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院急诊处方分析

2024-08-08

肿瘤医院急诊处方分析(通用11篇)

肿瘤医院急诊处方分析 篇1

2014年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急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6月门急诊处方共计300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总计71张(占2.37%),主要表现为:溶媒选用不合理、用药间隔不科学、药物配伍不合理及儿科用药存在问题等。结论 我院不合理用药确实存在,医师,药师都应加强药学知识的更新、培训以及查阅和利用国内、外药学文献的能力。药师还应主动与医师沟通,加大对合理用药的监管力度,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关键词: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自我院采用电子处方以来,处方中上记内容已经规范了。如诊断漏项,年龄写成人,药品名称不规范及英语简写符号少有发生。本文主要对处方中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溶媒不合理

1.1生理盐水+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本品静脉给药时不宜使氯化钠溶液稀释[1],否则易形成絮状物。

1.2 5%葡萄糖注射液+氨苄西林钠粉针。5%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显弱酸性,氨苄西林钠粉针在弱酸性葡萄糖液中分解较快,宜用中性液体作溶剂[2],因此宜选用近中性的生理盐水作溶媒; 应注意正确选用溶剂或稀释液。

1.3生理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舒血宁 20 ml,ivgtt,qd。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属于中药注射液,其物理变化主要是由酸碱度的改变所致。当变化后的 pH 值超出一定范围,有效成分就会变质或溶解度降低而沉淀,甚至产生不良反应。说明书中为“静脉滴注,20ml/d,用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250 ml 或 500 ml 后使用”进行配制。

1.4溶解血塞通时没用指定溶媒(药物自带溶剂),导致药物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临床治疗。

2用药时间间隔不合理

2.1最突出的问题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合理。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方法不正确[3]。如将头孢类、青霉素类等时间依赖性药物1d剂量1次使用: 头孢噻肟 6giv.Drop Qd。该药成人的常规用法为每次 1~2g,2~3次/d。此种时间依赖性药物,其消除半衰期短,单次使用不能维持理想的治疗血药浓度,导致疗效低下。而如司帕沙星分散片 0.1g/次,3 次/d口服的给药方式也不合理。司帕沙星半衰期长,其合理的给药方式应是 0.1~0.3g/次,1次/d即可。给药次数多易导致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

2.2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0.3,QN,应该每12h 1次。

3联用降低疗效

3.1培菲康片(商品名)+左氧氟沙星胶囊同服。培菲康片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其成分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要求避免与抗菌药同服,否则降低疗效; 蒙脱石散与抗生素同时服用。由于蒙脱石口服能覆盖在胃肠道的黏膜上,增加黏膜屏障,并对消化道内的致病菌及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所以同服的抗生素也可被蒙脱石散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也因蒙脱石形成保护层,使抗生素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抗生素应在其之前 1~2h 服用。

3.2苯海拉明注射液+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依巴斯汀片。3 种组胺 H1受体拮抗剂同时使用会竞争同一种受体,而且也会加大药物不良反应。此种联合用药不合理。

3.3氢氯吡格雷+兰索拉唑同服。2种药都需要cyp2c19代谢,前者为前体药物必须经过cyp2c19代谢,作用才发挥抗血小板,建议用cyp2c19抑制作用较弱泮托拉唑。

3.4雷尼替丁胶囊+多潘立酮片联用降低疗效: 雷尼替丁主要抑制胃酸分泌,修复溃疡面,其疗效与药物胃内滞留时间相关,而多潘立酮属于促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道蠕动,使雷尼替丁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度;

4药物浓度稀释不合理

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 氯化钾注射液 15ml 静脉滴注。一般情况下补钾,钾浓度不超过 3.4g?L-1(45mmol?L-1),补钾速度不超过 0.75g?h-1(10mmol?h-1),补钾量为 3~4.5g/d(40~60mmol),一般用法是将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15ml 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中滴注(忌直接静脉滴注与推注)。

5儿童用药不合理

喜炎平注射液在我院儿科用药率达1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 48 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通报了喜炎平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涉及14 岁以下儿童患者病例报告占整体报告的71.00%,婴幼儿应谨慎使用。

6讨论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分析,剖析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的干预,这将有利于提高我院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63.[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3.[3]马慧萍.抗菌药物的 PK/PD 参数与优化抗菌治疗[J].齐鲁药事,2010,29(7):423.[4]谢小菊,刘广军,翁春梅,等.我院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4):248.[5]王光明,王志高.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J].中国药房,2008,19(5):339.[6]金桂兰,徐玉梅,潘秋萍,等.“常用口服用药时间与用药年龄限制”资料库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药房,2006,17(8):636.[7]沈文恒,黄捍东,杨玉华.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8):2238.编辑/申磊

肿瘤医院急诊处方分析 篇2

关键词: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分析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药种类的逐年增多, 临床用药也日趋复杂, 多药合用屡见不鲜, 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损失[1,2]。为此, 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查了上虞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13 200张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抽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门急诊处方, 共13 2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及药品说明书相关要求, 对处方书写、不合理用药和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全院门诊各科, 占全院处方的5.2%,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与2008年1月-2008年12月随机抽取的11 000张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α=0.05作为显著性水准。

2 结果

在所有统计的处方中, 单张处方费用金额最高的为783元, 金额最低的为0.9元每张处方的平均费用为53.6元。

2.1 处方书写错误统计

在抽查的13 200处方中, 发现226张书写错误处方, 占抽查处方的1.71%。错误类型包括:缺写、药物规格写错、用法不明确、涂改后未签字。

2.2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

在抽查的13 200处方中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324张, 占抽查处方的2.45%。不合理用药包括:重复用药、药物拮抗、溶媒选择、药物用量不合理。

2.3 2009年与2008年进行比较分析

2008年与2009年在静脉与口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在二药以上联合应用和处方书写错误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处方书写

由表1可见, 我院处方书写错误占处方调查数的1.71%, 合格率较高。前面部分错误主要体现在处方缺项, 漏写ID号、科室、临床诊断;正文部分错误主要表现在:药品规格不正确、用法未注明皮试、涂改未签名等。随着医院计算机规范管理的应用, 在药品入库、计价收费、医师医嘱及开具处方等方面将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3.2 不合理用药分析

3.2.1 重复给药

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联用, 如:复方氨酚烷胺+布洛芬混悬液, 二者均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同属解热镇痛药, 合用易增加胃肠道反应, 并导致溃疡的发生。又如, 克拉霉素分散片+克林霉素, 二者都作用于50s亚基, 作用部位相同, 联用无协同作用[4]。

3.2.2 药理拮抗

如氢氯噻嗪与格列本脲合用, 噻嗪类药物能直接抑制胰岛B细胞功能, 抑制胰岛素释放和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升高[5], 使格列本脲降血糖作用减弱。又如阿司匹林+消炎痛, 二者同属非甾体抗炎药, 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而产生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两药合用, 阿司匹林通过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消炎痛的吸收, 使其血药浓度明显降低[5]。

3.2.3 剂量不合理

剂量过大处方如罗红霉素片, 每次300 mg, 每日2次。罗红霉素片的成人常用剂量是每次150mg, 每日2次, 也可用每次300 mg, 每日1次, 但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时间延长1倍[6]。所以, 罗红霉素片每次300 mg, 每日2次为超剂量。剂量过小处方如将青霉素G钠医嘱为160万单位肌注, 日1次,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因青霉素t1/2 短 (约为半小时) 、 消除快而达不到疗效, 且易产生耐药性。根据青霉素的后期效应, 其有效时间可维持到6小时, 因此一昼夜应给药4次才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7]。

3.2.4 溶媒使用不当

部分医师在使用注射用青霉素灭菌粉末 (或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灭菌粉末) 时习惯以葡萄糖溶液作溶媒。而青霉素遇酸、碱易被分解, 其最稳定的pH值为6~7, 而葡萄糖溶液的pH值为3.2~5.5, 故葡萄糖对青霉素的水解有催化作用, 且随着葡萄糖的浓度增加而青霉素分解加速, 因此最好采用生理盐水作溶媒[8,9]。

3.3 前后比较分析

表3显示, 2008年与2009年在静脉与口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说明过去两年在用药途径上无明显改变, 同时也说明医务人员对不合理用药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在二药以上联合应用和处方书写错误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2009年在上述两方面明显少于2008年, 说明医务人员能较好地把握了能单药或少药联合不多药联合应用的原则, 同时也说明电子处方应用对医务人员处方正确书写起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我院2009年门、急诊临床用药基本合理, 在某些方面较2008年有明显的改观, 但仍有不足之处, 应制定相应措施予以改进。医师、药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和作风, 才能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小菊, 刘广军, 翁春梅, 等.我院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 6 (4) :248.

[2]唐镜波.药品供应体系效能快速测评的国际指标[J].中国药房, 1996, 7 (1) :6.

[3]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多中心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对照研究-现场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 23 (7) :438.

[4]Riechelmann R P, Tannock I F, Wang L, et al.Potentialdrug interactions and duplicate prescriptions among cancerpatients[J].J Natl Cancer Inst, 2007, 99 (8) :592-600.

[5]贾公孚, 谢惠民主编.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11.

[6]王顺年, 赵树进, 蒋琳兰主编.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2006:120-123.

[7]吴丽萍, 张亮, 贾红英.农村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1, 3 (21) :35-38.

[8]陆凤翔, 杨玉主编.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64-426.

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篇3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7-01

1资料与方法

由医务科、临床药学室、临床医师等相关人员组成处方点评小组,对2014年1月份-3月份的门诊20700张普通处方和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中所记录的疑义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014年1月份-3月份的门诊20700张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25.42元,注射剂3439张,占16.6%,抗菌药物3486张,占16.84%; 有2380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 ,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1937张、处方用药不适宜303张、超常处方140张,分别占不合格处方的比率为81.4%、12.7%、5.9%。,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30.51%;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100%。

3 讨 论

3.1不合格处方典型情况分析

3.1.1电子处方录入错误:多为药品的用法、用量错误。肌内注射用药录入口服,口服用药录入静脉滴注药品用量单位错误。例如甘精胰岛素100IU,1Iu,一日一次;氯沙坦钾胶囊50mg*7粒、口服,1粒、一日一次等。此类错误是由于医师电脑操作失误导致电子处方错误,药房调剂人员审方不严,凭经验发药交代用法及用量。

3.1.2药品名称相似而造成的调剂错误:例如进口氯沙坦钾和国产、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等,此类错误是由于药房调剂人员粗心,审方不仔细造成的。

3.1.3静脉用药浓度过大或滴速过快增加刺激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应将每0.5 g溶于至少500 ml溶液中,而且要缓慢静脉滴注,但医生常把0.5g磷霉素钠溶于250 ml溶液中静滴浓度过大,增加了静脉炎的风险。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用药时应将0.3 g溶于至少100 ml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但医生处方中常有把1.2 g克林霉素磷酸酯溶于100 ml或250 ml溶液中使用的现象,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1.4临床诊断与药品适应证不符合:例1,1岁男患,临床诊断高血压。处方:奥美拉唑胶囊,20mg,3次/d,口服;例2,44岁女患,临床诊断缺铁性贫血。处方:康复消炎栓,

2.8g(1枚),外用。两药的适应证与医师的 临床诊断完全不符合。此类处方错误,经调查询问处方医师得知,是由于患者就诊看病的同时点名购药,导致临床诊断与药品适应证不符合。

3.1.5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的联合应用:例如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头孢曲松钠等的联用,二者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一般认为作用机制相同的抗菌药物不宜联用,因为这种联用的疗效不一定比单用好,而且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甚至因共同竞争作用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1]。

3.1.6非皮试类抗菌药物滥用;经统计我院抗菌药物金额排名第一为注射用克林霉素,0.75g,经统计、分析,发现临床在使用中存在问题有:使用时间过长;适应症不符;不良反应未警惕等

3.1.7重复用药;门诊患者,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注射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合用。

3.1.8配伍禁忌:门诊患者,支气管肺炎,遵医嘱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内加炎琥宁60mg,维生素B6 0.05g,加入液体后未发现异常,输入约10~15分钟后液体呈浅乳黄色混浊(如冲淡的奶水样),且有豆渣样悬浮物及少许沉淀,立即更换液体,患者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此后,在应用炎琥宁与维生素B6序贯输入时,又发现数例同上述一样的药物不良反应。这说明炎琥宁与维生素B6不能配伍;

3.2促进合理用药的干预策略[2]

3.2.1加强继续教育:首先,在继续医学教育中把药物治疗学,合理用药知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列为重要内容,进行全员培训学习;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定期出版药学通讯,发布新药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讨论、药学动态及典型药害事件报道等,进行合理用药引导。

3.2.2加强科室管理:在药事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小组。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本院基本药品目录;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线表,对抗生素实行分线分级使用,并对门诊、病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按数量分别进行排序,每月將前十位的处方医师及抗生素进行公示,对连续3个月排名在前且单价金额较大的抗生素通知科室限制使用,药剂科限量采购;加大检查力度,对违反规定医师进行限制处方权;制定各临床科室药品收入结构比例,以此减少大处方,促进合理用药;强化临床药师的配合、督导、指导作用,加强药房调剂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严格调剂操作规程,做到“四查十对”双人调剂复核,增强责任心。每月的处方、病历抽查点评结果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对不合格处方、病历的医师、调剂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3.2.3加强法规执行:《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了医务人员的从业行为,依法行医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准则。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参考文献

医院处方评价制度 篇4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

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试行)》、《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等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内容

除上述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处方管理要求外,将下列内容列入处方评价范围:一是处方药品用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二是抗菌素的规范使用。对照卫生部指导原则和有关管理规范的规定,对合理、规范使用抗菌素(抗感染药物)

作出评价。三是贵重药品用法用量。对照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价格昂贵的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四是处方药品费用。重点对大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

二、评价方法

结合医院日常医疗质量检查工作,由考核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所有科室的处方质量尤其是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考核、评价,并通报结果。各科室内部开展经常性的处方评价

活动。医院每个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活动,并在内部通报评价结果和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运用HIS查询系统对处方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指定专人定期对处方情况进行数据

分析,排查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

三、处方评价标准

医务人员所开具处方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为不合格处方:

(一)印制格式

1、前记中“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栏目有缺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前记除以上必须栏目外,必须的“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等有缺项。

2、正文无Rp或R标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正文无病情及诊断;

3、后记中“医师签名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等栏目有缺项;

4、处方用纸颜色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的要求。

(二)处方书写

1、医师未签全名,或只有专用签章没有签名;

2、处方后记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签名,或调剂、复核非双人签名;

3、儿科处方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

4、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

5、用不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或缩写或代号;

6、药品剂量、单位书写不正确或不清楚;

7、需进行皮试的,处方上未注明;

8、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未划斜线;

9、字迹难以辨认,或修改处缺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或缺其中之一者;

10、其他项目书写有缺项。

(三)合理用药

1、药品的适应证有与临床主要诊断不符合的;

2、药品间有配伍禁忌;

3、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4、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及再次签名;

5、普通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用药天数未加说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用量超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要求。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开具权限不符合《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要求;

7、贵重药品使用无指征或用法、用量不合理。

(四)其它

1、非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开具的处方;

2、药学部门无签名式样及专用签章备案记录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师的签名和专用签章与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不一致的处方。

四、考核与奖惩

(一)医院把处方的合理性纳入医师及其科室目标考核和奖惩范畴,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把处方的合理性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做到奖罚分明,使因病施

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篇5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1

20xx年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20xx年,卫生部印发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根据上述规定,我院从20xx年起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1、处方点评的工作情况

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根据我院具体实际,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各科处方300张,住院病历50份,以《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组织临床、药学和行政管理的专家对门诊处方实行定期检查评价,填写处方评价表,并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处方点评的内容包括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包括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点评的指标包括每次就诊平均用药的品种数,就诊应用抗菌药物量,就诊应用注射剂量,应用通用名比例,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重点对点评中发现的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提出来进行分析,并将点评结果在全院通报。

2、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

我院进行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具体内容包括:

①召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专题工作会议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全员动员大会。医院领导与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责任状”。

②利用药讯和医院显示屏进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合理用药的宣传。

③针对我院在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质子泵抑制剂和维生素药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聘请上级医院临床和药学的相关专家教授来院授课,解决用药中的疑难问题。

④药师利用药物咨询窗口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3、制定相关制度,并注重落实

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我院还做了如下工作:

①制定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采取以教育为主,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并重的原则,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

②控制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个,并严格执行“一品两规”的规定。

③制定了控制药占比的相关制度,规定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成立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④统计使用金额前3位的.药品,暂停使用1月。⑤实施药占比公示制度和处方点评公示制度,对科室药占比、每月药占比排名前10位的医生在院内通报、对存在用药不合理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者予以经济处罚、暂停处方资格等处理;对药占比超标的科室和个人予以经济处罚。根据处方点评结果,我院对用药中存在不合理的多位医师进行了诫勉谈话、暂停处方1月等处理。

通过处方点评工作的实施,我院临床用药趋于合理,不规范用药和书写不规范处方明显减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已基本达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药占比由处方点评前的47%下降到40%以下。相信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不但提高,合理用药管理软件的应用,将为处方点评工作打来极大的便利,我院将更加重视和扎实的开展下去。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2

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我院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xx】28号)的要求,对我院的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包括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每月进行评价。现就我院执行处方点评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1、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处方点评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药剂科科长担任。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规范及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2、组织全院医疗、药剂人员学习《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使每位医疗、药剂人员掌握什么是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

二、具体工作如下:

1、门诊药房每日严把处方质量关,对不合理处方及时打回,立即整改。

2、每月对各科室的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将开具不规范及不适宜处方的汇总信息上报质控科进行干预控制,并下发科室。

3、不定期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公示。

4、对连续开具不合格处方超过5次的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存在的问题:

1、对于门诊处方,一般诊断书写都比较简单,而且不能有效获取患者详细的病情资料,因此在分析诊断与用药是否相符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能局限于点评分析用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用法用量是否合理、是否重复用药等比较直观的方面,难以再进行深入准确的点评。

2、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出现漏写、少写诊断的情况,由于临床检查结果都没有直接体现在处方上,因此在对选用药物是否合理方面进行点评时就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点评。

3、由于药师在临床医学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在点评过程中出现药师观点与医师观点不一致的现象。

四、今后的`工作目标:

1、药师应及时向临床医师提供相关信息,共同促进合理使用药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药师严格落实“四查十对”制度,进行合理用药质量控制,对于不合理处方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纠正。

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及处罚措施 篇6

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处方点评工作方案》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处方点评的标准: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如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江西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规定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1)适应证不适宜的(与临床诊断不相符);

(2)选用的抗菌药物不属于基本药物(包括省増补品种)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与说明书不相符);(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与说明书不相符);(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未有联合用药指征);

(7)重复给药的(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相同或复方制剂与单方制剂含相同药物);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的情况);(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1)无适应证用药;(2)无正当理由开具非国家基本药物或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5)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超越权限开具抗菌药物的。

不合理处方处罚措施:

1、开具不规范处方的医生,每张处方(或医嘱)罚款30元。

2、开具用药不适宜处方的医生,每张处方(或医嘱)罚款60元。

3、开具超常处方的医生,每张处方(或医嘱)罚款90元。

4、医务科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5、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医务科予以取消:

(1)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2)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8169张门急诊处方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每月随机从门急诊各科室抽取处方各10张,总共抽取处方8 169张,对这些处方进行评价,统计分析用SPSS 13.0软件包完成。

1.2 评价标准与内容

评价标准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内容包括:

1.2.1 处方书写

(1)处方是否完整,前记、正文、后记内容是否缺项,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是否写明日、月龄;(2)医师签名、签章是否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是否一致的;(3)处方修改未签名和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4)诊断与用药是否相符;(5)药品使用通用名,剂量、规格、数量、单位及用法、用量是否准确;(6)单张门急诊处方是否超过五种药品;(7)门诊处方超过7 d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 d用量时是否注明特殊原因;(8)联合用药是否适当;(9)有无重复给药;(10)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11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1.2.2 抗菌药物使用

(1)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处方数占抽查处方总数的百分比;(2)处方的平均费用:抽查处方总费用与抽查处方数之比;(3)抗菌药平均费用:抗菌药总费用/抗菌药处方数:(4)含抗菌药处方平均费用:含抗菌药处方总费用抗菌药处方数;(5)抗菌药费用比率:抗菌药平均费用/含抗菌药处方平均费用。

1.2.3 处方合格率分析

(1)处方合格率:(抽查处方总数-不合格处方数)/抽查处方总数×100%,不合格处方包括《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2)不合格处方分类统计:根据不合格处方具体表现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处方点评基本情况分析

2007~2009年处方点评的总数为8 169张,合格处方6 098张,合格率为74.65%,见表1。不合格处方最常见的现象是处方完毕后缺少下划线,占不合格处方的75.08%,见表2。在受查的8 169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有2 393张,占处方总数29.29%。每张处方平均药品品种数均在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法对医疗机构门诊的合理利用制度的标准(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范围内[2]。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一直是合理用药监控的重点,国家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院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实施细则》。以半年时间计,从2007年上半年~2009年下半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虽有小幅波动(见图1),但基本上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波动幅度不超过10%,总的使用率为29.15%,高于WHO推荐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20.0%~24.1%)[2]。

从处方费用的动态观察看,含抗菌药物处方的平均费用均低于总体处方平均费用,抗菌药物在相应处方中所占的费用比例变化较大(46.46%~65.82%),一般下半年抗菌药物所占的比例略高于上半年,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2。

2.3 不合格处方的类型

不合格情况见表2。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评价,处方合格率一直偏低,见图3。按每半年统计,合格率均不超过80%。

处方不合格主要表现为:缺下划线、缺诊断、用药频次不合理、用药与诊断不符、用法用量有误、处方时间过长、抗菌药物联用不当和缺医师签名。其中,缺下划线最为常见(表2),占不合格处方的80%左右,2009年该比例有所下降,与2007年上半年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07,P=0.000)。若扣除该类不合格处方,处方合格率提高19个百分点,可达到93.68%。其次,是缺诊断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3 讨论

处方是医疗活动中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医疗文书,合格处方不仅代表医生的医疗水平,也增强了医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能保证患者的知情权[3]。为此,处方的规范化书写与处方点评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国家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我院从《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一直坚持每月按时点评处方,并对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上报。三年来,处方的合格率变化不大,但从不合格处方的表现分析,真正涉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所述的不适宜处方却较少,主要为书写不规范处方。不合格处方的表现与原因如下:

3.1 缺下划线

缺下划线是我院处方不合格最主要的表现,从2007年开始进行处方点评时这一现象就十分突出,占不合格处方的80%以上,随着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此类不合格的比例稍有下降,2009年降至65%左右,与2007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5.807,P<0.01),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尽人意。对这类极易纠正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根治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发现发生该类错误的医生往往资质较老,他们对处方关注重点的是正文用药内容,而下划线仅仅是完善处方的形式,有或无与合理用药关系不大,所以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况且过去也未曾强调,属于习惯性“漏划”。

3.2 缺诊断

“缺诊断”是继“缺下划线”后排列第二的处方错误。2005年《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前,对处方是否必须填写诊断未做强行规定,但无论《处方管理办法(试行)》还是2007年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都明确规定了在非特殊情况下必须写明诊断,以便医生准确合理开药和药师正确审方及调配。目前,门诊处方存在的“缺诊断”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可能为:医生确实疏漏,忘记书写;医师考虑到患者的隐私权,故意不填诊断项,若属此种情况,尚不违背《处方管理办法》,可视为合格处方,但最好以适当的形式体现“特殊情况”。

3.3 用药频次不合理

用药频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对于门急诊患者,医师从用药依从性考虑,常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按每日1次给药,造成用药频次不足,又无口服序贯治疗或者序贯治疗选用的抗菌药物不正确,这样既影响疗效,又容易产生耐药。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必须根据t1/2和抗菌药物后效应(PAE)的时间长短来确定[4]。浓度依赖型的抗菌药物具有首次接触效应和较长的PAE,因此,这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给药的关键是剂量,如喹喏酮类或氨基苷类的部分药物每天药量可一次给予,这样既可以降低给药次数,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时间依赖型的药物要根据t1/2每天药量分多次给予。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给药期间血药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时间越长,则抗菌活性越强,但血药浓度超过MIC一定程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强其抗菌活性[5]。这类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方法是尽量延长给药期间血药浓度超出致病菌MIC的时间,如一次静脉给药后,选择同类口服药物作序贯治疗[6]。用药频次不合理提示医师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了解不够,个别医生对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认识还有待提高,同时要求临床药师应该加强此方面的药学服务,并提供更多药代、药动学方面的知识,在用药过程中给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7]。

3.4 用药与诊断不符

处方中出现用药与诊断不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医师超适应证用药;二是可能患者同时患几种疾病即并发症,而临床医师只写主要诊断;三是有些诊断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医生善意地避开真实诊断而“编造”诊断。正确的诊断是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基础,缺少诊断和“编造”诊断均导致药师在处方点评时无法判断或误判用药是否合理。因此,针对以上可能的原因,建议医生开具处方时要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证,详读使用说明;另外,对于具有多种伴发疾病的患者,尽量完善诊断,至少具备相应药物适应证的诊断;如果涉及隐私的诊断,医疗机构可以考虑使用专用标记。

3.5 用法用量有误

这类错误在处方抽查中相对较少,一般见于外用药物,将药品包装规格误选作每次用量,这往往是由于医生开具处方时的一时疏忽造成的,只要医生加强责任心,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另外,有极个别处方由于把抗菌药物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混淆,造成增加单次剂量而减少用药频次,这需要医生熟悉药物的使用说明。

3.6 处方时间过长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于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如高血压的处方,医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处方用药时间,但应根据本医疗机构具体规定,若时间太长,这不利于疗效观察和用药的监控,也不利于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另外,对于外地购药的情况,医师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说明。

3.7 抗菌药物联用不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上明确规定联合用药的指征,在抽查处方中仍然发现少数处方存在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的现象,有的是缺少联合用药的指征,如清洁的皮肤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的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选用的药物不当。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治疗失败,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8]。

3.8 缺医师签名

门诊处方缺医师签名的情况比较少见,医师只是偶然发生忘记签名。另一种现象是电子处方自动生成的医生名字与手书签名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医生可能借用工作站造成的,或者进修、实习医生忘记请带教老师签名所致。

3年共计8 169张门急诊处方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门急诊处方的共性,不仅代表某个医疗机构,也体现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处方现状,与临床实际较为相符。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相关规定,进行处方点评是进行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8 169张门急诊处方分析结果,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处方的合格率:(1)加强处方管理:由医疗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药学部门和各临床科室配合,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2)根据不合格处方的共性或主要现象,采取统一措施加以纠正。如“下划线”主要作用是表示处方开具完毕,在处方设计上可考虑自动生成“以下为空白”以替代下划线,同样可以起到“下划线”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缺少该“下划线”而造成处方不合格的现象。(3)加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的配合,取长补短,临床药师需多提供相关的药学知识和药学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处方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2007~2009年每月随机抽取各科门急诊处方10张,共8 169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本院制订的处方点评内容,对处方书写、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年处方点评的总数为8 169张,合格处方6 098张,合格率为74.65%。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 393张,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29.29%。结论:通过对门急诊处方的分析,处方的合格率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处方点评,处方书写,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2007.

[2]李洋,颜虹.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国医药统计,2005,12(1):79-82.

[3]王婧雯,文爱东,王志睿,等.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3):234-235.

[4]许景峰,黄祥.实用临床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69-195.

[5]丁国华,高宏,孟松伟.合理用药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4-46.

[6]苏萍.序贯疗法优化抗生素治疗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81-182.

[7]陈世才,刘宪军,丁全.药师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中的作用[J].首都医药,2009,(4):48-49.

甘谷县医院急诊病种分析及对策 篇8

急诊病人就诊时间无论季节和昼夜时点都呈单峰分布资料,适合应用圆形分布进行分析。由于昼夜时点分布高峰在傍晚17时左右,低谷在凌晨5时,明显跨日期分布,参照跨年度分布资料的分析方法,对急诊病人就诊时点做了跨日期资料的圆形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急诊病人就诊时间无月内波动规律.而有季节和昼夜时点的分布高峰。季节高峰在夏季8月6日,昼夜时点高峰在17时34分。掌握这些规律,对我科急诊抢救工作的管理,合理安排技术力量、药品、器材,准确及时的做好急救准备,使急诊病人能够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提高急诊病人存活率、降低病人死亡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糖尿病的家庭护理

马艳娟陈燕

肿瘤医院急诊处方分析 篇9

一、通报中我院 ID 号为 0807208885 的处方(2010 年 9 月 9 日)存在重复给药及 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的问题,但经查实为患者马秀珍,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就诊 时 医师同时开具的四张处方,有两张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其中一张开了一支,但患者要求开两支,因此另开了一张两支的处方,并只交了两支的费用),一张为盐酸二甲双胍片,一张为降压药贝那普利片及降脂药辛伐他丁片(处方诊断为高血压病)。按照高血压诊疗指南,高血压病可以使用降脂药物。

二、尽管本次处方点评经查实不存在以上问题,但仍然对沙卫医 [2010]142 号文件《关于区属医疗机构 2010 年 第三季度 处方抽查情况通报》在院周会上作了通报,并要求各科组织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认真学习并规范处方。

医院急诊会诊制度 篇10

为使急诊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电话通知相应专科医师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医护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需派在本院有执业资格的值班医师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患者和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急诊科应及时请多科急会诊,协助救治,并填写会诊申请单,受邀会诊的医师应认真填写会诊记录。

三、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患者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科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按会诊邀请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患者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会诊科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四、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五、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我院门急诊处方点评情况与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6月门、急诊处方14 894张。

1.2 方法

每月随机抽取我院上、中、下旬各2d处方, 根据调查目的, 填写处方基本指标点评表及不合理用药项目表, 对处方各项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标准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的有关规定, 审查处方用药合理性和书写是否规范。处方每项符合规定, 方视为合理处方, 否则视为不合理处方。

2 结果与分析

抽查的14 894张处方中, 不合理处方471张, 不合理处方占总处方3.2%。处方基本指标情况:用药1027种,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5种,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5431张 (36.5%) , 使用注射剂2229张 (15.0%) , 处方总金额为1 006 622.5元,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67.6元。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1。

3 分析与讨论

3.1 处方基本指标分析

我院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5种, 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每张处方低于5种药品的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5%, 注射剂使用率为15.0%, 均符合发展国家的合理用药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应低于50%的要求, 但相比发达国家的指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发达国家抗菌药物使用率在10%左右, 注射剂使用率为0) 。

3.2 不合理用药情况

3.2.1 未作皮试:

如需做皮试的药物未注明过敏试验或未把皮试结果注明在处方上。

3.2.2 处方修改未签字:

打印的电子处方, 修改处无医师签字或未注明修改日期。

3.2.3 处方时间过长: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d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d用量, 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 处方可适当延长, 但医师应注明理由。若时间过长, 这不利于疗效观察和用药的监控, 也不利于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另外, 对于路途远的患者, 医师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说明。

3.2.4 用药与诊断不符:

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性感染, 又无合并细菌感染, 不应选择抗菌药物。如诊断为2型糖尿病, 处方开具依那普利片等。处方中出现用药与诊断不符,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一是医师超适应证用药;二是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几种疾病即并发症, 临床医师只写主要诊断。正确的诊断是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基础, 缺少诊断或诊断不完善均可导致药师在处方点评时无法判断或误判用药是否合理。

3.2.5 用法用量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超剂量用药、低剂量用药和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等方面。抗菌药物的使用间隔必须根据半衰期和抗菌药物后效应 (PAE) 的时间长短来确定[2]。临床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等进行静脉滴注时大多是每天1次给药, 根本无法达到抗菌要求, 反而易引起耐药菌生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时间依赖型, 应该每天多次给药, 而不用加大用药剂量。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于浓度依赖型, 可每天1次给予足够剂量。用法用量不合理提示医师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了解不够, 个别医师对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认识还有待提高, 同时要求临床药师该加强此方面的药学服务, 并提高更多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知识, 在用药过程中给医师提高合理的用药建议[3]。

3.2.6 同类药品的重复使用:

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同为钙通道阻滞剂, 联合应用无协同作用;左氧氟沙星分散片和诺氟沙星胶囊均为发喹诺酮类药物, 不宜重复使用;尼美舒利胶囊、复方氯唑沙宗胶囊均属非甾体类抗炎药, 2种药物合用之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多, 并有致溃疡发作的危险。同类药品的重复使用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应尽量避免使用。

3.2.7 滥用抗菌药:

门急诊处方中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菌药, 易引起菌群失调, 促使药物产生耐药性, 增加合并症。在《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中明确指出上呼吸道感染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3.2.8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

(1) 无指征用药, 贫血、鼻出血、肿块、高血压、带状疱疹等疾病使用抗菌药物。 (2) 给药疗程长, 门诊处方开具抗菌药物用量1次超过7d。 (3) 联合用药不合理多出现在克林霉素与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如头孢他啶) 联用。第3代头孢菌素是繁殖期杀菌剂,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弱, 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 而克林霉素对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及葡萄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多数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属于速效抑菌剂, 两者合用有药理拮抗[4]。头孢呋辛与氨曲南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 合用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拮抗, 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 不但其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 反而增加毒性, 同时同类药间存在交叉耐药性。氟喹诺酮类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 部分交叉耐药, 细菌膜通透性降低可为细菌对氟喹诺酮和β-内酰胺类产生耐药所致, 并且两药合用可使肝肾功能增强[4]。总之,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及治疗失败,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5]。

3.2.9 药物相互作用:

本次抽查的处方中存在如下药物相互作用, 如: (1)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与抗菌药物同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均为活菌制剂, 与抗菌药物合用会被灭活或被抑制;此外, 这些活菌制剂可能降低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故不应同时服用, 若必要可间隔2h服用。 (2) 依那普利与螺内酯同服。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 使血钾增加。螺内酯是作用于肾远曲小管的保钾排钠利尿药, 两者合用会明显使血清钾升高而导致钾中毒[6]。 (3) 蒙脱石散与口服抗菌药物同服, 由于前者能覆盖于胃肠黏膜, 影响抗菌药物作用, 同时可吸附抗菌药物从粪便排出, 故应分开服用。 (4) 氨茶碱与左氧氟沙星同服, 茶碱主要以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列为介导代谢。左氧氟沙星可抑制P450族同工酶, 可抑制茶碱代谢, 茶碱浓度升高, 易出现茶碱的毒副反应。 (5) 多潘立酮、山莨菪碱、雷尼替丁合用治疗胃炎。多潘立酮能促进胃肠蠕动, 可减少雷尼替丁胃中滞留时间而降低其疗效;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 能抑制胃肠蠕动, 与多潘立酮作用相反。 (6) 左氧氟沙星与复方铝酸铋胶囊同服, 喹诺酮类药物与含有铝、镁、钙、铁等金属离子的抑制剂合用时易形成螯合物, 影响药物吸收。

4 结 论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相关规定, 进行处方点评是医疗改革的主要内容, 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主要措施。我院2007年开始实施处方点评以来, 每月将处方点评结果上报质控科, 并对开具不合理处方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罚和通报。处方点评制度实施后, 我院处方质量显著提高, 但处方时间过长、同类药品重复使用、用法用量不合理、滥用抗菌药、药物相互作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充分发挥药品治疗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应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提高医师、药师水平,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对该院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 查找问题, 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该院2011年1-6月门、急诊处方, 每月随机抽取上、中、下旬各2d处方, 共计14894张, 以《处方管理办法》等为依据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不合理处方471张, 占总处方的3.2%。处方时间过长、同类药品重复使用、用法用量不合理、滥用抗菌药、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较为突出。结论 处方点评实施了药师对临床用药的监控作用, 提高了医师用药水平, 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3号) .处方管理办法[S].2007.

[2]许景峰, 黄祥.实用临床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69-195.

[3]陈世才, 刘宪军, 丁全.药师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中的作用[J].首都医药, 2009, 16 (4) :48-49.

[4]肖克来提·阿力叶木.住院病人抗菌药利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8, 5 (4) :17.

[5]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园地四》的教学反思下一篇:美国高中留学申请常见问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