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对待的秘密(共5篇)
区别对待的秘密 篇1
记得一次跳绳课, 我把男女生各分成两组, 并由各自的组长负责, 而我则是巡回检查、指导。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生龙活虎, 争先恐后, 积极性非常高。为了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动热情, 我告诉孩子们说:“练习10分钟之后, 我们男女同学要进行一场跳绳对抗赛, 输的一方要无条件地给胜的一方表演一个节目。”此言一出, 果然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孩子们的练习热情很快地提到了高潮。恰巧在此时,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个别学生协调性较差, 屡次上绳和下绳的时候出现失误。由于不想在竞争中输掉, 一些跳绳比较协调的学生开始埋怨起来:“你怎么这么笨呀, 总是跳不好, 真讨厌总是影响我们……”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用过多的语言鼓励那些跳得不好的学生, 而是从另一名学生手中接过了绳子, 我摇绳让他们跳。当跳得差的学生过绳时, 除了必要的提醒和指导外, 同时放慢摇绳节奏, 尽可能地让他们一次过关。而当碰到跳得较好的学生时则故意打乱摇绳的节奏, “逼”其出现“失误”, 这样几轮过后, 反而学生们之间的埋怨声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相互之间的提醒和向往成功的热情。我看时机成熟, 便放下手中的绳子让全体学生集合, 并讲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 从今天的练习可以看出来, 大家的情绪都非常高涨, 练得也非常认真, 不过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跳绳是个集体项目, 大家只有相互帮助才能把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才能获得成功, 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接下来我们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同学们用各自的行动证明自己。”孩子们的欢呼声、掌声, 甜甜的笑声在操场上不断地响起。
我觉得眼前的景象真美, 让我又一次感悟:鼓励可以带给学生爱和希望, 促使孩子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而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 可以有不同的鼓励方式。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 可以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耐心;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是严格要求的信任。老师的一颦一笑, 一个动作, 一个手势, 一个眼神, 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我们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发现学生的不足。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 这样能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正确认识自己, 获得成功的体验。
雅俗相对下的区别对待 篇2
那是1995年末的事情,当时我在佳士得上海办事处谋事。一天,时任香港佳士得总经理林华田飞来上海,与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朱仁明女士一起去故宫拜访杨伯达先生,共同商定于翌年春季举办宫廷御用艺术拍卖专场。专场的名称英文为“Imperial Sale”,记得当时朱小姐为中文译名特地和我商量了老半天,到底是叫“帝王艺术”,还是“御用艺术”,还是“皇家收藏”什么的?最后她听从我的建议,将中文定名为“宫廷艺术”,通知香港公关部门做有关新闻宣传。
林华田绝顶聪明,和朱小姐有同学之谊,曾一起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中国艺术鉴赏,中国陶瓷器的研究是两人的专长。很快林华田被佳士得看中,并以其卓越干练的能力,成为香港佳士得总经理,充分展露其才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刚刚经历了一场日本金融危机以后的复苏,渐渐有回暖的气色。因为台湾和香港以及东南亚新劲买家的积极参与。中国艺术品也呈现派日益繁荣的景象。尤其在中国瓷器市场,清三代官窑瓷器开始崭露头角,市价升温,与以往日本和欧美买家注重高古及宋元瓷器的审美趣昧泾渭分明。林华田敏锐地察觉到,只要是宫廷或御用皇家的制品,往往受到港台买家的热烈推崇,价格扶摇直上。于是他率先决定,由佳士得先发制人,举办以宫廷艺术为主题的专场拍卖。为此专程拜访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宫廷艺术研究权威、玉器专家杨伯达先生,并请其撰写专文作序,对拍卖做高屋建瓴的介绍。
1996年4月28日,拍卖会如期举行,获得空前成功。也许在今天看来,这一专场拍卖有点简陋,拍品不多,仅仅65件,收件质量也似乎有些参差不齐,并非如今日一样件件东西惊天动地,但市场表现却非常热烈。不过仔细翻翻这本拍卖图录,明确作者身份的印记字样其实很少。开首的11件玉器只有两件有“御用”、“御笔”之类的款识,其他均为无款。而且除了瓷器上多数有官窑款识外。其余拍品有标志皇室身份的款识字样是极其少见的。杨伯达在序文中也说:“凡宫廷御用艺术品是否题款均由皇帝决定。……经查清宫旧藏院画及各类工艺品上书刻‘御制’、‘御用’、‘御赏’等款者,确实寥寥可数,而大多作品题‘臣某某恭画’、‘大清乾隆年制’或‘乾隆年制’等款,也有未题款者。……又如官窑瓷器有年款者较多,无年款者较少,然玉、漆、玻璃等御用器则反之,具年款者少,未具年款者多。而竹木牙骨雕刻、金银器、木器、家具、宝座、服饰、地毯、珠宝、首饰则鲜有款识者。”这好像不如现在的宫廷艺术专场,拍品大多流传有序,款识清楚,皇帝的印记到处都是,搞不清楚这些东西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雅俗相对:乾隆藏品的艺术价值
今天宫廷艺术拍卖红翻天,特别以当年乾隆的藏品为代表,均拍出天价,这些现象令人深思。它们的艺术价值究竟如何?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对待。
一方面,乾隆皇帝确实在客观上对中国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做过许多积极的贡献,成就卓著。这尤其在历代书画金石的保存上可圈可点。宫廷收藏有系统有条件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整理。在瓷器杂项等器物工艺的制造方面,清三代空前绝后,堪称绝响,这样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乾隆工”已经成为奢华极致的一个代名词,而且乾隆或整个清三代国力强盛,堪比今天的美国,是当时全球的老大,因此欧洲的顶尖工匠同样也为中国的皇帝服务,尤其在钟表珍宝的制作上,最好的东西都是为中国订制,当时的西洋画家或者科技也为乾隆皇帝拿来利用,显示了一种非凡的大国气度。郭庆祥先生曾撰文认为清代皇家收藏格调低下,庸俗不堪。笔者对此观点曾撰文予以回击,认为雅俗是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我们辨证看待。相对于明代永宣成化的瓷器,乾隆的东西是有点庸俗繁缛。或者说相对于唐宋来说,在格调上清代的许多东西简直不值一提。但毕竟清三代也有它卓越的成就,仅就瓷器工艺而言,清末晚期慈禧太后时期烧造的“大雅斋”瓷器在整体格调上就比三代瓷器粗俗得多,更不要说后面的民国瓷器了。更令人汗颜的是,解放以后我们的瓷器工艺更是一落千丈,甚至拿不出一样可以代表这六十年器物风格的实物出来。难怪周总理曾多次批评景德镇的瓷器工作者们。如果从这个角度判断,那么如今社会上收藏家们对清三代器物的推崇,借乾隆爷的“眼睛”,对《石渠宝笈》著录作品的热捧,屡屡有天价纪录,则是有它合理因素在里面的。
但从另一方面看,乾隆皇帝对艺术品的收藏往往从自己的趣味出发,所以其收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乾隆皇帝的收藏也良莠不齐,并非全是精品,甚至有像高士奇、梁清标这样的大收藏家竟敢冒欺君之罪,以次充好,将许多不值文的赝品进呈宫中愚弄皇上的事情,这个乌龙案一直到许多年后才为人们知悉,正好说明强权之下并非一片清明,文化艺术的雅俗之辨若不内行,即使是一代君主也很容易被“忽悠”。
艺术品拍卖既是收藏资源的再分配,同时也是艺术资源的再分配。一方面“宫廷艺术”在拍卖场上遭遇热捧,而另一方面,这些“天价”的频频诞生,折射出当前艺术市场出现的特别现象一些资本金融大鳄和海外游资等投机势力在艺术品市场中导演了投资行为,这些行为让人们遗憾地看到艺术品投资已经逐渐沦落为一个日益与艺术和审美情趣没有任何关联的博弈工具。我相信随着时司的推移,清者自清,优胜劣汰,市场终有一个自我清洗的过程。但目前最令人担心的是,艺术品市场在中国畸形发展,恶性竞争,客观上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阻碍。
行文至此,恰好翻到同样是1996年的一本《读书》杂志,封二有陈四益、丁聪画的一篇文字加漫画,画面上讽刺那些所谓的“高雅文玩拍卖”,陈文非常有意思:“家里挂几幅字画,据说是‘雅’。若是进而有了些收藏,就更‘雅’了。然而钻山打洞去索画,索来之后又变着方儿去卖钱,‘雅’得便变了味儿。”又说:“变味儿,恐怕是免不了的,也未见得一定就是坏事。不过,也不必在变了味儿的事物上再硬加上那已经失去的‘神圣光环’,就像用大葱和馅的速冻小笼,不必再打上‘豫园风味’的招牌一样。”
链接一:宫廷艺术“价值”之论战
杨伯达(著名文物鉴定家。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宫廷御用艺术是中国历代艺术宝库中极为珍贵的部分,源远流长,持续发展。她包括玉、木、石、牙、骨、漆、丝织、青铜、金银、瓷、珐琅等器物以及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建筑
等,几乎包罗了中华文化艺术的所有品种。
宫廷艺术泛指皇室朝廷的建筑陈设及典章文物。而御用艺术则指专供皇帝风雅怡乐、鉴玩清赏时艺术和生活所用的工艺品,也就是宫内所称“上”用之物。它是宫廷艺术品的精华。但,两者界限有时不易划分,故于文物界、艺术史界往往泛称宫廷御用艺术品。
宫廷御用艺术品是由最优秀的艺术家、工艺匠师在宫廷作坊或外厂,按照皇帝旨意创作产生的。宫廷御用艺术品是否提款均由皇帝决定,但是也不可忽视有无必要和可能等内廷惯例。我认为,一件文物是否宫廷御用品,除了以款识论外,无款者若在材质、形式、做工、风格上与有年款者类同者亦当定位宫廷御用艺术品。因而,在鉴定宫廷御用艺术品时必须顾及到清宫日藏中确有一大批无款者。
宫廷御用艺术的土壤和基础是民间艺术,而在定条件下她可给予民间艺术发展以提高和指导。这是两者相依为命、互为促进的辨证关系和历史逻辑。然而两者毕竟有着精粗文野之别,引导收藏家、鉴赏家无不珍重宫廷御用艺术文物是有充分根据的,也是合乎逻辑的。
孙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郭庆祥撰文讽刺迷信《石渠宝笈》和清宫皇家收藏是反映了这些收藏者的“文化自卑”,其实俯视和藐视更反映了当下某些收藏者盲目的“文化自傲2。1文化自傲”和“文化自卑”同样不足取,因为在“文化自卑”的背后,作祟的是对古人和皇家的盲目崇拜,而在“文化自傲”的背后,潜藏的是对历史的虚无态度。
任何艺术品收藏都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淘汰,这是古今通则。清宫皇家收藏和《石渠宝笈》著录的,大都是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淘汰而积淀下来的精品,即便其中有平庸之作,其历史文物价值也已使作品变得沉甸甸。而被当下某些炒家标榜和炒作的某些所谓的“当代大师”作品,最终也并未经过历史的淘汰,谁能保证它们的价位永远“翻跟头似地往上涨”呢?依个人浅见,被当下某些炒家高调收藏的某些“大师”精品,肯定有相当一部分要被历史淘汰掉。
吴树(《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作者):根据我的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富豪收藏者的侧重点是元明清官窑瓷器和清代宫廷玉器。实质上透露出国人的皇权崇拜,极缺少艺术收藏个性。且不说宫廷用具普遍缺乏艺术含量,就是大拍行拍品的真伪同样存在质疑。从有关人士透露的信息,就可以预知大部分富豪收藏的结局。有关文物专家出言:目前世界拍场拍出的明清官窑瓷器已经数倍于实际历史产量。玉器也一样,乾隆玉玺共才几枚,现在已经拍出上百枚。
链接二:关于《石渠宝笈》和《秘殿:殊林》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是专门记录清朝宫廷收藏绘画、书法和缂丝艺术品的图书。该书是由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自清乾隆八年开始编撰,直到完成。耗时74年。两书汇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作品,其中《秘殿珠林》收录的是反映宗教主题的作品,编撰人员均为当时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而《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44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等9类。每类分上、下册,再根据收藏之处各自成编,记录详尽,收录丰富。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初编、续编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收录书画藏品2000余件。全书修编定稿后,即指定专人以精整的小楷缮写成朱丝栏抄本两套,分函加以保存。一套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套现存台北。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所收录的书画精品,均为宫廷珍藏。但清末及民国初年,溥仪以赏赐等名义,使部分书画名作散失:至伪满洲国结束期间,部分藏品失散于民间甚至海外。因此,《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成为目前寻觅这批失落国宝的最重要线索。
在现代拍卖史上,凡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都身价百倍,如宋微宗《写生珍禽图》、唐阎立本《孔子弟子像》手卷、《隋人书出师颂》等都以千万以上价位成交。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存作品全是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上等精品,而收藏家们都以收藏《石渠宝笈》著录的精品为荣。
区别对待母猪各阶段营养需求 篇3
意大利阿卡公司全球技术总监保罗·马佐蒂“第二届神苗国际养猪技术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桥式营养 (CRESCOBENE) ”的演讲, 提出母猪应根据各阶段甚至各胎次的营养需求变化及时转变营养供给。比如后备母猪达到70 kg体重时应把对生长速度和料肉比的关注转移到未来的繁殖性能上来, 抓住成熟时间点用充足的营养素促使母猪骨架健全、四肢健壮、蹄部有力。前期亦然, 除了满足生长所需外, 更得确保胚胎着床、肠道发育、骨骼健壮、增加胎儿肌纤维等所需的营养。关于怀孕后期和哺乳期, 马佐蒂给出警告, 当日粮中的营养无法满足母猪泌乳所需时, 母猪机体会调动全身组织的营养来满足泌乳, 随之而来的就是母猪失重和各种繁殖障碍的继发。
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篇4
针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在毕业前夕,他们认为自己升学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书到临尾渐渐松”的心理,以致出现了烦躁不安,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破罐破摔,不思进取,更有甚者,他们破坏班级纪律,影响别的同学学习,对整个班级都产生了极坏的震荡。 如几年前,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在毕业前一心只想“混”张毕业证,虽然他有着还算聪明,理解力、记忆力都还可以的优点,但他学习习惯不好,并且每况愈下,从初一开始直到初三,逐渐发展成上课根本不听,书都懒得拿,还说:“如果校长、老师同意我不上学,我立马就不来了。” 针对该男生心浮气躁的各种表现、所思所想与所作所为,我们当时是这样来让其“顺利”度过毕业前余下的日子的。
1给予郑重“警告”。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该生等相关人员在场,由学生处领导、学校分管领导指出其历来的表现,敦促其改变现在心浮气躁、“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抓紧剩下的时间,尽力学习,能够学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到毕业的时候可以考虑“网开一面”;但如果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不思悔改,依据他一贯的表现,明确告诉他,若想要“混”毕业证的话是根本不可能的。 2“承诺”提供帮助。这是在“警告”之后的“行为跟进”,有了以上利害关系的分析,该同学逐步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有了“改过自新”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学校、班主任就“承诺”给他尽可能多的帮助,包括学科知识的补差补缺,毕业操行评语的“鉴定”等。有了这样的“承诺”,对该生是个莫大的“安慰”与给出的希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固有”的聪明才智,发愤图强,改掉积习,为了可望可即的毕业证而努力进取。如此,至少他不会给班级别的同学带来负面影响与干扰,并且,他本人也会有一定的收获。这不正是我们所要看到的喜人局面吗?
3家、校联动是关键。在该生有了点滴改变、进步的时候,班主任、任课教师都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适当“放大”其优点;动员班级同学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且与之友好相处,不因为他的表现而疏远他;同时,学校将其在学校的进步情况随时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等不同方式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也看到孩子能够转变好、学好的希望,并从家长那里了解该生在家里的表现,以便互通有无,齐抓共管,促其扬长避短,每天都有新进步,每天都有新长进。这样,该生就逐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浪费时间的可惜,心浮气躁的无益,进而在行为上就能够“不用扬鞭也奋踢”。 通过以上几点环环相扣的策略进行说教、感化,层层递进地落实,该生后来不仅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毕业证,还升人了不错的高一级学校呢!
针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毕业前也同样会表现出心浮气躁的情况,只是原因与差生不同。他们是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使然,忧虑时间不多了,自己还有许多内容没有复习好,担心自己考不好,进不了理想的学校,因此,一天到晚郁郁寡欢,还表现出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合适的言行。
如今已是大学学生会宣传部部长的张同学就是属于这样的典型。她上学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上进心极强,父母对她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到了毕业前的“非常时期”,她愈加坐立不安,心浮气躁起来。
其实,像张同学这样的学生并非个例,作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我们都非常着急,后来我们经过“合计”,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与做法:
1适当减压。单独召开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会议,向他们说明升学考试的试题与难度,依照他们现在的水平,考取各自心仪的学校根本没有问题——只要端正心态,一如既往地搞好剩下时间的复习,就一定能够如愿以偿的。以此让他们改变心浮气躁的心态,同时,也给予他们鼓励与信心。
2家校配合。这主要是指在毕业前期的特别阶段里,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避免唠唠叨叨的过度关注与关心,说什么,升学考试在此一举,事关重大,给本来就心浮气躁的孩子火上浇油,而是要在生活上、作息时间上、思想沟通上做足“功课”。
3放松身心。学校、班级每周收看央视新闻或是播放知名演员的相声、小品或是音乐、歌曲等30分钟左右,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自娱自乐,以此来营造欢快的氛围,消除紧张的气氛,效果还真的不错。这不仅不会耽误紧张复习应考的时段(因为,毕业前期,该复习、掌握的内容已经差不多“定型”了,这时候关键的就是心理要调整后),反而会增强同学们复习、应考的信心与斗志。
区别对待的秘密 篇5
然后,他又拿出一张存折,对发妻说:“我们争吵了一辈子,以后也不用再吵了,這个存折给你,和孩子们好好生活吧。”看到没有,这就是爱上已婚男人的下场。
难道这个故事还不能让那些爱上已婚男人的MM们觉醒吗,已婚的男人纵然千般好,毕竟是别人的。小白兔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的,才有吃不完的菜。那为什么你还要前赴后继地去追求已经结婚的男人呢。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比男人更想改变对方(而男人则希望她永远保持初见面时的样子)。假如你不小心爱上了已婚的男人,先且不说外界给予的种种压力,即便你没想过要登堂入室,单单感情上也会危机重重。
女人害怕时间流逝,而男人则有赖于岁月的打磨。你撑死了十年的青春,怎么去比拼他身边常开不败的桃花?等到你的容颜不再,那被第二个MM取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知道不是好男人也不会被你看上,但大多所谓“好的男人”,几乎人人背后都有一个亲手培养好男人的贤惠妻子。你与他的不伦之恋只能图一时之快,暂时满足小小的虚荣心,最后的残局还得由自己去收拾。
所以涉入爱河的MM们要注意了,要打破不劳而获、想浪漫又不要成本的幻想,快快地回到现实中来。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百合从不羡慕牡丹。先学习接纳自己,爱自己,才会自信地去爱别人。爱我的所有,而不是爱我所爱。手里的打火机,应该比天上的星星更值得你去好好珍惜!
(丹尼 04)
【区别对待的秘密】推荐阅读:
区别对待原则05-19
对待孩子的朋友07-15
对待历史的态度08-05
对待学生的厌学08-08
正确对待犯错的学生08-23
正确对待学生的早恋10-11
如何对待不同的学生09-05
怎样对待幼儿的攀比之心06-13
宽容的心态对待世界感悟人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