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24-06-09

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共13篇)

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水乡》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作者笔下的水乡是什么样的?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结合预习,激发对文章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水乡讲了哪些内容?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景物概括清楚。

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及没有读明白的句子。

学会运用读书符号在文中标记,大胆质疑。

三、检查预习,汇报交流

师生讨论并交流尚未理解的问题。以多种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课后作业

1.写生字;

2.熟练朗读课文,自读、自悟。

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2

一、蜻蜓点水, 过快了

“蜻蜓点水式”的课堂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揭题导入, 快速初读后即刻引导学生直面文本, 逐段分析, 在一堂课中全部解决本该由浅入深分课时去落实的教学任务。

回忆我曾经试水的第一课时, 也犯了这样的毛病。当时, 我教学《小动物过冬》, 整堂课引领孩子围绕三个环节的“读”展开:一读:读通课文, 扫除字词障碍 (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再指导读带生字的词语, 并教学了两个生字的书写) ;二读:读熟课文, 扫描文章重点 (引导学生快速找出“一天, 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读:直奔重点, 了解过冬方式 (扣词品读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并抓住关键字词进行了分角色朗读) 。

反思这一次教学, 当时觉得很成功, 课堂似乎一气呵成。但事后发现这堂课其实是失败的, 本应重点强化的初读却只是学生自读了一遍, 认了几个词语, 就走过场了。而将课堂的天平偏向了本应下一课时完成的课文感悟理解, 这样的课堂流于形式, 空洞而不扎实。

二、剑走偏锋, 过偏了

“剑走偏锋式”的课堂则有意淡化一些读生字、读词语、读课文的传统形式, 抓住文本一部分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深挖细凿, 以力求教学更能博得眼球。如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早》, 教师以古诗《梅花》引入课文, 并总结诗是分三个角度描写了梅花, 分别是梅花的花期、花色、花香。接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快速浏览, 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则花了浓墨重彩品读梅花, 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地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很快便找到了描写梅花的句子。接下来教师的教学便围绕着梅花细细展开, 找出了梅花的花香 (纯净疏淡) 、花色 (白里透黄、黄里透绿) 、花质 (润泽透明) 、花韵 (冰清玉洁) 、花期 (小寒节气) 。

这样对梅花的大量剖析, 似乎有些剑走偏锋。《早》字一文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 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的来历, 赞扬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倘若在课文品读阶段去赏析梅花这些特质以赞扬鲁迅未尝不可, 而在初次学文时就直接零碎地解读梅花的花香、花韵、花质等, 让人感觉课堂走向有些偏颇, 值得反思。

三、拔苗助长, 过深了

“拔苗助长式”的第一课时课堂往往出现的是教学三级跳, 一些教学环节出现在文本理解后的环节显得水到渠成, 但放在初读文本时, 却显得“拔苗助长”了。如有位老师在第一课时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就拓展了: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出《周易》;孔子在遭到困厄时写下了《春秋》,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司马迁想到这些人物时, 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便进行了写话训练。

这样的拓展本意是丰厚文本, 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司马迁的内心, 但在初读课文中出现还是为时过早, 把文本解读得过深, 让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大跨越,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以上几种“早熟”现象, 必然让第一课时教学陷入困境:学生字词不过关, 学生读文不充分, 学生缺少对文本的整体认知, 使得对文本的理解难以深入, 教学推进跌跌撞撞, 影响阅读教学的最终效果。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更像第一课时, 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基于实践观察, 我认为第一课时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三位”原则。

一、课时目标要定位

语文课不仅要有每一课的总目标, 更要有明确的分课时目标, 哪些目标应在第一课时达成, 需要我们从年段、学情、教材等几个维度综合考量, 以做到科学合理。

1. 由年段目标来定位。

根据年段特点,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当有所不同:低年级以认读生字、新词, 反复朗读课文, 确保读正确、读流利为重点;中年级则要学会在读顺、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学会理清脉络,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在读熟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后, 能初步弄清文章的脉络并对文质疑, 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精读, 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由学生学情来定位。

在确立第一课时目标时, 教师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对作者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更要了解学生对文本、对作者能知道多少、把握到什么程度, 从而进行教学设计和构思, 明确教学目的, 确定教学内容。这样就能较好的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早熟现象了。

3. 由文本整体来定位。

要让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出现上文阐述的“剑走偏锋”现象, 我们还应从文本整体来定位整堂课的目标, 避免把文本解读得支离破碎。

二、识字读文做到位

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曾明确指出:不管哪个学段, 在初读课文阶段都要让学生把书读得正确连贯, 所谓“正确连贯”指凭借自己的阅读期待和教师的激励, 经历一个由慢到快、由断到连的过程, 逐渐实现不错字、不漏字、不掉字、不破句、不重复, 正确、连贯朗读课文。在观察实践中我发现一些策略值得借鉴, 它能让第一课时的识字读文做到位, 有效达成“正确连贯”的要求。

1.预习先行, 识字读文前伸策略。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 它能无形地将课堂初读前伸, 增强识字读文效能。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石榴》的第一课时前就下发了“预习单”, 内容大致包括: (1) 生字你能读准确了吗? (2) 你能说说这些生字怎样记,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3) 请读通课文, 做到不错字、不漏字、不破句, 读完后请给自己打上星。 (4) 你知道“玛瑙”、“驰名中外”的意思吗? (5) 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吗?之后教师展示的课堂教就围绕这份“预习单”进行个人、小组的交流来展示这几个预习任务,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 字、词、句、篇层层过关, 让这样的初读扎实有效。

2.由字及文, 识字读文循序策略。为了让学生在第一课时读熟读透课文, 我们不妨由字及文, 每读一遍设不同要求, 让学生循序进入课文, 达到读通读顺课文的目标。如一位教师在教《我不是最弱小的》时这样引导学生由字及文, 循序渐进去初读课文。首先提出的要求是:对照生字表把生字读准, 再读课文做到字字入目。 (学生读后教师抽读生字新词, 完成第一层记生字的目标) 接下来教师又按排了这样的任务:再读, 句句入心, 难读的做记号, 多读几遍。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难读的句子, 达到了读通句子的目标) 最后同伴分小节朗读, 读完后进行评价。 (这时的同伴互读互评, 能让全体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这样由字及文, 步步引领, 让学生会真真正正去读书, 并且每遍都不会让学生觉得厌烦。

3.字文同行, 识字读文整合策略。字文同行, 随文识字的初读整合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它能做到字不离文, 使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因素紧密联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执教《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第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整日思索”的意思, 又强化朗读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 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我这样进行了三次引导:每天早晨, 睁开睡眼, 雷奈克一定在想——— (一生读句子) ;每天中午, 吃饭时分, 雷奈克依然在想——— (另一生读句子) ;每天晚上, 临睡之时, 雷奈克还在想——— (全班齐读句子) 。在三次朗读中, 学生对这个句子已经能准确朗读, 这时我顺水推舟:一天到晚一直在想, 今天想, 明天想, 这个词语就是——— (出示词卡:整日思索) , 并指导朗读好词语。

这样的字文同行, 实现了学字、解词、读文的互长互进, 有效地推进了第一课时的实效, 避免了第一课时的“虚脱”。

三、文本精读不越位

考虑到孩子的年段特点, 中高年级的第一课时教学中, 在扎实落实识字读文的任务的同时, 可适当选择一部分文本进行精读, 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印象, 以顺利过渡到下一课时对文本的深入学习中去。但是这一过程切忌跨越式地全面解读课文, 以免让第一课时太早熟, 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

1.立足学生不越位。第一课时教学中所需精读的文本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确立, 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牢记这是孩子第一次直面文本, 不可操之过急。

2.立足文本不越位。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 第一课时的文本精读要以文本为准绳, 脱离文本的随意拓展、片面挖掘都是不可取的。

3.立足初读不越位。不论在哪个年段, 第一课时中文本初读和文本精读的天平始终应该偏向的是初读, 只有把初读工作做扎实了, 才能进行品读和美读。

4.立足整体不越位。第一课时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 因此第一课时必定要立足整体。像在上文中谈及的《早》一课的教学, 这位老师就未能立足整体, 直接指向了梅花的剖析。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教师要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 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 让学生去感悟理解, 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1.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水乡,去细细欣赏那儿的美景!播放“水乡风光图”。

2. 谁能说说自己看到的?这里的水乡有什么不一样?(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设计意图】从欣赏水乡图开始,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水乡世界,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水乡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感情基调。

二、 精读品味——体验意境美

1. 学习第1节,领悟学法。

(1)指名读第1节。水乡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水多)你是怎么知道的?画出有关词句。

(2)(出示:“渠”以及“水渠”的课件)“千条渠”“万条河”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水乡的河——(成千上万);指导读好“千条渠”“万条河”。(突出数字“千”和“万”)

(3)还从哪儿看出水多呢?(出示:“池塘一个连一个”)。“一个连一个”说明池塘的个数——(很多很多、多得数不清)

(4)水乡的水多还表现在——“处处绿水荡清波”。“处处”说明水多,到处都是。这句话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告诉我们水乡的水清、绿、美)(板书:美丽)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者既要有“语文意识”又要有“文体意识”。在教学中,我遵循诗歌体裁的结构规律,根据此诗的结构框架(问特点——答特点——表现特点),来进行有序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朗读体会特点,用想画面的朗读方法来指导、评价,推进学生的朗读。

2. 学习第2节,指导学法。

(1)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节诗时,是按照这样的三个步骤进行的:一读(自由读诗,找找特点);二画(画出描写“多”的词语);三想(想象

画面,读出美景)。现在,同学们根据此法自学第2节。(教师指导提示学生:特点找到了吗?反映特点的词句画出来没有?读着这一小节,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深入学生中,关注学清,进行学法的个别指导)

(2)这节写了水乡什么多?(船多)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水乡的船多?

(3)“千只船,万只驳”,从“千”和“万”这两个数字中,你感受到船怎样?教师相机出示“驳”的图片,并讲解“驳”的作用。

(4)从“白帆片片像云朵”,这句话中感受到船多,因为只有船多才会帆多。

(5)“白帆片片像云朵”这是什么句?(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美感等方面来比较)多么美妙的比喻,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白帆片片像云朵”。

(6)学生练说:月牙弯弯像 。 像 。

(7)“飘满湖面飘满河”,这句话也能说明船多,水乡的湖里、河里到处都是船,尤其是哪个字?(从“满”字中可以看出船特别多)谁来通过朗读,将船多的景象表现出来?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想象画面,读出美景。

【设计意图】诗歌大多结构相同,为了避免教学环节的雷同,教师发挥导学的功能,恰到好处地扶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当然,对关键词句的读中感悟、比喻句的仿写等,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美

1. 学习第3节,运用学法。

(1)出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将第3节读给同桌听;画出描写歌多的词句,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内比赛读这一节,并推选最好的与其他小组赛读。

(2)描写歌多的词句有“千首曲,万首歌”,还是从“千、万”这两个数字上体会到水乡的歌多。

(3)“装满一箩又一箩”;从“满”和“一箩又一箩”中,感受到水乡歌十分多。

(4)疑问:歌怎么会装在箩筐里呢?什么是新生活?

2. 拓展延伸,理解“新生活”。

(1)水乡是美丽的,水乡人是勤劳的,他们在忙碌,也在收获。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捕鱼图,放鸭图,采藕图,摘菱图,收割图……

(2)用心猜一猜,此时的水乡人会唱什么歌?(《捕鱼歌》《劳动号子》《数鸭蛋》《好日子》……)

(3)是呀,他们用歌声来表达他们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幸福。

(4)水乡人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了美好的新生活。出示他们幸福生活的图片。

3.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读出水乡人心中的甜美之歌,幸福之歌。(板书:幸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学法的提示,小组合作探究,尤其是对不懂处的质疑,让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接着,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层,触摸到文本内最深、最广、最鲜活的东西。我顺势而导“水乡人会唱什么歌?”并不适时机地拓展水乡人劳动图片,让学生从水乡人的衣食住行中,感同身受水乡人生活的变化和新生活的幸福、甜美。

四、 感受特点——仿创诗歌美

1. 如果你就是水乡的孩子,你会怎么介绍水乡呢?(引导读出自豪语气,欢快的节奏)如果你是来水乡的游客,你又会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诵读?(引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舒缓的节奏)

2. 说说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诗的每一节结构相同;第一句先问什么多,第二句回答;第三、四、五句都是说明怎么多的;尤其是第三句都是用千……万……来证明多。)

3. 水乡除了水、船、歌这“三多”外,还有什么也多?(桥多、雨多、鱼多……)

4. 学会创诗。(任选一个,完成填空)

水乡什么多/ 多/千

万 / / 。

5. 学生交流自己仿创的诗。

【设计意图】两次不同身份的朗读体验,旨在激发情感,感受诗歌独特的韵律美。有了前面的铺垫,此处让学生说说诗歌的结构特点,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仿写的设计注意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有所选,都能体验创作诗歌的快乐。这样的设计由扶到放,由仿到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指导写字——体会汉字美

1. 指导书写“荡、装、箩”。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寻找这三个字的同异。(同: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形声字;异:部首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不同)

2. 教师范写。

3. 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4. 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写好字是学生学语文的重要基本功。此环节中精心选字,将上下结构的三个字放在一起比较,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同中求异,从而掌握各部分之间的间架结构。

(作者单位:高邮市实验小学)

第一水乡周庄游记 篇4

暑假里,我们一家来到著名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游玩。

到周庄已经晚上八点多了,虽然坐了一天的车已经很累了,但一下车我们顿时被眼前的周庄夜景迷住了:清澈的小河在霓虹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小桥挺立小河上方,周围的房屋散发出古老的江南气息,真是小桥、流水、人家!因为明天还有旅程,我们便找了一个农家住下了,迎接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我们便早早出发了,沿着河道来到了周庄码头,坐上了船,这船可不是机动船,那可是古朴的船――阿婆划的船哦!

阿婆还给我们唱了当地的民歌,她的.歌声悦耳动听。小船行驶在小河中间,我们欣赏这两岸美丽的风景:绿树倒映在河水中,使河水显得更绿了;观看着两岸那些古朴的建筑,听着阿婆的江南民歌,这让我们有那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白鹭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把握主题。

2、梳理写作线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课文朗读

1、学习生字

隽永juàn 绮丽qǐ 睿智ruì 蓑毛suō 喙huì

铿锵kēng qiāng 鸿鹄hóng hú 寥廓liáo kuò

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 淳厚chún

恬淡tián 清澄chéng

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五、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七、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安全小贴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舒适的生存环境。回想一下,第二单元都有哪些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对,我们要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1、板书:小村庄。上课前,老师先带领大家到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怎么样?美吗?谁能用你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这美丽的小村庄?你们说的太美了!我也说一说:早先„„你们喜欢它么?(PPT1)

2、现在老师再领大家到另外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请你把看到的画面跟大家说一说!同学们,其实,这是同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我们喜欢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会变成现在这种可怕的样子呢?想知道答案吗?(PPT2)

3、那好,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村庄,看看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你们都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把文中的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一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都很认真,那么下面这些字词你们能读准么?通过预习,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学生从音、义分析。(PPT3)

3、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把课文读出来呢?下面我们分自然段读。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其他的同学认真听一听,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着这个小村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PPT4)

5、说得真好,说明这位同学认真读书并动脑思考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

6、下面老师想提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就得好好再读课文,使劲儿钻研,钻研的越透彻越好!看我的问题是:(课件问题)

现在请再读读课文吧,动笔画出你认为重点的句子。问题想好后到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

7、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书:村庄美丽 树木减少 土地裸露 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这篇课文的思路,谁发现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后,我们再写事儿的文章时,就可以按这种写作顺序来写。(PPT5)

8、(1)小村庄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个组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一下?

(2)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对,乱砍滥伐造成了这个小村庄出现这种可怕的后果。其实,这也是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大问题。老师课前查阅了资料:(课件)像这样的情况离我们远么?不远了!(PPT6-8)

9、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两个问题之外,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就请你们把有关书籍带来,利用中午的读书时间,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从中找到答案!

10、教师小结: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村庄,这些村民们只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用手中的一把斧头砍到了树木,破坏了美好的家园!这是多么低级的错误呀!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我想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说上一句更严重的话那就是:罪有应得呀!同学们,现在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呀?如果用酸甜苦辣来说的话,是哪一种味儿呢?是呀!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就请你们通过朗读中表达你们心中的滋味吧!全体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2、3自然段。女生读4、5自然段。

(三)、写生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全班齐读。从字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

“葱、黎、裸、森”很多独体字,在做偏旁时,具体的形状要发生变化。

3、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五)、总结全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令人遗憾,引人痛惜,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妈妈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人类将别无去处,再不行动起来,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从而保护我们的家园。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请课下认真思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六)、板书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村 庄 美 丽

树 木 减 少 土 地 裸 露

什 么 都 没 有

《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对自然事物有观察的欲望。教学中通过图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让他们感受济南的泉的特点, 并说说自己的所见和所想, 从而激起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通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有效阅读中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和提高体验能力。通过阅读来调动学生思考, 鼓励他们参与问题的谈论;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从而丰富认知与情感。在对话交流中, 让学生获得语言的感悟能力, 学会表达生活中的美及对美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够识记、理解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行文脉络和语言运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理解和感受泉城泉多、水美的特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会学会用, 学会迁移, 在阅读、理解和表达中提升学生对祖国自然美的热爱与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一、巩固旧知, 联系导入

谈话1:上一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什么? (《虎门销烟》) , 就这个题目, 我们怎么理解呢? (“虎门”是地方, “销烟”是事件。) 我们其实还可以补全———林则徐虎门销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泉城) (生读课题)

谈话2: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这个城市以泉出名) , 那么我们知道哪个城市被称为“泉城”呢? (济南) 由这个题目, 我们推想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主阅读,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 边阅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写了哪些泉?是怎么写的?每个泉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以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概括。)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从而把握文章内容的重点, 学会概括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

三、具体研习第一自然段

1.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说说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 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学法点拨:我们要得出这一段写了什么, 就要分清楚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最终得出第一段的内容。 (三句话, 分别写了济南有七十二泉, 泉多;济南的泉美和济南的泉著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提炼句子的主要内容, 能够整体和局部地分析段落, 学会概括段意。

3.品读“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这句话, 探讨问题:

(1) 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 同学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共有4个小分句, 写得比较优美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等。)

(2) 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栩栩如生呢? (四个分句都是比喻句, 显示出作者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准确凝练。)

(3) 作者是从泉水的哪些方面写的呢? (前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泉的样子, 后两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泉的声音, 是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的。)

4.拓展延伸。

小结:同学们, 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首先认真观察了泉水的形态, 仔细聆听了泉水的声音, 并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以及生动的表达, 把泉水写得栩栩如生, 让我们过目难忘, 记忆深刻, 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 老师觉得还有一点很妙 (以诗歌形式出示这段话) , 就是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一首小诗。范读 (作者用了四个“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 让句子更加的工整, 读起来也更有气势!) 、指名读、齐读。

过渡:想把这美妙的泉水记在心里吗?

(1) 朗诵比赛。自己先朗诵, 先在小组内比一比, 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 参加全班比赛;

(2) 再读第二句, 感受“有的……有的……”句式特点;

(3) 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来写一段话, 用上“有的……有的……”句式。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踢足球, 有的在打篮球, 有的在跑步, 有的在跳绳, 可热闹了。”) 如果四年级的我们还写这样的句子, 能不能代表我们的水平?我们能不能也像泉水的作者一样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呢?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修改?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你追我赶地踢足球, 好像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奔跑;有的在你拍我抢地打篮球, 好像一只只饿狼在抢夺食物;有的在比赛跑步, 个个如离弦的箭;有的在玩花样跳绳, 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 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借助这样的仿句造句练习, 提高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腻精准描写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论:同学们想想除了在操场上我们可以用“有的……有的……”进行造句, 还可以针对其他场合和对象用吗? (小组讨论, 如用学过的“台湾的蝴蝶谷蝴蝶真多呀, 它们……”写生活所见, “天上的白云姿态万千, ……”)

四、课堂小结

《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1.认识“怒、暮、燥”等生字,会写生字“醒、修”。

2.读懂课文第一、三自然段,知道花钟是由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来描写不同花的形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喜爱,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词语卡片,花钟。

2.学生课前观察周围的各种花,也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一)谈话

奖励欣赏一组图片,欣赏了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是啊,大自然藏着许多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就会有很多发现。

(二)揭题

花也有秘密呢,这秘密啊,就藏在课文中,今天我们就去见识一下。(板书课题,引读)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欣赏图片,让学生说说得到什么信息,从而引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就会有很多发现。”这一单元目标。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为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识字,理清层次

(一)出示初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画出介绍花钟的句子。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2.学写、会写的字“醒、修”。

(1)观察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在抄写本上各写两个。

(设计意图:识字仍然是三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在语境当中认识巩固生字,注重了词语的积累。初读课文提出了读通读准的要求,尝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清层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精读感悟,品味语言

(一)研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哪句话是介绍花钟的?

(出示句子)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对啊,像这样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钟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就组成了花的时钟。

2.既然是时钟的话,该怎么看时间呢?自由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句子)这些花在24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1)把这里的“大致”“刚刚”删掉,行不行呢?

(2)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一下。

(二)研读第一自然段

1.找一找:自由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花的名字。

2.赏一赏:欣赏鲜花之美,巩固品味词汇。(课件出示课文中9种花的图片)

3.引出第一句:真是——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仔细读读,你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

(1)带着感受读读这一句。

(2)找出描写各种花开的句子。

4.品一品:创设情景,对比感受,领悟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精妙。

重点句子理解预设:(根据学生的理解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件呈现: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點,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看这些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①体会按时间顺序写的。

②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③体会时间位置的不同。

小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2)再读读这段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研读:同样是写花开,文章又是怎样表达的?挑一种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花,用心读一读,再想象一下它盛开时的样子,要求融入你的想象,最好加上你的手势,美美的说一说。

交流,预设:

①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结合图片理解“喇叭”,形状之美。做出动作,响亮地朗读。

②艳丽的蔷薇展开了笑脸。

结合图片理解“艳丽”,色彩之美。指导带着表情朗读。

③万寿菊欣然怒放。结合动作理解“欣然怒放”,姿态之美。

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介绍昙花,了解成语昙花一现。

5.读一读:指导朗读,品味语感。(引读,小组合作读)

(设计意图:课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中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读自悟,学生在品味花钟独特的报时方法时,也感悟到了课文语言表达的独到。通过朗读、表演、仿说等练习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培养了语感,也突破了本文重、难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板书设计】

13.花钟

有趣

美丽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揭题,认识“隹”就是短尾巴的鸟。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小礼物,看,这是——(学生读),这种鸟名字叫灰雀。板书:灰雀。“雀”可以分成“小”和“隹”,“隹”是一种短尾巴的鸟,小隹就是小鸟,让我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吧。

2、这是三只怎么样的灰雀呢?围绕灰雀,俄国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号序号。

2、出示词语:

胸脯 散步 仰望 婉转 面包渣 白桦树 郊外 诚实 惹人喜爱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读准词语中几个后鼻音的字“诚”“蹦”,平舌音“散”等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1自然段,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三只灰雀的,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颜色:粉红 深红 动作:来回跳动 叫声:婉转

3、多么快乐、美丽的灰雀啊,谁来读一读?引导学生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升华感情。

4、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字形的

3、重点指导“胸脯”“步”“或”“敢”

4、学生描红、摹写

五、抄写句子

《影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10

一、游戏引入,做好铺垫

前开展体育游戏:我说你做,如老师说:向左转,学生马上做相应的动作。

[点评:前开展几分钟的体育游戏,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巩固了学生前后左右的方位感,为学习与此密切联系的新知作铺垫。]

二、引发话题,鼓励交流

1.激发兴趣:我们在体育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好玩吗?你踩了几个同学的影子?

[点评:体育里有趣的“踩影子”游戏让学生对影子产生了感性认识。恰当的语文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2.揭示题:

①读题,注意读好ǐng后鼻韵母,“子”读轻声。②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影”字? 学生回答后,播放多媒体帮助识记,一轮红日当空照着就像是“日”,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就像是“京”,旁边有一片影子就像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三撇儿)。

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鼓励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多读几遍。(提示学生读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可拼拼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2.创设情景,读儿歌:“大苹果,圆又大,读好生字摘下它,摘下它”。进行摘苹果游戏,检查字音,识记生字。①请你先自己读一读: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左、右。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准了没有?鼓励读对的跟他读一读,大胆出来当小老师,评议,并带着大家读。

③识记生字: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的?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并引导好朋友合作演示前──后,左──右等字义。)

3.小结:记生字的办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开动脑筋,就能学得又快又好!4.同桌合作再读书,互相学习。

[点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细读文,指导朗读

1.播放多媒体:小朋友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多有趣!

2.播放多媒体:影子怎样跟太阳捉迷藏呢!出示4幅太阳、影子在前、后、左、右的图片,引导学生讲: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

[点评:通过音像手段拉进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活动的画面激发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减缓了教学难点的坡度。] 3.想象:大家看,影子像什么?你还可以把影子叫做什么? 4.听读:听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读的? .评议:他读得怎样?他哪里读得特别好? 6尝试读:自己在座位上试一试,把文读得有感情。7.比赛读:你觉得自己哪一节读得最好你就读哪一节!指名读后评议:他读得怎样?鼓励: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点评: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求“新解”,学生自主选取喜爱的内容读。这样,让教学有一定弹性,尽最大努力论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发现、成功和欢乐,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请你们自己带上表情和动作把文读一读,背一背!2.配乐唱歌,情感升华。

①播放《小燕子》歌曲。让我们轻松一下,听听《小燕子》这首歌。

②尝试改编歌词,自由哼唱:今天我们学习《小影子》,你能不能把《小燕子》的歌词改一改,试唱一下《小影子》? ③出示改编歌词,唱歌《小影子》:小影子,穿黑衣,天天跟我上学去。我在前来它在后。影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小影子,穿黑衣,天天跟我上学去。我在左来它在右。影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3.动手画影子(准备几幅画有不同事物,太阳在不同方位的图画):你喜欢画哪一幅就画哪一幅,注意看太阳公公在哪里?想想影子在哪里?请你画出来。4.分享作品:

①在四人小组互相评评你画的影子,看谁画得最准确、最好。②把你画的影子拿给老师看看,让老师指点指点。[点评:让学生将本节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内化,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将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语文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快活。最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交流评议绘画作品,与老师分享绘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扩展活动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 篇1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教材简析: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充分表现了她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本文结构可简化为:生病(失明失聪)→奋斗(战胜缺陷) →奉献(永留世人心中)。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五年级学生对海伦在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战胜自我的故事,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的“奋斗精神”不易产生共鸣,所以,力求营造将心比心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切身体悟海伦的生活观及精神世界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着重引导学生反复通读,为下节课突破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海伦不屈不挠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激发情感

1.师: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师板书海伦·凯勒,生齐读课题。)

2.师:想认识海伦·凯勒吗?(课件出示四幅海伦不同时期的照片,师作简介)请怀着敬意轻轻地念这个名字。(师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不同时期的照片入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海伦·凯勒,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读好课题,又巧妙地渗透海伦的品质,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为学习全文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海伦,走进海伦无声无色的世界。

课件出示要求: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②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①师:(课件出示生字)会读哪个读哪个。不会读的怎么办?

(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如“吮、程”是翘舌音,“挠”的声母是“n”而不是“l”。齐读生字。)

②师:哪些生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暴躁”的“躁”、“干燥”的“燥”等字形,教师相机范写,学生书写或描红。)

3.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谁读得好。师生共评轮读情况。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教学虽不是五年级的教学重点,但读准音、写好字不容忽视,尤其是第一课时更应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同时,也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提醒别人需要注意的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帮助学生明白别人朗读课文不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要学会认真倾听,并与自己的朗读经验作对比,做一名倾听者、欣赏者,在互评互议中共同提高。】

三、熟读全文,感知内涵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海伦的?

(学生默读后交流,教师适时板书:生病、奋斗、奉献。)

2.师:其实,阅读就是与海伦进行心灵对话。同学们要注意从海伦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体会海伦的内心,感受海伦的品质。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画出打动你的语句。(学生自主阅读。)

师:从同学们的神态来看,大家已被海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谁来说说,哪些语句最触动你的心?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海伦·凯勒,你想到了哪个词?老师注意到了这个词——(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的评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3.齐读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后,引导学生分别从理清文本顺序、感知文本内涵这两方面阅读全文,帮助学生沿着文本的脉络,触摸海伦的内心世界。找课文中的中心词,既可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掌握长文短学的方法,又可围绕这一中心词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构篇方法。】

四、细读全文,走近海伦

师:请大家再读这个词(不屈不挠)。“不屈不挠”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精神的语句。(学生默读。)

预设1: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预设2:她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她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师:海伦真是一位不屈不挠的小姑娘。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次齐读第8自然段。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次齐读——(师指板书“不屈不挠”)让我们再次怀着敬意念一念这个名字(师指板书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中心词“不屈不挠”,帮助学生感悟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这里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简单的“告知”,而是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引领学生品味、感悟文本语句,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情感共鸣。怀着敬意再次念“海伦·凯勒”这个名字,与开头呼应,使这堂课有一定的整体效果。】

五、延伸阅读,丰富形象

1.师:刚才大家交流了感人的语句。跟自己的生活相比,你觉得这些语句中哪些词、哪个字最触动你的心?透过它们你又想到了什么?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细读文本,下节课咱们共同探讨。

2.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故事,准备下节课交流。

总评:读是阅读教学的根。为防止流于形式的朗读和浅层次的熟读,本堂课老师引导学生从读通读顺到按自然段轮读,从默读理清文本顺序到通过体会海伦语言、动作、神态等感知文本,从默读课文画出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语句到课后搜集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故事,这样,反复通读,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学生从读得不熟到读得流利有感情,从感受语言文字到感悟文本内涵,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同时,注意将教师智能化引导与学生个性化感悟有机结合,

将学生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适时渗透,为下节课通过抓关键词语品味、想象,移情体验文本,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实现文本的内涵与学生的人生、精神相融,升华学生情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附: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

生病→奋斗→奉献

《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 主要讲述了图画课上“我”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情景, 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 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 启发同学们懂得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即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 都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轻易下结论。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就能终身受益。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 形象生动, 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 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 循循善诱, 饱含哲理, 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 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 非常好笑;当了解真实情况后, 则又显得很尴尬, 这充分反映出了学生们的纯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 揭示课题

1. (出示杨桃实物)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杨桃, 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 还具有生津止渴、止血止痛的功效。)

2.我们来了解由画杨桃引起的一场风波。 (板书:画杨桃)

3.你们画过杨桃吗?想知道由画杨桃引起的故事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杨桃是一种热带水果, 并不很常见, 以杨桃实物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文本感兴趣, 学生才会乐意阅读文本, 走进自主学习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范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3.交流互动。结合课文内容, 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 指名读生字。 (2) 合作学习, 熟记生字新词。 (3)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4)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叮嘱”的“嘱”书写时注意“禹”字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熟悉”的“熟”字的右上是“丸”, 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 而是一撇加“米”。)

5.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教师学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使学生能主动识字写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生词,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质疑解难, 培养能力

1.默读课文, 提出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画出重点词句, 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教师巡视学生默读的情况,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技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尝试分段, 了解段意。 (1)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共分几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 指名分段, 说一说段意。第一段 (第1自然段) 讲父亲教“我”学画画。第二段 (第2~18自然段) 在图画课上, “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 同学们觉得很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第三段 (第19自然段) 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虽然对阅读教学中的分段和概括段意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但是这篇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分段和概括段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 理解文章要说明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 突出重点

1.角色体验。 (1) 学生分角色品读第一段。重点读父亲教“我”学画画的话。 (2) 启发想象。想象父亲教我学画画“很严”的样子, 说一说父亲为什么要“很严”。 (3) 学生交流自己对父亲教“我”学画画的这一段话的理解。 (4)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2.理解词语。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1) 理解“想当然”。 (2) 理解“叮嘱”。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 严中充满关爱、认真。)

3.指导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 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语的语气。

4.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视频,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爱的小生灵,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可爱。小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部关于小猫的短片,想看吗? 生:想。

师:好,同学们,看完后说一说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播放短片,生观看,不时地发出阵阵笑声。)

师:说一说吧,这些小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它们很可爱。生:它们很调皮。

生:它们是一群淘气包……

师:可爱,调皮,淘气,大家对小猫的这些评价都饱含着对它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猫》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谁的作品呢?

2.作者简介 生:老舍。

师:(板书)不能这样说。他可是中外闻名的大作家,一生发表了近800万字的作品,而且他已经去世40多年了。我们应该这样称呼他——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的笔名。

同学们,老舍先生一生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在课外看看这两本书。

课件出示老舍先生简介

老舍先生尽管是一位大作家,也写小文章。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他写的一篇小文章——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预习时读了课文吗?

那老师来检查检查,同学们是否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请四名同学接读课文

四生接读课文,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师:同学们,在他们读的时候注意一边听一边想,看看在老舍先生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 师:谁来说说? 3.生汇报交流

师:他写了成年的大猫和刚满月的小猫。(板书)那课文哪些段落在写在大猫,哪些段落在写小猫?

生汇报:课文第1-3自然段在写大猫,第4自然段在写小猫。师:写大猫的3个段落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读一读。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师:对。同学们用波浪线把这句话勾下来。这是这3个自然段什么句? 生:中心句。

师:那你能迅速找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吗?也把它勾下来,读一读。生: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三、研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大猫的性格古怪“ 1.细读第1-3自然段,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师:同学们,先来读读1-3段的中心句。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生齐读中心句。师:“实在”是什么意思? 生:的确。

师:这是很肯定的一种说法。再读读这句话。生再读。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3自然段,看看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再和同学讨论讨论。

生读课文1-3自然段,然后同伴互助讨论。

师:猫的性格古怪主要体现在(板书)既老实,又贪玩,又特别尽职,有时候极其温柔,有时候又极其冷漠,还体现在它:既极为胆小,又极为勇猛。看来,这真是一只——

生:性格古怪的猫。(板书)

过渡

:这篇课文老舍先生是用具体的事例来写猫的性格特点的。a.先说说猫有多老实呢?谁找句子读一读。生一读。

b.师:这么老实的猫其实也很贪玩,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一读。

什么叫“任凭”?课件出示:任凭......也 生:不管、无论……

师:说说都有谁会呼唤它,会怎样呼唤? 生若干分角色想象尝试。

师:任凭谁怎样呼唤它,猫也不肯回来。

师:同学们能用“任凭……也……”的句式来说句话吗? 生造句练习。

c.师:猫是这样贪玩,但非常尽职。什么叫“尽职”? 生议。

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究竟有多尽职?找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你读得很认真,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幅画面。师描述猫捉老鼠屏息凝视的情景。

猫蹲在老鼠洞口纹丝不动,仿佛停止了呼吸,几个小时过去了,它仍然等在那,有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念头,看来老鼠在劫难逃了。

课件出示:图片

师:什么样子啊,都来做做

生做

师:我看你做得很好,你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生:非要把老鼠捉住不然不吃饭

师:哦你说的是它心里的想法,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认真的看,生怕老鼠溜掉

师:凝视就是认真地看,屏息呢?

生答

师:,就是控制呼吸。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

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

生:屏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猫尽职

生:很执着,非要捉住

师:课文中哪两个词还能读出它的尽职?

生:非,不可

师:你体会到了,你能读出它的尽职吗?

生读。

师:读得好

边评价边鼓掌

师:这么尽职的猫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来,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猫等老鼠的态度真认真,时间长达几个小时,决心大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真是太尽职了!

课件出示:非......不可.......生造句。

d.师:猫的性格古怪还表现在有时候温柔可亲。谁来读一读猫对主人温柔可亲的句子?

生一读。

师:“蹭”是摩擦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不用摩擦,而用“蹭”? 生议,轻,温柔,显示和主人关系很亲。体现猫爱人

师:同学们,作者写作的稿纸被猫踩了脏脚印,怎么作者还说是印了几多小梅花呢?这又体现了什么?

e师:这样极其温柔的猫也有极其冷漠的时候,冷漠到什么程度? 生读句子。

f.师:一会儿是极其温柔,一会儿是极其冷漠,直是性格古怪。它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胆子有时候非常胆小,胆小得——,有时候又无比勇猛,勇猛得——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

生:古怪。

2.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小猫满月时淘气可爱的特点。

师:同学们,猫的性格这样古怪,老舍先生是讨厌还是喜爱它呢? 生:喜爱。

师:对。其实,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刚满月的小猫。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笔下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

看视频图片

师:你们笑什么呢?

小猫更可爱呢,你能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吗?自己先读读。

生读。

师:谁能读出猫的更可爱和淘气。都想读,咱推荐一位同学,谁读最好

学生推荐一名读

师:看,这就是老舍住过的地方,出示图片:它那淘气天真的小猫就在这生活过,嬉戏玩耍过,让我们走进小院看看这可爱的猫猫吧——

师:读得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在她的朗读中,我们就感受到这天真淘气的小猫的确是更可爱了。

生配乐读课文

四.阅读拓展,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猫”

师;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感受着老舍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同学们,在其他作家的笔下,它们是怎样写猫的呢,请大家读读课后的链接阅读,比较一下他们笔下的猫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填写表格。

生讨论填表格

老舍笔下的猫 周面复笔下的猫 夏丐尊

不同

相同

喜爱之情

师:谁来比较一下相同之处是什么?

生:都写出了对猫的喜爱

师:通过一比较我们就感受到了三位作家都有爱猫之情,那不同呢

生:老舍先生是用反话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周而复先生……

师:没想好,没关系再坐下,同其他两位作家相比老舍先生主要通过什么来写猫的 生:性格

师:对性格,周而复呢

生:是通过样子来写猫的 师:夏丐尊呢?

生:他是通过猫对人的态度来写猫的

师:哦,你真会读,他是通过态度来写猫的。哎,同学们,你发现了吗,我们刚才就是通过一种比较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老舍先生通过性格表达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师:周而复通过样子也表达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夏通过态度同样也表达了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上一篇:专栏:扶贫贴息贷款模式转变下一篇:讲卫生的作文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