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2024-09-07

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精选10篇)

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篇1

合理用药对确保药品真正、有效、安全的服务患者有较大意义。药物使用不合理,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疗效与预后, 还可危及患者健康安全, 甚至致残、致死。现阶段, 药品种类日益增多, 发展迅速, 门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逐渐升高, 应引起重视[1]。现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本院门诊处方8600 张, 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39 张, 对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总结合理用药措施,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本院门诊处方8600 张, 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39 张。所选处方覆盖面广, 涉及门诊各诊室, 代表性强。

1. 2 方法对8600 张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评估, 内容包括重复给药、适应证、不良作用、用法用量、药品剂型、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等, 不合理用药处方339 张, 占3.94% (339/8600) , 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 总结合理用药对策。

2 结果

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220张, 占64.90% (220/339) ;用药不合理处方27张, 占7.96% (27/339) ;超常处方92张, 占27.14% (92/339) 。不规范处方所占比例较高。

2.1不规范处方220张不规范处方中, 166张 (75.45%) 为用法不准确、不明确, 多潘立酮片、阿卡波糖片、酵母片、格列硅酮片、乳酶生片、氨溴索片等药物处方中未标明用药时间, 餐前或餐后, 仅注明用量;滴眼液处方无准确用法, 仅写“外用”;54张 (24.55%) 为书写不全, 处方中1~2种药物无相应诊断。

2. 2 超常处方92 张超常处方中, 47 张 (51.09%) 为未按照适应证用药, 如给予结膜炎患者碳酸钙D3片, 给予前列腺炎患者甲钴胺片, 给予颈肩综合征患者氧氟沙星片, 给予腰肌劳损患者大活络丸等;20 张 (21.74%) 超说明书用药, 如给予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正天丸或人参健脾丸等;25 张 (27.17%) 使用2 种或2 种以上相同作用的药物, 如同一张处方中应用消痛贴膏、骨通贴膏或云南白药膏, 同时开枸橼酸铋钾胶囊和鼠李铋镁片, 同时开无极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同时开盐酸西替利嗪片、鼻炎康。

2. 3 用药不合理处方27 张用药不合理处方中, 4 张 (14.81%) 给药途径不合理, 如阴道应用甲硝唑片, 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5 张 (18.52%) 选择药物不合理, 如治疗咽炎选择六味地黄丸, 使用替硝唑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8 张 (29.63%) 联合用药不合理, 如关节炎患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 急性肠炎患者联合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和乳酶生片, 消化不良患者联合使用乳酶生片和蒙脱石散;7 张 (25.93%) 用法用量不合理, 如氯霉素滴眼液写0.5 ml/ 支, 实为8 ml/ 支;3 张 (11.11%) 重复用药, 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同时应用维C银翘片、氨咖黄敏胶囊、酚麻美敏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3 讨论

目前, 医药科技发展迅速, 药物品种不断增多, 临床病种日益复杂, 安全、合理用药对保证患者安全、促进疗效有积极作用[2]。在本研究中, 8600 张处方中, 共有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 占3.94%, 其中不规范处方220 张, 占64.90%;用药不合理处方27 张, 占7.96%;超常处方92 张, 占27.14%, 说明医院门诊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需予以重视。220 张不规范处方主要问题是书写不全及用法不准确、不明确, 提示医师必须不断学习药物知识, 养成规范书写处方的习惯。92 张超常处方主要问题有未按照适应证用药、超说明书用药、使用2 种或2 种以上相同作用的药物, 提示医师应严格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及药物适应证用药, 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27 张用药不合理处方主要问题有给药途径不合理、选择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及重复用药, 提示医师及药师应加强培训, 更新知识结构。

结合以上分析, 作如下思考:①医师对如何用药及是否用药具有决定权, 故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加强知识学习, 掌握药物相关知识, 如适应证、药理作用、禁忌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注意事项等, 准确、安全、合理的选择药物, 避免不良反应[3];②药师主要承担用药指导、审查处方及调剂配发等工作, 药师审方能力差, 与患者及医师之间缺乏沟通, 均可导致不合理用药, 因此, 药师必须不断学习临床药理学及治疗学知识, 提高审方能力, 发挥药学专长, 认真调配处方, 严格遵守“四查十对”, 对不合理、不规范的处方予以退回, 与医师及时沟通, 质疑不合理用药, 并提出合理建议, 促进安全、合理用药;③重视用药指导, 加强用药宣传及健康教育, 向公众讲解用药常识, 向患者说明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不得随意加量、减量或加药、减药等, 提高依从性。合理用药意义较大,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 促进经济、安全、正确、有效用药。

摘要:目的 对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总结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8600张门诊处方, 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39张, 对不合理处方的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如何合理用药提出措施。结果 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220张 (64.90%) , 用药不合理处方27张 (7.96%) , 超常处方92张 (27.14%) 。不规范处方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推进合理用药, 加强门诊处方管理, 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

参考文献

[1]吕永丰, 叶琳, 梁丹.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0) :38-40.

[2]刘伦德.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安徽医药, 2010, 14 (10) :1230-1232.

[3]郭兆祥.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6) :227-228.

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篇2

摘要: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4门诊处方12856张。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约占1.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为主,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关键词: 门诊处方 不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越来越复杂,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久造成药物浪费,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降低药物疗效,而且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全世界有30%的患者死亡与用药不合理相关,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为32%。与药物不良反应不同的是,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不限于药物的正常用法用量,还包括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的使用药物所造成的损害。门诊处方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信息载体之一,也是处理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客观依法律依据。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院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本人随机抽取我院2008门诊处方2856张,现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2008我院门诊处方12856张。所含科室包括:急诊科、儿科、内科、外科、妇产科、皮肤科、口腔科及中医科。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有关文献,找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856张门诊处方不合格的有45张,合格率为98.41%,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2张(占1.59%);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 728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共1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不合理用药分析

3.1用法、用量不合理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其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该类药物半衰期很短(T1/2为0.5~2h),每日1次静脉滴注是根本无法达到抗菌要求的,反而容易引起细菌耐药,因此,应将每日总量至少分成两次静脉滴注才能保证确切疗效。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经肾脏排泄,给药后48h内有90%自尿液中以原型排除[1],但老年人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若高龄患者按一般常用量使用可导致血药浓度累积增高,有发生ADR的可能,故高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应减量给药,可用常用量的50.0%~66.7%。临床中常见的还有1日中多次给患者使用一些缓、控释制剂及半衰期长的药物,如罗红霉素缓释胶囊0.15g每日3次,头孢氨卞缓释片0.5g每日3次等都可造成超量易引起蓄积中毒。还有注射用奥美拉唑仅限于静脉推注而随时可见有用5%的葡萄糖滴注。

3.2重复给药

同类药物重复应用,如头孢克洛咀嚼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等联用,前者两种药物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相同,后者两种药物则均为喹诺酮类药物。

3.3 药物间相互作用

不合理的配伍,联合用药可产生相互作用:⑴抗菌药物与活菌制剂合用:如头孢他美酯+双歧杆菌,头孢他美酯为杀菌剂与双歧杆菌联用,可抑制或灭活双歧杆菌而使双歧杆菌失去作用,而头孢他美酯也会因此而药效降低;双歧杆菌、妈咪爱不宜与常用抗生素联用,整肠生不宜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等配伍。⑵杀菌药与抑菌药合用:如头孢他定+克林霉素,头孢他定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属繁殖期杀菌药,克林霉素为繁殖期抑菌药,两药合用时可降低前者的效价,故应避免合用,或先用杀菌剂间隔一定时间(待体内消除一定药物)后再使用抑菌剂。⑶解痉药与胃动力药合用:山莨菪碱(654-2)为抗胆碱药,能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依托比利为胃肠道动力药,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蠕动增加胃动力,两者合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⑷思密达+诺氟沙星,思密达能吸附肠道内细菌及气体以防止毒物吸收而止泻,其与诺氟沙星合用时也会对诺氟沙星产生吸附作用而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

3.4?溶媒不当

青霉素类+葡萄糖静脉滴注属溶媒不当。葡萄糖的pH为3.2~5.5,青霉素类在pH<4时分解较快,效价也降低,故其用生理盐水为溶媒时的稳定性好。头孢菌素与不同溶液配伍后其稳定性也不同[3]。本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等加入葡萄糖中滴注也非常多见,特别是对小儿用药,而糖尿病患者若过多摄入葡萄糖对胰岛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3.5选药不合理

儿童选用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属选药不合理。因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生长软骨素有抑制作用,还可抑制骨骼生成,故18岁以下患者应避免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3.6 不必要联合

不必要的药物联合如克林霉素+甲硝唑+丁胺卡那。克林霉素与甲硝唑均对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有效,但因极易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不可同时应用。克林霉素与丁胺卡那均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易使不良反应加重。讨论

本次门诊处方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9.8%,低于文献报道的36.99%[4]。我院处方仍存在不合理用药,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为主。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在美国为24%~66%,在我国为25%~56%。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不但可影响治疗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抗生素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联合用药,包括重复给药,配伍不合理等都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联合使用5种以下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20种以上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这提示临床医生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品种及种类。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也规定,在调剂处方时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审核,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以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门诊药房处方及老年患者用药分析 篇3

[关键词] 门诊药房处方;老年患者;临床应用;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91-01

定期进行门诊药房的处方用药分析是医院药房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能从中发现一些重要信息,也能为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做好临床服务做好总结。老年患者是医院的非常重要的服务对象,而老年人的用药有种类繁多、服用时间较长等特点。为更好的了解老年患者的门诊药房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上半年的门诊药房处方进行了观察,着重对老年患者的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5 009张,其中西药处方3 821张,中成药1 188张。涉及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门诊药房处方155张,占所有处方的3.09%,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用药平均数为4.2种;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处方占老年人门诊处方总量的38.13%;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处方占老年人门诊处方总量的36.26%;使用治疗消化道疾病药物的处方占老年人门诊处方总量的15.31%;不合理用药处方82张。

1.2 方法

对处方中涉及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为心脑血管用药、糖尿病用药、抗菌消炎药、消化道疾病用药、精神类用药、恶性肿瘤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进行归类统计;并对同一患者同一日处方中涉及到的药物数量进行统计;对处方中涉及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例如1张处方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会产生不良反应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2 结果

老年患者用药中以心脑血管、抗生素、消化道疾病用药居多,分别排在第1位38.13%、第2位36.26%、第3位15.31%,以下依次是:呼吸系统用药、糖尿病用药。处方中药品数量情况一种药的临床处方占总处方数的8.9%,两种药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18.15%,三种药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20.91%,四种药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31.25%,四种以上药的处方数占总处方的20.79%。不合理用药处方82张,主要涉及到以下情况:地高辛和卡托普利共同出现,卡托普利会延长地高辛的作用时间,造成血药浓度过高,患者体内消除率降低,造成药物滞留;硝苯地平和优降糖同时出现,硝苯地平会使患者血糖增高,造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困难[1];复方罗布麻片和通宣理肺丸同时出现,两种药物会产生拮抗作用,影响药物疗效;克拉霉素和多潘立酮同时出现,两种药物会互相干扰对方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因为年龄的原因,老年患者对藥物的自身代谢能力发生了减退或者障碍,自身对药物的耐受力明显减弱,比较容易发生药物的滞留,从而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2]。所以医生在临床诊治中,要更加耐心的对老年患者平时使用的药物和药物过敏史等基本资料进行了解,在对一些精神方面和脑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治疗时还要做好家属的培训工作,以免造成老年人忘记服药或者服错药的情况发生,同时对老年人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不要轻信一些电视广告的夸大宣传,以免耽误病情[3]。由于老年的消化功能和代谢功能都出现的减退就会造成靶器官或者靶细胞的高度敏感情况,所以在老年患者用药方面一定要注意剂量的控制,以免造成药物的滞留,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只有在家庭、社会、医院和患者个人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老年人在临床用药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

通过本研究观察、总结发现,2010上半年笔者所在医院老年患者的门诊药房处方中,以心脑血管药物、抗生素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居多,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情况十分普遍,还存在一些用药搭配不当的地方。面对老年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多种药物必须同时服用的现实问题,更需要临床医生在对待老年人用药问题时,多询问用药史、过敏史等患者情况,并尽量进行少剂量、少药品种类的治疗,同时必须注意药物的不合理搭配问题[5]。

[参考文献]

[1] 张亚萍.我院门诊药房处方分析及老年患者用药观察[J].医学信息,2010,5(6):1364.

[2] 刘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5):428-429.

[3] 姚永中.社区老年人用药情况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5):646-648.

[4] 彭艾莉,刘立亚.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情况调查与建议[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9-21.

[5] 周荷盈.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10):115-116.

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1年间7628例门诊处方, 处方样本不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 处方样本基本涵盖全院门诊各专科。处方用药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参照《新编药物学》 (16版) 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包括用法、用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 并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 对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处方张数等进行统计。

2 结果

7628例门诊处方中, 不合理用药处方共213张, 总不合理用药率为2.79%。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以用法、用量不合理居多, 占不合理处方比例为32.39%, 其次为用药疗程不合理 (25.35%) , 选药不合理 (19.72%) , 联合用药不合理 (14.08%) , 重复用药 (8.45%) , 见表1。213张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以妇产科居多, 占29.11%, 其次为小儿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和皮肤科,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对我院7628例门诊处方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院近年来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有所提高, 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抽查的门诊处方样本总不合理用药率为2.79%, 这一研究结果低于王向军[2]的研究结果 (4.4%) 。临床不合理用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还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导致预后不良,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 定期对门诊处方的抽查结果进行分析, 对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以用法、用量不合理居多, 占32.39%,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及缓释片用法为每次半片口服。缓、控释片采用半片用法, 为特殊剂型使用方法不合理, 不仅破坏了该剂型的特殊骨架结构和释放系统, 也降低了药效, 从而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青霉素类以及某些头孢类抗菌药物无抗生素后效应, 其抗菌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 不必将每次剂量增大[3]。

导致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很多, 主要因为门诊患者多, 医师工作量大, 医师匆忙开方, 忽略了一些药物的使用原则、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此外, 临床医师过分依赖药品使用说明和经验用药, 导致临床用药的片面性[4]。同时, 临床药师专业培训不足, 业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现象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应建立全院监督机制, 规范用药程序和医师的用药行为, 对于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医师每月进行院内公示, 并扣除当月奖金的1%, 增强医师的用药安全意识。医院把合理用药定为对科室管理考核的硬性指标, 并制定详细的药物使用细则来约束用药行为[5]。临床药师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及时纠正医师不合理的用药行为。成立医院处方点评小组, 成员由临床科室专家及临床药师组成, 定期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和点评, 及时将不合理用药之处反馈给临床医师。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师的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同时加强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宣传教育, 增强用药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 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原则, 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药物[6], 并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及用量, 避免重复用药, 联合用药时应严格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征和禁忌证, 防止用药不良反应发生,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 提高门诊处方质量, 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1年间7628例门诊处方, 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7628例门诊处方中, 不合理用药处方共213张, 总不合理用药率为2.79%。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以用法、用量不合理居多, 占不合理处方比例为32.39%, 其次为用药疗程不合理 (25.35%) , 选药不合理 (19.72%) , 联合用药不合理 (14.08%) , 重复用药 (8.45%) 。213张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以妇产科居多, 占29.11%, 其次为小儿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和皮肤科。结论 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原则, 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药物, 并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及用量, 避免重复用药, 联合用药时应严格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征和禁忌证, 防止用药不良反应发生,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处方,门诊,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何丽君, 刘小政, 刘小郧.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 9 (5) :61-62.

[2]王向军.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3 (8) :66.

[3]吴明东, 张秀兰, 李其国.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 (12) :1143-1145.

[4]汪涛, 徐国胜.某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安徽医学, 2011, 32 (9) :1337-1340.

[5]陈通, 梁秀群, 唐秀能, 等.我院2010年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1A) :50-52.

某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篇5

[关键词]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27-02

笔者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6月4 000张门诊处方,根据所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从门诊药房抽取医院2011年6月门诊处方4 000张,并查出处方中各类不合理用药情况。对照患者临床诊断,对处方用药进行分析。

2 结果

抽取的处方数为4 000张,占6月处方量的5.24%,不合理用药149张,占调查处方数的3.73%。在不合理用药处方中,其中选药不合理97张,占不合格处方的65%。不合理配伍及联用31张,占不合格处方的21%。 重复用药1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8%。用法、用量不当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6%。

3 分析

3.1 选药不合理

选药不合理97例处方中,其中抗生素68例(占70.1%),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指征用药: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除对症治疗外,还滥用抗生素。上呼吸道初期90%的病例是由病毒引起[1],应以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为主。抗生素对病毒的感染治疗无效。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缩短疗程,而且不能有效地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增加患者负担。(2)儿童使用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仅影响未成年人软骨发育,更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2]。(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有较强的致畸性,而且可以随乳汁排泄。因此孕妇,产妇不宜使用,同时老年人不推荐使用[3]。

3.2 不合理配伍及联用

3.2.1 阿奇霉素联用茶碱缓释片 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可抑制茶碱代谢,易导致其血药浓度升高而中毒,甚至死亡,合用时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防意外[4],这两种药应禁止同用。

3.2.2 硫糖铝与多酶片联用 因为多酶片中含有胃蛋白酶、胰酶和淀粉酶,硫糖铝可与胃蛋白酶络合,降低多酶片的疗效;另一方面多酶片的药理作用与硫糖铝相拮抗,所含胃蛋白酶影响溃疡愈合,故两者不宜合用。

3.2.3 碳酸钙与双克联用 钙剂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导致高钙血症,故两药不宜合用。

3.2.4 喹诺酮类与抗酸剂铝镁钾混悬液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吡哌酸有一定的抗革兰阴性菌和抗假单孢菌活性,用于尿路感染,抗酸剂铝镁钾混悬液中含有含Al3+、Mg2+等金属离子,影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吸收,故不宜联合应用或两药使用时间间隔4~6 h。

3.2.5 速效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联用 如头孢菌素类联合罗红霉素,因为速效抑菌剂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使速效杀菌剂不能杀灭繁殖期细菌而产生拮抗作用,故应避免两者联用。如果可先用杀菌剂,间隔一段时间后,再使用抑菌剂,疗效可增强。

3.3 重复用药

如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医师嘱其使用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两者均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作用机制及作用部位均相同,联用时无协同作用。如头痛头晕患者,医师开具头痛宁胶囊、天麻杜仲丸、尼莫地平片、氟桂利嗪胶囊、银杏提取物等。因药物品种繁多,中成药中都还有天麻,反而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5张儿科处方出现了金双歧和妈咪爱,二者均为三联活菌制剂,功效相同。

3.4 用法、用量不合理

如利巴韦林0.6 g,维生素Vc 3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利巴韦林在溶媒中的最大浓度不超过1 mg/mL,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增加,致人体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服用缓释制剂和半衰期长的药物随意增多次数,例如芬必得胶囊0.3 g,Tid;罗红霉素0.15 g,Tid等。两种药物每日两次给药即可。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控释片,临床给予40 mg,每日3次,远远超过治疗量,只需每日1次即可。阿奇霉素片0.25 g,Bid,阿奇霉素除具有半衰期长的特点外,还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PAE),PAE与剂量呈明显的依赖关系,临床中可采用每日1次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如医师为某42岁男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患者开具处方:头孢氨苄胶囊0.125 g×40粒,每次0.25 g,3次/d。头孢氨苄成人日服常用量应为1~2 g/d,此患者日服剂量为0.75g/d用量明显偏低。抗生素用量不足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还易产生耐药性,降低抗菌药物效能。

4 讨论

各大医院对药物使用的随意性,使药物不合理应用增加。从笔者所在医院处方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合理处方占调查处方数的3.73%。相对而言比较合理。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一方面由于临床医师工作量大,对药物的临床用药指征掌握不全面,对中药成份不了解,对合理用药观念不强从而开具不合理处方。另一方面药师每天调配处方量大,无暇顾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同时药师对药理知识了解有限,无能力指导临床或协助医师合理用药等。因此,医师和药师要加强业务学习,鼓励药师多走向临床,及时纠正临床静脉中存在的不合理性,避免或减少了药品的不良反应甚至事故的发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临床服务,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也进一步密切医院药学与临床的联系,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65.

[3] 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 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卷)[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11.

[4] 万雪琴.我院门诊处方评价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江西医药,2010,11(45):1131-1132.

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9年1-12月我院处方5600张。

1.2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5600张处方 (麻醉药品、重要饮片处方除外) , 依据相关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知识对处方书写不规范、药物的配伍、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次调查统计共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160张占调查处方总数的2.86%。其中, 书写不规范处方140张, 不合理处方20张。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 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问题较为突出。见表1、表2。

3讨论

目前各大医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 由于药品的种类发展越来越快, 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也在整体的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合理用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 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基层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医师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认识不足, 对其造成的不良后果估计不足, 在处方的书写过程中太随意。在不规范处方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药品剂型未写、药品剂量、规格写错、药品用法不清楚、诊断漏填或诊断名称不规范、一张处方开具5种药品以上、涂改处未签名等情况。不合理用药主要在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问题较为突出, 推测原因可能是部分医师专业知识特别是药学知识不够扎实, 在进行药物之间的配伍及使用方面存在着不合理及重复用药的现象。

因此, 笔者认为要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处方的产生, 就必须加强对医师及药房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学习, 加强药学理论的学习, 避免因专业知不够而造成不合理处方的产生。要建立处方管理机制, 完善处方责任追究制度, 因处方不合理造成的医疗事故及患者不必要的损失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1,2,3,4,5,6]。因此, 加强临床医师及药房管理服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培训, 督促临床医师提高处方质量, 才能有效的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保护患者的正当利益, 做到真正做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裴小兵.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开展药学保健的必要性[J].安徽医药, 2004, 8 (2) :138-139.

[2]楼永海.医院加强合理用药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海峡药学, 2004, 16 (3) :44-45.

[3]胡莉荣.我院2006年门诊处方分析[J].江西医药, 2008, 18 (6) :594.

[4]陈莲珍, 王育琴, 金岩, 等.北京市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老年患者就诊处方分析[J].中国药房, 2003, 13 (7) :410.

[5]邓秀英.我院医改前后药房处方数和价格变化分析[J].四川医学, 2005, 35 (6) :688.

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10000张门诊处方为对照组, 未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措施;选取2014年12月10000张门诊处方为观察组, 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措施, 根据药品说明书、公开出版的医药书籍和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评价, 同时, 依据原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2]对门诊处方展开分类统计, 统计分析不合理门诊处方用药。

1.2 方法

1.2.1 基础药学服务

两组均在患者候诊、诊疗、取药和服务过程中向患者提供相关药学服务, 提高患者合理用药认识, 指导患者合理服药、用药,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1.2.2 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基础药学服务, 未在院内管理层面对门诊处方实施干预措施。

1.2.3 观察组

实施针对性的药学干预管理措施, 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对门诊处方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其主要包含制定制度、宣讲教育和考核奖励等。 (1) 制定制度, 医院相关部门根据医院实际状况, 并同有关法律法规相结合制定一系列同合理用药相关的制度, 并编辑本院药事手册, 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 (2) 宣讲教育, 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配合医务处向临床科室医生宣讲合理用药知识, 并为其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及江苏省卫生厅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试行规范等法律和规范, 将相关合理用药原则和规范制作成幻灯片, 为医护人员播放讲解, 实施针对性宣教。 (3) 考核奖励, 医院相关部门每个月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 并将点评结果上报, 公布展示在我院网站上, 同时, 将各科室合理用药状况纳入考核医疗质量范围中, 实施奖励或是惩罚, 并对不合理用药处方给出相关用药建议。

1.3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并记录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和发生率, 以评估干预效果[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近年来, 医院中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经常发生, 不仅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还影响医院形象。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发生率, 不仅需要门诊医师的努力, 还需要药师的药学干预, 规范门诊处方, 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优化医院形象。药学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发生率, 主要是因为临床药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直接向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良好的、专业的、负责的和药物应用相关的服务, 进而提高临床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保障患者生命质量。

[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表明药物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及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中门诊处方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处方前记书写不规范、处方前记书写漏项、药物规格数量书写不规范、药物剂型书写不正确、没有使用专用处方及药物和适应证不相符等不规范、不合理事项, 这与医生不重视或工作疏忽等原因相关, 其中药物和适应证不相符 (占6.1‰) 、药物规格数量书写不规范 (占3.7‰) 和药物剂型书写不正确 (占3.5‰) 为发生率最高的3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院相关部门应对门诊医生开展宣讲教育, 并不定期对门诊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检查干预及点评, 纳入考核, 实施奖励或是处罚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了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 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4]。除此之外, 医生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水平的提高, 加上多种原因导致门诊对患者不能开展相应检查, 未能明确复杂病情, 只能通过大范围的用药来验证病情, 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尤其是在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在没有确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就进行治疗, 给患者健康带来一定威胁。针对这些问题, 应加强对医院门诊医务人员用药知识培训和监管, 定期、定时考核, 促进药物合理应用[5]。药学干预措施还有助于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完善自己的药学专业知识, 并同临床医师互相监督, 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时提出相关措施和意见, 并给予维护健康的药学方案。同时, 这些措施还可指引临床药师评价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作用等, 培训门诊医师处方书写规范, 以减少处方差错等问题, 同时降低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率,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花费。但是, 药学干预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多处于初级阶段, 临床药师经验不足, 因而需要临床药师不断学习, 补充自身知识, 提高临床药事经验, 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更好地为患者和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6,7]。

综上所述, 医院药学干预管理措施可有效规范门诊处方, 保障门诊用药合理性, 促进药物有效、安全和合理的使用。在医院药事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实施相关药事服务, 提高医院药事管理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高医院处方规范和合理用药水平。

摘要:目的 研究药学干预管理对规范门诊处方和门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10000张门诊处方为对照组, 未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措施;选取2014年12月10000张门诊处方为观察组, 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措施。密切观察并记录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和发生率, 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药学干预管理措施可有效规范门诊处方、显著提高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 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药学服务,药物处方

参考文献

[1]杨杰凤.门诊处方用药差错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9) :157-158.

[2] 谢元春, 赵语.腹痛患者的门诊处方用药分析[J].重庆医学, 2013, 42 (3) :318-319, 322.

[3] 王鹛嵩, 吴海涛.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J].重庆医学, 2014, 43 (34) :4666-4668.

[4] Huang D, Yang J, Lu X, et al.An integrated plasma and urinary metabonomic study using UHPLC-MS:Intervention effects of Epimedium koreanum on&apos;Kidney-Yang Deficiency syndrome&apos;rat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ll Drug-Related Topics in Pharmaceutical, Biomedical and Clinical Analysis, 2013, 15 (76) :1654-1659.

[5] 管晖, 尹文强, 陈钟鸣, 等.基本药物制度下山东省某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22) :2648-2651.

[6] 董景霞.门诊处方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31) :74-75.

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篇8

关键词:儿科门诊,用药分析,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核心是安全有效和经济, 也是保证患者治疗后恢复康复的重要前提。儿童时期, 机体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过程, 各器官尚未健全发育, 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1], 因此, 合理用药对于提高小儿的医疗质量、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解本院儿科门诊药物的应用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对本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儿科门诊处方, 每月随机抽取100张 (同一医师为同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开出的所有处方统计为1张) , 共1200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中的要求, 对处方进行统计和评价, 统计内容包括用药品种数、使用抗菌药物及注射剂的处方数、处方中基本药物所占的比例及处方平均金额。评价内容包括是否为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的分类及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用药基本情况

本次抽查本院1200张处方, 合理处方1033张, 占86.1%。不合理处方167张, 占13.9%。其中处方用药情况及不合理处方情况分布统计分别见表1, 表2。

2.2不合理情况分类统计经处方点评共发现不规范情况36例次, 用药不适宜情况112例次, 超常用药19例次, 具体情况分别见表3, 表4, 表5。

3 讨论

3.1 处方不规范情况分析

从表2和表3可以知道, 本院儿科书写规范性基本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 但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如缺少联系方式、临床诊断用“发热查因”及“腹痛查因”做为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诊断;“取药”或用法用“自用”等可以通过培训和反馈改正。个别医生对“单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理解成5组药品, 或1例患者开具2张处方, 2张处方用药甚至多达8种, 这部分处方占不合理处方9.58%, 按相关规定是指每张处方内所开具的全部药品, 包括该处方内的各种口服剂和注射剂[2,3]。这类处方中以儿科处方占多数,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未成熟, 用药越多, 增加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就会越大, 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也就越多, 同时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4]。单人次处方药品数超5种的处方, 占全部处方的1.3%, 其临床诊断以“肺炎”、“支气管哮喘”为主, 需要输液和口服同时治疗, 故用药品种数较多。

3.2 用药不适宜情况分析

3.2.1 使用指征不适宜

最为常见的无明确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肠梗阻、小儿腹泻等的处方大多都使用了抗菌药物。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 病程有自限性, 不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小儿哮喘为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 一般为非菌炎症, 也不需要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又如小儿肠梗阻, 多因消化不良或腹泻引起肠麻痹所致, 若梗阻的时间不长, 也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3.2.2 遴选药物不适宜

最常见的有使用头霉素类或三代头孢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多为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使用一、二代头孢治疗即可, 大量广谱抗菌药物尤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会增加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产生率[2], 也导致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除此之外还有使用肠溶胶囊或缓释胶囊分剂量给药, 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而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3.2.3 用法用量不适宜

存在有较多头孢菌素类1 d的用量一次给药的情况。而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大多数β-内酰胺类及克林霉素类, 均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品, 但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其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 超过最小折菌浓度 (MIC) 时间越长T>MIC越长, 抗菌作用越好, 而药峰浓度 (Cmax) 并不重要[3]。用药原则一般是3~4个半衰期给药1次, 即日剂量分3~4次给药[3], 如1次给足1日剂量的用药方案, 根本不能满足抗菌要求, 无法一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也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还可能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3.2.4 重复用药

诊断为支气管炎, 开具“氨溴特罗口服液+硫酸特布他林片”前者组成为氨溴索+克伦特罗, 克伦特罗和特布他林均为β2受体激动药, 重复使用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加剧, 并易造成肌肉震颤和心跳兴奋性加强。

3.2.5 联合用药不适宜

如蒙脱石散和抗菌药物联用而未注明服用方法的情况, 蒙脱石散口服后, 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 并维持6 h之久, 可影响抗菌药物的吸收, 因此, 应在服用蒙脱石散前1 h服用其他药物, 否则会降低药效。儿童感染性冷热病多为常见, 由于目前较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医师多选择用抗生素+中药注射剂 (炎琥宁、喜炎平) 的大包围用法, 中药注射剂因其成分复杂, 药品质量难以控制, 易受溶媒等条件的影响,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更高, 患儿中使用中药注射剂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年龄越小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4]。

3.2.6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如诊断为呕吐, 开具“多潘立酮片+颠茄口服液”, 前者为胃动力药, 而后者为胃肠道解痉药, 两者具有相反的药理效应, 联合应用后会削弱各自的功效。又如抗菌药物与微生物制剂的联合使用, 结果会影响各自的疗效, 应相隔2 h以上使用。

3.3 超常处方分析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多见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使用西咪替丁胶囊, 而根据说明书西咪替丁是用于抑制胃酸分泌的。

儿童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成熟机体, 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 因而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 不但与成人有很大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之间亦存在一定差异。药物在儿童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 其后果也往往比成人严重[5]。合理地使用药物, 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目的, 这是临床药师和儿科的医护人员共同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91.

[2]蒋利君, 韦晓谋, 梁陈方.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频度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7) :799-800.

[3]赵喜荣, 郝晓菁, 陈旭.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0) :153-154.

[4]黄艳, 杜小换.我院241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 2011, 22 (14) :1311.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青海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相关书籍, 随机抽查我院12 000张处方, 对其书写、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并统计处方基本指标、处方书写错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2 结果

抽查处方的科室及处方数:围产科4568张、新生儿科3125张、生殖健康科476张、综合门诊3274张、妇保科66张、儿保科402张, 占99.26%, 急诊处方89张, 占0.74%;不合理用药处方729张, 占6.07%。

2.1 基本指标

使用抗菌药物2813张 (23.44%) , 国家基本药物10 334张 (86.12%) , 使用药品通用名11 934张 (99.45%) , 人均用药2.3种, 人均药费70.84元。

2.2 书写错误

书写错误处方318张, 占2.65%。见表1。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

不合理用药处方411张占3.42%。见表2。

3 讨 论

3.1 把好处方质量关, 保障用药安全

在所有统计的药物中, 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占86.12%;以通用名开具处方药物占99.45%。处方使用通用名可减少处方差错, 部分药品以商品名出现在处方上的现象, 应予以纠正。在所抽查处方中, 不合格处方有729张, 其中书写不合格处方有318张。书写不合格的情况涉及年龄、性别、用法用量、剂量单位、无签名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处方411张,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包括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滥用抗菌药物、未注意禁忌证, 超说明书适应证外应用等方面。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医院药师应承担审核处方的重要责任。为此药师在调配处方时, 要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 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 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正,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本结果显示就诊人均用药为2.3种, 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70.48元, 就本地区平均经济水平而言, 属于正常范围, 说明医师诊病时能按照疾病的缓急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开具处方。

3.2 处方书写不合格现象必须加以改正

(1) 临床诊断用英文代号表示不规范:某些处方的临床诊断只用代号或英文缩写表示。《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中明确规定:临床诊断填写应清晰、完整, 以便于药师审核处方用药。如果临床诊断为空项或诊断不清, 临床药师在审核处方时无法判断用药的正确性, 增加患者用药的风险。 (2) 处方药品用商品名或别名开具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有些处方的药品名称仍然在使用商品名, 而药品商品名存在“一药多名”的情况, 容易导致药物的重复使用或误用, 引起不良反应,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患交流障碍和药品信息处理障碍[1]。因此, 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 (3) 不合格处方中, 有部分医师用普通处方开具儿科药品:儿科处方国家规定为淡绿色处方, 主要是儿童为特殊用药群体, 儿科注射用药应在医院的严格监护下进行。儿科处方是不得在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如果医师对儿科患者使用普通处方, 患者家属若持处方到外自行购药, 而导致意外发生, 开方医师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 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必须引起重视

(1) 此次调查中发现超过5种药品的处方有13张, 占1.78%, 每张处方上开具的药物总数有6~9种。据报道:2~5种药物并用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6~10种药物并用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4%;11~15种药物并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 16~20种药物并用的发生率>40%[2]。 (2)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快速抑菌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引起疗效下降。如琥乙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哌酮。它们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 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 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繁殖期, 是繁殖期杀菌剂。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 它使细菌繁殖力下降, 从而降低β-内酰胺类的杀菌效果。如果必须联合应用应间隔一定时间, 可先用杀菌剂, 再用抑菌剂。联合用药造成毒性或不良反应增加。复方甲口恶唑与维生素C、阿司匹林。因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可使尿液呈酸性, 磺胺类药物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结晶而引起尿闭等不良反应, 而在碱性尿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有利于从体内排出。因此应避免与酸性药物同服, 应与碱性药物, 如碳酸氢钠同服, 使尿液呈碱性即可避免。 (3) 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给药剂量不足或剂量偏大:在处方中出现将一日剂量1次静脉滴注的情况, 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头孢呋辛钠3g静脉滴注, 每天1次;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头孢噻肟钠6.0g等, 每天1次。这些抗生素均为头孢菌素类或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为时间依赖型药物, 药物的半衰期较短 (如头孢呋辛钠为80min, 头孢噻肟钠为1.5h[3]) , 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细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 即抗菌药物的浓度>MIC值时, 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不再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而是与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成正比, 对这类药物应缩短给药间隔, 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所以正确的用药方法是:每天静脉给药2~4次, 才能发挥较好抗菌作用。治疗疾病中药品用法用量的正确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抽查中用法用量的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处方的25.51%, 主要以剂量不准确无剂量单位, 用法不规范, 或无剂量用法等临床医师应规范掌握药品剂量用法, 正确使用药品。临床药师应严格审核处方, 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3.4 选药不合理

(1) 在有些处方中, 抗菌药物的使用不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如临床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而在处方的诊断中均未注明患者存在细菌感染情况, 但处方却使用抗菌药物[4], 因此, 在处方上填写临床诊断时应加以注明, 以免药师在审核处方用药时误认为其抗菌药物的使用不符合抗菌素菌药物应用指征。 (2) <12岁儿童使用诺氟沙星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 能使未成年人的支重关节的软骨受到损害, 该类药不但能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 而且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5], 因此未成年人慎用此类药物, <12岁儿童则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因小儿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差, 肾小管泌酸能力低, 尿pH值高, 影响碱性药物排泄, 导致肾排泄药物清除减慢, 易致蓄积中毒, 因此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尽量避免在小儿中使用。

3.5 超说明书适应证外应用

此次调查中发现超说明书适应证外应用药品处方69张, 占不合格处方的9.47%。如此次抽查出现的硫酸沙丁胺醇片, 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证为: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病症, 孕妇禁用。而临床医师用于早期先兆流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应当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虽然临床医师通过临床实践、专业讨论或文献报道获得了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 但为了避免出现不可预测的危险而导致发生意外, 应使用适应证范围内的药品。

综上所述, 我院门诊处方在药物的选用和使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因此, 医院有关部门应加强临床医师的业务学习及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培训,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6]。同时药学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严格审方, 改变传统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药剂工作模式, 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

参考文献

[1]顾海, 陈玉能.一药多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医药导报, 2007, 26 (1) :121-122.

[2]章萍, 陆瑶华, 郭澄.医院病区药房《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和体会[J].中国药房, 2008, 19 (7) :552-553.

[3]刁保忠, 马新成, 朱传敬.合理应用抗菌药物[J].齐鲁药事, 2008, 27 (1) :51-52.

[4]刘凤珍, 万俊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8) :262.

[5]刘明亮.氟喹诺酮在儿科应用的现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5, 26 (4) :25-27.

门诊处方调查和用药分析 篇10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门诊西药处方13521张。对处方各项基本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处方基本指标:包括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以通用名开处方的药物百分率、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针剂的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等[1]。

2统计结果

2.1 基本情况根据抽查处方每张所开的药品种数的总和除以处方张数,得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12种;根据以上处方涉及的药物总金额(152,7873 元)除以处方张数,得人均药费为113.0元。见表1。

2.2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见表2~4。

2.3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见表5。

3讨论

从抽查统计的结果来看: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患者总数的28.5% ,在所有药品中排列第一,而且抗菌药物的品种达22种,其中单联用的占85.31% ;二联用的占12.12% ;三联用的较少见,只占1.98% ,大多应用于开放性外伤的预防上,也有用于急性胰腺炎。门诊处方一、二线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41.89% 和43.76% ,三线药物极少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占处方总额数在30%左右,属于正常范围。中间几个月比例会较高,可能与天气有关。

注:该金额数按所抽查的处方单独计算

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的比例明显减少。表1 处方基本指标情况在所有统计的药物中,注射剂的使用率占10.8%,基本以口服药治疗为主,急诊注射剂和抗生素的应用会明显增高,虽然与其特殊性有关,但是,也应该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占66.2% ;通用名的使用可减少处方错误,以通用名开具处方药物占81.2% ,比例还有代提高,商品名主要出现在手写处方上。在所抽查处方中,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1.82% ,其中书写不合格处方占0.90% ,涉及年龄、性别、地址不详;用法用量未写全;剂量单位未写或错写等。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占0.69% ,包括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滥用抗菌药物、未注意禁忌证等方面。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2]。作为门诊第一线的药师应把好处方质量,对患者负责,重视合理用药。调查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的目的是考察用药过多的程度,一般不能超过5种,结果每次就诊人均用药数为4.12种,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13.0元,就本地区平均经济水平而言,属于正常,说明医生诊病时基本能按照疾病的缓急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开具处方,药房药品的供应也基本齐备。但大处方仍偶有出现,除输液外,>5种药品的处方仍有少量出现。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一家大医院的分院,比较偏重于肝胆和妇科专科;另外由于某些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复合病例),有其特殊性。无论如何,根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除输液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外,每张处方≤5种药品,所以应引起注意。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提出要求开具处方要用通用名,对于避免重复用药,使药师从繁杂的商品名中解脱出来,专心审查处方很有好处;部分医师一时难以适应,管理者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和足够的耐心去辅助医生做好过渡工作。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样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样2007年1~12月门诊处方13521张,人均用药4.12种,人均每次药费为89.29元。其中10.8%的处方使用了针剂,28.5%使用了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总数的66.2%,通用名的使用比例为81.2%,不合格处方215张(1.59%),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93张(0.69%),缺陷处方122张(0.90%)。结论通过处方抽查可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处方办法的正确实施,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处方分析,处方管理,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485-486.

上一篇:除草效果下一篇:本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