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滥用

2024-07-21

抗菌药物的滥用(共6篇)

抗菌药物的滥用 篇1

抗菌药物的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临床医师越来越依赖各种抗菌药物, 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合理应用及滥用现象, 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使得抗菌药物的应用局限性已成为治疗中的棘手问题。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的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导致院内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研究表明, 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 而一种新抗菌药物从研制到上市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而有些新抗菌药物使用半年后耐药菌就会普遍存在, 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1]。目前, 我国已经陷入了“感染-应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菌-造成新的感染-再用新抗菌药物”的恶性循环。

1 抗菌药物的滥用

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给患者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更严重的是加快了人体内耐药菌的产生,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频繁发生,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

1.1 医疗方面

有的医生缺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 或是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认识不足, 臆断性用药太多, 投药前做药敏试验过少, 只凭经验就使用抗菌药;预防性用药太多, 为保险起见, 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 先开了再说;联用药物种类过多或不合理;甚至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违背职业道德, 药物的选用不按有效、价廉的原则, 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需要的价格高昂的新药、进口抗菌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菌药使用率高达80%, 远远高于国际水平的30%[2]。

1.2 公众方面

一些患者以为多用新药、贵药才能治好病, 稍有感冒、发烧、咳嗽, 便青霉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等一齐上, 没过2 d, 又换上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氟罗沙星等, 把抗菌药物当成消炎退烧的万能药;也有一些患者“滥用抗菌药物有害”意识淡薄,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 要求医生为其使用抗菌药物, 或是到药店自行购买使用抗菌药物。

1.3 我国关于动植物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制度尚不完善

有的养殖户滥用抗菌药物, 在鸡、鸭、鱼等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防治畜禽病或促进其生长, 食用植物、农作物喷洒抗菌药物治病、杀虫等, 一方面, 动物体内残留的抗菌药物会转移到人体;另一方面, 动物体内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类。

2 抗菌药物的危害

2.1 增强了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的产生, 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 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大,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也越来越高, 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如肺炎链球菌, 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都很敏感, 现在几乎“刀枪不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50%……事实证明, 临床所用的抗菌药物都有可能出现耐药菌株, 而且不少致病菌还会多重耐药。为此WHO发出警告:“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细菌, 将把人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3]”。

2.2 降低了人体免疫力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导致人类自身对细菌免疫力的下降。目前, 结核病仍高居传染病死亡之首, 又如非洲大陆的埃博拉病毒的蔓延, 就连禽流感这个过去仅在家禽内传播的疾病也开始肆虐人类。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 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人类发明出来抵御细菌和病毒袭击的抗菌药物。

2.3 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品种繁多, 应用面广, 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几乎涉及到所有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引发血液造血功能障碍;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引发二重感染;造成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衰竭, 甚至死亡……一项调查显示, 由抗菌药物引起的死亡占全部药源性死亡病例的43.1%[4]。

3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杜绝抗菌药物的滥用, 需从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做起, 医生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将抗菌药实行分级管理, 分“一线、二线、三线”三个级别, 规定住院医师处方只能开“一线”抗菌药, 主治医师处方只能开“二线”抗菌药, 副主任医师 (含副主任医师) 以上处方才能开“三线”抗菌药。而且下一级的使用抗菌药处方必须报上一级主管医师审核, 逐级把关。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性质选用有效药物, 积极地获取致病菌学诊断信息和药敏结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从应用广谱抗生素改用窄谱抗生素, 从联合治疗转到单药治疗, 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并优化治疗成本效益。

4 加强监管, 势在必行

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全体民众健康和用药安全的社会问题, 有效杜绝抗菌药物的滥用, 不仅关系着医药事业的进步, 而且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农牧业、药品监督管理和医疗部门应通力合作来控制杜绝抗菌药物的滥用, 用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由政府统一管理, 才能解决问题。

摘要:抗菌药物的滥用, 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频繁发生, 造成感染性疾病治疗越来越困难, 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关键词:抗菌药物的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建钧, 洪兆平, 刘继英, 等.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滨洲医学报, 1994, (02) .

[2]谭亚非, 试述抗菌素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合理应用原则.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4, (02) .

[3]郭华, 万进军.浅谈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与管理措施.鄂州大学学报, 2006, (06)

[4]焦军东, 艾静, 杨宝峰.滥用抗菌药的危害与“非典”发生的启示.中国药师, 2004, (02) .

抗菌药物的滥用 篇2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建设项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用户手册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5月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目 录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c)在弹出的【安全设置 – Internet 区域】中,选择禁用【启用XSS筛选器】。解决在页面中无法显示智能分析报表问题。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d)选择【启用】,【文件下载】;启用【文件下载的自动提示】。可解决无法以excel查看智能分析报表。

e)点击【确定】关闭关闭【安全设置 – Internet 区域】、【Internet 选项】。注:为保证设置生效请关闭所有IE窗口,并重新启动IE。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图 5-2曾经滥用药物选择提示

3.滥用药物主要原因和场所部分,按提示选择多选框。点击“其他原因”多选框则可以填写“其他原因”输入框。案例如下:

图 5-3曾经滥用药物其他

4.尿液检测部分,如选择“未做”和“阴性”则药物检测种类不可填;如选择“阳性”则药物检测种类可填。案例如下:

图 5-4尿液检测

图 5-5尿液检测阳性选择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5.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是否收治按提示选择。案例如下:

图 5-6艾滋病病毒检测与是否收治

6.本次是否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图 5-9调查表查询列表

5.2.3 操作步骤

1.在页面上按条件填写查询调查表内容,点击“查询”按钮查询符合条件的调查表项目。

2.批量修改申请,可多选,点击表头“批量修改申请”按钮,进入批量修改申请页面,按照页面提示条件输入相应内容点击“保存”提交修改申请。

图 5-10调查表批量修改申请提交

3.导出excel,点击表头“导出excel”,弹出导出excel框。选择当前页面导出当前查询页面的数据,选择当前所有数据可按5000条每次导出相应数据。案例如下: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图 5-11导出Excel 4.操作栏“查看”页面如下:

图 5-12调查表查看

此页面上部分调查表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病历号等;下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具体滥用药物情况,如:主要滥用药物、滥用药物来源、因滥用药物感染疾病等。

5.可单条删除调查表记录,逻辑删除。6.可单条提交修改申请。

7.高级查询页面。添加条件,点击“表达式”按钮生成查询表达式,点击查询执行表达式,如果数据库报错会显示在数据库操作异常框内。案例如下: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图 5-13调查表高级查询

5.3 调查表修改申请查询

5.3.2 进入方式

点击左侧功能菜单中【药物滥用调查表管理】【调查表修改申请查询】。进入调查表修改申请查询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 5-14调查表修改申请查询页面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5.3.3 操作步骤

1.表头可进行多选数据项,然后点击“删除”按钮批量删除。

5.4 修改历史查询

5.4.2 进入方式

点击左侧功能菜单中【药物滥用调查表管理】【修改历史查询】。进入修改历史查询页面。查询条件其中的操作类型为单选按钮,其他查询条件为基本的输入框,查询结果显示效果如下图所示:

图 5-15调查表修改历史查询页面

5.4.3 操作步骤

1.按页面提示条件查询相应数据项。

2.操作栏“查看”链接,点击查看操作后的调查表内容项。如下: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图 5-16修改之前调查表查看页面

此页面上部分调查表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病历号等;下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具体滥用药物情况,如:主要滥用药物、滥用药物来源、因滥用药物感染疾病等。

5.5 自动审核数据列表

5.5.2 进入方式

点击左侧功能菜单中【药物滥用调查表管理】【药物滥用调查表代审核列表查询】。进入药物滥用调查表代审核列表查询页面。如下图所示: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5.5.3 操作步骤

依据查询条件分别输入表格编号,姓名,填表日期,或者审核原因。其中审核原因为选择下拉框,其它为普通文本输入框。点击查询按钮,便可查询数据结果。点击重置按钮,查询条件数据将清空。

5.6 调查表统计分析

5.6.2 进入方式

点击左侧功能菜单中【滥用药物调查表系统分析】【统计报表分析(报告地)】。进入统计报表分析页面。如下图所示:

5.6.3 操作步骤

点击相关的链接,便可进入对应的报表统计条件查询页面。然后输入相关的查询条件,点击统计按钮,页面将跳转到相关统计数据页面。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5.7 资料管理

5.7.2 进入方式

点击左侧功能菜单中【资料管理】【资料管理】。进入资料管理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 5-17资料管理页面

5.7.3 操作步骤

1.按页面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可查询满足条件要求的数据。

2.点击表头“删除”按钮,删除所选数据项,支持多选。

3.点击操作栏“编辑/查看”链接,分别进入修改和查看资料此条资料页面。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5.8 信息通讯

5.8.2 进入方式

点击左侧功能菜单中【信息通讯】【站内信息】。进入站内信息页面。如下图所示:

5.8.3 操作步骤

1>点击写信可以进入写信界面。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2>点击发件箱可以进入发件箱界面。

5.9 共享申请

5.9.2 进入方式

点击左侧功能菜单中【数据共享管理】【共享申请】。进入共享申请页面。如下图所示: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图 5-18共享申请列表

5.9.3 操作步骤

1.按页面提示内容可查询相关数据项。

2.点击表头“申请”按钮,进入数据共享申请页面。如下:

图 5-19添加共享申请

3.点击操作栏“查看”链接,进入查看数据共享页面。如下: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图 5-20共享申请查看

4.点击操作栏“修改”链接,进入修改数据共享页面。如下:

图 5-21共享申请修改

数共享申请修改页面中共享申请地区、合作地区、合作机构设置为选择下拉框。其他为普通文本输入框。当点击重置按钮是,表单数据恢复默认值,点击返回按钮,页面跳转至上一页面。当点击修改按钮,数据库中的数据开始同步更新。并提示操作成功。

5.10 共享数据

5.10.2 进入方式

点击左侧功能菜单中【数据共享管理】【共享数据】。进入共享数据列表页面。如下图所示: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用户手册

图 5-22共享数据查看页面

5.10.3 操作步骤

1.按页面提示输入条件可查询对应信息。

抗菌药物:该用不用危害甚于滥用 篇3

刘女士3个月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自己判断为“尿路感染”,因为听说抗菌药物有许多不良反应,用多了不好,所以就到药店自购中成药服用。但一个多月后,刘女士的症状仍未得到缓解,只好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膀胱炎”。医生给刘女士开了头孢克洛缓释片(每天口服2次,每次0.375克),并嘱咐她因为病程长,疗程至少要一周,最好随访并经医生同意再停药。刘女士服药3天后,感到症状明显改善,就每天服用1次,2天后于脆停药了。结果停药5天后,刘女士的症状复发再次就医,服用头孢克洛缓释片10天(每天口服2次,每次0.375克),又继续服用呋喃妥因(每晚一次,每次0.1克)2周,方才治愈。当知道如果刚出现症状就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接受抗菌治疗,一般只需要3天疗程时,刘女士非常后悔。

有类似刘女士想法和遭遇的患者并不少见。这种错误源自对抗菌药物不良后果的过度担忧和对抗菌药物需要足量、足疗程应用的认识不足。为避免这种错误,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2个原则。

1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滥用抗菌药物确实会导致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等后果,但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就可以将这些不良后果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足量、足疗程才能“斩草除根”

抗菌药物需要在感染部位达到并且维持足够浓度才能保证发挥充分的杀菌或抑菌作用,由于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会不断代谢,排泄而浓度减低,因此必须定时、定量补充。

合理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给药剂量和每日给药次数)建立在充分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基础上,有助于最大限度保证疗效。抗菌药物发挥作用后,体内细菌数量大幅下降,患者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但在体内尤其感染组织、器官深部仍可能存活一定数量的细菌,如果过早停止治疗,未“斩草除根”,残存细菌会迅速繁殖到治疗前水平(细菌以细胞分裂方式繁殖,最快以20~60分钟一代的速度呈对数增长),卷土重来。因此,任意减少给药剂量、每日给药次数或缩短疗程,造成药物在感染部位浓度过低,将导致治疗失败或感染复发。

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无疑可以减少与剂量相关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如毒性反应、二重感染),但是如果因为随意减量导致感染迁延或加重,可能就会像刘女士一样反而需要使用更多抗菌药物,因此面临更多不良反应的风险。另外,一些抗菌药物在低于抑菌浓度情况下不仅不能抑制或杀灭细菌,还可以诱导细菌耐药,因此给药剂量不足与滥用抗菌药物一样会增加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专家忠告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原因及对策 篇4

关键词:抗菌药物,滥用,危害,原因,对策

药物既可以治疗疾病, 也可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就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抗菌药物的滥用提出策略。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

滥用抗菌药物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危害: (1) 诱发细菌耐药:病原微生物为了生存, 战胜抗菌药物, 它们不断地发生变异, 从而产生耐药菌株。目前,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存在耐药的现象。 (2) 导致二重感染:正常情况下, 人体内各个部位都存在着细菌的寄生, 这些寄生的细菌相互制约, 在人体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保持平衡的状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人体内的敏感菌群死亡, 此时一些不敏感菌群、细菌、真菌和外来菌也开始侵入人体, 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 (3) 浪费医药资源:抗生素的生成具有三种方法:天然、化学半合成、化学合成, 前两种方法生成抗生素都需要粮食作培养基;目前, 已有大量的新型抗生素被研发, 作用强, 作用范围广, 但其价格昂贵, 滥用造成资源浪费及治疗费用较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 (4) 损害人体器官:“是药三分毒”, 抗生素不仅对有害细菌具有杀害的作用, 也能损伤人体内正常的细胞。如青霉素可发生过敏反应, 出现过敏性休克, 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利福平、红霉素均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喹诺酮类可损害年幼动物软骨, 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和炎症等症状。 (5)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使用抗生素, 或给不该联合用药或预防性用药的患者实施联合用药或预防性用药, 或可给价格低廉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疾病使用高价抗生素等, 均可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抗菌药物存在以上危害, 主要是群众对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 许多人对抗菌药的作用机制不理解, 认为抗菌药是消炎药、感冒药, 只要出现炎症就服用, 甚至有的人认为有病就用。然而抗菌药只作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 对一些无菌性炎症是没有效果的, 如变态反应性炎症 (如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炎症 (如接触性皮炎) 等。 (2) 频繁换药, 疗程不当。抗生素的作用需要足量、足疗程才能起效的, 疗程的长短与感染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和细菌的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使用一两天后, 感觉症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就认为此种抗生素对自己没有效果, 要求换用或增加其他抗生素治疗, 导致抗生素疗程不当, 进而导致滥用的现象。 (3) 抗菌药越新越好、抗菌范围越广越好、价格越贵越好。许多人都存在这样的误区, 觉得新药、好药、贵药就是所谓的好药, 其实不然, 是否是好药, 不是看是否“新药、好药、贵药”。每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抗生素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不同的对象进行。而且有时效果往往与许多人想像的不一样, 有的老药具有稳定的药效, 价格也比较便宜, 由于人们平时不常使用, 没有产生耐药性, 可能效果会更好。 (4) 联合使用几种抗菌药。抗菌药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疗效,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然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对人体有害无利, 不仅无法提高疗效, 而且可能增加耐药性的产生, 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所以临床工作中应该提倡合理地联合用药, 并给予严格地控制。

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

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主要在医务工作者方面: (1) 经验性和臆断性用药情况太多。把抗生素当成“安慰剂”使用, 只要有与之类似的症状就使用。 (2) 联合用药不科学。有时医生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 将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但是如果对联合用药了解不清, 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还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3) 预防性用药使用不科学。有的医生为了防止病人某些症状的出现, 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的范围和量。 (4) 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性问题, 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 应该先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给药途径不当, 而不应该频繁更换抗生素, 频繁更换抗生素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5) 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不够。造成某些患者对抗生素的使用量和间隔时间把握不够, 不能正常地发挥药效。 (6) 用药的个性化强度不够。没有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知识, 指导合理用药, 研究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7) 对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能尽早发现问题。 (8) 知识的获取力度不够。未能及时获得一些新药物的信息和某些已用药物出现的一些问题, 以及某些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案。 (9) 医德医风不正。一些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不顾及患者利益和安全, 违反原则超常使用抗菌药物。

解决抗菌药物滥用的对策

杜绝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 需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做起。 (1) 在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 医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医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 熟悉各类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临床适应证, 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 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尽快进行细菌培养, 获得致病菌的类型, 然后由临床医师根据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对治疗方案进行修改, 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步骤。 (2)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用药安全。如何解决这一社会性问题, 并防止由此带来的危害, 仅仅靠少数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国家的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制约。20世纪末, WHO曾指出, “从推动合理用药的政治模式来看, 药品不仅是防治疾病的物质和具有内在价值的可上市成果, 也是国家政策的工具”。由此可以得出,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能否有效解决, 不仅对医药事业产生影响, 对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影响, 同时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后者决定国家需要做出一些努力。事实上,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的滥用, 不仅关系到医患双方, 也关系到药品的制作与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 同时也关系到文化、教育、商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如今解决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 需要国家统筹全局, 出台相关政策, 政府相互协调有效地开展,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滥用, 彻底消除其危害[1]。

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积极推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为人类的健康事业,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2]。

参考文献

[1] 曾繁典.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与危害[J].中国药物警戒, 2004, 1 (7) :25.

药物滥用现象的认识 篇5

1.1 药物滥用的概念

药物滥用 (Drug Abuse) 一般是指违背了公认的医疗用途和社会规范而使用任何一种药物。这种使用往往是自行给药, 因而对用药者的健康和社会都会造成一定损害。药物滥用是指长期地使用过量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物, 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 导致了成瘾性以及出现精神混乱和其他异常行为。

1.2 药物滥用的范围

(1) 麻醉药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

(2) 精神药品。包括中枢抑制剂, 如镇静催眠药;还有中枢兴奋剂, 如咖啡因;此外还有致幻剂, 如麦司卡林、LSD等。

(3) 挥发性有机溶剂。如汽油、打火机燃料和涂料溶剂等, 有抑制和致幻作用, 具有耐受性甚至精神依赖性。

(4) 烟草。其主要成分尼古丁长期使用也可致瘾。

(5) 酒精。长期酗酒也会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性。

1.3 常用药物的滥用

(1) 抗生素的滥用。如滥用庆大霉素等氨基苷类抗生素, 常可引起耳毒性, 由此引起的耳聋, 在聋哑学校中已占很大比例, 多是迟缓反应 (最长可达半年) 。老人则引起听力下降。广谱抗生素, 如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 长期盲目地应用, 可致伪膜性肠炎。近年来, 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洁霉素等应用增多, 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所致的伪膜性肠炎不断出现, 且有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

(2) 解热镇痛药的滥用。如非那西丁可致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或泌尿系癌, 已为国际上所公认。它还可使老人或小儿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而发生紫绀症状。氨基比林还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严重者可因此而出现败血症。含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还未被淘汰, 且均在市场出售, 故选用时应密切注意。近年来, 也有解热镇痛药对肾损害的病例, 多为长期大量滥用所致, 称为解热镇痛药肾炎。

(3) 中药的滥用。滥用人参导致严重反应的报告已不少, 甚至还有引起死亡者。中药引起死亡的报导, 也出现在巴豆、苍耳子、六神丸、雷公藤、甜瓜蒂、木通、苦楝子等药物。长期服用带朱砂的成药, 如朱砂安神丸、活络丹、天王补心丹而致汞中毒的事例, 也屡有报告, 这是由于其中含有可溶汞盐或游离汞而导致蓄积汞中毒。

2 药物滥用的危害

药物滥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 药物滥用及其与之有关的疾病将会很快在全球泛滥成灾, 任何国家都处于这种危险之中。

2.1 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药物的滥用会耽误治疗时间, 加重病情。比如感染性疾病单纯服用退热药, 阑尾炎引起的腹痛便服用解疼止疼药, 高血压病产生的头痛乱服镇痛药, 这样非但不会收到疗效, 反而会耽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2.2 对患者自身抵抗机制的影响

对药物的滥用, 会促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许多抗生素, 若选用不当, 剂量不足, 疗程过短, 常可使一些细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使药效降低或失去疗效, 造成治疗上的困难。人们对某些药物产生耐受性, 一旦产生耐受性, 常需要增大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方可收效, 而且会产生严重的毒性和副作用。细菌耐药最终可能导致“无药可用”。一旦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新药开发的速度, 就会让人类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根据国内抗生素监测机构的调查, 较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 对目前被认为抗菌活性最强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泰能”和“美平”的耐药率, 从2005年的1%左右上升到现在的9.5%。10年前不动杆菌最多只有3%是耐药的, 现在耐药率超过50%。如果这种情况再发展下去, 很多细菌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用, 患者只能等待死亡。

3 如何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不久发布了《2012公众安全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近四成居民表示家中常备抗生素类药品, 23.9%的居民感冒后选择使用抗生素, 仅40.1%的居民会在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抗生素为主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依然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抗菌药在国外的临床使用率不超过30%, 而在国内三级医院保守估计要达到60%~70%, 二级医院甚至超过80%。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也显示, 我国住院患者中, 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 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 比例高达97%。事实上, 对于滥用抗菌药的问题, 我国政府早已开始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就开始了强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药品流通管理。2004年, 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5年, 为掌握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形势, 我国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 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等相关指标提出了具体量化限定要求。

由于我国医药知识普及程度不够, 国民医药知识相对匮乏, 易受药商促销广告宣传的影响, 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不清。加上去医院找大夫开药, 费时费钱, 不如直接到药店买药、诊所输液方便, 这就使抗菌药滥用有了市场。所以应加强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纠正公众的错误用药观念、用药行为和用药习惯。今年8月1日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卫生部在其官网称, 《办法》是对过去10余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固化, 其发布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该《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 也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滥用阻击战已进入攻坚阶段, 这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关键是要提高公众意识, 这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老百姓要抛弃对抗菌药物的错误观念, 提高科学用药意识, 生病要到医院及时检查, 遵照医嘱用药。同时, 有关部门也应继续加大对抗菌药物科学用药的宣传力度。让大家认识到, 少用药是好事, 少用抗菌药物更是好事。这样药物滥用的现象才会逐渐减少, 提高公众的健康用药观念。

摘要:近几年来药物滥用的问题日益突出,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损害。对药物滥用的现象进行研究, 可以认识到其产生的严重影响, 并且针对这一现象作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药物滥用产生的问题,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药物的服用, 避免药物滥用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药物滥用,定义,危害

参考文献

[1]曾岚, 刘彦红, 赵成正, 等.我国的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5 (2) .[1]曾岚, 刘彦红, 赵成正, 等.我国的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5 (2) .

[2]阚周密, 董亚珞, 李如波, 等.沈阳地区药物滥用者滥用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5 (5) .[2]阚周密, 董亚珞, 李如波, 等.沈阳地区药物滥用者滥用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5 (5) .

[3]张丹, 郭喜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 (3) .[3]张丹, 郭喜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 (3) .

浅谈滥用药物带来的危害 篇6

关键词:抗生素,药源性疾病,耐药性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药物也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能给患者造成危害, 甚至死亡。药源性疾病古来有之, 而且严重的药物危害时有发生, 如众所周知的20世纪, 60年代初发生的反应停事件, 西德6000例, 英国5500例, 日本1000例, 我国台湾69例, 这样出生婴儿都是海豹胎, 其中死亡5000例。20世纪70年代心得宁上市4年后发现引起严重的眼-黏膜-皮肤症状, 有的甚至失眠, 有的因腹膜纤维化, 导致肠梗阻、肠坏死, 引起世界极大震惊, 以及前几年关木通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造成不少患者接受肾移植。所以, 具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每年20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 抗生素成为罪魁祸首。那么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 主要是人们对药物的适应证, 不良反应不是全面了解以及滥用药物所引起的。因此, 药物适应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怎样合理用药是防治药源性疾病的重要环节, 是保障人类合理用药和提高疗效的关键。但是有的患者不是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而是看广告宣传和凭自己用药经就经验到药房私自购药在家中滥用药物[1]。据笔者在本地比较大的药房做过调查所得, 大约有80%左右的患者不是医师指导下用药的。特别是抗生素药物严重的存在这样的问题, 滥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比较严重, 抗生素类药物品种较多, 不同种类药物适应证不同, 抗微生物作用不同, 如果用药不当会带来比较严重药源性疾病。现已证明, 由于滥用抗生素, 药源性疾病发生近年来有所增加, 如注射用青霉素过敏者, 口服半合成青霉素就可以引起过敏, 但是很多人不做皮试,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 抢救不及时就可以引起死亡。抗生素对所有系统都引起药源性疾病, 但每一类药物又有所不同:青霉素类, 头孢类, 氨基苷类, 四环素。氯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克林霉素、头孢类等引起假膜性肠炎;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氨基苷素又能引起肾毒性;氨基甙类、万古霉素又能引起耳毒性;氯霉素引起骨髓移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全身血细胞减少, 严重者能引起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环内酯类引起胃肠道的反应;四环素引起二重感染, 影响胎儿、婴儿骨发育不全和牙釉质形成受损, 有的奎诺酮类如曲伐沙星、格帕沙星有肝毒性、心脏毒性;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有肝毒性, 异烟肼又有神经毒性;两性霉素B引起氮质白症、蛋白尿、低血钾、贫血等[2]。

由于抗生素的杀菌或抑菌范围较大, 在抑制、杀灭有害的微生物的同时, 也能影响有益菌群正常平衡, 可能出现不敏感微生物附加感染, 同时也会导自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其他慢性病的不良反应。多数人认为抗生素能治疗一切炎症, 其实,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如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 而对病毒, 真菌引起的感染无效甚至耽误治疗, 每种抗生素都有特性, 优劣各不相同, 要因患者而宜、个体化用药, 而老牌药物比较稳定, 价格便宜, 不良反应明确, 如红霉素对军团菌和支原体比碳青霉稀和第三代头孢较为理想等[3]。

抗生素的滥用除能产生药源性疾病以外, 近年来产生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也影响临床用药, 如链球菌对氨基苷类产生耐药性。肠道的阴性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 流感杆菌、伤寒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对奎诺酮类产生耐药性等。

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敏感,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药物不敏感的一种现象。产生耐药性是细菌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如不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产生β-内酰胺酶, 而对青霉素、头孢类有耐药性, 使其不能被杀死, 特别近几年来全球关注的热点有的细菌对多种药物不敏感而产生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以外所有的抗生素形成多重耐药性;肺炎球菌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产生多重耐药性;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产生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对有的喹诺酮类有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稀、亚胺培南有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有多重耐药性等[4]。

那么细菌为什么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归纳如下:

产生灭火酶:长期应用抗生素是使细菌产生能够灭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 是引起耐药性主要机制之一, 是抗生素在作用于细菌细胞之前即被酶破坏, 而失去抗菌作用。灭活酶有以下几种: (1) β-内酰胺酶:此酶是有染色体或质粒介导,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耐药性, 使β-内酰胺类被水裂解, 而使该类药物失去抗菌作用。灭活酶是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过程中逐渐诱导细菌产生的。 (2) 钝化酶:钝化酶细菌细胞在不断接触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产生的, 此酶能使氨基糖苷类失去作用。钝化酶又分乙酰化酶、腺苷化酶、磷酰化酶将乙酰基、腺苷酰基磷酰基连接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氨基或羟基上, 药物结构发生改变使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下降低或消失。此外, 乙酰转移酶使氯霉素被灭活;大环内酯类可以被酯酶灭活;林可霉素可以被核苷转移酶灭活而产生耐药性等。

抗生素药物作用靶位发生变化: (1) 有的耐药菌株由于改变了细胞内膜上的与抗生素结合的部位的靶蛋白, 降低抗生素的亲和力, 是药物不能与之结合, 导致抗菌作用减少甚至消失;如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 (2) 靶蛋白数量增加, 即使药物存在时, 仍有足够量靶蛋白可以维持细菌正常功能和形态, 而导致细菌继续生长繁殖, 从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肠球菌就是如此。

改变细胞外膜通透性:很多广谱抗生素不能进入铜绿假单胞菌体内,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或作用很小而产生耐药性, 这是细菌接触抗生素后改变通道蛋白的性质和数量, 降低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而产生耐药性。在正常情况下, 细菌细胞外膜通道蛋白石特异性跨膜通道, 允许抗生素进入细胞体内, 当细菌反复多次接触抗生素后, 菌株发生突变, 导致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菌体内减少, 作用下降或消失而产生耐药性。

影响主动流出系统:有的细菌由于主动流出系统的存在, 菌体内的药物被泵出菌体外, 这样就使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对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β内酰胺类产生多重耐药性等[5]。

由此可见, 药源性疾病, 耐药性发生是人类所为, 由于化学药物发展和药物滥用而使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 任意加大或减少用药剂量, 长期用药或疗效不足, 不合理联合用药也是引起药源性疾病个耐药性一种因素, 如氨基糖甙类与高效利尿药素尿合用可增加耳毒性反应。所以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是可以防治的, 首先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合理用药, 能用一种抗生素控制的感染不用多种, 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药物, 严格掌控用药剂量和用药疗效, 使用药物要遵循医师指导, 必须凭医师处方购药, 不自行购药, 不主动要求医师开写抗生素类药物, 确保医师诊断病情后有目的的开写处方药物, 不要任意使用药物, 要按医师嘱咐用药, 不能随意停用或加大、减少用药量, 一旦使用抗生素要按时按量使用, 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足够浓度, 特别是突然停药能引起已好转的疾病反弹或复发。其次, 要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销售管理工作, 很多大药房不是凭医师处方就可以出售处方规定的药品, 这也是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同时, 医疗单位要密切关注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的监测, 以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晟.抗菌药物滥用与药源性疾病[J].中国医刊, 2009, 44 (1) :9-11.

[2]吴笑春.药源性疾病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543-549.

[3]江晓栋.抗菌药物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及防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7) :862-864.

[4]徐雁.药源性皮肤病及防治[J].中国医刊, 2009, 44 (1) :55

上一篇:酒店服务的交互管理下一篇:专业工作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