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2024-10-10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精选12篇)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篇1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药学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胜任与药物质量分析相关的工作,并初步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能力[1]。药物分析课程涵盖内容广、知识点零散,而且涉及大量的药物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分析特点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鉴于该课程的特点,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分析化学等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药物相关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因此,如何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成为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从培养药品质量观、突出教学重点、注重知识归纳、丰富教学方法和加强实验训练几个方面对药物分析教学体会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探讨,以便与同行交流。

1 培养学生的药品质量观

药品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药品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疾病的治疗效果。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药物分析作为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分析与控制的学科,在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储存、运输、经营、调配和临床使用等环节都会涉及药物质量问题,且药物质量的保证离不开药物分析。因此,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药品质量观,即药品质量第一。作为一名从事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师,应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作为药学人员只要以后从事与药品相关的工作,都应该把药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从而培养学生的 “质量”意识,树立起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

2 突出重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药物分析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繁杂,在课堂教学时应以全面提高药品质量为主题,抓住知识主线。我院使用的教材 《药物分析》( 第七版,杭太俊主编) 是卫生部 “十二五”规划教材,该版教材是以 “药典概况- 鉴别试验- 杂质检查- 含量测定- 各类药物、制剂中药及生物制品的分析”为主线[2],各类具体药物的分析是以 “结构- 性质- 鉴别- 杂质检查- 含量测定”为主线。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上述主线,引导学生从每一类药物的基本结构着手,首先分析其结构,进而是与结构相应的物理化学,最后根据物理化学性质介绍该类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3]。例如,讲授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时,先分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即都具有四个并苯环结构,具体某一药物只是取代基不同而已,然后根据其结构提示学生思考该类药物具有什么理化性质,而根据性质又是如何实现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鉴别和测定,从而按照主线展开对该类药物分析方法的学习,这样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四环素类抗生素质量分析的相关内容。此外,在药物分析教材上列出了很多种不同的药物分析方法,在教学时应尽量突出重点。例如,在学习药物的鉴别试验与测定部分内容时,应重点讲解药物鉴别与测定的方法,当然对于具体的药物类别而言,不同药物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总之,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主线,突出重点知识,讲解详略得当,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该课程的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3 注重知识归纳,方便记忆

尽管药物分析知识点较多和复杂,但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仍可根据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归纳总结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教师总结归纳; 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中,第二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药物分析课程具体内容而言,不管是教师总结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般都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总结药物与其结构有关的共性及鉴别、含量测定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对于同一类型的药物进行结构有关理化性质进行归纳总结,简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对于鉴别、含量测定方法而言,贯穿整本教材进行基于相同性质的同类药物或不同类药物的鉴别、测定方法进行总结,归类相关药物。第二,通过药物的性质与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对比,显示特殊性质和特殊分析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对不同章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对比,并结合具体例子,使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4]。

4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提高药物分析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传统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偏向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在近几年的药物分析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掌握药物分析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学和 “会学”。例如,由于药物分析课程的研究对象为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关药品质量方面的例子普遍存在,采用案例教学法[5];通过引入生活中真实案例进行药物分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讲授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给出头孢菌素族的结构,让学生根据其结构分析其性质,并确定其质量控制方法,并根据这一问题展开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和分析,得出最佳解决方案。通过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动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灵活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质量。

5 加强实验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药物分析实验训练是学生学习药物分析的重要环节,它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得当的实验训练能加强学生对药物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设常规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具体实验时从溶液配制、仪器操作、结果记录与处理、实验报告写作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错误,在不断的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在实验训练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为他们在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6 结语

在药物分析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和基本规律;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探讨实践和归纳总结,才可以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

摘要: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对药物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药物分析教学必须适应这种要求。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主要从培养药品质量观念、突出教学重点、注重知识归纳、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加强实验训练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和探讨,为同行教师进行药物分析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教学的总结和探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体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

[2]王少兵,赵丹.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16-117.

[3]刘文英.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5,21(1):39-41.

[4]余丽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99-101.

[5]应瑞瑶.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1995,12(6):411.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篇2

本文针对以往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药物分析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探讨

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药物分析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1]。

本文针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和上述基本要求,以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围绕如何完善实验教材,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如何优化考核方式激励学生等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1存在问题

1.1实验教材。

现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药物检测的验证性实验和规范化操作练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实验中分析的样品也较为简单,通常是原料药或单一制剂。

这样的实验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药物分析实验的一般过程,但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比如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样品简单,一般不需处理等,而现在的药物检测更多的要求是体内分析,这就与实际需要脱节。

而且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大,能够反映当今学科发展、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实验较少,实验内容的.设计整体缺少创新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此外,我国版的药典更新了不少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但是我们实际使用的教材对于新的技术很少提及,这就阻碍了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

1.2教学方法。

现行的实验课教学一般是那种传统课堂老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单向模式,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现行的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上课时学生只要根据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的“照方抓药”的教学方法,学生只会照实验讲义按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试药、试剂去验证性地完成实验。

实验中如若仪器稍微出现问题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种不需思考,机械化操作的实验方式让学生觉得比较单调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型分析仪器的实验教学,由于受到仪器数量、实验室空间及大型仪器操作时拥挤等条件的限制,仅仅靠教师板书或直接空口讲解实验课,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1.3考核方式。

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一方面可以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们现行的实验考核方式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课堂实验观察为辅,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为了写好实验报告而挖空心思,有的甚至会不惜编凑数据,因此单纯的实验报告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种以实验报告为主要成绩考核的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2改进措施

2.1完善实验教材,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适应国内外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既考虑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考虑现有的实验条件,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强化素质培养。

因此要求精选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新意,在原有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更新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删除陈旧的、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反映药物分析发展的新实验,并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的整合和优化,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实验技能、思维上的训练与培养。

例如可以适当增加体内药物和手性药物的分析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到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空中楼阁,将在今后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院老师所编写的药物分析实验教材,实验内容上包括原料药、制剂、生物样品等的检测;分析方法涉及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实验类型涵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力图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一些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进展,同时一些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增加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

为了获得更加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采用提问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讨论,启发思考,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开放式的讨论,然后老师再总结发言,并对关键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讲解,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增加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比重。

多媒体演示软件功能强大,能充分利用人们感官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视听效果,充分满足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研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3],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

教师不是传统实验课中简单的讲授和示教,而是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若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实验,可以将光谱或色谱技术的发展、仪器组成及主要部件构成、工作原理、色谱条件的选择、参数设置等内容,结合仪器的原理示意图、操作步骤分解图及仪器运行状态实时监控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及原理的掌握和理解,增大课堂获取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全面评价。

实验考核应该是一种综合性考试,包括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提问、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实验的考核不应该是单一的内容,而应该从多方位进行评价。

实验考核成绩由平时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实验预习和期末实验考核三部分组成。

注重考核学生实验课前对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和设备使用的熟悉程度以及遇到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

期末实验考核以药品含量检测为内容,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以各项操作技术规范为考核标准。

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书写实验报告时就会有意识地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测得几个实验数据,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训练。

参考文献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药物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掌握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在校期间药物分析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获得检验和研究药品质量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几年的教学,我积极思考,不断尝试优化教学方法,现根据我的教学改革体会,总结如下几点,仅供广大同仁交流。

一、打破传统观念,针对岗位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应贴近岗位需求,改变传统授课观念,将药物分析教学与今后的工作岗位相结合。药物分析教学一般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学生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整堂课下来虽然教学环节能顺利完成,但未必真正达到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带着想法进行检验分析,难与今后工作相联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形式给学生上课,依据药物分析课程标准、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创设一个融合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做中思,做中学”,再通过职业场景模拟现身说法的迁移环节,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带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完成对今后工作岗位的思考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教法学法探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克服传统授课形式的沉闷、枯燥与难以理解,我采用视频、仿真系统、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意境,实现助学助教功能。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课堂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

根据高职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运用网络资源和角色扮演设置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宽松的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学习。

(二)学法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

三、教学实施过程探讨

(一)课前准备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首先制定任务书及药物分析相关学习材料。课前两天,划分学习小组(每组6-8人),并通过班级QQ交流群下发任务书和学材,提出自学要求。

针对我校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五个阶段。

(二)复习旧课

首先,我提出两个关于药品质量分析工作的问题来复习旧课,有序地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三)导入新课

随后学生观看视频:王小姐因电视广告“多C多漂亮”而到药房购买大量维生素C,服用数月后出现腰疼,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肾结石,王小姐怀疑维生素C质量有问题,随后求助药检所。看到这里,我问道:该患者的肾结石是因维生素C质量不合格吗?如何判断维生素C质量是否合格?扣人心弦的情节顿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导入本次课。学生们带着兴奋和疑惑,开始完成我随后下达的学习任务。

(四)学习新课

1.对学、群学

教学随之进入下一个环节。对学要求学生两两之间互助学习;群学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组内讨论,汇总方案张贴在张贴板上;最后组间交叉批改评分,教师公布答案,及时评价矫正和释疑。结果显示各组不仅正确率达到95%以上,成员间还通过生生、师生合作,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

2.小展示 (组内预演)

在学生们掌握基础理论后,针对能力升级题案例进一步进行组内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和实验演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热烈地分析讨论、实验预演,而我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他们提供咨询辅导。

3.展示评价(组间展示)

一切准备就绪,进入大展示的环节。我要求學生将各组答案张贴出来,展示成果,扮演角色,随后其他同学补充点评。为了保证每位同学拥有公平展示的机会,我利用抽签的形式随机抽取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扮演、形象的实验操作,将枯燥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既强化了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邀请药检所质检专家现场解惑答疑,根据各组展示的准确性及职业素养现场评分,评价矫正。

4.达标测评

最后,我将筛选出的执业药师考试真题作为达标检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进行抢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应试能力,也使教师了解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检测结束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得分情况进行点评归纳,奖励优胜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要点。

(五)巩固总结

接下来,我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维生素C的质量分析要点及分析操作注意事项。

(六)布置作业

在下课前布置作业:1.整理问题库、错题库;2.完成学后反思及质检报告单。

课后,我反思了本次课的教学:优点是将教法和学法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中结合岗位需求,渗透了职业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视频、角色扮演、案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缺点是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不能让所有学生拥有展示的机会,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需提高课堂的掌控能力,并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郭秀梅.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05):16-17.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探讨 篇4

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 又要有药物化学, 生物技术等专业知识。学生大多难以把握生物药物分析的学科特点和规律, 无法提高学习水平, 有的甚至难以入门。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该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是值得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 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对生物药物分析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进, 并有所心得,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问题式教学法 (PBL)

问题式教学法, 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 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 理解问题、讨论问题, 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讲解, 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 (1) 提出疑问, 思考。 (2) 边读边议, 讨论交流。 (3) 解决疑难。 (4) 练习巩固。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 教学内容比较集中, 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例如, 我们在讲解几大类生物药物 (包括抗生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激素类药物等) 的分析时, 让学生根据药物结构中官能团的性质和结构特征来联想该类药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各类药物的分析方法, 在通过教师的补充讲解, 从而强化学生对药物的结构与分析方法之间关系的掌握。另外,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经常混淆薄层色谱法在药物鉴别和检查中的应用情况, 为了使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 在讲授具体药物的鉴别和检查时, 首先, 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寻找答案, 接着请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然后, 请其他同学对他的讲解进行点评并加以补充;最后, 由老师予以指正并总结。这样的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

二、“课题研究式”教学

课题选择原则必须以学生能了解而展开, 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使课题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而且还有利于他们认知、技能、情感和品质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 解答学生疑难, 提供反馈意见, 并就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问和启发,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实践, 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形成和培养学生自我价值观念, 团结协作精神, 科学探求的精神, 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例如, 我们设置几个课本相关的课题 (如青霉素药品的质量检验等) , 让学生收集资料, 准备实验材料, 动手实践, 写出检验报告,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引入“seminar”教学法

“seminar”教学法是指就各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开展交流讨论, 学生收集文献资料后, 以PPT的形式在“seminar”上做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扼要的汇报。当一个学生在进行演讲汇报的时候, 教师和其他学生不仅能从其汇报中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对其汇报中的不足和疑问之处加以记录, 等其结束演讲后进行提问, 从而互相学习交流。演讲后的提问和回答是这种形式的亮点所在, 汇报者和旁听者都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同时还能检验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制作能力等。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学习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了解学科前沿及其动态;另一方面, 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或是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有利于学生阶段性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 优化实验设计。例如, 我们在学习最后一章药物分析中的新技术时, 引入“seminar”教学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取一种药物分析的新技术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为主题, 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实验材料等, 将这种新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与步骤、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做成PPT汇报, 演讲后由老师和学生提问, 考查学生对自己选题的理解和把握,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总之, 在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借助于多媒体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减少了听课中的疲劳感与枯燥感,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摘要:生物药物与化学药物相比, 其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很多不同。通过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生物药物特有的一些分析思路和分析手段, 能够设计生物药物的标准规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思路,分析

参考文献

[1]Azer SA, Peterson R, Guerrero AP, Edgren G.Twelve tips for construc-t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cases.Med Teach.2012, 34 (5) :361-367.

[2]张仲林, 臧志和, 钟玲, 宋丽, 苏青.课题式教学法在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教育论坛, 2008, 5 (21) :96-97.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制药工程;药物分析;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贵阳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2014)

制药工程是一门将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进行有机结合与交叉的工程技术科学,主要通过讲授现代制药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理论和知识,使毕业生具备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工作。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有制药工程专业,一方面大量该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又为不能找到足够数量真正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而苦恼。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医药产业日益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贵州省为例,全省制药企业近150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民族药(苗药)生产企业,医药工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五大主力之一。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人才引进上不具有优势,因此立足于自主培养所需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如何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培养更多能够适应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要的毕业生也成为西部地方院校的重要职责。

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使学生具备在药品生产、供应、开发等工作过程中必要的分析检验能力和相应的操作技能。目前,民族地区医药企业基本以生产民族药物为主,如苗药、藏药、蒙药等,在药物分析实际工作中有其自身特点。针对这一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真探讨如何组织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通过优化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实践,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一、精选教学内容,提高专业知识适用性

药物分析课程所涉及内容众多,各版教材基本都包括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典型药物分析、药物制剂、中药制剂及生化药物分析基本方法、药品质量标准等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行“十二五”规划教材基本上按照药理活性来分类讲解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等内容。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和前人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专业应用知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在药物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优化精选了教学内容,根据行业特点和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产业以中药、民族药物生产为主的实际,适当增加了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教学比重,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地减少了化学药物分析比重。同时,随着中药材成分分析、中药制剂等新型药物分析任务和分析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药品分析任务的需求,有必要注意加强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部分仪器分析的知识内容,将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学习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使两者相互穿插,互为补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也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检测中药材及其成方制剂的能力,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气相色谱法检查农药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及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均有重点讲解。

二、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信息量大,系统性较差,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改简单地传授和示教,将过去单纯以教材为中心的理论课授课模式改以专业教材为基础,结合实用药物检测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授课过程中较多地采用讨论方式讲授课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特别注重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例如通过三聚氰胺事件提出对传统凯氏定氮法优缺点的讨论,进而引入高选择性的蛋白质检测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对某刑事案件受害人死因的鉴定,引出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由奥运会检测引出LC-MS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等。通过对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讲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也促使学生有了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意愿。针对学生对大型分析仪器兴趣较高的实际,就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并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更好的将分析化学的知识与药物分析知识融会贯通。

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将传统的口头讲解和板书与动态的多媒体资料相结合,减少大段定义和原理的罗列,尽量把枯燥烦琐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分析反应过程用生动形象的立体构型和动画形式展现,同时利用颜色、字体、标注、强调等多种方式突出课程重点,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理解难点、浓缩重点的目的。充分利用专业数据库和其他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药物分析应用与发展趋势。通过对《药品管理法》、新版GMP和GSP等法规的查阅和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恰当的考核评估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体现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意图,我们在实际考核中将实验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设定为30%。实验课成绩评定分为常规实验操作和自主设计实验两个方面,常规实验操作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情况判分,客观看待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考核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自主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根据小组所制订实验设计方案及实施情况判定分数,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加强校企联合具备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做好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制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要具有尽快独当一面的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把技术、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实践教学分为“认知实践”、“专业实验”和“综合工程实践”几个层次。“认知实践”主要通过参观实体企业等形式完成,让学生对工业化生产有直观的认识。我们与省内外十余家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合作建立实验教学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部门参观学习,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协助参与原料药、半成品和成品药物的检验工作。“专业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优选实验项目的操作,使学生具备基本实验仪器装置的操作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为了避免滥竽充数的情况出现,所有学生实验都做到1人1组,独立操作。为使实验教学更好地结合实际,我们还自编实验教材,将一些研究热点及最新版药典中的新内容引入实验,以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精选有代表性的典型药物开展验证分析,打破了过去基础性实验过多、设计性实验偏少的格局,并剔除了部分老化、过时的药物分析检测项目。分析方法涵盖了化学方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以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作为药物分析的主线,加深了学生对药物结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之间规律的理解。“综合工程实践”是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心、中试基地和科研平台进行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加入教师的课题组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和具象的生产实践结合。

四、结语

将传统的以授业解惑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变为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两者并重的新型教育理念,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教材和实验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由于医药企业生产的特点,使得企业定期安排大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尚有一定困难;与此同时,高相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药物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大型分析仪器由于价格昂贵,配备的数量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为此,我们也正在尝试采用仿真系统结合实践操作来缓解实践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希望能够走出一条新路,对少数民族地区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29-02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江西中医学院药学和制药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主要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研究和控制药品的质量,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江西中医学院药物分析实验是跟随理论课独立开设的实验环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占有的比例较大。实验教学质量对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掌握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课题组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过程,寻找问题,实施实验教学改革。

1 实验教学问题分析[1]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普遍存在实验室数量紧缺,实验仪器陈旧和缺乏致使使用率不高诸多情况,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传统,与实际需要脱节,研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比例不均等。而学生对药物分析的认知度匮乏,课前预习工作不具体。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进行操作,整个实验操作始终处于机械状态,缺乏独立思维和交流的氛围,导致学生主观意识上兴趣不强,教学质量效果非常差。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2 改革的手段及措施

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即是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及完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分为实践型、创新型。根据创业型人才及社会人才选择的需求,对药物分析实验的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改革[2],精选实验项目,丰富实验内容,提高科技技术含量,紧密联系实际,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试行及实践。

2.1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展开,适应国内外分析专业的发展动态,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成为提高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功能的根本途径。要对药物分析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精选,将一些药典中的新内容及研究的热点引入实验,同时选择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内容,满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选择综合性较强的实验[3]

如综合实验课“银黄注射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要求检测银黄中两种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包括样品的称量、提取回收、含量测定、检验工作报告[4],实验的开设和实施能够巩固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此实验的操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药学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2.3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5]的开设增强实验培养功能

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题目,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综合性科研操作。如“牛黄解毒片的含量测定”实验项目,实验前,教师设定题目,学生自由组合(通常4~6人一组),选出组长,布置任务,根据分工各成员主动带着问题实验方案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和理论设计实验方案,集中讨论汇总,形成认可的操作方案后,实验小组选派代表,以汇报形式全班学生交流并展开分析讨论,实验教师全程参加。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整理完善实验方案,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激发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开拓性、创新性及能动性。具体实验过程所用试剂由学生自己配制,最终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原始记录和药检报告,推进独立思考及个性发展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药学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2.4 实验内容与食品药品市场质量安全事件相结合

近年来由于自身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产业素质不高,迫使食品药品市场的质量安全事件显著增加,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此类实验的增添,使药物分析实验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好知欲和主动获取真相的意识,增强药物分析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通过假劣药品危害等案例,体现药物分析质量检测在食品药品检测[6]当中的必要性,值得借鉴引入。

2.5 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7]的广泛运用,对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药物分析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前面演示,学生下面观看,可视性很差。多媒体辅助应用使授课方式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启发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及获取动态信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利用媒体技术中的功能效应,重现演示实验的真实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和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6 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真实反映他们的操作技术、科学态度及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实验考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验手段。根据多年来教研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经验及体会,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实验考核制度。

药物分析实验成绩的组成:1)平时实验操作;2)实验报告;3)实验考勤;4)实验考核。其中平时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占40%,实验考勤占20%,实验考核成绩占40%。实验考核由教师随机抽选实验项目,教师试前精密测定其含量,整个实验考核过程教师不再针对实验进行讲解,要求学生独立规范操作每个步骤,给出实验结果,计算含量,并现场写出实验报告。

3 结语

教育是立国之本,发展是创新之源,科技的不断引入及更新,药品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手段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但更主要的还是在于教,只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学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是艰巨而扎实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需要教师同仁不断探索设计及不懈改革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扈本荃,王树春,张宇洁.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60.

[2]陈爱军.刍议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3):70-72.

[3]徐溢,穆小静,倪雅楠,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索与革新[J].化工高等教育,2011(4):57-58.

[4]范琦,李勤耕,朱凯,等.药学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评价[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6):713-715.

[5]谢彩侠,吴明侠.设计性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248.

[6]董光平,杨永寿,王胤,等.假劣药品在药学分析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应用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7,6(10):13-15.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篇7

1 HPLC法分析安乃近中的有关物质

1.1 仪器和试剂材料准备

HPLC法分析需要使用的仪器主要有:HPLC仪、电子天平和p H试纸, 需要使用的试剂包含甲醇, 三乙胺、超纯水和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

1.2 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安乃近样品50mg放入10m L的容量瓶中, 然后用无水甲醇溶解, 并稀释到刻度, 制成浓度为5mg/m L的溶液样本, 作为供试品溶液。溶液需要随用随配, 不能用放置许久的样品。另精密称取4-N-去甲基安乃近5mg放入到200m L的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到刻度, 摇匀, 制成浓度为2.5ug/m L的溶液样本, 作为对照溶液[1]。

1.3 色谱工作条件

色谱柱状态为ODSC184.6*150mm, 5um, HPLC仪的检测波长控制在254nm, 流动相内的甲醇与磷酸盐缓冲液 (1000m L浓度为6.0g/L的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 加入1m L的三乙胺, 并用高浓度氢氧化钠将p H值调为7) 的比例为25:75, 流速为1.0m L/min, 进样量为10ul。

1.4 进样

在上述色谱仪条件下, 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10ul, 按药典规定, 分别注入到HPLC仪中, 得到的色谱图分别如图1和图2。

将图1与图2对比可得, 4-N去甲基安乃近发生时间在6分钟左右, 因此, 由图1和图2综合可得安乃近样品所含的杂质种类, 具体如图3所示, 且4-N去甲基安乃近的波峰已确定。

据图3可知, 色图谱中还存在未知杂质1和未知杂质2, 根据安乃近生成过程中的有关物质, 可以确定这两种未知杂质分别可能为甲酰氨基安替比林和氨基安替比林。在HPLC仪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取合成中间体甲酰氨基安替比林、氨基安替比林进行色谱分析, 可以分别得到图4、图5的色谱图, 再将适量的两种物质同时加入到安乃片样品中, 可以得到两种对照品的色谱图 (图4) [2]。

根据色谱图4、5、6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两个未知杂质的保留时间与甲酰胺基安替比林和氨基安替比林完全一致;再对图4进行分析, 明显可以看出在加入两种对照品后, 原有的两种杂质色谱波峰出现明显的升高。据此两点可以判定安安乃近中的两种未知杂质分别是甲酰胺基安替比林和氨基安替比林。

2 UPLC法分析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2.1 仪器和试剂材料准备

UPLC法分析需要使用的仪器主要有:UPLC仪、电子天平, 需要使用的试剂包含枸橼酸、枸橼酸钠、四丁基溴化铵以及浓度为10%的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超纯水。

2.2 溶液制备

酸破坏溶液: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10m L, 加入1毫升2mol/l的HCL溶液, 沸水中放2h, 取出冷却后将p H值调为6.5, 加入10m L水。

碱破坏溶液, 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10m L, 加入1毫升3mol/l的Na OH溶液, 在沸水中放2h, 取出冷却后将p H值调为6.5, 再加入10m L水。

氧化破坏溶液: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10m L, 加入1毫升30%的过氧化氢溶液, 在沸水中放2h, 取出冷却后将p H值调为6.5, 再加入10m L水。

氧化破坏空白溶液:取1毫升30%的过氧化氢溶液, 加水10m L, 在沸水中放2h, 取出冷却后将p H值调为6.5, 再加入10m L水。

高温破坏溶液: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10m L, 在沸水中放4h, 取出冷却再加入10m L水。

2.3 色谱工作条件

色谱柱状态为HSS T3 50mm*2.1nm, 1.8um, UPLC仪的检测波长控制在280nm, 流动相为枸橼酸盐缓冲液 (取9.76g枸橼酸和1.03g枸橼酸钠到1000m L容器中, 先加900m L的水进行溶解, 并将p H值调为3.0, 再加入2.5m L10%浓度的四丁基氢氧化铵, 最后加水到刻度) , 流速为1.0m L/min, 进样量为10ul, 柱温25℃[3]。

2.4 进样

在上述色谱仪条件下, 分别取各种溶液10ul, 按药典规定, 分别注入到UPLC仪中, 得到的色谱图分别如下:

A酸破坏溶液B碱破坏溶液C氧化破坏溶液D氧化破坏空白溶液E高温破坏溶液1.一磷酸胞苷二钠2.二磷酸胞苷二钠3.三磷酸胞苷二钠4、过氧化氢

据图分析可得, 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的主要成分保留时间在14.7min, 通过酸、碱、高温和氧化破坏后, 各种有关物质能够与主峰产生较好的分离, 根据专属性实验, 可以确定其有关物质分别为一磷酸胞苷二钠和二磷酸胞苷二钠[4]。

3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 对于药物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 必须加强对化学药物中有关成分的判定与分析, 以控制其含量, 提高化学药物的质量。HPLC和UPLC作为化学药物有关物质判定的有效方法, 应加强对两种方法的了解与掌握, 提高有关物质分析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红深.安乃近有关物质检查[J].北方药学, 2011, (02) :7-8.

[2]李涛, 胡昌勤, 毕开顺.洛伐他汀有关物质HPLC分析方法的优化[J].药物分析杂志, 2011, (09) :1707-1714.

[3]雷勇胜, 宋丽明, 蒋庆峰.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的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 2011, (04) :9-13+8.

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课程的探索 篇8

兽医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大的应用, 因此不仅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 也需要学生灵活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1 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兽医药物分析是动物药学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一门与研发、生产紧密结合的课程。它贯穿于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 为研发的新药、新制剂在体外的各种性质考察研究和体内药物的分布变化情况研究提供重要的分析手段;在药物生产中, 它是评判药品质量,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因此, 兽医药物分析在兽药研发实践和药品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理论脱离教学实践”的议论和批评长期存在于教育界[2]。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应用于社会生产中, 造成理论不能够指导社会实践, 这一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校动物药学专业特设置了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课程, 以此课程为链接桥梁, 引导学生灵活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中, 并取得了较好反响。

2 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课程内容的设置

兽医药物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 它要求学生具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光谱学、色谱学等基础课的背景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围绕药物的质量问题, 判断药物真伪、检测药物杂质的限度以及分析药物的含量, 最终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和实验技能[3], 让学生可以在新药研发及生产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

本专业在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课程中设置内容如下:学生独立设计药品的质量控制、参观兽药厂、参观兽药监察所和参观科研院所的药物研发部门等。

2.1 实验设计实习

独立设计药品的质量控制实验不仅考察学生对兽医药物分析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它要求学生在实验设计期间必须大量地查阅药品质量标准, 准确地理解药物检测时的各项实验目的与原理, 熟练地使用兽药典, 严格按照兽药典的规定进行取样。取样后根据教师所给药物结构中官能团的特性, 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 合理有效地设计理化鉴别实验和仪器分析鉴别实验, 以此来确定所给药物的真伪。再根据此药物在原料合成、剂型的生产制备及储存放置时所引入的特殊杂质结构, 设计特殊杂质的检查实验, 依据所引入杂质的含量多少及不良反应的大小从对照法、灵敏度法和含量测定法中判断此杂质应使用的检测方法。同时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水源、机器、工具等常规条件下引入的杂质进行一般杂质检查, 设计一般杂质检查实验, 最终利用一般杂质检查实验和特殊杂质检查实验共同控制药物中所含的杂质, 保证药品的安全。最后进行含量测定实验设计, 主要根据药物的自身结构特点寻找设计化学实验或仪器分析实验, 对药物的含量进行测定, 检测药物含量是否达到药品标准。对于兽用中药要求开展中药特有的实验设计如显微检查实验、理化检查实验等, 而对于生物药物及抗生素类药物要求设计活性测定、安全性检查等实验。实验方案全部设定后要求与药物在《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比对, 并说出所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缺点。最终教师对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判后,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内容开展实验。

2.2 参观兽药厂实习

参观兽药厂实习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当前兽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兽医药物分析课程的应用状况, 使学生充分地意识到本门课程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调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2], 同时让学生了解兽药质量检查时常用的检测手段, 使学生以后能很好地胜任药品检验工作。

2.3 参观兽药监察所实习

中国兽药监察所及各省市县兽药监察所是国家对兽药质量进行监督、检验、鉴定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 负责本辖区内的兽药质量监督、检验和技术仲裁工作。带领学生去兽药检察检验所参观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严谨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 培养学生认真对待药物的质量, 树立药物质量第一的观念[4]。参观结束后要求学生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讨论, 结合《药品管理法》、《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 分析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和假药、劣药对社会的危害, 培养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2.4 参观科研院所的药物研发部门实习

科研院所是药物研发的一线部门, 新药的研制是制药业的未来。带领学生参观科研院所, 通过研发人员对学生讲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先进的仪器设备, 非常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观念。

3 展望

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课程在本专业的学生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其还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 作为兽医药物分析教师, 还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不断探索总结, 尽力将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工作开展得更好,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动物药学专业人才。

摘要:为了解决学生在兽医药物分析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理论脱离教学实践”问题,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开设了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课程。通过设置学生独立设计药品的质量控制实验、参观兽药厂、参观中国兽药监察部门和参观科研院所的药物研发部门等多个教学实习内容, 极大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物分析,教学实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田春莲, 张德显, 汉丽梅, 等.动物药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 (4) :459-462

[2]宗秋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探微[J].教育研究, 1994 (9) :54-60.

[3]李艳华, 闫清波, 于向国, 等.动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3) :106-107.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篇9

综合教学方法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拓展, 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 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 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1]。因此, 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把握药物分析学科特点和规律, 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是值得中职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

1 传统药物分析的教学现状

药剂专业课程多, 内容繁多复杂, 难以理解, 药物分析课则更是如此。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 又要具备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知识,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面对大量的药物化学结构式及其性质、分析特点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年龄偏小, 专业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 学习效率不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 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知识接受率低。

2 药物分析的教学方法

2.1 药物分析理论教学

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药物分析教学中, 要把以教师为主角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的焦点要从教师教授药物分析知识转换到学生主动学习药物分析知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使其感知教材, 从而培养他们的认知、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2]。

2.1.1 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 即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参照,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3]。探究性教学模式以“教师列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小结”为主线。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第一阶段, 即教师列出问题, 而教师列出问题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水杨酸类药物的鉴别”时, 第一步,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1) 本类药物中哪种药物可以发生三氯化铁反应? (2) 本类药物中哪种药物可以发生酯键水解, 水解产物是什么? (3) 本类药物中哪种药物具有芳香第一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第二步, 教师列出酚羟基、酯键、芳香第一胺的结构, 引导学生探究。第三步, 引导学生归纳结果: (1) 水杨酸结构中有酚羟基, 可发生三氯化铁反应。 (2) 阿司匹林具有酯键可发生水解反应, 生成酸和醇。 (3) 氨基水杨酸钠具有芳香第一胺, 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最后, 教师进行小结, 见表1。

通过探究性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探索, 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 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 并从中找出规律, 形成自己的概念。

2.1.2 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要涉及到哪些知识, 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 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 紧紧围绕着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有一定梯度的各个任务, 进而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4]。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 设立的任务是整个教学法中的关键。例如, 在讲解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时, 教师可以设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司匹林不同剂型含量测定的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互相讨论得出结论, 见表2。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展开对各个内容的讲解,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 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主动构建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为一体的学习体系。

2.1.3 结合多媒体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药物分析课程药物结构式多、课程信息量大的特点,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把传统的口头讲解和板书与动态的幻灯片教学结合, 把原本枯燥烦琐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分析反应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方式体现, 把晦涩难懂的仪器分析理论利用丰富多彩的动态模型讲解。比如, 在讲解红外分光光度法时, 可以通过动态的红外吸收图谱来观察与比较, 可以使学生对杂质检查、鉴别实验产生直观的认识。同时利用色彩、字体、格式、标注、强调等多种方式突出课程重点, 以帮助学生理解。

2.2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为职业教育, 以应用教学为主, 因此, 实验课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最重要的环节。药物分析作为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因此对其实验教学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课的学习, 促使学生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课的理解, 从而获得检验和研究药物质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 通过对基本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从而为今后做好药品质量的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2.2.1 结合实验考核, 培养基本操作技能

药物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的延续, 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中常用到的实验方法与基本操作, 如取样、滴定、普通鉴定和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等, 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药物及其制剂的常规分析方法[5]。而含量测定涵盖了取样、移液管的使用、分析天平的使用与滴定等多项操作内容, 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选出有代表的含量测定操作作为实验考核内容, 促进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练习。2.2.2结合动手实践, 培养综合能力药物分析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试验, 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 同时掌握实践操作的技巧。而药物分析实验往往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结果不符合规定。这时候, 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原因, 使学生在做实验时不仅需要动手, 还需要动脑。比如, 在做氯化物的检查时, 有学生擅自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做实验, 导致氯离子含量超标。这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 由于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 从而导致最后氯离子含量超标。学生对这种亲身经历的知识的接受程度会比教师直接在课堂传授的接受程度好得多, 记忆也比较深刻, 同时, 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其综合能力。

3 结语

随着药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仪器测定技术的进步, 药物分析已深入到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并发挥着关键作用。因而, 应加强药物分析专业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教学, 只有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各类药物分析研究工作的规律、特点和步骤, 才能培养出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孙媛媛, 姚宏, 林新华.药物分析教学实践与认识[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7 (3) :50-52.

[3]刘春山.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行政版, 2008 (12) :80.

[4]朱利民, 赵利敏.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8) :246-247.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 篇10

1 理论教学

1. 1 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 1) 做好相关学科的衔接: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需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分析、生物制药工艺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相关学科知识适当复习、做好衔接, 在对旧知识的升华中, 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对这门交叉学科的学习融会贯通, 教学水到渠成。 ( 2) 紧跟学科发展动态: 在教学中将基础理论与发展前沿相结合,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弥补因教材滞后所带来的不足。例如即将出台的2015 版中国药典在品种和分析方法上都做了一些修订和补充, 这在教材中来不及更新和体现。在教学中我们紧跟生物药物分析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十分必要; 结合我国生物制药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3) 利用课余时间: 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并非易事, 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 让学生自愿选择, 主动利用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和网络资源, 查阅资料, 在教师的组织参与下完成课外分组讨论, 或者酌情请学生进行课堂汇报, 教师给予点评, 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 同时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 4) 注重培养法规意识: 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 必然会接触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法规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中融入中国药典知识于生物药物分析的内容, 对提高学生药品质量概念和提高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有益。

1.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1) 教学中合理引入多媒体: 利用板书逻辑清晰、多媒体课件能够弥补板书信息量不足、教学视频能够增加授课生动性的特点, 针对课程特性, 灵活运用板书、课件及教学视频等教学手段, 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及技术, 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尖端技术,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2) 借助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将课件、教学录像上传至网上, 既可避免学生课上忙于笔记而忽略听课, 也便于学生课后浏览; 将一些思考题设置成在线模式, 供学生课后讨论; 将前沿热点问题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 不但避免了占用更多课时,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

1. 3 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对于常用的分析技术, 综合运用渐进式、探究式、案例式、课题式等多种教学模式[1,2]。在此基础上, 对于各类生物药物的分析, 使用启发诱导法和实验研究法, 择情选择部分内容由学生授课[3],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加大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1. 4 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中, 对教师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对知识涉猎的范围要更广, 对行业动态、前沿理论的更新要及时, 对生物制药领域法律、法规要严格把握, 对生物药物研发、生产要有实际体验等。

2 实践教学

生物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强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不仅适用于理论课, 也适用于实验课。

2. 1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 保留部分验证性实验 ( 30 % ) , 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 70 % ) , 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专业技能的综合操作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选择仪器, 制定流程, 处理数据, 完成报告, 对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等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2 加强实验平台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实践教学要为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结合学院情况, 适当购置一些先进设备, 尽可能完善实验条件,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环境。在加强实验室建设时,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管理中,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3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将科研活动引入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地组织学生到生物技术高新企业参观学习, 了解生物药品的生产过程; 对生物药物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了解行业现状; 动员学生聆听学术报告, 对毕业发展方向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此外, 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或使学生加入到教师的课题组中, 培养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

3 建立科学的多元化考核模式

科学合理与客观公正的考核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重视, 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推进作用。无论对理论考核还是实践考核, 我们都致力于建立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导向的多元化考核模式, 而非局限于传统的的期终考试或是实验报告。理论与实践考核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 平时成绩要综合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专业素养与团结协作等; 期末考试合理增加主观、应用性题型的比例; 实践考核通过学生的实验方案、操作、结果、讨论、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 对在课外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激励。

参考文献

[1]汪维鹏, 杨世林.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的实践[J].药学教育, 2009, 25 (2) :31-35.

[2]俞捷, 李维熙, 林海涛.药典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23) :74-76.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药物分析与检测》 重构

1 《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简介

《药物分析与检测》是高职院校制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高级药物检验工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为今后从事药品检验、质量控制、药品质量管理等工作,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好基础。

2 重构前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基本上都是压缩版的本科教材,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结构没有改变,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是通过系统地学习与研究各类药物的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方法及其差异性,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药物的结构特点,建立药物的各种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药物及其制剂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能力,或配合生产工艺研究创新质量控制方法、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等能力。使用这样的教材,学生往往感觉学习理论深、学不懂,同时,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上即根据药物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以及对药物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这显然有违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

3 课程内容的重构

3.1 课程对应岗位的调研 我们课程组对检验岗位、岗位任务及药物检验工职业标准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如下:①主要的检验岗位如下:a生产企业的标准岗位。b各级药品检验所的检验岗位。c经营企业质量验收岗位。②岗位任务如下:按照质量标准,完成检品的检验任务。③根据岗位任务确定了应具备的工作能力:a 药品质量标准解读能力。b试药选用与试液准备能力。c检验仪器的选用与使用操作能力。d规范填写检验记录。e正确处理检验数据与报告结果的能力。f解决质量问题和检验异常情况的能力。

3.2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完成药物分析与检验任务能力为宗旨,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药物检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用任务引领课程授课内容的模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①与行业企业合作,制订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贴近企业。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配套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密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③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团队。④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重构后的课程主要内容 依据药物分析工作过程的要求,结合教学目的,我们课程组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六个技能模块,即模块一:药品质量标准、模块二:药物性状观测、模块三:药物的鉴别、模块四:药物的检查、模块五:药物的含量测定、模块六: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综合训练。然后在这六个技能模块中采用12个具体任务进行实施。12个具体工作任务是:①查阅使用药典;②苯甲酸质量分析方案的拟订;③葡萄糖口服液的比旋度的测定。④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检测;⑤布洛芬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⑥纯度检查:葡萄糖中氯化物、铁盐检查。⑦常规检查: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均匀度检查;⑧维生素B1片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⑨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⑩亚硝酸钠法测定磺胺类药物含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检测;■复方氢氧化铝片的质量分析与检测。

4 重构后的课程教学组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内容的选取本着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具体任务的学习都结合药物检验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按照药物检验工作过程即:实验前期准备(药品质量标准查找并制定分析方案)、药物的性状观测、药物的鉴别、药物的检查和含量测定为主线,以药物检验工作的完成及解决质量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宗旨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同时利用实训周进行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综合训练,从而达到对药物的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检测能力的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以实验课的形式外,还采用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给各学习小组布置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拟订分析方案和方法,通过同学们课堂讲解、相互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考核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5 小结

《药物分析与检测》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繁杂的工作过程,其涉及的内容包括药典中各种类型药物的鉴别、检查和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等,教学任务十分繁重。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利用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将课程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不仅有利于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模块教学中以具体药物的分析与检测进行项目驱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也可以避免以往章节过多、学生头绪不清、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高红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6).

[2]赵永明,赵丽艳.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4).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与思考 篇12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试手段, 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 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 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1]。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观念, 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从而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 并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从药物分析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可以看出, 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自然成为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也凸显着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学时占本课程教学任务的50%。但由于各院校实验学时数, 实验学生人数, 基础实验设施以及仪器设备种类、数量等会有很大差异, 因此药物分析实验教材通用性不强, 结合了本校教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 设计出了集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为一体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大家共勉。

1 实验内容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 把整个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部分。以效果最大化原则, 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让实验内容丰富, 从原料到制剂, 从化学药品到中成药, 从体外药物分析到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实验内容的设计应与理论相结合, 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 为了适应医药科技的发展, 为了满足药学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验内容的设计也需要体现实用性原则, 尽量选择常用药品、常见剂型、法定方法及热点话题。

2 实验分类及内容

2.1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也可以称为“验证性实验”, 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参阅现行版中国药典, 掌握最常用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的规范化操作, 熟悉常规分析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2]。比如原料药常用的酸碱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典型的亚硝酸钠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等相关实验均有必要纳入其中;还有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中重金属的检查、砷盐检查等也需要强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操作和注意事项。由于课时的限制作者只摘取其中1~2个典型实验。这部分实验旨在体现从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中学到的分析手段和方法如何服务于药物分析专业课程, 并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药品分析“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

2.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实验课内容的重点, 主要体现在药物的综合质量评价。考虑到对不同的分析方法的强化应用及化学药物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差异, 开设了如下实验: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剂的质量分析, 内容包括化学鉴别法、薄层色谱鉴别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 作者认为此为双波长法的含量计算的典型案例, 而放弃使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HPLC的定量方法;维生素E软胶囊的质量分析, 主要内容为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有关物质进行限量检查及样品含量测定;熟知中药制剂杞菊地黄丸的质量分析, 内容包括枸杞子药材的薄层定性鉴别, 马钱苷、丹皮酚的HPLC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等。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使同学对药典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对药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结果和数据处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初步建立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锻炼其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要求实验室配备全面, 仪器、试剂繁杂, 实验教师工作量较大[3]。所以由于各方面原因, 本教研室开设药物分析课程设计性实验起步较晚。我们的设计性实验选择的原则是多跟踪社会热点,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 本们开设的设计性实验为:盐酸克伦特罗 (瘦肉精) 的质量分析及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实施过程为:实验分组8人/组, 选出小组负责人;实验题目提前一个月交给学生, 查阅文献设计试验方案;两周后, 实验教师审查方案, 并组织学生进行可行性讨论, 而后重新修订试验方案;实验开始前一周提交使用仪器、试剂、药品清单及实验时间安排, 实验教师按照清单准备所需物品, 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实验开展过程中, 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司其职, 实验教师现场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试验结束后, 各组汇总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从拿到课题时的无从下手、一片茫然, 到具体而又详尽的实验结果的提交, 对药物质量控制的科研思路也更加清晰,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该实验教学内容是作者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 又结合本院实际制定的, 经过专家论证、得到学生认可、在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是基础、先进的教学模式, 新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会使该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其乐无穷。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

[2]崔永霞, 谢彩侠, 白雁.“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0) :106-107.

上一篇:鼻前庭囊肿下一篇:模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