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学

2024-10-09

中医美容学(精选12篇)

中医美容学 篇1

前言

中国医学能够闻名中外, 源远流长, 临床确有一定独特的疗效是其关键, 也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 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之一。实践证明, 只有不断总结中医学术经验, 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基础工作。今以《小刘学中医》专栏, 开展此项工作。

首先, 由于中医学术之精华目前大都掌握在老中医之手, 散在于民间亦有之, 无论是理论研究或临床实践, 均有其独到之处, 这些经验都是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实践验证, 疗效肯定, 后来者需诚恳地接受。

其次, 临证疾病不是单一出现, 以合病、并病者居多, 临床见证复杂, 故辨证未能举其轻重, 施治时有失缓急, 故需临证认真权衡。

为了更快、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 故设本栏目以医话形式, 对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作了详细的记录, 以示明辨。

由于经验不足, 病种选择不够全面, 辨证不尽完善, 论治不够确切, 恳切希望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第一回

王老的疑难病门诊, 每天患者都是络绎不绝, 今天来了一个王老的老朋友, 一进门就向王老招了个手势, 没有说话, 王老告诉他:“老常, 先坐下, 请稍等。”这时小刘医生抬起头看了一眼, 只见一位年已花甲的老人, 身材魁梧, 面色白, 头上仿佛有汗迹, 不时地抬肩吸气。候诊席上的人给他让了个位置, 他用粗哑的声调说了声:“谢谢!”坐了下来, 等待就诊。

当这位患者坐到王老的桌边时, 王老向他问到:“老常啊!又感冒啦!”, “近一个月来经常感冒, 什么药都吃了, 还打过吊针, 总不见好, 还是胸闷, 气短, 咳嗽, 吐痰, 严重时夜不能眠, 浑身没有力气, 所以今天特意来找老朋友……”患者又转过头向王老对面的小刘说:“我也不喜欢吃中药, 没有办法只好如此, 我以前一有病别人治不了, 就来找王老, 王老是药到病除……”王老边听边诊脉, 脉浮数少力, 舌胖淡苔薄白。王老打断他的话问到:“这几天吃饭怎样?吐什么痰?”他回答:“这几天吃饭不香, 心口憋满不适, 咳嗽阵作, 痰不太多, 是白色泡沫痰!”由于是老熟人, 王老对患者了解, 原来有慢性气管炎, 今又感冒很快辨证为气虚感冒。处方以参苏饮加减:

人参5 g、苏叶10 g、葛根10 g、前胡10 g、半夏10 g、茯苓10 g、陈皮5 g、桔梗5 g、枳壳5 g、木香5 g、甘草5 g、炙桑皮10 g、紫苑6 g、川贝母9 g、生姜9 g、大枣5枚, 3剂水煎服。

小刘很快抄完处方, 送走了患者。对王老的用药不得其解, 于是, 向王老提问:“这个患者感冒, 你怎么不用麻黄汤、桂枝汤, 也不用银翘散、桑菊饮。为什么用参苏饮?”

王老说:“《内经》告诉我们‘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老年人因为抗病能力差, 最怕外感, 尤其是常局长是气管炎, 更怕感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冒, 即所谓:老怕伤寒, 少怕痨。这是特征之一;其二, 要注意的是:外感往往体温应高而不扬。根据‘留而不去, 其病为实’的原则, 要疏邪;第三, 遣方用量不宜过大, 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衰减, 治疗时可‘去邪’和‘补虚’并行。动手用麻黄汤、桂枝汤或桑菊饮、银翘散会致去邪伤正, 顾此失彼, 不加辨证, 随便施治可不行。参苏饮既治外感又兼顾内伤, 是扶正去邪的好方子。本方来自《和剂局方》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演变的。人之后天以脾为本, 二陈主要是和胃调脾, 以壮后天之本。再以人参大补元气、苏叶解表散寒和胃化浊, 桔梗宣通肺气, 葛根解肌退热, 枳壳破气消积, 木香行气止痛, 桑皮、紫苑、川贝母利肺化痰, 姜枣调和脾胃, 合之能散寒解表、理气化痰, 治疗老年性有痰感冒效如桴鼓。”小刘医生听了王老一番话眉开眼笑, 一直点头, 并说“这是我看书学不到的。”

三天过去了, 常局长又来找王老, 他告诉王老“你的药真灵, 我的感冒可以说完全恢复, 稍有些汗出和气短。”王老诊后, 脉仍虚, 舌淡苔白, 处方如下:

人参5 g、黄芪15 g、肉桂6 g、炙甘草6 g、生姜3 g, 5剂水煎服。

开完了处方, 告诉他这个方子你可以用半个月。送走了患者, 小刘又问王老“这个患者感冒好了, 正气不足, 你怎么不用四君子、八珍汤之类, 怎么又用保元汤?”王老说:“此人邪虽去而正气虚, 内经云:‘虚则补之。’又云:‘形不足者补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该患者是肾不纳气, 四君子是补中气和胃的方子。八珍是补气血的方子, 保元汤补中气并能壮肾阳, 用之比较妥当。一般情况, 这15剂药吃完近期不会再感冒。”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中医美容学 篇2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使用)Ⅰ 前言美容口腔学是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医学与美学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维护、修复再塑人体口腔颌面部及牙的形态、结构、功能之美,以增进人类牙颌系统健美的各种医学技能、设施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美容口腔学的主要内容是侧重临床和审美意识,利用美学规律指导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以满足患者对功能与美观的双重需要,并强调从美学角度来研究牙齿、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保健。通过美容口腔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全面了解美容口腔学的业务范围、发展趋向及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熟悉有关牙齿、口腔颌面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美容口腔学的教学中,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阐明局部与整体、功能与形态对立统一的规律;为了增加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了解,教学中还应介绍和讲授一些国内外有关的最新成就,反映现代美容口腔医学的新水平,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美容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教学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0学时,均为理论课。四

教材:《美容口腔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刘琪,1版,2004年。Ⅱ 正文 第一章 绪 论 一 教学目的 主要介绍国际和国内美容口腔学的发展史(包括我系、科的发展史),我院美容口腔学的教学、科研的特色,并适当介绍国内外美容口腔学的临床和科研的最新进展。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美容口腔学的发展史。

(二)了解美容口腔学的地位和发展。三 教学内容

(一)美容口腔学的早期文明。

(二)美容口腔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美容口腔学的地位和发展。

第二章 美学基础与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与口腔医学密切相关的美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与牙齿、颌面部相关的美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的审美意识。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美学相关基础知识。

(二)熟悉美学知识与口腔医学的相关性,熟悉口颌颜面部的解剖生理知识。三 教学内容

(一)美容口腔学基本概况。

(二)色彩与口腔医学。

(三)视觉与口腔医学。

(四)口颌颜面部解剖生理。第三章

美容口腔学检查及病历书写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口腔检查的常用器械及检查前的相关准备,熟悉口腔常用的检查方法

及口腔病历书写的特点。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口腔检查的常用器械。

(二)熟悉口腔检查常用的方法。

(三)熟悉口腔病历书写的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检查前的准备。

(二)美容口腔医学常规检查方法。

(三)美容口腔学特殊检查。

(四)美容口腔科病历记录。

第四章

常见牙体牙髓牙周疾病与美容治疗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病因,熟悉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病因。

(二)熟悉口腔常见疾病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常见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对美容的影响。

(二)牙体牙髓病的美容治疗。

(三)牙周病的美容治疗。第五章 牙颌颜面部美容外科治疗 一

教学目的 掌握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的清创原则,熟悉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类型,熟悉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及上颌骨骨折的类型。了解牙槽骨的外形与美容修复的关系、牙颌畸形的外科治疗、颌面部肿瘤的美容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头颈部特殊类型的治疗;了解颌面部外伤、瘢痕、颜面部老年性皮肤的美容治疗。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的清创原则。

(二)熟悉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类型,熟悉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及上颌骨骨折类型。

(三)了解牙槽骨的外形与美容修复的关系、牙颌畸形的外科治疗、颌面部肿瘤的美容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四)了解颌面部外伤、瘢痕、颜面部老年性皮肤的美容治疗。三

教学内容

(一)牙槽外科美容治疗。

(二)牙颌畸形美容治疗。

(三)口腔颌面部外伤美容治疗。

(四)口腔颌面部畸形及缺损的整形美容治疗。

(五)口腔颌面部肿瘤与整复美容治疗。

(六)口腔颌面部瘢痕的整形美容治疗。

(七)颜面部老年性皮肤改变的整形美容治疗。

(八)头颈部特殊类型的整形美容治疗。第六章 义齿美学修复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的学习;熟悉其相关的修复治疗手段及美学修复原则。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固定义齿修复、人造冠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的适应症、组成与分

类及优缺点。

(三)了解义齿修复、颌骨缺损的设计原理、制作、美学修复要点。三 教学内容

(一)固定义齿的美容修复。

(二)人造冠与美容修复。

(三)可摘局部义齿美学修复。

(四)全口义齿美学修复。

(五)颌骨缺损的美学修复。第七章 口腔正畸学中的审美(自学)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牙颌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常见的矫治方法。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及规律。

(二)了解牙颌畸形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

(三)了解牙颌畸形常用的矫治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儿童生长发育与正畸美容治疗的关系。

(二)口腔正畸的审美观。

(三)审美标准与正常牙合。

(四)颜貌与审美。

(五)牙颌畸形的矫治。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美容系美容牙科学教研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教学录象等。四 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手段 讲课内容 时数

看《芈月传》,学中医知识 篇3

土茯苓解毒:有一定根据

剧情片断:楚威后一向视芈月为眼中钉、肉中刺,借机将其关在荒废的月华台中。芈茵因记恨芈月,便暗中在她的食物中下毒。芈月吃下后浑身无力,病倒在房中。后因魏美人相助,挖来新鲜的土茯苓给芈月吃,这才稍稍解毒,保她一命。

解析:土茯苓是一味常用中药,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干燥后的根茎可入药。中医认为,土茯苓味性甘平,主要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等疾病。土茯苓可解毒是有一定根据的。如《本草纲目》云:土茯苓“解汞粉、银朱毒”。汞粉即轻粉;银珠即硫化汞,又名猩红、灵粉。二者是古代常用化妆品,都含有毒成分汞(或铅)。《本草正义》也认为:“土茯苓,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且能“解水银、轻粉”之毒。现代药理分析认为,土茯苓有抗炎、抗迟发型超敏反应、抗棉酚毒性、抑菌、解汞中毒的作用。临床有报道,土茯苓为主,配绿豆、丹参、甘草等,治疗13例慢性铅中毒患者,服药25剂后尿铅全部降到正常范围。土茯苓性平无毒,用药安全,大剂量用也少有副作用。但应要注意,内服时勿同时饮茶水;因淡渗利湿易伤阴,肝肾阴亏者也当忌用。

值得一提的是,土茯苓又名称“禹余粮”、“冷饭团”。南北朝陶弘景曾说:“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 ”李时珍也云“食之当谷不饥”。可见,鲜土茯苓带淡香味,可用于食疗,如土茯苓炖猪骨、炖鲫鱼汤等,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功效。有名的龟苓膏也以此作为主料。

淡竹叶“打胎、滑胎”:不靠谱

剧情片断:《芈月传》一开始,威后担心向氏生下“小霸星”会波及自己儿子的地位,想利用淡竹叶使其滑胎,幸亏莒姬识得它:“淡竹叶,性甘,淡寒,平时服之清热利尿,然孕妇服之,更具打胎滑胎之效。它还有一个名字,碎骨子。骨能碎之,言其下胎之烈性。”才得以保住芈月。

解析: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茎叶入药,其性寒,味甘淡,无毒,归心、胃、小肠经。淡竹叶有清凉、解热、除烦、利尿等功效,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热病口渴、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等。对心火、胃火炽盛者,效果最佳。但湿热体质者、体虚有寒者、孕妇、肾亏尿频者均不宜服用。

需说明的是,“碎骨子”是指淡竹叶的根块。《本草纲目》云:“根名碎骨子”,而“其根一窠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门冬一样,但坚硬尔,随时采之”,故淡竹叶又有“竹叶麦冬”之名。碎骨子能“打胎”,最早出自《本草纲目》,云:“(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根)堕胎、催生。”清代《得配本草》也有“淡竹叶,根名碎骨子……娠妇忌用”的告诫。不过,至今未见有关碎骨子(或淡竹叶)能堕胎的实验研究,其打胎作用值得怀疑。

五味子当水果吃:此“五味子”非彼“五味子”

剧情片断:葵姑患上眼疾,月公主决定医治好她,遂来宫中寻药。在月公主眼里,“水汇五味子”浑身是宝,能祛风活脉、调气止痛、清肝明目,果子成熟后还香甜无比。

解析:我们常说的中药五味子,有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安神等功效,一般并不当作水果吃。而剧中所说的“水汇五味子”,是一种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又称黑老虎(根)、冷饭团、仙女抛绣球等。苗语称其为“布福娜”,意思为美容长寿之果。它是一种产于我国两广、海南及西南等地的野生水果,根茎能入药,果实可观赏、食用。

“水汇五味子”与中药“五味子”虽是近亲,但二者的食用、药用功效却完全不同。水汇五味子在古代药书鲜有记载,其根茎入药在清代《陆川本草》有记载,云冷饭团(根茎)有“接骨、散淤、消肿、解毒”之功,可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苗族医药也认为,布福娜的根、茎、叶、果均可入药,果实最佳,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络、调气止痛、清肝明目、益肾固精、补血养颜、提神补脑等功能。应当说,水汇五味子有清肝、明目、解毒作用,如果用于治疗火热类眼疾,还是说得过去。不过,它绝不能与常用中药五味子的功效相混淆。

布福娜果肉似葡萄,浆多味甜,果色乳白细腻,果香如苹果,可谓色、香、味俱佳。10多年前,布福娜曾作为新兴水果,风行一时,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上都宣传过,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也作过报道。《芈月传》作者,可能也受其影响。

大蝎子草散淤止痛:确有根据

剧情片断:楚怀王宠妃郑袖不小心被野草伤着,月公主摘了,咀嚼后敷在郑袖伤处。她说:“这是大蝎子草,咬人比蝎子还厉害的草,当年我娘亲就是被这草害苦了。”

解析:大蝎子草为荨麻科蝎子草属的植物,又名红藿毛草、火麻草,四川人叫“活麻”。本品可鲜用也可晒干用,其味苦、辛,性凉,小毒。中医认为,大蝎子草主要有祛痰、利湿、解毒的功效,内服可治咳嗽、痰多、水肿、风湿痹痛、跌打疼痛、皮肤瘙痒等病症,鲜品用量15~30克。外用可治疮毒,取适量煎水洗用。实验研究证实,大蝎子草成分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且能抑制动物血小板聚集,故本草能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确有根据。

据临床报道,大蝎子草能“以毒攻毒”,有人用此外治关节痛、风湿痹痛效果不错。方法:取鲜活麻草用较厚塑料膜或布包藤茎,以叶的毛刺在患部痛处刷打数十次,几分钟局部发红、发热、起疙瘩,隔日1次。结果:患者连用6次后麻木、肿胀、疼痛消失,屈伸功能恢复正常。不过,活麻本身有毒,如需使用,请遵医嘱。

大蝎子草的叶面刺端含高浓度酸类,刺毛易蜇伤皮肤引起烧痛、红肿等症状。除非用防护方法,否则不可直接用手采撷。若不小心被大蝎子草刺伤,一般可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洗涤。

浅谈《中医基础学》教学体会 篇4

一、抓住根本, 加强基本功训练。

《中医基础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教法不同。它有它独特的内涵。《中医基础学》是初学中医学的一个起步课程, 也是必修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备课前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涉及到中医各家有争议的经文等方面的内容时要详细地进行研究, 尽量把繁杂的知识简单化、通俗易懂, 便于接受。同时告诫同学们, 学习中医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 全面继承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只有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才能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的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理解性地背诵, 反对机械性记忆。为此要经常地采取提问、小考等方式强化训练, 不断加深记忆, 把重点的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

二、多学多看,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说的就是教学不能死板。应多学习、多观摩、多研究, 积极引入新的现代研究成果纳入授课内容中, 及时把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新理念以及学科最新发展引入教学, 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扩大学生的视野。尤其是教学方法, 不能每节课都千篇一律、满堂灌。中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辨证论治, 中医教学也一样要辨证论治, 可依据不同内容, 随机应变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常用的比较与归纳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 提高学生综合整理能力。比如在讲八纲辩证时, 对虚证、实证;表虚证、表实证;虚寒、实寒证以及虚实真假、寒热真假等内容, 通过症候、病机、舌苔、脉象等几方面列表归纳比较, 这样就清晰明了了。

还有多方面联系式教学方法。依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把知识前后贯通、灵活运用、学活学透,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在讲授阴阳学说时联系五行学说, 讲授经络时联系脏腑, 讲治则联系病因病机。尤其在讲授辨证时更要多方联系, 运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对证候进行分析, 如临床上口舌糜烂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 这是因为心开窍于舌, 心与小肠经脉相互络属, 有表里相合的关系。使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特点。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 把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进行了巩固, 加深了理解, 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

三、辅助教学, 寓教于乐。

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 结合教学实际, 有意识地选用辅助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兴趣。首先, 在传统教学方法上与现代教学技术、方法、手段相结合, 通过讲授理论、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来加深对枯燥乏味的中医理论的理解。如在讲授五行学说时, 对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理解, 可用示意图加动漫效果来进行。再有就是充分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资源, 有时可以使繁杂的理论简单明了化。让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都有新创意。还有就是最直接的方式----板书。板书力求工整、少而精, 在备课时就应当胸有成竹, 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 都要缜密思考, 举一反三。关键词句, 前后联系点、重点难点都要充分体现, 避免重复, 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一节课结束后, 让同学们通过板书对本节内容一目了然。

四、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医学博大精深, 古籍浩如烟海, 要学好学精, 必须参考古代文献、医家论著。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自学。所以在授课过程中,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综合创造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之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方法, 养成自学习惯, 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每节课上课之前, 要把本节课内容的课堂目标、重点、难点给同学们交待清楚, 同时布置自学思考题, 让同学们有一个心理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要给同学们留点时间去探讨思考题, 以此提高主动获得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让同学们感觉到课堂上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 也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在此期间, 可依据课程安排情况, 对重点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来进行。课余时间还可以举办知识竞赛, 设立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形式, 既复习了知识,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

科学是严谨的, 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精确, 对个别的概念的阐述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不可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 给同学造成认知上的错误, 可适当运用形象的比喻, 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为了增强学生记忆, 还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编成歌谣或顺口溜, 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经络中十二经脉的循环路线时, 可记住如下两句话: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详。这样十二条正经的循环路线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在每节的最后都有一个小结环节, 这里更要做到语言精辟、言简意赅。使同学再一次了解本节的重难点。这样, 在一节课中, 对重点内容经过几次巩固后, 在同学的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学美容方法 篇5

正确对待痘痘

到了这个年纪,脸上还在飘痘痘恐怕会是比较难过的事情了,但如果你还有用手抠痘痘的习惯那就更糟了——照照镜子,你会发现脸上已经有很多的疤痕了!建议你看管好你的手,选择含有水杨酸的洁面品。

不再抠掉指甲油

指甲油如果有了一点破损就用手抠掉它?从现在开始改了吧!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指甲油破损的尴尬,但同时也会破坏掉指甲上原本的油脂层,令你的指甲失掉自然的光泽。

保湿随时态

不是说每一分钟都要保湿吗?那么一瓶不含酒精和香料的保湿喷雾最好是你桌子上的常备之选。同时你也可以在你办公桌的周围喷一喷,为环境增加一点水分。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习惯,所以建议你一定要坚持。

换一种眼睛的色彩

对于常戴隐形眼镜的人来说,更换眼睛的色彩该不是件难事,但如果不戴眼镜的你呢?也可以给自己配上一副平光的彩色隐形眼镜,你会立刻发现那种新奇的乐趣!

美容方法

香水的2周定律

以往买香水的时候往往会在柜台上直接搞定了,这并不完全正确。正确的选择香氛的方式应该是从柜台上将香氛的试用装带回家,然后用上2周的时间,之后你才会真正感觉到你是否喜欢这款香氛。

去角质为自己换上娇嫩肌肤

不是说经常洗澡就能够有娇嫩的肌肤,事实上,只有定期去掉肌肤上老旧的角质才算是为自己的肌肤作了大扫除。但如果你做过褪毛以后,就不要着急给自己去角质了,最好等1周以后再进行才不会造成感染。

金银的甲油常备

别以为金色和银色的甲油就是甲油色彩的禁区了,恰恰相反,这两种甲油应该是百搭的选择,可以搭配任何的衣装和彩妆。同时这两种甲油的配方一般会比较持久,不太容易剥落。

远离吹风机

每天都洗发可是好习惯,但如果每天都用吹风机可就不是好习惯了。头发在长期的“热疗”下,会令毛鳞片打开,于是阳光、潮湿和饰发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会对你的发丝大举进攻。所以尽量让你的头发自然风干,这样才有利于发丝的健康。

一年的粉底选择

粉底是不用常换的,当然前提是如果你能够选到一款适合的粉底。以往你会习惯在手背上作粉底测试,但最合适的测试地点应该是脸颊:将你拿不准的粉底涂在脸颊上,然后到阳光下感受一下,你就会发现它是否能够真正适合你的肌肤了。

头发护理

为了你的秀发,星期天就别睡懒觉了。早上起来以后,洗过头涂上火局油膏,再用热毛巾把头发包好,不用很长时间,半个小时就够了,然后用清水洗净头发,担保在未来的一周里,你的头发都能有很好的状态示人。

单一的唇色怎么能够迎合多变的场合要求?所以,你不妨弄个唇膏盒放在随身带的手包里。有研究表明,那种有6种色彩选择的唇膏盒就完全可以应付你日常的全部需要了,此外,它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充当眼影和腮红的角色。

每年总有几段时间是黄金假日,很多美容店都会有折扣活动,也就是如果你买了他们的全年项目,他们会提供你特别的优惠,所以如果你有购买年卡的计划,这时候出击最为合适。

眉型是整个妆容的焦点,不妨先去美容院,让美容师为你设计一款理想的眉型,剩下你能够做到的就是每隔6个星期修剪一番,当然你只需要按照原本的眉型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不管你白天的妆容是什么样的,最快地变成夜晚妆容的方式就是好好利用银白色。将银白色的粉膏涂在眉骨和腮红之上,会让你的妆容立刻闪亮起来,应付夜晚的场合绝对绰绰有余。

为什么非要选择阳光浴呢?想要健康的古铜肌肤也可以选择self-tanning的方式。要知道,如果每个月光顾一次阳光浴室,或是到海边暴晒,那么罹患皮肤癌的几率会增长55%!

不管你多忙,都别忘了卸妆。即使是需要通宵加班的夜晚,也要完全卸了妆再继续战斗,否则你可能保养一周也不能挽回一晚上不卸妆带来的伤害。

如果以前你总是习惯把你的肌肤大事交给美容院,那么从现在开始你要改变了。因为在家坚持做面膜护理会比在美容院获益更大,毕竟在家做面膜更有利于坚持。

红领巾学当小中医 篇6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所在孟河镇,是我国中医药孟河医派的发祥地。学校少先队多年来依托这块风水宝地的文脉资源,坚持带领少年儿童走近家乡名医,了解孟河医派的医德精神,并让队员们在“学做小中医”和“争做小药农”等饶有生活情趣的活动中感受中医文化,学习中医知识,体验中医医术,践行中医精神。尤其是队员们能在小药农活动中识草药、采草药、种草药、背中草药口诀,这样的活动既富文学性,又有趣味性、实用性,是不可多得、一枝独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好活动,值得山区和农村少先队组织借鉴。

利用地域资源、注重生活实践、充满儿童乐趣和创新争章评价是这个活动的四大特色。

中医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学的完美结合。孟河医派,是近300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流派,世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说。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借助孟河医派这一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弘扬孟河医派文化精神的少先队品牌文化,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创新少先队活动的探索之路。

一、文化背景:以人为本,探索提炼承国医

为了打造学校的少先队特色文化,学校邀请有关专家一起分析和研究,寻求新的生长点。“说宝贝,我们没有。孟河是块宝地,埋藏着孟河医派这个大宝藏,是谁也抢不走的……”少先队工作专家的一席话,让学校豁然开朗。

“宝地寻宝终见宝”,经过对孟河医派的深入了解,学校终于提炼出了孟河医派文化精神的核心,即“博爱、诚信、博学、创新”。“博爱、诚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脉相承、互相契合。所以,传承孟河医派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有了“根”和“魂”,学校打造少先队特色文化的方向逐渐清晰和坚定,少先队活动接了地气,有了活力。

2008年3月,学校成立了一支特别的红领巾社团——同德堂红领巾社团。社团名取自一位名医开设的药店名“同德堂”,寓意以德为先,同心同德。社团中有一支孟河医派文化宣传小队。宣传小队的队员们行动起来,他们寻访孟河四大医家故居,走访四大名医的弟子,收集孟河医话、孟河医林轶事及孟河医家的诊疗故事,回到学校后广为宣传,还当起了学校附近孟河医派陈列馆的小小讲解员。孟河医派文化宣传小队犹如一支开路先锋,擎着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帜,传递着孟河中心小学少先队打造孟河医派文化品牌的声音。

二、育人环境:走近名医,特色环境润心灵

孟河中心小学的校园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道两边专辟50米的孟河医派文化长廊,以医家名字命名的道路贯穿校园,如丁甘仁路、马培之路、巢崇山路、巢渭芳路、费伯雄路等;以孟河医派精神核心内容命名的大楼高高耸立,如博爱楼、诚信楼、博学楼、创新楼;队员创作的主题书画作品静静地在连廊、楼梯口等处接受四方来客的检阅。漫步校园,随处可见连廊、横梁上的名医名言,文化主题墙、博爱墙、诚信柱、博学园地,还有少先队创新成果展示窗。学校积极构建孟河医派文化的环境体系,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各中队的教室也变了一番模样。围绕孟河医派文化的核心精神,各个中队纷纷自取中队的队名,凸显“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的精神要义。每个中队都拥有了一块孟河医派文化展示墙,用来展示中队特色文化活动的情况,展示队员对孟河医派文化的学习、感悟和运用的心得。

环境的变化,无声的语言,彰显着学校的办学思想,表达着学校少先队弘扬中华传统优秀中医文化的决心。

三、特色活动:仁心仁术,务存精要乐践行

孟河医派文化元素的融入,让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丰富起来。

“我是小药农”实践基地 学校编写了一套《孟河医派》校本课程,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了一次“背上药箩,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的实践活动。队员们带着课程教材上山采集常用的草药,看到和书里的草药图片相似的植物就细细对照,了解这种草药的名称与疗效,碰到不清楚的就回到家上网搜索,或走进医院向老中医请教。通过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不少常用中草药的药用价值,感受到名医们在当初采集和研究草药过程中的艰辛,学习寻求新知的不同途径与方法。学校的一块空地被开辟成为中草药种植基地“百草园”。经过调查,队员们了解到孟河的东、西山区盛产八十多种药材,这为百草园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药材物种资源。全体队员在辅导员的发动与带领下,有序地进行中草药的种植与养护,认真地记录药草的生长情况,查阅草药的医用价值。队员们在劳动中体验着快乐,还吟唱着他们自己创作的歌谣,如《小伯雄三字歌》和《孟河医派美名扬》等。歌谣唱道:“说孟河,道孟河,孟河中医美名扬。颂费马,道巢丁,医术高明人人夸。费伯雄,心仁慈,傲居医坛有建树。马培之,慈禧请,药到病除赐福字。丁甘仁,有思想,集资办学扬医派。巢渭芳,爱家乡,为民服务人敬佩。小学生,学名医,名医精神代代传。”如今,如果有队员手弄破了,他们会立即将基地里的马兰头先捣烂,然后按敷在伤口处,先做初步的止血;队员们还会把收获的枸杞、红花晒干送给退休老师泡茶和泡脚。通过参加中草药种植基地活动,队员们不仅学会了一般的种植养护药草的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文艺创作能力,懂得了劳动能带来快乐与财富,丰富了少先队文化活动的内涵。

nlc202309041044

“我是小中医”实践研究 学校以大、中、小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我是小中医”实践与研究活动,人人争做“小伯雄”。全体队员参观了孟河医派陈列馆,感受到了中医的源远流长与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古镇医人》和《宝地寻宝》纪录片;部分队员还参与了《孟河医派》纪录片的拍摄。队员们自发组织参观中药房,倾听药剂师的介绍,观摩药剂师准确称量药材,了解各种加工后的中草药的形状、气味等特点和功效,感受到名医们对中草药材配方的严谨,重信誉,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名医诚信待人的高尚品质;队员们走进中医院向老中医学习切脉,明白了学习或工作时要心静、凝神、专注;在中医古方的记录和交流中,队员们根据身边常见的病例,收集了预防感冒、甲流,治疗腮腺炎等药方,丰富了对中医药的认识。

争当“孟小名医式好少年” 学校以省儿童研究学会课题《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孟河医派精神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强化孟河医派文化精神的融通浸润,催生了“争当孟小名医式好少年”雏鹰争章特色活动。学校设置了四枚以四大名医名字命名的雏鹰奖章,即小伯雄章、小培之章、小渭芳章、小甘仁章,以及一枚总章,即孟小名医式好少年章。各个年级分别设置奖章三级考核指标,并将指标进行细化、显性化,便于自我对照、相互监督和鼓励。大队部把此考核指标印在队员的成长记录手册上,使每一位队员都加入此主题活动,让每一位队员都把获取特色奖章、争当“孟小名医式好少年”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

四、活动成效:多管齐下,成人成才促发展

在孟河医派文化的浸润下,校园正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全体队员积极参加中草药种植基地活动,种植了红花、蒲公英、皱皮木瓜、射干等药草,轮流管理,细心养护,从认识了一些身边常见的中草药,到了解了一些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拓展了知识面,丰富了队员对中医中药的认知结构。

通过文化熏陶、特色活动、雏鹰争章、各类评比,队员们继承孟河医派文化精神并付诸行动,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能宽容待人,乐善好助,讲求诚信,关系和谐。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态度更端正,不良习惯减少了,学习效率提高了。队员们的行动还带动了教师和家庭的参与。从学校到社区,正掀起学习孟河医派文化的热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孟河中心小学的少先队特色文化建设的课题《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孟河医派精神的实践研究》获得了江苏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同德堂红领巾社团获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少先队文化建设在省儿童研究学会第十一次年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小渭芳中队获常州市优秀特色中队;青青草中队获新北区四星级特色中队;小甘仁、小渭芳红领巾社团均获新北区优秀红领巾社团;“雏鹰展翅,争当孟小名医式好少年”活动在常州市五届五次少工委(扩大)会议中进行了经验交流;民族精神月活动获常州市优秀活动;“我是小中医”活动分别获常州市、新北区一等奖;“一个也不能少”获新北区优秀队活动等等。

面对未来,孟河中心小学继续将孟河医派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继往开来,锐意创新,走少先队文化特色发展之路。

中医美容学 篇7

1.1 学”与“术”相互依存发展

中医中的医学, 依靠医术而逐渐出现;而医术的发展, 当然要相较于医学的研究逐渐完善, 从而形成临床实践的完善。中医的“学”与“术”是相互依存为彼此的根系, 也就像是阴阳学中的阴阳, 二者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中医里‘学术’即是‘厚积薄发’厚积就是知识和技艺的沉淀和积累, 薄发是临证诊疗的气定神闲, 中医更注重厚积的过程, 如:华佗从师时, 其师戒之‘水滴石穿’之理。因此与西医相比, 中医在程度上依旧有很大不同。文化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医的继承和发展, 如字体的演变历程, 如字体演化 (简化等) 字义的变化, 如‘毒’“臭”和现在所讲的‘酷’, ‘港’等。近些年来, 西医在实践上的每一次飞跃, 绝大多数的飞跃并不是单单由医学家所研究而成的, 而不局限于单个方面, 由科学各个领域学家合作完成研究。比如现在医学中用的x射线, 并不是医学家发现的, 而是一名物理学家;还有在生物学中的一些研究成果, 都可以合理的转化为医学中有帮助的药物。中医和西医学也有不尽相同之处, 中医必须需要严格的临床实践, 倚靠临床医术才可以达到效果。而并不像医学做研究。现代中医的每一项突破, 都是建立在临床经验逐渐的摸索中实现的, 因此, 中医的“学”与“术”相伴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医自身的推进。

1.2 中西医的定义量的区分

中医的定义, 相对于西医的定义则是少之又少, 更无须提及中医的基础定义量。同时, 很多中医的定义量是在基础概念的叠加中形成的。例如, 阳明腑这一正式的概念, 正式由阳明腑两个基础定义的叠加形成的综合定义。医学的分科其实只是便于学生学习而设, 而不是必然的历史演化, 我们很难将一个完整的人分成好多部分来医, 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中医的藏象理论,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器官, 象是体现在外的可见的生理病理表现。故中医诊病, 由象而观藏, 进而诊疗。同时在治疗上也无法分开脏腑关系。研究表明, 中医的定义, 并不是由后人逐渐修改完善的, 而是建立在一些经典定义的叠加上, 而这些经典的概念则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给定的依据。从而形成中医这种稳定的构建状态。因此中医逐步的发展过程, 都是建立在这种稳定的根基中实现的。元末医学家王安道曾说过张仲景, 同时也道出了整个医学发展的状态, 中医的发展相较于西医而言, 很多时候是不能加, 也不能精准的表达出来, 中医是一种内在的东西, 不仅需要自古的经验同时需要医学人士内心中的一种感悟和体会, 中医发展达到一个高峰则表现在温病学的出现和形成, 例如卫气营血辩证, 这里我们便可以了解到这些都是运用气的思想和气的概念, 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东西, 同时也是《黄帝内经》中存在的。中医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就是标志。相对于西医, 中医虽然没有延伸诸多的定义, 但是西医的定义却很多。和中医的由内而外相比较, 西医是处于一种一直在增加, 一直在扩大学术领域和范围的状态。在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中, 中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与之对抗, 但是在灾情过后, 中医的学科中并没有加上这一门研究, 而西医却相反, 内科教材中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研究这一章节。而对于中医, 起到帮助的原理依然是温病学, 因此还是一种固有的定义。西医的新名词, 新定义会逐渐随着临床病例的更新和层出不穷, 越来越分化明确, 而中医起到真正作用的依然是给定的经典定义。同时, 还有一种重要的特点, 即中医所有的定义中, 表达事物定义量还是处于相对偏少的状况, 同时也很固定, 占据较多的则是表示治疗方法的术语量。

从深层意义上来讲, 中医的不能增加和不能向外扩散这一理念和西医的可以一直增加同时向外延伸的区别, 基于中医和西医的终极之词的不同,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和“言”的不同, 就如同华夏文化和基督文化, 他们的根基都鉴于道和言, 然而, 西方文化可称之为言, 而中国文化则以道相长。因此, 中医的理疗药房都是建立在一种内化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 首先医者需要内化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变成自身的一种技能从而再去给更多的人治疗。而西医在方法和属于上都是一种静态的陈列, 很多术语被列入书册中, 相较于中医, 西医着重于细致的研究, 而中医则侧重于临床的实践。

2 中医发展的展望

对于中医“学”与“术”的研究, 笔者对于中医日后的发展进行一些展望,

“学”与“术”二者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一门学科的延伸, 需要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基础进行研究。中医的“学”与“术”之间分化程度不高, 因此, 中医既具有西医中存留的系统, 又具有临床更多偏向于实践。在实践中更注重于应用性研究。虽然这是中医中一种显而易见的习性, 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的向前推进与时代接轨。中医“学”与“术”的分化需要中间的介质牵连, 因此中医要做的就是找出这种潜在的媒介, 将学术理论上的东西尽量以经典型定义进行陈述, 同时, 不能仅仅追求现代人对于中医的特性定义, 而应在保存中医传统的量化标准的同时, 对中医的技艺进行吸取和扩充, 使那些经典的, 只存留于书本中隐形知识和仅能变为显性知识, 将中医的可增加性可外延性成为可能。

总之, 中医研究相较于西医仍有很大的区别。中医并不同于西医在于寻找一种准则, 而一经找到, 则遵循着这种准则发展。中医则是很难去确立, 去制定, 但是将系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内化的过程, 更侧重于质量上的学科。中医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化, 对于人的研究和素质的提高提出更多的要求, 同时更多的考量对于中医的内在感悟。

参考文献

[1]王履.医经溯洄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15.

[2]刘小枫.道与言) ) ) 华夏文化与基督文化相遇[M].上海:三联书店, 1995.1.

中医证候学研究常用统计方法学 篇8

王永炎院士认为证候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的特点。这种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数据,常需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来进行描述和统计处理,以便进行综合评价及其他转换和利用。因此,李梢提出对证候学这类高维数据的研究需要一个降维升阶的过程。常见的降维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一些多因素分析(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等)[1]。笔者在对国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防治优化方案研究的证候学内容进行数据挖掘时,曾采用不同的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故敢陈管见,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1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是将样本个体或指标变量按其具有的特性进行分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如果把样本个体或指标变量统称为事物对象的话,聚类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将若干个对象按其属性相似的程度进行归类,也就是“物以类聚”。由于客观事物的千差万别,在不同的问题中,“属性相似”的定义是不尽相同的。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去寻找一种能客观反映事物之间亲疏关系或合理评价事物性质相似程度的统计量,然后根据这种统计量和规定的分类准则把事物进行分类。

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四诊信息量非常大,临床诊治难以取舍;再者,众多医家对同一病种的辨证分型亦不相同,这种辨证标准的不统一直接影响到了临床科研和中药新药开发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为了明确各分类证候的属性,可以在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这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症状的属性进行的归纳和分类,然后依据专业知识找出比较公认的中医证型。

聚类分析的讨论内容为可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分析的这些变量是可以直接观察或测量得到的。但是,在证候学研究中,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要研究的变量是不能或不易直接测量得到的,如隐藏在中医症状后面的证候要素,主证和兼证,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等等。因此,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很有意义[2,3]。

2 主成分分析

在线性回归分析中,要求模型中的所有自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否则,估计不稳定,就可能产生误导。但是在证候学研究当中,许多指标之间往往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较多时给资料分析带来很多麻烦,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例如,描述阴虚证有怕热汗出、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或有盗汗、脉细数等5个指标,而这些指标变量是相关的,即同属于一个证型。如果分别用每一个指标对阴虚证做出评价,那么这种评价只能是孤立的,而不是综合的。如果仅选用其中的几个独立的指标变量来评价,虽然简单,但却失去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如何去寻找一种合理的综合性方法,既可减少指标变量的个数,又尽量不损失或少损失原指标变量所包含的信息,且能对资料做出全面的分析呢?主成分分析法(princ ipal analysis)就是用来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统计处理手段。正因为如此,主成分分析在证候学研究中有如下用途。

2.1 用极少数的主成分反映原始指标的主要信息

临床过程中,通过“四诊”获取的资料非常多,可以采用该统计方法选择出较少数的中医证候来最大化的反映原始指标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辨证的难度,增加了准确度。

2.2 探索中医症状对证候的影响

主成分分析可以求出主成分后,利用因子载荷阵的结构,进一步探索症状和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影响证候的最主要的原始指标(症状)。

由此可知,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彼此相关的一组指标变量转化为彼此独立的一组新指标变量,并且其中较少的几个新指标变量就能综合反应原多个指标变量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又各自带有独特的专业含义。

但是,主成分分析在证候学研究中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它没有考虑观察变量的度量误差,直接用观察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来表示一个综合变量,导致结果误差较大。其次,主成分分析重点在综合原始变量的信息,对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释不够。也就是说,对中医症状之间的联系解释不够完备。第三,主成分分析对可测得的变量(中医症状)与潜在变量(提取出的主成分也就是证候)之间的关联解释不够。最后,它不能采用因子旋转的方法,当因子载荷较为均匀时,不容易直接看出潜在变量(证候)受哪个指标(症状)影响最大,不容易赋予潜在变量(证候)合理的变量名称。而探索性因子分析则有效的避免了以上不足[2,3]。

3 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证候学研究中,我们所要研究的变量是不能直接测量得到的。例如,本项研究中涉及的糖尿病肾病按照本虚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这四个变量都是不能直接观测到的,必须通过医生四诊合参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辨证分析才能获得。因此,这种不能或不易直接观测得到的变量为潜在变量(1atentvariable)或潜在因子(1 atentfactor)。虽然潜在变量不能直接测得,但是由于它是一种抽象的客观存在,所以一定与某些可测变量(中医症状)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仍以阴虚证为例,阴虚证有怕热汗出、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或有盗汗、脉细数等5个指标,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几个有关的指标去描述阴虚证这个假设的理论变量。事实上,研究者有时更感兴趣于理论变量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而不是单一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因为前者包含了更多的综合信息。比如,研究糖尿病肾病阴虚证和气虚证之间的关联显然比仅研究盗汗和少气懒言之间的联系要全面、深入,而且有意义得多。

探索性因子分析就是去探讨这些可测变量的特征、性质和内部的关联性,并揭示有多少主要的潜在因子可能影响这些可测变量。它要求寻找出的这些潜在因子是相互独立的,有实际意义的,而且这些独立的潜在因子要尽可能多地概括原可测变量的信息。因此该分析被广泛地应用在数据分析的初期阶段。

探索性因子分析是现在证候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统计方法,它的优点是:首先,用这种统计方法产生的潜在变量是校正了观察变量的度量误差的,因此它的分析结论比主成分分析更接近真实。其次,能够更加深入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三,可以通过该方法得出证候诊断的函数,即求出每个潜在变量(证候)的函数公式,将每个患者的症状积分代入每个潜在变量(证候)的函数公式后,哪个证候得分最多,则患者可以归属于该证候,从而使得证候的诊断变得客观化。最后,可以进行因子旋转,使得潜在变量具有更加明确的实际意义。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不足在于难以弄清哪些可测变量可能被哪一个潜在因子所影响,以及这些潜在因子之间的关联程度。如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可以得出糖尿病肾病的n个证候,而这些证候之间的联系如哪个是主证,哪个是兼证不能确定,证候之间是处于一个怎样的支配关系亦不能分清。而主证和兼证对临床辨证论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引入新的统计方法-确定性因子分析[2,3]。

4 确定性因子分析

当研究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所要研究的可测变量的内在结构已经清楚时,也就是说,已经清楚哪些可测变量可能被哪一个潜在因子所影响,而只需更进一步确定每一个潜在因子对可测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了解这些潜在因子之间的关联程度,这时可用确定性因子分析。确定性因子分析就把可测变量(症状)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少数潜在因子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的过程就是用数据来证实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内部结构是否存在,并且估计潜在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具有有效的实际意义,因此需要进行统计检验。它是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

它的优点有:首先用于证实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的内部结构的真实性。其次,它允许每一个指标变量有度量误差,比较符合现实情况,从而使得分析结果更加接近真实,结论更加准确。第三,它分析的是潜在变量的关联性,而不是可测量变量之间的关联,因此它利用的信息是综合的,也就是说在证候学研究中它主要分析的是隐藏在“症状”背后的“证候”之间的关联,而不是“症状”与“症状”之间、“症状”与“证候”之间的联系。

尽管如此,确定性因子分析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最主要的就是它对潜在变量之间的关联研究不够深入,只能证明得出它们之间存在关联,至于其主次关系,支配关系则显得力不从心。而结构方程的引入就能把这个问题深入化[2,3]。

5 结构方程

结构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是一门基于统计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学(statistical methodology),用以处理复杂的多变量研究数据的探究与分析。它有效整合了统计学的两大主流技术“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成为了数种高级统计的集大成者,同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因此在瑞士籍的统计学者Karl Joreskog于1970年代提出相关的概念,并首先发展分析工具LISREL软件之后,有关结构方程模式的原理讨论与技术发展便蔚为风潮,普遍成为社会与行为科学研究者必备的专门知识之一。

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因子组成部分,它显示了观察变量与潜在因子的关联关系;第二部分是因子结构部分,它显示了潜在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结构关系,包括直接的影响关系和间接的影响关系。显然,第一部分就是确定性因子分析模型,而第二部分就是把潜在因子看作指标变量进行路径分析的过程。

基于中医界不少学者都已经认识到证候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包括了可观测到的“症状”、不能观测的“证候”以及“证候”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必要把结构方程模式引入到证候学研究中来。我们欣喜的看到,有学者已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中医证候规范标准,并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4]。

参考文献

[1]李梢.从维度与阶度探讨中医证候的特征及标准化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1.

[2]孙振球主编.医学统计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9.

[3]张家放主编.医用多元统计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323.

中医美容学 篇9

1 有的放矢,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授课之所以能迅速地被采纳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它所传递的信息更多、更快捷、更直观生动,可以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某些不足之处。但并不是说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任何教学内容效果都优于传统教学。《中医妇科学》同大多数中医临床课程一样,内容分为总论及各论。总论部分介绍女性生殖生理、总的病因病机、诊治原则,理论性较强;各论部分则详细介绍各种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与临床结合紧密,实践性更强,学生也更需要直观形象的材料辅助理解。大体上,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各论中的部分疾病更适合多媒体教学,而总论及部分各论如某些月经病、妊娠病,则更适合使用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式教学法、问题中心式教学法等。如果通篇使用多媒体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用满屏罗列枯燥的课本内容的情况,使学生兴趣全无,昏昏欲睡,反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在同一节内容中以传统授课为主,穿插部分多媒体授课解决一两个难点重点。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学内容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使每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2 因材制宜,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中医妇科学》与临床结合紧密,但仍然有很多内容难以用恰当的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表达。如各论中的病因病机,大都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很抽象,不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有的还相当复杂。这就需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广开思路,不必过于强求课件的形式。在选择了适当的教学内容后,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针对重点和难点或设计图表,或辅以生动的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如疾病的诊断和鉴别部分常可以辅助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一些复杂的病因病机内容则需进行提炼、总结、精心编排绘制成带箭头的图表,并制作成自定义动画,必要时链接其他资料。这虽然从本质上讲是对传统板书的沿袭,但在应用时却灵活、生动得多,效果也完全不同。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适当的信息量,突出重点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制作课件时既要避免过多的文字罗列使之成为“单媒体”;也要避免为取悦学生而走进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

3 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

有好的课件,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豁然开朗。比如有些疾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即使做成图表也和网络一样分支众多,如果没有好的讲解学生定会迷惑不解。而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决定着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量和效果。事实上,多媒体教学对教师讲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角色不是报幕员、播音员,而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解说员或评论员。具体说来,教师既要对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能够清晰流畅、生动有条理地阐述,还要让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的操作配合默契,二者缺一不可。整个过程体现的是教师对课件、讲授及二者有机结合的设计。

在教学中常用的讲解方法有启发式、点睛式及阐发式等。例如在讲解不孕症、崩漏的病因病机时,配合多媒体课件自定义动画的操作,运用启发式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并一步步推导,随着图表层层打开,病因病机体系在学生头脑中主动地建立起来,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很有帮助,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只动眼不动脑,形成思维惰性的弊端。再如,学习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病因的认识时,用Flash展示精卵相遇至受精卵着床的过程,只需画龙点睛地指出受孕的几个必要条件:①优良的种子(正常的精子和卵子);②畅通的道路(输卵管通畅);③肥沃的土壤(子宫内膜充分准备)等。而对受精卵着床过程中的细节则不必赘述而使重点突出。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重点理论或概念则需要进一步展开或深化。还是以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为例,在讲解到肾虚的病机时,没有为“肾虚”设置超链接,以免给学生以过于眼花缭乱的感觉,影响教学效果,而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师的讲解上,细致地说明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各自的病机及最终都致使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的机理。不论是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把握制造悬念,促进学生主动思维;有理有据,重在化解难点的原则。只有把握原则,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扬长避短,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体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风采。

4 相互渗透,将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提供、展示信息的手段,实际上可以成为多种教学方法的辅助工具,为我们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创造条件。近年来在中医教学改革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在临床课教学中陆续出现了启发式教学法、病案讨论式教学法、问题中心式教学法等,其核心都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临床实际问题的呈现方式。以往的病案讨论式教学法中的病案多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平面、刻板、缺乏真实性,问题中心式教学法提倡的是引入真实病人或模拟病人,但具体实施起来还存在不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视频或图片所展示的病例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例如在妇科杂病的教学中,运用典型病案教学法,将临床医疗实践中碰到的典型病例如:慢性盆腔炎、瘕等患者的就诊过程摄制、编辑成视频资料,将问诊过程、诊断经过、施治部分,配合教学步骤依次放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法中常用推导、演绎、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辅助其实施,前面谈到的不孕症病因病机讲解即是例子之一。归根结底,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赋予它更多的载体和平台,拓展它的应用空间,使它能更广泛地发挥作用。

中医美容学 篇10

经络学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体会中医的实质、快速进入中医殿堂的捷径。经络由经和络组成, 经是干线, 络是分支, 人体有12条主干线, 又称为“十二正经”, 再加上奇经八脉, 共有三百六十多个穴位, 此外还有无数的脉络, 经络纵横交错。这些经络通往五脏六腑, 内脏有任何问题都会在经络相关的穴位上有所反映。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经络学知识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 抵御疾病的侵袭。

目前的人体经络学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医学的积累, 是无数医学家智慧的结晶。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但是大部分内容还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 对于大多数人, 甚至是中医学院的学生来说, 想熟练掌握经络学的知识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当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 其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经络学, 尤其是制作出一套人体经络学学习系统和查询系统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但经络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与阴阳五行、四季更迭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经络、不同的穴位能够治疗不同的疾病, 同时, 与中西医的其他分支也有紧密的联系。用计算机来存储各个经络、各个穴位的结构会有很多不同之处, 而且不同的用户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向系统中加入自己的经验, 其内容也会经常发生变化。而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关系模型的, 以二维表为基本的存储结构, 这种结构要求存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一致, 并不适合用于存储经络和穴位。

2 pureXML数据格式的优势

pureXML技术的出现为经络、穴位的描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pureXML是具有良好格式的XML数据, 其具有层次化的结构, 支持DTD和XML Schema, 非常适合存储异构的数据。研发人体经络学习系统采用XML数据格式作为后台的数据存储方式比关系数据库更加有优势。

目前XML的存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XML文档分解成关系数据库中的一系列表, 在需要的时候再把相关字段抽取出来组合成XML文档。这种方式适用于XML内容非常规范, 并且业务需求变化不大的系统;

以文本方式保存在文件系统中, 这种方式需要使用DOM或者SAX方式对XML进行解析, 效率不高, 而且由于需要程序员自行维护文件系统, 增加了编程的难度, 系统也不够通用;

把一个XML文件作为一个大文本存储在关系数据库的一个字段中, 很多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存储最大达到2G的大文本, 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丧失了XML文档固有的层次特性, 无法对其内部进行分析检索, 如果分析其内部结构, 又与第二种方式相似, 造成效率低下, 通用性降低;

把XML文档存储在支持XML解析和检索的数据库中, 通过XQuery这种针对XML文档的专用语言, 来检索XML文档。这种方式可以保留XML文档原有的层次结构, 而且可以高效地定位到XML文档中特定的节点, 是最具有潜力的XML存储方式。

目前IBM、Oracle、微软等数据库主要研发厂商都在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最新版本中增加了XML特性, 其中IBM的DB2V9及后续版本是IBM最新推出的“混合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除了支持传统的关系数据, 还支持pureXML这种层次化的数据, 用户可以在一个表中混合存储关系数据和pureXML数据, 还可以使用SQL和XQuery语言自由地查询和处理这两种数据, 是目前对pureXML数据支持程度最高、与标准化组织制订的标准最为接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 用关系、层次混合模型存储经络和穴位

人体中12条正经、奇经八脉、360多个穴位本身的名称、位置等性质已经固定, 适合使用关系模型进行存储, 而各个穴位独特的属性、点按的手法、适合的病症等信息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存储结构本身也经常发生变化, 适合采用XML格式的层次模型进行存储。

根据人体经络学习系统的需求, 设计关系模型如下:的方法, 其内容随着穴位的改变会有很大不同, 不适合采用固定结构的字段存储, 所以采用XML结构。

此外还包括药品表、时令表、治疗手法表等其他若干张表格, 用于与经络表和穴位表相关联, 因为中医各个分支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完全割裂开来。限于篇幅, 此处省略其他表格的结构定义。

4 使用XQuery操纵pureXML数据

首先给出pureXML中几个基本定义。

定义一:标签。用户自定义的、用一对尖括号括起来的内容, 称为标签, 在pureXML中, 标签是成对出现的, 结尾标签与起始标签同名, 但在名字前面加上斜线 (/) 。

定义二:元素。在pureXML文档中, 一对首尾标签所包含的完整部分 (包括标签本身) 作为一个元素。

定义三:属性。在pureXML文档中, 每个元素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若干属性, 属性由“属性名=属性值”构成, 属性写在元素名称所在的标签中, 属性与元素名称之间、属性与属性之间使用空格进行分隔。

定义四:文本。元素的一对首尾标签之间所包含的内容称为文本 (不包括标签) 。如果文本没有内容, 则首尾标签可以简写为一个标签, 在标签名后面加上一条斜线 (/) 。

下面是穴位表points中cure字段的一个例子:

<穴位id="101">

<名称>筑宾穴

<功效>补肾

<含义>“筑”为建筑房屋之意, 与“杵”相通, 是生活中捣蒜、捣米的工具。“宾”通“膑”, 指膝盖骨。“筑宾”指在膝盖骨旁边再搭一个柱子, 起强身健骨的作用。

<主治>

<强健>膝盖发软

<神智>抑郁症, 癫痫, 恐惧

<解毒>解烟毒、装修气味毒、长期服药体内淤毒, 化痰, 活血, 祛湿

<尿酸>痛风, 结石

<手法>按揉

<相关>太冲穴

在这个例子中, 所有用尖括号括起来的都是标签, 标签都是成对出现的。每一对标签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一个元素, 如“<功效>补肾”, 一个元素中可能包含若干子元素。元素的属性在元素名称后面, 如<筑宾穴id="101">当中的id="101", 表示属性id的值为101。元素除去标签之外的部分为文本, 如“<功效>补肾”中的“补肾”。

XQuery相对于XML, 就类似SQL相对于二维关系表, 使用XQuery可以实现对XML数据中节点、属性以及文本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下面以人体经络学习系统中几个实际例子说明XQuery的主要用法:

4.1 XML数据的查询

如果要查询哪个穴位可以治疗结石, 可以采用如下XQuery语句:

WHERE XMLEXISTS ('$i/穴位/主治[contains (尿酸, "结石") ]'PASSING cure AS"i") ;

其中, XMLQUERY函数是能够使用路径表达式或FLWOR表达式来进行XQuery查询并返回结果的函数, 而XMLCAST是将XQuery查询结果转换为普通字符数据类型的函数, XMLEXISTS函数能够判断一个XML文档内部是否满足一定的查询条件。

4.2 XML数据的修改

假设要把筑宾穴的尿酸项目改为“<尿酸>痛风, 肾结石”, 可以采用类似如下的XQuery语句:

4.3 向XML文档中插入一个节点

假设要在“手法”元素后面插入一个新的元素“<适用人群>所有人”, 可以采用类似如下的XQuery语句:

4.4 从XML文档中删除一个节点

假设要将“<强健>膝盖发软”这个节点删除掉, 可以采用类似如下的XQuery语句:

5 人体经络学习系统的难点与实现

人体经络学习系统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对中医的理解, 只有对经络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医、中药、五行、时令等多方面内容深入理解, 才能够建立起全面、高效的模型, 并基于此编程实现, 解决这个困难最好的方法是与医院或者中医相关部门合作, 并反复对项目的需求进行讨论。

其次, 该系统前台通过Java实现, 后台数据库采用DB29.0以上的版本, DB2 9.0以上的版本能够较好地支持XQuery, 但前台的显示需要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使用户操作起来既不能很繁琐, 又可以实现很多自己定义的内容, 从而体现出XML数据格式的优势。实现便捷性的思路是在页面上大多数选项提供默认值, 使用户直接点击“下一步”按钮即可, 实现灵活性的思路是在页面上提供用户自定义链接或按钮, 允许用户增加自己命名的选项并赋予相应的值。

再次, 要实现Java与pureXML的结合, 即要在Java环境中使用pureXML, 这可以通过选择Java XQuery API (简称XQJ) 来实现, 该API可以从DataDirect下载免费的试用版, 按照说明文档进行安装, 然后把XQJ JAR添加到类路径中, 接下来就可以编写Java代码运行XQuery了。每个程序包含两个部分:建立/访问XQuery数据源;执行XQuery。核心代码如下:

首先建立一个新的数据源, 该对象的类型是com.ddtek xquery3.xqj.DDXQDataSource。然后使用数据源得到新的com.ddtek.xquery3.XQConnection对象。该对象可以接受查询字符串并执行。运行查询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从XQConnection创建一个XQExpression对象。

(2) 使用XQExpression对象的bindXXX () 方法把变量绑定到查询。

(3) 执行查询, 结果保存到XQSequence对象中。

以下是查询代码:

通过以上方法, 就可以利用Java技术实现XQuery查询, 从而实现该系统。

6 小结与未来改进方向

本文讨论了通过XQuery技术对以XML格式存储的人体经络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 实现了人体经络学习系统。XQuery技术对pureXML数据进行存取, 其固有的层次型结构大大增强了人体经络学习系统的灵活性, 并且能够与传统的关系模型良好地结合与转换, 该技术必然会成为下一代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

但目前XQuery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法过于复杂, 程序员学习的难度曲线很大;二是XQuery技术在数据库设计方面不像关系模型那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三是目前各个厂商对统一的标准规范支持程度不一, 给程序的迁移造成了困难。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该技术的深入应用而逐步得到解决的。

下一步, 人体经络学习系统将在前台增加flash格式的人体经络显示, 并且能够与用户进行交互, 允许用户通过点击形象的flash图像来得到相关信息;同时在后台增加智能学习算法, 在数据库中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 根据一些预定义的规则进行推理, 从而得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案, 供专业医师参考。

摘要:讨论了中医经络学内在的网络结构模型, 提出一种通过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混合存储经络和穴位的方法, 在DB2数据库中采用pureXML数据格式实现存储, 并利用XQuery技术对人体经络数据在数据库中进行增、删、改、查, 实现了人体经络学习系统。

关键词:人体经络,数据库,pureXML,XQuery

参考文献

[1]Matthias Nicola, Uttam Jain.Update XML in DB29.5[EB/OL].[2007-10-11].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data/library/techarticle/dm-0710nicola/

[2]Brett McLaughlin.Use XQuery from a Java environment[EB/OL].[2008-5-29].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xml/library/x-xjavaxquery/?S_TACT=105AGX52&S_CMP=content

[3]Susan Malaika, Jan-Eike Michels, Christian Pichler.XQuery update[EB/OL].[2008-10-09].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data/library/techarticle/dm-0810malaika/

[4]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5]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

[6]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认知术语学视域下的中医术语 篇11

引言

根据术语学的观点,一个学科术语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一门科学越“科学”,术语就越完善。而中医药学因其悠久的历史,术语具有一些特性。比如形式独特且不简短,有时是字,有时又是短句,如“神”“木克土”“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而术语的意义往往较为广泛,一词多义的情况较多,如“气”;有些概念相对模糊,如“阴”“阳”,且没有明确界限;还有一些同义词,如“内风”也称“肝风内动”或“虚风内动”等。根据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传统术语学理论来看,中医术语显然不符合术语学对理想术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如单义性、准确性、简短性、系统性、不能有同义词等,这甚至也成为各界质疑中医科学性的论据之一。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近一二十年认知术语学的产生对传统术语学的观点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从认知角度来看,中医术语因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哲学、传统文化以及古汉语特点,具有很高的认知研究价值,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现象的特有的认知方式和体会。

一 认知术语学理论源起与发展

术语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20 世纪30年代的萌芽阶段;70年代的确立阶段;90年代的发展阶段。也许不同术语研究者对于术语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会存在不同观点,但绝大多数术语学家都承认,今天的术语学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认知术语学阶段。

20 世纪90年代末,认知术语学(когнитивное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首先产生于具有雄厚术语学研究基础的俄罗斯,是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在术语学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1993年俄罗斯术语学家格里尼奥夫(С.В.Гринев)在《术语学引论》一书中使用“认识论术语学”(гносеологическое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这一术语,研究专业词汇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并指出术语在科学认知中具有记录知识、发现新知和传播知识的功能。该著作可以看作是认知术语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998年著名学者阿列克谢耶娃(Л.М.Алексеева)在《术语和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认知术语学”这一术语。同一时期,西方学者也开始把“社会认知术语学”作为与传统术语学相对的概念提出来。此后,“认知术语学”这一术语开始被术语研究者积极使用。

2006年,俄罗斯术语学家塔塔里诺夫(В.А.Татаринов)在百科词典中收录了“认知术语学”,并指出[1]:

在认知术语学框架下,术语被看作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是人类对知识进行加工和结构化的产物。术语能够记录人类获取的信息,成为认知的工具,因为它能够总结科学事实、积累知识并传播给下一代年轻学者。它的研究基础是范畴化、概念化、概念模式、隐喻化和世界图景等问题。

认知术语学从认知科学中引入隐喻、隐喻化、概念化、概念空间、范畴化、世界图景等一系列概念,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范畴机制、研究方法、理论问题和发展趋向。它不仅是术语学的一个分支方向,它还是全新的观点体系,是对传统术语观的颠覆和重构,它对很多传统术语学的基本问题给予重新认识。

首先,认知术语学突破传统术语学的语言学界限,把术语看作是表达专业思想和思维的客体,是专业信息的载体和存储形式,它不仅承载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结果,而且是未来认知活动的手段,是专业领域认知和交际的单位。

其次,术语隐喻现象在传统术语学框架内被看作是术语构成的个例,是术语构成的手段之一;在认知术语学研究中则被看作是概念生成及系统构建的基本思维方式。

再次,传统术语学把术语多义现象看成是一个需要根除的“缺陷”,而从认知术语学角度来看,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延伸,是人类范畴化、概念化及隐喻思维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科学概念及相应术语发展的普遍现象。

综上所述,认知术语学对很多传统术语学中的基本问题给予重新阐释,它将为中医术语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空间。

二 中医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

论据一:俄罗斯著名术语学家列依奇克(В.М.Лейчик)指出[2]:

术语系统并不仅是与概念系统相联系,而且是与其背后的科学理论相联系。客观现实的多元性和不可穷尽性以及每个理论体系的有限性,导致同一个知识领域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理论体系,每个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术语系统,能够覆盖它所描述的客观知识领域。

例如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是不同的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术语,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中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对于生命现象这个研究对象完全建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人体和病理有自己的一套解释系统,医学实践中有很多中西医结合的例子。实践证明,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论据二:“一门科学理论的术语首先是以某一自然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该语言群体对世界的认识的体现形式。”[3]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由汉语建构的世界,其语言特质与汉语的文化特质相关,反映了汉民族生活现象的世界。它与西方现代生物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模式、认知方式都不同,术语系统的构建模式也因此不同。中医基础理论建立于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之上,气血、经络等基本概念都是中医特有的,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关于生命现象的世界图景。

论据三: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尤其是抽象思维的工具。从认知角度看:“科学隐喻不仅有助于快速掌握研究对象,是描述科学理论的语言手段,还有助于人们探求知识、记录知识,是概念化的重要手段。”[4]从科学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几乎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是基于纯粹的逻辑建构。从生物学中分子的双螺旋体结构,到核物理学中的夸克,我们很难想象没有隐喻的“科学语言”。而综观中医术语的内涵,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同时,相对于其他对象科学的拟人观(即以人的身体结构、功能、形象、性格等特征比拟非人类事物),中医学对人类机体的隐喻思维则是拟物观,即在中医学上,人的躯体就是缩小的世界,人与宇宙是同构的,从人体推及自然,人与万物的构成和运动规律是一致的,自然、情绪、社会生活、动物、植物、气象、兵法和等级制度等都被用于中医的认知原型。可以说,准确把握中医术语的隐喻特质是理解中医理论的重要一环。

综合以上术语学分析,中医是一门历史性和人文性高度融合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其术语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

三 中医术语的特点

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弗洛连斯基(П.А.Флоренский)曾指出:“任何一门科学的实质就是该科学的术语系统,术语的发展史恰恰反映了这门科学的发展史。”[5]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术语因此也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术语的特点,朱建平教授曾撰文将中医术语的特点概括为“历史性、人文性、定性描述、用具体名词表达抽象概念”[6]。

1.历史性

中医术语多为古代汉语,中医术语可以是字、词、短语,还要考虑到古今词义的演变等,如“内风”在古代指因房劳汗出,风邪乘袭的病证,今指肝风内动,即由脏腑机能失调而引起具有动摇、震颤特点之各种症状的病理变化,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

2.人文性

中医术语大多包涵了较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术语“三子养亲汤”中,“三子”是指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三种药材,主治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因其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咳之疾,因此寓其“子以养亲”之意,蕴含了汉语言主体的民族传统文化。

3.定性描述

中医术语包含大量的自然语言和生活语言,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态来表述或比喻人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原理等。多为定性描述,很少定量描述,如气虚、火旺等都是一个定性的描述,无法用确定的数值来衡量。

4.浓厚鲜明的古汉语特色

中医术语多为古代汉语,由于汉文字的特殊性,中医术语中的词法、句法非常灵活,极富弹性。有很多概念的术语表达不完全符合形式逻辑及现代术语学的要求。此外,中医术语往往意义广泛,一字多义。如“气”是中医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一个术语,“有人将《黄帝内经》中的‘气’分为270多种,其概念内容很难清晰界定”[7]。

5.独特的抽象思维方式

汉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与中医学科体现的抽象思维方式是互为影响的,尤其体现在隐喻思维模式上。如五行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因此医学上所说的五行并非指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四 中医术语的外译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十二五”规划,意味着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已被列为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方面。在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导向下,中医术语的外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推动中医走向世界以及平衡“文化逆差”的必经之路。

术语翻译不单单是完成两种语言表达手段之间的转换,还要实现学科领域内的科学概念之间的对应,不同语言相应学科领域的概念之所以能对应,其理论前提是科学的国际性和科学认识的普遍性。此外,在传递概念基础上,还应该保证所翻译的术语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保持原有的概念体系。从概念出发、从概念系统出发是术语学的一条基本原则。[8]

也就是说,不同语言间术语表达手段的转换具有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突出特点,因为术语同时属于语言系统和专业知识系统。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语言和非语言的综合因素。

然而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中医所具有的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其独特的理论概念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对应词,中医术语的外译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中医学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的很多理论的科学性已逐渐被证实,因此在很多中医术语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双方语言特点,还应考虑中医理论体系的继承性,不要单个解决术语翻译问题,而要注意保持术语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制定统一可行的外译处理原则和方法。对基于这些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名词的译介应保持中医固有特色,不能以西代中,也无法取代,如气血、经络、三焦等中医独有术语在西方现代医学中缺乏对应词。另外,基于不同理论体系的中、西医术语,还存在名同实异的情况,如中医的心、肝、脾、肺等概念的内涵与西方现代医学中概念有很大不同,这种情况尤其需要注意。

其次,中医术语的规范工作需要语言学家和中医学者的共同努力,进而,其外译也不应仅局限于汉语言使用者,还需要目标语国家的汉学家和中医工作者的合作。对于一些翻译原则和方法不宜过于教条,除了考虑保持我国文化传统、思维习惯和语言特色之外,目标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认知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同一个术语外译,中国人的翻译和外国人的翻译肯定会有不同的地方,尤其对于中医这样一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学科。因此做好与目标语国家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在不破坏中医理论精髓的前提下选择更为恰当和合适的表达手段,对于中医的传播和交流更有好处。

[1]Татаринов В.А.Общее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В.А.Татари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е терми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Терм[М].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2006:82.

[2]Лейчик В.М.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предмет,метод,структура[М].Белосток: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Белосток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07:100-101.

[3]Романова Н.П.Язык науки как результат и источник познания[С]//Татаринов 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я(ТОМ3).Москва: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2003:218.

[4]Алексеева Л.М.Метафоры,которые мы выбираем (опыт описания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 концептосферы)/Л.М.Алексеева[C]// любовью к языку:сб.науч.трудов.-М.Воронеж:ИЯ РАН,Воронеж.гос.ун-т,2002:293.

[5]Алексеева Л.М.Философия термина в русской традиции[C]//Терминология и знание.МатериалыⅡ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симпозиума.Москва,2010:18.

[6]朱建平.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国际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7.

[7]邱鸿钟.中医的科学思维与认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3.

中医美容学 篇12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4级中医学专业学生150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52人, 女生98人。

1.2 方法

随机分为试验班和传统班, 各75人。两班学生在性别、年龄、学历、本校所学课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中医妇科学》作为教材;每次授课2学时, 每周2次, 共72学时。试验班采用还原临床教学模式, 传统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1.2.1 还原临床教学模式

(1) 调整中医妇科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在进行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教学前分别增加这5类疾病的专题, 讲授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普遍规律、普遍共性辨证技巧, 各2学时, 缩减具体疾病的授课学时。具体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表1。

(2) 改良并综合应用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与病例教学法。布置病例分析: (1) 在授课前一周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师以符合临床实际的复杂病机及病机转换病例的方式将主要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学生根据病例与问题, 通过学习教材、搜索网站、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等进行自学。 (2)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精要讲述, 引导学生8~10人一组根据自学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每组推选1名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其他学生可作补充性发言。讨论发言时, 教师根据所涉及问题进行启发, 将每组回答的问题合理分配, 既要考虑所授教学内容的覆盖面, 又要突出重、难点。 (3) 指导拓展:教师就各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指导, 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同时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进展、前沿动态,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2.2 评教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以自制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能力锻炼、课堂效果、课堂效率、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激发5项, 每项0~20分, 总分100分, 总分设优、良、中、差4个等级:优 (90~100分) , 良 (80~89分) , 中 (70~79分) , 差 (69分以下) 。

1.2.3 期末考核

在课程结束后采取同等难度的期末考卷在相同时间内对两班学生进行中医妇科学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 总分100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试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显著优于传统班 (P<0.05) , 见表2。

2.2 期末考核成绩

试验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班 (P<0.01) , 见表3。

3 讨论

(1) 还原临床教学模式通过增设各疾病专题讲授, 纠正了以往中医妇科学教学弱化理论、简化病证阐述的不足。当前, 为顺应高职教育的操作性与实用性, 各主要出版社出版的专科层次中医专业的《中医妇科学》教材普遍弱化理论阐述、简化病证阐述。但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学科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而部分关键理论阐述的弱化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极为不利。还原临床教学模式通过调整中医妇科学教学内容与学时, 在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的开篇安排专题讲授, 普及各疾病的普遍病因病机及诊断辨证论治概要, 突出各疾病具体病症之间的联系, 强化各疾病具体病症理法方药的一贯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有效对接。

(2) 还原临床教学模式通过改良并综合应用病例教学法与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 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实际复杂病机的诊治。病例教学法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病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旨在使学生打下广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有效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重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促使学生早接触临床[1]。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 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病例, 再让学生在自学与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 最后, 教师再给予指导和总结[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其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3,4]。病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医护教学中能取得传统教学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以往中医妇科学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疾病基本证型的诊治, 往往选取病症描述与教材一致的“典型病例”。临床实际病例病症兼夹、病理因素兼夹, 故证型往往较为复杂, “典型病例”让学生感受不到病机转化和病理兼夹的复杂性, 不符合临床实际。还原临床教学模式通过改良并综合应用病例教学法与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 选取符合临床实际的复杂病机转化和病理兼夹的复杂病例作为教学讨论病例, 还原临床患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 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实际复杂病机的诊治。

参考文献

[1]江渝, 钟小林, 康运生, 等.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 2001, 9 (2) :221-222.

[2]郭永松.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护理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4) :292-294.

[3]陈金梅.PDG教学法用于急诊科本专科护生的临床带教[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4) :636-637.

上一篇:建筑院校下一篇:初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