胶厂几个临床实验基地,询问症状、查验体征、检测指标,乐此不疲。

“几个月吃住在实验室没空洗脸,顾不上刷牙那都是常事。”凭着这股闯劲和倔劲,从肝郁证中乔明琦鉴别出了肝气逆和肝气郁两个单一证候,治疗效果因为证候的细分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大量事实数据面前,就连老前辈也都颔首点了头。

“一个好的科研人员,首先要掌握大量一手资料。这是传统中医继承和研究中缺乏的。”在乔明琦看来,中医要发展必须借助现代科学,充分利用动物实验探索中医理论创新。

此后,乔明琦和他的团队把目光放在传统中医七情学说的七情致病理论,依据多年大量的一手研究,又率先提出了“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的假说,构建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出版国内首部相关学术专著《中医情志学》。

这些学术成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增添了创新性的知识,为中医临床提供了新的理论导向,为中西医结合和现代医学拓展了新兴学科交叉研究领域。

伴随而来的,是在业内几乎炸开了锅的质疑。

“后生太狂妄!开始就连身边的亲友师长都不敢认同。”两千多年的中医文化根深蒂固,岂是一两个学说、一两年的资料就能支撑?为了证实自己,乔明琦踏上了征程,在不断的否定和重新搭建、不断接受检验中,没想到,这次的“叛逆”一叛逆就是数十年。

理论高度就是价值高度:功利年代的科学创新

数年的基础理论研究过程中,乔明琦及其团队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的研究有什么实用价值?如何临床应用?”

这是让乔明琦有些难以应对的问题,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如今的“引力波”,大多科学层面的研究耗费科研资金,但实用投入与生活价值并非能够肉眼可观与一时见效,乔明琦的研究之困正反映着无论民间还是官方目前中国学科创新动力不足、氛围不强的要害之处:对待科学研究我们没有耐心,急于需要成果,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资金支持、环境配套跟进不足、难以得到理解。

“理论高度就是价值高度;”正如乔明琦所说,“新的理论首先是新的认识,其次才是引导新的研究获得新的应用。”医学科研的价值不仅仅在为教学和临床应用增添新的技术和药物,更重要的是获得新的发现,提出新的概念和科学假说,构建新学科理论框架,由此推动引领医学的进步。

目前乔明琦和其研究团队已经建立起经前期综合症(PMS)、肝气逆、 郁两证大鼠、 猕猴模型与其评价体系, 首次完成 PMS肝气逆、 郁两证辨证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 PMS肝气逆症、 郁两证的针对性治疗药物。

PMS两症大鼠和猕猴模型已成为药理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研究生教学和学位论文常用的实验手段以及开展相关研究的关键技术基础;PMS两证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技术体系,已应用于全国14个省市中22所医学院校和中西医医院;所研发国药准字号新药“经前平颗粒”及“经前舒颗粒”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前综合症无专门治疗药物的格局得以结束,众多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

中医内科学课程 篇6

中图分类号:R19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57-02

中医伤科学是中医各学科直观性较强,与现代医学知识结合较紧密的学科之一,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在近年来我校《中医伤科学》教学开始利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积累了初步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篷勃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计算机正在逐渐进入教育领域,给传统的中医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忙于记录.这种教学方法死板僵硬,缺乏活力。而长时间的听课、记录,学生们学习吃力、疲劳,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辛苦教学,还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在学习和认识活曲中,由智力因素组成的认识系统和由非智力组成动力因素在同时起着作用。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智力因素组成的认识系统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多媒体的教学是通过学生眼看、耳听、脑记等多种形式同步进行。这种教育形式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动机,为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学好知识提供了有利的心理条件。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许多基础课,如解剖、中医基础、外科基础等,如果这些基础课学不好或时间太久记不清楚这些内容,将严重影响《中医伤科学》理解和记忆。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同学因学不好基础课,认为《中医伤科学》难学,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讲解、板书,浪费大量时间,严重影响了专业内容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况大为改观,笔者用PowerPoint为操作平台,PowerPoint在多媒体制作上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简单动画等一应俱全,最重要的是它使用的普及性和广泛的兼容性,例如每一部位的骨折,在教学开始,学生感到局部解剖枯燥,难记忆,通过PowerPoint课件,该部位彩色解剖三维立体图清晰生动展现在同学面前,同学们既感新鲜又有兴趣,仅花5~10min,讲解局部解剖,就能起到一个好的开头;在讲述文字上的内容时,在幻灯片的底版放上所涉及的解剖,讲述容易,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讲述脊髓截瘫时,每条神经根的分布区域,支配的感觉和运动部位在用文字板书的同时,在底版上放上神经根彩色局部解剖图谱,老师讲课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更深刻。在讲到骨折的受伤机制,以前同学最不愿听,通过动画将受伤的全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同学印象非常深刻。例如在讲到颈椎损伤的“挥鞭”损伤时,用动画模拟汽车司机发生车祸时,速度突然降低,先引起颈椎屈曲暴力损伤,头撞到方向盘,反作用力的关系,又导致颈椎后伸暴力损伤.同学很感兴趣并乐于了解损伤的过程。

《中医伤科学》在骨折治疗中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但如何让学生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是一个难点。通常的做法是在见习中示范,但见习时间少,许多疾病的复位是无法看到的,例如在讲到孟氏骨折治疗时,因骨折分有几型,每型的复位方法不同,手法不同,术者手部各指放的部位不同,无论如何讲述,学生都极易混淆或记不住,教学效果极差,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超级链接”技术,每个部位的骨折手法复位通过录像播放,慢镜头分解,能直观、清晰了解每个细节,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此内容。在肱骨髁上骨折用杉树皮固定,杉树皮需要临时加工才能用,如果要给学生示范,需要花费20min,而且只能部分学生看得清楚,而使用“超级链接”技术录像播放,5min大家都了解了全过程,这些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还有在诊断中的X线阅片问题,传统教学是分几组,在X光机上依次讲解,学生不舒服,老师很辛苦,浪费了许多时间,效果也不佳,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先将大量的X线片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清晰地展出,学生较容易了解正常X线片、异常X线片.及在鉴别诊断中的对比,取得不错的效果。总之,多媒体形式教学法赋予传统授课体系以新的活力,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开阔了学生充分感知事物的视野。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友好、交互的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上一篇:投资创业下一篇:红军不怕远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