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

2024-08-04

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精选11篇)

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 篇1

【摘要】本文对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介绍,并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同时对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传统文学;高职;就业发展

一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技术类型岗位的工作。但是,大多数技术型岗位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相关的工作,导致很多专业不对口的就业现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并不觉得快乐,也不能体会到职业发展的成就感。种种就业困难、就业不良的现象都表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进行解决,即使学生能够现实地认识就业环境、客观地认识自己,寻找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合理的调整和提高,传统文学教育正是从学生认知、学生个人思维方式、学生个人素质方面潜移默化地对高职学生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必然对学生就业有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 篇2

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一直很难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 多数受到“重视理论研究, 轻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重视知识的讲授传播, 轻视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高职体育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要依据教学对象的个性和共性特点, 适当增加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相适应的项目训练, 培养学生学会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 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社会变革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素质。高职学校要依据的自身特点, 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同时, 树立学生的职业体育意识。

一、高职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特点是为社会输送生产一线的职业技术人才, 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因此, 高职院校所教授学科, 包括体育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的职业发展需求, 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健身能力、心理自控能力等。

(二) 就业形势的严峻要求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 人才数量的大规模增长,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

社会上多数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体育素质也日益重视, 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 除了考虑求职人员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实践能力外, 更多要考虑的是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员工的体能素质、健身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高职学生毕业后在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良好的体能素质和健身能力无疑能够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 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 增强自身的职业体能素质, 使自身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岗位竞争中更具备优势。

二、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和策略性

(一) 高职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具有原则性

1. 加强体育锻炼, 坚持终身体育。

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要结合高职教育办学特点, 要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 突破以往以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教学为主, 建立以增强身心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的高职体育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师生的体育健身意识, 激励学生树立“学习为主, 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观念, 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高职院校要努力改良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2. 根据职业特色, 组织构建体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要符合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实际需要,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 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 围绕各自的专业性质和职业发展需求, 以促进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取向。高职学校要结合学生今后所从事职业应具备的身体素质, 逐步形成高职体育教学的教育教学特色, 根据未来就业需求和就业走向, 设置发展职业体能和预防职业病等体育项目, 提高高职教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 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策略性

1. 为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 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的体育教学大纲, 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高职学校应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结合院校及专业特点, 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现代化和多样化。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课程的训练。从理论知识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健身意识的渗透, 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体育教学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于其中, 在进行体育项目训练的同时, 锻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团结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品德素质。

2. 从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在大学期间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技能, 随后根据实际添加和改变逐渐训练项目和时间, 这对于学生的实习和未来就业具有很好的影响。当然, 高职学生是处于关键青春期, 正直身心素质的发展时期, 身体及心理极易受到外界影响, 这些特点都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必须要注意体育运动项目的合理安排, 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塑造。

三、高职体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促进方法

(一) 围绕高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特点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 要时刻围绕专业设置特点, 据职业工作实际所需, 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训练, 使学生获得与未来职业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和强健体魄, 并具备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二) 结合实际岗位技能需求, 进行教学

社会发展变革, 就业岗位层出不穷使得不同职业呈现一定的形态, 同时具有特定的技能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研究不同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和基础操作方法, 以体育训练项目为手段, 进行职业技能性教学, 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又能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

(三) 进行日常保健教育, 预防工作损伤

任何一种职业都具备不同的劳动强度, 势必会对人体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某些职业在工作过程中, 如果防卫不当, 还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程度的伤害。从业者在了解自身从事职业劳动的强度和存在危害同时, 也要学习一些日常自我防护的保健措施和方法, 必要时维护自身的健康, 减少对身体的损伤。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深入探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如何适应培养和训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岗位所需适应能力, 努力提高高职体育教育中的职业核心能力是目前高职体育教育改革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职业素养,体育教学,核心教育

参考文献

[1]刘阳, 牛映雪.职校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训练的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科研, 2011.

[2]聂秀荣.终身体育思想下的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产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7, 9.

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我国是一个具有特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要推动教育的发展。要结合当代社会的教育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实施。要懂得创新,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来,在党校应该加大传承。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为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提供几个方面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继承与发展现状

传统文化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它的出现是整个国家文化的精髓。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具有五百年的传统历史,所以传统文化都是这样慢慢的传承下来的。比如民间的艺术,宗教的信仰等。中国的文字也博大精深,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所以把文化传统应用到党校文学中,能够提升对党校学生的意识,爱具有爱国精神和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一)在学术方面,大多数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文化。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很久远,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之邦的大国,具有民族气息浓重,爱好和平的精神。礼节方面很是重视,它也在日常生活中延续下来,内容上各种各样的习俗文化传统,都深深的影响着人民的言谈举止。这种行为要运用到党校文学的教育中,要全方面的去普及知识,让学生能够知道我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在党校中,应该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

(二)儒家思想的传承对于我国发展上来说仍然有些被动的因素,儒家思想中的各个等级的观念性很看重,这样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影响。但是,大多数的思想中,儒家的核心部分是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在党校文学教学中,教育人员应该吸收儒家思想积极向上的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二、党校文学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不够重视。为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让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为了使党校的教学方面有所提升,就应该对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得到重视。让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发挥出最大的用途,但是在党校中对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扔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要依靠着经济中才能够存在。现在很多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中,渐渐被淡忘。像我国的传统习俗等方面。所以,在党校对传统文化进行实施中要有一定的难度。

(二)党校教学思想与传统文化分开。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对立起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认为这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不能相互融合。但是,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干。而在党校文化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涉及较少,大部分党校领导人认为党与传统文化相互独立,不能在党校文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部分,这使得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形成阻碍。

(三)保护传统文化中的书籍。党校要加大对书籍的保护意识。不可直接以皮肤触碰,以免手上的汗渍、皮脂、油渍对古籍造成侵害。除了尽力减少尘埃的产生之外,平时也要注意及时排尘,利用工具保持库内以及古籍自身的清洁,从而延长古籍的寿命。采用有效手段防虫防鼠鼠虫对于书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不可修复的。因此从古至今,防虫防鼠一直都是古籍藏护工作的重点。定期检查古籍保护的情况,发现虫害鼠踪要及时清理,不留后患。时刻注意防火防水与虫鼠害一样,火灾、水灾对于古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突发性的,也是古籍藏护的最大威胁。因此我们应时刻保持对于火灾水灾的高度警惕,平时的管理工作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燃。在学校的图书管理,要每天检查电路的安全性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图书管理的书籍的环境避免漏水等现象。所以,要加强学生对书籍的爱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策

(一)文学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尊严与爱国情感。中国古代文人不乏强烈爱国者,他们的诗书作品在当今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意义。在国代文学中,有着大量讴歌民族尊严与爱国情操的作品。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简单清晰的诗篇将国家战争胜利的喜悦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党校文学教学中总会遇见类似文学作品,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其中的精华加以吸收与发扬,更应该利用外来文化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发展,从而对民族传统有一个很好的继承,并且发展民族特色文学。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要弘扬我国的领导方针和基本国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承传统文化。要将精神融合在一起,做到为人民,为社会而贡献。我国党校的教学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它的建设为我国发展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党校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具有标志性的指导。要体现在两方面的内容中:一是,要与当今社会上的实际相互的协调。二是,要根据传统文化之间相互的整合。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时代的潮流,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内容,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是党校在教育中应该掌握的方法。

四、结语

根据上面所论述的内容,在党校文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实际的教学方面联系到一起,不能分开来说。应该多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重要的。在教学当中,传统文化不能单一的讲解,属于隐性的理念。所以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把传统文化结合到教学当中。所以,不仅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而且还把我国的精髓在教学当中得到应用,让学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的思想对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 篇4

摘要: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现代化和民族精神获得新的生命形式,是中国文化面临的新的历史选择。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即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也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与现代化的冲突也是非常明显的。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重性也变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现代化

近年来,世界对中国文化走向的讨论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各种观点十分活跃,比如“新儒学”、“新道学”、“文化中国说”等等。有人甚至认为21世纪将是儒学的世纪,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世纪。众所周知,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面对一个日趋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文化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首先,认识“传统”的内涵。传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传统中的“传”是人类历史的延伸、延续、承袭;传统中的“统”是传的精神整体。古人是在前人所创、主导人伦、后人继承的意义上理解所传之统,把“统”作为文明与发展的方向。把“传”与“统”的含义结合起来,传统就是人类生活中前后相继,主导人类文明的文化灵魂与精神整体,是在历史进程中延伸着的思想纲领和生活主题。其次,认识“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范畴。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涵盖三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面;二是制度文化层面;三是观念文化层面。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三、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840年,中国在西方船竖炮利之下被迫打开国门,清朝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了振兴图强,向外国学习,建立枪械厂、购置军舰、建立船坞,向海外派遣留学生,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其中李鸿章是代表人物。最后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为标志,最终洋务运动失败了,就其失败的原因,落后的封建体制不能容忍现代化因素的产生。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尽管它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制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毕竟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随后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纳入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轨道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范畴,它一方面是指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欧美社会的转变;另一方面则是指这种欧美现代化对于世界进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回顾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洋务派”主要是从物质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现代化的文化内涵,“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则主要是从制度和文化层面出发去理解现代化的文化内涵。“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就是从观念革新的层面上理解现代化的文化内涵。这一过程表明,国人对现代化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思考不断向纵深发展。然而,由于外患频仍,国人一直没有时间对现代化的全部文化内涵做出从容的反思和认真的总结。

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重构观,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模式。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的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发扬光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奋斗的根本目的,是要“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中国共产党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而“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观,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昭示了中国现代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产生了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支文化新军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无不发生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其动员之广泛,响应之热烈,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体系的创建开辟了道路。1986年产生了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创造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7年举行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期间,邓小平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199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这些基本要求,指出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了文化服务的对象,确定了繁荣文化的方针,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地处理了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体系创建中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只要我们按照这些基本要求去进行文化建设,就把握住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就能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五、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现代化从理论上讲就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现代化。

(二)关系之一:对传统文化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综合创新。批判的理由:现代化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即需要在社会结构、制度、思想、观念乃至人的本身诸多方面由传统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而传统文化是与一定历史社会和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文化,必然带有旧制度。旧观念的种种特征,不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现代化就无从谈起。这就涉及到对“国粹主义”和“文化本位主义”的批判问题。继承的必由性与继承的原则:从文化一般性特征来说。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传递性,因此,对于有独特文化特质的一国文化不是一个能不能够继承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继承的问题。舍此则一国无根,所谓国民性则无从谈起。这就涉及到一个对“全盘西化”的批判问题。但是,继承不能是全盘继承,而只能在批判的继承上继承,这是继承的第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的综合创新,综合创新的方法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具体做法是:①接受某些新的文化素质。②拒斥某些新的文化素质。③保留某些传统的文化素质。④扬弃某些传统的文化素质。

(三)关系之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由文化的民族性和传递性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实际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问题。文化传统可以造就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精神,因此,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实际上就是要克服文化优越感和自我中心的文化本位主义,通过对外开放,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新文化。这对长期以来以文化悠久,有文化优越感的中国文化尤有必要。当然。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的过程。

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调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中国式的现代化包含民主、富强和文明三位一体的内容。社会现代化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造成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关系失调、人际关系冷漠、大量家庭崩溃、人们道德堕落、精神空虚、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

传统文化有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积极因素,也有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消极因素。即使是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积极因素,在现代化过程中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正在或已经发生变迁,其中必然糅合了现代因素,因而,对传统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的综合。

(一)要有选择地继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现有的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只是从现在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而是人类所有过去各时代工作积累的成果。因而,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新文化诞生的摇篮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新文化则是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的延伸。首先,要坚持历史的方向,即使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必然有自身历史的限性;其次,要用现代科学观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不是机械的复古,而必须根据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创新。

(二)结合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其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文化难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注入近代的科学精神。我们要重视个性发展与社会的整体统一,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历经磨难,历久弥坚,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饱经风霜的中国文化一定能从容应对,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今后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再展雄风。当代大学生要有这样的自信。一个真正有自信力的民族,应该以时代的视角思考和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一种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的正确观点。同时,还要树立一种革新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源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为世界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总结

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高职院校中也在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以能够使高职院校中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高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应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自主合作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需要高职院校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学习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职院校汉语言的教学中通过利用自主教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应根据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首先,应该在汉语言专业中建立起新的课程体系和创新课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以及对文章的鉴赏能力等,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汉语言专业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之后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要不断的积累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多,在参加工作之后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专业价值。汉语言文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自身的学习方法并针对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进行实际的运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积极的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考评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高职院校应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为学生制定就业指导机制,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进行合理的把握,使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的清楚。对于考评体系也应进行改革,并结合根据学在平时,考评在平时的原则,促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本学科课程的内容进行不断深入分析,并将所学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分析

2.1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从合作中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结合汉语言课程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授课教案进行编写,并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并对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的框架进行总结,使学生成为课程自主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汉语言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积极探讨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应不断的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和学习一起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并对课程的内容和相关的材料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对诗歌和文言文等进行分析,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感情和所蕴含的含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查找和阅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要从源头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习惯,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2.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在汉语言教学中运用自主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应具备实施自主教学模式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接受的能力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给与一定的具体指导,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能够深入分析和辩证发生的学习意识,并教会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如何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并对文学作品内涵能够进行深刻的剖析。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学知识和资料领悟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使学生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得到提高。

结束语

高职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并使自身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应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鹄.关于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的分析[J].东方教育,(3).

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 篇6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信息和手段,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它正在使物理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深受师生的欢迎。但我们不得不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多数学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起步时期,探索阶段。对物理多体辅助教学在认识上和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澄清,笔者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认为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一、大容量和高效益的关系

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变化大,变换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并且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容量成倍增加。可是,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初中的学习中已养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物理多媒体教学中明显表现出较大的“惯性”。使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他们往往在阅读后不知怎么思考或者还没有回味过来,屏幕上内容就已经换成新的内容了。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上看,接受一项新知识必须有个反复过程,象这样密度太大、容量太大学生接受消化不了,容易煮成夹生饭,产生负面作用,造成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使教学效益反而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追求课堂教学效益。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么,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赶时髦、一种花架势。因此,运用物理多媒体教学一定要考虑到大容量和高效益相适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控制教学容量和节奏,让学生来得及看清,来得及思考,来得及接受和消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旦学生适应了多媒体教学之后,原来的那种“负惯性”就会转化成“正惯性”。就能使物理多媒体教学真正地产生高效益。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关系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概念等信息的形象直观、清晰有效的展现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展现的同时分析揭示其规律及本质,则又是物理教学的难点。我们运用物理多媒体的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等优势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自然效果十分明显。但是,若太多的图文画面和影视资料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主题,误导学生,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若太多的直观材料又会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离开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屏幕的“漂亮、精彩和丰富”。一定要考虑其媒体材料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实效性。防止使物理多媒体课变成一堂录象课或幻灯课。我们应该明白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围绕重点,对那些可用可不用的媒体材料就不用,对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媒体材料就尽量用。

三、模拟实验与实际操作的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凡是通过努力能够让学生做好的实验一定让学生动手去做,多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参与,努力使“学知”、“学做”、“学用”相结合。但是,有些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受硬件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有些物理实验耗时过多,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物理现象不明显,物理过程变化快,分析探索规律难度大等情况,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有困难。而运用物理多媒体实验仿真软件来模拟物理实验,即能虚拟物理实验环境,重复再现物理现象和过程,又省时又省力,容易操作,容易成功,深受教师的欢迎。因此,导致部分教师大量采用多媒体实验仿真,不愿做烦人的真实性实验,这是不对的。多媒体技术虽然能模拟各种实验,展示各种物理现象,在某种程度或角度上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但毕竟是模拟,缺乏真实性。物理教学必须从分析现象着手,用物理实验作为主要媒体展开教学,决不能抛开物理实验,用多媒体仿真取代真实性实验。再说,在做真实实验的同时辅助以多媒体技术模拟,使真实性实验与仿真性实验相结合,这样的实验就更加完美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 篇7

尽管中国现代广告产生、发展仅有百余年历史, 但是现代广告本身所具有的文学艺术特质使它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学艺术血脉相通, 关系十分密切。传统文学艺术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体裁上看, 诗歌体、散文体、小说体等广告, 皆直接取之于文学艺术;从表现手法上看, 比喻、比拟、象征、悬念等, 也皆是直接借鉴于文学艺术;从内容上看, 现代广告吸收文学艺术精华而获得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

传统文学艺术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许多广告都离不开一段文字或商品作介绍或对其用途作说明。有的广告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小小说。而一段优美的文字, 可为受众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和人生感悟的情感世界, 让受众感怀于其中, 流连忘返。人们对故事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而用新颖的艺术构思, 构建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提炼典型的细节都是语言艺术中小说的强项。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都是现代广告艺术十分需要的。

例如荣获2010年广东省优秀广告作品评比金奖的“雕”牌牙膏的电视广告片, 就是一篇小小说:画面上有一对夫妇正和颜悦色地面对一个小女孩, 这时小女孩的画外音:“我有新妈妈了, 可我不喜欢她。”小女孩怕新妈妈看到自己放在书桌上的亲妈妈的照片不高兴, 悄悄地把它放到抽屉里。新妈妈给小女孩织毛衣, 并且把小女孩放在抽屉里的照片又摆回书桌上。小女孩在梦中又梦见了自己的亲妈妈, 画外音又一次响起:“她好像并没那么讨厌, 她笑起来像我妈妈。”第二天早上, 小女孩起床后, 看见自己的小牙刷上挤满了雕牌牙膏, 她回过头向注视着自己的新妈妈和爸爸欣然地笑了。画外音:“真情付出, 心灵交汇, 雕牌牙膏。”

这则广告用小说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十分精练地展示了新妈妈和小女孩心灵交汇的过程, 从中十分自然地宣传了自己的产品。雕牌牙膏的这则广告能获得金奖是当之无愧的。

利用优美动人的故事进行广告设计时, 如能从中提炼典型的细节, 使它成为广告的亮点, 使人看后, 经久不忘, 尤为重要。例如美国《时代周刊》的题名“睡不着觉”的这则十分成功的广告:

—对不起, 先生, 半夜三更你在这儿干什么?

——看见你太高兴了, 警察先生。

——我问你在这儿干什么?

——我住得不远, 那边, 第四栋楼……门口正在修路。

——先生, 别废话了, 请回答我你在这儿干什么?

——哎, 别提了。我本来已经上床睡觉了, 可是突然想起来白天忘了买本《时代》看看。

——你穿的是什么?

——衣服。睡衣呀!哎呀, 走的时候太慌张了。我老婆的睡衣。很可笑吧? (嘿嘿)

——上车吧, 我送你回去。

——不行。没有《时代周刊》我睡不着觉, 躺在床上看看《电影评论》、《现代生活掠影》这些栏目……

——好了, 好了, 快点吧, 先生!

——我试着看过其他杂志, 都不合胃口。你知道《时代》发行情况一直在上升吗?

——不知道, 我知道罪案发生的情况。 (汽车发动声)

——像我这样的《时代》读者多得很, 比如温斯顿·丘吉尔。你呢?快快, 不好了, 快停车, 你总不能看我穿着我老婆的睡衣就把我送到警察局去吧?

——你到家了, 下车吧。 (停车声)

(旁白) :《时代周刊》, 轶闻趣谈。

这则广告本身就是一篇立意新颖的小小说。它通过巡逻警察与一个上街寻购《时代周刊》的行人所发生的一场误会, 突出地传达出《时代周刊》受到人们欢迎的程度。其中这个买刊物的人在匆忙中错穿老婆衣服的细节, 提炼得非常好, 它既是这场误会的主要原因, 又突出了人们需要《时代周刊》的迫切心情。一个平凡的故事, 一个典型的细节, 既鲜明地突出了主题, 又引人入胜。这与广告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对细节的提炼是分不开的。

现代广告恰当借鉴文学作品的形式, 正确引用文学作品的内容, 能收到好的效果。

现代广告表现传统文学艺术

传统文学艺术是一座巨大的文明宝库,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随着对外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西方文化不断涌入, 部分传统艺术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淡忘, 今天的年轻人甚至对它们一无所知。而许多广告设计师为了实现广告作品的新颖性, 达到强化受众接受信息刺激强度的功利目的, 不自觉地在传统文学艺术宝库中撷取那些被人们淡忘了的文化成果, 通过广告的再创造使之呈现于世人面前。

广告设计中的这一功利手段, 恰恰成为传统文学艺术, 特别是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传统文学艺术得以再传播、再认知的重要路径。例如:京剧艺术被今天的中青年人所漠视, 随京剧艺术伴生的脸谱艺术, 许多人对之更是一无所知。由于一些广告设计师采用京剧脸谱的艺术形式作为广告的表现手法, 许多大型零售商家常常采用京剧脸谱作为店内招贴, 使得人们重新认知了京剧脸谱这一艺术瑰宝, 有些年轻人甚至将之作为室内装饰的时尚饰品。又如, 中国传统的结绳艺术, 一段时间几乎被人们遗忘, 特别是那些连毛衣都不会织的年轻人, 根本不知道有“结绳”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直到近几年, 随着联通等企业采用这种表现方式作为广告表现手法, 作为企业形象的载体, 一时间“中国结”成了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 成为人们春节悬挂灯笼的替代品。

为了实现创新, 为了让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广告设计师们可谓绞尽脑汁。他们除了直接把传统的东西“为我所用”外, 还常常采用“嫁接”的方式, 将中西方文学艺术、古今文学艺术相结合, 产生全新的美学效果。例如:山西汾酒厂的户外广告, 采用了“牧童与水牛”剪纸图案, 蕴涵着“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 还采用了中国书法书写“汾酒”两个大字, 并加上了英文美术字体, 使受众在观赏此广告作品的同时受到多种文学艺术形式的熏陶。又如洋酒XO进入中国市场的招贴广告, 整个画面色调风格是西式的, 而广告语“人头马一开, 好事自然来”, 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 并采用汉字行书字体贴在西洋图案上, 这中西文学艺术的组合, 产生出极佳的广告效果。

由此可见, 广告作品不仅在传播信息, 同时也在传播文学与艺术, 而且这种传播是全方位的。

现代广告对传统文学艺术的再创造

现代广告的生命力, 在于根植于肥沃的传统文化的土壤, 特别是根植于传统文学艺术的土壤, 不断地从中吸取充足的养分。而现代广告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正是其自身不断沉淀出传统的过程, 而传统性也正是广告民族性的体现。广告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门类, 它不是纯艺术, 而是实用艺术。广告的目的是功利的, 广告自身是艺术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现代广告的飞跃发展过程, 也是对传统艺术不断丰富的过程。

如:广西电视台的系列形象广告“山、水、海”, 2000年1月25日获得世界广告五大奖之一的“莫比奖”金奖。这一广告由三个篇章组成:“山篇”、“水篇”、“海篇”。

“山篇”取景于广西著名的人文景观龙脊梯田, 在梯田碧水中倒影出雄鹰展翅, 农家小孩仰望苍穹, 广告词:“情眷沃土, 志存九天。”体现了广西电视台立足本地, 心怀高远。

“水篇”讲的是一个新嫁娘的故事。氤氲的桂林山水, 汩汩的漓江水, 漫天的玫瑰花瓣徐徐撒落, 待嫁的新娘忐忑不安地揉搓手中的红绢:人慕长久, 甜蜜能否伴她一生?广告词:“天地无私, 所以长久。”暗含了广西电视台服务与奉献的理念。

“海篇”描绘的是北海银滩, 晨曦初现, 粼粼波光中, 白莲般的京族少女衣裙飘飞。浪涛拍天, 少女旋转着飞起, 凌波奔向大海的远方。广告词:“追潮见辽阔。逐浪识惊涛。观海知天下。”表示广西电视台追逐潮流, 为大众提供丰富广博的信息。

这则广告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广西电视台的形象, 而且依靠现代高科技制作手段, 创造性地运用影视艺术形式, 编织出梦幻般的画图,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子《道德经》丰富而深奥的哲学内涵, 构筑出“天人合一”的宏大画卷, 实现了对经典传统文化的艺术再创造。

广告的生命力在哪里?在于广告文化与受众文化的认同。受众的文化观、审美观是发展的, 又是传统的, 是发展中的传统, 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我们创造广告作品, 如果抛弃了传统艺术, 就得不到受众的认同, 如果不发展传统艺术, 只是简单地照搬, 仍然得不到受众的认同。根植于传统而又敢于创新的广告, 必然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广告。

结语

在当今社会中, 人们只要接触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 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广告无不异彩纷呈、引人注目。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 它本身已经是一种商品, 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流通渠道, 通过文化市场与广大消费者见面。因此, 文学艺术作品也像其他商品一样需要借助现代广告的媒介作用, 把它推向市场, 从而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雷世泰:《精妙绝佳广告10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年版。

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教育体系;文化传承

中国 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些符号从原始氏族的图腾、商周的象形文字、秦汉的印章到形形色色的民俗图形、吉祥纹样,构成了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多元化的设计日渐 发展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这些传统和特点无疑会在设计师的身上打下烙印,并将其注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必然会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展示中华文化的 艺术 特色和美感,塑造独特服装造型的重要手段。这些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服装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源泉。学习借鉴民族服饰文化应当是每一个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过程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

我国少数的的一些服装院校,在服装设计教育中已开始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在课程中向学生灌输中国文化的知识和基本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情结。特别注重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教学。但更多开设服装设计教育的院校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是薄弱的,特别是在一些 经济 发达的城市服装院校,一味的追求快速的市场效率,甚至是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崇洋媚外现象也是相当普遍!一些设有服装专业的院校因《服装史》教学的课时不够,对学习《中国服装史》的认识不够,其实我们当今的许多流行服饰的设计元素就来源于中国历代服装中。在课程安排上只有个别院校安排了民族图案课程,有的院校虽安排了专业写生课程,却没有明确其写生大纲主要是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考察。目前服装设计教育长期面临着艺术与技术之争,为了迎合中国的设计市场,课程的安排上多偏重技术课程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开展民族文化的学习,面临着拓展艺术专业的适应性与专业学习深入的矛盾,面临着毕业就业的重大压力。国内大多数服装院校,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总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多年的服装教育发展也很难体现出本民族的服装教育特色。这种现象若长期如此,我们培养的服装设计师缺乏深刻认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民族精神,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又怎样去体现本民族的精神和特色,又怎样在世界舞台上与西方的服装设计师一争高低!我国的服装产业又怎样立足于世界舞台!这是我们服装教育界同仁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国外设计大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情况

岚阁文学社定位及发展规划 篇9

一、定位:(作者:王凯 冯娟)

岚阁文学社于2006年在一群文学爱好者的组织下成立了。这五年来岚阁文学社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为打造一个富有特色、具有影响力的社团,一直努力致力于: 1 社团内部

•让社团内的每一个人在锻炼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打造一个和谐、富有特色的社团。•用心为会员服务,努力为会员提供文学交流的机会。2 学院方面

•积极为我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促进学院发展,促进

学生发展。

•积极与院内其他社团进行交流活动,在社团的成长与发展道

路上互帮互助。

•服从学院利益,为学院活动的开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3 学校方面

•在全校范围内传播最优秀的大学文化,同时为学生的新思想

新作品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

•开展全校学生参与度高、影响范围广的文学活动。4 更广范围

•走出校门,努力逐步与全国各大高校加强文学交流,传播与

引进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各大高校大学生成长动态。

•努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打造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团。

二、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展规划即发展目标,有目标的指引,才不会盲目的开展活动,顺着发展方向走下去,才可以达到目标。以下从三方面介绍岚阁文学社的发展方向:

●干事的培养

——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干事

作为一名大学生,须先成人后成才。在社团里部长干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培养社团成员的良好品德;学习上互相帮助,齐头并进,不让人落下,毕竟都是学生,得以学习为重;偶尔组织外出活动(例如:爬山),或者举行一些体育活动联谊(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让大家加强锻炼,强健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一个社团,活动肯定会需要很多东西,有的东西(例如:海报、旗帜、灯笼等,)据活动而定,就得干事亲手做,就可以培养耐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提高干事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开展些干事培训会等。

●活动的开展

——针对干事、会员、全校学生开展不同活动

为加强干事之间的凝聚力,开展一些大家可互相认识的活动(例如:“我要认识你”、“猜猜我是谁”等等),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这些活动最好在室外进行,这样大家会活泼很多,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会员是活动的主体,得针对会员开展更多活动(例如“会员大会”、“我有话说”等等),让会员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让他们真正的加入文学社这个大家庭中,在这里他们可以感受温馨,也可以挑战自我。

针对全校的学生继续办好“每周岚阁”,希望给他门忙碌的生活带去慰问,让他们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闲,让他们的情操得到瞬间的陶冶。额外,开展一些征文活动,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文学常识大比拼,小说角色评析等。总而言之就是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舞台,把自己的爱好付诸行动。

同时,积极联合其他社团共同举办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活动。●活动的影响力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扩大在校内乃至社会上的影响力

校内影响力:见干事培养和活动开展

校外影响力(长远目标):

第一,希望办些大型的活动,这些活动经费可能很高,所以得自己社内筹备,我们想通过外联部拉赞助,可以以帮他们写广告语,做广告作为交换。

第二,与一些报社或出版社联系,出版征集来的优秀的文章。第三,努力促进与各大高校文学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可通过网 络进行各高校文学社团间的征文活动或相互推荐具有时代特色、展现当代大学生风貌的文章。

第四,努力打造具有岚阁特色的、可面向校外更广范围的刊物,积极拓展社会影响力。

传统文学教学及高职学生就业发展关系论文 篇10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综合能力, 包括知识、能力、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3]。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4]。众所周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英美文学是英语文化中现实和情感的表现, 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语言难以绕过的弯。正如李公钊教授所指出的, 英美文学课是学生最为快捷、生动地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况且英美文学课通常是指导学生欣赏优秀英语作品, 更是领略创造的魅力[5]。“作为一门学科, 文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浙江大学的殷企平教授如是说[6]。因此, 英美文学对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广西高职院校英美文学教学需求调查

广西高职院校的英语基础课就是高职英语,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准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每个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制定高职英语课程任务与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一般教学共分两个学期, 部分学校规定已通过B级的学生可免修高职英语, 选修特殊用途英语课程或更难的英语课程。应该说, 通过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 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积累, 为开设英美文学课程奠定语言基础, 但每所学校都存在许多困难。

笔者调查了广西五所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 分别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它们中有的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 有的是广西首批示范性高职或示范性高职建设单位, 可以说它们代表了广西高职教育的最高水平。调查以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为主, 以南宁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为例, 自2009年以来的近三年内没有开设过英美文学课, 其主要的原因:文学课枯燥、难度不小也不实用, 因此学生对文学课不感兴趣, 无法顺利开展。

在这五所高职院校中受采访的教师中, 几乎所有英语教师认为开设英美文学课程难度很大, 一方面是因为扩招, 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普遍很差, 学生阅读简易的篇章都觉得很吃力, 更别提欣赏颇有深度的文学作品了;另一方面是师资缺乏, 英语教师和学生比接近1:150, 并且2009年之前, 五所高职院校招聘英语教师最低条件是大学本科毕业生, 被录用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占比重极少, 而近三年新进教师数量不大, 特别是在英美文学方向上训练有素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英语教师紧缺。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看, 大部分学生希望学好英语但同时觉得很难, 55%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并有投入时间学习的主动性和习惯, 同时, 43%的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 因此就失去学习英美文学的信心但他们观看过多部改编自英美文学作品的电影并表示很喜欢;受访学生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词汇量太少, 很多时候因多数词汇不认识而失去兴趣。

在英语课程设置方面, 各学校基本按照“基础英语+职业英语”的模式进行。大体上, 学生对职业英语更加重视, 努力程度也大, 自然更感兴趣, 效果也更好;更有83%的学生认为想在课外学习专业英语。

基于以上调查, 广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总体上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也就是注重打基础, 适时发展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但还存在一些薄弱之环节, 即学生的人文素养未必同其语言能力同步发展。

2 广西高职院校英美文学教学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既要考虑到它的不可或缺性更应改变一味将文学史实满堂灌的局面, 进而要让文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创新, 使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入到欣赏过程中, 充分发挥对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 视听说一应俱全, 生动活泼, 使学生乐于接受。

2.1 高职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

教学计划中应明确规定高职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 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灵活选择开设该课程的时间, 一般在第二学期之后开设。考虑到学生有外出实习, 因此学生只要上满一定的节数就可参加考核, 开设的时间也可短至半个学期甚至五六周, 前提是学生能从开设的课程中比较透彻地欣赏经典优秀的作品、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而对于确有兴趣的部分学生也可延长修学时间;对英语专业的应保证至少开设一个学期到一年。考虑到有些学校临时增加课程确有困难, 英美文学教学也可以渗透到高职英语的教学中, 也就是在课文讲解中或穿插文学文本阅读和阐释, 对高职英语也是一种延伸和深化。

2.2 注重多样的授课方式

英美文学课程在高职高专层次的目标“一定要定位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上, 不追求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也不追求文学批评的理论性, 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7], 进而让学生感悟人生、洞悉生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应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 对史实的介绍应尽可能地少。课堂中也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文字阅读欣赏时间, 但所选取的段落或篇章应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准, 教师可事先帮助学生掌握部分词汇和长难句以消除学生理解障碍, 文本阅读和阐释部分的用时应占取每课时绝大部分时间。对于经典作品, 目前都有对应的影片, 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其中的片段, 以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欣赏, 而后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锻炼:例如小组讨论, 个体发言等。除此以外, 经典作品还有些很好的对话, 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 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还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切身体会作品中的历史文化等。

2.3 学生考核制度的实施

对学生的考核既要讲数量更要求有质量, 应该采取平时成绩和考查成绩模式来实施, 并且平时成绩的比重应尽可能大一些。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目前高校的网络学习平台来管理学生的平时学习, 例如, 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创建一个文学阅读文库供学生选取, 每篇文章设置具体的阅读时间, 过了某个特定时间就再也不会出现在学生账号下面, 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阅读, 发表看法, 提交笔记等共享, 教师通过软件来记录学生平时成绩, 方便快捷[8]。考查形式可采取开卷考试, 但应有一定的史实, 总体上注重对课程中文本的阅读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锻炼。

2.4 加强英美文学教师的培养

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因此, 在高职教育注重实用教学的背景下, 英语教师发展应该强调双师型的培养, 在提高教师自身英美文学修养的同时应加强文学教学的情境化, 既能让学生欣赏高雅的文学作品, 又能使学生领悟到文学的内涵进而上升到切身体会, 回到实际生活上来。

3 结束语

当前, 如何充分挖掘英美文学课的巨大潜能以加快培养全面发展的能灵活使用英语的创新型人才是摆在广西高职教育教学科研人员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不仅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对英美文学教学加以引导, 重视英美文学课的教与学, 更

(下转第25页) (上接第17页)

要从教学策略、考核评价模式上有所突破, 在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中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而本课题无疑将为完成和实现这一任务目标提供颇有价值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 2012 (10) :1-4.

[2]姚本标.东盟语境下广西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与对策[J].东南亚纵横, 2010 (9) :79-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李公钊.现状与忧思[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5) :11.

[6]殷企平.文学何尝不实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5) :8-9.

[7]范谊, 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 2005 (3) :150-156.

外国传统文学总结 篇11

ωκεαν?? Henry Fielding 菲尔丁 Realist novelist, the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s; The History of Ton Jones, a Foundling 《弃儿汤姆-琼斯》 Sentimental 伤感主义 novelists

Samuel Richardson 理 查森, Laurence Sterne 劳伦斯-斯特 恩, Oliver Goldsmith 格尔斯密 William Blake Pre-romantic poet;浪漫主义诗人 布莱克 Songs of Innocence 天真之歌》 eg. The 《 : Lamb; Songs of Experience《经验之歌》: eg. The Tiger, London, the Chimney-Sweeper Robert Burns Pre-romantic poet; 彭斯 The national poet of Scotland; 苏格兰 民族诗人 A Red, Red Rose《一朵红红的玫瑰》; Auld Lang Syne《美好的往日》 ;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 我的心在高 《

原》

上一篇:员工餐厅就餐管理办法下一篇:文言文献曲求诗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