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成分分析(共7篇)
药物成分分析 篇1
感冒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鼻塞、头痛、喉咙痛等,通常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发生率,所以,应该选择有效的感冒药物进行治疗。为了探究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以及分析临床用药,本研究对2013年5月一2014年5月我院对感冒患者开具的220张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一2014年5月我院对感冒患者开具的处方220张,所有处方都是从医院收治病例所开具的处方中随机抽取,其中有120例为普通感冒,有100例为流行性感冒,这些感冒患者都在第一时间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感冒药处方进行药物治疗。
1.2 方法
对本研究随机选取的220张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且分析解决这种不良情况的方法,然后分析不同类型感冒药物的药理成分的用药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220张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有28例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不合格率为12.73%;有4例不对症感冒用药处方,不对症率为1.82%;有30例药物成分重复,药物成分重复率为13.64%。如表所示。
3 讨论
感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比较高,临床症状为:发热、鼻塞、头痛等,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感冒病症,选择正确合理的感冒药物对其进行治疗[1]。
临床上经常用到的是镇痛清热解毒的感冒药、抗充血性感冒药、止咳类感冒药以及抗过敏类感冒药。不同类型的感冒药物,药物成分和药理特征也不相同。第一种镇痛清热解毒的感冒药,是市场上流通比较多的一种感冒药,比较常见的是阿司匹林和乙酰氨基酚,对于发热和头痛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这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比较大,所以,当医生了解感冒患者有胃溃疡,就不应该给患者开这类的感冒药,从而防止患者病情加重[2]。第二种是抗过敏性感冒药,这种药物针对由于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引起的不适症状(鼻塞、流鼻涕、咳嗽等)具有良好的效果。这类感冒药中主要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其中前者是一种较强的抗组胺药物,同时在抗胆碱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后者的药理作用体现在能够与组织中释放的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起到抗过敏的作用,此外,这种药物还能够直接作用于存在于延髓中的咳嗽中枢,阻止咳嗽的发生。第三种是抗充血性感冒药,当感冒发生时,患者会出现呼吸不畅的感觉,产生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鼻粘膜充血。所以,应该采用抗充血性感冒药减轻患者的症状,盐酸伪麻黄碱是抗充血性感冒药中的一种,它的药理作用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可以间接地起到拟交感神经作用,然后可以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有助于鼻咽部黏膜充血症状的缓解[3]。但是,这种药物对全身其他器官的血管的收缩作用没有太大影响。第四种是止咳感冒药,大多数感冒患者经常出现咳嗽的症状,所以,应该选择具有止咳作用的感冒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氢溴酸右美沙芬是一种止咳感冒药,这种药物属于中枢性的镇咳药物,药理作用是通过对延髓的咳嗽中枢有效的抑制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镇咳作用,这种药物的镇咳效果与可待因的镇咳效果一致,在临床上,通常将这种药物用于由感冒、急性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以及干咳。
本研究对通过对220张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有28例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不合格率为12.73%;有4例不对症感冒用药处方,不对症率为1.82%;有30例药物成分重复,药物成分重复率为13.64%。由此可以看出,对感冒患者用药治疗的时候,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对症下药,防止感冒药处方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使用感冒药时候,要合理用药,这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全面掌握感冒药物的药理特征,避免重复用药事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效东.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6):150-151.
[2]左营.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5(25):50-51.
[3]李慧群.我院抗感冒药的应用调查及合理选择[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03):10-11.
药物成分分析 篇2
1 常见的西药类抗感冒药物及成分
1.1 常见的西药类抗感冒药物及成分见表1、表2。
1.2 常见西药类抗感冒药物成分分析
当前市场上的西药类抗感冒药物的成分依作用可分为收缩血管成分、解热镇痛成分、抗组胺成分、中枢性镇咳成分、抗病毒与祛痰成分等。其中, 收缩血管成分有盐酸苯丙醇胺、伪麻黄碱等;解热镇痛成分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布洛芬、水杨酰胺等;抗组胺成分有特非那定、盐酸吡咯吡胺等;中枢性镇咳成分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等;抗病毒成分有金刚烷胺等;祛痰成分有愈创木酚甘油醚等[2]。
2 西药类抗感冒药物中各类成分的具体作用[3,4]
收缩血管成分。该类成分主要通过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来缓解鼻咽部黏膜充血, 从而减轻鼻塞, 如力克舒和白加黑等中的伪麻黄碱。解热镇痛成分。该类成分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从而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头痛发热是感冒的主要症状, 因此, 绝大多数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都是解热镇痛类药物, 如白加黑、力克舒、泰诺等。
中枢性镇咳成分。中枢镇咳成分能直接作用于延脑咳嗽中枢, 抑制感冒时发生的咳嗽症状。
抗组胺成分。该类成分能对抗组织胺, 减少微血管扩张,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从而缓解感冒时常发生的流泪、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抗病毒成分。该类成分能够抑制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阻止病毒在细胞中释放, 但并无杀灭病毒的作用, 也不能抑制进入体内病毒的繁殖, 更适合用为预防用药。
祛痰成分。该类成分能降低痰液黏度, 稀释痰液, 使痰液更容易被咳出。其作用机理为刺激胃黏膜神经末梢, 使患者产生轻微恶心, 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物的分析, 稀释痰液。
3 正确选择抗感冒药物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临床常用的西药类抗感冒药物虽成分大同小异, 但各有特点与适应症, 在选择时, 要根据特点对症用药。
3.1 根据患病症状选择
有头痛、发热症状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 但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能导致肝损伤, 因此, 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3岁及以下儿童要避免使用。有鼻塞、流涕症状的患者要选择含有血管收缩成分的药物, 如泰诺、白加黑。有咳嗽症状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含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的药物, 如泰诺、白加黑。
3.2 根据年龄选择
婴幼儿神经系统抑制功能尚未发育完全, 因此应禁止使用含有伪麻黄碱和咖啡因成分的药物, 以免引起高热惊厥。孕妇更应慎用感冒药物, 防止引起胎儿畸形。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 若使用伪麻黄碱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蓄积, 血压升高。
3.3 根据工作岗位选择
驾驶车船和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 要避免使用含有盐酸苯海拉明和氯苯那敏的药物, 因为二者服用后会导致嗜睡从而导致作业危险, 相关人员可选择白加黑等药物。
4 总结
合理选择感冒药物对治疗感冒十分重要, 研究各类抗感冒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是指导合理用药的基础。感冒患者只有在明确感冒药物成分具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症状、年龄和工作性质及其它禁忌, 对照药品说明书, 才能真正科学地使用感冒药物。此外, 在服药中还要避免重复用药和药物滥用, 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摘要:感冒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发生的疾病, 患者多表现为发烧、流涕、肌肉和关节酸痛、咳嗽等。现代医学证实, 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 而这些病毒存在笔译可能, 因此, 抗感冒药物的选择必须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当前市场上的抗感冒药物种类繁多, 药物成分也不尽相同, 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药物, 很容易导致用药不当。笔者结合自身经验, 就当前市场上常见的西药类感冒药物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药类感冒药物,成分分析,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晶晶, 闫灿.抗感冒药物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1) .
[2]左营.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25) .
[3]张海英, 张黎, 李玉珍.抗感冒药的临床评价及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04) .
药物成分分析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被医师确诊为感冒, 并且都在患病后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以及完全遵照医师所开抗感冒处方治疗。
1.2方法对研究对象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开展分析, 随后对本次研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根据笔者对当前抗感冒药物研究得知, 虽然现阶段抗感冒药物种类繁多, 但它们绝大部分都是复方制剂的非处方药, 其成分根据作用机制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解热镇痛类药物。该种抗感冒药物作用机制在于借助于抑制机体中枢神经中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其代表性药物一般有阿司匹林与氨基比林等; (2) 抗病毒类药物。此类抗感冒药物作用机制在于能够较为有效地对感冒病毒繁殖进行抑制, 以此到达发挥其抗病毒的作用, 其代表性药物一般有板兰根与奥司他韦等; (3) 镇咳祛痰类药物。该类抗感冒药属于中枢镇痰类要为, 其成份主要包括了氢溴酸右美沙芬、硫酸可待因, 这对于治疗剧烈且频繁咳嗽以及干咳有着明显的效果。其中祛痰成份主要为愈创木酚甘油醚, 患者口服后会对患者胃黏膜末梢造成刺激, 从而会产生轻度对恶心感, 进而促进支气管腺体对分泌, 对痰起到一个稀释作用, 从而帮助患者顺利把痰咯出; (4) 中枢兴奋成分类药物, 该类药物对主要成份为咖啡因, 能够将H1受体阻断剂所引起对瞌睡症状进行缓解, 从而解除疲劳; (5) 抗组织胺成份类要为, 该类药物主要成份为什么H1受体阻断剂, 如异丙嗪、扑尔敏等药物。服用该类药物后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支气管腺体以及唾液腺等分泌, 使得患者呼吸道等分泌物变得黏稠与干燥, 缓解患者的打喷嚏症状。
2结果
抗感冒药物的类同性较高, 成分分析见表1。
3讨论
感冒主要指机体受多种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呼吸道传染性常见疾病, 该疾病不但具有发病率较高与范围广的特点, 同时其还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结合实践来看, 现阶段该疾病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抗感冒药物[3]。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此类药物多为非处方复方制剂, 同时得益于医药发展使得临床治疗的药物不断增多, 这为有效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4]。对此, 笔者通过对抗感冒药物成分进行分析可知, 它们主要是通过镇咳祛痰、抗病毒、抗组织胺以及解热镇痛等作用机制来治疗疾病。例如镇咳祛痰中, 感冒中咳嗽与痰是较为普遍的症状, 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多数情况中会采用镇咳祛痰药物, 比如氢溴酸右美沙芬与磷酸可待因等, 此类药物不但能够通过对机体延脑咳嗽中枢抑制达到镇咳作用, 同时在抑制咯痰上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功效。然而笔者对通过抗感冒药物成分研究分析发现, 当前多数抗感冒药物类同性较高, 这就导致我们在对其临床治疗中时常出现因不合理用药而无法实现良好治疗效果的情况产生。
例如, 抗感冒药中对解热镇痛成分主要分为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以及乙酰氨基酚, 而乙酰氨基酚通常容易引发溶血性贫血以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因此, 在应用该类药物时应禁止大量服用, 并且尽可能避免给儿童以及患有消化道溃疡者使用, 以避免产生药物依赖或是对肝脏造成损伤;而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则会对胃黏膜造成强烈对刺激, 因此, 应当避免给消化道溃疡者使用。部分抗感冒药中含有中枢兴奋以及血管收缩成分主要是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或盐酸麻黄碱成分, 这容易引发患者出现高血压或者头疼。除此之外, 由于该种药物成功极易导致兴奋中枢产生耐受性, 婴幼儿一旦服用, 则极易出现高热惊厥对现象[5,6,7]。因此, 应当禁止给婴幼儿、动脉硬化、心绞痛、高血压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服用。部分抗感冒药中含有抗组织胺的成分, 而该种成分主要能够阻断H1受体。由于该类成分含有催眠镇静以及轻微的促晕吐作用, 因此, 机器操作人员以及车辆、船只驾驶人员应当谨慎使用[8]。除此之外, 该种成分还有轻微的阻断M胆碱的作用, 容易导致服用者眼压升高, 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9]。部分抗感冒药能够镇咳祛痰, 其主要成分为氢溴酸右美沙芬、磷酸可待因, 能够有效治疗干咳的症状, 但该类药物还有抑制咯痰的作用, 因此, 咳嗽较多的患者需谨慎服用[10]。此外, 该类药物还会刺激胃肠黏膜, 所以, 肠道敏感者应当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 通过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分析可知, 虽然当前此类药物种类繁多, 但类同性较高, 因而临床治疗中广大医师应当在熟悉掌握一些较为常用的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前提下, 通过充分结合患者症状、病情等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从而在避免不合理用药发生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抗感冒药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情况。方法 对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治疗的感冒患者所使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分析发现, 当前在治疗感冒的众多药物中各类抗感冒药的类同性较高, 这就导致临床用药中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在治疗感冒中必须充分结合患者症状、病情等实际, 在确保治疗效果前提下实现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感冒药物成分分析,药理特征,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曾文, 高海红.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临床用药探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17) :2655-2656.
[2]幸云霞.常用抗感冒药成分分析与合理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2) :4321-4322.
[3]范丽芳.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分析及使用建议[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 (5) :282-282.
[4]郭效东.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16) :150-151.
[5]张海英, 张黎, 李玉珍.抗感冒药的临床评价及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 (4) :295-297.
[6]范景辉, 赵玉梅, 李志平.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5) :204-205.
[7]张畔.针对西药类抗感冒药物成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3) :341-342.
[8]黄映.抗感冒药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4) :208-209.
[9]左营.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5) :207-208.
药物成分分析 篇4
1 多元酚类
1.1 黄酮类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水果和蔬菜中。在心血管、内分泌及抗肿瘤方面效果显著。从槐米中提取的槲皮素可使脂质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被清除, 螯合Fe2+、Cu2+, 使螯合作用参与介导的DNA、蛋白质和脂类过氧化损伤受到抑制。槲皮素可抑制ADP、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3H-5-羟色胺 (3H-5-HT) 的释放, 对PAF的抑制作用最强。豆的提取物异黄酮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活性, 可以稳定自由基DPPH, 并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1]。芦丁能可使高缺血再灌注 (I/R) 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增高, 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聚, 维持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脆性等作用。可可巧克力中提取的大部分是黄烷醇, 对血管功能作用显著, 具有抗氧化性作用和多种有益的生物活性。其他含有黄酮类成分的植物也具有强抗氧化性如:柑橘、黄连、甘草、银杏叶、竹叶等。
1.2 鞣质类
鞣质类抗氧化性较强的为:茶叶、儿茶、大黄、虎杖、桂皮、没食子等。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含多种儿茶素单体, 直接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脂质自由基, 螯合1价金属离子, 使脂质过氧化反应受到抑制[2]。辅助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在乌龙茶提取物研究中儿茶素可抑制肝肾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超氧化物诱发的红细胞溶血, 根本在于儿茶素能清除自由基。石榴树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甜石榴提取物丙酮包含花青苷、鞣花鞣质和可水解鞣质, 具有抗癌、抗菌作用。
1.3 其他多元酚类
包括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姜黄素、丹参等。TA9901属多元酚类, 具有抗氧化作用, 原因在于其供氢、螯合金属离子, TA9902抗氧化性强于TA9901。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酚酸使脂质过氧化作用受到明显抑制;牡丹皮主要成分丹皮酚可提高SOD活性, 降低缺血心肌MDA含量, 抑制Ca2+内流, 能抑制细胞内O2-自由基产生, 可扩张冠状动脉, 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抗血栓、抗心律失常、抗脑出血和降压作用。
2 苯酚类
葡萄籽提取物中含有儿茶素和原菌幕B42种多酚类成分, 具有抗氧化作用,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葡萄籽对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原因在于其提取物增加心肌中内源性的抗氧化酶, 提高细胞的防御力。胡椒科萎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为烯丙基焦性儿茶酚 (APC) , 可治疗吲哚美辛诱导的胃溃疡, 归根于其可增加胃组织粘蛋白含量和抗氧化作用。橄榄油属高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有报道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酚类化合物羊蹄甲茎叶的甲醇提取物 (MEBR) 可分离出儿茶酚, 有研究发现MEBR可预防肝癌形成, MEBR可以在N-亚硝基二乙胺 (NDEA) 诱导的癌发生中提高抗氧化作用, 减少自由基的生成, 并抑制小结节的发展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3 皂苷类
皂苷分为甾体皂苷 (麦冬、洋地黄、党参中含) 和三萜皂苷 (人参、刺五加、升麻、黄芪中含) 两类。红景天苷、强心苷、三七总皂苷、西洋参皂苷、柴胡皂苷、皂苷 (三七、柴胡、大豆、灵芝、泽泻等) 等均具抗氧化活性。三七总皂苷 (PNS) 及单体Rb1、Rg1保护SOD活性, 显著降低血脂和过氧化脂质的含量,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扩张外周血管而降压的作用。platycodin D (1种皂苷化合物) 在体内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抗高血脂作用, 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来实现。黄芪可清除氧自由基, 减少脂质过氧化物 (MDA) 的含量, 提高SOD的活性。黄芪有扩张冠状动脉, 降血压, 改善心肌缺血, 抗血小板聚集, 降低纤维蛋白质及全血比黏度作用。虎杖属蓼科植物, 能减轻脑水肿, 在于其可提高脑I/R损伤的血清SOD、CAT、GSH-PX活性, 降低LPO含量。何首乌水溶性成分STI可明显清除活性氧。Majonoside-R2 (MR2) 富含皂苷提取于越南人参, MR2对孤养小鼠 (6~8周孤养期) 有明显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MR2可调整孤养小鼠大脑内NO和GSH系统。苦瓜有效成分苦瓜皂苷可增强SOD、CAT活力, 使其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分泌增加。
4 多糖类
枸杞多糖4种成分均能清除OH-, 抑制脂质过氧化。灵芝多糖可增强组织SOD活力, 魔芋多糖具有抗衰老作用。黑木耳多糖、银杏多糖、猴头菌丝子多糖、子实体多糖可使小鼠脑和肝脏中的SOD活性增加。短裙竹笋多糖对超氧阴离子抑制率为32%~62%, 对人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31%~75%。果胶 (OP) 酸果蔓的果实中分离出可治疗大肠炎, 原因为其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和抗氧化作用[3]。从银合欢的种子中提取的多糖化合物的衍生物 (PE) , 可有效清除羟自由基、H2O2和超氧阴离子, 提高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吞噬作用, 抑制巨噬细胞株经脂多糖刺激后所产生的NO和TNF-α。小白酒草中提取的多糖化合物, 可抑制过 (氧化) 亚硝酸盐 (有很强的氧化作用, 对血小板具有毒性作用) 损伤血小板蛋白内的硝化反应和O2-的生成, 并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 原因在于其可明显减少氧化作用[4]。
5 生物碱类
山莨菪碱是中国科学家1965年从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中提取出的生物碱, 可使I/R肝脏内的LPO、ALT、LDH含量有所降低, 提高GSH-PX、SOD活力。胡椒碱是一种源自植物的生物碱, 有解热、抗炎、抗抑郁和抗肿瘤作用。有研究表明胡椒碱在低浓度时是自由基清除剂, 在高浓度时成为一种很强的超氧化物清除剂 (MIC50为1.82mmol/L时) 。胡椒碱可增加GSH和Na+-K+-ATP酶的活性, 通过抑制肠黏膜上致癌物质诱导的过氧化产物来实现。胡椒的醇提物或单体胡椒碱可延长腹水癌生存期, 其对腹水淋巴瘤和埃利希腹水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来实现抑制实体瘤生长。Gagaminine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属甾体类生物碱[5]。麻黄碱 (麻黄草中提取) 有强抗氧化活性, 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 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流量增加, 肾、脾等内脏和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粉防己碱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主要生物碱) 有强抗氧化活性, 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肺动脉高压、抗心肌细胞肥大等作用。
6 其他
麦芽醇和马桶花酮属吡喃类物质, 麦芽醇可清除H2O2、Fe2+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H2O2等。从射干中提取的异丹叶大黄素 (ISOR) 属芪类化合物, 可提高SOD、GSH-PX活力, 抑制活性氧对线粒体和DNA的损伤。天然虾青素夏威夷雨生红藻萃取, 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 可清除体内自由基, 改善微循环, 减小冠状动脉和大动脉的血管壁的厚度, 抑制动脉硬化。当归有效成分川芎嗪, 可提高SOD、CAT、GSH-PX活性, 抑制LPO生成, 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黏度, 改善微循环、降低耗氧量的作用。大蒜素逆转CCl4介导的肝损伤, 降低肝MDA含量。
关键词:微循环障碍,天然药物,抗氧化成分,自由基
参考文献
[1] Georgetti SR, Casagrande R, Moura FT, et al.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oybean extract by different in vitro method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is activity after its incorporation in topical formulations[J].Eur J Pharm Biopharm, 2006, 64 (1) :99-106.
[2] Du Y, Guo H, Lou H.Grape seed polyphenols protect cardiac cells from apoptosis via induction of endogenous antioxidant enzymes[J].J Agric Food Chem, 2007, 55 (5) :1695-1701.
[3] Popov SV, Markov PA, Nikitina IR, et al.Preventive effect of a pectic polysaccharide of the common cranberry Vaccinium oxycoccos L.on acetic acid-induced colitis in mice[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12 (41) :6646-6651.
[4] Olas B, Saluk Juszczak J, Pawlaczyk I, et al.Antioxidant and anti aggregatory effects of an extract from Conyza canadensis on blood platelets in vitro[J].Platelets, 2006, 17 (6) :354-360.
药物成分分析 篇5
丹参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根, 为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 其性微寒、味苦、无毒, 有活血通经、凉血消肿、除烦清心之功效[2]。作为多种中药及中成药的主要成分, 丹参及其提取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3,4,5]。本院是位于辽宁的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其中神经内科与循环内科是本院的重点科系, 在治疗缺血性心、脑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本院2011~2013年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 探讨其用药规律, 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院网络中心HIS系统中2011~2013年药物管理的应用信息, 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等。
1.2 方法
对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进行检索, 按其临床适应证进行分类, 统计其用药金额及DDDs[6]。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3办公软件进行统计。DDD值定义为该药物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平均日剂量, 具体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 (二部) , 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确定。用药频度 (DDDs) =药品总消耗量/该药品DDD值。DDDs越大, 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用药金额、DDDs及相应构成比的基本情况
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的品种数、用药金额、构成比统计见表1;其DDDs、构成比统计见表2。由表1可见, 在2011~2013年间, 本院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共八种, 用药总金额逐年上升。在2011~2013年, 这些药物的用药金额分别占医院用药总金额的2.64%、3.15%、6.55%;与之一致的是, DDDs也是逐年上升, 见表2。
将这些药物按照临床适应证分为四类:可同时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仅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仅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活血通络作用药物。从用药金额看, 同时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用药量逐年有降低趋势, 与之对应的是仅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用药金额显著上升。这是由于本院2012年引进药物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后, 导致的两类药物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药物相加的总和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同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相加的总和也呈现上升趋势;单纯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DDDs构成比相对平稳;活血、通络类药物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2 各药物的用药金额、DDDs与排序情况
每种药物的用药金额、构成比及排序统计见表3;每种药物的DDDs、构成比及排序统计见表4。在八种药物中,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及丹鹿通督片占据用药金额的前4位;在2012年引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后, 其用药金额在2013年上升为第一位。从相应的DDDs观察,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滴丸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种药物, 丹鹿通督片排在第四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2013年DDDs占总DDDS的5.2%, 名列第五位。
2.3 药物的临床适应证与应用特点
表5为药物在门诊、神经内科病房与循环内科病房的用药构成比的统计数据。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 亦是丹参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成分,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 疗效显著[7]。本院在2012年引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后, 在2012年度与2013年度, 用药金额分别为第四位和第一位, 而使用频度为第八位和第五位, 由于疗效较佳, 其在使用上还有上升的空间。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复方制剂, 主要成分为川芎嗪、丹参。川芎嗪是由川芎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 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拮抗钙离子及抗纤维化等作用[8]。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作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适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 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该药在本院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主要在病房使用, 在2011~2013年期间, 神经内科病房分别占总DDDs的42.67%、61.33%、88.71%;而在循环内科的病房用药量分别占3.54%、4.56%、0.22%。
丹红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在循环内科与神经内科的门诊与病房的被广泛使用, 其用药金额与DDDs均在调查期间位于前2位, 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复方丹参滴丸, 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在调查的3年期间, 该药物在八种药物中, DDDs始终保持在前3位。其主要用于门诊用药, 门诊用量占其总用量的88.44%~94.39%。
丹参软胶囊、丹灯通脑片、丹鹿通督片、丹七软胶囊四种药物针对相应的适应证, 主要限于门诊的使用。
3 讨论
丹参入药, 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其被列为中药的上品。丹参作为多种中药及中成药的主要成分, 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就本院2011~2013年含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应用进行分析发现: (1)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丹红注射液作为近年应用较多的新药, 在本院应用较广泛, 用药金额在2013年分别位于第一、二位, 这与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NIHA) 于2013年5月发布的医院购药分析报告 (在参与调查的全国1000家合作医院的前100名购入药物分析中, 含丹参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丹红注射液分别排在第三十二位与第四十六位) 的用药趋势是一致的。这两种药物的应用在未来的数年内仍然可能有上升的趋势。 (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作为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其作为注射剂型, 在循环内科与神经内科的病房中广泛应用, 这与针剂相对起效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并且, 在调查的三年内其用药金额与DDDs均呈现上升趋势, 在临床应用上仍有潜力。 (3) 复方丹参滴丸, 作为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口服剂型, 使用方便;同时, 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相比, 具有价廉的特点, 因此在门诊占据了用药优势。 (4) 其他几种药物, 依赖于丹参活血的药理性质, 在各自的治疗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作者也发现, 随着老年患者多器官的老化, 这些药物除了用于循环内科与神经内科的疾病治疗外, 也很大程度上用于伴随心、脑血管症状而就诊于其他科室的患者。
基于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在应用含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上, 本院基本上是保持上升的趋势;在管理上, 通过适时分析药物的应用情况, 更好地明晰药物应用的性价比为临床医生看好病, 为患者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Go AS, Mozaffarian D, Roger VL, 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3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irculation, 2013, 127 (1) :e6.
[2]徐任生.丹参-生物学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6.
[3]赵世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40例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3, 34 (31) :6526-6527.
[4]赵龙, 庄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32例.内蒙古中医药, 2013 (08) :34.
[5]张占红.丹参川芎嗪针剂联合高压氧对中风后遗症神经功能的影响.陕西中医, 2013, 34 (6) :666-667.
[6]谭菲, 刘东.武汉市32家医院2009-2011年银杏叶制剂应用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 21 (11) :556-558.
[7]宋燕青, 徐向阳, 孙仁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概述.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 21 (8) :404-407.
药物成分分析 篇6
关键词:抗感冒药,临床用药,药理特征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属于急性呼吸道病变,致病因为病原体感染[1],多数患者选择服用抗感冒药缓解症状,此类药物是一种应用率非常高的非处方制剂,目前上市出售的品种较多。各种药物中含有的大部分成分是相同的,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具有不同的药效侧重点,若未根据症状合理选用,不但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还会出现严重的用药不适症状[2]。而合理用药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药物有效成分、了解药理特性。本文根据药物成分将常用药物分类,并探究其药理特征,希望能够对抗感冒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20160例,有37.9%(7637/20160)为青少年及儿童,44.2%(8915/20160)为老年人,17.9%(3608)为中年,49.8%(10052/20160)为男性,51.2%(10108/20160)为女性。
1.2 方法
计算我院2011年各种抗感冒药的用药百分率,记录当年常用的商品名与通用名,分析其药品中所含主要成分的药理特性,并根据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合理用药措施。
2 结果
泰诺的用药百分率较高(达到83.5%),其次依次为新康泰克、氨酚伪麻美芬等,常用药物中含有的成分可根据作用分为六类:收缩血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抗组胺、中枢兴奋,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药理特征分析
①有收缩血管作用的成分:
药物中含有的盐酸伪麻黄碱等成分均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其中常用抗流感药物之一为盐酸去甲麻黄碱。能有效的缓解鼻黏膜充血。
②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成分:
药物中含有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均有解热镇痛作用,所有的抗感冒药中都包含有这类作用的成分,针对感冒典型的症状表现发热、头痛。③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药物中含有的金刚烷胺等成分均有抗病毒作用,其中常用药物之一为复方氨氛烷胺。④有镇咳祛痰作用的成分:药物中含有的右美沙芬有镇咳作用,而含有的愈创木酚甘油醚有祛痰作用,前者可降低咳嗽频率,后者可稀释痰液。⑤有抗组胺作用的成分:药物中含有的苯海拉明等成分均有抗组胺作用,其中常用药物之一为酚麻美敏,针对的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涕等。⑥有中枢兴奋作用的成分:药物中含有的咖啡因等成分均有中枢兴奋作用,其中常用药物之一为酚咖,针对的症状表现为疲劳、嗜睡。
3.2 临床用药分析
有中枢兴奋作用的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不适合婴幼儿使用,可导致惊厥。有收缩血管作用的药物可引发血液动力学变化[2],常见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适合患有高血压、前列腺疾病、心脏疾病的患者服用。
常用解热镇痛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前者可引发胃部不适,严重者可致胃出血,不适合有消化系统病变的患者服用。后者有肝循环效应[1],代谢脏器为肾,可以引起贫血、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不适合婴幼儿及有肝肾病变的患者服用。有效镇咳的药物不适合咳痰患者使用,若药物中含有磷酸可待因则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有效祛痰的药物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可导致呕吐等不适反应,不可空腹使用。有抗组胺作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H1受体,同时可发挥催眠的功效[3],不适合司机、高空工作者使用。与乙醇作用能够加强药效,尽量避免酒后服用[2]。且此类药多可升高眼压,患有青光眼的患者不宜选用。
参考文献
[1]贾艳玲,赵明东,王向华,等.浅谈抗感冒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31-33.
[2]吴向文,张俊芳,杨明辉.浅谈感冒及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9,16(6):72-73.
药物成分分析 篇7
1 灵芝多糖及其药用和保健价值
灵芝多糖是灵芝中最有效的成分之一,也是目前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重点。灵芝多糖中含有水溶性多糖、非水溶性多糖、酸性多糖和碱性多糖等等,其中大部分多糖是以β-(1→3)为主链,β-(1→6)及(1→4)为侧链。灵芝多糖是使灵芝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重要化学物质。它可作为强效的免疫激活剂,升高白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增强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使机体免疫调控能力增强。此外,灵芝多糖能够提高红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机体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终止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细胞膜,延缓衰老。灵芝多糖还能够升高胰岛素的活性,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加快体内糖代谢,降低血糖。临床已经验证:灵芝多糖能用于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风湿病和肝炎等多种慢性病的治疗,并取得明显疗效。
2天然有机锗及其药物作用和保健价值
灵芝中的天然有机锗,含量高达0.2%左右,是目前已知天然植物中锗含量最高的。锗是微量元素,有机锗能与体内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结合成锗化物而排除体外,并具有与体内氢离子结合的本领,使红血球的带氧功能增强,加强新陈代谢和延缓衰老。它能够调节体内电位,消除癌细胞不正常电位,破坏癌细胞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扩散转移。有机锗还能够对抗血栓的形成,降低高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因此,有机锗可用于抗肿瘤、降血压、预防及治疗动脉硬化、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老年痴呆、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抗类风湿关节炎、止痛消炎、治疗骨质疏松和慢性肝炎。3三萜类及其药物作用和保健价值
三萜类(灵芝酸)化合物是灵芝中特有的一种化学成分,目前,科学家已经从灵芝中分离出100多种三萜类。如灵芝酸、灵芝醇、灵芝醛、赤芝酸、赤芝酮等等。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物作用也非常明显,它是通过破坏癌细胞端粒酶及拓扑异构酶的内部结构,使DNA单链或双链的断裂不能复制,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增加白细胞介素的生成,直接抑杀癌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三萜类化合物的保健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止痛、镇静、抑制组织胺释放、解毒保肝、抗艾滋病毒、抗过敏、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预防龋齿。
4腺苷及其药物作用和保健价值
腺苷是灵芝成分中分子量较小的核酸类物质,由腺嘌呤、腺嘌呤核酸、尿嘧啶、尿嘧啶核苷和灵芝嘌呤物质组成。其药物作用为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提高血红蛋白及2,3-二磷腺苷的含量,提高血液供氧能力并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心肺等器官的供氧能力以及阵痛、镇静等。腺苷对血液循环系统的改善,也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
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灵芝中含有的众多成分中,灵芝多糖、三萜类和有机锗是抑制和治疗肿瘤的重要成分,其余成分则是及其重要的辅助成分,正是它们的有机配合,使得灵芝成为举世公认的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并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同时,灵芝又是最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中、老年和儿童保健,在保健药品、保健食品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体会
李秀峰张瑜珠
【关键词】高血压;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09)04-0109-02
高血压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等范畴。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中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记载,认为眩晕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重要原因。《景岳全书》有“无虚不作眩”之说。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阐明了本病的病理,为辨证论治捉供了较全面的依据。
1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原因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
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火性炎上,而致面赤升火,眩晕头痛;素体阳盛,肝火上亢;或肝火亢盛,日久耗伤肝肾之阴,以及劳伤过度,年老肾亏,肾阴虚损,肝失所养,肝阴不足,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致头晕、头痛。
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壅遏,久蕴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浊内蕴,挟肝风上扰清窍,而头痛、头晕。
在上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使人体阴阳消长失调,尤其肝肾阴阳失调。因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形成了下虚上实的病理现象,故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肾阴亏损不能滋养于心,故见心悸、健忘、不寐。阳盛可化风、化火,肝风入络则见四肢麻木,甚至口眼歪斜;肝火上冲,可见面红目赤,善怒;风火相煽,灼津成痰。若肝阳暴亢,则阳亢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蔽清窍,发生卒中、昏厥等严重后果。
2 辨证论治
2.1 肝阳亢盛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面赤,口苦口干,烦躁易怒,便秘溺黄。舌苔黄缺津、边尖红,脉弦有力。
治法:清肝泻热,潜阳熄风。
方药及组成:清肝汤。组成:桅子12g、黄芩15g、菊花12g、胆草9g、夏枯草15g、地龙12g、灵磁石30g、寸冬15g、甘草10g。
方解:方中桅子、黄芩、胆草、菊花、夏枯草清肝泄热;灵磁石、地龙潜阳、熄风清热;寸冬清热养阴。
加减:失眠者加夜交藤30g,眩晕重者加生石决明25g。
2.2 阴虚阳亢
本证系肾阴亏虚,髓海不足,肝失滋养,阴虚阳亢。
主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劳则加重;失眠多梦,健忘易倦,五心烦热。舌苔薄白,舌红,脉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清热潜阳。
方药及组成:滋阴清肝汤。组成:蒸首乌24g、川牛膝5g、白芍5g、杞果5g、珍珠母30g、地龙21g、炒杜仲15g、菊花12g、草决明15g、钩藤15g、山楂15g、甘草6g。
方解:方中蒸首乌、川牛膝、白芍、杞果、炒杜仲滋阴养肝、益精补肾;珍珠母、草决明、菊花、钩藤镇肝潜阳、凉肝清热;山楂消瘀化积,使补而不滞。
2.3阴阳两虚
主证:头晕目眩,心慌心悸,肢冷无力,腰酸腿软,夜间尿多,阳痿早泄,失眠多梦。舌苔薄白,舌质淡,脉弦细无力。
治法:补阳滋阴,益肾降压。
方药及组成:肾气丸。组成:熟地25g、山萸肉12g、山药30g、丹皮12g、茯苓9g、泽泻15g、肉桂9g、附子6g、炒杜仲15g、怀牛膝15g、枣仁15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
方解:方中桂附八味丸,滋阴补阳益肾;怀牛膝、炒杜仲补益肝肾,引血下行;龙骨、牡蛎潜阳固涩,益肾降压;枣仁宁心安神,补益心血。
2.4 脾虚肝旺
主证:头晕头沉、体倦无力、四肢水肿、下肢较甚、胸脘满闷、行走手胀腿沉、梦多健忘、舌苔腻、舌质淡肥、舌边有齿痕、脉象弦滑。
治法:健脾利湿,平肝潜阳。
方药及组成:健脾平肝汤。组成:白术12g、茯苓25g、泽泻15g、玉米须25g、荷叶30g、地龙21g、珍珠母30g、(先煎)菊花12g、天麻12g、甘草9g。
方解:方中白术、茯苓、泽泻、玉米须、荷叶、甘草健脾利湿、化浊消肿;珍珠母、地龙、钩藤、菊花、天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2.5 脾虚及肺、脾肺气虚
主证:行动气短、心慌心悸、时自汗出、头晕、畏风怕冷、面色光白,手肢麻木、食少便溏、血压不稳。舌苔白而质淡,脉缓无力。
治法:补气健脾、活血通络。
方药及组成:益气通络汤。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术l5g、茯苓25g、桂枝12g、白芍12g、鸡血藤30g、桑枝30g、地龙15g、丹参30g、炙甘草9g。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气健脾,培土生金为主药;桂枝、白芍调营卫活气血,配鸡血藤、桑枝、地龙、丹参以促使通经活络。
2.6 痰湿壅盛
主证: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少、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
摘要:灵芝是我国北方山区民间应用的药用菌,也是食用真菌的一种。本文对灵芝中的重要化学成分及其在医药和保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