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6-30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8篇)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9、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以前也接触过类似的说明文,因此多数学生在理解《鲸》这篇文章的四个内容方面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对于少数不能理解的,老师会及时地给予引导或点拨。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前肢、滤出、肺、胎生、判断。

2.了解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4.理清课文条理,了解每部分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以及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朗读、自悟,教师引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鲸的四个方面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今天,我们来认识动物——鲸,大家看图,请用一句话把你看到的鲸向大家介绍一下。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们对鲸还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会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学生字词。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生字词方法:①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字义;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通过提示方法解决问题。

◆与同桌合作说说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特别注意哪个字的写法。◆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重点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2.检查自学情况。

读音需提醒的字:鲸、吨、哺 写法需提醒的字:肺、滤、矮

词语的理解:上腭、哺乳动物、退化、胎生

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2.引导学生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如何进食、用肺呼吸、如何睡觉以及鲸的生长特点等方面来介绍鲸,并引导学生把鲸如何进食、用肺呼吸、如何睡觉以及鲸的生长特点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朗读和思考,已经了解到课文是从4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鲸的,那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做介绍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做分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介绍给你的同学听。

2、复习以前我们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想想这篇文章都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蜻蜓点水, 过快了

“蜻蜓点水式”的课堂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揭题导入, 快速初读后即刻引导学生直面文本, 逐段分析, 在一堂课中全部解决本该由浅入深分课时去落实的教学任务。

回忆我曾经试水的第一课时, 也犯了这样的毛病。当时, 我教学《小动物过冬》, 整堂课引领孩子围绕三个环节的“读”展开:一读:读通课文, 扫除字词障碍 (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再指导读带生字的词语, 并教学了两个生字的书写) ;二读:读熟课文, 扫描文章重点 (引导学生快速找出“一天, 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读:直奔重点, 了解过冬方式 (扣词品读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并抓住关键字词进行了分角色朗读) 。

反思这一次教学, 当时觉得很成功, 课堂似乎一气呵成。但事后发现这堂课其实是失败的, 本应重点强化的初读却只是学生自读了一遍, 认了几个词语, 就走过场了。而将课堂的天平偏向了本应下一课时完成的课文感悟理解, 这样的课堂流于形式, 空洞而不扎实。

二、剑走偏锋, 过偏了

“剑走偏锋式”的课堂则有意淡化一些读生字、读词语、读课文的传统形式, 抓住文本一部分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深挖细凿, 以力求教学更能博得眼球。如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早》, 教师以古诗《梅花》引入课文, 并总结诗是分三个角度描写了梅花, 分别是梅花的花期、花色、花香。接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快速浏览, 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则花了浓墨重彩品读梅花, 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地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很快便找到了描写梅花的句子。接下来教师的教学便围绕着梅花细细展开, 找出了梅花的花香 (纯净疏淡) 、花色 (白里透黄、黄里透绿) 、花质 (润泽透明) 、花韵 (冰清玉洁) 、花期 (小寒节气) 。

这样对梅花的大量剖析, 似乎有些剑走偏锋。《早》字一文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 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的来历, 赞扬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倘若在课文品读阶段去赏析梅花这些特质以赞扬鲁迅未尝不可, 而在初次学文时就直接零碎地解读梅花的花香、花韵、花质等, 让人感觉课堂走向有些偏颇, 值得反思。

三、拔苗助长, 过深了

“拔苗助长式”的第一课时课堂往往出现的是教学三级跳, 一些教学环节出现在文本理解后的环节显得水到渠成, 但放在初读文本时, 却显得“拔苗助长”了。如有位老师在第一课时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就拓展了: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出《周易》;孔子在遭到困厄时写下了《春秋》,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司马迁想到这些人物时, 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便进行了写话训练。

这样的拓展本意是丰厚文本, 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司马迁的内心, 但在初读课文中出现还是为时过早, 把文本解读得过深, 让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大跨越,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以上几种“早熟”现象, 必然让第一课时教学陷入困境:学生字词不过关, 学生读文不充分, 学生缺少对文本的整体认知, 使得对文本的理解难以深入, 教学推进跌跌撞撞, 影响阅读教学的最终效果。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更像第一课时, 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基于实践观察, 我认为第一课时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三位”原则。

一、课时目标要定位

语文课不仅要有每一课的总目标, 更要有明确的分课时目标, 哪些目标应在第一课时达成, 需要我们从年段、学情、教材等几个维度综合考量, 以做到科学合理。

1. 由年段目标来定位。

根据年段特点,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当有所不同:低年级以认读生字、新词, 反复朗读课文, 确保读正确、读流利为重点;中年级则要学会在读顺、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学会理清脉络,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在读熟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后, 能初步弄清文章的脉络并对文质疑, 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精读, 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由学生学情来定位。

在确立第一课时目标时, 教师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对作者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更要了解学生对文本、对作者能知道多少、把握到什么程度, 从而进行教学设计和构思, 明确教学目的, 确定教学内容。这样就能较好的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早熟现象了。

3. 由文本整体来定位。

要让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出现上文阐述的“剑走偏锋”现象, 我们还应从文本整体来定位整堂课的目标, 避免把文本解读得支离破碎。

二、识字读文做到位

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曾明确指出:不管哪个学段, 在初读课文阶段都要让学生把书读得正确连贯, 所谓“正确连贯”指凭借自己的阅读期待和教师的激励, 经历一个由慢到快、由断到连的过程, 逐渐实现不错字、不漏字、不掉字、不破句、不重复, 正确、连贯朗读课文。在观察实践中我发现一些策略值得借鉴, 它能让第一课时的识字读文做到位, 有效达成“正确连贯”的要求。

1.预习先行, 识字读文前伸策略。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 它能无形地将课堂初读前伸, 增强识字读文效能。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石榴》的第一课时前就下发了“预习单”, 内容大致包括: (1) 生字你能读准确了吗? (2) 你能说说这些生字怎样记,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3) 请读通课文, 做到不错字、不漏字、不破句, 读完后请给自己打上星。 (4) 你知道“玛瑙”、“驰名中外”的意思吗? (5) 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吗?之后教师展示的课堂教就围绕这份“预习单”进行个人、小组的交流来展示这几个预习任务,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 字、词、句、篇层层过关, 让这样的初读扎实有效。

2.由字及文, 识字读文循序策略。为了让学生在第一课时读熟读透课文, 我们不妨由字及文, 每读一遍设不同要求, 让学生循序进入课文, 达到读通读顺课文的目标。如一位教师在教《我不是最弱小的》时这样引导学生由字及文, 循序渐进去初读课文。首先提出的要求是:对照生字表把生字读准, 再读课文做到字字入目。 (学生读后教师抽读生字新词, 完成第一层记生字的目标) 接下来教师又按排了这样的任务:再读, 句句入心, 难读的做记号, 多读几遍。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难读的句子, 达到了读通句子的目标) 最后同伴分小节朗读, 读完后进行评价。 (这时的同伴互读互评, 能让全体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这样由字及文, 步步引领, 让学生会真真正正去读书, 并且每遍都不会让学生觉得厌烦。

3.字文同行, 识字读文整合策略。字文同行, 随文识字的初读整合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它能做到字不离文, 使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因素紧密联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执教《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第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整日思索”的意思, 又强化朗读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 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我这样进行了三次引导:每天早晨, 睁开睡眼, 雷奈克一定在想——— (一生读句子) ;每天中午, 吃饭时分, 雷奈克依然在想——— (另一生读句子) ;每天晚上, 临睡之时, 雷奈克还在想——— (全班齐读句子) 。在三次朗读中, 学生对这个句子已经能准确朗读, 这时我顺水推舟:一天到晚一直在想, 今天想, 明天想, 这个词语就是——— (出示词卡:整日思索) , 并指导朗读好词语。

这样的字文同行, 实现了学字、解词、读文的互长互进, 有效地推进了第一课时的实效, 避免了第一课时的“虚脱”。

三、文本精读不越位

考虑到孩子的年段特点, 中高年级的第一课时教学中, 在扎实落实识字读文的任务的同时, 可适当选择一部分文本进行精读, 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印象, 以顺利过渡到下一课时对文本的深入学习中去。但是这一过程切忌跨越式地全面解读课文, 以免让第一课时太早熟, 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

1.立足学生不越位。第一课时教学中所需精读的文本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确立, 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牢记这是孩子第一次直面文本, 不可操之过急。

2.立足文本不越位。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 第一课时的文本精读要以文本为准绳, 脱离文本的随意拓展、片面挖掘都是不可取的。

3.立足初读不越位。不论在哪个年段, 第一课时中文本初读和文本精读的天平始终应该偏向的是初读, 只有把初读工作做扎实了, 才能进行品读和美读。

4.立足整体不越位。第一课时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 因此第一课时必定要立足整体。像在上文中谈及的《早》一课的教学, 这位老师就未能立足整体, 直接指向了梅花的剖析。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教师要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 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 让学生去感悟理解, 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雨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这是一首反应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计理念

①随文识字;②情景说词;③开心诵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和新词,认识新偏旁。

3.体会夏日儿童玩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學习、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的愉悦心情,并能将自己的体会带进课文朗读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夏天”一词。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说说在夏天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2.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找寻夏日里最美好的记忆吧(播放孩子雨后广场踩水玩耍的视频)!师:他们在做什么(板书:踩水)?从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快乐)?

3.师:也是这样的一个夏日雨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群正在踩水嬉戏的孩子。她被眼前的情景逗乐了,不禁提笔写下了一首有趣的小诗。题目是——雨后(出示课题,学生齐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过渡。师:这首诗着重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自由地读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⑴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字典。⑵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汇报。这首诗着重写的是小哥哥和小妹妹雨后踩水的故事,体现了广场上一群孩子雨后玩水的快乐。

三、识字学词、诵读课文

1.过渡:小哥哥最淘气,让我们先去看看描写小哥哥的段落吧!

2.出示第二节。⑴慧眼识生字。①师:“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本小节生字。”②学生汇报并读生字。③分析“劲”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去掉拼音,指名读。⑵动脑学生词。联系生活理解“使劲”的意思。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会用上“使劲”这个词?能用动作表现吗?练习用“使劲”说完整的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师: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突出“使劲”“溅起多高”,指导学生读出踩水时快乐的心情)。

3.出示第三节。过渡:正当小哥哥使劲踩着水花时,突然意外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小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指名找生字。②请小老师带读生字。③分析“奋”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指导认识“身字部”及“射”字书写,比较“身”字与“身字部”的区别,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认真书写。⑤出示去拼音的生词,请学生齐读。⑵动脑学生词。①理解词语。②练习用“糟糕”这个词说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①指名读。②齐读。

4.出示第四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教学方法同上。②学习“矢”字部,学习“短”字书写。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词义。⑶用心读课文。表演读。过渡: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风光(出示雨后美景图片)。课文如何写雨后美景呢?出示第一节。⑴慧眼识生字。教学方法同上,分析“梢、赤”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树梢”的意思、练习说话。⑶用心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听师范读,提出质疑

过渡:看见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进来,欢迎吗?

1.师生配乐轮读。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学贵有疑,相信课文读到这,大家一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地提出来。学生汇报。为什么小哥哥嘴里说着“糟糕……糟糕!”可心里却那么兴奋与骄傲?为什么小妹妹怕自己摔跤,还希望像哥哥那样摔上痛快的一跤呢……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小问号留到下一节课再学习吧。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有趣的诗歌,是你们让我知道了,拥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那么多生字,动脑筋学新词原来那么有趣,用心读课文才能发现文字的美,学会质疑才能收获更多,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它会一路伴你我同行,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阅读策略:多角度介绍+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在《鲸》里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在《松鼠》认识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两篇课文。

3.我能初步了解两篇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和松鼠的。学习重点:

1.我能在《鲸》里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在《松鼠》认识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两篇课文。学习难点:

我能初步了解两篇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和松鼠的。学习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来猜几则有关动物名称的谜语。课件出示:

(1)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2)皮里肉儿白,肚里墨样黑,从不偷东西,硬说它是贼。(3)像鱼不像鱼,终生海里居,远看像喷泉,近看似岛屿。(4)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

师:对,最后这两种动物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认识的新朋友——鲸和松鼠。2.介绍鲸和松鼠

鲸,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不是鱼;鲸的体型很大,眼小,尾呈水平鳍状;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12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90吨重,最小的2吨。鲸终生生活在水中,对水的依赖程度很大,以致它们一旦离开了水便无法生活;鲸形状像鱼,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鲸一般生活在南极、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松鼠,是动物,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匀称灵活的身体。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二、学习目标

1.我能在《鲸》里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在《松鼠》认识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两篇课文。

3.我能初步了解两篇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和松鼠的。

三、自学 1.出示预习单(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识记一类字。

(2)理解: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相关词语:上腭、哺乳动物、胎生

(3)思考:两篇课文分别从哪些角度来介绍鲸和松鼠的。(4)质疑: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至少一个)2.学生自学。【十分钟】 四.组内交流:【十分钟】

(1)对学生字:互读二类字,听写一类字,批改总结易错字(2)帮助说词语:组长负责(讲清理解方法)

(3)代表说内容: 1、3、5号说《鲸》介绍的角度,2、4、6号说《松鼠》介绍的角度。

(4)争论说问题:每人提出问题,简单的组内解决,未解决的总结出来,全班交流。

五.全班交流【十五分钟】(1)读文:抽号或者抽组读文

【探讨:小组用不同形式展示读文,如问答式、齐读等等】(2)词语:

①组长汇报听写错误情况,教师指导;组员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全班帮助。

②师指导书写:腭、滤、矮

③师考查词语理解:上颚、哺乳动物、胎生

(3)内容:组员代表用不同形式汇报文章内容,其他补充,教师梳理总结。预设:

《鲸》是从: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松鼠》是从:外形习性 行为

质疑:汇报未解决问题,教师引导解决较简单的,挑选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会思考,会提问。下节课深入探究。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因该学到什么?写法?(从多个角度介绍动物)

六、拓展读

1.生默读同步阅读P82《仙人掌 》 2.说说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仙人掌的。

七、板书

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外形 松鼠

性格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明确重点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并画出鲸睡觉的样子。

3、学习作者如何抓住鲸的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突出特点,运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介绍动物的。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了解鲸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突出特点。

⑵ 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鲸的特点来写的。

2、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的。

【教具准备】

幻灯片9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启发探究

1、引导学生回顾,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鲸的?

(板书:外形、种类、生活习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在讲生活习性时抓住鲸的哪几个特点。

(板书: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启发学生回顾导读中提出的要求,结合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鲸的突出特点来写的。

3、启发学生自己设计领会表达的程序。

二、围绕课文叙述内容体会表达

1、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三部分内容,分组讨论,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2、出示学习提示:

(幻灯片2)

⑴ 仔细阅读第三部分课文,划出最能体现鲸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特点的句子、词语。

⑵ 认真读读句子、词语,你认为这些词句好在什么地方,在组内交流一下。

⑶ 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⑴ 最能体现须鲸吃食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⑵ 换词辨析,出示幻灯片3:

①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多公斤。

②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喝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吐出来,把小鱼小虾吃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

引导学生比较在这句话里把吸换上喝滤换上吐吞换上吃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齿鲸是怎样吃食物的?哪几个词用的最好?

⑷ 去词辨析,出示幻灯片4:

①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②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上去,用牙齿咬住,吃掉。

引导学生比较如果把这几个词去掉,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⑸ 哪些语句说明鲸吃得食物多?

⑹ 小结:

因为吞字说明没有经过咀嚼。吃字说明很可能经过咀嚼,又因为须鲸是没有牙齿的,所以用吞比用吃准确。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就表达不出齿鲸吃食的猛快,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鲸吃得食物多。

⑺ 鲸呼吸有什么特点?哪句话说明了这个特点?

⑻ 了解鲸睡觉的特点:

① 我们来看鲸是怎样睡觉的,请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鲸睡觉时的样子,请同学们把想象的画出来。

② 交流(每组出示1份),看这几名同学画的好不好。为什么这样画从哪儿知道的?谁能说说鲸睡觉有什么特点?

③ 小结:

同学不便想象力丰富,而且绘画的本领也很强。从而说明作者的词非常准确,写出了鲸睡觉的特点。

⑼ 哪些语句写出了鲸的生长特点。用简炼的语句概括出鲸生长的特点,写在这一段的后面:

① 作者从几个方面写鲸的生活习性?鲸的生活习性是不是只有这四个方面呢?

② 出示幻灯片5、6,仔细观察,想想假如让你写,还可以写些什么?(运动、叫声、扫水、窜出水面)这些也很有趣,作者为什么不写,而只写四个方面呢?

(因为这些特点,其它的鱼都有,而这四个方面是鲸独有的特点。)

③ 通过讨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写动物呢?

④ 小结:

抓住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来写,也就是独有的特点来写。

(板书:抓突出特点写)

⑤ 作者又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呢,出示幻片7:

A、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000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到5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B、鲸刚生下来就很长,很重,一天能长非常多,很快长成大鲸。

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⑥ 小结:

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把鲸得特点写得更清楚具体。

(板书:列举数字说明)

⑦ 举个例子谈一谈,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把鲸的特点写清楚的?(比较)

4、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讨论,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鲸的外形特点的:

⑴ 作者除了主要写鲸的生活习性之外,还主要写什么?(外形特点)

⑵ 我们写动物的时候,应该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讨论解答)

(板书:抓外形和生活习性)这是写动物的基本方法。

⑶ 看课文内容,鲸外表有什么特点?(大、像鱼)

⑷ 出示幻灯片8,观察图,假如让你写鲸,你还可以写什么。讨论交流(如鳍、嘴、眼睛、尾巴等)

⑸ 再思考讨论:

这些方面都可以写,而作者为什么不写,而只写它大、像鱼呢?(因为鲸是哺动物里唯一象鱼的动物,这也是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三、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鲸的特点。还明白了怎样写动物,首先要抓住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来写,写外表和生活习性的时候应抓住动物突出的特点去写。为了把这些特点写清楚、具体还可以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

四、作业

出示幻灯片9:

1、课文中介绍了鲸的一些基本常识,预习时大家还提出了一些书上没有答案的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海洋的秘密》这本书,希望大家课外去阅读去了解,去探索海洋的秘密。

2、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根据今天学习的写动物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外形:大 像鱼 抓外形和生活习性

种类:

鲸 吃食:多 抓突出特点写

生活习性:呼吸 肺 喷水柱

睡觉:聚头围圈 列举数字说明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我是一头鲸,而且是海洋中最大最大的鲸-蓝鲸,又名剃刀鲸。

我生活在辽阔的海洋里,我有好多兄弟姐妹,还有好多的朋友,在深深的海洋里遨游。

我高兴的时候,就会浮上海面,跟蓝天白云打个招呼;我心烦的时候,就潜入海底,谁找我也不理。当风和日丽的时候,我游到海边,浮出海面,远远地望着陆地、高山,心想:我们祖先是从哪里来的呀?

要讲我的祖先,那就得从4.5亿年前说起了。

那时由古总鳍鱼演化成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脯乳类,直到距今7000万年前,我们祖先才从脯乳类分化出来。

那时祖先们还在陆地上,后来占领了海洋,在浅海中生活,最后适应了海洋的生活,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鲸。

我们这么大,肚子也一定大,这么大肚子,要吃什么呢?我吃小鱼小虾的时候,先把肚子撑大,连同海水一齐吞入口中,然后闭上嘴,把水压出去,只咽下食物。为什么我们吃小鱼小虾呢?因为我们没牙齿,不能咀嚼食物,所以只能吃小鱼小虾,虽然它们小,但很多,不愁饿肚子。

你知道吗?我的肺重约1500公斤,可吸15000公升的空气,可以在水下呆十八分钟,换气时,由于压力过大,不仅声音大,海上还会出现“喷泉”,可漂亮了!喷出十几米高,然后四处散开落在海上,打起水花,远远望去,就像节日里的烟花,漂亮极了!

这就是我,生活在深海里的脯乳动物-鲸,也是你们人类的好朋友。

2.鲸的自述

嗨!大家好,我是一只来自大海中的小蓝鲸,听爸爸说:“我们鲸是海洋中的大家族,又是体型最大的动物,听妈妈讲,我们鲸不知何时分成了两个家族,一个是须鲸家族,一个是齿鲸家族,我们蓝鲸就是齿鲸家族的一员。须鲸吃小鱼小虾,而我们齿鲸既吃小鱼小虾,又吃大鱼海兽,偶尔也吃点硅藻,肚中的食物少于两吨便饿得慌,饿极了时,也会攻击须鲸,吃了他们。两个家族关系虽不好,但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走鲸。走鲸一开始生活在陆地上,有四肢和尾巴,后来,逐渐生活在浅海中了,后肢退化,前肢与尾巴成了鳍,就变成现在这样,但你们不能以貌取“类”呀,我们虽体形像鱼,其实不属于鱼类,我们是哺乳动物,是胎生的,幼鲸吃母鲸的奶长大,用肺呼吸,就产生了喷水的奇观。你听“呼――”准是大哥在喷水了,鲸一喷水,比城里的喷泉还好看,许多人都这么说。呀,我的表弟海豚来了,这几年,海豚一家子可红火了,他们会玩杂技,会顶球,还会超生波呢,他们是小个子齿鲸,也算是亲戚了。“啊,美丽的大海,富饶的大海......”。这么优昂的歌声是谁唱得呢,哦,是长须鲸,他可是鲸中的歌星呢,每年都会有新歌,许多人慕名而来,许多作曲家受到启发,写下许多优伤的曲子,可我们鲸没有声带呀,这可是个机密,我暂时不能告诉你们。别看我们个个全身发达,都是大块头,每一个体重都超标,可我们游泳速度快得惊人,时速可达 27公里,这可是个天文数字,还有呢,我们蓝鲸浑身都是宝,脂肪可以造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以提炼胶水,鲸肝中有大量维生素,血与内脏是优质肥料,因此,屡遭人们捕杀,现在蓝鲸的数量急剧下降,已经面临灭亡,在此,我向全球人民呼吁:“救救蓝鲸!”

3.鲸的自述

我是一头鲸,名叫卷璧,是一头长须鲸,重四万公斤,十七米长。

我天天跟朋友在一起玩,无忧无虑,生活的很好。可好景不长,我浮在水面上呼吸时,不幸被一群科学家捕获到了。他们将一个比我大几十倍的铁网将我死死罩住,使我动弹不得。那些人一拥而上,将我五花大绑抓了回去,放在两个大三脚架上。

他们对我使行“残酷刑法”。将我的舌头割掉,差点要了我的命。更可恶的是,他们竟然用十几头大肥猪来比喻我的舌头有多重。我肺都气炸了。

他们还常常饿我的肚子,唉,我已经几天没吃饱了。回想在海里的时候,我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小鱼小虾,可现在……唉。

数日后,我感到我身上一阵剧痛,原来是那些科学家将我的肉切掉了一大块去做实验了。命苦啊!我已经被割掉舌头,又被切掉了一块肉,我们毕竟也是有知觉的呀!伤害我们我们也痛呀!

我的嘴也被他们撬开了,一个人站在我嘴里,举起手摸我的上颚,弄的我怪痒痒的。几个人搬了几把椅子,坐在我嘴里,围着桌子看书,我很诧异,我的嘴啥时变成了他们的“休闲书屋了”了?

我真的好怀念在海洋里的生活,我想对人类说:“放我回去吧!”

4.鲸的自述

家好!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虽然最大,但是我们的数量却在急剧减少,我们要抗议!

我是抹香鲸,因为我的肚子里有龙涎香,而龙涎香是做香水的材料,所以人们就疯狂地捕杀我们,剖开我们的肚皮,取出龙涎香,然后割掉鲸脂,削掉鲸肉,取出鲸骨。因为鲸脂能当燃料,还能做肥皂,而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以入药。我们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被人们疯狂捕杀。我们抗议!

我是蓝鲸,几乎是从恐龙时代以来就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生物了。我们中的大个头可以长到30多米、170多吨,光我们的心脏就和人类的小汽车一样大。可是,我徒有庞大的身躯,还是逃脱不了一些人的魔爪。因为我们身上的宝贝太多了,他们对我们围追堵截,我们已经剩下不到50头了!

我是白鳍豚,也是鲸的一种,生活在黄河里。也是因为人类不断破坏生态环境,目前生死未卜。我已经让人类3年没有看到我了——我躲到了时间风暴里,在那里可以长生不老,没人能找到我!

我们是虎鲸,听听我的名字,多威风!可是,虽然我们很凶猛,但也得听从美国训练师的使唤——去排爆。唉!真希望也能躲到时间风暴里去!

醒醒吧人类!你们为了一己之利,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样你们早晚也会灭绝的。不要再捕杀了我们!

5.鲸的自述

我是一头鲸,名叫卷璧,是一头长须鲸,重四万公斤,十七米长。

我天天跟朋友在一起玩,无忧无虑,生活的很好。可好景不长,我浮在水面上呼吸时,不幸被一群科学家捕获到了。他们将一个比我大几十倍的铁网将我死死罩住,使我动弹不得。那些人一拥而上,将我五花大绑抓了回去,放在两个大三脚架上。

他们对我使行“残酷刑法”。将我的舌头割掉,差点要了我的命。更可恶的是,他们竟然用十几头大肥猪来比喻我的舌头有多重。我肺都气炸了。

他们还常常饿我的肚子,唉,我已经几天没吃饱了。回想在海里的时候,我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小鱼小虾,可现在……唉。

数日后,我感到我身上一阵剧痛,原来是那些科学家将我的肉切掉了一大块去做实验了。命苦啊!我已经被割掉舌头,又被切掉了一块肉,我们毕竟也是有知觉的呀!伤害我们我们也痛呀!

我的嘴也被他们撬开了,一个人站在我嘴里,举起手摸我的上颚,弄的我怪痒痒的。几个人搬了几把椅子,坐在我嘴里,围着桌子看书,我很诧异,我的嘴啥时变成了他们的“休闲书屋了”了?

我真的好怀念在海洋里的生活,我想对人类说:“放我回去吧!!”

6.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肥肥胖胖的长须鲸。我的身体非常胖,我的脂肪大概就有35-50厘米厚。可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厚,因为我没量过,我也量不到,因为我已成了鱼的样子。我还得从我的祖先说起:我的祖先跟牛羊一样,也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可后来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祖先只好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中。又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们退化了,前肢和尾巴都变成了鱼的样子,怪不得有人叫我们做“鲸鱼”。

由于我们是用肺呼吸,所以不能在水中呆久了,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在水面上呼吸一次空气。呼气时,从头顶的洞中喷出的气会带水一起冲上天空,形成一股水柱,壮观极了。

我们身体很大很大,八头大象还没有我在。虽然鲸旅中不管非常重,但我们的“老大”非常重,一条舌头可就有二十头大肥猪那么重,厉害吧!

我们须鲸主要吃小鱼、小虾。在游泳时,我们张开大嘴,将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同吸入嘴中,再把海水从须经中排出来,把鱼虾吞进去。而齿鲸呢,却吃大鱼和海兽,有时还吃我们,真是叛徒。

我们也要睡觉,总是几头围成一团,只要有什么动静,就立刻会散开。

我也是胎生的,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我一生出来就有6、7公斤重,一天就可长五十公斤重,二三年就可长成肥肥胖胖的大鲸了。我们的寿命非常长,一般可活几十年到一百年,有时还能活一百岁以上,和一般的乌龟差不多年龄。

《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对自然事物有观察的欲望。教学中通过图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让他们感受济南的泉的特点, 并说说自己的所见和所想, 从而激起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通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有效阅读中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和提高体验能力。通过阅读来调动学生思考, 鼓励他们参与问题的谈论;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从而丰富认知与情感。在对话交流中, 让学生获得语言的感悟能力, 学会表达生活中的美及对美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够识记、理解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行文脉络和语言运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理解和感受泉城泉多、水美的特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会学会用, 学会迁移, 在阅读、理解和表达中提升学生对祖国自然美的热爱与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一、巩固旧知, 联系导入

谈话1:上一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什么? (《虎门销烟》) , 就这个题目, 我们怎么理解呢? (“虎门”是地方, “销烟”是事件。) 我们其实还可以补全———林则徐虎门销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泉城) (生读课题)

谈话2: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这个城市以泉出名) , 那么我们知道哪个城市被称为“泉城”呢? (济南) 由这个题目, 我们推想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主阅读,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 边阅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写了哪些泉?是怎么写的?每个泉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以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概括。)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从而把握文章内容的重点, 学会概括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

三、具体研习第一自然段

1.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说说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 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学法点拨:我们要得出这一段写了什么, 就要分清楚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最终得出第一段的内容。 (三句话, 分别写了济南有七十二泉, 泉多;济南的泉美和济南的泉著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提炼句子的主要内容, 能够整体和局部地分析段落, 学会概括段意。

3.品读“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这句话, 探讨问题:

(1) 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 同学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共有4个小分句, 写得比较优美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等。)

(2) 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栩栩如生呢? (四个分句都是比喻句, 显示出作者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准确凝练。)

(3) 作者是从泉水的哪些方面写的呢? (前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泉的样子, 后两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泉的声音, 是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的。)

4.拓展延伸。

小结:同学们, 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首先认真观察了泉水的形态, 仔细聆听了泉水的声音, 并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以及生动的表达, 把泉水写得栩栩如生, 让我们过目难忘, 记忆深刻, 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 老师觉得还有一点很妙 (以诗歌形式出示这段话) , 就是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一首小诗。范读 (作者用了四个“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 让句子更加的工整, 读起来也更有气势!) 、指名读、齐读。

过渡:想把这美妙的泉水记在心里吗?

(1) 朗诵比赛。自己先朗诵, 先在小组内比一比, 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 参加全班比赛;

(2) 再读第二句, 感受“有的……有的……”句式特点;

(3) 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来写一段话, 用上“有的……有的……”句式。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踢足球, 有的在打篮球, 有的在跑步, 有的在跳绳, 可热闹了。”) 如果四年级的我们还写这样的句子, 能不能代表我们的水平?我们能不能也像泉水的作者一样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呢?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修改?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你追我赶地踢足球, 好像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奔跑;有的在你拍我抢地打篮球, 好像一只只饿狼在抢夺食物;有的在比赛跑步, 个个如离弦的箭;有的在玩花样跳绳, 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 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借助这样的仿句造句练习, 提高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腻精准描写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论:同学们想想除了在操场上我们可以用“有的……有的……”进行造句, 还可以针对其他场合和对象用吗? (小组讨论, 如用学过的“台湾的蝴蝶谷蝴蝶真多呀, 它们……”写生活所见, “天上的白云姿态万千, ……”)

四、课堂小结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映示视频、解说)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一种庞然大物,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恐龙》。(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 (课件映示“漫游”)谁来读读这个词?什么叫“漫游”?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是啊,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游玩,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这就是——漫游。

2. 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几个生字。

3.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它向我们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板书:生活环境)

4. 分别读课文第2—6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第2-6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哪些知识?

5. (出示“型”)谁再来读一读这个生字?(强调后鼻音要读准)“型”字是上下结构,土字底,上面这个是“刑法”的“刑”字。

6. 文中用“型”字组成的词语有两个,(出示:脸型、轻型)这个“型”是类型的意思。比如,脸有不同的类型吧,有圆脸、方脸、国字脸等,各具特点。像飞机根据它的结构重量等特点可分为轻型和重型的。

7.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读“xínɡ”呢,是哪个字?(出示:形态)这里的“形”字,就是形状的意思。

8. (出示:匕首、利剑)谁会读这两个生词?匕首和利剑都是武器,(课件映示图片)这两张图片中,哪一把是匕首?剑有长短之分,短而锋利的剑或者刀,就称为

“匕首”。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用“以一带串”“画面比较”“联系语境”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识字,联系实际、联系文本,准确理解、积累、运用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快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相机板书: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 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四种恐龙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恐龙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雷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①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理解“庞然大物”)(板书:大)

② 还有什么特点?(重,板书:重)从哪些词句看出它的重?“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究竟有多重?(师说明:一头成年大象约重6吨,那6头大象重36吨,相当于1500多个像你们这样的学生加起来的体重)作者在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写出了它的重,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一起来读出它的重。

③ 播放雷鸣,感受雷龙步伐之重。作者把雷龙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多形象生动啊。这个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感受雷龙又大又重的特点。

▲梁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又大又重,作者通过打比方、作比较,把它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那么,梁龙的形态有什么特点呢?

① 体长“足有二十多米”:有五间教室连起来这么长。(板书:长)

② 哪里还写出它的长?“它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映示吊桥图片)梁龙的身体就像是悬吊在半空中的一座巨大的桥梁,所以,给它取名为——梁龙。

▲剑龙。(出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梁龙的特点与众不同,所以,人们给它们取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紧密相关,剑龙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剑龙背上长着像剑一样的板和尾刺,非常奇特,所以,科学家根据这一形态特点,给它取了“剑龙”这个名字。

▲三角龙。(映示图片及文字)三角龙的外形奇特是什么呢?

① 演示一米的长度,感受角的气势。

② 看着三角龙这样的脸型,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害怕)一看到它就害怕,这叫“望而生畏”。哪个字是“害怕”的意思?(“畏”,课件变红色)“畏”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田”在古时候,人们用它表示“鬼的脸”,下面部分表示“老虎的爪子”,鬼脸虎爪的样子,你见了肯定“害怕”吧。

③ 指导读好“望而生畏”及所在句子。

3. 小结: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着第一句中心句,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恐龙的形态特点,它们真是千奇百怪呀。在说明它们各自特点的时候,作者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样一说明,就非常形象、生动、具体了,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是紧扣教材特点,选准“语用”训练的内容:1. 典型的总分结构形式;2. 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3.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二是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语用”训练的形式。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10个生字,(亿、漫、吊、剑、型、畏、猛、齿、匕、谜)这10个生字按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哪几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每一类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重点指导:“畏”和“齿”这两个字的长横写法。

“畏”:一横写得舒展些,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到横中线上方收笔。

“齿”:一横要写长些,从横中线上方起笔,向上略斜收笔。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畏”字上部的“田”字,书字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齿”字下半部分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写中间一个“人”字,捺改成点,最后写竖折竖时也要从上往下收紧。

3. 教师示范、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写字和教写字的过程不是“一对一”的,可以是“以一带十”,即举一反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后,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畏、齿”两字,正确把握“横”在不同的字中的布局和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更为端正、美观。

上一篇: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的讲话DOC下一篇:找钥匙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