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8-22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能力目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认真地阅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用笔划出有关重点词句。

三、讨论交流。

1、我们首先来看看当作者在窗外看到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

2、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便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和师生们一起一遍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的感受又如何呢?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呢?(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讲。)

过渡:共同的爱国心使我们更加亲近了,下课后,我们进行亲切的交谈,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还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4、听着老师的话语,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讲述了台湾刚刚“光复”时, 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他们敬仰中国历代伟人的感人画面, 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时要抓住“爱国”这条情感主线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重温欢悦、感受屈辱、入境对话、畅谈梦想, 触摸拳拳赤子之心, 感悟浓浓爱国之情, 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描述场景, 重温欢悦

1. 描述场景。

1945年10月25日, 中国政府代表陈仪在台北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台湾光复, 广大台湾同胞扬眉吐气、欢欣鼓舞。全岛民众举行了大规模庆祝活动, 台北市30万人不分男女老幼, 皆盛装而出, 欢呼歌舞。历经沧桑的洗礼, “祖国”一词在台湾人民心中显现出神奇的魅力。提到“祖国”, 须发皆白的老人热泪纵横, 青少壮年人无不激动万分, 祖国的一切都成了被敬爱的神圣对象。

2. 畅谈体会。

犹如一个与母亲失散多年, 尝尽悲苦辛酸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台湾人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欢悦。透过这激动人心的画面, 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重温欢悦画面, 感受台湾人民的盼归之切, 回归之喜, 爱国之深, 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

二、了解背景, 感受屈辱

1. 交流资料。

一别就是50年, 抑不住的辛酸泪, 割不断的骨肉情。此时此刻, 我不禁想起离别前的一幕幕:1894年日本向我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 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 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 被日本整整统治了五十年!日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五十年来, 日本在台湾是怎样进行奴化教育呢?把你查找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要点列举: (1) 推行日语教育, 禁止台湾人民说汉语、写汉字、使用中国名字; (2) 传播日本文化, 排挤中国文化, 每一个人家中都必须奉祀日本的“天照大神”, 不准奉祀自家祖宗的神位; (3) 推行“皇民化”运动, 抹去“中国痕迹”, 宣传亲日思想, 消除台湾人民的祖国观念, 灌输“大日本臣民”思想; (4) 培养了第一代“台独”势力, 被毒化的“皇民”青年自动集结起来攻击政府机构和外省人, 他们高唱日本军歌, 舞着武士刀, 大骂大陆人为“支那人”、“清国奴”, 并且以日语检验行人, 凡是不谙日语者, 立即以刀棍追杀……)

2. 表达感受。

听了日本人在台湾的所作所为, 你有什么感受?透过日本人的这些所作所为, 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愤恨之情, 结合日本人的罪恶行径揭露他们的险恶用心。)

设计意图:了解日本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化教育的罪行, 揭露其险恶用心, 为学生感同身受地走进文本, 入境入情地与文本对话奠定认知基础。

三、揭示课题, 扣“眼”质疑

就在台湾光复不久, 一位大陆船员走进台湾一所乡村小学, 亲历了一幕幕难忘的场景。让我们跟随他走进《难忘的一课》, 去感受那令他难忘的画面。 (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会让作者难忘?)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 引发悬念,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探究兴趣。

四、入境对话, 触摸心灵

1. 感知“难忘”点。

默读课文, 先找一找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看看这一内容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请勾画出来;再找一找文中令人难忘的画面, 勾画出相关语句。

2. 深究“难忘”意。

(1) 质疑研读。自读描写作者“难忘”画面的语句, 提出疑点, 联系背景揣摩词句意思。 (2) 合作学习。创设采访情境, 针对疑点问题采访文本角色, 组内成员做出评价、补充、指正, 形成小组意见, 推选出小记者。 (3) 汇报交流。小组推选出的小记者在班内采访文本中不同的角色, 其他同学倾听、评价、补充、指正, 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师生集思广益地解答疑点问题, 触摸人物心灵, 感受爱国浓情。预设举例: (1) 老师你好!我看到你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写得很认真, 也很吃力。作为一个老师, 你怎么会写得那么吃力呢?你写得那么吃力为什么还要那么认真呢? (回答要点预设:A.联系背景体会老师对汉字很生疏, 写得不熟练、不流畅。B.猜测老师一笔一画地书写汉字是想书写出对汉字的深厚感情, 也想给学生做出榜样。C.挖掘汉字蕴含的中国精神。答问举例:据说我国汉字是很讲究笔法和结构的, 写字如做人, 字要写得方方正正, 做人也要堂堂正正。中国字讲究包容精神, 做人也要宽以待人。字的笔画组合要紧凑, 因为它们是一家人, 要团结在一起,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此时, 教师要进行点拨性追问:这“一笔一画”仅仅写出老师写字的姿态吗?还写出了什么? (中国精神和爱国情感) (2) 同学你好!我看你读“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读得那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 都发自你火热而真挚的心。能告诉我你读着这句话时想到了什么吗? (要点预设:A.想象台湾孩子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憧憬。答问举例:听说我国流传下了许多经典名著, 里面有许多历史典故、英雄豪杰、智谋韬略、传统习俗……这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要学好汉字, 去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 了解我国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B.表达台湾孩子学习汉语的高涨热情。答问举例:五十年了, 日本人不让我们讲自己的语言, 现在光复了,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学习汉语的好时机, 我要用洪亮的声音自豪地读出对祖国热烈而真挚的感情……) (3) 看到一个大陆船员走进你们的教室跟你们一起读书, 你们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你的眼睛里, 我看出你对船员叔叔是欢迎的。能告诉我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要点预设:A.表达台湾人民对学习汉语的热望。答问举例:台湾刚刚光复, 大家都渴望早日学好国语, 学好咱们自己的语言, 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这里学习国语的人不分老少, 不失时机争分夺秒地学习已成为平平常常的事。B.表达台湾孩子的爱国热情。答问举例:咱们都是中国人, 都爱中国, 进来一位大陆叔叔跟我们一起学习祖国文字, 我们不仅没有感到意外, 还感到很自豪。) 教师引导:听着师生朗读, “我”感觉有一种神奇的情感力量召唤着“我”, 让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教室, 这种力量就是——— (深厚的爱国情) 。 (4) 老师你好!你为什么一定要领那位大陆船员去看你们的小礼堂呢? (答问预设:礼堂墙上的画换成了中国伟人, 我很自豪, 我要邀请大陆同胞一起去祭拜中国的英雄, 一起回顾祖国辉煌的历史, 一起感受撼动心灵的神圣和庄严。) (5) 先生, 你好!看着小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 我看到你的眼睛湿润了, 你当时想到了什么? (答问提示:瞻仰着这些伟人画像, 我想到了……每当想到他们, 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眼里涌动着泪水。列举中国伟人功绩, 表达民族自豪感。) 教师追问:“我”眼里涌动着的仅仅是泪水吗? (还涌动着“我”深厚的爱国情意和民族自豪感)

3. 吟诵“难忘”情。

课文中让“我”难忘的究竟是什么? (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师) 作为炎黄子孙, 不管身在何处, 不管经历多少磨难, 不管忍受多少屈辱,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是——— (生) 中国人, (师) 我爱——— (生) 中国。 (师) 作为中国人, 我们要写出蕴藏在汉字之中的中国精神, 一笔一画、方方正正地书写——— (生)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 同揣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 那就是——— (生坚定地)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 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足以让我们挺直脊梁, 自豪地向世界宣告——— (生)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设计意图:聚焦题眼, 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地走进文本。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创设采访情境, 引领他们入境体验, 触摸人物心灵, 入情诵读, 表达爱国之情。

五、拓展延伸, 深化情感

1. 畅谈梦想。

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奋进才能自强!我们的父辈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倾尽心力, 作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后继人, 你有什么梦想?你打算怎样走向梦想? (学生畅谈梦想)

2. 教师小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中华赤子的共同梦想, 让我们心怀梦想, 放下手机, 远离网络游戏, 捧起书本, 博览经典名著, 汲取先贤智慧, 勇于实践, 不断创新, 为继承民族复兴大业而努力学习吧!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群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难忘的一课》/《最后一课》 (都德)/ 《最后一课》(郑振铎)

【教学目标】

1.理解“闽南语”“国语”“光复”等词的意思。

2.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细节描写中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细节描写中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

1.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着作者回到七十年前的台湾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是怎样的一堂课,再读课题。

2.检查读词语:闽南语:准前鼻音,什么是闽南语?“闽”是哪个省的简称?国语: 我们的国语是什么?光复:“光复”是什么意思?通过拓展资料理解“光复”。

3.指导方法:借助资料,可以读懂一个词语。

(设计意图:《难忘的一课》的时代背景离学生较远,本环节设计力求通过借助资料理解词语,从而了解时代背景,为学生读这一类的文章找到一种方法,也使文中的“1”到群文的“X”做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了解大意

1.《难忘的一课》就写在台湾刚刚光复之时,那课文写了台湾光复后“我”的一件什么事呢?

出示:台湾“光复”后,“我”______________。

2.指导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品读细节

1.《难忘的一课》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最难忘?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

3.齐读难忘语段,谈谈发现。

(1)反复手法。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3次。

(2)细节描写。

①引导发现 “一笔一画、一遍一遍、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激动地重复着”等词只描写“写、读”两个动作。

简简单单两个动作,却要这样细致地描写,这就是细节描写。齐读,了解细节描写。

②小组讨论:这么简单的两个动作有必要这样细致地描写吗?

③引导发现:细节描写背后藏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

4.齐读: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怀啊!

5.小结: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正是有了这样细致地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真正读懂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中感受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怀,为文中“1”到群文“X”找到一个衔接点。)

四、群文链接

1.同学们,古今中外,有很多名家都曾写下他们心中难忘的一课,这节课我们再读两篇文章,一篇是郑振铎写的《最后一课》,一篇是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你们又从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读出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怀!

2.汇报交流。

3.小结:这节课,我们阅读中外作家笔下《难忘的一课》,感受到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怀。最后,我还想再推荐老舍写的《第一堂课》和台湾民族史诗电影《赛德克·巴莱》课后读一读,看一看,我们下次再聊!

(设计意图: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他们对本民族独有的认同与归属及基本感情是一致的,很多民族,他们有着与中华民族相似的经历,很多作家也都写过相同主题的文章,我们希望在这一类的文章中,凭借寻找这种情感的缔结,既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能为其写作留下一些可迁移的方式、方法,将课文的“1”和群文的“X”,彼此交会,无限延伸。)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朗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我主人公情感的转变,体会文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朗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对小说主要人物,韩麦尔和小弗朗士的情感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后一课》。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大家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体裁吗?对,小说。那么小说的三要素有哪些呢?谁来回答一下?上节课我们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要素做了划分和梳理,在梳理文章线索时,老师曾留下了一个问题,小弗朗士在上课前和上课中的思想感情并不一致,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小说的人物分析来寻找答案。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小说中描写小弗朗士的句子,分析小弗朗士上课前、上课中的形象,有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

好,看同学们的反映,相信你们已经讨论出结果。各小组汇报一下,上课前的几段文字中对小弗朗士是怎样的形象?

各小组汇报的很好,你们抓住了文中“我想就别上学了„„”“这些景象比分词的用法有趣多了„„”“我想他在开我玩笑„„”这样的句子,从小弗朗士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中我们概括出了他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性格特点。那么他在最后一课上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学们找出最后一课上描写他的句子,并具体分析?第一组,你们来说一下。

找的很准确“心里万分难过”。在下一段还有一句也可以很直接的表达小弗朗士的心情,能找到吗?“我多么懊悔”,难过和懊悔,是小弗朗士情感转变的基调。他懊悔什么?又为了哪些事情难过呢?第七组,出个代表,说说。

概括的非常好,对逃学,没认真学习的后悔,对那些侵略者的态度也转变为厌恶,对老师的也是理解和不舍的。到这里小弗朗士的思想情感彻底的发生了变化,从上课前的贪玩、天真 不爱学习到难过懊悔、不舍理解。小弗朗士在上课前和课堂上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转变呢?

同学们很聪明,直接影响小弗朗士的是韩麦尔先生。那么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什么样的魅力影响小弗朗士呢?请同学们接着讨论,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并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分组讨论

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各小组继续汇报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中,能看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各小组分析的很透彻,有小组抓住了喊麦尔先生的外貌,他衣着的反常证明了对最后一课的重视。有小组抓住了大段的语言描写,分析出韩麦尔先生的悲伤、愤怒的情感和自责反省。有小组抓住了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看出他十分的留恋他即将离开的小镇。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有这样一句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这句话同学们怎么理解?

同学们谈的很好,语言是一个民族记录自己思想、文化、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藏着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对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对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十分重要。正因为语言有着这样的力量,使得韩麦尔如此的重视法语,将法语课作为自己的最后一堂课。

到这里我们可以概括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自己民族语言,热爱他生活过的这个小镇这样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

文中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还没有结束,在小说结尾处,同学们从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我——我——”,这两处分析出他内心十分痛苦。此时韩麦尔先生的一腔爱国热忱已经彻底的爆发出来,仿佛用尽力气来写下“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到这里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住他的这股浓浓的爱国之情从他的体内爆发出来。将全文的情感推到最高峰,引发我们深深的共鸣。

现在我们在来看一下两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活,情感饱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我们如何将一个人写的像书上那样活灵活现?

我们要灵活利用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方法,描绘人物,使你的作文更精彩。这节课我们就讲这些,课后同学们写一小段人物描写,下节课会提问同学们来读一下。下课。

最后一课

都德

小弗朗士

韩麦尔先生

天真贪玩

热爱

难过懊悔

祖国

语言

故土 理解不舍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 篇5

师:出示课题《难忘的一课》,同学们,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产生? 生:这堂课为什么难忘?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意见什么事情? 生:自主朗读课文

师: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生1:作者来到一间教室,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也悄悄地走进了教室,下课后老师还带我去礼堂看中国自己的伟人像。师:不错。你说

生2:作者来到一间教室看到同学们在课堂上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听了后也跟着一起读了起来,下课后老师还带我去礼堂看伟人像。师:能不能说得连贯些。生2:(第二次说)

师:刚才两个同学说的里面哪两个画面都说道了?

生3: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和看“伟人像”(板书)

师:就是这两幅画面让作者上了一堂难忘的课,下面请大家再去读一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作者难忘? 生:有一次读课文。师:可以加流了吗?

生4:“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他们读得很严肃,很有感情,我觉得他们很爱国。生5:我也是这一句“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他们在用心读,一遍一遍地读,说明他们很爱国。

师:“一遍一遍”怎么读? 生:练习读,然后指名读这一句。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6:“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师:读了这些细节,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7:是中国人,为什么不会说国语?

生8:因为台湾刚光复不久,原来一直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是不许讲国语的。

师:你能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这是读书的好方法,还有哪一处也可以来解决这问题。

生9: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刚学习祖国的文字。

生10:“礼堂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的像,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师:知道“光复”什么意思吗? 生11:收复,收回。

师:你们知道光复的那段历史是怎么样的吗?(出示资料,生读)

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请你再默默地读一遍。生:默读课文资料

师:现在请大家再回到课文,再去读一读哪些细节,你会有新的感受。生12:“他写的很认真,很吃力。”他一定想,我终于可以写中国字了。师:请你把它读好。

生12:他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

师:是啊,台湾离开祖国已经整整50年了,来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他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生13:我从这句话看出他们很崇高“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

师:这应该是爱国情。对这句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4:“礼堂里原来。。。” 师:我们先来交流刚才的那一句。生15:。。。

师:谈了刚才哪些细节,你了解难忘一课的原因了吗?课并没结束,老师领着我去礼堂,请大家读第二个画面,又有哪些细节让你体会深刻?

生16:“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觉得他一定感到很自豪,因为礼堂上挂的是中国的伟人像。

生17:他们很敬佩哪些伟人。

师:50年不能学祖国的语言文字,抬头看到的都是日本人,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生18:恨他们

生19:把他们打出去

生20:起来反抗,把日本人赶出去。

生21:他们是想让我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忘记自己的祖国。

师:是啊,此时此刻,我能不激动吗?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的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生:“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的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师:看到的仅仅是四幅画吗? 生22:中国 生23:中国人 生24:中国情

师:再一起把这句来读一读:“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生:(齐读)“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师:所以,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50年,现在终于可以学祖国的语言文字了,终于可以挂自己的伟人像了,这怎么不令我激动呢,来,我们一起在来读文章最后一节: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关于《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6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回到祖国已有整整十年。同时,澳门回归也有八年之久。香港、澳门这两个游子历经沧桑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我们的宝岛台湾至今都未真正回到祖**亲的怀抱,但她也在六十年前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统治,实现了光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台湾的那所乡村小学,与他们师生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看看在那个风云年代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事?

2、读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进入课文,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忘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

3、读读想想:

你解决了哪些疑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把你问题记录下来。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整理问题:

师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当众朗读。

(简单的当场由学生解决,比较难的留待待会理解课文时解决。)

2、深入阅读:

⑴ 出示思考题: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要求:

① 细读课文,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哪几次?

② 再读,想一想,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③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请同学们自由学习课文,可独立阅读也可合作学习,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你们所提的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⑵ 学生读文、讨论(师巡视)。

⑶ 汇报交流(从全文整体汇报)。

【教学反思】

以上是《难忘的一课》前半段的教学流程。初看起来,这部分设计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当时课堂上所发生的让我记忆犹新。比如课始时让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后,要求他们初读课文解决疑惑,进一步提出问题,并把问题整理。这时的个人阅读和小组交流都达到了最佳状态。学生们一改往日被迫读书的状态,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读书、讨论。而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的几个正好是教师课前预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如:

1、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而且是一笔一画?

2、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时那么严肃认真?

3、我们看到教室里师生在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的读这句话,我也情不自禁地坐下来跟着读,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都不意外呢?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复习词语,导入难忘;交流资料,铺垫难忘;整体读文,感知难忘;感悟场面,解读难忘;整体回忆,再现难忘;节日拓展,想象难忘。

细分析柴老师的课,值得我们学习和与大家分享的有许多:

一、查找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在柴老师的课堂上,我第一次知道了凤凰花象征着吉祥,用凤凰花铺成的“红地毯”,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水是神灵赐予的吉祥物,是幸福的、圣洁的、光明的象征。泼洒时,周总理的警卫怕他身体受不了要为他遮伞,被周总理挡住了————--这些资料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华而不实,而是为了达到课堂目标: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解读文本前,柴老师交流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知道了傣族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隆重的节日;了解了这是一位艰苦朴素、舍己为人、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夜以继日的好总理。为理解感悟文本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以课标为导航,设计教学

1-2年级阅读,课标中指出“阅读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柴老师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再根据学情,选大家都喜欢的第3自然段展开教学,在读中交流中,感悟了傣族人民盛情欢迎周总理的壮观场面,感受到傣族人民多么热爱周总理,最终又让喜欢的学生读了自己所选段落。

这一段教学也较自然地指导朗读了“周总理来了”这句话,老师没有把此句单列出来让学生呼喊,而是在老师读了这一段热烈场面后,引导学生深情地欢呼出来,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读的自然,读出了真情。此段老师解说了:“从天空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到地面鲜红的地毯,到水面船桨声,欢呼声,水声”的话语中,我作为一名听课老师豁然开朗这一场面原来是这样写的,无形渗透了场面描写。

课标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柴老师充分利用插图不仅感受周总理的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还抓住“满面笑容”这一词积累运用到写作中去,现场仿写老师、学生的外貌,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运用能力。

三、没有过多肢解课文,段落

抓住几个场景教学,形成了课堂教学高潮,听到了学生个性的发言;学完了“盛情欢迎的场面”后,开始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两个场景,在让学生想象周总理祝福的话时,老师充分给时间并启发,我听到了异彩纷呈的答案“祝愿有很多人买他的东西”“上一个好的大学”“不要再淘气了”这样的课堂真实,有新课程课堂的气息。在看了泼水节的视频后,齐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一下子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人们欢快、激动、幸福的心情一下子通过读宣泄出来。

四、拓展引导妙

此课结尾让学生说其他民族的节日,柴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各民族节日后,并说“一定会有难忘的那达慕节”“一定会有难忘的火把节”,这一环节设计,不仅拓展了民风民俗,还真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永远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资料如何交流、如何引导

课堂上我看到每位学生精心查找的资料,课在交流时老师没有充分让学生展示,或许是资料太长,或不重要,或和老师的一样,或怕学生难以读下来。课下和柴老师交流一下,课前了解啦,可没深入了解。所以我想,对于资料交流,课前或课上是否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一下,让每位收集资料的同学不失望,老师也充分了解,再重点选择几位表达能力强的,资料有价值的方方面面说一说,真正为教学服务,又不浪费时间。

对于二年级学生周总理太陌生了,老师的资料应再通俗些。如解说周总理时可通俗说:“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的職位就和我们现在的温家宝总理一样。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 这样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真正立了起来。

(二)老师的评价针对性再强行

《难忘的一课》名师教学实录 篇8

底到慈城中心小学听了两堂课,一堂是周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堂是毛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应该说自己是带着很虔诚的心学习的,事先也看了教材,并对它进行了初步的框架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么上?带着问题和自己的见解走进课堂我想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师的课堂设计,捕捉课堂的精彩和教师的智慧,并在课后进行反思。

《难忘的一课》大致过程:

师:出示课题《难忘的一课》,同学们,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产生?

生:这堂课为什么难忘?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意见什么事情?

生:自主朗读课文

师: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生1:作者来到一间教室,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也悄悄地走进了教室,下课后老师还带我去礼堂看中国自己的伟人像。

师:不错。你说

生2:作者来到一间教室看到同学们在课堂上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听了后也跟着一起读了起来,下课后老师还带我去礼堂看伟人像。

师:能不能说得连贯些。

生2:(第二次说)

师:刚才两个同学说的里面哪两个画面都说道了?

生3: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和看“伟人像”(板书)

师:就是这两幅画面让作者上了一堂难忘的课,下面请大家再去读一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作者难忘?

生:有一次读课文。

师:可以加流了吗?

生4:“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他们读得很严肃,很有感情,我觉得他们很爱国。

生5:我也是这一句“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他们在用心读,一遍一遍地读,说明他们很爱国。

师:“一遍一遍”怎么读?

生:练习读,然后指名读这一句。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6:“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师:读了这些细节,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7:是中国人,为什么不会说国语?

生8:因为台湾刚光复不久,原来一直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是不许讲国语的。

师:你能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这是读书的好方法,还有哪一处也可以来解决这问题。

生9: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刚学习祖国的文字。

生10:“礼堂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的像,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师:知道“光复”什么意思吗?

生11:收复,收回。

师:你们知道光复的那段历史是怎么样的吗?(出示资料,生读)

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请你再默默地读一遍。

生:默读课文资料

师:现在请大家再回到课文,再去读一读哪些细节,你会有新的感受。

生12:“他写的很认真,很吃力。”他一定想,我终于可以写中国字了。

师:请你把它读好。

生12:他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

师:是啊,台湾离开祖国已经整整50年了,来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他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

生13:我从这句话看出他们很崇高“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

师:这应该是爱国情。对这句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4:“礼堂里原来。。。。。”

师:我们先来交流刚才的那一句。

生15:。。。。。。

师:谈了刚才哪些细节,你了解难忘一课的原因了吗?课并没结束,老师领着我去礼堂,请大家读第二个画面,又有哪些细节让你体会深刻?

生16:“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觉得他一定感到很自豪,因为礼堂上挂的是中国的伟人像。

生17:他们很敬佩哪些伟人。

师:50年不能学祖国的语言文字,抬头看到的都是日本人,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生18:恨他们

生19:把他们打出去

生20:起来反抗,把日本人赶出去。

生21:他们是想让我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忘记自己的祖国。

师:是啊,此时此刻,我能不激动吗?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的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生:“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的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师:看到的仅仅是四幅画吗?

生22:中国

生23:中国人

生24:中国情

师:再一起把这句来读一读:“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生:(齐读)“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师:所以,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50年,现在终于可以学祖国的语言文字了,终于可以挂自己的伟人像了,这怎么不令我激动呢,来,我们一起在来读文章最后一节: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下课!

这堂课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七组里面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想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所遭受的屈辱历史,然后从这简短而又最能体现爱国之情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文间字短,的确是篇好文章。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学生对于文中提到的那段背景是没有认识的,而缺少这段历史的陈述,缺少对50年殖民统治的屈辱史的体验,文章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回顾历史,感受50年屈辱史的厚重与悲壮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钥匙,也只有在感受了50年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什么是爱国,为什么写那么认真,那么吃力,为什么他们在读的时候都是发自那颗火热而真挚的心,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大声整齐的读。正是基于此,我们才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走进那段特殊的历史,用历史来转换学生的角色,让他们也在课中身临其境地激动一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如何设计课的结构呢?就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是这样来安排的: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写、读、看)。

二、再读课文,明确在难忘一课中那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并找到三次出现的地方(认真、吃力地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遍一遍用发自内心火热而又真挚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三、反复朗读,在“台湾光复”资料的背景下感受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感情。

1、为什么写的认真吃力?理解光复。50年没有写过汉字为什么刚学会就急着去教孩子?50年光复后重回祖国怀抱的释怀,激动,那种学习语言文字的迫切之情。(反复朗读)

2、教学“一遍遍用火热而真挚的心读时”,可安排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谈体会,然后根据学生体会程度,师再次引领:

师: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整整50年没有这样大声地说这样的话了。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神情怎能不严肃?在读。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再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在这样的情感理解基础上,然后读好关键句子。

3、看后激动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被爱国情怀感动。是自豪,是浓浓爱国之情的代言。

师:墙上挂着的仅仅是画像吗?

生:是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的历史。

师:你自豪吗?

生:自豪。

师: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生:是光辉灿烂的文化。

师:你自豪吗?

生:自豪。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生:挂着的是整个中华民族。

师:有这样的民族你自豪吗?

生:自豪。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师:面对画像,面对台湾教师这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面对这份浓浓的民族之情,

生:(齐读)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是啊,此时此刻没有什么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各自的感情。

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样的一段经历,这样的一堂课我能忘吗?

生:不能。

师:指着课题读

生:难忘的一课。

师:下课!

毛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从抓文章的细节,品味语言文字的、体会文本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感受那份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应该是花了一番功夫的,有几个细节处理的也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智慧。

一、粗框架细处理。语文是母语课程,因此感性的、性往往会超越理性,而教师的学法指导,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课堂引领和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都决定了是否能让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掌握学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感性的领悟,也需要理性的取向,我想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本堂课上教师从主要内容入手,了解画面,把握难忘的镜头,然后从细节感受爱国情怀。体现了教师的功底。

二、能有效铺垫,顺势引领。“光复”是本课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可喜的是教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其次,教师能关注学生课堂信息,及时梳理有效信息服务教学,在预设与生成中左右逢缘。如“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他看到的仅仅是一幅画吗?”

但是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主要体现这样几个方面。

一、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课堂中的读。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常用的方法,我们很多教师都会用,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有时用的不得法,有时用的过于牵强。泛泛而读有之,平面推进读更有之,读为了什么?怎么读?读的价值?这些问题没有理清,没有解决怎么会有精彩的朗读处理,怎么会有良好的朗读效果呢?教学中何时安排读,读多少,用哪种方式去读,读后要不要评价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根据文章题材,教师、学生的特点,文本的价值取向,来安排处理读的密度和效度。其次要体现朗读的梯度,随着阅读的深入,随着学生走进文本的程度不断加深,需要教师在读时体现它的梯度性,好的朗读设计应该是每一次读的安排学生情感都是在螺旋式上升的,读的效度同样也在梯度上升,直到戛然而止,却仍能余音绕梁。《难忘的一课》在读的设计和安排上有待进一步提升,文章的关键句子到底需要安排几次读?读到什么样的程度?如何在教师引领下读出味,读出情?这些都有待商榷。如“一遍一遍地用严肃而又火热真挚的心在读”这句,到底最终要读到怎样的程度才算达到效果?课中学生体现的层次并非梯度上升,而是忽上忽下,到最终却又放手奔下一个环节。这样的环节课中不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的朗读有时真的很像鸡肋。一堂课,把一处读好,读到位,让学生心灵之门在朗读中打开,这样的课怎么能不成功,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怎么能不享受呢?

二、对文本抓的不够实,体验不够深入。

《难忘的一课》线索明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文,并一直牵引着文章的情感之线。但教师在抓点处理教材的重难点的时候并没有切准这句话,使得教学中看似比较集中的问题引领,总给人比较散乱的感觉。我想关键就是对文本这三个支点的解析,运用还不是很全面,抓的还可以在实点。其次学生在细节感悟的环节中,总是停留在对文本的浅层面解读和体会上。有些交流学生其实已经出来了,可惜却没有进一步的深入,不然我想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要好些。平时的课堂中,对于阅读感悟我们一般要处理好这样三个层面:1、立足文本词句,凭借经验和上下文感受;2、拓宽信息广度,咀嚼词句,进入文本,亲近作者;3、以读促悟,带悟品读。

三、以情感情,关注细节。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一篇情感性较强的课文,课堂上教师的情感基调、投入程度都是学生产生内心体验、情感的重要因素。它是连接教材与学生,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因此教师备课的时候就要先进入文本,走进作者,并确定课堂上自己应保持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带着真实的情感,以情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情绪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诗意的栖居,这样的课堂才会在心与心的交融与默契中升华。《难忘的一课》是一篇富有情感,适合颂读、品读、研读的好文章,教学中,如果能多些情感上的铺垫,多些情感上的引领,多些情感上的共鸣,不仅能使学生感受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更深刻,还能在潜意识中提升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对于上这样的情感性文章,教师可以在背景音乐,课前课后的诗词,教室环境的布置,着装,媒体设计上进行关注,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不起眼的设计与安排,可能会造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年级《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9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课文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为主线,三次出现,贯穿全文,故事紧凑,情节生动,语言朴实,内容感人。抓住三句话引学生走入故事以点带面精读,在语言品味中感悟、想象、体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浓浓的语文味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地弥漫,能使学生心灵和精神得到积极的陶冶。

一、看地图了解台湾,谈台湾自读文本

1、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到台湾省所在位置:

引入交流:

今年春天,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儿,同学们知道吗?(由学生畅谈)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那么,你们对台湾了解一些什么?可从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当前局势、久远历史等引导交流。

导入课文:

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

23、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⑴ 齐读课题:

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⑵ 读出主见:

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⑶ 互助研读:

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4、质疑交流:

主要提出读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几个字,作者为什么坐进教室跟着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二、切入关键句子,体验“难忘”之情

谈话导入:

刚才同学们质疑水平非常高。有一个句子贯穿全文,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会写会读这句话吗?

1、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要求:请你像台湾教师一样来写这9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句子体验:“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为什么会这样?

(结合第11自然段,由学生借用资料说背景,老师点拨──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血腥的统治,不准台湾人民说国语,要台湾人民当忘国奴。)

面对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引导:(生读后)你现在已经是台湾的那个教师和他的学生了,你应该怎样读?多形式点拨学生读入情境。品味“一遍一遍”、“那么……那么……”、“好像……”的深刻情感意蕴。他们仅仅是在读这几个字组成的这句话吗?你们怎么体会?

3、一生跟着读句子──体会作者朗读的纵情:

激发:(生读后)作者是这样读的吗?朗读体会词语“怀着……敬意”、“大声地”、“整齐地”的情感(注意指导看书中插图)。谁再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此时,你们有什么感想?

4、一生对话说句子──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互动:(生读后)我听出了一点激动!来,你握着我这个台湾老师的手再说一次。很有点激动了!声音不一定高,关键是说出每个字的情。谁再来?真激动!“他”为会么这样激动?引导学生品读第15自然段。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为台湾回到祖国怀胞感到心潮起伏,为祖国有这么多伟人感到非常自豪,为这些伟人重新出现在礼堂感到无比激动)。师生共同诵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读这句话,又有什么新感受?课文最后一句话,能改成陈述句吗?为什么?

(其它什么话也没有这句话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全班再读这句话:女生读第一次出现的句子,男生读第二次出现的句子,全班读最后一次出现的句子。

三、回嚼“难忘”深意,丰富文本外延

1、整体把握:

你们从这难忘的一课里,从“我”和台湾师生的活动中,集中地体会到了什么?请用关键词说──(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在说“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意”基础上结合课文情境填出“强烈”和“深厚”两个词。

2、走入今天:

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话对今天的台湾小朋友说吗?

3、连宋访问大陆,目前台湾和大陆出现了一些什么可喜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4、搜集名言:

难忘的一课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篇10

【教材内容】

《难忘的一课》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3课(需1课时)。【教材分析】

这是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一首七年前的歌你听过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亲的怀抱?(澳门)

师:九年前的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又是谁回到祖**亲的怀抱?(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台湾)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然后谈谈你的感受。(师放乐曲)师:听完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了出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七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二)、介绍背景

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A、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B、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学生汇报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的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强调:“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

生谈作者的感受。

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感受:

师: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师生共同写这句话)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 是不是认真来写的? 你吃力吗? 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能看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他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地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一一(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师:好像每个字一一(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船员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怎么样读这句话,但是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谈谈。生谈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应该是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

(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那么谁愿意当老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还有谁想当‘我’”。请你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开始讨论准备表演)学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师生共演,师扮演台湾教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船员介绍中国伟人的图像及其他伟人)(争取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包含浓郁、真切的爱国感情)师:大陆朋友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就让我们伴着《思乡曲》,共读余光中的《乡愁》诗,来送别船员。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师:下面就请拿起你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抒写你的心情(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赵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 难忘的一课!(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板书: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学总结

1、能够正确诠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具体是怎样写,怎样表达的。例如在理解文中的 “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这句话时,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这句话中的用词,如:“火热”“真挚”等词语的精当之处。又如文章最后一个反问句,我让学生改为陈述句后,通过朗读来体会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这便是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以读为本,为学生真实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收获——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时,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难忘的一课 篇11

今天班上有一位同学拿了别人书包里一百多元。

一整天张老师都在对同学们开导和集体谈心,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地将钱还给别人。一百多元,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他也许因此走上歧途。放学时,丢的钱还未找到„„

晚上,丢钱的家长打来电话:“喂,老师吗?钱找到了!孩子回家打开书包,钱就哗啦啦地全落在地上了„„”张老师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是哪个孩子,趁人不注意,将钱又偷偷地放回了原处?他终于醒悟了?

第二天,张老师站在讲台前,看到一双双纯真、期盼的眼睛,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堂比语文课更重要的课!”孩子们惊讶之余匆匆收起了课本。张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昨天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以后,老师要感谢一位同学:是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如何改正错误的好榜样。这位同学就是昨天犯错误的同学!”

顿时,同学们议论纷纷:“犯错误还表扬?”“怎么回事?”

张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又说道:“这位同学以为拿到了钱,就可以买到快乐,没想到这样的做法带给他的只有不安、内疚,使他无法面对老师和同学,无法面对自己。因此,他犹豫了一整天,心中的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他勇敢地跳过了‘泥潭’,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表示视贺吗?”

掌声在教室里响起。几个同学不停地问:“是谁呀?”张老师笑眯眯地告诉大家:“是谁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位同学用自己的行动改正了错误,并提醒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做类似的不光彩的事。他一定不想让大家知道他是谁,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他,大家说好不好?”学生们点着头,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理解。

难忘的一课 篇12

(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______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降 神态自若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惊诧

2.下边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文章第(1)-(7)自然段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作者详写了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通过____________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中心。

4.文章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

5.。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你最想对欧阳老师说句怎样的话?

难忘的一课 篇13

星期一早上,我们上了一节班会课。老师给我们讲了《老鹰与蜗牛》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好朋友,它们是老鹰和蜗牛。它们都想到达金字塔的顶端。蜗牛明白,老鹰能够展翅高飞,简单地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它也明白,如果自己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不知要花多少天呢。但是,坚定的信念指引着它,无论风霜雨雪从不停止。它勇敢地向风雨搏斗,不屈地向雷电抗争,无论多么悲痛,多么疲惫,它总是坚持向上爬。滑落了,再来;滑落了,再来……不知过了多少年,蜗牛的愿望最后实现了,它最后到达了金字塔的顶端!蜗牛俯瞰着自己脚下的万物,感到无比的激动,也感到了无比的自豪……”

老师讲着,同学们听着,不时地发出议论:“我真想像老鹰那样,一飞冲天,这样很快就能飞到金字塔的顶端了!”

“我更佩服蜗牛,它能排除一切困难,勇敢地爬上了金字塔的顶端!”

听着同学们的议论,老师笑了,说:“是的,你们也许像老鹰,是个有天分的聪明孩子,也许像蜗牛,是一个每一天分的普通孩子。但是,无论你是哪一种孩子,都能到达这‘金字塔’的顶端。”

“真的吗?”我小声嘀咕着。

“是真的。但是,你们都要努力。如果你们是普通的孩子,有可能比聪明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你就必须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坚定地说。

上一篇: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下一篇:数列高考试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