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对待女朋友

2024-08-10

怎样去对待女朋友(精选14篇)

怎样去对待女朋友 篇1

怎样去对待女朋友

恋爱中培养爱情是需要很用心思的。怎样对待女朋友,如何对待女朋友?确实是一门学问,必须得法对路,这里为你介绍33条恋爱宝典:

1、对女朋友要爱护。女人需要被爱,被呵护,作为男朋友要首先做到,并尽最大努力不让其伤心难过。

2、对女朋友要尊重。尊重其想法,尊重其做法,并能从内心去理解,在有人的场合要充分给予其面子。

3、对女朋友要包容。对于其缺点能友好指出,鼓励为主,对女朋友发脾气、撒娇等更能包容,笑脸相迎。

4、对女朋友要忍让。各种小事要体现男人风度,处处对其忍让,不斤斤计较。

5、对女朋友要宽容。面对其偶尔犯的一些小错误要宽容对待,面对平常耍小情绪时要第一时间内积极耐心地哄着,不能不理睬,更不能对其不耐烦。

6、对女朋友要温柔。对女朋友说话要温和,举止要温柔,不能大声吼,遇到不如意或与女朋友发生矛盾时更不能发脾气,要平心静气、循循善诱。

7、对女朋友要细心体贴。在其疲惫劳累的时候能立即主动地为其按摩,任何小事都能想到女朋友,顾及其感受。

8、对女朋友要关心。关心其每天的情绪、思想、身体状况等,多抽空陪伴女朋友,并陪同做其想做的事。

9、对女朋友要多交流沟通。遇到开心的事时与女朋友共同分享,遇到烦躁的事时与女朋友共同分担。

10、对女朋友要坦诚。不许欺骗、隐瞒。能主动汇报。

11、对女朋友要听从。女朋友说的对的话要听从,努力做到,不能狡辩,不能耍赖,面对女朋友不同的意见要认真听取。

12、对女朋友要诚信。答应过的事要做到,不许无止境的拖延。

13、对女朋友要多表扬。要每天表扬女朋友至少一次,说至少一次的甜言蜜语,遇到女朋友有进步或表现不错的情况要及时热情的表扬鼓励。

14、对跟女朋友有关的事要备注。记得每次有意义的日子,能时常制造些惊喜和浪漫。

15、双方要能互为对方着想,尊重彼此,在发生争执时要互相让步妥协。

16、双方要努力培养共同的兴趣,可以经常一起参加活动,例如爬山、游泳等。

17、当你爱着一个女孩子,一定要记得经常对她说:我爱你。不管已经说过多少次,不管是她第几百次问你“你爱我吗?”当她对你说“我爱你”,你都要很真诚地说:我也爱你,不是用其他话或者觉得多余。

18、如果你不爱她了,放了她。不要白白享受着她的照顾和温柔,然后漫不经心地寻找着别的女孩,在找到之后才说我们分手吧,又或者干脆脚踏两只船。

19、在你的朋友和她的朋友面前不要总一摆出一副大男人呼来唤去的样子。女人愿意照顾你,满足你大男人对“三从四德”的喜好,是因为她爱你她宠你,但并不表示她愿意被当做佣人和附庸。

20、你答应她的事情再小也要做到。女人都希望有个坚强的肩膀依赖,想告诉你她的一切,但是你如果连小事情都做不好,她怎么去依赖你?当她说一些你不认可的事情也不要去指责或者冷漠,这样她怎么去信任你把心里话都告诉你?

21、不要总在你们相处的时候打游戏或者上电脑。当你不亦乐乎的时候,她也许已经觉得很被冷落,而你却只注意着你的电脑。

22、女人总有几天是经期,那时候是不能用理智控制的。不管她怎么歇斯底里、不讲道理、喜怒无常,你都要哄着她包容她。绝不要表现出不快和不耐烦。

23、不要总向往地说想三妻四妾,说古代男人真幸福呀,说想三人行。她把你当作她的唯一,也希望你把她当作唯一。常这样说的你,她能放心让你出门去会姐姐妹妹、狐朋狗友吗?不要总当着她夸奖红颜知己,不要对别的女人比对她还关心。女人是敏感的动物,她并非不信任你,只是对你太在乎,希望你也可以一样。

24、不要总当着她的面盯着别的女人,不要总去赞叹别人的美丽。或者说你为什么不能如何如何。女人希望你爱的就是她现在的样子,希望自己是你心中最美最性感最重要最爱的人。

25、女人不管再贤惠有母性,但骨子里都是一个孩子。不要总希望她多么为你着想,多么会体贴你的感受,多么以你为中心。她也希望可以象孩子一样任性,希望有个人像宠孩子一样宠她爱她,照顾她关心她,而不只是像孩子一样向她索取关爱和宽容。

26、做错了事情、伤害了她要承认,并且以行动向她陪不是。偶尔放下所谓男人的面子,却能温暖她受伤的心。不要说了要改下次还是犯,她可以原谅你偶尔的错误,但是不能容忍一错再错。

27、绝不要背叛。不要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别把女人当作衣服。

28、给她真正的安全感,不一定是婚姻。而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相爱相依,不离不弃,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29、为增进感情,增强情趣,增长见闻,尽情放松,每年女朋友陪伴你至少外出旅游一次。30、为了让女朋友能更好的关心你,了解你,不许关机,找不到你。

31、做一个仪表堂堂的男人首先要讲卫生.32、每次与女朋友通完电话要等待对方先挂机。

33、平均每天拥抱5分钟

怎样去追女朋友 篇2

大学生先开了口:“我追女朋友的時候,给她弹吉他,吹口琴,拉二胡,那些曲子的音符,全是用她的生日、手机号、家里的门牌号排列组合的。当然,大于7的数字减7。你们想想,这样的曲子该有多浪漫,自然,她就答应嫁给我啦!”

接着,公务员开始介绍“恋爱经验”。他说,读高中时,他们的班主任很严格,上课时同学们的手机全得关机放在桌上,调成振动也不行。多年后,公务员结婚了,班主任来赴宴,一看,新娘竟然就是当年公务员的同桌。这时,公务员笑着说:“老师,您还记得当年上课时我总趴在桌上咳嗽吗?其实都是在掩护她,她手机正嗡嗡振动呢!”

小老板说的事是这样的:当年他谈恋爱的时候,女朋友租住在四楼,总受五楼的欺负。有一次,楼上一盆水泼下来,把女朋友窗外晒的被子弄湿了一大片。“那天我正好在场,一看那情景,气坏了,想上去说理,怕不是人家的对手,便灵机一动……”小老板打来满满一大盆水,从窗口顺着墙全倒了下去,紧接着,就听到下面一片哗然。片刻之后,一楼、二楼、三楼的人抱着被淋湿的衣物全上来了。于是,小老板也抱着湿棉被,带着大伙儿冲上楼去,把五楼那家伙狠狠地揍了一顿。“女朋友佩服得一塌糊涂,觉得我有勇有谋,然后,你们懂的……”

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 篇3

--语言如何更能打动学生

在我们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谈话、说服、报告、传授等手段,都是依靠语言来实现的,而语言的运用又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

如何让我们的语言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呢?回答是四“言”四“有”。

言之有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要使他们对教师所传递的内容有所理解、体悟、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言行,教师就必须用真挚的感情去打动学生。要有爱生之情。有爱的教育,学生才会欣然接受;有爱的教育,才会硕果挂满枝头。

要以诚待人。在真诚的前提下,即使是坚持原则的告诫和实事求是的批评,学生也会理解和接受。

要平等对待。今天的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渴望在教师面前得到平等地位。唯平等待生才会有师生的互动和感情的交融。

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充满感情,鼓起激情,饱含真情,目的只有一个:感化学生。

言之有物。“言传”,能否打动学生,起到作用,关键在于内容。

我们的教育,只有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才能切中要害,产生教育效果。要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使我们的“言传”以学生需要为目标,触及焦点,揭示主题,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要体现道德伦理的知识性和理论性,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我们的讲话要有观点、有分析、有结论,要运用逻辑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去说服学生。

在我们既往的教育中,陈词老调是最为学生所诟病的。我们不妨试着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例子,换一种语言;不妨正面反面结合说,道理事例结合讲,既摆现象又析事理,既回答“为什么”又回答“怎么样”,使讲话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充实。

言之有趣。生动有趣的讲话才会吸引学生,触动学生,产生效果。从内容角度考虑,运用典型事例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今天的青年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看重权威,也不轻信既有的理论,所以运用事实材料来说明问题,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如果例子选得好,形象具体,典型生动,常能成为讲话出彩之处。

从表达角度考虑,除了把握好语音、语调、节奏,使讲话抑扬顿挫外,要注意运用鲜活通俗的口头语言,使讲话形

象生动。笔者学会开车后,曾与学生算过一笔账:如果我学车需要30个小时的上车时间的话,那么,同学们大概只要花10至15个小时就够了,也就是说,我学一样东西花的成本是你们学同样东西的两三倍,甚至更高。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时间呢,正好相反。我50多岁了,用到75岁,使用时间20年;你们十七八岁,使用到75岁,有近60年,你们的使用时间是我的3倍,甚至更多。我们学点东西困难,而且使用时间短暂,尚且还在学习,你们就更应该努力了。通俗的语言,对比的形式,给学生的教育比较深刻。

言之有方。因为德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而艺术就是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它没有固定不变的办法和模式,它也拒绝陈旧和老套。我们也需要讲究“言传”的方式、方法。一要把握好时机。一般性问题,不必急就,尽可择机而行;突发性问题,先制止安顿,使头脑发热者先冷静下来再做工作较为有利;在某种情况下,故意延宕时间,留下“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白,待到“非说不可”的时候说,往往说的“理”最易为学生接受。

二要把握好形式。个别问题个别谈,班级问题班会谈,倾向性问题校会讲。批评、了解情况,宜个别进行;表扬、嘉奖宜大张旗鼓。

三要善于“调动”学生。在我们的讲话中应该有娓娓道来的叙说、丝丝入扣的分析、慷慨激昂的陈词、一字一顿的评点,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讲话的效果。

四要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尤其是个别谈话,要让学生有述说情况、发表意见、甚至为自己申辩的机会,形成交流探讨的氛围。

五要有耐心和韧性。不急于求成,也不图立竿见影,不要指望一次谈话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有反复多次做工作的思想准备,而且每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 陈善钊)

老舍: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孩子 篇4

鼓励创造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认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来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篇5

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意见,要直面面对,要记在心上,这样才能时刻提醒自己,做事情要细心,这样自己才能逐渐的成长起来;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的时候,不要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是很敷衍的样子,这样子的话,别人估计以后都不会给你提意见了,那你的成长的脚步或许就会变得比别人慢一些了。

接受批评时的态度

接受批评时的态度一定要端正,要仔细聆听别人对你的意见。讲真,能给你提出批评建议的这些人都是帮助你成长的人,你可不要采取那种无所谓的态度,你如果是这样的态度,估计别人都懒得理你。需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调试好自己的心情

怎样对待“捣蛋”学生 篇6

关键词: “捣蛋”学生 思想教育 教育方法

所谓的“捣蛋”学生对学习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学习热情,课堂上随意说话,课下总是做一些出格的事。但这些孩子并非没有礼貌,道德败坏,没有集体荣誉感。从学习上讲,他们是落后的;从个人的素质上看,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善良、天真、可爱、上进的一面。教育者要从学生的特点入手,做好孩子的思想、品行的转化。

一、心与心的沟通

每个班都有几个或多个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做一些出格的事,一般来讲,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就会大声斥责他,冲他发火,不给学生辩解的机会,学生暂时服软了,但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就会变本加厉。相反,如果换一种方式:用平和的心与他们交谈,结果会截然不同。往往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在处理捣蛋学生时,会事先了解捣蛋学生,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先肯定捣蛋学生身上的优点,再指出缺点。当学生说出老师说的与实际不相吻合时,老师要面带微笑地倾听,如此,孩子就会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理解他,他就会把你当做知己,会听从老师的建议,逐渐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

二、理解和信任学生

处在小学阶段,学生易冲动,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很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思考问题不周密,片面坚持己见。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理解他们的无奈和喜爱。要给他们思维空间和行动范围,相信他们会做得很好。如:我班班长父母离异,一段时间性情暴躁,加上同伴们冷嘲热讽,一度情绪低落,想撒手不当班长。对此,我先是和孩子进行一次亲情交流;其次,对于班长一职,谈谈我的看法和认识,以及班长在班级里的重要性;再次,说他对同伴不好的态度我可以理解等。交流一周后,我看到的班长每天都是忙碌的身影,和同学相处融洽,脸上总是笑吟吟的。可喜的是,一年后,已经上初一的他专门来找我,高兴地告诉我,父母在他的努力下竟然复合了。由此看来,只要老师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关心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有价值的、独特的人,师生之间才能友好相处。教师在处理突发事情上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以理服人,不要对人不对事,翻陈年旧账,以权压人把事情搞砸,甚至在孩子家长面前还是得理不饶人,这样久而久之,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目的,反而伤透了孩子的心,换来的是孩子对老师极大的逆反心理。

三、赏识与激励学生

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应多注意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多观察他们,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并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我能行”。如:上课“捣蛋”时可以采用提醒教育,老师的一个眼神、表情、动作提醒你做错了,或者老师悄悄地走到他身边拍拍他……潜意识地帮他搪塞过去,这样他不再好意思“捣蛋”了。课下多捕捉一些“捣蛋”学生的闪光点,以优去劣,如:我管理的班级里就有一位送一外号“女草上飞”的学生就是这样:课上不注意听讲,随意说话不算,还任性下座位到想去的位置坐,课下不是爬个栏杆就是把同伴摔倒,基本天天都有同学告状。可以说同校的老师一说起来没有不知道的,我也是每天一见到她就头痛不已。直到一次运动会,我发现这个孩子长跑在同年级里是最快的,这下我可抓住命脉了,在她跑步时,和其他学生一起给她鼓劲、加油,还让其他学生送上一杯水,跑完后我还送她一个拥抱,这个“捣蛋”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羡慕的眼光,满意极了。不仅如此,我还在全班学生面前大肆表扬了她,同时给她安排了“安全监督员”一职。至此,每天一下课,就看到她不时提醒同学不要把身子伸到护栏外,也不在教室的桌椅上到处“上蹿下跳”,早操的队列中也看不到推搡的“女一号”。除此之外,课上也注意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拖拉的作业变成字迹工整及时上交。一天天在改变自己,期末检测语文成绩飙升92分以上。有句话说得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动,好表现自己,只要老师去掉有色眼镜,在生活学习中挖掘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进而用诚挚而又恰到的表扬,扶持和鼓励,让“捣蛋”学生逐渐消除自卑,增强信心,在成功体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他们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教师不定时地利用微信、QQ等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一些情况,及时将孩子的各种信息进行互换,随时随地掌握一手资料,共同商榷帮助孩子改掉身上的缺点,促进捣蛋学生健康发展。

怎样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中小学生早恋问题越来越普遍,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希望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个案研究背景

1、个案的自然状况

李贺,男,14岁。在8(1)班,原先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后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后来我多方打听,他和本班的女生张凤产生了好感,我发现,平时只要有人提到张凤,他都特别在意,并且经常都对她投以极为关注的目光。、家庭生活背景

张洋洋家在农村,离学校比较远,父母都在外打工,现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块,由于年龄代沟,平时和爷爷奶奶几乎不交流,他因为心里有顾虑和班里的学生又难以开口,总之他是一个缺少关爱的学生。

二、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的原因

进入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发育的高峰期,除了身高和体重快速增加以外,性成熟也是学生发育的一个明显特征。张洋洋同学在惊异自己身体变化的同时,对异性也产生了好奇,并渴望和异性交往。

2、家庭原因

通过了解,张洋洋家庭的实际情况,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的年龄又比较大,身体还不好,他课余时间还要抽空帮家里做些家务。父母只是片面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怎样,对孩子其它方面都很少关心。这样当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当关爱时就会对其它方面产生兴趣,试图从别的方面猎取满足。此时出现早恋也就不奇怪啦。

3、社会原因

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的获取,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环境的健康与否都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现在一打开电视,都是情呀爱呀,哥呀妹呀的,一打开网络也处处充满着色情的诱惑,这对这些涉世

未深的中小学生来说,能教好吗?

4、学校的原因

象张洋洋这样的学生,对于学校来说也推脱不了责任。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可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模式还离不开应试教育那一套,老师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跟不上学生成长要求。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发的《生理卫生》就根本就没开过。所有这些现象都对中学生早恋起到负面作用。

三、解决措施

1、学校应该开设性的教育。

学校应该有针对象张洋洋这样的学生开设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教育,使他们能明白早恋的危害,也可以请些专家讲讲青春期教育问题,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好和异性交往的问题,避免产生早恋倾象。

2、加强和家庭的沟通和联系

学生的成长离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和联系,教师应该把孩子的早恋现象告诉家长,同时让他们多关心孩子长成,同时也让家长明白中学生早恋不是洪水犯猛兽,不是什么多么可怕的事,这是一个普遍社会现象,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3、远离复杂的社会

像张洋洋这样的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的高峰期,他们精力充沛。他们很容易被外面的缤纷的社会吸引,所以我们教师平时应该要求中学生远离网吧,远离不文明的公共场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净化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4、学校应给予帮助

国外殡葬怎样对待“死这件大事” 篇8

在瑞典、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节地生态安葬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绿色与简约”成为殡葬新风尚

“阴间地产”泡沫

“清明时节雨纷纷”,殡葬行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据悉未来20年全球65岁或以上人口数量将从6亿升到11亿,几近翻番。土地争夺越发严重,墓地价格也在飙升。甚至在通常采取火葬的亚洲,安放骨灰盒的空间也在变得稀缺。

在纽约中心城区曼哈顿,已经没有了死者的容身之所。前纽约市长郭德华曾于2008年向曼哈顿下城三一教堂支付了两万美元的墓地费,才得以在曼哈顿入葬。他可能是埋葬于曼哈顿的最后几位纽约客之一。布鲁克林区的墓地价格也已涨至历史最高水平,几乎与住宅持平。

巴黎和罗马的地下到现在还存在长长的、类似迷宫的地下墓地。位于罗马中心区的维拉诺墓地,地下1.8平方米区块的价格约为2.4万欧元,比包括罗马在内的意大利中部每户家庭1.87万欧元的年均收入还要高。

在经济停滞的日本,殡葬业罕见地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许多婚庆公司纷纷转行做殡葬业。由于死亡率居高不下,日本人创造性地发明了使用IC卡从地下室调出骨灰盒的自动式骨灰灵堂及专门存放亡故者遗体等待火化的“尸体旅馆”。

在主张“入土为安”的中国,用于墓葬的土地更是很少。据《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大部分城市的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很多公墓出现墓地紧缺。

在沈阳、青岛、济南等地,陆续出现公墓20年使用期届满,面临续收护墓费的问题,逝者还要每20年“交租”。而租金之高更令大城市民众担忧,据测算,如果按墓地的20年缴费周期和房产的70年使用权换算年均单位“居住”费用,未来买墓地的价格将是买房的14至17.5倍。

为缓解“阴间地产”泡沫,民政部等九部门在2016年2月底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现代丧葬文化,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初步建成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探索采用骨灰存放、树葬、撒海、深埋等安葬方式。

那么关于节地生态安葬,国外殡葬业又是怎么开展的呢?

“绿色殡葬”创新无止境

国外殡葬业的发展基础在于管理规范。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国外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殡葬立法,有关殡葬法规也都十分健全,为现代殡葬管理提供了完善的法制保障,如日本的《公墓法》、韩国的《葬事等有关法令》、俄罗斯的《联邦殡葬法》、德国的《勃兰登堡州殡葬法》、瑞典的《安葬法》、荷兰的《遗体殡葬法》、英国的《苏格兰火葬法》等。

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下,英美国家率先扬弃传统,用“绿色文化”来冲破传统殡葬文化的束缚。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墓地――拉姆西克里克墓园。之后,全美的32个州覆盖了绿色墓地。这些墓地没有任何钢筋水泥等人工建筑,墓穴和周边环境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绿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都采用可降解材料。土葬者尸体不涂抹防腐剂,用毯子、白布包裹或采用未上过油漆的薄木板、纸板做棺材。

除了绿色墓地,在美国,“绿色殡葬”的形式还有很多。以海葬为例,美国人将骨灰与混凝土混合后做成人工珊瑚,沉入海底,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之地。许多死者亲属认为,让自己心爱的人栖息在大自然中更富有人情味。

从美国吹起的“绿色殡葬”之风,为世界殡葬业的发展创造了绿色环保的殡仪环境,表现在从遗体的环保处理、生态葬式的选择、绿色葬礼(自然葬礼)服务,到绿色公墓和天然陵园的建立、倡导绿色祭扫等多个层次和环节。与传统殡葬方式造成的“高污染、高消耗”不同,这股殡葬新风塑造了“无污染、低消耗”的现代殡仪环境。

除了生态方面的改进,国外殡葬节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2014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州一家殡葬公司推出一种新型墓葬法,即把棺材由原来的躺式变为直立式,以节省墓地空间。随着环保意识加强,同时也为了节约费用,澳大利亚人采用火葬的人数稳步上升,与选择土葬人数的比例,已从10年前的55比45提高到65比35。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国家开始注重“节地生态”殡葬服务内容上的创新,突出殡葬服务主体的专业化和服务产品的个性化,从而实现殡葬服务的价值增值。很多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研制出的新型殡葬服务产品孕育而生。

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拥有高技术性能的火化机等殡仪设备,实现了全自动化、智能化;日本东京出现了“利用电子卡片寻找牌位”的高科技墓园及使用“骨灰自动管理影音系统”的骨灰堂;英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天然墓地(没有墓碑)实现了GPS定位。

除了内容,创新服务理念的也很重要。如日本特别注重细节性服务,入殓师手下的遗体净身(汤盥)等服务精细、美妙的鲜花祭坛和特色插花等令人惊羡不已,甚至细化到守灵室等处配备丧属休息室的同时,还配有餐厅和厨房等生活设施,亲属可以像在家里一样自行做饭吃;法国则明确将殡仪服务分为标准服务、补充服务和特殊服务三种类型,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提供个性服务。

怎样对待难以相处之人 篇9

不要试图改变他们

对于改变那些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难相处之人这件事,你也许早就感到筋疲力尽了。首先,你可能会和气地请他们不要再对你说三道四,或者更进一步,告诉他们说话应该多加考虑,他们那种说话方式真的让你难以接受。你的话可能会管用——在当时。但是不久之后,他们肯定又会犯老毛病,因为这里有个难解的症结:你很难改变别人,勉强这样做也会无功而返。你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个性,也难以让一个人放下他的控制欲(这是每一种顽固个性的核心因素)。所以,对待难相处之人的第一步是你要接受一点:他们可能永远就是这个性格了,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注重自身价值

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你自己忽视了自身价值,那么很可能就会受到他人的冷遇;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很好地接纳自己,那么别人就会比你自己更加地尊重你。所以,你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受到尊重是你的权利——而不应该承受别人对你的吼叫、贬低或逼迫。

四两拨千斤

为了重新调整好你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你必须要改变那个“损友”对你产生的不良影响。首先你要去掉批评一定会让你感觉很糟这一想法,你可能认为在有人批评你时,你当然就会感到沮丧、失望、受挫或愤怒,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事实上,怎样理解别人的批评,这完全是由你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决定不去意气用事,会是一番什么景象?比如当一个人讽刺你学历太低,先不管他的学历怎样,你可以这样想:“他好像情绪很糟,是不是今天遇到什么烦心事了?”你也许无法控制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但是你绝对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感受和反应。当你接受了他的冷嘲热讽是源于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其实和你并不相干时,那也就是你和这个人的关系柳暗花明的时刻了。是的,你可能会承受一下他们的恶语攻击,但是把他们看成比你更弱的人——是“遇到麻煩”的人——会帮你更好地来应对。比如,那个讽刺你学历低的人是不是在妒忌你的成功呢?他们的言行是出于他们的自身问题,而不是你的。

选择回应方式

没有谁应该坐下来等待批评而不作出任何反应,但关键是只有那些确实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才值得你和对方据理力争。避免争吵不是意味着任由什么人从你身上踩过去,但是如果你无论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真——甚至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放过——那么你说话的分量也就会降低很多。将那些对于你并不在乎的事情的批评当成耳旁风吧,把精力用在处理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做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端,也会让你更有效率地使用你的精力。想一想你眼前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你想要纠正他们对你的偏见吗?或者因为他们认为你愚蠢,你想让自己显得聪明一些吗?在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明确的目标,并且在谈话中把话题引向这些目标,你就有了主动权,而不是授柄于人。

建立空间

在有些时候,什么办法也不如保持一点儿距离有效。如果你要连续两天去拜访一个难相处的人,可以把日程缩短为一天。在你们不得不待在一起时,你可以尽量避免让自己卷进争端,以此在彼此间建立一个“虚拟”空间。在一起进餐时,尽量不要与对方坐得很近,言行得体,以免出现尴尬。

面对现实

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对我们都像对最好的朋友、爱我们像爱自己一样。我们几乎都会遇到一些难以相处之人,所以我们看生活不能像看童话一样渴望完美,你所能做的最好努力也许就是冷静对待,让局面保持在自己能够承受的程度之内。不苛求于自己和别人,能做到这样就很好了。

怎样对待孩子不喜欢的食物 篇10

宝宝快要两岁了,他开始“挑剔”自己的口粮,常常只喜欢吃自己偏好某些食物,而不喜欢吃另外一些食物。这是宝宝的正常生理特点,妈妈无需担心。

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宝宝不吃妈妈做的食物,妈妈往往会显得很担心,并施展各种手段骗宝宝吃下去,结果只能使情况越变越糟,在此,我们一起来探究两岁宝宝的饮食问题。

不要伪装孩子不爱吃的食物

例如:把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拌在孩子喜欢吃的食物里或诱导孩子吃一勺不喜欢吃的食物后再给吃一勺喜欢吃的东西。

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一种食物,妈妈可以选择另一种孩子喜欢,而且含有类似营养的食物。如果孩子明确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食物,欺骗或利诱的办法只能导致孩子不吃所有的食物。引入新食物可选择在孩子比较饿的时候,这时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食物。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吃某一类食物,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的营养失去平衡。除此之外,挑食没有什么坏处,一定要记住你对这件事越上心,孩子表现得就越强烈,甚至学会用这种方法来摆布大人,所以父母一定要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如果孩子能够吃到合适的食物,体重不会过重也不会过轻。他会自己调解食物,在特定的时间里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所以孩子过重或过轻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没能把合适的食物给孩子。

体重过重

原因是孩子摄取了大量含有脂肪的肉、过多的`含糖饮料和精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糕点、饼干、果酱和糖果食品等,也可能是妈妈常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或者是玩栏里,没能让孩子用爬行或走路等活动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

体重过轻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姜) 篇11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有好几条都是涉及差生的学习的。我看完他对如何帮助差生的几条建议后感触颇深,因为这部分孩子在我的教学中也是让我最头疼,最花时间的,而且还常常感到手足无措。现在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提高“差生”的学业成绩,应该提高或树立起差生“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打穿他们这堵冷漠(对学习)态度的墙壁”。如何树立或提高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要树立或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教师本人首先要对“差生” 的力量有不可知疑的信心。教师的这种信心可以激发“差生”的一种“成功的预感”,而这种“成功的预感”对促使学生把全部精力动员起来有着积极的主要的作用,是“差生”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差生”是可以通过许多方面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言行是否充满真正的热情;教师总是向自己提哪一类难度的问题;教师对自己所得的分数的态度等等。教师不能给“差生”提出较容易的题目,这样会让他们从中产生一种暗示:“我不行,我只能回答这一类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设法使“差生”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失败过多是“差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与热情的重要原因。成功和进步对他们意义非同小可,是自己能力的证明。教师不应该以减少或回避困难的方式帮助“差生”获得进步,而且应该深刻而周密地考虑让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且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差生”所付出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成果,这样“差生”才能真正受到自己进步的鼓舞。

3.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努力创造出一种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良好的情绪感觉。这种良好的情绪感觉不仅是“差生”而且是全体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的背景。许多教师只满足于教学法上的要求和组织教学,而忽略这种情绪的创造。这恰恰是他的学生没有学习信心和热情的重要原因。

二、确立教师在差生中的良好形象,消除差生对老师的恐惧和对立情绪。我觉得,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在人格上不分高低,对待差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把他们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能把他们当作好生的陪客。差生们由于学习不佳,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很强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总是逃避老师,不愿也不敢与老师多接近。要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恐惧、对立情绪。于是,我把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用在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师生隔阂上,与他们谈心、谈笑,了解他们学习的烦恼给他们举别的学生有“差”转“好”的例子,不求回报的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上的差距,慢慢的我们之间的隔阂没有了,孩子们的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了。所有说,教师只有对差生爱得自觉、爱得真切、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才能使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学习,使每一个差生都能积极投入学习的怀抱。

三、教会差生分析,审题的方法,增强解题信心。差生由于语文基础薄弱,分析能力不强,应用题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拦路虎。针对这一情况,我着重提高他们审题和分析的能力,教会他们在解应用题时,运用“三看三知道”的步骤来分析,即一看题目,知道重点句是什么;二看重点句,知道关键字词;三看问题,知道题目要求什么,用什么关系式。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积累,差生对解应用题,信心不断增加,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四、了解差生家庭情况,取得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与家庭共同帮助差生学习。差生在学校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歧视,在家庭中还要承受家长的责备,双重的压力使他们的情绪较为低落。为了引导差生们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要减轻其学习压力,多与差生的家长们联系,向他们反映差生的优点和长处,并适当指出其缺点,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差生脱“差”变“好”。不要向家长历数差生的不是,激发家长和子女们的矛盾,从而影响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差生的效果。如何帮助差生学数学,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一个班的学生,总有好有差,良莠不齐,“培好”是一门艺术,“扶差”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更能体现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所以作为教师,我还要不断的钻研这门高深的学问,争取让所有的学生共同提

怎样去对待女朋友 篇12

摘要:本文从分析档案学本硕专业课程设置、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以及档案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等现象及其成因入手,认为“去档案化”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并运用两分法的辩证原则,分析其具有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对待“去档案化”现象的正确态度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档案学科“去档案化”现象两分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bachelor and master courses,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ar? chival science.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is phe? nomenon and its causes,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istence and addresses the du? al impacts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dichotomy method.Furthermore,it believes fostering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ing weaknesses is the right attitude and the important matter which deserves more atten? tion.

Keywords:Archival science; Non- archiving; Di? chotomy method

《北京档案》杂志社在2016年第3期刊发了作者顾丽娅的《档案学科“去档案化”现象及对策研究》一文(以下简称《顾文》)。文章针对当前档案学科发展出现的“去档案化”趋势,从梳理其存在的表征入手分析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此文对“去档案化”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但是其对该现象的成因判断难免片面,整体认识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两分法原则,笔者认为其观点值得商榷。

一、档案学科“去档案化”现象的表征与成因分析

《顾文》认为:“去档案化”主要表现在:“从档案学科本身而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移植、嫁接其他学科科研成果而使自身渐渐失去档案元素;从档案学研究人员方面而言,因盲目推崇其他学科而渐渐转移自身的研究视角,逐渐抛弃档案学相关研究。”并指出在“档案学本硕专业课程设置、档案学硕博学位论文选题、图情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均存在”。[2]需要注意的是,“去档案化”现象并非完全是过度移植、嫁接以及盲目推崇的结果,作者分析的成因亦不能完全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

(一)档案学本硕专业课程设置

在《顾文》的分析中,中国人民大学是“去档案化”现象的典型代表。由于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重镇,其在师资力量、招生规模、教材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在全国居于领军地位。因此,笔者也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展开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不含“档案”二字的主要本科课程19门、硕士课程9门,分别占总数的76%和50%。根据其内容,这些课程可大致归入相应范畴。其中,在本科课程中,属于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历史学范畴的各6门,社会学范畴的1门。硕士课程中,属于信息资源管理范畴的7门,计算机和历史学范畴的各1门。

判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应主要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准绳,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看其是否与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虽然档案学专业有其特定的研究和教育内容——档案及其管理活动,但是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是无法逆转的。当前,“以社会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4]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中国人民大学对档案学专业本科和硕士培养目标的设置是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

(二)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相较于本科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而言,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更高。中国人民大学是最早获得档案学博士点、也是招生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故本文的研究将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为考察对象。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论文库,以“作者”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16年5月5日,获得博士学位论文共111篇。

参照《顾文》的思路,笔者统计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非档案类论文,也就是题目中不含“档案”的论文。考虑到文字表述时有简称或惯称的情况,题目中含“档”的不计入,同时由于电子文件、文件、历史记录、职能鉴定法等本来就属于档案学的研究范畴,因此这类论文亦不计入。据统计,中国人民大学非档案类博士学位论文共29篇,占总数的26.13%。其中,李建宏、李珍、黄静、张全海、李永贞等5人的论文可归入历史学,其余24人的则归入信息管理或情报学范畴。如表2所示。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导师指定或帮忙选定,这种情况下的选题一般与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二是学生自己选题,这种情况下的选题一般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有密切关系。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学生为完成论文盲目移植和嫁接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情况。

由表2可知,赵国俊、杨健、周晓英、卢小宾等四位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情报学领域。其中,杨健的主要研究方向更是跨越了图情档领域。四位导师指导了非档案类博士学位论文中的13篇,仅占44.83%。

博士学位论文是一种专题性的著作,要求具有一定规模,体现研究的全局性、综合性和长期性。[5]因此,相较于本科和硕士学位论文,博士论文选题中的盲目性成分更少。不可否认,相较于其他成熟学科而言,档案学科积淀尚浅,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亦会受到影响。但正因为如此,档案学科更需要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利用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来获得自身的发展。

(三)档案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根据笔者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的统计,从199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开始设置图书、情报、文献学类至2015年,其获批立项的项目共计1320项,而档案学在1996年才开始有项目获批立项。截止到2015年,档案学已获批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180项,仅占图书、情报、文献学类项目总数的13.64%。

由表3可知,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档案学立项项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03年开始有较为明显地增加,2010年总量突破两位数,2015年达到31项。

据统计,1996~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档案学立项项目中的非档案类项目共计38项。其中,主要研究对象兼具档案、图书、文物等属性的,如各种历史文献、古籍、文书、各种遗产等的有27项,占71.05%,即这些项目亦可划入档案学研究范畴。其他11项均是与档案及档案学密切相关的信息、公文等范畴的课题。因此,纯粹意义上的“去档案化”项目非常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当前我国档案学领域评价与奖励体制中级别最高的科研项目,其对申报人的学术能力、学术水平等有较高要求。从已获得审批的180项档案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来看,项目负责人基本上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而且,在上述非档案类项目中,许多主持人的研究方向存在多样化现象,仅以赵彦龙为例,其“主要从事古代文书、档案管理学、秘书学、写作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从上述分析可知,《顾文》对其所展示的三种所谓“去档案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存在偏颇之处。

冯惠玲认为,按照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是与现代社会接轨、有效地促进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宏观思考与定位。[6]当今社会,学科融合是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而社会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多样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以独立为本,融合为用”的档案学专业教育发展思路既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又符合社会需求。王协舟认为,科学家、学者既是科学人又是经济人,其科学研究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好奇心和好利心的内在驱动。[7]同时,就档案学人而言,知识和学术积淀是其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选择自己熟悉或擅长的问题或领域入手开展学术研究是顺其自然的事。因此,作为档案学学术研究的主体,档案学者的科研活动常常受到其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好奇心甚至功利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由此,笔者认为,“去档案化”现象不完全是“过度移植、嫁接以及盲目推崇”造成的,而是有其存在合理性——其既是档案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的调适和完善,又是档案学者研究动机和研究取向的推动力。

二、档案学科“去档案化”现象的双面性影响分析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两分法原则,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其积极影响,又要看到其消极影响,对待“去档案化”现象亦如此。

(一)积极影响

1.档案学科相关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有利于适应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促进档案专业学生就业。作为一门根源并服务于档案工作的实践性学科,档案学科课程设置越多样,档案专业学生所接受的专业知识在档案工作中的适用性就越强,其专业素质的可拓展性也就越强。在信息化时代,开设档案管理、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办公室科学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维护等多领域的课程,可以为档案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选择。

2.跨学科研究可以为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不断夯实中国档案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同时,由于档案学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属性,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开展跨学科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正处于学科理论和学术资本积累关键时期的中国档案学而言,应用跨学科的视角、理论和方法,是促进学术研究较为快捷和有效的方法,也是实现后来者居上目标的有效策略。

3.档案学者根据自己的专业、就业经历选择所熟悉的领域进行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申报,有助于提高项目立项的命中率,这对提升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发展档案学理论是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同时,档案学者在对档案学科认同的前提下,在各自的研究活动中开展档案学跨学科研究,有利于打造档案学学术共同体,强化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二)消极影响

1.如果档案学专业教育中的非档案类课程设置过多,过度强调信息、知识、计算机技术等而忽视档案学核心课程,可能会造成学科边际的模糊性,并由此可能造成档案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识的困惑甚至迷茫。更为严重的是,此种教育模式有可能使培养的档案专业学生“泛学不精”,无法形成特有的职业竞争力。

2.跨学科研究是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跨学科研究要立足于“为我所用”的治学方针,避免把“过程当目的”的不当倾向。档案学跨学科研究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是在坚持档案学学科独立性基础上的跨学科,就会失去档案学的主体性。而且,由于档案学成长时间较短、学术积淀不深厚、基础理论不够扎实,较易被其他理论颠覆。再加上部分学者存在急病乱投医等盲目心态,甚至会落得被其他学科吞并的下场。

3.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如果部分档案学者过于浮躁和急功近利,极易滋生“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行为,使学术研究“逐利化”,从而丧失学术研究的本质。如果越来越多的档案学者利用学术成就换取功名利禄,片面推崇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盲目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而忽视对本学科自身实际情况的冷静思考,将会使档案学者对档案学科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怀疑甚至存在悲观情绪,进而丧失学科尊严等。

三、对待档案学科“去档案化”现象重在趋利避害

对档案学科“去档案化”现象的关注体现了部分学者的学术警觉和专业责任感,但是,如果不能全面、合理地去把握这种现象,一味强调其消极影响,如临大敌,恨不能除之而后快,就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见,“去档案化”现象并非“洪水猛兽”,趋利避害是我们理性对待这种现象的正确态度,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如何趋利

1.把握档案学专业核心课程权重,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非档案学课程实质上是为档案学核心专业课程服务的,需要通过适当增加档案学核心课程必修学分的权重、增加各类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等途径,进一步明确其从属地位。同时,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档案人才能力的需求将不断变化,有针对性地更新各类非档案学课程、优化其结构比重将是应对社会发展变化、提高档案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改变社会对档案职业成见的有效途径。

2.正视“跨学科”研究,注重档案学学术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档案学跨学科研究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保持档案学的学科独立性,坚持“以我为主”。二是全面、透彻地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精髓和方法要义。三是坚持自然借鉴、合理移植的原则,即“融会贯通”。

3.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视重大现实问题的引领作用。研究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与将档案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样重要,“重应用,轻基础”不利于稳固学科根基。而“重基础,轻应用”则将造成学科建设忽视现实诉求、学科现实利用价值难以发挥的后果。重大现实问题是应用研究热点的集中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档案实践引导的基础研究方向,即档案工作需要哪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同时,以“主次兼顾、全面协调”为目标的档案研究发展战略应根据时代的需求及时调整平衡。

(二)如何避害

1.鼓励教育“入世”。档案专业教育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育“成品”——档案专业人才是否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具体到档案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就是要不断与时俱进。一是坚持将档案类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档案教育要把握档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档案职业素养、档案管理技能等,这些主要是通过档案学相关课程的教育获得的。二是信息管理、计算机、历史学、文书学等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应与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相契合,不能脱离档案学专业核心课程而孤立存在。

2.杜绝“真空理论”。过度移植和嫁接是一种架空档案学理论、无益于档案实践的行为,须予以杜绝。首先,档案学者应强化专业责任感,努力承担起学术研究责任和学科发展责任,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需将摆脱“去档案化”倾向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其次,档案学专业期刊可以通过规定栏目设置、征稿要求、审稿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强化档案因素,引导作者的研究行为。最后,所在单位在制定科研评价标准时,应将专业因素作为重要考察指标,将论文与本专业、本单位相应业务工作的结合程度作为加分、奖励等鼓励因素。

3.端正学术研究动机。其一,承认科学规范是实现科学价值和目标的有效手段。强调非谋利性规范并非要完全忽视学术研究的功利性价值,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默顿也承认功利性是科学可以接受的一种副产品。[8]其二,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成员应是在学术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内在动力的驱使下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

*本文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范式论视阈的档案学科与档案职业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CTQ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2]顾丽娅.档案学科“去档案化”现象及对策研究[J].北京档案,2016(3):18-20.

[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本科专业设置、硕士专业设置[EB/OL].[2016-04-24].http://www. irm.cn/about/undergraduate(master)/index.html.

[4]王新才,聂云霞.信息时代档案人才培养与档案学专业发展展望[J].档案学研究,2013(1):87-91.

[5]李良玉.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问题[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0-54.

[6]何致武.素质教育与21世纪中国档案事业人才的培养[J].档案学通讯,2001(1):56-57.

[7]王协舟.基于学术评价视阈的中国档案学阐释与批判[J].档案学通讯,2008(1):49-52.

对待朋友的真诚名言 篇13

2.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3. 人生最美丽的回忆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4.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6.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语

7.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周兴嗣

8. 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9.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况

10.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谚语

11.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12.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毛泽东

13.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

14.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刘义庆

15. 妥协对任何友谊都不是坚固的基础。——泰戈尔

16. 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李成用

1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18. 忠诚的朋友是千金难买的`。——塔西佗

19. 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富兰克林

怎样去对待女朋友 篇14

教育笔记:怎样对待一个如此调皮的孩子

杨杨是新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男孩子。在老师的眼中他很聪明,但更顽皮,他黝黑的皮肤、长着一双小小的眼睛,但看起来很有神。他在各种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根本坐不住,不但自己不听,还干扰周围的小朋友,打断老师正在进行的各种活动;他很霸道,所以有许多小朋友都拒绝和他一起玩耍,也经常有人想老师告他的状。老师对这个孩子很伤脑筋,经常当全班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好像被老师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小朋友们越来越不喜欢和他玩了。下面是他在幼儿园里各种活动中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

早上晨间锻炼杨杨最喜欢玩球。他一会儿运球走,一会儿又踢球,在场地上真是生龙活虎,不是把这个幼儿撞倒在地,就是把那个孩子的头给砸了,小朋友们纷纷找老师告状。老师找他问话,让他注意点安全,不要伤到其它小朋友,他总是立刻承认完自己的错误,又飞快地跑去玩了,可话音刚落,一会儿又有人报告他闯祸了。真拿他没办法!

场景二:

老师宣布集体教学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纷纷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等待、盼着老师要讲述的有关教学活动的内容。可杨杨坐不住,注意力很难集中。他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在下面搞小动作,要么就找挨着的小朋友讲话,要么就捣前面幼儿的后背。弄得边上的孩子没办法,只好喊老师:“老师,你看杨杨老捣乱。”老师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对他说“小杨杨,你到底想不想挺老师上课,不想上课就到外面去。”他听了就真起来走到外面去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窗子外面照样不也乐乎,一会儿爬窗户、一会儿朝教室里面孩子们做鬼脸。老师怕他在外面爬窗户危险,只好又让他进教室。就这样,好好的一节课就被他搅黄了。老师告诫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说杨杨这样上课捣乱好不好呀,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对于老师的提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我们不要向他学习”杨杨听完小朋友的话,刚开始有些难过的样子,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东张西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场景三:

下午玩玩具。班上小朋友们都喜欢玩娃娃家,于是他总是迅速地抢到好多小锅碗、小勺、瓢、和盆之类的玩具。有的小朋友为此很不满,于是就找他要,他不给,于是两人就大打出手,把玩具撒了一地,闹得不可开交。老师赶忙来制止,并对他说:“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人家也想玩呀,怎么能一个人玩呢?”杨杨挺不服气,撅着嘴,一脸无辜的样子„„不到一会儿他又去找雪花片玩了,用雪花片插了一个小花篮,高兴的手舞足蹈,很快把刚才打架挨批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看着他的样子老师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场景四:

绘画活动中,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一下子就把主要画面画出来了。可他在纸上到处乱涂,一下子就画脏了好几张纸,老师告诉他以后每天画画就在一张纸上画,转身就指导别的孩子去了。可不到两分钟,就听见一个小朋友大声喊道:“老师,杨杨搞得我一身墨水了。”老师心里咯噔一下,料到这小子准又给我捅什么娄子了。立刻跑过去一看,原来他将记号笔使劲甩,里面的黑墨汁甩到边上好几个小朋友的衣服上去了。老师头皮一阵发麻,不知道放学怎么去和这几个被弄脏衣服的孩子家长交待。我厉声叫到:“小杨杨,你怎么搞的画画不好好画,搞得几个人一身墨水,这下好了,你明天赔人家新衣服!”他也知道自己闯祸了,先是低下头,两手搓着衣角,然后呜呜地大哭起来。

案例分析

一、活泼好动、精力充沛

杨杨他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他玩起来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到处横冲直撞。幼儿好动,也是一种年龄特征。这是孩子身心处于急剧发展中的客观需求。有的家长和教师很不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甚至讨厌好动的孩子。他们常在嘴边带一些口头语:“别去动”、“不要乱跑”、“别摔了”、“两手放好”等等,故意压制孩子。这是违背幼儿天性的,说得重一些,是对儿童权利的严重侵犯。事实上,杨杨表现出来的蛮撞他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是一种坏行为,他的年龄特点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他这种行为却是一种不利他人的行为。

二、以自己为中心

杨杨是个独生子女,深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家里有许多玩具,所以在幼儿园玩玩具的时候他也无意识地拿许多,这也许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样其他的小朋友也是娇生惯养,他们也毫不示弱,都想拥有许多玩具,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冲突,于是就大打出手。

三、幼儿控制力差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占次要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所以幼儿的控制力差。杨杨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正是幼儿这个年龄的性格特征的充分体现。另外他经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对于老师的批评他早已习惯、不以为然。

采取措施:

1、他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特点,教师要引导他在进行外活动时,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要有所克制,不能伤及其他孩子。

2、通过故事、儿歌、教育他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以个人为中心,要懂得相互谦让。

3、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坚持一贯的要求、不做无理的让步,让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不可那样做”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上一篇:煤矿调度通信系统方案下一篇:高考助威激励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