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正压通气

2024-06-16

无正压通气(精选10篇)

无正压通气 篇1

慢性呼吸衰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其是呼吸肌多数处于高负荷的工作, 使得呼吸肌舒张性降低, 导致肺容量减少和呼吸中枢的驱动力减弱而产生的通气性呼吸衰竭, 一般由各种限制性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临床上以使呼吸道畅通为前提, 纠正并改善CO2潴留、缺氧以及代谢功能紊乱。治疗上经常用到无创机械通气, 它是一种将气体运送到肺组织而不需要把气管切开或插管的方法[1]。本文探讨了临床上慢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低于60mmHg]和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低于60mmHg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高于50mmHg]。所选168例患者均有Ⅰ型呼吸衰竭或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组100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年龄28~70岁, 平均年龄52.6岁;对照组68例没有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年龄24~71岁, 平均年龄50.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治疗, 包括药物扩张支气管、通畅气道、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合理控制心力衰竭, 并对患者实施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2~4L/min;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1.3 观察及评定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情况、呼吸和心率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同时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以患者治疗后的紫绀情况、各项实验室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来衡量疗效。若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紫绀情况有显著改善, 则为有效;若低氧正在无法纠正, 紫绀和临床症状无好转, 甚至出现神志不清, 循环不稳定以及出现摘除面罩等恶性情况, 必须马上停止通气改用气管切开或插管, 则定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和Excel软件分析处理, 用t检验, 用表示计量资料,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RR、HR情况在治疗后均明显好转, 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临床效果对比

对照组总共68例患者, 其中有1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40例患者常规治疗后好转出院, 有效率为58.82%;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90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有效率高达90%, 其中5例患者死亡。所以总的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通常是缺氧发绀、呼吸困难, 严重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神志不清。它主要是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或者肺通气不足而引起的严重的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我国将无创正压通气作为首选机械通气方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是在2002年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上。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上, 改善通气功能并增加通气量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由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操作复杂, 技术难度大, 而且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痛苦, 插管后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等, 虽然疗效显著, 但现在已不作为首选。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可以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疗效让人满意。但是在治疗中合理正确应用以及加强监护是取得满意的疗效的关键。只有正确把握了适应证, 合理利用才能取得好的疗效。其适应证为: (1) 中度到重度酸中毒 (pH 7.30~7.35) 并伴有高碳酸血症 (PaCO245~60mmHg) ; (2) 中重度呼吸困难, 呼吸出现胸腹矛盾运动; (3) RR>25次/min。加强监护是保证其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必要性, 把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详尽的交代, 最大程度上取得患者的配合; (2) 医者必须娴熟的操作, 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面罩, 并注意湿化气道; (3) 密切监护患者, 尤其是上机24h内的监护, 医护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观察患者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细心的调节操作。

无创正压通气相比有创通气, 操作简单易掌握, 更快捷的安装使用, 可以尽快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同时避免了气管的切开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不但使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得到保留, 不会对循环系统造成打影响, 使其与正常呼吸生理接近, 而且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得知, 在治疗组应用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有效率和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取得的疗效很显著, 操作上简单迅速, 大大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 并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讨论慢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住院的1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100例患者应用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为治疗组, 其他68例没有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临床症状、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 相比对照组, 治疗后的治疗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 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适用于临床上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类型且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的慢性呼吸衰竭, 早期发现诊断并利用其为患者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临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参考文献

[1]李霞, 李慧萍.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价值分析[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 25 (12) :884-890.

[2]贾翠荣, 周美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 (5) :694.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8) :459-460.

无正压通气 篇2

【关键词】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发生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是引发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主要原因,常因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患所致[ 1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儿科较为少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机械通气辅助患儿呼吸,近年来无创通气治疗方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2]。为了探讨适宜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技术,提高该类患儿的治愈率,我科自2011年1月开始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于我科的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婴25例,女婴35例,胎龄31~42周,平均胎龄为39.41±1.95周;I型呼吸衰竭患儿数量为37例,Ⅱ型呼吸衰竭患儿数量为23例。所有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胎龄、日龄、出生体质以及Apgar评分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试验组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选择压力支持通光(PVS)+呼气末正压(PEEP)通氣模式,选择吸气压力自8~10cmH20开始,呼气压力自4~5cmH20开始。使用过程中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作出适当调整。连接方式为呼吸机-管道-鼻塞方式将呼吸机与鼻塞相连。待患儿病情出现好转时,适当调整呼吸机各参数指标,改为鼻导管给氧方式。

1.3 评价标准

1.3.1 治愈评价指标:经治疗后新生儿病情获得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抽血化验显示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较前改善,顺利撤机后不需要再行机械辅助通气。

1.3.2 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生的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发生并发症的新生儿例数占总新生儿例数的比例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所得的各项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新生儿治疗后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疾病中的一类罕见病种,多数是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未完全发育,新生儿不能摄入充足氧气,或者无法完成二氧化碳正常排出所导致,属于新生儿疾病中的危重症类型,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严重后果[3]。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方式通常为利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来改善发生于新生儿的呼吸衰竭症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是一种新型的呼吸衰竭治疗技术,其作用机制是为患者提供压力支持通气,该技术相当于一种简单的机械通气方式,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在自主呼吸的同时借助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所提供的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使患者的吸气能力得以增强,从而增加呼吸衰竭病人的肺部通气量,有利于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于新生儿呼气时提供较低的PEEP,于新生儿吸气时则提供较高的PIP,如此可以有效增加患儿肺泡通气量以及功能残气量,进而使患儿的通气血流比例得到改善,纠正该类患儿的低氧血症,帮助患儿对其肺泡内的CO2实施有效排出。与传统的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模式相比,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低,可减少镇静类药物的使用量,治疗期间对新生儿呼吸系统所造成的伤害更小,因而患儿及其家属对该模式的接受度更高,治疗依从性更好。

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在取得更为显著临床效果的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提示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清清,苏卫东.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3(6) : 478-450.

[2]董力杰,宋晓燕,王丹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8):451-452.

无正压通气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 均于哮喘发作6h内就诊。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为 (38.74±10.46) 岁;体重48~85kg, 平均体重为 (65.45±10.78) kg;支气管哮喘病程1~8年, 平均病程为 (4.52±1.36) 年;本次发作诱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2例、病毒性感冒15例、接触过敏原20例、情绪剧烈波动12例、原因不明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 同时排除昏迷、呼吸骤停、心跳骤停、消化道出血、张力性气胸、面部畸形或外伤等患者。

1.2 急救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24 h心电监护措施, 严密观察患者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平均动脉压 (MAP) 、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嘱其绝对卧床, 给予吸氧。静脉注射甲泼尼龙40 mg/次, 1次/8h;连续治疗3 d后改为20 mg/次, 1次/d。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 20 min/次, 3次/d。静脉滴注氨茶碱0.5/次, 2次/d。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补液, 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

及时实施无创正压通气, 患者取仰卧位, 将床头抬高45°, 根据脸型选择合适型号的鼻面罩, 以头带固定。通气模式为自主呼吸/时间切换 (S/T模式) , 通气频率为18~20次/min, 吸气压力从5 cm H2O开始, 逐渐上调至20 cm H2O左右。呼气压力从2 cm H2O开始, 逐渐上调至6 cm H2O左右, 根据患者耐受性和反应性逐步调整参数。供氧流量维持在3~5 L/min。上机时间3h/次, 3次/d[4]。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RR、HR等生命体征指标和p H值、Pa O2、Sa O2、Pa C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各指标比较

所有患者中死亡2例, 死亡率为2.70%, 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后出院。与治疗前相比较, 患者RR、HR等指标均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 患者pH值、Pa O2、Sa O2等指标有所上升, Pa CO2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严重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不均一的呼吸道气流受限、呼吸阻力增加导致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呼吸肌疲劳等, 如得不到及时处理, 可引起弥散性肺不张, 进一步加重体内CO2潴留,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在急诊抢救时应采取吸氧、抗炎、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等各种措施以有效改善组织供氧, 重症哮喘患者一旦出现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嗜睡等症状时, 应尽早实施无创正压通气, 以挽救患者生命, 为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5]。

无创正压通气采用压力支持通气形式辅助呼吸, 以较高的吸气压力克服呼吸道阻力, 增加肺通气量, 降低组织耗氧量, 减少CO2的产生。以较低的呼气压力对支气管进行机械性扩张, 防止肺泡萎陷, 增加肺氧合能力, 可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有利于哮喘的缓解。与有创机械通气比较, 无需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掌握, 大大降低了声带损伤、喉头水肿、感染等并发症, 同时不影响患者进食和语言功能,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在改善通气的同时有益于心脏功能[6]。

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应做好护理工作, 对首次佩带鼻面罩后产生的胸闷、口干等反应进行解释说明, 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选择合适型号的鼻面罩, 头带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 防止面部压伤。做好眼部护理, 防止通气流量过大引起球结膜水肿、结膜炎等并发症,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7]。

该研究发现:在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过程中及时实施无创正压通气, 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方法和疗效, 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09年9月—2012年8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 均在吸氧、解痉、祛痰、补液、抗炎、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 观察患者死亡率, 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中死亡2例, 死亡率为2.70%, 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后出院。与治疗前相比较, 患者RR、HR等指标均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pH值、PaO2、SaO2等指标有所上升, PaCO2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过程中及时实施无创正压通气, 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参考文献

[1]全健煜.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7) :242-24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 2008, 31 (3) :177-185.

[3]王洪涛, 李霞.急诊治疗重症哮喘中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无创通气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1) :57-59.

[4]俞森洋.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研究状况和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2 (2) :113-114.

[5]钟灿, 杨伟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9, 8 (5) :494-496.

[6]童成华.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30例无创通气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3) :81-83.

无正压通气 篇4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延误抢救、治疗时机,成功率明显不高。近年来,无创机械通气(NIPPV)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其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有效性安全性也逐步得到肯定,大大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避免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我院呼吸内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共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4~79岁,其中重症哮喘16例,心力衰竭12例,心源性水肿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肺栓塞1例。所有患者神志清,有自主呼吸,但浅而快。在进行PSV前进行动脉血气检查,短时间内动脉血气分析达到急性呼吸衰竭标准[1]。将此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方法:所有患者均按常规临床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抗心衰等治疗,例如COPD患者给予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心力衰竭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氧疗等。治疗组在给予标准治疗的同时,加用NIPPV面罩进行人机联接(New Port200型或E500型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PSV)加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患者取45°半卧位,面罩用头带固定于面部,松紧度以面罩邊缘不漏气且患者能耐受为适合。每日坚持NIPPV时间10~20小时,第1天尽可能长时间应用,随病情好转后逐渐少NIPPV时间。

结 果

经NIPPV及综合治疗后1小时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即有明显改善(P<0.05),随着NIPPV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均符合无创通气有效的判断标准。与对照组比较,pH值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5),具体数据见表1[2]

讨 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均可影响通气不足,乃致呼吸停止,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急性呼吸衰竭。

对大多数患者根据其病因而分别采取抗感染、祛痰、氧疗、支持对症处理等保守性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缓解,而部分患者不能改善或是进行性恶化,则需考虑机械通气治疗。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主要用于呼吸衰竭的早期和慢性呼吸衰竭,对各种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已得到肯定。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增多,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急性肺水肿,急性心梗、严重心律失常及各种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的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也有了进一步研究[3]

NIPPV治疗ARF的机制主要是减少呼吸肌做功和缓解呼吸肌疲劳。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有效缓解呼吸窘迫,大部分患者通过应用PEEP克服内原性PEEP而改善气体的交换,于正压通气治疗2小时后病情好转或缓解,由烦躁转为安静,心率、呼吸频率减慢,肺部啰音减少,尿量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我院治疗组NIPPV后心率、PaCO2、H2CO3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aO2明显上升,表明NIPPV在ARF病人组能改善高碳酸、低氧性呼吸衰竭,能大大降低病死率。

医护人员在在使用NIPPV的过程中,要注意面罩安装要舒适,选择与患者脸型相匹配的面罩,提高患者依从性。NIPPV治疗呼衰的疗效好坏,主要取决于能否按患者呼吸病理生理的变化,合理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治疗参数以及吸入氧浓度。同时医生要对患者有耐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流量,当患者感觉人机对抗时,及时查找原因,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呼吸参数,医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都是提高NIPPV疗效的关键[4]

参考文献

1 刘又宁,陈良安,愈森洋.机械通气与临床.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

2 明自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7):556.

3 李坚.无创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2):48.

无正压通气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 年龄64~80岁, 其中, 男50例, 女46例, 且60例患者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 患者呼吸急促, 经检查, 呼吸频率>30次/min, 对照组, 年龄64~80岁, 其中, 女23例, 男25例, 观察组, 年龄64~80岁, 其中, 女23例, 男25例。

1.2 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8例,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要求患者半卧位, 将床头抬高45°角, 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要给予呼吸机无创性正压通气, 在治疗时, 要根据患者的闭嘴呼吸情况、面形大小、分泌物多少、胖瘦、以及有无牙齿, 全理选择面罩或者是鼻罩, 并用专用头带固定[3], 另外, 要求鼻罩要与氧气管相连, 一般给氧流量为3~6 L/min, 呼吸压力以3 cm H2O, 以患者的自觉症状进行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如血气分析、脉氧监测等, 并以患者主观感受、病史长短以及平时的Pa CO水平调整呼吸机参数。此外, 要帮好心理护理、给予抗感染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 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4]等, 待患者病情好转后, 进行参数下调, 并合理控制停机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 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道疾病, 如重度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弥慢性纤维化等。呼吸衰竭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而且对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如体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问题, 近来临床研究发现, 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具有良好的治疗功效。

3.1 病理机制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而发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多发于老年患者,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 机体功能下降, 呼吸器官衰竭, 呼吸道黏膜萎缩、自身清除功能下降[5]。

3.2 临床表现

老年患者呼吸衰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精神错乱、抽搐、血压上升、心率增快等, 部分患者还合并其他器官衰竭, 通过各种症状相互混杂, 往往难以区分[6], 其中, 呼吸困难是临床最早症状, 且会随着患者呼吸功能的减退而不断加重, 通常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方面的改变。

3.3 治疗机制

无创通气方法是针对COPD病情特点和规律的机械通气策略, 可有效的改进治疗效果并降低医疗费用, 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1) 要求患者半卧位, 将床头抬高45°角, 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要给予呼吸机无创性正压通气, 但是要保证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 保持气道通畅, 提高疗效[7]; (2) 在治疗时, 要根据患者的闭嘴呼吸情况、面形大小、分泌物多少、胖瘦、以及有无牙齿, 全理选择面罩或者是鼻罩, 并用专用头带固定, 并且密闭程度好的面罩为主, 固定时压力不要太大, 避免患者局部压伤[8]; (3) 规范技术操作, 要求鼻罩要与氧气管相连, 一般给氧流量为3~6 L/min, 呼吸压力以3 cm H2O, 以患者的自觉症状进行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如血气分析、脉氧监测等, 并以患者主观感受、病史长短以及平时的Pa CO水平调整呼吸机参数。此外, 要帮好心理护理、给予抗感染治疗; (4) 在治疗过程中, 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待患者病情好转后, 进行参数下调, 并合理控制停机时间,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以保证疗效[9]。

3.4 并发症预防

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重视个性化健康教育, 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生理发展采用个性化的措施, 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认知水平, 可以采用该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获得调查效果, 根据调查结果, 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饮食处方、运动处方,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病情监测教育和用药教育, 加强患者对呼吸衰竭知识的进一步了解, 增强患者的规范治疗, 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 并对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 减轻患者体重,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释放压力, 戒烟戒酒; (2) 详细记录患者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根据患者的社会、心理、生理、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一一进行个体化指导[10]; (3) 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重点询问, 并进行强化教育, 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 并督促患者定期参加呼吸衰竭讲座; (4) 加强与患者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 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好转, 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但是要注意规范操作, 把握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对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 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和规律, 科学运用通气策略, 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术燕.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10 (16) :125-126.

[2]T Rusterholtz, J Kempf, C Berton, et al.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NIPSV) with face mask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ACPE) [J].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0, 8:93.

[3]Hilbert G, Gruson D, Vargas F, 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Immuno suppresse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 filtrates, Fever,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2, 32:588-589.

[4]郑晓文, 张剑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8) :3-5.

[5]黄渊旭.无创正压通气 (cpAp, Bipap) 在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8) :3645.

[6]Antonelli M, Conti C, Bufi M, 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patients under going solid or gantransplantation[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2, 8:228-229.

[6]郑晓文, 张剑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8) :3-5.

[7]潘海燕, 何顺平, 钟燕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1) :358-359.

[8]郑坤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1) :140+142.

[9]李青, 东燕, 赵婷.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7) :16-17.

无正压通气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治疗是否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分为常规治疗组 (A组) 和无创正压通气组 (B组) , 常规治疗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45~73岁, 平均 (65.5±5.6) 岁;扩张型心肌病6例, 冠心病12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 风湿性心脏病3例。无创正压通气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50~74岁, 平均 (63.3±5.9) 岁;扩张型心肌病5例, 冠心病1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 风湿性心脏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入选患者根据典型症状, 胸片提示急性肺水肿, 动脉血气分析p H<7.3, Pa O2<60 mm Hg, 意识基本清楚或模糊, 呼吸呈急促状态, 呼吸次数>30次/min, 呼吸浅快, 出现腹式反常呼吸。

排除标准:呼吸骤停、嗜睡、意识障碍、高度不配合的患者, 高度误吸可能, 黏稠或大量的气道分泌物, 近期有面部或胃食管外科手术史, 头面部创伤、烧伤, 固定的鼻咽异常, 高度肥胖[7]。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组

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肺部体征, 给予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治疗。 (1) 降低心脏负荷:给予利尿治疗。呋塞静注, 必要时给予吗啡皮下注射。 (2) 扩血管:硝普钠等静脉泵入, 直至心力衰竭缓解或血压降至100 mm Hg为止。 (3) 加强心力收缩:用短效的洋地黄制剂或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4) 解痉平喘:应用茶碱类、硫酸镁静脉滴注。 (5) 抗感染治疗:若合并肺部感染等, 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 (6) 气道湿化与营养:及时吸痰与湿化, 利于痰液排出。治疗期间要少量多餐, 予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热量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补充微量元素。心力衰竭者要注意限盐、限水。

1.2.2 无创正压通气组

除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 同时联合给予Bi PAP无创正压通气, 在发病后30 min内给予上机直至患者病情缓解撤机, 通气前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 检查呼吸机性能, 呼吸机各管道连接及运转是否完好, 经口鼻面罩给氧, 患者取低坡半卧位, 头略后仰, 防止枕头过高, 使呼吸道狭窄, 影响气流通过, 通过硅胶口鼻面罩与患者连接, 呼吸模式为触发/时间控制模式 (trigger/time control mode, S/T) , 吸气压力 (inhal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PAP) 为6~15 cm H2O, 呼气压力 (ex-hal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EPAP) 4~6 cm H2O, 氧流量为5~8 L/min, 无创通气使用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从低至高逐渐上升每5~10分钟升高2 cm H2O一次, 每次以使患者适应通气治疗, 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及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此外, 适当的加温湿化对于提高患者对NPPV的耐受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8], 因此给予适当湿化, 提高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舒适度, 避免因不适应而拒绝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持续给予心电监护, 持续床边检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入院时及治疗后2 h测定患者动脉血气分析。

1.4 疗效判定

治疗2 h后患者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血压、心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为有效治疗, 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无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为无效, 并作为改用气管插管指征, 死亡为抢救无效24 h内死亡[9]。

1.5 气管插管指征

如果病情未好转却有恶化的趋势Pa O2<55 mm Hg, Sa O2<0.85或伴有Pa CO2升高、p H值降低患者, 出现意识障碍、心搏骤停或呼吸节律不齐即是行气管插管的指征。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Sa O2、MA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 , 且B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Sa O2、MAP改善较A组明显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转归比较

A组治疗后, 有效19例, 无效11例, 死亡1例, 有效率为63.3%;B组有效28例, 无效2例, 无死亡病例, 有效率为93.3%,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有效率较A组高。

3 讨论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多因突发严重的左心室排血不足或左心房受阻引起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所致, 当毛细血管压升高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时, 液体即从毛细血管漏到肺间质、肺泡甚至气道内引起肺水肿[10]。从而造成氧弥散障碍、低氧血症, 从而引起呼吸困难, 导致Ⅰ型呼吸衰竭[11]。病情进一步加重, 如果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理, 全身脏器将会受此影响而出现不可逆性缺氧代谢性损伤, 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急性肺水肿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强心、利尿等措施, 但对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13], 迅速有效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关键措施[14]。NIPPV治疗能够减少左心衰竭患者呼吸肌做功, 使气道压力和胸腔内压力显著增大, 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功能, 缓解低氧血症, 减轻肺水肿, 从而达到很好缓解临床症状和治疗目的[1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B组比较, P<0.0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 (1) 增加肺泡通气量, NPPV可以确切的提高吸入氧浓度改善患者的氧合。 (2) 对于此时给予气道正压通仅能纠正缺氧, 还可通过增高肺泡和胸腔内压力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减少了心脏前负荷。 (3) 胸内正压作用于心室壁, 降低心室跨壁压, 抵消了左室收缩时需要对抗的胸内负压, 并能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减轻心脏后负荷[16]。并增加了冠状动脉的血供, 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增加了心输出量。 (4) 使机体动用辅助呼吸肌的情况得到改善缓解呼吸肌疲劳进一步降低氧耗。 (5) 应用PEEP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呼气末正压) 使肺泡内的正压亦可减轻肺泡水肿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有效的防止或减轻肺泡毛细血管的渗出, 减轻肺间质的水肿和肺泡的水肿, 打开萎陷的肺泡减少生理分流增加功能残气量提高肺的顺应性从而提高氧合。

本研究结果表明: (1) 经过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率、呼吸、Sa O2、MAP均有明显改善; (2) 但无创正压通气组的指标改善更为显著, 说明联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改善更为显著, 其治疗后心率、呼吸、Sa O2、MAP、有效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恢复正常, 联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更能快速、有效地改善重症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

无正压通气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2]: (1) 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的相关诊断标准; (2) 所有患者均合并有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及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 (3) 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 (1) 具有酸中毒和眼中医师障碍的患者; (2) 具有严重肝肾疾病及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 (3) 具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41~82岁, 平均年龄 (63.87±12.64) 岁;基础疾病:风心病4例, 高心病10例, 扩张型心肌病7例, 冠心病19例。研究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43~83岁, 平均年龄 (65.21±13.89) 岁;基础疾病:风心病3例, 高心病11例, 扩张型心肌病6例, 冠心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采用常规综合处理方案进行治疗, 包括:给予高流量吸氧, 患者采取端坐位, 给予西地兰0.4~0.6 mg、呋塞米40~100 mg及吗啡10 mg施行静脉注射, 同时给予患者心肌营养药物和血管扩张剂, 根据患者情况积极纠正酸碱平衡和生电解质平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包括:采用经面罩Bi PAP呼吸机进行治疗, 设置为 (S/T) 呼吸模式, 吸气压设置为0.78~1.77 k Pa, 呼气压设置为0.39~0.78 k Pa, 氧气流量设置为5~8 L/min, 施行无创通气的过程中, 应该按照患者的内收情况逐渐向上提高, 每隔5~10分钟提高1次, 每次提高0.20~0.29 k Pa, 从而使患者对通气治疗逐渐适应。

1.3 观察标准

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R、RR、Pa O2、Sa 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紫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 血压、HR、RR、Pa O2、Sa O2等指标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水平[3];无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率 (%)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s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HR、RR、Pa O2、Sa O2等指标对比

从附表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R、RR、Pa O2、Sa O2等指标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R、RR、Pa O2、Sa 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经治疗, 研究组中有效35例, 有效率为87.5%, 无患者死亡;对照组中有效21例, 有效率为52.5%, 有1例患者死亡。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是内科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 具有病情严重、病情恶化快及预后较差等特点, 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 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中的重要脏器功能发生不可逆损伤, 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4]。因此,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 随着呼吸机在临床上应用的逐渐推广, 早期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已成为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而Bi PAP则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用的通气模式。相关研究表明,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 有效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 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肺水肿症状, 避免使用气管插管, 从而使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5,6]。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R、RR、Pa O2、Sa 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Pa O2、Sa O2等指标,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n=40例) 和对照组 (n=4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处理方案进行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R、RR、Pa O2、Sa 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52.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Pa O2、Sa O2等指标,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血气分析

参考文献

[1]舒平春, 杨敏静, 刘嘉欣, 等.急性左心衰的诱因分析及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4) :28-29.

[2]阿衣努尔·斯地克, 王丽玲, 罗宙红, 等.不同时间点动态监测心电图及脑钠素对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预后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7 (8) :2059-2061.

[3]唐庆业, 刘文举, 蒲宏伟, 等.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3 (1) :76-78.

[4]孙贺元, 傅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左心衰心输出量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 20 (5) :370-373.

[5]牟燕飞, 王胜强, 廖开友, 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4) :658-660.

无正压通气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7月收治行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27例, 男19例, 女8例;年龄51~76岁, 平均 (62.5±7.4) 岁;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109.7±28.6)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 (85.3±10.2) min;此外, 合并手术类型, 室壁瘤切除6例, 主动脉瓣置换4例, 二尖瓣成形3例。

注:与无创通气前比较, *P<0.05。

研究方法:于冠脉搭桥术后12 h, 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咳痰能力, 若患者意识清楚, 血流动力学稳定则于拔除气管插管即刻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 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ST-30 Bi-PAP呼吸机进行, 具体操作:根据患者的面部大小、分泌物量的多少选择佩戴适宜的鼻面罩并固定, 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 从而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情况, 合理进行参数设置, 选择S/T呼吸模式, 起始IPAP12 cm H2O, 起始EPAP 5 cm H2O, 呼吸频率12~16次/min, 呼吸比1∶2;通气治疗过程持续行血气分析, 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后依次下调IPAP及EPAP等, 直至撤机。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有无发生低氧血症, 并于无创正压通气前及通气后2 h、6 h、24 h及脱机后行血气分析及监测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其中, 对于低氧血症的诊断, 以冠脉搭桥术后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 (102-0.33×年龄) mm Hg为阳性。

注:与无创通气前比较, *P<0.05。

结果

纳入研究的27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 出现低氧血症5例, 多因患者咳痰能力差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 经再次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后恢复, 而其余22例患者较行Bi-PAP通气前, 其p H值、Pa O2显著升高, Pa CO2显著降低, 同时, 患者的DBP、SBP、HR、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 而Sa O2显著升高, 见表1和表2。

护理

心理干预:由于实施Bi-PAP须患者佩戴鼻 (面) 罩, 往往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此外, 由于鼻 (面) 罩的使用, 易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 导致胸闷憋气, 从而使得患者感觉其可妨碍呼吸, 同时担心产生依赖性而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同时, 呼吸机的工作声音及报警声不利于患者的休息, 也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对其的抵触[2]。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及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呼吸机, 以防止出现人机对抗, 从而加快症状缓解, 使患者乐于接受无创通气治疗。此外, 鼻面罩使用期间, 患者有声语言交流较为困难, 应安排专人陪护, 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及时解决, 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

呼吸机准备:呼吸机的使用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因此, 在行无创通气前对呼吸机的各管道及鼻面罩严格消毒并清洗。同时, 认真检查管路连接是否正确, 确认呼吸机运转正常, 包括管道是否漏气、鼻面罩有无破损、参数是否可调等等。

气道护理:良好的气道护理需要保持气道湿化程度,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机输送的气体须经过加温湿化, 通常使其气体通过水温32~35℃的湿化器进行, 充分湿化的气体可减少其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同时可有效稀释痰液, 帮助咳痰。由于受到手术带来的疼痛影响, 患者往往惧怕咳嗽, 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者讲解咳痰的意义、方法, 了解患者咳嗽无力或惧怕咳痰的原因, 鼓励患者多咳嗽。此外, 对于无法耐受疼痛者, 可先行注射镇痛药物并辅助按压伤口以缓解疼痛, 或给予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等帮助患者咳痰。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气分析情况和呼吸功能, 一旦出现SPO2下降、呼吸变快, 及时查找原因并实施护理。

呼吸机使用的护理和监测:合适的鼻罩或鼻面罩选取是使用呼吸机的第一步, 根据患者的面形大小、分泌物多少等, 佩戴合适鼻面罩, 不仅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避免压迫, 而且可促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呼吸机使用过程中, 应安排专人陪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如呼吸状况、意识、血压情况等。观察呼吸机各项功能是否运转正常, 如鼻面罩是否漏气、人机是否同步、各参数设置是否准确。同时,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Bi-PAP的使用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 临床常见的主要包括气胸、胃肠胀气、面部软组织疼痛或皮肤坏死以及口鼻干燥等。气胸多是因通气的压力过大使得肺泡破裂所致, 在行无创通气时应适当调节PEEP及压力支持的水平, 并加强胸腔积液的引流。胃肠胀气多是面罩内的压力过大, 使得大量气体进入胃肠道所致, 应减小通气压力, 避免气流过大而致人机对抗。不合适的鼻面罩选择是引起面部软组织疼痛或皮肤坏死的主要因素, 面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应选取舒适、柔软、密闭性好、组织相容性强的硅胶面罩为宜, 同时控制松紧度。此外, 对于出现不适者, 可定时松开鼻面罩, 并在受压部位垫纱布或康惠尔透明贴以减轻压力, 防止压疮发生。对于口鼻干燥者, 应加强气体的湿化, 以“少量多次”原则给予患者饮水。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用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预防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收治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27例, 实施Bi-PAP, 观察患者有无发生低氧血症, 并于无创正压通气前及通气后2 h、6 h、24 h及脱机后行血气分析及监测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 出现低氧血症5例, 再次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后恢复;与Bi-PAP通气前比较, 患者的p H值、Pa O2显著升高, Pa CO2显著降低;同时患者的DBP、SBP、HR、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 而Sa O2显著升高。结论:对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 Bi-PAP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从而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无创正压通气,低氧血症,护理

参考文献

[1]万久贺, 周晔, 闫晓蕾, 等.无创正压通气在心脏手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应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4, 33 (4) :559-561.

无正压通气 篇9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指没有经过人工气道而进行通气,而通过鼻面罩装置将病人和呼吸机相连接,经呼吸机进行正压提供,来完成通气的辅助的人工的通气方式[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现进行性的发展,不完全可逆,伴有肺和气道对有害气体或颗粒所致的慢性炎症的反应增加。呼吸衰竭,指由各种的原因而导致严重的呼吸功能的障碍引起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不伴或伴有动脉的血二氧化碳的分压(PaCO2)升高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紊乱临床的综合征[2]。它是一类功能性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由于肺部疾病或各种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治的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7.23±12.14)岁,病程5-31年。以上所有的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的呼吸病学分会的相关慢性肺疾病及呼吸衰竭的诊斷标准进行了确诊,并且排除了伴有重症肌无力、严重脏器的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气胸及无法进行呼吸机的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低流量的通气治疗。

1.2.2 治疗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常规的解痉平喘、激素、纠正电解质、控制感染、酸碱失衡、化痰的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美国维康的Bi—PAPS/T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选择触发/通气的模式,吸气压(IPAP)为10-16cmH20,呼气压(EPAP)为2-4cmH20,吸气压比呼气压高。压力调解是由小到大的延时升压5-lOmin至到患者感觉到舒服水平,氧浓度为30%-50%,维持PaO2>70mmHg,使经皮血的氧饱和度维持于90%以上。通气前3d连续通气的时间为12h以上,以后通气时间递减,稳定保持每次2-3h的通气,通气的过程患者可以暂时停歇便于咳痰或进食每天3-4次具体的病情确定,一般3-10d。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低流量的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的不宜继续使用面罩通气状况,则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

1.3 指标观察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的动脉的血气分析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的分压(PaCO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的指标变化情况,气管的插管率和病死率,且统计和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的时间及费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标准差来表示,计量的资料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的血液中pH、PaO2、SaO2和PaCO2临床指标情况 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研究组的pH、PaO2、SaO2的各项指标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的各项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H、PaO2、SaO2、PaCO2、HR、RR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的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情况 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研究组HR和RR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的HR和R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HR和RR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的插管率及病死率的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插管率17.86%,患者的病死率3.5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慢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的认为慢性肺疾病的特征是肺实质、肺血管和气道的慢性炎症,在肺部的不同位置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增加,部分的患者的嗜酸粒细胞出现增多[3]。激活的那些炎症细胞会释放多种的介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1L-8)、白三烯B4(LTB4)及其他的介质。这些介质可以促使中性粒细胞的炎症反应或破坏肺部的结构。除炎症以外,肺部的抗蛋白酶和蛋白酶出现失衡、抗氧化与氧化及自主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紊乱等也同样在COP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的低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致使呼吸功能的受损,导致肺泡一直处于低通气的状态。通过机械辅助通气的应用,能够辅助患者呼吸,有利于呼吸肌的肌力恢復,从而改善低通气所引起的乙烯类的生理病理反应。

慢性肺疾病的致使危险因素有两方面,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的因素,两者进行相互影响。个体因素,某些遗传的因素可能会增加COPD的发病危险性。已经知道的遗传因素是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重度的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和非吸烟者肺气肿的形成相关[4]。在我国的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引发肺气肿,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正式的报道。COPD的危险因素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环境因素和集体的某些基因相关。环境的因素中吸烟是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的概率较高,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年下降率较快,吸烟者死于COPD的人数较非吸烟者为多。

传统的慢性肺疾病的治疗时期,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属于临床的常见且多发病,通常采用气管切开或是有创的气管插管进行治疗,但是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治疗的时间长。

从采用无创正压的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以后,已经成为用于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一线的治疗手段,并且疗效显著。通过上文中的各项临床数据比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的研究表明,采用无创正压的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动脉的血气指标情况,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的费用,显著地降低了插管率和病死率,治疗的成功率在80%-88%。建议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的治疗和氧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时,推荐尽早的采用无创正压的通气治疗,以防病情开始进一步的恶化,并且作为慢性肺疾病的治疗中的一项新的标准。

无创正压的通气辅助治疗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已取得较好疗效,在一些较大医院中已较为普遍的临床应用。呼吸衰竭如果能够尽早的进项治疗,可以预防发展至严重阶段,对于呼吸肌的疲劳较为明显时,是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最佳时机。

在进行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①争取到依从性: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向患者讲解清楚应用呼吸机的必要性。②呼吸机的模式选择:选择S/T模式比较安全,保证足够通气量。③呼吸机的参数选择:EPAP从0-2cmH20段开始,逐渐增至4-6cmH20,常IPAP从8cmH20处开始,每5分钟进行一次增加,使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呼吸频率16—25次/min,一般20-30min可以调试至合适IPAP水平,避免直接的选用高IPAP,但是需要考虑患者能够耐受范围为基本条件,否则会影响到治疗效果。④面罩佩戴:应该先将呼吸机的面罩连接良好,戴好面罩后进行开机使用。切勿先行开呼吸机,后进行面罩的固定,因为呼吸机存在漏气补偿的功能,致气流较大,患者由于气流太大,透不过气,不能切换成呼气,难以接受。⑤加强监测:进行无创通气以后,密切的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的分析变化。⑥设置合适参数,压力过低时PaCO2不容易下降,过高时易引起面罩的漏气和胃肠胀气。⑦无创通气只进行呼吸支持,需要重视原发治疗及诱因去除,积极有效的控制感染,及时的纠正内环境的紊乱、低蛋白血症等一些因素。

依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随着时间pH、PaO2、SaO2呈显著升高,PaCO2、HR、RR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研究组的气管插管率是17.86%,比研究组53.57%低,治疗组的病死率是3.57%,比对照组28.57%低,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平均住院的时间和费用均比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虽然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是通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的进行治疗后,相比传统的采用气管切开或是有创的气管插管进行治疗,无论从动脉的血气的各项指标、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的恢复正常的变化显著,并且患者进行气管的插管率和病死率明显较低,并且通过统计和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的时间及费用明显较低情况。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伟东,林常青,吴峰,等.两种方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721-722.

[2] 张栋,郎韧,金中奎,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1,11(4):237-239.

[3] 黄海萍.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85-1386.

无正压通气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58例, 女性22例, 平均年龄为43岁 (最大年龄69岁, 最小年龄27岁) , 平均病程为18年 (最长病程29年, 最短病程3年) , 平均加重时间为5 h (最大9 h, 最小2 h)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哮喘学组对重症支气哮喘的诊断标。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加重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 (P>0.05) 。

1.2 病情概况:

其中15例为合并高血压, 8例为合并糖尿病, 19例为合并冠心病, 20例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18例为合并其他疾病。根据诱发因素的不同可分为14例过敏原诱发, 47例呼吸道感染诱发, 9例为精神因素诱发, 10例无明显诱发因素。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补液、纠正酸碱紊乱、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祛痰、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用于抗炎等[5]。治疗组患者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选择与患者脸型相适应的面罩, 固定妥当, 模式设定为同步/计时 (s/t) , 参数设置为:吸气相压力由低到高逐步调节 (8~16 cm H2O) , 呼气相压力:8~16 cm H2O;保持14~16次/分的通气频率[6], 调节氧流量维持血氧饱和≥90%。每日治疗频率保持为3次/天, 4次/天, 需持续治疗3 d。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4、24、48 h后的生命体征加密血气分析, 记录数据并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 用例数、百分数 (n, %) 进行数据表示, 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早分压、呼吸频率及心率等在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 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组治愈率为95.6%, 气管插管率为4.56%, 病死率为4.4%, 对照组治愈率为76.1%, 气管插管率为23.56%, 病死率为23.9%, 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此外,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 (27.78 min) 和住院时间 (5.87 d)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 (15.47 m L) 也少于对照组,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若不能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在短期内将会造成较高的病死率[7]。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克服哮喘发作时气道产生的阻力, 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施以正压, 改善呼吸肌疲劳, 避免气管插管, 减轻患者痛苦, 此外还可以阻断小气道的萎缩, 改善机体气体交换。无创正压通气为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机械原理为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利用呼吸机来制造这一压力差给以患者呼吸动力。即借助外在机械来支持、替代自主呼吸的一种换气方式。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通道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模式。因此无创正压通气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又可有效为患者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此外还需要与解痉、祛痰、抗炎等治疗手段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消除炎症和气道痉挛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可知在出现面部皮肤压迫性溃疡、胸廓畸形、上呼吸道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气胸等情况[8]时不适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本文为研究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价值, 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治疗组治愈率为95.6%, 气管插管率为4.56%, 病死率为4.4%, 对照组治愈率为76.1%, 气管插管率为23.56%, 病死率为23.9%, 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此外,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 (27.78 min) 和住院时间 (5.87 d)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 (15.47 m L) 也少于对照组,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可得出结论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 挽救患者生命, 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8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8) :222-223.

[2]吴显川.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 2014, 12 (7) :95-96.

[3]罗裕锋, 杨思敏, 杨日焰.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2 (4) :402-404.

[4]谢瑜.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14 (8) :55-58.

[5]李杰.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 2013, 33 (26) :7083.

[6]王欣玲.7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35 (26) :111-112.

[7]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9) :81-82.

上一篇: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法下一篇: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