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物分析

2024-08-06

高职药物分析(精选12篇)

高职药物分析 篇1

《药物分析》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对整个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药物分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是药物的理论验证性的实验及规范化操作练习,内容主要为化学分析(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及少量仪器分析。分析工作处于一种“理想”的状态;所使用的仪器、所需的化学药品试剂大多由实验教师已配制准备好,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和系统化的把握,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因此,我们教研室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体系等途径,对《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1.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原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实验教学适应社会需求,我们对实验教学的内容作了探索。因为药物分析项目繁多,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内容,所以必须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品行业普遍进行的检验项目,如:药品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的检查,另外增加一些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2]。

2. 采用多种途径,强化技能训练。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技能的兴趣,把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次实验前都尽可能地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轮流参与老师的实验准备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而在实验完成后,则根据成绩评出优胜组。每期举办校级《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从每班学生中选拔实验技能较好的学生代表班级参加技能大赛,从中评出个人奖和班级团体奖,大大地激发学生对实验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2)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药物分析》实验的特点是准备工作多,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器皿洗涤、试剂干燥、溶液配置等工作。这些工作应由学生自己准备,但往往受到学时的限制,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就使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在日后的独立工作中遇到困难。同时,在食品分析学习中,学生需要训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很多,仅靠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往往难以熟练掌握。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课前预习,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更明确、更完整的认识,对实验内容亦有更全面的掌握。通过准备实验,学生可掌握试剂的配制,对一些化学试剂、药品的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学会安装调试并能做一些基本的维修处理[3]。为此,我们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这样既解决了教师人员不足的困难,又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3)开设设计性实验。

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的实验技能逐渐提高,有一些学生可能不再满足于老师安排的实验内容,他们想尝试进行自己感兴趣或好奇的实验。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就应给予鼓励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大胆创新。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对以前不注意的现象或不足以关心的问题重新建立概念,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完成实验。比如与药学岗位结合紧密的一些分析检测实验中,可选用某些原料药物或处方制剂进行分析。对于这些实验,老师可给予学生必要的原则性指导,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阅后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方式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验难度较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 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体系。

以前单一的实验考核体系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必须重新建立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体系。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教研室的所有教师认真执行实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信息,重点提高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的要求,而要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实验课的评分标准。为了切实做好实验评分,我们制定实验指导规范,使每个实验的操作要点规范化。实验考核方式为:实验操作考试、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报告等。考核总成绩由平时成绩(70分)和企业模拟强化大实验考核成绩(30分)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预习(10分),对学生每次准备实验情况及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2)实验操作技能(40分),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一项操作,并及时指导、纠正学生的习惯性问题和错误的操作,对每个人的操作情况及实验结果现场打分,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操作成绩。(3)实验报告(20分),对实验报告认真、及时地批改,如实地记录成绩。实验考核方式确定之后,还需要制定并逐步完善具体而有效的考核计分方法与标准,使其既能大体体现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又能成为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手段。每次实验中,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操作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实验态度、实验结果质量等均予记分。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验教学多个环节改革的实施,学生受到了比较系统的训练,培养了扎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实验技能,调动了实验的积极性,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实验教学采用了企业模拟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开放性实验持续的时间较长,情况比较复杂,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仪器设备、实验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才能把实验教学搞得更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为科教兴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跃平.《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8) :6-9.

[2]姜炳正, 崔越, 吕文华.医学高职高专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11 (25) :129-130.

[3]黄志超, 于亚鹭, 陈晓霞.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10) :1480-1481.

[4]何茂刚.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的问题及解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11 (25) :163-165.

高职药物分析 篇2

通讯作者:杜利月,E-mail:

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

杜利月

【中文摘要】笔者就药物化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在实践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文关键词】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teaching problems were explained, and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ensure that the“ highly skilled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goal”.【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harmaceutical chemistry;practice teaching;reform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制备方法、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开发途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化学基础学科与药剂学、药物分析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非常紧密,而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所

需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难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因此,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当前药物化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1.1 对实训课程不够重视

药物化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实验,可以对理论更好的验证,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实验学时往往相对偏少,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前沿性,大多只是为了验证课堂理论,而且有些实验器材买不回来,造成实验没法进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实验失去了热情和兴趣。

1.2 实验项目陈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2]

目前,药物化学实验主要是一些常见药物的性质实验,以及部分简单药物的合成实验,学生按部就班的根据实验讲义来做,缺乏思考,缺乏创新,学生做实验不注重实验的过程,只在意实验的结果,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实验项目单一,亟待解决。

1.3 师资队伍欠缺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任务,而实验员就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实验员却得不到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实验员只是教辅人员,担任辅助实验工作。同时,实验员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地位低、职称低、工资低、没有前途,因此,实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更新较快,导致实验课开课水平下降,更谈不上开发研究性实验。

1.4 学生应付实验,动手能力差[3]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待实验缺乏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缺乏药学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常常发现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动手能力很差.遇到很小的问题不会处理、无从下手,有些学生做实验很快,不求准确、草率完成,缺乏责任心。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很难达到高职院校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1.5 缺乏好的实践考核体系[4]

传统的实践考核,最后一次课,对学生专门来考试,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方式单一,不能充分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的实践掌握能力,更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实验的求知欲。

2改革的理念

药物化学实训改革始终发扬“敢想、敢为、敢闯”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药学理念为先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协调,努力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的药学人才。根据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优秀团队,改善实验考核方法,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3 改革的方法

3.1重视实训课程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充分的重视起来,才能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首先,应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将“做”与“想”紧密结合起来,每一个实验项目之前,老师首先要做预试,充分的掌握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将如何解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根据需要增加实训项目

本课程老师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深入访谈,将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作为开发实训项目的依据,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搭建平台。除了开设药物的性质实验以外,还要开设合成实验以及一些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创新。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一个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技术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够把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练,易于学生掌握,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学校一方面要引进实验人才,重视实验教学的发展,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另一方面,重视实验教师的深造,积极的为实验教师创造培训、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

3.4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6]

教师用心备好每一次实验课,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实验之前认真做好预习,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4],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什么现

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做实验时要准备一个专门的记录本,记录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或问题。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验结束要求学生认真写实验报告,并计入考核范围。

3.5 改革实践考核体系[7]

药物化学的实践考核可采用学生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来进行综合考核。平时成绩(60%)=学生的预习报告(10%)+学生的操作(10%)+学生的态度(10%)+学生出勤情况(10%)+学生的实验报告(20%);期末成绩(40%)=技能考试(20%)+理论考试

(20%)。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只注重期末成绩,而不注意平时的积累,而功夫下在平时,到期末成绩自然也会提高,这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实践考核体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我们通过增加实训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实践考核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学人员应当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为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29)63-65

[2] 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尝试[J] 中国科教创新期刊,2011(11)83-84

[3] 药物化学教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0(25)811

[4]药用化学技能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 赵卫峰.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43—44

[5]浅谈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与实验室管理[J] 龚海英等,2006,19

(2)238-239

[6]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 陈有亮等 药学教育,1996,12(2)38-39

高职药物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药物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掌握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在校期间药物分析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获得检验和研究药品质量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几年的教学,我积极思考,不断尝试优化教学方法,现根据我的教学改革体会,总结如下几点,仅供广大同仁交流。

一、打破传统观念,针对岗位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应贴近岗位需求,改变传统授课观念,将药物分析教学与今后的工作岗位相结合。药物分析教学一般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学生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整堂课下来虽然教学环节能顺利完成,但未必真正达到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带着想法进行检验分析,难与今后工作相联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形式给学生上课,依据药物分析课程标准、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创设一个融合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做中思,做中学”,再通过职业场景模拟现身说法的迁移环节,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带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完成对今后工作岗位的思考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教法学法探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克服传统授课形式的沉闷、枯燥与难以理解,我采用视频、仿真系统、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意境,实现助学助教功能。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课堂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

根据高职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运用网络资源和角色扮演设置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宽松的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学习。

(二)学法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

三、教学实施过程探讨

(一)课前准备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首先制定任务书及药物分析相关学习材料。课前两天,划分学习小组(每组6-8人),并通过班级QQ交流群下发任务书和学材,提出自学要求。

针对我校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五个阶段。

(二)复习旧课

首先,我提出两个关于药品质量分析工作的问题来复习旧课,有序地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三)导入新课

随后学生观看视频:王小姐因电视广告“多C多漂亮”而到药房购买大量维生素C,服用数月后出现腰疼,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肾结石,王小姐怀疑维生素C质量有问题,随后求助药检所。看到这里,我问道:该患者的肾结石是因维生素C质量不合格吗?如何判断维生素C质量是否合格?扣人心弦的情节顿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导入本次课。学生们带着兴奋和疑惑,开始完成我随后下达的学习任务。

(四)学习新课

1.对学、群学

教学随之进入下一个环节。对学要求学生两两之间互助学习;群学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组内讨论,汇总方案张贴在张贴板上;最后组间交叉批改评分,教师公布答案,及时评价矫正和释疑。结果显示各组不仅正确率达到95%以上,成员间还通过生生、师生合作,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

2.小展示 (组内预演)

在学生们掌握基础理论后,针对能力升级题案例进一步进行组内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和实验演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热烈地分析讨论、实验预演,而我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他们提供咨询辅导。

3.展示评价(组间展示)

一切准备就绪,进入大展示的环节。我要求學生将各组答案张贴出来,展示成果,扮演角色,随后其他同学补充点评。为了保证每位同学拥有公平展示的机会,我利用抽签的形式随机抽取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扮演、形象的实验操作,将枯燥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既强化了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邀请药检所质检专家现场解惑答疑,根据各组展示的准确性及职业素养现场评分,评价矫正。

4.达标测评

最后,我将筛选出的执业药师考试真题作为达标检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进行抢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应试能力,也使教师了解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检测结束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得分情况进行点评归纳,奖励优胜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要点。

(五)巩固总结

接下来,我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维生素C的质量分析要点及分析操作注意事项。

(六)布置作业

在下课前布置作业:1.整理问题库、错题库;2.完成学后反思及质检报告单。

课后,我反思了本次课的教学:优点是将教法和学法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中结合岗位需求,渗透了职业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视频、角色扮演、案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缺点是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不能让所有学生拥有展示的机会,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需提高课堂的掌控能力,并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郭秀梅.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05):16-17.

高职药物分析 篇4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 该专业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 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沿袭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 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即把理论知识传授放在首位, 而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 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重复,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受传统实践教学影响, 实践教学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而安排的一些验证性试验, 其目的是为课程教学服务,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程相关理论知识。一些阶段性的综合实训, 也与实际工作联系甚少, 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毕业前一个学期或一年顶岗实习, 虽然弥补了平时实践教学学时的不足, 但学生基本上处于无人约束和引导的状态, 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实践教学缺乏深入研究,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仅仅是按教学计划要求安排完成实践课的教学任务, 而没有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 即未能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目标, 未能对实验、实习、实训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或整合, 实践教学缺乏严格的管理, 尤其是毕业实习环节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及方式落后, 实训基地建设尚在起步阶段。总之, 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历, 实际技能传授不到位 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令人遗憾的是, 现有教师虽然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但缺乏实际工作经历, 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改变实践教学现状, 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专业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且互相联系、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从教学的形式, 还要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全方位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 一般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及操作, 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 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生产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 (设计) 等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 并促进良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的养成。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见下图) 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四个要素。目标体系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组成。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研究

深入调查研究, 调整或确立各专业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体系为了确定本专业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首先必须开展专业对应岗位的调研和分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药品检验工作, 因此应以培养学生胜任药品检验工作为主线, 根据药品检验的基本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要求, 构建本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体系。本专业职业能力目标体系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使用基本工具等基本职业能力目标;二是达到药品检验各岗位的技能标准、取得相应药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或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三是适应职业岗位变化、从事药品检验新技术、形成职业发展能力或职业创新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职业能力目标。

围绕专业的职业能力目标, 构建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为了突出能力的培养并达到上述职业能力目标, 关键是要按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等层次构建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 即通过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形式, 合理配置及整合课程结构,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必备的技能。我们将本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分解到认识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应用能力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毕业顶岗实习、职业技能鉴定等六个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如:认识实习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入门教育, 使其了解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安排诸如运算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外语阅读能力等必备能力的训练;专业应用能力训练安排诸如化学基本操作能力、药品检验基本操作能力、药品生产质量控制能力等必备能力的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安排诸如药品化学检验能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能力、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能力、药品质量稳定性监控能力、常用分析仪器维护与使用能力等岗位能力训练;安排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体会职业实际要求, 找出自身差距和不足。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有效组织实施各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运行, 有效完成各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必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机制, 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 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笔者所在学院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引进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带薪深入到企业一线参加锻炼。同时, 十分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有医药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实训基地, 同时还在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现场演练等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 如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 结合动画演示、实验仿真软件的使用把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显示出来, 收到很好的观摩效果和指导作用,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 以就业为导向,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是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 .

[2]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职教论坛, 2005, (2) .

药物分析 篇5

[重点、难点、要点、基本概念]

一、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药典》和药品质量标准为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Pharmacopoiea,缩写为BP),现行版本为BP(2000)。日本药局方,现行版为第十四改正版。缩写为JP(14)。欧

(European

Pharmacopoiea,缩写为Ph.Eur), 现行版为第四版。国际药典(The International 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而制订的。主要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5.分析质量的控制(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AQC)主要用于检验分析结果的质量。

1.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生产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各部门共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也是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

2.中国药典 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药典受载的品种均有疗效确切、生产成熟、产品稳定的特点。《中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最新版药典可表示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英文为:Pharmacopoeia(缩写为Ch.P)。建国后出版了七部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和2000年版)。3.主要国外药典 目前世界上有数十个国家编订了国家药典,另外有区域性的北欧洲药典、欧洲药典和亚洲药典及WHO编订的国际药典。在药物分析中可供参考的国外药典有:

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iea,缩写为USP)2002年为25版。

美国国家处方集(The National Formulary,缩写为NF)2002年为20版。

USP(24)与NF(19)合并为一册出版, 缩写为USP(24)-NF(19), 共有三卷。

USP(25)-NF(20)为首版亚洲专版。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iea,缩写为Ph.Int), 现行版为第三版。

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我国对药品质量标准控制的全过程起指导作用的法定性文件有:

1.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GLP是为料提高药品非临床研究的质量, 确保试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而制订的,主要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是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无聊、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内控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制订取样和留样制度等。

3.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GSP)是为保证经销药品的质量,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人民用药的安全而制订的。主要包括药品进、存、销环节确保质量所必备的硬件设施,人员资格及职责,质量管理程序和制度及文件管理系统。

4.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是为了保证药品临床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

第一章 药典概况与药品检验工作

[重点、难点、要点、基本概念]

一、中国药典的基本内容

中国要点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1.凡例 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鉴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凡例是药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类项目有:(1)名称与编排:药典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英文名称出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品(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INN)。

有机药物化学名称应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体的选择英语美国《化学文摘》(Chmical Abstract,CA)系统一致;药品的化学结构式采用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2)检验方法和限度:药典收载的原料和制剂,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试验结果必须与药典规定的方法一致。

各品种纯度和限度数值,均包括上限和下限及其中间数值;如片剂的含量限度为95%~105%,不但包括95%和105%,还包括95%到105%之间的数值;再如原料要规定不得低于99%时,虽然未规定上限,但其上限不超过101%。

试验结果在计算过程中,可比规定的有效数值多保留一位,然后根据有效数字修约规则进舍至规定的有效位。

(3)标准品、对照品:是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测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一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对照品出另有规定外,按干燥进行计算后使用。标准品和对照品均附有使用说明书,质量要求,有效期和装量等

(4)计量:滴定液浓度, 如盐酸滴定液(0.1mol/L);试液浓度,如0.1mol/L 盐酸溶液。温度,如水浴温度至98~100℃;室温指10~30℃。百分比用%符号表示,如%(g/g)、%(ml/ml)、%(ml/g)、%(g/ml)。液体的滴数是指,在20℃时,1.0ml水为20滴。溶液后标记(1→10),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

(5)精密度:称量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其精密度可根据有效数字位数来确定,如称0.1g,系指0.06~0.14g, 称2g,系指1.5~2.5g, 称2.0g,系指1.95~2.05g。

称定和精密称定,称定系指准确到所称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称定系指准确到所称重量的千分之一。

量取和精密量取,量取系指可用量筒,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精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对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二)正文

正文部分为药品或制剂的具体质量标准,正文品种按中文药品名称的笔画顺序排列。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贮藏、制剂等。

(三)附录

1.附录组成:制剂通则、生物制品通则、一般鉴别反应、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理化常数、有关滴法和测定方法、一般杂志检查、制剂检查、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升压物质检查法、放射性药品检查法、生物鉴定统计法、试药余滴定液、制药用水、灭菌法和原子量表。

2.附录内容举例 附录有十九类,每类含有一项或多项内容: 附录Ⅰ 制剂通则,含有ⅠA~ⅠV共21 项。

附录Ⅱ 生物制品通则、附录Ⅲ 一般鉴别试验都只含一项。附录Ⅳ 分光光度法,含有A,B,C,D,E,F。

(四)索引

索引中文和英文,中文按汉语拼音排序;英文按字母排序。

(五)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展 1.药典凡例和正文部分的增修订

凡例中对标准中运算结果和限度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正文部分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增加,共计2691中,其中新增加399种。

2.药典附录的增修订

一部为90个,其中新增10个,修订31个,删除2个;二部为124个,其中新增27个,修订32个,删除2个。

3.系列标准及配套丛书 《中国药典》英文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电子版》;《中国药品通用名》;《药品红外光谱集》;《临床用药须知》;《药典增补本》等丛书。

二、主要国外药典简介

(一)美国药典

凡例(General Notices and Requirements)

分为19项,依次为书名、法定名称及法定品种、原子量和化学式、缩略语、有效数字与允许偏差、附录、药典论坛、增补本、试剂标准、参照试剂、USP参比标准品、效价单位、试剂成分及工艺、检查和含量、处方和配方、保存、包装、贮藏和标签、植物和动物药、重量和度量以及浓度。

2.正文

USP(24)-NF(19)收载药物品种为世界第一位,收载3777个品种。

原料药标准组成为:英文名,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化学名与CA登记号,含量限度,包装和贮藏,USP参考标准,鉴别,物理常数,检查,含量测定。制剂标准组成为:英文名,含量限度,包装和贮藏,USP参考标准,鉴别,物理常数,检查,含量测定。

3.附录

USP(24)附录分为: 检查和含量测定的一般要求,所用仪器

微生物试验和含量测定

一般检查和检定

生物试验和含量测定

化学试验和含量测定

物理试验和测定

一般信息

空气溶胶,乙醇测定法,密度,色谱法,颜色和消色,溶液澄清度,总有机碳量,水的电导率,凝固温度,物理试验和测定种类

容器等。

电泳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分光光度法和光散射,X-射线衍射法。

原子发射化学合成装置,生物指示剂,颜色-仪器测定法, 法定品种的杂质,一般信息

剂型在体外和体内的等效性, 体内生物等效性指导

相-溶解度分析,片剂脆碎度方法的认证,制药用水

(二)英国药典

第一卷为原料药

BP(2000)第二卷为药物制剂、血液制品、免疫制品、放射药物制剂和糖类药物。

红外光图、增补内容和索引

凡例 第一部分内容说明欧洲药典品种;

第二部内容为了适用BP正文和附录的,共有31 条,如法定标 准,标准的表示,温度,砝码和测定,恒重,浓度表示,水浴,试剂,指示剂,溶解度,鉴别,检查和检定。

第三部分为Ph Eur的凡例,如检查和检定项下内容更细化了,包括范围,计算,限量,杂质限

量的表示,植物药和当量;列出 缩写、符号和国际体系的单位。2.正文 BP(2000)收载品种2663个,其中1361个来源于第三版欧洲药典,原料药标准:英文名,结构式,分子式和分子量,CA登记号,化学名称,作用与用途,含量限度,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 定,贮藏,最后列出杂质的结构式和名称。

制剂标准:英文名,含量限度,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制剂类别。

3.附录 共分24类,如第2类为光谱法:紫外和可见分光光谱法;红外

和近红外光谱;荧光分光光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质谱法。

第3类为色谱法:TLC法;PC法;GC法;HPLC法;排阻色谱

法和电泳法。

(三)日本药局方 JP(14)分为两步: 第一部包括通则、制剂总则、一般试验法和各医药品。第二部包括通则、生药总则、制剂总则、一般试验法和各医药品,原子量表、附录和索引。原料药标准:日文名、英文名、结构式、分子式和分子量、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贮法,少数品种列出有效期。制剂标准:日文名、英文名、含量限度、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 测定和贮法。

第一部和第二部均有红外光谱附图,还有配套丛书《解说书》。

三、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1.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

国家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简称《中检所》。

地方级 省市、地区、县的药品检验所。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分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练习题与答案]

一、练习题 [A型题]

1.我国药典名称的正确写法应该是

A.中国药典 B.中国药品标准(2000年版)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E.药典 2.我国药典的英文缩写

A.BP B.CP

C.JP

D.ChP

E.NF 3.英国国家处方集的缩写是

A.USP B.PDG C.BNF D.CA

E.USN 4.药品的鉴别是证明 A.未知药物的真伪

B.已知药物的真伪

C.已知药物的疗效

D.药物的纯度

E.药物的稳定性

5.测定土霉素的效价时,需要

A.化学试剂(CP)B.分析试剂(AR)C.对照品

D.标准物质

E.标准品 6.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称取2.0g药物时,系指称取

A.2.0g B.2.1g C.1.9g D.1.95g~2.05g

E.1.9g~2.1g

7.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称取0.1g药物时,系指称取

A.0.15g B.0.095g C.0.11g D.0.095g~0.15g

E.0.06g~0.14g [B型题] 1~4 A.ChP B.USP C.JP D.BP E.NF 1.美国药典 2.英国药典 3.日本药局方 4.美国国家处方集 5~8 A.附录

B.正文

C.凡例

D.通则

E.一般信息 5.药品的质量标准应处在药典的

6.对溶解度的解释应处在药典的

7.通用检测方法应处在药典的 8.制剂通则 [X型题] 1.检验报告应有以下内容

A.供试品名称

B.外观性状

C.检验结果、结论

D.送检人盖章

E.报告的日期

2.中国药典的内容应包括

A.正文

B.性状

C.凡例

D.索引

E.附录

3.美国药典第25版的正文包括

A.品名、来源或化学名

B.物理常数

C.包装和贮藏

D.参比物质要求

E.化学文摘登录号

二、答案精讲 A型题

:1.D 2.D 3.C 4.B 5.E 6.D 7.E B型题

:1.B 2.D 3.C 4.E 5.B 6.C 7.A 8.A X型题

1.ABCE

2.ACDE

3.ABCDE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重点、难点、要点、基本概念] 一、一般鉴别试验的项目与原理 药物的鉴别试验包括性状和鉴别

1.性状(definition)包括:(1)外观:指药物的聚集状态、晶形、色泽以及臭、味等性质。(2)溶解度:是药物的一种物理性质,在一程度上反映了药物的纯度。

(3)物理常数:药典中收载的有: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酸值、皂化值、碘值、吸收稀疏。2.一般鉴别试验的原理(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原理: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为无

机氟化物,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pH4.3

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2)水杨酸盐的鉴别原理:利用酚羟基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

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呈红色,弱 酸性时呈紫色。

(3)芳香第一胺的鉴别:利用重氮化-偶合反应的原理。(4)托烷生物碱类的鉴别:该生物碱具有莨菪碱结构,有Vitali反应,显紫色。

(5)无机金属盐:钠盐、钾盐、钙盐的颜色反映。钠的火焰光谱线有589.0nm、589.6nm,故显黄色。钾的火焰光谱线有766.49nm、769.90nm,故显紫色。钙钠的火焰光谱线有622nm、554nm、442.67nm与602nm,故显砖红色。(6)无机酸根:氯化物、硫酸

盐等。

3.专属鉴别试验的原理(speciic identfication test):例如苯巴比妥中苯环、司可巴比妥中双键、硫喷妥钠中的硫元素,可根据各自的特性采用专属反应进行鉴别。

二、鉴别方法

药物的鉴别方法要求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常用的的鉴别方法有:

呈色反应鉴别法:三氯化铁、茚三酮、重氮化-偶合等。

沉淀生成鉴别法:金属离子、生物碱沉淀剂等。1.化学鉴别法 荧光反应鉴别法:药物本身荧光、与试剂产生荧光。

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测定生成物的熔点:

紫外光谱鉴别法:λmax,λmin;Aλ1/Aλ2;λmax,A; 2.光谱鉴别法

红外光谱鉴别法:压膜法;糊法;膜法;溶液法。

薄层色谱鉴别法 3.色谱鉴别法

气相色谱鉴别法

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

4.生物学法 利用微生物或实验动物进行鉴别的方法。5.药物鉴别方法的新动向 仪器鉴别方增加如IR和HPLC法等。

三、鉴别试验的条件 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温度 溶液的酸碱度 试验时间 干扰成分的存在

四、鉴别试验的灵敏度 1.反应灵敏度和空白试验

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测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即称为反应的灵敏度。常用最低检出量和最低检出浓度表示。

空白试验是指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2.提高反应灵敏度的方法(1)加入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提取浓集

(2)改变观测方法:目视观测溶液的颜色,改为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重点、难点、要点、基本概念]

一、杂质和杂质限量检查(一)药物的纯度

1.药物纯度的概念:药物的纯度是指药物的纯洁程度。2.药物纯度的评价:应把药物的形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评价药物的纯度。

(二)药物中杂质的来源 1.杂质的概念 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称为药物的杂质。2.杂质的来源

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引入 主要有两个方面:

二是在贮藏过程中引入 3.杂质的分类 按杂质的来源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按性质可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砷盐等。特殊杂质是指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阿斯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肾上腺素中的肾上腺酮。药物中的杂质按其性质还可以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信号杂质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氯化物、硫酸盐等就属于信号杂质。有害杂质,如重金属、砷盐、氰化物等,对人体有害,在药品标准中必须严格控制。

(三)杂质的限量检查 1.杂质限量的概念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做杂质限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2.杂质限量的计算 杂质限量的计算公式:

杂质限量 = 杂质的最大允许量÷供试品的量×100%

L = C×V/S×100% 例1.对乙酰基酚中的氯化物的检查:

已知:S = 2.0g×25/100;C = 10μg/ml;V = 5.0ml

求: L = ?

解:L = C×V/S×100% =

10×5.0/2.0×10-6×25/100×100% = 0.01% 二、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氯化物的检查

1.原理 是利用氯化物在硝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

成氯化银的白色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混浊液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超过限量。

Cl-+ Ag+

AgCl 2.条件:[Cl-] 0.05mg~0.08mg/50ml, 即相当于标准氯化钠溶液

5ml~8ml。

酸度 稀硝酸10ml/50ml。

温度 30~40℃ 3.干扰的排除

(1)供试品液混浊:可用含硝酸的蒸馏水洗净氯纸中氯化物后过滤来消除混浊对氯化物检查的干扰。

(2)供试品有色:可采用内消色法,按中国药典附录规定的方法处理。即取两份供试品溶液,于其中一份中先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min,如显浑浊,可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清,即得无氯化物杂质又具有相同颜色的澄清溶液,再在其中加入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作为供试溶液,将两液在暗处放置5min后比较,即可消除颜色的干扰。

(二)硫酸盐检查法

1.原理 是利用SO42-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试液作用,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硫酸钡浑浊液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硫酸盐是否超过限量。

2.条件:[SO42-] 0.1mg~0.5mg/50ml, 即相当于标准硫酸钾溶液

1~5ml。

酸度 稀盐酸2ml/50ml。3.干扰的排除

供试品有色:可采用内消色法。

(三)铁盐检查法

1.原理 是利用Fe3+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铵试液作用,生成红色可溶性硫氰酸铁配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所显的颜色进行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铁盐是否超过限量。

2.条件:[Fe3+] 0.01mg~0.05mg/50ml, 即相当于标准硫酸钾溶液

1~5ml。

酸度 稀盐酸4ml/50ml。3.干扰的排除

(1)当有Fe2+存在时,可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氧化供试品中的Fe2+成Fe3+。

(2)当供试液管与对照溶液管色调不一致,或所呈硫氰酸铁的颜色较浅不便比较时,可分别移入分液漏斗中,加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分别取提取液比色。

(四)重金属检查法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与S2-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酮、镉、锡、锑、铋等,由于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比较多,铅在体内友易积蓄中毒,故检查时以铅作为代表。中国药典(2000年版)重金属的检查法一共收载了四种方法: 第一法为硫代乙酰胺法;第二法是将供试品在500~600℃在500炽灼破坏后,再按第一法检查;第三法是检查能溶入碱溶液,而不溶于酸溶液的药物,在碱性条件下用硫化钠作显色剂;第四法为微孔滤膜法,通过微孔滤膜过滤,使试验条件下生成的硫化铅沉淀富集于滤膜上,形成铅斑,比较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铅斑的颜色,来判断供试品种的重金属是否超过限量。以下重点讨论第一法。

1.原理 是利用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铵试液作用,生成红色可溶性硫氰酸铁配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所显的颜色进行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铁盐是否超过限量。

2.条件:[Fe3+] 0.01mg~0.05mg/50ml, 即相当于标准铅溶液 1~2ml。

酸度 稀盐酸4ml/50ml。3.干扰的排除

(1)供试品有色:可采用外消色法消除干扰。

(2)供试品有微量Fe3+:在弱酸性溶液中氧化硫化氢析出硫,产生混浊影响

比色,可加Vc或盐酸羟胺使Fe3+氧化成Fe2+离子再检查。

(五)砷盐检查法

《中国药典》采用古蔡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检查药物中的微量的砷盐。1.古蔡法

(1)原理:是利用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所生成的砷斑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砷盐是否超过限量。

(2)试剂的作用:碘化钾和氯化

亚锡的主要作用是将五价的砷还原成三价的砷;醋酸铅棉的作用是消除供试品可能含有的少量的硫化物。2.Ag-DDC法

(1)原理:是利用砷化氢与Ag-DDC吡啶溶液作用,使Ag-DDC中的银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以Ag-DDC溶液为空白,于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不得大于标准砷溶液的吸收度。(2)试剂的作用:同古蔡法。

(六)溶液颜色检查法 溶液颜色检查法是控制药物中有色杂质量的方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有三种方法: 1.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的方法 2.分光光度法 3.色差计法

(七)易炭化物检查法 易炭化物检查法是检查药物中遇硫酸易炭化或易氧化而呈色的微量有机杂质。常采用与标准比色液比色的方法进行检查。

(八)澄清度检查法

澄清度检查法是检查药物中的微量不溶性杂质。常采用与浊度标准液比浊的方法进行检查。

(九)炽灼残渣检查法 炽灼残渣检查法是检查有机药物中混入的各种无机杂质。常采用重量方法进行检查。

(十)干燥失重检查法 干燥失重检查法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的物质。常采用重量方法进行检查。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压恒温干燥法 燥剂干燥法 压干燥法

(十一)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 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主要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害的有机溶剂。

常采用气相色谱法方法进行检查。常用的方法有二种: 接进样法 空进样法

三、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利用药物和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臭味及挥发性的差异

例如黄凡士林中异性有机物检查:去本品2g,直火加热应无辛臭。

再例如浓过氧化氢中不挥发性杂质的检查:取本品10ml,水浴蒸干,在105℃干燥至恒重,残渣小于15mg。颜色的差异

例如磺胺嘧啶中有色杂质的检查:取本品2.0g,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若显色与黄色3号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溶解行为的差异

例如吡哌酸检中不溶物的检查:双吡哌酸甲酯(Ⅰ)和吡哌酸甲酯(Ⅱ)均不溶于氢氧化钠试液。因此可通过溶液的澄清读来控制这些杂质。选光性的差异

例如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的检查:共识水溶液(50mg/ml)的选光度小雨-0.4℃。对光吸收性质的差异

(1)紫外分光光度法:①在一定的波长杂质有吸收,而药物无吸收;②杂质杂质紫外吸收光谱与药物紫外吸收光谱重叠;③药物在紫外区有明显吸收,而杂质吸收很弱货物吸收。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药物中金属盐等杂质的检查,如曾用于维生素C、硫酸庆大霉素和安痛定注射液中Na、K、Ca、Mg含量测定。

(3)红外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药物中无效和低效晶型的检查,如甲苯米唑中A晶型的检查。

(4)荧光分析法:例如利血平中氧化产物的检查,是根据利血平纯品无荧光,其氧化产物有荧光。

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1)TLC法:①杂质对照法;②高低浓度对照法。

(2)PC法:主要用于极性大的药物的杂质检查,如地高辛、盐酸苯乙双胍中有关杂质的检查。(3)HPLC法:①分面积归一化法;②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③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④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⑤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的含量。(4)GC法:同HPLC法。

(二)利用药物和杂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1.酸碱性的差异:①规定消耗滴定液的体积;②pH值测定法;③指示剂法。

2.氧化还原性质的差异:利用药物与杂质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异进行检查,如氯化物中碘化物或溴化物的检查。

3.杂质与一定的试剂反应产生沉淀:如生物碱中其他生物碱的检查,多采用此法。

4.杂质与一定的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利用药物重的杂质与某些试剂发生氧化化、络合、偶合等显色反应,进行药物中杂质的鉴别。

5.杂质与一定的试剂反应产生气体:利用此法可检查药物中的砷、硫、碳酸盐、氨盐、氰化物等。例如氰化物的检查中国药典采用:①改进普鲁士蓝法;②气

体扩散-三硝基苯酚法。6.药物经有机破坏后检查杂质:①硒的检查;②氟的检查。

二、练习题 [A型题]

1.含锑药物的砷盐检查方法为 A.古蔡法

B.碘量法 C.白田道夫法

D.Ag-DDC E.契列夫法

2.药物中杂质的限量是指 A.杂质是否存在 B.杂质的合适含量

C.杂质的最低量

D.杂质检查量

E.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3.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砷盐检查方法为

A.摩尔法

B.碘量法

C.白田道夫法

D.Ag-DDC E.契列夫法 [B型题]

A.稀HNO3 B.硫代乙酰胺试液

C.BaCl2试液 D.Ag-DDC试液

E.NH4SCN试液 1.铁盐检查 2.硫酸盐检查 3.氯化物检查 4.砷盐检查

A.AgNO3试液 B.硫代乙酰胺试液 C.BaCl2试液 D.KI-SnCl2试液

E.NH4SCN试液 5.重金属检查 6.硫酸盐检查 7.氯化物检查 8.砷盐检查 [X型题]

1.一般杂质检查包括 A.氯化物检查

B.硫酸盐检查

C.重金属检查

D.砷盐检查

E.铁盐检查 2.干燥失重检查法有: A.压恒温干燥法 B.燥剂干燥法 C.减压干燥法

D.摩尔法

E.白田道夫法

二、答案精讲 [A型题] 1.C 因为含锑药物的砷盐检查方法为白田道夫法,因为锑可被还原成锑化氢,可与溴化汞试纸生成题斑,干扰砷斑的检查,不能用古蔡法检查。2.E 3.D [B型题] 1.E 2.C 3.A 4.D 5.B 6.C 7.A 8.D 因为AsO43-还原成AsH3比较慢, KI-SnCl2试液可将AsO43-还原成AsO33-, 然后再还原成AsH3。[X型题] 1.A B C D E

高职药物分析 篇6

关键词:岗位导向 高职教育 药物分析 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将学生的职业技能获得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实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训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有影响,还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选择。

一、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概述

(一)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的现状

药物分析是药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应通过学习掌握药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一系列分析和检验的能力,并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技能。而这些能力和技能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实训才能完成。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多以教学实验为主,教学实验虽然能够使学生获得基础的技能,但对学生系统的技能获得帮助是有限的,并且,学生也难以通过零散的实训教学对药物分析岗位产生综合的认知。

(二)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技能,因此,实训教学必须与岗位要求相符合,而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还处于零散教学的状况,很多分析实验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综合的应用不能被学生所掌握,导致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工作受到阻碍。在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实训教学的体系有必要通过改革,使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二、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策略

(一)实训与课程统一

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应保证实训内容与课程的统一性,即学生在学到知识之后,能够马上通过实训将知识巩固,并能够理解实训内容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高职药物专业的教材选择加以改善,建议教材以实用为原则,所有的实训项目都是来源于企业的真实的生产项目,实训教材分为教师使用和学生使用两套,学生的教材中不给出实训的具体方案和详细步骤,迫使学生去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查找资料并制定方案与步骤,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以真正体现;另外,还应该将实训教材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融合药物中、高级技工的“应知”“应会”内容,包括药典的使用,试剂的配制、原料药、制剂、辅料、中间体的检验,原始记录、标定记录、检验报告书的填写,简化原理阐述与验证过程,增加设计性内容,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力求实训教学与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

(二)在实训过程中做好就业辅导

要强调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中的岗位特征,就必须使学生先明确与药物分析职业技能相关的岗位特征、岗位要求以及具体的岗位责任,只有学生先对岗位有所了解,才能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以不同岗位对药物分析技术的不同要求,有重点地、自动自觉地完成实训学习。在以往的实训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岗位要求是模糊的,因此,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必须包含对学生的就业辅导。除了学校专业的就业辅导教师以及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辅导之外,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职业,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和每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应用强度加以强调和分析,使学生真正能够站在职业的角度上对知识进行建构。这样一来,学生就可能在还未出校门之前,就形成对不同岗位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建构。

(三)以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教学的主要方法

为适应高等职业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鉴于学校对大型的、系统性的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济实力,因此,应以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教学的基础。高职学校可以与当地药厂、医药公司等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在企业注入资金,为学生争取综合性较强、设备较为完备的实训条件,使学生的实训课程与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对药物分析学科的实际应用产生具体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调节;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师也能够从实训指导当中获得有用的反馈,从而更好地总结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实训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岗位指向性理解得更好,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实训教学的评价手段应与教学实际的改革相符合,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体系改革的作用;第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是保证教学体系改革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始终重视对药物分析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再教育。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综合力度不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用受到限制,因此,学校有必要对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教学体系的改革包括了对教材、实训教学的方法以及实训教学的教学基础三方面的改革。高职院校应妥善选择教材,在实训的过程中加入就业辅导,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系统性的实训教学,只有这样,高中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佳佳.以岗位为导向的告知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J].药物教育,2009(6):225-227.

[2]杜娜.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14(7):115-117.

[3]陈少美.高职药物分析技术实训教学的优化设计[J].海峡药学,2011(12):147-149.

课题名称: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课题编号:NGJGH2012091。

作者简介:

索金红(1979- ),女,籍贯:内蒙古通辽,学历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药物分析。

高职药物分析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验课,改进

《药物分析》理论课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药物分析技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原理的一种理论教学方式。《药物分析》实验课是通过实践现场, 教师和学生一起将药物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具有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兴趣等特点。

1 实验课的现状和不足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药物分析实验长期处于简单的技能操作训练, 设备陈旧, 实验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以致学生总体水平偏低, 滞后于医药行业对药物分析实验的需要。

1.1 内容设置覆盖不足

目前, 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的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极少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内容覆盖面太小, 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 由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一直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为指导, 其实验科目基本以简单的操作为主, 主要是以滴定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为主, 近年来, 随着2010年版药典的出版发行, 药品的分析原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药品的检测方法也做了重大调整。

1.2 实验设备及实验时间不足

随着医药行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增加, 学生规模扩大, 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有限,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场地使用效率不高, 以及实验仪器部分陈旧, 新的仪器数量不足, 致使学生基础知识欠缺, 操作练习太少, 动手能力差。实验课门数较多, 不同实验课之间差异依然较大, 使得学生难以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熟练掌握所有的实验, 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

1.3 实验技能及考试

药物分析实验课基本是在校内实验室内完成, 药物分析课程所设实验课主要以教材的理论为基础, 按教学进度做相应章节的验证性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内容较多, 实验课安排了十八周的基本技能操作, 涉及到鉴别反应, 杂质检查, 滴定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考核是采取平时操作和期末的技能考核两部分构成。

1.4 实验中学生缺乏兴趣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多采用先由教师演示, 再由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最后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 以致教师过分追求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学方式单一。药物分析课程实验内容较多, 而实验时间相对有限, 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就进行实验技能操作, 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 缺乏创新, 再加之缺少学生自主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和提问, 缺乏学习的兴趣, 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1.5 实验内容与社会脱节

学生的实验活动基本是在实验室完成, 药物分析实验内容是对药物进行分析的基本操作为主, 所开展的实验与医药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随着一些先进的检测仪器的使用, 以及仪器联用技术的开展, 使药物分析的方法、仪器不能及时更新, 以及人文、社科等内容在实验教学中缺失, 使学生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对接。

2 改进措施

2.1 改革实验内容

随着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出版发行, 药物分析课程也应根据药品分析原理发生的变化, 药品检测方法的改变, 重新修改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根据行业、企业不同岗位需求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 安排不同的实验内容并相应增加实验内容的学时数, 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 使实验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与不同专业学生和市场岗位需求脱节, 真正做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隙”对接。

2.2 改进实验技能考核方式

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综合能力。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就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进行实验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考试, 这种考试可以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能力考试, 可以以综合性实验或情景式考核的方式进行。与此同时, 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 加强职业资格的考试, 让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又具备通过国家技能操作考核的职业资格证书。

2.3 改变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

随着医药行业服务性质的转变, 学生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物分析就是要把好“质量关”, 保证药品质量。只有学生懂得了这一点, 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掘自身潜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4 增加开放实验室时间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 现有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实验需求, 实训中心可以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和自主实验, 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又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5 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原则。由于学习药物分析的学生将来可能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就应当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验课应当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多种实验教学方式, 结合实验项目特点,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角色置换法、自身体检法、技巧讲解法、分解整合法、指导练习法、考核反馈法、分析总结法等, 突出步骤和技巧的教学[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发挥实训基地的优势, 这样可以把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室搬进学校实训中心模拟药房、药物分析实训中心、校办企业、附属医院, 另外在校外进一步推行校企 (事) 合作, 与药检所、药品生产企业、医药公司等建立合作办学模式, 推行“订单式培养”, 这样, 学生可以采取课间见习, 参观学习、假期实践等方式进行药物分析的实验课的开展, 还可以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主持讲座、授课等方式进行药物分析实践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目前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 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使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定位, 通过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使实验课的开展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操作人才。

3 结语

高职高专学生是高素质的技能型操作人才。药物分析实验课的开展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需要改革药物分析实验内容, 按培养目标改革实验教学和考核的方式, 转变学习观念,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改革必将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职药物分析 篇8

1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材建设现状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主要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具有全面药品质量控制的观念, 能胜任药品生产、经营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控制工作。近年来, 许多高职高专医药院校都十分重视药学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 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高职高专层次的《药物分析》教材,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分析》教材为“本科压缩型”, 高职高专特色不足。随着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 学生人数快速增长, 与之相对的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底子薄、所需资源短缺, 这致使专业课程《药物分析》教材的编写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所用的《药物分析》教材, 基本上是将本科教材和中职教材内容筛选后形成的“混编版”, 且这种“混编版”往往更偏重于基础理论, 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 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 极大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1]。有些高职高专院校组织教师自编的《药物分析》讲义, 存在转抄内容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 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药物分析》教材与生产实际联系不够, 缺乏职业特点。随着医药科技事业的发展, 药物质量控制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变化, 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岗位群, 对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药品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在不断产生、更新, 但现行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 有些教材一用就是多年, 与医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多数教材的编写者不具备“双师”素质, 缺少药物研究、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经历, 不了解最新的药物质量控制技术、质量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

(3) 《药物分析》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紧。随着国家医改新政的出台, “职业证书”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但目前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和医药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 直接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4) 利益驱动导致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出版中的短期行为。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招生规模扩大, 相应的对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需求也随之猛增, 许多出版社“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 争相加入到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学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职高专药学系列教材”的组织建设中[2]。但编写的教材大部分都是将原来的本科、专科或者中专教材进行整理或者改头换面, 成为拼凑的低水平之作。这种短期行为损害了一些出版、发行单位的名声, 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工作。当然,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确实出版了一批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 但这些教材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 根据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特点和药物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 高度重视对药物分析课程培养目标的认识。药学专业在设置药物分析课程时, 是本着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药物质量观念, 掌握药物分析中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课程要充分体现“实用为本, 够用为度”的特点, 以满足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需要及社会对从业人员药学职业能力的需求。

(2) 充分把握好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脉络。在《药物分析》教材的建设过程中, 应该围绕药物质量问题, 通过对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全面控制药物的真伪优劣;同时也应对药物的原料、中间体、成品和制剂以及药物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中心问题是如何运用必要的技术与方法来进行药物质量分析, 研究探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全书应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药典概况、药物分析各论、各种制剂分析、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其中药物分析各论主要介绍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实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在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熟悉药物结构、性质、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国药典》中常用药物分析的原理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方法以及操作技能, 具备独立完成药品全检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 加强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鼓励、支持具有丰富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经验的教师, 特别是有一线药品检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编写。编写教材的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实际工作提供的最新信息确立教材内容, 然后结合课程要求拟定编写方案。教材成稿后不是直接交给出版社责任编辑审稿, 而是交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服务行业的资深人士审阅, 按照他们的审阅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调整、增删后再交出版社出版, 这样才能使教材的质量得到保证。

(4) 联系实际、科学设计, 体现《药物分析》教材的高职高专特色。根据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大纲要求, 教材在编写时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 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满足科技发展和生产工作实际的需求。要及时收集各方面信息, 及时增加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等的内容, 删除陈旧内容, 做到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保证质量, 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1) 实用性和趣味性并重。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应具备现代教材的特征, 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编排形式多样, 可读性强, 图片和文字的排版都要独具匠心,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2) 系统性和职业性同行。《药物分析》教材在编排时要按照注重对药品质量控制方法规律性知识传授的原则对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调整, 如将涉及酸性药物的章节 (巴比妥类药物和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和碱性药物的章节 (生物碱类药物、杂环类药物和胺类药物的分析) 编排在一起, 以便于教与学[3]。同时重点系统讲授规律性知识, 如可将药物分析的基本内容分为3个部分, 即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而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共性和个性, 在讲授时可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通过分析、归纳、推理, 形成系统知识。

自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以来, 执业药师队伍不断壮大, 执业药师不仅应是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者、药物不良反应信息的监测者, 还应是面向大众的药学服务的提供者。药物分析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主要科目, 因此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除要求形成系统知识外, 还应结合执业药师考试的要求和特点来编写, 如在每章内容后增加一定量的执业药师考试训练题来提高学生的执业药师考试应试能力。

总之, 《药物分析》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 既是联系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科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全面系统地规划好《药物分析》教材建设工作, 能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材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使教材体系具有内容新、质量高、适用性强、系统化、多样化的特色, 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孟梅.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高专教材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08, 15:28~30.

[2]曾蓉, 冉启阳, 向贤兵.浅议高职特色系列教材的建设[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4 (3) :78~79.

[3]梁李广.药物分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

高职药物分析 篇9

高职药学专业培养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具备药品生产与检验、药物制剂、药事管理等专业核心技能, 从事药品生产、检验、一般药物制剂和临床合理用药, 面向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等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 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据调查显示, 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课堂的应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因此仅仅流于形式。 鉴于此, 一些专家和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 试图在新型教育理念引领下, 采用信息技术重新构建高职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为高职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崭新思路, 注入了新的活力。 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战略提供了机遇。

为了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药学专业的应用前景, 我校药分教研室率先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实行翻转课堂式项目化教学,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汇报如下:

1.实施对象

抽取我校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授课班级。 1班为实验班, 共48人, 移动终端普及率100%, 采用“翻转课堂”式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班为对照班, 共47人,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个班级为同一位老师授课, 在性别构成、年龄、学业基础、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5) , 可进行比较。

2.实施过程

对照班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维生素C的分析”项目为例, 课前制作微课。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 就本项目包含的知识点制作微课 “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维生素C特殊杂质的检查”和“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根据药物分析工的岗位要求和课程标准设定课前学习任务书, 任务书涵盖了通过查阅中国药典2015年版获取检验维生素C的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 实验中涉及的仪器的使用方法, 等等。 学生带着任务看视频, 通过微课学习维生素C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 课堂上, 学生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 如滴定终点的控制、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进行讨论, 并模拟真实场景完成技能操作和理论考核。

3.评价执行效果

学期末按照药物分析高级工要求进行理论、技能考核, 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制定评价问卷。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进行t检验。 结果实验班在理论和技能考核中均优于对照班, 见下表。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 实验班98%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 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效果良好。 8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69%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96%的学生认可翻转课堂, 希望继续使用该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大大提升了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效率, 过去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巩固和练习。 现在学生在课前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课堂上进行巩固和解决难题, 实现了从“会”到“精”的转变。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成功的“翻转课堂”应具备以下因素。

1.教学资源准备充分

教学资源主要有书面材料和微课资料。 目前, 微课在国内正在兴起, 但是适用于药物分析学科的并不多, 需要老师自己制作。 书面资料指导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准备过程中要对资料进行整合, 形成贴合学生要求的资源。

2.注重学习指导的设计

“翻转课堂”并不是课前简单地看视频,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设计出合理的学习任务, 并提供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资源, 如微课、行业标准、中国药典等, 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课堂练习设计科学合理

课堂练习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同时帮助教师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是学生真实的工作场景也可以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既要根据岗位要求做好问题预设, 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注意课堂生成。

参考文献

[1]陈琦, 林峰.“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 2014 (3月上) .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08.

高职药物分析 篇10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我国合作学习倡导者、山东教科所所长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结合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分组为基础,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以任务分解后的每个成员的成绩之和为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药物分析》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必要性

1. 课程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必要。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要求药物分析工作者具有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质量控制观念。在实践教学中以某种药品的质量检测作为工作任务,由于实验室现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操作一台仪器,而受时间限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出一组实验。因此,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完成实验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具备质量观念都会影响小组整体的成绩。

2. 学生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必要。

作为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要求每个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任务,对部分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因而有必要实施合作学习,把学生按照学习的优差程度合理分组,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基础较好学生的指导帮助下,也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助于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3.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必要。

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校生走出校门就要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与人交流,而与人合作的能力还很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其与人交流、积极主动、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1. 分组。

根据检验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进行分组,一般为了提高可控性,在教学中4人一组。分组依照异质性原则,把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搭配分组,同时为了使每组整体素质持平,注意性别的因素,一般来说,女学生做实验比较细致,但男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

2. 分配角色。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某些学生的依赖性,在每个小组中对四人的角色进行分配,例如在化学分析实验中,每组可分为检验小组长、取样员、质检员、记录员四个角色。

3. 分工。

以化学分析为例,检验小组长负责对其他组员的主要指导工作,并对该组员操作的规范情况进行记录,作为最后小组自评的主要发言人;取样员负责仪器的洗涤和药品,试剂的称量,溶液的配制;质检员主要负责对样品进行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记录员主要负责填写检验报告单。

4. 定位。

在实验室中,40名左右的学生同时做实验,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前提。教师要给每组编号,也可根据学生要求为各小组起名,由教师统一安排实验台的位置,这有利于观察和管理。

5. 实施。

教师布置工作任务,每小组由组长统一安排,教师巡查,及时记录各组成员的操作情况,教师这时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因而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的实验,若有学生提问,则可给予适当的指导。

6. 角色互换。

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得出一组结果后,实行小组角色互换。这一过程要考虑到平行实验的要求。

7. 成果展示。

提交检验报告,对于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则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

8. 评价。

先由小组自评,由组长对每位组员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价。再进行小组间互评,教师指定两个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评价,把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一般小组自评占20%,小组间互评占10%,教师评价占40%,检验报告占30%,各位组员操作的规范程度都作为评价内容,最后小组成绩为每个组员的成绩之和。

四、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往往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无权决定教学内容和活动;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合作学习则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指导学生,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师在合作学习实施中只是观察者和指导者,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行为和思路,只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

2. 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要全面掌控。

虽然合作学习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例如,小组成员整体出现应付现象,为了自己的荣誉编造数据,对于某些操作意见分歧,等等。教师还应注意对评价要遵循“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出详尽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细则。

摘要:本文以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 结合高职《药物分析》的教学特点, 明晰了合作学习的定义, 论述了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分析了合作学习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提出了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药物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1]JSolahvnisno, R.E.C ooperativele arning.Review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0:315-342.

[2]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36.

高职药物分析 篇11

关键词:项目教学;药物制剂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2)03(c)-0000-00

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药物制剂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是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改变学非所用、学用脱节的现象,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同时对高职学生也有针对性,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

1课程性质

《药物制剂制造技术》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包含制剂的生产技术、岗位操作技能、产品质量预见和解决等方面内容。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制剂生产的职业能力,树立制剂质量事前控制的重要理念,通过项目实验对典型制剂和常用剂型的制备有所了解,重点掌握各类剂型的制法、操作要点和质量控制等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将课程内容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液体制剂生产操作单元,涵盖溶解、稀释、化学反应、稳定性的知识及操作技能;第二模块为固体制剂生产操作单元,涵盖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胶囊填充、包装的知识及操作技能;第三模块为注射剂生产操作单元,涵盖制水、配液、过滤、灌装、灭菌、包装的知识及操作技能。三大模块的实训内容具体细化为若干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均明确了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活动地点、授课时数。其中第一、第二模块主要在校内实训场地完成,第三模块在企业完成。通过构建仿真化职业岗位情景,有效实现了教学场所与工作现场的融合;通过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满足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以制剂生产为工作任务总线,以液体、固体制剂为龙头整合内容,将知识点项目化。这种设计,以任务为驱动、工作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岗位认知到单项技能训练再到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从模仿到创新,从校内到校外,通过工学结合、企业参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全方位突出了职业技能培养,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3项目教学内容设计

在药物制剂项目教学中,我们将项目的选择与课程标准相结合,将一些分散的岗位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先以学生能掌握一个产品、一个剂型或一套生产装置的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之后再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进而达到精通本工种的技术业务,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制剂生产能力基础上,再创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最终生产出有形产品,这样的内容设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4项目组织与安排

药物制剂课程项目具体实施是先由指导教师讲解项目实训目的、要求、内容和做法,布置任务,然后由项目组长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在老师指导下撰写项目任务书;之后学生按处方和设计的操作步骤制药,在“做中学,学中做”。当生产中出现问题时,项目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学生再做。进而实现教、学、做的深度融合。

课程学习情境的各类项目考核成绩,主要通过项目操作,对学生在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按照药物制剂高级工的标准进行考核。

5特色与创新

5.1工学结合体现在不同层面

药物制剂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真实产品为生产项目,以剂型为依托,构建课程模块平台;教学实施通过仿真化生产过程,从教学环境和氛围上模拟企业真实场景,实现技能和素养全方位提高;教学评价以GMP要求、企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打分,评价方式多样化、规范化;管理模式为车间式的管理模式,按照班组形式、岗位需求组织生产。这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的选择,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基于行业标准的过程考核方式的评价,有效的实现了工学结合。

5.2构建“323”项目教学模式

在药物制剂课程中进行项目实施的模式为“323”项目教学法。3:即项目分3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项目确定与方案制定,第二阶段为产品生产过程,第三阶段为产品检测完善与评估过程;2:是指在每个项目的实施阶段中始终贯彻着两条主线,既一条主线为教师活动、另一条主线为学生活动;3:是指三方评价相结合,既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这种模式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多方评价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5.3通过“四环”步骤,达到“二化”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讲、评、做、论”四个环节,达到“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进而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讲,由项目产品完成质量比较好的同学,通过展示成品及演示制作过程中所拍摄的照片先进行汇报。评,分别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让每一个参与实训的同学都能熟练掌握既定生产任务的实践操作。做,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在制剂实训室进行,完成既定生产任务。论,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主要讨论“做”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写成项目实训报告及记录制作过程的PPT材料,上交指导教师。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有效的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6作用与意义

6.1以项目的合作探究为导向,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高

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药物制剂实践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是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前处理、生产过程、产品评价三个工作过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岗位能力训练,同时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很有针对性,对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

6.2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进行项目实施,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有进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项目选择要恰当,实施程序要周全,还要做好项目教学的组织管理等工作。这些都将促进教师要不断的借鉴、积累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能力。

6.3推动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项目教学,从就业入手,将培养的着眼点锁定在用人单位的需求上,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任务模块,实现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

在高职药物制剂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设计方面,教与学模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供借鉴的实践经验还不多,因此,本文探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药物制剂课程中的应用,对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建新.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2] 罗建新.学习德国项目教学法的理性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2008(03).

高职药物分析 篇12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是药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故我院尝试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对药物制剂技术和药物分析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实训校本教材, 开展综合实训, 加强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摸索出更适合我院高职药学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法,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1 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该课程具有工艺学性质, 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 进行药品生产、研发与质量控制等的应用技术学科, 具有综合所学全部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特点。药物分析技术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和技术, 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探讨从各个环节全面控制并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从而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对于这两门高职药学专业核心课程, 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体系, 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许多内容重复教授, 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无法融会贯通, 难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两门课程都讲了《中国药典》的查阅方法;药物分析技术中开设了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实验, 药物制剂技术中也有同样的实验操作;学生不理解药物分析技术是怎样对药物制剂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这样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而且教师长期担任其中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缺乏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很难对学生进行跨课程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2 实训课程整合实践

2.1 实训教学内容整合

为了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加强技能训练, 整合药物制剂技术和药物分析技术两门课程内容, 以临床上常用剂型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作为三大模块, 将制剂和分析检验进行有机整合, 编写了《药物制剂与分析综合实训》校本教材, 该综合性实训项目于学生第四学期集中开设, 为其后期进入企业实习做铺垫。实训按照项目模块化整合教学, 如实训模块一:阿司匹林片的制备和分析, 内容包括:实训前准备→阿司匹林原料药分析 (保证制剂所用原料药合格) →生产设备检查→阿司匹林片制备→阿司匹林片质量评价 (保障制剂质量) ,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训,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际生产过程中阿司匹林片的制备和质量评价工作流程, 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岗位职业素养。

2.2 实训室整合

实训课程整合的基础是实训项目所涉及的试剂药品、操作技能及实验实训室与现有条件相符合, 同时便于实训中心统一调度管理。我们对实训室也进行整合和调整, 建立了液体制剂实训室、固体制剂实训室、红外仪器室、紫外仪器室、气相色谱仪器室、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室、质量分析实训室等, 以完成常见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并由药学实训中心统一管理, 减少重复建设和实验器材试药的浪费, 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实训室功能, 进而达到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的目的。

2.3 教师队伍整合

由于整合课程中的知识是相互交融的, 因此, 要求教师必须对两门课程都比较熟悉。为了保证综合实训有序进行, 教师互相听课, 通过集体备课、预实验来具体安排实训内容, 讨论解决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使教师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提高教学效果。

3 综合实训实践成效

3.1 学生“学”的提高

药物制剂与分析综合实训的改革和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学生全程参与实训的各项准备和操作, 教师只进行相应的指导。即在实训过程中, 教师提前向学生预告实训项目, 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在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 从仪器、试剂的准备到具体项目的实施及实训报告书写等, 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 如果项目失败, 学生找出问题或请教师指点, 再重新操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自己知识缺乏, 这就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更多理论知识, 从而提高独立学习能力, 无形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4]。

综合实训融合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 学生在制剂过程中要考虑到药物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 从而有针对性地消除可能存在的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在制剂前, 先对原料药进行分析检验, 保证在原料药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制剂;在制剂过程中, 充分考虑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 对中间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制剂完成后对成品进行分析检验, 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培养学生全面药品质量观。

综合实训让学生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综合技能操作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 通过与岗位的衔接, 切实增强了教学效果, 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教师“教”的改进

三年制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具有学习时间短、开设课程多、总学时少、学习任务重等特点, 原有课程设置往往是对本科药学教学计划的机械缩减。我们通过对两门课程实训内容进行整合, 删除重复内容, 按照实际岗位工作流程重组实训内容, 体现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节省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

同时,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综合实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能再局限于自己所任教的课程, 要有整体观念, 能够把握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开发相适应的综合实训课程;此外, 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技术运用能力, 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能对综合实训结果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等。通过综合实训的开展, 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同时, 我们也认识到教师一定要更新理念, 敢于创新, 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反思并提高综合素质。

4 结语

药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与学术型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其实训教学尤为重要[5]。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体现了药学专业岗位特色, 节省了教学时间和资源, 加强了学生全面药品质量观培养,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技术。应该说综合实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学时数有限, 有些内容不能进行实训;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不扎实,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不注重基础性工作, 如仪器清洗、实训室整理等。今后, 我们要继续推进实训教学改革, 在细节方面多加引导, 通过实训让学生扎实掌握操作技能,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 增强就业竞争力, 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

摘要:我院从课程改革入手, 对药物制剂技术与药物分析技术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整合课程内容, 组织教师编写《药物制剂与分析综合实训》校本教材, 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训练。通过实践不断反思总结, 以期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综合实训

参考文献

[1]李名梁, 赵锦.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 2010 (36) :31-32.

[2]黄海英.高职药学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之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4) :51-52.

[3]谢志新.我校高职药学专业实训教改的探索与实践[J].海峡药学, 2012, 24 (2) :254-255.

[4]孙莹, 张凌赢, 惠春, 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教育, 2010, 26 (1) :40-42.

上一篇:机器人创新教学平台下一篇:生态型住宅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