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批评

2024-08-23

正确对待批评(共12篇)

正确对待批评 篇1

正确对待批评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大家认清批评的治病救人作用,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批评。

教育重点:要勇于接受批评。

教育方法:

1、课堂讲授:30'

2、分组讨论:30'

讨论题:

怎样找准并正确吸取教训?

教育内容:

有了缺点毛病,受到领导或同志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的同志却不能正确对待,感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心影响进步,以致背上思想包袱。应当说,受批评固然是不愉快的事,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批评的压力可以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其关键是调整好自己对待批评的心态。

一、“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的同志受到批评,往往以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等情绪。其实,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处分,是对个人成长和部队建设负责的表现。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1、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

1、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臻于犯错误。”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批评就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们思、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有缺点毛病的同志受到批评后,就会在思想上引起震动,促其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掉毛病,进而变成一个健康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2、批评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

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惜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青年人由于阅历不丰富,思想及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经验,在前进道路上难免发生主客观不相符的情况,或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组织、领导、同志及时给予批评,甚至对错误严重的同志给予必要的处分,正是要把这些同志从偏差和错误上拉回来,端正其人生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受了批评处分,有利于有缺点错误的同志清醒头脑,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警示自己,主动预防和避免犯同类错误,防止重蹈覆辙。

3、批评是维护纪律的“助推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办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矩守纪律。家有家规,乡有乡规,厂有厂规,国有国法,军有军纪。我军的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无论任何人违反了纪律,都必须坚决纠正,包括给予必要的批评处分。如果光是提倡怎么做,而对那些违反的同志不给予批评乃至处分,就不能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遵守的自觉性。

二、要勇于接受批评

勇于接受批评,是改正缺点毛病、争取更大进步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和勇于接受批评呢?

1、要“闻过则喜”

一棵树长了多余的枝杈,只有及时修剪,才能长成栋梁之材。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诚恳接受批评,才能清除身上的“细菌”和污垢,从而成长为“四有”革命军人。有句话叫“脊背上的灰自己看不见”,有了缺点毛病,就好比脊背上有灰尘一样,往往自己看不见,而旁观者就看得比较清楚。如果不让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帮助“拍打脊背上的灰尘”,怎能保持肌体的健康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批评,就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十分欢迎领导和同志经常给自己“拍打拍打”,即使“拍打”得重一点也应愉快接受下来。

2、要勇于承认错误

有的同志受到批评时,往往态度不冷静,不注意认真反省,急于辩解和开脱自己,这是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妨先冷静地把批评接受下来,严格认真地检讨和反省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并作出真诚的检查,这比辩解要强百倍。即使确有解释的必要,也要承认错误先检讨,然后找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再说明情况。如著名的雷锋式战士王杰,有一次利用休息时间去帮邻近的一位老大爷喂牲口,他顾不得一天施工的劳累,一口气干了四十多分钟,帮老大爷挑满了一缸水,铡了一百多斤草。谁知刚回到班里,就挨了班长的批评,说他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不请假。王杰开始感到做了好事还挨批评,实在太冤枉,心里不是滋味。后来他认真想一想,感到班长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自己外出不请假,违反了纪律,尽管是为群众做好事,也应该批评。于是,王杰在班务会上主动检讨了错误,并恳请班长今后对他要求更严些。王杰同志严以律己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要严于解剖自己

这是勇于接受批评的内在动力。古人曰:“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算聪明,这是颇有哲理的。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经引用过曾子的一句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一天要几次反省自己,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在受到批评的情况下,更应该严于解剖自己,认真检讨和反思缺点错误,敢于把“刀子”指向自己的痛处,这样才能真正与缺点错误一刀两断,从而获得新的进步。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严于解剖自己、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光辉典范。周恩来同志生前经常讲自己的缺点,说:“有错误要逢人就讲,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以借鉴。”在晚年,他还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陈毅同志一生光明磊落,也经常用自己在参加革命初期因缺乏经验而走过的一些弯路来教育干部。他在63岁生日时,写下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中夜尝自省,愧悔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能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严于解剖自己,不努力清除自己思想上的尘垢呢?

三、要坚决改正缺点

受到批评,光勇于接受还不够,还要能坚决改正缺点毛病,而不能“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要把批评当作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前进,这才是批评的目的,是领导、同志们的希望所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能否达到批评的目的,最终要取决于被批评同志的内因。

1、要变压力为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甚至犯错误,受到批评后,自己感到惭愧、内疚、悔恨,吃不香、睡不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犯了错误还持满不在乎的无所谓态度,那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不错,列宁曾讲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但那是从总体上就年轻人发展的趋势是好的而言。作为个人,应严于律己,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决不姑息迁就,而应防微杜渐,一点一滴都不放过。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背上思想包袱,对进步和前途丧失信心。鸟的翅膀挂上重物就难以高飞,鱼的尾巴拴上重物就难以畅游,人的头脑若是压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我们应该懂得,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变成好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快地聪明起

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因此,面对批评,我们要抛弃的是自己的缺点毛病和思想包袱,要加以利用的是从压力转换来的动力。

2、要找准并正确吸取教训

受到批评,一般来讲总有教训可找。有时候,反面教训比正面经验更能教育人,更有利于促进人们成长进步。在这里,其关键是找准教训。有的同志往往从消极的方面找教训,如“今后要多栽花,少栽刺”;“多说好话,少提意见”等,这样找出的教训会把自己引向歧途。为了把教训找准,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出发点,既对自己负责,又对工作、对部队建设和人民利益负责;要善于倾听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请大家帮助自己把教训找准;要对照做得好的同志,看看自己的差距和教训在哪里,这样才有利于切实改正自己的缺点毛病。

3、要用实际行动消除偏见

受到批评,领导和同志们大多会给予热情帮助,但有时也会遇到少数同志的冷嘲热讽和另眼看待。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一个人的缺点毛病在别人印象里不容易一下子消除,有时人们还会由于心理上的定势,较长时期地对有缺点毛病的同志存有偏见,这在心理学上叫“光环效应”。克服这种“光环效应”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真正吸取教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将功补过。这样,冷嘲热讽就会变成理解鼓励,另眼相看就会变成刮目相看。

正确对待批评 篇2

善于引发孩子的倾诉

孩子的情感直接而外露, 从他们的面部表情, 身体的姿势、动作, 行为的变化等等方面, 都可以了解到其内心情绪的变化。例如, 一向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耷拉着着脑袋一声不吭, 此时, 父母不要不理不睬或急于哄他开心, 而应引导他将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 要让孩子感到:凡事不能憋在心里, 而应告诉爸爸、妈妈, 这样心里才会舒服些。同时, 也要让孩子明白, 爸爸、妈妈是在关心他, 而且会给予他帮助。

耐心倾听孩子诉说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 父母应该当一名好听众, 让他尽情地宣泄一番,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 更不要表露出不耐烦或敷衍的神情。孩子对此十分敏感, 一旦发现父母并不用心听自己的倾诉, 他就会中止倾诉, 并对父母失去信心。为了表示对孩子谈话内容的关注, 父母可在孩子倾诉时使用“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语气词, 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有时还可进一步询问有关细节, 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确实是在关注他, 这样, 他才会更乐意倾诉。

对孩子的感受表示共鸣

共鸣意味着父母和孩子有同感, 父母是理解他的, 并且父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例如:孩子告诉父母他得了一朵小红花, 父母可以设身处地地说:“噢, 真棒, 你一定很高兴。”当孩子说他不愿上幼儿园时, 父母可以说:“我知道你不愿去幼儿园是因为不想离开妈妈, 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当孩子觉得父母能够理解他的感受时, 他会感到父母很亲切, 并且会很乐于接受父母进一步的建议和帮助。

明确地告知孩子自己的态度

大多数情况下, 孩子的倾诉是想听听父母的看法, 并由此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 成人听完孩子的倾诉, 切不可不了了之, 而应诚恳、直接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并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简洁明了, 这样才会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对于孩子的过激言行, 父母应保持理智的态度, 和颜悦色地加以疏导, 切不可火上加油, 也不可粗暴地呵斥。例如, 当孩子诉说小朋友推了他一把, 他非常气愤时, 父母可以说:“听起来你很生气, 甚至想打他, 但你不能这样做。告诉老师, 她会帮助你的。”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篇3

前几天,我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他说我笨,是个粗心鬼。我很难受,也有些生气,一连好几天都提不起精神上数学课。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小楠

被老师批评,的确让人心里很难受。爱因斯坦小时候连个小木凳还做不好呢,谁会想到他以后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只要加倍努力,谁能保证以后你就成不了一名数学大师呢?你别生气了,编辑姐姐给你请了一位心理专家——夏晓鸥老师来跟你交流交流。

亲爱的小楠:

我非常理解你被老师批评后的感受,你觉得难受,甚至生气,这是人之常情,正说明你是一个自尊自爱、有上进心的孩子。现在你的心情怎样?我们来先试着处理自己的心情,再回过头去看被老师批评这件事吧。

“被老师批评了,我觉得很难过,很生气。”像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你可以去跟好朋友说,也可以写在纸上自我倾诉。当然,你想到了写信来求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然后你想做什么?是哭一哭,还是跑几圈?用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心里的情绪先“放”掉些吧。

然后,带着一个稍稍平静的心情,来看看被批评这件事。首先,正确对待老师批评学生这件事。想想看,除了你,老师一定也经常性地批评过其他同学,这种批评中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试想一下,如果班里的同学上课随意讲话,作业马虎应对,同学之间互相捉弄,老师都不管不问的话,你觉得他是一个好老师吗?其次,也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方式。不同的老师因为年纪不同、性格不同,他们批评的态度、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有脾气很大的时候,这很正常。当然,如果有时候老师的批评方式确实对你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你要及时勇敢地向你最亲近的或信任的人求助。最后,学会把“被批评”变成一件好事:把批评作为自己进步的提醒和鞭策。老师批评写你作业粗心,这不正好成为你的进步点吗?当你努力改正不足,不再让老师因为同一件事批评你后,“被批评”不就变成了一件让你进步的好事吗,你说呢?

夏老师

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篇4

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一味药,虽然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别人的忠言也许有些逆耳,却有利于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此,对于别人逆耳的忠言,我们千万不可小觑。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襟怀,还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处世原则和综合素养。

一般人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第一感觉就是抵触,内心很不服气。也不管对方说的有没有道理,就和对方争执不休,甚至记恨到心里。这种人绝对是一错到底;还有一类人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以为然。听到也当没听到,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虽然没有表面的抵触行为,然骨子里也是拒绝别人的批评,不思进取;另外一类人则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牢牢记在心里,在日后的生活中时时规诫自己。这类人虚怀若谷,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向上,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上层楼。

面对批评,我们需要摆正心态,认清批评的意义和价值。以虔诚的心态去面对批评,以豁达的胸襟去接受批评。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撕心裂肺的辩解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自己真错了,何必辩解?改正就是了;如果自己没错,又何必辩解?只需持之以恒、努力进取证明自己的正确就可以了。

毕竟有些批评纯粹是无中生有的挑剔,那些人不是对我们做事或是对人态度的不满,他们仅仅是对我们个人本身不满。拒绝辩解不仅能让我们自动回避这类恶意的攻击,同时还能节省下来大量的时间。与其花费一大把时间去做那些无用的辩解,何不让自己放松下来,好好休息呢?再说,如果把这些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自己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那不是更好吗?还有一类批评所产生的原因是,对方站的立场和自己不一样。当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要有主见,有原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要听风是雨,随便打乱自己的计划。如果今天听别人说一句,明天又听另外一个人说一句,那自己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但是,不管是对哪一类批评,自己都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不要盲目的仇视对方。只有接受批评我们才会有进步,因此,对于那些能够对我们提出诚恳的批评建议的人,我们一定要心怀感激。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避免情绪化

不要别人一批评你,你就气不打一处来,认为别人就一定是对你不好,是想中伤你或是诋毁你才这样做的。你的情绪化往往只会让你受伤之余,让身边的人也远离你。

先把批评听完

不管怎么样,先把别人对你的批评听完了再说,你不听完,就无法完全理解对方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产生误会,造成不愉快。

用心思考

当别人对你有批评的时候,你自己先要好好思考一下,对方所说的有哪些是真的,是确实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并不是。认真对待被人说出来的这番话,对你还是有益的。

自我反思

国旗下讲话: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篇5

由于有些同学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影响学习,因此免不了受到老师的提醒与批评。但这些受到批评的同学往往心里十分不高兴,认为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他,是故意拆他的台,让他丢了脸,从而对老师满肚子怨气。更有甚者,还当场顶撞老师,态度恶劣。显然,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没有修养的行为。

有过失的同学,应该怎样理解和对待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醒、批评呢?

首先应认识到,一堂课,不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音乐、美术等,只要有一两个人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做小动作,都会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受到破坏,影响老师的讲话情绪。这时,老师及时的提醒与批评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假如老师对这些不良现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的老师便不配称为老师。这种不负责的表现,害了你自己也害了其他同学。《三字经》上说:“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本来就是以培养品德学识皆优的人为天职的。若培养对象出现明显过失时却放任不管,这样的老师实在就谈不上是称职的了。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醒批评不守纪律的行为时,即使是点名批评到自己,也不应忿忿不平地认为是故意让自己出丑,而是应该愉快地接受,并立刻改正。

当然,有的同学由于生性好动,有些坏习惯不容易一下子改过来。但无论如何,对老师在课堂上及时的提醒与批评,我们决不能不当一回事,更不能因此顶撞老师。相反,应时时克制自己,重视老师与同学的提醒,尽力纠正缺点和坏习惯,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的优秀学生。

正确对待组织,正确看待自己 篇6

新战士跨入军营,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紧张的新兵训练,要分赴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老同志在服役期间,随着情况的变化和任务的调整,也会经常遇到正常的工作调动。对此,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需要每个同志作出正确的回答。

一、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从一些文艺作品中,大家不难看出,旧社会,不但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工作也有三六九等之别。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所承担的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一)革命有分工,样样都光荣。解放初,北京市有个名叫时传祥的掏粪工人,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曾亲切地同他握手,并对他说:“你当掏粪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无论做哪项工作,只要能为人民做出贡献,就能受到人民的尊敬。就我们卫戍警卫部队来讲,有的担负警卫执勤任务,有的进行军事训练,也有少数战士担任驾驶员、炊事员、卫生员、军械员、通信员、饲养员、新闻报道员、电影放映员、水电维修员、仓库保管员,还有的去农场搞生产。但无论在哪个岗位,做哪项工作,都是部队建设的需要,都是无尚光荣的。这是因为我们都是在当兵尽义务,都是在为人民作贡献,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履行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维护首都稳定的神圣职责,都是在军营里磨砺自己的人生。

(二)岗位有不同,行行都重要。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军队的编制组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兵种越分越多,岗位也越分越细。而且无论是兵种之间还是不同的岗位之间,相互间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此,要肩负起我军面临的两大历史使命,少了哪个兵种和岗位都不行。这就象雷锋同志所讲的“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不可估量”。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训练执勤的,我们怎么完成任务?如果没有炊事员,我们吃什么?如果没有养猪种菜、搞生产的,我们怎么改善生活?等等。所以说,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无论担负什么任务,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我们军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需要,都是十分重要的,绝不存在你高我低、你贵我贱的问题。

(三)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作为。部队是一个干事业的地方,无论干哪项工作,只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就一定能干出成绩,有所作为,这是无数英雄模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的真理。六十年代,北京军区有个全军闻名的饲养员叫叶洪海,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发明了“中曲”长效发酵饲料,立了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模范饲养员”的光荣称号。某部六连原副班长姚兆明,从参军到退伍,五年如一日,不图名、不图利,为人民群众义务修车3000多辆,收到表扬信100多封,多次立功受奖,1986年5月,被北京军区树为“学雷锋先进个人”。某部战士王金山,刻苦钻研警卫业务知识,掌握了过硬的执勤本领,在平凡的三尺哨台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荣立二等功,他本人也被破格提干。可见,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不在于干什么工作,而在于是不是把它当事业来追求。

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必须听从组织的安排

听从党的指挥,服从组织安排,是每个革命军人必须具备的起码道德素养。要正确对待革命分工,首先就必须自觉践行这一优良传统,做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准备,在艰苦环境中吃苦的准备,在挫折或挑战面前战胜困难的准备,在紧要关头牺牲自我的准备,切实使个人选择服从、服务于组织需要和部队建设大局。

(一)服从组织安排是由军队的特殊性决定的。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讲究自由、双向选择。部队分工也应该向地方一样灵活,不应统得太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原因就是这些同志没有充分认清部队与地方的区别。军队是一个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随时都要遂行战斗任务。人员的定位、新老的搭配,都是根据训练和战斗的整体需要而定的,缺少哪部分人,都可能对全局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没有政治合格的执勤哨兵,警卫目标的安全便没有保障;没有炊事员,我们就吃不上饭;没有驾驶员,车辆就寸步难行;没有卫生员,病人便得不到及时治疗等等。因此,在工作分配问题上,部队与地方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地方可以通过劳务市场搞“双向选择”,企业可挑选工人,工人也可挑选企业,领导对下级不满意可以炒鱿鱼,本人对工作不满意也可以“跳槽”。军队则不行。作为军人,对待工作分配与调整,必须由组织安排,任组织挑选,并各尽其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服从组织安排是军人的优良品质。讲服从,是军人道德的起码要求,也是军人崇高品质的具体体现。有些岗位,尽管很乏味,也要有人干;有些工作,明知有危险,也要有人做;有些地方,的确很艰苦,也要有人守。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一代代、一茬茬革命军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时刻听从党的召唤;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服从利益关系的调整;为了党的警卫事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1985年和1997年的两次大裁军中,一百五十万官兵,上到身经百战的将军,下至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能自觉服从党中央的决定,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安排,回到地方去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卫戍警卫部队的老前辈张思德,生前时时处处以革命利益、人民利益和党的利益为重,革命需要他送信,他兢兢业业;革命需要他开荒,他倾心尽力;革命需要他烧炭,他勤勤恳恳;革命需要他当班长,他认真负责;革命需要他当战士,他任劳任怨。他不幸牺牲后,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作为新一代卫戍警卫战士,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甘当长城一块砖,放在何处任党搬”的思想,象雷锋同志那样,“革命需要我去烧炭,我就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炸碉堡,我就做董存瑞”。

(三)服从组织安排是军人的纪律要求。一个军人如果没有高度服从的观念,谁想干啥就干啥,部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有战斗力,更谈不上履行抵抗侵略、保卫人民的神圣使命,就不可能履行好保卫首长和机关安全、维护首都稳定的职责。俗话说:“军令如山倒”。部队是一个特别讲纪律的特殊集体。只要是军人,就必须遵守军纪,而遵守军纪的具体表现,就是要服从组织安排。我军以军纪严明而著称于世,我们卫戍警卫部队,更是以严明的纪律蠃得了首都人民的赞誉。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必须时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服从大局需要,维护整体利益,在工作分工问题上,服从命令,听从安排,并主动申请到最艰苦、最危险、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勤奋工作,干出成绩,不辱使命。

三、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有所作为

正确对待革命分工,不仅要求我们思想认识要端正,更主要的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圆满完成好各项任务。

(一)个人兴趣要在工作需要中培养。组织上在分配工作时,当然会考虑到我们每个人的爱好与特长,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但是由于部队建设按需设岗,并非随机组合,所以很可能会面临工作与特长不一致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有的特长会被埋没,只要将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当,不但可以使原有的特长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为部队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某部专业军士曾明知,入伍前学过无线电修理,入伍后被分配到警卫排站岗,他没有因分工与自己的特长不相符而气馁,而是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潜心钻研电器知识,后来成功地发明了无线电报警器,并获得军队科研成果三等奖,荣立三等功。我们要把个人兴趣爱好融入部队工作之中,使个人兴趣为本职工作服务,在本职工作中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一旦工作岗位与个人兴趣爱好发生矛盾时,要正确认识,主动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培养和建立适应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兴趣,以百倍的热情扎扎实实地干好工作。

(二)个人进步要在本职岗位中追求。有的同志对分配的工作不满意,心存畏难情绪,担心在现任岗位上干不好。实事求是地讲,大家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都不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只要鼓足信心勇气,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某部原六连退伍班长孙丰羽,现在是北京市一家保安公司的经理,他们公司所培训的保安人员素质比较高,深受北京市各家用人单位的青睐,他本人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他在和连队的新战友谈体会时说:“我曾经是一名服役五年的老兵,是部队培养了我自强不息的精神,磨炼了我顽强拼搏的意志,是部队严格的纪律约束,教会我如何培养一名素质过硬、形象良好的保安人员,是部队经常性思想教育启发了我如何对保安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部队严格的训练管理启迪我如何对保安人员进行军事化训练和管理。”事实告诉我们,个人的进步是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的,只要热爱本职,认真钻研业务,就能为部队建设做出贡献,并为个人事业的成功,打好基础。

(三)个人素质要在组织需要中完善。军队建设需要的是掌握多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完善技能、提高素质是我们在工作中培养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进行科技练兵,实现科技强军的迫切需要。而部队的每个岗位为我们提供了实践锻炼的良好机遇和广阔舞台。所以说,在不合原有特长的岗位上工作,如果能正确认识,热情投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就可以促进自身能力的完善和提高。某教导队教员杨兴瑞,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潜心钻研警卫业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哨兵在实战中的生存能力,研究出随动训练法,让受训者模拟实战过程,灵活地采取进攻或防守反击,改变以往擒敌训练的方法套路,被军区评为“科技练兵四会教练员”,并荣立二等功。还有不少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等,受益匪浅,本职工作也干得非常出色。这就说明,只要我们在积极主动地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合理调整工学矛盾,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就会工作、学习双丰收。

正确对待课改先进经验 篇7

我认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提出,只要有效,就应该加以肯定,宽容它,支持它,而不是苛求它,要求它有多高多深的理论基础。应允许它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反思,逐步上升到理论,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正如裴娣娜教授所说,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老师草根性的、带有泥土气息的教育实验研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十二个字是千百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真理。但是有的同志不同意“教无定法”的说法,认为没有模式的课堂是胡扯,对于他们认为好的课堂模式要求一定要先临帖,然后破贴。所谓先临帖就是要像小学生描红一样学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就会画虎不成”。这实际就是要求照搬照抄。我认为,每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提出与应用,都有一定的背景、条件和环境。我们在学习、借鉴这些先进经验时,首先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锐意改革的精神和先进的理念,至于具体做法则应因人因地因课制宜,不能生搬硬套。例如一节课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就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己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条件,就可以先学后教;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应该先教后学。例如汉语、外语的发音,唱歌,体育课的技巧运动,就很难先学后教。不能认为先学后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革命的;先教后学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保守的。又如老师在一节课中讲多少时间,也不应作硬性规定。如果这节课需要多讲,或老师讲得很精彩,就应当允许他多讲。对教师的讲严加限制,要影响教师功能的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群学、学生的讲代替不了教师的讲,否则,还要教师做什么?

课程改革涉及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对它的探索是长期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既要充分肯定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总结实践经验,又要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在这方面,我赞赏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的态度。他经常在公开场合说,现在的杜郎口最多也就值50分,这表明崔校长的谦虚,杜郎口的分数不止如此。但是杜郎口改革的路子还很长,还需要在总结自身经验和博采众长中不断完善、丰富和提升自己。我认为他们的改革,在全国教育改革先进典型中只是一类典型,他们的具体做法比较适合于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并不适合城市的优质学校。我这样说完全没有贬低杜郎口中学的意思,杜郎口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它的先进性和在教改中的带头模范作用。任何教改先进典型的先进经验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2010年中国教育学会召开的年会上,就有一个分论坛专门研究杜郎口的经验。大家在充分肯定杜郎口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指出了杜郎口的诸多不足。这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表现,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严。对先进典型,棒杀是不对的,捧杀也是有害的。课改先进人物是人,不是神,不可能那么完美。

教改先进经验要提高,不要拔高。最近有份报纸隆重推出一个学校的课改经验,还召开了现场会。这本是件好事,但是把这个学校的经验上升为“无教材、无教师、无作业”我认为不妥。

首先,它不符合客观实际。该校校长这样解释:所谓无师,并非没有教师,乃无授业之师,有传道之师,无教书之师,有育人之师。別人授业我传道,别人教书我育人。所谓无教材,指不以现行教材为主,因为现行教材是“教的材料”,里边的问题大多没有答案,不利于学生自学,要有“学材”即学校编写的学习材料。所谓“无作业”并非真的没作业,实际上不给学生布置课后硬性书面作业,学生为了自测、互测,可以自编一些习题作为“考试卷”。记者报道中也讲到,该校小学一班一师,初中一段一师,高中一校一师。

第二,它有违教育教学规律。教材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规范用书。它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加以整合、补充,但是不能不用教材进行教学。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千百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是真理,今后既使信息技术再发达,教师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是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检查学习效果的必要措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想,今后课改不管怎样深入,教材、教师、作业是不能不要的。

第三,不利于学校经验的推广。这个学校本来有许多理念、做法和经验可供兄弟学校学习和借鉴,但把它的经验上升为“无教材、无教师、无作业”后,反而难以学习和推广了。试想想,哪一所高中校敢像该校那样,“平时仅有一名教师”,十年“没检查过作业、教案,教师不用写教案、不用改作业、不用看学生,甚至不用讲课”?

总结、推广课改经验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典型经验要提高不要拔高。拔高以后反而有损经验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运动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一个渐变的过程、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不能采取疾风暴雨式的做法,不能采取旧城改造、推倒重来的做法,不能采取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的做法。

有的同志喜欢否定过去,“说中国教育‘杀人’实在不为过的”。认为“传统课堂是‘悲剧场’,是‘恶之花’”,“传统课堂‘精心’酿造的悲剧数不胜数”,“‘一切’都是错的”。有一本书的标题是“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书中说:“儿童‘出卖’发展,教育‘出卖’人性,教师‘出卖’责任,时代‘出卖’希望,民族‘出卖’竞争力,人类‘出卖’明天。这样的教育,‘千夫所指’,你说我们给它打多少分?”“从更深的意义上看,传统课堂实在是一种毒药,一种罪孽。我们不能因为嗜毒成瘾而赞美毒品吧。”“其实,我是很想给传统课堂打负分的。”认为“传统课堂‘精心’酿造的悲剧数不胜数”,“不斩断这个‘根’,所有的幸福都似乎遥不可及”。主张对传统教育要像旧城改造一样,推倒重来。在这位同志看来,似乎对过去否定得越彻底就越革命,改革就越彻底,其实不然。

首先,这样否定一切,不符合客观事实。传统课堂不是一切都坏,一无是处,而是主流好,有弊端。我们不能因为教育存在弊端就否认它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卓越贡献;也不能因为肯定成绩和贡献就忌谈它的问题和弊端。其次,这样做不利于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选准改革方向,很容易把改革引向歧途。第三,这样做把广大教育工作者搞得灰溜溜的,无所适从,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投入改革的洪流。

要克服“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就是把两个本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东西看成是完全对立的东西,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强调这个就要排斥另一个。例如为了强调发展能力,就要贬低知识的学习;为了强调学生主体性,就要贬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了倡导发现学习,就要贬低接受学习;为了提倡现代信息技术,就要排斥传统技术;为了提倡表扬鼓励,就要否定必要的批评或惩戒;为了强调合作学习,就忽略了自学是前提;为了强调改革创新,就要否定已有的成绩、传统和优势。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此亦彼”,不可能纯而又纯,“非此即彼”。例如传道与授业本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我们有的同志把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说他们学校只有传道之师,没有授业之师,只有育人之师,没有教书之师,別人授业我传道,别人教书我育人。这些说法都是不全面的。

教育是一种很朴实的事业,需要回到它的原点,反璞归真,不能搞得太花哨。

摘要:推广深化课改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有助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课改先进经验。对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提出,只要有效,就应该加以肯定,宽容它,支持它,而不是苛求它;课程改革涉及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对它的探索是长期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教改先进经验要提高,不要拔高。要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要克服“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只有正确对待课改经验,才能分享课改成果,才能不断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4招教你坦然对待领导批评 篇8

想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

先把利己主义抛到一边。如果他人批评得有道理,就要客观地倾听他们的看法,并切实了解清楚。接下来应该想想如何解决问题。许多CEO和商界领袖都曾犯错和受到批评,但事实证明他们能够放下个人主义,审时度势,承担责任,从而更为强势地东山再起。

不要寻找替罪羊

不要试图争辩、迁怒他人或是矢口否认,以为事情能就此淡化。解释往往会被看成借口或否认。保持职业化吧。通用电气前任CEO韦尔奇因为离婚事件,其严重超标的离职补贴被曝光,形象也因而短暂受损。但是,面对批评他没有企图辩护或者转移公众视线,而是放弃了幾乎所有的退休福利,从而挽救了自己的职业声誉。

要合作,不要对抗

人们总爱把矛头对准传递信息的人。或许这事和你并不相干,你却因它而受到批评。也可能真正要讨伐的对象是公司的政策,或是整个部门对某个项目的努力程度。那就别把这回事私人化了,以免显得像个刺猬,多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着手吧。

承认局限性

正确对待自己 篇9

每个人都对自己处境不能正确的把握,结果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烦恼,有时会带来失败。如果我们能正确的把握自己,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与快乐。所以,正确对待自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一则准绳。一个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就是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有些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盲目乐观,往往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如果过低的估计自己,就会缺乏一种自信心,从而就不敢迈开步子。,摆脱不了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最终自己被时代所淘汰。还有一些人,对曾经的失败与挫折一味的恐惧,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还有些人不从自身考虑问题,只会给别人找毛病。这些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会自我反省,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趾高气扬,自命不凡。无论我们属于那一种类型的人,我们都会比自己打垮。我们必须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时刻关注着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说起来简单,可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首先,我们应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单方面的强调自己的主观因素。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其次,正确估价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一个人身上存在缺点与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有时小错铸成大错。第三,要正确看待自己,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约束自己,尊重自己。换句话说,别自己糟践自己。正确看待自己,才能正确的分析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人难就难在没有自知之明。”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不停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正确面对眼前所出现的一切,确定后面发展的途径。假如你目前的成功,就使你忘乎所以,那你必定要失败。因为,你的身后还有千军万马在奔跑,他们随时会夺走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假如你因失败而停止不前,那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失败者。要想使自己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败不馁,胜不骄。古人云;“骄兵必败”。如果我们束手缚脚,我们何能前行?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有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态,我们才能达到人生的最佳境地。

人的欲望是难以填平的。因为,它是一个陷阱。它使许多人失去自己的前途,甚至丧失了他的生命。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但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不多。只有不受外界的诱惑,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才能寻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做好自己,把握人生。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

西安博迪中学

正确对待挫折作文 篇10

那么当挫折来临时,你会如何面对它呢?告诉你,面对挫折一定不要愁眉不展,而应勇敢无畏地含着笑容去面对!应该认识到,古往今来,伟大成就的殿堂前无不以挫折为台阶。电灯的诞生,是爱迪生用几千次实验的失败换取的;《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的产物;我们最熟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更是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才获得最后的成功。可以说,没有挫折这块坚实的基石,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的科技、文艺乃至社会历史进程的这一座座丰碑。我们要想树立起自己的成功之碑,也必须用挫折为它奠基。

就像上星期我们进行了期中测验,可有的同学找不到感觉,这次考得不好;有的同学不该失分的.地方,做错了,失误较多;凡此种种,使得有些同学想法多多,感到压力很大,情绪悲观失望,思想包袱很重。其实大可不必。这个时候正是对我们心理素质的考验,这个时候更需要摆正心态,振奋精神,只有端正思想,正确认识,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自卑心理。同样,学习中,难免遇到不如意,萨迪也说过:“知识的根是苦的,知识的果是甜的。”所以别为面前的挫折所困扰了。顺水推舟固然轻松自得,但逆水之境谁言不是我们锻炼精神与体格的契机?人的精神不单在于鲜花掌声前的谦卑与自豪,更在于面对满路荆棘中的坚毅与自信的目光,面对困难,我们是否满目苍夷,心头被压得不得不弯腰来苦思觅寻解决之道,并因此沉溺于无尽的挫折感中?抬起头来,把挫折困难看淡些,也许解决之法就在那一筹莫展之中,换条路子,看看前方,让你的身心踏于困难之上,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并战胜它,是我们学习苦中之乐的源泉,是我们永不服输,乐观向上的精神动力。

如果说理想是岸,能力是船,知识是桨,机遇是风,那么毅力便是舵手的素质。只要勇敢地荡起智慧的双桨,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乘风破浪,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这样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正确对待性幻想 篇11

很多成年人在性幻想中出现的情景和性对象,一般能反映幻想者内心的真实性需求,并且性幻想往往千奇百怪。美国加州大学性学专家琼斯·艾利说,性生活活跃和愉快的人,往往亦有活跃而丰富的性幻想经历。

性学专家认为,性幻想对成年人,特别是对那些达到性高潮有困难的成年人来说,具有性刺激和性兴奋的作用。假如对性生活不满意,你不必压抑自己盼性幻想,反而可以幻想一些更新鲜、更奇特的做爱情节,为你追求性乐趣的过程带来更多灵感。比如:

幻想有一个情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情人,你可以放肆地幻想情人是某一位仰慕已久的性感明星或者是一位活力四射的肌肉男,总之是一个自己特别喜欢但又鞭长莫及的人,并假设这个情人了解你的欲望、性喜好,能使你得到身心的温暖和舒服。

幻想浪漫情节。一个又帅又阳刚的男人开着跑车来接你,手上还捧着一束鲜花,邀你享用烛光情侣晚餐,他为你的美丽倾倒,抱着你深深地吻;一个美丽女人在温馨的酒店等你……

如果你是女性,你可以想象情人是一个俊毅的男人;如果你是中老年男性,你可以想象情人是年轻漂亮的女子。这些情人可以按你的喜好和需要随意虚构出来,他(她)是完美的,不像某个具体的人,都存在某些不足。幻想中的情人在性生活结束后也随之消失,因此对正常的夫妻关系并无破坏作用。也有人把性幻想对象整天记在脑海里,还有的人把自己的同事或者朋友当成幻想中的情人,那是十分危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发生情感的移位,那迟早会影响到正常的夫妻感情,这不但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还会滋生心理疾患。

某些想象力过于发达和自制力差的人,有可能在性幻想中迷失自己,他们可能陷得太深,以致于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的夫妻关系,发展成“强迫性性幻想症”。特别是青少年思维活跃,自我控制能力差,在强烈的性刺激下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性道德观。比如一些青少年看了不良音像制品后,就没完没了地性幻想,时间长了,感觉浑身都有毛病,非常苦恼。更有的青少年看见女性也有性冲动,受条件的制约又不敢尝试,晚上手淫频繁,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一片混乱。这就具有明显的强迫性,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了。还有一种更严重的情况,性幻想不分白天和晚上,在没有性刺激的情况下做白日梦,不仅幻想到亲昵,还幻想到生殖器,伴有流口水、瞪眼睛等症状,这就属于性心理障碍了,必须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医患矛盾 篇12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 人们的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医患在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常常发生冲突。此外, 我国现阶段卫生资源较为贫乏, 且存在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同时有的医务人员素质不高, 特别是以医谋私情况的存在, 严重伤害了医患情感, 导致医患冲突加剧。因此, 我国的医患关系正处于利益冲突加剧和发展不稳定、不平衡的特殊时期, 这也很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1]。

1 医患关系概述与基本模式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 是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 其实医疗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2]。医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由技术性关系和非技术性关系两大部分组成。非技术性关系是指在求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产生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在医疗过程中对医疗效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主动与被动型的关系, 医生与患者完全主动, 医生的权威不会受到怀疑, 患者也不会提出异议;第二种是引导与合作型的关系, 医生和患者都具有主动性, 医生的意见受到尊重, 患者也会产生疑问;第三种则是共同参与型, 医生与患者都具有主动性, 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3]。

在我国, 患者普遍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 医务人员掌握控制着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所以, 绝大多数患者对医务人员仍旧是一种依赖的状态, 患者仍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医患之间未建立起被普遍称道的合作与指导或者共同参与关系。

2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2.1 医方管理与人文关怀不到位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 医疗服务提供方对患者的平等意识滞后, 而患者却逐渐以新的理念定位现实的医患关系, 他们日趋要求医患之间的平等, 因此, 在医疗过程中, 医疗服务提供方如果缺乏对现时医患关系清晰的认识, 缺乏对患者主体权利的尊重, 就会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埋下隐患。同时, 医疗机构往往会片面的注重追求经济效益,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没有同步跟上, 由此医护人员的价值取向将会发生倾斜[4], 他们非旦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不愿与患者交流沟通, 更有医务人员为了经济利益而开大处方、大检查, 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医护人员精神面貌。一些医医疗机构对医疗纠纷反应不灵敏, 处理不及时, 甚至激化了矛盾。

2.2 患者期望值过高

在疾病诊疗过程中, 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 有时患者会因自身体质变化、疾病的特殊性变化或并发症等引发医疗意外事故, 这并非医务人员本身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所能预见的, 但患者及其家属却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事实, 医务人员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患者的不满情绪, 加之患者被“顾客上帝说”的商业舆论误导, 部分患者存在心理偏差, 成为医疗争议频发的潜在导火索[5]。

2.3 第三方的原因

2.3.1 社会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迫于生存压力, 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 而国家政策和相关的市场竞争规则尚未形成, 致使医疗服务“市场失灵”和外部化不能及时纠正, 加之国家对医疗资源的配置缺乏法律规制, 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逐步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 重复建设、高密度建设愈演愈烈, 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此外, 低投入使政府很难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宏观管控, 客观上迫使医院过高追求经济效益以维持医院的生存, 从而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2.3.2 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医疗体制改革之后, 相应的医疗保障体制却没有跟上, 即使是后来实施的保障制度, 因其覆盖面有限, 也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社会统筹的作用。医患矛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如果能建立确实有效的医疗保险制度, 降低医疗支出在居民收入的比例, 增加患者的报销比例, 医患矛盾就会小得多。

2.3.3 媒体的介入

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 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 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 放大部分医疗工作中的不良现象, 在现实社会中, 社会地位差异造成医疗消费的不公也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经济与社会地位差距产生的医疗消费悬殊日趋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由此引发社会群体对社会公正信念的质疑, 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 无疑对医患冲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 患者情绪处在一个负性状态, 以致引发紧张的医患关系, 酿成医患之间的冲突。

3 缓解医患矛盾的对策与方法

3.1 加强医疗机构建设, 增加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

在目前医患纠纷快速增长的时期, 医院需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 建立一套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 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 而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 更要有为人们所敬佩的职业精神, 在医疗活动中, 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医生的职业精神, 没有医生的职业精神, 没有高尚的奉献精神, 没有深刻的思想认识, 便不会有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医务人员应积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及时整改和完善, 要以病人为中心, 转变服务理念, 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必需提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沟通技巧[5], 提醒自己时刻为患者着想, 使病人产生尊敬、信任的感情, 医务人员更应该秉承公平、认真的原则为患者服务,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让患者深刻感受到环绕医疗机构的浓浓的人文关怀。

3.2 对患者开展法律宣传和普及工作

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医疗卫生政策与法律教育, 逐步引导患者客观地看待就医过程中各种突发情况, 与院方建立并维系好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各界要积极宣传医药卫生知识,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能力。

3.3 针对第三方的对策

3.3.1 调整卫生资源配置, 深化内部改革

国家应着力健全财政补偿制度,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设建设, 提升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的调控, 提高服务质量。改革人事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和价格体系, 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综合目标责任制[6]。

3.3.2 政府要完善法制、健全机制

完善卫生法制, 健全运行机制, 国家立法机关应加快卫生立法工作, 理顺卫生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制订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有关医疗纠纷处理、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保障, 医疗场所治安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使医患双方权益都得到维护, 构建和谐社会[7]。

3.3.3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

作为一个为大众服务的医疗机构, 应改变以前不重视与媒沟通的观念, 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也是新闻宣传的焦点.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 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 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从而在公众心目中竖立一个良好的医院形象, 同时让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缓解医患矛盾[8]。

一个和谐的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冲突的社会, 而是一个可以有效缓解矛盾的社会, 是一个可以协调运转的社会。正如医患关系, 医方与患方两大群体, 是以双方在医疗过程中发生、以现时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为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医患矛盾是永恒存在的一个问题, 我们不能试图让它消失,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其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 医患矛盾的成因错综复杂, 它的改善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赖于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医护人员, 我们要做的就提高认识, 在思想上正确对待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 然后, 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一个医护人员的身份, 决不做有损医护人员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以此来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摘要: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原来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和再划分, 医疗领域中的医患关系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改变, 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态势, 正常的医疗行为受到干扰, 医患矛盾的原因错综复杂, 一直以来存在的医患矛盾在今后也必将长期的存在下去, 为了缓和矛盾必须做出最大的努力, 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也必须提高思想认识, 积极客观的面对。

关键词:医患矛盾,现状,问题与对策,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郭永松, 吴水珍, 张良吉, 骆啸等.国内外医患关系现状的比较与分析术[J].医学社会学, 2008, 21 (11) :1-3.

[2]黄峪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21 (6) :418-420.

[3]陈晓琴, 邱慧成.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J].医院管理, 2009, 2 (9) :81-82.

[4]尹峥凯.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J].医护论坛, 2009, 6 (22) :251-252.

[5]张京航, 王晓燕.医患关系现状的医方因素及对策研究[J].医院院长论坛, 2009, 3 (2) :46-49.

[6]耿涛.对基层医务人员思想动态分析及觉悟提升[J].基石理论与实践应用, 2010 (8) :227.

[7]刘朝晖.目前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5 (4) :36-40.

上一篇:世界环境日教案下一篇:中国式过马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