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监测记录

2024-10-05

医院抗菌药物监测记录(通用11篇)

医院抗菌药物监测记录 篇1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1日~9月31日本院微生物实验室共收集病原菌培养标本1960份, 分离出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总数为481株, 阳性率为24.5%;其中G-杆菌322株, 占病原菌总数的66.9%;G+球菌类127株, 占病原菌总数的26.4%;真菌类32株, 占病原菌总数的6.7%。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14.3%) 、克雷伯菌属 (16.0%) 、大肠埃希菌 (12.7%) 、不动杆菌属 (8.9%) 、肠杆菌属 (1.7%) 、沙雷菌属 (1.9%) 、变形杆菌属 (7.9%) 及其他 (3.5%)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9.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7.1%) 、肠球菌属 (6.7%) 及链球菌 (3.3%) ;真菌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 (3.3%) 、光滑念珠菌 (0.4%) 、热带念珠菌 (0.4%) 、近平滑念珠菌 (2.5%) 等。

1.2送检标本分布

本季度接种标本以痰、血液、尿、烧伤部位标本、分泌物为主, 痰标本占总标本数的45%, 阳性率较高的标本为静脉导管、泌尿道、分泌物和穿刺液。

1.3排名前五病原菌名称及耐药率见表1。

注:a为1例患者相同标本连续检出相同菌株按1株统计;b为为耐药菌株/检出总株数

2细菌耐药预警

2.1 G阴性杆菌耐药预警

2.1.1 G阴性杆菌耐药预警 (耐药率>30%) 见表2。

2.1.2 G阴性杆菌耐药预警 (耐药率>40%) 见表3。

2.1.3 G阴性杆菌耐药预警 (耐药率>50%) 见表4。

2.1.4 G阴性杆菌耐药预警 (耐药率>75%) 见表5。

注:对以上抗菌药物, 向医务人员提出预警

注:对以上抗菌药物, 提醒医务人员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注:对以上抗菌药物, 提醒医务人员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注:对以上抗菌药物, 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 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从检测的G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的情况看, 检出率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与上一季度耐药情况相比, 多数检测药物耐药率均有减低, 如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的耐药率均降低10.0%以上, 特别是头孢吡肟, 由上季度耐药率40.9%降低至15.2%。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从上季度的0.2%上升至3.0%。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则与上一季度一样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满霉素、阿米卡星显示有一定的敏感外, 对其他药物均呈现较高的耐药性。本季度检测出的不动杆菌属显示对多粘菌素B、美满霉素有较高敏感性,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也有一定的敏感性, 其余药的耐药率与上季度相比明显增加, 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8.3和80.4%较上季度明显增加。本季度检测出的变形杆菌属有32株, 从药敏结果来看, 其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均为100%, 保持较高敏感性, 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相对较好, 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也有一定的敏感性, 但对其他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泌尿道检测出的G阴性杆菌对呋喃妥因的敏感性较好, 耐药率为20.6%, 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上季度降低, 为58.1%。

检测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别是55株和33株, 各占69.6%和38.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所占比例与上季度相比均有所上升。

2.2 G阳性球菌耐药预警

2.2.1 G阳性球菌耐药预警 (耐药率>30%) , 见表6。

2.2.2 G阳性球菌耐药预警 (耐药率>40%) , 见表7。

2.2.3 G阳性球菌耐药预警 (耐药率>50%) , 见表8。

2.2.4 G阳性球菌耐药预警 (耐药率>75%) , 见表9。

注:对以上抗菌药物, 向医务人员提出预警

注:对以上抗菌药物, 提醒医务人员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注:对以上抗菌药物, 提醒医务人员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注:对以上抗菌药物, 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 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检测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美满霉素有很好的敏感率, 耐药率均为0, 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棒酸都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同样显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满霉素、替考拉宁有较高的敏感性, 耐药率均为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27株是MRSA, 比率为60.0%, 较上季度略上升。检测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 N有36株, 占87.8%, 较上季度上升。

检测出的肠球菌共23株, 较上季度略增加, 显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而对其他药物均显示较高耐药率, 肠球菌78.3%是从泌尿道分离, 显示对呋喃妥因敏感度较上季度增加, 耐药率为21.7%。检测出的链球菌属共12株。

从本季度的耐药菌株检测来看, 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MRSA菌株均较上季度上升, 希望临床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应用。

真菌则对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氟胞嘧啶显示较高的敏感性。

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建议

3.1抗菌药物的使用要参照以上“细菌耐药预警”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 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选用;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 临床应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 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3.2抗菌药物给药频次与剂量应合理 正确掌握抗菌药物的给药量及给药频次可防止和减少细菌耐药。依据抗菌药物的药动与药效学将抗菌药物性质分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药物。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类等应一日多次给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氨基苷类、喹诺酮类1次/d给药, 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单次给药较一日多次给药能够得到更高临床疗效。

3.3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目前对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处于相对较低的耐药率;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美满霉素目前对本院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处于较低的耐药率;所以临床使用中仍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但一定要谨慎用药,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有效作用, 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3.4由于超广谱β-内酰胺类新品种的广泛应用导致在革兰阴性细菌中不断产生新的β-内酰胺酶并对新品种药物耐药。耐药性可经质粒在细菌间甚至在正常菌群中传播。多数学者认为控制细菌耐药性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开发和研制新的抗生素, 限制并更加合理使用现有的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助于控制或减少细菌产生新的β-内酰胺酶以及由此产生的耐药性。

3.5细菌耐药的产生与病区长期大量集中使用某类抗菌药物有密切关系, 因此建议采取暂停耐药率>75%抗菌药物的使用, 控制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 加强用药的目的性, 避免长期、大量集中使用某种抗菌药物。可以考虑抗菌药物的轮换使用以降低耐药率, 抗生素的轮换使用 (Rotation) :是指限制某一种或某一类抗生素的应用, 改用其他抗生素一段时间以后, 再恢复这种抗生素的应用。

3.6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 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 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

3.7送检标本留取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 这样标本的原有细菌不会受到抗菌药物的影响, 做药敏时可提高检出率, 不会影响对细菌敏感药物的判断, 能更有效的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肖永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简析.医药导报, 2013, 32 (8) :975-978.

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分析 篇2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70-01

抗菌药物作为在临床上药物治疗的的一大类,因其广泛的应用以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的普遍发生,其应用的合理与否尤显重要。正基于此,卫生部2004年8月颁布了《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2009年颁布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等规章制度。时至今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作一定的了解,以期为管理者,应用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方法以《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为判断标准,设计统计表格,随机查阅320份病历,将其中抗菌药物应用的有关数据进行登记、整理和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病历资料320份,其中外科病历165份,内科病历126份,儿科病历29份,使用抗菌药物病例228份,外科130份,内科85份,儿科12份,使用率分别是79.79%,67.46%,41.48%。

抗菌药物的使用

2.2.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在所有调查的32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228例,抗菌药物预防性就达195例,占所有抗菌用药比例的85.53%,其中以二代头孢和三代头孢为主,使用的前五位药物构成见表1。

表1前五位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构成

2.2.2抗菌药物的疗程 ;在228份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共计抗菌药物天数为3541,平均每位患者用15.53天,最短1天,最长42天。其中82.35%是静脉给药,10.21%是口服给药,7.44%是外用给药。其中预防性使用药物〉2天的病例有46例,占所有预防用药的63%.

2.2.3抗菌药物的联用 ;228份抗菌药物病历中一联用药154份,二联用药47份,三联及以上占25份。联合用药最多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其次是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具体的分布状况及构成比见表2.

表2二联及以上用药科室分布状况

病原送检及药敏

2.3.1 病原送检; 在228份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中,病原送检25份,占其中10.96%。

2.3.2 药敏; 有药敏实验结果的病历资料仅20份,占9.2%。

3 讨论

用药疗程过长,平均达到15.53天,最高达42天。《指导原则》上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是在病人感染症状消失,体温正常72小时后,就应考虑停药。本次调查却发现,医生在这方面掌握不严格,病例资料上已经显示感染症状已经消失,体温也属正常范围,但一部分病人还在持续使用。造成了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造成病人的菌群失调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预防用药药物选择方面,从表1可知,预防用药比例达85.53%,药品选择集中在三代、二代头孢及酶抑制剂。头孢米诺属头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近似于三代头孢,头孢替安是二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属加酶抑制剂的抗菌素,《指导原则》要求,用于外科切口感染原则主张使用一代头孢,而本次调查发现,这三类药几乎是许多科室预防性用药的首选,一代头孢使用很少,头孢米诺的使用达到50.25%,此外,酶抑制剂一般针对产内酰酶的耐药性细菌,一般来说,刚住院的手术患者,特别是Ⅰ类手术患者,不存在皮肤正常耐药菌[1],所以用酶抑制剂意义不大。大量资料指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3]。所以该医院预防用药方面离要求有较大差距。

《指导原则》上要求,凡是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除病情危重外都应当做病原检测,确诊感染病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医院的送检率远远低于卫生部50%的标准。

药敏实验是预测抗菌药物对细菌是否有效的的指标,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资源[2]。而调查显示,药敏实验率仅为9.2%,低于70%的标准。显示出医院在抗菌药物用药的使用随意性较大,凭经验用药较常见。医生科学用药的意识还待提高。

从表2可知,联合用药方面控制较好,联合用药比重较重的科室,其多为病况复杂,病情危重患者。

综上所述,该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应切实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一个现代的用藥服务体系,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肖永红,王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6.

[2]李晓红,虞德才,左改珍等,113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横断面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84-686.

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篇3

临床应用自查报告

根据《2018年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值指标》及即《2018年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内容与要求,在院领导高度关注及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治理活动工作逐步展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医院结合《2018年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中的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了保障该活动有效进行,医院成立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小组,**院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明确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监督与评价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以及医务科、药学部、感控科等相关部门共同责任完成。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科、药学部、感控科负责全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

二、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规数量指标,按照卫生部和河南省制定的指标。我院药事委员会与各科室专家经过反复讨论、论证,严格按照规定确定了34个品种,41个品规,构成了*****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同时报备新乡市卫生局备案。医院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品规、数量指标采购抗菌药物。目标外特殊需要品种制定了临时采购程序,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医院药事委员会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小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一次性采购使用。

三、严格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医院根据不同科室疾病特点与科主任进行交流,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以保证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同时相关部门对各个科室、个人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调查,医院多次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要求科室分析整改,力争抗菌药物应用控制在合理范围。

四、医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管理指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监测,为了保障所有指标落实到位,建立了监测制度,每个月由医务科、感控科、药学部等相关部门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抽查和点评。实现了全院各个科室,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品种,科室和个人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信息。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信息,设置各级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定期对药敏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向全院通报。

医院抗菌药物培训考题及答案 篇4

科别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2、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手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3、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4、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以上都是

5、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的结果而定。

A、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B、患者的临床反应 C、医生的经验 D、血常规的测定

6、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A、1-2 B、0.5--1 C、2--3 D、1-3

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小时。

A、48 B、36 C、28 D、72

8、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天用量

A、2 B、1 C、5 D、3

9、头孢哌酮可导致(),合用维生素K可预防出血

A、过敏性休克B、心肺功能障碍C、面色潮红D、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

10、对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治疗首选()

A、青霉素 B、头孢类 C、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D、以上皆不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起施行

A、2012年7月1日

B、2012年8月1日

C、2012年6月1日

D、2012年9月1日

1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

A、特殊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非限制使用级

D、抗菌药物调剂

13、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

A、特殊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非限制使用级

D、抗菌药物调剂

14、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A、12

B、24

C、36

D、48

15、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不正确的是()

A、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B、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C、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D、以上皆不对

16、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17、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

A、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B、头孢唑啉或头孢硫脒

C、头孢硫脒

D、头孢呋辛

18、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抗菌药物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特殊使用级

D、以上都对

19、下列哪个药物不宜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阿奇霉素

D、头孢曲松

20、卫生部“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二.判断题(20分)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7天。()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5.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三.抗菌药物分类题:将右侧药物与左侧对应的所属类别画线连接。(20分)

第一代头孢菌素

阿奇霉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甲硝唑 第三代头孢菌素

万古霉素 糖肽类

头孢唑啉 喹诺酮类

头孢哌酮 大环内酯类

阿米卡星 氨基糖苷类

头孢呋辛 磺胺类

复方新诺明 碳青酶烯类

加替沙星 硝基咪唑类

亚胺培南

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DDDDA

BABDA

BABBD

AAACC

二、判断题

1-5

√ √ × √ √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

糖肽类:

万古霉素

喹诺酮类:

加替沙星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 氨基糖苷类:

碳青酶烯类:

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

磺胺类:

复方新诺明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奖惩制度 篇5

为了使抗菌药物得到有效地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必须纳入各临床科室及医院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考核范畴。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逐步树立良好的执业风气和合理用药氛围,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奖惩制度:

一、每月随机抽查出院病历,进行抗菌药物专项点评。不合格项目≥3项的

不合理病历,每份扣罚100元;不合格项目≤2项的不合理病历,每份扣

罚50元。年终综合评价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二

名的临床科室取消参加先进科室的资格。

二、不定时抽查科室运行病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每项不合格扣罚50 元,最高扣罚200元。

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按该抗菌药物的处方的金额数予以2倍处罚;经查

实医师存有滥用抗菌药物行为的,按该抗菌药物的处方金额数给予2-5倍

处罚。

四、使用特限制级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三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没有药敏检测报

告,或未办理手续的,扣罚每例100元;科负责人处罚200元。

五、没有依据更换、使用抗菌药物及病历中没有记载更换、使用理由的,扣罚

每例50元。

六、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医师在电子处方及纸质处方上不注明诊断、与记载不符的,处罚每例50元。

七、经核查,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或违规使用抗菌药物连续累计达三次 的医师提出警告、诫勉谈话,限制其特殊限制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

方权三个月;恢复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取消其抗

菌药物处方权一年。

八、为了鼓励合理规范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病原学检测送检率每上升标准

的2个百分点以50元为基数累计,予以责任科室成倍的奖励。

九、每月通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指标完成情况。对达标科室予以通报表扬,对

改进成效明显科室通报鼓励。对未达标科室其中

1.根据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和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标

准,每升高1个百分点,以50元为基数累计成倍处罚; 2.根据非限制级、限制级、特限制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检测送检率标准,病 原学检测送检率

a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每下降1个百分点,予以责任科室以50元为基

数累计成倍处罚。

b限制级抗菌药物:每下降3个百分点,予以责任科室以50元为基

数累计成倍处罚。

C特限制级抗菌药物:每下降5个百分点,予以责任科室以50元为基

数累计成倍处罚。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控制指标,每升高1DDDS,予以责任科

室以50元为基数累计成倍处罚。4.手术科室中,a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控制指标,每升高2个百分点,予以责任科

室以50元为基数累计成倍处罚。

b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若不相符,每例扣罚责任医师100元;

c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超过24小时,每例扣罚责任医 师50元。

十、每月未能按时完成上报不良反应任务的科室,每例扣罚50元。

十一、每发现一例抗菌药物超常处方扣罚100元,对一季度内累计两次抗菌药

物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

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三个月;对一年内累计三次及以上抗菌药物超常处

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半年,年终其本人及所

在科室不能参加评先评优。

十二、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经治医师在电子处方上不注明诊断或与门

诊病历记载不符的,处罚每例50元。

十三、每月对科室、医生抗菌药物使用量按金额排序,排序前三名的点名通

报。对抗菌药物使用量金额排序的季度前三名医师,进行诫勉谈话。

十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严重问题,经谈话仍不改正的科室或个人,或年

终经考评不合格的科室或个人,不能参与科室或个人的评先评优。

十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严重问题,并且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项检

查中被点名批评的医师,不能参与评先;若限期不整改的医师,定期考核

不合格的医师,影响职称晋升一次。

十六、凡在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中因销售商介入,导致药品使用混乱或经检测

分析出耐药性和临床无疗效的抗菌药物,将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予以淘汰。

十七、调剂药师不认真审核处方,未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干预并登记

的,责任人按每张处方50元处罚,当月累计超过十张,累计按处方抗菌药

谈谈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94例为我院2003年5月至2006年9月住院病人, 其中普外科42例, 妇科30例, 腔镜科22例;男58例, 女36例;年龄1 8~7 5岁;平均住院日14d。记录病人以下情况: (1) 病人一般情况, 包括科别、性别、年龄、出入院时间、入院诊断; (2) 用药情况, 包括用药种类、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用药目的、抗感染疗效、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评价。

1.2 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用药是否合理。要求:有绝对适应证;药物选择正确;细菌对所选药物敏感;用法用量正确, 用药途径正确;联合用药无拮抗、不增加毒性;围手术期用药时间合理;疗程为病人感染症状、体征消失后体温、白细胞计数正常后72~96h。有规定疗程的疾病, 执行规定疗程并达临床治愈标准。在剂量方面以DDD和DUI作为判断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标准, 其中DDs=药物总量/DDD, DUI=DDDs/用药总天数, DUI≤1为用药合理, DUI>1为不合理用药。DDD值根据《新编药物学》 (第15版) 和《中国药典》 (2000版) 成人每日平均维持剂量确定。未收载的其他药品按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来确定。

2 结果

本次调查的抗菌药物DDDs居前1 7位的均为注射剂, 口服抗菌药物使用较少, 其D D D s值排序位于2 0位之后, 所用抗菌药物涉及2 3个品种。剂量不合理:有1 8例病人剂量过大, 如头孢曲松钠半衰期为7~8h, 常规剂量每日2.0g, 一次静脉滴注即可。可医师处方中对大部分轻症感染病例给予每日4.0~6.0g, 每日2次静脉滴注, 不仅对疾病治疗无益, 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选药不当:有24例病人抗菌药物选择不恰当, 如病人过敏史记载对氨苄西林过敏, 治疗时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术前预防用药选择三代头孢菌素类居多, 如头颈部四肢手术, 应考虑葡萄球菌的感染, 首选一代头孢菌素类为预防用药。疗程不当:有20例病人疗程过长, 16例病人疗程过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应根据病种、感染程度轻重和临床情况而定, 一般持续至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退后3~5d。用药72h后疗效不明显时, 应及时更换药物, 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调整用药。本次调查抗生素使用疗程过长主要表现为手术病人术后用药时间长, 如腔镜科胆囊摘除术的病人抗菌素平均治疗天数为4.2d,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切除术的病人抗菌素平均治疗天数为7.5d, 预防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病人预防用药时间为24h, 必要时可延长至48h, 而本次调查疗程过短 (用药时间<48h) 者16例。用法不合理:在调查中盐酸克林霉素的用法多为药物1.2g加入到100m L液体中静脉滴注, 正确用法应为0.6g加入到不少于100m L液体中缓慢静脉滴注。用药中应考虑经济性原则, 如呼吸科个别中、重度感染的病人在感染控制后从注射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不仅疗效不降, 还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其他不合理用药:临床上频繁换药14例, 这些病例都是在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 2~3d更换一种抗菌素, 特别是同类药物之间的频繁更换。调查病例中对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的病人, 未按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药。

3 讨论

为了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 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减少个别剂量, 减少毒副反应, 扩大抗菌谱, 治疗混合感染和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 如:青霉素与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可用于治疗肠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 有利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产生协同作用;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合用, 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菌的产生;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合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前者用量可减少, 从而减少毒性反应;磺胺类与甲氧苄啶 (TMP) 可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 妨碍叶酸代谢, 最终影响核酸的合成, 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正确联合用药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存在的问题, 以增强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方法采用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 (DDD)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分析评价12个科室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结果剂量过大18例, 选药不当24例, 疗程过长20例, 疗程过短12例, 频繁换药12例, 剂量过小4例。结论抗菌药物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应加强管理。

医院抗菌药物监测记录 篇7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将促进医院感染的控制,对减少医院感染控制成本具有积极意义。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抗菌药物应用的过程中,有诸多环节导致它的不合理性。护士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执行者,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量;医院感染

【中圖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38-01

1.用药时间的科学性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开医嘱时,只标明该药的用法用量,而具体的时间、计划靠护士根据病人的治疗情况而安排。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基层医院,由于护士缺编,病人的治疗大多集中在白天完成。如每日2次,安排为9am、3pm或5pm;每日3次则是9am、3pm、和9pm,这样一来,易造成细菌耐药而引发医院感染。因此,护士在用药过程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如果联合用药,最好是两药交替安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缩短用药疗程。

2.用药量的丢失

用药过程中药液丢失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且较严重,应引起广大护士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有文献报道,一次静脉滴注5g先锋霉素V,其丢失量约为0.533g,丢失量占应用量的11%[1];一次静脉滴注800万u的青霉素,丢失量为11.67% [2]。住院病人绝大多数需要静脉给药,特别是危重病人和大手术后的病人,输液量大,用药品种多,若不注意药液丢失的问题,不但会造成药物浪费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地影响治疗效果。为了减少药液丢失,配制时尽量加大溶媒量,采用两次溶解稀释法,以降低药瓶内残存液的浓度。抽吸、推注和输入时,应尽量减少残存的液量。

3.重视药物的配伍禁忌

护士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在执行医嘱时,提醒医生尽可能(根据病情)用药简单,合理配伍,在用药前详细了解病人的用药史,在静脉输液过程在,根据所用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主动进行观察。如氨基糖甙类和内酰胺类,这两类药物混合,虽然外观没有改变,但药物效价降低或毒性增加,而影响疗效。

4.注意药物的稳定性

有些药物稀释后,不宜放置过久。如青霉素G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有效期仅2h,而且还将增加致敏物质(青霉稀酸)的含量。另外,任何稀释液放置时间过久,均会增加污染机会,影响治疗效果。注射配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现配现用。

5.两组液体之间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注意两组液体在交换时滴壶中的化学反应。实践中发现,头孢菌素类与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在滴壶中相遇时将出现混浊,所以在安排输液顺序时,应注意隔开。

6.溶媒对药物的影响

临床上护士要了解溶媒的pH值和药物水溶性时的适宜pH值,以便选用最佳的溶媒,尽量保证该药的稳定性,防止药物效价的降低。常见的溶媒有葡萄糖液、葡萄糖氯化钠液、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液,它们的pH值分别为3.5~5.5、3.5~5.5、4.5~7.0、4.5~6.5。青霉素G在水溶液pH值为6.0~6.5时最稳定,应避免用葡萄糖及葡萄糖氯化钠液,而选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作溶媒为宜。头孢唑啉钠水溶性较稳定,可以选用任何溶媒。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医院感染不仅给病人的康复带来危害,而且加重了社会及个人的经济负担。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人人皆知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已成为院内感染控制的主要难点,以促每位护士自觉地按照以上所述科学地为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成本,减少因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引起的医院感染,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对减少医院感染控制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谷翠莲.关于静脉输液操作中减少药液丢失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36.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责任书 篇8

责 任 书

根据卫生部和卫生厅《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精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医院负责人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与各临床科室(病区)主任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责任书,各临床科室(病区)负责人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直接责任人,须认真执行并落实各项制度和规定。

一、具体责任

(一)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纳入对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承担对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责任,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提高。

(二)负责本科室(病区)医护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相关知识和规定培训工作,指导和培养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能力,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

(三)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执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承担监管责任。

(四)认真完成省卫生厅和医院下达的各项用药指标: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4、I类切口和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5、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特殊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6、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7、严格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每月底将上述相关指标执行情况统计并上报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定期组织开展本病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掌握本科室(病区)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六)加强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与检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七)及时、准确地按照规定向医院填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数据信息。

(八)认真配合医院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医院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①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②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③经常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④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⑤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二、惩处办法

(一)负责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诫勉谈话制度。对临床科室或医疗组及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予以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三级医生和责任医师进行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等处理。

(二)医院负责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相应罚款:①科室未按规定监管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混乱的;②未按规定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管理的;③发现在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④违反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医院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等相关处罚。

(四)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科室负责人任用考核指标;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科室评价重要指标。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况对科室作出评价不合格处理,撤销科主任或三级医生任职资格。

(五)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按照《 执业医师法》 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②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③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④索取、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⑤违反《 药品管理法》其他规定的。

(六)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按照《 药品管理法》 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依法给子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违反《 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六条、三十四条的规定,违法购入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②违反《 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调剂审核处方、医嘱,造成患者严重损害的;③未按照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④违反《 药品管理法》 第九十条的规定,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⑤违反《 药品管理法》其他规定的。

三、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签字生效。本责任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责任书签订之日起生效。若遇责任人岗位变动,须重新签订此责任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组长签名:

责任科室(病区):

科主任签名:

医院抗菌药物监测记录 篇9

一、落实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面的管理责任

在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下设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专家、药学部门、院内感染、细菌检验、护理部人员组成,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与评价,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制定干预和改进计划,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的专业特点,科学设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的指标,对全院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管理。

二、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技术支撑体系。

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组织制订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计划及内容,组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及临床药师加强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指定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会诊专家组,加强了对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管理。

2、举办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由临床药师及外院专家授课,会后进行了考试,进一步强化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知。

3、加强了对临床药师的培训,在去年选送了一名抗菌药物专业的临床药师完成培训后,今年再次选送一名临床药师到卫生部培训基地参加培训,以保证临床药师素质的持续提高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4、微生物室、药剂科、医务科、感染控制科加强了对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方面的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半年一次通报临床,并根据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制定的干预计划进行干预,使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选择使用有了明确的参考依据。

三、继续完善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根据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合《松原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制定《松原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并根据考核情况设立医生使用权限名单及抗菌药物调剂人员名单,并积极进行临床应用的检查指导。

2、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指定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会诊专家,会诊专家由临床专家、药剂科、临床药师、感染专家、微生物监测专家等成员组成,负责对特殊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临床的会诊审核,确保用药合理。

四、完善了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抗菌药物品种、品规符合国家规定,抗菌药物的购用、调整、特殊治疗需求等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认真执行申请、审核、审批、采购程序。

2、对药品用量实施动态监测,对监测结果中出现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切、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给予相应处理。

五、继续强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督查工作。

1、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根据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分析结果,结合2011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修订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微生物送检率的目标责任值。

2、每月全院大会公布全院合理用药指标值,对于完成好的科室给予表扬,对完成不好的科室根据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的调查结果及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的意见实施用药的行政及技术干预。

六、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1、药剂科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工作要求,每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

2、每月出版《药品用量动态监测预警》简报,将预警信息发布给临床科室。

3、医务科、药剂科、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根据《松原市中心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预警实施方案》及《松原市中心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预警制度》、《松原市中心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预警制度》等规定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药剂科出具分析报告,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根据分析报告结和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干预计划;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根据监测的情况评估抗菌使用适宜性,对于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根据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4、药剂科、医务科、感染控制科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按照《松原市中心医院关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评价及处罚规定》进行评价和处罚。

七、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订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医务科组织医、药、护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有资格开展相应的工作。

2、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3、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八、落实了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实施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的点评

按照《松原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实每月进行处方点评。根据医务科提供的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名单进行排序,计算出25%的医师的数量,列出抽取医生的名单,按照顺序抽取医生处方及医嘱进行点评,公示点评结果,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给予下发通知单进行警告、经济处方等方式进行干预,逐渐规范了临床用药。

九、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定期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人员进行诫勉谈话,作为有效的行政干预手段,保障了合理用药程度的提高。

十、完善了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评价结果与科室及医生绩效情况挂钩,作为科室及个人评先选优、职称晋升、提拔医院业务骨干等的重要指标。

2、对于存在抗菌药物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科室和医生,按照相关的规定给予了警告、诫勉谈话、经济处罚等干预手段,其中警告43次、诫勉谈话19人次,经济处罚93次,保证了合理用药的持续提高。

医院抗菌药物监测记录 篇10

关键词:医院感染,抗菌药物,调查

临床用药最常见的是抗菌药物, 在预防感染、控制感染上抗菌药物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1], 但现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过高, 并且有很多不合理的应用, 导致临床中病原菌的耐药性随之增强, 为医院感染诊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2]。本文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70例医院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详情,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70例, 全部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通过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的医院感染患者;70例患者中男37例, 女33例, 年龄27~95 (平均69.5) 岁, 住院时间3~180 (平均33.77) d。

1.2 方法

使用回顾性调查形式, 分别查阅患者病历资料, 对患者的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使用表格统计调查结果。

2 结果

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例次数共79例, 其中3例次感染有3例, 2例次感染有3例;79例次医院感染送检标本共59例, 占74.7%;送检结果共检查出病原菌41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 占63.4%, 革兰阳性菌8株, 占19.5%, 真菌7株, 占17.1%。见表1。

7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有69例, 占8.6%;应用抗菌药物的平均时间为23.9d, 使用1~10 (平均3.2) 种药物, 其中使用最多的属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共有37例, 占53.6%, 使用最少的是克林霉素仅有1例, 占1.4%。抗菌药物应用详情和联合用药详情见表2、3, 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比率见表4。

3 讨论

通过分析结果显示, 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送检标本59例, 占74.7%, 但在送检的59例中大都在应用一段时间的抗菌药物之后, 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是对真菌感染抱有怀疑态度时才进行细菌培养。通过表3显示, 联合用药太多, 种类更换过于频繁, 本组资料中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 占42.0%, 二联药物主要是三代头孢加上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加上喹诺酮类。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该具备严格的适应证, 使用单一药物能够治疗的感染, 理论上不建议使用联合药物[3]。抗菌谱一致或大致一致的药物不能联合使用, 三代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物, 不应该联合使用。对于使用抗菌药物更换频率高, 有一些药物只应用了1~2d, 在未明确原因的前提下更换药物[4], 本组70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最高为10种, 平均3.2种, 应用联合药物过多、更换过于频繁、使用时间过长不仅不能够有效控制感染, 还会造成耐药菌增长, 为临床治疗增加难度。70例医院感染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大多数都为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占90.0%以上, 应用三代头孢的使用率仅仅略小于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是进口药物, 例如进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临床治疗中, 倘若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 应该首先考虑窄谱、价廉、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 针对广谱、昂贵的药物应该不予第一线治疗抗感染药物所选择[5]。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过长, 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增长,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患者凝血障碍、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现在较多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增长, 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比率大于41.7%, 原因主要是由于临床治疗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过于频繁[6]。

综上所述, 现在医院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问题大致包括:选择档次高、更换种类频繁、联合用药多、应用时间过长等, 需要加强规范。在抗菌药物使用的选择上, 应该综合感染患者的感染位置、感染程度、细菌耐药性以及药物价格等多方面衡量, 争取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还可以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龚国富, 徐三男, 项勤, 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酵母样真菌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3) :282-283.

[2]李梅花, 单小云, 徐秀芝.247例医院真菌感染相关因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7, 19 (1) :29-30.

[3]林平.老年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 (4) :284-285.

[4]Richardson MD.Changing patterns and trends in systemicfungal in-fections[J].Antimicorb Chemothe, 2005, 56 (Suppl1) :5-11.

[5]李娅娟, 李恩泽, 时萍, 等.院内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80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8) :1028-1030.

医院抗菌药物监测记录 篇11

2.2药物剂量不足或过大;感染尚未控制而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不及时停药。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后继续使用该药。

2.3发生二重感染时未及时停药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时继续用药。

2.4给药途径或间隔时间错误。

2.5错误的联合使用;无指证或指证不强的预防用药。用于无并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

2.6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略了必要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仍有部分普外科医生并没有注意到抗菌药物不能替代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将其视为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而盲目使用[3]。

3 如何在基层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1及时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按确定的病原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正确的病原学诊断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

3.2熟悉所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谱、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不能行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时,进行经验性治疗,此时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其临床适应症、药物动力学、不良反应、药源、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以经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主要依据。

3.3按照病人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综合用药:对小儿、老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者,根据其特殊的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3.4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疗程和剂量:应按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不同,选择每日1-4次的给药方案,其疗程应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日左右停药,疗程不能太长,也不应太短。临床效果不佳,应分析原因,确因抗菌药物原因,应在使用3-4天及时换药,不主张频繁换药,也不能在无效时坚持使用而不及时更换。抗菌药物的剂量应使用推荐剂量,过大过小均不恰当。

3.5重视综合治疗,避免一味强调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认识到人体免疫功能和全身状态对感染恢复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视人体的内在因素常是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强调使用各种治疗措施改善全身状况,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加强营养支持,处理原发病和局部病灶等。

3.6下列情况尽量避免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联合使用应合理而且有明确指证;除主要供局部使用的抗菌药物外,一般尽量减少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在局部使用;单纯的病毒感染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3.7加强宣教与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不仅要向医务人员宣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同时也向广大群众宣传抗菌药物的使用常识,使他们认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医院的药品和感染委员会应加强院内感染和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的监测,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医院抗菌药物的品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相关制度,限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8加强药政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供应,控制新抗菌药物的审批标准,加强抗菌药物的质量监督,经过严格的论证,划分抗菌药物级别后才能应用于临床。细菌耐药性一旦产生后,并非一定稳定,有的抗菌药物在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敏感性可能逐渐恢复,因此,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有计划地抗菌药物分期、分批交替使用,可能对于防止或减少细菌耐药性有一定作用。

上一篇:如何提高村民代表履职水平下一篇:快板贺新婚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