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2024-11-07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精选10篇)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1

抗菌药物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给临床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如新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和药源性疾病等。据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医院抗菌药物用量已占总用药量的36%,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菌药物滥用[1]。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笔者随机抽取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加强抗菌药物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12月门诊处方9600张,处方样本覆盖全院门诊各科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抗菌药物的类别、剂型、使用频率、各科室分布、联合用药等情况,运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并根据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简称《指导原则》)及相关文献,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概况

抗菌药物使用概况见表1。

2.2 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头孢菌素类1425例次(33.29%),氟喹诺酮类1116例次(26.07%),大环内酯类778例次(18.18%),青霉素类646例次(15.09%),硝基咪唑类128例次(2.99%),氨基糖苷类69例次(1.61%),四环素类47例次(1.10%),其他71例次(1.66%)。

2.3 应用抗菌药物科室分布情况

应用抗菌药物科室分布情况见表2。

2.4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统计见表3。

3分析

3.1 抗菌药物应用概况分析

由表1可知,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0%,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规定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率低于50%的标准,但与WHO要求的低于30%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还需严加控制。本调查中仅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3341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88.79%,符合《指导原则》:对于单一药物可有效控制的感染,无需联合用药;二联用抗菌药物327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8.69%;三联用抗菌药物95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2.52%;无三联以上用药。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为宜,不宜超过三联。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不良反应明显增多,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应严格控制三联及三联以上的联合用药。从给药途径来看,口服抗菌药物处方2671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70.98%;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707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8.79%。表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口服为主。

3.2 各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本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33.29%)和喹诺酮类(26.07%)。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繁殖期杀菌剂,具有抗菌谱广、高效、耐酶、过敏反应少、用药安全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独特,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且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无需皮肤过敏试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谱较窄,并有严重的耳、肾毒性,因而这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低。目前一些临床医师和患者错误地认为抗菌药物越新、抗菌谱越广,疗效越好,忽视了广谱抗菌药物易导致和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因耐药问题的日趋严峻,WHO已向医疗界倡导,在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中,能用窄谱抗生素则不要轻易应用广谱抗生素。我院在抗生素的应用上不够明确,应用的大多数是广谱、高效抗生素。因此,应严格强化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面的培训,强调以病原学诊断、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优先选用有效的窄谱抗菌药物。

3.3 应用抗菌药物科室分布情况

本次所调查的科室中,儿科和内科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较高,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35.98%和30.99%,儿童由于免疫器官的不健全,抵抗力较低,导致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频繁发生,处方统计显示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比例较高,儿科使用抗菌药物的频次较高,且使用的抗菌药物多为第3代头孢菌素。据报道[3],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由病毒引起,无需应用抗菌药物。此次统计儿科处方大多将抗病毒药与抗菌药联合用于病毒感染和无明显适应证的疾病;90%的儿科门诊患儿在未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应用抗菌药物,这与《指导原则》不符,属于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容易造成细菌耐药。

3.4 不合理用药分析

由表3可见,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复用药:作用机制相同的同一类药物的联合使用,疗效并不增强,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作用机制相似,均竞争细菌同一靶位,有可能出现拮抗作用。如青霉素与阿莫西林、头孢唑啉与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的联用等。(2)无指征用药:这种情况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1.46%。如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由于临床上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早期症状相似,一些医师为保险起见而采用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这种针对性不强的使用抗菌药物极易引起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3)药理作用拮抗: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用药,可出现拮抗作用。由于大环内酯类是速效抑菌剂,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使前者不能发挥繁殖杀菌作用而降低其疗效。如阿莫西林与罗红霉素,青霉素与琥乙红霉菌等联用均属于此情况。若需联合用药应错开服药时间,并向患者交待清楚。(4)给药方案不当: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类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用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它的杀菌效应与体内血药浓度在MIC以上的时间成正比,而与血浆峰浓度无关,除半衰期较长的头孢曲松外,1日量1次给予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短,临床难以保证疗效,应分3~4次给药。

4小结

本次处方调查表明,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定期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自查,分析评价其合理性。药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与临床医师、医院管理部门密切协作,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12月处方9600张,运用Excel电子表格对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0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处方3763张占39.20%。其中,抗菌药物联用处方422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1.21%;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8.79%,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0.98%。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频率较高,分别占33.29%、26.07%。儿科与内科应用抗菌药物频次较高,分别占35.98%、30.99%。抗菌药物不合使用情况有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药理作用拮抗及给药方案不当。结论 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我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参考文献

[1]马经明,覃正碧.某院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9):6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

[3]谢术明.8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医药导报,2003,22(1):36.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2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深化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5年三个月的门、急诊处方及相关资料各100份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进行处方点评。结果:我院门诊药品配置1000 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330 种,占 33.0 %。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72%、77.62。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是35.66%、12.67%。结论:我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符合国家要求,仍存在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情况,提示医院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保证合理用药。

基本药物是指适合基本医疗卫生需要,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剂型适宜、使用方便以及价格合理,且获得了公众认可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我院为促进基本药物的使用,在药品信息库中对基本药品种进行了标示,便于优先使用,同时也方便统计。为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结合我院2015 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随机抽取三个月的门、急诊处方及相关资料各 100份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进行处方点评。

1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5年三个月的门、急诊处方及相关资料各100份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1],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进行处方点评,对国家基本药物的品种数,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运用Excel软件,采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 = 国家基本药物累计使用数量 /处方药品累计使用数量[2]。统计分析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情况,“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评判标准为: 处方应该首选国家基本药物而不选用或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行为即判为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2 结果

2.1 我院 2015 年门诊处方药品配置情况。

我院门诊药品配置 1000 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330种,占 33.0 %。2.2 我院 2015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表1我院 2015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二月份

评价指标

门诊 急诊

门诊

急诊

门诊 80

急诊 130

门诊 94

急诊 154

八月份

十二月份

平均

国家基本药物品

175 102 157 种数

国家基本药物使60.98 80.80 57.25 76.21 用率(﹪)

2.3 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情况。

51.95 75.85 56.72 77.62 表2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情况

二月份

评价指标

门诊 急诊

门诊

急诊

门诊

急诊

门诊

急诊 12.67

八月份

十二月份

平均

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比例31 10 36 13 40 15 35.66(﹪)

3讨论

3.1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院,我院门诊药品配置 1000 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330种,占33.0 %,符合三级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要达到 30% 以上的要求。

3.2 处方点评是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反映医疗机构在医疗实践中贯彻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程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其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深化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基本药物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遴选的,因此基本药物的使用率同时也可以反映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通过对我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如表1所示,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72%、77.62,符合国家不低于50%的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我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能够合理的用药,但是与WHO 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 86% ~ 88%的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3]。

3.3 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属于不合理用药中的不适宜用药[4]。如表2所示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是35.66%、12.67%。分析我院没有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院,但具有妇科、产科等特色科室,儿童和妇女的患者居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很多药品剂型并不适合儿科特别是新生儿用药,如各类丸剂、胶囊剂等不如口服液或糖浆剂方便[5];其次《目录》里生物制品只有血清与疫苗,缺乏治疗菌群失调和肠炎常用药微生态制剂,如“复合乳酸菌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缺乏各种矿物质药,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缺乏妇科大量使用的洗液和栓剂,如“洁尔阴洗液”、“肤阴洁洗液”、“克霉唑栓”等。再者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不足,如常用的“甲硝唑片”、“维生素 D3注射液”、“地高辛片”等,由于价格低,利润少,厂家生产积极性不高,医药公司不愿销售,医院经常无法采购。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药、进口药、合资药的购买能力较强,同时近年来医药市场发展突飞猛进,可选择的药品越来越多,致使医师开具的非基本药物品种较多[6]。4结论与建议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足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转变“以药补医”机制,也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人民健康,体现社会公平,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的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基本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将基本药物使用的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进而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监管,强化和发挥药学人员在处方审核或点评等临床药学工作服务的作用;将高比例的使用基本药物变成医院的基本政策,这样既保证患者的治疗需求,又促进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符合国际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经济、恰当”。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2版[S].2015。

[2] 李 川,李素华,杨 悦. WHO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执业药师,2011,8(12):37-39。

[3] WHO. 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 Selected druguse in dicators[R]. Geneva: WHO Publications,1993: 12-24. [4]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2015。[5] 车章洪,我院1 500张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327-326。

抗菌药物在我院儿科门诊使用分析 篇3

关键词 儿科 抗菌药物 门诊 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目前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儿科尤为严重。因此,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首要问题。现就儿科2011年1~8月906张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8月906張儿科门诊处方,从中选取含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联合用药、不合理方面等情况。

结 果

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在906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521张(57.51%),其中单用、二联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385张和136张,使用率分别为73.90%、26.10%。

抗菌药物的种类和频率:在521张抗菌药物的使用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青霉素类,其次为头孢类、大环内酯类。这与儿童生理特性和儿童病种基本相吻合,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在联合用药中以青霉素类加头孢类多见,其次为头孢类加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以注射用青霉素钠为主,头孢类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主。

讨 论

不合理方面主要反映在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拮抗等方面。在521张含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有一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80%~90%是病毒感染,而处方中大约30%以上使用了抗菌药物。将抗菌药物作为治疗性或预防性使用是不妥的,它不仅引起抗菌药物的滥用,而且还引起耐药菌株的出现。还有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给药的,采用了静脉给药,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量不当方面,如头孢曲松钠大多按100mg/(kg·次)给予,剂量过大,则血中药物浓度过高,不良反应增加。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同服,一类为快速抑菌剂,一类为快速杀菌剂,两者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从而降低疗效。

以上资料显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57.51%。与卫生部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目前药物治疗仍以抗菌药物为主。抗菌药物单用73.90%,两联用药26.10%,从一个侧面反应我院儿科医师用药较为谨慎,用药基本合理。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人员流动量少,广谱高档抗菌药物使用不多,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但不合理用药情况依然存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卫生部2004年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1],对儿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明确用药指针,根据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有针对的选择药物,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但目前,经验治疗仍是门诊通行的治疗模式。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可引起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增加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难度,也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合理用药的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需要通过每一个医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份门诊西药房全部处方,共计4623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17张,使用科室涵盖除针灸推拿科外所有门诊科室。统计每张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途径、疗程、联合应用情况等资料。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抗菌药物处方数(1017张)占门诊总处方数(4623张)的22%。

2.2 联合用药情况

每张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处方数623张,占61.26%,每张使用二种抗菌药物处方数333张,占32.74%,每张使用三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处方数61张,占5.99%。

2.3 使用抗菌药物疗程

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在3d的有163张处方,占16.03%;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在5d的有731张处方,占71.88%;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在7d及以上的有123张处方,占12.10%。

2.4 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

使用口服抗菌药物的有311张处方,占30.58%;使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的有659张处方,占64.80%;使用肌肉注射抗菌药物的有15张处方,占1.47%;使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的有32张处方,占3.15%。

2.5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

头孢呋辛钠、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唑肟钠、环丙沙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红霉素、甲硝唑、依诺沙星、头孢噻肟钠、替硝唑、美洛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庆大霉素等。其中占静脉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使用频率前八位的抗菌药物见表1。

3 讨论

药物的合理应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代表着一个医院临床用药水平和医务人员合理药物意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代表着一个医院管理水平。从此次调查结果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的22%,低于其他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平[2,3,4]和卫生部要求指标(≤50%),一方面说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合理,也与我院是中医医院,一部分可能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使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有关。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占61.3%,使用二种抗菌药物的占37.7%,使用三种及以上的占5.59%,使用一种抗菌药物所占的比例低于其他医院报道,使用二种抗菌药物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医院报道[2,3,4],说明联合用药比例高,在门诊患者中提示不合理用药比例高。根据中华医学会等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1]。这些情况均不适宜在门诊治疗,在门诊需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主要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和口腔感染治疗。

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在5d占71.8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1],5d疗程是合理的,符合常见社区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治疗疗程要求[5]。

使用口服抗菌药物占30.58%;使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占64.80%;口服抗菌药物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报道的61.79%[6],使用注射抗菌药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报道的28.13%[6]。抗菌药物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1]。因此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应以口服为主,我院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这和目前社会大背景相关,一方面患者强烈要求,医务人员为避免麻烦应用,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医务人员的认识上也认为静脉注射效果好,疗程短,同时也不排除经济方面等因素。

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为主,和门诊治疗的感染类疾病以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口腔感染、耳鼻喉科感染为主相关,和其他医院报道一致[2,3,6]。

综合本次调查分析情况,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规范,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符合卫生部控制指标要求,疗程以5d为主,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为主,和疾病谱吻合;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如: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比例高,静脉注射比例高,不符合门诊患者治疗特征。今后应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培训和督导,加大考核力度,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加规范。同时加强临床用药知识宣传,使广大患者了解用药常识,配合医务人员搞好合理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工作,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造福人类。

摘要: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找出解决对策。方法 从2011年12月处方中筛选出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17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途径、疗程、联合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22%,以使用1种和2种抗菌药物为主,疗程5d占大多数,使用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为主,存在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不合理使用主要是联合应用和静脉注射比例过高,应加大培训和临床用药督导力度。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4):51-56.

[2]汪庆飞,陈莉竹.我院门诊药房2009年1月-6月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淮海医药,2010,28(6):527-528.

[3]朱秀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3):8-9.

[4]杨霞容,黄锡清,翁娟梅,等.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杂志,2011,17(3):171-179.

[5]刘正印,张黎.常见社区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程[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30-32.

文件 抗菌药物医师处方权授权 篇5

各临床科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卫生部等《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拟对我院在册临床医师或药师进行抗菌药物处方权或处方调配权的认定,抗菌药物处方权纳入医院HIS进行处方管控,以保证该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

医院将在近期安排对全院所有在册药师、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课件等文献资料):1.《 药品管理法》、《 执业医师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家处方集》 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3.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经考试合格后将按专业技术职务授予不同用药级别的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配权。无故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合格者将不能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处方调配权。医院将在HIS系统中对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本次培训由县乡一体化专家朱俊昌主讲。抗菌药物处方权的核定及授予将按内科、外科及其他科室等分批进行。个别因特殊原因未参加培训考试和新进的临床医师及医师或前述原因未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处方调配权的药师,需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科主任审签后报院办安排培训考试及授权。

2013年6月6日

云田中心卫生院

陇云卫

发【2013】15号

关于公布抗菌药物处方权、调剂权人员名单的通知

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要求,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通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考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经医院院务会研究决定,授予下列人员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权,望严格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开具或调剂处方,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医院将随时撤销其处方权,并全院通报批评。

1、抗菌药物处方权授予人员名单(14人)

范虎军 王 斌 史兆平董建新 石虎杰 李亚平杨建军 韩建明 张学良 李俊芳 刘璞琦 仁 义 王丽娟 宋晓光

2、抗菌药物调剂权授予人员名单(7人)

潘强强 王永红 宋淑芳 李 霞 陈军芳 范国霞 魏调调

3、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处方权授予人员名单(2人)

王 斌 石虎杰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来源

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5月的门诊处方, 1 d/周, 共抽取处方1050张, 从中分出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357张, 占33.96%;其中成人314张, 占87.9%, 男128张, 占40.74%, 女186张, 占59.26%;儿童43张, 占12.1%, 男27张, 占63.68%, 女16张, 占36.32%。

1.2方法

1.2.1对含有抗菌药物的成人处方统计以下内容: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注射剂使用频率、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频率和处方平均金额;对儿童的处方由于使用的年龄段、用药量比较复杂, 本次未进行讨论 (表1) 。

1.2.2约定日剂量 (DDD) 数据[1]大多数药品以第15版《新编药物学》为准[2], 选用其主要适应证剂量;新药则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剂量。限定日剂量 (DDD) ;药物用药频度 (DDDs) =总剂量/DDD, 药物利用指数 (DUI) =DDDs/用药天数。

2 结果

在抽取的抗菌药物处方中, 按药理作用的不同分类为11类, 即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抗真菌类、其他类、抗病毒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咪唑类。从统计来看我院抗菌药物排名首位为喹诺酮类, 第二位为大环内酯类, 第三位为头孢菌素类, 其中口服剂型还是占主导地位, 排在前10位的大多是口服剂型, 金额消耗排在前5位的有3种是口服剂型。

3 讨论

3.1 近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我院门诊应用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抽取处方的33.96%。此结果与国内其他医院的情况基本一致, 亦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 抗菌药物是医院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3]。由于近年来, 药品的费用越来越高, 药品处方金额也越来越大, 看病难, 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到医患关系, 我院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此问题, 但都是成效甚微, 只好采取根据不同科室、不同的病种、不同年龄限定处方的药品量, 对超过数量的情况将以经济处罚的手段进行干预。由于新菌株、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 抗菌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均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由前几年居高的青霉素类转变到喹诺酮类, 这与该类药物高效、广谱、毒副作用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4]。

3.2 评价医生用药的合理性

药物利用指数 (DUI) 方法是通过总DDD数除以患者总用药天数来测量医生使用某药的日处方量, 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即认为DUI≤1.00为最合理用药) 。在本次调查的35种抗菌药物中, 出现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DUI≤1.00的有7种, 占其总量的70%。DUI>1.00的3种抗菌药物及其DUI分别是:注射用克林霉素, 1.0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1.02;洛美沙星片, 1.00。表示实际用量大于临床上使用的推荐量, 因本次DDD以常用量为计, 故这三种药物的DUI>1.00, 可能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或由于其他原因, 导致用量超过常用量。在调查中发现门诊在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特别是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等新抗生素的应用上、一些发热原因不明、病毒感染或轻度感染就使用抗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 甚至超量使用;而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剂量不足, 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 而且细菌易产生耐药;有未用其他抗生素或未做体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就直接使用头孢菌素;而且在应用方法上也不得当, 未遵循一般用药原则“能口服不肌肉注射, 能肌肉注射不静脉点滴”, 但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 能用口服药治疗的病还要再加上静脉点滴, 甚至只静脉点滴不口服, 这样极易引起抗生素产生耐药。

3.3 性别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男性用药比例较高的是头饱菌素类、喹诺酮类;女性由于生理上的差别, 抗菌药物种类主要为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 这两类药物主要以治妇科疾病为主, 从诺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DDDs排位就能证明这一点。

总之,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虽然对合理用药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方案, 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评价标准, 即:有效性:以迅速完全治愈疾病最为理想;安全性:以不良反应少、无毒性作用为优, 尤其是特殊生理、病情情况用药的安全;方便性:应使用方便、减少用药带来的应激;经济性:即达到花钱少、疗效高、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邹豪, 邵元福, 朱才娟, 等.医院药品DDDs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中国药房, 1996, 7 (5) :215.

[2]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耿旦, 黄祖贵, 翁升.我院2003年至2005年抗感染药物利用分析.中国药房, 2006, 17 (17) :1313-1315.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临床药学组对全院的用药进行监督规范, 每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 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现就2011年7~9月门、急诊抽查的处方9171张进行汇总,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29张占总处方数的25.40%,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84.54% (1969) 张,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15.46% (360) 张。

1.2 具体情况如下

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对使用抗生素的2329张处方进行使用合理性分析, 其具体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l。由此可知: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用药级别过高、疗程超过规定天数为主要表现。见表1。

3 讨论

3.1 门诊用药级别过高集中表现在

3.1.1 人流术后预防感染用抗生素使用三代头孢 (头孢地尼分散片) 每天三次, 每次一片口服, 且均超过三天用量。合理的用法应选用一代头孢, 不超过三天用量。

3.1.2 临床诊断支气管炎:均用三代头孢 (头孢地尼分散片) 每日三次, 每次一片口服。分析:急性支气管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 多数病例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 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极少数病例可由致病菌引起, 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

3.1.3 诊断为肾结石、急性肾炎、膀胱炎都用到特殊级抗生素:头孢克肟、头孢美唑。分析: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90%~95%以上是由大肠杆菌或腐生葡萄球菌引起, 可选用短疗程 (3 d) 疗法。复方新诺明2片, 每日2次;或阿莫西林0.5 g, 4次/d;或氧氟沙星0.2 g, 每日2次, 均连续口服3 d。

3.2 急诊用药级别过高表现在

3.2.1 额部外伤、急性胃肠炎等均用特殊级抗生素头孢唑肟钠每日二次, 每次2 g静脉滴注或头孢克肟分散片每日二次, 每次二片口服。

3.2.2 急性扁桃体炎、腹痛等用到特殊级抗生素四代头孢 (硫酸头孢匹罗) 2 g, 每日一次, 静脉滴注。

3.3 选药不合理:

选药不合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当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 应优先选择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 除经验性用于消化道、泌尿道、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外, 应用此类药物应根据其药敏实验选择用药[2]。由此, 外伤使用左氧氟沙星为选药不当。

3.4 用法用量

3.4.1 克林霉素半衰期短, 用于成人一般感染, 0.6~1.2 g, 分2-4次用药, 严重感染1.2~2.7 g/d, 分2~4次用药。抽查中发现有使用克林霉素1.5 g静脉滴注, 1次/d用药。1次/d的用药方式不能维持克林霉素的有效血药浓度, 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4.2 头孢克洛缓释胶囊为缓释制剂, 半衰期长, 一般1 d需2次用药, 在抽查处方中有3次/d给药, 为用法不合理。

3.5 重复给药:

例如:临床诊断:阴道炎。处方:氟康唑片, 红核妇洁洗液, 硝酸咪康唑软胶囊,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克拉霉素分散片。

分析: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原虫性阴道炎等。与细菌性阴道炎发生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阴道加德纳菌、厌氧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生殖道人型支原体等;真菌性阴道炎由念珠菌感染所致;原虫性阴道炎主要有滴虫性阴道炎与阿米巴性阴道炎。临床诊断阴道炎无法判断患者是单一还是混合感染。氟康唑片和硝酸咪康唑软胶囊用于真菌性阴道炎, 克拉霉素和米诺环素可用于细菌性阴道炎, 但二者抗菌谱有重复, 一起使用欠妥。

3.6 联用不合理: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 需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 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1]。

例如:临床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处方: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氯化钠注射液, 二联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

分析:泌尿系统感染通常是指细菌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 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和尿道炎。因有时感染难以定位, 故可统称泌尿系统感染或尿路感染, 其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依替米星均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 但联合用药须有明确指征, 特别是三联使用。如系序贯疗法也应选用相同药物的不同剂型, 以增强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另外头孢西丁系时间依赖性且PAE短的药物, 需每6~8 h给药一次, 每日一次给药使用欠妥。

3.7 用药无指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

缺乏细菌及指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能成立者, 以及病毒性感染者, 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⑴。例如:临床诊断:胃肠型感冒, 处方使用特殊级抗生素头孢美唑。分析: 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腺病毒、杯状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它的治疗与典型感冒基本相同, 主要是对症治疗, 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等。如发热可选用退热药, 呕吐可用吗叮啉等助消化药, 改善食欲,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种类型的感冒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使用不当反而加重胃肠道症状。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应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等, 如需止泻可用吸附收敛止泻药思密达, 可以吸附肠内毒素及病毒, 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3.8 诊断描述不清或比较含糊的有:

功血、月经失调、感冒、不完全肠梗阻、阴道炎等, 均无法准确描述出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指征。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看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但尚存在不知之处, 对于存在的部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还需认真对待, 总结分析。加强相关管理文件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临床医生中的知晓, 提搞其实际应用水平;发挥药师, 尤其是临床药师对抗生素的熟知和应用上优势, 从选药、疗程、联用等多方面配合协助临床医生规范和提升抗生素使用水平。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价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以期规范用药。方法 汇总分析我院2011年7~9月份随机抽查的门、急诊处方9171张, 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29张占总处方数的25.40%。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在所有抽查处方中, 显示合理用药占84.54% (1969) 张, 不合理用药15.46% (360) 张。结论 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选药不合理、疗程超过规定天数、联用不合理、用药无指征等。由此, 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工作, 规范临床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8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drugs) 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安全有效治疗的前提, 是药学工作的核心。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为今后更好的医治门诊感染性疾病及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应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门诊处方4504张, 选择医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处方纳入研究;其中男2482例, 女2023例;抗感染药物使用疗程1~10d, 平均 (5.32±4.02) d;年龄15~78岁, 平均年龄 (44.64±13.92) 岁。

1.2 方法

详细记录每张处方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 将处方中使用的抗感染药物按照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中成药等三类别进行统计、排序, 并按照使用抗感染药物种类, 对患者中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3 评价标准

用药不适宜处方的判断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结合具体每张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2]。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性疾病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在4505例患者感染性疾病中呼吸道疾病所占比例最高, 超过50%;其次是泌尿系统疾病 (11.59%) 和肠道系统疾病 (10.68%) 。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在4505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822张, 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总处方的40.44%;其中应有口服抗菌药物378张, 占10.75%;应用静脉注射抗菌药物1444张, 占79.25%。具体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可见表1。

药品名称 (静脉) 例数构成比 (%) 药品名称 (口服) 例数构成比 (%)

2.3 450例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天数统计

由表2可知在4505例患者中大部分的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在4d以上, 其中4~7d所占比例最高。

2.4 联合用药情况

本文1444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用抗菌药物472张, 占32.69%;抗菌药物联合中成药582张, 占40.30%;联合抗病毒药物43张, 占2.98%;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82张, 占5.68%;联合维生素、止泻剂、激素及电解质补充剂等其他药物265张, 占18.35%。

2.5 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

由表3可知在不合理用药处方中药品用法用量错误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62.82%, 其次是药品选择不正确, 占33.56%。

3 讨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70多年来, 对人类防治感染性疾病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但同时也导致出现了病原微生物耐药、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了解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本研究探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治疗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现状, 研究发现4505例患者感染性疾病中呼吸道疾病所占比例最高, 超过50%;大部分的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在4d以上, 其中4~7d所占比例最高。其中主要错误处方为头孢菌素1次/d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其半衰期一般比较短 (头孢曲松除外) 。为维持有效的抗菌活性, 需要每日多次给药。针对日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普遍的情况, 应从管理、宣传、学术等方面加以遏制;门诊患者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还是以一、二线抗菌药物为主;预防性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联合用药要以抗菌药物联用指征为依据。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原则, 结合患者的生理特点制定用药方案, 不宜盲目对患者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建议临床医师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应严格按说明书合理使用剂量。

参考文献

[1]叶强, 毛小红.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业, 2012, 21 (22) :69-70.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9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 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现就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门诊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 每名医师50份处方进行点评,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评价我院2012年2月至11月门诊处方3250张用药情况。

2 结果

我院2012年2月至11月门诊处方3250张,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707张,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8%,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合格处方589张, 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为83.3%, 其中口服抗菌药物处方518张, 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3.3%, 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89张, 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6.7%。不合理处方分类统计见表1。

3 分析与讨论

3.1 不规范处方分析

①处方书写不规范: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或不完整, 临床诊断字迹潦草或药品规格写错, 使得药师无法判断处方用药是否合理。处方是医师和药师对患者共同负责的重要文书, 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1]。它反映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特征, 医师应认真填写, 提高处方书写质量。②用药时间过长:《处方管理办法》规定门诊处方不超过7d用量, 对某些特殊情况需超过7d用量的, 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但基本上医师都未注明延长用药理由。用药时间过长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不良反应也增加。

3.2 用药不适宜处方分析

①适应证不适宜: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合, 抗菌药物应用指征不明确。如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痛风、疱疹性结膜炎、腰腿痛等均使用抗菌药物。无感染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属于滥用抗菌药物, 易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 不但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而且还会干扰和掩盖病情, 延误诊断和治疗。②遴选药品不适宜:a.诊断为咽炎开具头孢噻肟钠;支气管炎开具头孢哌酮舒巴坦。二者均应选择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的药物, 应首选青霉素类, 其他可选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b.诊断为口腔溃疡, 开具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普遍, 使用量大, 细菌耐药率高, 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 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2]。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 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如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 在未获得病原体检查结果前, 可经验性选择覆盖可能的病原菌, 宜选用窄普抗菌药物, 而不是一开始就用广谱抗菌药物。 (2) 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是用药方案不合理, β-内酰胺类及林可霉素类均一日给药一次。二者均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这类药物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再增加剂量, 其抗菌疗效不再增加[4]。因此, 对这类药物应将日剂量分次给药, 且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③联合用药不适宜:联合用药是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a.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或林可霉素类联合, 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 后二者为抑菌剂, 联用不能发挥杀菌效力, 导致拮抗作用。b.同类药物联用, 如青霉素类联合头孢菌素类, 二者均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作用机制相同, 联不但影响疗效、毒性增加, 甚至可导致耐药菌株产生。c.克林霉素联合奥硝唑或甲硝唑, 克林霉素对格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作用较强, 奥硝唑及甲硝唑对厌氧菌作用好, 抗厌氧菌抗菌谱重叠, 使用克林霉素无需再联用奥硝唑或甲硝唑。④与其他用药不适宜的:a.头孢菌素类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用, 后者主要成分为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 二者合用, 抗菌药物对后者活菌有抑制作用。因此, 两药宜分开服用, 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 达到治疗目的。b.左氧氟沙星胶囊与维D2磷酸氢钙片或葡萄糖酸锌咀嚼片合用。左氧氟沙星可与多价金属离子螯合而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 不宜与含镁、铝药物及钙、铁、锌剂合用。因此, 两药宜间隔2h服用。c.大环内酯类与氨茶碱联用, 二者合用可抑制茶碱代谢, 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 出现茶碱的中毒反应。因此, 二者如需合用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4 结论

我院自2012年2月实行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以来,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对于临床医师, 应加强学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知识, 切实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以做到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对于药师, 也应加强学习, 提高严把处方关的意识, 严格审查处方, 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 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吉冬梅, 张伶俐.医院药师审核处方的重要性[J].医药导报, 2008, 27 (4) :488.

[2]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3]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笔者对我院2011年上半年各星期一门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 从中筛选出含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 药物说明书, 有关文献, 临床药理学知识, 对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 在品种选用, 剂量, 给药次数, 给药途径, 疗程及联合用药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不合理使用地方。

2 结果

共抽查门诊处方29848张, 其中含有抗菌药物处方15999张, 占所查处方总数53.60%。不合理处方1310张, 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19%, 不合理用药详见表1。

3 讨论

3.1 溶媒不当

(1) 注射用青霉素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 青霉素类在近中性 (PH7) 溶液较为稳定[2], 酸性或碱性增强, 均可使之加速分解, 最好用等渗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溶于葡萄糖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2) 氟罗沙星粉剂+生理盐水, 两者配伍易发生浑浊, 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

3.2 给药次数不当

(1) 给药次数不足,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qd,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其杀菌效果取决血液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 此类抗菌药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日用药总量分3~4次给药, 一天1次出现频率非常高。此种用法用药时间间隔太长, 根本无法达到抗菌要求, 反而容易引起耐药细菌生长, 对依从性较差的门诊患者可先静脉给药一次, 后改用相同药物的口服剂型进行序贯治疗。 (2) 给药次数过多, 如阿奇霉素每天3次, 阿奇霉素单剂量给药的血t1/2为35~48h, 故每天只需1次给药, 若重复多次给药, 可能会因为药量加大导致药蓄积, 不良反应加大。

3.3 药理拮抗

(1) 头孢克洛+罗红霉素:头孢克洛属繁殖期杀菌药, 对正在繁殖的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而对已合成细胞壁的静止期细菌则无作用, 而罗红霉素属速效抑菌药, 能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 使杀菌剂破坏细胞壁的完整性不能发挥而降低抗菌作用。原则上不建议两者合用, 但也有许多临床实践证明, 此类药物联用对重症感染, 混合感染是有效的, 其主要原因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对杀灭细菌很有帮助, 而且大环内酯类抗菌给予亚抑菌浓度时, 有抑制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的作用, 但这一浓度不影响细菌的合成[3]。因此, 建议医师在联用此两种抗菌药时, 应先使用繁殖期杀菌剂, 再使用速效抑菌剂。 (2) 阿奇霉素+克林霉素:两者均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基上,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作用。作用机制相似, 均竞争细菌同一靶位, 而产生拮抗作用。

3.4 重复用药

(1) 如支气管炎患者处方使用头孢克洛联合阿莫西林, 二者不仅抗菌谱相近, 而且同为β-内酰胺类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两药作用靶位相同, 在竞争拮抗, 作用机制相同, 属重复用药。 (2)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同一类药物联用, 两者属于大环内酯类, 抗菌谱相似, 联用不合理。

3.5 品种选择不当

(1) 支气管炎在明确为细菌感染时, 应首选青霉素类和第一代头孢, 而不是用头孢克肟分散片 (第三代) , 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症的治疗, 但呼吸道感染 (尤其是非病毒上呼吸道感染) , 常是阳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为多数, 故在治疗中应选用青霉素类, 一、二代头孢或大环内酯类, 而不应该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 (第三代) 。 (2) 儿童用氟喹诺酮类, 未成年患者选用左氧氟沙星片等喹诺酮类抗菌药, 可损害软骨发育, 18岁以下患者应避免选用[1]。

3.6 用法不当

(1) 抗菌药+蒙脱石散:忽视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抗菌药与蒙脱石散联用, 后者具有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和层纹结构, 对消化道的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能吸附其有极性基团的抗菌药物。会使抗菌药不能发挥应有效能, 故应在服用蒙脱石散2h后, 再服用抗菌药。 (2) 抗菌药+活菌药:抗菌药与活菌制剂联用, 抗菌药会杀灭这些活菌, 另外, 这些活菌制剂有降低抗菌药物的效果, 应将2种药物的用药时间错开, 相隔2h。

3.7 无指征滥用药

上呼吸道感染90%由病毒引起, 病程有自限性[4], 不需要求抗菌药治疗, 除少数合并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者, 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治疗。但我院门诊有超过90%的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用到抗菌药, 临床医师在病原菌未明的情况下, 大多采用双管齐下的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 往往建立在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基础上。抗菌药对病毒无效, 过多使用反而会引起细菌耐药, 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

3.8 药物剂型或给药途径不当

(1) 甲硝唑片、制霉素片塞阴:妇科常以甲硝唑片、制霉素片等塞阴, 这些片剂的处方组成, 制剂工艺是根据口服途径设计的, 直接置阴道, 其崩解、释放所需的体液量根本不足, 释药时间长, 很难达到有效浓度, 而刺激性较大, 达不到治疗效果。 (2) 儿童使用胶囊、缓释片:缓释片需整片口服的药物采用服半片, 每日2次用法, 不仅破坏了该剂型的骨架结构和释放系统, 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3.9 有不良相互作用

(1) 不良反应相加,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合用, 头孢类可增加氨基糖苷类抗菌—肾毒性。阿米卡星与克林霉素合用, 二者均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 联合使用对神经肌肉传导抑制加强, 对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引起呼吸抑制。 (2) 环丙沙星与氨茶碱联用, 环丙沙星可严重抑制茶碱正常代谢, 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 致出现不良反应。 (3) 左氧氟沙星与碳酸氢钠联用, 碳酸氢钠可降低胃液酸度, 而使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吸收减少。

3.1 0 疗程过长

氧氟沙星片, 2片, 一日3次, 连用20d。氧氟沙星片属于广谱抗菌药, 用量疗程过长, 大量杀灭体内正常菌群, 导致菌群失调。容易诱发二重感染。

4 结论

(1) 究其不合理用药原因有:a.医院重医轻药现象在我院十分严重, 药学人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b.医师未能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 (2) 要做到合理用药笔者认为:a.院领导要摆正重医轻药的理念, 使药学人员有用武之地。b.加强医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 加强监督检查, 将不合理的应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开单医师, 规范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为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抽查我院2011年上半年各星期一的门诊处方共29848张, 从中筛选出含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5999张, 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处方为15999张, 不合理处方1310张, 占8.19%。主要表现为溶媒不当, 给药次数不当, 药理拮抗, 重复用药, 品种选择不当, 用法不当, 无指征滥用药,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当, 不良相互作用, 疗程过长。结论 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 应强化监督,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Z]卫办医政发[2004]285.2004.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28-429.

[3]王海生.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

上一篇: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下一篇:试题设计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