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5-26

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9篇)

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黄山奇松》

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比喻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6个生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饱经风霜”、“屹立”的意思,并且会造句,关注文中大量引号、分号的用法。

2、结合资料,品读文字,讨论话题“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3、了解“总——分”的构段结构,感受比喻、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语段生动形象,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写什么?(松)-(黄山松)-写景文章 文眼——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1)生字词

(2)四字词

黄山奇松 情有独钟

山顶陡崖 潇洒挺秀

饱经风霜 枝干遒劲

郁郁苍苍 绿色巨人

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

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

2.读课文 评价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结合语境和生活理解:情有独钟

3.体会黄山松的奇特之一:生长位置奇特

四、指导生字词书写,10分钟练字、评讲。

第二课时

一、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6课——《黄山奇松》

二、复习

1、填空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生长位置之奇,是黄山松奇特之一(板书位置)

三、学习第2段

过渡: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文笔一起去欣赏一下黄山松,它还奇特在哪里?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的? 1.观察方法:

(1)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

一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景物进行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观察。二是移步换景。就是随着游踪,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

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作者是采用哪种方法来观察的,请有理有据的说一说。

(3)小结:通过阅读,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到了作者采用了定点观察,选择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由近及远(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了黄山松的奇美,并以此为顺序进行了介绍。2.介绍方法:

(1)黄山上处处都有奇松的身影,这么多奇松如何来介绍?当一篇文章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你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有详有略的介绍)

(2)是的,当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典型,有详有略的进行介绍。要求:请快速的读读课文,看看作者选择了哪几棵松树进行具体的描写,请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奇特的名字是为何而来?

交流①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作者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进行具体的描写)

②请3个同学分别读一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③发现了吗,它们奇特的名字是为何而来?(原来这三种松树都是因为它奇特的形态而得名的)(板书:姿态)

(2)请同学们再各自读读这三句(变红),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3)为什么我们读者会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在介绍三大名松时,用了这三个词(多媒体加点:如同、如同、好像),请自由读读这三个词前面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什么?再读读这三个词后面的部分,想想这又是写的什么?(前面的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松树的样子,后面的句子写的是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有心人,作者在介绍三大名松时,都是先实写自己看到的松树的姿态、模样,然后展开联想,(板书:先实+联想)中间用上“好像、如同”等词。这样,读者即使不能亲眼见到黄山奇松,也能在头脑中想象,黄山奇松的形象在们读者的心中就活了。

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三大名松奇特的形态。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6、品读精神(生命力强)

(1)课文第2自然段重点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奇松,其实在介绍这3大奇松时,作者也没有平均用力,(有没有发现?),作者所花笔墨最多的是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迎客松(3句);陪客松(1句),一笔带过;送客松也比较有特点2句,即使是着重介绍的三大奇松,作者也是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的进行介绍的。平时我们在作文当中,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也要注意详略得当地来描写。

(2)下面请大家再自由读读作者重点描写的迎客松的句子,细细的品一品,它除了姿态奇美以外,还有什么奇特之处让它能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请结合课前的预习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理解:饱经风霜 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①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

(形容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②想象: 课文中说迎客松饱经风霜,你能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想象一下,这棵屹立在黄山之巅的千年松,可能会经历哪些磨难呢?

像这样饱经了成千上万,风雨来电,夏阳冬雪,用一个词语形容,就是——饱经风霜

它虽饱经风霜,但仍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③所以,黄山松三奇在?(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板书:精神)小结:迎客松正是凭着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欢迎宾客的奇美姿态,和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它成为了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7、积累背诵

(1)黄山松是如此的神奇,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记一记。

(2)自己试着背一背记一记。

(3)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背不出的可以看书。四.学习第4段

黄山松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略写部分。

(1)指名读(你读到了什么?)(黄山松姿态奇特,千姿百态)(2)分句出示。这个句子很有讲究,谁再来读一读。

谁有发现?(3个分句;这些词都写出了松树的不同姿态,可前面是2字、中1字、后4字,富有变化,表达形式不同;比喻;语言简洁凝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黄山千姿百态的奇松(图片)欣赏了这么多的奇松,你们能模仿介绍三大名松的方法,试着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松树吗?(可以用上今天积累到的词语和“先实+联想”的表达方式)

可以先动笔写一写。(4)交流

(5)同学们,你们刚刚只写了一种松树,你能像第二自然段一样,再写两种松树,构成一个自然段吗?我们也可以像第二自然段一样,先写一个总起句,接着再分别介绍三种松树。在介绍这三种松树时也可以有详有略,大家先练一练,写一写。

16黄山奇松

位置 定点观察 姿态 有详有略 精神 实写+联想

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 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 才察觉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 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 心里很难过, 也很愧疚。于是, 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 “我”把母亲抱在怀里, 让母亲入睡, 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儿子的爱, 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 感悟母亲的爱, 理解孝子情怀, 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并学会表达爱。

资源利用:

搜集有关“母爱”主题的图片或音乐。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 聚焦感动

1.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 题目是——— (齐读课题)

2. 此刻, 发生在医院的一幕幕镜头仿佛又在我们眼前闪现。同学们, 打开书, 轻声读读课文。在这么多镜头中, 最打动你的镜头是哪个?

3. 交流:你最感动的镜头是哪个, 能简单说说感受吗?是什么打动了你?

4. 在这么多镜头中, 有一个镜头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那就是第一次抱母亲的那一刻。 (出示文字, 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 “张扬个性, 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 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 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 交流感受, 把握情感基调。】

二、“一抱母亲”, 感受母爱之深

1. 你知道文中的母亲到底有多重吗? (板书:轻)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 我心里很难过。”)

2.“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但是直到今天, 当我第一次抱起母亲时, 才知道———” (引读)

3. 再读读这句话, 你读懂了什么?

4. 是呀, 母亲竟然这么轻,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没有预料到的。 (给“竟然”加点) 在读课文时,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 文中有三个地方写到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指名说)

(出示:三段“没想到”) 谁来读一读这些话?

5.“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 (给“没想到”加点) 我们一起读好这三句话。

追问: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指名说)

“我”难过的是什么?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些吗? (指名读, 齐读)

6. 过渡:“我”为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呢?静下心来读下面的课文。

指名回答。 (出示:“在我记忆中……”)

7援师述:“在我记忆中, 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轻轻读这段话,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 (指导说一说)

“我们”已经长大了, 可以干活了, 但逢有重担, 母亲总是自己来挑, 这是为什么啊?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母亲就是用她那80多斤重的身体, 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孩子们, 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有什么?

这就是重担的含义!就是母亲, 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挑起了照料儿女的重担, 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走过了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肩上不仅仅承受的是100多斤重的东西, 实际上母亲顶起了半个天。

8. 再读:“母亲竟然这么轻, 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阅读要“情动而辞发”, 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 我抓住重点语段, 让学生反复品读, 读出意, 读出味, 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描写, 让学生展开想象,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 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三、品味语言, 体会母爱之切

1. 过渡: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默默地、无怨无悔地支撑着自己的家庭。你们听, 病房里传来了感人的对话。默读第3、第4小节, 用心去听。 (指名分角色读)

2. 从母亲的话中, 你们看出了什么?

3. 多么质朴的微笑, 多么朴素的话语。 (读母亲说的话)

通过这个词 (“哪个”) , 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还想到了谁?

4.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呢!请同学们来看这一组画面。 (师配乐介绍)

受伤的母亲给儿子喂奶。

一位母亲在自己脾脏被切除仍处于不清醒的状态下, 给受到惊吓的孩子哺乳。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一直坚持了46年, 嘴对嘴喂饭给自己的残疾儿子。

5. 看了这样一组画面, 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 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觉得, 比天空更宽广的应该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 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6. 再读母亲的话。

【设计意图:对母爱的进一步感受, 还在于对母亲那句朴素的话语的理解。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 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再抱母亲”, 感受母爱之深

1. 过渡:在护士的劝说下, 母亲答应让“我”抱她入睡。 (师生配乐读)

2. 此时作者把母亲抱在怀里, 内心肯定涌动着情感的波涛, 作者可能会想到什么?

3. 读第二处抱母亲。

母亲流泪了, 这是怎样的泪水啊? (充分说)

4. 母亲含辛茹苦, 呕心沥血, 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 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深情地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配乐)

【设计意图:文章最感动的是最后一自然段, 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深情朗读, 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 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五、迁移拓展, 倾诉感激之情

1. (音乐起) 欣赏小诗。

母亲, 您陪我走过了多少日子

您累不累呀?

母亲, 您帮我挡了多少风雨

您苦不苦呀?

母亲, 您为我费尽心血

我却不懂得珍惜

一次又一次

伤了您的心

母亲, 如果您化成大树

我就变成树叶天天逗您开心

母亲, 如果您化成蓝天

我就变成白云天天陪着您

母亲, 如果您化作窗户

我就变成护栏天天保护着您

母亲, 如果您化作明灯

我就是灯下温习的人, 是您照亮了我

母亲, 您为我付出了多少

我永远无法作答

2. 此时此刻, 我们心中涌动着爱的暖流, 请把它说出来, 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说出来。在准备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话———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个问候……

你可以对文中的母亲说, 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 也可以对所有的母亲说。

3. 指名说。让千纸鹤带着我们美好的心愿飞翔! (贴黑板)

4. 同学们,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母亲的爱, 回家后, 把你们的千纸鹤送给你们的母亲, 爱需要表达!我想, 随着你们的成长, 你们肯定会读懂一个字———爱!

为第一第二高价股坠落叫好 篇3

第一高价股中国船舶,2007年10月11日,曾创下每股300元的天价,对应其2007年每股收益4.40元,每股净资产14.13元,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68倍和21.2倍。尽管2008年盈利增长42%,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高达6.28元和18.18元,但在年报公布日,股价仅60元,半年多跌去近8成,市盈率和市净率陡降至9.55倍和3.3倍。如今六年多过去,最新出炉的2012年年报净利润居然只有2687万元(每股0.019元),还不到2008年415962万元的一个小零头,与2011年盈利225236万元相比,降幅也达98.8%;这还是东拼西凑靠了营业外收入和财政补贴,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亏损1.59亿元。自然,股价也早已从“贵族”沦落为“平民”,目前仅20元出头,仅为最辉煌期300元的十五分之一。

第二高价股贵州茅台,2012年7月16日创下266元的天价,迄今才9个多月,股价从266元跌至166元,整整跌去100元,跌幅达37.6%,而同期上证指数还涨了7%。尽管公司预告2012年盈利增长50%,以此推算,每股收益将达12.66元,市盈率已降至13倍,可市场依然不看好,股价还在下滑通道中运行。

中国第一、第二高价股,恰如耀眼的星星从高空“坠落”,而在其坠落的背后,正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艰难和惨烈。

回想2006年末,沪东重机被中国船舶借壳前,股价才10来元,借壳消息一宣布,是如何的激动人心,改名后的中国船舶净资产从不到10亿元,猛增至130亿元,市值从20多亿元暴增至近2000亿元,有多少人“众里寻他千百度”,在苦苦寻找着第二家沪东重机以求暴富!然而,卫星怎么放上去,还得怎么掉下来,其背后反映出的,正是中国的投资拉动模式走到了尽头。正是高速的投资增长,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猛涨,而进口和运输大宗商品,必须仰仗两大行业,一曰航运业,二曰船舶业。中国远洋从净利191亿元(2007年),到2011年亏损104亿元(2012年还将继续巨亏);中国船舶净利从41.6亿元(2008年),到2012年仅2000多万元,就是两个硬着陆的典型。

贵州茅台高台跳水,主要原因则是反腐倡廉。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台以来,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的经营和高端白酒的销售大幅度下降。据抽样调查,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北京、上海、宁波分别大概下降了35%、20%、30%左右。就拿茅台来说,按其盈利增长50%计算,2012年全年可达131亿元,可其前三季已达104亿元,也就是说第四季盈利不过27亿元,仅为全年的20%;而以往各年,第四季至少要达30%。是的,中央禁酒令致消费一度出现低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3%,这不仅比去年全年名义14.3%的增速大幅下降,而且比去年7月份的13.1%全年最低增速还要低。其中餐饮业收入增速仅仅为8.4%,限额以上企业餐饮(可以理解为高档餐饮店)收入甚至下降了3.3%。但如果剔除高档消费,一般消费增速还是相对平稳的,现在增速下来,特别是高档餐饮消费负增长,说明公款吃喝下来了,影响了整体消费。

高端餐饮和高端白酒,众所周知多为公款消费,这样的消费下降应是好事。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到,财政一定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底线是什么?两句话,一是满足基本的需要,二是财政能不能可持续?像茅台这样的高端白酒既然不是“基本需要”,如果每年高速增长还将增加财政开支,使财政难以可持续,这不是好事是什么?

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执教教师:杨扬

学习目标:

⑴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韵母,读准音,认清形。⑵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⑶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⑷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⑸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⑹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⑺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⑴三幅孩子活动的图画,一幅“鹅”的挂图。⑵制作带姓氏的花。

⑶声、韵母贴图两张,拼音卡23个。⑷反义词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我会写 ⑴激趣导入。

a、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前面学习中认识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同学们还记得吗?

b、教师依次出示拼音字母卡片。c、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在读准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巩固发音方法。随时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快。⑵找一找。

a、教师贴图,两座小房子,分别写着声母、韵母。b、游戏。

老师请小朋友把你的拼音送到火车站休息室,看谁送得又快又对,c、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激励:教师给贴对的小房子上插上一面红旗鼓励,如果贴错,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也可以请同学帮助后再插红旗。

⑶写一写。

a、提出要求:请各小组的组长负责,以开火车或小组喜欢的形式请每位同学都读一读,读得小组同学满意的可以由组长发红花鼓励。

b、各组同学合作拼音分类。

c、发拼音练习纸一张,请你把桌上分类好的声、韵母按要求抄在四线格里。

d、同桌互相检查。

e、教师通过实物投影进行评议。

二、我会连

⑴游戏激趣。

a、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配合做个“反话游戏”,小朋友们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来。

b、老师说,学生做:教师说大,学生用手比小。教师说小,学生用手比个大。教师说前,学生用手比后。教师说下,学生用手比上。

c、过渡引导:刚才老师说的话和小朋友们做的动作正好是相反的,哪位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呢?

⑵学生对字游戏。

a、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意思相反的词,现在我们来做个对字游戏。游戏规则:拿到“出”的同学大声读:“我是‘出’。”拿到“入”的同学大声回答生生世世上:“和你相反,我是‘入’。”

b、学生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当小老师领全班读:出—入,左—右,上—下,大—小。

还可以进行说句练习,如:西瓜的,苹果小。c、请同学们把这一题完成到书上。

三、我会读

⑴游戏激趣:“识字接龙”。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或两个以上的同学,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另一个同学迅速读出字音,要读得又快又准,如果读错不能及时纠正,就要加读一张,看谁最快读完手中的识字卡,就可以得到小小的奖品。

⑵尽量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⑶把卡片中你认为是一类的试着摆放在一起。

⑷请摆好的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四、我会连

⑴出示电脑课件“翻词条”。

a、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的字可以互相交流,或向老师求助。b、教师指名,请学生自己选择词条。读对后词条自动翻转。

c、在课件上直接显示词、图并对应画线,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d、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⑵试着连一连。

a、学生在书上做练习,指导用尺子连线的方法。b、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帮助。c、教师巡视辅导。

五、扩展活动

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在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教学反思

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材P82到83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69一9=           78一7=           32一7=

84一6 =          46一8=           23一6=

55一8=           60一6=           83一9=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说84一6、60一6你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设计

1.练习十一第11题: 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

(1) 第1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 第2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 第3组的两道题呢

2.练习十一第12题:

填表比较

3.练习十一第八13题:

(1)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七第15题:

(1)出示第14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

(2)“求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3)“求再买几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

四、练习总结:师生共同谈收获。

五、质疑。

(编制者  王亚芬)

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1.会写“左”“右”“寻”等8个生字,会读“唯”“琵”“捕”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搜寻、成员、充足”等词语,积累词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黑脸鹭鸶的可爱,激发小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黑脸鹭鸶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4.体会黑脸鹭鸶的可爱,激发爱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素材:

1.黑脸琵鹭的图片、视频资料等。2.关于米埔自然保护区的资料。3.关于乐器“琵琶”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启发,看图揭题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动物,看看你认识吗?(课件出示1)熊猫图片。你看它身体胖胖的,圆圆的,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可爱呀!它是什么颜色的啊?(黑白)它可是我们的国宝哟!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喜欢)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它也是黑白两种颜色,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被人们称为鸟中的“国宝熊猫”。大家想认识一下吗?(课件出示)黑脸琵鹭图片。

2.揭题:你们认识这位新朋友吗?对,它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朋友--黑脸琵鹭。黑脸琵鹭既漂亮又可爱,真惹人喜欢呀!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⑴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注意“琵”和“鹭”的笔顺,理解这两个字的字义,“琵琶”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琵琶图片。“鹭鸶”是一种水鸟。顾名思义,引导理解课题的含义。⑵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⑶让孩子们看图画,指名简单说说黑脸琵鹭的样子。(提示:外形特点、颜色等)

3.提问“关于黑脸琵鹭,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名答)

4.过渡:黑脸琵鹭是我国众多珍奇动物中的一种,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课文去认识一下漂亮又可爱的黑脸琵鹭。二.以读为主,读中识字

1.听录音读:播放全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

2.自由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3.试读:学生初步试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画出不认识的字。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读一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左右 成员 香港 充足 唯独 琵鹭 捕食 蹚行 摇晃 搜寻 不赖 稀少 温暖 帮手 4.指读: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5.跟读: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并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正面评价。

6.感情朗读:你能把对黑脸琵鹭的感情读出来吗?要读出对黑脸琵鹭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分组合作学习: ⑴分组读一读课文。

⑵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评一评。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声音宏亮。

⑶小组朗读竞赛。提出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⑷指名朗读,比一比谁是“朗读冠军”学生听后进行评价,选出优胜者。

三.赏读自悟,引导表达

1.读通了课文,认识了生字新词,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学课文。2.出示填空练习,检查阅读效果:

我的羽毛是________,脸是________,嘴巴________,________,就像一把________,所以人们都叫我________。我的家族成员非常________,秋天我到________过冬。今年我打算去________过冬。

3.思考问题,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⑴黑脸琵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⑵黑脸琵鹭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⑶黑脸琵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很可爱?(提示:它们的外形和动作等方面都很可爱。)4.说一说:

⑴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①②段写我名字的由来;③段写我的长嘴巴;④段写我的生活。)

⑶请小朋友们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答)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指名反馈,评议、交流,看看谁说的内容最准确,语言最流畅,声音最洪亮。

②教师引导点拨,总结归纳,补充学生发言的遗漏点。

③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黑脸琵鹭的名字的由来,介绍了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展示了它的长嘴巴的作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黑脸琵鹭的喜爱之情。四.练写生字,总结所学

1.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读这些词字?(学生自愿站起来读生字。)

⑴左 右 寻 员 香 米 区 充 ⑵请挑出你认为难的字再读几遍。

2.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生字,那就来写一写吧!3.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空书笔顺。4.教师范写讲解。师一边范写一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指导学生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⑶分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把字写好,说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指导学生写字:

描红,学生在书上描红后在练习册上练写。

临摹:师巡视指导字形结构以及笔顺,提醒注意写字姿势。展评:展示优秀的同学作品,加以表扬。6.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黑脸琵鹭的名字的由来,以及它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知道了黑脸琵鹭是一种很惹人喜爱,很受欢迎的一种鸟类。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关于黑脸琵鹭的资料,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交流吧!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导入:在大千世界众多的鸟类中,有一种鸟儿,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伸着长长的脖子,还有一张形如琵琶的黑色的大嘴,那就是黑脸琵鹭。看啊,在蓝蓝的天空中,它们成群结队,翩翩飞来了,时而展翅在高空中盘旋,时而拍翅降落在山地,时而扑扇着翅膀奔跑在大河边,时而傲然独立于水田……

(课件出示13)黑脸琵鹭图片。学生仔细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有序观察,说说黑脸琵鹭的样子。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黑脸琵鹭的图文资料,关于黑脸琵鹭你都知道些什么?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黑脸琵鹭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交流。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4.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黑脸琵鹭的许多知识,对黑脸琵鹭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叫黑脸琵鹭》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引导探究 1.黑脸琵鹭名字的由来。

你好,我叫黑脸琵鹭!为什么叫这么奇怪的名字?这还要从我的长相说起。

⑴指导学生读一读。读的时候“奇怪”和“长相”两个词语要读重音,起到强调的作用。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⑵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句子。(课件出示15)

①因为我的长相特殊,所以我的名字很奇怪。③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 ②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 2.黑脸琵鹭的长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说)

我身上长满白色的羽毛,唯独脸是黑色的,最特别的的我的嘴巴,长长的,扁扁的,就像一把琵琶,所以人们叫我黑脸琵鹭。⑴读一读:指名读,分组读。说说它们的名字为什么叫黑脸琵鹭?(提示:用原文回答。)(板书:美丽)⑵说一说:我为什么叫黑脸琵鹭?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⑶比一比:黑脸琵鹭的嘴巴和琵琶有什么相似处?(板书:羽毛-白色;脸-黑色;嘴-长 扁)

①简介琵琶:琵琶,是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琵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

②黑脸琵鹭的嘴巴:长长的,扁扁的。琵琶:半梨形。

③小结:因为黑脸琵鹭的脸是黑色的,嘴巴又和琵琶的形状相似,所以它才会有这样奇怪的名字。

3.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白脸琵鹭全身的羽毛都是雪白雪白的,只有脸是黑色的,难怪被称作鸟中的“国宝熊猫”。真招人喜爱呀!但最最让人感到奇怪的还是它的大嘴巴呢!(板书:捕食)长嘴巴可是我捕食的好帮手。你瞧,我把嘴插进水中,半张着,一边在水中蹚行,一边左右摇晃脑袋,搜寻目标。哈哈,逮到一条小鱼,我的“小汤匙”不赖吧!

⑴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感受黑脸琵鹭的可爱之处。并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

⑵轻声读一读,画一画描写黑脸琵鹭捕食时动作的词语。(板书:可爱)

3.自由读一读,做一做那些有趣的姿态和动作。(课件出示19)插进 半张 蹚行 摇晃 搜寻 ⑴指名做一做,演一演。看看谁是最可爱的小琵鹭。⑵师生共同评一评,哪只小琵鹭最可爱。⑶全体同学站起来,做一做这些有趣的动作。

4.请你再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小琵鹭捕食时敏捷、活泼可爱的样子。

5.就是这么美丽,活泼而又可爱的鸟儿,家族成员却非常稀少,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20)⑴指名读,齐读课文。

⑵思考问题:我为什么走到哪里都非常受欢迎?

我的家族成员为什么那么稀少?

我今年到哪里去过冬? ⑶分组讨论后上台回答,看谁说得好。⑷教师小结,出示有关资料。

黑脸琵鹭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也极为稀少,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现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1965年在朝鲜发现36只,1980年仅有30只,2010年,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2346只,但2011年却仅记录到1848只……

三、升华情感,延伸总结

1.这么美丽的鸟儿,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

一个是鸟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人类的破坏;第二就是人类的乱捕乱杀鸟类。(包括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改造湿地、滩涂围田和滥用农药造成的土壤、水质环境的污染和食物的短缺),这都是造成鸟类越来越少的原因。2.还好,我们的黑脸琵鹭还是幸运的,因为人们在香港为它们建了一个米埔自然保护区,那儿食物充足,它们的生活有了保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美丽的黑脸琵鹭一定会越来越多。(课件出示23)3.分组讨论:保护黑脸琵鹭可采取哪些措施?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⑴每组选代表说一说自己的问题。⑵师归纳出最主要的问题加以交流。⑶再读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

4.爱护鸟类,人人有责。试一试你能不能设计几条爱护鸟类的标语。

5.升华情感。课件出示黑脸琵鹭图片,配乐朗读课文,再次感受黑脸琵鹭的美丽与可爱。

6.教师结语。今天我们认识了美丽可爱的鸟儿--黑脸琵鹭。但同时也知道了它是一种濒临灭绝的鸟儿!小朋友们,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爱护鸟儿,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让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是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吧!让我们人类还鸟儿一片蔚蓝的天空吧!

板书设计:

21.我叫黑脸琵鹭

羽毛:白色 脸: 黑色 美丽 嘴: 长 扁

《荔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和方法:学习课文, 围绕重点写母亲对儿孙的爱的四件事, 通过抓重点词句感受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母爱, 唤起关爱父母之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以创设情境

二、歌词导入, 复习回顾

由《母亲》歌词导入, 复习回顾表现母爱的四件事。

三、深入研读, 品文悟情

师:上节课我们围绕沙果和荔枝提出了几个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是哪几个?

生: (1) 课文以荔枝为题, 为什么还要写沙果?

(2) 母亲那么爱吃荔枝, 可临终前却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一) 研读第一板块:沙果寄深情

引导探究第一个问题。

1.出示导学提示:请同学们画出文中描写沙果的语句, 读一读, 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后引导交流文中第一次写沙果的语句, 抓重点词谈体会后指导朗读。

3.补充肖复兴去北大荒后, 母亲独自一人生活的资料。

4.学生再谈感受, 读中入情。

5.师:就是这样一盘承载了母亲一片爱心的沙果, 当客人来了, 这盘沙果让儿子感到尴尬时, 母亲又是怎样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相机出示:“母亲端上茶来……那般自然、妥帖。”

7.师:真的是“顺手”、“不经意”吗? (生自由读后交流体会)

8.师小结:只有母亲, 只有深爱着孩子的母亲, 才能这样细致入微地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变化。读了这些写沙果的文字, 明白为什么要写沙果了吗?

(二) 品读第二板块:荔枝渗厚爱

师:儿子也懂得回报母爱, 因此买了昂贵的荔枝孝顺母亲。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情景令作者终生难忘。

1.相机出示:“母亲扑哧一声笑了……孩子一样高兴。”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写上批注,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指导朗读, 评读。

3.引导回读课文开头儿子咬牙给母亲买昂贵的荔枝句段, 体会儿子的孝心, 进而体会母亲实际是带着无比的喜爱与欣慰在欣赏荔枝。

4.指导再次朗读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这段话, 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

5.教师范读, 指导背诵。

6.母亲那么喜欢吃荔枝, 却为什么舍不得吃荔枝呢?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 第三板块:深情与挚爱交融:“而今, 荔枝依旧年年红”

1.师激情过渡, 引导体会儿子得知母亲去世前一颗荔枝也没舍得吃的心情。

2.生交流:痛楚、遗憾、怀念、内疚、悔恨……

3.小结引读———而今, 荔枝依旧年年红。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练读。

5.互文阅读:肖复兴《母亲》中小姐姐出嫁的文字。

6.再次引读“而今, 荔枝依旧年年红”。

7.荔枝鲜红依旧, 母亲却长眠地下, 此时此刻作者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8.生交流后师总结:去年今日此门中, 母慈儿孝乐融融。慈母已随清风去, 荔枝依旧年年红。千言万语都浓缩为这一句———生:而今, 荔枝依旧年年红!

9.学生结合母亲关爱自己的事例谈感受。

四、总结全文

这荔枝代表了母亲那永不消逝的爱, 也寄托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思念之情。其实, 我们每个人的母亲也都在深深地爱着我们, 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忽略了。“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同学们,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亲人的爱, 用爱去回报他们吧!让我们一起祝愿 (出示:天下母亲永远幸福安康!阎维文的《母亲》歌声再次响起) 。

五、自主作业

学了本课, 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提示:可以把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背下来;可以为妈妈做件事;也可以搜集肖复兴其他的纪念母亲的文章阅读。

评析

【教学点评析】

议题一:三个板块的设置是否合理

安徽徐杨清:这三个板块的设计很好, 但是容量是不是太大了?我觉得每个部分不能平均用力, 整体感知四件事后, 直接进入描写荔枝的片段进行品味, 关注细节, 体悟写法, 片段仿写, 将这一部分上实。再学习沙果这一部分, 但此处一笔带过, 主要体会写作技巧。最后回归“荔枝依旧年年红”, 情感升华。

议题二:是否上出了语文味

设计者认为《荔枝》一课是进行“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教学的范例, 在教学第三板块时教师拓展文本, 顺势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感恩父母, 帮助学生体会、说出作者未尽之言, 以期令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您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得当?

江苏卢谦:荔枝依旧年年红, 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追忆, 情真意切, 可以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 此处安排说话即可。同时, 文本的细节描写很有特色, 设计者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突破口, 让学生在品读细节中体悟情感, 这都做得不错。只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上体现不够, 其实“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那段细节描写是个读写结合的范例, 可惜没有很好利用。

议题三:设计的修改建议

本设计最大的不足在哪里?应做哪些调整?

1.目标设置问题

江苏周信东:此设计刻意把教学目标分三块表述, 这是将三维一体的多元目标人为割裂的表现。

2.入课方式问题

四川夏祥川:我以为, 课前以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导入, 放在第一课时的开头最好。

3.互文阅读的时间安排

安徽徐杨清:不是所有的互文阅读都要放在课堂上, 譬如第二处的互文阅读可放在课前, 教师课堂上点一下, 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整体评析】

江苏魏星 (特级教师) :

这个教学设计, 教师注意整体把握教材, 有效生成对话。学生依据第一课时的质疑独立钻研文本, 在交流和对话中, 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感情。最值得称道的是, 此教学设计不仅指向文本的内容、思想、感情, 而且聚焦文本“怎么说”, 从中领悟出带有规律性的语言规则。如对“母亲端上茶来, 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 那般不经意, 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的敲打, 从“顺手”“不经意”这两个词中敲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设计中有多个这样的“语用分析”, 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师还相机引导学生进行“互文阅读”, 也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智慧。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建议不要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层面描述。应站在学生应达到的语用层面, 用具体的、可以测量到的语言描述目标。把情感等目标渗透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实现。此外, 课标第三学段目标提出“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这就要求要寻求到阅读和表达的“耦合点”, 而这个设计还是偏重于文本意义的“接受性阅读”。

关于教学活动的设计。第二课时从阎维文的《母亲》歌曲切入, 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教学中的情是从哪里来的?是外部的渲染?还是从语言实践中获得的?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建议把第一、二环节去掉, 直接从学生的质疑入手, 建构阅读实践活动。另外, 整个教学设计太“满”了, 没有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活动空间。

吉林孙世梅:

这个设计, 上课伊始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 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在细读文本时运用读、画、悟、议, 以及资料的补充等多种方式, 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生活的困苦与母亲的勤劳, 进而感动于母亲的那份爱子深情。同时, 在感悟课文内容时, 教师还在表达特点上加以关注, 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于表达情感所发挥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以“读”为核心, 以交流为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淤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两次播放《母亲》, 虽然可以营造氛围, 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使用太多多媒体手段而冲淡了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容;于核心问题下的小问题的处理要灵活, 不要因为各种原因随意增加“追问”, 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变得琐碎;盂对于课文所体现的思想内涵的感悟与课文描写方法、表达特点的感悟要防止过多过深, 而把语文的学习, 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单纯的“思想教育”。

《荔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修改稿)

教学目标:1.

1.通过学习课文围绕母亲对儿孙的爱重点写的几件事, 能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能够感受到母亲对儿孙的爱, 唤起关爱父母之心。

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初步领悟此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导入目标

1.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 知道课文围绕母亲对儿孙的爱重点写了四件事, 是哪四件事呢?

生:包蕴母爱的沙果;第一次吃荔枝;巧端沙果, 除儿尴尬;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荔枝。

2.四件事, 四幅动人的画面。这节课就让我一起跟随作者肖复兴回到那年那月, 一起重温感动作者一生的那段情。在学文中解决我们第一课时的质疑:课文以“荔枝”为题却主要写了什么, 是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品文入境, 沿波讨源

板块一:品味荔枝, 披文入情

问题的解决来自对文本的深入研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温情画面。

(一) 一品荔枝, 体会母爱

1.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令作者终身难忘, 读读第3自然段的相关文字, 在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旁写上批注,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母亲扑哧一声笑了……像孩子一样高兴。”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4.引导学生抓“不停地抚摸、小心翼翼、托、爱怜地望、不住地说”体会人物内心。

5援指导朗读, 评读。

(二) 二品荔枝, 感受孝心

1.母亲那么喜欢吃荔枝, 在母亲眼中, 她手中捧着的仅仅是一颗荔枝吗?

(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可见荔枝在母亲的眼里是格外的珍贵, 她像对待一个小生命一样认真细致地剥开, 仔仔细细地欣赏, 像个孩子一样高兴, 其实更主要的是母亲对儿子的一片孝心感到欣慰。)

2.从哪儿读出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3.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儿子咬牙给母亲买昂贵荔枝的有关文字。

4.荔枝虽贵终有价, 孝心无价情义深!母亲是带着无比的喜爱与欣慰在欣赏荔枝呀!再来读读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这段话, 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

5.生练读, 指导背诵。

(三) 三品荔枝, 关注语用

1.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永远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 却也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请以某一物件为依托, 回忆父母疼爱自己的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片段仿写。

2.指导仿写、交流。

板块二:聚焦“沙果”, 涵泳体会

自读自悟

1.课文以“荔枝”为线, 却花费了不少笔墨写“沙果”, 作者用意何在?从文本中找依据。

2.学生自读思考。

交流感受, 聚焦两个画面

交流预案

1.画面一:“包蕴母爱的沙果”

相机出示第2自然段相关文字:“这是一种……这般模样。”

(1) 读了这段文字,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 指导学生结合“长着疤、烂、一一剜去、干干净净、晶光透亮、格外清晰”等词语体会母亲的勤俭和生活的困苦。

(3) 互文阅读:肖复兴去北大荒后, 他的母亲就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北京, 没有工作, 没有经济来源, 靠给人看孩子、弹棉花勉强维持生活。肖复兴回京后, 一时没找到工作, 母子俩就靠母亲赚的这点钱艰难度日。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 母亲还想着要给儿子买水果。虽然她所能给儿子的仅仅是这样一盘伤痕累累的沙果。知道了这些, 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 学生再次交流感受后, 指导朗读。

2.画面二:“巧端沙果, 除儿尴尬”

相机出示第4自然段相关文字:“母亲端上茶来……自然、妥帖。”

(1) 真的是“顺手”、“不经意”吗?生自由读后交流体会。

(2) 多么细心的母亲啊, 只有母亲, 只有深爱着孩子的母亲, 才能够这样细致入微地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变化。

体会作者描写沙果是为了写荔枝, 写母爱, 体会这种写法的精妙

板块三:真情挚爱两交融, 情到深处意浓浓

1.母亲去了, 临终前儿子给买的荔枝她一颗也没舍得吃, 全部留给了小孙子。母亲心中只有儿孙, 却唯独没有她自己。想一想, 当儿子知道这一切时心情会怎样?

2.生交流:痛楚、遗憾、怀念、内疚、悔恨……

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而今, 荔枝依旧年年红”。

4.课前我们已经阅读了肖复兴的《母亲》, 知道文中的母亲并不是“我”的亲娘。此时此刻, 你的心中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再读“而今, 荔枝依旧年年红”。

5.荔枝鲜红依旧, 母亲却长眠地下, 回想起母亲生前种种, 作者会对母亲说些什么?

6.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7.生交流后师总结:去年今日此门中, 母慈儿孝乐融融。慈母已随清风去, 荔枝依旧年年红。其实此时什么语言都是苍白的, 千言万语都浓缩为这一句———生读:而今, 荔枝依旧年年红!

8.课文学到这里, 你是否还有疑问?

三、总结全文 (“阎维文《母亲》歌声再次响起”中“再”字去掉, 其余文字与原设计同。略)

四、自主作业 (与原设计同。略)

后记

静下心来认真拜读了老师们对《荔枝》一课的设计评析还有几位名师点评, 获益匪浅。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讨, 思维得到碰撞, 智慧得以启迪, 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与提升。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给我们创设了这样宽松有效的研讨氛围, 更感谢各位老师百忙之中的精彩点评。我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与编辑沟通, 向当地名师请教, 结合大家的评析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原设计在教学目标的确立、入课的方式、互文阅读的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在修改设计时, 我吸取了大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重新设定目标;舍弃了前两个教学环节, 歌曲创设情境和歌词导入部分;将第二次互文阅读移到课前等, 这样就能有更充分的时间落实每一环节的教学。

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燕子》

2、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 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歌曲《小燕子》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2. 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生视谱;

2) 模仿下雨练习:教师:滴答滴答,学生接:沙沙沙

3) 谈话: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

4)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5) 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轻些)

6)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课型:新授课

课题:Lesson Seventeen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Lesson 17 Part(II)单词和句型,能依照课文句型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对话。

2、掌握句型:Who’s she及其回答She’s…/ He’s…和一般疑问句Is she …?及其回答,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3、能用“The girl with a …”并在实际中运用。

思想情感目标

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智力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扮演角色进行情景会话的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参与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Who’s she?(Who’s he)句型及其回答。

Is she …?(Is he …?)及其回答。

三 教学难点。

Is she …?(Is he …?)

肯定回答:Yes, she is (he is )

否定回答:No, she isn’t (he isn’t)

四、教学媒体

录音带 录音机 课文插图 单词卡 句型卡 电脑 电脑软件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课前准备

“Sing a Song”

Look at the boy on the bike.

Who is he ? Who is he?

He’s my good friend. He is Mike.

He ‘s Joan’s brother. ( 唱2次)

2步骤:上课前,老师组织带领全班边唱边做动作。

歌曲是改编自“London Bridge Falling Down”

目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过的`Lesson 17的(I)的内容。

作用:让学放松神经,调节好情绪,同时又可回忆上一

节课学过的知识。

2板书,讲目标

步骤:a宣布课题

b板书课题

c宣讲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Lesson 17的II部份,掌握四价目四会单词和Who’s she ? Is she…?句型及其答语)

目标 :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概念。

3复习Lesson Seventeen (I)

A Act Out

a表演(I)原文(课文插图)

b按照(I)让学生自己编对话

目标: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发

展性练习中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作用:巩固旧知识

B Game (电脑)

荧屏上有五幅伟人图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引导学生用“Who’s he? He’s ….句型来问答。

目标:再现上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反复运用朗朗上口。

作用:重点句型的巩固,为下面新知识Who’s she ?

She’s …句型做准备。

4呈现新课

A 课文(II)的整体呈现(电脑呈现2次)

A:Who’s that girl? ( 2个男孩手指远2个女孩)

B:Which girl?

A: The girl with a bag. (女孩手中书包闪动)

B:That’s Rose (手拿书包的女孩闪动)

A:Is she your sister? (一男孩手指另一男孩)

B:No, she isn’t my sister . She’s my cousin.

目标:让学生尽量理解文章内容

作用:以“听”为先。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理解。

(教师提问)Question CQ Answer CA

Q: What’s that? (指住书包)

A:It’s a bag.

Q: That’s Rose .Yes or No?

A: Yes , that’s Rose.

目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分步呈现(电脑呈现,共分成三部份)

a: Who’s that girl? (Section 1)

Which girl?

(板书 句子)

Who’s that girl?

Which girl?

(板书 单词:girl [ ])

b: The girl with a bag .(Section 2)

That’s Rose .(板书)

四会单词 with 拿着 具有 (板书)

(解释意思并带实单词和句子)

c:Is she your sister ? (Section 3)

No, she isn’t my sister . She’s my cousin (板书)

四会单词:sister [ i ] cousin [ ]

(解释意思并带读单词及句子。)

目标: 分步呈现课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四会单词,

不作扩展性的操练。 只要求学生熟悉课文。

作用: 在第一步“听”后,让学生容易上口。

c 整体呈现课文

目标: 让学生对课文按整―分―整的步骤了解课文。

作用: 保证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概念,强调课文的完整性。

巩固操练

A: Read after the tape (the pupils open the books)

齐读一次。

以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Pair work 同桌对练,背 (Ⅱ)。

表演 (检查)

目标:这个环节以“读”为主,基本完成学生对课文的掌

握工作。

作用:熟读课文,为后部分的发展性练习做好准备。

B: 小结

四会单词: girl, with, sister, cousin

句型: The girl with a bag.

句型对比 Who’s that girl? (电脑呈现)

Who’s she? She’s…

Who’s he? He’s…

Is she …? Yes, she is. (No, she isn’t.)

Is he …? Yes, he is. (No, he isn’t.)

目标:总结L17 (II) 所学的知识。

7 巩固操练

A (练习卷)填写 所缺的单词。

A:What’s that ?

B: Which ?

A: The girl a bag.

B: That’s Rose.

A: your ?

B: No, she isn’t my . She’s my .

目标:加强学生对新单词的拼写,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作用:学生可在填写空缺中,把新知识转化成“写”的形

式。完成“听,说, 读, 写“四个步骤。

B 表演 (II)。

巩固发展

A: Game (电脑)

荧屏上有学生的照片, 每一幅开始时有的模糊不清,有的有花点遮住,有的只出现脸盘的一部份。

引导学生用 Who’s she? She’s…

Who’s he? He’s…

Is she your classmate? (sister, brother, friend, monitor)

Is he your classmate? (sister, brother, friend, monitor)

Yes, she is . (No, she isn’t.)

Yes, he is . (No, he isn’t.)

目标:操练本课重点句型。

作用:用生动有趣的电脑游戏来操练学生,使他们能够熟

练地运用本课地重难点句型。

B: 发展性对话练习(录像)

2个女孩分别拿着toy pig and toy rabbit 走来。(要求学生编对话。)

A: Who’s the girl?

B; Which girl?

A: The girl with a toy rabbit.

B: That’s …

A: Is she your …?

B; Yes,(No,)she is .(isn’t.)

2个男孩,一个站在箱子上,另一个扶住他。

A:Who’s that boy?

B: Which boy?

A: The boy on the box.

B: That’s …

A: Is he your …?

B: Yes,(No,) he is .(isn’t.)

目标:让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实际情

景中运用。

作用: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Homework

A 抄写L17的新单词。

B 抄写L17的课文。

C 背诵(II)。

六 课文版书

girl A: Who’s that girl?

with B: Which girl?

sister A: The girl with a bag.

cousin B; Thats Rose.

A: Is she your sister?

B: No, She isnt my sister. Shes my.

Cousin.

七 课文流程图

开始

歌曲 教学目标 表演课文 表演对话 电脑 游戏

电脑 呈现课文 电脑 提问 电脑 分步呈现课文

录音机 跟读课文

朗读 同桌练习背诵

小结归纳

课文填空

电脑 游戏 录像 编对话

上一篇:星级支部自评报告下一篇:金木水火土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