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设计和编制

2024-11-07

试题设计和编制(共8篇)

试题设计和编制 篇1

高中数学区域性大规模考试, 包括区域性期中、期末和高三模拟考试, 对各地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发展等都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在这些考试的诸多环节中, 命题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而困扰命题者的常常是根据命题蓝图新编的试题数量不够, 造成命制的试卷质量不高.因此提高命题者对命题素材资源的认识水平和开发利用能力, 对提高高中数学命题的质量, 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置换法”命制数学试题能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命题素材资源, 激发命题者的创造性智慧, 为顺利开展考试命题工作, 实现考试评价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下面笔者就以近年南京市高中数学大规模考试命题为例, 谈谈用“置换法”编制数学试题的实践与思考.

一、置换图形

大量的数学试题中含有图形, 包括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试题的图形, 也包括函数的图象, 将已有试题中的图形通过类比、改造等手段进行置换, 往往能编制新颖而有较好考评价值的考试题.

例1 (2010年南京市高三数学二模考试题) 如图1, 现要在一块半径为1m、圆心角为60°的扇形纸板AOB上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MNPQ, 使点P在AB弧上, 点Q在OA上, 点M, N在OB上, 设∠BOP=θ, □MNPQ的面积为S, 求S的最大值及相应的θ的值.

这个试题改编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学 (必修4) 》第117页复习题中的习题:

如图2, 在半径为R、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AB弧上任取一点P, 作扇形的内接矩形PNMQ, 使点Q在OA上, 点M, N在OB上, 求这个矩形面积的最大值及相应的∠AOP的值.

这两个题目的题干极其相似, 命题者只是将原题中的矩形置换成了平行四边形, 采用类比的方法编制了考试题, 新颖而又似曾相识, 充分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难度也较原题大为提高.

例2 (2007年南京市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如图3, 正六边形ABCDEF的两个顶点A, D为椭圆的两个焦点, 其余四个顶点在椭圆上,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值是_________.

这个试题改编于下面一题:

如图3, 正六边形ABCDEF的两个顶点A, D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其余四个顶点在双曲线上,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值是_________.

命题者只是将双曲线置换成了椭圆, 图形变了, 离心率的值也就发生了变化, 这里同样是采用类比的方法编制考试题.

二、置换情境

对于许多数学应用问题, 例如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统计、概率等应用问题常常可以通过置换情境来命制试题.

例3 (2010年南京市高三数学三模考试题) 某品牌茶壶的原售价为80元/个, 今有甲、乙两家茶具店销售这种茶壶, 甲店用如下方法促销:如果只购买一个茶壶, 其价格为78元/个, 如果一次购买两个茶壶, 其价格为76元/个, ……, 一次购买的茶壶数每增加一个, 那么茶壶的价格减少2元/个, 但茶壶的售价不得低于44元/个;乙店一律按原价的75%销售.现某茶社要购买这种茶壶x个, 如果全部在甲店购买, 则所需金额为y1元;如果全部在乙店购买, 则所需金额为y2元.

(1) 分别求出y1, 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该茶社去哪家茶具店购买茶壶花费较少?

本题通过置换情境, 直接改编于2004年北京市春季高考数学理科试题:

某厂生产某种零件, 每个零件的成本为40元, 出厂单价定为60元, 该厂为鼓励销售商订购, 决定当一次订购量超过100个时, 每多订购一个, 订购的全部零件的出厂单价就降低0.02元, 但实际出厂单价不能低于51元.

(1) 当一次订购量为多少个时, 零件的实际出厂单价恰降为51元?

(2) 设一次订购量为x个, 零件的实际出厂单价为P元, 写出函数的表达式;

(3) 当销售商一次订购500个零件时, 该厂获得的利润是多少元?如果订购1000个, 利润又是多少元? (工厂售出一个零件的利润=实际出厂单价-成本)

当然, 通过置换情境命制试题除了利用其中的数学模型外, 不能简单移植, 而要采用适当的命题技术, 变化其内在关系.例3中, 改编后的试题变成了研究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 使改编后的试题不仅情境新, 而且立意也新.

三、置换模型

如果两个数学试题涉及的主干知识不同, 那么它们使用的数学模型也不同.例如在函数型数学试题中, 有的主要研究指数函数, 有的主要研究对数函数, 还有的主要研究二次函数.把一个数学试题中数学模型进行置换, 而其他的内在试题结构不变, 就可以编制出新的数学试题.

例4 (2008年南京市高三数学一模考试题) 已知函数

(1) 判断函数f (x) 在区间 (0, +∞) 上的单调性, 并加以证明;

(2) 如果关于x的方程f (x) =kx2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 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本题受下题的启发而编制:

已知函数

(1) 判断函数y=f (x) 在区间 (-∞, -1]上的单调性, 并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

(2) 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使得关于x的方程f (x) =kx分别为: (1) 有且仅有一个实数解; (2)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 (3) 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

这里如果将二次分段函数模型置换为三次分段函数模型就可以得到下面的试题:

例5 (2009年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题) 已知函数时取得极值. (1) 求实数a的值; (2) 若关于x的方程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 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这里关于x的方程实际上采用了三次分段函数模型.

四、置换操作

一些数学试题带有操作活动的性质.例如在一些立体几何试题中, 不仅有将图形展开和折叠的问题, 还有图形的分割和拼补问题, 将其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操作进行置换, 就可以编制出新颖的数学试题.

例6 (2008年南京市高三数学二模考试题) 已知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3cm, 侧棱长为, 如果用一个平面把该六棱柱分成两个棱柱, 则所得两个棱柱的表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____cm2

本题只是将200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理科试题中的拼补图形置换为分割图形.如图4, 有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 高为2/a, 底面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a, 4a, 5a (a>0) .用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 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中, 全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 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五、置换等价条件

数学试题是一种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结构, 通过对题中某些条件进行等价转换, 便可得到新的试题.

例7 (2010年南京市高三数学二模考试题) 以椭圆的右焦点为圆心的圆经过原点O, 且与该椭圆的右准线交于A, B两点, 已知△OAB是正三角形,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

本题只是等价置换了下面试题的条件:

过椭圆的左焦点作斜率为1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 其中一点与椭圆右焦点的连线垂直于x轴,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

事实上, 本题还可以等价置换其条件, 变成下一题:以椭圆的右焦点为圆心的圆经过原点, 且被椭圆的右准线分成弧长为2∶1的两段弧, 那么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总之, 利用“置换法”编拟数学试题, 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有的试题资源, 促进命题教师开阔命题视野, 转变命题观念, “多快好省”地编制更多精彩的试题, 这对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高中数学教学, 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试题设计和编制 篇2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属于合同要约行为的是()。A:提交投标文件 B:订立承包合同 C:发出中标通知书 D:发布招标公告

2、下列关于水利工程监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是。A:总监理工程师不划分专业

B:监理员需通过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的考试 C:监理工程师可以在两个监理单位注册 D:监理员是所承担监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E: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

3、下列不属于信息管理手册主要内容的是。A:信息管理的任务(信息管理任务目录)B:信息的编码体系和编码 C:信息的分类

D: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 E:速度比率

4、为做好施工现场管理,项目经理应根据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建立__,并组织实施。A.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 B.施工现场管理分工制 C.施工现场生产责任制 D.岗位责任制

5、水利工程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以投入使用。A:单位工程 B:单位工程完工 C:阶段 D:竣工

E: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

6、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几个阶段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定工程建筑物的具体地址,如选坝址和库址。A:规划

B:可行性研究 C:初步设计 D:技施设计

E: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

7、通信主管部门制作的《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拟给予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该告知书之日起日内,向通信主管部门进行陈述和申辩,符合听证条件的,可以要求该通信主管部门按照规定举行听证 A:1 B:2 C:3 D:4 E:安全措施

8、下列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属于合同承诺行为的是()。A:发布招标公告 B:发出招标文件 C:提交投标文件 D:发出中标通知书

9、工程量计量是指施工单位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收方、计算和由给予确认的过程。

A:建设单位

B: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三方 C:施工单位 D:监理工程师 E:安装高度

10、根据《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规范》SL 288—200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的主要工作方法,不包括。A:现场记录 B:指令文件 C:平行检验

D:培训施工人员

E: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

11、某项目进口一批工艺设备,其银行财务费为4.25万元,外贸手续费为18.9万元,关税税率为20%,增值税税率为17%,抵岸价格为1792.19万元。该批设备无消费税、海关监管手续费,则进口设备的到岸价格为万元。A:747.19 B:1260 C:1291.27 D:1045 E:玻璃幕墙

12、注浆工程是一种重要的岩土治理方法,其成败的关键是。A:确定合理的注浆压力 B:确定合理的注浆量 C:确定合理的注浆浆液 D:确定合理的注浆类型 E:水平、垂直混合安放

13、下列各项措施,属于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的是。A:用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编制进度计划 B:进行有关进度控制的会议的组织设计 C:优选项目设计、施工方案 D:选择合理的合同结构 E:速度比率

14、支付担保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发包人资信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并落实各项反担保措施,以。A:确保工程质量

B:确保工程费用及时支付到位 C:考察承包人资金实力 D:保证承包人按约履行 E:速度比率

15、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泌水离析,并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的外加剂是。A:减水剂 B:早强剂 C:引气剂 D:缓凝剂

E: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完成本合同段的工作总结

16、应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项目投资时,若将工程合同价作为投资的实际值,则可作投资计划值的是。

A:工程概算和工程款支付值 B:工程概算和工程决算 C:工程决算和工程款支付值 D:工程概算和工程预算 E:速度比率

17、某建筑工程直接工程费为200万元,措施费为直接工程费的5%,间接费费率为B%,利润率为10%,综合计税系数为3.41%,以直接费为基础计算建设安装工程造价,则该工程含税总造价为万元。A:256 B:258 C:257 D:248 E:玻璃幕墙

18、民用建筑内的公共电信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当执行,原则上应统一维护 A:国家、行业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标准 B:国家、行业通信工程建设标准 C:通信工程建设地方规定 D:通信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E:安全措施

19、爆破加工房应设在洞口__以外的安全地点。A.200m B.100m C.50m D.25m 20、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中,劳务分包人的义务包括()。A:负责与承包人、监理、设计及有关部门联系,协调现场工作关系

B:完成水、电、热、电信等施工管线和施工道路,并满足完成本合同劳务作业所需的能源供应、通信及施工道路畅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C: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有关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约定的标准 D: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向发包人负责

21、下列电气设备安装,属于照明工程的是。A:电力变压器安装 B:电动机安装 C:单相插座安装 D:电加热器安装 E:中标通知书

22、公路工程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函是对主要的承诺。A:人员和设备 B:工程质量 C:工程进度 D:工程报价

E:招标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

23、应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目标,调整项目管理班子人员,属于()措施。A:组织 B:合同 C:经济 D:技术

24、井巷收敛测量是指,这一监测结果可以判断围岩变形发展结果或最终收敛量。A:对井巷表面两点间的应力量测 B:对井巷表面两点间的相对位移量测 C:对井巷表面两点间的相对变形量测

D:对井巷表面两点间的相对变形和变形规律量测 E:水平、垂直混合安放

25、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03—0214),除专用条款另有规定外,下列合同文件中拥有最优先解释权的是。A:通用合同条款 B:中标通知书

C:投标函及其附件 D:技术标准和要求 E:速度比率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某工程施工中,因脚手架坍塌导致了65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对该事件的正确处理是()

A: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 B:该施工单位可以自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向设区的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E:事故调查要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

2、水泥的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所需的时间。A:开始失去可塑性

B: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 C:开始失去可塑性并达到12MPa强度 D:完全失去可塑性

E: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完成本合同段的工作总结

3、港口工程地质勘察成果中,用于确定淤泥性土分类的指标有。A:空隙比 B:含水量 C:粘聚力

D:标准贯入击数

E:静力触探试验资料

4、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相应资质等级的项目包括。A: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混凝土作业 B: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钢筋作业 C:劳务分包企业分包的基坑开挖作业 D: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水暖电安装作业 E: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设备制造作业

5、下列基坑工程中,可判定为一级基坑的有。A: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的基坑 B:开挖深度8m的基坑

C:开挖深度5m的某重要工程的基坑

D:基坑范围内有重要管线须严加保护的基坑

E: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6、监理单位与业主(项目法人)的关系是。A:合同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B:协作、配合的关系 C: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D: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E: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

7、下列款项中,应作为企业广义上的收入的有。A:企业销售货物的价款 B:货物运杂费

C: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 D:增值税

E: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8、某工程由于图纸、规范等准备不充分,招标方仅能制定一个估算指标,则在招标时宜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形式的。A: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 B:成本加固定比例费用合同 C:成本加奖金合同 D:最大成本加费用合同 E:速度比率

9、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建标[2003]206号)的规定,建筑材料的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和仓储损耗费属于建筑安装工程的。A:措施费 B:直接工程费 C:企业管理费 D:现场管理费 E:玻璃幕墙

10、土坝黏性土填筑的设计控制指标包括最优含水率和。A:压实度 B:密实度

C:最大干密度 D:相对密实度

E: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

11、受交通部委托,交通部派出机构设立的质监站的主要职责是。A:负责管辖范围内水运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资质管理 B:负责组织或参与部级和国家优质工程审核工作

C:监督检查现场监理机构、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其人员的工作 D:负责已竣工验收的水运工程的质量评定 E:检查施工单位的测量定位系统

12、关于屋面卷材铺贴的做法,正确的是。

A:屋面找平层设分格缝时,分格缝宜与板端缝位置错开 B: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垂直屋脊铺贴

C:距屋面周边800mm以内以及叠层铺贴的各层卷材之间应满贴 D: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形

E:卷材防水层上有重物覆盖或基层变形较大的,不应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或条粘法

13、“递延税款”借项属于__。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以上均不是

14、业主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进行项目建设的方式,称为()。A:施工总承包模式 B:分包模式

C: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D:EPC模式

15、承包人应在每个计量周期到期后的7天内向发包人提交已完工程进度款支付申请,支付申请的内容包括。A:累计已完成的合同价款 B:本周期合计完成的合同价款 C:累计已实际支付的合同价款 D:本周期合计应扣减的金额 E:合同总价

16、预制梁板的吊装是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关于各种吊装方法的适用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架桥机架设法的适用条件是:地面有水,孔数较多的中小跨径预制梁板安装

B:简易型钢导梁架设法的适用条件是:孔数较多的中型梁板吊装

C:自行式吊机架设法的适用条件是:平坦无水桥孔的中小跨径预制梁板安装 D:双导梁架桥机架设法的适用条件是:平坦无水桥孔的中小跨径预制梁板安装 E:招标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

17、焊接设备选用原则包括。A:安全性 B:适用性 C:耐受性 D:先进性 E:经济性

18、项目法人应当在拆除工程或者爆破工程施工15日前,将下列必须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A:拟拆除或拟爆破的工程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物的说明 B:施工组织方案

C: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

D: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E:拟拆除或拟爆破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19、下列属于I类变更设计的是。

A:变更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方案 B:变更初步设计主要批复意见

C:变更涉及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运输安全 D:变更施工图其他项目

E:变更重点工点的设计原则

20、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的规定,投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提交的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一般不得超过勘察设计费招标、投标报价的2%,但最高不得超过万元人民币。A:10 B:20 C:40 D:80 E:速度比率

21、城市道路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不包括__。A.材料分配 B.机具使用 C.拆迁工作 D.临时设施 E.施工交通

22、下列关于施工导流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A:4级、5级导流建筑物地基地质条件复杂,其结构设计级别可提高一级,其设计洪水标准相应提高

B:4级、5级导流建筑物地基地质条件复杂,其结构设计级别可提高一级,但设计洪水标准不提高

C:对导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且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应提出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预案

D:当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结合时,成为永久建筑物部分的结构设计应采用永久建筑物级别标准

E:当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结合时,成为永久建筑物部分的设计洪水标准应提高一级

23、港航工程地质勘察成果中,可用于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有。A:含水量W(%)B:孔隙比e C:塑性指数 D:液性指数 E:孔隙率n(%)

24、工程施工实施阶段监理进行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有。A:协助发包人编制控制性总进度计划 B: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 C:工期的调整

D:实际施工进度的检查与协调 E: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试论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 篇3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82-01

在《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究、合作”的背景下,導学案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而与传统教案相区别。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在教学与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将以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为例,探讨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制及在编制过程中所存在的几点问题。

1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框架

一份完整的导学案的基本框架是: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知识链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练习巩固、总结反馈。以《湖心亭看雪》为例,笔者将本课导学案设计为以下模式。

1.1 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笔者认为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其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疏通全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其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与掌握文章中运用的白描手法:体会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艺术特色。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的态度。另外笔者认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应是学习与掌握文章中运用的白描手法,而学习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指导学习方法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适当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本课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可提供以下学习方法:(1)充分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查阅不懂字词,疏通全文大意。(2)课堂上交流部分自主学习成果,相互补充。

1.3 知识链接

在语文导学案的编制中,教师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链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在本篇《湖心亭看雪》中可提供给学生以下相关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张岱(1591—1679),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人,侨寓杭州。明末清初文学家明王朝覆灭后,他消极避世,隐居于浙江山中,一心从事著述,尤以散文著称。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露出明亡后怀旧感伤的情绪,于追忆往昔之繁华中流露对亡明的缅怀。文笔清新干练,富于诗意。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2)湖心亭简介: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环抱,青山遥峙,水色山光一片,正是西湖赏景的好地方,因此,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1.4 自主学习

导学案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因此,保证学生预习时间的充分性是必要的。另外在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设置客观性问题,而主观性的问题更多应该放到课堂的合作探究中来完成。基于笔者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块中可设置以下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

崇祯( ) 更定( )毳衣( )一芥( )

沆砀( )雾凇( )强饮( )喃喃(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人鸟声俱绝( ) 是日更定( ) 余拏一小船( ) 拥毳衣炉火( )

雾凇沆砀( ) 上下一白( ) 焉得更有此人( ) 强饮三大白而别( )

莫说相公痴( ) 客此( )

(3)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章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的句子是( )

②文章中描写具体的雪景的句子是( )

1.5 小组合作

结合课文的注释翻译课文,疑难句做出相应标记并在小组内部提出进行讨论。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 问题探究

(1)文章中的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细细品味它的美,并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2)“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此类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请问这是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独往湖心亭看雪”是否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相矛盾?

(3)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那么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痴”字的?

(4)请问作者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吗?

1.7 练习巩固

辨析多义词:

(1)是:①是日更定矣( ) (2)一:①余挐一小舟( )

②是金陵人( ) ②上下一白( )

(3)白:①上下一白( ) (4)更:①是日更定矣( )

②余强饮三大白( )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文章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景色,这种手法是否在之前学过的课文中遇到过,如有请你适当举例。

搜集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并写出其作者与出处。

1.8 总结反馈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文中运用了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世界,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也有偶遇知音的欣喜。

2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第一,如何在统一的基础上体现设计者的个性。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有着一定的标准,但是导学案又是个人智慧的体现,因此如何将坚持统一标准与体现教师的个性相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二,导学案实施基础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其自学能力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如何使得导学案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值得探讨的。第三,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教师把导学案当成是练习题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问题设计层级较为混乱,造成学习目标落实不当。

参考文献

[1]王益辉.“导学案”之思与辩[J].教育科学论坛,2011(9).

试题设计和编制 篇4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统计一览表

二、各题通过率一览表

试题难、易分值情况:容易题97分,97÷120=0.808.中档题15分,15÷120=0.125.难题8分,8÷120=0.067.难度比约为7∶2∶1,试题难易程度偏易.

三、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7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37个,知识覆盖率为48.68%,偏低;授课时数比与各部分分值比基本相当,分值分布合理.

四、统计情况分析

1. 得分率最低的5道题情况剖析.

第27题得分率最低,考查了学生对变换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部分学生思维单一,考虑不周导致严重失分.

第8小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思维判断,错误的原因是思维定势导致选错.

第23小题考查学生合并同类项以及去绝对值符号的知识点,开发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及推导技巧,但部分学生因不认真而丢分.

第25题考查绝对值的化简,是第一章的一个难点.一些基础差、反应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全做对此题,从而丢分.

第26题考核的是在求线段的长度问题中利用不定点分线段成比例出现两种情况的解法,由于部分学生的思维单一,导致只解答一种情况.

2. 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是第27小题、第28小题.

第27小题(2)利用等角观察出其中一角的余角和补角,有的学生考虑不完整,答题不全面.(3)在利用角平分线及两角度数的比求角度时,利用“任意一条射线OD分角”把此题推向了两种情况.分析、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只会考虑出一种情况,所以丢分.

具体分析如下:第27题:如上图,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C是任意一条射线,射线OD是∠AOC的平分线,射线OE是∠BOC的平分线.若∠AOD=50°,求∠BOE的度数;(1)观察图中是否存在∠COD的补角和余角?若∠BOC=72°存在,直接写出来;(2)若OD变为一条任意的射线,OE变为∠BOD的平分线,且射线OC、OD、OE都在直线AB的同侧,∠COD∶∠COE=7∶1,求∠AOD的度数.

第27小题(2)利用等角观察出其中一角的余角和补角,充分考查互补角和互余角的概念,利用大部分学生缺少深入挖掘知识的意识, 从而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第(3)问在利用角平分线及两角度数的比求角度时把特殊性转换成一般性, 这给这道题增加难度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具体分析:题中把射线OD变为一条任意的射线, 增加它的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射线OE的位置又是由OD决定的,所以本题出现了多种情况, 还好本题又给了射线OC、OD、OE都在直线AB的同侧这个条件,这样就使这道题的难度适合现阶段学生做了, 到现在很多能分析出射线OD的位置应该有两个, 一个是在OC的左边,一个是在OC的右边,而具体演算过程中,学生发现当OD在OC右边时,∠COD∶∠COE=7∶1不成立,这时很多学生就会认为只有一种情况了,没有发现当OD在OC的左边时,OE的位置还存在两种情况,从而漏解.我们认为此题的优点在于它层层布局.

通过27题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的一个点或射线分别来分线段或角的同一类问题,一定会出现多种情况,学生对图形变换问题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练习当中应增加练习量.

第28题(2)中的创新点是购物选店的灵活性,利用两家不同的优惠条件,在“两家合着购买最合算的”是最佳的解答,此题特别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性、灵活性.

3. 前后10名学生的成绩状况及对策.(成绩略.)

策略:一个班级的尖子生就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适量地增加练习的难度和量数,同时拓展课外训练,积累经验,拔高训练.对后10名的学生,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个别指点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对优秀学生要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香.

五、测试题目分析表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哈尔滨市初中数学学科考试要求》同时兼顾个别版本教材内容.

2. 体现初一学段的灵活性,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体现新课改

的理念,加大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考试对七年级数学实施新的课程目标,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以基础知识为理念.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编制试题多样化.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

编制试题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向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向引导,让所编的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或解方程、解答题等题型,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起点,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及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4. 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引领性、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1)引领性

依照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编制,并附有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引人入胜的题目.学生可以在这些方法引领之下,高屋建瓴,深入本质,切中要害,自觉地跨越数学学习中的各个关隘.

(2)科学性

试卷中的任何一道题,其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本,不能无根据地编制试题.

(3)基础性

编制试题要以课本为主线索,利用好基础知识编制试题.

(4)综合性

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本学科知识的综合为主编制试题.

(5)探究性

探究性试题是数学试卷中的核心问题,一定要找清探究的内容、知识点,让探究的内容具有实际意义.

(6)区分性

在试题具备一定区分度的条件下,难度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及格为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适切性

面向全体初一年级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思维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或解方程、解答题.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

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64℅;中等25℅;难题11℅.比例为:18∶7∶3.

知识覆盖率: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7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40个,知识覆盖率为52.63%.

2.注重知识与技能.

提升学生的视知觉功能.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抽出这些“数与形”,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记忆、理解.如“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点、线、面、方向、角度”这些体现着“数与形”的概念,学生通过辨识实际的物体,慢慢体验到它们“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

3.注重方法与过程.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试题的评价中明确强调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强化学生对过程、概念、规律及方法的理解与内化.学生只有深刻领会到学习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才能切实领会数学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因此,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领会概念和规律、方法.

逐步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另外,在试卷中也比较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如“三视图的综合利用”、“探索规律”、“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等.这些试题对加强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4.注重情感与价值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技术,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应重视后者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造成了一些学生只知书本知识而不会实际应用,思想道德滑坡,不知如何做人,价值取向偏离正常轨道,承受能力差.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

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们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初一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四、试卷蓝图

1.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主流.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考试中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比例大,也是考试的重点,和以往的试题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试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也不是偏重某项技能的重复训练,更不是在“深挖”上做文章,而是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试题在编制立足于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

例1:已知有一个立体图形由四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如图1是分别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那么原立体图形可能是图(2)中的.(把下图中正确的立体图形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点评:“空间与图形”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本题体现了“生活走向数学知识”的教学理念.

2.强化过程和反映规律的考查仍是亮点.

认识首先是粗略的、定性的、直观的,然后才是精确的、定量的、抽象的.例如,当你感觉到“人很多”、“天很热”、“月亮很圆”时,会进而想到“有多少人?”“气温是多少度?”“怎样描述圆?”以及相关的各种问题.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和发明的火种.在力求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思考、探究、归纳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例2: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若∠BAE=135°17',则∠CAD的度数是__.

点评:通过图形的转动,角度的变化,会存在一个角度等于另外两个角度的和.∠BAE=∠BAD+∠DAE, E∠BAD=90°是一个定量.所以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3.命题的基本思路.

全面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努力克服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的偏向,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的个性成长;结合哈尔滨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际,及时了解和正确评价哈尔滨市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全面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双向细目表.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开放性试题形式十分活泼,思维深刻,深受广大数学教育的重视.同时也是新型试题中的一大亮点.开放性试题可分为条件性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中,给出部分已知条件和一个完整的结论,据此,填充缺少的条件.当然这些缺少的条件并不是唯一的;结论性开放性试题,已知条件给定,结论没有给出,经过推理,得出若干结论;条件与结论双开放性试题.给出部分已知条件,同时也允许按照一定要求添加若干条件,然后推导出有个性的结论;围绕着开放性试题进行试题编制.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81页概念性试题.

背景材料: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3:请写出一个解为-2的一元一次方程.

点评: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在题目中给出了一个条件,-2是这个方程的解,说明试题的答案不固定、不唯一,也使学生能有自己的开发空间、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从单一走向多重性.

2.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探究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些开放性试题从本质上说不是探究性试题,因为它仅仅是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没有什么思维上的探究性.而探索规律的试题从思维上说,不是仅从表面上观察一下就能得出结论的,需要经历深入的思考过程,因而它属于探索性试题,但不属于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的特征:一是问题的解决不是按照某个固定的、明确的程序,使用某种技巧就能完成的;二是思考问题的方向不是很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路线不是很清晰的,通常要经历一定的尝试与试验过程.探索性试题,对于培养与考查合理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是非常有益的;对于解决学习策略,获得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是有效的;因此,必须增大主观性试题,尤其增大那些需要学生解释举例、论证的主观性试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97页例题2.

背景材料: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例4: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点评: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由此得出:顺流速度、顺流时间、逆流速度、逆流时间的关系.

3.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综合题,就是由几个简单的数学知识组合成一个复杂的数学题.由几个简单的数学知识链结出知识网络,使题目寓几何、代数、三角知识于一体,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及解题方法.这类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全方位联想、综合应用知识、全面检验和评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由此,设计综合性试题的难度、必要性都很重要.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91页例题4.

背景材料: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例5:某地区的手机收费有两种方式,用户可任选其一:月租费20元,0.25元/分;月租费25元,0.20元/分.(1)某用户某月打手机x小时,请你写出两种方式下该用户应交付的费用;(2)若某用户估计一个月内打手机时间为25小时,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算.

点评:用一元一次方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实际问题列方程转化数学问题(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上册所涉及到的此类内容有: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综合性能力.

4.关于编制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数学试题的编制应当以此为指导,打破传统的命题格局,试题要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着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引导教师加强过程教学,试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和运用,体现试题的特点,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

例6:如图,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 ON平分∠BOC.(1)∠MON=;(2分)(2)∠AOB=α,∠BOC=β,求∠MON的度数.并从你的求解你能看出什么什么规律吗?

编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44页、第10小题.

背景材料: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特点.

点评: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OM平分,ON平分在此题中是关键,使图形有规律可探索.

变型:若∠AOB=90°,∠BOC=30°,OD是∠AOC的平分线:求∠AOD的度数.(注:没有图形)此题是期末考试27题的变形题.

点评:在数学中几何问题中,如果没有给出图形的话需认真分析是否有多种情况.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试题编制的三个“体现” 篇5

一、体现“依标扣本”与“拓展延伸”的有机融合

试卷编制要依据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要求,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语言积累、认识能力和思维品质,使“依标扣本”与“拓展延伸”有机融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发挥最大的功能。

1. 依标扣本,把握重点。心中装着新课标,试卷命题才有方向,才有尺度;心中装着教材,试卷命题才有重点,才有针对性,才能在试卷中体现出在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能力、方法和品质。请看六下期末检测题《感受优雅》:(1)“我当时就想:完了。”句中“完了”是指__ 。(2)文中有这样的文字“对不起,又是一个外国人”,分析这些文字表达作者什么情感。(3)“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句中“双重享受”是指什么?(4)画线句子中的“淹没”和“盖住”有什么表达效果?(5)大连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有名的指挥再也无法忍受乐曲演奏中毫无顾忌地打电话的声音,于是声色俱厉地请一位打电话的观众离场。你赞同这种做法吗?以上几道试题牢牢把握新课标的要求,紧扣中高段阅读训练重点,检测学生的概括、理解、感悟、表达等能力。

2. 依标扣本,把握“标高”。这就要求命题者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标高”,针对不同年段的要求进行命题,不出怪题,偏题,不随意拔高要求或人为降低要求。例如,四年级试题——阅读《阳光是一种语言》作答中的第4小题:归纳第4自然段的段意。第5道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阳光是一种语言》是一篇抒情散文,意思比较抽象,让四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概括段意、主要内容就显得比较难。这是一种无形的拔高,当然,也不能人为降低教学要求,要确保试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3. 依标扣本,适度拓展。试卷命题应以课标为准绳,适度地拓展延伸,才能让思维与语言共生,让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例如,阅读《论语》中的一段话,借助注释,选择一句写出它的意思:子①曰:“三②人行③,必有我师④焉⑤。择其善⑥者而从⑦之⑧,其⑨不善者而改⑩之{11}。”(注释略)这样的试题可以检测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自学文言文的习惯,检测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既可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又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让课内外有机融合。

二、体现“基础积累”与“迁移运用”的相得益彰

命题应力求体现对生活的链接,让学生在“基础积累”的基础上“迁移运用”,让“迁移运用”和“基础积累”相得益彰。

1. 立足根基,抓住本质。试题要考查学生所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这些是语文的保底工程,不能忽略和放松。例如,省小学语文四年级学业质量监测中有这样几道试题:(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下列词语中,有别字的是哪一项?”(2)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默写杨万里《小池》(要注明诗人的朝代)。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素养的形成,首先要靠实实在在的语文积累。字音字形、语言材料的积累情况、学习方法的积累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内容。

2. 链接生活,培养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试卷编制既要坚持夯实基础的价值追求,更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基础知识测试,要为实现这种教学目标导向、发力。请看试题:(1)下列各场所宣传标语不得体的一句是哪项?(2)一家书店开张时准备在墙上贴一句名言,请你替店主人选一句。(3)教师节即将来临,请你给自己的老师编拟一则短信表达祝福。以上试题通过创设运用性的情境,让学生“学有所用”,并从中检测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

三、体现“顾及整体”与“加强综合”的齐头并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品质、方法习惯等的融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命题应加强整合,在有限的试题中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关注“三维达成”,力求多元考查。命题要突出课程目标的整体性,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考察。如以下试题,(1)咏物的古诗也不少,如,梅、竹、石等,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咏物诗名句,如,____。(2)鲁迅先生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不禁想起了他的名言(课内):____;我还从课外知道了他的名言:____。(3)下面哪句话是“教我们做人”的名句,请抄写出来:____。这几道题目中,第(1)小题既暗示知识的归类,又检测掌握的情况;第(2)小题既考查学生课内知识的积累,又有适当的拓展;第(3)小题从“第三个维度”体现对学生主流价值和健康成长的引领。

2. 指向核心素养,考出阅读能力。就阅读能力测试来说,省普教室黄国才老师提出的五级能力层次(检索、理解、运用、评鉴和质疑·创新)以及细分的17项能力,可以作为编制试题的依据。命题者要按照这个框架给试题归类,并把备测问题放到“双向细目表”中去筛选,确定题型。例如,以下试题:(1)树答应谁来年在它身上做窝下蛋孵娃娃?(2)“枝丫间,还开着几朵小红花,远远望去,像绿叶间跳动的几簇红火焰。”作者在这里写“红火焰”在表达情意方面有什么作用?(3)用自己的话简练概括第25自然段到第30自然段的内容。(4)请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在故事的结局处给树根补一个情节。这组试题,有让学生找到显性信息的“检索”能力检测,有让学生评价遣词造句表达效果的“评鉴”能力测试,有概括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测试,还有借助想象,补写情节的“运用”能力检测。这样的试题能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试题设计和编制 篇6

下面仅以我校2008年哈尔滨市阿城区九年级物理寒假统一考试题为背景,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与评价,并对自己编制、设计的一套试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统计一览表(以一个班级为例)

二、各题通过率一览表(以一个班级为例)

试题难易情况:此试卷没有第3小题。容易题:15, 15÷29=0.52;中档题:9, 9÷29=0.31;难题:5, 5÷29=0.17。难度比约为5∶3∶2,试题难易程度适中。

三、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23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79个,知识覆盖率为33.5%,偏低;授课时数比与各部分分值比基本相当,分值分布合理。

四、统考成绩统计一览表

1. 得分率最低的5道题情况剖析。

2. 统考具体统计数字。

3. 统考五个得分率最低题目状况分析。

(1) 第16题,2分×41人=82分,学生实得分数为22分,通过率0.27,在滑动变阻器的特殊连接阻值变化问题上,学生平时训练少。

(2) 第25题,3分×41人=123分,学生实得得分为33分,通过率为0.30,学生对看电路图连实物图的问题思路不清晰。

(3) 第26题,6分×41人=246分,学生实得分数78分,通过率为0.36,学生对电压、电流U-I图像知识理解不到位。

(4) 第28题,8分×41人=382分,学生实得分数8分,通过率为0.03,是历次考试中通过率最低的一道题,主要是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对从多种器材中选器材设计电路图不熟悉。

(5) 第30题,8分×41人=382分,学生实得分数162分,通过率为0.42,主要是教师不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再加上学生不会处理表格信息,所以导致得分率过低。

4.三个得分率最高题目状况分析。

(1) 第1题, 3分×41人=123分, 通过率为1, 是基础型试题, 说明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2) 第7题, 3分×41人=123分, 通过率为1, 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3) 第14题, 2分×41人=82分, 通过率为1, 说明学生对声的产生条件掌握较好, 同时对并联电路认识比较清楚。

5.今后的教学措施。

通过对这次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卷面成绩较好,但个别题通过率太低。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成绩,去掉不足,争取把知识点全部讲到位。

教师讲到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学生工作,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1)通过各种渠道和学生谈心。交心,有的在课间谈,有的写在作业本上谈,还有的在走路时谈等,让他们能从心理上真正的意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让他们从不愿意学物理到愿意学物理,让他们意识到物理是中考的一部分内容,使他们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2)让学生把自己做错的题重新写在作业本上,给予批改。并在课堂仔细讲解,把难度系数较大的题和创新题着重讲解并以新类型题为基础拓展新兴习题。

(3)加强学习与反思。实践在课堂,研讨在组室。不仅要通过对课堂实力的分析,请教学专家。还同其他教师一起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观摩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学习其他教师独到的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明确目标,及时改进。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份自信与成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富有激情,善于鼓励,善于倾听,善于反思,及时改进,敢于创造。

(5)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统考试题分析一览表。 (试题双项细目表。)

●关于试题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哈尔滨市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考试要求》同时兼顾个版本教材内容。

2.体现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在考查学生物理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加大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力度,培养学生中和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考试对初中物理实施新的课程目标,起及良好的导性作用。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的标准”,以基础知识为理念。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物理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编制试题多样化;注重学科知识的连接,关注科技的发展,联系实际。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

编制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向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向引导,让所编的物理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实际探究、开放性试题、计算题等题型,注重对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学生的能力。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以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能否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4.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引领性、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1)引领性

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社会,试题必须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对社会、国家、人类的作用。

(2)科学性

试卷中的任何一道题,其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本,不能无根据地编制试题。

(3)基础性

编制试题要以课本为主线索,利用好基础知识编制试题。

(4)综和性

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本学科知识的综合为主编制试题。

(5)探究性

探究性试题是物理试卷中的核心问题,一定要找清探究的问题、知识点,让探究的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6)开放性

这类试题的结论和条件、情景和过程都可以开放。编制时,大多数试题,其解答思路,不要过于模式化、单一化,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

(7)区分性

在试题具备一定区分度的条件下,难度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及格为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适切性

试题的内容适合学生,适合社会实际紧密相联,不偏怪题、难题,故意设障碍,没有实际意义的题。以自然、社会、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直接问题作为编题的依据。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共35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4℅;中等题28℅;难题18℅。知识覆盖率:初中物理知识点约7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63个,占90℅.重要的知识点占100℅,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2.各块知识所占比例。

各知识块所占的分数比例如下表所示:

3.注重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试题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正确运用物理知识观察、分析、解释生活现象是考查的方向。在编题中,要避开纯物理模型试题,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描述每幅插图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训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还为适应新情景试题打下了良好基础。学会设计简单的方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4.注重方法与过程。

中考物理试题明确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强化学生对物理过程、概念、规律及方法的理解与内化。学生只有深刻领会的物理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才能切实领会物理概念的内涵,灵活的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因此,学生要能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方法。逐步重视实验操作的考查,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另外,在试卷中也比较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加强实验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5.注重情感与价值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技术,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应重视后者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造成了一些学生只知书本知识而不会实际应用,思想道德滑坡,不知如何做人,价值取向偏离正常轨道,承受能力差。物理这门学科所包含的许多科学规律与人生哲学有相关性。许多著名物理学家正是在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懂得相互合作、学习、交流。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下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成为物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的物理习题往往模型化痕迹非常明显,背景单一,并有与生产、生活实践严重脱节之嫌。“课程标准”提出“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理念,新教材从整体上也注重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力图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在习题的设计和选编时,就应体现上述原则,改变“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如,在实际情况下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习题,像自行车、脚踩式垃圾桶、电子秤、遥控玩具车等成为了物理习题的背景素材,这种习题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而且有助于引导教学中注重对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如,以“温室效应”、“热岛效应”、“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城市建设”等为背景素材的习题, 所提供的信息会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生存环境与科技发展关系的思考,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促进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科技发展,形成协调与可持续意识。再如以“磁悬浮列车”、“航天事业”为背景素材的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四、试卷蓝图

1.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主流。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物理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中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比例大,也是中考的重点,和以往的试题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试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也不是偏重某项技能的重复训练,更不是在“深挖”上做文章,而是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试题在编制立足于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

例1:下列做“西红柿炒蛋”这道菜时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鸡蛋在地上匀速滚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红红的西红柿会发出红光,鸡蛋黄会发出黄光。

C.鸡蛋清是液体,鸡蛋黄是固体。

D.把鸡蛋往碗沿一磕,能产生声音。

点评:厨房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有力、热、电方面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多参加家务劳动,直接增加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这有助于物理学知识的掌握,某些学生学不好物理,就是没有感受体验造成的,本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仍是亮点。

实验是包括物理在内的理科类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课程标准对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有较高的要求。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够得到培养和展示。近年来的科学探究试题更加关注科学探究中不同要素的分布,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强调在新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解答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死记硬背不能解决能力提高的问题。

例2:满载的甲货车陷入倒泥泞的道路中,甲车司机便把车上的货物卸下了一部分后,司机就把车开了出来。而另有一辆空货车乙在很光滑的路面上车轮打滑,车无法行驶,乙车司机便找一些较重的物体装上了汽车后,司机就把车开了出来。两位司机的做法不同,却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你说明他们都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你还有哪些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点评: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在两种情况下不同的原因。通过分析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3.突出应用与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是命题的基本思路。

中考命题坚持将物理知识融于常见生活、自然现象及生产技术问题之中,如一则热点新闻、一首诗词、一份图表、一张票据、设备铭牌、单个小实验等都可以是试题素材,要求学生把这些背景材料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解释现象、回答问题、求解计算、做出评价等。主要考查学生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3: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阿城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10点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点45分。求: (1) 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阿城需要多长时间?

点评:让学生会运用速度公式求解问题,并会从图中获得信息,解决问题。

4.试题双向细目表。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 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所以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也是学生成绩区分度较大的一种题型。科学探究题型一般以课本中重要知识点为背景,比如,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定值电阻(或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对比实验,测斜面的机械效率,研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固体、液体压强的决定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或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等。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使51页的“讨论交流”。

背景材料:开关的作用。

例4:下图是小聪设计的一个电路。小明认为,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所以图中的开关应该安装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否则,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来,即使开关断开了,电流也已通过了灯泡,这个灯不就成长命灯了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进行讨论,并通过实验来检验。

改编这道题的意图是让学生会探究电路中出现问题时,会解决问题。下面是题目的设计内容。

例5:两位同学在做“组成串联电路”的实验时,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两灯均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一位同学说可能是一个灯泡坏了,请你帮助他们,任意选择器材,连入电路,检测出哪只灯泡坏了,并按下面要求填入表格中。

点评:教材中的问题是让学生知道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因此,开关的作用和它的位置无关,总是同时控制着连入电路里的全部用电器。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和实验电路故障分析,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也有所要求,此题要求学生会合理选用适当的器材来检查电路故障,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推理实验故障形成的原因,对实验技能的要求比较高,也呈现出一定的探究性特征,对于平时在黑板上做实验,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学生而言,是不容易理解的。

2. 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计算题是能体现学生成绩区分度最大的一种题型,所以计算题不会进行学科之间的综合,但可以是学科内的大综合或小综合,利用知识的综合和新情景的整合,达到增加区分度的命题目标。知识的综合都是重点知识的综合,可以是力学内的综合,如密度、压强、浮力、功、功率、效率的综合;也可以是电学内的综合,如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电和磁的综合;还可以是力、电的综合,热、电的综合或力、热的综合。题型的设置一般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复习中,可以让学生找几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进行训练,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长度的测量和光学的综合。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学生在物理实验室做凸透镜实验时,有的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时,错误地把物距写成15cm,于是便编下了这道题。

例6:如下图所示,放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此时物体AB的物距为,所成像的性质是(实像或虚像),并大约标出所成像的位置。

点评:这道试题的综合性是把光学中的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光具座上的标尺问题与力学中的测量知识联系到了一起。这道试题是本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要遗忘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所学过知识融会贯通,这道题就是应该知道测物距时,要用有效数据记录物距的大小,即物距等于15.0cm。

3. 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合理改造原有的旧题目,便不开放为开放。传统的物理试题非常注重答题的严密与准确,往往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封闭的圈套,使学生的能力无法自由发挥,创新精神得不到体现,而且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对于某些弹性较大的试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适当地解开束缚、放宽条件,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增加答题的自由度,鼓励创新,欢迎学生有独到的见解。

原题的背景:取材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95页的“发展空间”。(课本中的原题)找一辆自行车(如下图),观察它各部分的构造,并进行下列活动:(1)把自行车架起来,使后轮可以自由转动。慢慢转动脚蹬,研究脚蹬的旋转是怎样传到后轮,带动后轮转动的。(2)转动车把,观察车把是怎样控制前轮方向的。(3)依次捏紧左右两个刹车把手,观察它们是怎样使前闸和后闸刹车的。(4)说出自行车的哪些部分是杠杆,哪些部分是轮轴。(传统的编题方式)自行车是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举出两例并说明它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例7:紧急刹车时,用力紧捏刹车的制动把手,增大刹车皮对于钢圈的压力,增大摩擦。(1)。(2)。

点评:课本中的题目是一道常见的试题,题目列出自行车的四个应用问题,要求学生应用物理原理解释,可以说从题设到回答都非常明确,学生只需跟着问题一一作答即可。同样一个题材,传统的编题方式是换用另一种设问方式,相对来说则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题目仅列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下面编制的题目则是一道开放程度更加充分的试题。

例8:自行车是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想一想它的构造和你的使用过程,(1)请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以,不需解答)。(2)普通自行车与比赛自行车有哪些区别。如: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会有花纹?问题 (1) :;问题 (2) :。

点评:此题完全突破传统,让学生任意提出与物理相关的问题,无需解答,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勤加思考、大胆质疑,使他们的思维不只是局限于已有的知识范围,还要面向未知的空间发展。任何新知识的获取都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得到一个结论更加重要,更能培养和启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开放就是要开拓思维、开放视野,就是要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落实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放性试题已成为中考物理的改革方向,相信开放性的物理教学模式也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4. 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提供真实、鲜活、新颖情境,具有实际意义,能反映物理、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例9:小强家新买了一只电热水壶,他想到用身边的一些器材来测定电热水壶的效率(即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的效率),(1)请你帮助他设计出测量方案,要求:写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所需器材以及计算热效率的表达式。(2)请你对提高电热水壶的热效率提出两条改进措施。

编题的背景:上题以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选取常见的电热水壶设置题,解答此类题时学生要会通过读取确定该题属于物理知识中的哪一内容,然后搜索对应,从存储在大脑的知识中找到相关内容,从而确定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试题设计和编制 篇7

1 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

机车周转图的编制优化是指结合实际情况, 以最少的机车资源实现列车运行图上所有列车的动力配置, 也可以理解为机车全周转时间最短或机车台数最少。在机车周转图的编制过程中, 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 比如机车交路、乘务制度和机车在自外段的技术作业时间等。根据运输计划编制阶段的差异, 机车周转图可分为基本机车周转图、分号机车周转图和实际机车周转图等。一般情况下, 在对机车周转图进行编制的过程中, 需要遵循以下4个原则: (1) 适应铁路运输的实际需要, 保证列车运行图和运输方案的有效实施; (2) 加快机车周转, 缩短非生产时间, 确保机车利用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 合理安排乘务员的工作时间; (4) 合理安排机车自外段整备时间和地勤人员的作业时间。

在目前的机车周转图编制中有许多方法, 通常是将机车周转图模型转换为其他模型问题, 比如TSP模型、二分图、时空网络模型和最大流模型等, 但这些模型通常都是针对成对机车周转图进行编制的。因此, 在不成对机车周转图的情况下, 需要设置单机开行方案或机车附挂方案, 而不同的方案会直接影响整个区段的机车周转, 进而导致编制问题的复杂化。因此, 本文提出了机车周转图编织优化的数学模型:定义Sk (k=1, 2, ……K) 为机务折返段车站, K为总数;Li (i=1, 2, ……M) 为列车数量, M为总数;列车Li在运行区段的始发时刻、终到时刻和运行时间分别为Tjd、Tja和ti;牵引机车台数和附挂机车台数分别为ni和fi;Tk为k站机车最短折返作业时间;aik为列车Li在Sk站是否停车并换挂机车, 如果值为1, 则停车并换挂, 如果值为0, 则不停;dik为列车Li在Sk站是否出发并换挂机车, 如果值为1, 则停车并换挂, 如果值为0, 则不停;xik为机车接续变量。其中, j≠i与机车台数相等。如果同一台机车先牵引列车Li, 后牵引列车Lj, 则xik=1, 否则xik=0.

机车在折返站Sk的折返时间为:

以列车全周转时间t值最小为目标函数, 可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

约束条件为以下3点: (1) 列车在区段出发车站和到达车站的接续机车总数不能超过机车总台数; (2) 机车接续必须满足机车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标准; (3) 机车只能在同一车站接续。

2 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设计

2.1 需求分析

从上述机车周转图编制的优化可知, 机车周转图的编制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大量计算, 十分烦琐, 对编制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因此, 编图人员需要运用性能完善的辅助支持系统, 帮助其实现机车周转图的快速、准确编制, 从而缩短机车周转图编制周期。

2.2 系统功能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根据实际需求编制多个机车周转方案, 供编图人员选比; (2) 将机车周转方案的数据信息转换并绘制为机车周转图; (3) 支持手动修改功能, 可实现对细节的修改和完善; (4) 具有机车交路勾画范围选择的功能, 可根据相关指令, 完成数据的筛选和转换。

2.3 子系统设计

2.3.1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其中, 数据库模块又包含了机务数据库和列车运行图数据库, 从机车全周转时间最短的角度考虑, 要想确保机车周转图的有效性, 就应在机务数据库中设置机务段信息表和机车牵引段信息表, 并结合沿线车站的编号, 与列车运行图数据库相互结合, 实现数据共享;管理系统主要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管理, 以利于对数据的查询、分析, 考虑到铁路现场调度具有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管理系统应为用户提供简单、方便的数据操作功能, 并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开发设计。

2.3.2 模型库和方法库系统

该系统涉及多个数学模型, 对于机车周转方案的求解过程, 即是利用多种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的过程。在模型库和方法库系统中, 主要包括自动勾画机车交路模型、手工修改机车交路模型和提示信息模型。此外, 该系统可为操作人员提供模型和方法的管理、应用和修改功能, 并通过人机对话保障有效实现上述功能。

2.3.3 对话系统

对话系统可使操作人员快速、直观地了解系统工作的进展情况, 使系统接受操作人员的指令。对话系统包括3个组成部分: (1) 输入和输出部分。操作人员输入相应数据, 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输出相应的机车交路和列车运行图, 并绘制机车周转图; (2) 状态显示部分。采用对话框或状态栏的形式, 直观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方便操作人员管理; (3) 人机对话部分。多采用对话框的方式实现, 一方面, 系统可接受操作人员的指令,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另一方面, 操作人员可对比系统提供的方案, 实现合理取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机车周转图的编制是铁路机务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铁路运输的有效进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并从算法和系统两个方面, 对机车周转图的智能化编制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做好铁路机车的管理工作, 是保障铁路运输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结合机车周转图的编制问题和相应的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铁路机车的调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系统设计,运行周期

参考文献

[1]张杰.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及系统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3.

[2]闫海峰, 董守清, 崔燚.计算机编制机车周转图系统设计[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5 (10) :1-3.

浅析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编制 篇8

【关键词】高考语文 文言文 命题

一、 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历史沿袭

梳理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汲取传统精华并反思现有糟粕。文言文试题的开端可追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而明朝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是最典型的用于选拔人才的文言文试题。直到1905年科举制彻底被废除,新文化运动推进了中国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的改革,至此文言文不再一统天下。1949年建国后,语文考试命题趋于多元化,现代语文知识的考察逐渐代替了以往的文言文考察,且文言文的题目设置也不再单一。1979年我国恢复高考,高考文言文开始出现选择题,此后三十余年的高考文言文命题的选文、题型、题量、分值等则在稳中求变、不断革新。

二、 高考文言文试题命题依据概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主要有三个,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考纲及高中语文教材,这三者共同构成了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制依据,由此总结出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基本命题原则:

(1)文章用词均是文言中的常用词;

(2)文章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

(3)文章的体裁常为叙事、写景、抒情、说理等形式,少见学术性较强的著作;

(4)文章内容独立性强,可以在脱离背景情况下读懂;

(5)文章是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例如正史的作品。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上五大命题原则均以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作为参照蓝本,指明了其考查的方向与范围。

三、 高考文言文试题编制的分析

(一) 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里所要求的“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中的“浅易”一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倾向。

1.选文内容

统计1990--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中的27套文言文试题后发现,其中有85%选自二十四史,时间跨度从先秦到清朝,而2010-2016年的七套全国卷的文言文选文集中于唐、宋、明三朝,其中86%是出自明、宋两朝。此外,文体多是人物传记且常为忠臣义士事迹,但也有少数散文类文章和古代应用类文章,如各类记叙文,诸子、历史散文,议论文,文言小说,书序、赠序,说明文,墓志铭。

广东地区于2016年正式启用全国卷,由此对比历年广东卷与全国卷的差异则尤为重要。经统计2004—2015年的广东省高考文言文选文的出处表,我们发现该时期的广东省高考文言文选文类型均为人物传记,而相对于全国卷与课程标准卷文言文选文的出处更加多样化,以《二十四史》人物传记的为主但不囿于该作,少量从其他经史子集或散文、小说中选择与人物相关的文本。其次,该时期的广东高考卷的文言选文主要集中于宋、明、清,相比全国高考卷更倾向于选择清朝的文章。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选文出处在稳定中求变,选材以《二十四史》为主,基本为人物传记,且主要集中于唐宋明的朝代。但是,选文的规律性过强可能会带来一些间接性的负面影响。例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在备考时过于投机取巧,有选择性地专攻《二十四史》,从而降低了文言文试题的信度与效度。建议扩大选材范围,增设一些散文、小说、墓志铭等文体类型。

2.选文篇幅

高考文言文选文篇幅短小,从2001年开始稳定于500-800字之间,与教材中文言文的篇幅相近,学生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文章。命题者对篇幅的控制也是考虑到学生距离文言文时代较为遥远,文言文阅读能力相对低于现代文阅读能力,这也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 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形式分析

1. 分值

文言文阅读的分值稳定于15到30分之间,其中翻译题赋分较高,文言文在全卷中分值占比为10%—20%,份额之大直观地体现了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另外,在适用范围比较广的全国卷及课程标准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分值在近五年的高考试卷中一直比较稳定,自2005年以来分值一直保持为19分。

2.题量

高考卷中文言文的总题量一般稳定于5-8小题,其中客观题的题量一般大于主观题。但是,近年主观题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2006年上海高考卷的文言文共设8道主观题,占比为80%,如北京增设了概括、简答、断句的主观题,这也可能是未来的改革趋势。

3.题型

全国卷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题型可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两大类。在客观题中,“筛选信息”的题型至今现存,除了在1990年、1991年、1992年、1997年、1998年的高考全国卷Ⅰ中未出现过该题型;“实词”题型的考察从未间断,且几乎一直处在文言文试题的首位;对“虚词”的考察主要出现在1990-1992年、1996-2004年;而“文言字词读音”的题型已被淘汰。2006年以后开始出现“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这类题型,而翻译题一直以主观题的形式存在且难度适中

纵观近年的全国卷,我们还可发现命题者在“筛选信息”题型的中新增了对“文化常识”的考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四、小结

纵观我国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发展改革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凝聚着时代的变迁、政治的变革以及教育者们的呕心沥血。总的来说,高考文言文试题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以及命题编制与技术的理论指导下,密切结合了我国的学生考情在稳中求变,逐步自成独立的文言文试题系统。我们可以发现高考文言文试题具有以下几大趋势:

(1)高考文言文试题在全卷中的分值比重略有提升,体现其重要性;

(2)高考文言文试题趋向于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试题的编制更加注重对教材的横向与纵向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高考文言文试题趋向于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综合素养,试题的编制减少对识记能力的考查,而提高对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考查,甚至在一道题中融合多种能力的考查。

但是,纵使高考文言文试题在不断地发展革新,它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选文应当多元化;

(2)题型应多样化,尤其是主观题应当不囿于翻译题,可借鉴台湾的试题编制模式;

(3)研究增加题量与提高分值的可能性,可以参照美国SAT考试的题量与篇幅控制,以此寻求更科学合理的命题参照标准;

上一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下一篇:经费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