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2024-05-29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精选12篇)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1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 信息化技术也改变了知识传递和知识习得的方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为高职英语教学掀起了新的浪潮。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各得其所, 各有发展。

一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传递——接受式, 顾名思义, 即教师主动传授知识, 学生接受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这种方法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国内流传已久, 目前仍居主流位置, 其理论基础是行为心理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来处理教学内容, 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利用教材、黑板、粉笔、图画、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 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进度。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 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事实往往是学生作为教授对象, 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 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 很少学生能够专注于课堂; 另外, 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 他们基础薄弱, 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 反应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上, 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睡觉、玩手机等现象, 英语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课堂, 尽管有优点, 但是单一枯燥,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的冲击, 渐渐远离了学生和教师的视线。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都在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已经摒弃了单一的黑板粉笔和录音机的组合, 并已经把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等引入英语课堂。信息传递方式从黑板、粉笔、教师讲授变为集声音、图像、视频技术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对课堂产生兴趣,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应该说我们已经看到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从高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效果上看, 还存在极大的改革空间。

首先,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虽说教师们已经把集图画和音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 但是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播放课件和听力。还有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习惯于口说耳听, 眼看手写的教学模式, 这种意识导致信息化技术对高职英语教学并未起到真正显著的提高促进作用。另外, 由于教师自身信息化意识的薄弱, 更忽略了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信息化意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运用。

其次, 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还有待于提高。从整体上看, 高职英语课件内容单一 (或者大部分教师依靠教材配套课件) ,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和改良课件, 甚至有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处理文档和使用办公软件的层次上, 更不必说开发设计教学软件或教学互动平台了。教师信息化技术的手段还不够多样, 在实践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的实践能力亟需提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课件制作和影片剪辑等多媒体技术。

再次,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适用范围还可以扩展。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高职课堂, 图片、视频、动画、音频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枯燥的文字输入转化为更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资源, 大量可获得的纯正语言资源都扩大学生的视野, 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些都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然而信息化教学不仅仅只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 还可在课后辅导和教学评估中引入信息化教学。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和通讯设备, 教师可以利用QQ或者微信建立学习群, 促进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课后作业的评价和加强平时更多的关于英语学习的交流。此外, 教师还可自主或者与相关企业开发设计英语教学学习活动平台, 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 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到英语, 这样就延伸了课堂的学习时间, 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 设计互动平台和教学测试等项目来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扩展英语教学评价渠道和方式。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 为学习者构建良好的环境,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主动成为知识信息的建构者, 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丰富了教学资源, 开阔学生视野。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 利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媒体, 包括电脑、大屏幕投影、音箱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环境, 这种集文本、图像和声音融为一体的学习环境对于语言教学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对于以往传统课堂中的书本文字和录音教学, 多媒体课件、录音和视频文件帮助学生不仅真正学到听到语言的全貌, 更充分理解语言环境, 进一步学会语言的真正运用。另外, 国际互联网是一个由全球成千上万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无疆界、无时空限制的信息传输网络, 它也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 储有最丰富的各类资料。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同行交流, 了解国际英语教学发展动向, 共享新的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 学到最地道最原汁原味和与时俱进的真实英语。

第二, 提供多种教学手段,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能动性。有实验表明, 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两项加起来, 多媒体技术就有94%。学习者的多个感官能动性调动起来, 自然提升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中, 插入和授课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电影视频片段, 相比传统课堂里的书本、黑板和教师的讲授, 多媒体课件自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另外, 枯燥的英语单词记忆可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可自主设计或利用网络上的单词游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单词的兴趣。

第三, 互动协作模式, 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以及学生个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 发挥学生主体认知作用。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现代化的包括网络环境中的教学资源, 通过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课堂,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现英语学习的规律,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 扩展了评估反馈模式, 延伸了课堂,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反馈与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只有教师一人进行评价, 且只关注结果;而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资源, 关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及时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课后作业上传到QQ或者微信群中, 这样不仅教师能够真实考核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可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 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总结评价的标准和规律, 从而掌握了学习的主要内容。这种评价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四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教师做好角色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作用发生改变, 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而是引导者,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师为学生设定教学情景和任务, 提供信息来源,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

第二, 教师注意对信息化资源利用程度的把握。举例说如果课件一味复制课本内容, 不能体现多媒体优越性, 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或者过分利用多媒体便捷性, 大量信息堆积在课件中, 造成信息超载, 使学生忙于记笔记, 囫囵吞枣, 反倒造成负担。另外, 在网络环境中如何监控学生有效利用资源, 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三, 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不断更新自己的现代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现代教育媒介在教学中的应用, 使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

第四, 注意评价模式的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由于网络的便捷性, 不仅对学生学习状况可以进行学习时、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全方位的评价, 还可以开展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但正因为评价的多元性, 就要尤其注意评价标准的制定, 做到评价的科学化。

综上所述, 两种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各有优缺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恰当合理地将二者相结合。比如在介绍讲解性的内容上和当期望学生在短时间掌握一定的知识去应试时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可行;在其他情况下, 可充分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当然, 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并非完全适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全部, 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宜使用, 如何在实践中更有效地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 使之为教学服务, 还有待教师们更多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化教学, 改革传统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等层面, 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切实提高高职课堂效率, 让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都爱上英语课。

参考文献

[1]郭晓功, 徐鲁宁.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差别对比[J].信息通信, 2014 (6) .

[2]皮红波.探析高职英语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J].考试周刊, 2014 (70) .

[3]何亚红.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4 (32) .

[4]樊文辉.高职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策略与模式研究[J].广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6) .

[5]钟彦.高职院校信息化英语教学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14 (23) .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传统文学;高职;就业发展

一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3

關键词:高职 声乐教学 传统音乐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高职声乐教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面临着将传统音乐引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改革。传统音乐文化是优秀的音乐文化,是经过历史的冲刷而积淀下来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如果高职声乐教学中能够引入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还能让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的声乐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发扬,笔者通过分析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引入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职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

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如今的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高职院校,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音乐文化,因其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反复冲刷却没被淹没反而得以传承至今,足以说明传统音乐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是几千年音乐文化沉淀的精品[2]。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经过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传承和不断改良,不仅音色丰富,其内容也带有中国某个时期的文化特色。因此,如果能够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如今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这些文化自带的魅力,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容易产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音乐因其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传统而更多地呈现了人的“心灵状态”,这种优秀的音乐里渗透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并酿就了温良醇厚的中华民风。因此,把这样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一代代音乐人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更重视欧洲音乐文化体系的教学,这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因此,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职声乐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中国传统音乐方面的感悟能力,也让高职学生在传统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部分民族的风俗人情以及传统文化,同时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三)促进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以前的音乐教育都是以识谱唱歌或是简单的音乐欣赏为主,声乐教育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考入大学之前大多只通过集中短期培训参加艺考。另外相对大学本科新生,高职声乐学生专业素质较低,进入大学直接就接收欧洲的声音作品,受欧洲声乐教学法教学,学生一时不容易接受。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因接触欧洲西洋唱法晚及不习惯西洋风格声乐作品的音列组合,因此很多学生难以正确掌握古典音乐的精髓,声乐水平得不到提高,对于声乐的学习也逐渐丧失信心。如果能将学生从小就习惯聆听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学生情感上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把当地优秀的民歌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当地民歌唱法中的精华用于演唱技法训练,因从小的视听习惯,学生就更容易学会。比如学习演唱古曲《长相知》,就要求掌握中国戏曲的一些行腔换气方式,结合古琴演奏的音韵悠远,才能唱出这首歌曲的精神内涵。可见,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之中,对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3]。通过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经典音乐文化相互融合,不仅丰富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声乐教学的教学形式,同时还能丰富我们自己国家的声乐教育体系,促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的声乐教学法主要来源于意大利唱法,受西方音乐影响较深,本国的传统音乐教育反而没有被重视,教学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加上高职学生声乐学习几乎还是处在开始阶段,也就很难掌握传统音乐中的精髓。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中国的传统音乐,具有很强的特色,尤其是音色和意境方面。因此,声乐教学老师应当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要引导高职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这就要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在教学中,可以借鉴中国的戏曲、说唱、民歌等的训练来提升对自己音色的把控能力,进而提升自己掌握不同声乐风格作品的能力。声乐课堂也要多欣赏古琴、琵琶、笙、唢呐、箫笛等作品的演奏,体会不同感情基调作品的意境,把这种感悟运用于相应的中国声乐作品中去,从而帮助更好的演绎作品。

音乐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传统音乐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培养,让高职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同时也重视中国的传统音乐。只有学生重视并热爱,才能主动去学习。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之前,先带领学生对这部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例如作品的来源、创作背景,以及发展背景,学生对这部作品了解的越深入,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产生了兴趣,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声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nlc202309080942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式,如果声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古板的进行教学,学生在沉闷的环境下自然不能学好声乐。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历史特色,且包含的内容丰富,因此,高職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传统音乐这一特色,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4]。例如,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播放中国的传统音乐,比如播放不同中国乐器演奏的同一作品,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之中,全身心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通过举办表演唱比赛、公开课、课堂音乐会、音乐情景剧等形式,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与学生一起针对某一个传统音乐文化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传统音乐文化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传递和表达。

(三)重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演唱的技能技巧,掌握演绎一定难度声乐作品的能力,更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声乐学习之中提高自身的声乐造诣和音乐素质。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在音乐感知力和想象力上的培养,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作品的同时提升音乐感知能力[5]。而传统的音乐文化,则会对学生这方面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知音乐的美,学会在作品中去寻找美、体验美和发现美。声乐老师要善于引导,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去感知音乐,就会在以后的声乐学习中对作品的诠释更加得心应手,高职声乐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老师要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提高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老师本身也应该具有很高且全面的专业素质,如果声乐老师没有深厚而全面的音乐素养,也就很难将传统音乐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声乐教师不光要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上全面掌握我国的传统音乐,热爱各地民歌、小调、说唱及戏曲的音乐,学习它们的演唱技巧,热爱古琴、古筝、二胡、笛萧、唢呐等民族器乐的传情达意方式。因此,学校要重视对声乐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只有声乐教师提升了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这也是传统音乐引进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基本前提[6]。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能丰富高职院校声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同时,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在高职课堂的声乐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将传统音乐引入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是一种对传统音乐和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均有意义的一件事,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7):10-12.

[2]李荣欣.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2):04-06.

[3]胡文喆.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初探[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1):13-15.

[4]熊飞飞.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9):07-09.

[5]梁金平.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24):11-17.

[6]刘琨.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黄河之声,2016,(06):24-27.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4

“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高职教学模式的比较

主体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主体不同, 使得课程内容、结构、教材、开展时间、空间等课程其他要素都以主体为方向随之发生转变。所以, 主体不同是两者的最根本区别。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在组织课程时多采用“填鸭式”, 以知识为目标, 重在建立一个明确的知识体系。课堂问答和做习题都是为了巩固知识。课程基本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组织课程时提倡采用“项目驱动”、“设置情境任务”的方式, 用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陶行知曾说: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事”, 就是实际生活, 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下工夫。

课程使用教材的编写思路不同传统高职教学课程多是以知识点为要素组织教材。按照知识点的重要程度, 将其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追求建立明确完备的知识体系。教材结构和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编写则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教材内容选择上不追求构建知识体系, 而是知识“够用”即可。是否达到“够用”要求, 则需要在教材编写前进行广泛的调研, 了解用人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了解职业岗位高中低层次需具备的能力素质、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专业发展趋势, 然后从满足现在、开拓未来的角度提取适合高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 最后设计学习情境, 并细化成学习任务。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组织教材内容, 知识点的取舍安排由做项目任务时是否需要来决定。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 知识流向可以归结为“传递———接受”式。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非发现者。学生缺乏主动性, 除记忆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都未得到充分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做”三者的结合, 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技能融合下的“情境任务”设置, 使得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角色中脱离出来, 运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由于学生本身知识的局限性, 在“做”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错误, 此时教师的“教”就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扫除“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学生除了学会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 还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学生会更加自信, 更加乐观。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时, 有些教师采取分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

教学场所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局限于课堂。只有少量的实验进入实验室教学。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教学场所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可以是课堂, 也可以是工厂、公司、商店等。陶行知先生就曾以“游泳”取譬, 说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 便须在水里学, 在水里教。陶行知先生强调“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 教学场所是围绕着“教学做”来开展, 哪种场所有利于“教学做”, 就将课堂搬到哪里。目前, 各高职院校实施的“厂中校”、“校中厂”就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场所设计的一种探索。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而考试又是以考理论知识点为主。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考核可以借鉴开放教育中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 开发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使教师摆脱“应试而教”, 使学生摆脱“应试而学”。重点考察学生“做”的情况, 突出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做”三者的关系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是将这三者分离开来的。在单元教学中, 先讲后用;在整体教学中, 先集中讲理论, 最后综合实践。往往上理论课时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实训课时又早已忘记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教学做”被认为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中指出:“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学。”

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情境任务的设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情境任务的设置是关键。好的情境任务能够反映实际工作要求, 营造职场氛围。学生通过做情境任务, 感觉自己就是在处理真实工作, 不知不觉向职业人转变。同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步骤一样, 需要教师进行广泛调研后提炼。同时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每一章知识可以设置一个最优的情境任务, 但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采用整体性思维就需要将整个课程设置成一个大情境任务, 然后为完成这个大情境任务需要将其分解为小项目。这种自上而下式的任务情境设置方式从逻辑上更加连贯。从完成小任务开始最终完成大任务,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做”, 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上, 教师原来是“讲课”45分钟, 而现在是指导学生“做事”, 单纯讲课的时间要减少, 而且必须减少。从表面上看, 教师工作任务变得轻松, 但是实质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 而且有所提高。这是因为教学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后, 教师的定位也随之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陶行知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这至少对教师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知识;二是要懂学生, 会因材施教;三是要自己会“做事”。有知识和懂学生靠教师平时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就可完成, 而要达到会“做事”, 教师同样需要积极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 切实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方法。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人才, 而不是面向考场的读书人。培养读书人的传统教学模式, 无法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出现, 将会给整个高职教学模式带来一股强劲的改革之风。

摘要:通过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比较, 本文指出了其中存在七个方面的不同, 并对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比较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3]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 2009 (27) :123-124.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5

摘 要:本课题“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应用研究”,就是以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为核心资源,以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影响,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分析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缺位问题,分析其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来优化德育教育。并通过环境营造、课程改革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高职;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传统文化教育正是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自强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各方面综合发展。

1.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由于德育的短期效果不明显和德育教育模式不够完善等原因,针对于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系统,多混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德育形式相对单一,有的通过活动、有的通过教育讲座等形式。无系统性的针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学生德的培养。

2.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孕育的结果,是财富、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精髓。而高职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健全职业体系促进国家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承担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深刻思考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缺失,能够全面丰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如下:

一是高职院校教育引导不到位。首先,有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多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专业课程和实训占绝对主导地位,课时多,而一些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塑造学生品性的传统文化的课程相对较少。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安排紧张,缺少德育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学管教师多从事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内涵缺乏系统掌握、学习和运用的相对较少。再次,由于日常事务较多,老师很难对思政工作与传统德育工作融合进行深入思考和融合。

二是学生主体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基础掌握相对较少,对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素质认识不足,不能自觉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其次,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很多学生存在功力心理和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缺乏节俭意识,消费能力超前,存在浪费现象。最后,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出现认知偏差,对国家时事、重大政策不够关心,归因就是没有通过有效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应用价值如下:

一是以儒家“修身养性”、“正心修身”等思想为载体,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角色,构建合理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自身约束能力,遵守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以儒家“天下为公”、“以和为美”等思想为载体,加强学生信仰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追求,摒弃功利、利己等思想,重视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是将校园德育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树立道德典范,让传统文化在学校、社会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4.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其职业素质的塑造,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发挥和应用,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都过硬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4.1明确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首先理清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存在的价值的契合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如改革课程设置,改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的思想重视,将德育教育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甚至提升到就业的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育人的作用,让传统文化成为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与专业、就业、创业和德育紧密结合,发挥重要辅助作用。

4.2构建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机制

构建传统文化培养机制能够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机制,学校党政干部、教师、辅导员要明确权责、各司其职。发挥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整体功能,做到明确分工,量化考核,奖惩分明、公开透明,最终形成制度。

5.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融入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其综合全面发展,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重新审视和评估已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在新的历史社会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语文课堂 传统文化 教育方法 引导 认知 研究

前言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而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却十分淡漠,需要强化该方面的教育。现代的学生将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的发展状态,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引导,使之深刻的认识到,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及安全的重要精神支柱,其对于经济建设的活动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是在高职学校中,其学生与一般院校的学生的各项情况具均有较大的差异,包括心理特征、文化基础、行为逻辑等,需要老师发挥出主导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提高其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

1 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理论上将,素质是一个人较为稳定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其是个人先天生理、心理特点,成长环境、受教育情况等各项因素共同作用,发展的结果。纵观现代社会,大多数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一般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大凡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素质,其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及独到的见解。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与一般的院校有所区别,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技术,相较其他性质的学校,对于文化教育,稍显薄弱。高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一般文化素养不佳,基础较差,

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到其素质的各种特点,包括有序性、层次性、开放性等。每一个人的素质层次都是客观的,并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志而改变,其开放性特点也表示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老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不能只看到其文化素养较为薄弱的情况,也需要分析其提高素养的空间[1]。

2 具体教学方法

2.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高职学校培养学生是更加注重实用性技术,学生的目标大多是得到一份待遇良好的工作。在该理念下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十分淡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上述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育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如悬念设置教学方法、情景再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或者将其中的各个方法结合使用[2]。各个教学方式均有自己的特点及使用氛围。悬念设计教学法中,需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由浅到深地设置数量不等的悬念,积极鼓励学生自行思考,时刻反省自己,及时发现自身存在不足,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不断的强化其分析能力及认知高度,如在进行《陈涉世家》的教授时,可以设置多个悬念,陈胜吴广的理想是什么?其起义基本理念是什么?该理念对我们现代的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最后还需要重点讲解“王该文”对现代人们的生活的指导作用,人需要有理想、有信念,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理想抱负及人生的价值;情景再现教学法通过场景的布置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特定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扩展想象力及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时在讲解一般的知识时通过举例子,将知识点融入实际事件中,使之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及现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如在讲解《田忌赛马》这篇文言文时,即可以将该知识扩展到数学的排列组合及统筹等概念,而该知识与现代较为先进的管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2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教授,该方式的缺点在于方式较为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而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均有着紧密的因果联系,因此需要为学生制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漫不经心的态度,使之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更加轻松地融入学习状态,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采用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进行古诗的学习时,可以请同学推举一名具有唱歌才能的学生,将古诗配上最新流行歌曲的曲调进行演唱,其既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对于古诗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作为课堂调节气氛的娱乐方式。该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与老师的处于平等的高度,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展示其才能,扩展其思维[3]。

2.3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网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课堂设备更加先进,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促进了课堂容量的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料,让书本中较为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更多的事物,如在讲解《勾践灭吴》时,也需要讲解该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勾践的生平,这时即可以展示越王勾践使用过的青铜剑,使学生对当时社会生产力及铸造工艺等技术行业有一定的了解,讲解《阿房宫赋》时,可以为学生展示阿房宫的复原图、兵马俑、铜马车等,学生对于秦始皇时代的建筑结构等会有更多的了解,为学习建筑技术的学生扩展了知识面。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微博、QQ、微信、YY等,达到课堂之外的互动,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4]。

2.4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现代文时也需要尽量融入传统文化,要求其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利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讲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关系,使之认识到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走向。文化总是先继承,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出更多更丰富的内涵;而发展的新内涵又对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作用或者影响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观的引导,人民群众才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及发展者,使得其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5]。

3 总结

高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较多的特殊性,其信息特点极为特殊,其世界观有着不同程度的扭曲,或者对于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文化基础较弱,在对其进行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兴趣爱好及现代较为流行的元素,不断地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文化素养,正确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高职学校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国英.传统文化的弘扬与高职语文教学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8):117.

[2]童俊艳,候伟东.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5):115.

[3]闫晶.高职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183.

[4]徐辉.浅论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快乐阅读,2011(21):41-42.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7

一、教学任务上的差异

因为升学压力的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表现为讲语法,重分数,课堂基本以“满堂灌”为主,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为“高分低能”型人才,然而我们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则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将重点放在实际英语能力的运用上,这样才符合高职人才的能力培养,成为今后进入职场的有力武器之一。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同样都是高职类的专业,我们选用了好几种教材,例如,《高职高专英语》、《新视野》、还有《实用英语》等,以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教材的选用每一学年都会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做适当的调整。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尤其是要重视对专业英语计划的制定与落实,要适当的向学生们渗透这方面的内容,令学生在高职的学习阶段真正能够掌握一门有用的外语。

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受到教学任务差异性的影响,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高职英语在教学内容上发生了转变,更加侧重于实际性的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前提,可以说教材是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教学工具之一。传统的英语教材本身就对实用性与适时性的要求不高,并且在教材市场中的选择性较高,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拥有极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高职的英语教学却不同,一方面需要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接,另外一方面,能够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又少之又少,因此这就对高职英语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得从学生专业角度出发,开发适应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际的教材,实现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互对接的目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因为读写能力是一种应用于实际的技能,但是也不能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我们每年都以“英语技能大赛”的形式来检测学生英语实际英语能力是否具备,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在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依靠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往往都十分被动,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高职的英语教学。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目标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工作的人士,所以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拥有较高的技能,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将学生作为重点,加强学生在英语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当前高职英语课堂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是CLT,即交际法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致。与此同时,这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教学方法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学习“ask for direction”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语言操练,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路线熟练掌握问路、指路不同的英文表达,使得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有所提高。

四、学生主体的差异

在进行传统英语教学中,往往都进行的是系统性的英语学习,适用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这些学生已经培养出来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有些学生甚至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对英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失去了兴趣,个人的人生观以及学习观都脱离了实际,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并且在职场中,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并没有严格要求英语这门技能,所以学生对英语往往都不重视,这是高职院校应该正视的问题,如果院校对英语都没有明确的制定出相应的要求,那么学生当然也就丝毫不予理会。所以今后的高职院校应当在这方面进行反思,引起学生对英语的重视才是实现高职英语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为其自身特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广阔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虽然与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太大的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高职英语教学是千万不能够脱离传统的英语教学而独立存在,鉴于其较为独特的灵活性与复杂性,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侧重于实用性的需要,满足够用的原则,并且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高职人才。与此同时,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改革的潮流,创新自身的思维观念,提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积极思考、力争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尽快令高职英语教学形成良性的循环。

摘要:传统英语教学并不适用于高职的英语教学,这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特征为例,传统英语教学就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所以需要在教学模式方面加以改革。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笔者在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传统的英语之间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发现,要想满足高职学生对英语的需要,就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选取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有利部分,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传统教学,差异

参考文献

[1]王玉荣.传统英语教学和情景商务英语教学的差异.前沿探索,2009.

[2]党俊荣.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差异.科技风,2008.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8

1 学习的目标、目的分析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当前各种信息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提高, 使得在当前对语言要求日益增加。可以起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增进了解等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 其中对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显得不够重视, 成为影响当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语法翻译法是传统英语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课程, 更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人们对教学基础要求的日益提高, 英语教学逐步朝着专业化和目标性前进。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蓝领人才, 其在当前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主要以实用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传统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模式, 更是在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必须学习有关英语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利用当前的教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服务阶段和服务水准, 提高在学习中的英语实用性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又要传授一定量的专业英语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当前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应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为主,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性能。

传统教学法优点是长于语法翻译讲授, 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老师进行课堂上专业知识的教育, 向学生逐一讲解其各种语法和词句, 提高学生的英语认识水平。使用翻译作为载体, 在翻译过程中将汉语与英语一一对应。语法翻译通过让学生背诵语法规则、做翻译练习来学习英语, 通过练习掌握英语在使用中的各种法则和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形式死板和空白的缺陷。填空、造句练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练习方式,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学习方法过于死板, 以句子为中心, 缺乏语言使用的真实场景, 内容枯燥,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死板而又孤寂的学习过程, 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不高, 致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利用其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措施进行改善, 提高教学效率, 与学生工作后的英语使用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厌学, 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应于的掌握不够, 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 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教学模式的变化是当前教学的重点, 并且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不成正比, 使得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效率低下。

2 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随着当前社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各种事物认识的不断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提高和完善。不同的教学任务导致传统英语教学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这种背景之下, 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利用其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控制, 就传统英语教学来说, 对实用性、适时性的要求不高,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教材为基础, 实践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更是当前教学的主要方法。教材的开发已经相当成熟, 选择性较大, 在使用新型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是利用教职工的经验使得英语教学进行良好循环的过程。然而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 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逐步的发生改变, 其教学模式的区域性较为明显, 是影响当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虽然书中涉及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 但是由于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 文章选材切合工作实际, 但较适合沿海发达城市, 在教学的过程中地理差距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实际工作环境差异较大, 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难度高, 词汇量大是当前的主要教学模式, 然而却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词汇造成学生的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激情和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搭配上需要从学生专业角度出发, 使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 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各种相关的模式提高学生激情, 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 去探索其中的乐趣。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特别是对学生说听能力的培养过程, 加强学生学习的职业英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3 学生主体的差异

传统英语教学的主体是经过系统的英语学习, 并且英语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他们往往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动机强, 并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也经历高考, 但是基础相对薄弱, 英语能力参次不齐, 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缺乏学习动力。此外, 高职院校并没有英语方面的毕业要求, 这都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上好课, 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是教书育人双管齐下。

4 教学方法、手段上的差异

近年来, 随着当前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 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控制与完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多采用问答式、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讨论为辅的的形式, 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宗旨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蓝领人才, 所以决定其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交际法教学法应该为其主要教学方法, 其他方法手段为补充。

5 结论

高职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与传统英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来源于过去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制度的不够完善和教学水准的不够造成的,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地发展, 人们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认识的日益提高, 对教学的基础性和基本教学模式的认识不断的提高,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更应该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 将英语教学同当前的专业和行业结合, 确保教学质量的正常和教学本质能够得到应用和发挥。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中, 高职逐步成为当前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与过去传统英语教学有着大同小异之处,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与传统英语教学在诸多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从提高教学工作者专业水平和专业教学素质, 其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相互的比较提高其教学质量, 以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进入良性循环中。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9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主讲, 用黑板板书演示, 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就能够完成教学过程。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网络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 它集图、文、声、影、网于一身, 为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 积极促进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整合, 能使高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1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指的是老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教学场所 (主要是教室) 内, 思政教师依靠书本、黑板、粉笔、嘴巴、肢体语言等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网络多媒体教学是指老师和学生可以处于同一多媒体教学场所内, 也可以不处于同一教学场所内, 师生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和互联网络等现代化硬件和软件设备, 进行实时或者跨时空的教学。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各有优点和缺点, 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能实现师生面对面的思想理论和情感交流, 思政教师通过运用板书、手势、表情、语言、眼神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思想交锋, 在学生面前对教材内容进行苦口婆心的、耐心细致的讲解,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 能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 对学生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言教身教作用, 这是网络多媒体教学难以做到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虽能集互联网和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于一体, 形式和手段丰富多彩, 但也存在很多人机交互的情形, 学生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 难以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 传统教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多媒体教学过度依赖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和软件设备, 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理论和情感交流不足的缺陷。

(2)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讲授, 信息虽没有网络多媒体海量, 但这些信息都是思政教师从海量信息中经过深思熟虑而筛选出来的, 知识严谨准确, 能确保与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保持一致, 能做到有效地对不良信息进行屏蔽,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虽能通过互联网很轻易地获得海量信息, 但这些信息往往鱼龙混杂, 里面掺杂着不少的不良信息, 由于缺少老师的把关, 再加上学生缺乏应有鉴别能力, 很容易误导学生。

(3)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一本教材、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其真实的写照, 由于教学手段缺乏, 教师只能从理论到理论, 从抽象到抽象地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 上课比较枯燥乏味, 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 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网络多媒体教学适应了当前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它集互联网、图形、文字、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要素于一体, 教学手段极其丰富, 充分利用这些手段来辅助教师的讲解, 能使思政教师讲解的内容避免抽象、深奥、说教与枯燥, 变为具体、简单易懂、生动和有趣, 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4) 在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讲授, 由于受教材内容、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教学课时的限制,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所提供的信息有限;而网络多媒体教学却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 网络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的资源极为丰富,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在任何有电脑网络的地点进行任何内容的学习, 使课程内容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这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 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切实地提高了思政课的教育实效。

因此, 鉴于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各有长处和短处, 让二者有机整合, 彼此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的。

2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的模式和要求

2.1 整合模式

把网络多媒体教学新要素和新手段融入到传统的思政教学中。这种融入既包括课内融入也包括课外融入, 课内融入是指老师和学生同处于网络多媒体教室中, 教师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 (如教材、嘴巴、肢体语言、粉笔、黑板等) 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如互联网、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话筒等) , 结合互联网资料、PPT资料和板书资料给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讲解。课内融入的关键是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制作好与教材内容紧密呼应的, 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资料于一体的多媒体授课课件, 它是课内融入的基本平台。其次,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打开相关网页, 在互联网上向学生即时展示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信息。课外融入是指学校和教师在互联网上先建立高职思政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高职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平台, 让师学能在课后自由地进入平台, 并在平台上自主地进行诸如网上交流讨论、答疑解惑、查阅相关资料、在线测试等各种教学和学习活动。课内融入是主体, 课外融入是补充,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2.2 整合要求

2.2.1 积极实施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

“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把讲述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专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师和学生互动式教学法、幽默式教学方法、学生主演法、视频教学法和配音图片文字浏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教学法中的教学方法。” (1) 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以高职思政课教材的内容为基本依据, 以融传统教学和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基本载体,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 向学生讲授思政课基本知识, 开展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融教材内容和网络多媒体相关内容于一体。

立体化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使互联网资料、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各种要素通过计算机、PPT等各种现代化硬件和软件有地机组合在一起, 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教学, 实现了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有机整合, 使教学由平面走向了立体, 大大提高了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2.2.2 积极建立高职思政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

建立高职思政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是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外融合的主渠道, 使学生能在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 通过互联网进入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后的指导, 使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这既辅助了课堂教学, 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进一步提高了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

该平台包括个人首页、课程教学、项目化教学、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等栏目, 尤其是课程教学栏目, 该栏目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管理等诸多内容, 教师可以把教学课件、教案、典型案例、音频视频等资料上传到教学材料栏目下, 供学生自行在线学习或下载后学习;在答疑讨论栏目中, 师生可以对相关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实现了课后师生真正双向互动;教师也可以把作业布置到课程作业栏目下, 学生就可以在网上递交作业, 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特别是在线测试栏目, 该栏目的测试题由系统自动组卷, 自动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批改, 使用十分方便, 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 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测,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2.3 积极建立高职思政课教学资源库

该教学资源库存放在互联网上, 让大家共享。资源库的内容主要有:拓展学习资料库、案例学习与思考资料库、练习与思考资料库、视频赏析资料库、学习互动实践资料库、时事精神学习资料库等内容, 内容丰富多彩, 师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打开或下载后学习。高职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为师生提供更为全面快捷的信息检索, 让师生能够享受丰富的思政课学习资源。

2.2.4 加强思政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思政教师能精通传统教学, 而且还应能熟练地使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技能, 掌握一定的网络多媒体制作知识技能, 比如:网页网站的制作、PPT的制作、视频、音频的下载和剪辑制作, 教学图形图片的制作以及动画的制作等。所有这一切都对不是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的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2.2.5 加大硬件设施投资力度, 确保校园网络全覆盖和多媒体教室达标配置

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教室是实现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 所以学校必须克服困难, 要千方百计地加大对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 确保学校互联网络的畅通, 加大对原有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 使多媒体教室网络畅通, 电脑性能高, 投影仪投影清晰、颜色逼真、光线明亮, 音响效果优良, 话筒、电脑鼠标使用方便,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更新为液晶显示屏幕, 以确保显示的影像清晰、颜色逼真,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由于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各有长处和短处, 两种教学手段并不是对立关系, 而是取长补短的互补关系, 所以,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以切实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绍玮.论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16) :147-149.

[2]韩凤英, 王新.利用网络资源打造高效政治教学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1上) :53-54.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10

曾经有一位美国学者邓尔麟在拜访钱穆先生时问道:“中华文明太博大、太浩瀚了,对于外国人来说,很难把握,你能不能扼要地给我讲一讲什么是中国文化?”钱先生回答道:“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是靠“礼”来管理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礼仪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礼”居于首位。千年传承下来的礼仪文化,其基础体现为“敬人”,其根基体现在“德行”,因此礼仪课不能只是肤浅地讲述行站坐蹲的行为标准,而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品德修养的提高,通过礼仪教学让学生“外正其容,内正其心”。

2在高职院校礼仪课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礼仪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学校开设礼仪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然而,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着礼仪修养的缺失,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个人素质、人际交往和生活细节等方面。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乱吐乱画、乱雕乱刻、乱扔杂物等;在与人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冷漠、急躁,缺乏与周围环境的人和事和谐相处的能力;存在对礼仪文化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且不求真解的思想等。因此,在高职院校礼仪课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首先,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促使学校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学生入学分数线较低,起点低、底子薄,知识积累明显不足,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文化底蕴的欠缺不仅影响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也影响着学生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影响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将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通过各种考试,考取各种证书,学生和老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习实际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大部分家长、老师、学生都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养成与提高。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感,智商高、情商低。前段时间出现的南京中学生在埃及文物上刻字的事件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由此还牵出更多中国游客在敦煌、故宫、帕劳、泰国等国内外旅游胜地的不雅行为。这些问题警示着我们应该在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教育。

其次,礼仪教学的现状促使学校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尊老爱幼、文明守礼、团结同学、积极进取,但在校园里不乏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现象。例如,有些学生上课迟到、交头接耳、玩手机、睡觉、早退、遇见老师不问好等。其实造成高职学生缺乏礼仪修养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在中、小学成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通常不重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进入大学后,学校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由于受到专业设置、课时限制、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很少将礼仪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教师只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的礼仪教学基本都停留在实用的表层,缺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根基。除此之外,目前市场上的礼仪教材也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都是国际商务礼仪的教材翻版,例如教人如何穿衣打扮、如何站坐行蹲、如何使用刀叉等,很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如此造成礼仪教育的形式化、教条化,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道德培养。礼仪教育应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在礼仪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将学生言行举止的修养升华为人格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第三,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促使学校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当前的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知,却很容易接纳和认同外来文化。很多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西方节日却忘记了中国传统节日,对本民族的文化不了解,也不愿去探知,尤其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一些外来的文化意识形态迅速地影响了中国青少年,使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越来越不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向往和追求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及价值观等。这种趋势若继续持续下去,我们将会丢掉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本和民族特色。如果不坚守本民族千年以来传承的传统文化,又何谈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实现中国梦呢?又如何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这种情况也促使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建设和宣传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3如何在礼仪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有着清晰的以礼仪教育为主的德育理念,还有着严密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待我们继承与弘扬。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礼仪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忽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礼仪,而应该恰当地与国际通用礼仪相结合。那么,如何在礼仪授课中融入传统礼仪文化之精华呢?

礼仪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素质教育。2013年8月18日凤凰卫视的《寰宇大战略》中的解说员解说道:“在100多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打破了传统的政治社会体系,抛弃了主要由儒家塑造出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努力学习西方,建立现代文明秩序,但时至今日,现代文明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而传统文明秩序已经荡然无存,使中国人失去可以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则,无所适从,种种社会乱象由此而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以鲁迅、胡适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对中国人的精神素质做了深刻的剖析,致力改造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可惜他们付出的心血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如今,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然而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基本礼仪缺失、行为失去规范甚至道德沦落、价值观混乱等种种严重的问题”。那么,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素质呢?《寰宇大战略》提醒了礼仪老师——中国亟须一场国民素质改造运动。如果再不抓紧进行素质教育,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而礼仪老师的责任就是当好素质教育老师。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信、利、敬、义”这4 个字的重要性。“信”乃礼仪之本,体现在人的行为准则;“利”乃礼仪之道,体现为人的胸怀;“敬”乃礼仪之魂,体现为人的境界;“义”乃礼仪之德,体现为人的责任。

比如,在学校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开始上课后有的学生才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有的学生时不时地刷屏手机或者玩手机游戏;有的学生穿着拖鞋上课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学生心中没有对自己、对他人、对学业的恭敬之心。《礼记·曲礼上》中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意思是说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谦卑,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不要因为贫富和地位等因素而歧视别人。学校虽然在行为上对学生作了硬性规定,规定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但很少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树立恭敬之心。如果让学生懂得礼的核心是“敬”,那么就可以让他凡事用这个“敬”字去衡量,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只有“恭敬”的心在学生心中犹然升起时,礼仪操作规范、仪态仪礼等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再比如,我国古圣先贤将“明德”作为治国之根本,我们在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明白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其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礼与德互融为一体,两者相互印证。现在简说人伦大道,人道者——五伦八德。五伦指的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遵五伦,天降吉祥也。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礼仪老师不能只摆花架子而忽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精髓,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将礼仪教育升华为素质教育。

4 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呼唤中华文化的新生,呼唤中华民族文化的回归,在礼仪教育中,应该充分重视和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丰富礼仪教育的文化内涵,做到古为今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重构民族精神,建立伦理秩序,打造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

参考文献

[1]齐文东.将传统文化渗透高校礼仪课程中之初探[J].科教导刊,2012(1).

[2]彭林.中华礼仪文明与当代教育[J].黄河文学,2010(11).

[3]林荫.重视高校礼仪课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全国商情,2010(10).

[4]夏蕾.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J].科教文汇,2007(8).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11

一、教学任务上的差异

由于我国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学生的升学压力特别大,教师为了提升升学率,所以更加注重应试教学,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分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练习题量大,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

考试分数高,可是难以做到灵活运用。这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大相径庭。高职院校的教学标准在于实用性,是为以后的职场生涯做铺垫,因此,更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在,已经有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在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主要围绕实用性这一标准,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目标,选择能够满足学生专业需求的英语教材。我们以某职业学院为例,他们把英语教研室的教师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每个小组的教师在教授英语课的同时。有意识的把专业课的知识融入到英语课中,使学生无形中把专业课与英语课相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符合其职业特点的英语知识。为了使英语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小组的教师要注意积累教学经验,可以编写一部和学生专业对口的英语教材,在完成基础英语教学的同时,把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补充进去。

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传统英语教学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向来讲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不同。一般来说,教材在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进度都是根据教材制定的,传统的英语教学由于与其他专业课程关系不大,因此在内容上对于实用性和适时性的要求不高,而且由于起步早,教材的开发早已成熟,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已经累积了很好的经验,因此,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相当成熟。相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模式尚未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起步较晚,学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教材往往局限性较大,很难找到一本实用性强的教材,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想办法使专业课融入其中,因此教学难度很大。笔者认为,英语教材在研发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但要把专业课知识和专业词汇融入进去,还要注意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时性,只有这样的教材才是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另外,高职院校不要一味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性。还要重视发展听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全面发展。只有能够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才能为学生今后就业打好根基。

三、学生主体的差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那就是学生主体本身存在的差异。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其他院校的学生不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经过严格筛选,因此学习目标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劲的学习动力,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招生门槛低,学生的基础水平差,缺乏学习热情,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一切都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英语教学工作,仅仅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重塑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学生以往的陈旧陋习和消极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四、教学方法、手段的差异

由于办学目标的方向不同,因此也决定了英语教学重点的不同。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涵盖内容较为广泛,讲解较为详细,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主,其办学目标是为培养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娴熟,职业道德感强的优质职业人才,因此教师在执教的同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起到协调和管理的作用。为了让学生长久地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英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授课的模式,逐步完善和改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职业选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组建若干个小组进行热烈讨论,充分阐述自己对职业选择方面的见解,最后教师将原文和学生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能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经常使用这种办法,不但能增强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钻研探讨的可贵素质。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刚刚发展的专业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虽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尚在探索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英语教学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还是充满活力和朝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虽然我们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工作了解的还不十分透彻,可是作为一门英语课程,究其根本还是源于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我们要在传统英语教学工作上取长补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学生专业需求的英语教材,加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投入多媒体先进教学设备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工作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稳扎稳打,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一定能够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On English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文秋方.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党俊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差异.科技风.2008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篇12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目前高职学生大部分是90后、00后,这时期是国外文化对我国侵入高峰期,他们从小接触到网络媒体上广泛宣传的国外文化,他们看美剧、日漫、韩剧,他们吃肯德基、麦当劳、哈根达斯等洋食品,他们从小受传统文化熏陶可以说没有,这现象也引起国家、社会关注,由此2014年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比重。同时《纲要》中指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生活关爱教学,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教育。分别针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提出具体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求在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1 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由于我国几千年来受儒家学而优则仕影响,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只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技能的人才,再有我国教育受近千年的科举思想影响,在普通数学教育中形成应试教育文化,而在高职数学教学虽然应试教育文化没有普通教育激烈,但多年来形成了高职教育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只是辅助学科,这使得很大部分数学教学人员觉得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根本没有必要的。

在现行高职的数学教材体系中忽略了在课程体系有意渗透传统文化的组织编写,注重的是数学学科系统性,在教材中也只是在章节的开头和结尾有关该章数学文化介绍,设计到传统文化极少,这使得一线教师除了要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外,还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查找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无形增加教师教学难度,这导致很大一批一线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2 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路径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是为培养既有知识技能又有良好品性的社会合格劳动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渗透传统文化。为此,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2.1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培养数学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纵观所有在职的数学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数学教师,他们教育中本就缺乏传统文化熏陶,进入数学教学,也继续传承者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现在数学教师包括自己,没有较高传统文化的底蕴,而要求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有一定难度的。

要提高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切实做到渗透传统文化,具体方法是:首先,培训已在数学教学岗位教师,具体可教师自己阅读相关书籍,以国家专家教授编写与国学与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书籍,各省根据自己的文化特色编写与该省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读本,方便广大一线教师阅读,及时提高数学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便在教学中实时渗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建全发展。其次,是培养将要进入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如师范院校数学系学生在校期间应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培养其对经典的深入理解,对社会上考教师资格人员增加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科目。

2.2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法思考

首先,收集数学概念、内容等与传统文化关联。数学中许多数学概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数学中熟悉函数的名字就颇有文化,“函数”一词是转译词,是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1895年)一书时,把function译成“函数”的中国古代“函”字与“含”字通用,都有着“包含”的意思。李善兰给出的定义是:“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中国古代用天、地、人、物4个字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则该式子叫做x的函数。”所以“函数”是指公式里含有变量的意思。除此外还有幂、等数学概念。

又如在江苏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第三册起始章逻辑代数初步第一节《二进制及其转换》,结合古代数学文献《周易》教学展开教学。八卦是我国古代到家叙述万物变化的经典著作《周易》中的8种基本图形,由符号─(阳)和——(阴)组成,图衍生自中国古代的《河图》与《洛书》,传为伏羲所作。其中《河图》演化为先天八卦,《洛书》演化为后天八卦。八卦各有三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事物与自然现象,象征世界的变化与循环,世间万物皆可分类归至八卦之中。介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明二进制,而他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表示法就是中国的八卦。

其次,寻找传统文化中蕴含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如在数学中处处转化思想,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一思想,会简要介绍汉代公孙弘传奇经历,介绍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不仅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而且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赢得了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美誉,以此让学生具体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如数学思想方法与我国注明古代兵书《孙子兵法》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如数学中不等式证明方法中有一种叫放缩法,在此提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孙膑兵法,以此说明牺牲局部换取全局胜利这与放缩法就是这样典范。再如数学中反证法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一个“道旁李苦”的故事的关系。还有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与围魏救赵、数学中算法思想与运筹帷幄等。

再次,数学知识与古诗的联系。如在教授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时,可从引入王维的《至塞上》中诗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并配以相应图片、动画,营造充满诗情画意情景创设,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再如在讲立体几何点、线、面位置关系教学中,可通过陈子昂的《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来理解线、面这一抽象数学概念。

最后,在高职数学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时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双重性,即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对积极一面应大张旗鼓宣传传承,对消极一面不应该回避,如在教授二项式定理时,不仅应向学生介绍我国“杨辉三角”出现在杨辉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比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首先500年左右,还应让学生知道,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欧洲虽比我国晚发现杨辉三角,但却同时提出组合理论与杨辉三角结合——二项式定理更具一般性问题解决办法。

3 结语

当然,在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只有国家、教育部重视和一线教师热情参与是远远不够的,纵观我国从初等数学到高职数学教学教材,前期小学与初中的知识与传统文化联系尚且紧密,而高职数学教材选择主要内容绝大部分是与近代数学相关内容,特别后期是高等数学内容,这些内容产生背景是16、17世纪文艺复兴欧美学者建立的数学,在这样知识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是值得一线教师、高层专家认真商榷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波涛.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1):95.

[2]刘继统.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

上一篇:词语教学的三个结合点下一篇:日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