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管理(精选8篇)
抗菌药物管理 篇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资格 一、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同时,抗菌药物还将被分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
二、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三、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其他医疗机构医师、药师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调剂资格。
四、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五、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六、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 天用量。
抗菌药物管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系统) 抽取我院2010年4月份至2011年3月份以及2011年5月份至2012年4月份全部门诊处方, 分别做为管理前组、管理后组的用药情况, 分别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品种数。抽取2010年4月份至2011年3月份以及2011年5月份至2012年4月份每月单号所有的抗菌药物处方, 根据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简称《指导原则》) 、《卫生部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简称《卫生部38号文件》) 《处方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文献, 组织抗菌药物临床专家和药学人员对每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应用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并计算出使用注射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和联合用药比例。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利用HIS系统统计:2010年4月份至2011年3月份 (管理前) 我院门诊就诊人次:148928人次, 使用抗菌药物人次:27862人次;门诊处方共:114263张,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7209张, 使用率为:18.71%;人均抗菌药物费用:75.9元;人均品种数:1.91个。
抽查2010年4月份至2011年3月份, 每月单号所有抗菌药物处方共:14756张, 其中联合用药:1220张, 联合用药比例:8.27%;使用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2065张, 占抗菌药物处方:14.0%;不合理处方:518张, 不合理率:3.51%。
利用HIS系统统计:2011年5月份至2012年4月份 (管理后) 我院门诊就诊人次:698053人次, 使用抗菌药物人次:86401人次;门诊处方共:489029张, 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72556张, 使用率为:12.38%;人均抗菌药物费用:32.63元;人均品种数:1.67个。
抽查2011年5月份至2012年4月份, 每月单号抗菌药物处方共:36438张, 其中联合用药:1683张, 联合用药比例4.62%;使用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1942张, 占抗菌药物处方:5.33%;不合理处方:237张, 处方不合格率:0.65%。
管理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抗菌药物药费、联合用药比例、使用注射用抗菌药物比例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均较管理前有明显改善,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较显著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2.2 管理前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分析
管理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有:518张, 不合理性表现为: (1) 适应证不适宜104例, 如处方诊断月经不调, 使用抗菌药物。 (2) 用量不合理93例, 如对于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未按肌酐清除率相应减量或用量未按说明书要求而未注明特别理由。 (3) 预防性用药无指征:87例, 如无高危因素的皮下脂肪瘤切除使用抗菌药物预防。 (4) 给药频次不合理75例, 如注射用青霉素静滴一次/d。 (5) 与非抗菌药物联用不当:43例, 如左氧氟沙星与扑感敏联用。 (6) 溶媒选择不当37例, 如注射用青霉素溶媒使用10%葡萄糖溶液。 (7) 违反《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 违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25例, 如皮肤感染使用左氧氟沙星。 (8)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或联合用药无指征:25例, 如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联用。 (9) 选药不适宜 (包括预防性用药选择不适宜) 10例, 如处方诊断皮肤多处开放性伤口缝合术后使用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性治疗。 (10) 给药途径不当8例, 如使用阿米卡星口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5例, 如开放性伤口预防性用药超过48h。拆分抗菌药物缓释胶囊3例, 如小儿科将头孢氨苄缓释片拆分半片服用。违反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 超权限使用抗菌药物3例, 如住院医师的处方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
管理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有:237张, 不合理性表现为: (1) 适应证不适宜77例。 (2) 用量不合理56例。 (3) 预防性用药无指征:20例。 (4) 给药频次不合理28例。 (5) 与非抗菌药物联用不当:25例。 (6) 溶媒选择不当16例。 (7) 违反《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 违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4例。 (8) 联合抗菌药物不合理:9例。 (9) 选药不合理:2例。
3 讨论
我院从2011年4月起,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 领导负责:院长为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 科主任为科室抗菌药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并成立了抗菌药物管理小组, 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小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指导。 (2) 奖惩制度:给每个临床科室规定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使用强度以及病原学送检率指标, 并与科室及医师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 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予以通报批评, 甚至停止抗菌药物处方权等处分。 (3) 加强培训:每个月有定期的抗菌药物知识、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等专题讲座, 且不定期请国内一些抗菌药物专家, 讲授抗菌药物新进展;并定期发布本院、本地区的细菌耐药信息。 (4) 实行临床药师负责制:临床药师负责全院运行病历医嘱及门诊处方的实时监控与点评, 对发现不合理的处方, 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 当场修改, 并将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与临床药师的绩效挂钩。 (5) 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限制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品种, 严禁门诊医师使用特殊级及限制级的抗菌药物。
本组资料显示,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抗菌药物品种数、联合用药比例、使用注射用抗菌药物比例、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等指标均得到优化, 这得益于医院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管理。
本组资料也显示:我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后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注射用抗菌药物比例、联合用药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国内一些医院[1],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均达到卫生部要求的低于20%的控制指标。分析原因可能与我院从2008年开始即每月开展门诊处方 (包括抗菌药物和非抗菌药物处方) 监控与点评, 每月抽查部分门诊处方, 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分析、实时整改, 并定期进行点评有关。
本组资料也显示, 不论是管理前还是管理后, 均存在有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在: (1) 适应证不适宜。管理前的适应证不适宜主要表现在部分病毒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部分无指征使用, 如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例联合使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妇科月经不调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后仍存在适应证不适宜, 主要是部分医师的诊断录入不规范, 如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只录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不孕症合并生殖道感染只录入不孕症, 而被判为适应证不适宜。 (2) 用法用量不合理 (包括溶媒使用不合理) 。管理前、后均存在用法用量不合理。管理前主要表现在特殊人群的用药未根据人群的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减量, 以及用量与药品说明书不符, 以及未根据抗菌药物药代、药动学特征来选择用药方法, 如时间依赖型的抗菌药物, 每日一次用药等。管理后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后, 这类不合理的情况明显减少, 更多的用量用法不合理表现在同一通用名的药物更换药品厂家后, 说明书要求的用量用法不同, 临床医师未能按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改。 (3) 门诊1类手术切口预防性用药不合理。管理前常存在有无高危指征而使用抗菌药物预防, 以及选择药物不规范、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情况。管理后上述不合理明显减少, 但仍存在有一部分无指征使用, 这部分用药均出现在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初期的2011年5月、6月份。 (4) 与非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管理前此类不合理用药较多, 加强管理后, 我们采用临床药师实时监控、实时整改的方法, 以减少此类不合理用药, 但仍无法杜绝, 分析原因这可能与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与非抗菌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较缺乏有关。 (5)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合理。管理前后均存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合理。管理前表现在联合用药无指征, 以及重复用药情况, 如克林霉素与甲硝唑联用, 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而采用联合用药。管理后主要表现在联合用药药品无协用作用。 (6) 违反《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 违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 拆分抗菌药物缓释胶囊, 违反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 超权限使用抗菌药物等不合理情况, 管理前出现较多, 而管理后这类不合理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能有效控制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减少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降低人均抗菌药物费用, 优化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但仍存在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参考文献
浅析抗菌药物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使用 调查 分析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54-01
就像蒸汽机对于工业革命,抗菌药物的发明及应用是人类医学治疗史上的一次极其有意义的重大革命,自此以后,抗菌药物自然也成为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和重要的一类常用药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被人类不断的研究开发出来,必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例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滥用、误用、混用等不规范、不合理现象。本文现就八师28家基层医院当前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做出相关阐述。
1 八师28家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1 抗菌药物适应症的选择不够合理
由于近些年越来越多种类的抗菌药物被开发和投入到临床治疗中,医师们也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虽然抗菌药物在现在很多临床诊断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不乏一些医师假公济私,出于经济目的而不分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情程度,只给病人选择价格昂贵或用药周期长的抗菌药物;另有一些医师对于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同一种抗菌药物产生的抗药性不够重视,从而不能及时调整用药,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还有一些医师在选择药物时,不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而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习惯性的选择某几种药物;很多感冒发烧的患者,并美其名曰是用来预防感染,强迫患者使用。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是经常出现,也不是每位医师都有,但确实不能不得到重视。
1.2 抗菌药物用量大、用药周期长、频繁更换
临床案例证明,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人体后并不是立马就能起到抗菌的效果,会有一段反应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三天后才能看到明显的药效,与此同时,医生不应该只凭感觉确定用药是否有效,而是要依据一定的药理学、药效学原理。而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的医师认为抗菌药物的作用就是杀灭细菌,正常人服用也没有关系,因而为了提高药效,加速治疗,就会盲目加大抗菌药物的用量或者用药周期,当发现患者产生耐药性等问题时,错误地认为需要持续加大用药量和用药周期。这样的想法导致他们发现短期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后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会怂恿患者开始使用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最终导致在很多的治疗时间内却频频更换治疗药物的现象。
1.3 抗菌药物的搭配应用不当
有时患者的感染病原体较为复杂,或者说有时候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少数临床会同时选择几种抗菌药物的搭配使用,而更多的情况是,一种抗菌药物即可治疗多种细菌引发的感染,而医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造成重复用药的现象,甚至还有个别医师在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时,没有意识到两种或者多种抗菌药物之间的协助作用或者是它们的相互抵抗作用,从而使得患者病情加重或者病情无法根治,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1.4 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任何一个机构如果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都无法高效长久地运行,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更是如此。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仅是个别医师个人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整个医院医药监管体制出现的瑕疵,医师给患者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治疗用药以及抗菌药物种类、用量的错误选择正是在这种不健全体制下钻空子的显著表现。医院抗菌药物监管体制理应环环相扣,从前期的配备、到患者开药过程、以及后期的检查管理应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目前28家医院的实际情况是监管环节断层,各部门管理职责也不够明确,甚至很多部门的监管职能无法进行有效的执行和强硬的行政干预。
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对策
2.1 增强医务人员医德医务培训,加强其合理用药意识
对医院的医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医德医务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医师熟悉自身科室的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剂量、剂型、应用方法等。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务必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原则,在适应症和给药途径上严格把关,在选用药物及用量方面更是要严格遵守药理学、药效学的标准执行。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掌握抗感染治疗新动向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动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专题讲座等提高感染病的病学诊断水平,切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源头是关键,因而必须其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加强医师的合理用药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風的教育建设,对于不重视患者实际情况遭到患者投诉的医师要给与其严肃处理,对有失医风医德的行为也要严厉地制止。
2.2 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加大检查督导力度
通过针对八师28家医院现存的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增强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不能只制定政策,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对适应症要严格审核,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尤其是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尽可能少的减少在外科预防过程中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频率;选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目前的应用体系,一定能将现存抗菌药物的不良使用现象彻底根治。
参考文献
[1] 李恩杰,田立华,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8(1):142—143.
[2] 朱鹏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88,7(4):199-201.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自查 篇4
一、加强领导,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自2011年5月卫生部医政司下发卫医政[2011]75号文件《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党政领导会议,听取关于专项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在会上对专项工作作出安排。医院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医师使用抗感染药物权限名单》、印发了《抗感染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范》、《关于进一步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通知》,《医院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等制度。对医院的专项专项作出了总体布置。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对专项工作进行指导。在药事管理委员会下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具体工作。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初步形成了有感染专业专业医师、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和临床微生物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二、宣传动员
2011年7月20日,医院召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动
员会,医院院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邹刚同志作了动员报告,科主任和医生代表作了承诺发言,临床科室主任向院长签订了责任书,并作为科室考核目标的重要量化方向。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医务科和药剂科、以及抗感染科共同制定了《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培训计划》。按照医院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对全院的医生和药师进行了三次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使全院医师和药师受培训面达到100%,培训后还进行了法律法规和抗菌药物知识的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规定对医师分别授予了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对药师授予了抗菌药物的处方调剂权。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购用管理
2011年7月底,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经过多方论证对医院使用的抗菌药品品种进行了了调整,将品种数由原来的63余种调整为34种,并在8月1日对淘汰的品种进行了及时清退。
2012年5月,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
过了《2012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调整后仍为34种,其中青霉素10种、一代头孢2种、二代头孢2种、三代头孢口服剂型2种、三代头孢注射剂型6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共4种、氨基糖类1种、大环内脂类2种,合成硝咪类2种、其它类2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采购使用。
四、加强调查,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药剂科组织临床药师对前几个月的全院抗菌药物物情况进行了了调查摸底,质控科也组织了相关人员对病历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调查,清楚了全院门、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一些重要统计数据,为下阶段制订目标任务提供了依据。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信息系统中影响数据统计的问题,现信息科、病案统计室正在整改。
五、加强检查力度,初见成效,至今年5月月底,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数据如下:
1.抗菌药物使用:全院DDD数(口服)为1935.95,全院DDD数(注射)4466.17,强度(DDD)由原来的89.3降为68.44。
2.全院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65.20%,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25.40%。
3.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质控科加强了对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检查,重点规范了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目前外科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由整治前的98.8%下降为45.7%,术前30分钟到2小时给药合格率由59.2%提高到90%,使用抗菌药物小于24小时比例由24.1%提高到54.3%,术后给药大于48小时的比例由67.7%下降到17.2%,Ⅰ类切口平均预防用药天数由5.0天下降到1.35天。
4.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15%。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5
一、本院目录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二、本院目录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最低要求。各科室可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将“非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限制使用级”,或将“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特殊使用级”以加强管理,但不得下调抗菌药物管理级别。
三、各科室应加强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级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和权限授予机制,有效控制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一)我院按以下原则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各级医师均具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主治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二)医务科要定期组织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和调配权限。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病人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调剂资格管理 篇6
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就我院抗菌药医师处方权限、药师调剂资格做以下规定:
一、医教科负责按对本院医师和药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
二、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师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并落实到每名医师、药师。
三、信息中心根据医教科发授的处方权限和调配权限的正式文件,在HIS系统中开通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配权。
四、抗菌药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我院执业的,经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教科按照分级管理规定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2.职称晋升后,医师应参加医教科组织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给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调整。
3.对给予或不给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医务科以文件方式下发各科。
4.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医教科予以取消:(1)被责令暂停执业;
(2)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3)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4)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5)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6)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五、药师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
1.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经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教科决定给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2.对给予或不给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的药师,医教科以文件方式下发各科,并要求药剂科严格按照是否具有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安排工作。
3.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方可应用。
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持相应证明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
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药物主要种类、强度、药品名称等。根据不同使用频次、数量来进行有效的汇总分析。
1.2 方法:
统计用药频度,以卫生部门制定的日剂量为基础,来进行一年药物消耗的量的强度分析,用药频度为药物年消耗量除以日剂量标准,药物使用强度为每天每100张病床使用的抗菌类药物数量,从而来评估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
2 结果
本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99.62,其中以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磷霉素类为主,其中以磷霉素钙片、美洛西林和阿奇霉素为前三位的使用药品。见表1~2。
3 讨论
本研究中,本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99.62,其中以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磷霉素类为主,其中以磷霉素钙片、美洛西林和阿奇霉素为前三位的使用药品。本院的抗菌药物用药强度高于卫生部以往监察的药物使用强度使用情况,这说明临床抗菌类药物使用频次在逐步提升,存在一定过度用药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人们对药物使用的依赖性逐步增强,临床治疗难度增大有关。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医师会加大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其中预防性用药使用情况也较为普遍。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中,抗菌药物要使用较低毒性的品种,同时也要降低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所以一般以青霉素和头孢类为主,以及磷霉素。而对于氨基糖苷类或者喹诺酮类的药物则选择较少,主要是该类药物会提升乳汁中的药物含量,对吃母乳的幼儿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在剖宫产的预防性用药中,一般会选择杀菌剂,同时由于药物过敏的问题,更多的患者使用的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硝基咪唑类的药物使用的时间较长,用药情况较为广泛,但是其药物会导致乳汁中含量较高,应该在哺乳与孕产妇中禁止使用或者谨慎使用,这都说明了临床用药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如果要使用该类药物最好使用宫腔或者生殖器的冲洗来达到降低药物吸收的作用[1,2]。
由于妇科感染因素主要集中在厌氧菌与需氧菌的联合性感染,从而会首先使用青霉素湖综合第2~3代的头孢类药物,或者硝基咪唑类联合用药,但是如果对青霉素和头孢类过敏,则可以选择氨基糖苷类与克林霉素类,或者是选择甲硝唑与氟喹诺酮类。滴虫性的阴道炎一般选择使用甲硝唑,念珠菌性感染可以采用制霉素等,而联合用药中美洛西林与硝基咪唑类的联合用药效果会较为理想。一般情况下,妇科的使用药物情况较为合理,不存在太多的滥用药物情况。而产科手术患者由于预防性用药或者情况比常规妇科疾病情况较为特殊,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更为普遍,轻度更大,其使用的考虑也主要为患者母婴双方的安全考虑,只是在药物合理管理上会存在使用过度的情况发生[3]。虽然让治疗得到了更加有效和安全的管理,但是也存在药物滥用而衍生出的新问题。特别是抗菌类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较为普遍,这种药物叠加使用让药物强度提升,抗感染和抗菌效果更加好,但是也让患者自身承受了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让患者的治疗感受下降,特别是患者自身的体质甚至会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而变得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整体的抗菌药使用广泛,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已经对普通的抗菌药物失去了有效性,迫使医师在药物使用上会选择更为强劲的药物才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大部分用药都在注重疗效的确切,而将药物的不良问题放在其次。
参考文献
[1]贾苗辉,苑海,赵吉强.妇产科病区β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医药导报,2011,8(50):202-203.
[2]姜玲,史无陆,沈爱玲,等.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效果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8):1593-1595.
抗菌药物管理 篇8
目前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度依旧左右着医药市场,这已成为共识。本文就卫生部最近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文件中所列的部分药品及种类在样本医院使用和上海制药企业销售的情况做一些分析。目的是提醒相关人员要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和营销策略。
1 文件出台的背景资料
1.1 抗生素使用(滥用)情况分析
中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该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目前,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
1.2 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和措施
2003年10月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OTC药品目录的各种抗生素药物(2006年全年,全国采取限用抗生素措施的医院达到8 650家,约占医院总数的46%)。
上海市从2007年3月1日起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细则》。 卫生部2008年4月15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2 对加强临床应用管理的部分品种分析
2.1 样本医院购入抗感染药物及结构分析
这次卫生部加强临床管理的抗菌药物主要集中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多肽类以及抗真菌类等抗感染药物主要亚类。本文利用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统计数据做一些分析,所得结果仅供参考。
样本医院抗感染药物购入金额占医院药品购入药品总金额25%左右的份额,较10年前的40%左右的份额显示很大的降幅,而且目前还处于平稳下降态势。由于国民总体用药水平在提高,此大类购入金额同比还是有较大的攀升,尤其在2007年,走出2006年因降价而跌入低谷后的触底反弹(表1),出现较大的增幅。
抗感染药物亚类的购入金额增幅变化基本同抗感染药物大类,略做比较可发现多肽类药物与抗真菌药物稍显平稳(表2)。
2.2 有关品种统计和分析
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度的出台往往会左右医药市场,尤其是医院终端,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这次卫生部的文件,也肯定会对加强管理品种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挑选部分品种,作一些粗略分析。
从表3所列的8个品种延伸分析可以看出: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已经过了高峰期,加替沙星由于其副作用而出现使用限制的缘故已经出现下滑态势,莫西沙星虽然蒸蒸日上,但是由于是独家供应,对该企业销售肯定会受到冲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美罗培南的成长势头好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而朵利(多尼)培南与比阿培南在样本医院尚没有使用记录;多肽类药物中,万古霉素出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去甲万古霉素因生产集中度很高,涉及面不会很广;头孢吡肟与伊曲康唑等出现振翅冲天的趋势,但由于文件的出台,深信发展态势越好的品种受冲击的力度肯定会越大,所以在此提请生产厂商予以重视。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的是近几年成长迅速的其他一些抗感染药品,比如: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从2005年到2007年,在医院使用领先品种的位序从259→190→70;头孢米诺(83→25→14);头孢孟多(263→108→33);头孢替安(126→17→11);头孢克肟(164→104→79);头孢地嗪(111→61→43);氨曲南(439→153→66)。这些品种都有可能成为被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品种的替代品,尤其是头孢孟多和头孢地嗪尚没有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就出现这么好的成长态势。当然在成长迅速的品种中也有被纳入加强管理的,比如:莫西沙星(148→57→32),替考拉宁(308→185→156)。这些品种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受到遏制。
2.3 生产商统计分析(2007年度)
2.3.1 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样本医院购入左氧氟沙星金额占喹诺酮类药物35.75%的份额。供应商有106家,领先前5家企业的这类产品已占该药91.72%的份额。这些企业分别是:日本第一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占32.56%,包括进口品),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25.19%),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18.85%),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3.64%),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1.48%)。上海虽有3家企业供应该药,但是所占的份额实在太小,其中,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占0.02%,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占0.3%,上海天赐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占0.38%。
样本医院购入加替沙星金额占喹诺酮类药物13%的份额。供应商有68家,领先前5家企业约占该药42.75%的份额。这些厂商是: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10.07%),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9.76%),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27%),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7.49%),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7.15%)。上海有4家企业向样本医院供应加替沙星,除了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位序第一外,其他3家位序靠后。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0.14%,位序47),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0.08%,位序54),上海信谊嘉华制药厂(0.01%,位序63)。
样本医院购入莫西沙星金额占喹诺酮类药物17.06%的份额,供应样本医院的莫西沙星全部是拜耳公司的,其中德国拜耳公司占66.69%,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占33.31%。
2.3.2 多肽类抗感染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样本医院购入万古霉素金额占该小类48.72%的份额。供应商有11家,若把礼来公司的进口药品与合资药合并一起算,只有9家。其中礼来公司占该药82.79%的份额,其他的厂商有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10.08%),韩国希杰制药有限公司(6.71%), A.L.-PHARMA(DE)(0.21%), 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 (0.15%),华北制药北元有限公司(0.02%),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0.02%),河北长天药业有限公司(0.01%),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 (0.01%)。
样本医院购入去甲万古霉素金额占该小类17.16%的份额,供应商有5家。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几乎垄断了该药的份额(达99.17%),其他4家都不到1%。其中,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占0.69%,河北张家口市制药总厂占0.08%,广东雅来(佛山)制药有限公司占0.03%,韩国希杰制药有限公司占0.03%。
样本医院购入替考拉宁金额占该小类31.50%的份额。供应商只有3家,说明此药也有很大的垄断性,其中进口药品占3/4的比例。意大利米兰药厂占75.18%, 浙江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占14.19%,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占10.63%。
上海第一生化药业供应样本医院万古霉素的比例仅占0.01%,其他2个品种上海地区制药企业在样本医院销售为空白。
2.3.3 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样本医院购入伏立康唑金额占该小类18.93%的份额,供应商共有12家。若把辉瑞公司进口与合资的品种合并计算,只有9家。其中,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占该药的72.77%份额,其他厂商为:珠海亿邦制药有限公司(12.21%),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5.76%),四川中外合资德阳华康药业有限公司(4.09%),德国马赫大药厂(1.74%),广东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52%),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0.67%),山西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0.64%),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0.62%)。
样本医院购入伊曲康唑金额占该小类24.65%的份额,生产商共6家,若把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进口与合资的品种合并计算则只有5家。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占该药60.82%份额,而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数量实在太少,可以忽略不计。其他3家是:美国雅培制药公司(26.15%), 四川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8.48%),天津力生制药厂(4.55%)。
以上2个品种上海地区制药企业在样本医院销售均为空白。
2.3.4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亚胺培南进入临床后,现已发展到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法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比阿培南7个品种。 目前在我国有5个碳青霉烯类品种在样本医院使用,其中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已进入2004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法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是2005年后批准新上市的品种,已进入样本医院临床使用,但是没有进入这次监控名单。而卫生部宣布加强管理的多尼(朵利)培南与比阿培南在样本医院尚没有使用记录(比阿培南为江苏先声药业的独家申报生产品种)。
样本医院购入美罗培南的金额占该小类的40.02%份额。供应厂商有6家,其中: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44.74%),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42.34%),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77%),河北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0.01%),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0.01%),河北石家庄中诺制药新华制药分厂(0.13%)。
样本医院购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金额占该类31.16%的份额。供应商有5家,其中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占大部分(97.5%,含进口品),印度兰伯西制药有限公司占1.88%,韩国中外制药株式会社占0.44%,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占0.18%,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量几乎为零。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全部由日本三共株式会社供应,没有国产品。该药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份额为2.62%。
以上3个品种上海地区制药企业在样本医院销售也均为空白。
2.3.5 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样本医院购入头孢吡肟金额约占头孢菌素类5.82%份额。共有18家供应商,前5家占该药75.42%的份额,没有进口药品。其中,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占22.13%,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占20.06%,北京悦康药业有限公司占13.36%,广东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占11.26%,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占8.61%。
医院购入头孢匹罗金额约占头孢菌素类0.43%份额。共有21家供应商,前5家占该药74.26%份额,没有进口药品。其中,苏州万庆药业有限公司占31.91%,山西省医药集团太原有限责任公司占11.95%,河南昊宁制药有限公司占11.09%,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占10.77%,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占8.53%。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排序最后,占0.03%。
头孢噻利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垄断,该药占头孢菌素类药品0.05%比例。
3 分析与思考
1)这次被加强管理的品种中除喹诺酮类药外,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并不严重,有些药品也刚刚上市,这也给《通知》的实施提供了最好的时机。
2)有些品种垄断性很强,比如头孢噻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比阿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以及伏立康唑、替考拉宁等品种,但是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些品种都不是生产企业当家或主打品种,所以对这些企业乃至整个医药企业影响面不会很大。
3)被纳入加强临床管理的头孢菌素类品种都是国产品,所以对于以前一些被列入降价目录后的药品出现替代产品的前车之鉴必须引以为戒,何况头孢菌素类中的确有不少可以替代的品种存在。本文提及的一些发展迅速的其他抗感染药物,也有可能成为替代品种。
4)在这次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品种目录中,属于上海产地的不多,但是波及上海样本医院使用面却很广。所以提请上海有关生产商注意:在确定同类品种的市场销售策略的同时更要考虑到药品创新的问题。也提请波及到的生产企业注意:要尽快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而对于医院来说,药品的毛利是它们感兴趣的,但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更是需要贯彻执行的。
5)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这就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6)在药品招、投标时,必须关注同类品种的竞争情况。同时要给加强临床管理的品种一个生存空间,因为这些品种并非是不好的药品。警惕市场无序竞争的出现,方能保证《通知》的执行。
【抗菌药物管理】推荐阅读: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05-20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07-05
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10-14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06-08
抗菌药物分类管理记录09-15
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10-12
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11-10
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08-17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05-28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培训测试题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