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评价指标

2024-07-04

处方评价指标(精选7篇)

处方评价指标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 提高莆田市第一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使药品真正安全、有效、经济地为患者服务, 同时为了解莆田市第一医院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后的用药情况和处方指标, 笔者用《处方管理办法》的处方评价方法, 对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进行用药情况调研。

1 材料与方法

1.1 处方指标

1.1.1 调查对象

对莆田市第一医院2008年1至12月门诊处方。

1.1.2 采样方法

每月抽取一日 (非节假日) , 随机抽取100张, 共1200张处方。

1.1.3 填写和统计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方法按处方评价表1 (《处方管理办法》附件2) 逐张逐项填写。最后进行统计, 统计内容包括:处方用药总数 (A) ;平均用药品种数 (B) =A/100;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 (C) ;抗菌药物使用率=C/100;使用注射剂的病例数 (E) ;注射剂使用率=E/100;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数 (G) ;处方中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G/A;处方中药品通用名总数 (I) ;处方中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J) =I/A;处方总金额 (K)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L) =K/100。

1.2 患者关怀指标

1.2.1 调查对象

选择2008年11月17日、11月19日、11月21日普通内科门诊就医的患者各30例。

1.2.2 调查方法按处方评价表1 (《处方管理办法》附件2) 逐项进行, 内容包括就诊时间、发药交待时间、处方用药品种数、实发处方药品数、标签标示完整的药品数、患者是否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 (是/否) 。所有调查均在被调查医师、药师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就诊时间:为患者坐到大夫面前, 开始接诊到患者离开诊室的时间 (不包括化验或其他非治疗内检查时间) 。发药交待时间:为药师给患者交待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所花费的时间。标签标示完整:检查每个药品是否标有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用法用量并须附有底方。患者是否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在患者拿到处方药物之后找患者了解是否知道正确使用这些药品, 若对其中一药不知, 则计入不了解用药情况。

1.2.3 填写和统计方法

人工统计患者平均就诊时间 (A) ;患者取药时药师平均发药交待时间 (B) ;处方用药品种总数 (C) ;按处方实际调配药品数 (D) ;按处方实际调配药品的百分率=D/C;标签标示完整的药品数 (F) ;药品标示完整的百分率=F/D;能正确回答全部处方药用法的比例数 (H) ;患者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的百分率=H/30。

2 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年龄分布、用药品种数、注射剂应用、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见表1;调研指标汇总见表2。

3 讨论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品。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药政制度、制药工业、药品供应以及医师、药师和患者等。上述结果显示, 卫生部制定的上述核心指标能客观测评莆田市第一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3.1 平均用药品种数

结果显示,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与北京7家医院相似[1],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不多。门诊平均用药品种数儿科最高, 儿童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 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 对许多药物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 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医师和药师对于患儿的合理用药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由于医师在诊疗过程中, 顾虑到家长的焦虑心态, 多使用输液处方, 是造成用药品种数较多的原因。而老年人本身患各种疾病的比例较高, 所需药品种类较多。但是, 随着用药品种数的增多,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加, 应宣传尽可能单一用药或二联用药。

3.2 抗菌药物使用率

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1%, 虽符合我国卫生部规定[2], 但较其他医院高。因儿科患者多是呼吸道感染、高热、急性胃肠炎等, 病情急, 抗菌药物的使用较频繁, 故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最高。但处方调查显示也存在滥用现象, 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者, 大多使用抗菌药物, 当然也与当前医疗环境有关。

3.3 注射剂使用率

从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注射剂平均使用率为26.2%, 其中儿科的针剂使用率为38.1%, 长期以来, 我国各医院儿童患者针剂使用率一直偏高, 这可能由于儿科患者发病急且多为呼吸道感染, 年龄太小, 口服不方便, 家长要求医师多使用针剂、输液, 以求快速达到治疗效果等因素有关。在老年人中 (>60岁) 应用针剂的比例>15~59岁年龄段的患者, 考虑到老年患者疾病多为慢性疾病, 接受针剂治疗较为不便, 而其生理功能的自身衰退, 易使接受针剂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多, 故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其应用率。

3.4 基本药物使用率

从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为83.2% (福建省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 (2007年版) ) 。基本药物是指我国城乡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等不可缺少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毒副反应清楚、适合国情的首选药物。因此, 应加大医师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督导力度, 使医疗能有更高的质量, 使患者的钱花得更有所值。

3.5 药物通用名使用率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处方的书写必须使用药品通用名。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6.5%。使用药品通用名能避免重复用药, 有助于正确用药、降低药费;有利于医院用药管理, 也便于医疗文书追溯和用药信息共享。应加强规范处方的书写, 严格督导临床医师使用药品通用名来开具处方, 提高处方透明度, 让患者看懂处方内容。

3.7 平均就诊时间

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的平均就诊时间为7.7min, 与北京[1]、深圳医院相比[3], 患者就诊时间稍长一点。这与莆田市第一医院致力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改变“三长一短”、提高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3.8 平均发药交待时间

发药交待是指药剂人员在调剂工作中用语言或文字将所配发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等明确地告诉患者, 这对于患者正确执行医嘱, 发挥药物的最佳效应, 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治疗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也是药师与患者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平均发药交待时间为20.1s, 相对较短。这主要在于莆田市第一医院目前门诊发药窗口主要还是以药品供应为主;其次, 每日工作量也制约药师的行为。

3.9 药品调配率

药剂人员调配处方, 必须经过核对, 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从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的药品调配率为100%, 说明药品供应能保障临床诊疗需求。这是药剂科合理、高效的工作机制的结果。药剂科各药房设定专职人员管理、养护药品, 定期地反馈临床科室的用药情况和用药需求, 及时做好药品的购进工作。对于个别缺货品种及时通知临床科室, 并制定解决方案, 从而使得药品调配率达100%。

3.1 0 药品标示完整率

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的药品标示完整率达99.1%。药剂科狠抓药学服务规范, 发出药品均需写明药品名称、患者姓名、用法用量, 全面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3.1 1 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率

根据病情、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 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同时以适当的方法、剂量、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有效用药了。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率为85.2%。没有达到100%原因可能有: (1) 药师与患者之间交流能力培训不够。 (2) 药师自身业务能力需提高。 (3) 在为患者发药时, 不但要口头交代, 还应该根据医师处方及具体药品特性增加标签说明, 以防患者遗忘。

从表1、2可知莆田市第一医院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较高, 特别是儿科患者, 更应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患者关怀系列指标提示我们, 医师、药师与患者的交流关怀时间不够长, 患者知晓率不高, 应强化医师、药师对患者的关怀和服务意识。

此次调研提供莆田市第一医院的合理用药情况, 处方指标和患者关怀指标的影响因素为我们进行下一步干预措施提供了可行的方式、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156.

[2]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2001:24.

[3]邹蔼珍, 缪建春, 张灼赞.门诊四大科室用药调查[J].中原医刊, 2005, 6 (12) :3-5.

基于“绿色指标”的学习处方设计 篇2

一、指标的意义何在

有了众多的指标,意义何在?这首先是我们要思考的。就好像一个人到医院体检得到很多方面的指标,一串串的数字摆在医生和就医者的面前,如果一切指标正常,就医者当是欢天喜地地离开医院;如果个别指标出现问题,医生的责任必然是开出相应的处方进行救治。其实,学校也该如此。依靠数据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方能使所有的数据具备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否则那些数据就只是数据而已,缺乏实际意义。由此,我们提出学习处方的概念并给出相关定义:教师基于科学系统的数据变量,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学习的特点、学习心理制订的一定阶段内的改善措施。一张科学合理的学习处方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可发展性,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后,可以提供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据此实践,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收益。

二、学习处方的用途

通过学习处方的设计,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学习思路的点拨,多一条学习途径的开拓,多一些学习智慧的启迪,它可以真正帮助教师从“教会”达到让学生“学会”,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成长为“主动建构”,从而形成对其一生有益的学习理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经历中始终能够发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及及时的建议和提醒,能够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更顺利,那么他们又怎能不把这样一种行为习惯转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呢?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许多成功者仅凭此点即可成就一生的成功,学习处方的终极目标亦不过如此。由教师观察学生,到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这就是学习处方在学生求学阶段所要获得的终极目标所在。

三、基于本校实际的学习处方设计

我校的学习处方与目前各校所普遍使用的《学生成长记录册》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的分析更集中,更丰满,更直观,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更要求可操作性,是指点着学生“按图索骥”即可的。

我校的学习处方的推行可以按照对象的不同、学科学习情况的差异,分批、分对象地逐步推进。无需一刀切,更不应全面开花。如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教师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开处方。对于部分性格特点明显的学生可以先实行,在具体到某一个学生时,也可以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建议,而不是综合的,等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补充。只有第一张处方让学生和家长心服口服,才能使这项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对于处于青春期或叛逆期、变化较大的学生,教师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多开几张亦无不可。总之,学习处方是针对有需求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跌入形式化的泥淖。

处方评价指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门诊处方, 每月抽取连续一周的处方共计33657张, 抽样处方涵盖各临床科室, 因而具有代表性, 统计的基本药物以2009年版的《基本药物目录》为准。

1.2 方法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所附处方点评工作表规定的项目为标准, 应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的方法及合理用药指标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调研, 登记处方基本指标, 并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3 评价指标

处方基本评价指标: (1) 每次就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 (2) 药品通用名使用率, (3)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4) 注射剂使用比例, (5)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6)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处方合理性评价: (1) 书写不规范处方, (2) 用药不适宜处方, (3) 超常处方。

2 结果

处方点评基本指标结果统计见表1[2,3,4], 书写不规范处方类型及比例见表2, 用药不适宜处方类型及比例见表3, 超常处方类型及比例见表4。

3 分析与讨论

3.1 处方基本指标

3.1.1 平均用药品种数。

WHO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平均用药数为1.6~2.8种[5],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1种, 基本符合标准, 但高于上海市、深圳市的调查结果, 据报道, 合并用药2~3种时,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7%, 4~6种时为3.9%~6.1%, 7~10种时为7.3%~8.3%, 所以要求临床医师对患者尽可能采用单一用药或减少合并用药品种数, 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1.2药品通用名使用率。

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对减少重复使用药品情况,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加强规范处方开具, 我院基本能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 但还存在使用药品曾用名如:安定, 654-2等开具处方情况。

3.1.3 抗菌药物使用率。

抗菌药物使用率是反应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重要指标,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减少产生耐药菌,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调查显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 但还高于卫生部20%的上限, 说明我院还还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如无指征使用, 疗程过长, 不合理联用等。

3.1.4 注射剂使用率。

WHO规定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应为13.4%~24.1%, 我院注射剂使用率高于WHO规定标准, 与北京市、深圳市接近, 使用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口服药品, 临床医师应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的原则, 减少注射剂的使用。

3.1.5 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基本药物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价廉。本次调查显示我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7%, 低于国内一线城市数据。

3.1.6 平均处方金额。

该指标主要是为了解患者患者获取药品所需的经济负担, 目前无具体标准, 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我院平均处方金额为63.9元, 低于上海市的调查数据。

3.2 处方书写不规范分析

本次调查不合理处方占调查总数的6%, 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占92.3%, 说明个别医师开具处方时不注意规范性, 处方前记、药品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给处方划价及调配带来困难, 用法、用量不规范使药师无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3.3 不合理用药

3.3.1 用药不适宜。

(1) 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如患者诊断为高血压, 处方用药为头孢米诺, 头孢米诺为头霉素类抗菌药物, 主要用于耐药菌感染。 (2) 联合用药不适宜;如湿疹患者同时应用倍他米松擦剂与康酸莫米松乳膏, 倍他米松与康酸莫米松同为糖皮质激素, 联合使用没有必要, 长期使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3) 选药不适宜;如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使用加替沙星, 由于加替沙星影响患者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谨慎使用[6]。 (4)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如柴胡注射剂口服用药, 甲硝唑片阴道给药等难以发挥药效, 给患者带来用药风险。 (5) 用法、用量不适宜;如阿奇霉素片一日两次口服, 阿奇霉素片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半衰期达38h, 且有较长后效应, 应一日一次用药, 一日两次长期用药可以引起蓄积, 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3.3.2 超常用药。

(1) 无适应症用药;如包皮环切术后预防感染, 使用头孢曲松, 清洁手术一般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若有必要应自术前30min~2h使用一次。 (2) 超说明书用药;如带状疱疹患者使用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主要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 而带状疱疹为疱疹病毒感染, 属超说明书用药。 (3) 同类药物重复使用;如过敏性皮炎患者同时应用依巴斯汀与氯雷他定, 联合使用不同结构类型的抗组胺药可增强疗效[7]。依巴斯汀与氯雷他定同为哌啶类抗组织胺药, 药理作用相同, 不宜同时使用。

4 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发现, 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总体情况较好, 但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基本药物使用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医院还存在一定差距, 要求我院加强对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审核与管理,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基本情况,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以《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为依据,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九月至2011年九月门诊处方共计33657张, 逐一审核, 并登记处方基本指标及整理不合理处方, 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处方基本指标、处方书写质量、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处方不合理率占调查总数的6%, 不合理用药占不合理处方的7.7%, 表现为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当等。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基本合理, 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苏强, 郝伟迤, 唐捷, 等.我院门诊处方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 2012, 23 (5) :474.

[2]谢守霞, 杨红英, 贾孟良, 等.深圳地区临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7, 18 (34) :2707.

[3]关爱武, 李玲, 盛琳, 等.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研[J].中国药房, 2007, 18 (25) :1994.

[4]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156.

[5]李洋, 颜红.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国医院统计, 2005, 12 (1) :79.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 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768.

处方评价指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7月4日-2013年6月5日就诊的4697例患者作为分析目标者, 对4697例患者所开14251张处方进行调研, 并进行统计、分析。处方所属患者的病情类别有:呼吸体系类、心脑血管类、泌尿体系类、消化体系类、皮肤类、器脏类等疾病。依据病情来评测处方的实际度和合理度, 进而探讨出合理性、真实性的用药指标与实际性、合理性的处方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不合理处方

在14251张处方中, 有473张处方不切实际、不合理。不合理、不实际的表现为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用量、用法、药物配伍等。影响处方的实际性、合理性的指标有药费、患者年龄、药物类别 (如抗生素) 。见表1。

2.2 处方指标

我院在用药的实际化、合理化中所建的指标和国际医院在用药的实际化[3、4]、合理化中所建的指标对比, 见表2。

2.3 用药指标的合理性和处方的实际性的关系

对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用量、用法、药物配伍、应用注射剂的数目、门诊、药费、患者年龄、药物类别 (如抗生素) 、性别、付费形式等进行回归性的探索, 发现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用量、用法、药物配伍药费、患者年龄、药物类别 (如抗生素) 是影响处方的实际性以及合理性的关键因素。

3 讨论

在本文中, 本院共开的处方14251张, 其中不合理处方473张 (3.32%) 。本院处方指标应用注射剂的比率高。不合理、不实际的用药表现为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用量、用法、药物配伍等。影响处方的实际性、合理性的指标有药费、患者年龄、药物类别 (如抗生素) 。在开处方时, 医师要对不同用法以及不同用量的药物熟悉掌握, 进而防止处方不切病情实际, 不合理, 如无论是昏迷的患者, 还是婴幼儿, 都不能吞服药物;若患者得有胃肠道类的病症, 在用药时, 要注意药物的可吸收性;倘若口服效用差, 可选用注射;通常用量是按照成年人平均每次药量规定的。总之, 明确合理性、实际性的用药指标与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的一步, 医院应做好分析与了解工作[5]。

摘要:目的 对合理的用药指标和处方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予以探讨。方法 于2012年7月4日-2013年6月5日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4251张进行调研, 并进行统计、分析。评测处方合理度的依据:患者病情。通过对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的评测, 进而探讨出合理化、真实化的用药指标与实际性、合理性的处方间的关系。结果 在14251张处方中, 有473张处方不切实际、不合理。不合理、不实际的表现: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用量、用法、药物配伍等。影响处方的实际性、合理性的指标有:药费、患者年龄、药物类别 (如抗生素) 。结论 明确合理性、实际性的用药指标与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的一步, 医院应做好分析与了解工作。

关键词:处方,用药指标,合理性,实际性,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永先.浅析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12 (33) :223-223.

[2] 张旭.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问的关系探讨[J].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 (17) :5950-5951.

[3] 杨敏, 曾颖, 刘晓琦, 等.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27 (12) :1753-1755.

[4] 郑利.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4) :24.

处方评价指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采样方法

通过每月随机抽取我院门 (急) 诊处方100张 (不包括麻醉、精神处方) , 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 共计2400张, 进行合理用药6项指标统计分析。

1.2 处方评价指标

包括处方用药的平均品种数、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的百分率、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率、药品通用名使用的平均百分率、平均每张处方平均金额等。

2 结果

我院门 (急) 诊处方用药的平均品种数为2.83种;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的百分率为37.5%;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为21.7%;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58.2%;药品通用名使用的平均百分率为100%;平均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95.10元。

3 讨论

3.1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该指标反映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是评价用药多少的程度, 受疾病和治疗模式的影响。《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WHO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处方药品要求平均用药数为1.6~2.8种[1], 我院该项指标为2.83种, 基本符合WHO规定, 并且略高于文献报道的2.63种[1]。

3.2 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百分率

此次我院调研结果为37.5%, 低于国内调研数据的38.2%, 但欧美发达国家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占所用药品的10%左右[2]。所以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有效评价, 避免滥用, 减少细菌耐药性, 刻不容缓。

3.3 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

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降低不良反应, 选择给药途径的原则是: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 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给药。注射剂使用比例是合理用药评价的重要指标。我院调研的结果为21.7%, 说明我院门 (急) 诊注射剂的使用符合WHO要求 (13.4%~24.1%) 。

3.4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百分率

为了响应WHO的倡导, 结合国情, 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百分率是考核处方用药合理性必不可少的指标。我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8.2%。

3.5 药品通用名使用率

我院的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我院医生开具处方, 全部处方药品名都使用通用名, 反映了药剂科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和药师审方的技能日益提升。

3.6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该项指标是评价合理用药四个基本要素中的经济性。目前, 我院平均每张处方金额95.10元, 略高于上海市松江区医疗机构的平均值86.4元[2]。

通过笔者对我院两年门 (急) 诊处方采用6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来看, 虽然我院门 (急) 诊用药基本合理, 但抗菌药物使用方面,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仍比较低, 注射剂使用率也偏高等情况。因此在拓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中, 一则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手册》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力度;二则药师应坚持做好处方点评工作。

摘要:目的 根据6项指标的数据分析, 了解二级甲等医院门 (急) 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通过每月随机抽取我院门 (急) 诊处方100张 (不包括麻醉、精神处方) , 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 共计2400张, 进行合理用药6项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门 (急) 诊处方用药的平均品种数为2.83种, 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的百分率为37.5%, 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为21.7%, 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58.2%, 药品通用名使用的平均百分率为100%, 平均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95.10元。结论 采用6种指标评价门 (急) 诊处方的合理用药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我院门 (急) 诊合理用药水平较低, 应引起关注和干预,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诊部, 医院,处方, 药物,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156.

处方评价指标 篇6

我院从《办法》实施之日起, 要求药剂科各调剂部门分别对临床科室处方进行综合评价, 每月抽查处方, 填写《处方评价表》, 重点评价抗菌药物及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处方药品品种数及金额、基本药物品种数及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等, 旨在提高医师对处方质量的认识, 使处方的综合评价结果不断改善, 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查2007年5月-2008年10月处方共计8 640张。由我院院本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及我院南岸分院门诊药房、住院药房4个调剂部门每月进行一次, 每次每个调剂部门随机抽取当月处方120张[1]。

1.2 方法

1.2.1 填写《处方评价表》:

按《处方管理办法》附录中的《处方评价表》的填写要求填报, 评价内容包括每张处方日期、患者年龄、药品品种数、是否为使用抗菌药处方、是否为使用注射剂处方、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数、药品通用名称数、处方金额、诊断9大项, 逐张处方登记填写。

1.2.2 《处方评价表》数据汇总:

按月对《处方评价表》填报的6个主要核心指标: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药品通用名称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平均每张处方金额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2 结 果

见表1。

3 讨 论

3.1 处方品种及金额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29~2.91种, 平均2.59种, 与合理用药调研国际指标的2.63[2]接近, 同时符合《办法》中“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的规定。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在80.12~150.42元, 波动较大, 可能是由于每月每部门随机抽取120张处方的样本量较小, 造成差距较大;另外,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14.82元, 显示我院患者药品支出偏高, 说明我院在处方费用的控制还应加强。患者药品支出过高的原因有药品虚高定价和临床不合理用药, 我院通过参加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严格执行国家价格调整政策等措施, 切实解决药价虚高让利于民;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控和指导, 提高医疗质量, 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3.2 抗菌药物使用

《办法》实施后, 我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合理用药的管理规定, 特别是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 如“关于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药管理的规定 (试行) ”、“《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处方管理办法》实施要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制度》等, 向医师强调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对临床科室的每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用药异常情况及时与科主任沟通协调,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并将分析结果公布于医院《医务信息》中, 同时将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科室及医师的医疗质量考评中, 并作为评先奖优、年度考核、行风考核、职称晋升考评等的重要标准。从统计结果来看, 我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02%, 稍大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的院内使用率是30.00%[3]) 。我国卫生部要求抗生素使用率<50.00%, 但在美英等发达国家, 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00%~25.00%[4], 因此抗菌药物的控制使用仍应是我院乃至全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3 注射剂使用

我院注射药物使用率平均为38.50%, 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处方注射使用率的13.40%~24.10%[3]相去甚远, 这也是国内很多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处方的综合评价和与医师的沟通中发现, 注射剂使用率偏高与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有很大关系, 且有部分患者认为注射比口服效果更好、疗效更快, 所以要求注射。因此, 一方面要正确引导患者走出用药误区, 另一方面要加强治疗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及医院限用药品审批和医疗保险用药审批等管理规定, 切实降低注射剂使用率, 以避免注射带来的损伤, 降低药源性疾病, 同时使每张处方金额相应下降, 减轻患者负担。

3.4 基本药物的使用

我院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97.17%, 说明我院作为二级城市的基层医院, 基本药物的配备较齐全, 推广程度也较高。但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医师对我院现使用的药品是否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混淆不清。建议医院更新《医院药品目录》时对国家基本药物进行标识, 并须加强宣传和鼓励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

3.5 药品通用名称使用率

以前医师开具处方时怎么方便快捷怎么开, 加之对通用名称了解不够, 许多处方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或其他简称、缩写, 经常有患者对所发药品与处方不一致提出疑问, 甚至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之初, 我们就编辑了《医院药品通用名与商品名、别名的对照手册》, 方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逐步习惯使用中文通用名称, 而且在药师审查处方时也严格把关, 对少数医师未用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的由药师反馈给临床, 要求医师修改, 在医师和药师的共同努力下, 现在我院用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的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 处方质量管理更有章可循, 在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 医院从多方面加强了对处方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 逐渐提高了医师对处方质量的认识, 强化了药学人员的工作职责,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从整体上提升了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丹, 黄薇, 金永红.“处方评价表”合理使用有规则[N].健康报, 2008-03-25.

[2]张薇, 丁波.某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26) :2 022-2 023.

[3]陈勇, 何振伟.利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处方评价表[J].中国医院统计, 2008, 15 (2) :135-138.

我院超常处方分析与评价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300张,共3 600张,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和分类统计,筛选费用超常处方进行分析。

1.2 方法

对超常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统计患者基本信息、药品费用、医保比例、病种分布(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参照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方法[2],对主要病种人均用药品种数、针剂使用率、抗菌药使用率、中成药使用率进行调研,分析超常处方合理性;根据《处方管理办法》[3]、《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的内容和标准,对超常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评价。

2 结果

2.1 超常处方费用比例

200元以下的门诊处方数为2 923张(81.2%),200元以上处方数为677张(18.8%),根据处方费用偏离的差异程度,笔者认为费用在200元以上的属于超常处方。见表1。

2.2 超常处方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超常处方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60.9%(412/677)、39.1%(265/677),以男性居多。14岁以下患者比例为2.5%(17/677),15~30岁患者比例为26.3%(178/677),31~40岁患者比例为25.6%(173/677),41~50岁患者比例为17.0%(115/677),50岁以上患者比例为28.6%(194/677),患者年龄分布以儿童患者比例较低,其他年龄段分布较为平均,无明显偏向性。

2.3 超常处方科别和药品费用比例

超常处方科别分布,内科和外科比例分别为54.7%、25.1%,两科占调查处方的79.8%。内科患者平均年龄为49岁,以慢性病患者居多,其中患两种疾病以上的占17.4%。医保比例平均为25.4%,最高为耳鼻喉科(35.3%)。药品费用平均为304.61元,最高为耳鼻喉科(357.66元)。见表2。

注:“-”表示无数据

2.4 排序前10病种构成比及合理用药指标

超常处方排序前10病种中,其中,外伤包括挫伤9例,挫裂伤21例,外伤9例。表中病种构成比=单病种病例数/超常处方数,总均值为超常处方统计平均值。排序前10病种占57.8%(391/677),糖尿病比例最高,占11.5%(78/677)。合理用药指标按单病种分类统计。排序前10病种构成比及合理用药指标具体见表3。

2.5 不合理用药类别与比例

超常处方中排序前5位的不合理用药类别占89.8%(53/59),其中以用药疗程过长比例最高。见表4。

3 讨论

3.1 超常处方合理用药指标分析

超常处方人均用药品种数为3.07种,高于上海市某医院调查结果[2],脑梗死最高(4.00种),其次为冠心病(3.53种),与超常处方病种分布特点以慢性病居多,患者同时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需要多联用药有关;针剂使用率为32.9%,高于上海市某医院调查结果[2],以外伤最高(75.0%),注射给药虽起效快,但同时存在注射风险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特点;抗菌药使用率为36.5%,以外伤最高(77.8%),抗菌药二联用药以胃炎最高(14.9%),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其次为外伤(13.9%),外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比较普遍且多为注射给药,抗菌药滥用是导致耐药菌株迅速泛滥的主要原因,近年越来越多泛耐药细菌甚至“超级细菌”的出现,使抗感染治疗有可能回到无药可用的严峻局面;中成药使用率为51.1%,以腰椎骨质增生最高(100.0%),2联或3联使用多见且疗程过长,中成药在我院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人们传统上认为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小,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误解,近几年来有不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其危害性不亚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3.2 超常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3.2.1 用药疗程过长

如神经官能症用复方地伏口服液达30 d,鼻炎用百蕊片达18 d,腰椎骨质增生用虎力散胶囊达24 d,虎力散胶囊+尼美舒利分散片超过30 d,祖师麻片+虎力散胶囊+筋骨痛消丸联用达22 d,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大活络胶囊联用达28 d。过度医疗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也是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 无适应证用药

如尖锐湿疣(病毒性感染)、月经不调、妊娠异位使用头孢丙烯分散片或罗红霉素胶囊,胸部软组织挫伤使用洛美沙星注射剂或头孢地尼胶囊,高血脂症和骨质疏松症使用甲硝唑片,腹痛待查用洛美沙星片+头孢克洛分散片超10 d,支气管炎用活血胶囊+复方川芎胶囊,皮肤挫裂伤用复方活脑舒胶囊,双肺多发囊肿并感染用稳心颗粒,前列腺炎用白蚁巢胶囊,高血压病用二甲双胍片或二氟尼柳片,面神经炎使用袪痰止咳胶囊,上呼吸道感染用排石颗粒等。

注:“-”表示无数据

注:“-”表示无数据

3.2.3联合用药不适宜

如四种降糖药联用,吡格列酮片+瑞格列奈片+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胶囊,药物联用品种数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老年患者用药尤其要慎重,使用口服降糖药超过3种,应考虑与胰岛素制剂合用。泌尿道感染用头孢曲松钠针+左氧氟沙星针(无药敏试验),以上两种抗菌药抗菌谱重合性比较高,基本能覆盖引起疾病的致病菌,联用无明显相加效果,相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株在50%以上,必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5]。中成药多联用药如跌打生骨胶囊+盘龙七片+虎力散胶囊,祖师麻片+大活络胶囊+接骨续筋片、虎力散胶囊+珍宝丸+筋骨痛消丸等,功效主要为活血化瘀类,多联使用且疗程过长对疾病治疗无明显相加效果,相反易引起肝肾损害等诸多不良反应。

3.2.4 重复用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联用,奥美拉唑胶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法骨化醇片+碳酸钙D3咀嚼片,前者在肝脏被转化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3代谢物),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防治骨质疏松症,后者含维生素D360国际单位,两药合用且疗程长可能使维生素D3积蓄过量,造成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功效相近中成药联用如大活络胶囊+珍宝丸+草乌甲素片或大活络胶囊+虎力散胶囊,含草乌制剂合用且疗程过长可能致草乌在体内积蓄引起中毒,制草乌主要毒性成分是以乌头碱(aconitine)为主的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引起不同个体中毒的剂量有很大差异,中毒量为0.2 mg,致死量为2.5 mg,经炮制或加水煮沸可使毒性减低至1/‰~1%,炮制不当即使少量使用也会中毒,可引起迷走神经强烈兴奋,对其他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首先是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横纹肌和心脏的兴奋以及中枢神经的兴奋,继而发生上述各部的抑制和麻痹作用,患者多因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6]。

3.2.5 超范围使用抗菌药

预防感染用药级别过高如头皮挫裂伤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注射剂或头孢泊肟酯胶囊,外科清洁手术如包皮切除术用头孢特仑新戊酯片,乳腺手术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注射剂或拉氧头孢钠注射剂,腋臭手术用氨曲南注射剂,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规定: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越级使用抗菌药如住院医师开具头孢泊肟酯胶囊(为我院“限制使用”级抗菌药),违反抗菌药分级管理有关规定。

4 结论

我院门诊超常处方主要分布在内科和外科,内科病种以慢性病居多,有多联用药和疗程长的特点。外科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存在用药疗程过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中成药使用率偏高及不合理联用的问题,其中以外伤的预防性不合理使用抗菌药,腰椎骨质增生的不合理使用中成药比较突出。杜绝过度医疗和药物滥用,加强抗菌药使用管理,提高中成药辨证使用水平,是目前我院扼制大处方,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的工作重点和关健所在。大处方问题是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突出表现,同时反映了当前医疗体制缺失所带来的价值迷失、药价虚高、医患紧张,需要从上而下的综合治理。对医院而言,宣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归医疗的本质和公益性,不断规范和完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水平,重新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才是扼制大处方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峰.规范治理大处方相关问题的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6):467-468.

[2]关爱武,李玲,盛琳,等.我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研[J].中国药房,2007,18(25):1994.

[3]卫生部部务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2:1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Z].卫医发[2004]285号,2004.

上一篇:平面轮廓加工下一篇:扩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