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中医按摩

2024-06-13

科学对待中医按摩(精选5篇)

科学对待中医按摩 篇1

快乐中医教学是遵循中医药教学特点和规律, 充分调动和挖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在师生融洽、合作、愉快的气氛中,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1]。既往中医内科学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或照本宣科, 枯燥乏味, 导致学生厌学, 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将快乐教学法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能较快提高培养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快乐教学法的实施目标、原则与具体方法进行论述。

1 实施快乐教学的目标、原则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 在目标导向上, 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和快乐教学有机结合为核心。快乐教学应该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以下几项能力进行[2]:认知和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中医内科诊疗技术操作能力、适应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同时, 也应渗透一些国际医学教育的新理念, 如国际医学教育组织2001年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MER) ”, 其涵盖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临床技能, 交流技能, 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 信息管理, 批判性思维和研究7个领域[3]。

快乐教学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思想境界、人格力量和知识魅力, 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 并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 使其在课程结束时就能初步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处理常见内科病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尽量融知、情、意、趣于一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 采用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显性教材与隐性教材、参考资料相结合, 课堂、医院、社会相沟通的形式;在文化环境上, 形成重视继承而具有时代特点的、不断创新的中医药文化教育氛围。

快乐中医教学的三根支柱是科学性原则、伦理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 即真、善、美的有机统一[1]。中医内科学教学同样要遵循这些原则, 并与快乐课堂教学的特点相结合, 做到学生学得愉快, 教师教得快乐, 师生关系融洽。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会学、乐学。同时教师要善于学习, 善于钻研教材, 善于研究教法。

2 快乐教学法的实施

2.1 建立激励机制

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魅力,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求知欲,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采用一些引起动机的方法, 挖掘和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需求, 使其自觉查找资料, 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 介绍名医的成长经历、行医事迹和高尚的医德医风, 结合国家现行的社区医疗、医改政策等, 展望未来, 激发学生的豪情, 使其立下志向。课前板书一个典型病例, 提出问题吸引学生, 然后导入新课程内容。并在讲课过程中层层剖析, 引人入胜,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快乐学习。在讲课过程中熟练穿插小病例, 不断设疑, 不断解惑, 让学生共享为病人解除痛苦的成就感。对于常用方药,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 自编有意义的短句, 形象讲述中医药古今传闻, 以帮助记忆。在见习时师生一起问诊病人, 但教师不给出治疗措施, 让学生分别发言或上交诊疗方案;也可以由教师扮演病人, 让一名学生进行问诊, 然后大家分别发言讨论;还可以进行一些能力题型 (主要是病例分析) 的小测验, 制造一些竞争机会, 但环境一定要宽松, 使学生在竞争中快乐学习。

充分运用多种评价手段, 正确发挥评价功能, 激励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不断达到新的标准。教师要随时为学生提供信息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应赞扬多于责备。学生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完成一个小作业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和临床见习时, 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注意优、差生搭配, 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和谐、上进的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环境,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 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 能将病证的常见证型、常用方药及其临床运用讲解清楚, 还要亲自参与临床实践, 让学生看到教师在临床运用中医药所取得的疗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都会感染和感化学生, 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心智。教师可巧妙运用歌诀、格言、典故、警句、比喻和联想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还应注意教学节奏、韵律要恰到好处, 张驰有度, 充分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的教学手段, 有抑有扬, 有徐有疾, 并善于质疑、激疑、解疑, 制造悬念, 牵动人心。

重视学生参与性、互动性教学。如抽取少数病证, 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讲到感冒、咳嗽、眩晕、头痛等病证时, 若班上学生恰有此症状者, 可以在课堂上现场讨论, 也可以在一边学习书本内容时一边拿出诊疗方案。还可以预先布置一个典型病例, 让学生先预习, 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2.3 运用直观语言和演示

直观化的语言描述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洁、化枯燥为新鲜、化沉闷为活泼, 学生在视野被拓宽的同时, 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中医内科学教学应特别重视传承, 不必刻意强调创新, 如果能把传统中医中的一些繁杂语言转化为现代直观的、甚至口头的语言, 那么学生会接受得更快。如某些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可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阐释, 某些病证的疗效评价采用现代医学标准, 中西医互通, 使学生更易理解。在此过程中, 注意维持中医学的自身特点, 遵循中医认识疾病的规律。另外, 也可以利用图片、网络、电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把抽象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的原则是考核以平时学习过程为主, 分解为几个部分来分别评分, 不再是以期末考试来一锤定音。如平时出勤情况占总分的10%, 课堂参与解决问题的情况占20%, 课后作业占20%, 在见习时完成的临床病例诊治考核占10%, 中医内科学方药竞赛占10%, 期末理论考试占30%。

其中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如名医治疗该病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病证的名医验案阐述;以任一文学故事的形式表述一个证型;自由评论教材中的一个内容 (常为一个证型) , 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最好有新的观点;跨学科的综合性、探讨性命题作业;相关经典文献的查阅和摘录等。

总之,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运用直观语言和演示、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华, 雷春萍, 邹亮.实施快乐中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 3 (7) :48~50.

[2]余甘霖.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教育, 2005, 24 (2) :68~71.

[3]张晓兰, 李晓松, 陈晓娟, 等.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6) :20~21.

科学对待中医按摩 篇2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使自己的关心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调查表明,目前社会上家长对学习分数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 些行为,确有不科学的现象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如果对孩子的学习分数采取理智的科学的态度,则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家长如何科学对待孩子的分数。

一般说来,家长对孩子分数认识的误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片面夸大分数的功能,以分数高低为判断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从形式上看简单直观,一目了然。

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比前次考试高了,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成绩进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于是乎各种 奖励接踵而来。更有甚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 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分数既然不高,那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表现不好。

因此在批评帮助时容易失去耐 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一小学生因考试分数未达到家长的要求而被家长活活打死的惨痛事件,就是家长片面夸大分数功能而导 致的恶果。

片面夸大分数功能的另一典型现象为:有部分家长将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在单位同事、亲戚朋友面前“露脸”、“争面子”的重要内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若分数不如人,则觉得脸上无光,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出门矮人半截。

以上这些行为,均不考虑分数的多重功能,迫使孩子以获取高分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忽视思想品质、性格修养、身体素质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忽视孩子的个性 差异和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无疑会形成对孩子学习的负面压力,导致有的孩子在获取高分无望的情况下,采取作弊涂改分数等不正当行为欺骗家长。这样不但不能 促进学习,反而影响孩子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

二、机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数,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是有些家长不完全了解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分数的高低,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既得分数的信度与效度。有的家长,机械比较同一门学科前后几次 考试的得分多少,以此来判断孩子此门学科的学习好坏。也有家长机械比较同一次考试中几门学科分数的高低,以图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弱点,

资料

有许多家长在学期初规 定孩子期中和期末考试必须达到的分数,作为本学期学习的“硬指标”,要求孩子完成。

不能正确分析分数,会被表面现象迷惑,最终将使家长、孩子都被误导而进入学习的误区。仅因某次分数的下降就否认孩子学习的进步,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 趣。而仅依据某次分数的表面分析来指导孩子学习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无疑会使孩子忽视真正的困难,得不到真正的帮助,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等到 问题暴露时,很可能良机已失,悔之晚矣。

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分数,以充分发挥分数的功能,使分数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催化剂呢?以下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建议:

第一,了解测试目的。测试目的不同,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同。就学科测试而言,有进度测试、摸底测试、总结性测试和诊断性测试等。也有偏重知识水平的测 试与偏重于能力发展的测试等。只有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于知识识记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 数可能不高。

家长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学习退步或进步,忽略孩子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再比如,学期中的进度测试题的难度往往要小于诊断性 测试和期末总结性测试。因此,期中考试的高分并不一定就预示期末考试也会“丰收”。

第二,认真分析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分数的真实性。有许多因素会对分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分析分数时,有 必要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此次考试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试的分数真实性。只有对分数的真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依据“修正”以后的分数来分析问题,得 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当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时,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孩子体会成 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孩子学习成绩后退时,更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帮助。从孩子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水平。

比 如:若总分下降,单科分有无上升的?认知识结构看,有无掌握较好,丢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试一团糟,帮助他的最好办法仍然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他,鼓 励他克服困难,相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考出好的分数。那种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会扑灭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弃。 家长科学地分析分数,并能对孩子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对待中医按摩 篇3

针对社会大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保健, 如何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养生方法, 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八期活动, 请到了王奕、温长路、张国玺三位专家, 为大家解疑释惑。

王奕认为养生热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民素养的提高, 老百姓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也跟着提高;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 健康长寿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三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过去我们过多投入的是医疗、治疗, 而预防和健康教育相对比较少, 百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会出现不良的现象。所以我们提倡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当前养生问题, 温长路教授认为有五个问题需要澄清。

一是偷梁换柱, 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养生是复杂的理念, 也是人类作为保护自己的基本措施, 就像人口渴了要喝水一样, 其实喝水也是养生, 所以养生是人类本能的保护措施, 不是复杂的事。正因为如此, 养生作为科学, 经过几千年来人们从生活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总结、筛选, 后来真正发展为科学升华才达到的。而把过去文人著作中一般的说法, 或者老百姓的个案个例一股脑拿来都冠以养生的帽子, 并且有一些方法不分青红皂白, 人人都可以使用, 所以就造成了养生乱象。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从根源上找到问题, 就是要理解、了解和认知中医养生理念, 认知符合东方人生活习惯, 符合中国国情的养生理念。

二是以偏概全, 抽象中医的个性化理念。中医有三大特点, 天人相应观、整体认识观和辩证认识观。天人相应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果人背离了大自然, 或者过度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的话, 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第二个观点是整体认识观, 中医把人看成一个整体, 人是一个小世界, 外边是一个大世界, 小世界要适应大世界, 小世界本身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三是辩证论证观, 中医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年龄给予不同的治法, 北京人和黑龙江人, 大西北人和大东南人, 老人和孩子, 精神愉快和精神郁闷的人会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给予治疗, 这是中医个性化的理念。因此养生问题不能脱离这个理念。

三是囫囵吞枣, 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把所有的食物说成是珍贵的药, 把所有的药物和食物都结合起来, 这是对中医概念的混淆。中医的食养和食疗是两个概念。食养运用的是食物的营养作用, 按照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 从这个方面出发, 以营养为主要目的。这个使用范围比较广, 用量方面没有严格区别。如果是食疗, 就有治疗性质, 要有严格的用量、禁忌症, 所以食养和食疗不能混为一谈。温长路:

四是瞒天过海, 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药物和食物的作用都是局限的, 都是从一个角度上表述的。实际上药物和食物没有最好和最坏之分, 有非常广泛的选择性, 可以吃菠菜, 可以吃芹菜, 可以吃猪肉也可以吃羊肉, 同样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五是混淆是非, 迎合以补为尚的世俗偏见。什么是养生?养生对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状态的改善。养就是调养、补养, 对人生理功能的调解。所以养生不能和补划等号。养生是全方位综合措施, 包括心理因素、饮食因素、气血因素、体育锻炼因素、药物因素等等, 并不是通过某一个方面就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张国玺研究员把中医养生的方法归纳为五类:

第一类是精神养生。就是让自己心情好。现在社会浮躁, 精神压力大, 好多疾病我们称为心理性疾病躯体化。所以精神养生非常重要。要“治贤而少欲, 心安而不聚, 勤劳而不倦”。首先要想活得很轻松, 活得很自在, 怎么办?欲望少一些。欲望少一些不是对别人有好处, 而是对自己有好处。心安而不聚, 做什么事不亏心。心理很踏实, 这是很重要的。勤劳而不倦, 每天该活动就活动, 该工作就工作, 但是不达到疲劳的状态。

专家简介:

王奕, 研究员, 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大学医学工商管理硕士。

毕业后一直从事学会管理工作,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科学普及部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 北京港澳台侨妇女联谊会理事、中央农工党医学委员会委员、《糖尿病天地》杂志社社长。2005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200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科普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学会干部。2010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

温长路, 笔名文苕、寓愚。现为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作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委员会专家。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和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出版、医史文献、医古文等分会常委。

要怎么做?要美其食, 任其服, 乐其俗, 高下不相慕。

第二类是起居养生。日常生活要有规律, 保持良好的生活和睡眠习惯。就是按照古训,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人的生物钟有三个高峰、两个低谷, 上午、下午一个高峰, 晚上睡觉之前一个高峰, 中午一个小低谷, 晚上一个大低谷。按照这个规律起居, 对身体肯定有好处。

第三类是饮食养生。一日三餐, 定时定量, 营养成分合理搭配, 提倡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一天吃的食物品种最好达到30种以上。同时一日三餐中, 要特别重视早餐。美国有一个调查, 跟踪了几十年发现, 不吃早餐的人在中年和晚年高脂血症状、肥胖发病率明显高于吃早餐的。

第四类是运动养生。要适量运动, 运动有两种, 一种是现代的, 一种是传统的。传统运动比较和缓, 尤其适合老年人群。

第五类是药物养生。如果说中老年身体已经弱了, 有一些慢性疾病了, 可能就需要进行药物养生了。一定要记住中医的理论, 叫做虚则补之, 实则泄之。即便是虚, 还得辩证, 是血虚还是阴虚、阳虚。

所以中医养生是五大方法。五大方法中我们非常提倡前四种, 既不花钱, 又经济实惠, 还没有副作用。实在不行, 用第五种药物养生, 要根据中医辩证的原则, 不能自己随便乱补。所以中医养生一定要按照科学的养生方法, 这样才对身体有益。

温长路教授认为, 在养生这个问题上, 专家应该把握话语权, 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只有这样, 才能逐渐使公众建立起正确的养生理念, 才能摆脱目前养生的困惑, 才能走出片面性, 建立科学性。

大学生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篇4

我们每个人总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一定的成长阶段里,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对于客观环境是无能为力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人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变得意志消沉;有些人总是刻意的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什么,自己却不懂得付出;还有些人总是遇到一点小事就怨天尤人,责怪命运的不公等等。

然而我们发现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不是如何把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而是学会去努力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自己与已经改变的客观环境的契合点,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两者的融合,从而达到自身的飞跃。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关系着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重大问题。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物质基础。身心素质,无疑是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谈什么都会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素质也是一样,一个遇到事情就会惊慌恐惧,连人生环境都不敢正面相对的人就更无法谈及科学对待的问题了。大学生处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网络、社会影响以及心理、情绪变化等原因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据社科院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远远低于上一代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也是不容乐观。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变得尤为迫切。

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首先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体能训练,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完善健身设备,号召并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健身的热潮。其次,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三观的确立,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最后,掌握好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也是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手段。科学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主要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这对于突破心理障碍十分有利。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性格完善和合理宣泄情绪以及排除烦恼,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良好的人际交往,促进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又一有效途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彼此联系,相互交往的社会关系之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在一个与他人完全隔离的环境里生活,我们必须与他人、与社会打交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永远都无法逃避的话题。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可是在大学的校园里,尽管同学之间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和矛盾。但是却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利益冲突。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要自觉维护同学之间的和睦和团结,尊重他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明确是非标准,踏踏实实做事,心胸坦荡,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但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坚持平等、诚信、宽容和互助的原则。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平等是前提,诚信是保证,宽容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互助是必然要求。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换取别人的平等对待;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我们在交往中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互相理解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宽容并不意味着怯懦,不等于无原则的一味容忍退让。在日常生活中,误会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宽容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分歧时要做到求同存异,互相包容;

人生之中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因此,我们在实

际生活中,应该真诚的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竞争与合作,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也是大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正确的认识竞争与合作,正确认识是正确处理前提条件。大学如同一个小社会,其竞争和合作是很多的,考试、评优、竞选就是一种竞争,而活动的举办,班级的管理等就是合作,往往竞争与合作是相伴而行的,如辩论赛,球赛等。

竞争可以促进一个人的进取心,同时也能够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它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时具备的。竞争同时也是对一个人品德修养的检测,在任何时候,我们面对竞争都不能不择手段,通过损人而达到利己的目的。而应该讲究“游戏规则”,守法守德,避免恶意竞争。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越能成功。当代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合作精神的自觉养成,时时讲合作,事事讲合作,把合作的意识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竞争与合作表面上看起来是对立的,可实质上却是相互伴随,互相统一的,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没有合作的竞争就缺乏基础,二者谁也离不开谁。因此,我们大学生要鼓励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中学会彼此的相互合作。

第三,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我们就必须正确的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认识个人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社会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权利享受和社会责任承担的关系。人作为一个个体,具有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但同时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必然又具有社会性,并且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一个人要想维持生存,就必然会有个人的利益与需要,但是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其利益和需求多多少少也会打上社会利益和需要的烙印。因此,个人的利益和需要与社会的利益和需要是分不开的,从长远看,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但是在个人的利益需要与社会的利益需要发生矛盾时,我们要自觉服从社会的利益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利益需要得以最大化得实现。

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社会中的各项权利时还应当努力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使社会的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受权利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中,除了科学对待个人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外,自然的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是当代大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必然要求。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同样存在着两面性,我们要在利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大学生也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做到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眼科学》教学方法探析 篇5

1教学方法

选择2006年69名学生 (1班37名, 2班32名) 进行《中医眼科学》理论课讲解及闭卷考核 (100%) 。另对2010年21名学生进行《中医眼科学》理论课讲解, 并增加临床见习的课时, 课程结束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评分。具体教学方法: (1) 眼科解剖与生理讲解完毕, 安排见习;临床解剖猪眼球, 每位同学解剖猪眼球2只, 两两配对, 互相做各项检查, 教师负责督促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手法,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 中医病因病机及脏腑讲解、眼的五轮中常见病讲解完毕, 安排临床见习各种眼部常见病, 或观摩手术及门诊各种诊治操作, 共1~2次。 (3) 理论闭卷考核占80%, 实践考核占20%, 实践考核中见习出勤占5%。每位学生可任选2~3项眼科常用仪器操作或解剖猪眼球, 教师对其正确性和熟练程度给予评分。优良率=80分以上学生例数/总例数。

2结果

2.1 2006、2010年学生眼科考试成绩

2010年学生成绩优良率为85.71% (18/21) 高于2006年1班的54.05% (20/37) 和2006年2班的40.62% (13/32) 。见表1。

2.2 2010年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与综合成绩比较

增加临床见习后, 学生最后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提高。见表2。

3讨论

中医眼科与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相比, 具有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总认为自己将来从事于内、外、妇、儿科, 有无眼科学知识关系不大, 还认为眼科以西医为主, 对《中医眼科学》普遍重视不够。

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医学院校的教育水平, 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医学院校学生的教育问题, 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就此问题, 国内外许多专家不断探讨研究, 十余年来, 国内同行也在不断探寻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如:重视课间实习课的带教[1], 综合性考核方法[2], 采取多样临床实践教学方法[3,4], 推荐适合学生登录的免费网站[5], 上海龙华医院张殷建医师提出建构性教学[6],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等[7]。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改革方法, 可在实际应用中因教学资源或师资力量等原因, 最后真正广泛应用到现实教学中的却很少。

笔者在从事《中医眼科学》教学工作的几年中, 对眼科教育方面的实践和考核问题深有体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不断地探索研究。《中医眼科学》授课已多年未进行临床见习, 学生考核时完全靠死记硬背, 考完即忘, 毕业后对眼科学已无印象, 更谈不上选择眼科作为终身职业。

通过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 增加临床见习课时,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提高学习效果, 为以后成为眼科医师打下一定的基础。

讲课方面, 为避免一味单纯枯燥的理论讲解, 安排2~3次临床见习,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 加深对眼科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可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将其纳入最后的考核之中, 探讨此教学考核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为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两两成对, 进行猪眼球解剖, 教师从旁加以引导。

在眼科门诊见习中, 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及一些急重眼病的处理原则和措施。门诊病种较多, 学生见习中可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带教老师需从主诉、现病史、专科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等对疾病作系统的讲解, 以便学生真正掌握该病, 并要求学生能作相似处理, 作出诊疗方案, 最后进行点评,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另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检测视力、验光、滴滴眼液、涂眼膏、包眼、洗眼、泪道冲洗、测眼压等。总之, 眼科实习是要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 熟悉常见的眼科诊疗手段, 掌握一些急、重眼病的紧急处理措施, 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化学性眼外伤、眼球穿通伤等的紧急治疗措施和原则。

临床见习与实习是验证、丰富理论知识, 并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临床教学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仪器来观察认识眼部疾病, 并选取典型病例让学生模拟诊治, 同时检测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 然后由带教老师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讲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所包含的深层知识, 并对易混淆的疾病进行鉴别, 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来诊治疾病。

与往年相比, 笔者发现:本课题今年在《中医眼科学》授课的同时, 穿插进行眼科临床见习, 学生的兴趣浓厚, 参与的积极性高涨, 动手能力加强, 对单纯的眼科理论课讲解有较清晰的认识, 普遍认可《中医眼科学》理论考核与临床见习技能考核结合的模式。

今年因学生量偏少, 统计量不足。尚不能有力证明《中医眼科学》现行教学考核模式的优越性,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该新教学考核模式, 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新考核模式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奕洁.眼科学教学的改革和优化设计[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2) :65-66.

[2]张艳玲, 陈翔, 杨晓, 等.信息时代新型《眼科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25 (5) :9-12.

[3]吴晓玲.眼科实践教学环节改进的探讨[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3 (5, 6) :247.

[4]唐勇华, 刘生荣.高等中医院校眼科学家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 5 (3) :123-125.

[5]曾军.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15 (2) :313-314.

[6]张殷建.中医眼科学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7, 17 (4) :231-232.

上一篇:开关转换控制下一篇: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