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

2024-07-21

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精选4篇)

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41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58.2±16.4)岁;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呼吸困难、胸闷、晕厥以及心悸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肺V/Q断层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检查,其中,肺V/Q断层显像设备使用SPECT/CT Precedence双探头SPECT/CT机(荷兰philips公司),首先,取患者仰卧位,使患者呼吸处于平稳状态,进而有效将少呼吸对显像产生的干扰;平面显像主要采集患者8个体位的图像,分别是患者的前位、左侧位、后位、左前斜位、左后斜位、右前斜位以及右后斜位等,将矩阵设置为256×256,窗宽设置为20%,500K/帧,能峰设置为140KeV,采集过患者的8个体位后,对患者进行断层现象,保持患者体位,将探头旋转设置为360°,矩阵设置为128×128,窗宽设置为20%,每帧6度,每帧25秒。

CTPA检查主要运用LightspeedV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Precedence16层CT机(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以及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德国Aiemens公司生产)。运用75~85mL的静脉注射造影剂,加入30mL生理盐水,注射速率控制为5mL/s,显像延迟时间控制为14s,将显像参数设置为120kV和300mA,层厚设置为0.625mm。首先取患者平卧位,嘱咐患者屏气,采集范围主要为患者的主动脉弓上缘位置到膈肌上方2cm位置。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共确诊57例PE患者(74.0%),排除20例PE患者(26.0%)。肺V/Q断层显像结果:共确诊52例PE患者(67.5%),排除23例PE患者(29.9%),不确定2例PE(2.6%),准确率为87.2%,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1.5%;肺V/Q平面显像结果:共确诊56例PE患者(72.7%),排除12例PE患者(15.6%),不确定9例PE(11.7%),准确率为80.3%,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2.6%;CTPA结果:共确诊,70例PE患者(90.9%),排除4例PE患者(5.2%),不确定3例PE(3.9%),准确率为89.6%,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90.2%。

3 讨论

肺栓塞属于一种心肺血管疾病,其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我国的肺栓塞发病率在不断提高。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的常见病症[1]。临床中对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主要采用影像学,主要包括CTPA、MRA、心脏超声以及核素等检查方法[2]。肺V/Q显像应用到肺动脉灌注中,排除PE的阴性预测值约为100%;在平面图像中,解剖结构上两肺部分的肺段重叠,会遮挡到下叶部分肺段灌注缺损区域,进而提高不确定率。其中,CTPA属于一种比较好的无创方法,能够通过浅静脉将碘对比剂快速注入到患者体内,腔静脉回流后,进行肺静脉造影,使用CT对影像进行扫描,速度较快,且效果较好[3]。在本组研究中,CTPA的诊断正确率高于肺V/Q断层显像和肺V/Q平面显像的诊断率。

综上所述,肺V/Q断层显像能够有效降低诊断不确定率,结果优于CTPA与平面V/Q显像,可将其作为诊断PE的主要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孟晶晶,张丽军,王蒨等.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效能的对比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03):177-181

[2]苏平昌.肺通气/灌注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对比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0(31):95-96

[3]白云,程建和,何源青等.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09):]47-148

肺通气灌注显像29例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9例,除1例为门诊患者复查外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27例,女2例,年龄35岁~80岁,其中40岁以下1例,40岁~50岁4例,51岁~60岁11例,61岁~70岁7例,70岁以上6例。住院患者中呼吸内科17例,心血管内科7例,胸外科2例,骨科及康复科各1例。临床表现呼吸内科患者以胸憋气紧伴一侧或双侧胸痛,一侧或双下肢水肿为主要表现;心血管内科患者以晕厥、活动后气紧、高血压心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胸外科患者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伴胸憋气紧为主要表现;骨科及康复科患者以下肢骨折后伴胸憋气紧为主要表现。

1.2 仪器使用及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的e.cam单光子可变角双探头SPECT进行显像,检查方法肺通气/灌注显像一般于同一天进行,一次性使用肺通气导入器选择内蒙古英华融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在进行肺通气检查之前,把一次性使用肺通气导入器与医用氧气瓶连接好,氧气瓶要有足够的气压,注入体积3 m L、40 mci的喷替酸盐注射液(DTPA),开通气源看到咬嘴有气流喷出,立即让患者咬紧喷嘴,缓慢而均匀地深呼吸8 min~10 min,患者最好采用坐位以保证显像结果的质量。对于不配合和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用无孔氧气面罩代替咬嘴,用手动监测仪随时在患者背部监测吸入的计数,当计数达到30~40 K时,就可以进行通气检查。一般每个体位采集300 K,采集8个体位,即前后位、后前位、左右侧位、左右后斜位、左右前斜位。若同时进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在双足背静脉建立通道,分别准备聚合白蛋白注射液(MAA) 5 mci、2支体积各为4 m L,在探头启动后及检查床行至膝关节部位时分别注入1 m L药物采集深、浅静脉像,继而行肺灌注显像,采集8个体位,即同肺通气体位保持一致,每个体位500 K计数。

2 结果

29例病例中,18例显像阳性,占62%,11例未见明显异常。根据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标准,结合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符合肺栓塞表现的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8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

3 讨论

肺通气/灌注显像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应用非常广泛,不仅检查方法安全可靠无创,而且在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历史,技术及机器功能日益完善,采集时间明显缩短,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以及疗效判断,了解肺血管床的受损程度及定量分析,肺脏疾病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药物与手术疗效的判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对寻找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增加的病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及先天性肺血管病变、全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大动脉炎等)可疑累及肺血管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都可用于疾病的诊断、病情的判断;对肺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患者,观察其病变对肺血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为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疗效提供依据。虽然肺通气灌注显像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缺乏特异性的定性诊断,所以必须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胸部X线、心电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测试、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必要时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术或MRI肺动脉造影术[1]。

对于怀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必须同时进行肺通气灌注显像及双下肢深静脉核素显像,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处理的图像必须通气与灌注一起观察,综合分析显像结果,提高显像质量。因MAA为悬浮液,注射前需震荡摇匀,注射时尽量带一头皮针,以防止血液与MAA凝聚,引起不应有的栓塞或热点[2]。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肺栓塞的误诊、漏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如患者原有疾病突然加重,呼吸困难,伴下肢不对称肿胀;或术后、创伤后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休克等,尤其是伴有发病危险因素的患者,结合其他常规检查和肺通气/灌注显像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00.

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临床疑诊APE患者116例,其中男65例,女51例,平均 (51.2±27.5)岁。根据修订的Geneva评分[10]将PE分为低度、中度、高度3种,本研究将高度PE可能及中、低度PE可能的患者(D-二聚体> 500μg/m L)均入选,而怀孕、 哺乳期及开始溶栓抗凝治疗超过2天的患者不能入选,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肺V/P-SPECT-CT融合显像及肺CTPA检查。根据临床表现结合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肺CTPA及肺V/P显像等影像检查结果以及最后的随访进行最终诊断。

1.2 仪器及试剂

核医学显像采用SPECT-6 slice CT仪(Symbia,SIEMENS公司),配低能通用平行孔准直器。肺CTPA采用16层螺旋CT机(Somatom Sensation,SIEMENS公司 )。99m TcDTPA(555 MBq/m L)和99Tcm-MAA(175 MBq/m L)由南京森科有限公司提供。

1.3 肺通气/灌注SPECT-CT显像

取2 m L99Tcm-DTPA(1110 MBq)注入氧化加压雾化器雾化后,嘱患者吸入,时间10 min,在SPECT-6排CT检查床上进行肺通气SPECT显像,患者取仰卧位 , 双臂抱头,采集过程中嘱患者平稳呼吸,以减少呼吸运动对肺显像的干扰。 采集参数 :能峰(140±10%)ke V,视野包括双肺,矩阵128×128,探头旋转360°,6°/ 帧,共60帧,5 s/ 帧,结束后嘱患者体位不变,踝部结扎浅静脉,经双下肢足背静脉注射99Tcm-MAA(88.5 MBq/1.0 m L),进行双下肢深静脉静脉显像, 并在仰卧活动下肢后,再次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观察有无显像剂残留,采集参数 :前后位,床速 :15 cm/s。然后进行肺灌注SPECT显像和低剂量率CT显像,SPECT采集参数同肺通气SPECT显像,同一床位即刻行低剂量CT检查(屏气), 采集参数 :电压 :120 ke V,电流2 m A,层厚3 mm。通过迭代法进行图像重建和融合,得到肺V/P SPECT-CT融合图像, 分别在3个不同层面对肺V/P 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分析。

1.4 图像分析

图像经3位核医学科、影像科医师集体阅片,对异常的肺叶、肺段、亚肺段进行定位和记录,肺V/P-SPECT/CT显像诊断APE标准结合CT信息和修订版PIOPED标准[10,11], CTPA检查诊断标准参考其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然后由呼吸内科医师根据上述检查项目和临床症状、体征进一步证实和排除PE。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临床最终诊断为依据,通过肺V/P-SPECT/CT显像和CTPA对PE患者肺段、亚肺段及更小肺栓塞病灶进行计数,采用 χ2检验对比诊断效能,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肺V/P-SPECT-CT显像、CTPA及临床资料,116例患者中确诊APE者75例(受损肺段240个,受损亚肺段及更小病灶62个)。其中,根据修订版Geneva评分,58例为PE高度可能,12例为PE中度可能,5例为PE低度可能。肺V/P-SPECT/CT显像、肺V/P-SPECT显像及肺CTPA显像对APE的诊断效能,见表1。结果显示,肺V/P-SPECT/ CT显像对APE的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肺P-SPECT-CT,与CTPA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通气显像可有效提高肺P-SPECT-CT显像诊断APE的特异性,P-SPECT-CT诊断APE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肺V/P-SPECT-CT显像(13.4% vs4.0%,χ2=6.93,P=0.008),分析相应的8例患者均表现为肺通气、灌注功能明显受损,但CT未见明显异常。

肺V/P-SPECT/CT显像探测APE患者94.7% 的病灶, 其中受损肺段235个,受损亚肺段及更小病灶51个,明显多于CTPA(受损肺段194个,受损亚肺段12个)。其中,肺V/P-SPECT/CT显像诊断APE患者合并COPD7例,肺肿瘤4例,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6例,合并肺肿瘤的患者在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后,转入肿瘤科进行化学治疗。

在APE排除诊断中,肺V/P-SPECT/CT显像诊断COPD10例,肺占位3例,叶间裂及胸腔积液7例,肺炎、肺不张6例, 无明显异常20例,2例因叶间裂增宽所致肺通气 / 灌注断层显像均表现为异常放射性稀疏缺损区,均通过融合低剂量CT作出排除诊断,而3例(COPD1例和叶间裂积液2例)患者因肺通气质量较差,单纯依靠肺V/P-SPECT诊断为APE。

3 讨论

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是肺动脉造影,因创伤性大、 技术要求高、操作麻烦且难以立刻实施,临床应用较少。 多探头CTPA检查无创、简便且诊断准确性高,但碘剂过敏者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适于进行此项检查,辐射剂量大(约15 m Sv),对APE的诊断假阳性率高[12,13]。在一项与肺V/P平面显像对PE诊断效能的随机对照研究中, CTPA的诊断假阳性率高达30%[14],本研究中CTPA对APE的诊断假阳性率为10%。

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安全无创、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 而肺V/P-SPECT显像可有效解决肺段影像叠加,部分病变不能被准确判断的问题,可发现更多亚肺段及外周型肺栓塞[15],明显提高了其对APE的诊断效能,且可以定量评价PE及其它慢性肺疾病的肺功能、心脏情况,但对肺通气配合困难、图像质量差及合并COPD的患者,肺V/P显像对APE的诊断效能低,如本研究中3例患者肺通气质量差而影响诊断,尤其是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随着SPECTCT融合显像设备的应用成熟,近年来单纯肺灌注SPECTCT的应用研究逐渐展开,但对APE的诊断价值仍存在争议, 如本研究结果显示,肺V/P-SPECT-CT诊断APE的特异性明显高于肺P-SPECT-CT显像,同单纯肺灌注SPECT-CT显像检查结果相比,肺通气显像的重要性表现在可以提高APE诊断特异性并降低假阳性率[16,17]。

本研究在肺通气 / 灌注SPECT显像的基础上,融合低剂量CT显像,有效提高诊断APE的特异性(92.7%),降低假阳性率(4.0%),在排除诊断中,能为APE患者提供疾病诊断信息(图1~2),其应用价值在于 :1低剂量CT不明显增加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是CTPA禁忌、年轻及绝经前女性(减少全身及乳腺辐射剂量)患者的良好选择; 2融合CT显像的增益价值 :使右肺中叶、亚肺段水平、 边缘APE病灶及叶间裂摄取减少区能够更清晰显示,降低诊断的“不确定”比率,对肺通气 - 灌注显像的异常进行精确的解剖定位,对引起肺灌注缺损区的其它病因进行诊断,如对肺肿瘤、慢性肺部疾病(如COPD、支气管扩张、 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肺大泡、肺炎、肺不张等)及心脏功能衰竭(如心腔增大、心包积液)进行排除诊断和评估。 文献报道,高龄(> 65岁)、COPD及具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 肺部慢性疾病发生率高,影响肺V/P诊断准确性[18],也是APE复发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19],肺通气 / 灌注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并指导APE的综合治疗,其中17例合并COPD、肺肿瘤、肺炎的APE患者均得到明确诊断,APE排除诊断中,26例COPD、叶间裂包裹性积液、胸腔积液、肺占位、肺炎肺不张的患者,通过肺V/P-SPECT/CT显像明确诊断(图3)。

注:a:低剂量CT;b:肺通气SPECT显像;c:肺灌注 SPECT;d:肺灌注SPECT-CT融合显像。右肺中叶匹配性通 气/灌注功能降低;融合CT示双侧胸腔积液,右肺感染。

注:a:低剂量CT;b:肺通气SPECT;c:肺灌注SPECT; d:肺灌注SPECT-CT融合显像,右肺尖段肺栓塞,CT上未 见明显异常。

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因胸痛在我院行冠脉CT成像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患者共计54例, 其中男38例, 女16例, 年龄40~67岁, 平均年龄 (53.5±4.2) 岁。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3级以上;预激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2 检查方法

(1)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 (Lightspeed64) 扫描范围自气管隆凸至心脏膈面以下2cm。使用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以4.0~5.0mL/s的流速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 (商品名:优维显, 370ms/mL) 80~100mL, 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采用阈值触发 (CARE-Bolus软件) 来决定。配合回顾性心电图 (ECG) 门控, 选定图像质量最佳的R-R间期作为重建时相。把原始数据重建后输到Advantage Workstation 4.2 (AW4.2) 图像工作站作后处理。

(2)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ECT) :受检者在试验前24h停用抗心绞痛药物 (长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 于空腹采用踏车分级运动试验, 达到亚最大心率 (200-年龄) ×85%, 或出现心绞痛、胸闷、S-T段压低时, 静脉注射99mTc-MIBI25mci, 继续踏车1min, 20min后服脂肪餐, 60min后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经计算机处理, 重建心脏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三方向断层显像。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图像由本院核医学科两位医师阅读。心肌共分为8个节段, 即前壁、前间壁、后间壁、前侧壁、后侧壁、心尖、下壁及后壁。当某个节段出现较正常低1个色阶以上的变化, 而且得到其他轴的证实, 即判断该节段为放射性分布异常。

根据冠脉螺旋CT结果, 将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处理, 并计算以下指标:

敏感性=SPECT真阳性数/ (真阳性数+假阴性数)

特异性=真阴性数/ (真阴性数+假阳性例数)

准确性指数= (真阳性数+真阴性数) /实验组总例数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数/ (真阳性数+假阳性数)

阴性预测值=真阴性数/ (真阴性数+假阴性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同组自身对照, 百分比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计算。

2 结果

2.1 54例患者中MSCT结果无异常者8例, 其中6例冠脉内有斑块形成, 但狭窄程度<50%。

冠脉发育不良1例。冠状动脉狭窄>50%的46例。其中, 单支狭窄21例, 双支狭窄23例, 3支狭窄10例。

2.2 SPECT检查结果

ECT显示灌注稀疏、明显稀疏或缺损共计43例。其中心尖部18例、心尖前壁11例、基底前壁9例、下壁14例、后壁3例、前间壁4例、后间壁2例、前侧壁9例、后侧壁3例。54例冠心病患者冠脉CT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见表1。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冠状动脉和 (或) 主要分支血管的内径狭窄≥50%[1]。冠脉螺旋CT可反映冠状动脉内解剖结构, 显示管腔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而心肌灌注显像通过核素显像剂的分布反映心肌局部血流灌注量, 两者反映的方面不同[2]。本研究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而冠脉造影阴性的3例患者中, 经临床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 心绞痛1例, 1例。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阴性而冠脉造影阳性者2例, 1例为X综合征, 1例为左前降支第1对角支近中段管状狭窄50%。临床上冠脉造影有血管狭窄、冠脉轻度病变或临界病变 (狭窄50%~70%) , 这些患者虽有解剖意义上的狭窄, 但心肌灌注显像可能没有心肌缺血表现, 即这种狭窄病变并没有引起心肌血流灌注改变[3]。只有合适的运动量才能达到引起患者冠脉血流量发生改变, 心肌血流灌注异常, 显像才会出现心肌缺血的阳性结果[4]。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所反映的是毫米级以上冠脉血管的解剖狭窄病变, 它不能直接反映冠脉循环末端心肌血流灌注状况, 有一些情况可造成冠脉的解剖狭窄与其冠状循环末端心肌血流灌注状况之间的不一致;而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预后直接相关的是其心肌的血流灌注状况[5]。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发现有较好的一致性, 更重要的是负荷心肌显像直接反映了冠脉循环末端的心肌灌注状况, 它能反映冠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意义和功能意义, 二者在冠心病诊断方面有互补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 (MSCT) 与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 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009年6月期间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5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 并对这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阳性预测值87.12%,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预测值86.49%。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上,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 两者相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核素显像,心肌灌注,冠心病

参考文献

[1]蔡思宇, 刘其昌, 俞锋.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不一致16例分析[J].临床荟萃, 2000, 15 (5) :229~230.

[2]李殿富, 黄俊, 张丽容.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 (1) :38~40.

[3]齐欣, 何青, 曾学寨, 等.冠状动脉造影与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J].影像学, 2002, 18 (12) :646~648.

[4]冯春光, 骆秉栓, 王跃涛, 等.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造影对心绞痛患者检查结果不匹配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0, 20 (5) :366~367.

上一篇: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下一篇:企业内部税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