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精选7篇)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篇1
平等对待学生,让师爱更理性、更人性
上周听了学校三位老师的报告,深有感触的是赵美平老师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啊,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让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腾飞。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如何平等对待学生呢?一要尊重自己的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不可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忽视中间生。对缺点较多、学习困难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相信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刻,相信天生其才必有用。另外,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懂事听话,长大成材,但实际有的学生有时会调皮捣蛋,这时我们要坚持正面启发,积极诱导,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防止片面绝对,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改过自新、发奋图强。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有时间就要多和学生接触,尽量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一句劝勉的话语足以滋润一方干涸的心田。思想上的引导,情感上的投入,我们就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我们平等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小学的英语教育中,每个学生都从零开始,每位学生更应该被平等对待,相信他们一定能学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关爱他们、平等对待,让他们学得更好。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篇2
开学不久,我在高二(11)班上课,课堂秩序良好,气氛活跃,中途当我面向黑板画图时,奇迹出现了:一声尖叫,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哄堂大笑,我转过身盯住两名学生(这两名学生平时好做恶作剧),严厉地批评了全班学生,但这两名学生中的一人咬牙切齿,全身像一个快要吹爆的气球,表现出很不服气的样子,当时,我好生气,这节课上得也很一般,且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下课后,生物科代表来到我办公室低着头说:“老师是我用圆规时不小心,圆规掉下, 扎在同桌同学的脚上,他喊了一声,不是王某某、张某某的错,是我错了,老师。”顿时,我一下子尴尬了。之后,课余时间我还在班级其他同学中做了调查,这个同学讲得确实是事实,下午,我主动找来我自认为捣乱的两名学生进行谈心,并向他们当面道了歉,第二天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又一次向他们道了歉,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终期考试,这两名同学进步很大,进入班级的前二十名。我看了成绩,肯定成绩真实性的情况下,我思考了很多很多!
这件事中,由于我没有仔细调查情况,深入同学中了解真正的原因,而是妄加指责,武断批评,我的教育并没有达到目的,却让学生认为老师不公平。所以我的教育、严厉批评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使得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抗情绪。这也是教育学生的大忌。 其原因:一是没有将自己融入学生中,高高在上,盲目地横加指责, 教师与学生不平等;二是先入为主,好学生永远是优生,差学生永远是差生,学生与学生不平等。
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圣经》的“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叫他一无所有。”后来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并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过多, 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做出的成绩、成果、贡献不予承认或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借用《圣经》中的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优势积累的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平等对待学生”之我见 篇3
我们面对的学生,根据其品德、纪律、学习等表现,大致可分为这样三类:A类学生能严格遵守纪律,品德优良,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 B类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品德较好,学习努力,成绩一般。这类学生占多数。C类学生纪律性差,不求上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这类学生是极少数,但影响较大。要平等对待这三类学生,在思想、纪律、学习等方面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当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教师应根据他违反纪律的轻重程度,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个性特点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样性质的违纪问题,A类学生能立即认识到错误,并在内心对错误进行反思,甚至不等老师发现去批评教育他,他就会主动向老师认错并改正错误。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只需“点拨”即可,不需要对他做大量的、长时间的批评教育,有时甚至教师的一个提示性的眼神,就可使他知错改正。对于B类学生,教师也许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批评、说服教育,但也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C类学生,那就有可能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甚至进行严厉的批评,但这也不敢保证能对他们起多大作用。比如,当课堂上学生作小动作时,教师讲课稍微停顿一下或看他一眼,A类学生就会立即坐端正;教师指名或不指名地“点”一下,B类学生马上就会认真听讲;而对于C类学生,点名批评也未必奏效,甚至会出现不承认错误、当场顶撞老师的情形。对于这类学生要采取“热”、“冷”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同样性质的错误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发生,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C类学生可能会不服,他们会认为教师“不公平”。其实,这就是“公平”、“平等”。因为他们自身的情况与其他学生不同,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批评教育不能采取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方式去处理。遇到C类学生“不服气”时,教师要有耐心,要想法使他们认清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如与其他同学对比优点、缺点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比别人少而缺点比别人多时,他们就会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心悦诚服。
在学习方面,“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之上。我们不能“平等”地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做完十道题、都背会一篇课文、考试都得一百分。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其实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平等”教育。例如,教师精心设计了十道题,A类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他们很高兴;B类学生尽最大努力完成了八个题,老师同意了,他们也很高兴;C类学生尽力能完成三道题,老师认可了,他们也会高兴。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给与了不同的要求,学生都很满意,这就是“平等”。如果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十道题,那么B类、C类学生就一定有怨言了。当然,无论哪类学生,只要真正有了进步,无论进步大小,教师都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不能只看到优秀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差生的进步。否则,学生就要怨恨老师“不平等”看待学生了。
家长要平等地对待孩子 篇4
首先让我们听听孩子们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我有时不听家长的话是因为:
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呢!
13、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听。
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
15、家长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家长遇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们撒气,所以我很生气。
17、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
18、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
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20、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没有自由。
听了这些孩子的话,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第一、平等。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虽然年龄小,个头矮,可他们有思想,有头脑,我们成年人不妨蹲下来和他们对话。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求别人的重视,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流了汗,我们做紧张的就不必太苛求。
第二、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设法多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叫“代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有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第三、容忍。容忍他的合理性错误,不要遏制个性。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妈妈气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恰好老师来家访,妈妈数落了孩子拆表的错误。没想到老师幽默地答: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妈妈感到不可理解。老师说:“孩子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带孩子去钟表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位老师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学生,正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
中国的传统教育比较注重群体性,忽视个性发展,因而阻碍创造性思维培养。
第四、鼓励。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了。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可见,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卢梭也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培养有文化教养的下一代,抵制和净化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则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正如杜威所说:“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
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在家庭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备受至爱,事事顺心,因而,缺乏一种耐挫力。表现为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自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例如:父亲与孩子下棋,有的父亲怕孩子输后哭闹,因而故意让他一回,孩子赢了,虽然不哭了,久而久之,孩子只能赢得起,却再也输不起了。有的父亲则不然,真刀实枪与孩子干,第一回孩子也许输了,但第二回,第三回情形也许会出现变化,孩子也会想尽办法对付父亲,表面看来似乎赢了一盘棋,实际上培养了孩子不仅赢起得起,更输得起的好品质,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培养孩子的“肚量”
现代家庭,孩子在家中唯我第一,生活圈狭小,因而容易出现气量小的毛病,常常表现为心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往往看自己优点,看别人缺点,甚至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缺点。因此,家长必须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肚量”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与同们一起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的性格,孩子小时就有很好的“肚量”,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一点儿事就钻了牛角尖。
三、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一切均被安排得妥妥贴贴,根本用不着自己去努力,去进取。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一些孩子缺乏进取心。其实,家长也不可忽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肯定孩子的才能,如孩子确认要干某件事时,做家长的应给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鼓励说:“你行,你真行。”这样,孩子会倍受鼓舞,努力进取的决心可想而知了。其次,当孩子有些失败时,尽量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耐心细致地给孩子找原因,分析情况,确定改进方法。试想,如果孩子稍有不顺父母就谴责,这样的孩子日后他的进取心会上哪儿呢?第三,对于一些特别胆小怕事的孩子,家长应多加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让他们通过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逐步形成“我能,我行”的自信心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孩子年纪小,易被一些大人看来似乎很小的事而激励。殊不知,小小的事却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悦。作为家长,应学会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孩子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做成的一只“纸飞机”,搭成了一辆“大卡车”,家长都得适当夸奖鼓励。这样,他们的自信心足了,心情更好了,也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进,相反,如果家长无端训斥,就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变得畏缩软弱,失去信心,影响今后发展,作为家长,都应看到自己孩子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特长,努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总之,人的心理素质,会对人的一生起重大作用,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切莫轻视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最后、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运动。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篇5
本人拙作《未来十年我们打造什么样的监狱》在今年第1期刊登出来后,就接到许多的 电话,赞许者寥寥,反对者多多,上海的马力同志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与本人商榷,这 都是本人所始料未及的,我写这篇文章时也曾经想到过有不同的意见,但只是没有想到 过有这么多的反对声音,不由得不让我深思,难道我真的错了?其实,原本我这篇文章 并没有写完,完整的应该是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如何对待罪犯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后两 部分分别是监狱人民警察和监狱的运行,我考虑一个完整……记得进入新世纪以前,本刊曾经发起过一次关于监狱定位问题的研讨,这以后又就监 狱立法问题和中国监狱特色问题发起了一系列探讨,目的旨在于寻找出一条建立能够代 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监狱的发展之路,在组织和参与这些研讨活动的过程中,一个看似 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凸现了出来,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待罪犯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们多 次组织的研讨活动中被忽视了,而且,在监狱实践中也是被忽视的,虽说近些年来,无 论是理论界,还是监狱实际部门,都在探讨罪犯的权利保护问题,但是,如何对待罪犯 和罪犯的权利保护问题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不过,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却将二者 混淆了,以为对罪犯权利保护了,就表明了对待罪犯的问题解决了,其实,这将本末倒 置了。
监狱到底何时产生?很难确定,我国最早见诸文献记载的大约在夏朝,但有一点是肯定 的,无论是画地为牢,还是洪桐县衙的监牢,设计的第一理念就是囚,把人给囚住,当 然这还不够,还有报应,结果就是一个惩字,有了这样的对待罪犯理念,罪犯的苦辱就 可想而知了。《资治通鉴》上记载,连汉朝大将周勃蒙冤入狱时都惨遭狱吏羞辱。成语 “请君入瓮”的始作俑者周兴、来俊臣为囚犯设计各种酷刑,任意滥杀囚犯。还有明朝 的东厂、西厂、锦衣卫更是经常性地冤杀无辜。以至于到了清朝末年,我国的监狱成了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竞相攻讦的一个主要目标。尽管这以后,监狱在沈家本等人的倡导下 进行改良,从我们现在收集的资料来看,清末也好,民国也好,各种各样的监狱法规相 当完备,而且也出现了一些像提篮桥监狱这样建筑别致的模范监狱,可以说,在许多方 面,几乎是将西方的那一套建筑监狱的模式完整地借鉴了过来,但到新中国建立前,我 国的监狱与整个国家一样,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落后依然是全方位的。为什么? 根子就在于对待罪犯的理念没有多大的进步,只是图建立了一个现代监狱的空壳而已。
新中国监狱是在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因而,在建立之初与西方的那些制度是根本对立的,迫于当时国内国际的.恶劣 形势的压力,新中国需要的是安全稳定,所以,尽管一直高举改造的大旗,但是,在相 当长的一个时期是按照敌我矛盾对待罪犯的,这在那时的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是无可厚非 的。问题在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平等、公正、自由正在成为构建我们社会的 价值理念时,而在我们的监狱系统,依然习惯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待监狱里发生的大小 事件的观点却还大有市场,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监狱的一种悲哀。马力同志谈到了国家意 志和最广大人民意志的关系,对此我没有异议。但我有两句题外的话还得说,对于国家 和社会的关系,现在理论界已经越来越达到共识,我不想再多赘言。我想说的是国家意 志也好,最广大人民意志也好,如果缺乏了平等,单以拥有公权者为标准,以为拥有了 权力就拥有了公众的意志,就很难说出现什么后果?苏格拉底怎么死的?是被诩为城邦民 主制度的公众宣判的死刑,还有丹东、罗伯斯庇尔,不也是被大多数人举手送上的断头 台吗?在文革中,类似的事件就更举不胜举。所以说,千万不能乱施什么国家意志。至 于说监狱的本质,马力同志认为监狱法的那句话就是了,对此我也没有太大的异议,但 我得补充一点,根据这种理解,监狱的本质应当是发展的,古代的监狱就没有改造。所 以我认为,监狱法说的监狱本质很好地反应了我们监狱的现实状况,但是,对于未来监 狱来说,监狱法的那句话就该落后了。不过要说的清楚,还得很大的篇幅,就目前而言 ,司法部即将进行的社区矫正试点正可以改变过去固有的一些观点。
比如说惩罚,马力一一列举了,但我以为除了行刑是将刑罚具体到了罪犯身上以后体 现了刑罚的惩罚外,其余的很难说是惩罚,只不过是对违反监狱规章制度的处罚,就好 比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受到了处罚,我们不能说学校是为了惩罚和教育学生。所以说 ,监狱法规定了惩罚,其实就将惩罚罪犯的理念体现了出来,根据这一理念建立的监狱 运行机制就可能加重行刑的恐怖和威慑,比如说将围墙修的更高,电网拉的更多,电子 眼遍布各个角落,随时随地进行检查……,这其实比马力同志认为的那种打骂的违法惩 罚要更加严重的多。《上海警苑》今年第1期上面刊登了一篇文章,有一名北京的罪犯 被判了3年,本来是个犯罪并不严重的人,服了一段刑期后被惩罚到了新疆服刑,还被 注销了北京市户口,结果怎么样?出狱后报复社会,又被判了。可见惩罚的理念是 很可怕的,它造成的结果就是对抗,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社会。生物力学在解释人体骨 骼发育的时候,认为受到外界压力越大,人体产生的反抗就越强,对于生物界的这一自 然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社会。所以,我个人以为,作为监狱的改革,切不可以设立 重度戒备监狱,除非你将罪犯关押到死,否则,他们仇视社会的程度可能会远远大于一 般的罪犯,一旦回归社会重新犯罪,制造的危害将会是十分严重的。
再比如说改造,我为什么强调对于罪犯个体来说更多的意义上应该是管理?这既是平等 对待罪犯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目前监狱客观实际的要求。陈云同志有句话,不唯书, 不唯上,只唯实。对于我们监狱的改造罪犯来说,从上上下下到各种文件书刊的宣传, 我们监狱的工作就是改造罪犯,那么,什么是改造呢?改造的内容是哪些呢?翻开教科书 ,很丰富,很多样,但具体到我们监狱最基层的工作中,又有多少能够付诸操作实施的 呢?以一个基层的单位为例,120名罪犯由8名监狱人民警察负责改造(其实,许多地方的 一线警力配备还要低),在这8名监狱人民警察中至少有一半的精力用于组织罪犯生产劳 动,那么再扣除警力开会、学习、倒班、出差、病事假及处理狱内发生的各种事件所花 费的时间,真正留给用于改造罪犯的时间又有多少呢?能够保证一名罪犯一年能够得到 监狱人民警察的2-3次谈话就是做的很不错的了,按照平均的关押周期大约5年左右计算 ,一名罪犯也就是获得与监狱警察面对面的交流10次左右,而对于改造一个人来说,仅 仅这些是不够的。但为什么没出问题呢?这就是两个方面因素决定的:管理和绝大多数 罪犯的自律。在这里,管理的作用在于及时地发现问题予以解决,将各种不安定的因素 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是监狱人民警察所能做到的,但单凭管理还不足以稳定监内秩序, 还必须要绝大多数罪犯的自律,拿这个例子来说,如果这120名罪犯中有10%的罪犯属于 那种反改造尖子,每天给你制造麻烦,那么仅凭8名监狱人民警察的力量就很难将这个 单位的秩序维持下去。我想马力同志对这一点不会有异议吧。当然,也有人
说狱政管理 也是改造的一种手段,但要如此理解的话,改造就成了一个宽大无边的筐,那我的观点 就确实错了,不过,狱政管理就应该改成狱政改造才更为妥当。
马力同志认为我有关淡化罪犯身份意识的观点是否定了罪与非罪的界限,这很令我匪 夷所思。所谓罪或者是非罪纯粹是刑法上所确定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行为,是否构成犯 罪只能由法院来决定,而身份却是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东西,是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评 价。无疑,罪犯的身份在社会中是最为低下而为人所不耻的,所以,人们就想方设法羞 辱罪犯,古代的刺字,现代的游街,方法多多,目的就是让罪犯的身份意识加强,永世 不得为人。如果我们的这个社会还处于一种远离文明的时代,这些做法尚情有可原,但 是现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一个以人为本位的时代,每一项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都不能以某一 个集团和某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而必须出于对我们所有人的尊重,无论这个人是个天使 ,还是一个恶魔(对于好人与坏人的划分是个道德问题,罪与非罪则是一个法律问题, 需要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过去投机倒把是犯罪,现在是搞活经济,过去犯这种罪的人 能说是坏人吗?还有过失犯罪,义愤杀人,交通事故犯罪,等等。马力同志似乎将二者 统一了。)即将颁布的新修改的《民法》,将“人格权”写进了法条,就是反映了以人 为本位的立法理念,所以,淡化罪犯身份意识正是出于对罪犯人格的尊重,出于有利于 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根本谈不上否定罪与非罪的界限。
对于本人提出来的一旦平等地对待罪犯,那么罪犯就不再是“弱势群体”的提法,马 力同志有自己的看法,他引用了教科书上的定论。在这里我不想对这个定论(这个定论 至少形成了,20年没有发展!)发表意见,我只谈我个人的观点,一直以来,大学的 法律教科书都有法律地位这个概念,但我考证了现有的许多法律,却没有一条有关法律 地位的规定,仔细想来,恐怕是教授法律的人为了方便受教育者而制造出来的,究其根 源,实质上也是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东西。故此,对于罪犯而言,就不应该用观念中的东 西或者教材作为具体实践的依据,来得出罪犯与监狱人民警察,与普通公民的不平等, 这对罪犯是不公平的,因为,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宣称罪犯与监狱人民警察和普通公民是 不平等的!实际上,在社会上,权利的行使受到限制的不单单只有罪犯,象未成年人, 军人,等等,我们不能说因为未成年人和军人的权利受到了限制,我们就可以不平等地 对待他们。罪犯也是如此,不能够因为他们的权利受限制就可以不平等地对待他们。
马力同志对未来监狱的展望是监狱人民警察公正执法,但我以为,如果没有树立起平等对待罪犯的行刑理念,就很难保证做到公正执法。“有治人,无治法。”即使有了良 法,也得靠人来掌握和贯彻,试想一下,执法者不是以平等的态度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态 度来执法时,是否公正恐怕就只会由执法者自己来评判了。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篇6
城关一小陈勇
魏书生:21岁教书成先进典型,24岁文革时期成反面典型,29岁又变成先进典型。在讲台上站的这些年,不批作业,很少讲课,总是要求学生提前备课、讲课。当局长的13年里,不给学校下升学指标,不张贴成绩排名。最后,那些非重点学生的考试成绩却超过了重点中学。
魏书生出差在外,没有人带班没有人带课,但班级依然秩序井然。其归纳原因可为两大点。两大点:民主,科学。民主即:一服务、二互助、三人性、四商量。科学即:一计划、二监督、三总结。
懒老师培养勤学生。也就是说普通学生能干的别让班委干,班委能干的别让班长干,班长能干的别让老师干。改变后进生最有效的事:让他们有事可做。不难为任何一个学生,不放纵任何一个学生。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能去掉的形式都去掉,直奔核心,学生上课有事干,老师教会学生干工作。一件事,做比不做好。
以上魏书生老师上次来繁昌给我们作报告我做的笔记的一部分。引用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初读这句话,只是感觉说得有些道理,但并未放在心上。这学期,在班级开展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件小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
我带的这个班级,个别学生比较特殊,嗓门大,自我约束能力差,说起话来从来是无所顾忌,随心所欲,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尽管我多次找他们谈心,批评教育,苦口婆心,但收效甚微,学生依然如故。套用老师们经常开玩笑时说的一句话:“这学生真是软硬不吃,刀枪不入了。”也正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影响,班级里的其他学生也开始学着大嗓门说话,似乎以此为时尚,尤其是在列队集合和路队行进的时候更是严重,一句话能翻越重重阻碍,从第一排一直传到最后一排。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也开始变得浮躁起来。怎样才能真正扭转这种局面?着实让我挠了一阵头。
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从学生的话语中透漏出了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想改,我也知道路队说话会挨老师的批评,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仅仅是控制不住自己那么简单吗?要知道习惯的形成既有外因的高压作用,更需有内因的自我驱使。从学生的话语中体现的只有对外因高压的无奈和屈从,却没有自身的觉悟和内省。尽管我在课堂上无数次的强调,在列队集合和路队行进时不厌其烦地提醒,但为什么学生仍然没有触动?我分析关键在于在这些学生看来,老师心目中喜欢的只是那些班干部和所谓的好学生,自己是老师心中的“坏分子”。无形中,他们将自己摆到了老师的对立面上。仔细想想,其实我又何尝不是把自己摆到了这些学生的对立面上,要求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吗?看来只有我先把自己从学生的对立面上扭转过来,学生才可能把他们从我的对立面上扭转过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我是和他们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才能
真正唤起学生的觉悟和内省。
星期一下午,我利用班队课的时间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座谈,我告诉大家:老师多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多么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变得优秀起来。今天老师就是想帮助同学们了解怎样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现在我们先来谈一谈路队行进时说话对我们健康成长的利与弊。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亮明自己的观点,路队说话的利弊也由浅入深的逐一清晰的摆在了学生面前。“老师,路队说话弊大于利,会导致班级形象差,挨考勤老师批评。“路队随意说话会影响行进的秩序和速度,这样做什么事都会慌慌张张做不好。”“列队集合说话会让别的班级的同学和老师笑话我们班,说我们班的纪律差,”„„一会功夫,十多条路队说话的弊端从学生口中脱颖而出。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当中,不同声音也偶有出现,但立刻被反驳声淹没了。例如一位学生站起来刚说了句:“老师,路队不让说话我觉得憋得难受。”顿时招来大家的激烈批驳和责问:“难道就因为你自己难受就要让班集体受到损失吗?”“憋不住是因为你养成了坏习惯,只要你控制住自己,过一段时间好习惯就会养成的。”“你不能什么都光想着自己,那样就太自私了。”“这就是老师说的你不喜欢做但却应该做的事情,你必须做到。”连平时路队最爱说话的张彤也说“路队时说话,会让其他老师想这个班的班主任是怎么教的,纪律这么差,你会给陈老师脸上抹黑的。”看着学生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学生在路队行进时真的不再说话了,偶尔有学生想张嘴,旁边的几位同学立刻就会将食指放在嘴唇中间作嘘声状,那位
学生也就马上缄口不言了。而这些作嘘声状的同学很多时候竟然是那些平时我屡禁不止爱说话的同学,而且现在学生又主动提出老师不要再跟着班级路队走了,因为他们觉得我在这儿,就好像他们不能自觉管理自己,老是长不大似的。听了学生的话,我真的很高兴。不过说句实在话,我还是不放心,我答应他们等我观察一段时间,等到他们真的能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我选择离开。
平等地对待任何人 篇7
2005年1月14日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举办的“妇女与科学”的研讨会议上,哈佛大学当时的校长Lawrence H. Summers博士,因为一时疏忽发表了别人认为他涉嫌性别歧视的言论,使美国社会舆论哗然,很多人要求他辞职,不少女性更是义愤填膺。那么这位世界著名学府的大学校长,究竟是如何涉嫌性别歧视的呢?让我们读一读《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Dobbs先生2005年1月19日文章的首段:
During nearly four years as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Lawrence H. Summers has earned a reputation for blunt, sometimes brutal comments. After upsetting African Americans early in his tenure, he has provoked a new storm of controversy by suggesting that the shortage of elite female scientists may stem in part from "innat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根据该文章,Summers博士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四年来,说话比较鲁莽甚至无礼。这次他说“科学家中缺少女性,部分原因是因为女性与男性天生的区别”。这在很多美国人看来,隐含了对女性的歧视;而以前因为说话不小心,他还得罪过非洲裔美国人(即黑人,美国人礼貌地称之为“非洲裔美国人”)。事后Summers博士反复对自己的言语公开表示歉意,并再三表示自己绝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尽管再三致歉,但是言语的一时失误,还是给这位世界著名大学校长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声誉带来大的损害。这位校长希望能够使哈佛大学锐意变革的种种梦想和蓝图,也因为他2006年的辞职而搁浅,很多哈佛大学的学生为之惋惜。
以上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在北美与人交往时,为了能够有效沟通,我们不但需要注意礼貌而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出于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表达观点时也同样有一些“禁忌”。那么我们在哪些方面需要小心呢?哪些方面又是禁忌呢?我们在这里介绍几点,更多的内容请见作者所著的《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之四:常见误区分析》一书。
1.对异性的歧视
如果有人还信奉“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或者“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等偏激和无知的论断,并用标准的英语发音、正确的语法和经典的句型表达出来的话,他(她)很可能会一脚被永远踢出交际的圈子,甚至面临法律诉讼。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被认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现在沃尔玛可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集体诉讼,160万名女雇员!
2.种族歧视
笔者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中国人和海外华人表现出来的对黑人朋友的歧视,令人感到震惊。我们不认为别的人种有权歧视华人,也同样不认为我们有权歧视其他人种。当然在现实社会中,你我也会遇到黑人或者白人中的少数种族主义分子歧视华人,请记住他们是人类的垃圾,在加拿大和美国种族歧视还触犯法律。几年前在美国,一位华人起诉他所在的公司种族歧视,由于这位华人有确凿的证据(公司高级主管的电子邮件及董事会的会议纪录),美国法院最后判决他所在的公司赔偿150万美元损失。当然,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更多的种族歧视的案例很难取得确凿的、能够被法院认可的证据。种族的隔阂、偏见和歧视,隐藏在很多人伪善的职业笑容下,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但是你我却能感觉到的“玻璃墙”。
3.对身体或智力缺陷者的歧视
在2006年春节晚会上的小品中,有句台词说:“你老年痴呆!”这种玩笑在中国国内可以开,很多人听了会哈哈一笑。因为它并没有丝毫的恶意,绝大部分的中国人也能接受。但是在国外,类似的话,无论是认真还是开玩笑都讲不得,否则就被认为非常没有教养,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的民众抗议以及民事和刑事诉讼,结果有可能导致你所在的公司或者组织彻底破产。
加拿大和美国对于残疾人士的尊重不仅仅是在嘴上,更处处体现在法律上。笔者何震在美国纽约时住过的一处公寓,该公寓的建筑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我问美国房东为什么不重新彻底翻建却满足修修补补,房东的回答是:“根据纽约州的法律,如果重新翻建该类公寓式建筑,即使没有任何残疾人士住在里面,也必须为残疾人士增建专门的无障碍通道,否则就构成了歧视。几次想翻建,都因为高昂的费用而作罢。”
4.对穷人的歧视
笔者Linda与何震同意这样一个观点:用金钱和权势来衡量一个人,是世界上最粗俗和最无知的衡量方法。很多人之所以陷入贫穷,仅仅是因为他们暂时还没有机会,或者不接受挣钱的机会,而并不都是他们没有才能和品德。同样是清扫大街的工作,在美国法定最低工资每小时7.25美元,还可能有各种其它福利待遇(welfare),经济上不太宽裕的人,也不难得到银行的各种无息和低息贷款(loan),此外上万美元信用额度的信用卡也能派上用场。而在有些国家,人们在工厂、公司里,每天辛辛苦苦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还可能仅仅是只够自己勉强生存而已。古今中外,曾有无数惊世骇俗的伟大穷人:既有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前农民朋友“楚王陈胜”,也有一生贫困如洗、郁郁不得志的但是提升人类灵魂的画家梵高,还有伟大的人文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Spinoza),他以打磨镜片为生,满足于探索人生的真谛,拒绝了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国王的敬仰之情和巨额馈赠。他如果提出同国王合资办一家公司的话,笔者们相信他一定会富甲天下。正如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所言:“斯宾诺莎和其他一些哲学家和学者不同,他不仅相信自己的学说,也亲自实践自己的学说”。
你我可以看不起思想的懒人、可以鄙视富有的骗子、可以憎恨嚣张跋扈的恶人,但是没有任何理由歧视(discriminate)穷人。一个公平而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人机会均等,无论出生在穷人家还是富人家,也无论是生在城市或者农村。一个文明的社会,首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大多数的贫困,而不是造就几个身价上亿的富翁。因为贫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幸福以及生活中更多的选择的权利。没有人能够在贫困和仇恨中找到幸福。英语中有句谚语说得好:“Poverty is a pain, but no disgrace.(贫困是痛苦,但不是耻辱)”。
5.开黄色玩笑
在北美有非常严格的反性骚扰的法律和各种规定。两性间的黄色玩笑,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都会被认为是性骚扰(sexual harassment)。个人在公司里开黄色玩笑,极可能会被开除;如果公司放任不管的话,雇员可以起诉该公司,并且可以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在北美的公司里工作,很多公司在你上班的第一天,都会给你一大堆文件要你签署,包括工作场所的职业道德、反性骚扰等详尽的规定尽列其中。跨文化交往中,当你和外国人成为朋友时,他们也有人可能会私下里开开黄色的玩笑,有些人并没有恶意,把你我当成他们的朋友。但是笔者Linda与何震建议:不要去学这些外国人,首先在工作场所中绝对不要开类似玩笑,可能会被开除,或者显得太不具备职业水准;其次在私下里,也不要主动和外国人开这类玩笑,因为那将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等待你我的说不定会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外国人和你开这类玩笑而你感到自己被冒犯,明确告诉他们和制止他们。例如,你可以说:“I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it if you would stop telling that kind of joke, because I don’t think it is appropriate.”(请你停止讲类似的笑话好吗?我认为它们并不合适)。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推荐阅读:
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17
对待学生的厌学08-08
学生如何对待爱情10-28
正确对待犯错的学生08-23
怎样正确对待问题学生09-06
正确对待学生的早恋10-11
谈用宽容对待学生05-09
如何对待不同的学生09-05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07-10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