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2024-07-22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通用10篇)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9例中老年重症哮喘病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双水平气管内正压通气呼吸机经面罩正压通气, 观察治疗3d后病人临床征象变化及动脉血气指标 (pH、PaCO2、PaO2、SaO2) 变化。[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治疗, 可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发绀缓解、呼吸困难减轻、肺部啰音减少, 多项监测指标在机械通气前后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对重症哮喘病人应用无创性BiPAP呼吸机经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无创通气

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重症哮喘约占哮喘病人的20%[1], 急性重症哮喘已成为急诊科的常见急症之一。重症哮喘治疗除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等外, 还应给予有效氧疗, 补充足量液体,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其中也有少数病人的病情仍继续加重, 需要辅以机械通气治疗[2]。我科应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BiPAP) 对19例病人实施无创通气治疗,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通气监护, 确保通气安全有效, 保证足够的氧气和通气, 尽可能减轻病人焦虑和身体不适, 加强通气指导等护理措施, 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减少气管插管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9例重症哮喘病人, 其中男11例, 女8例;年龄51岁~70岁;均确诊为重症哮喘 (其诊断及分级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的诊断标准) [3], 其中3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 6例合并肺心病, 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取得良好的疗效, 安全度过危急期。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正压通气 (NIPPV) , 选用合适病人的面罩用头带固定, 因NIPPV可避免有创通气的并发症, 病人容易接受, 操作简单、快捷, 同步性能好, 有利于观察病人。

1.3 结果

治疗3 d后, 病人气道痉挛、呼吸困难、发绀明显改善, 病情基本缓解, 只有2例合并肺心病的病人, 病情无明显改善, 后改为气管插管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和通气指导

重症哮喘病人病情多危急, 由于在ICU病房, 亲人不在身边, 陌生的环境、呼吸机的报警声和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等因素, 使得病人产生孤独、不安全感、害怕等心理表现[4]。部分病人由于面罩带来的不舒适而烦躁, 所以更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多与病人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担忧, 尽可能照顾病人的习惯, 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向病人解释应用无创通气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教会病人如何配合呼吸机进行呼吸运动, 减少腹胀等并发症。

2.2 保证安全有效的无创通气治疗

安排专人护理, 给病人端坐位或者床头抬高45°。密切关注病人意识水平、排痰能力, 有无呼吸肌疲劳征象。床边备好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装置、气管插管用物、有创呼吸机, 以备病人无创通气无效时紧急抢救。

2.3 通气监护

2.3.1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以及呼吸机运转情况

无创通气主要监护指标为吸气压力, 呼吸模式调整后重点判断通气效果, 初期严密监测通气指标, 出现呼吸机报警时应查找报警原因, 避免人机对抗。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血氧饱和度指标持续改善, 则提示通气效果良好。

2.3.2 血气指标

根据动脉血气指标来调整呼吸机参数, 护士需掌握采血时机, 在病人翻身、吸痰、活动等刺激后, 不宜立即采血, 以免影响血气准确性。通常应使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 (1 mmHg=0.133 kPa)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 血氧饱和度>95%的水平呈持续改善趋势[5]。

2.4 气道管理

2.4.1 掌握指证按需吸痰

采取合理体位, 翻身叩背后再行排痰, 鼓励并指导病人自行咳嗽、咳痰。吸痰参考指证有:痰鸣音、气道压力增高、病人咳嗽等。护理人员要学会听诊肺部, 结合胸部X线片情况, 给病人合适的体位, 翻身叩背后再行排痰, 同时鼓励并指导病人自行咳嗽、咳痰。

2.4.2 根据痰黏滞度湿化气道

将痰液黏滞度分为三度, 不沾吸痰管的且容易吸出的为Ⅰ度, 沾吸痰管的且易于冲净的为Ⅱ度, 沾吸痰管的且不易于冲净的为Ⅲ度, 痰多且黏滞度高的病人往往感染较重, 因此, 适当地稀释痰液是确保吸痰效果的前提。除呼吸机加湿器可以进行加湿加温外, 还可以根据病情, 给病人适量饮水, 根据医嘱进行气道雾化吸入等, 以保证气道湿化效果。

2.5 并发症的预防

2.5.1 腹胀

本次护理中发生腹胀6例, 其中戴全口活动义齿4例, 牙齿严重缺损者2例。因病人将活动义齿取下后才戴口鼻全面罩, 加上治疗过程中病人想说话, 这时张口讲话空气极容易被吞入胃内导致腹胀, 所以要训练病人紧闭双唇, 养成以鼻腔呼吸的习惯, 特别是牙齿严重缺损者, 教会病人以非语言交流方式来表达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及需求, 如腹胀、呼吸费力、需大小便、咳嗽吐痰等, 在探视时间里向家属解释治疗过程中不能与病人交谈的原因。

2.5.2 漏气

本组病例中发生漏气10例, 均为外部漏气。主要是治疗过程中口唇关闭不严或交谈7例, 口鼻全面罩固定过松2例, 固定口鼻全面罩频繁咳嗽、吐痰人为造成面罩漏气1例。要求护士守候床旁监视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直至平稳, 当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时, 首先考虑内部漏气, 监听双肺呼吸音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 必要时行床旁胸片或血气分析, 以防止IPAP压力过大致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注意防止外部漏气, 做好病人宣教工作, 检查并妥善固定口鼻全面罩。

2.5.3 皮肤压疮

病人在使用面罩时容易在鼻梁两侧及下颌区域等与面罩接触部位出现压疮, 为防止皮肤压疮及漏气, 使面罩紧贴皮肤, 在病人上述部位使用防压疮贴, 既有效预防面部压疮, 又能保证一定的密封性, 减少漏气。

参考文献

[1]陈萍.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 :115-11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39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132-138.

[4]肖惠敏, 姜小鹰.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02, 16 (9) :514.

[5]赖伟, 莫永恒, 张翔.鼻 (面) 罩式BiPAP呼吸机在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 (2) :52.

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62-02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在不需要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技术增加自主呼吸患者的通气。近年来NPPV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日益增多,研究证实NPPV可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避免或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可以作为某些急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时的一线治疗,或者作为药物治疗和氧疗无效时首选的机械通气方式[1-2]。

1 无创通气的优点

NPPV由于“无创”的特点使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成为可能,在有创通气应用有困难时,可尝试NPPV治疗,并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随着NPPV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有创与无创通气相互密切配合的机械通气新时代,提高了呼吸衰竭救治的成功率。

2 无创通气适应症

NIV主要适应于任何轻中度呼吸衰竭而无明确禁忌证者,目前主要应用于: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急性哮喘、拔管后的急性呼吸衰竭、肺水肿等;②外科术后支持;③康复治疗如COPD缓解期、神经肌肉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3 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前NPPV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英国胸科协会BTS(2002)[3]建议:对于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首选NIPAP。周玮、张锦[4]通过NPPV在95例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并神志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证明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神志障碍的患者。

3.2 心源性肺水肿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另一常见适应症。心源性肺水肿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NPPV有可有效改善氧合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

3.3 支气管哮喘 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气道黏膜严重充血、水肿,支气管平滑肌严重痉挛,可有支气管内广泛痰栓形成。因此,通过早期应用NPPV治疗有助于肺功能改善、降低危重哮喘患者的住院率和改善肺功能。

3.4 在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5],NPPV治疗可以从各方面改善患者病情,对绝大多数患者均适用且治疗较为经济。降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3.5 术后患者 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针对胸部或胸腹部联合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小样本的前瞻性干预研究结果显示,NPPV治疗使氧合功能改善,减低气管插管率。而且,术后NPPV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

3.6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ALI/ARDS是临床各科常见的呼吸危重症,除控制原发病外,机械通气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ALI/ARDS的病因多样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异大,疾病的发展规律不同。因此,不建议常规应用NPPV治疗ALI/ARDS,但对于特别适合者可在密切监护下试行治疗。

3.7 免疫抑制患者 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如:恶性血液病,艾滋病,实质性器官或骨髓移植术后等。此类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时肺病理改变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肺水肿为主,多数患者气道分泌物不多或没有脓性分泌物,表现低氧性呼吸衰竭,为NPPV应用提供有利条件。对于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建议早期首先试用NPPV,可以減少气管插管的使用和病死率。因为此类患者总死亡率较高,建议在ICU密切监护的条件下使用。成为目前免疫抑制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首选呼吸支持方式。

4 无创正压通气应用注意的问题

NPPV在临床中应用时,应做到“当用则用”。“当用”既有明确适应症,同时无禁忌症[6-7]。不“当用”时用,可能会导致NPPV的治疗失败,延误治疗,增加死亡率。NPPV失败的指征如下,如果出现下列指征,应该及时气管插管,以免延误救治时机:①意识恶化或烦躁不安;②不能清除分泌物;③无法耐受连接方法;④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⑤氧合功能恶化;⑥CO2潴留加重;⑦治疗1-4h后如无改善PaCO2无改善或加重,出现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值<7.20)或严重的低氧血症(FiO2≥0.5,PaO2≤8kPa或氧合指数<120mmHg)。

参考文献

[1] MetraS,HillNS.Non invasive ventilation[J].AmJ RespirCrit Care Med,2001,163(3):540-557.

[2] Brochard L.Non 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a new standard of care [J].Thorax,2000,55(10):817-818.

[3]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Non 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Thorax,2002,57:192-211.

[4] 周玮,张锦.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衰并神志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

[5] 王导新,张婷,陈贵华,等.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64-65.

[6] Scala R,Naldi M.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atient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varying level of consciousness [J].Chest,2005,128:1657-1666.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3

随着无创正压通气的广泛开展, 其已成为呼吸衰竭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段, 由于其使用方便, 具有痛苦少, 舒适乐于接受, 院内感染少等特点, 其成为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我科于2006年以来对20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依据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采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采用BiPAP模式,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12月—2008年3月应用无创压力支持通气20例。其中男9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65岁, 全部确诊为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

1.2 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应用无创正压呼吸支持, 呼吸压力从6cmH2O, 逐渐调节至适合水平, 最高可调节至14cmH2O, 达到最大血氧饱和度, 保证SpO2, 在90%~95%以上, 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护心电、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 病情好转后, 逐渐下调参数, 间断延长停机时间, 并转鼻面罩吸氧, 直到完全撤机。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 15例治疗好转, 1例昏迷伴呕吐, 2h后采用气管内插管, 3例因经济费用问题1d后拒接接受治疗, 1例因多功能衰竭死亡。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8d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经常规治疗病情无缓解, 需要行面罩辅助机械通气, 认为病情危急, 而产生悲观情绪;面罩罩住口、鼻腔, 部分患者主观感觉加重了胸闷、气急而拒绝治疗。对此, 上呼吸机前向患者详细介绍面罩辅助机械通气的目的及优越性、安全性和必要性, 教会人机配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解除患者的恐慌心理, 指导患者如何放松, 按自主呼吸节律平静呼吸。上机后专人守护, 协助取得舒适卧位, 指导患者在使用无创面罩下机械通气时以腹式呼吸为主, 尽量保持闭口, 保证人机协调。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采取相应有效处理。

3.2 一般护理

3.2.1 通气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鼻面罩, 一般危重患者呼吸较弱, 多用嘴呼吸, 故选用面罩;面部小、颧骨凸出较瘦的患者可用鼻罩。在使用前使用合适的鼻面罩让患者试戴。可依据患者面部大小和自主呼吸方式来选用鼻面罩, 不可让患者有过强的压迫感, 在易摩擦部位用纱布保护皮肤, 避免压伤和擦伤面部皮肤。

3.2.2 无创呼吸机检测

护理人员在上机前必须严格测试呼吸机功能是否完好, 检查各管道是否消毒完毕, 有无漏气, 是否通畅, 电源是否稳定。另外, 应准备好急救设备, 创造紧急插管的条件, 当患者病情有进一步加重时, 应积极改为有创通气。

3.3 使用中的护理

3.3.1 生活护理

应用机械通气后, 患者自理能力下降, 要求护士严密观察, 建立有效沟通方式, 正确判断患者意识。

3.3.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机械通气是至关重要的。无创呼吸机是经患者自己的呼吸道进行通气, 虽然不建立人工气道, 但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不畅, 仍可影响通气功能。故应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 可取半卧位、坐位等。气道的湿化和雾化。 (1) 加强气道湿化送气:将呼吸及管道同湿化器连接, 湿化器内加入并维持适量的灭菌蒸馏水。设置湿化器的温度, 使呼吸机近端气道的温度达到32~35℃, 从而使吸入的气体湿度达到60%~70%, 以维持纤毛活动的需要。 (2) 雾化加湿:将一次性氧气驱动的雾化吸入器用螺纹管同呼吸机远端的管道连接, 雾化液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5ml﹢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U或根据医嘱调整用药。利用射流原理使用雾化液形成2~5μm中位直径的雾滴随呼吸道进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起到稀释、消炎、解痉等作用 (3)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 , 协助翻身、拍背,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多饮水。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剧烈, 可停机20~30min, 让患者休息片刻, 将痰咳出。待症状缓解后再使用呼吸机, 如患者无力咳嗽或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 应卸除面罩吸痰,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3.3.3 病情观察

应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 呼吸机是否同步, 通气量是否适当, 患者的安静情况, 自主呼吸与机器的同步情况。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 多由于通气不足或痰液堵塞有关, 应及时清除痰液, 增加通气量。同时, 监测患者的意识、体温、心律、呼吸、血压、出入量SpO2以及血气分析。护士应加强监护, 因为患者的不自主活动或睡梦中的行为, 易造成氧气管脱落或摘除面罩。

3.4 并发症的护理

3.4.1 腹胀

腹胀是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在21%~46%, 同时易产生误吸, 护士应指导患者嘴闭紧, 用鼻呼吸, 并减少吞咽动作, 避免把气吸到胃内, 造成微胀气。对腹胀明显的患者可尽早采取胃肠减压。

3.4.2 压迫性损伤

压迫性损伤的发生率在7%~27%。由于患者持续使用鼻面罩, 鼻梁、鼻翼两侧长期受压, 出现循环障碍, 造成皮肤红肿、疼痛, 甚至破溃。所以, 可对连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每隔4h放松1次, 15~30min/次, 并局部垫纱布保护皮肤, 减少摩擦和损伤。

4呼吸机消毒

呼吸机在使用中需维持一定的温湿度, 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故应定期消毒呼吸机的细菌过滤器、过滤膜、管道及鼻面罩。鼻面罩每日用75%的酒精擦拭后再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擦拭1次。每周用2%戊二醛浸泡螺纹管两次。30min/次, 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晾干备用。撤机后, 除上述步骤外, 呼吸及内部还需给予清洁吸尘、调试和保养。呼吸机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固定地方, 如出现故障应及时维修。

5小结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15-03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合并呼吸急竭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行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袪痰、平喘和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平衡辅以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等,观察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h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Ph、PaCO2、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NIPPV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提高PaO2,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它既是重大疾病,也是卫生科研的重大课题。鉴于COPD发病和病情的复杂性,患病率与病死率高,我国政府已引起极大关注[1]。是由于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的长期影响。肺部反复的慢性炎症,从而造成肺组织结构的变异,产生气流受限,病情常呈进行性加重。COPD急性加重主要由于支气管,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原已处于疲劳状态的呼吸肌负荷加重,最终导致Ⅱ型呼吸衰竭。传统的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及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中,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2]。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中对51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NIPPV治疗,另外51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祛痰和呼吸兴奋剂,持续低流量吸氧),比较并观察NIPPV在治疗两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所有病例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2007年修订版)[3]。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59~88岁,平均(71±7.8)岁,平均病程(19±5.1)年;对照组51例,男性34例,女性17例,年龄61~85岁,平均(2±7.1),平均病程(20±6.1)年。剔除意识不清、休克、咳大量黏液稠痰或咳嗽无力易窒息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51例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的运用NIPPV治疗,而对照组51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祛痰和呼吸兴奋剂,特续低流量吸氧)。

1.2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祛痰)的基础上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Vision呼吸机,选用国产硅胶膜口鼻罩,其工作模式为压力支持,参数设定如下:状态S/T;备用呼吸频率12次/min;吸气压力(IPAP)从6cmH2O、呼气压力(EPAP)从4cmH2O开始,经过5~20min逐渐调至IPAP12~20cmH2O、EPAP4~6cmH2O。控制吸入氧流量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略高于90%。BiPAP通气时间每天2~3次,每次4~6h,允许患者在进食、饮水、咳痰时除去面罩。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参数,延长停机时间,直至完全撤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祛痰和呼吸兴奋剂,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血气分析、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1.3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h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结果

2.1治疗前后气血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pH、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观察组在降低PaCO2、提高PaO2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频率、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療前比较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收缩压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的比较治疗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见表3。

2.4不良反应:使用NIPPV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胃肠胀气,主要是因为治疗时说话或中风后遗症患者张口呼吸,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后症状消失。

3讨论

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反复发作,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直至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支气管肺部感染为AECOPD最为常见的诱因,常导致Ⅱ型呼吸衰竭。COPD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改善氧合,减轻CO2潴留,同时缓解呼吸肌疲劳为患者的恢复创造条件[4]。COPD的主要特征是慢性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由于肺泡弹性纤维破坏,肺泡壁毁损,肺组织弹性减退,肺过度充气,肺内气体和血流分布不均匀,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小气道动态陷闭。急性加重期这些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气道的阻力进一步增加,致呼吸做功增加,呼吸肌负担加重。当呼吸肌过度疲劳,就会出现呼吸肌功能衰竭而加重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最常见诱发因素,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多合并有肺部感染,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重,呼吸肌疲劳,痰量增多,痰液引流不畅,呼吸道阻塞加重,导致缺氧、二氧化碳(CO2)潴留加重,后者刺激呼吸加深加快,又加重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形成恶性循环[5]。

3.2目前认为,NIPPV是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在于辅助通气泵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6,7]。NIPPV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救治相当一部分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之免于气管内插管并可降低气道损伤和肺炎危险性[8,9]。NIPPV吸气时提供较高吸气压,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死腔量;呼气时的呼气压相对于PEEP,可对抗PEEPi,防止小气道陷闭,改善通气,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排出,间断使用呼吸机,可在保持呼吸肌休息的基础上,防止呼吸机依赖和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帮助呼吸肌消除疲劳和恢复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 0 1 1年1 0月~2 0 1 3年7月入住我科的7 6例煤工尘肺患者,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经河南省尘肺组根据G B Z 7 0-2 0 0 2标准确诊。治疗组3 8例, 平均 (6 9.9±5.5) 岁;对照组3 8例, 平均 (6 8.4±5.7) 岁。患者均为男性, 其中Ⅰ期2 0例、Ⅱ期4 1例、Ⅲ期1 5例。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动脉血气分析, 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 常规肺功能检查, 有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诊断患者均为尘肺并C O P D急性发作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神志清醒, 同意配合治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氧气吸入、控制心衰、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同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行面罩辅助通气。模式采用S或S/T, 预设呼吸频率1 2~1 6次/m in, 吸气压力 (I P A P) 起始为6~1 0 c m H2O, 渐增至1 4~2 0 c m H2O, 呼气压力 (E P A P) 4~5 c m H2O。在近面罩接口处接平台型排气阀, 吸氧管位于面罩, 吸氧流量2~6 L/m in。教会患者在咳嗽、咳痰、进食、饮水、交流时如何迅速摘下面罩, 除进食水, 咳嗽咳痰外, 持续治疗3~8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4、7 2 h动脉血气、心率 (H R) 、呼吸频率 (R) 的变化及最后转归。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 P S S 1 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2 4、7 2 h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 而对照组2 4、7 2 h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见表1。

3 护理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包括 (1) 心理护理:由于尘肺患者文化层次较低, 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了解不够, 知识缺乏, 疾病的痛苦及家庭社会的因素, 很多患者认为使用呼吸机是自己病情加重的表现, 易产生焦虑紧张及悲观心理。因此, 在对患者试戴呼吸机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呼吸机治疗的原理及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性, 列举一些成功的例子, 让患者充满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 气道护理:在为患者使用呼吸机前,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告知患者多饮水, 痰液稀释后才能顺利咳出,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 痰液特别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 咳痰无力时借助吸引器吸痰,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 呼吸机护理: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 选择合适的面罩, 调整好面罩的位置和固定带的松紧度, 使之佩戴舒适及漏气量最小, 太紧容易造成鼻面部的压伤, 太松容易漏气, 导致触发困难、人机不同步和气流过大。开始机械通气时, 患者带上面罩会有紧迫窒息感, 护士在床旁指导患者呼吸, 随着护士发出的“吸、呼”指令进行平静呼吸, 确保人机协调。刚开始时要从较低的压力开始, 待患者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一致比较适应后, 逐渐调节至所需压力。 (4) 并发症的护理: (1) 腹胀:嘱患者带上面罩后闭嘴用鼻呼吸, 观察腹胀及肛门排气情况, 经常听诊肠鸣音, 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量、颜色及性质。协助长期卧床的患者变换体位, 勤翻身, 热敷腹部或者手法按摩刺激肠蠕动;对明显腹胀者行肛管排气或者加用胃动力药可减轻腹胀。 (2) 漏气:有些患者不能闭口呼吸, 给患者使用提升下颌的固定带或在面罩贴合部位用纱布、海绵填充。 (3) 面部损伤:对面部有压伤危险的患者在面罩的加压位置贴上水胶敷料, 防止损伤面部皮肤,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5)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 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及静脉营养。在给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后, 护士要随时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各参数设置是否合适、呼吸机管路是否通畅、湿化的温度及湿化液的多少等, 保证所有患者安全上机。观察患者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改善情况, 根据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记录每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

注: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 P<0.0 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 P>0.0 5。

4 讨论

尘肺病患者由于其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有效呼吸面积减少, 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 且大部分患者年龄偏大, 并发有慢性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功能损害明显, 晚期合并呼吸衰竭是尘肺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 i P A P) , 在患者开始吸气时给予较高的吸气压, 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 增加肺泡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2]。在呼气末保持一定的正压, 防止小气道闭塞, 以减少呼气的阻力, 减少呼吸肌做功, 缓解呼吸肌疲劳,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气管插管率, 降低病死率[3]。本研究发现,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2 4、7 2 h后, p H值、P a O2、P aC O2, 心率、呼吸等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需要注意的是, 治疗初始患者戴面罩时常感窒息憋气, 往往加以拒绝, 应在患者身旁进行指导, 严密观察3 0~6 0 m in, 观察模式参数是否合适、面罩是否漏气, 指导患者平静闭口经鼻呼吸, 保持人机协调。初始吸气压力先从低压开始, 最好为6~8 c m H2O, 待患者适应后渐升至1 0~2 0 c m H2O左右, 一般不超过2 5 c m H2O, 观察呼吸机上患者的监测参数, 呼出潮气量达到患者的预设潮气量 (6~1 0 m l/k g) 为较合适的压力水平, 呼气压力起始为2~4 c m H2O, 一般不超过7 c m H2O, 过大的压力往往使患者有紧迫感, 不能很好的依从。向患者介绍病情的相关知识,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好处, 避免有创治疗的感染率增加及费用的增多,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

5 结果

B i P A P呼吸机在急慢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已经为临床认可。由于无创正压通气经济、简便, 可早期应用于呼吸衰竭。可间断使用, 患者在进食水及谈话沟通时可改用鼻导管吸氧, 舒适度增加, 更容易为患者和家属所接受。且对改善呼吸功能, 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作用明显, 可使部分患者免于气管插管, 逆转病情恶化[4]。使用时应注意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再结合各种有效护理措施, 对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早期治疗疗效好, 护理方便, 操作简便, 无明显不良反应, 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亦龙.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煤工尘肺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5 (5) :349.

[2]夏玉静, 杨彦俊, 陈静耿.无创通气在救治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J].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2007, 34 (4) :302.

[3]方文华, 王录恩, 吕海超.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 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首都医药, 2013 (4) :47.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8年3月—2009年1月在我院尘肺科住院的各期尘肺患者140例, 全部经我院尘肺诊断组按照GBZ 70-2002尘肺诊断标准诊断, 其中男性139例, 女性1例。尘肺Ⅰ期96例, 年龄29~85岁 (平均66.29±10.97) ;Ⅱ期32例, 年龄28~80岁 (平均65.09±13.89) ;Ⅲ期12例, 年龄35~82岁 (平均56.57±30.65) 。全部患者均有气促, 按Mahle氏气促评分[2], 基线呼吸困难指数 (BDI) 均小于6分。排除肺大泡、气胸、肺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伟康BiPAP S/T (Harmony) 无创呼吸机, 患者戴一合适的鼻罩或面罩。通气模式为S模式, 通气时经呼吸机给氧3 L/min。压力设置:吸气气道压力 (IPAP) 8~15 cm H2O, 呼吸气道压力 (EPAP) 4 cm H2O, 根据患者的舒适和耐受程度而调整压力。每天治疗1次, 每次2 h。

1.3 疗效判断标准

无创BiPAP治疗后疗效评价以患者气促是否改善为准, 按Mahler气促评分, 呼吸困难改变指数 (TDI) 分值改变大于1分为气促改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

全部病例按患者能否接受无创BiPAP治疗3天以上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共有111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79.3%, 最短治疗时间3天, 最长42天, 平均14天。治疗后气促改善患者85例, 占76.6% (85/111) , 占全部病例数的60.7% (85/140) 。

2.1.1 各期尘肺患者治疗后气促改善情况

各期尘肺随着期别的增加, 经治疗后气促改善有增加的趋势, 但各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36, P>0.05) , 见表1。

2.1.2 单纯尘肺与尘肺合并结核患者治疗后气促改善情况

单纯尘肺与尘肺合并结核经治疗后气促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28, P>0.05) , 见表2。

2.1.3 治疗后气促改善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60岁以上的尘肺患者经无创BiPAP治疗后气促改善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16, P<0.01) , 见表3 。

2.1.4 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

治疗后出现头昏、头胀痛6例, 占0.05% (6/111) ;鼻塞3例, 占0.03% (3/111) ;口咽干燥2例, 占0.02% (2/111) 。无一例出现胃胀气、鼻梁皮肤损伤。

2.2 非治疗组

非治疗组共29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20.7%, 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原因见表4。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在行无创BiPAP前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 减轻患者心理上的不安, 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这对于治疗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交流内容主要有:①行无创BiPAP的必要性。②行无创BiPAP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如口鼻面罩可能有不适感, 使用面罩时尽量不用口吸气以减少腹胀, 使用鼻罩呼吸时要闭口呼吸。③强调在治疗的开始阶段要尽可能长时间连续行无创正压通气, 但不能因佩戴面罩而影响排痰。④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在紧急情况下 (如呕吐) 迅速摘下面罩。

3.2 适应性连接

患者初次行无创正压通气时, 除了要达到预期的通气效果外, 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适应无创正压通气:①取半卧位, 头抬高30°以上, 注意气道的通畅。②选择适合患者脸形的鼻 (面罩) , 使之佩戴舒适, 漏气量最小。③将鼻 (面罩) 正确置于患者面部, 鼓励患者扶持鼻 (面罩) ;用头带将鼻 (面罩) 固定, 避免头带张力过高, 要求头带下可插入1或2个手指;开动呼吸机并将面罩与呼吸机管路相连。

3.3 调整呼吸机参数

原则是由低到高, 逐步调节, 初始参数为EPAP 4 cm H2O, IPAP 7~8 cm H2O, 在5~10 min内逐步增加至合适的水平。

3.4 通气效果的判断

适应性连接后, 随着参数的上调, 要注意观察是否达到预期通气效果。如辅助呼吸肌动用是否消失, 辅助呼吸肌动用说明患者因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 的影响在吸气时要产生更大的胸腔内负压, 行无创正压通气后由于EPAP的作用会减少患者吸气功耗, 当辅助呼吸肌动用减少或消失时, 一般认为EPAP达到合适的水平。还要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是否缓解, 呼吸频率是否减慢, 是否可见较明显的胸廓起伏、可否闻及清晰的双肺呼吸音, 及经皮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是否改善。

3.5 床旁检测

呼吸机的参数相对稳定后, 医务人员仍需在患者床旁观察20~40 min。主要观察:①鼻 (面罩) 与患者面部接触部位的漏气量, 及时调整面罩及固定带。若漏气量过大, 呼吸机就不能感知由患者自主呼吸动作所产生的管路内的压力、流量变化, 从而造成人-机对抗, 这是导致无创正压通气 (NIPPV) 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②人-机协调性。观察胸廓运动是否与呼吸机送气相协调, 以及患者呼吸动作是否与呼气装置的呼气——吸气相漏气声音一致。③观察通气效果。④与患者交流, 予以指导和鼓励。

3.6 呼吸功能的锻炼

教会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腹式呼吸法和缩唇呼气法) , 每日2次, 每次10~15 min, 提高患者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

4 讨论

无创BiPAP呼吸机是美国伟康公司于1989年推出的无创性经鼻 (面) 罩气道双水平正压通气机, 其开始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COPD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病人均取得了肯定的疗效[3]。此后无创BiPAP治疗用于稳定期COPD病人的康复治疗, 对于改善患者的气促症状, 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认为无创BiPAP治疗能使患者疲劳的呼吸肌 (主要是膈肌) 得到休息, 增加肺通气量, 从而使COPD患者气促症状改善[4]。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在承担负荷时所产生的收缩力和 (或) 收缩速度的能力降低, 这种降低可以经休息而恢复。呼吸肌疲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 主观上表现为气促、呼吸费力, 客观上表现为呼吸次数或节律的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等。随着尘肺病变的发展, 易合并肺部感染、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尘肺出现并发症后, 肺顺应性下降, 气道阻力增加, 呼吸肌负荷加重, 加上缺氧及长期慢性消耗使呼吸肌能量供应不足, 导致了呼吸肌疲劳。所以呼吸困难是尘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也是影响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对各期尘肺患者经无创BiPAP治疗后气促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各期尘肺气促改善率随期别增加有增加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尘肺与尘肺合并结核治疗后气促改善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尘肺Ⅲ期及尘肺合并结核的例数偏少有关, 有待增加例数后进一步研究。60岁以上尘肺患者经无创BiPAP治疗后气促改善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 (P<0.01) , 其原因是老年尘肺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系统、器官功能及代谢均有所降低和老化, 呼吸中枢功能降低, 胸廓及肺组织硬化, 呼吸肌收缩功能减弱, 小气道变窄[5], 加上尘肺基础病, 致使老年尘肺患者肺功能明显降低, 呼吸肌疲劳明显。所以通过无创BiPAP治疗, 使疲劳的膈肌得到休息, 而休息后肌肉血供增多, 能量供应充足, 肌纤维营养改善, 使吸气时肌小节处于较适的初长位置, 从而肺通气量增加, 气促症状随之改善。当然, 也有一少部分患者即使治疗3天以上气促也无改善, 认为可能与患者的膈肌低平、收缩无力、尘肺并发症多、长期慢性消耗、身体营养状况差等因素有关。

本组病例经无创BiPAP治疗最早出现气促改善是治疗后第3天, 所以我们将病人能否接受治疗3天以上作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分界线。本文有20.7%病例仅接受了一二天治疗后不愿意继续治疗, 其原因是对尘肺治疗没有信心、治疗后出现幽闭、恐惧感以及原有胸闷症状加重。其中对尘肺治疗没有信心是主要原因, 原因是该部分患者多数是厂矿企业的退休工人, 平时住院主要以休息、营养等疗养为主, 不重视尘肺的综合治疗。他们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症状, 但认为这是尘肺所固有的症状, 即使经过积极治疗后气促也不会改善, 所以对治疗缺乏信心。为增加尘肺患者的治疗信心,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如能做到以下几点, 则有利于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①派专职的医务人员专门负责, 并对专职人员进行适应证掌握、工作程序、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的培训。②选择合适的治疗场所:设立一专门的治疗室, 配备中心供氧、电视、空调, 让接受治疗的患者有一舒适的治疗环境。③患者的教育:无创BiPAP治疗需要患者的合作和强调治疗的舒适感, 对患者的教育可以消除其恐惧感, 争取患者的配合。教育的内容包括讲述治疗的目的、简单说明机器的工作原理, 鼻 (面) 罩的连接和拆除方法, 指导患者有规律地放松呼吸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④选择大小合适的鼻 (面) 罩, 避免漏气。⑤吸气压的调节通常从7~8 cm H2O开始, 然后逐渐增大到病人舒服为止。

无创BiPAP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口咽干燥、鼻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恐惧 (幽闭症) 、胃胀气、漏气等[6]。本次治疗中有0.02%病例出现口咽干燥, 但经湿化或治疗时间断喝水后症状好转。鼻 (面) 罩漏气经调整固定带的张力后可改善。本文病例因每日治疗时间较短, 且吸气压力较低 (IPAP<15 cm H2O) , 故无一例出现鼻压迫、鼻梁皮肤损伤及胃胀气。有2例因患过敏性鼻炎于治疗时出现鼻塞、鼻干燥, 经加温湿化后以上不良反应消失。

无创通气在尘肺康复治疗中虽有约1/5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疗, 在临床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但也使较大部分尘肺患者气促得到改善, 尤其是老年尘肺患者, 认为是改善老年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好的治疗手段, 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

[1]Renston JP, DiMarco AF, Supinski GS.Respiratory muscle rest usingnasal BIPAP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OPD[J].Chest, 1994, 105:1053-1060。

[2]孟申, 肺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9-102.

[3]陈荣昌, 曾运祥, 黎毅敏, 等。用面 (鼻) 罩压力支持辅助通气治疗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患者[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2, 15 (5) :285.

[4]张永昶, 钟南山.COPD稳定期病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康复治疗后的随访研究[J].现代康复, 1999, 3 (1) :22-23.

[5]吕和平, 任爱红, 郝春杰, 等.老年人肺功能与年龄增长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6) :545-547.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中, 男14例, 女8例;年龄50岁~68岁;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呼吸衰竭诊治规范 (草案) 中关于Ⅱ型呼吸衰竭的定义。血气分析pH≥7.25,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45 mmHg (1 mmHg=0.133 kPa) 。

1.2 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 (如应用气管扩张剂、祛痰剂、茶碱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 同时加用BiPAP通气治疗, 初始PEEP 2 cmH2O~4 cmH2O (1 cmH2O=0.098 kPa) , 渐加至4 cmH2O~6 cmH2O。首次无创通气的维持时间需达2 h以上, 前3 d保证每天累计时间达12 h以上, 第4天、第5天保证每天累计时间达8 h以上, 持续使用7 d。

1.3 观察指标

应用BiBPAP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后4 h、48 h及成功撤机后2 h分别测动脉血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 t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监测指标变化 (见表1)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临床症状变化

常规治疗加NIPPV治疗后, 病人发绀、呼吸困难、心悸得以改善, 辅助呼吸机动用减少。

2.3 自觉不适表现

通气过程中出现口咽干燥2例, 恐惧1例, 胃胀气2例。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病人对鼻 (面) 罩通气不了解, 在接受治疗前均有恐惧心理, 有窒息感, 不能达到人机同步, 有的甚至拒绝治疗。因此, 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给病人讲解治疗的目的和好处, 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本组有4例病人拒绝戴鼻 (面) 罩, 经耐心劝说后, 能愉快地接受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3.2 体位准备

病人治疗时可取半卧位、坐位, 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 头略向后仰, 保持气道通畅, 防止枕头过高, 使呼吸道变窄, 影响气流通过, 降低疗效。

3.3 氧气连接及氧流量的调节

在接BiPAP呼吸机前, 应先将氧气直接与面罩上侧孔相连, 氧流量2 L/min, 吸氧20 min后再打开BiPAP呼吸机开关辅助通气, 这样既能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又能减少面罩本身的无效腔。

3.4 严密监测

包括一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监测 (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胸腔动度、人机同步等) , 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最初24 h内, 更应注意病人与呼吸机配合是否协调, 有无人机对抗。对首次使用者, 开始可对病人喊:“吸…呼…吸…呼”口令, 指导病人做深而慢有节律的呼吸, 以触发呼吸机送气。同时还应进行循环指标监测、呼吸机通气参数监测等。

3.5 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

3.5.1 口咽干燥

多见于使用鼻罩又有经口漏气时, 寒冷季节大为明显, 避免漏气和间歇喝水, 通常能缓解症状。严重者可用加温湿化器[3]。

3.5.2 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

压迫性损伤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据报道发生率在7%~27%, 应选用合适形状和大小的罩, 摆好位置, 调整合适的固定张力, 间歇松开罩让病人休息。

3.5.3 胃胀气

主要是由于反复的吞气, 或者上气道内的压力超过食道贲门括约肌的压力, 使气体直接进入胃。防治办法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避免吸气压力过高, 有明显胃胀气者, 可保留胃管持续开放或负压引流[4]。

3.5.4 误吸

口咽部反流的胃内容物或呕吐物的误吸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和窒息[5]。因此在NIPPV治疗时, 应避免饱餐后使用, 适当的头高位或半坐卧位和应用促胃动力药, 可减少误吸的发生。

3.5.5 漏气

可嘱病人在送气时避免张口, 不能配合的病人可使用下颌托托起下颌。本组2例病人使用下颌托, 有效地防止漏气, 并取得满意疗效。

4 讨论

随着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对于Ⅱ型呼吸衰竭IPPV可降低病人的呼吸负荷, 缓解呼吸肌疲劳, 使通气和呼吸形式得到改善, 显著减少气管插管率、住院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常规治疗加BiPAP通气治疗疗效肯定。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 都有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各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避免了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胡国萍.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4 (3) :176-177.

[2]李传惠, 方菊花, 詹健, 等.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2) :268-269.

[3]黄淑兰, 苏惠清.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3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1) :24-25.

[4]蔡志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J].护理研究, 2009, 23 (6A) :1455-1457.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22例, 年龄43~72岁, 平均 (55.6±9.7) 岁。其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9例,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21例。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血气水平: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60 mm Hg, 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50 mm Hg, 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5]。引起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7例, 重症肺炎6例, 其他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1.2 护理措施

1.2.1 基础护理:

所有采用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都较重, 因此, 加强基础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病情较重的患者, 一般饮食情况较差, 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理解不清, 且认为进食会对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而治疗期间拒绝进食。医护人员应向这部分患者讲清病情以及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原理, 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和治疗方法, 并加强饮食护理, 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饮食护理期间, 鼓励患者进食, 注意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高纤维素及低脂肪饮食;对于拒绝进食或存在明显进食困难的患者, 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同时, 对长期卧床通气的患者, 要定时翻身, 做好皮肤护理, 防止发生褥疮。

1.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由于其突然发病, 常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 特别是初次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6]。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长期患病, 有时会对治疗丧失信心, 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7]。因此,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上机前心理干预:上机前, 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讲解呼吸机治疗的注意事项, 向其讲解呼吸机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消除患者紧张、悲观和恐惧的心理, 指导患者如何呼吸, 避免在治疗的过程中造成各种不适。上机后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治疗方法而出现各种不适, 且患者自身病情的特点常导致患者出现孤独、无助感。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多在床边照顾, 增加与患者的亲近感, 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无助和孤独感, 避免人机对抗的产生。

1.2.3 密切监测患者:

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监测,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等各项参数, 反复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 评价患者治疗的情况, 并仔细观察患者皮肤颜色, 注意是否发生紫绀, 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避免发生呼吸道阻塞;⑵密切监视患者呼吸机使用情况, 注意各项参数的变化, 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调整, 避免严重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发现有11例患者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出现报警,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面罩漏氧、患者呼吸道阻塞等;⑶观察患者通气情况, 一旦出现通气不足的现象, 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多汗和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 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1.2.4 呼吸道护理:

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 避免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问题, 主要包括:⑴对呼吸道进行湿化处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注意氧气湿化杯中的水位, 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 使患者通气道处于最大开放状态;⑵在治疗过程中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 且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叩背, 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 减少由于咳嗽导致的通气障碍, 也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如多饮水、深呼吸等, 保证痰液液化而不至于出现黏稠而堵塞气道,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⑶监测患者的尿量, 根据患者尿量补充水分,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5 并发症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加强护理以减少并发症是护理的主要内容, 且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 针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至关重要。胃肠道胀气是患者在呼吸机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原因是患者在进行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 大量的气体被吞入胃肠道而发生胃肠胀气。因此, 一旦发生应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 减少患者吞咽动作的发生;对于腹胀非常明显的患者, 应给予加强胃动力的药物, 促进胃肠道蠕动, 消除胃肠道胀气, 严重者可以进行胃肠道减压。另外, 由于持续佩戴面罩, 患者面部、鼻侧出现持续压迫, 导致血运不足和压迫性损伤, 护理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 可在面罩给氧的过程中注意给氧间隙以及在面罩下使用棉球, 减少损伤的发生。吸入性肺炎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病情严重, 患者预后多较差, 因此, 需避免患者饱餐后进行正压通气治疗而出现误吸。保证各种医疗器械的无菌, 避免感染的发生。

2 结果

5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 46例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症状好转, 好转率为92.0%, 经治愈后出院;4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为8.0%。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形式, 无创正压通气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8]。经鼻或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 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 简单易行, 是一种新型呼吸支持模式, 其通过面罩代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呼吸机连接的一种无创正压通气技术, 且与机械通气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9,10], 但是在选择过程中同样对患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患者不仅需要良好的医学护理措施, 而且需要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因此,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充分沟通和医护人员的真诚服务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以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给病人讲解无创呼吸机的特点和功能, 耐心解释无创通气的目的、疗效、安全性、上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让病人对病情及治疗有合理的认知, 减少心理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患者的主动配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50例患者中, 46例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症状好转, 治愈出院;4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为8.0%。表明合理护理对于减少患者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合理护理涉及整个通气治疗过程, 基础护理干预是整个护理工作的重点, 是患者能顺利完成无创通气治疗的保证。心理护理干预也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患者进行通气前、通气治疗中进行干预, 减少患者在上机前、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 如恐惧、焦虑和担心等, 保证患者配合治疗。

总之, 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治疗过程中进行各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葛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2, 33 (2) :413-414.

[2]吕晓玲, 王朝霞.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53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 (10) :958-959.

[3]王永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 :593-594.

[4]刘宏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10) :939-1001.

[5]张金松.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6) :147-148.

[6]任绍新, 任英莉, 崔月红, 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13 (9) :52-53.

[7]王美锦, 杜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1, 17 (5) :542-544.

[8]邢爱民, 孙雪峰, 李立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预测中的作用[J].临床荟萃, 2011, 14 (9) :798-800.

[9]韩雪峰, 乜庆荣, 张爱民.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7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11 (10) :1225-1226.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9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83-02

急性左心衰时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及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病死率高,患者高度呼吸困难及缺氧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病情危重时,单纯高浓度吸氧难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但是创伤大,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具有快速起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本研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9~73岁,平均(65.5±5.6)岁;扩张型心肌病9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0~74岁,平均(63.3±5.9)岁;扩张型心肌病11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入选患者符合胸片提示急性肺水肿,动脉血气分析pH<7.3,PO2<60 mm Hg,意识基本清楚或模糊,呼吸呈急促状态,呼吸次数>30次/min,呼吸浅快,出现腹式反常呼吸。排除自主呼吸微弱、严重心理失常、并发气胸、严重肺大疱、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吞咽反射异常、面部畸形损伤患者[2]。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升压药和血管扩张剂治疗。治疗组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根据患者面型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并固定,工作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参数为自主呼吸/时间切换(S/T),备用RR 16~20次/min,呼气相正压(EPAP)2~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气相正压(IPAP)10~20 cm H2O,吸氧流量为2~3 L/min;通气时间为前48 h持续通气,后每天间断使用8~16 h[3],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HR、RR、SaO2变化 [4],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检测动脉血气及血浆脑型钠尿肽(BN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及BNP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及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气恢复较对照组好,BNP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上升、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是以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传统的急救措施是患者采取端坐位,同时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患者因为不能在短时间内纠正缺氧状态,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特别是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在经过传统急救措施后,要考虑机械通气治疗。在以往的理论中,多数医生认为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时加重心脏的负担及耗氧量,特别是急性心梗患者会进一步影响冠状动脉供血[4],扩大心肌梗死面积,因此机械通气在临床中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时能迅速纠正酸中毒及严重低氧血症,改善心肌供血,没有出现明显的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及血流动力学恶化等表现。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用机制是双向正压通气使胸腔内形成正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前负荷降低,减轻了肺淤血,利用吸气压提高潮气量,改善通气,使肺泡张开,纠正低氧血症,呼气正压能抵消COPD内源性呼气末正压[5],改善肺泡氧的交换,增加功能残气量。本研究显示经过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明显好转,BNP明显降低,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与李卫星等的研究相符[6-7]。Johnson等研究发现持续正压通气能减少呼吸机做功,降低机体耗氧量,对心脏效应为降低每搏心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对舒张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可以降低血中BNP水平,通过神经激素调节机制实现心功能的改善。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能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症状,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刘作良,杨明施,肖雪飞.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7):1597-1598.

[2] 翁育清,李俊,郭欣然,等.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重度左心衰竭的临床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7,5(7):569-570.

[3] 刘玲,邱海波,郑瑞强,等.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17(8):477-480.

[4] 骆本生,陈传国,张林叶.机械通气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6):736-737.

[5] 欧阳艳红,严首春,鲍传裕,等.急诊早期应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9):18-20.

[6] 李卫星.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29-30.

[7] 吕斌.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1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2010,5(1):33-34.

(收稿日期:2012-02-27)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中毒性肺水肿病人58例, 男21例, 女37例;年龄12岁~73岁, 平均43.7岁;急性有机磷中毒22例, 刺激性气体中毒19例 (二氧化氮3例, 氯气5例, 氨4例, 光气3例, 硫化氢4例) , 海洛因中毒8例, 氟乙酰胺中毒5例, 氨基甲酸酯中毒3例, 正己烷中毒1例;均意识状态正常,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15分, 均有气促、发绀、咯血性泡沫痰, 两肺大量湿啰音, 胸部X线片出现纹理增多、增粗, 边缘模糊不清, 大片致密影, 严重者出现“白肺”;氧合指数 (oxygenation index, OI) <300 mmHg (1 mmHg=0.133 kPa) , 其中OI<200 mmHg 32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0例, 对照组28例, 两组病人年龄、基础情况、治疗前血气分析、呼吸频率 (RR) 、血压、OI、氧饱和度 (SaO2) 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给予针对性解毒治疗或血液净化治疗;吸氧、使用呋塞米、毛花苷C及早期短程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等对症处理。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 用硅胶膜面罩接Drager呼吸机使用辅助自主呼吸压力支持 (ASB) +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 模式通气, 压力支持8 cmH2O~20 cmH2O (1 cmH2O=0.098 kPa) , 呼气末正压5 cmH2O~15 cmH2O, 调节氧浓度 (40%~60%) , 使血氧饱和度 (SpO2) >90%。上机前均进行心理指导, 避免紧张恐惧使其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通气效果。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方法者使用咪达唑仑镇静。

1.2.2 观察指标

治疗后1 h、2 h, 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血气分析、OI、RR、SaO2等指标。观察1 h~2 h, 如OI<100 mmHg;或吸氧浓度>60%, SpO2<90%;或呼吸窘迫症状未见好转及二氧化碳 (CO2) 潴留者, 给予转为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转为有创机械通气。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30例病人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 5例因意识障碍、排痰不顺利, 行气管插管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余25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咯泡沫痰的症状消失。对照组组28例病人, 临床症状缓解15例, 另外13例后改为无创通气, 10例出现意识障碍, 其中8例最终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 (P<0.01) 。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变化情况 (见表1)

2.3 无创正压通气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

无创正压通气病人并发胃肠胀气7例, 面部皮肤受压潮红2例, 咽部不适1例, 恐惧感3例, 人机对抗8例。通过加强护理指导以及镇静等对症处理后大部分病人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 5例病人因意识障碍、排痰困难改为有创通气。观察组未发生误吸、窒息、恶性心律失常等致命性并发症。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前详细了解病史, 准备合适的呼吸机及相关监护设备, 检查呼吸机状态、管道连接情况以及湿化器水量, 设置湿化器为无创正压通气模式 (面罩端温度30 ℃~35 ℃, 相对湿度60%~70%) 。选择适合病人脸型的面罩 (最好选用一次性硅胶面罩) , 检查面罩压力是否适当。设置呼吸机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气道峰压及监护仪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报警范围。机械通气时床头抬高30°~45°, 密切观察病人临床症状, 包括意识、呼吸音、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及呼吸机报警情况。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立即摘除面罩暂停通气,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导致窒息。当病人出现意识改变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机械通气有效性的关键。鼓励病人自行有效咳嗽、深呼吸、多饮水保持气道湿化, 根据病人气道分泌物的性质和量调整湿化强度。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用叩背机或重症监护病房 (ICU) 专用床, 4 h~6 h帮助病人翻身、叩背1次, 促进分泌物排出。选择大小、软硬适中的吸痰管吸痰避免损伤气管黏膜, 每次吸痰前先予纯氧呼吸增加氧储备, 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内。

3.3 加强口腔护理

大部分毒物对黏膜有腐蚀性, 口服中毒后常出现口腔黏膜的烧灼感或黏膜烧伤、溃疡。口腔护理使用复方硼砂漱口液漱口每天3次;合并溃疡者局部喷西瓜霜喷剂, 每天3次;护理时注意清除血痂和坏死黏膜。

3.4 预防胃肠胀气

大多数病人在无创正压通气早期因不适应面罩或精神紧张而用口呼吸以致胃肠胀气。护理过程需要指导病人正确的经鼻呼吸方式, 通气过程尽量避免张口呼吸或讲话, 胀气明显者加用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等促进胃肠蠕动药物, 必要时胃肠减压。

3.5 防止面罩局部皮肤受压

面罩材料一般选择硅胶为宜, 头带避免过紧, 以容下两指而不漏气为宜, 防止局部皮肤受压造成循环障碍, 出现红肿, 甚至破损。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后每2 h应松开面罩5 min~10 min, 用温水擦脸后在受压局部涂抹凡士林轻柔按摩, 必要时加用油纱软垫保护。局部出现破损后给予红霉素或莫匹罗星软膏外涂, 合并疱疹则外涂利巴韦林软膏。

3.6 加强心理沟通

充分了解中毒原因, 对于误服或误吸毒物者着重于消除恐惧感配合机械通气, 增强治疗信心;自杀者多存在情绪不稳定, 甚至有抵触情绪, 此时护理人员应陪伴在病人身边用和蔼和安慰性的语言开导病人, 减少病人的消极心理并取得病人信任。无创正压通气前向病人详细解释进行呼吸机通气的作用和意义, 要自我调节呼吸频率, 尽量进行深慢呼吸, 促进人机同步, 避免人机对抗以及过度通气。向病人说明面罩连接和拆除的方法, 以备病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拆除连接, 增加其安全感。教导病人通过手势、表情、书写等方式来表达要求, 及时领会病人表达的意思, 对其合理要求给予满足, 增加病人自信心以配合治疗。开始的1 h~2 h需要专人负责治疗和监护, 给予心理支持,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使用疗效。当病人已适应或病情改善后, 可改为15 min~30 min观察1次。通过心理安慰仍有烦躁、谵妄以及合并其他影响通气的精神神经症状者, 排除异常情况后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镇静, 应用镇静剂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h监测血气分析1次, 如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则尽早改用有创通气。

4 讨论

各类中毒引起的中毒性肺水肿多由于毒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肺泡支气管内膜造成支气管内膜损伤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引起肺间质水肿, 肺泡小气管体液潴留, 使换气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另外, 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肺淋巴回流受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损等成为附加损害因素, 有助于形成病理恶性循环[4,5]。有研究显示, 早期治疗急性肺损伤时, 应用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无创通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病人容易接受[6,7]。急性中毒性肺水肿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中毒性肺水肿引起的低氧血症, 减少肺泡渗出和肺水生成, 提高氧合指数, 对缓解中毒性肺水肿症状有积极的临床实用意义。

病人对机械通气的依从性对治疗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 机械通气时病人会体验更多的负性情绪[8], 同时中毒也加重了各种精神神经症状, 极易产生恐惧、烦躁不安、谵妄等心理问题。与一般病人相比更加需要护理人员的细致关怀和心理疏导, 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前要正确指导病人经鼻呼吸以及与呼吸机同步呼吸。通过心理安慰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而排除异常情况后适量合理应用镇静剂可增加病人耐受性[9]。同时在使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也应重点加强中毒病人的口腔、面部护理以及气道管理, 以保证无创正压通气获得理想的通气效果。

综上所述, 已明确属可能发生肺水肿的急性中毒 (如刺激性气体、有机磷、毒品中毒等) , 除常规针对性解毒及血液净化清除毒物外, 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气道管理、局部护理、心理护理, 严密观察呼吸机、监护仪器报警及病情变化,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中毒性肺水肿症状, 对提高抢救成功率, 避免有创通气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凤生, 王世俊, 任引津.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1.

[2]曹志新, 王辰.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范围和指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3) :136-137.

[3]Marcelino P.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mprovesoutcomes for people with acute pulmonary edema and chronicheart failure[J].Int J Cardiol, 2005, 99 (2) :171-185.

[4]方克美, 杨大明, 常俊.急性中毒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3.

[5]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492.

[6]王廷焱, 杨永国, 李庆艳.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临床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 :140-141.

[7]李坚, 王建中, 丁明, 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 2005, 25 (1) :25-27.

[8]刘化侠, 沈宁.机械通气病人感受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00, 6 (3) :162.

上一篇:企业生产员工论文下一篇:咨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