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2024-11-06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精选8篇)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篇1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一、基本概念题

1、体育教学设计

2、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

3、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

4、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

5、水平(学段)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

7、教案

8、案例

9、案例教学法

二、简答题

1、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指的是什么?

3、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以及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4、体育教学设计者的素质能力的内容应包括那些?

5、试述水平(学段)教学计划制订步骤与方法。

6、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有哪些要求?

7、案例的特征

8、案例教学的主要用途

9、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0、案例分析大致包括哪几个步骤?

11、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 案例写作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三、辨别题

1、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相同的

2、有人认为“中小学的体育课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算什么,只要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地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3、单元教学和教学单元是相同的。

4、案例与其他教学材料是一样的。

5、案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准备工作同日常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

6、进行案例课堂教学,其过程同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相同的。

四、观点论述

1、不管是新旧体育教材其体育教学观念不会改变的。

2、请设计一份课时为8学时的排球项目单元教学计划。

3、谈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4、请你设计一个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教案或教学片断。

5、案例同论文一样,主要是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文字方面的论述。

6、案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案。

五、案例分析

1、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平时很喜欢体育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

问题:作为教师(1)针对这一现象,你如何解决?(2)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你认为 1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小王是一名初一女生,体型肥胖,平时不喜欢运动,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问题:作为体育教师(1)对该学生你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2)结合新课程改革,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一分析。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答案

一、基本概念题

1、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

2、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3、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课程性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五个目标并重,充分体现身体练习为主的三维健康观;目标制订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4、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表格式、文字式。

5、水平(学段)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整体性、考虑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熟悉内容标准目标之间的关系、遵循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按“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内容标准进行统筹安排。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预先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一学期教材的安排要处理好纵横关系、各项教材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7、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8、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9、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

1、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指的是什么?

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应具有如下的一般特征性:体育教学的设计、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地分析、解决体育教学问题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体育 2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整个教学体系环境的分析上。即从体育需要分析中确定问题,形成体育教学目标。不管选择什么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行;)体育学习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这就使师生双方对体育学习产生的结果都很清楚,便于学习者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过程,并使体育教师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准确判断,为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可测定的标准;对体育学习者的了解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必要因素。对他们进行特征分析是体育教学设计学习者和关注“学”的具体体现,必须强调体育教学设计是以体育学习者的学习为出发点的,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育教学设计研究和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上,即如何实施成功的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由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为了达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设计策略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试行和修改,注重形成性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发展上。

3、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以及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4、体育教学设计者的素质能力的内容应包括那些?

一般素质的要求:头脑机敏、善于学习、乐于进行细致的脑力劳动;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能辨别关键因素;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对工作有责任感,敢于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具有排除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待人诚恳,关爱学生,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勇于改革和创新,并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较强的时间观念,能掌握教学设计进程。

专业性的基本素质要求: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心理、传播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体育专长;一定的体育教学经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较深的认识;熟练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机能;具有科学管理的知识与技术。

5、试述水平(学段)教学计划制订步骤与方法。

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水平四各领域水平目标提供内容和学校选教材的教科书(包括教材和教师用书),明确各项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分析这些内容与年级设置的关系,确定测定目标、难易等,考核项目和标准。

2、根据年级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提出和确定各学年的教与学要求。

3、计算学段教学总时间,按照教学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行政力,每周3课时,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6周的教学时数,则全年为32周,96课时,三年累计288课时。适当留出2—3周作为机动时间(包括考试和学校活动)。

4、选择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四内容,预计时数比例。

5、将各学习领域水平四内容及各学校教师自行选择的内容,合理分配到各个学期中去。

6、考虑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条件,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保证选择内容的落实。

6、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有哪些要求?

1、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在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将学段教学工作计划中,某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抄录到进度表的相应栏目内。

3、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本学期各项教材的时数,计算出各项教材在本学期出现次数,计算时,以每次课安排两个主要学习内容为例,2课次等于1学时,如某项学习内容,教学时数为6学时,则所出现的课次应为12次。

4、根据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预先对单元教学计划的把握,先将本学期的考核项目和主要学习内容,按学习内容出现的课次,系统地安排到每次课中去,然后安排 3 其他教材。因安排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可先用铅笔记录,便于调整、修改。

7、案例的特征:从总体上来说,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2)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笼统的描述,也不应是对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6)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8、案例教学的主要用途:主要用途有: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

9、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条件设施、熟悉学生、熟悉案例。

10、案例分析大致包括哪几个步骤?确定问题所在、分析案例材料、产生备择方法、确定选择标准、分析和评价备择方法、形成行动和实施计划。

11、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程序: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上的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经遭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12、案例写作应注意的哪些问题?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情的当事人,这样,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第三:在案例的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

三、辨别题

1、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相同的。传统的课时教学计划频繁到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而《课程标准》中经常出现的则是学习目标。两个概念是否指的同一事件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奋斗目标,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由此看来,教学目标是一种整体性的期望,而学习目标则是每一个学生的期望。学生明确了这个学习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篮球基础,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

2、有人认为“中小学的体育课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算什么,只要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地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答案略

3、单元教学和教学单元是相同的。不同的。教学单元,是把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即某种教材按教学顺序的集中排列,强调的是单元的概念,教学时可连续也可分散。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时间的集合,强调了教学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一项或一组内容进行连续的反复学习,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4、案例与其他教学材料是一样的。案例同其他教学材料是不一样的:案例的来源、案例搜集的过程、案例的内容、案例的测评、案例必须适时等等。

4、案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准备工作同日常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内容的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组织。

5、进行案例课堂教学,其过程同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相同的。是有区别的,主要有: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案例的讨论、结论

四、观点论述

1、不管是新旧体育教材其体育教学观念不会改变的。变化很多,主要有: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2、请设计一份课时为8学时的排球项目单元教学计划。答案略。

3、谈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答案略。

4、请你设计一个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教案或教学片断。答案略。

5、案例同论文一样,主要是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文字方面的论述。是有所区别的无论从写作的一般步骤、规范都是不同的。(步骤、规范省略)。

6、案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无论是时间、格式、规范、写作的一般步骤、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上等明显有所区别。

五、案例分析

1、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平时很喜欢体育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

问题:作为教师(1)针对这一现象,你如何解决?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有目的地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场地设施等全方位入手,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略)(2)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教法单一;师生距离很大,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手段单一等。(略)

2、小王是一名初一女生,体型肥胖,平时不喜欢运动,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问题:作为体育教师(1)对该学生你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针对肥胖学生,应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饮食习惯,定身制作运动处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看到减肥成功后,学生就会逐步对体育课感兴趣。平时在教学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逐步增强其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等(略)。(2)结合新课程改革,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一分析。主要是学生的心理在起作用,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重要的是减除她的心理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特别是教学内容上开设一些适合女生喜欢的项目,在课中应多用鼓励表扬的口语给予支持,相信她对体育课是会感兴趣的(略)。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篇2

教学案例1:重要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

在新课程《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复习中,笔者选了一个所谓的精彩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并把答案写在纸上。

试题1: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取N a、N a O H、和新制的C u (O H) 2分别与等物质的量A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理论上需N a、N a O H、和新制的C u (O 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选择答案的理由。

生1:因为与N a能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 与N a O H反应的官能团有酚羟基和羧基, 而新制的C u (O H) 2能与酚羟基、羧基和醛基反应, 根据反应的计量系数关系不难算出答案为3:2:3。

生2:我认为这个答案应是6:4:5,因为生1所讲到的“新制的C u (O H) 2能与酚羟基反应”是不可能的,因为酚的酸性很弱,不可能与难溶的碱C u (O H) 2反应使之溶解。

师:大家仔细考虑,这个答案到底应该是什么?

生3:我认为这个答案应该是3:2:3,我赞同生2的观点,新制的C u (O H) 2不可能与酚羟基反应,但醛基被新制C u (O H) 2氧化后生成的羧基继续与C u (O H) 2反应,所以根据反应的计量系数关系,正确答案应该3:2:3。

(讲到这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满意地宣布本题的正确答案为3:2:3,这也是很多参考书中的参考答案。就在此时,一位学生举手示意,想发言。)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4:我看这个答案有问题,不应该是3:2:3。

师:请谈谈你的想法。

生4:新制的C u (O H) 2中有N a O H溶液,有机物与新制的C u (O H) 2反应时,要不要考虑有机物与N a O H溶液反应?如果要考虑,有机物与新制的C u (O H) 2反应时,羧基应该先与N a O H溶液反应,如果N a O H溶液足量,还可以跟醛基被新制C u (O H) 2氧化后生成的羧基反应。这样的话,本题的答案应该是3:2:2。

(学生们感到这个问题的有趣性,急忙开始查找相关的资料。)

生5:生4的观点有一定道理,我已查阅到课本的依据了。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80页中醛与新制的C u (O H) 2溶液反应中,生成的羧基还要与N a O H溶液反应的,所以我认为这个答案应该是3:2:2。

(真是出乎意料,在老教材中,一般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可是……,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大家对这个答案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6:我看这里面是否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师:什么问题?

生6:在上面的讨论中,在考虑有机物与N a O H反应时,好像没有考虑到N a O H与醇的反应,在我的印象中,课本上曾提到过N a O H能与醇反应,工业上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制取醇钠的……如果要考虑这个问题,答案是不是又有新的变化?

(课后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的确有这样的说法,见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68页:工业上,乙醇钠可由乙醇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笔者曾在宁波慈溪和象山有关中学调研时,曾有许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句话没有必要在教材中出现。否则引起学生对知识的误解。)

生7:我认为羧基与N a O H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羧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继续与N a O H反应(脱羧反应),如果要考虑这一反应,那么答案是什么呢?

(虽然下课铃声已响起,但同学们讨论的热度似乎还在升温,这个答案到底是什么,结果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节课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

案例评析

此题选自20世纪90年代初各种复习用书上非常流行的一个经典题目,此题考查学生对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的认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重要的化学思想。从统计情况来看,此题主要有两种答案,一种答案是6:4:5,另一种答案为3:2:3,也是参考书中的答案。前者虽没有考虑酚羟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但忽视了醛基被氧化后的羧酸后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后续反应,后者却在两种不同思路背景下得出相同的答案。本题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此,而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到的后面的其他答案。为什么会有多种答案呢?这就是新课程遭遇经典试题的尴尬之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同阶段不同版本教材对知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由上面分析可知,不同阶段的教材对相同内容的知识要求是不同的,如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除在1987年版的高级中学课本(下册)中有要求外,其他教材均未涉及。关于氢氧化铜与醛基的反应的实验三种教材均有涉及,但在实验内容的叙述、化学实验的条件及化学反应式的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该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也就可以理解了。笔者认为,此题作为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开放性思考问题是有益处的,但对于考试题的选择是否适合值得研究。

教学案例2: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

投影试题: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海水中蕴含80多种元素。氯碱工业和金属镁的制备原料都来自于海水。

I.在氯碱工业中,曾用石棉隔膜电解槽来电解食盐水(如下图1所示)

(1)写出两极电极反应式,阳极________,阴极_______;

(2) 图1中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石棉隔膜的作用________。

Ⅱ.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解工艺不断革新, 电解效率和产品纯度得到提高。20世纪80年代起, 隔膜法电解工艺逐渐被离子膜电解技术取代。

(4)离子膜电解槽(如图2)中 (6) 、 (7)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个电子的电量是1.602×10-19C,在离子膜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电子1.929×105C,则产生氯气________m ol,氢气________L(在标准状况下),N a O H________g。

(5分钟后,教师把相关学生的答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 (1)阳极:2C l--2e-=C l2↑,阴极:2H++2e-=H2↑

生2: (2)饱和NaCl溶液、NaOH和NaCl溶液

生3: (3)阻止气体通过

生4: (4) NaOH溶液、Na+

生5: (5) 1 22.4 80

师:对以上答案有疑问吗?

生(齐):没有……

案例评析

本题是高一学生在学了苏教版化学1专题2“氯气的生产原理”这一内容后,教师选择的一道练习试题,本题选自衢州市2009年高一化学竞赛试题。从学生反馈信息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是不错的,令我们担忧的是,这样不错的背后却隐藏着教师违背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分层教学,螺旋上升的教学思想。教师如此选题,对于高一新生而言,显然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笔者选取了苏教版06年版(第3版)和苏教版09年版(第5版)的教材作了详细的对照,发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在内容上,06年版的教材,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完成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后,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而在09年版的教材中则直接给出实验的结论。06年版教材在“拓展视野”栏目中给出了“离子交换膜电解食盐水”的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并对其原理作了简单介绍。而在09年版的教材中却完全没有交待。其次在要求上,不同阶段对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要求是不同的。从整个高中化学教材的体系来看,至少有三个地方出现了相关内容,其要求见表3。

由表3不难看出,教师在选题时,对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有关离子膜电解槽中有关问题的考查,在这里显然是超要求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控制好这个“度”的问题。在化学1中讲到这一内容时,给学生介绍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化学2中讲到这一内容时,却去讲离子放电顺序,导致这样的结果是,课时严重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只好增加课时,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此,我们姑且不去评论“为高考而教”的是非功过。退一步说,就是为了高考而在化学必修课程中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结语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不是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化学习题的选择与编制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是中学化学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是应用系统理论,传播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习题设计过程中各要素进行整合、合理安排和计划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作业质量、

作业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命题者的教学理念,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以及终身发展。《化学教学》杂志开辟了一个“好题赏析”栏目,每期提供一个好题,从命题意图、试题点评、解题思路等视角,让读者感受化学试题的魅力。也为每位教师编制试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为教师的专业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特点案例分析

一、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三点变化

2001年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2年后国家又分别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从此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和普通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根本性的转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

过去重视如何传授知识,重视教学的结果;现在重视如何学会学习,重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体验”,重经验的积累。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了21世纪对教育的追求——教育为了人们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过去代数、几何分科编写教材,关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教材编写的方式是直线式、叙述式;现在初中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为主,重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教材编写的方式是循环式。高中则设立必修课与选修课,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

过去的教学是复习——导课——授课——练习——小结;现在的教学是:制作教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体验)、交流——发展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上最大的转变是:围绕知识组织教学(学会知识——应用知识——考试)转向围绕情境组织教学(探索、发现——形成经验、技能——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的三点转变,一方面体现了由知识本位课程观向经验本位课程观的转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关注对学生在学习时非认知因素如体验、情感、态度、兴趣等的培养;注意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同时,教材的编写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特点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它呈现的新特点。

(一)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纯数学问题,部分数学问题,只用到某些数学技巧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形成、构建数学思维的网络,每个人的思维网络是不同的,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当中,细心洞悉学生的思维脉搏,并给予恰当的引导,鼓励不同意见,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即运用适当的语言,相互交流学习的认识与体会。

(三)教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应包含以下的数学活动:

①听:倾听,领会解释,提问与答问。

②读:阅读课本,研究课本和参考书中的问题。

③想: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寻求数学对象间的联系与关系。

④写:执笔计算,绘画图表,记录实验结果,实验与测量。

⑤说:描述解释,澄清思想:猜想,讨论遇到的困难,与同学进行交流。

⑥实践:执行实际任务,分类、计算、度量、制作模型。

⑦观察:辨认模式,观察一致性与不一致性。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有三类:知识性难点,理解性难点,思维性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欢乐。

新课程倡导教师教学要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提供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培养学生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取资料的能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课堂教学;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教学案例及剖析

以下剖析一个数学教学的案例,以说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的变化。

[案例]新课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减法》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的运算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小芳家、小燕家与学校在一条街上,小芳家距学校3千米,小燕家距学校4千米。

①你能确定小芳家与小燕家相距多远吗?

②她们两家的距离最远可能是多少?最近是多少?

(2)建立模型

①怎么想?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④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3)巩固与辩误

学生做例1~例3

教师补充一个例题:

例4: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①3-5=3-(-5)=3+(+5):8

②33-(-27)=33+(-27)=6

③(-3)-5=3+5:8

教师由此总结:+、一这两个符号既表示“运算符号”加和减,又表示“性质符号”正和负。在使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先将运算符号一变为+,再将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的符号,不能改变被减数的符号。

(4)拓展:将情境中的条件:“小芳家、小燕家与学校在一条街上”去掉,其余不改变,将此问题留给同学课下思考。

(5)思考:本节课强调创设问题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对问题进行拓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改动了教材中情境的创设,增加了对加法法则理解的辨析练习。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4

发布者:聘教网 2010-03-10 http://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 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6、什么是美术语言?

答: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7、什么是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特征。

8、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⑴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⑵ 依据学生的特征。⑶ 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⑷ 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9、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大体来说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也是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与程序的直接依据。另外,教学目标还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最后,目标本身还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10、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案例的来源是课堂教学实践。

案例是教师当前教学中面临疑难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案例必须描述真实的教学情境。

案例必须完整叙述一件事例或一个片断,有起因、冲突、结果等。案例叙述的流畅性。

第三部分 辨别题

1、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片面。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2、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点:正确。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3.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参考要点:正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4.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参考要点:片面。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因为个性就是创造力。试想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都画的一模一样、整齐划一,那等于就失去了美术作品的生命力以及美术课的意义。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关键处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不能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描去画去涂色,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

1.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2、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何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④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要点:新课程我们强调了美术文化的学习,但不可以忽视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为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美术文化学习的一个部分,美术文化的学习不能脱离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基本的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学会欣赏、评述和美术文化的学习,才能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4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能均衡实现吗?

要点:不是的,而是要求在全部教学中来实现的。三维目标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思想。三维目标只是它的体现。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

1. 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参考要点:

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

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习惯来回涂、西画用小笔描等。

用水滥没有形,或用水少没有滋润的感觉。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调配颜色脏、暗、灰,用色过火。

解决办法:

用笔:要求流畅、肯定、迅速、一气呵成。要有笔触,养成用大笔处理画面;以小笔处理局部的体和面;最后用小笔画点勾线。

用水:要求饱满,进行笔中含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尝试;用先湿润纸面再画的方法,使水分饱满;还可以进行水分流动的尝试,体会趁湿渗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画要画的干净、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调配颜色要水多色少,为避免色彩灰暗,以两色相混为宜;慎用黑白两色。

2、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评析(参考):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这一节《会过东的玩具》美术课最成功的一点,是这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始终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各自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一开始,老师就紧紧围绕着“滚“字来启发学生。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的原理不了解。因此,老师通过用可乐瓶、纸杯、盘子当场滚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但是如果失去平衡,就难以滚动起来的道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欲望。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带来的材料,开动脑筋,设计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滚动玩具。由于,学生的材料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所带来的,而不是老师统一发给的材料,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拓宽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当学生完成了各自的作品后,老师又要求一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玩具的特点,并展示一下,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中那些有独创性和富有个性的作品,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老师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地保护,给他们以成功的鼓励。因此,从整个班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来看,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互不相同,真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最后,老师又拿出一个他自己做的玩具,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并要求学生们留着课后去探索、研究。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并通过美术可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也正是本次国家课改所提倡的。

3案例: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参考要点: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高度,这是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这种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

这节课,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训导者、尊贵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服务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们一道寻找真理。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会滚的玩具》 上课时,只见同学们的座位前放着上节课老师要求带的各种塑料瓶、铁罐、圆球以及各种五颜六色的彩纸、颜色等材料,还放着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工具。讲台前,老师放着一块很大的呈斜坡状的板。

老师检查了同学们的材料后,就开始上课了。他先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放在讲台前的斜板上,瓶子立刻从板上滚了下来。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

“小朋友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当可乐瓶放在平面的桌上,瓶子就不会滚动,而当可乐瓶放在斜面的板上,就会滚动起来。”

随后,老师又拿了一只纸杯,放在了斜板上,可纸杯只是动了一下,却滚动不起来。老师问同学们:“可乐瓶能滚动,而纸杯为什么滚动不起来呢?”

同学们有的说:“由于纸杯一边大一边小,所以滚动不起来。”也有的同学说:“是由于失去平衡,所以滚动不起来了。”

接着,老师又拿出一只盘子,问同学们会不会滚动。

同学们都认为会滚动。于是,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可试了几次,都失败了。老师又问同学:“盘子为什么在滚动时容易倒下?”

一女同学抢先说:“由于盘子边的面积太小,所以滚动容易倒下。”

老师随即把两个盘子粘在一纸筒的两头,进行了组合,并在斜板上试着滚动一下,这次成功了。

老师总结道:“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但是如果失去了平衡,就难以滚动起来。今天我们大家在做会滚动的玩具时,可千万要注意使玩具保持平衡呀!”

老师告诉同学,今天我们做会滚的玩具,可以先进行组合,然后再进行装饰。装饰的方法可以是剪贴,也可以是绘画。并要求同学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滚动玩具。

3.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案例: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篇5

I、教学设计示例

一、第一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l 致同学们

l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指导思想——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树立整体性的生物学观点

1、说出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识别生物与非生物,列举生物具有的特征。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调查身边的生物,并完成调查报告。

4、初步形成从整个地球的角度来认识 “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的观点。教学策略——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合作学习

1、注意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2、利用调查表指导学生的调查活动。

3、使用小组活动评价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一课时致同学们

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了解当今生物科学研究与发展的社会价值及发展前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认识到具有生物科学素养是作为一名公民必不可少的。方案一

1.创设情景,阅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注意事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总结。方案二

1、阅读与思考: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先读一 读这篇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的文章。

2、观察活动: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些反应当代最新生物成就和主要问题的录像,如杂交水稻、克隆羊、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沙尘暴等,供学生观看。

3、讨论与交流:针对阅读和录象谈谈自已对“生物学研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第二课时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关键:通过观察、对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方式一:

活动1.我们知道多少种生物?

要求:让同学按照一定的次序,每人说出一种生物的名称,最好不要重复。记录:看看在一定时间内能说出多少种生物。活动2.我们所说的“生物”有什么特征?

要求:可以观察对比书上的彩图,并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记录:什么生物。方式二:讨论与交流 教师准备一些较难区别的生物和非生物图片,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一棵冬季落叶的大树,一棵已枯死的大树;课后第一题中弹钢琴的机器人以及正在生长的钟乳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说出自已的理由。

第三课时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关键: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认识一些常见的生物,并观察它们生活的环境;学习调查的一般方法。

准备:知道校园植物、动物的分布、名称,绘制校园植物分布图;根据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完成分组,将各组调查范围标在校园植物分布图上。调查的基本步骤 明确目的要求 落实调查步骤 强调评价办法及标准

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交流、展示调查报告

二、第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指导思想——重视知识、训练方法、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1、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

2、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主动学习。

3、在阅读、观察、分析资料、实验探究、测量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4、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主动参与、倡导探究、合作学习

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策略

2、思维训练——改善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教学策略。(培养探究能力的核心)

3、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的自主性,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的教学策略。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第二章 第一节生物圈

关键: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生存条件,资料分析活动的效果。

准备:学生参与调查校园生物的情况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丰富的图片等。

导入:在评价学生认识生物的特征、参与调查身边生物活动的情况后,利用问题“我们生活在哪儿?除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生物外,生物还能在哪儿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将生物生活的范围扩大到生物圈,强调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让学生注意到人在生物圈这个“家”中的重要作用。问题设计

• 在地球上,哪儿有生物生存?哪些地方生物不能生存?——解决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

• 为什么在其它星球(月球)上没有生物生存?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解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 地球形成时,就存在生物圈吗?生物圈是如何满足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故事引入:寻找另一个人类生存的家园

一天,我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些河流由于被一种比病毒还小的生物所污染,使大量淡水生物死亡;人类过多地向大气中排放工业废气,导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使得沙尘暴一次比一次大,一年比一年多。我看了这些新闻报道心里很着急。我想变成一架航天飞机,帮助人类找一个新的家园。果然,我变成了一架用钛合金做的航天飞机。“我要飞进宇宙”,只听见“嗖”的一声,眼前马上出现了一片星空。由于能源有限,所以我只能在太阳系内飞行。„„

这个小学生能不能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为什么? 第二、三课时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关键: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1、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完成探究

3、观察记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准备:组织学生采集用于探究实验的小动物;了解学生在采集中发现、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采集足够学生使用的小动物以及实验用品;教师提前进行实验,熟悉实验的每个过程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导入:“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如此的广泛,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它们有着适宜于自身生存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到底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介绍采集小动物的经历,以及发现的问题。问题设计:

• 你认为什么是生物生存的环境?举例来说明。

• 根据什么特点,就可以将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进行分类? • 怎样进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研究呢?

• 在采集时,你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动物生存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进行研究的因素有哪些?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进行问题筛选)。

• 如何表述假设?(一种可见现象的陈述: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可能影响鼠妇的生活。)

• 设计及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实验对象的一致性,实验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数据统计的准确,计算的正确性。)(一课时)• 如果你们小组实验结果与其它小组有差异,你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哪儿?(实验装置的摆放方向,实验过程是否受到干扰,鼠妇的个数及个体的差异,进行实验的次数及数据的统计。)• 你有哪些经验或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通过探究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进一步探究)

• 当生物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会怎样做?当环境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它对其它生物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常用的生物学(Biology)研究方法---实验探究

• 问题---观察、发现问题 • 假设---对问题的解释 • 设计方案---进行预期

• 实施方案---实验、测量、观察、获取资料、记录并整理 • 得出结论---分析结果、验证假设 实验探究报告应包括: 问题 假设

实验设计及对结果的估计

1、对照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2、步骤 数据记录

1、小组实验平均值

2、全班实验平均值 实验结果 结论 反思实验成功或出现误差的原因(重视成功,更应重视对失败结果的分析。)

第四课时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关键: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对环境影响,提高探究能力。

准备:丰富的图片资料(适应、影响),干湿计(温度计)。导入:在讨论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 的基础上,自然会考虑到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反应。让学生举例说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练习题1),再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问题设计

• 自然界各种环境中广泛分布着生物,说明什么问题? • 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

•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环境,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如何了解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呢?如何设计探究方案? 第五课时

1、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

2、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关键:学生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对生态系统及组成的认识。

准备:了解学生课下测量情况;有关音像资料;本城市或地区常见的生态系统情况。导入:大致介绍学生课下工作的情况,让各个小组代表交流测量探究的成果,对一些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小组活动及探究报告撰写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有具体指导。如数据处理、假设和结论的文字表述。问题设计

• 当你在阅读第四节引言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闭目想象一下,“我是一只鸟,我看到了什么?”

• 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在哪儿?它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 通过分析多个生态系统的实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结合练习1)

•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生态系统。第六课时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关键: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它们的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的原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准备:收集各种媒体上关于环境污染的事例,关注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人和其它生物危害严重的事件。

导入: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部分,那些生物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当一种成分发生变化时,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设计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 通过连接食物链和食物网,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其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会出现什么情况?

• 营养物质以及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有什么特点?

•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为什么城市中的汽车要使用不含铅的汽油?这对城市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 当人类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七课时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关键: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准备:有关我们自己生活的生态系统的情况;多种多样生态系统的录像资料;某个地区或国家环境污染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事例。

导入:多数生物生活在各自适应的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可以分布到多种生态系统。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那么,各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就保证了生物圈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生物圈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问题设计

• 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种类有哪些?每个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 我们生活在哪种生态系统中?我们所在的生态系统还与哪些生态系统紧密联系着?

•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会对其它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会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练习题1)

• 你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这些做法是怎样看的? II、课堂教学案例示范

一、《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单元基本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手段,所以本单元内容在整个中学生物学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与旧教材相比,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特点是将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综合在一起进行讲述,并且充实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胞学内容。本单元共有8个科学探究活动,其中有实验5个、资料分析l个、模拟制作1个、技能训练1个,课外阅读资料共5篇:科学·技术·社会3篇、科学家的故事2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包括植物细胞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

6.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够制作临时装片,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实验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本单元是整册书实验数目最多的一个单元,虽然实验的内容与旧教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理念,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因为新教材的插图非常清晰,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放开手,让学生尝试着通过看书来完成实验,既可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动手实验的时间,同时使学生改变遇到问题不看书,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做实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书上的实验,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显微镜是精密的实验仪器、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显微镜的维护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爱护实验仪器、遵守实验室规则的好习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节实验课.井将实验课的表现作为期末成绩评价的一项。引导学生在细胞的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学习“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时,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说明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以电动赛车、手电,电暖气等为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的多种不同的能量转换器,进而理解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使同学们感受到科学就是人类的活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此,教学中应适时渗透STS教育,使学生关注和参与生物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认识到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同时,如果应用不恰当,也会引起社会问题.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

二、《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井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 “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走进新单元

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导人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 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引起注意。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境,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境。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a写有“上”字的玻片; b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c动植物玻片标本: d写有数字的不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强调:a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c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d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境。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小先生巡视,帮助。提出疑问 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 a物像是倒像

b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c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小组竞赛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 内找到物像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案例

课前准备:同教学设计前的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言:

创设情景,指导看书单元图、阅读,导人新课。

二、新授

师: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强调安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生:引起注意。

师:你对显微镜的发明、发展了解吗’ 生: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师:给予表扬。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是光学显微镜。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现在同学们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来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师:随机叫学号,指示显微镜不同部分提问,进行抽测。生:回答问题。

师: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要求学生看书后进行操作观察(建议先观察透明纸标本,并提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出现压碎标本的现象。)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师:巡视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先生也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生:一名同学自告奋勇,边说边演示。先升起镜筒,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用左眼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看到亮圈,完成对光。然后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找到物像,完成观察。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是否有补充? 生: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应先使镜筒下降,接近标本,后缓缓亡升,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师:补充得非常好,同学们对此是否有疑问? 生:问为什么镜简要先下降,后上升?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防止压碎玻片标本。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师:回答非常好。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要用低倍物镜(也就是lOX或8x物镜,即最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另外要注意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演示给学生看。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另外请同学们注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生:加深记忆。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动手规范操作。

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生:小先生巡视,帮助。

师:观察后,同学们是否有问题要提出? 生:问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我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师:发动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回答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线穿透的物体,从而理解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师:棒极了。现在我们换上另一个目镜再进行观察 生:换目镜,进行观察。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物像被放大了(或有的是缩小了)师:现在谁来说一下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生: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师:给予肯定。那么显微镜的使用应包括哪几步呢? 生:讨论,回答: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大步。师:现在我们来一起观看一下显微镜使用的录像。生:认真观看。师:鼓励学生按步骤规范操作。生:动手观察,注意规范。师: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三、小组竞赛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中间这组站起来,其他三组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限定2分钟找到物像。生:一组操作,另三组找错误。

四、练习(投影练习)和小结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

2.显微镜的目镜5X,物镜10X,放大倍数是 ;目镜10X,物镜lOX,放大倍数是 ;目镜lox,物镜40x,放大倍数是。其中 看到细胞数最多,看到细胞最大。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师:实验后,显微镜应如何处理,生:收入箱内。看书39页注意事项,然后把显微镜放人箱中。师: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师:给予肯定,并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专家点评

有限的时间,充分的实践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篇6

1、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自觉性,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网络资源?P.7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对象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编制)2)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内容,顺序设计 2.教学方式,方式设计)3)教学评价设计(1.形成性评价设计2.总结性评价设计)

4、教学策略应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策略也可以分为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应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

6、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7、简述五、六年级期末或学年的评价方式。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察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察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听和读的技能,形式应尽量生动活泼。

8、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反馈原理?P.9答:在英语教学中,1)当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运用反馈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心里、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基础、学习内容等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在方案的制作时给予充分的考虑;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性的操练(如仿说练习、替换练习等)时,可以使用即时反馈;2)但当学生在进行较延续的或交际性的活动,如进行连续说话,二人对话、小组操练、角色表演、教学游戏等活动出错误时,只要不影响活继续进行,则应该采取延时反馈,即不要有错必纠,对小的错误应采取容忍的态度,对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讲完,才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帮助。

9、突出学生主体的含义是什么?答:突出学生主体含义有两个方面含义:第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学材料。第二,在英语课程的每个决策环节上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校、教师、课程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每个决策环节都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而不能一味地满足学校或教师的愿望。

10、阅读理解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什么?P30答:阅读理解部分的目标是:读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练习: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一组句子:完成一项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11、分析教学对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答:1)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2)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3)学习阶段、社会背景。

12、简述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答步骤教师的作用准备--帮助、强化记忆者;呈现--介绍、示范、表演者;巩固--引导、组织、指挥者;发展--评判、监督者记分员

13、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4、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使用教学媒体要有明确的目的;2)正确把握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3)媒体的选择要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4)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5)运用教学媒体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15、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数高材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16、小学英语的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关注学习实效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培养积极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5、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6、运用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7、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7、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英语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英语课程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

18、你所了解的课题组织形式

1、传统的秧田式

2、小组合作式

3、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

4、席地式

19、如何理解“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目的”的含义。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有个词语叫做“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去设计这项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20、教学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含义尊重个体差异指的是:英语课程的设计及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语言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既不能机械的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只让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21、教学设计的功能是什么? 1)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2)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3)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的思想创新。4)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5)教学设计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

22、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哪些?一.理念先导的原理二.目标导向原理三.结构优化原理四.系统有序原理五.反馈控制原理

23、一份教案通常有哪几部分组成?包括以下项目:课题和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环节,课内外作业,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24、在设计板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让板书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并通过合理布局,颜色对比,体现视觉美。

25、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哪些?包括:学生学习档案,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报告,教师观察学生课上各种活动表现的记录,学生阶段性地对自己在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发展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对自己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关系的评价或认识,同学相互间对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关系的评价或认识,阶段测验结果及反思等。

26、在Story time的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哪些不同程度的要求?优秀的学生要求能描述并表演故事,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求能跟随录音朗读故事,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要求理解故事内容及其幽默之处即可。

27、游戏设计怎样做到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要让学生有一些思考的余地,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尽量做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他们英语思维的能力

28、你所了解的词汇呈现方式有哪些?1)实物呈现2)图片呈现3)动作呈现4)表情呈现5)情景呈现,反义词呈现,定义呈现,例子呈现,描述呈现等等

29、在设计学生课内外作业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果课时计划内有作业(口头或书面作业),教案就要写出作业内容以及何时让学生完成。此外,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差异的存在,布置作业应分层次要求,而且最好有选做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30、简述三、四年级期末或学年的评价方式。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察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31、阅读理解部分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复习巩固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点,适当扩展语言,增大语言的输入量。

32、为什么任务设计要有合适的情景和语境?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可以直接感受到语言的交际用途,了解所学语言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样就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自然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同时设计在完成该任务时所存在的相应语言环境,学生在自然或模拟真实的环境中更能有效地表达,出色地发挥,从而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33、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有哪些?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主要有三种: 1)目标的指向作用2)目标的激励作用3)目标的标准作用

34、备学生过程中应突出考虑的两个问题是什么?答: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

35、简述板书的作用。答:一节好课,需要有传统的媒体——黑板起衬托作用。板书犹如一个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6、如何理解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答:教学设计和教案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做上课的准备工作。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注重对英语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设计为重点。根据教师的思路才能使教学循序渐进,所以确定明确的教学思路是英语教学设计的关键。而教案则更侧重于教学细节的准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化、书面化,即成为教学方案。

37、教学媒体的设计运用应符合什么原则?答:教学媒体的设计运用应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可行性原则

38、教案中的教学环节包括哪几个部分?答:教学环节也叫教学步骤,是教案中的主要部分,它包括:每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语言和动作,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39、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答: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完成几项综合性的语言任务复习巩固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40、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应强调哪些内容?答:教师要强调:句子打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句子末尾要加标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中的句号为实心点,汉语中的句号是空心小圈;句子当中的单词间距约为一个字母宽。

三、辨析题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本质区别的。P.2(错)教学设计和教案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做上课的准备工作。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注重对英语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根据教师的思路才能使教学循序进行,所以确定明确的教学思路是英语教学设计的关键。而教案则更侧重于教学细节的准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化、书面化,即成为教学方案。

2、英语课上游戏设计越多越好。P.38(错)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设计游戏时,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语言学习目标,一定要很清楚,不能为做游戏而做游戏,忽视了语言教学目标.游戏的设计是有所讲究的,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并不是游戏设计越多越好.3、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P.42(对)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后,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课时备课的书面形式.它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

4、任何组织形式的游戏设计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P.40(对)游戏设计要尽量顾及全体学生。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只有几个学生玩,其他人观望,那么游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让大部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当观众的做法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从难度、学生的感兴趣程度等多方面下工夫。学生是游戏教学的主体,任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5.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延时反馈。答:这句话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即时反馈。延时反馈是在学生作出学习反应后,延迟一段时间才给予反馈,或者反应和反馈都比较滞后。6.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媒体。答:错。要做到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让那些便于操作、富有成效的教学手段继续发挥作用。这不仅是考虑到各种媒体与手段的互补性,而且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的慎重选择。在许多地区和学校还没有相应的技术设备。7.让学生“蹦一蹦,摘果子”是最佳的任务难度设计。答:这句话是正确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要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正常语言能力。如果任务太简单了,学生就会随随便便,草草完成,从一定层度上讲,他就会觉得老师对他的能力作出的是较低的评价;如果任务要求过高了,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达不到任务设计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带着一种畏惧和紧张。8.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答:错。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9.分析教材时只要对某一课教材作全面分析。答:错。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有可能可将全套教材通读一遍。这样就可以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排意图、主要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找不到全套教材,至少也应该通读一遍本册教材,决不可就一篇课文来分析课文。

10、任务设计要吸引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答:错。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所设计的任务应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仅是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

11、游戏设计必须适合参与者的年龄、知识、技能、体能的范围。答:对。如果游戏太复杂,技巧性太高,他们会觉得太深奥;如果游戏适合他们的水平,学生只需努力即能达到目的,他们会倍感成就感。设计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游戏设计要比较简单,活动量要小,对于高年级学生,应多开展一些有益智力开发,挑战性大一些的游戏,活动量也可以大一些。

12、新教师在写教案时应尽量写详案。答:对。对新教师来说,备课周密点,教案详尽点,可以使教学进行得更顺利些。

13、“把戏不可久玩”,英语课堂游戏的形式应该常玩常新。答:对。游戏的形式要多变,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也就没有新鲜感了,学生的兴趣也就很难提起来。游戏设计要做到常玩常新,不要老玩同一种游戏。教师要利用多种契机,不断设计、翻新游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14、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答:对。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包括自然的生活经验和生理生活经验。学生对于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任务,会很积极、很自信投入其中,并享受其中。教师在这种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歌曲、歌谣是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可用可不用。答:错。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看法。在教学中用好、用巧歌曲和歌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歌曲和歌谣可以用作调节课堂气氛,更可以用于巩固复习所学词汇和语言,同时也可以用于新知的呈现与教学。

16、任务设计越难越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答:错。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当。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要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正常语言能力。如果任务太简单了,学生就会随随便便,草草完成,从一定层度上讲,他就会觉得老师对他的能力作出的是较低的评价;如果任务要求过高了,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达不到任务设计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带着一种畏惧和紧张。

四、观点论述题

如何分析学生?答: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分析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

3、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水平。

4、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渴望。

5、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学生的一两个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6、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

2、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局限性?答:(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2)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全体学生被迫接受同一个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而缺乏灵活性。(4)单纯的言语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5)不适宜完成动作技能目标,对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效果甚微。

3、任务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答:任务设计有以下七点要求:(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3)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当(4)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5)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励性(6)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7)任务设计要有合适的情景和语境

4、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情感态度目标?答:《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是“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逐步增强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5、英语课程为什么要面向全体学生?答: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数高材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6、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答: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1)教学单元、课时的划分。这种划分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如时间、内容的多少、重点和难点的分布等而定。(2)教学内容应围绕着目标组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3)各种课的内容的把握还在于其“量”的控制。内容的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4)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应根据实际去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应对相对次要的、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补充内容。因此在一节课中应有多项内容(方案)准备,以便随时调整,决不能照本宣科。(5)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知识之间的迁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有利的正迁移和限制可能对英语学习造成干扰的负迁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8、如何分析教材答: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有可能可将全套教材通读一遍。在通读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这本教材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本册教材的主要功能意念、话题有哪些,单元与单元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

分析某一课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听说为主的课还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备教案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

9、如何理解正确把握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答:(1)要把握好媒体的最佳使用时机(2)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教具的时间要恰当(3)教具的展示还要避免一闪而过(4)教具的运用也要适度

10、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注意哪些要求?答:

1、游戏设计的针对性要强

2、游戏设计的知识性、创造性、娱乐性要统一

3、游戏设计的适应性要强

4、游戏设计要尽量顾及全体学生

5、游戏设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12、阅读理解部分可采用怎样的教学步骤?答:(1)学生快速阅读对话或短文(2)教师检测学生理解程度(3)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任务型活动(4)精心设计主要句型的书面练习

13、教师可教给学生哪些记忆单词的方法?请例举并分析2-3种。答:(1)利用卡片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就是将单词整理或写在卡片上,可供随时翻阅并加以记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实用并易于携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随用。这样不仅可以寓学于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课余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2)联想记忆。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把单词联想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能帮助学生记忆。如eye把两个e想象成两只眼睛,把y想象成鼻子。Banana把a想象成一根根的香蕉。Bird把b和d想象成两个翅膀等。

14、教师在备课时为什么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答:(1)因为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力,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教师要注意确定教学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2)备课时,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15、如何理解“游戏设计的知识性、创造性、娱乐性应有机统一”的含义?答: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既要避免毫无语言要求的纯游戏,也要避免枯燥的、干巴巴的游戏形式。要注意游戏的知识性,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游戏的形式要多变,“巴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也就没有新鲜感了,学生的兴趣也就很难提起来。游戏设计要做到常玩常新,不要老玩同一种游戏。教师要利用多种契机,不断设计、翻新游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16、谈谈游戏教学的作用。答: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好玩、好奇心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等特点。长久以来,如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儿童求知欲成为儿童教育的难题之一。游戏恰好解决了儿童“学与玩”的矛盾,而且它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欲望的满足。因此,游戏成为儿童普遍喜爱的活动,它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在娱乐活动中,既可以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儿童求知欲,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

10、请从任务设计的难易要求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任务名称:小小设计师

任务要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设计自己的新家,设计完之后,请学生相互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答:这个任务设计在难度要求上十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设计完自己的新家之后,还需要用新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型进行表达,需要学生“蹦一蹦,才能获得胜利的成果”,对于此类成果学生在取得之后也能够倍加珍惜。

11、请具体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是否合理。“My friends”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talk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Let’s talk中的句子“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2)理解会说Let’s chant中的内容。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描述男性及女性朋友;

(2)能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和爱好,并具有根据特征判断他/她是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应该是亲密友好的关系。爱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答:教师在确立目标时,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1)从知识目标看,这是一节以对话教学为主的课,“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是本课的核心句型,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层次,并适当进行拓展,符合《课标》的要求。

(2)从能力目标看,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他人的体貌特征。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符合实际,巧妙地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3)从情感目标看,利用英语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3、请从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What can you do ?”任务设计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Let’s learn Let’s play 教师请一位学生做小记者,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 ”采访在场的同学。小记者根据同学们的回答“I can „.”,及时做下记录并汇报。

答:这项任务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缺乏考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肯定是请比较优秀的学生来担当小记者这个角色,那么小记者本身在完成采访任务时,肯定也会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他的采访对象以确保他的采访能够精彩出色,那么这样一来,一些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就很难有机会来参与到任务中来。

14、请从词汇的呈现方式和如何设计有效提问这两方面入手对下面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My new room”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A Let’s Learn 在热身复习阶段,教师先带领学生chant:

Mom is in the living room.Dad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Brother’s in the kitchen.Sister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然后进行free talk:What is in your bedroom? What colour is your desk/bed? Where is your TV? How many windows are there in your bedroom? 在呈现操练阶段,教师呈现一幅Zoom的卧室图,说:Look, this is Zoom’s bedroom.What can you see in his room? 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a desk , a lamp and a „.教师接着说:What can you see on the wall ? Look, it’s white.It can make you feel cool in summer and make you feel warm in winter.请学生猜是什么物品,由此引出新授单词air-conditioner。答:这个教学设计片段很注重词汇呈现的自然过渡。教师引导学生就相关的话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创设语言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英语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或挂图、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设计有效的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问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学生旧知中自然引出新词的教学,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富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15、请分析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好在何处。“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在学习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

答: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很好。他正确把握了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他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16、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给下列语言材料设计教学目标。A: Where is my cat? B: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A: No, it isn’t.B: Is it in the study?

A: No, it isn’t.B: Look!It’s in the kitchen.答:知识目标:(1)让学生复习五个表示房间的词汇:living room、study、kitchen、bathroom、bedroom;(2)能初步运用句型“Is it in the„?Yes,it is/No, it isn’t.”进行交际,能替换重点词组进行对话练习;(3)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能力目标:(1)学生能用英语句子来描述物品的所在位置;(2)使学生掌握本课新句型,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整体课程目标和分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3、设置分级课程目标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英语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在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不少于(80~90)分钟。

5、英语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6、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7、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8、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9、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0、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11、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12、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

13、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14、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

二、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六大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2、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请列举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八大评价建议。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六)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一.填空题。1.英语课程总目标由五个方面构成: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在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80~90分钟。9 年级完成五级目标,周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3.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4.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5.《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6.《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

7.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

二.判断题“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2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等于考试,考试是评价的唯一手段。(×)

4、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从小至单个的词到大至语篇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文化内涵。(√)

5、提倡探究式学习是排除语言知识的学习,只是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6.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7.教学活动仅限于课堂,只要将课堂就行了。(×)8.学习英语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要回避母语。(×)9.教师可以对教材做调整,采用最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

10.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简答题。1.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应做到哪几点?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2.英语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与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2)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与平衡。4)对学生的平评价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3.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哪些原则?答:1思想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

4.2011版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时态是哪些?答: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5.请写出一些英语组织课堂的用语。答:Say it louder,please.Let’s read the text aloud.Let’s do a role play.Take out your books,please.Listen to me carefully.Listen to my questions.Turn to Page 20.Let’s act out our play.Sing along with the tape.Work in pairs.Work in groups of four.等等。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倡导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的理念,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体验和运用新学语言。

2、教学内容:第六册 Unit 3 My birthday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Let’s try

3、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格式。(2)能够就12个月份进行四季划分并会唱Let’s chant。

(3)能够使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 My birthday is in „(4)能够听懂并填写Let’s try部分Amy一家人的生日。

4、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形式,能够运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 My birthday is in „

(2)教学难点:January、February的读音,12个月份中文与英语单词的对应。

5、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 Revision(1)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利用歌词帮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Let’s start [设计意图采用师生对话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与本课关系密切的单词,为后面的教学做不可或缺的铺垫。Step2:Presentation

1、教学单词 March April May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商标中的英语,能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英语。T:Spring is March、April and May.(师总结)

2、教学July June August [设计意图]在板书单词的同时进行拼写和发音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书写和规范发音的习惯。

(3)师生一起做“Before and After”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猜单词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3、教学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设计意图]使学生将单词与自己熟悉的数字想联系,可以适当降低学生记单词的难度。

4、教学December January February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开动脑筋。Step3:Consolidation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对不同学生的要求,保护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Step4:Homework : [设计意图] 进一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使用语言,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调查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英语,增强对所学英语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有关月份的单词和句型。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最后能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即调查同学的生日。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倡导自然、流畅的课堂教学过程

2、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效资源,运用恰当的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注重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4、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5、尽可能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小学英语课堂上要保证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但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度,讲得太多,就侵占了学生语言操练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在保证必要的教师输入的前提下,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与调整。例如,在拓展环节中,调查内容的选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更多自主思维的空间。评析:

1.注重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授课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在真实任务的驱使和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比如:歌曲演唱缓解了学生刚开始上课时的紧张情绪,营造了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猜词游戏”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了高潮。各项活动安排巧妙,循序渐进,贯穿一体,使学生对这节英语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之后的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

2、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独到的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比如,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做小动作,授课教师马上停下来,然后看着她,说:We are waiting for lily.直到这位学生停止做小动作并认真听课为止。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教师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小组活动以及小调查等环节,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英语。这一节课的容量较大,因而有些环节的实施不够到位。比如,在后期活动中对语言进行听、说、读、写层次性操练不够到位,对中低水平学生的关注还应该加强,因为从学生回答的反馈来看,这些学生还是学得有点吃力。如何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反馈环节应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有待上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分析:在这个环节里,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是教师在教学知识技能(说的练习)的同时,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在大庭广众下说英语的自信心(即情感态度的培养):

1、给予必要提示——让学生易于开口在英语课堂学生不愿开口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握说好,怕说错。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学生可能用到的单词,就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提示或帮助,使他们容易说,有信心说,为他们易于开口创造了条件。

2、创造宽松气氛——让学生乐于开口 凡在庄重严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都会变得拘谨,说话前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说不顺畅,以致不敢说不愿意说。老师在这一环节当中借助“惩罚”的方式,以及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无所顾忌,乐于开口。

3、巧用评价手段——让学生勇于开口 分析: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在情感态度方面一个重要的目标,它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否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主要利用了“图、音、体”三种元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图形与文字——图

图文结合是增强感知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有关的图片、单词、句子制作成漂亮的画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浓厚,感知效果更理想。

2、歌曲与歌谣——音。音乐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媒体,它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感,更能激发和推动人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唱(读)歌曲(歌谣),就是充分利用了音乐这一元素的表现。

3、游戏与活动——体

好动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一堂课当中,让学生静静地坐着不动肯定是枯燥乏味的。在这一环节当中,“Read a rhyme”“指出某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Play a guessing game”等过程学生都有身体动作的机会,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创设语言情景,既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语言,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分析:在这一环节里,除了继续利用“图、音、体”三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着重把教学目标放在了国家意识、文化意识以及说的培养上:

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篇7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力度, 尤其新课程制度的推行, 各地区及各学校加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不可否认, 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旨在为新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作出一定的贡献。

2.案例教学概述

2.1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 运用比较广泛[1]。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 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 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 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 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 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2案例教学的发展历史

近些年来, 案例教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 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就已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了[2], 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方法及范围, 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法律规则。之后, 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慢慢地在美国所有大学的法学院推广, 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教授接任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职务, 于是他极力主张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商学院的课堂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中广泛推广的序幕由此拉开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 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学、商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当中, 而且不断推广。现在, 案例教学法几乎可以说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 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 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 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3.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 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 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 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 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 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 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 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4], 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 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 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 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点丰富起来,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 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 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 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 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5]。首先, 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 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 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 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4.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案例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加强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我主要结合案例教学及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对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4.1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新课程中,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值得强调的是对地理案例教学步骤的设计, 主要是为其实施提供一个借鉴, 并不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也可以将有些步骤省略或增加。一般来说, 地理案例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第一, 案例展示。案例引出可以采用发放资料、口头描述、视频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 关键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 为案例讨论做准备。第二, 引出问题。在学生充分感知案例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并最终引出案例讨论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 要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际中引出, 并逐步深入。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直接引出讨论的主题的话, 很容易给学生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这样会降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第三, 小组讨论。引出问题之后,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当中。第四, 班级交流。在各个小组讨论出案例的结论的时候,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而且给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机会, 有利于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第五, 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由教师做出, 也可以由学生做出, 再结合教师评点。

4.2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给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首先,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倾听, 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 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案例的讨论围绕着主题进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者控制不好的话, 很容易出现讨论与主题偏离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 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如果学生不积极, 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达不到对知识的学习的目的, 另一方面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教师不愿教、学生也不愿学。同时, 案例的选取也非常重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关心话题相关的案例,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讨论过的案例做出反思与总结, 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 在讨论的过程中, 由于头脑风暴的影响, 对问题的认知很容易受其他观点的影响。学生进行课后总结, 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从老师的角度来说, 主要是总结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积累与总结教学经验, 这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 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 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全面性。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案例教学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采用, 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而且有可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阻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所以, 教师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 并且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 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J].地理教育, 2011 (1) :45-46.

[2]袁平.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 2010 (9) :49-50.

[3]陈皆兵.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12 (11) :76-78.

[4]罗士成.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学术研究, 2009 (1) :56-58.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试题库 篇8

1教学案例应提升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物理案例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对课堂抱有期待,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存在畏难心理,有趣的教学过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融入教学氛围中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实例,给学生展示一个与学生原有生活认知有冲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时,可以采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直观展示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只通过教师口头讲解无法理解的物理现象,丰富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浮力时,浮力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师只通过单纯的讲述无法让学生明白其意义,并且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死海漂浮、轮船航海、人游泳等图片,学生在观看这些图片的同时,对其中的现象产生很大的兴趣,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将刚才观察到的现象模拟到小实验中,将小塑料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小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引导学生以此為模型进行研究,教师再向学生展示小塑料块的受力示意图,引出浮力的概念,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快地理解浮力的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浮力的测量,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以及之前学习的压力计算等知识来练习浮力的测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物理知识,还熟悉了浮力产生的原理,并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教学案例应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学生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应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应注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不能单方面以后进生或优等生为基准降低或提高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健康发展.

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制定的目标应适宜,过高会使得学生无法达到目标而失去学习兴趣,过低会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应制定合适的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让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实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得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对于一些完成实验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醒其多观察实验现象,或者让其分析处理数据等,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

3教学案例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物理案例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案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并且通过探究和思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安排物理课堂时应灵活安排课堂,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效吸收物理知识,让学生在物理课堂活动中主动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通过合理应用物理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教学过程为: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组织一些适当的实验小比赛,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展示一些小实验,然后教师对一些优秀的实验设计进行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参与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发现实验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在学生对案例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形成争取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探究物体沉浮条件”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猜想,但不可能将所有的都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这时需要教师引进适当的引导,将一些相似看法的学生分别组成小组,让其进行小组探究和讨论,制定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同时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探究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说出得出的结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完善和总结,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更系统的认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4教学案例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现象,并且物理教学中的很多物理知识也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合理地融合起来.并且在物理教学中提出生活中存在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探究和思考,学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桥梁作用,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现象中,能够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有效解决了物理概念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如在进行光的折射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雨后出现彩虹以及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彩虹的视频,使学生被一些美丽的物理现象吸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教师询问学生产生彩虹的原因,引入教学课题.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能够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小实验,如在水中会上浮的硬币,在水中会发生弯折的筷子等,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猜想.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眼睛观察到的现象并没有真的发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将一个单一光源固定,然后在合适的位置放置一个不装水的水槽,打开光源,发现光沿着直线传播.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将水槽填满水,让光源斜射,发现光线不再沿着直线传播,发生了偏折.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折射原理,对光的折射产生兴趣,并由此理解光的折射的相关概念,充分吸收物理知识.

上一篇:驴和狼续写作文下一篇:修改创文明单位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