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治疗

2024-08-26

通气治疗(精选12篇)

通气治疗 篇1

摘要:目的 总结又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2008至2011年我院ICU收治的28例重症哮喘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其中2例因呼吸停止时间长,脑复苏失败,放弃治疗死亡其余患者均获成功。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能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哮喘

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1]。重症哮喘患者呼吸功能明显减低,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氧摄取量过少。对重症哮喘患者使用呼吸机制论上可以加快二氧化碳排出,并进一步促进氧气吸入。我科2008至2011年收治的28例重症哮喘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重症哮喘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标准[2],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9.4±16.8)岁,28例患者中,呼吸停止,紧急心肺复苏成功5例,所有患者均有心律失常,动脉血气Pa O2均<40mm Hg,Pa CO2>50mm Hg,Sa O2<90%,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例。

1.2 方法

对28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解痉、哮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管径男性8.0mm,女性7.5mm)和呼吸机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气管插管和上机指征[3]。呼吸机模式为对5例呼吸停止着予机控模式,潮气量6~8m L/kg,氧浓度初始6h60%~100%,以后逐渐下降,对有自主呼吸者给予压力支持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烦躁不安者给予肌松剂及镇静剂,PEEP从初始3cm H2O逐渐上调,呼吸频率14~18次/分,I∶E为1∶2,吸气时间0.8~1.2s,吸气压力23cm H2O,PSV8~20cm H2O,根据血气给予调整呼吸机参数,待患者意识清晰,呼吸困难消失,自主呼吸平稳,生命体征稳定,低氧血症纠正,Pa CO2恢复正常,逐渐撤机拔管。

2 结果

经呼吸机治疗后28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心率恢复正常,18~20次/分的呼吸频率,没有呼吸困难现象,没有紫绀现象,神志变得清晰,顺利停机拔管,其中2例因脑复苏未成功而放弃死亡。

3 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逆性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临床发作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依据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可将支气管哮喘分为轻、中、重、危重四种。危重哮喘是其中最重的临床类型,以往曾有将哮喘发作持续24h或以上无法缓解者成为哮喘持续状态,如今已被上述概念替代,哮喘持续状态实际归入危重哮喘之中[4]。

以前哮喘很少需要用机械通气治疗,主要原因并不是患者的病情不需要,是因为缺乏临床机械通气设备。近年来,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例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危重哮喘的病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明显降低了此类患者的病死率。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发作及猝死的重要措施,其上机适应证是多种诱因所致的危重哮喘,只要缺氧严重,用一般方法无法缓解,且有危机患者生命危险或者患者已无法耐受,就应及时考虑应用机械通气纠正缺氧。人工气道首选气管插管,因为支气管哮喘患者虽然起病突然,病情危重,但大多容易缓解,尤其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除非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否则不考虑气管切开。

危重哮喘的病因主要是因为缺氧,而缺氧的一个很主要原因是通气障碍,机械通气对通气障碍所致缺氧取得效果最好,一般均能迅速改善缺氧,但此类患者气管痉挛以及感染和脱水造成粘液栓阻塞气道,使气道阻力高,在呼吸机治疗初期,易造成人及不协调,除了暂时性提高Fi O2迅速降低缺氧,阻断缺氧致支气管痉挛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外,用解痉剂,借助镇静剂肌松剂及呼吸中枢抑制剂。

为了减少并发症,现多主张应用低潮气量(5~8m L/kg)、低频率,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 H不低于7.20~7.25)的通气策略[5]。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通气(PCV)的更好的控制和降低气道峰压(PIP),更好的减少肺损伤的发生,PCV的气流为递减型,随着气道压力的上升,气流流速呈指数递减,从而使PIP不致过高。机械通气目前多主张应用低水平PEEP(3~5cm H2O),它的机制是这样的:(1)将支气管进行机械性扩张来达到降低气道阻力的目的,让呼出气体变多,从而功能残气量减少;(2)通过人工呼气末正压维持,改善肺泡动脉血压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氧气从肺泡动脉血液扩散,增加动脉血氧分压,提高Pa O2;(3)抵消内源性PEEP,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4)增加肺、胸廓弹性回缩力,增加呼气流量,呼出的气体增加,降低功能残气量[6]。我们在治疗这28例患者重均加用了低水平PEEP(3~10 cm H2O)以下,无一气压伤。

脱机指征:不伴有明显肺功能障碍的危重哮喘患者脱机简单,只要支气管痉挛缓解,缺氧纠正,就可以考虑脱离呼吸机,有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视具体情况,逐渐降低呼吸机条件,最后脱机拔管。

我们治疗这28例患者过程中,危重哮喘患者治疗要个体化,给氧、抗感染、补液、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效果不理想时要及早应用呼吸机,以缩短病症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Lougheed MD,Lam M,Forket L,et al.Breathlessness during acautbronchoconstriction in asthma.Pathophy siologic mech anisms[J].Am Rew Respir Dis,1993,148(6):145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4.

[3]秦桂玺,阎明.急危重症疾病与急救[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2.

[4]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58.

[5]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5-324.

[6]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17-421.

通气治疗 篇2

3.1.1吸痰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吸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好吸痰时机,如遇患者咳嗽、通气不畅、通气机压力升高、高压报警、SaO2下降时应立即吸痰。(2)注意负压吸引的压力,成人真空的安全范围一般是10.7-18.7KPa,压力太大易损伤呼吸道粘膜,太小则难以将分泌物吸出。(3)正确选择吸痰管,应选用硅胶吸痰管,其外径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长短比气管导管长4—5厘米。(4)吸痰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带无菌手套,准备多根吸痰管,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1—2分钟,将吸痰管伸入气管导管、直至气管、支气管,零压进、负压出,边旋转边吸引,同时可鼓励病人咳嗽,以吸出深部分泌物,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引起粘膜损伤,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秒,若未吸净,应给予纯氧呼吸10—15次后,再行吸引,痰液粘稠不宜吸出时,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5ml生理盐水,然后再吸引,吸痰顺序为先气道、后口鼻,在整个吸痰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5)如条件允许,可采用纤支镜引导下吸痰,吸痰更充分、更彻底。3.1.2正确有效的排痰

即翻身、叩背,叩背一般与翻身同时进行,翻身前先吸尽气道及口腔分泌物,以防气道不畅。叩背时,用手掌呈杯状叩拍患者两肺,自下而上,自边缘到中央,利用手腕的力量使痰液松动,易于排出。对肺血液循环与通气也有帮助。3.1.3充分气道湿化,及时吸出分泌物

机械通气病人容易引起气道内痰干燥结痂堵塞气道,因此必须加强气道湿化,定时滴入生理盐水。痰液粘稠不宜吸出者,用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湿化或雾化。3.1.4定时检查导管置人的位置及深度

老年人牙齿松动或没有门齿,气管导管、牙垫难以固定,导管易脱出或置入过深,应随时注意观察气管导管置入的位置及深度。气管切开者注意将套管固定牢固。3.1.5定时检查气囊压力

现在套囊的设计为高容低压,手触外囊应与触鼻尖感觉相似。对于套囊是否定时放气存在争议,因套囊设计改为高容低压,现多不主张定时放气。3.1.6正确选择通气模式

对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掌握通气机的治疗参数及调节方法。有报道气道峰压如>29-45cmH2O时气压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2]。因此,在保证有效通气的前提下应尽量减低患者的气道峰压,除了应用药物降低气道阻力外,尽可能用底PEEP值,潮气量宜在5-8ml/kg体重,峰流速在30-40L/s。3.1.7通气机管道管理

呼吸机管道、滤菌器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罐及时添加蒸馏水,湿化温度保持在32—340C 3.1.8呼吸机治疗效果的观察

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根据情况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另外还应做好特别护理记录,记录呼吸机各参数、通气模式及24小时出入量,准确记录痰量和痰的外观,及时正确采取痰标本送检,以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3.2一般护理

3.2.1预防褥疮 由于病人年龄大,营养状况差,两便失禁,翻身不便,极易造成褥疮。所以要保持皮肤清洁,根据情况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并注意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的情况,或选用气垫床等护理用具配合。3.2.2口腔护理 每日2—3次,老年人食欲减退,唾液分泌稀少,牙齿磨损松动、易脱落,加之经口插管时给予机械刺激,所以要勤于口腔护理,并注意牙齿有无脱落于口腔、气道。

3.2.3安全护理,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必要时加床档和约束带。3.3病情观察

3.3.1随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是否灵敏,双侧眼睑及球结膜是否水肿。

3.3.2观察病人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如不同步,应立即寻找原因给与排除,常见的原因是通气不足、人机对抗或机械故障等,对不和作的病人可给予药物治疗。

3.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起病多数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肺炎可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好,心衰可先出现精神症状,急性心梗可无胸痛,感染性疾病可不发热,护士应详细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疗护理提供依据。3.4用药护理

3.4.1老年人代谢低,肝、肾功能减退,易致蓄积中毒,再者老年人个体差异大,所需药物剂量在患者间可差几倍,所以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警惕性。一旦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尿量减少、稀便、发热、皮肤瘙痒、皮疹、颜面或全身肿胀、心悸、乏力等变化时,立即报告医师,查明原因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药。3.4.2静脉补液时严格控制滴速,心肺功能差者应严密观察。

3.4.3采用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营养者,做好穿刺部位及置入导管的护理,每日更换敷料,用碘伏消毒后给予广谱抗生素百多邦软膏涂抹,导管用肝素生理盐水每6小时冲洗一次,并注意观察有无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如皮下气肿、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3.5心理护理,老年人心理状态十分复杂,如急躁易怒、主观固执等。护理老年病人要细心、周到,用亲切、尊敬的称呼或利用体态语言与其交流,如手势、口型、动作等,如病情许可最好与病人进行文字交流,可给病人提供纸和笔,建立病人的信任感。勤于病人家属沟通,以防医疗纠纷。采取医疗护理预警机制,将医疗纠纷降至最低点。3.6做好撤机前患者的心理诱导,一旦引起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变得到控制,就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讲解呼吸机的有关知识及长期应用呼吸机所造成的危害,避免对呼吸机产生心理依赖,树立患者自主呼吸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做好思想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撤机。4.讨论

通气治疗 篇3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延误抢救、治疗时机,成功率明显不高。近年来,无创机械通气(NIPPV)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其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有效性安全性也逐步得到肯定,大大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避免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我院呼吸内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共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4~79岁,其中重症哮喘16例,心力衰竭12例,心源性水肿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肺栓塞1例。所有患者神志清,有自主呼吸,但浅而快。在进行PSV前进行动脉血气检查,短时间内动脉血气分析达到急性呼吸衰竭标准[1]。将此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方法:所有患者均按常规临床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抗心衰等治疗,例如COPD患者给予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心力衰竭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氧疗等。治疗组在给予标准治疗的同时,加用NIPPV面罩进行人机联接(New Port200型或E500型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PSV)加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患者取45°半卧位,面罩用头带固定于面部,松紧度以面罩邊缘不漏气且患者能耐受为适合。每日坚持NIPPV时间10~20小时,第1天尽可能长时间应用,随病情好转后逐渐少NIPPV时间。

结 果

经NIPPV及综合治疗后1小时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即有明显改善(P<0.05),随着NIPPV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均符合无创通气有效的判断标准。与对照组比较,pH值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5),具体数据见表1[2]

讨 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均可影响通气不足,乃致呼吸停止,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急性呼吸衰竭。

对大多数患者根据其病因而分别采取抗感染、祛痰、氧疗、支持对症处理等保守性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缓解,而部分患者不能改善或是进行性恶化,则需考虑机械通气治疗。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主要用于呼吸衰竭的早期和慢性呼吸衰竭,对各种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已得到肯定。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增多,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急性肺水肿,急性心梗、严重心律失常及各种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的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也有了进一步研究[3]

NIPPV治疗ARF的机制主要是减少呼吸肌做功和缓解呼吸肌疲劳。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有效缓解呼吸窘迫,大部分患者通过应用PEEP克服内原性PEEP而改善气体的交换,于正压通气治疗2小时后病情好转或缓解,由烦躁转为安静,心率、呼吸频率减慢,肺部啰音减少,尿量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我院治疗组NIPPV后心率、PaCO2、H2CO3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aO2明显上升,表明NIPPV在ARF病人组能改善高碳酸、低氧性呼吸衰竭,能大大降低病死率。

医护人员在在使用NIPPV的过程中,要注意面罩安装要舒适,选择与患者脸型相匹配的面罩,提高患者依从性。NIPPV治疗呼衰的疗效好坏,主要取决于能否按患者呼吸病理生理的变化,合理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治疗参数以及吸入氧浓度。同时医生要对患者有耐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流量,当患者感觉人机对抗时,及时查找原因,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呼吸参数,医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都是提高NIPPV疗效的关键[4]

参考文献

1 刘又宁,陈良安,愈森洋.机械通气与临床.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

2 明自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7):556.

3 李坚.无创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2):48.

灌注肺机械通气治疗护理 篇4

1 机械通气方法

采用BP740呼吸机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确诊为灌注肺后, 即启用呼气末正压 (PEEP) 辅助呼吸, 控制性呼吸。根据体重调整潮气量, 采用潮气量8~10m L/kg, 呼吸频率16~30次/分, 吸氧浓度 (Fi O2) >70%, PEEP自5cm H2O开始, 逐渐递增至12cm H2O。吸呼时比1~2∶1, 确保足够氧合与同时避免氧中毒, 减少肺损伤。每30min监测动脉血气, 至血流动力学稳定。

2 护理

2.1 体位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即给予半卧位, 尤其在鼻饲前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 可防止误吸的危险。

2.2 气管插管护理

气管插管一定要用胶布固定好, 避免上下滑动, 应每班记录好气管插管的长度并做好标记, 在挪动患者及连接呼吸机时观察刻度是否改变。

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要紧密, 防止牵拉及管道扭曲、打折, 脱落以及管道破损影响通气。

为防止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充血、水肿以致坏死, 每4h松解气囊1次, 每次5~10min, 放气时使患者处于侧卧位, 吸深部痰液, 防止口腔分泌物倒流气管, 而发生感染。

2.3 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是机械通气疗法中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呼吸道湿化便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 降低呼吸道阻力。一般情况下, 湿化器温度可设定在32~34℃, 湿化液可间断滴入气管插管内以稀释痰液。

2.4 应用PEEP通气的监测护理

适当水平的PEEP可防止肺泡塌陷、保持肺泡膨胀状态。当PEEP水平不足时, 部分肺泡在呼气期间塌陷, 吸气期再开放而产生的剪切力是导致急性肺损伤 (VLA) 的重要原因。PEEP水平的调节不应单纯以气体交换改善为目的, 应最大程度地减少肺泡塌陷, 合适的PEEP, 可使肺顺应性达到最佳水平, 应根据患者的顺应性的变化选择其最适合的PEEP水平。先将PEEP设定在5cm H2O, 若Pa O2无改善, 可每次增加3cm H2O, 直至满意, 但最高不应超过20cm H2O, 原则上以最低的PEEP达到最理想的氧合 (Pa O2>60mm Hg, Sa O2>92%, Fi O2≤50%) 。同时密切观察血压, 中心静脉压 (CVP) 变化。每调节1次参数, 通气20min后测动脉血气, 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PEEP的撤离时机亦非常重要, 撤离过早过快易致肺泡塌陷, 病情反复。在达最佳PEEP后, 渐减氧浓度至40%, 血气分析正常, 血流动力学稳定6~8h后, 听诊双肺无湿性音, 气道阻力下降, 胸片示双肺阴影渐消失, 肺野清晰, 胸腔积液消失, 开始撤离PEEP。每60min减少2cm H2O, 至5cm H2O时改为SIMV行呼吸过渡以至撤机。

2.5 吸痰护理

不必频繁吸痰, 掌握的吸痰指征为: (1) 呼吸机管道压力增高; (2) 患者呼吸时对呼吸机有抵抗, 呛咳, 听诊双肺有痰鸣音; (3) Sa O2下降。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及注意事项对肺功能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均采用密闭式吸痰法, 将密闭式吸痰管的头端分别接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管路, 尾端接吸引器, 将吸痰管伸至所需深度后按下控制纽就形成负压抽吸系统。吸痰完毕后缓缓抽出吸痰管, 自动形成密闭状态。其优点是:密闭式吸痰 (CS) 不需要脱离呼吸机, 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及氧分压, 维持PEEP, 最大限度减少气道内压力的变化, 肺容积减少相对较少, 可以通过保持一定的肺功能残气量, 避免肺泡萎陷, 维持吸痰前后Pa O2、Sa O2的稳定性, 因此可以避免气体交换受损, 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肺不张及组织缺氧。

2.6 循环系统的观察

持续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心率、血压, 定时测量 (CVP) 1次/h并记录, 监测动态心电图波形, 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血气分析监测, 观察末梢循环情况、瞳孔、尿量等变化,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7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

2.7.1 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 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 定时消毒液消毒地面, 保持室内温度18~20℃, 湿度50%~60%, 各种治疗和护理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2.7.2 呼吸管道消毒

应用呼吸机过程中外源性感染主要指呼吸机管道中高污染率的凝集所导致 (吸痰、雾化、呼吸导管及湿化蒸馏水的重复使用等) 。呼吸机的外回路及各接头, 每24h更换1次, 集液瓶置于呼吸回路的最低位, 及时倾倒集液瓶内的冷凝水, 避免倒流入肺。湿化器内的蒸馏水每24h更换1次, 需补充液体时, 应弃去剩余液体, 清洁后重新盛入蒸馏水。

2.7.3 气切护理

对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气管切开, 建立较理想的气道途径, 定期进行气管内分泌物的培养,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气切部位及时更换敷料。

2.7.4 加强口腔护理

原则以保持清洁为主, 2~3次/d, 根据口腔p H值选用漱口液, 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 应对口腔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 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口腔局部用药, 不主张随意涂抹抗生素, 以免耐药菌产生。

2.7.5 防止误吸

持续胃肠减压, 减少胃内容物潴留, 鼻饲时取半卧位,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2.8 其他方面的护理

2.8.1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 防治应激性溃疡。早期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 具有增强免疫力, 提高治愈率作用。另外, 由于手术刺激和激素的使用, 患者易出现应激性溃疡, 护理中应密切观察胃液的量、色及性状, 根据病情可应用甲氰咪胍, 每6~8小时1次, 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8.2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心纵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有无血凝块等。

2.8.3 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

长时间的气管插管加上切口疼痛等其他原因, 患者不能耐受, 容易躁动不安, 加重心肺负担, 造成组织缺氧, 遵医嘱给予丙泊酚等镇静镇痛, 使患者安静度过机械通气关。

2.8.4 心理护理

患者意识清醒, 处于监护室陌生环境, 自身的各种留置管, 以及手足束缚带, 加上气管插管, 不能言语及切口疼痛等不适, 患者会产生恐惧不安心理;我们术前尤其注意和患者沟通, 向其交代麻醉苏醒后的将会遇到的不适, 比如导尿管引起的尿意, 必要的制动等, 争取理解与配合;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 认真耐心地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 讲解配合护理的重要性,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8.5 皮肤护理

保证床铺清洁、松软、干燥, 每1~2h翻身一次, 并用赛肤润按摩,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褥疮发生。

正确的护理工作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患者的病死率, 并且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及希望,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理解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术后灌注肺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结护理经验, 以期改善体外循环术后发生灌注肺患者的低氧血症, 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新乡市中心医院采用机械通气加呼气末正压 (PEEP) 呼吸治疗, 经过严格的呼吸道护理, PEEP通气的监测,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环系统的观察等方面的积极抢救和治疗。

小孩鼻子不通气 篇5

很多宝妈在宝宝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的时候,都会选择带宝宝到医院去治疗,但是如果宝宝本身没有其他的症状,仅仅是鼻塞的话,去医院是没有必要的,不如采用一些解决小孩鼻子不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缓解宝宝鼻子不通气3妙招

1、喝葱白水。取葱5根,取下葱白洗净,加入40毫升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分钟,加入少量白糖,装入奶瓶,等到温度适合时让宝宝喝。

2、盐水滴鼻。把1小勺盐放入240毫升温水中,装在用过的眼药水空瓶里,把宝宝抱正,向两个鼻孔里各滴1滴,然后让宝宝躺一下,用洗鼻器把分泌物吸干净。

3、湿巾擦鼻。准备1条小毛巾,用温水浸湿,然后在宝宝的鼻子上轻轻地一按一擦,重复多次,鼻涕或鼻塞物被水软化后就很容易被擦掉。

4、如果在宝宝临睡前用温的湿毛巾擦完鼻子,再往枕头上滴1~2滴清凉油或薄荷水,睡觉时他的鼻子会更舒服些。

在处理小孩鼻子不通气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1、使用棉花棒时,因为小婴儿会乱动,小心勿让棉花棒伤到鼻黏膜。

2、婴儿会利用打喷嚏的方法,将鼻孔的异物清除,当突遇冷空气时也引起打喷嚏,这是正常现象,除非流鼻涕,否则不必担心。

3、让宝宝吸一点潮湿的水蒸气也可以使鼻内的分泌物易于清除,也能缓解鼻塞症状。可以在浴室放热水,使水蒸气弥漫,让宝宝吸3~5分钟后,再清除鼻涕。

通气治疗 篇6

[关键词] 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72-02

颅脑损伤易导致脑损伤,造成患者昏迷,引起较为严重的呼吸衰竭,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机械通气通过人工气道的建立,能够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误吸,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1],对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笔者所在医院收诊的颅脑外伤患者,以探究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以及神经外科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间收诊颅脑外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0例,男53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37.3±5.2)岁,其中,严重脑挫裂伤13例,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9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7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5例,外伤性脑室出血3例,原发性脑干外伤14例,脑干外伤合并脑挫裂伤9例,开放性颅脑损伤6例,颅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4例,所有患者结果均经颅脑核磁共振或CT确诊,所有观察对象中,行急诊手术者23例,行保守治疗者47例,行气管切开者19例,经口气管插管者24例,经鼻气管插管者17例。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脑外伤导致的呼吸衰竭,诊断依据为均发生较为严重颅脑外伤,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PaO2<8 kPa或伴PaCO2>6.65 kPa,呼吸浅快,口唇紫绀,鼻翼扇动)并排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可以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无胸部外伤等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合并伤,外伤发生后6 h内入院,无肿瘤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排除标准:年老体弱患者,妊娠妇女及儿童。

1.3 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在行去骨瓣减压术及颅内血肿清除等急诊手术或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措施并用综合治疗(脱水、抗感染、激素、补液、脑细胞保护剂、电解质平衡、胃肠内外营养以及维生素等),并在早期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上呼吸机:动脉血氧分压<60 mm 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50 mm Hg;呼吸频率<10次/min或者>30次/min;患者经鼻导管给氧后动脉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仍然出现下降的趋势,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度高。呼吸机选用的类型为Servo Ventilator 900C型以及PU-RITAN-BENNTT 760型等,呼吸参数设置为:呼吸时间比I:E 1:1.2~1.5,潮气量VT 6~10 mL/kg,呼吸频率12~20次/min,每分钟通气量VE 100~120 mL/kg,呼气末正压3~12 cm H2O,吸氧浓度FiO2 40%~50%,吸气流速Flow 40~80 L/min,通气模式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或者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本组患者最短通气时间设为12 h,最长通气时间为7 d,平均通气时间为(84.5±10.2)h,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氧合指标观察结果进行参数调整,调整时间为30 min,同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及血红蛋白情况,防止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肺损伤的发生,呼气末正压根据描记的压力-容积曲线调整,其最佳水平为呼吸静态压力-容积曲线低位拐点的压力+(2~3)cm H2O,分别在机械通气治疗前2 d以及后2 d测定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Lung Iniury Score(LIS)评分、GCS评分以及Acute Lung Injury(ALl)指数的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的数据用SPSS19.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机械通气抢救后,呼吸功能恢复正常者48例,死亡患者22例,抢救成功率为68.6%;机械通气治疗前的GCS评分、LIS评分、ALl指数等指标与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及生理指标在机械通气后均达到通气目标,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呼吸趋于平稳,发绀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消失,意识恢复,血液以及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呼吸衰竭得以纠正。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指的是颅脑在外力的作用下受到的损伤,同时伴有头皮和颅骨的损伤,在现在的和平环境下依然较为常见[2],其最主要的问题为脑损伤,导致中枢性呼吸功能以及循环功能的紊乱,从而造成低氧血症,影响肺及脑的血液供应以及血氧的供应,颅脑外伤易出现的呼吸衰竭类型包括中枢性呼吸衰竭、误吸综合征以及合并胸部外伤所致等[3],中枢性呼吸衰竭是指颅内血肿导致的脑干直接压迫或发生原发性脑干损伤所致呼吸频率降低或消失、每分通气量降低、呼吸动力减小以及肺泡通气量降低,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误吸综合征的发生多是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易造成误吸的发生,常见的误吸物为胃液、血液、口腔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4],易引起呼吸衰竭的胸部合并伤多见于血气胸、肺挫伤及多发性肋骨骨折等,因此,在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提供有效的氧供,是减少患者致残或致死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中,所有观察对象均在早期即接受机械通气的治疗,经机械通气抢救后,呼吸功能恢复者48例,死亡患者22例,抢救成功率为68.6%,进行性低氧血症是呼吸衰竭最主要的特点,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的缓解低氧血症,是治疗呼吸衰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目的主要是建立良好的气道,维持患者的气体交换,以保证患者呼吸功能的进行以及恢复,给患者带来足够的时间以争取获得更充分的病因治疗[5],因此,对于颅脑损伤后的呼吸衰竭患者,提高重视程度,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实行机械通气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中,机械通气治疗前的GCS评分、LIS评分、ALl指数等指标与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以及肺损伤,提高患者的恢复率;在血气分析指标方面,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及生理指标在机械通气后均达到通气目标,临床症状与体征也得到较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争取及早地应用机械通气。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

[2] 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6-317.

[3]杨杰.创伤性ARDS 21例诊治体会[J].中国临床医学,2002,9(3):314-315.

[4] Crivellato E,Nico B,Vacca A,et al.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duces intussusceptive microvascular growth in vivo[J].Leukemia,2004,18 (2):331-336.

[5] 李永,夏咏本,周劲.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5):122-123.

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观察 篇7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咪哒唑仑

镇静镇痛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患者疼痛, 减轻患者焦虑和躁动, 催眠并诱导顺应性遗忘, 从而增加人机协调, 降低机体氧耗的治疗。笔者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4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常规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 观察该治疗对血气、呼吸、循环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探讨、总结、分析, 为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2例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 患者需机械通气24 h以上。其中多发伤65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呼吸衰竭6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 危重哮喘发作5例, 先心病术后41例, 心源性肺水肿8例, 重症有机磷中毒并急性呼吸衰竭11例, 重症胰腺炎3例。使用德国Drage Evita 4呼吸机, 呼吸模式为:辅助/控制模式 (A/C) 或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模式 (SIMV+PSV) , PEEP设置为3~10 cm H2O, 潮气量为6~12 ml/kg, 动态监测血气分析, 并根据其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

1.2 方法

在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同时, 先予以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负荷量, 随后予以持续静脉微量泵入维持量, 并随时间延长及Ramsay评分调整泵入速度, 以达到所需的镇静效果。咪达唑仑负荷量静注为0.03~0.2 mg/kg, 维持量为0.03~0.2 mg/ (kg·h) ;芬太尼负荷量为1~3 μg/kg, 维持量为1~3 μg/ (kg·h) 。停药指征:①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②临床上决定对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及为撤机做准备;③患者死亡。在镇静镇痛过程中实施每日唤醒计划, 以评估患者的精神与神经功能状态, 根据临床需要按Ramsay评分, 使镇静维持在2~5级。评估1次/ (1~2) h。用药后0.5 h, 2 h各做一次动脉血气分析, 以后1次/ (4~6) h血气分析, 监测患者氧分压及氧饱和度, 记录呼吸、心率、血压。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镇静镇痛效果达到Ramsay 2~5级所需时间: (1.5~2.5) min, 大多数患者需达到Ramsay氏分级标准3~5级方能消除人机对抗。停药后平均清醒时间2~3 h。

2.2 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RR、HR、PaO2、SaO2, 用药后较用药前均有明显改善, 与用药前比较, P<0.05。

2.3 脱机、拔管成功率96% (136/142) , 抢救成功率87% (124/142) 。

3 讨论

机械通气患者的理想镇静镇痛药物应具有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代谢和消除迅速, 无明显的呼吸循环影响。咪达唑仑是咪唑苯二氮卓的衍生物, 通过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而发挥其镇静和遗忘作用。作用强度为地西泮的2~3倍[1]。且其用量少, 起效迅速, 半衰期短, 不增加代谢率, 可调范围大, 价格便宜, 对呼吸, 循环影响小等优点被推荐用于ICU患者的镇静治疗。且其代谢方式不依赖肝功能, 与阿片类镇痛药物有协同作用, 可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2]。芬太尼具有强效镇痛效应, 其镇痛效价是吗啡的100~180倍, 静注后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对循环、呼吸的影响较吗啡轻[2], 是一种起效迅速可靠, 苏醒快的短效静脉麻醉药, 能迅速达到需要的镇静深度, 并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停药后患者意识恢复迅速, 后遗症少。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作用于机械通气患者, 能保持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 有效率100%, Ramsay评分理想,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趋于平稳, 患者均有自主呼吸和咳嗽排痰功能, 与呼吸机同步性增加, 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值平稳,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脱机、拔管成功率96%。总之, 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是ICU治疗的重要一环, 需要认真掌握, 合理应用, 配合充分的痰液引流, 合理的抗菌素应用, 以达到更好地挽救重症患者生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伯銮.临床麻醉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84.

无创通气治疗重度哮喘疗效观察 篇8

关键词:无创通气,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1], 多种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流受限, 临床上表现为发作性喘息等症状, 常在接触变应源、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时诱发急性发作。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经支气管舒张剂、抗炎药物等治疗后可控制[2];重度哮喘急性发作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常需借助机械通气治疗[3]。但重度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较高, 气管插管有可能诱发强烈的气道痉挛, 导致插管难度增大;且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会导致病情加重, 近年来, 我院呼吸内科应用经口鼻面罩的气道双水平正压 (BiPAP)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度哮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治疗重度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60例, 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50~72岁;病程5~30年, 加重2~16h。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 (1) 自主呼吸较弱患者; (2) 存在较大误吸可能性患者; (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4) 气道分泌物较多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持续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 (美国伟康公司) 经口鼻面罩进行通气, 模式为自主呼吸/时间切换 (S/T) , 通气频率为16~20次/min。吸气压力从5~8cm H2O (1cm H2O=0.098kPa) 开始, 逐渐上调到15~20cm H2O;呼气压力从2~3cm H2O开始, 逐渐上调到4~6cm H2O。烦躁不配合可酌情使用地西泮针剂。除日常生活、雾化吸入及吸痰外, 持续上机48h。48h后评估疗效, 无效患者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转归作为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改善达二级;好转:改善达一级;无效:无改善、病情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首次带面罩后诉憋气、胸闷者7例, 经医护人员耐心解释后可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出现腹胀者3例, 出现鼻部皮肤红肿5例, 以上均在停机后基本消失。2组治疗过程中, 均未出现吸入性肺炎、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BiPAP无创呼吸机为双水平正压通气[5], 其原理为压力支持通气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 及呼气末正压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6]。BiPAP无创呼吸机在吸气时相当于PSV, 提供一个较高的压力, 帮助患者克服肺—胸廓弹性阻力、气道阻力, 增大通气量, 从而改善呼吸肌疲劳;在呼气时相当于PEEP, 给予一个呼气相压力, 以防止小气道过早关闭、减少呼气阻力、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促进气体在肺内的分布及排出, 同时可对抗内源性PEEP所致的呼吸功耗[7,8,9,10]。

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疗效确切, 但存在多种弊端:气管插管可诱发强烈的气道痉挛, 导致气管插管难度加大;人工气道建立对患者造成创伤;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如气道局部损伤、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无创通气无需切开气管或插管, 患者可正常进食、排痰, 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可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且该项技术较易掌握, 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arik P, Varon J, Fromm R.The management of acute severe asthma[J].J Emerg Med, 2002, 23 (3) :257-268.

[2]Masip J.Non-invasive ventilation[J].Heart Fail Rev, 2007, 12 (2) :119-124.

[3]Murase K, Tomii K, Chin K, 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severe asthma attack, its possibilities and problems[J].Panminerva Med, 2011, 53 (2) :87-96.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3) :177-185.

[5]Murase K, Tomii K, Chin K, et al.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life-threatening asthma attacks:Changes in the need for intubation[J].Respirology, 2010, 15 (4) :714-720.

[6]Nowak R, Corbridge T, Brenner B.Noninvasive ventilation[J].J Emerg Med, 2009, 37 (suppl2) :S18-S22.

[7]Soroksky A, Klinowski E, Ilgyev E, et al.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cute asthmatic attack[J].Eur Respir Rev, 2010, 19 (115) :39-45.

[8]Nowak R, Corbridge T, Brenner B.Noninvasive ventilation[J].Proc Am Thorac Soc, 2009, 6 (4) :367-370.

[9]Hostetler MA.Us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Emerg Med Clin North Am, 2008, 26 (4) :929-939.

通气治疗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据中华医学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3], 选择有典型临床症状, 如夜间打鼾, 呼吸暂停, 日间困倦, 记忆力下降, 口干, 夜尿增多等, 并经至少7 h多导睡眠图 (PSG) 检查诊断为中重度OSAHS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 女12例;平均年龄 (58.2±7.5) 岁, 平均体重指数 (BMI) 为 (32.6±12.4) kg/m2, 平均颈围 (41±5) cm。无肺大泡、气胸、鼻窦炎、中耳炎及神经系统疾患等CPAP治疗禁忌证。其中1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8例合并扁桃体肥大, 6例体重明显超重, 餐后血糖轻度升高, 3例曾行腭咽成形术, 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1.2方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变化情况。全部病例应用德国万曼SOMNOLab2记录睡眠前后资料, 第1晚监测患者呼吸紊乱指数 (AHI) 、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 (Sa O) 2、鼾声指数、睡眠分期, 选择中重度患者为治疗对象, 第2晚对入选对象应用万曼Motion2呼吸机行CPAP治疗。每例患者均由熟练医师指导仪器正确使用, 直至患者正确操作, 能耐受者每晚接受治疗时间均在6 h以上。3个月后再次应用德国万曼SOMNOLab2记录睡眠前后睡眠资料,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监测指标变化。

1.3疗效评价治疗后3个月复查PSG, 治疗后AHI下降超过50%或者小于10次/h, 并且主观效果满意或部分满意即判断治疗有效。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能很好耐受, 且临床症状鼾声、夜尿增多、夜间憋醒、晨起口干、晨起头痛、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改善, 见表1。治疗后患者呼吸紊乱指数 (AHI) 、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及鼾声指数均显著改变 (P<0.05) , 见表2。50例OSAHS患者治疗后AHI下降超过50%以上42例, 有效率84.0%, 评价效果满意45例, 部分满意1例, 轻度不满意3例, 不满意1例, 其中出现面罩过敏1例, 变应性鼻炎加重2例。

3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和咽部括张肌功能异常致睡眠时呼吸暂停, 引起频繁低氧、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酸血症, 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造成多系统、多器官损害, 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目前OSAHS治疗目的主要在于预防和消除心脑血管和多器官并发症, 寻求有效的治疗OSAHS的方法十分迫切。对OSAHS的手术治疗效果仍未完全肯定, 并且远期容易复发。CPAP是通过一种经鼻或口鼻与上气道连接治疗装置, 持续提供一定生理性正压, 防止上气道阻塞和塌陷, 从而解除阻塞或缓解阻塞程度, 目前已成为大多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具有无创、高效等特点, 本组50例患者除1例因面罩原因出现皮肤损伤, 2例出现鼻炎, 其余均未见不良反应;3例手术失败患者, 治疗后均感到疗效满意, 6例血糖升高者复查血糖正常;15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治疗前后变化明显, 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减低。所有患者经CPAP治疗后, 主观症状如鼾声、呼吸暂停、夜尿增多、白天嗜睡、口干等均明显改善, 客观指标AHI、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等有明显改善;Ⅲ~Ⅳ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CPAP治疗消除了OSAHS患者间歇的低氧血症和睡眠片段, 使白天嗜睡症状显著减轻, 记忆力减退现象也有一定的缓解, 患者胰岛素抵抗缓解, 血糖平稳, 交感神经兴奋性减低, 血压降低, 说明CPAP对OSAHS治疗有效, 并且其无创、无痛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患者易接受, 可作为OSAHS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此外CPAP治疗可消除咽部局部组织水肿, 减小咽腔壁厚度, 可作为OSAHS患者的术前过渡治疗, 缓解手术风险, 还可作为手术失败和复发时的替代治疗。CPAP治疗短期有皮肤过敏、局部溃疡、鼻罩漏气、鼻干、鼻塞等不良反应, 及时与呼吸治疗师协调, 上述不良反应均能通过药物和技术改进得到妥当处理,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 患者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危险性减低;并随着CPAP仪器更新换代, 患者对睡眠疾病的认识加深, 家庭化治疗逐渐开展, 患者依从性提高, 远期疗效更加可靠。

摘要: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50例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 经多导睡眠图 (PSG) 确诊, 符合治疗条件的OSAHS患者, 用CPAP治疗, 对比治疗3个月前后PSG结果, 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50例OSAHS患者经CPAP治疗呼吸紊乱指数 (AHI) 、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 (Sa O) 2、鼾声指数明显降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0.05) 。且日间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CPAP作为内科治疗OSAHS的一种有效手段, 安全且效果肯定。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多导睡眠图,症状

参考文献

[1]Young T, Palta M, Dempsey J, et a1.The occurrence of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mong middle-aged adults[J].N Engl J Med, 1993, 328:1230-1215.

[2]黄席珍.睡眠呼吸障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 23 (7) :396-398.

通气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 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呼吸衰竭疾病诊断标准[3], 其中心衰所致呼吸衰竭20例, 心源性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22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18例。6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8例, 女性22例, 年龄49~76岁, 平均年龄为 (63.5±4.3) 岁, 病程为3个月至15年, 平均病程为 (7.1±1.2) 年, 所选患者均为单纯用药治疗后呼吸衰竭无改善的患者, 排除具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肿瘤疾病患者, 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在治疗前, 首先对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以及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进行监测, 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然后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辅助呼吸, 并设置相应的初始参数, 吸气压以9~15 cm H2O为宜, 呼气压以4~6 cm H2O为宜, 将氧流量设置为5 L/min为宜, 呼吸频率8~12次/min。然后再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做进一步调整, 对患者进行不低于20 h的正压通气辅助呼吸, 结束后, 对患者的血气状况以及HR、RR等进行严密的观测, 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状况及心率、呼吸频率等, 血气分析指标主要包括Pa CO2、Pa O2及Sp O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血气指标及HR、RR结果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Pa CO2、Pa O2及Sp O2指标如表1, 治疗后的Pa O2及Sp O2指标明显升高, Pa CO2指标明显降低。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60例患者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HR及R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P<0.05, 表2) 。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传统对呼吸衰竭采用药物治疗, 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 然而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无创呼吸机具有无需建立人工气道、易于患者接受且不易引发肺部损伤和感染的优势, 但是存在潮气量不稳定、人机同步性较差及不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的不足。呼吸衰竭病情加重的患者若经无创机械通气后短期仍无法改善, 应果断采用有创呼吸机, 利用其密闭性好、精确通气、便于清理患者气道及人机配合较好的优势改善呼吸衰竭困境。本次研究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 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HR、RR都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紊乱状况, 且对患者的气道无明显损害。

综上, 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及SpO2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及SpO2改善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 ,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明显改善PaCO2、PaO2及SpO2指标, 缩短治疗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疗效,呼吸衰竭

参考文献

[1]何莲.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2) :273-274.

[2]毛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35例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志, 2015, 11 (9) :1313-1314.

[3]蔡元培.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对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6 (29) :47-48.

通气治疗 篇11

【关键词】高龄;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3. 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45-02

急性呼吸衰竭是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症状,是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常见急性发作表现。急性呼吸衰竭常伴随严重的呼吸障碍、氧气摄入不足,时间略长即可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发休克和死亡。尤其是高龄患者,本身的体质较弱,突发急性呼吸衰竭之后更容易引发严重后果。传统的急性呼吸衰竭救治策略对高龄患者并不适用,往往延误治疗时机,不能为抢救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本文研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接诊的76例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38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22人,年龄为52~78岁,平均为67.5±3.5岁。实验组38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20人,年龄为55~81岁,平均为68.5±2.7岁。患者主要表现为缺氧、呼吸障碍、心慌、心率加快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對于造成休克或神志不清晰或存在消化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心脏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进行排除。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患者行抗感染、平喘止咳、解除痉挛,进行支气管扩张,促进呼吸兴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1]。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仪器为美国伟康公司的BIPAP30型呼吸机,采取经口鼻正压通气治疗,呼吸频率设定为12~16次/分,氧气浓度为35%。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设定起始压力为5~8cmH2O,逐渐增加至10~25cmH2O,保持潮气量400~500ml。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2小时之后若各种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则改变治疗策略[2]。连续治疗3天后改为每日上机8小时。具体时间可跟随患者病情反应进行灵活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24小时的呼吸情况和血气指标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气指标分析 实验组的Ph值、PaO2、PaCO2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详见表1.

3讨论

呼吸衰竭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病变引发气管阻力增大,导致肺部过度充气,造成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障碍等不良反应。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往往伴随更加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发低氧血症和肺性脑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3]。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常规思路是扩充支气管、消除肺部通气阻力,同时进行抗感染、消毒、消除痉挛、缓解低氧血症中毒状况等。由于高龄患者本身肺功能退化、体质较弱[4],常规治疗往往难以短期快速起效,这就造成高龄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效果不理想,也不利于后期康复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辅助治疗。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性强、生理舒适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且可以通过正压通气快速增加肺泡通气量[5]。此外呼吸机还可以降低呼吸肌的功力损耗,对于缓解呼吸肌疲劳,促进肺泡内的氧气扩散,改善肺部氧气分布不均衡,提高PaO2水平,改善心肺功能都有积极效果。

以无创正压通气配合常规疗法治疗高龄急性呼吸衰竭,能够有效缩短治疗周期,达到迅速起效、降低急性发作风险的效果。鉴于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排泄物,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及时进行排痰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排泄物等。

4结论

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少,康复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温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2例患者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0年,第11期.

[2] 华文山.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60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第6期.

[3] 李正兴 蒋国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年,第5期.

[4] 江忠芳 杜先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第5期.

通气治疗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收集我院儿科2012 年2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20 例, 其中男74 例、女46 例, 年龄0 月~ 5 岁, 平均年龄2. 75 岁。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 例, 感染性肺炎30 例, 发绀25 例, 呼吸困难36 例, 意识障碍6 例, 呼吸衰竭3 例, 合并心功能衰竭14 例。纳入标准: ( 1) 患者均符合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3], 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 2) 患者符合高频通气的治疗条件, 没有其他严重合并症或者并发症; ( 3) 符合伦理道德, 家属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 ( 1) 患有严重的肝、肾、心等器官功能障碍性基本疾病; ( 2) 先天性心脏病或者遗传性疾病者; ( 3) 家属不依从、不配合、容易失访以及拒绝参加试验者; ( 4) 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治疗或者转院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 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应用消炎药物, 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 早期治疗、足疗程, 同时还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 发热时应用退热剂, 咳嗽咳痰应给予化痰止咳药物等 ( 重症肺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住院治疗) 。抗生素治疗主要用于敏感的细菌性肺炎。对症治疗: 镇咳、化痰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通气, 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治疗。高频通气: TKR - 300B电脑喷射呼吸机, 经过鼻导管喷射供氧, 频率100 ~ 400 次/min ( 1. 8 Hz) , 高频通气后2 h检测血气指标, 直至动脉血氧分压 (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Pa O2) 维持在8. 00 ~10. 67 KPa之间, 血氧饱和度在85 % 左右。

1. 3研究指标治疗效果评价: ( 1) 治愈: 治疗12 h后患者缺氧状态改变, 呼吸规律。 ( 2) 有效: 治疗24 h后缺氧状态改变, 呼吸基本规则。 ( 3) 无效: 治疗24 h后无改善, 病情加重或者发生并发症死亡。有效率= ( 治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 100 % 。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Pa CO2) 、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以均值 ± 标准差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7 % ,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 0 % ,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1。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 CO2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 Pa O2升高 ( P < 0. 05) , 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 CO2低于对照组, Pa O2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2。观察组住院时间 ( 7. 12 ± 0. 89) d,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 13. 57 ± 1. 23) d,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 P< 0. 05) 。

a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四季均易发生, 发病率较高, < 3 岁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 如果治疗不彻底, 易反复发作, 会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 影响孩子发育。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 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4]。临床治疗肺炎原则是应用消炎药物, 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 早期治疗、足疗程, 可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同时还应采取对症治疗, 如发热时服用退热剂, 咳嗽应给予化痰止咳药物, 对重症肺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住院治疗。但是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治疗关键是及时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 恢复自主正常呼吸。高频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临床护理内科、儿科辅助呼吸等疾病救治和手术配合中[5]。

本文选择我院120 例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 对比分析高频通气辅助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高频通气辅助治疗有效率为96. 7 % , 常规频率通气有效率为85. 0 % , 且高频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 O2、Pa CO2等均恢复正常, 并且效果优于常规频率通气。

综上所述, 高频通气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好, 可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改善血气指标等, 值得临床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金国信, 林宗泽, 吴亮, 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5) :773-776.

[2]陈日金.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 :71-74.

[3]曹菊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2013, 6 (7) :123-127.

[4]胡洪涛.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 51 (3) :97-99.

上一篇:对公路设计选线下一篇:人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