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调剂

2024-07-07

处方调剂(共10篇)

处方调剂 篇1

调剂人员以处方为依据, 依照药物配方原则及程序, 及时精准地将处方中开具的药物配置成可供病人使用的中药药剂, 即所谓的中药调剂工作[1]。包括处方审核、剂量调整、用药控制及处方核对四项工作, 技术性及专业性较显著, 调剂工作是否达标, 直接决定处方疗效能否达成[2]。故按规范要求, 优化落实调剂工作极为必要。但调剂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引起处方疗效受损现象[3]。我院为提高调剂水平, 对中药调剂工作问题展开调查, 探讨调剂中不同问题对处方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由临床医师、药剂师、药物炮制人员、处方核对者组成专业调查小组,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内我院中药调剂工作的处方审核、剂量调整、用药控制及处方核对四项调剂工作进行回顾分析, 对年度内所有处方及调剂人员整理的处方记录、资料进行探讨, 记录处方中的问题, 分析不同问题对于处方使用效果的影响。

2 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工作发现, 处方审核、剂量调整、用药控制及处方核对四项调剂工作中均记载了检查出的处方问题, 经调查小组研究分析, 最终明确所记载问题皆可影响疗效。

2.1 处方审核

调剂师必须依据审方要求, 对处方中药物名称、药物通用名或别名标注、药物配伍、药物炮制方法、药量、药物计量单位等资料进行详细、全面审核, 并根据患者病情、诊断结果与所开具药物, 深入领会医师用药意图, 对处方中药物进行配置, 保证用药安全。本次研究中发现处方审核人员记录许多审核失误问题, 可对疗效造成影响。

如:处方中开具“生熟地”代表应付药物为“生地、熟地”, 错误地付做“生地”;处方中开具“番红花”, 错误地付做“红花”;开具“姜枣引”为干姜, 错误付做“生姜”;处方中开具“炙麻黄”, 错误付做“醋制麻黄”。这些问题均会影响疗效, 以“姜”为例, 干姜有暖脾、温胃、回阳之功, 生姜则有发散风寒、止呕、和中之效, 将生姜用作干姜, 势必难以达到效果。

2.2 剂量调整

《药典》中依据各类中药药理作用与用药反应, 为不同药物规定标准用量, 并于当前时期统一将药物计量单位换为“g”, 在调整剂量过程中, 若随意更换计量单位, 如将“g”换成“枚”或“条”, 随意缩减、增加药物用量, 不仅难以使患者用药发挥应有疗效, 还可能对其身体造成不必要损害。

如“黄连”作为常用清热解毒药物, 重用功效为清热泻火, 少用功效为和胃止泻, 若开具汤剂中药量差异过大, 必将阻碍功效;艾叶常用药量为3~9g, 按要求用药, 可发挥散瘀止痛、温经止血之功效, 若过量则可造成脑细胞代谢异常或大脑皮层痉挛;以“厚朴、大黄、枳实”三位药物为主的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小承气汤, 因用量不同而加以区分, 厚朴三物汤中厚朴为主, 消除肿胀痞满, 厚朴大黄汤中厚朴与大黄重用, 致力于开胸泄饮, 小承气汤中大黄用量最高, 致力于邪热通便。

2.3 药物控制

在临床治疗中, 医师常为提高用药效果, 而临时对药物进行特殊控制, 若调剂人员忽略了这些特殊要求, 势必会影响效果发挥。如, 医师开具处方中写出“朱远志”, 是为了借助于朱砂所具有的镇静、安神、宁心之功效, 使远志得以发挥更高疗效, 若直接付给患者远志, 则无法达到疗效。再如, 医师处方中为“大黄”标出"后下"标注, 为使其泻下能力得以提升, 若调剂时, 若不按照要求, 对“大黄”进行特殊包装, 或提醒患者, 则会降低其药效。

2.4 处方核对

处方核对是对药物配置完成后方中药物位数、准确性及剂量等进行最终审核的工作, 在这一环节若出现给药位数、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与处方不相符情况而未被发现并纠正, 必定阻碍疗效发挥或对患者造成损害。如在配置麻黄汤时, 若漏掉桂枝这味药, 则成了三拗汤, 使处方宣肺平喘、发汗散寒功效变为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转变了主治功效。

3 讨论

中药调剂为处方疗效直接影响因素, 调剂工作失误, 不仅会阻碍药效发挥, 还可能使患者身体脏器受损, 诱发其他疾病, 故调剂人员须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各个环节工作, 以确保处方疗效。

参考文献

[1] 戴卫波, 梅全喜.中药调剂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2) :73-74.

[2] 周文娟, 刘日初.浅析中药调剂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2, 10 (8) :596-597.

[3] 包延军, 佘嘉福.谈谈中药调剂对处方复核的重要性[J].新疆中医药, 2010, 28 (4) :56-57.

处方调剂 篇2

灌云县四队中心卫生院

张玉成

目前,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推进,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处方量也不断加大。而药师作为药学服务的终端责任者,面对日益增多的处方调剂任务,如何确保处方调剂质量,防范差错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升医院医疗质量。现就本人多年从事门诊处方调剂中发现的问题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药学人员在调剂处方过程中首先是接收病人处方,此时要做到有序进行,不能同时接收多位患者处方,防止造成混乱而发生差错。

二、药师接到处方后首先审核处方医师是否有资质。有资质的还要审核签名是否与药房签名留样一致。如不一致,该处方不得进入调配环节。

三、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检查各项是否填写完整,是否符合规范,如: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化学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是否分别开具处方的;是否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用法、用量是否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处方修改是否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使用是否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单张门急诊处方是否超过5种药品的等内容,四、重点审核处方用药适宜性,内容包括以下几项。(1)、适应证是否适宜;如:医师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用药却是复方地芬诺酯片口服,因该药仅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不宜用于感染性腹泻;再如:诊断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处方用药是头孢噻肟钠,病毒感染非头孢噻肟钠适应证。以上属于不适应证用药。

(2)、遴选的药品是否适宜;如:医师为临床诊断为肝炎的患者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因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具有肝毒性,使用该药加重患者肝损害。再如:医师妊娠高血压妇女应用缬沙坦进行降压治疗,因该药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或新生儿肾衰,亦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故以上用药属于遴选药品不适宜。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是否适宜;如:哮喘急性发作,应选用氨茶碱注射剂起效快,而医生却选用氨茶碱片,起效较慢,不适宜用于急救。再如:医师为心绞痛患者应用硝酸甘油片时,处方用法为口服,而正确用法应为舌下给药,因为硝酸甘油片口服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8%,蛋白结合率60%,而舌下给药2-3分钟起效,5分钟达最大效应。以上用药属于给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不适宜。

(4)、用法、用量是否适宜;如:处方开具阿奇霉素250mg。每日3次。正确用法用量应为250mg或500mg顿服。再如晚期癌症患者处方开具盐酸吗啡缓释片45mg(1片半)、每日1次。该制剂不可掰开服用,因掰开后破坏了其基本骨架而失去缓释作用。

(5)联合用药是否适宜;如诊断为支气管炎,医师联合应用头孢唑林与阿米卡星注射液,因为两者皆有肾毒性,联合应用加重肾损害,故此联合用药不适宜。再如:医师为肠炎患者联合应用抗菌素类药物和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因两者使用,前者能使后者效价降低,故不宜联合使用,如须合用,两药服用至少间隔3小时以上,此时需药师认真交待清楚。

(6)、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如:医师为感冒患者开具维生素C片和维C银翘片,属于重复给药。再如:医师处方中将维C银翘片与酚麻美敏片联用。这2种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易造成肝脏损害,甚至引起肝昏迷,故不适宜使用。

(7)、是否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如:医师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开具甲苯磺丁脲和氢氯噻嗪片,因为甲苯磺丁脲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可被氢氯噻嗪拮抗,故两药不适宜合用。再如:医师处方头孢菌类药物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因葡萄糖注射液往往使头孢菌类药物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故应选用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8)、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如医生开具大处方、过度治疗用药等。

五、处方调配时,药师必须仔细阅读处方,按照药品的顺序逐一调配,对贵重药品、麻精药品分别登记账卡,调配药品时还应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有效期,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药品调配齐全后,药师应与处方逐一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或提示标签,对特殊保存条件的药品应加帖醒目标签,以提示患者注意,如2-10℃冷处保存,调配结束后调配人员进行签字,调配一张处方结束后方可调配下一张处方。

六、发药时,处方调配复核人员必须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就诊科室,以确认患者,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相符性,检查药品剂型、规格、剂量、数量、包装,并签字。发现处方调配有错误时,应将处方和药品退回调配处方者,并及时更正。发药时向患者交待每种药品的使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同一种药品有2盒以上时,需要特别交代清楚,向患者交付处方药品时,应仔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同时要注意患者隐私,对患者咨询时,要耐心解答。

七、凡是以上几项不符合规范的,药剂人员应及时联系处方医生更正,更正的后处方方可调配。否则处方不得进入调配环节。

八、为防范差错发生,科室应制订明确的差错防范措施如:制订公示标准的药品调配操作规程,有助于提醒调配人员在工作中注意操作要点;保证值班人员数量,调配高峰时间适当增加调配人员,减少由于疲劳和繁忙而导致的调配差错;及时让药剂人员掌握药房中新药信息;发生差错后,及时召开讨论会,分析和检查出现差错原因、后果和杜绝措施,及时让科室人员了解如何规避类似差错发生;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会议,接受关于差错隐患的反馈意见,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差错登记报;各科室协同防范措施等。

总之,药房的处方调剂工作,要求药师不但要有过硬的药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积极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还需要药师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全院医务人员广泛协作,才能最大限度防范处方调剂差错,全面提高调剂质量,保证广大患者用药安全。

处方调剂 篇3

1.1药房调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调剂差错与某些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浮漂,调剂时说闲话、看闲书、干私活,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凭感觉印象发药,从而导致调剂差错,这是发生差错原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范措施: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劳动纪律,上班时间不会私客,不干私活,非药房工作人员严禁到药房闲聊。

1.2调剂处方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调剂药品。药剂调配人员在处方调配过程中,从处方审核→配药→核对→发药往往由一个人完成,违反了处方调剂的人员要求,有时由于省略了某个程序,有没有人校对,个人的行为过程由于惯性思维误区就很难发现自己在某个环节上的差错,这也是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按照处方调剂操作规程进行调配,严格审方,认真核对,切实做到“四查十对”,不得省略步骤,做到审方、配药与核对、发药两人分开,各负其责。

1.3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造成药房调剂人员识别不清导致调剂差错。由于某些医师处方书写规范性差,开具的不规范处方,包括字迹潦草,剂量、规程书写不清楚[1],将药物名称、剂量、剂型、规格、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未写清楚或写错。另外,有部分医生开方用不规范英文缩写或自编代码,这也给药房调剂增加了難度。

调剂人员凭感觉猜测,导致药品错发,从而发生差错。

防范措施:药房人员要和医生密切联系,督促医生正确、规范书写处方。一旦有弄不清楚的处方,千万不可“估计”调配,一定要和处方医生取得联系,弄清楚以后再行调配。对于医师所开规范英文缩写,每一个调配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掌握不住,不准值守发药窗口。必要时要对照工具书进行核对,无误后再行调配。对于一些易于记混的缩写代号或自编不规范缩写,要求医生杜绝使用。

1.4药名相近的药物、外观相近的药物调配错误。近年来,包括用药差错在内的医疗纠纷成上升趋势,这给药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错物的药品调会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报道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的基本原因以药品外包装相似为主,占总差错的40%,居首位[2]。如利血平与利血生、地巴唑与他巴唑、降压灵与降糖灵、菌必治与淋必治、心痛定与消心痛、复方氨基酸与支链氨基酸等药物,由于药名相近或相似,容易导致调配错误;氯化钾针与碳酸氢钠针、土霉素与酵母片等,这些药品外观相近,在调配过程中容易发生调配错误。

防范措施:调配这些药品时要特别注意,仔细核对处方与药品标签。另外,科学合理的排放药品,特别注意将外包装近似、容易混淆的药品分开存放[3],不要放在相邻位置,可减少调配错误的发生。

1.5因不熟悉药品商品名与通用名导致调剂差错。现在药品种类繁多,新药不断推出,各种药品商品名繁多,如果对药房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也是发生差错的原因之一。

防范措施:加强对药品商品名的熟悉,以及不同厂家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之间的区别。

1.6手写处方与电脑输入的不一致导致差错。目前不少医院药房采用电脑管理,其软件各有不同。一般情况是药房人员看方输入,电脑自动划价。发药时一般先从电脑调出处方核对一下,然后按方发药。但有个别司药人员可能不仔细核对处方而凭电脑发药,如果输入时一旦有误,必然导致发药错误。

防范措施:从电脑调出核对处方以后,发药时仍然要严格按处方上书写的,一样一样调剂。这样做即便是输入有误,但最终不至于发药错误。只凭电脑或凭记忆发药必须杜绝。

1.7发错了患者。发药过程中由于口音不同或环境嘈杂等多种因素,患者可能听错姓名,而药剂人员也没有进行及时核对,致使药品发错的情况发生[4]。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取药病人集中、高峰的时段,再碰上两个病人名字相近或相同时,就更容易出现发药错误。

防范措施:发药病人多时要维护好秩序,让病人排队取药;调配处方时调配好一张再接第二张;发药时一定要看清病人姓名,叫名发药。必要时还要询问病人什么病、在哪科就医,以确保发药无误。

总之,药房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切实端正服务态度,竭力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岗位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配方发药操作技术规范,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的“四查、十对”原则。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用自己的精心、细心、耐心投入工作,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药房调剂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肖红,孟兆生,崔学.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J]. 床误诊误治,2008,21(2):37-38.

[2] 支小毅,马晓鹏,陈广斌.门诊药房外包装相似药品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7):555.

[3] 翁爱彬.影响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因素和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0):128.

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对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西药房2011—2013年登记在案的110例处方调剂方面的差错记录。

1.2 研究方法

对登记在案的110例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分析总结差错原因及相关改进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及Excel 201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1—2013年我院西药房共发生处方调剂差错110例, 差错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1年与2013年差错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处方调剂差错类型及原因

2011—2013年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类型情况中药品数量差错最多, 占35.5% (39/110) 。调剂差错发生原因中, 药师原因为主, 共76例 (69.1%) , 其次为医师原因22例 (20.0%) , 患者原因9例 (8.2%) , 环境原因3例 (2.7%) , 见表2。

注:与2011年比较, *P<0.05

3 讨论

从表1可知, 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主要是由于我院对电子处方的使用和推广。该电子处方完全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杜绝了由于临床医生处方书写潦草难以辨认而引起的调剂差错。由于我院的处方调剂差错率仍高于0.1‰,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加强管理。调剂差错的类型中, 药品数量差错的发生率最高, 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2];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差错及用法用量差错发生率分别位居第2、3位, 与其他报道不一致[3], 可能是由于医院等级及接诊数量不对等有关。调剂差错原因方面, 药师最主要, 除了医院接诊量、药房电子化设备等客观外在因素外, 有研究[4]认为药师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责任心等因素更为重要。

注:与其他差错原因比较, *P<0.05

为了进一步减少和杜绝处方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 笔者认为医院应进行以下努力:首先,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药师应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进行操作;其次, 建立完善的处方调剂差错登记制度, 有研究[5]证明, 该制度能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第三, 加大对药师、医师的继续教育及培训;第四,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士气、培养其积极的工作态度;第五, 改善工作环境。

总之, 减少处方调剂差错不能依赖于某个单一环节, 而应注重工作中的每一环节, 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相关工作人员都应秉着为生命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循操作步骤, 为每例患者提供优质和安全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淑芳, 潘文灏.药师药品调配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7, 10 (6) :382-383.

[2]王海虹, 王桂梅.药品调剂差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2) :164-165.

[3]何柳君, 曾志涛, 周京辉, 等.某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2) :149-150.

[4]徐文芳, 王华飞, 肖廷英, 等.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 (4) :358-360.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调剂资格管理 篇5

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就我院抗菌药医师处方权限、药师调剂资格做以下规定:

一、医教科负责按对本院医师和药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

二、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师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并落实到每名医师、药师。

三、信息中心根据医教科发授的处方权限和调配权限的正式文件,在HIS系统中开通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配权。

四、抗菌药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我院执业的,经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教科按照分级管理规定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2.职称晋升后,医师应参加医教科组织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给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调整。

3.对给予或不给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医务科以文件方式下发各科。

4.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医教科予以取消:(1)被责令暂停执业;

(2)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3)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4)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5)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6)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五、药师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

1.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经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教科决定给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2.对给予或不给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的药师,医教科以文件方式下发各科,并要求药剂科严格按照是否具有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安排工作。

3.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方可应用。

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持相应证明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

处方调剂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抽取我院中药处方1 320张, 所有处方均为我院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的中药处方, 每个月110张。

1.2 方法

依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2]、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及2010年卫生部印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对1 32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的用药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我院中药处方调剂中给付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着给付混乱的现象, 本次调查研究中随机抽取的1 320张中药处方中124张存在混乱现象, 混乱现象出现率为9.39%, 其中有86张处方中存在2种或2种以上混乱现象。处方中的混乱现象主要有临床诊断不规范、用药味数偏多、用药剂量偏大、毒性中药饮片使用给付混乱、煎服方法错误等几种, 各种给付混乱现象的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中药饮片处方给付混乱情况分析

3.1.1 诊断不规范

我院有此类不合理现象的处方共有24例, 占抽查总处方的1.82%, 不合理具体情况有:处方上临床诊断缺失;处方中诊断只有病名而无病型, 若不对证, 还可引起病情加重, 处方上只诊断感冒而无感冒证型;诊断的病名不规范。

3.1.2 用药味数偏多

我国古籍中记载处方药味多在10味以下, 《伤寒论》112方中平均每方4.81味, 《金匮要略》的201方中, 平均每方4.60味, 药精而专, 由我院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用药的味数普遍偏多, 其中20味以上者有90方, 不辨证型的多味药组合不仅会浪费药材, 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还可能影响到疗效,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1.3 用药剂量偏大

中药的每味药都有一定的剂量范围, 在此范围内用药剂量越大疗效也就越强, 但若超出这一范围, 不仅不会增强疗效, 还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如过量的肉桂可引起血尿。我院本次调查中有15方用药剂量超过了常量20g以上, 应引起重视。

3.1.4 毒性药物使用给付混乱

中药饮片处方中毒性药物的使用是临床用药中应严格控制的重要内容, 此类药物的适量使用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但超过常量极易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使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量,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

3.2 处方给付混乱现象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3.2.1 给付混乱现象发生原因

(1) 目前医院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医不重药的现象, 药师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欠缺, 不能对处方起到较好的监督和检查作用; (2) 临床用药缺乏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和依据,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满足临床规范用药的需求, 《中国药典》中通常只规定常用剂量, 而未对药物的剂量范围作出规定, 使得临床医师药师较难把握。

3.2.2 防范措施

针对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的给付混乱情况及给付混乱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实践工作中,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防范: (1) 应根据现有的处方管理规章制度, 结合医院特色, 制定更为具体的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制度, 建立相关的责任制, 对于给付混乱的处方应坚决退回给医师; (2) 加强对医师药师的培训和业务学习, 着重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3)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定期抽查和评点, 发现处方中存在有给付混乱现象时应及时反馈给医师, 并针对给付混乱的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控制。

中药处方调剂中给付混乱现象的改善需要国家完善制度, 给予支持, 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执行, 共同为我国中药用药安全做出努力。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处方调剂中给付混乱现象及原因, 以提高中药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某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的中药处方1 320张, 根据《中国药典》、《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进行分析。结果:1 320张中药处方中, 124张存在给付混乱现象, 给付混乱现象出现率为9.39%。给付混乱现象主要有临床诊断不规范、用药的味数偏多、用药的剂量偏大等。结论:中药处方调剂中给付存在一定的给付混乱现象, 需要高度重视, 加强管理, 才能有效控制中药处方调剂给付混乱现象。

关键词:中药处方,给付混乱,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曾陈刚.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8) :78-79.

[2]郑创钦.我院中药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16) :152-153.

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篇7

关键词:中药调剂,调剂差错,干预措施

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直接关系临床医师的治疗效果和用药的安全, 同时, 门诊调剂部门也是直接面向患者的窗口单位, 是确保医院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门诊调剂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为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用有效性, 要求中药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 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为了提高中诊中药房的服务水平, 采用基线调查的方式对我院门诊中药房2006年的出门差错进行汇总, 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 针对差错的原因积极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 并对采取干预措施后的2007年1月至12月的中药房出门差错再行汇总、比较, 从而寻找有效防止调剂差错的途径及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门诊中药房2006年1月至12月记录的出门差错汇总, 按类型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差错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的门诊中药房出门差错, 将二者进行对比。

2 统计结果

中成药差错比较结果见表1, 中草药差错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中药调配差错原因分析

将2006年1月至12月门诊中药房发生出门差错进行汇总, 中成药28例, 中草药11例, 归纳分类, 探查发生差错的原因。

3.1.1 处方书写不规范

医师字迹潦草, 药师难以辨认疾病名和开具的药物名称, 草药配方用量不清楚, 脚注不明确, 用药目的不明确。

成药处方正文只写药品名称和数量, 而不写药品规格、剂型、给药途径和用量。例如康复新液内服外用均可, 内服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如十二指肠溃疡, 外用则治疗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口服10m L/次, 3次/d。外用则是用纱布浸透药液后敷患处或用浸透药液的纱布填塞。如果医师不写明给药途径和用量, 患者很难把握用药方法, 造成用药错误。

草药处方计量单位不正规。中国药典规定汤药的计量单位按标准应为克或g, 而处方中常出现不规范的计量单位, 例如大枣以枚计算, 竹如以团计算, 蜈蚣以条计算。计量单位不正规造成药量不准, 影响药效。

3.1.2 中成药药品名称容易混淆, 同种成分不同商品名称

例如含有银杏叶的片剂, 商品名有银杏天宝和依康宁。银杏天宝中总黄酮苷含量为19.2mg、萜类内酯4.8mg。依康宁中总黄酮醇苷9.6mg、萜类内酯2.4mg, 二者含量相差1倍, 如处方不明确商品名称, 患者没有用到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 发生治疗剂量不够或剂量过大的问题, 影响身体的康复。药名相似, 仅有一字之差易造成差错。例如参芍与参芪片、三金片与三黄片、心通口服液与通天口服液、牛黄清心丸与牛黄清火丸、护肝宁片与护肝片。

3.1.3 中成药药品摆放不合理, 包装相仿的药品位置相邻

例如消渴丸和化痔丸, 均为广州中药一厂的产品, 二者包装的外形、尺寸、商标及颜色增色一致, 如不注意极易造成发药错误。另外, 还有药名相似的药品相领摆放也容易造成差错。

3.1.4 药师调配草药处方时注意力不集中, 易造成错配、漏配

称重不准也可造成差错, 有些药师调配时, 没有按照逐剂复戥、等量递减的原则, 造成每剂药量不均, 影响药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例如艾叶, 一般常用量为3~9g, 有温经止血、散瘀止痛的作用, 若用量过大则可兴奋大脑皮层产生痉挛, 甚至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还有个别药师调配时不按顺序, 求简避繁造成漏配和重复调剂。调配时先抓易分的果实根茎类药材, 后抓质地松泡的全草花类药材, 例如夏枯草、凌霄花等。草药上斗时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将草药上错药斗, 造成调配错误。例如将天花粉倒入山药的药斗内, 川贝母倒入生苡米的药斗内, 白鲜皮倒入板蓝根的药斗内。

3.1.5 个别药师专业知识不足

中药除药典规定的正名外还有别名, 中药师对中药别名不熟悉易造成错配、漏配。例如金银花又名二宝花,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当处方中出现黄花地丁时, 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而错配成地丁, 导致差错。

处方应付不熟悉。中药处方应付是指饮片的炮制品应付, 当医师和调剂人员对处方名称和给付的不同炮制品种达成共识, 在处方不需注明炮制规格时, 调剂人员即可按工程师的处方用药意图给药。例如黄芪应调配成炙黄芪, 地榆应调配成地榆炭, 贝母应调配成浙贝母等。当药师不熟悉这些知识时, 则导致错误的发生。

对处方药名并开品种不明确。并开品种是指作用相似的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二乌指制川乌和制草乌, 二甲指鳖甲和龟板, 二芽指麦芽和炒谷芽等。

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内容掌握不全面。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即两种药物合用, 能产生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的若干药物。例如半夏反川乌, 丁香畏郁金, 甘草反海藻等。

3.1.6 药品品种或炮制品在购进时与外包装不符

例如外包装上标明是三仙, 实际包装内药品是四仙;外包装上标注是泽泻, 而包装内药品是莪术。

3.1.7 其他原因

医院处方收费盖章不规范, 收费印讫在处方正文上, 遮盖药名, 影响药师查看处方;药品招标工作导致不同厂家药品更换频繁。增加差错隐患的发生率;非药学人员参与医疗服务造成的差错。我院计算机联网, 门诊中成药处方划价由收费处收款员完成。由于他们非药学人员, 对药品不熟悉, 因此发生将风湿液错收为风湿骨痛胶囊, 感冒清热冲剂错收为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收费错误, 继而药师把关不严出现调配差错。

3.2 相关干预措施

3.2.1 规范处方书写要求

汇总中医科医师由于字迹潦草导致药师不易辨认的药名, 请中医科医师在开处方时特别注意, 门诊部及药剂科定期检查医师处方书写情况, 对书写不合格处方给予公布。

3.2.2 加强药房管理, 药品分类摆放

如儿科用药、外用药、自费药品等单独摆放。对外包装形状、大小、图案、颜色相似的药品分开一定距离放置。整理药品名称相似的药物, 并打印出来, 粘贴在调剂台明显位置, 提示药师发药特别注意。草药、成药由专人负责验收、上货位及进行核对。

3.2.3 专业教育培训措施

门诊中药房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出板报, 介绍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处方应付、中成药学等相关知识, 并对药师进行技术测试, 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奖惩, 提高专业素质。

3.2.4 印制“药房与收费处联系单”

审方过程中发现收费处收错时, 用这种联系单及时通知收费处, 更正划价收费错误, 减少患者或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将剂量为0.3g根痛平片错收成0.5g的规格;将字迹相似的强肾片错收成强骨胶囊。联系单中说明“应为参芪片不是参芍片”等。

3.2.5 印制“药房与医师联系单”

及时纠正处方错误, 减少患者因转述不清造成的差错。例如在联系单中可向医师注明处方中第几味草药字迹、剂量不清楚;处方有“附片反半夏, 请再签字确认、”赤白芍15g是各15g, 还是共15g等。

3.2.6 将医师容易书写错误的草药药名总结打印分发给医师加以提示

例如清半夏和法半夏、山药和钩藤、桂枝和桔梗等。

3.2.7 端正工作态度

调配处方时要集中注意力, 不能与他人聊天, 以免分散精力, 造成差错, 同时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调配。出现调配差错与奖金挂钩。

3.3 干预效果

从采取干预措施后2年来的中药调剂差错比较可以看出, 通过对药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 改进药师工作态度, 可以有效防止出门差错的发生。收费处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亟待加强, 由此产生的出门差错未见改观。针对医师处方不规范, 字迹潦草导致的出门差错, 还需请医院有关部门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 加强管理方可真正改善。

3.4 建议

大力加快服务现代化的进程, 可以减少处方错误的发生, 如采取电子处方。即医师将所开中草药处方输入计算机, 这样可以减少以前因医师写不清造成的差错, 使患者一目了然, 同时可减少再次输入处方的中间环节的录入错误。

中药饮片小包装的应用。中药饮片小包装是指将加工炮制合格后的中药饮片, 用包装材料按临床常用剂量包装的一种中药饮片包装方法。它是一种新型的中药饮片包装方法, 在保证药品质量, 改进中药调剂方法, 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常抓不懈, 尤其是改变服务理念, 从关怀患者的角度去培训药学人员。同时引进考核机制, 也是提高药房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总之, 有效减少用药差错,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是每个药剂人员的职责。作为医、药、患三者之间的桥梁, 药剂人员只有增强防范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 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处方调剂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开具的180份中药处方, 对处方资料及中药调制、处方使用结果进行了分析。

1.2 方法

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为依据,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对处方用药是否具书写规范、是否有用药指征、用药选用是否恰当、药物用量是否正确、联合用药是否恰当、是否重复用药、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是否及时处理、是否按照辨证施治原则用药、药物使用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用药相关的检查是否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中药调剂未出现药物配伍禁忌、药物剂量和用法错误、用药合理性问题;仅出现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 (漏写给药剂量) , 告知开具处方医师后及时纠正, 未引起用药错误问题。

3 讨论

中药调剂是中药治疗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中医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用药, 对中药调剂过程的要求更高, 否则将影响临床治疗效果[2]。但是, 中药调剂过程存在许多影响因素, 如中药调剂过程容易因书写不规范而出现调剂错误, 造成错误用药;而且中药处方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 如配伍禁忌、用药不合理等, 容易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降低医院的社会形象, 加重医患矛盾。因此, 中药调剂中进行处方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中药调剂进行处方分析后, 未出现药物配伍禁忌、药物剂量和用法错误、用药合理性问题;仅出现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 (漏写给药剂量) , 告知开具处方医师后及时纠正, 未引起用药错误问题。提示了处方分析可及时发现处方书写、药物配伍、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并及时加以改正。

3.1 增强处方书写的规范性

对医生开具处方的所有内容进行分析和审核, 再结合患者的基础资料, 可以减少处方漏写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问题。处方分析中发现此类问题后, 可根据患者的基础资料及时核对处方信息[3]。对处方中的药味、剂量、用法等字迹不清情况进行审查, 避免因字迹不清增加中药调剂难度。除核对患者的姓名外, 还应着重分析处方中是否存在重复药名、漏写给药剂量等信息, 发现此类问题后, 应及时和处方开具医生取得联系,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得到处方医生的确认后再更改处方内容, 或者处方医生确定签字后再进行中药调配工作。例如“白芷”和“白芍”, 虽然两种名称相似, 处方中容易存在字迹不清或书写错误。发现错误后必须和处方医生取得联系, 以免处方书写问题影响患者的疗效。另外, 同种药物不同类型书写混淆也是常见问题, 如六味地黄汤中包含山茱萸, 用于滋补肝肾, 开具处方时容易将山茱萸误写成吴茱萸。

3.2 发现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处方存在许多配伍禁忌, 如“妊娠禁忌”, 妊娠期妇女用药处方中出现剧毒或药性峻猛的中药。虽然本研究未出现“中药配伍禁忌问题”, 而且出现中药禁忌发生率较低;但是许多相似研究均报道处方分析审核出重要配伍禁忌问题。配伍禁忌可造成患者出现中毒的严重不良后果, 一旦发现中药配伍禁忌后, 应拒绝调配,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师也需要熟记中药配伍禁忌, 充分发挥处方调剂的把关作用。

3.3 发现中药使用剂量和用法错误

中药调剂中进行处方分析需要对中药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二次审核和确认, 检查处方所用中药的剂量是否合理或超出正常临床使用剂量。尤其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严重疾病患者的处方, 通过严格的处方分析可以避免应药物剂量错误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害[4]。开具处方时, 医生不会完全严格按照经典处方加减药物, 而是根据个人看法组配药方, 造成部分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的药物超出法定用量。例如苏木的功效随用量发生变化, 小剂量使用苏木可达活血功效, 大剂量使用可产生破血作用。附子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 小剂量附子可起到临床治疗效果, 而大剂量使用可导致患者中毒。中药调剂中的处方分析时, 应核对分析药物剂量产生的效果, 避免药物剂量差错导致药物失效。

3.4 分析中药是否合理

中药调剂中进行处方分析可以对中药处方中用药合理性进行审核, 发现处方中是否出现重复给药情况、处方是否符合患者的诊断病证、药物使用季节是否适宜等情况[5]。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可有效避免不合理用药问题,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还能提高患者的疗效, 增强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信心, 促进推广临床使用中药制剂。

3.5 为中药调剂做准备

处方中许多药物需要经过炮制处理, 使药物更好地适应患者的体质;而且部分药物必须经过炮制处理, 改变药物的药性, 如缓和或增强药性, 提升药物疗效, 达到更好地治疗患者的目的。但是由于医疗条件有限, 医院未配置药房开具的所有药物, 可能存在炮制品配备不全问题。中药调剂前进行中处方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医院药物储备是否齐全, 如若发生缺药, 可方便调制人员及时炮制药物, 保证中药调剂顺利进行。如麻黄生用锌散解表的作用较强, 通过炮制处理后, 药物的平喘止咳功效更佳;生用蒲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 而经炮制处理后, 蒲黄的凝血功能更加显著。因此, 中药调剂前, 结合患者的情况分析处方可以为中药调剂做好准备, 根据需要对药味进行适当炮制处理, 达到更加理想的疗效。

综上所述, 中药调剂中进行处方分析可及时发现并及时改正处方中存在的问题, 避免发生人为用药错误,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还能为中药调制做好准备, 提高药物药效, 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保华.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 (28) :118-119.

[2]沈建平.浅谈中药处方调剂中影响疗效的常见因素[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2, 10 (7) :378.

[3]路璐.中药饮片调剂中复核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9 (2) :46-47.

[4]龙政安.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与改进措施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 (8) :99.

处方调剂 篇9

关键词: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对策

处方调剂差错不仅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安全性构成了极大威胁, 同时也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重视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主要分析了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处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药房共出现的34例处方调剂差错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进行归纳及总结, 以便于提出有价值的解决对策。

2 结果

本次分析的调剂差错共34例, 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种类主要包括:药品数量差错13例、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差错6例、药品名称及外包装相似发错6例、用法用量差错6例、其他差错3例。主要因素:药师原因23例、医师原因5例、患者原因3例、环境因素3例, 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3.1 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3.1.1 药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药师因素是导致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占67.65%。在药品调剂工作中药剂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边闲聊边进行药品调剂, 或因家庭或个人原因导致工作不专心, 在调剂工作中发生差错事件, 将调剂错误的药品发放至患者手中, 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2,3]。主要差错类型有: (1) 药品数量差错, 如少发或多发; (2) 同一药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药品发放错误, 如将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规格为1mg×20片) 卓夫 (利培酮片) 发放为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的 (规格为1mg×20片) 维思通 (利培酮口服液) , 将江苏恩华药业公司生产的 (规格为20mg×20片) 盐酸齐拉西酮胶囊 (思贝格) 发放为重庆圣华曦药业生产的 (规格为20mg×20片) 盐酸齐拉西酮片 (力复君安) ; (3) 将相似的药品名称或相似的外包装药品发放错误, 如将湖南湘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规格为0.25g×30片) 丙戊酸镁缓释片 (神泰) 发放为由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规格为0.2g×30片) 丙戊酸钠缓释片 (典泰) ; (4) 用药禁忌证, 对于儿童类、妊娠期、哺乳期患者用药禁忌药品进行调剂, 如给予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发放喹诺酮类药物。

3.1.2 医师方面:

医师方面的差错事件主要为用法用量差错, 所占比例为14.71%。导致其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 医生未能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及基本情况, 如将可一定程度损害患者肝肾功能的药物开给患有肾脏疾病者; (2) 医生未熟练掌握药品用法、用量、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 导致患者误服或用法错误; (3) 将患者个人信息书写错误。如将患者姓名书写错误造成患者取药错误; (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信息化的普及, 医院多用电脑开具处方, 若出现电脑按键错误可造成处方用法、用量及处方剂型的错误。

3.1.3 患者方面:

部分患者在患病期间因心情烦躁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着急取药, 因此不断催促药师尽快发药, 对药师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干扰。若患者取药数量较多可出现错拿其他患者药品或漏拿药品的问题。

3.1.4 环境因素:

如大厅面积小或取药窗口小, 在取药高峰期可导致患者出现拥挤现象, 从而导致取药秩序混乱, 易出现取错药品的错误。

3.2 处理对策

门诊药房是面向患者开放的一个窗口, 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 其药房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也与医院的利益及形象有直接关系, 因此需从多方面入手来减少门诊处方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管理, 完善相关制度。药师需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对药品进行处理, 认真审核处方, 并审核药品适应证, 认真核对药品的规格、厂家、价格, 将药品交付给患者时需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 详细向其交代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医院相关科室需进一步完善处方调剂差错登记制度, 在出现差错事件后需及时登记, 并由科室质量管理人员对其发放质量改进通知单, 并组织相关人员分析该处方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关预防对策, 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差错事件。还需要求相关人员将不同药品进行分类管理, 要求药品摆放固定、整齐、有序, 同一药品不同剂型、规格、厂家及相似的药品名称、外包装需分开摆放, 以免在药品调剂时出现错拿现象。 (2) 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及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及工作责任心。不断加强药师、医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及教育, 提高其综合素质, 让其了解药品处方对患者、医院的重要性, 提高其工作责任心。药剂科需要定期组织查阅药品说明书, 将重要信息及易混淆的药品知识进行提取、总结, 随后组织药师进行学习, 尤其是对药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禁忌证方面的信息提取, 这对患者用药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3)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需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系统, 加强药物的监测管理, 利用相关先进的软件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检测并对不合理处方发出提示, 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 (4) 改善医院环境。在门诊大厅及取药窗口实施柜台式及大窗口发药模式, 尽量让药师和患者能够面对面的进行沟通, 在患者就诊高峰期能够合理增加发药窗口, 并维持患者取药秩序, 防止患者在取药窗口出现拥挤现象。

由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剂与患者能够按照医师处方准确拿到相关药物有密切联系, 也是保证其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现阶段, 我国多数医院开始应用及推广《处方管理方法》, 该法要求门诊药房实施双人调剂发药, 有效减少了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谢平.运用PDCA循环模式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9B) :84-85.

[2]费香勇.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23) :86-87.

处方调剂 篇10

关键词: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对策

药品是用来治疗及预防疾病的。药房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还有药师在确保药品质量、保证药品供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药品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也是避免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 从本药房的实际情况出发, 查找原因, 积极寻找、探索如何用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性的措施来预防药房处方调剂差错, 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1 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与分析

1.1 处方问题

由于现在各医疗单位普遍都是采用电子处方或机打处方, 因此现在极少出现字迹潦草、辨认不清的问题, 如遇医院网络或系统出现故障时也会使用手写处方。再有, 因门诊患者较多, 医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较大, 在开具处方时极可能会出现诸如缺项、用法用量错误、开具药品与诊断不符等错误。

(1) 处方前记问题:缺项主要集中在患者性别、年龄及住址。错项在年龄上, 对于很多药品而言, 在剂量上相差很大, 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没有住址信息, 发生药品差错后无法及时追回。 (2) 用法用量错误:药品种类繁多, 新品种不时出现, 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物可能同时存在好几种甚至更多, 加之就诊患者多而造成医师、药师疲劳或忙乱, 错误十分常见。 (3) 开具药品与患者需要不符:有些患者疾病已经确诊, 再次就诊就是为了开药, 但由于患者本人表述不清或医师选择药品错误, 造成药品差错。如注射用胰岛素按作用时间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 主要生产厂家有丹麦诺和诺德、美国礼来和通化东宝等。以诺和诺德公司的品种为例, 笔芯有诺和锐、诺和锐30、诺和灵R、诺和灵N、诺和灵30R、诺和灵50R等, 其中的诺和锐和诺和锐30还有特充型号, 礼来和东宝两家公司也有类似产品, 因上述各种原因, 最后患者有可能会拿到不是自己想要的胰岛素。

1.2 调剂问题

因我院尚未实行电子处方, 患者取药仍是窗口交方等药的传统模式。本药房的每个发药窗口都配备了三名药剂人员, 两名人员在后台接单后即开始药品调剂, 另一名人员在窗口负责收方、审查核对、发放药品、交代注意事项、回答相关咨询, 该环节上, 虽有双人把关, 但药品差错仍有发生。

1.2.1 外观相似药品差错这种情况往往出现于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 这些药品外观上极为相似, 很容易上架错位、调剂拿错、发错。

差错一般都是调剂人员大意、凭印象取药造成的。

(1) 名称相似药品差错如甲泼尼龙片和甲泼尼松片,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 凝血酶与血凝酶, 氨溴索口服液与氨溴特罗口服液等。又如同为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降压药安博维 (厄贝沙坦片) 与安博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 前者为单方, 后者为复方, 若发放错误, 造成患者血压会得不到有效控制, 造成危险。 (2) 同名但规格不同药品差错硝苯地平缓释片 (Ⅰ10mg) 与硝苯地平缓释片 (Ⅱ20mg)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2.5mg) , 降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片 (立普妥) 20mg和阿托伐他汀钙片 (阿乐) 10mg两种规, 氢氯吡格雷片;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有60mg和30mg两个规格, α-1b、α-2b干扰素我药房分别有30μg和60μg、300万和600万各两种规格, 鼠神经生长因,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 诺和灵系列与甘舒霖系列等。 (3) 同名但生产厂家不同药品差错降糖药阿卡波糖片规格都是50mg, 分别为德国拜耳公司跟杭州华东制药生产;治疗前列腺增生药非那雄胺片有两种, 规格也都是5mg, 为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跟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管理问题

门诊药房出现药品差错, 很大程度是在管理上也有问题, 所以, 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1.3.1 贮藏不当

药品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贮藏才能保证其安全、有效。有的药品对温度要求很严, 比如注射用胰岛素要在2~8℃下保管;有的药品对光线敏感, 如维生素C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还有的药品易受水分、氧气的影响需要密闭贮藏等。

1.3.2 效期药品

药品在规定的效期内使用它是安全有效的, 超过有效期, 药效可能发生改变, 不良反应可能产生或增大。

1.3.3 工作纪律

门诊药房工作量较大, 是药品到患者手中的最后一道环节, 一旦发生药品差错, 后果不堪设想。工作时, 药房人员如果有诸如嘻笑打骂、聊天、接打电话、看小说、听音乐等, 发药时注意力不集中极有可能出现差错。非药房人员不断进出、停留, 也会影响药房工作人员注意力, 实习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上药、调剂。

1.3.4 工作人员因素

门诊药房专业性较强, 是患者在医院就医的最后一站。药品差错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 想当然上药、靠印象取药、凭感觉投药。其次是专业水平不高, 对药品与诊断不符、用法用量错误不能够及时发现。还有由于门诊药房的工作量大, 精神压力也大, 工伯人员因为健康的状态不佳、精力体力不足、心情恍惚等很容易造成药品差错。

1.4 药品发放问题

门诊药房窗口投药是药品到达患者的最后一步, 是确保实现WHO所提出预防药品差错5R的关键, 即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剂量以及正确的给药方法。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药品差错仍时有发生。 (1) 不认真核对药品:主要表现在处方怎么开我就怎么发, 核对不认真、检查不仔细。 (2) 处方审查不认真:主要表现在你开什么, 我就发什么, 不管药品与诊断是否相符、用法用量是否正确等。 (3) 精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上班期间与同事聊天, 接打手机、玩手机游戏等, 甚至还认为患者来取药被打扰而产生厌烦情绪。有时在患者较多时, 不叫患者名字或不确认患者就直接投药, 造成药品差错。 (4) 不对患者用药指导:很多药品的保存、使用都有特殊要求, 如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等, 在抗过敏的同时会有困倦、嗜睡的不良反应, 一般晚上临睡前服用, 如患者是司机或高空作业等相关人员, 没有得到提醒, 后果将不可想象。

1.5 拆零药品问题

因患者治疗需要, 医院药品拆零销售不可避免。因此, 外观相近的药品拆零后易混淆;人为因素造成差错如实习学生或工作人员对药品剪拆时未留有药品的名称, 发放时凭感觉和印象;贮存条件不适宜等都会出现差错。

2 药品差错防范及对策

2.1 处方医师

要加强处方医师对相关药品和《处方管理办法》等的学习, 开具的处方要规范。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晰, 让患者能看明白;不采用模糊的用法, 如按说明书服用、需要时服用、自用或遵医嘱等, 如果确实不明白可以向药房咨询后再开具处方。要认真落实, 严厉奖惩制度。

2.2 处方调剂

调剂人员调剂药品时对药品名称、数量、规格、剂型一定要核对清楚, 对处方认真核对后再调剂, 如有疑问, 要及时询问同事或资深药师, 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决不能凭感觉调剂。

2.3 药房管理

2.3.1 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学习

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保证落实5R的基石, 是快速、准确完成处方审核的关键。因此, 培养、调动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端正学习态度。

(1) 最权威的合理用药规范文书就是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它是监督医师、指导患者用药的基础。我药房在每天上午上岗前的10min, 安排人员宣读药品说明书, 重点是常用药和新药, 使药房人员能不断了解和深化记忆药品的功能主治、禁忌、用法用量、摆放位置等信息, 在提高调剂质量的也确保了调剂的速度和准确。同时, 还对前1d的工作情况进行小结, 对药品差错情况进行通报, 分享经验与教训。 (2) 考试对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考核, 严格考试纪律, 闭卷答题, 以推动工作人员学习的主动性, 对成绩不合格者进行二次补考, 对再不合格者行待岗处罚, 以此推动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3) 较为系统的学习, 是全面、深刻掌握知识的方法, 药学部每月一次, 安排专人提前备课, 系统地进行相关药学知识的讲座培训;鼓励所属人员通过自学或函授, 提高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 (4) 较为全面地学习各种相关知识, 了解专业领域最新动态和资讯, 是适应不断提升服务要求的必由之路, 我们积极参加医院内外组织的各类讲座, 覆盖药学、医学、法律、医疗事故、规章制度等多方面、多领域, 积极参加当地有关单位、部门组织的学分教育教育。

2.3.2 坚持所存药品效期检查

确保不能让失效或近效期药品流入患者手中, 每月必须进行一次效期检查, 近效期半年内药品登记监控使用, 杜绝了失效或近效期药品的流出。

2.3.3 建立健全落实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和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 “四查十对制度”、领药接班制度、差错登记制度、有效期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等, 并严格执行, 做到赏罚分明, 必要时可以跟个人的考核及职称评定挂钩。

2.3.4 重视容易差错药品管理

认真分析药品调剂中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差错, 我们把易上错药品整理出了一个目录, 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并记录, 具体做法是:把剂型不同、规格不同、外观相似的同类易差错药品尽量分开摆放;对于名称相同或相似且规格、剂型、用途相同的药品, 在医院电脑系统中把药品的商品名加于通用名之前或之后以示区别, 这样只要调剂时注意核对后面添加的商品名, 就不会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2.3.5 注意有特殊贮存要求药品的保管

多种生物制品如胰岛素类、干扰素类、蛇毒、血凝酶类等都需要在冰箱2~8℃保存, 我们每天要求专人进行检查并登记,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还有需要避光保存的针剂, 必须按要求避光保存, 以免影响药品质量。

2.4 药品发放

2.4.1 对于处方和药品, 严格落实“四查十对”制度, 确认无误后再投药。

尤其是有些处方内容辨认不清时 (可能是打印机缺墨、患者保管不当等) , 不能猜测投药, 一定要仔细核对落实, 确保准确无误。2.4.2在投药程序上, 等全部完成药品调剂后, 叫清患者姓名, 确认无误后再投药;如果同时收了多名患者的处方, 更要注意拟投药品与拟投处方姓名和药品的核对, 不要张冠李戴, 造成药品差错。尤其是在等候取药的患者比较多的时候, 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做到忙而不乱, 礼貌接待患者、安抚患者情绪。

2.4.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多问一声药品病情, 多说一声用法用量。

比如在发放注射用胰岛素时, 因为存在多种规格、多个厂家, 问一声是不是这个胰岛素?在发放多种规格同名药品如立普妥时, 问一声要的是不是这个规格?发放使用有特殊使用要求的药品如布洛芬混悬液、复方硼砂漱口液时, 问一声知不知道怎么服用?在发放有特殊贮藏要求的药品如胰岛素时, 要对患者强调2~8℃避光贮存条件下保存药品。

2.4.4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门诊药房窗口在取药患者比较多的时

候, 往往无法给予每一位患者较为详细的用药指导, 我们针对这种情况, 专门在门诊药房设立了用药咨询窗口, 并对社会、患者公布一部用药咨询电话, 以满足不方便来院咨询就诊患者的需要, 对于当场无法解决的疑问, 留下患者联系方式, 在查找资料或咨询专家后, 主动联系患者给予肯定答复。

3 讨论

上一篇:计量检测设备管理下一篇: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