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通用12篇)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1
《药物分析》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对整个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药物分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是药物的理论验证性的实验及规范化操作练习,内容主要为化学分析(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及少量仪器分析。分析工作处于一种“理想”的状态;所使用的仪器、所需的化学药品试剂大多由实验教师已配制准备好,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和系统化的把握,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因此,我们教研室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体系等途径,对《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1.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原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实验教学适应社会需求,我们对实验教学的内容作了探索。因为药物分析项目繁多,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内容,所以必须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品行业普遍进行的检验项目,如:药品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的检查,另外增加一些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2]。
2. 采用多种途径,强化技能训练。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技能的兴趣,把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次实验前都尽可能地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轮流参与老师的实验准备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而在实验完成后,则根据成绩评出优胜组。每期举办校级《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从每班学生中选拔实验技能较好的学生代表班级参加技能大赛,从中评出个人奖和班级团体奖,大大地激发学生对实验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2)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药物分析》实验的特点是准备工作多,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器皿洗涤、试剂干燥、溶液配置等工作。这些工作应由学生自己准备,但往往受到学时的限制,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就使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在日后的独立工作中遇到困难。同时,在食品分析学习中,学生需要训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很多,仅靠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往往难以熟练掌握。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课前预习,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更明确、更完整的认识,对实验内容亦有更全面的掌握。通过准备实验,学生可掌握试剂的配制,对一些化学试剂、药品的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学会安装调试并能做一些基本的维修处理[3]。为此,我们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这样既解决了教师人员不足的困难,又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3)开设设计性实验。
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的实验技能逐渐提高,有一些学生可能不再满足于老师安排的实验内容,他们想尝试进行自己感兴趣或好奇的实验。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就应给予鼓励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大胆创新。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对以前不注意的现象或不足以关心的问题重新建立概念,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完成实验。比如与药学岗位结合紧密的一些分析检测实验中,可选用某些原料药物或处方制剂进行分析。对于这些实验,老师可给予学生必要的原则性指导,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阅后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方式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验难度较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 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体系。
以前单一的实验考核体系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必须重新建立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体系。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教研室的所有教师认真执行实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信息,重点提高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的要求,而要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实验课的评分标准。为了切实做好实验评分,我们制定实验指导规范,使每个实验的操作要点规范化。实验考核方式为:实验操作考试、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报告等。考核总成绩由平时成绩(70分)和企业模拟强化大实验考核成绩(30分)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预习(10分),对学生每次准备实验情况及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2)实验操作技能(40分),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一项操作,并及时指导、纠正学生的习惯性问题和错误的操作,对每个人的操作情况及实验结果现场打分,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操作成绩。(3)实验报告(20分),对实验报告认真、及时地批改,如实地记录成绩。实验考核方式确定之后,还需要制定并逐步完善具体而有效的考核计分方法与标准,使其既能大体体现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又能成为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手段。每次实验中,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操作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实验态度、实验结果质量等均予记分。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验教学多个环节改革的实施,学生受到了比较系统的训练,培养了扎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实验技能,调动了实验的积极性,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实验教学采用了企业模拟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开放性实验持续的时间较长,情况比较复杂,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仪器设备、实验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才能把实验教学搞得更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为科教兴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跃平.《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8) :6-9.
[2]姜炳正, 崔越, 吕文华.医学高职高专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11 (25) :129-130.
[3]黄志超, 于亚鹭, 陈晓霞.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10) :1480-1481.
[4]何茂刚.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的问题及解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11 (25) :163-165.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2
通讯作者:杜利月,E-mail:
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
杜利月
【中文摘要】笔者就药物化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在实践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文关键词】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teaching problems were explained, and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ensure that the“ highly skilled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goal”.【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harmaceutical chemistry;practice teaching;reform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制备方法、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开发途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化学基础学科与药剂学、药物分析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非常紧密,而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所
需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难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因此,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当前药物化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1.1 对实训课程不够重视
药物化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实验,可以对理论更好的验证,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实验学时往往相对偏少,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前沿性,大多只是为了验证课堂理论,而且有些实验器材买不回来,造成实验没法进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实验失去了热情和兴趣。
1.2 实验项目陈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2]
目前,药物化学实验主要是一些常见药物的性质实验,以及部分简单药物的合成实验,学生按部就班的根据实验讲义来做,缺乏思考,缺乏创新,学生做实验不注重实验的过程,只在意实验的结果,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实验项目单一,亟待解决。
1.3 师资队伍欠缺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任务,而实验员就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实验员却得不到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实验员只是教辅人员,担任辅助实验工作。同时,实验员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地位低、职称低、工资低、没有前途,因此,实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更新较快,导致实验课开课水平下降,更谈不上开发研究性实验。
1.4 学生应付实验,动手能力差[3]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待实验缺乏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缺乏药学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常常发现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动手能力很差.遇到很小的问题不会处理、无从下手,有些学生做实验很快,不求准确、草率完成,缺乏责任心。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很难达到高职院校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1.5 缺乏好的实践考核体系[4]
传统的实践考核,最后一次课,对学生专门来考试,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方式单一,不能充分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的实践掌握能力,更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实验的求知欲。
2改革的理念
药物化学实训改革始终发扬“敢想、敢为、敢闯”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药学理念为先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协调,努力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的药学人才。根据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优秀团队,改善实验考核方法,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3 改革的方法
3.1重视实训课程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充分的重视起来,才能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首先,应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将“做”与“想”紧密结合起来,每一个实验项目之前,老师首先要做预试,充分的掌握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将如何解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根据需要增加实训项目
本课程老师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深入访谈,将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作为开发实训项目的依据,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搭建平台。除了开设药物的性质实验以外,还要开设合成实验以及一些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创新。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一个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技术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够把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练,易于学生掌握,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学校一方面要引进实验人才,重视实验教学的发展,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另一方面,重视实验教师的深造,积极的为实验教师创造培训、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
3.4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6]
教师用心备好每一次实验课,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实验之前认真做好预习,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4],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什么现
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做实验时要准备一个专门的记录本,记录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或问题。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验结束要求学生认真写实验报告,并计入考核范围。
3.5 改革实践考核体系[7]
药物化学的实践考核可采用学生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来进行综合考核。平时成绩(60%)=学生的预习报告(10%)+学生的操作(10%)+学生的态度(10%)+学生出勤情况(10%)+学生的实验报告(20%);期末成绩(40%)=技能考试(20%)+理论考试
(20%)。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只注重期末成绩,而不注意平时的积累,而功夫下在平时,到期末成绩自然也会提高,这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实践考核体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我们通过增加实训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实践考核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学人员应当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为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29)63-65
[2] 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尝试[J] 中国科教创新期刊,2011(11)83-84
[3] 药物化学教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0(25)811
[4]药用化学技能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 赵卫峰.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43—44
[5]浅谈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与实验室管理[J] 龚海英等,2006,19
(2)238-239
[6]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 陈有亮等 药学教育,1996,12(2)38-39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药物分析与检测》 重构
1 《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简介
《药物分析与检测》是高职院校制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高级药物检验工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为今后从事药品检验、质量控制、药品质量管理等工作,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好基础。
2 重构前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基本上都是压缩版的本科教材,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结构没有改变,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是通过系统地学习与研究各类药物的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方法及其差异性,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药物的结构特点,建立药物的各种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药物及其制剂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能力,或配合生产工艺研究创新质量控制方法、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等能力。使用这样的教材,学生往往感觉学习理论深、学不懂,同时,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上即根据药物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以及对药物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这显然有违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
3 课程内容的重构
3.1 课程对应岗位的调研 我们课程组对检验岗位、岗位任务及药物检验工职业标准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如下:①主要的检验岗位如下:a生产企业的标准岗位。b各级药品检验所的检验岗位。c经营企业质量验收岗位。②岗位任务如下:按照质量标准,完成检品的检验任务。③根据岗位任务确定了应具备的工作能力:a 药品质量标准解读能力。b试药选用与试液准备能力。c检验仪器的选用与使用操作能力。d规范填写检验记录。e正确处理检验数据与报告结果的能力。f解决质量问题和检验异常情况的能力。
3.2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完成药物分析与检验任务能力为宗旨,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药物检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用任务引领课程授课内容的模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①与行业企业合作,制订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贴近企业。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配套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密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③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团队。④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重构后的课程主要内容 依据药物分析工作过程的要求,结合教学目的,我们课程组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六个技能模块,即模块一:药品质量标准、模块二:药物性状观测、模块三:药物的鉴别、模块四:药物的检查、模块五:药物的含量测定、模块六: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综合训练。然后在这六个技能模块中采用12个具体任务进行实施。12个具体工作任务是:①查阅使用药典;②苯甲酸质量分析方案的拟订;③葡萄糖口服液的比旋度的测定。④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检测;⑤布洛芬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⑥纯度检查:葡萄糖中氯化物、铁盐检查。⑦常规检查: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均匀度检查;⑧维生素B1片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⑨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⑩亚硝酸钠法测定磺胺类药物含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检测;■复方氢氧化铝片的质量分析与检测。
4 重构后的课程教学组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内容的选取本着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具体任务的学习都结合药物检验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按照药物检验工作过程即:实验前期准备(药品质量标准查找并制定分析方案)、药物的性状观测、药物的鉴别、药物的检查和含量测定为主线,以药物检验工作的完成及解决质量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宗旨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同时利用实训周进行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综合训练,从而达到对药物的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检测能力的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以实验课的形式外,还采用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给各学习小组布置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拟订分析方案和方法,通过同学们课堂讲解、相互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考核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5 小结
《药物分析与检测》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繁杂的工作过程,其涉及的内容包括药典中各种类型药物的鉴别、检查和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等,教学任务十分繁重。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利用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将课程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不仅有利于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模块教学中以具体药物的分析与检测进行项目驱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也可以避免以往章节过多、学生头绪不清、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高红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6).
[2]赵永明,赵丽艳.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4).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4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 该专业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 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沿袭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 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即把理论知识传授放在首位, 而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 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重复,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受传统实践教学影响, 实践教学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而安排的一些验证性试验, 其目的是为课程教学服务,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程相关理论知识。一些阶段性的综合实训, 也与实际工作联系甚少, 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毕业前一个学期或一年顶岗实习, 虽然弥补了平时实践教学学时的不足, 但学生基本上处于无人约束和引导的状态, 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实践教学缺乏深入研究,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仅仅是按教学计划要求安排完成实践课的教学任务, 而没有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 即未能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目标, 未能对实验、实习、实训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或整合, 实践教学缺乏严格的管理, 尤其是毕业实习环节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及方式落后, 实训基地建设尚在起步阶段。总之, 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历, 实际技能传授不到位 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令人遗憾的是, 现有教师虽然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但缺乏实际工作经历, 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改变实践教学现状, 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专业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且互相联系、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从教学的形式, 还要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全方位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 一般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及操作, 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 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生产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 (设计) 等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 并促进良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的养成。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见下图) 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四个要素。目标体系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组成。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研究
深入调查研究, 调整或确立各专业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体系为了确定本专业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首先必须开展专业对应岗位的调研和分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药品检验工作, 因此应以培养学生胜任药品检验工作为主线, 根据药品检验的基本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要求, 构建本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体系。本专业职业能力目标体系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使用基本工具等基本职业能力目标;二是达到药品检验各岗位的技能标准、取得相应药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或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三是适应职业岗位变化、从事药品检验新技术、形成职业发展能力或职业创新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职业能力目标。
围绕专业的职业能力目标, 构建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为了突出能力的培养并达到上述职业能力目标, 关键是要按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等层次构建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 即通过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形式, 合理配置及整合课程结构,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必备的技能。我们将本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分解到认识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应用能力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毕业顶岗实习、职业技能鉴定等六个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如:认识实习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入门教育, 使其了解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安排诸如运算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外语阅读能力等必备能力的训练;专业应用能力训练安排诸如化学基本操作能力、药品检验基本操作能力、药品生产质量控制能力等必备能力的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安排诸如药品化学检验能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能力、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能力、药品质量稳定性监控能力、常用分析仪器维护与使用能力等岗位能力训练;安排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体会职业实际要求, 找出自身差距和不足。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有效组织实施各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运行, 有效完成各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必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机制, 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 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笔者所在学院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引进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带薪深入到企业一线参加锻炼。同时, 十分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有医药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实训基地, 同时还在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现场演练等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 如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 结合动画演示、实验仿真软件的使用把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显示出来, 收到很好的观摩效果和指导作用,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 以就业为导向,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是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 .
[2]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职教论坛, 2005, (2) .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5
论文摘要:“天祥杯”全国医药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是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支持并以其企业名称命名的全国性技能大赛。参赛工种有药剂压片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和中药调剂员。这次大赛是一个比理论、比经验、比技能、比心理素质的全能型、高难度技能大赛。笔者有幸指导学生参加了这次大赛的药物分析工竞赛,作为指导教师,在比赛中深受锻炼和启发,下面谈一谈个人的感想和体会。
一、对理论与实操的考核
技能大赛分工种、分级别进行,每个工种、级别分别对准相应的职业标准。例如药物分析工(高级工),对准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药物分析工(高级工)的职业标准。大赛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两部分。理论知识竞赛采用闭卷方式集中进行,均采用客观题型,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操作技能竞赛采用现场操作方式分场次进行,总分为100分,时间一般为60分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分值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80%计算综合成绩。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分值比例来看,体现了重视操作技能,但也不忽视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部分考核内容的范围广,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仪器分析方法、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药物杂质检查、各类典型药物及其制剂分析知识、管理知识等。从理论知识考核的范围来看,远远不是某一门课程的内容,而是针对药物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对该工种高级工的知识要求。其中,重点又放在了分析化学、药物仪器分析方法部分,尤其是药物仪器分析方法,占到了理论知识部分的35%,而且主要是在仪器日常维护、常见故障分析、仪器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这与生产实际也非常接近。现代分析仪器是分析检验的重要手段,在药品检验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是一般常用的分析仪器,分析仪器的使用、维护已经成为检验人员必备的工作技能。这启示笔者在以后的仪器分析教学中,除了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外,还应对学生加强仪器日常维护知识、常见故障分析及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的训练。
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理论知识考核内容还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的管理知识。虽然学生接受过相应课程的学习,但往往不能把知识点或能力点有效地连接起来,各项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孤立,不能综合应用知识,难以形成职业能力。因此,最好在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与取得药物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有一个针对性的短期培训,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体现知识点的链接和综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理论知识考核内容中还有安全环保知识,如有毒有害物质允许排放标准及防治、救护知识等。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加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加强实验管理
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试样的前处理、滴定前的准备、样品称量及溶解、定容、移液管取样、滴定、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实验记录填写、清场、结果计算、检验报告等。从操作技能考核内容来看,容量分析是学习和平常训练的重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采用软件模拟考核,既体现了药物分析工职业标准对高级工的要求,也照顾到了各校的实际情况;实验记录填写、清场,体现了对药物分析工职业素养的要求;结果计算、检验报告体现了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技能操作型人才的区别。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管理,培养学生记录数据及时、正确,以及实验完毕清洗、整理桌面的良好习惯。另外,学生也要严格按检验报告要求书写报告,做到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卷面整洁。
四、创设氛围,加强实操
从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来看,操作过程占70%,数据处理及报告占10%,测定结果占20%。可见,重点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样品称量、定容、移液管取样、滴定等操作,不仅要操作规范、掌握技能,而且要求速度快、准确度高。药品检验是破坏性试验,要消耗药品和试剂。有些实验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笔者在指导学生实训时,让学生将实验用的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等仪器从实验室借出放到教室。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用水练习移液、定容、滴定等基本操作,再利用培训时间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具体药品的含量测定。这样,将操作技能训练带进教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玻璃仪器易碎,没有合适放置的.地方,学生担心教室空间小,怕打碎仪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训练。笔者认为,学校正在建设的新校区教室,可以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在教室为学生设计一个壁柜,摆放仪器、药品包装盒、标本等。在学生开设药物分析课时,就可以班级的名义借一套容量仪器放入壁柜,创设一种职业文化氛围,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兴趣、便捷性和效率,还能节约成本,一举多得。
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任重道远。学生参加竞赛,属于竞争性。因此,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心理素质的训练,避免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怯场,出现临场极度紧张等现象,并进行多次模拟考试。同时,教育学生凡竞赛必有胜负,应该首先抱着向他人学习取经的态度准备。考场上认真听清评委的交代,若有问题,有礼貌地询问评委,沉着冷静,正常发挥,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78—02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药物的组成、性质、鉴别、纯度检查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等。本课程着重围绕药品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研究药物原料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药学专业培养在药品生产、检验、应用与营销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服务。本文将从4个方面对药物分析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1 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岗位需求来确定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职业领域主要有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应用与营销等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制剂生产、质量检验及生产管理;医药营销、零售服务、药品调剂、合理用药指导及药库管理等岗位工作。
药物分析课程所支撑的职业岗位主要是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如药品生产企业的QA、QC;药品经营企业的质管、验收与养护等岗位。因此,确定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实训操作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就业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理解各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典型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熟悉各种仪器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了解药物分析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药物分析常规检验技术,能够独立、准确、快速完成药品的全部检验工作,具备使用药物分析、质量检测常用仪器的能力,对药物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分析检验的能力,以及考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分析,提供“真伪优劣”的判断依据,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营销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工作,并具备初步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2 教学内容与设计
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将本课程分为两大模块,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其中理论方面本着“必需、够用”原则,教学内容包括《中国药典》知识、各种类型药物的原料及制剂分析方法等;实训方面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主要安排原料药物的分析、制剂分析及精密仪器的使用等。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达到3:2。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根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进行选取,以阿司匹林质量检验为例,如表1所示。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实际岗位所需,在教学组织时,将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划分为五大模块:药品质量标准、药物物理常数测定、药物杂质检查、典型药物分析及药物制剂分析。实践部分主要涉及物理常数测定、杂质检查及典型药物原料与制剂的分析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组织设计,学生学习本课程时容易抓住主线,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与实际药品质量检验岗位工作程序相符,拉近与实习及工作岗位间的距离。
3 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经过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接触到部分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强,但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由于面临实习,岗位选择不确定,学生思想浮动大。
根据“药物分析”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任务导向、启发引导、多媒体等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对于重点教学内容,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选取有代表性的药物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设置任务导向,配以相应的药物实训,“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利用所学原理及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对同类型药物质量检验进行分析,激发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水杨酸类药物分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药物化学实训中合成的阿司匹林能否直接服用?再以阿司匹林为典型案例分析其原料与制剂的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等,实训课程中设置任务导向,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设计阿司匹林的检验项目进行实训,最后对同类型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的质量检验提出问题,该问题课堂不作解答,而是学生自己查阅《中国药典》。
在实践教学中,前期安排分项实训打好基础,后期按照真实的药品检验程序设计综合性实训。在前期所设置的分项实训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利用现有的资源,依托多媒体示教室、精密仪器室和相关设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规药物检测方法、鉴别药物真伪实验、有效成份含量测定等操作开设校内实验。而对于后期所开设的综合实训,采用任务导向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药物检验程序,自己先设计检验项目,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各项检验操作实践。
4 建设方向
本课程的建设能够紧紧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岗位需要的药品检验必备知识;实训过程设计与实际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程序密切吻合,从而缩小与工作岗位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快融入工作岗位。
当然,药物分析课程还有很多可探讨的改革之路,寻找与企业合作机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虽已有部分企业处于合作中,但由于企业GMP等制度与规范的限制,学生真正进入生产企业质检岗位实践深度还不够。另一方面,《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采用HPLC、AAS等精密仪器进行药品检测的品种比例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后期课程建设方面应增加对HPLC等精密仪器的投入。同时可以开发药品质量检验方面的仿真实训软件,加强模拟实训操作教学,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姚雪莲,廖夫生,彭红,等.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15—116.
[2]許同桃.高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分析教学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98—399.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7
1互动式教学的实践
1.1理论教学的互动
笔者初上药学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时, 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 学生在下面闷声不响, 即便参与, 也仅限于课堂的回答问题和课后的思考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对《药物分析》课程的理论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 尝试开展了互动式教学。
例如阿司匹林的教学:在上这堂课的一周前, 指定两个学生预先查找阿司匹林相关资料, 包括阿司匹林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内容, 并制作PPT演示课件;上课时先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 讲完之后由其他同学提问, 演讲者还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考虑到是初次尝试, 笔者特为这两个学生介绍了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在上课之前还有些担心他们能不能做好。但是他们的表现完全出乎预料, 课堂上两个学生的演讲不但内容丰富, 课件也做得非常好, 演讲的技巧也不错, 吸引住了全班同学;同时还能较好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当然学生演讲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是讲解阿司匹林药物的鉴别时没有先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 由结构引出理化性质, 再由理化性质找出相应的鉴别方法;二是讲解其杂质检查时, 应该适当回顾其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原理和条件, 再重点讲述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和方法;三是讲解其含量测定方法时, 应该结合具体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含量计算。
虽然在第一次尝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学生参与互动的态度非常积极, 课后很多学生也要求试一试。这次尝试给予了笔者很大的信心。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多有尝试, 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通过这些教师命题、学生进行的精选专题演讲, 培养了学生建立以自我为主体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以学生的专题演讲为载体的互动式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正在不断完善,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2实验教学的互动
《药物分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药物分析》实验中主要涉及到定量和定性分析, 药物的质量关乎人的性命, 药品质量的特殊性决定了《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对实验基本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进行严格训练, 并不断强化。虽然实验操作涉及的仪器很少, 但是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在实际操作时, 学生容易忽视很多细节, 如分析天平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常规容量仪器 (如滴定管、移液管
等) 的洗涤、滴定过程中的操作等等。失误的操作往往给分析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 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将受到影响, 这是在药物分析检验工作中必须尽量避免的[1]。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如下:先将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提前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在实验课堂上详细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实验成败的关键;再然后学生边看黑板边做实验, 根据成熟的实验方案操作, 实验过程比较顺利, 即使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 也由教师来解决。这种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作用, 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从而制约和限制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和懒惰性。传统《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使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不理想, 难以满足21世纪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提高《药物分析》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 提高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笔者也尝试在实验教学上开展互动教学。以药物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为例:首先, 将实验操作分解为称量和滴定操作两个主要部分;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观看分析天平称量和滴定操作的规范操作, 使他们直观认识和掌握每项操作, 教师同时讲解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再指定两个学生做示范性操作, 同时由其他学生指出示范者正确之处、不正确之处, 并更正其不正确之处;最后, 由教师做总结性的讲解, 之后, 学生再开始做实验。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 使学生体会到《药物分析》实验的乐趣, 加深学生对操作规范的印象, 以此促进和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2互动式教学的收获
2.1实验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 始终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较好的结合, 实验操作时才能有信心, 才能顺利完成;同时, 理论知识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加深理解。在互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学生演讲的内容涉及了大部分的典型药物, 学生们做课件的过程锻炼了学生们收集资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药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药物分析》理论和实验的互动式教学实践, 实现了《药物分析》教学的既定目标,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都颇有收获。在互动式教学实践中, 不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遇到问题能先分析, 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自我处理、归纳和总结, 并最终解决问题。
2.3互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每次的演讲之后, 其他同学都会提出相关问题, 让演讲的同学给予解答, 这能提高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 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就业、创业都有很大的帮助。事实上, 很多时候事情的成败往往就取决于人与人的有效沟通[2]。另外, 教师在布置演讲专题后, 学生之间会进行必要的协作, 因为每个同学都有可能被要求进行演讲, 他们肯定希望预先熟悉整个过程, 有备无患。因此每个专题都会有很多同学参与其中, 这样能很好地锻炼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 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 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 超越个体的局限, 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 产生1+1>2的效果。学生们可以借此更深刻理解这一点, 以助于他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魏美燕, 李尚德, 等.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21) :98.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8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我国合作学习倡导者、山东教科所所长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结合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分组为基础,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以任务分解后的每个成员的成绩之和为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药物分析》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必要性
1. 课程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必要。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要求药物分析工作者具有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质量控制观念。在实践教学中以某种药品的质量检测作为工作任务,由于实验室现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操作一台仪器,而受时间限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出一组实验。因此,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完成实验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具备质量观念都会影响小组整体的成绩。
2. 学生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必要。
作为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要求每个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任务,对部分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因而有必要实施合作学习,把学生按照学习的优差程度合理分组,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基础较好学生的指导帮助下,也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助于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3.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必要。
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校生走出校门就要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与人交流,而与人合作的能力还很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其与人交流、积极主动、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1. 分组。
根据检验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进行分组,一般为了提高可控性,在教学中4人一组。分组依照异质性原则,把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搭配分组,同时为了使每组整体素质持平,注意性别的因素,一般来说,女学生做实验比较细致,但男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
2. 分配角色。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某些学生的依赖性,在每个小组中对四人的角色进行分配,例如在化学分析实验中,每组可分为检验小组长、取样员、质检员、记录员四个角色。
3. 分工。
以化学分析为例,检验小组长负责对其他组员的主要指导工作,并对该组员操作的规范情况进行记录,作为最后小组自评的主要发言人;取样员负责仪器的洗涤和药品,试剂的称量,溶液的配制;质检员主要负责对样品进行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记录员主要负责填写检验报告单。
4. 定位。
在实验室中,40名左右的学生同时做实验,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前提。教师要给每组编号,也可根据学生要求为各小组起名,由教师统一安排实验台的位置,这有利于观察和管理。
5. 实施。
教师布置工作任务,每小组由组长统一安排,教师巡查,及时记录各组成员的操作情况,教师这时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因而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的实验,若有学生提问,则可给予适当的指导。
6. 角色互换。
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得出一组结果后,实行小组角色互换。这一过程要考虑到平行实验的要求。
7. 成果展示。
提交检验报告,对于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则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
8. 评价。
先由小组自评,由组长对每位组员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价。再进行小组间互评,教师指定两个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评价,把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一般小组自评占20%,小组间互评占10%,教师评价占40%,检验报告占30%,各位组员操作的规范程度都作为评价内容,最后小组成绩为每个组员的成绩之和。
四、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往往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无权决定教学内容和活动;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合作学习则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指导学生,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师在合作学习实施中只是观察者和指导者,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行为和思路,只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
2. 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要全面掌控。
虽然合作学习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例如,小组成员整体出现应付现象,为了自己的荣誉编造数据,对于某些操作意见分歧,等等。教师还应注意对评价要遵循“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出详尽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细则。
摘要:本文以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 结合高职《药物分析》的教学特点, 明晰了合作学习的定义, 论述了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分析了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提出了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药物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1]JSolahvnisno, R.E.C ooperativele arning.Review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0:315-342.
[2]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36.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9
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法是指小组成员们一起分工合作并完成预定目标。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基本条件是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工作。每个人目标的实现是取决于集体的目标是否完成, 成果是群体共同所有的。高职药物分析课程中引入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法, 通过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学习模式, 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集体合作意识, 良好的语言表达与相互交流能力等, 并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目的。
2 小组分工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1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药剂专业的培养计划、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等, 我们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学习的知识主题。我们可以尝试小组分工合作教学的主要内容为: (1) 芳酸类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及其片剂 (肠溶片) 的分析; (2) 胺类代表药物———盐酸普鲁卡因及其注射液的分析; (3) 胺类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及其片剂的分析等。每个单元理论课程安排2学时。每个选择的知识均有对应的学习目标, 其中包含知识、能力和情感等三大目标, 并找出其重难点内容。
2.2 小组成立
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基础、学习自主性、能力素质等, 同时还要考虑男女生的性格差异、实践能力差异等因素, 由教师与班干部共同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组成员6人, 并让学生自己设立相应的组名, 再由每个小组成员自行选举出该小组组长与记录人员, 小组长主要管理小组学习中的各项事务。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负责人员进行这种自主学习模式的辅导。
2.3 学习准备
教师提前一周通过药物发展史、发现史、社会热点问题、前沿问题或生活案例等来介绍药物, 并提出若干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怀着好奇心投入到小组学习当中。与此同时还应该把课程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提出的问题和练习题准备好分给每个成员。
2.4 学习过程
学习小组通过教师印发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 过程主要包括3小步: (1) 自主学习, (2) 合作讨论, (3) 得出结论。
首先, 在上课前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阅读教材与参考资料, (2) 上网查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提出质疑。有必要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检查其完成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接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发言, 也有利于组员、小组之间的互相讨论。其次, 在学习结束后, 小组长应该起到领导作用, 带领大家针对资料中的各种练习题、大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同时总结出新的问题, 另外由记录员来进行详细记录并检查。最后, 要把学习的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 主要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1) 本节课主要内容:药物名称、结构、分子式和分子质量、药理作用和用途; (2) 结构特点和性质; (3) 鉴别; (4) 检查; (5) 含量测定结果; (6) 新的问题。
2.5 课堂教学
在全体学生中教师抽出一组, 把他们小组学习的具体过程展示给大家, 然后让另外的小组提出问题、进行补充, 进行点评, 教师的作用是把学生未能深刻理解或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6 学习检测与反馈
教师通过课堂检测, 既能及时检查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又能及时地将不足之处反馈给学生, 这样就能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在药物分析的教学评价及考核上应体现过程性、多元性等。对于小组合作式教学法也可以应用于这个过程之中。具体方法是:第一,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进行记录;第二, 对学生的各项作业做好统计及反馈;第三, 布置学生课余搜集与本课程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等。然后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 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计算总成绩。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鼓励学生把合作学习更好地运用于学习中。
2.7 学习成果评价
根据课程设置来设计每组成员的具体考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回答提问、提出疑问、补充内容、点评要点的次数等, 对大家每次考查成绩由教师指定人员做好记录并做相应公布, 评选出优胜奖获得者, 然后在班级公开进行奖励, 并在平时成绩中给予加分。
3 结论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运用了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又能通过这种创新的学习模式,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及兴趣, 合作的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师在其中只起到指导作用, 学生自身的理解以及独特的理念相互组合, 就能产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再与积极地学习态度相融合, 这样多数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很大提高。但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 笔者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是值得大家重视的。
3.1 教材的选择要合适。
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特点及各院校学生的学情, 由教师对教材进行筛选甄别。
3.2 使用各种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 未预先预习的学生, 在合作交流时会出现融入不到大家的讨论中, 这样的话这种学习模式就无法进行, 推展不开。因此通过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很重要, 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予以注意也可提前创设好一些情景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3 评价及考核都应该以公平为前提。
如果评价考核不公平、不公正, 那么这种学习模式也就无法真正运用于教学中, 那么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应以物质奖励和加分奖励等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结合药物分析课程特点和专业需求, 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法新模式尝试进行药物分析教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开放式的七步小组合作学习法, 并提出该教学法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此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并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药物分析,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赵健国, 吕璐.自主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 2012 (10) :176.
[2]张海珠.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 2013 (1) :189-190.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验课,改进
《药物分析》理论课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药物分析技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原理的一种理论教学方式。《药物分析》实验课是通过实践现场, 教师和学生一起将药物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具有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兴趣等特点。
1 实验课的现状和不足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药物分析实验长期处于简单的技能操作训练, 设备陈旧, 实验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以致学生总体水平偏低, 滞后于医药行业对药物分析实验的需要。
1.1 内容设置覆盖不足
目前, 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的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极少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内容覆盖面太小, 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 由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一直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为指导, 其实验科目基本以简单的操作为主, 主要是以滴定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为主, 近年来, 随着2010年版药典的出版发行, 药品的分析原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药品的检测方法也做了重大调整。
1.2 实验设备及实验时间不足
随着医药行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增加, 学生规模扩大, 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有限,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场地使用效率不高, 以及实验仪器部分陈旧, 新的仪器数量不足, 致使学生基础知识欠缺, 操作练习太少, 动手能力差。实验课门数较多, 不同实验课之间差异依然较大, 使得学生难以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熟练掌握所有的实验, 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
1.3 实验技能及考试
药物分析实验课基本是在校内实验室内完成, 药物分析课程所设实验课主要以教材的理论为基础, 按教学进度做相应章节的验证性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内容较多, 实验课安排了十八周的基本技能操作, 涉及到鉴别反应, 杂质检查, 滴定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考核是采取平时操作和期末的技能考核两部分构成。
1.4 实验中学生缺乏兴趣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多采用先由教师演示, 再由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最后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 以致教师过分追求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学方式单一。药物分析课程实验内容较多, 而实验时间相对有限, 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就进行实验技能操作, 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 缺乏创新, 再加之缺少学生自主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和提问, 缺乏学习的兴趣, 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1.5 实验内容与社会脱节
学生的实验活动基本是在实验室完成, 药物分析实验内容是对药物进行分析的基本操作为主, 所开展的实验与医药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随着一些先进的检测仪器的使用, 以及仪器联用技术的开展, 使药物分析的方法、仪器不能及时更新, 以及人文、社科等内容在实验教学中缺失, 使学生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对接。
2 改进措施
2.1 改革实验内容
随着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出版发行, 药物分析课程也应根据药品分析原理发生的变化, 药品检测方法的改变, 重新修改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根据行业、企业不同岗位需求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 安排不同的实验内容并相应增加实验内容的学时数, 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 使实验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与不同专业学生和市场岗位需求脱节, 真正做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隙”对接。
2.2 改进实验技能考核方式
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综合能力。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就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进行实验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考试, 这种考试可以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能力考试, 可以以综合性实验或情景式考核的方式进行。与此同时, 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 加强职业资格的考试, 让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又具备通过国家技能操作考核的职业资格证书。
2.3 改变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
随着医药行业服务性质的转变, 学生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物分析就是要把好“质量关”, 保证药品质量。只有学生懂得了这一点, 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掘自身潜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4 增加开放实验室时间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 现有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实验需求, 实训中心可以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和自主实验, 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又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5 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原则。由于学习药物分析的学生将来可能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就应当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验课应当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多种实验教学方式, 结合实验项目特点,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角色置换法、自身体检法、技巧讲解法、分解整合法、指导练习法、考核反馈法、分析总结法等, 突出步骤和技巧的教学[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发挥实训基地的优势, 这样可以把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室搬进学校实训中心模拟药房、药物分析实训中心、校办企业、附属医院, 另外在校外进一步推行校企 (事) 合作, 与药检所、药品生产企业、医药公司等建立合作办学模式, 推行“订单式培养”, 这样, 学生可以采取课间见习, 参观学习、假期实践等方式进行药物分析的实验课的开展, 还可以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主持讲座、授课等方式进行药物分析实践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目前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 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使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定位, 通过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使实验课的开展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操作人才。
3 结语
高职高专学生是高素质的技能型操作人才。药物分析实验课的开展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需要改革药物分析实验内容, 按培养目标改革实验教学和考核的方式, 转变学习观念,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改革必将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11
摘 要: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先导性学科,但其教学难度大,知识点繁冗,是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最大的一门学科。本文从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探讨怎样改革才能使药物化学课程更适应高职学生的就业需要。
关键词:“订单班”培养;药物化学;课程改革
一、问题与现状
药物化学课程在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门课所阐述的理论知识复杂枯燥,化学反应机理抽象,药物化学课程量大,再加上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化学基础弱,导致对知识点难以掌握。总之,药物化学在高职药专学科建设中地处尴尬,传统的教学大纲已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
二、培养模式的确立
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工作岗位衔接。当今高职药专院校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例如就业导向模式、双元制模式等,将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培养模式进行借鉴和改进,并结合本校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和设计出更有利于本校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
三、药物化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优化
当今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培养目标普遍是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研究化学药物制备原理、合成路线,熟悉化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机制,寻找和发现新药,为有效、合理地使用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订单班”培养模式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应更突出岗位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即根据所签订企业提供的岗位性质及要求制订课程内容。如企业所提供岗位包括车间技术工、药店营业员、药品检验员、仓库管理员等,且大部分属于基层岗位,因此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物化学知识。
四、药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必须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融于课堂,并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药物化学课堂建成以师生互动,信息互递为特色的现代化全新课堂。
1.Flash动画教学。因为药物化学教学涉及很多复杂抽象的药物结构、作用机制,而这些结构与作用机制须以空间立体模型才能体现,若用单纯的肢体语言描述或静态图画来表达的话,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可采用Flash动画技术,将药物复杂的空间结构和作用机制过程用精美形象的动画模拟出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
2.“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此教学法是指打破理论课、实验(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等环节融于一体,使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3.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此模式以问题做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可作为插入式教学方式进入理实一体化教学。
五、完善实训教学
“订单班”培养模式下的药物化学教学需注重其实践应用性,如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岗位技能为导向,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工作一线,提高综合技能。
1.校内实验紧跟教材,与理论教学同步。可开设基础实验、拓展性实验与专业技能实验,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为以后职业技能操作打下基础。基础实验需结合药物化学理论教学,旨在夯实理论基础;拓展性试验以能用、会用为目的,促使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和创新型转变;专业技能实验与职业技能操作衔接。
2.校外实习。这主要通过顶岗实践展开,如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医药企业参观药物制备、贮存、检测、制剂,指导学生思考药品养护、药库温度和湿度控制、药物应用和配伍与药物结构及性质的联系,充分发挥药物化学在实践中的作用。“订单班”培养模式可通过所签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进行在岗实习,且实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即实习与就业无缝衔接。
六、结语
如何将“订单班”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药物化学课程,改革成更适应高职药专学生的需要,更具时代特色的学科,这任重而道远。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要与时俱进,以上提到的一些改革方法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进一步完善,要全方位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孔艳娥.药物化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73-74.
[2]高炳淼,陈年根,等.合理药物设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药学教育,2015 ,31(1):53-56.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 篇12
高职药学专业培养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具备药品生产与检验、药物制剂、药事管理等专业核心技能, 从事药品生产、检验、一般药物制剂和临床合理用药, 面向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等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 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据调查显示, 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课堂的应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因此仅仅流于形式。 鉴于此, 一些专家和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 试图在新型教育理念引领下, 采用信息技术重新构建高职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为高职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崭新思路, 注入了新的活力。 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战略提供了机遇。
一
为了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药学专业的应用前景, 我校药分教研室率先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实行翻转课堂式项目化教学,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汇报如下:
1.实施对象
抽取我校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授课班级。 1班为实验班, 共48人, 移动终端普及率100%, 采用“翻转课堂”式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班为对照班, 共47人,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个班级为同一位老师授课, 在性别构成、年龄、学业基础、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5) , 可进行比较。
2.实施过程
对照班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维生素C的分析”项目为例, 课前制作微课。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 就本项目包含的知识点制作微课 “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维生素C特殊杂质的检查”和“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根据药物分析工的岗位要求和课程标准设定课前学习任务书, 任务书涵盖了通过查阅中国药典2015年版获取检验维生素C的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 实验中涉及的仪器的使用方法, 等等。 学生带着任务看视频, 通过微课学习维生素C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 课堂上, 学生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 如滴定终点的控制、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进行讨论, 并模拟真实场景完成技能操作和理论考核。
3.评价执行效果
学期末按照药物分析高级工要求进行理论、技能考核, 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制定评价问卷。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进行t检验。 结果实验班在理论和技能考核中均优于对照班, 见下表。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 实验班98%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 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效果良好。 8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69%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96%的学生认可翻转课堂, 希望继续使用该教学模式。
二
“翻转课堂”大大提升了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效率, 过去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巩固和练习。 现在学生在课前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课堂上进行巩固和解决难题, 实现了从“会”到“精”的转变。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成功的“翻转课堂”应具备以下因素。
1.教学资源准备充分
教学资源主要有书面材料和微课资料。 目前, 微课在国内正在兴起, 但是适用于药物分析学科的并不多, 需要老师自己制作。 书面资料指导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准备过程中要对资料进行整合, 形成贴合学生要求的资源。
2.注重学习指导的设计
“翻转课堂”并不是课前简单地看视频,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设计出合理的学习任务, 并提供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资源, 如微课、行业标准、中国药典等, 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课堂练习设计科学合理
课堂练习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同时帮助教师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是学生真实的工作场景也可以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既要根据岗位要求做好问题预设, 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注意课堂生成。
参考文献
[1]陈琦, 林峰.“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 2014 (3月上) .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08.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高职药物分析08-06
《药物分析》理论教学08-08
药物分析学教学11-01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10-10
《药物分析》教学体会论文10-11
药物分析微课设计模式08-24
药物分析工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启示论文08-17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分析05-14
药物分析10-18
高职英语教学误区分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