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处方

2024-09-21

医院处方(通用10篇)

医院处方 篇1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门诊处方不合格情况。方法统计了2007年1月至11月门诊处方, 依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药理学知识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1月至11月共217883张处方, 其中不合格处方8237张, 占总数的3.78%。结论本院门诊处方管理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不合格处方,项目缺失,统计分析

本院是一所地处渝东南地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病种复杂, 药品较多, 实行电脑处方比较早。自新的《处方管理办法》施行以来, 结合本院实际, 推出了一些管理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者统计分析了2007年1月至11月门诊处方, 找出一些主要问题, 以期给处方管理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统计了2007年1月至11月门诊处方 (不包括中药, 中成药) 共217 883张, 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共有不合格处方8 237张, 占总数的3.78%, 其不合格处方情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分析

3.1 无临床诊断

从表1可以看出, 处方笺记载临床诊断项目缺失占到了不合格处方的79.75%, 占全部处方的3.02%, 这在本院表现得极为突出, 这与医院的实际情况有关, 因为医院刚升级了医师的操作系统, 电脑处方和手写处方并存, 而且门诊大多数的老教授年岁较高。但据作者统计, 近几个月比前几个月数量明显减少, 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 门诊医师是能够避免此类错误的。因为临床诊断项目的缺失不仅影响了药师专业作用的发挥, 而且无法审核处方, 无法有效监督医师合理用药。如, 某医师开阿托品针剂0.5mg×5支用于阿托品激发实验, 在选择规格时错选成5mg×5支, 并且临床诊断项是空白, 药师当时也没有仔细分析, 认为是农药中毒患者需要大剂量使用。后来用在患者身上, 患者阿托品化反应很快表现出来。所幸经过对症治疗, 患者很快恢复。

3.2 无皮试结果

主要体现在需皮试结果的口服抗生素处方中, 如“氨苄西林丙磺舒0.5g, 2次/d, 青皮 () ”, 没有标明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 有的连“青皮 () ”这几个字都没有。在药师向患者询问以前是否注射过青霉素或青霉素类药物时, 患者都说注射过或吃过此类药。但少数医师总忘记在处方上体现出来。

3.3 大处方

一是单张处方药品数超过5种;二是没有注明特殊情况单张处方的一个药品总量超过《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急诊处方3d量, 一般处方7d量, 此为大处方[1]。大处方在本医院占了较高的比例, 同时服用药物的品种数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正比, 同时服用药物品种达6个以上时, 不良反应发生率将达20%~80%左右。因此医师应给予重视。

3.4 用法不当

使用方法不当的处方虽然所占比例不大, 但它能降低药物的整体治疗效果, 增加不良反应。 (1) 缓控释制剂, 如“非洛地平缓释片是5mg/片, 而医师医嘱是2.5mg/次, qd”药品说明书已交代此药不能分开服用。这样一来, 不但达不到缓释长效的目的, 而且可能使血药浓度急剧波动, 导致血压的不稳定。 (2) 服药次数不对, 如“迪克乐克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 医师医嘱1片/次, 3次/天”。药品说明书注明是1片/次, 1~2次/天即可。 (3) 服药时间不对, 如“左旋氨氯地平2.5mg/睡前”, 资料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是白天血压比较高, 如果临睡前服降压药会导致血压大幅下降, 造成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 易诱发血栓等疾病。 (4) 少数医师干脆以“外用”或“遵医嘱”等含糊不清的字句表示用法。

3.5 使用不合理

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抗生素的使用上。 (1) 抗生素与含活性成分制剂合用:儿科医师用交沙霉素联合金双歧治疗儿童腹泻等胃肠道感染, 消化科用克拉霉素联合丽珠肠乐治疗胃肠炎, 抗生素在杀死细菌的同时, 也会杀死补充的活性菌, 降低了含活性成分制剂的治疗作用。如必须合用, 最好间隔1~2h[2]。 (2) 繁殖期杀菌剂和繁殖期抑菌剂合用, 药效不但不相加, 相反繁殖期抑菌剂会降低繁殖期杀菌剂效价, 如一张处方同时开具青霉素V钾和罗红霉素[2]。 (3) 抗生素使用剂量过大或过小:阿奇霉素0.5g, 3次/天, 阿奇霉素为浓度依赖型药物, 阿奇霉素的半衰期在40h左右, 一天用药一次即可。用药次数过多, 产生较多的峰浓度, 相应的不良反应也增加。而青霉素钠64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次/天。由于青霉素是时间依赖型药物, 半衰期短, 其杀菌效应与体内血药浓度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成正比, 而不与最高浓度相关, 故1次/天很难发挥药效, 至少2~3次/天[3]。 (4) 抗生素的滥用:特别在治疗感冒和外科创伤预防感染的治疗中最为常见。大家知道, 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加服抗生素并不能预防和控制感染。相反, 却会造成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并且会干扰和掩盖病情, 延误治疗。

3.6 其他

在统计的将近一年的处方中, 还有一些如患者年龄“48岁”只写了“48”;个别实习或进修医生模仿带教医师签名;药品名称只写商品名;规格记错等。当然, 药房药师未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怕麻烦”也是造成处方不合格的原因之一。而本院在处方管理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医院组织职工强化学习《处方管理办法》及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药剂科定期更新药品目录;临床药学室在医院药讯网及时发布药品信息;药房每天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分类统计, 按月上报医教部, 医教部对不合格处方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罚;药房内部则对发生的差错和易发生的差错在黑板上警示;每周一天下班后轮派一人讲解一类药或者一个药的相关知识, 使大家对药学知识更加熟悉。

4讨论

要想完全消除门诊不合格处方任重而道远, 它与当今的医疗环境、医师、患者、药师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以患者为中心,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全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大背景下, 只有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做好科室与科室、医师与药师的协调与沟通工作, 全面提高处方质量, 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药物。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S].卫医发[2004]269号.

[2]钟银贵, 钟天星.本院2004年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药业, 2006, 15 (1) .

[3]吴春萍, 冯靖雄, 李和柏.本院门诊抗生素应用合理性分析[J].药事组织, 2005, 14 (11) .

医院处方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处方(包括门急诊处方、病房(区)用药医嘱单)点评是处方调配后的药物应用评价,是指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或者事先制定的规定和标准,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第三条 处方点评是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医院应当按照本规定,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医院应当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切落实药师对医师处方审核和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考核和持续改进措施。

第二章 处方点评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五条 医院应当根据本医院的性质、功能、任务、科室设臵等情况,在药事管理委员会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六条 医院药学部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的药师或医师;

(二)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他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药师、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三章 处方点评的实施

第八条 被点评处方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选择。医院药学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医院诊疗科目、科室设臵、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得少于1‰,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不得少于5%。第九条 医院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医务部门和药学部门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抽取处方,使用《处方评价表》对处方进行点评。

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第十条 三级以上医院应当逐步建立健全专项点评制度。专项点评是医院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如血液制品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肠外营养制剂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辅助治疗药物应用、激素临床使用、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用药、围手术期用药等)进行的处方点评。

第十一条 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第十二条 有条件的医院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处方点评系统,逐步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信息共享。

第四章 处方点评的结果

第十三条 处方点评分为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第十四条 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处方标准”的处方称为不合格处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应当判定为不合格处方 :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记录不完整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对处方未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包括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审核调配药师以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儿科处方新生儿、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剂量、单位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的; 11.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2.普通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用药天数未加说明的;

13.特殊管理药品未执行有关规定的;

14.医师越权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级管理规定的;

15.其他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处方。

第十五条 不合理处方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 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

5.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适宜用药的; 6.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 7.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的处方用药物。

第五章 处方点评结果应用与持续改进 第十六条 药学部门应当定期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处方点评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十七条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第十八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师定期考核机构,应当将处方点评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师定期考核指标体系。

第十九条 医院应当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不按规定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医院应当责令改正。

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当按照《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开具不合格处方、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警告、限制处方权等措施,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格处方或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因开具不合格处方或不合理处方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作出停止执业6个月至2年的行政处罚,停止执业期间,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情节恶劣且后果严重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 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或校对交待处方药品的,医院应当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并可以限制其处方调剂权;经教育不改正的,医院应当取消其处方调剂权;因未按规定审核处方或校对交待处方药品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警告,并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其上级单位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医院处方 篇3

[关键词] 门诊处方;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34-01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就是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科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但能够达到治疗效果,而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则会出现机体耐药、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加重患者经济负担[1],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随机选取某医院2010年8月~2011年6月门诊西医抗生素处方800张,统计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处方,计算其占总处方的比例,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医院2010年8月~2011年6月门诊西医抗生素处方800张。

1.2 方法

根据200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第15版),《药物联用禁忌手册》以及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文献进行判断不合理处方,并分析其不合理原因。

2 结果

共抽取某医院门诊西医抗生素处方800张,其中220张为不合理处方,不合率为27.5%,其中因未严格掌握适应证的100张,所占比例为45.5%,因联合用药不当32例,所占比例为14.5%,因给药方式不合理45例,所占比例为20.5%,其他原因(包括选用溶媒不当,忽视药物不良反应等)43例,所占比例为19.5%。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抗生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制药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抗生素的适应症不断扩展,目前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均有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已经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线药物。虽然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临床上存在很多滥用抗生素现象[2]。滥用抗生素不仅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而且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副损伤。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2004年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基本原则》,2009年发布3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并于同年7月开始实施,旨在大力整顿抗菌药物在临床的滥用现象[3-4]。

目前普遍认为的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未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感冒、咳嗽等患者,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抗生素治疗。目前未严格掌握适应证,扩大应用抗生素范围已成为滥用抗生素最主要的原因[5]。(2)联合用药不当:忽视了药物配伍方式或选择的药物抗菌作用相似,甚至有忽视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使用禁忌证的处方,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反应。(3)给药方式不当:包括给药的方法和时间间隔不准确,忽略了药物的半衰期,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给药方式普遍采用每日2次或3次,但研究发现其药效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每日1次足量给药的治疗效果比小剂量多次给药作用效果更加明显[6]。(4)无指征给药:患者未出现相关指征,却应用抗生素治疗;(5)选择溶媒不当:未注意药品使用说明书,随意选择溶媒。通过本调查研究发现,造成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很多,其中未严格掌握适应证是主要原因,临床中应加强关于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学习,明确用药指征,严格掌握抗生素用量、用法、疗程,提高医生和药师素质,减少药物滥用导致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红.2008 年本院住院处方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7):88-89.

[2] 徐惠娟,丁嘉寅,戴加乐.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10):169-170.

[3] 张红健,陈红琴.院内感染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系及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9):146-147.

[4] 邓盛江.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4):77-78.

[5] 丁爱茹.门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处方152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9,16(7):54-55.

[6] Michael J,Rybak K,Betty J,et al.Combination antimicrobial therapy[J].Medical Progress SEA,1997,24(2):16.

(收稿日期:2012-02-29)

医院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篇4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WHO指出, 全球死亡的患者中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情况在用药者中占12%~32%, 致聋的原因中有60%~80%属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使用不当。目前, 我国患者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来自医院 (约90%) [1]。为此, 笔者随机抽取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的门诊西医处方, 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的门诊西医处方进行随机抽样, 共抽取处方1 056张。

1.2 方法

按照《新编药物学》 (第15版) , 各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 对不合理用药类型、处方张数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计算其占总处方及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比例。

2 结果

1 056张被抽查的处方中, 不合理用药处方共计178张, 占总抽查处方数的16.86%。其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2.1 重复用药

(1) 青霉素+头孢拉定片:青霉素与头孢拉定同属β内酰胺类, 两者都是细菌繁殖期的杀菌剂, 同时应用时, 青霉素注射液已把繁殖期的细菌杀灭, 细菌已处于静止状态, 再用头孢拉定片既起不到治疗效果, 反而增加毒性, 又造成药品的浪费。 (2) 开瑞坦+扑尔敏:两者同为抗组胺药物, 前者每日服1次, 后者每日需服3次, 任选其一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而无需同服[2]。

2.2 药物联用增大毒性

头孢噻肟+丁胺卡那:头孢菌素主要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泄, 合用对肾有损害的氨基糖苷类或强利尿药, 可加重肾损害, 尤其是第一代头孢类, 如需联用, 应注意肾功能损害。利福平+异烟肼:两者联用对结核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可提高治愈率, 但利福平有可能造成肝细胞大片坏死, 增加肝毒性, 促进和加速异烟肼在肝脏的乙酰化过程, 因异烟肼所致的肝细胞性黄疸病死亡率达10%以上[3]。

2.3 药物联用降低疗效

奥美拉唑+硫糖铝:硫糖铝需在酸性条件下与胃黏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 覆盖溃疡面, 奥美拉唑抑制胃酸的分泌, 使胃内p H值升高, 从而破坏硫糖铝分解所需的酸性环境, 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4]。

2.4 溶剂不合理

头孢唑啉+5%GS: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及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药物因易被催化分解, 应选用0.9%氯化钠。而阿米卡星+5%GNS, 因氨基糖苷类在碱性环境下杀菌作用强, 静滴以0.9%氯化钠稀释最佳。磷霉素的抗菌活性可以被大量葡萄糖或磷酸盐所抑制, 故选用葡萄糖为溶媒时, 应严格把握葡萄糖的含量, 使用中以选用0.9%氯化钠更为稳妥[5]。

2.5 选药不合理

儿童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 能使未成年人的负重关节的软骨受到侵蚀, 该类药不但有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的不良反应, 而且更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未成年人禁用此类药物[6]。

2.6 用法、用量不合理

β-内酰胺类药物每天1次及氨基糖苷类每天2次给药, 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t1/2很短, 后效应弱, 因此除个别t1/2很长的药物可每日给药1次外, 其余1 d剂量分2~4次给药效果比较好,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相反氨基糖苷类有较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许多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试验结果证实, 每日剂量相同时单次给药后的疗效优于多次给药, 且能降低对肾脏和听觉神经的毒性,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肠溶片、控释片剂需整片吞服的药物采用1/2片, 2次/d等用法, 不仅破坏了该剂型的特殊骨架结构和释放系统, 也降低了药效, 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7]。

3 讨论

通过对处方的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 (1) 医师因素:由于医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对疾病的诊断及用药上出现错误, 仅凭个人有限的经验用药, 忽略了一些药物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加之临床医师如果责任心不强, 在诊治过程中, 不能全面咨询清楚患者的病史, 使用了患者禁忌的药品, 开方时写错了药名、含量、使用剂量和用法等。另外由于医师不注意加强对药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及对新信息了解不够, 在用药时也会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 (2) 药师因素:药师在医院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 由于药师调剂配发错误, 审查处方把关不严, 对患者的用药交代和指导不力等工作失误及与临床医师缺乏沟通协作, 也可能造成不合理用药。 (3) 护理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未正确执行医嘱, 未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以及给药操作失误等亦会造成不合理用药。 (4) 患者因素:患者由于自身文化程度的差异, 缺乏合理用药的常规知识, 未按照医嘱正确服药, 有的患者盲目相信进口药、新特药、贵重药、广告药, 向医师点名开药, 从而造成不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 临床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临床合理用药既能节约药品, 又能减轻患者负担, 更重要的是可增强药物疗效, 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率, 减少或延迟耐药性的产生, 对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如果应用不当, 不仅会造成药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和药理性的配伍禁忌, 而且使药物疗效下降, 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不良反应也会相应增加并加重, 抗药性增多, 严重的会产生药源性疾病或造成医疗事故。所以, 临床医生应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医务水平, 合理使用药物;药师则应转变服务模式, 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划价、调配转移到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药学科研上来;同时, 医院也应努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只有三者有机结合, 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 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8]。

参考文献

[1]周怡明, 王慧.医院不合理用药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上海医药, 2007, 28 (4) :177.

[2]朱湛华.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1) :107-108.

[3]卢晋, 殷艳.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5) :461.

[4]梁建翁.我院2005年至2006年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2) :1605-1606.

[5]陈国英.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浅析[J].药学实践杂志, 2007, 25 (3) :169-170.

[6]王启平, 陈省.14624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4) :541-542.

[7]卢晋, 殷艳.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5) :461.

二级医院处方点评总结 篇5

1月份抽查一日门诊处方100张,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2种,注射剂使用率为15.0%,抗菌药物使用率32.0%(高于卫生部规定的20%的指标),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平均每张处方药品金额为92.5元,合格处方率为93.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未注明理由;

2、适应症不适宜;

3、无适应症用药。

部分不合理处方如下:

三、分析

本月处方合格率较上月提高,无审核调配药师签字、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等问题已明显改进。但适应症不适宜以及无适应症用药处方的存在依然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外,抗菌药物使用率远高于卫生部规定的20%,抽查处方发现,本月口服用抗菌药物较多,且支气管炎等季节性疾病较多,这是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四、改进措施:

1、本月不合理处方主要是无适应症用药及适应症不适宜处方。多名患者持一张就诊卡就诊或一名患者就诊于多个科室,医师未对诊断进行修改直接开具药物等,要避免这类处方的出现,医师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临床诊断要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完善信息系统,杜绝该类处方。

2、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继续完善信息系统,支持电子化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避免主观误差,使数据更具普遍性及合理性。

医院处方 篇6

1.1 处方1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20mg, 维生素B6注射液50mg ivgtt qd。 (2) 分析: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不宜配伍。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的PH值为8~10时稳定, 遇酸性物质则会产生沉淀, 维生素B6为水溶性盐酸吡多辛, 其p H值为2.5~4.0, 两药混合后可能会因酸碱反应产生沉淀。

1.2 处方2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0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ivgtt qd。 (2) 分析:头孢呋辛钠与地塞米松不宜配伍。地塞米松含2个烯键, 具有还原性;头孢呋辛钠含有羧基胺, 具有氧化性。两者配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属于配伍禁忌。

1.3 处方3

(1) 0.9%氯化钠注射液20m L,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雾化吸入qd。 (2) 分析:地塞米松磷酸钠的p H值是7.0~8.5, 盐酸氨溴索不能与p H值>6.3的其他溶液混合, 因为p H值的增加会产生氧溴索游离碱沉淀, 故两者不宜配伍。

2 溶媒选择错误

2.1 处方1

(1) 5%葡萄糖注射液100m L,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2.0g ivgtt qd。 (2) 分析: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说明书强调其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和乳酸的存在而降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 还能产生聚合物, 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用0.9%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

每种输液都有规定的p H值范围, 对所加入的药物的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常用的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 其p H值依次为3.2~5.5, 3.5~5.5, 4.5~7.0。例如:葡萄糖注射液在生产中为提高澄明度合格率热压来菌时的稳定性都加入了一定的盐酸, 葡萄糖注射液的p H3.2~5.5。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p H值为6.0~6.5, 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可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开环水解而使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中除苯唑西林等噁唑霉素有耐酸性质, 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 其余药物不耐酸, 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 可与葡萄糖配伍, 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

2.2 处方2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乳糖酸红霉素针0.25 givtgg qd。 (2) 分析:红霉素孔糖酸盐, 可溶于水, 在0.9%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 但在0.9%氯化钠中溶解不良, 如果用0.9%氯化钠直接溶解药物, 则可生杨胶状物而不溶。如要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中, 再加入至氯化钠液中, 则可顺利溶解。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 充分溶解, 然后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 缓慢静脉滴注, 注意红霉素的浓度在1%~5%以内。溶解后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中, 但葡萄糖偏酸性, 必须每100m L溶液中加入40%碳酸钠1m L。

同样阿奇霉素的配制要求为:将本药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 配制成100mg/m L的溶液, 再加入250m L或500m L0.9%氯化纳注射液中, 最终配制成1.0~2.0mg/m L静脉滴注液。

3 录入错误

3.1 处方1

(1)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 L, 利巴韦林注射液0.2mg ivgtt qd。 (2) 分析:利巴韦林注射液规格为100mg/支, 而所录入的用量与药品规格相差很大, 与医生沟通后知是0.2g。

3.2 处方2

(1) 头孢克肟颗粒50mg×6袋。口服0.5/次bid。 (2) 分析:头孢克肟颗粒的规格为50mg, 而所录入的与药品规格相差10倍, 与医生沟通后知是0.05g。

3.3 处方3

(1) 盐酸左旋咪唑片25mg×10片。口服3mg/次qd。 (2) 分析:盐酸左旋咪唑片的规格为25mg/片, 小儿剂量为2~3mg/kg·次。与医生沟通后知是3片/次。

4 超大剂量用药

4.1 处方1

(1) 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嗪注射液1m L im st。 (2) 分析:患者年龄2岁, 体重10kg, 儿童按体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5mg/kg, 与医生沟通后改为0.5m L。

4.2 处方2

(1) 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250m L;氯化钾注射液5m L Ivgtt qd。 (2) 分析:此配伍钾过量, 葡萄糖氯化钠钾250m L中含有氯化钾0.375g, 而钾的浓度不能超过3.4g/L, 故在250m L中氯化钾的量不宜超过0.475g (4.75m L10%氯化钾) , 与医生沟通后改为2m L。

5 结语

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本院门诊处方8600 张, 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39 张。所选处方覆盖面广, 涉及门诊各诊室, 代表性强。

1. 2 方法对8600 张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评估, 内容包括重复给药、适应证、不良作用、用法用量、药品剂型、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等, 不合理用药处方339 张, 占3.94% (339/8600) , 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 总结合理用药对策。

2 结果

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220张, 占64.90% (220/339) ;用药不合理处方27张, 占7.96% (27/339) ;超常处方92张, 占27.14% (92/339) 。不规范处方所占比例较高。

2.1不规范处方220张不规范处方中, 166张 (75.45%) 为用法不准确、不明确, 多潘立酮片、阿卡波糖片、酵母片、格列硅酮片、乳酶生片、氨溴索片等药物处方中未标明用药时间, 餐前或餐后, 仅注明用量;滴眼液处方无准确用法, 仅写“外用”;54张 (24.55%) 为书写不全, 处方中1~2种药物无相应诊断。

2. 2 超常处方92 张超常处方中, 47 张 (51.09%) 为未按照适应证用药, 如给予结膜炎患者碳酸钙D3片, 给予前列腺炎患者甲钴胺片, 给予颈肩综合征患者氧氟沙星片, 给予腰肌劳损患者大活络丸等;20 张 (21.74%) 超说明书用药, 如给予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正天丸或人参健脾丸等;25 张 (27.17%) 使用2 种或2 种以上相同作用的药物, 如同一张处方中应用消痛贴膏、骨通贴膏或云南白药膏, 同时开枸橼酸铋钾胶囊和鼠李铋镁片, 同时开无极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同时开盐酸西替利嗪片、鼻炎康。

2. 3 用药不合理处方27 张用药不合理处方中, 4 张 (14.81%) 给药途径不合理, 如阴道应用甲硝唑片, 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5 张 (18.52%) 选择药物不合理, 如治疗咽炎选择六味地黄丸, 使用替硝唑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8 张 (29.63%) 联合用药不合理, 如关节炎患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 急性肠炎患者联合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和乳酶生片, 消化不良患者联合使用乳酶生片和蒙脱石散;7 张 (25.93%) 用法用量不合理, 如氯霉素滴眼液写0.5 ml/ 支, 实为8 ml/ 支;3 张 (11.11%) 重复用药, 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同时应用维C银翘片、氨咖黄敏胶囊、酚麻美敏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3 讨论

目前, 医药科技发展迅速, 药物品种不断增多, 临床病种日益复杂, 安全、合理用药对保证患者安全、促进疗效有积极作用[2]。在本研究中, 8600 张处方中, 共有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 占3.94%, 其中不规范处方220 张, 占64.90%;用药不合理处方27 张, 占7.96%;超常处方92 张, 占27.14%, 说明医院门诊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需予以重视。220 张不规范处方主要问题是书写不全及用法不准确、不明确, 提示医师必须不断学习药物知识, 养成规范书写处方的习惯。92 张超常处方主要问题有未按照适应证用药、超说明书用药、使用2 种或2 种以上相同作用的药物, 提示医师应严格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及药物适应证用药, 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27 张用药不合理处方主要问题有给药途径不合理、选择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及重复用药, 提示医师及药师应加强培训, 更新知识结构。

结合以上分析, 作如下思考:①医师对如何用药及是否用药具有决定权, 故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加强知识学习, 掌握药物相关知识, 如适应证、药理作用、禁忌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注意事项等, 准确、安全、合理的选择药物, 避免不良反应[3];②药师主要承担用药指导、审查处方及调剂配发等工作, 药师审方能力差, 与患者及医师之间缺乏沟通, 均可导致不合理用药, 因此, 药师必须不断学习临床药理学及治疗学知识, 提高审方能力, 发挥药学专长, 认真调配处方, 严格遵守“四查十对”, 对不合理、不规范的处方予以退回, 与医师及时沟通, 质疑不合理用药, 并提出合理建议, 促进安全、合理用药;③重视用药指导, 加强用药宣传及健康教育, 向公众讲解用药常识, 向患者说明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不得随意加量、减量或加药、减药等, 提高依从性。合理用药意义较大,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 促进经济、安全、正确、有效用药。

摘要:目的 对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总结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8600张门诊处方, 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39张, 对不合理处方的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如何合理用药提出措施。结果 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220张 (64.90%) , 用药不合理处方27张 (7.96%) , 超常处方92张 (27.14%) 。不规范处方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推进合理用药, 加强门诊处方管理, 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

参考文献

[1]吕永丰, 叶琳, 梁丹.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0) :38-40.

[2]刘伦德.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安徽医药, 2010, 14 (10) :1230-1232.

医院处方 篇8

1 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

1.1 印象式发药

某些调剂人员在调剂处方时注意力不集中, 采取印象式发药, 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杂, 新药不断推出, 商品名繁多, 如果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证等不熟悉, 很容易导致调剂差错。缺乏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是发生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调配处方未按规定完成

某些医院在整个处方调配过程中, 包括处方审核、配药、核对发药由一个人完成, 个人由于惯性思维很难发现自己在某些环节上的差错, 这也是处方调剂过程中发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1.3 医生处方不规范

有些医师处方书写规范性差, 将药物名称、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未写清楚或书写错误。如处方上写的是清开灵, 既没有剂型也没有规格, 审核和配方人员误认为是口服的清开灵口服液, 核发人员在辨认用法时才发现是清开灵注射液。类似的发药错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1.4 药品未按规定摆放

有些医院药房药品未按规定摆放, 如将不同用途的药品混放, 外包装相似的药品混放, 商品名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存放在一起, 如果调剂人员在调剂时未认真核对, 都有可能发生差错。

2 如何避免处方调剂差错

2.1 要坚持做好二次核对处方

大型医院药房白天都安排一人取药, 另一人核对处方发药。但在有些基层小医院, 只由一名药师负责处方调剂, 差错难以避免。早在十几年前, 我院就采取专人核对处方的做法来防止处方调剂错误, 实践证明, 发错药的几率大大降低。但是, 似乎无论怎样严格要求, 药师再怎么努力, 时间一长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 很难达到零差错的目标。所以有些大型医院在白天发药时间采取了二次核对发药的措施, 极大地杜绝了调剂差错。所以医院在药学人员充足的情况下, 应适当增加处方核对人员。

2.2 药师需具备责任意识

医院里药师的工作十分琐碎繁杂, 需要注意的事项又太多, 因此, 上班时间必须集中精力, 不聊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仔细对待每一张处方, 当第一张处方没有调剂好时, 不接第二张处方, 这是有效防范差错的一个办法, 当然急诊处方例外。核对发药的同时, 患者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交待清楚。工作忙碌时, 更应严格按程序一步步去做。

2.3 易混淆药品分开摆放

对年龄偏大、身体不好的药师, 尽量不要安排在一线, 尤其是核对班。在处方划价前, 要安排有经验、高水平的药师审查处方, 以便及早发现处方中的各种差错。药房里的药品放置要有规律, 容易发生混淆、外包装相似的药品要分开摆放。

医院处方 篇9

1 中药协定处方的优点

1.1 疗效确切。

中药协定处方中有很多都是发掘中药在数千年使用历史过程中所积累和传承的验方、名方并经临床医师反复验证其疗效后所拟定, 因此疗效卓著。

1.2 便于医师临证加减。

中药协定处方不同与中药制剂, 可以随时调整药味与用量, 符合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遣方用药习惯。

1.3 便于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及开发新药。

中药协定处方在临床上大量用于有相同症候类型的患者, 易于总结疗效, 从而为中成药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很多有名的中成药前身都是中药协定处方经过临床试验的转化而来.

1.4 有利于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中医中药做为我国的“国粹”和民族“瑰宝”, 也应该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于一个组方合理, 疗效卓著的中药协定处方, 我们也应该有产权保护的意识, 进行诸如专利申请形式的产权保护措施, 为发扬中医中药系列做出贡献。

2 中药协定处方的制定原则

2.1 一定要根据所在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病种的需求选方, 从常见病、多发病。

入手, 着眼于解决医疗实际问题, 选出一批专病药方, 力求产生出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一定要选出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的药方。

疗效是处方的生命, 在收集古方、名方和秘方及民间用药的基础上, 一定要经过本院医师的大量临床实践, 反复验证, 确有特效的处方方可入选。

2.3 一定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按“君臣佐使”的原则选择出组方合理, 配伍精当的药方, 切记不能以药理成分进行所谓中药西用式的组方, 只有这样才能继承中医中药临床的宝贵经验。

2.4 一定要确定好处方中各味药物的用量。

做好成人量与小儿量的增减标准, 必要时要换算好体重与药量的比例, 以利于临床医师的随证增减和药房的精确调配。

3 中药协定处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1 临床医师一定要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来选择处方。

辩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 也是中医赖以取得疗效的关键,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 每一种疾病都会随着患者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个协定处方不可能包治每个病种的所有类型, 即使用同一患者, 同一疾病也要随着病情的变化而更改方药。因此在选择处方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症候相符的处方使用, 不适合的只能进行加减或放弃。

3.2 药房在提前调配处方时不宜储备过多。

为了减轻工作量, 药房常会提前调配好大量的协定处方备用, 如果不能及时发出, 便会因温度, 湿度的变化而变质、霉变而影响疗效, 甚至发生医患纠纷。

3.3 患者在选择处方治疗时不宜长期照方抓药。

一些慢性患者在治疗中对中药协定处方产生了依从性, 遇到相同症状的病情时往往不经医生诊治直接到药房要求按方抓药, 有时可能会因为药不对症而达不到效果。

医院处方 篇10

关键词:门诊处方,病区医嘱,合理用药,三级质控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明确指出“处方包括病区用药医嘱单”;“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及安全用药,维护患者利益[1],我院制订并实施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对我院处方的总体质量进行考评。并根据此方案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就医患者的门诊处方及病区用药医嘱进行抽样点评分析,以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级质控点评方案的建立

一级质控:药师记录处方,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点评,填写一级处方评价表,记录相应内容,干预出现的问题。方式:电话通知处方医生修正及面对面与医生交流问题。

二级质控:由临床药师完成,每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及出院患者病区医嘱,填写门诊处方评价表及点评表,干预不合理用药。在《临床药讯》上公布相应结果,并将书面材料交至相关科室;对不合理处方及异常使用药物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①建立我院“门诊处方质控点评标准”。按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确定每月门诊处方抽查方式及样本量,并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3个方面对处方进行点评,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建立考评标准。②建立我院“病区医嘱质控点评标准”。按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确立本院病区医嘱抽样及点评标准,保证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30份,病区医嘱单抽样率不少于1%。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监控抗菌药物的使用,建立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制度,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

三级质控: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医务科主任及药剂科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如医院药学、临床微生物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处方点评专家组,提供技术咨询。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总结,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上报。

我院三级质控点评成果分析

三级质控成果:按“门诊处方质控点评标准”“病区医嘱质控点评标准”要求,对2014年1-12月门诊处方及病区医嘱抽取样本量如下:门诊处方抽取1 200份,病区医嘱抽取3 433份。病区医嘱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指标,见表1。

由表2可看出,我院2014年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①用药不适宜处方中“2-1.适应证不适宜的”,出现错误177例次,占41.75%;②用药时间过长,即“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 d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d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此种错误出现109例次,占25.71%;③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此种错误出现50例次,占1 1.79%。

有效控制指标: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要求,做得较好的项目,见表3

尚未达标指标:①门诊处方存在问题:a.适应证不适宜的,如患者,男,43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医师处方:莫沙必利;患者,女,42岁、诊断为甲亢,医师处方:地榆升白片;b.使用时间过长,即无特殊情况下,急诊处方超过3d用量,门诊处方超过7 d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c.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如患者,女,65岁,诊断“待诊”,医师处方尼美舒利、伐昔洛韦、甲芬那酸、加巴喷丁和炉甘石洗剂;②病区医嘱存在问题:a.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品种不符卫生部38号文件要求,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品种为“拉氧头孢、头孢唑肟、克林霉素膦酸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均属错误使用;b.Ⅰ类切口手术术后使用时间过长;c.Ⅰ类切口手术术前给药率低(剖宫产手术除外);④联用抗菌药物不适宜

结果与体会

我院于2014年1月开始成立质控小组,实施“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为加强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医院对全院医生进行了“处方规范书写”专题讲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讲座、“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讲座。医院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点评不合理用药及处方,对医嘱书写情况进行总结。《临床药讯》为药剂科每季度的宣传形式,向全院医生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对于在点评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涉及不合理使用、甚至违规使用的药品,根据规定实行药品限量使用管理,确定药品使用数量,使用后、药品根据各科室的不同提交书面申请,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抽查药品使用量处方:适应证是否适宜、用法与用量是否适宜、遴选的药品是否适宜、联合用药是否适宜、是否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等[2]。

目前各级医院已经执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方式方法大同小异。依照三级处方点评模式,确保工作合力、公正、有效,加强质量改进,增强医务人员对药品使用的责任感,严格调剂处方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和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3]。

参考文献

[1]章萍,陆瑶华,郭澄.医院病区药房《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和体会[J].中国药房,2008,19(7):552-553.

[2]姚冰,彭晓燕,李晓波.1000份住院病历点评[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2):113-116.

上一篇:粘结颗粒材料论文下一篇:个人劳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