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2024-09-19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精选12篇)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1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都有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重视教学质量的今天,对教材中的难题下足了“功夫”,进行题型研究,反复练习. 但部分教师对“难题”的理解仅仅限制于本学期大部分学生错的较多的题型,从而进行单调的、重复性、机械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还有个别老师认为数学难题就是教材中《数学广角》中解决问题的题型,把他们当作奥数培训课,进行“英才”教育,对学生的“难解之谜”费尽心血、花尽心思,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专项训练,从而让学生“熟能生巧”,掌握解题技巧,而忽视了教育的规律.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标准》还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中的难题应具有相对性,它的难度是有一定的梯度,同一题目针对不同的学生它的难度系数就会不同,不同题型的难题,它的教学方法、侧重点等方面应有所不同.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常常难住学生的题型作简单分析.

一、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中暗藏的“难题”

对于小学数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公式 、基本算理 、定律等,许多老师都觉得很简单,只要教给公式、定律,学生就应该会应用,学生如果做错会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不然,现在的数学教育逐步从事实性知识向学生理解力、应用力和思维技能的方向转变. 例如:把一个圆剪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为24.84厘米,那么原来的圆的面积是(). 这是一道学生在学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后的练习. 如果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过程中,只关注公式的记忆,不关注公式的推导、理解,那么这题的难度系数就会增加. 如果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想、探索、类比、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这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πr),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 (πr + r) ×2,在教学时,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转化的思想,那么对亲身经历公式推导的学生来说,学生就会利用转化的思想,只要求出r,学生的难题就迎刃而解,此题的难度系数就有所下降.

这是典型的应用数学公式解决的“难题”,要解决此种类型的“难题”,教师需要平时在教学活动中把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出“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等)”,注重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中的“难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 ,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教材把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和方法内容隐藏于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从二年级开始设立“数学广角”单元 ,重点落实“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标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列示计算的过程,把策略当作结论性知识或程序性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没有让学生系统完整地经历“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较信息—作出决策”的基本过程,忽略学生对解决策略的深度思考,学生受惯性思维的误导,导致“难题”出现. 如:人教版第九册的“植树问题” . 题3: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学生在学习了新课后,掌握方法. 很容易就能用2000÷50 = 40,每边有40个间隔,所以每边要安40 + 1 = 41(座)路灯,然后再41×2 = 82(座). 这是解决“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果老师过分强调解题程序性技能,在遇到如下问题,题4:圆形滑冰场的一周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周每隔15米安一盏灯,一共要装几盏? 学生就容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用150÷15 + 1 =11(盏 ),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解题是过程和策略的载体是教学目标之一,而过程和策略则可以迁移、变通. 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要防止过分强调程序性技能的形成,引导学生解题要注意分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学会融会贯通.

三、对题目理解出现偏差的“难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灵活多样,不少练习的信息量大,而且一些解题条件隐藏,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辨析,把它整理成有序、有用的信息加以选择使用. 例如题2:李师傅要给柜子刷两遍油漆、柜子刷油漆的部分约为3.5平方米. 第一次刷漆每平方分米用油漆十四分之一升,第二次每平方分米是第一次的五分之三,李师傅至少需要买多少升的油漆? 此题语言叙述长,题目中又隐藏一个单位换算,并出现两个意义不同的分数,一个带单位的表示具体数量, 另一个表示分率. 这容易混淆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导致学生对题目理解的偏差,给学生解题带来“难度”.

此种“难题”的对策:让学生“亲身”尝试错误,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 才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模棱两可到澄清认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错误,我们不能绕道而行,而应该有意识地将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适时呈现给学生,以错引思、让学生自悟,促进思维的发展. 还要在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准确获取解题信息,从而做出决策.

四、学生的学习习惯的“难题”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当我们把改好的练习发下,很多学生就叽里呱啦地闹开了“唉! 这题我会,就是少看了两个字. ”“我把上面的数字抄到下面就抄错了”“我忘了进位了”……然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把错题更正过来. 可见学生学习习惯带来的“难题”也不可小觑 . 学生的许多错误 ,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 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 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求解的习惯.

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谨而导致错误的现象很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的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做题急于求成,没耐性,没认真审题、没深入思考就想当然地直接解题有关. 因此教师要 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 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 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 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长期坚持, 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学生“难题”产生的解决,主要取决于教师平时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是否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只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让学生不但得到“鱼”,而且学会“捕鱼”.

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 通过学习解决难题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定会使数学教学“活”起来.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2

摘要:《药物制剂技术》是职业院校药学类专业课程,本文通过药物制剂GMP仿真系统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比较,阐述GMP仿真系的使用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创新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GMP仿真系统;药物制剂技术;职业教育

《药物制剂技术》培养目标是适应药品生产、质检及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具有牵涉面广、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等特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观察技能、操作技能和应变技能的培养。药物制剂GMP仿真系统整合了数字技术与教学素材,建立新型的综合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制药技术类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该软件满足了教师授课、学生自学和综合考评的多项要求,开创了“统一资源、多向仿真”的新模式。因此,该仿真教学系统应用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要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就要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采用各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应加强创业精神教育,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使职业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促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转变,使被动教育转为主动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特别是实训教学的开展。药物制剂GMP仿真系统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有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因此产生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地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二、学生一人一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药品的生产要严格按照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

许多医药职业院校开展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部分院校还投巨资建造了实训车间或基地。由于班级和学生较多,实训车间里的设备资源有限,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严格按照GMP要求熟练每台设备及岗位的操作。建设实训基地可以从硬件上解决学生GMP实践的问题,但是耗资巨大,不可能满足教学所需的全部要求,而且进行实践需要模拟正式的药品生产,造成巨大的浪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管理,鉴于企业机密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一般不欢迎学生参观实践。即使到企业实地学习,也只能浮光掠影地参观一些厂区和设施的布局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工艺流程,基本不可能进入洁净区进行实地操作。此外,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更新较快,还会导致学生技能的滞后性。 药物制剂GMP仿真系统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它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仅仅是图像、文本、视频、3D模型的演示,而该系统将以上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并且能够使这些要素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地运行。学生仿真练习汇总了片剂、胶囊剂、小容量注射剂以及工艺用水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的三维仿真操作,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车间场景,克服了实践教学安排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缩短了学生理论学习与生产一线对接的时间。同时,整个系统连接网络运行,因而具有快速升级、更新的功能,弥补了课本内容滞后的不足。

三、丰富教师教学内容,方便教学工作

药物制剂GMP仿真系统起到了一个学习包的作用,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为学生预习、复习和自学提供了多元化的内容。仿真考核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理论知识培训模块、各环节动手操作练习模块和实战考核模块。系统允许教师通过服务器进行考卷、案例、场景的设定,可对学生进行理论与仿真操作的测验,达到教考分离的要求,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工作。

四、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学生管理

药物制剂GMP仿真系统运行需要网络支持,因此可能会出现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学生管理。可以利用适当的屏蔽软件防止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还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询与医药相关的知识的任务。或者采取奖励措施,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完成实训考核以后允许学生自由上网,从而使学生寓学于乐,提高学生仿真实训的兴趣,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参考文献: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3

关键词:有机反应;药物合成;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0-02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必修主干课程之一。这门课既不同于有机合成,也不同于药物化学,是有机反应理论和药物合成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体。课程内容以有机化学为基础,对化学合成药物生产和研发中常用的反应作了重新分类、概括和总结。该课程从有机药物分子官能团与化学键的形成为主线出发,系统学习药物合成的基本反应及应用。由于该课程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保障授课的质量,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一、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反应”的教学方法

药物合成会涉及到很多种不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千差万别。许多同学对于药物合成反应的学习不知道如何入手。有些同学单纯地记忆反应来进行学习,试想有机反应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记忆力再好的同学又能记住多少!即使记住了,还很容易互相混淆!因此,单纯地靠背大量的反应不是学习药物合成反应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理解反应机理,了解反应本质,找出反应规律,才能很好地掌握药物合成反应。在讲授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时,首先对它们的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怎样应用空间结构和电子效应对有机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进而掌握其组成。例如在讲到特殊芳香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时我们首先来分析它的结构:当卤素的邻、对位有强吸电子基团(如:-NO2,-SO3R,-CN,-CF3等)时,这些基团通过吸电子的共轭效应会削弱其邻、对位碳原子上的电荷密度,进一步提高了碳原子的电正性,因而容易受到亲核试剂的进攻,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并以图示来进行说明。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培养不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课。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学生主导式”教学法等。对每一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单靠任课教师的讲解学生未必理解得很透彻。这时可以考虑采用探究式教学进行授课,让他们主动思考来解决,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个小组上台讲解自己的研究方案。如: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如何合成对硝基苯乙酮?首先给出这样一个实例,然后让学生用已学反应来设计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学生就要思考:该化合物中的硝基(-NO2)和乙酰基(-COCH3)两个基团具有什么电子效应?通过什么反应来引入这两个基团?这两个基团在引入时是不是有先后的次序问题?这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面,更加深了对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的理解。通过这种有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导的换位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注入新知识,理论联系好实际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在课堂讲授中,注意将国内外一些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尽可能地为学生介绍药物合成中的一些新反应、新技术及新试剂,如绿色溶剂离子液体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在构建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绿色催化氧化反应在氯霉素合成中的应用,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较多的补充和更新,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加明确了药物合成反应在药物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向学生讲述它们在药物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例如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特别是丙二酸二乙酯在抗癫痫药物普瑞巴林、非甾体抗炎药物洛索洛芬等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

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使教师在课堂中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书写化学结构式,使授课教师节省板书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内容,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解决了内容多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也不是最理想,学生不太容易跟得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不容易领会有机反应的过程,特别是在进行反应机理的推导,多步骤合成反应这些信息量较大的内容时,就需要适当地结合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这样通过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建立药物合成反应理论框架,强化归纳总结能力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框架,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经分析综合后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学习主线,让学生看到整个药物合成反应发展进程中的变化和创新,激发学生探求这些知识的兴趣。为此,在授课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药物合成反应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要求、考核方式及主要参考书。从电子理论的角度认识有机物结构,从广义和狭义上理解酸碱理论在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应用及路易斯酸碱与亲核试剂、亲电试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让学生对有机酸碱概念有一个整体、本质的认识。课堂教学多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马氏加成规则时,提出一个问题:马氏加成规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类化合物的合成或官能团的构建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把相对分散独立的内容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如讲授硝基还原为氨基的各种反应试剂时,对药物合成反应中构建伯氨基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总结工作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如碳碳双键的形成、环氧结构的建立、醇羟基的氧化方法、丙二酸和乙酰乙酸乙酯等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等。

六、教师应该坚持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实施是和老师的讲课激情离不开的,否则课堂教学就会陷入一潭死水,索然无味。笔者发现,学生的好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感悟于教师授课时的那份激情。老师应该做到可以及时补充新的知识点,使学生获得教科书以外的知识,保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

参考文献:

[1]闻韧.药物合成反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2]李西安.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56-59.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专项(JGZ1014)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4

初中数学会考中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思维要求有一定深度或技巧性较强的题目。2.题意新或解题思路新的题目。3.探究性或开放性的数学题。

针对不同题型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无论解那种题型的数学题, 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 (对数学概念的较好理解, 对定理公式的理解, 对定理公式的证明的理解;能很熟练迅速地解答出直接运用定理公式的基础题) , 所以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是很必要的。当然, 初三毕业复习第一阶段都是进行“双基”训练, 但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得深化和基本技能得到强化, 复习效果才好。

有些老师认为, 对全班进行面上的复习只要复习到中等题就行, 不必进行难题的复习, 那些智力好的学生你不帮他们复习他们也会做, 那些智力差的学生你教他们也白白浪费时间。其实, 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也不一定能解出难题, 这是因为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到达初中会考中的难题的答案, 或者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思维深度不够, 或者思路很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但很多有经验的初三毕业班的老师的多年的实践证明, 针对难题进行专题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复习得好, 对中等以上学生解难题的能力的提高作用是较大的。对此, 我们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要对学生针对难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路拓宽的训练。当然, 这种训练也要针对学生的“双基”情况和数学题型, 这种训练要注意题目的选择, 不只针对会考, 也要针对学生思维的不足, 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 但要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反思和总结, 只有多反思总结, 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老师要注重引导, 不能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 因为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定相同的。

过去, 有些初三毕业班的老师, 在会考复习中, 找来各地各区的模拟题对学生进行一轮轮的训练, 练完讲, 讲完练, 师生都很辛苦, 但效果却不很理想, 这是因为这种题海战术式的复习方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老师的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思维能力和对数学题型的针对性都不足。学生没有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 学生的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有些老师觉得, 会考难题难度大, 考试题型新而难以捉摸。对难题的专题复习就是把今年会考难题以及当年各地各区的模拟考试题中的难题讲练一次。这种以题论题的复习也难以使学生解难题的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初中数学会考试题的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考查我们初中毕业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当然都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谓难题, 只是笼上几层面纱, 使我们不容易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去揭开那些看起来神秘的面纱, 把握它的真面目。程咬金用三道板斧能在战场上取胜, 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有一定的解题技能, 只要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得当, 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考场上取胜。

关键是, 我们对学生的复习训练能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并强化学生的解题技能, 同时, 我们老师的得当的引导, 学生训练后的反思总结, 对知识的自主构建, 从而把握各类数学难题的实质——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对难题进行分类专题复习时, 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对数学难题跟基础知识的联系的把握能力的训练以及引导学生迅速正确分析出解题思路这一点上, 并从中培养学生解题的直觉思维。应当先把难题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类训练。在课堂上不必每题都要学生详细写出解题过程, 一类题目写一两题就行了, 其他只要求学生能较快地写出解题思路, 回去再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我认为可以将初中会考中的难题分以下几类进行专题复习:

第一类:与一到两个知识点联系紧密的难题。

这类难题, 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紧扣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 直到把问题解决。

第二类:综合多个知识点或需要一定解题技巧才能解的难题。

这类难题的教学关键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运用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以及一定的解题技巧来解答。

第三类:开放性, 探索性数学难题。

无论是开放性还是探索性的数学难题, 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

第四类:新题型 (近年全国各地初中会考中才出现的题型) 。

初中会考题型再新也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 所以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基础知识, 然后, 运用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 综合, 比较, 联想,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5

欢迎下载百度文库资源 资料均是本人搜集

PBL教学法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邹纯才,鄢海燕,郭敏,胡琦艳,张文芝(皖南医学院药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目的:探索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新的形式和方法。方法:在实验课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的教学中对部分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同时以同年级的其他学生为对照。结果: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自学、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所涉及的内容经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测试掌握较好,平均成绩较高。结论: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可行。关键词:PBL教学法,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ZOU Chun-cai, YAN Hai-yan, GUO Min, HU Qi-yan, ZHANG Wen-zhi

(Department of Pharmacy,Wannan Academy of medical, Anhui Wuhu 241002,China)Abstract: Goal: To investigate a new form and method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Method: Use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to determinate the content of Atropine Sulfate Injection with the acid dye colorimetry to partial students, the others as the comparison.Result: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is helpful in training the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the team cooperation, to analysis and solve the problems.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average examination results are well.Conclusion: Use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feasible.Key word: PBL teaching metho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experimental teaching

PBL的全称“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起源于2O世纪5O年代美国的医学教育[1,2]。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进行了部分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3~5]。PBL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为探索这一教学法,我们对药学系2005级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在药物分析实验课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的教学中进行PBL教学尝试。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教师 以2005级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选择药学1班的28名同学

邹纯才,男,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物色谱、光谱分析

为PBL 教学法实验班,药学3班为传统教学法授课对照班,学生的性别、年龄 及与药物分析较为密切的基础课分析化学的学习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药物分析教研室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相同教师任教。1.2教材与内容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皖南医学院药学系药分与药化教研室自编的《药物分析实验指导》,教学内容选取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1.3方法

实验班按PBL教学法进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选定的内容编写PBL提纲,提出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及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及查阅文献,达到对实 验原理加以解释说明;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对实验中所用的 实验仪器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加以补充;对本实验如缺少实验指导中所给出的实验仪器、实验试剂,该如何调整加以讨论。教师辅导答疑、总结,效果评估。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2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辅导及解答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检索工具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教师在分组讨论中就学生争论的焦点及分歧最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要求。学生按照相应的要求根据具体的问题针对性学习基本教材,查阅图书及期刊杂志进行自学,围绕指定的问题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汇总及提出应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由每组选出的代表做本组总结发言,另一同学可做适当补充,各组间进行讨论,并提出疑难问题。讨论及答疑结束后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再次所遇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解答,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2 结果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实验内容的理论,操作方式方法,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应变能力,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并对实验课的分数(含课堂操作分数及实验报告的分数)进行统计学处理。测试成绩结果见表1。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1)。对实验班实验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参照文献[4]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含有1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对照班与实验班测试成绩

分数 95~100 90~94 85~89 80~84 xs

实验班(n=28)对照班(n=28)8 18 2 92±5.1 8 17 1 87±4.9

表2 PBL教学实验班学生调查结果

项目

调动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参与意识

好 26 28 一般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8 促进自学 增强团结协作 加强师生沟通 增强文献训练 应继续实施 3 讨论 28 28 23 26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8 药物分析是药学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内容多,学时有限,上课学生较多,这对PBL教学法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实验课教学采用小班制,为开展PBL教学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PBL教学法实验班与传统教学法对照班的测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但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较对照班学生平均成绩高5分。虽然测试中所涉及的内容在对照班的实验课教学中老师进行过传授,但由于对照班的同学多是在较短时间内被动的接受,效果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传统教学法对照班中学生的想法往往很唯一,那就是尽快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形成实验报告。而对于实验班的同学通过PBL学习过程,可以逐步提高其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查找相关信息、应用知识、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PBL教学法加强了团队协作,促进了师生沟通与合作,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

PBL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相长。学生思维的扩充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促使老师不断学习,使得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加大了知识的广度与信息的更新,并且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讨论与探索对课堂管理、时间安排和实验安全上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破教与学的界限,打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束缚与被束缚的关系,创设一种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环境,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严肃性与严谨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PBL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但如何在规定的学时内对更多的内容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地进行探索。参考文献: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6

【摘要】在对药物化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明显的使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提升,以此使其满足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与特点。本文主要对合作学习的概述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此使合作学习可以积极有效的对药物化学进行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 药物化学 教学 应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2CZJ028。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10-02

药物化学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药学专业课程,其一般是构建在多种生物医学与化学等学科基础上,而研究、设计与合成的用于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与治疗的药物。现代新型的教育观念显示,教育应该具备开放性、民主性与多样性,其教育既要对知识进行传授,还要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而如何确保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充分的对药物化学的技能与知识进行了解,从而培养出更多专业的药学人才。基于药学化学中理化性质、药物名称与结构式多且复杂、难度大以及用途广等特征,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提升,推动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从而使其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实践、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中成果最多以及影响最大的领域。合作学习主要指的是应用合作性的奖励机制以及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可以在异质小组内全面发展、正向互动以及积极反思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组成要素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且可以明确的对学习进行责任分工。相关研究显示:如果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安排他们以小组形式在一起学习,其自身并不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成绩得到提升,也不会出现良好的效力,而小组活动在很多的情况中是很难出现效益。唯有充分的对合作学习组成要素进行了解与掌握,才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不断的对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借鉴,并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尝试,可以得出在对药物学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其主要包含了下面的几个基本组成要素:第一,小组自评。此要素主要是指小组成员定期的对活动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并确保小组可以长期的对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维持。第二,个体责任。其主要指的是所有学生都一定要对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行承担,并有效的对所分配的相应任务进行了解与掌握。第三,异质小组。其主要指的是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充分的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依照学生的家庭背景、成绩、能力以及性别等因素而编制出来的5人异质小组。第四,合作技能。其主要是指教师在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可以充分的对社交技能进行掌握,而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是缺失合作意愿,而是缺失社交技能。

二、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

(一)引导交流,对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进行培养

交流是开展小组讨论的延伸与拓展。如果想要有效的实现小组合作交流,则应该确保小组合作交流的流畅性。学生通过交流既可以有效的联络感情,并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实现心理默契以及共融;还可以及时的对同伴的掌握知识与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有效的进行互相调整与自我调整,从而让合作关系可以更加的优化与滋润。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的使学生的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并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二)引导讨论,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效率进行培养

合作学习的关键则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进行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的对讨论契机进行把握,选择出合适的讨论内容,促使讨论可以成为发展创新能力、促进合作交流、深化课堂教学以及参与互动的有效途径。

第一,一题多解,学生思维发散。如果某个问题存在着多种解法与思路时,教师则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且需要重点的对具有独到见解与想法的同学进行鼓励与表扬。相关研究显示,发散性训练,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思路的萌发进行激发。

比如,一个药厂的药物分析人员,面对着两瓶无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他只知道药物的名称分别是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此时该如何对两种药物进行辨别呢?教师则可以告知学生有很多的辨别方法可以对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进行区分,从而对学生讨论的兴趣进行激发。

第二,难点疑点较多,学生思维受阻。当知识存在着较多的疑点与难点时,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或者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新见解,而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则不可以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应该抓住学生当时的心理,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积极的思考研究,从而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并有效的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比如:教师在对异烟肼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结核病的发病率以及发展情况引入该课题,且积极的组织小组开展讨论。这样的话学生则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发言,并怀着求知欲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第三,发现规律,学生存在疑惑。在对药物化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自身具备着许多诱人奥妙与有趣的规律。如果想要有效的提取思维精华、总结学习内容以及及时的发现规律,教师则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对其进行探索,并有效的对其进行利用。

比如,教师在对对乙酰氨基酚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其可以让学生依照药物结构内包含的官能团,来确定药物具备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这样的话,学生则可以通过共同的分析与讨论,总结归纳出其具备着水解与酸性等性质。此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对知识进行掌握,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引导质疑,对学生共同探索的欲望进行激发

俗话说,学源于思,且思源于疑。只有常常带有疑点,才可以常常的进行思考、创新与研究。在进行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释疑与质疑当作关键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解决产生质疑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探索知识来寻求问题的答案,以此使学生可以充分的对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并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与积极的进行学习。这样的话,既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共同探索的欲望进行激发,并对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决心进行培养。

比如:教师在对阿司匹林药物化学性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依照实验现象,则可以有效的获得以下结论:第一,二号试管中存在着大量的气泡,可以发生水解。第二,如果把石蕊试剂滴入到一号试管中,其溶液变红,则可以认为溶液显酸性。第三,阿司匹林可以完全的溶解在碳酸钠溶液中,且可以轻微的溶解在水中。而教师可以在这时提出质疑:存在着大量气泡是否就可以确定阿司匹林发生水解?以此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本质进行研究与探索,并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

(四)引导操作,对学生协作互助的意识进行培养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既可以充分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调动,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还有助于对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在试验中真正的感受到小组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活动,补给可以对集体的智慧进行体现,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具备着更强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营造出有助于合作的一些活动,以此使学生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对阿司匹林药物的化学性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其可以要求学生分工操作,一部分人实施试验操作,而一部分人对试验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对出现此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工操作,不仅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智慧得到发挥,还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单薄力量是难以顺利的对问题进行解决,唯有通过小组合作,才可以有效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得到了提升。

(五)引导情趣,对学生宽松愉快的氛围进行营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工作学习,才可以思维活跃与思路开阔;此外,学生也只有在自主、宽松与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才可以敢标新立异、敢做、敢想、敢怀疑与敢说。如果想要确保学生可以主动积极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并确保学生可以无拘无束的对问题进行讨论,则一定要对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进行转变,构建出民主友好以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此为学生创设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并且可以真正的变成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对药物化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因题而异,巧妙的对学生进行诱导,并选择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进行激发。

比如,教师在对酯类药物水解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直接把新课内容导入的教学方式,而是携带试验器具与试验药物进入教室,学生则会对其产生兴趣,并出现相应的疑问(老师为何携带这些器具,今天的授课内容是那些等)。教师则可以在学生疑问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且要求每个小组只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来证明水解,并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可以在渴求的心理状态下对其中存在的规律进行研究与探索,这样的话,则可以有效的对学生求知欲望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充分的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调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药物化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引入合作学习,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有效的对课堂上的心理气氛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非智力发展因素进行培养。同时,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囊括了皮亚杰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布鲁纳提出的学习思想以及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等。尽管合作学习已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对合作学习策略进行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周玉平,罗艳,张万金.浅谈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04).

[2]华金玲,王立克,闻爱友,戴四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1).

[3]易金娥,程天印,纪春晓,袁莉芸,屠迪,刘进辉.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J].南方医学教育,2012(02).

[4]朱卡林,胡永洲,曾苏,张小玲,姚晨.综合性大学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4(04).

[5]蔡际群,王晓红,刘强,路振富,乔敏,孙宝志.学习哈佛教学新理念 搞好药理学课整合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02).

[6]高慧英,魏丽华,苏衍萍,崔海庆,杜长青,刘立伟,石运芝,杜辉.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提高教学效果[A].山东解剖学会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

[7]汤浩.活化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

[8]习保民,张鹏鹂.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06).

[9]刘娜,朱驹,吕加国,周有骏,郑灿辉.从范例教学谈《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11(16).

[10]孙铁成,林景波,李凤阁,刘群,杨华,吕瑞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建实验教学新模式[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

作者简介: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7

20世纪70年代之后,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 对酶与受体的认识更趋深入, 更多酶的性质、反应历程、药物-酶复合物的结构得以阐明, 使得药物设计更为合理。同时, 计算机图形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与交叉应用, 不仅为新药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同时也让药物研究面临更多了挑战。显然, 药物设计方法在药物化学中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目前, 药物设计开始综合运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量子化学、药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 使得药物设计受到药学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已成为药物研究中的基本工具与必备手段。

药物化学是药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本身所涉及的药学研究内容较多, 对教师的理论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 药物设计因属于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领域, 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 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 在传统的药物化学教学中并未将药物设计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单独提出, 这就让学生对药物设计产生神秘感, 增加了药物设计的教学难度。因此, 如何将药物设计的理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有机融入到药物化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 需要长时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该文将介绍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药物设计方法, 将药物设计理念融入到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中, 为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1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药物设计方法

1.1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

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针对药物或先导物结构进行药物性质设计与优化, 以改善药物或先导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毒副作用为目的。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 药物设计案例随处可见, 诸如软药设计、硬药设计、孪药设计、生物电子等排等, 在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药物分子通过简单的设计或改造, 可以改善其某些物理化学性质或不良效应, 提高药物的选择性、稳定性、溶解性、作用时间、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与降低毒副作用等。例如由乙酰水杨酸与对乙酰氨基酚拼合而成贝诺酯, 不仅可以解决水杨酸对胃的酸性刺激, 而且因协同作用而增强的药效。再如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已烯雌酚会产生雌激素副作用, 将其设计成已烯雌酚二磷酸酯, 因前列腺肿瘤组织中磷酸酯酶含量高于正常组织, 可以在癌组织中酶解出高浓度的已烯雌酚, 从而增强了对前列腺肿瘤组织的选择性。

1.2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是根据现有药物分子结构, 分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之间量变关系, 据此设计新的化合物以提高其的生物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在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 可分为二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可以追溯到1868年提出的CrumBrown[10,11]方程, 该方程认为化合物生理活性可用化学结构的函数式表示, 但是并未建立明确的数学模型。直到1 9 6 4年Ha ns c h提出线性自由能模型, 使得构效关系研究进入定量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的出现使得构效关系研究更为直观, 也大大提高了药物设计的效率。例如环丙沙星的发现就是基于系列喹诺酮类药物的Hansch方程, 方程显示喹林羧酸的1位取代基的最佳长度是0.417 nm, 因此1位取代基为环丙基 (0.414 nm) 比乙基 (0.411 nm的生物活性更优, 结果表明环丙沙星的抗菌效果优于诺氟沙星。

1.3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是指基于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或同源建模等提供的受体三维结构信息, 筛选或设计能够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并能调节其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大量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被发现, 且越来越多药物受体的三维结构被测定, 尽管有些具有重要药理作用药物靶点地三维结构还未测定, 但可以通过同源模建或从头计算方法获得相关信息, 为创新药物设计奠定了基础。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包括如下步骤: (1) 确定药物作用的是受体分子; (2) 确定受体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结合位点; (3) 基于受体与结合位点信息, 设计或筛选小分子化合物, 并模拟出最佳复合物的结构模型; (4) 合成模拟得到的最佳化合物, 进行活性测试; (5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意为止。在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 卡托普利是基于受体药物设计的典型案例。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结构分析发现, 该酶中有一个锌离子, 对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重要作用;此外, 受体分子的精氨酸残基带有阳离子, 可与带负电荷的基团形成离子键。卡托普利的巯基与羧基能够很好的满足与受体结合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酶抑制活性, 因此卡托普利也是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4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

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是指基于疾病发生的全过程, 根据药物靶点的结构、功能与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产生生理活性的机理, 通过抑制某些与疾病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以阻断疾病的发生, 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技术建立对介导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过去, 对药物作用机理的认识往往滞后于药物的发现, 而现在药物研发的重心已经转到了探寻分子机理并据此设计药物上。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是药物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比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更为合理。例如在精神病药物的开发中, 经典的多巴胺受体 (DA2) 拮抗剂容易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 而5-HT2受体与情绪、抑郁等密切相关, 当其拮抗时可使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释放, 使多巴胺神经节调节运动的功能恢复。基于该机理设计的利培酮可同时拮抗5-HT2和多巴胺DA2受体, 具有很好的抗精神病作用而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很小。

2展望

合理药物设计在药物的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药物研究中使用好药物设计这一有利工具, 将有效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与成功率。因此, 在药物化学中介绍药物设计方法, 让学生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药物设计的全部理论并不现实, 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概念是可行的;此外, 如能在药物化学实验中引入药物设计的相关实验内容, 例如喹诺酮药物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二氢叶酸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等等, 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物设计方法, 提升其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总之, 让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的同时, 了解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技能, 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也能促进其在药学领域中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Langmuir I.Isomorphism, Isosterism and Covalence[J].J Am Chem Soc, 1919 (41) :1543-1559.

[2]Grimm HG.Structure and Size of the Non-metallic Hydrides[J].Z Electrochem, 1925 (31) :474-480.

[3]Erlenmeyer H, Leo M.On Pseudoatoms.Isosteres are those atoms, ions, and molecules with identical peripheral layer of electrons[J].Helv Chim Acta, 1932 (15) :1171-1186

[4]Hansch C, Fujita T.ρ-σ-πAnalysis:A Method tor the Correlation of Biologicial Activity and Chemical Structure[J].J Am Chem Soc, 1964 (86) :1616.

[5]Hansch C, Steward AR.The Use of Substituent Constan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 Penicillin Derivatives[J].J Med Chem, 1964 (7) :691-4.

[6]Crippen GM.Distance geometry approach to rationalizing binding data[J].J Med Chem, 1979, 22 (8) :988-97.

[7]Hopfinger AJ.A QSAR investigation of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inhibition by Baker triazines based upon molecular shape analysis[J].J Am Chem Soc, 1980, 102 (24) :7196-7206.

[8]Cramer III RD, Patterson DE, Bunce JD.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 MFA) .1.Effect of Shape on Binding of Steroid to Carrier Proteins[J].J Am Chem Soc, 1988 (110) :5959-5967.

[9]Klebe G, Abraham U, Mietzner T.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i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Co MSIA) of Drug Molecules to Correlate and Predict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J].J Med Chem, 1994 (37) :4130-4146.

[10]Crum Brown A, Fraser TR.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emical Constitution and Physiological Action.Part I.-On the Physiological Action of the Salts of the Ammonium Bases, derived from Strychnia, Brucia, Thebaia, Codeia, Morphia, and Nicotia[J].Trans Roy Soc Edinburgh, 1869 (25) :151-203.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8

关键词:快乐,行为引导型教学,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是药学类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是药学工作中应用最直接、最广泛的学科, 因此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该学科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与配制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和合理运用等内容, 需要以化学、物理、数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 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却难以达到这些要求。

一、药学类学生的现状和特点

本校生源主要为应届初中毕业且成绩较差 (上不了高中) 的学生, 男女生比例悬殊, 大概是1︰4, 且生源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生的状况和特点, 决定了学生缺乏药物制剂涉及的基础学科知识, 缺乏空间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低, 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动力, 纪律性较差, 加上《药物制剂》课程涉及的设备结构和原理较多, 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要使中职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比较困难。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在药物制剂教学中的应用

1. 优化教学大纲和教材, 更贴近实际应用和操作

制药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新设备不断出现, 且GMP对制药设备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教材要反映出制药设备与制剂技术、GMP的前沿动态。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材的内容应尽量通俗易懂。原先的药物制剂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偏多, 而中职教育其实是更注重实际操作的, 对于中职生的培养也是技能优先。因此, 我校使用了由缪立德主编的药物制剂技术用书, 该书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方式, 注重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将一些较抽象的以及复杂的计算删去, 力求学生看得懂, 学得会, 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外, 笔者对教学课时进行了重新调整, 减少了理论授课课时, 以够用为原则, 增加了实验授课课时, 目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学生考核药物制剂工中级做准备。

2.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药物制剂工中级的技能要求是掌握GMP的规范、熟练操作制剂生产中某一岗位, 并了解制剂生产的过程, 考核方案由应会综合和应会操作两部分组成。其中应会综合重点考核对生产规范的掌握程度;应会操作则是考核对某一岗位的设备操作。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药物制剂工中级技能考核要求笔者采取行为引导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实施效果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快乐学习

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转变为行为引导型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最大程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组合自由, 既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协调配合的能力又熟悉掌握了制药中每个具体小岗位的工作要点和职责所在以及现在边动手边学习的方式, 让一部分对理论知识学习热情低的学生也迸发出学习的动力, 因为他们其实还是很愿意动手的, 对设备以及实验都有比较高的好奇心和热情, 笔者就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这部分好奇心和热情不知不觉间教授理论知识, 抓住课堂中学生的心, 调动课堂氛围, 活跃气氛, 穿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出不足并讲解理由, 让学生身临其境, 做实验时更能有目的的完成。

2. 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协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时, 笔者通常一次只带十几名学生进行实训, 所以几乎每位学生都可以与设备亲密接触, 逐个指认零部件, 又通过协作来完成设备安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全神贯注来听教师的讲解以防止自己在演示某部分零件指认或安装中出错误, 因此学生的动手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 提高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并保证了教学的效果

笔者通过此种方法的药剂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关系亲密度有大大改善, 学生也不再胆小害怕提问了, 经常在教学或实训过程中提出问题。这说明了学生也在思考, 也有自己对该课程的想法和见解。本次所教授的班级在药物制剂工中级技能考核中有很高的通过率, 学生自己也很满意, 体会到了该课程学习的成就感。

4. 建立了多元评价体制

该课程既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所以灵活多方位的考核评价目标设定显得尤为重要, 过分侧重理论评价就抹杀了中职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反之则亦不符合用工单位的要求。所以理论与实训都各占评价体系的重要一块, 这时也要分割出一小块予遵守课堂纪律和实验保洁情况的评价, 让学生明白医药行业工作者必需注意卫生、严守纪律, 这样以后生产的产品才能让人放心。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9

1 在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合作式学习是指小组成员一起工作以完成共有目标,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共同承担责任是其基本条件。个人能否达到目标取决于群体目标的实现,成就是互享的。自主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小组内既自主又合作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学组织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学习潜能,主动、能动地认识知识、发现知识和接受教育,积极质疑、讨论、请教教师而达到学习目标。

药物分析课程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其教学内容非常严谨而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较大困难。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药物分析课程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教师讲授的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教师也较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并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但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时间少,学习参与度不够,班级容量、课程容量和课程学习课时比例不协调, 教学对象与内容覆盖面有限,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课程教学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引入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组与组间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基于自主合作学习的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采用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新模式进行药物分析教学,具体操作模式为:选择教学内容→小组建设→分配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教学→测验反馈→总结评价。

2.1 选择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根据中职药剂专业培养方案、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选择自主学习知识主题。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有:(1)芳酸类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及其片剂(肠溶片)的分析;(2)胺类代表药物盐酸普鲁卡因及其注射液的分析;(3)胺类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及其片剂的分析;(4)糖类代表药物葡萄糖及其注射液的分析;(5)磺胺类代表药物复方新诺明的分析;(6)维生素类的代表药物维生素C的分析,每个单元理论2学时,共计12学时。每个知识主题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等目标,并提出重点与难点。

2.2 小组建设

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文化素质等,同时考虑性别、性格、实践能力等因素,由教师与班委共同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人,并设立组名,自主推选小组长与记录员各一名,负责小组事务。教师在课前对课代表和小组长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辅导。

2.3 分配学习任务

教师提前一周从药物的发展史、发现史、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或生活案例等介绍药物,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悬念进入到自主学习中。同时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思考题和练习题打印成资料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

2.4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结合教师印发的学习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包括3小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与形成结果。

首先学生结合教师印发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包括独立阅读教材与参考资料、通过网络查阅文献,并提出疑问。

其次,当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小组组长组织成员针对材料上的问题和习题、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记录员负责详细记录并检查组内成员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

最后,将结果形式文字,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基本内容:药物的名称、结构、分子式与分子量、药理作用与用途;(2)结构特点与性质;(3)鉴别;(4)检查;(5)含量测定;(6)未解决的问题。

2.5 全班教学

课堂上教师随机抽一组展示学习成果,之后由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并指定另一组点评,教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或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进行精讲,拓展学生的认识,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6 测验反馈

教师随堂进行测验,检查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7 总结评价

据课程容量设置每组及组员的考查任务,评价的内容包括:展示、质疑、补充、点评的次数,对于每次考查成绩由课代表做好记载并公布,评选优胜小组,给予奖励,累计学期成绩为平时成绩依据。

3 讨 论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教师的指导、个体的主动参与,自身感悟和内化组合,产生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积极学习行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但在小组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最好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选择:(1)学生曾经使用或熟悉的药物,这些药物贴近生活,不再是纸上谈兵,易产生共鸣与兴趣;(2)各章节中的重点药物,具有代表性,掌握了这些药物后,就能举一反三,达到事半攻倍的效果;(3)选择教学内容不是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才能达成目标且能达成目标。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能先进行个人自主学习。如果学生不先进行个人自主学习,到了小组合作交流时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做,也不能在全班真正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本课题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第三,将全班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保证组内及组间建能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四,建立公平有效的评价机制。 如果评价不公平和有效,就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教学也将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展示,补充与点评,可加分并累积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央泉.小组自主学习法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12-14.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10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or TBT)是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等人建立的一种学习方法。Vygotsky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促进对个人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任务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教学目的要有意义;任务与实际活动有相似之处;学习者可通过互相探讨与交流完成任务;任务完成情况可通过结果进行评价。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模式一般为:第一步,前期准备阶段,介绍任务的题目与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制订计划;第二步,任务实施阶段,学生根据所制订的计划进行实施;第三步,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结果。

二、任务教学法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 前期准备阶段。

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进行实验之前,由教师围绕实验教学目的,设计能涵盖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性任务,即将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以预习思考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查阅相关资料,加以讨论。这样可使学生在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解决问题,同时也可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下面列举部分实验内容。

2. 任务实施阶段。

课堂上,先给5分钟时间组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各自收集到的材料,然后由教师随机指派一位学生代表,让学生自己当“老师”给同学讲解,其他同学就讲解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解讨论的内容即包括相关药物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的原理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等。根据学生的讲解与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与总结,对错误的地方予以更正,不全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归纳总结重点知识和内容,并给准备充分的同学予以平时成绩加分奖励,之后学生开始动手做实验。

3. 任务后期阶段。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及结果,再次分析、思考在课堂上讨论和讲述的内容,总结本次的收获,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交与教师交流。

三、讨论

药物的质量检测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中(不仅是药物分析实验)很被动,实验做一步看一步,“照方抓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不够,只求做完实验了事。学生自己也说,做完实验似乎没学到什么,这跟学生不重视实验预习有很大关系。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采用任务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此问题,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在任务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认真分析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把握重要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设计成学生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时不仅复习学过的内容,同时还要同学们自己找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提供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较好地完成任务,能动地引导和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分析总结,从多种角度运用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任务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要有全面地把握,还要对其中的知识点加以提炼与整合,同时相关的前沿内容也要了解,以便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任务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任务下达后,学生在课下积极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实验方案,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主动与老师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苯巴比妥片的含量测定,学生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剂型特点设计了银量法、非水滴定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差示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就设计的方案进行分析,讨论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分析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很多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组成小组进行预实验,以实践验证方法是否可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任务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即增加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的机会。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常会共同计划、解决问题,相互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对于学生具有导向性。采用何种方式考核,考核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趋向和学习方法。把完成任务情况加入到实验成绩的评定中,对完成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而不是仅通过实验报告给成绩,使实验成绩更为合理,同时也是对仔细、认真做实验同学的鼓励。在任务的趋动下、部分同学的带动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被营造了出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

摘要:根据药物分析学科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 对任务教学法进行了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把任务教学法引入到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以具体教学实例实施任务教学法, 通过制定“任务”,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检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任务教学法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任务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丽燕.多媒体条件下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 2011, (18) :148-149.

[2]邓辉均.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 2010, (7) :19-20.

[3]胡凡玮, 谢静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 (5) :206-206.

[4]张春荣, 苏君.将任务教学法应用于药用植物学教学[J].药学教育, 2008, 24 (6) :33-35.

[5]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11

【摘 要】为提高天然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培养更多符合医药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引入GSP模拟药房,探索其在天然药物学基础教学实践中的形式与应用。

【关键词】GSP模拟药房 天然药物学基础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35-02

天然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手脑并用。尤其是性状鉴定法鉴定生药的技术,不亲自实践,仅靠看书、背书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的。学习中对每一种生药必须亲自看、摸、闻、尝,反复实践,才能在众多类似品和混淆品中准确鉴别。然而,在本校开设的天然药物学基础试验中,大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由教师设计好,学生在实验课上观察教师准备好的药材标本、组织切片或粉末来验证理论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靠学生模仿,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十分不利的。加上各种原因,学校开设的天然药物学基础的实验数量不多,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看药、摸药的机会,阻碍了学生认药、识药能力的提高。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小药学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医药发展需求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我们引入了GSP模拟药房。

GSP模拟药房是依照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ing Practice,简称GSP)标准建立的实训室。学生在模拟药房中可进行中药处方的模拟陈列、调剂、储存养护、炮制、鉴定等项目的实训。

一、中药的陈列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陈列首先要符合法规要求,其次要给人美观、有序、整齐的感觉。一般饰柜柜台高85cm,宽60cm,主要摆放样本药品,一些贵重药品如冬虫夏草、燕窝、人参、鹿茸等也摆放在饰柜柜台并实行专柜加锁管理。饰柜后面的货架为药斗式,药斗一般根据每种饮片使用频率的不同和药物的性质排列,争取做到便于调配、记忆、统计盘点和补充药品等各环节的进行。每个药斗分为2个或3个小格,疗效相近的药物可以放在同一个药斗内,如木瓜、秦艽、防己都是祛风湿药,茯苓、泽泻、葫芦都是利水渗湿药,枳实、陈皮、木香都是理气药,延胡索、川芎、丹参都是活血化瘀药,半夏、桔梗、苦杏仁都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琥珀、朱砂、磁石都是安神药,地龙、全蝎、牛黄都是平肝熄风药,甘草、党参、黄芪都是补虚药。为了方便调剂,经常使用的药物宜放在中间或调剂人员就近处的药斗内,反之,那些不经常使用的药则放在上层或偏僻处。质重的药物放在下层,如动物类、矿物类药材。全草类或质轻的药物放在较大的抽屉内,如穿心莲、金钱草等。属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放入同一个药斗内或上下药斗内,以免抓错药,如半夏、瓜蒌与乌头,细辛、白芍与藜芦。性状相似而功效不同的药物不能装入同一个药斗内,如紫苏子与菟丝子,天葵子与冬葵子,附子与白附子。易串味的药物不能与其他药装入同一个药斗内。通过对药物陈列的相关要求进行直观学习,学生加深了对药物的功能、性状等内容的理解。

二、中药的调配

通过GSP模拟药房进行中药调剂、炮制等实训操作,先由教师逐项进行讲解、示范,再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考核,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一)中药调剂工具的使用

调剂中药常用到的工具有:托盘天平、台秤、乳钵、戥秤、粉碎机、冲筒、钢锉、盛药盘、塑料袋、纸袋、订书机、捆扎绳等。要在理论课上为学生介绍相关工具的作用、使用以及保养方法等相关内容,然后在GSP模拟药房中进行具体操作,可使学生为日后对中药进行调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药的调剂

在实践教学时要强调以下内容:①进行一方一剂中药的调剂时要注意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拉斗、抓药、称量、倒药的动作要规范;处方中的别名及脚注要正确处理;调剂完成后要清场等。②在进行一方多剂中药的调剂时除了实践以上内容外还应加入以下内容:称量完成后要仔细复核并签字;需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包煎的药品,调剂时要单独包装并注明;注意交代用法、用量、用药禁忌、饮食禁忌,并进行患者教育。

三、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中药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非常容易发生虫蛀或霉变,导致药材变质。昆虫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35℃,故中药材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17℃以下,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下。阳光不能直射的饮片放入陶瓷容器或棕色玻璃器皿内,密闭避光保存。可采用空调、冷风机、制冷机等降温。当中药材含水分13%以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下时,霉菌、虫就会死亡,而饮片含有水分10%以内也可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应采取适当的方法除湿,如通风降湿、吸湿干燥、使用空气除湿机等。有腥味的肉性动物药材如海马、乌梢蛇等宜用花椒防虫,而全蝎、斑蝥、红娘子等宜用大蒜防虫。凡生虫或霉烂变质严重的药材均不能药用。

四、中药的炮制

中药饮片炮制的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包括:①复习净制、切制、炮炙等相关理论知识;②练习净制中各种具体操作方法,如挑选、筛选等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③学习并观察各种饮片的类型、大小及厚薄等;④练习炮炙中各种具体操作方法,如炒法(清炒、加辅料炒)、烫法(砂烫、蛤粉烫)、炙法(酒炙、醋炙、蜜炙、盐炙、姜汁炙、油炙)、蒸法、煮法等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五、中药的鉴定

在GSP模拟药房中进行中药饮片的鉴定训练,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触摸等方法帮助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中药鉴定的四大方法中,性状鉴定是最经济方便快捷的方法,因而也成为了最常用的方法。在对药材进行性状鉴定的学习时,要注意专业术语的应用,如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党参的“狮子盘头”,黄莲的“过桥”,人参的“珍珠疙瘩”,半夏的“针眼”,川贝母的“怀中抱月”,天麻的“鹦哥嘴”及“肚脐眼”,牛黄的“挂甲”及“透甲”,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羚羊角的“水波纹”及“通天眼”,这些形象生动而又直观的描述对中药性状的鉴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开展专业技能比赛

GSP模拟药房既可用于教学,也可作为第二课堂的活动场所。我们利用GSP模拟药房开展了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如中药饮片鉴别比赛和中药饮片调剂比赛,其中中药饮片鉴别比赛又包括性状鉴别和真伪鉴别两部分,以个人为比赛单位,考查学生对饮片的鉴别能力和知识了解程度。中药饮片调剂比赛则以班级为比赛单位,每班挑选5名选手参赛,挑选出调剂速度最快、调剂结果最准确的选手,并评出“最佳团队奖”。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大大缩短了岗位适应期。

七、结语

GSP模拟药房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天然药物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合格的实用型医药人才,是值得各类医药学校推广和借鉴的重要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建民.天然药物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丁选胜,丁锋,林生等.模拟药房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5)

[3]张建华,吴志勇.医药商品购销员(初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建立GSP模拟药房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201235-1)

【作者简介】农玉海(1988— ),女,壮族,广西百色人,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教师,初级药师。研究方向:中职药学教育。

药物教学中的难题 篇12

关键词:讨论法,教学方法,天然药物化学,问卷调查

当今社会知识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地步,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传输方法已不再适应变化了的信息流动状况和教学要求,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必须加强讨论法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结合临床病例的讨论法早已在临床医学教学如医学伦理学、病理学、生理学[1,2,3,4,5,6]等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讨论法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在本校药学、药物制剂、中药等不同专业的本科、大专2个层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实例讨论法的尝试与探索,并在授课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1、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日新月异,而从知识爆炸中提取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是高等教育绕不过去的问题[7]。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自己钻研不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忽视了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抹杀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是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应用于天然药物研究中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这些基础学科在天然药物中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等中的不同应用,着重于实践和应用,故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小学习环境,加强讨论法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2、讨论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选择我校药学院2005级药学专业本科86名、药物制剂专业本科62名、中药专业本科34名、民生药学专业本科39名和2006级药学专业大专4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课堂教学实验分为“板书讲授法”、“利用幻灯讲授法”、“板书讲授结合讨论法”、“利用幻灯讲授结合讨论法”、“讨论法”等5种教学方法,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

“讨论法”环节的组织形式和实施过程为:教师提出文献资料报道的或生活中存在与本学科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讨论,结合书本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或给出答案;最后教师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回到课本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

在“板书讲授结合讨论法”和“利用幻灯讲授结合讨论法”中,讨论法分别用于主题导入、课堂举例、课后总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考察其教学效果。主题导入即授课前针对所讲内容,首先介绍1~2个实例,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督促他们思考,造成一种深刻印象或悬念,随即转入主题,进行课堂讲授。课堂举例即在讲授有关基础理论后,给出具体实例,使理论得到应用。课后总结环节中应用讨论法即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与上课时所介绍科研实例中相关的问题,消除悬念,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无穷乐趣。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们采用讨论法作为尝试,即教师在结束一个章节的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典型实例,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复习教科书、查阅参考书及相互间讨论准备问题答案,教师对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在下次课开始时简明地讲解,在回顾复习已学知识的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讨论法应用于教学中不同环节的教学效果,按喜欢、不喜欢2个层次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见,在5种教学方法中,我校3个专业2个层次的学生最喜欢的是“利用幻灯讲授结合讨论法”的教学方法(平均91.9%),其次是“板书讲授结合讨论法”的教学方法(平均78.2%),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受欢迎程度大大高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方法,表明学生较为认可和接受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的方式,他们初步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故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单纯的“讨论法”的喜欢率低于50%,说明大多数学生重视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另外,学历层次越高,喜欢在课堂上设置讨论法的学生越多。

从表2可见,我校3个专业2个层次的学生中绝大多数赞同讨论法应用于主题导入、课堂举例、课后总结等教学环节,但仅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赞同讨论法应用于课后作业。好的主题导入方式具有吸引注意、唤起求知欲、激发思考、培养能力的作用,适当的课后总结方式可以加强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路,问卷调查表明,采用讨论法的主题导入和课后总结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更符合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另外,课堂举例中采用讨论法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实,受到学生的欢迎。

3、讨论法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效果评价

3.1 激发学习兴趣

讨论法环节中所举实例搜集了文献资料科学实验数据或生活中存在的与本学科相关的问题,丰富了教学内容,问卷调查表明,我校不同专业层次的92%以上的学生反映,通过讨论共同探讨和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推动自身主动地去认知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见表3。

3.2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研究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中,81%以上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均认为实例讨论法的启迪式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过半的学生认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探求问题答案,提高了自学能力。见表3。

3.3 增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例讨论与理论知识相比较具有直观性、典型性和生动性,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被问卷调查的学生中,83%以上认为通过讨论法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见表3。

3.4 扩大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

教师通过刻苦钻研、精心备课准备的实例,使学生在所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向纵深引申,扩展认知领域。问卷调查中,84%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实例讨论中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并且,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通过讨论,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开拓的精神,锻炼和提高了创新能力。见表3。

3.5 调节课堂气氛

讨论法是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是双向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共同创造一种和谐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受到学生的欢迎。见表3。

4、采用讨论法进行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体会

4.1 实例选择原则

本学科科研实验中及生活中存在的与天然药物化学相关的例子种类繁多,但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例子必须慎重选择,精心设计,应能满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并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足够的信息含量。

4.2 根据教学进程确定难易程度

在课程进程初期应选择较单纯的实例;而在教学的后期或在某一部分相互关联的整体内容结束后,可选择较为复杂的实例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实现对前面内容的有效复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3 应与讲授法有机结合

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准备,诱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开展讨论,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精要的总结,把争论的本质问题理清楚,及时纠正偏差及发现薄弱环节,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4.4 根据专业层次确定实施环节

讨论法适用于药学本科、药物制剂本科、中药本科及民生药学本科学生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主题导入、课堂举例、课后总结及课后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但不适用于药学大专学生的课后作业。民生药学本科及药学大专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相对较弱,且基础稍差,故在课后作业中应用讨论法均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1]刘晓兵,黄丹凤.案例分析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3):38-42

[2]王西明,胡小川,郑平安,等.医学院校法学基础理论教学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2):46-47

[3]张素华,廖唐东.病例-病理研讨式教学法的初步探索与实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5):48-58

[4]赵建军.在实习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6;(3):139-141

[5]王燕,章波,许雪青,等.病例讨论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9):31-34

[6]李昆,彭歆,李勤.反思讨论法应用于护理程序教学实践的探讨[J].护理教育研究,2007,21(7):1767-1768

上一篇:汉语的干扰作用下一篇:烟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