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通用12篇)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1
谢坊镇水南小学罗水华(***335)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指导与训练》通过鲜活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学到了新课程下的新理念,学到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与方法。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急需提高。重新构建教师的技能结构,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磨炼自己的能力专长,发展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才能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前进,适应新世纪新理念的中国教育需要。
这里暂且就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努力方向:
首先,要重视教学语言与教态变化。选择完美、精炼的语言作为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有效的知识信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再加端庄的教态,或幽默或夸张的教学风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想一想自己与这方面的要求差距真的十分大,也是今后我努力地方向。
其次,要重视情境创设技能的训练。我通过《新课程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的自学深刻体会到合理、恰当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思考,激发学生多角度思维,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并
将思考的答案表述出来,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远比干巴巴的一问一答式教学效果好的多。
本次活动,我仅就这两个方面谈出我此次读书的一点体会,并且准备将之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尽量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力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2
一﹑在教学中应用一体化教学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职业院校维修电工专业一门集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于一体的课程。其任务是掌握机床电气控制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床电气故障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将理论和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循环往复, 滚动式前进和螺旋式提高, 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笔者所在的学校现在采用间周教学制, 即一周理论、再周实习教学。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因为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 因此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更为合理。又由于选用教材为模块化编写, 为这种教学方法也提供了条件。例如:在讲接触器的结构和作用时, 若按传统的注入式教学, 单一进行理论教学, 学生对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教师可以先拆卸各部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按照各部分所起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讲解, 然后把元器件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参照老师的拆卸步骤亲自动手操作, 了解各部件的形状结构, 然后再逆向组装回原来的样子。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 可以使学生较快地对电器的结构、动作原理、使用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阶段实施技能教学
根据学生各阶段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程度不同, 在教学中, 按照由简到难, 由易到繁的原则, 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来执行,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第一步以仪器仪表及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为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对各种元器件的拆装检测, 使学生熟悉各部分元件的结构, 进一步理解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有故障的元器件进行维修训练, 进一步熟悉各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第二步熟记基本电路并熟练绘出原理图和布线图。教师先讲解实训电路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器件的动作顺序, 培养学生画出布线图, 最后指导学生用软线在板上装接电路。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 从而加深电路理解记忆, 为他们以后解决实际故障做到心中有底。第三步强调工艺水平精细。在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和布线并试车实现电路功能后, 着重强调安装工艺。教师先对一些接线示范操作, 对重点部分强调工艺要求, 然后让学生在线路板上进行反复的多次装接, 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要求, 再结合学生互评、老师总结的方法进行强化。第四步采用设置故障教学, 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在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电路原理和安装工艺的前提下, 对电路设置各种故障, 让学生根据各种故障现象, 分析判断故障范围, 最终用仪器仪表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处理综合故障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时, 可以先进行转换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元件拆装训练, 接着老师讲解电路原理, 让学生分析控制线路动作和画出电路布线图, 最后按照工艺安装与设置故障检修。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学习, 既可以分解课题难度, 又能树立学生的自信, 增加学习兴趣, 有利于实训效率的提高。
三﹑通过实例激发兴趣, 着重于能力的培养
由于现阶段多数中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差, 因此在教学中, 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 多运用实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如带领学生们去工厂企业参观、教师增加示范操作演示等方法,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面对各种各样看得见、摸得着的电气元器件, 学生们就会有兴趣了解它们的名字、电路符号、在控制线路中的用途,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进行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课题时, 先带领学生到实训车间面对机床简单介绍基本结构, 请机床操作人员进行实际切削演示, 使学生熟悉铣床的各种运动形式, 让学生观察机械与电器的联动部件的动作情况, 获得鲜明的感性认识。然后对照课本原理图与床身介绍各个操作按钮、限位开关的名称, 学生会很快掌握机床每个电气元件的作用、安装位置, 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分析机床电气控制动作原理, 并让学生按照原理图亲自动手完成整个电路的安装配线, 最后在自己安装的线路板上进行常见故障的维修训练。由于采用实物与课本、实操与讲授同时进行, 所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很快掌握了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在实训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际生产机械是多种多样的, 其控制线路也是千变万化的, 线路出现的故障更是变幻莫测。因此在教学中,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方法、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处理其故障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控制线路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点, 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做到独立思考,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例如:在讲解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课题时, 可以先提出车床电气控制要求, 根据以前学习掌握的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知识, 让学生按照控制要求把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到黑板上, 启发全班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使电路由不正确到正确, 在反复修改中锻炼提高学生设计电路图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造, 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四、进行操作指标量化, 采用以考代练
严格的量化考核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 把加强即时测验作为促进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每个课题进行完毕后, 都要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评测并记入平时成绩, 以占总评成绩50% (其中, 模块测验成绩占25%, 作业占10%, 课堂表现分占15%, 考试成绩占50%) 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一来, 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 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会显著提高。通过评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清自己的实际水平, 促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评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教学质量, 及时改进教学教法和调整教学侧重点, 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训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之, 通过上述方法的教学, 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 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 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摘要:《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维修电工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分阶段实施技能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注重电工技能考核,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第四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法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训练
高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有必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课标要求着重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名专业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须的素质。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根据这一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教学法课程的一大目的就是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教学技能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教学理论素养的综合反映。为了实现课标提出的小学英语教学理念和达到课标提出的能力要求,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我将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通过整合,分为六大训练模块。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利用教材法课对学生加以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施
1.英语游戏组织技能训练。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组织英语游戏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游戏活动。为此,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我将常用教学游戏按照其功能划分为字母游戏、单词与字谜游戏、竞猜游戏、动作表演游戏、智力游戏、趣味练习游戏、英语竞赛游戏、实践与手工游戏、娱乐(活跃气氛)游戏。每组分别精选3个经典游戏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之后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游戏模拟教学。
2.英文歌谣教唱技能训练。《课标》的一级技能目标规定学生能演唱15首英文歌谣;二级目标规定学生能演唱30首英文歌谣.为此,我将小学阶段各学校常选用的PEP 和牛津两个版本教材中出现的儿童歌谣摘录出来打印成册,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并在网上将现有歌谣的视频剪切制作完成。每次课前带学生演唱1首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并自行编排动作。期末,教师利用2节课时在编订成册的歌曲中随意抽查2首,要求学生带动作配以歌曲演唱,加以考核。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大都能掌握教材中的所有歌曲,同时也逼迫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活跃起来。
3.教案学案书写技能训练。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步;学案则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该模块的训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小学英语教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理解教案的写作原则;帮助学生了解教案和学案在写作方法上的不同。做法是师生共同分析一线教师的优秀教案、学案;给定学生不同课型的教案和学案样本;指导学生运用给定的教案和学案样本设计各年级各种课型的授课教案和学案,对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训练,学生们能够掌握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以及提升英语教案设计的技能。
4.说课技能训练。近年来,说课越来越受到关注,已逐渐成为各学科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比哦啊此,也是各类学校录用新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该板块训练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教师讲解说课的含义、原则、特点,以及课标要求的说课内容。第二步,要求学生对照说课内容观摩获奖的说课视频,以加深对说课内容的理解。第三步,要求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写作一份说课稿。第四步,利用2节课时对学生进行说课考核。
5.课堂教学用语训练。在实际的课堂模拟教学演练中,我发现学生们往往由于对课堂教学用语的不熟练而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对课堂活动的组织。《课标》将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课堂教学用语分为13各大类共计135句话。我有额外补充了75句,利用2节课时对每一句话逐一纠正发音,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练习的事件,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
6.课堂教学模拟训练。模拟英语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形式,是使学生会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我按照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将训练划分为语音教学、字母教学、单词教学、句型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音标教学七个大类的课型教学对学生进行模拟授课训练。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讲解该类课型授课的原则、程序以及不同年级对 该类课型授课的要求,之后运用观摩课例的方法,教师分析课例中授课教师在热身、导入、呈现、操练、评价反抗五步教学的运用;课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模拟教学练习。每次授课前教师会随意抽取一名学生学生在班上试讲。教师则根据招聘新教师的试讲打分要求,对该生的试讲作出成绩评定,二该成绩也代表改组所有成员的成绩。在模拟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模仿练习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为争取小组高分互相指正、互相帮助,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态以及板书设计等各项教学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4
——学习《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之心得体会
瑞丽市芒沙小学
杨恩益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养成哪些习惯呢?
1、养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做事预先有计划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要想学习好,就必须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计划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每星期,每天干什么都要具体;当然计划也要留有余地,尽量不要定得太死、太满、太紧,要留有机动时间,可作必要的补充和安排。制订计划前要有目标,这个目标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等来定。目标是指导自己学习行为的准则,一旦制订,就要严格执行。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要自我检查是否完成,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补充计划或排除干扰计划执行的因素等。
2、养成学会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在数学教学中,知识都是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要能事先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对已学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预习中要能做到独立思考,学会圈点勾画,多
练习、多操作,还要学会把自己的预习所得与他人交流,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特别是自己在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更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
3、养成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上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纸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响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坐好,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安静等待老师来上课。
上课时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脑到、手到”。“心到”就是在课堂上要能集中注意力,不在课堂上开小差,东想西想的;“口到”就是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做到多发言,不懂就问,;“眼到” 就是要积极地进行认真的阅读、观察等;“脑到”就是在课堂上要积极地思考;“手到”就是对教师课上讲的主要内容要记好笔记。
4、养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
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5、养成认真做题的习惯。
(1)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核心,在这要认真、细心,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索,搞清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要学会用着重符号表示,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这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快速思考。认真审题就是为了全面、快速、准确地思考。要注意培养学生“眼到”、“嘴读”、“手画”、“脑思”。“眼到”这是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法,要全面、细心;“嘴读”就是学生通过小声地读或默读,强化知识、接受信息的一种手段;“手画”就是学生通过打草稿,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脑思”充分挖掘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速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
和方法。
(3)巧破难点。大多数难题一般都是以大题中带着小题的形式出现。大家都知道,一步登天可谓难之极矣,然而要是有梯子,情况就会不一样了。因此,在解决难题时,要让学生学会从小问题中入手,这样题的难度也就降低了,学生也能通过解决逐个小题来达到解决难题的目的。
(4)细心验证。学生解题往往都是求出结果就万事大吉了,这在解题中是一大忌讳。如果有时间,有必要让学生养成回过头来依据题目的条件和结果认真、细心的进行验证,看一看解题过程是否完整,答案是否合理。
6、养成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问题解决以后,要认真总结解题的经验和规律,对解题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好不好?能否找到其他的方法?尽量地考虑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同时,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作了很好的注脚。
7、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会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得到升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谦虚地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8、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活而不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也要用爱心吸引学生听课。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并能及时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学生随时插话、随意打断同学发言的现
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准确把握。首先可以采用听后复述的方法。先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语言,作为学生,首先必须要听清老师的讲解,领会其意思。再复述学生之间的交流语言,如,低年级在教学数学时,通过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出发现的数学信息后,请其他学生马上重复,从简单到复杂,慢慢过渡,既理解了题意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
9、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10、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不能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股票投资的收益,储蓄利率的计算,国民收入的增长比率等等经济方面的问题无不涉及数学知识。而近年来学生考题中此类数学问题屡见不鲜,且其所占比重的越来越大就更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而这个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的帮助是最为明显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5
冶玉梅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既然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促进阅读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多创设激励性的环境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二、课内训练,掌握读书方法
我们要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强化基本读法的训练,“授人以渔”,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1、精读法。我们的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急于想知道的是文章的情节和内容,很少有人关心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谈不上去体验。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语气朗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朱自清先生曾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也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或称浏览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要先看序言、目录,后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用“一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性词句,抓线索,抓文眼,拨冗去繁、提纲挈领,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三、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可以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词语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3、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6
教师:董浩
我参加了兴义市教育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说课、听课、评课技能指导》一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
说课使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学研究,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说课能全面衡量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能检查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而且,说课活动还能够促进教师的集体研究,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推动教师发展,能有效拓展教师教学研究的时间空间,推动教研活动向深层次发展。
教师,听课是必不可少的。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我们专业成长的需要。通过听课,我们可以进行业务交流、切磋、互动、学习;听不同科目的课,可以促进优势互补,整合观念。但听课听什么?如何高效听课?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学习了《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说课、听课、评课技能指导》一书,它带给我很大的帮助,告诉我听课是要我们借助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而且还要运用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听课者要做好角色定位,进入“学生”、“教者”、“指导者”、“管理者”多重角色;听课不只要看、听、记,还要思、问、谈;要关注教者的教学理念、课堂的教学结构、教材的加工、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总之,通过听课,不仅可以学到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用别人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更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将一些听课得到的感性认识归纳,提升为理性认识,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改进自己的教学。
评课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对教师业务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进步、课堂效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我虽然也算是一名老教师了,但评课时总感觉条理不清,想到哪说哪,评价不深刻,不能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语言不够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学习了这本书,我明确了评课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标准,懂得了评课中语言运用的艺术和抓住重点评课的艺术。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社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新时期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也为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反观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错位”, 大学生在人才市场投出简历一摞又一摞, 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企业应聘人员爆满, 但难招到机电工程人员和设备管理员, 更难招到技术主管。人才需求的缺口主要集中在应用型人才, 而大学生大多为知识型, 缺乏技术和实践经验。从深层次看, 暴露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已经完全脱节;高校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而轻视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全面的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操作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格局, 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需要, 培养创造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以“教学与科学研究互动”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迫在眉睫。工科专业课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 我们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 尝试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与科研互动。基于工科专业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如何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实现二者真正融合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其主要包括: (1) 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规划与设计, 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做准备; (2) 研究和实践将科研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1 优化选择教材和参考书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 课程的设置, 培养方向要和劳动力市场接轨, 要和工、农业生产需求接轨, 与科研项目接轨, 为国民经济, 为社会主义生产服务。为此,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规划设计上, 做到教材和参考书优化选择, 突出创新性、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能够反应学科发展前沿,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一本教材, 而是教材、参考书、学术专著、研究论文、工程案例等的结合。将探索和实践“理论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科研、生产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融入教学内容。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课程涵盖了“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硬件接口设计”和“汇编语言接口驱动程序和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三大部分内容, 实用性非常强, 与科研和实践关系尤其密切, 非常适合于进行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研究和实践。在单片机绪论的教学中, 引入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性能变频控制技术。清洁电能变频器可使变频器的功率因数为1, 电网侧和负载侧的谐波分量很少。且实现功率双向流动, 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2]。同时提高配电设备的利用率, 降低设备的装机容量。交流变频技术是强、弱电混合, 机电一体的综合技术, 既要处理巨大电能的转换, 又要处理信息的收集变换和传输, 可分为功率和控制两大部分。前者要解决与高压大电流有关的技术问题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问题, 由相应课程讨论。输出3路高速脉宽调制 (PWM) 脉冲, 单片机组成的控制电路对逆变电路的如何管理, 辅设电路如何由LCD显示和负载电流如何反馈, 当负载电流超出设定的安全范围时又如何由单片机发出指令截断交流电源以保证设备安全。同时单片机又如何向外围电路发出指令, 实现调频操作, 又如何接收外围电路的反馈, 使整个系统更有效的工作。还有单片机如何采用电流传感器对过流及缺相的信号采集, 对整个电路系统进行保护[3]。这样让学生在学的开始就深知知识在实际应用, 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环节上, 做到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做到师生互动。对专业课教学, 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的矛盾。根据大纲要求明确教学内容, 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化改革和精要化的设计, 进行同类合并和优化重组, 删除过时的内容, 增加学科和专业当前发展最新技术和研究热点等内容, 逐步将学生引导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让学生带着需求、带着欲望去学习。并且在教学中将科研、生产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新成果、科研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充实到课程中, 以实例进行讲解, 并通过教学使其转化和升级, 启发他们进行独立思维与专业思维;同时将科研中的难题也引入教学, 努力形成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例如, 在讲解单片机并行I/O口结构时, 应用我们自己设计并制作的单片机应用、开发、实验平台 (箱) 演示应用P1口输入数据 (用拨码开关) , 用P0口输出数据 (用发光二极管显示) 的过程, 使学生对并行数据和并行I O口有一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 断开P0口的8个上拉电阻支路, 8个发光二极管全部不亮, 学生们立即回答:“输出数据出错, P0口作为一般I/O口使用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法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所学即所得”, 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又如, 在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部分, 首先用自制单片机应用、开发、实验平台 (箱) 演示交通灯控制, 通过选择I/0口外接开关的闭合状态, 选择交通灯的延时控制时间, 让学生对交通灯控制器有一强烈的感性认识这样就导入了工程项目———交通灯控制器;然后对交通灯控制器进行分析, 并提出软件延时与硬件延时的不同点, 可编程定时器与硬件定时器的区别, 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导出了将要学习的定时/计数器的概念和功能, 以及定时/计数器在工程中的应用。采用这种项目导入法不仅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而且对被导入项目也有了概貌性的了解, 甚至有的学生惊呼“原来交通灯控制器就这么简单”。由此可见, 项目导入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信心, 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
3 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科研中的问题和难题提出来, 供学生思考并设法解决。给学生寻找科研课题, 让部分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 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为了使学生得到锻炼, 还可以将科研课题分成几个子项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参与, 并且各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交叉互换、融会贯通。我们同时开放了实验室、研究室, 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地点, 动脑、动手, 进行小发明、小制作, 在创造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师生结合, 制作了AVR单片机应用、开发、实验平台, 其中参加制作的两名学生袁华凯、王晓波获在2007年河南省电子科技大赛中一举获得一等奖, 并双双在毕业设计中获校级优秀。毕业后也都找到了各自满意的工作, 并且很快成为了企业的技术、开发主管。
在课外时间鼓励学生应用单片机从事电子设计实践活动;例如, 智能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等有趣的电子产品开发。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电子产品开发类) ;例如, 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具有高性能变频控制技术的变频电源的设计与制作研究等。参加教师科研活动的同学, 得到了创新锻炼的机会, 大都在所参加的省、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了省和国家级竞赛的奖励。例如:在2008年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设计大赛”中张晋宇、张先德获得西部赛区二等奖;在2009年, 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设计大赛”中李兵、高文龙、董云龙获得西部赛区二等奖;在2009年河南省“挑战者杯”科技设计大赛中王晓波获得二等奖;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张晋宇、赵海、李兵获得河南赛区一等奖, 并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在毕业生毕业设计时, 我们还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进行智能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设计并制作了智能循迹小车、AVR多功能实验开发板、数字式超声测距仪、多功能红外计数器等等。
4 校企结合, 在生产、科研中学习
从另一个方面讲, 科技创新应该是以企业为主, 企业也需要高校直接的技术支持。企业要想利益最大化, 没有创新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企业应该是科技创新真正的主题, 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源均在企业。企业的技术核心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平台, 是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主要载体。高校人才最集中, 人才类型最齐全, 在增强企业竞争力, 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迫切需求高校直接的技术支持。在支持企业的技术开发、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中, 纳入人才的培养, 让学生参与到技术开发、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中来, 使他们学到知识的同时, 掌握技术开发、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技能, 从而培养知识丰富、技术全面的全能型应用人才。进行校企结合, 在生产、科研中学习, 或者通过实习, 既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又使学生明确了就业方向和目标, 将企业中的技术难题拿到学校来进行研究。我们与郑州开发区内多个企业进行了技术合作, 并与郑州金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绿色节能LED路灯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合作项目。学生不但可以到相应企业实习, 还可以加入到生产、科研项目中, 从而实现了将技术开发、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纳入人才的培养, 让学生参与到技术开发、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中来, 使他们学到知识的同时, 掌握技术开发、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技能, 从而培养知识丰富、技术全面的全能型应用人才。
5 小结
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单片机技术课程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为指导思想, 进行教学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已初见成效,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中, 有许多同学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智能电子产品或优秀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论文离开学校, 多数同学因熟练掌握单片机技术知识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地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的总目标。H
摘要:工科院系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与科研和实践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 基于课程的主干内容, 实施了研究性教学。从课程实施的层面, 以科研渗透到教学, 使得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技能培养,单片机教学
参考文献
[1]马淑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1
[2]黄骅港, 汪大春.变频器的谐波危害及解决措施[J].港口科技动态, 2006 (3) :23-24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8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动作原理 安装 检修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由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电动机的自动调速系统等几个单元组成。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力控制线路的动作原理、学会测绘、安装、检修、设计等多项技能。由于技工院校学生普遍具有年龄小、学习自主性不强等特点,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很难。为此,笔者根据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如下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一、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实习间周上课模式是技工院校的教学特色,但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知有何用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带着任务去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如CA6140车床控制线路课题,学生首先到车间实物机床上去测绘线路,形成自己的原理图,然后再与教材中的原理图对比,找到不足;第二步结合实物观察电气元器件及电动机的动作过程,对照教材中的讲解,掌握动作原理;第三步利用手机把实物接线拍照下来,然后安装CA6140车床控制线路;第四步结合实物查找故障;第五步归纳总结。通过以上步骤学生的应知应会都能达到要求,教学目标也能够顺利实现。
二、动作原理的“8字”教学法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主要分为主电路、控制电路。归纳动作原理会发现以下四个关键词:按钮→线圈→触头→电机。无论多么复杂的电路都离不开这四个词8个字,可把“按钮→线圈→触头→电机”称为8字动作原理法。例如自锁控制线路动作原理可归纳为:按下启动按钮→接触器线圈得电动作→接触器触头动作(自锁触头动作对启动按钮实现自锁,主触头动作给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启动正转。
三、安装线路步骤方法
1.手工绘制阶段
方法:图示法。利用手机等工具把需要安装的配电盘拍成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把连接线去掉,然后把修改好的只含元器件的配电盘图片打印出来,由学生在图片上用铅笔绘制实物接线图,待学生熟练后进入实物安装配盘阶段。
2.实物安装阶段
主电路安装方法为顺序法。安装顺序:U11V11W11→U12V12W12→U13V13W13→UVW。
控制电路安装方法包括线性号法和顺序法。
(1)线号法的安装顺序为0(2根线)→1(1根线)→2(2根线)→3(5根线)→4(3根线)→5(2根线)→6(1根线)→7(3根线)→8(2根线)→9(1根线)。导线根数计算方法:接线柱数-1+x(接线盘盘内和盘外有连接时x=1,无连接时x=0)。
(2)顺序法的安装过程:先安装0→1→2→3→4→5→6→0,接着安装3→7→8→9→0,最后安装自锁触头3→4,3→7。
四、故障检修方法——线路拆分法
任何复杂的电路都是由最基本的单元电路(电源、负载、开关及保护电器、连接导线)组成。机床故障检修流程如下:观察故障现象→找到与故障现象有关的单元电路→利用逻辑分析法找到最小的故障范围→利用仪表检查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通电试车→清理现场。
例如双重联锁正反转线路,可拆分为正转主电路、反转主电路、正转控制电路、反转控制电路4个单元电路。假设故障现象为电动机只能正转不能反转,接触器不能动作。利用逻辑分析法得知电动机不能反转,与电动机反转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个单元电路有关,但电动机能够正转说明正转和反转的电路的公共电路无故障,进而把故障范围缩小。再根据接触器不能动作,采取排除法,最后分析出故障范围。查找故障点的方法常用的有电压法、电阻法、短路法。使用仪表为常用的万用表。
五、知识拓宽方法——加强学科联系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既是维修电工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基础课。高级维修电工中的专业课PLC应用技术课程主要讲的是利用电脑技术控制电动机,即把电力拖动的控制电路用电脑控制,其动作原理基本相同。电工技师的专业课数控机床控制线路课程、机器人控制技术课程等实际上是电力拖动的升级版,即电动机更换为步进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控制电路换成电脑控制,动作原理仍然和电力拖动相同。液压控制技术课程、气压控制技术课程原理和单元电路的原理更是接近,无非是把电源换成气源、液压源,把负载换成汽缸,把开关换成气阀油阀,把连接导线换成气管油管罢了。只要了解上述课程的联系,就更加有利于掌握电力拖动动作原理,学会安装维修技能。
读新《教学技能指导》心得体会 篇9
毕丽娜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了《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一书,这是一本书,一道彩虹。它是那么明亮,又是那么多彩。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教学实践;既有班主任工作,又有课堂实录。读之,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读罢此书,不仅为我注入了新的血液,更加珍贵的是它带给我更多的思考。现将读后的感受随记如下:
一、投身于自身修养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立足于情感的熏陶
首先,学生若具有良好的心境,健康向上的情绪就能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学习的效率就高。课堂上恰当地调控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灵活掌握“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在师生情感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体现与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除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师的热爱,进而产生“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
其次,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如探索性的、竞争性的、游戏性等的情境。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路、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必将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
最后,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在组织练习时,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在“再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三、教育是读书的教育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10
参加完医院组织的核心理念与技能培训班后,我反复翻看着笔记,里面记录了只言片语的诸多美好,诸多正能量。我不禁回忆起昔日里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今的一举一动,不由地扪心自问: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翻开笔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功是种习惯,管理就是培养习惯的过这句话。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啊!工作3o多年了,我的学习,工作,待人处事也早已成为习惯,这习惯正确与否,我竟然从来没有深思过!平日里自己总喜欢说情绪会传染,可是遇到烦心,不愉快的事,却又总是和同事唠叨,诉说!虽然说的时候也会有一丝愧疚感,但终究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自己的心情!面对消极的事情,管好自己的心情,用美好的心情说出美好的话,用美好的情绪感染身边的人,继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这是我首先需要培养的习惯!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句话平常的话,又让我陷入了沉思,心情竟是莫名地沉重,不知道该怎么表述,做到最好,换言之,也就是做出最好的自己!父母眼里,我是最好的女儿吗?家人眼里,我是最好的妻子,母亲,姐妹吗?单位里,我是个好(不敢用最)员工吗?科室里,我是最好的同事,最好的主任吗?最重要的我是病人眼里的好大夫(也不敢用最)吗?
这一个个自问,让我顿感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久久不敢下笔!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凄楚早己痈彻心扉!知天命的尴尬也使自己将一切纷争看淡看轻,大山里走出来的我,一向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而骨子里的倔强让自己在工作中,从不甘屈从,自以为做的尚合人意,聆听完吴春荣教授的课,让我感到了差距,感到了惶恐!首当其冲,如何把工作做到极致,如何把自己在工作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做到最好,是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每天用心去做,用心感悟的!
学习归来,每天总有一个旋律在耳边回响,嘴里在轻轻吟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工作的愉悦!我感恩32年工作生涯中,每一位同事对我的鼓励与帮助,我感恩每一位领导对我的宽容与厚爱!在感恩中成长,用正确的理念从事自己崇高的事业,是这次培训班给予我最大的收获!
篇二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医院组织这样的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却很大,这种培训的形式非常好,大家平时忙于工作疏于交流,这次吃住在一起,心无旁鹜的在一起上课、游戏交流、感动,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学生时代,结束时心里有种莫名的不舍,时间虽短,但通过两天的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完成游戏、协作完成老师指定的节目和项目却形成了牢固的伙伴感觉,觉得同学们都是可以依靠的,带着依依不舍回到岗位,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善、孝:吴老师用了很大篇幅去描绘、勾勒、讲述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为什么这么大费周章的说孝文化呢,百善孝为先,孝字都知道,但是在当今社会能按老祖宗孝文化去做的却少了,有些人是不孝,有些人是想孝但不知道该怎么孝,《飞越老人院》中所讲述的就是后者,孝不止是物质上的供给,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保障温饱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关怀和陪伴。孝就像善的基石和土壤,只有在孝的土壤里面才能长出“善”果,一个不孝的人说什么也结不出“善”果。
2、家和:家和万事兴,家是一个人的后盾,是避风港是后勤补给基地,家是一个“举案齐眉”、“相夫教子”、“互敬互爱”的地方,一旦形成好的家风可以保你数代家庭的和睦,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会为孩子成长创造好的环境和树业良好的榜样,夫妻和睦自然是孝敬父母的基础,言传身教,孩子的婚姻自然幸福的概率也就大,自然也会孝敬父母,家里的事情顺风顺水,自然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或者其他事情,这样其他事情也会变的顺利,回到家的时候心情自然好,家庭就会更和睦,由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3、协作:其实我觉得吴老师从头至尾也没有专门费口舌去讲协作的重要性,这是和以往听的课是不大一样的,吴老师这种把孝和善的理念传递给大家烘托出氛围,利用比赛和游戏,让大家在完成比赛和游戏的过程中形成团队的理念和凝聚力,自行悟出协作的道理,大家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贡献创意及方案,没有一个人带有消极的情绪,完全是一副团体主人翁的感觉,这比强力宣传推行“协作的理念”效果要好不知多少倍,所以管理要靠理念和文化。就这样协作就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小队每个人心中扎下了根。现在回想“背靠背站起游戏”还是很兴奋,团结相互支撑、协作、步调一致、环环相扣是这个游戏给我的感悟。
4、敬业:同样吴老师并没有专门要求大家敬业,而是通过前几条的烘托而让大家领悟敬业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样大家不但没了抵触感,相反从自己内心迸发出了的东西更牢固更有力量。试问一个懂得孝与善的人,一个家庭和睦、儿女孝顺、没有后顾之忧的人,一个有团队荣誉感、懂得协作的人怎么会不敬业呢!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1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电力拖动 课程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TM92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72-01
前言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的应用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1.整理合并课程内容,制定项目,建立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国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模块,将知识模块转变为与实操相对应的项目,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使得理论知识与实操知识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
(1)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找出本课程的三种能力要求(即知识能力要求、实操能力要求和综合能力要求),然后整理合并课程内容,把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模块。
(2)每个模块都明确应知目标和应会目标。知识模块中内容的选择应符合三个原则:为后面所学课程内容做基础;对专业能力要求与培养的职业素质有帮助;为今后的工作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服务。
2.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1确定项目任务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任务的确定是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关键。项目的选取要结合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目标和实操能力的应会目标。项目的内容要新颖,使学生对项目任务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独立学习、自主创新的教学效果。选取“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进行项目式教学的原因:一是对上一模块“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的综合运用;二是对本模块项目内容的学习做知识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要完成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的教学工作任务,首先要熟悉CA6140型车床的结构部件组成、运动部件名称及运动形式、控制要求,会熟练分析电路图,掌握工作原理,熟悉检修步骤;从实操上准备电工工具、兆欧表、万用表等仪器仪表,选择正确的元器件型号,按照工艺要求合理布线接线;会利用仪表,根据电气故障现象排除故障,完成任务书的要求。
2.2 项目的具体实施
(1)布置任务。确定项目后,师生共同商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计划。下面是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项目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及要求。
典型工作任务一: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知识目标:熟练掌握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部件名称。能力目标:CA6140型车床控制电路的配线。课堂示范项目:实物示范CA6140型车床主轴电机电气线路的安装。技能训练项目:CA6140型车床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综合实训项目: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
典型工作任务二: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知识目标:CA6140型车床电气工作原理、电气排故的方法。能力目标:根据故障现象,学会用仪表来排除故障,具有机床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课堂示范项目: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技能训练项目:CA6140型车床电气工作原理,掌握电气排故的方法、步骤。综合实训项目:根据故障现象,学会用仪表来排除故障,具有机床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
为了完成项目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能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前把项目任务内容布置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自学、项目小组的研究商讨、车床实物的现场考察,来完成对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电路装配的学习。做好学习记录,把没学懂的知识带回课堂。教师把学生带入学校的CA6140型车床加工车间,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车床的加工步骤,了解车床的部件名称,掌握运动部件的控制要求。打开电气控制柜让学生观察电气元器件的安装位置,电气动作器件所对应的机械运动部件的关系,接线、布线方式,用现场实物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到多媒体实训教室,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车床的实际电路图和工作任务书。利用多媒体把车床的电气接线图和电路图投影到荧幕上,这样学生看起来比较方便,有利于教师巡视指导,可以把学习遇到的问题总结下来一并投影到荧幕上,有利于归纳总结。下面以典型工作任务二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进行案例分析。
(2)实施过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只作适时引导。如在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过程中,笔者只对主轴电动机M1不能启动这一故障进行示范讲解,通过检测流程图按电压法逐一展开,找出故障点,排除故障。然后提出其他故障现象,让学生讨论,独立分析,讲解整个分析、判断、排除故障的过程。根据教师示范,学生每两人一组,抽签领取检修任务,学生小组根据抽签的任务领取所需材料和仪器,到车床设备现场进行故障检修,记录检修过程。最后,学生按组互相设置故障,然后排除故障,讲解检修过程。学生按组进行商讨研究,设定故障点(每组设置1处故障),然后相互交错互设故障,最后根据故障现象排除故障。学生组长到讲台讲解自己小组的整个检修过程,包括故障点的位置、故障现象和检修过程,教师给予点评。
(3)项目的总结。项目的总结是对整个项目教学任务完成后的必要环节,此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实践能力,规范操作流程,总结实践经验。如在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中主轴电动机M1不能启动,首先要检查主电路的熔断器是否烧断、交流接触器KM是否损坏等比较直接明显的故障点,然后用仪表逐一排查,提高工作效率。
(4)项目的评价。通过三级评价,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最后进行项目完成后的综合评价(表1)。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极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项目教学方法的应用,为课程教学的质量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鹏翔.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
[2]宋晓栋、魏巍.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中的应用[J].职业.2011(06).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12
在国际视野中, 确立新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是主要的特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再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首要目标, 把注意力转移到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 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 具体内含三个课程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观认为, 音乐知识不单是指乐理知识, 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创作知识和音乐历史知识, 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方面等知识。音乐技能不仅仅包括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 也不仅仅表现在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技术层面, 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 并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 有利于构成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完整体系。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学科, 都有其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对于音乐教育来说,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是如此, 不仅是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 更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然而, 有的音乐教师片面追求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 追求表面热闹, 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一些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上有偏差, 片面地看待课改, 流于形式, 不注意音乐课程本身所固有的特点, 出现了许多异常的现象:教室里响亮和谐的合唱越来越少, 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 却看不明白一张简单的歌谱, 音乐课像游戏课或者像体育课……这岂不是音乐教育的悲哀?这样的结果并不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初衷, 所以我们认为, 在音乐教学改革中, 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新课标队知识技能的要求降低了, 对技能训练的要求淡化了, 但没有丢弃技能训练,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注意几点:一、不要单纯的枯燥的技巧训练, 不要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应以整体的方式让学生来体验音乐, 充分重视音乐要素 (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 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最具表现力的部分, 产生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不要支离破碎的讲授音乐的要素。二、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 多点关注学生, 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中, 与音乐融为一体, 让学生自己去探寻、领悟、体验, 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能。三、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 与学生的音乐实践、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相结合, 重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与过程。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影响,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会受到影响。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生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细微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复杂形式 (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 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 有必要引导学生杂货能够我一定的演唱技巧, 例如: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节奏和音调、能够识谱、能够参加齐唱和合唱、对合唱指挥动作及前奏、间奏做出正确的反映等。音乐的力度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之一, 对力度记号的掌握和力度在歌唱中的运用, 是学生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影响着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案例说明:
案例一:这是一节歌唱课, 我教学生学唱一首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在歌曲学唱之前, 我选用了一首二首部练声曲, 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唱歌, 涂绘在月光下的感受, 体会不同意境下强弱的自然变化。在轻柔的琴声中, 学生的歌声舒缓平稳, 音色和谐。我赞美说:“你们是怎么找到这种感觉的?真好听。”学生高兴的说:“我看到月亮慢慢爬上了树梢”、“我看到了柔柔的月亮”、“我看见月亮躲在云层里”……借此机会我开始进入力度记号这一教学环节, 为了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这首歌曲调优美, 意境深远, 通过这首歌, 你们想到了什么?歌曲表现了什么?”“青年人的爱情生活。”“从什么地方看出了来的?”“为什么我的姑娘不出来,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 轻轻的扔下来, 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学生好像置身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为学生生动的描述而欣喜。学生的想象空间一旦打开, 一切都会生动起来。学生的灵感打开了, 这是启发力度表现的最好契机。我说:“很好, 我也感觉到了月光, 有月亮的夜晚是怎样的?”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宁静。”我马上在黑板上写出渐强和渐弱记号, 对学生说“你们看着我的手势来表现这宁静的月夜。”随着我的手势高低的变化, 学生们对力度的理解更形象化了。我在钢琴上弹起了前奏, 在流动优美的琴声中, 学生们歌声自然流畅, 高低起伏。
案例二:在一节欣赏课上, 教师完整播放《卡门序曲》后, 引导学生找出多次出现的同一主题音乐, 并要求在再次听到这一主题时, 能跟着音乐节奏起立, 这样, 学生对回旋曲的主部音乐就非常熟悉了。教学继续进行, 老师让学生听到音乐变化时招手, 并且给最快听到主部音乐和变化音乐的学生分别戴上不同颜色的围巾。音乐播放完后, 老师请戴上围巾的学生按顺序排成一队站在讲台的中间。结果发现围巾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红色的围巾被间隔在不同颜色之间, 学生感到很惊奇, 教师立即总结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ABACA。回旋曲的曲式结构生动地呈现在了学生的眼前。
案例三:上课了, 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演唱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表达歌曲的情绪, 力度, 有感情地歌唱。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对比导入新课《嘉陵江上》, 听歌曲范唱录音。聆听之前, 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完后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教师范唱, 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各区歌曲的历史背景。学生集体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教师简介歌曲的时代背景, 请学生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听歌曲录音。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歌词, 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并学习歌曲的节奏。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读节奏。接着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琴声试着唱歌曲旋律, 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线, 用手势表示, 一边做手势动作一边视唱歌曲旋律。旋律唱会后, 根据歌曲的情绪学习歌曲的歌词, 教师提示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得连贯。学生在教室的琴声下有表情的唱着……
综上所述,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 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是不要出现过于专业的训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 音乐课程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音乐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音乐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推荐阅读:
新课程标准与美术课堂05-16
小学语文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指导活动心得体会06-26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10-14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07-15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的学习心得10-20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07-08
改变课堂新课程07-29
感悟新课程构筑新课堂08-05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