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教学方法

2024-08-16

中药调剂教学方法(精选10篇)

中药调剂教学方法 篇1

摘要:为更好地培养中药调剂人才,增强岗位适应力和工作能力,我院以药学服务能力为核心,对传统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调剂技术等课程进行整合并组织教学。

关键词:中药调剂,高职,药学服务能力

中药调剂是中药学专业以及药学专业中药方向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是职业技能大赛的必考科目,对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影响深远。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现代化发展以及人们保健意识提高,社会对中药调剂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中药学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合格中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增强其岗位适应力和工作能力,我院对传统中药学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

1.1提高教学内容的岗位针对性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中药调剂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大多是药品零售企业的驻店药师、销售人员或中药调剂员。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的中药主要是中药饮片、常用养生中药及中成药,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中药饮片养护、中成药陈列等内容。另外,中药调剂教学处方调配是弱项,而如何正确解读、审核处方又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要解决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具备中药审方及调配技能、问病荐药技能、合理用药指导技能、贵细药材介绍技能等。

1.2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群众、零售药店对中药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通过企业调研发现,传统培养方案中对于中药保管养护、贵细药材介绍等能力不够重视。因此,我们保留传统中药调剂的一些必备知识和技能,结合药店实际情况整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调剂技术、中药保管养护学等多门课程,参照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

(1)中医药基础理论模块:重点介绍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基础理论;望闻问切、八纲辨证等中医诊断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中药基础知识。(2)临床常用中药模块(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理气药等18个子模块):重点介绍中药的别名、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用药注意事项。(3)中成药合理用药模块(包括感冒用药、咳嗽用药、胃痛用药等9个子模块):重点介绍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治疗原则、常用中成药及日常保健知识。(4)综合实训模块:问病荐药实训、药品分类管理与陈列实训、中药处方调配实训、中药鉴定实训、贵细药材介绍实训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药学服务岗位适应性。

2以项目为载体,改革教学方法

以中药调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及岗位适应力。

2.1分组调查

首先,让学生分组对社会药房进行调查,将知识学习变得直观,增强学生对药品的感性认识。如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感冒清热颗粒与感冒退热颗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处方组成与功能主治却完全不同。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可疏散风寒、解表清热,风热感冒者不适用;而感冒退热颗粒用于风热感冒,可清热解毒、疏风解表,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分组调查让学生走进生活,提高了中药调剂教学效果。之后,要求学生分类归纳总结、介绍市售药品。最后,在学校模拟药房和中药调剂实训室,进行分类摆放中成药、对应药品名称、辨识药品有效期、审核处方等实训。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药品知识,增强了指导用药能力。

2.2处方调配

处方调配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前提。药师虽无处方权,但应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准确调配处方。当发现存在用药问题时,应拒绝调配,并告知医师,请其确认或重开处方。处方调配包括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5个环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对5个环节进行反复操练及评分考核(见表1),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处方调配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处方调配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2.3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是中药技术人员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向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中药咨询主要包括药物用法用量、药物疗效、药物配伍联用、药品价格、药品供应、药品贮存、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实现教学内容服务职业需求的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所给情景,学生在模拟药房开展实训。学生扮演药师和患者,通过设计情景对话,了解“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如学习感冒(5种分型的感冒)常用中成药时设计5种情景,让学生进行辨证并推荐适合的中成药,告知患者用法用量、用药期间可能存在的主要不良反应、康复指导等。

2.4多元评价

随着医院、药店、医药企业对中药调剂能力要求的增高,具备扎实中药调剂技能、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倍受用人单位青睐。要满足企业需求,就要摒弃传统以理论为主导的评价方式;校企合作,从综合技能、素质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学生除在课堂学习外,还要去药店、医院实践,如学习妇科常用药时,要求学生分组到社区或医院药房开展调研,撰写调查报告或制作PPT分享调研成果,了解常见妇科中成药的商品名、生产厂家、剂型等。课程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单元测试等)占30%,期末机考占40%,技能考核(药品分类、药品介绍等)占30%。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考核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既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时的心理压力,又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以药学服务为核心,开展高职中药调剂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助于其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中药调剂教学方法 篇2

[来源]伞形科-白芷-根

[性状]类圆片切面:白,粉质,棕色细环纹皮部宽,密布棕油点 气香味辛

2.葛根

[来源]豆科--野葛/甘葛藤--根[性状]竖切片/小块状。切面:白,滑细,粉性,纤维性质坚韧,不易折。

3.[来源]葫芦科--栝楼--根[性状]类圆片。切面:白,粉性,淡棕筋脉点放射状排列质坚硬,不易折。

4.黄芩

[来源]唇形科--黄芩--根[性状]类圆/不规则片。切面:黄,放射纹,遇潮易变绿。味苦。

5.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根茎[性状]不规则片,外皮粗糙黄褐味极苦。

6.板蓝根

[来源]十字花科-菘蓝-根[性状]类圆厚片,表面灰黄,纵皱切面: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棕灰环纹放射纹或裂隙。

7.白头翁

[来源] 毛茛科-白头翁-根

[性状] 不规则片。外皮黄褐易剥,纵皱,根头白绒毛切面淡黄,放射纹或裂隙

8.大黄

[来源] 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及根茎[性状] 块片状,表面黄棕断面淡红棕/黄棕,颗粒性,质坚实根茎:髓大,星点(异常维管束)根:形成层环明显,放射状纹理气清香,嚼之粘牙,沙粒感,唾液染黄

9.粉防己

[来源]防己科-粉防己-根[性状]圆厚片,表皮灰棕

10.苍术

[来源] 菊科-茅苍术、北苍术-根茎[性状]不规则厚片。外表褐/黑棕 切面黄白,朱砂点,起霜气香特异

11.泽泻

[来源]泽泻科--泽泻--块茎

[性状]类圆厚片。切面黄,粗糙,颗粒性,散在星点质坚实,不易折。

12.干姜

[来源]姜科-姜-根茎[性状]不规则片,指状分枝切面黄白,筋脉点,淡棕环纹,粉性,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姜气姜味)

13.乌药

[来源]樟科--乌药--块根[性状]类圆薄片。外皮褐、薄、易脱,切面淡黄,木部宽,细致放射纹,质轻脆易碎。气香。

14.茜 草

[来源]茜草科--茜草--根/根茎

[性状]不规则厚片/段外表棕红,细纵纹,栓皮易剥落切面皮窄木部大,淡红,有小孔

15.川芎

[来源] 伞形科-川芎-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

[性状] 蝴蝶片切面黄灰,棕色油点,波状环纹质坚实,气香特异,苦辛,麻舌天 花 粉

16.[来源]罂粟科-延胡索-块茎[性状]不规则碎块断面黄褐,角质,质坚脆,味苦

17.丹参

[来源] 唇形科-丹参-根[性状]不规则段,外表棕红,纵纹,粗糙切面黄色放射纹如

星点质坚实,味苦

18.[来源] 苋科-川牛膝-根[性状] 类圆片、灰褐、纵皱 切面黄白筋脉小点排成数圈同心环

19.川贝母

[来源] 百合科-川贝母-鳞茎[性状]心形,表面类白色,较光滑两鳞叶大小悬殊,大抱

小,小叶露出部呈新月形--怀中抱月

20.桔梗

[来源]桔梗科--桔梗--根[性状] 圆薄片,外表黄白,纵沟,切面金井玉栏,质坚脆,易

折。边不齐,皮部类白,淡棕环纹,木部淡黄

21.远志

[来源] 远志科-远志-根

[性状] 外表浅棕,横皱纹,似蚯蚓。去木心-筒状,纵裂缝,中空未去木心-木部黄白,易与皮部分离 味苦刺喉

22.天 麻

[来源]兰科--天麻--块茎[性状] 不规则薄片,光泽半透明。切面平坦,角质,淡黄,白色筋脉纹。嚼之发黏。

23.党参

[来源]桔梗科-党参-根[性状] 短段。外表淡棕黄,纵沟纹 切面皮部淡棕黄,木部黄白,放射纹特殊香气,味甜

24.太子参

[来源]石竹科--孩儿参--块根[性状]形似鼠尾,表面黄白半透明,细纵纹断面黄白而亮,粉性/角质质脆,易折。味甘苦

25.黄芪

[来源]豆科--蒙古黄芪、膜荚黄芪--根

[性状]类圆片。外表淡棕黄,曲折裂隙切面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棕色环/放射纹似金

井玉栏嚼之豆腥气

26.白术

[来源]菊科-白术-根茎

[性状]不规则纵切厚片外表黄棕,粗糙,瘤突切面黄白,散在棕油点质硬,气清香

27.山药

[来源]薯蓣科-薯蓣-根茎

[性状]类圆片,外表浅棕嚼之发黏,久尝发酸

28.甘草

[来源] 豆科-甘草、胀/光果甘草-根/根茎[性状]类圆厚片。外表红棕,粗糙,显著纵

纹切面黄白,棕环,放射纹,纤维性粉性特殊甜味。

29.当归

[来源] 伞形科-当归-根[性状]类圆/不规则薄片。外表黄褐/棕褐切面边棕褐,棕环纹,木部黄白,油点棕质柔韧,异香浓烈。

30.何首乌

[来源]蓼科--何首乌--块根 [性状]不规则厚片,棕褐,皱,粗糙,凹凸不平云锦状花纹,延胡索 川牛膝

质坚硬

31.白芍

[来源] 毛茛科-芍药-根[性状]类圆薄片,外表类白 切面:平滑,灰白,角质,环纹,放射纹质坚脆,味酸、苦

32.麦冬

[来源] 百合科-麦冬-块根

[性状] 纺锤形,端尖,表面黄白,细纵纹断面类白,半角质,中柱细小

33.黄柏

[来源]芸香科--黄皮树--树皮[性状] 均匀条状,鲜黄色,纤维性,味极苦

34.厚朴

[来源]木兰科--厚朴--皮[性状] 卷片。表面灰褐粗糙;内面深紫平滑,划之油痕;断面油

性,小亮星,气辛香。

35.杜仲

[来源]杜仲科--杜仲--树皮[性状]板片,表面淡棕,纵纹;内面暗紫光滑断面:细密银白弹性胶丝相连

36.大血藤(红藤)

[来源]木通科--大血藤--藤茎 [性状] 椭圆厚片,红棕皮部向黄白木部嵌入,呈放射状,似车轮,导管孔明显。质坚实,气异香。

37.川 木 通

[来源]毛茛科--小木通--藤茎[性状] 圆形横切片。切面木部浅黄棕,黄白放射纹,布满

导管孔;髓小,类白或黄棕,空腔

38.鸡血藤

[来源]豆科--密花豆--藤茎[性状] 斜片。切面红棕,木部多数小孔,与含红棕树脂皮部

相间排列,小形髓偏一侧,形成3~8个偏心性环。质坚实,纤维性强。

39.钩藤

[来源]茜草科--钩藤--带钩茎枝[性状]圆柱段。表面红棕枝节上两个弯钩对生向下

40.决 明 子

[来源]豆科--决明--种子[性状]短圆柱形,两端平斜,形似马蹄外表黯棕,光滑光泽,有突棱线和凹纹皮薄。质坚。

41.砂仁

[来源]姜科--阳春砂--果实

[性状]果实:卵圆,表面棕褐,密生刺突,皮薄质轻脆种子团:球形,有膜间隔

种子:黯褐坚实,不规则多面体,气香浓似樟脑

42.小 茴 香

[来源]伞形科--茴香--果实[性状]圆柱双悬果形似稻谷,表面黄绿,两端略尖,特异香气。

43.麻黄

[来源]麻黄科--草麻黄--草质茎[性状]细长圆柱段表面黄/淡绿,细纵脊,粗糙,体轻,质脆,易折断面纤维性,边黄绿,圆形红棕髓(玫瑰心)

44.辛夷

[来源]木兰科--望春花/玉兰--花蕾[性状]形似毛笔头,外表密被灰白茸毛,光泽

内面紫棕,光滑,气香

45.金 银 花

[来源]忍冬科--忍冬--花

[性状]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绿白,密被短柔毛。气清香。

46.[来源]桃金娘科--丁香--花蕾[性状]研棒状。棕褐色花冠圆球,4花瓣复瓦抱合,黄色花药。萼筒圆柱红棕,4枚三角萼片十字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香浓,味辛辣、麻舌

47.红花

[来源]菊科--红花--花

[性状]鲜艳橙红管状花质柔软。异香。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

48.茯 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性状]立方小块。类白色,颗粒感,略粗糙。质坚实丁 香

49.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猪苓--菌核[性状]

木质,颗粒状。质硬体轻如虚木

50.朱砂

[来源]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性状]朱红色粉末,染指。

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篇3

关键词:中药调剂;存在问题;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01-01

中药调剂指的是临床医师把多种试剂以及中药饮片调配在一起,该过程需要一定专业性,同时也具有一定法律责任?调剂所说的就是调和配剂,剂量的多少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1】?但中药调剂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实现其最佳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药调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86例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86例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8±1.5)岁;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2.6±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中药调剂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电子设备记录调剂,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人工记录调剂?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定期随访,如果发现患者处方发生错误则即刻停止用药,收回患者服用药物以及药方,分析和观察药方有无书写有效与规范,有无配伍禁忌,是否有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调配,有无发生用药与用量禁忌;检查药品调配与质量,有无出现误抓和漏抓等现象;调查患者有无正常用药,用药方式以及蒸煮方法有无错误?

1.3 疗效评价指标

患者依据中药调剂予以治疗后,若病情改善且身体发生不良反应则表明中药调剂无误;若患者采用中药调剂治疗后,病情未见任何改善甚至病情恶化时,则表明中药调剂存在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及时记录以上两组患者的多项数据并予以分类和汇总,汇总数据的分析利用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其中利用率(%)显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组间率对比;若对比P<0.05时则表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中药调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x2=6.198,P=0.013),具体分析见下表1所示?

3 讨论

中药调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通常包括计价?审方?复核?调配?发药以及包装等多个流程,属于传统剂型的重要治疗方式【2】?计价和审方必须在调配前完成;复核又叫做校准,属于调配后为了保证调配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的操作;发药指的是把药物发送到患者手里,并嘱咐有关用药注意事项,这些环节均属于中药调剂内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3】?中药调剂通常需要辨证用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部分患者具有用药禁忌症以及用量禁忌,因此在中药调剂中调配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但要对症予以调配,还需要依据患者实情予以调配【4】?这些均需要调剂人员拥有高度责任感?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炮制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调剂技能?中药调剂的准确性对患者的疗效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一些药品由于在院内放置时间过长或是放置方式不对时,会造成走油与挥发,患者抓取用药后,无法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调配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下方抓药,不能违背调配禁忌内的“十八反”以及“十九畏”,不能用肉眼对药物剂量进行估算【5】?为患者发药时,必须详细嘱咐患者中药调剂的正确用药剂量以及蒸煮方式?此次研究中,我院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了电子设备记录调剂处方,该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由于医生书写潦草而造成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增加处方有效率,能够避免由于处方问题而发生的错误?中药调剂作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可能去避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為65.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x2=6.198,P=0.013),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利用电子设备记录调剂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调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药方与人员两部分,电子设备能够更加准确无误的记录,同时还要强化对药方质量以及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的综合治理,以此提高中药调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枫,徐惠芳,邱红汉等.对中药调剂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9):111-112.

[2] 陈霞.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146-1147.

[3] 张志忠.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08(10):90-90.

[4] 全华,朴莲花.中药调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89-390.

中药调剂教学方法 篇4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 正被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认可, 并尽可能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中。

在近几年《中药调剂技术》课改过程中, 我们一直在实践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理念。下面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做一些介绍。

1《中药调剂技术》教学理念

《中药调剂技术》教学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理念。

2《中药调剂技术》教学目标

《中药调剂技术》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进行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调剂能力为核心, 从传授中药调剂知识和培养中药调剂技能力出发,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在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锻炼。

3《中药调剂技术》教学过程

《中药调剂技术》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模块化教学进行, 每一模块要达到教、学、做合一, 心、手、脑并用。

举例说明:在饮片鉴别模块中, 基于学生已经具备《中药鉴定学》相关知识基础上, 我们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进行教学, 将教学过程分为下达任务、实施计划、检查评比、任务总结、布置新任务等5个环节。

3.1 下达任务

将全班30名同学分成6组, 每组确定1名组长, 以组为单位进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相关模块的预习和考核。

课前3天安排各小组分别查阅、预习中药饮片理论知识的任务。

3.2 实施计划

各小组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对本次课程中的20味中药饮片进行鉴别, 并将结果汇报给教师, 最后教师进行评分及重点讲解, 之后以组为单位进行饮片知识的巩固学习与记忆。

3.3 检查评比

组内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考核, 组长负责实施, 目的是督促组内成员尽快掌握本次课程所学中药饮片的相关知识。

教师考核:教师从各小组中随机抽取1名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作为各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

3.4 任务总结

教师总结此次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并请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3.5 布置新任务

本次课程即将结束时, 在布置完本次课程的作业后, 教师下达下次课程的新任务。

4《中药调剂技术》教学方法

4.1 案例教学法

从广义上讲, 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在中成药模块教学中, 教师下达任务, 举出案例:

患者男性, 25岁, 目赤耳鸣,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 大便秘结。可使用下列何药:A.黄连上清丸;B.麻仁丸;C.牛黄上清丸;D.双黄连颗粒。

学生分组后通过这样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 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 而且逐渐诱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角色扮演法

在中成药模块教学中, 完成案例教学法后, 我们还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两个小组分别推荐一名组员, 一名扮演药店导购人员, 另一名扮演患者, 进行表演, 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评分、评讲、总结。引入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可以使学生正确地确认医药导购角色, 并了解医药导购的角色内涵, 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加深其对职业技能与知识的领悟, 使学生掌握得更加扎实。

4.3 模拟教学法

在中药饮片调剂模块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引入了模拟教学法。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处方, 要在规定时间内, 按照中药饮片调剂标准操作规程, 模拟完成处方的审方、调配、复核、包扎、发药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中药饮片调剂技能训练时, 能够置身于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系统之中, 可以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模拟训练中, 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5《中药调剂技术》教学效果

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应用到《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 培养了学生进行中药调剂的职业能力; (2) 提高了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的社会能力; (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4) 提高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在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教学的发展, 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非常适合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教学。本文从《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5个方面阐述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药调剂技术,行为引导型教学

参考文献

[1]阎萍主编.中药调剂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篇5

为加强中药饮片调剂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中药士及以上职称的中药人员根据有处方权医师签名的处方进行调配,调配人员本人及其家属的处方应由其他调配人员进行调配,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发药及安全用药指导。

2.调配前认真审核处方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名、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等。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由处方医生“双签字”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3.调剂人员需按《处方管理方法》的统一标准,按方称量,一方多剂者,药等量递减分包,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称,每剂药品称量误差不得超过正负5%。

4.调配矿石、贝壳、果实、种子等药品均需打碎配发,“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单在小包上注明煎服方法。配方必须保证药品质量,凡伪劣,霉变,虫蛀药品不得配发。

5.凡急诊处方和医生注明急重的处方,一律给予优先配发。6.处方调配完毕,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名,再交核对人员复核,复核人员应查对配发有无漏配,错配,确认无误后在处方上签名,方可包扎发药,并向病人交代药品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如需要在医院煎者应登记计费,再交煎药室煎煮。7.毒、麻、贵重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做到帐物相符。

8.药品分类、定点存放,药斗及储存容器应贴药品标签。药品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名称。

9.中药剂人员收领中药饮片,必须把好质量、数量关,对伪劣及变质、等级低的饮片坚决拒收。

10.中药剂人员填装药斗时必需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到伪劣及变质的药不装,应炮制的而未炮制的不装,名称可疑的不装。补充药品时,原有药品应该放在新补充药品上面。新增药品及短缺药品,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11.药房的衡量器具,应保持清洁、固定位置存放,定期检查灵敏性。

某院中药房中药调剂的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全年我院中药房中的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处方的销售金额和处方数, 及其在门诊和病区的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

1.2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全年我院中药房中的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处方的销售金额和处方数, 及其在门诊和病区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 并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全院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应用情况见表1。

2.2 门诊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应用情况见表2。

2.3 病区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使用情况见表3。

3 分析

数据表明, 我院中药使用以门诊用量最大, 病区用量仅为门诊的30%都不到。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中, 散装饮片处方最多、金额最大, 其次为小包装饮片, 配方颗粒处方数最少, 金额最小。其中病区使用中小包装饮片最少, 这与我院一些规定有关。我院在院代煎的中药均使用散装饮片。病区中药大多为代煎, 故小包装用量较少。

下面就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在调剂使用过程中的利弊进行分析比较。

3.1 剂量

传统调配散装饮片, 调剂人员按剂数称取每味药的总量, 再估量分剂。这不但违背逐剂逐味称量的规定, 还造成一方中每剂药之间必然存在重量差异 (分不匀) , 势必影响疗效。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均为厂家按照要求统一分装, 确保了调剂的准确。然而散装饮片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选择饮片剂量, 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剂量固定, 选择余地不大。我院的散装饮片由于主要用与代煎配方, 避免了分剂量, 也就避免了由此造成的每剂之间的重量差异。针对小包装饮片剂量选择余地小, 对与儿科及其他有个性化需求的患者仍采用散装饮片。

3.2 效率

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均为数包发药, 提高了工作效率。魏荣等[1]对4名工作5年以上的药师, 用散装称量方式和用小包装直接调配的方式进行调配时间记录, 发现调配相同处方, 使用小包装直接调配比使用称量方式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一倍。

3.3 复核

中药处方多为复方, 使用散装饮片配方, 是将每剂药中多种饮片混合, 增加了复核难度, 使用散装饮片调剂的处方, 复核时也只能确认所调剂的处方有无“错漏”, 不可能复核方中每味药的称量是否准确。就患者而言, 一般“不识药”, 不能自行核对, 知情权得不到满足。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包装袋上均明确标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等, 小包装饮片更是实行色标管理, 易于复核。患者也可自己核对, 知情权得到满足。

3.4 质量控制和养护

中药传统饮片包括散装饮片和小包装饮片, 其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空气、温度、湿度等, 容易发生质量变异, 产生霉变、虫蛀、变色等, 加大养护难度。中药配方颗粒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等标准规范生产, 对原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仓储等整个系统, 已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全程质量控制, 采用效期管理易养护。

3.5 节约中药资源

使用散装饮片调配处方, 一旦配方有误, 或在“上斗”时, 发生“串斗”, 则分捡困难, 只得弃用, 造成浪费;另外手抓戥称, 难以避免漏撒, 也可造成浪费。小包装饮片和配方颗粒一旦有调剂错误, 容易分拣。

3.6 卫生

传统中药饮片取材于动物、植物、矿物, 往往附着灰尘与杂质, 纯净度低, 加之部分饮片本身呈粉末状, 调剂工作时粉末飞扬, 不利于剂人员身心健康。小包装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有包装材料屏蔽, 能避免粉尘飞扬改善卫生状况。

3.7 临床疗效

大量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中药配方颗粒疗效显著, 与传统汤剂相比基本一致。冯璐等[2]用八正散颗粒剂治疗热淋湿热下注型42例, 与传统饮片对照组38例, 结果平均有效时间和总有效率, 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孟宪光[3]用中药配方颗粒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8例, 有效率91.67%。任大伟等[4]报道, 小青龙汤单味提取物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3.8 储藏

小包装中药饮片由于增加了包装, 体积比散装饮片增大, 再加上规格多, 所需调剂室、库房面积要相应增大。中药配方颗粒体积缩小到原饮片的1/10, 小袋包装, 仅半个手掌大小, 体积小, 所需调剂面积小。

3.9 使用

中药饮片在煎煮的过程中, 要掌握好水量的多少、煎药的火候、煎药的时间、药液量的多少等, 煎煮不便还费时, 煎煮不当影响疗效。配方颗粒已由药厂对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 服用前只需用开水冲服, 且携带方便。能使患者即使出差旅游也可坚持治疗过程。小包装比较适合门诊, 愿意自己煎药患者。对住院患者或要求医院代煎中药患者, 拆包操作相对繁琐。

3.1 0 价格

散装饮片价格相对较低, 小包装饮片增加了小包装袋的价格, 价格稍高, 配方颗粒多了药厂提取等工艺, 价格较高。我院配方颗粒中的川贝粉和生姜等常有单味中药处方, 增加了配方颗粒的处方数, 降低了配方颗粒的平均价格。

4 结论

目前, 中药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配方颗粒各有优劣。传统散装饮片历史悠久, 价格相对较低, 接受面较广。小包装饮片相对传统散装饮片, 在调配方式上弥补了手工称量的不足, 在剂量准确和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中药资源等方面优于散装饮片。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在质量控制、使用和储藏方面均优于传统饮片。我院根据这些情况充分利用其中有优势的方面, 将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配方颗粒用于不同的患者, 共同存在。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配方颗粒调剂使用情况, 为临床合理应用及医院合理遴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统计处理中药房中药处方的相关数据。结果 中药散装饮片在医院使用量最大, 小包装饮片其次, 中药配方颗粒相对最少。结论 中药散装饮片与小包装饮片及配方颗粒各有优劣、可在中医院共同存在。

关键词:中药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配方颗粒

参考文献

[1]魏荣, 郑力佳, 李泰环, 等.散装中药饮片与规范化、标准化小包装饮片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 2004, 19 (3) :50.

[2]冯璐, 房莉萍, 从鹏.八正散单味浓缩颗粒剂与合煎汤的疗效对比观察[J].福建中医药, 2005, 36 (2) :39-40.

[3]孟宪光.中药配方颗粒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 5 (1) :51.

浅谈做好中药调剂工作的体会 篇7

1 审方是做好调剂工作的前提

审方是指调剂工作人员审查医师为患者开具的处方, 应重点审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否、处方日期、药剂数、医师签字等是否清楚;药名书写是否规范, 有无药名潦草不清、药味重复、剂量超出正常范围等现象, 对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尤需注意;处方中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用药禁忌等配伍情况;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对于有疑问的处方, 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决不能凭主观臆断或随意处理。

2 正确调配“药名并开”的药材

如处方中写“荆防风”, 应付荆芥、防风各一半;写“赤白芍”, 应付赤芍、白芍各一半;写“青陈皮”, 应付青皮、陈皮各一半;写“竹茹叶”, 应付竹茹、竹叶各一半。但处方中若写“二地”, 应付生地黄、熟地黄各一半;写“二活”, 应付独活、羌活各一半;写“二冬”或“天麦冬”, 应付天冬、麦冬各一半等。

3 正确处理“需特殊处理”的药材

处方中的矿石、贝壳、果实和种子类药物需打碎, 在铜捣筒内打碎。凡注明“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必须按医师处方要求进行调配, 并且单包、注明;对需要临时炮制的中药应及时解决。如石膏、牡蛎需打碎单包、注明先煎;薄荷、砂仁需注明后下;阿胶、鹿角胶需注明烊化;三七粉需注明冲服;车前子、葶苈子应单包, 并注明包煎等。

4 正确认识中药炮制的作用, 准确调配处方中的中药炮制品

中药炮制的作用, 大体有七个方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川乌、巴豆;改变或缓和药性, 如麻黄、蒲黄;提高疗效, 如延胡索醋制、紫苑蜜制;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如大黄酒制、香附醋制;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磁石、牡蛎、石决明等;保证药物净度, 利于储藏, 如鳖甲、桑螵蛸;利于服用, 如僵蚕麸炒、五灵脂醋制等。

若处方中有莱菔子、牛蒡子、紫苏子、王不留行、苍耳子、牵牛子等果实种子类中药, 一般情况下应付炒黄品, 使成分易于煎出或降低毒性, 即所谓的“逢子必炒”;鳖甲、龟甲、穿山甲等动物类中药, 一般情况下应付砂烫醋淬品, 使成分易于煎出, 提高疗效;乳香、没药等树脂类中药, 一般情况下应付醋制品, 以便于矫正不良气味并提高疗效;黄柏、杜仲等树皮类中药, 一般情况下应付盐制品, 使药物易入肾经, 以治疗肾经疾病;龙骨、龙齿、石决明、牡蛎等中药, 一般情况下应付锻制品, 使成分易于煎出并提高疗。

5 同一种中药的炮制规格不同, 其功效不同

如大黄, 生用气味重浊, 泻下作用峻烈, 直达下焦, 易伤胃气。酒炙后泻下作用缓和, 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 可清上焦实热, 且能减轻腹痛的不良反应, 并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炒炭后泻下作用极弱, 并有止血作用。又如白芍, 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清炒白芍, 缓和药性, 善于养血敛阴, 多用于肝旺脾虚证;酒炒后缓和白芍的酸寒之性, 和中缓急止痛的效果好, 特别是产后腹痛的患者最宜用酒白芍;醋白芍入肝经, 可增强平肝作用;土白芍, 可增强健脾之功。处方若书写白芍、芍药、白芍药、杭白芍、杭芍应付生白芍;若写酒白芍、酒芍应付酒炒品;若写炒白芍应付清炒的白芍;若写醋白芍, 应付醋炒白芍;若写土白芍, 应付灶心土 (即伏龙肝) 粉炒的白芍。

6 做好复核再发药

配方完毕, 需仔细逐味核对, 经确认无差错签名后, 方可将药物装袋或包扎。对包好的药剂, 发药人员应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经检查无误后才可发给患者。

因此, 笔者认为只有做好以上六个方面, 才能确保配方的准确和质量, 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 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调剂中常见问题解决策略探讨 篇8

1 中药调剂常见问题

通过对我国大部分中医医院和医疗机构调查发现, 中药调剂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常见问题和不足。

1.1 中药处方不清晰, 不全面

目前, 网络化和电子化办公已经全面覆盖各行各业, 医疗体系同样如此, 因此很多中医院医师处方单都是电子版, 然而仍有一些老医师们习惯手写处方单, 通常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这会加大一些不熟悉其字体的调剂员的工作难度, 也会造成拿错药物等现象, 不仅影响了药品调剂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也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此外, 也有一些中药处方单漏掉重要内容, 如药物内服还是外用, 有哪些禁忌等, 患者若用药错误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 反而会影响疾病转归。

1.2 中西药配伍禁忌

很多有配伍禁忌的中药不能同时使用, 否则会产生毒副作用, 前人在此方面已总结了很多实践经验。目前临床治疗疾病提倡中西医结合, 加之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中药和西药房是分离开来的, 医生对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了解还不是很深入, 可能会造成联合用药药效减退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现象。

1.3 忽略特殊体质人群用药禁忌

在治疗过程中, 许多特殊体质人群用药需要特别关注, 如孕妇需忌服丁公藤、附子、红花等中药, 过敏体质人群需避免刺激性药物, 这就需要药剂师们尽量使用温和的炮制中药, 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由于现在很多中药都是人工培植, 医师们普遍认为其药性较弱, 通常会增加剂量, 容易造成不良反应, 给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毒性药物的使用更需谨慎[2]。

1.4 药品抓取出现失误

很多大型医院药房都比较繁忙, 这就要求调剂人员动作快速精准, 一些工作人员在忙乱中会出现药物抓取失误的状况, 尤其是一些摆放位置相近, 药物外观又相似的药物。有时药物剂量调配错误, 有时是药物种类错误, 这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造成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危及生命。

1.5 中药调剂人员专业水平低, 态度不端正

很多中药剂量都会要求准确到克数, 一些调剂人员不采用专业工具, 而是根据个人经验估量称取, 导致药品调剂不准确[3]。也有一些调剂人员工作不认真, 缺乏专业素养, 在调配药物时不认真研究处方, 拿药时漫不经心, 没有仔细检查医师开具处方中的注意事项, 如先将水烧开再放药, 还是直接一起煎煮等, 这些都可能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2 解决策略

要想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 确保医疗处方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统一性。医院必须要对处方的书写方法、格式和备注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对所有医师和中药调剂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使中医处方在传递过程中零失误。如可规定处方必须是汉字、字迹清晰, 药物种类明确, 备注具体, 药量清楚, 包含注意事项、使用方法等, 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处方调配中出现问题。

(2) 规范中药调配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坚持实施责任制[4]。如调配药品时必须严格按照处方抓取, 明确特殊药品的用量、配伍禁忌。外观相似的药物存放要科学合理, 实行多人核对药物制度, 并由药师审核处方的合理性, 确保药品调剂准确无误。实施相关奖惩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严谨度。

(3) 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中药知识博大精深, 药物炮制方法也多种多样, 因此调剂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并不断向前辈和医师们请教, 发现自身不足, 提升专业水平, 避免调剂失误。医院必须对调剂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检查等, 规范工作制度, 确保调剂工作准确高效。

3 结语

调剂过程出现的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也对我国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5], 因此不容小觑。只有健全中药市场, 提高调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 才能为我国中医药医疗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克服目前工作中的诸多弊端, 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中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结晶, 由于中药药效会受到炮制方法、熬煮火候、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 因此普通病患很难把握处理方法, 通常由医院进行中药调剂。所谓的中药调剂就是医生根据其所开的医药单或处方, 准确无误地配置好所列药物, 包括中成药、汤剂、饮片等。目前, 我国大多数医疗体系的中药调剂操作过程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其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中药调剂,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林惠娜, 陈海文.我院中药调剂差错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9) :125-126.

[2]唐月荣.中药调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1) :149-150.

[3]周枫, 徐慧芳, 邱红汉.对中药调剂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9) :111-112.

[4]戴卫波, 梅全喜.中药调剂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2) :73-74.

中药调剂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篇9

1 中药调剂常见问题

1.1 处方因素

1.1.1 处方录入不正确

在处方录入过程中, 因医生处方录入不认真核对, 常出现药品录入有误等现象, 例如, 五味子录入为五倍子, 10g录入为110g等, 导致处方误配, 不仅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 而且为患者带来安全隐患[2]。

1.1.2 处方审核欠规范

处方审核为中药处方调剂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中药疗效产生直接影响。因操作人员水平有限, 对中药的调剂多为照单配药, 难以从中药学角度对处方进行严格审核。导致处方中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等不合理配伍现象, 对患者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1.1.3 超常处方现象严重

目前, 中药处方中药物剂量多根据医生的个人经验确定, 部分医生所开剂量远远超出药典规定剂量, 甚至出现盲目加大剂量的现象, 此现象不仅造成药材的浪费, 而且易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带来安全隐患[3]。

1.1.4 配伍禁忌现象

因部分医生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差等, 在中药处方中, 配伍禁忌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患者服用药物后, 出现不良反应, 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不仅影响临床疗效, 而且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例如, 将甘草与海藻共用、丁香与郁金共用等。

1.2 调配因素

1.2.1 剂量误差问题

传统配方多采用戥秤对饮片进行精确称量, 并将药品按一定剂量分好, 而实际操作中, 调剂人员多凭借个人经验, 靠手感、目测等进行剂量分配, 使得分量不均、称量不准的现象较为普遍, 不仅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 而且使患者对中药的信赖大打折扣。

1.2.2 饮片浪费现象

在进行上斗及配方等操作时, 经常发生饮片撒落地面、台面的现象, 造成饮片浪费。而随着药房工作量的不断增加, 饮片浪费现象更为严重[4]。

1.2.3 药品替代现象

因炮制品种类繁多, 药房不可能将所有种类均配备齐全, 难以满足医生临床治疗的需求, 导致炮制品及生品互相替代现象的出现, 同时不同产地的中药同样存在互相替代现象, 虽然解决了中药调配不全带来的患者无法服药问题, 但因药物替代导致临床疗效降低, 对患者利益造成直接损害。

1.2.4 忽略处方脚注

处方脚注为医生对药物的简要说明, 主要为熬煎方法, 包括冲服、先煎、后下及包煎等。但部分调剂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忽略脚注, 未采用相应的包装袋进行另装并标示, 患者熬煎中药时按照常规方法熬煎,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1.3 人员因素

1.3.1 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部分基层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缺乏药学技术人员, 实际工作人员大多为非药学专业或低学历人员。部分调剂人员未经系统学习, 对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正确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 经常发生调配失误现象。

1.3.2 缺乏责任意识

调剂人员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保证调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而在实际操作中, 经常出现因调剂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的不良现象, 例如药品称量不准确、未严格审方等。另外, 操作流程不规范, 出现多人同时调配同一张处方的现象, 且相互配合不佳, 导致重配、漏配现象的发生。

1.3.3 取药时间长

因中药饮片的调配、审查及复核过程较为复杂, 再加上药房工作量大、人员有限及场地限制等因素, 患者等候取药时间相对较长, 取药困难成为患者对中药房服务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保障措施

2.1 保证处方规范性

2.1.1 规范处方录入

对处方录入人员统一组织培训, 使其认识到规范处方录入的重要性, 并采取奖惩措施等对其录入行为进行监管, 提高其规范意识, 并养成严格自检的习惯, 保证处方录入的准确性, 以避免或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5]。

2.1.2 统一处方规格

编撰医院常用药品目录, 规范处方药名, 要求医生统一使用药典饮片名称开具处方;尽量避免为患者开具药房内缺乏的药品规格;保证处方的严谨, 杜绝超常处方及配伍禁忌现象的发生。

2.2 规范调剂人员操作行为

2.2.1 规范药品调剂

对中药剂量准确称重, 改革传统饮片模式, 可通过对中药免煎颗粒及定量小包装饮片的使用, 保证药品剂量的准确性;另外, 规范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 对需特殊处理药品应单独包装, 对需打碎入药的饮片应粉碎后包装。

2.2.2 严格审核处方

作为中药处方调剂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保证中药疗效, 应严格遵守“四查十对”进行处方调配, 调剂人员拿到处方后, 应首先认真审核处方, 检查处方中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等不合理配伍现象, 审核处方剂量是否合适、剧毒药物是否合理, 检查是否含需先煎、后下或包煎等特殊处理的药品, 对于此类药品应进行特殊标记后进行调配。此外, 待调剂人员完成操作后, 复核人员应对其操作行为进行严格复核, 确认无误后, 方可进行发药[6]。

2.3 强化调剂人员责任意识, 提高其业务素质

2.3.1 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调剂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现象, 应加强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使其了解责任意识与思想素质对调剂工作的重要性,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 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理念, 同时通过奖惩措施的实施, 强化其责任意识。

2.3.2 提高业务素质

针对调剂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的现象, 应通过组织培训班、专业讲座等形式对其加强专业素质培训, 提高调剂人员专业水平, 其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炮制、药品识别、药事管理及药物功效等中医药基础知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中药调剂为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其调剂质量可对临床疗效产生直接影响。目前, 部分基层医院的中药调剂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导致该类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生与调剂人员。因此, 要想提高中药调剂质量, 确保临床疗效, 首先应规范医生、调剂人员的操作行为, 强化其责任意识, 提高其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枫, 徐惠芳, 邱红汉.对中药调剂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3 (29) :111-112.

[2]杨敬华.中药调剂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15 (5) :170-171.

[3]王棋.中药调剂中常见差错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21 (4) :12-13.

[4]陈霞.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9 (12) :1146-1147.

[5]王会芳, 初茂忠.基层中医院中药调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1 (20) :364, 366.

中药调剂教学方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抽取我院中药处方1 320张, 所有处方均为我院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的中药处方, 每个月110张。

1.2 方法

依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2]、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及2010年卫生部印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对1 32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的用药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我院中药处方调剂中给付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着给付混乱的现象, 本次调查研究中随机抽取的1 320张中药处方中124张存在混乱现象, 混乱现象出现率为9.39%, 其中有86张处方中存在2种或2种以上混乱现象。处方中的混乱现象主要有临床诊断不规范、用药味数偏多、用药剂量偏大、毒性中药饮片使用给付混乱、煎服方法错误等几种, 各种给付混乱现象的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中药饮片处方给付混乱情况分析

3.1.1 诊断不规范

我院有此类不合理现象的处方共有24例, 占抽查总处方的1.82%, 不合理具体情况有:处方上临床诊断缺失;处方中诊断只有病名而无病型, 若不对证, 还可引起病情加重, 处方上只诊断感冒而无感冒证型;诊断的病名不规范。

3.1.2 用药味数偏多

我国古籍中记载处方药味多在10味以下, 《伤寒论》112方中平均每方4.81味, 《金匮要略》的201方中, 平均每方4.60味, 药精而专, 由我院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用药的味数普遍偏多, 其中20味以上者有90方, 不辨证型的多味药组合不仅会浪费药材, 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还可能影响到疗效,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1.3 用药剂量偏大

中药的每味药都有一定的剂量范围, 在此范围内用药剂量越大疗效也就越强, 但若超出这一范围, 不仅不会增强疗效, 还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如过量的肉桂可引起血尿。我院本次调查中有15方用药剂量超过了常量20g以上, 应引起重视。

3.1.4 毒性药物使用给付混乱

中药饮片处方中毒性药物的使用是临床用药中应严格控制的重要内容, 此类药物的适量使用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但超过常量极易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使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量,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

3.2 处方给付混乱现象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3.2.1 给付混乱现象发生原因

(1) 目前医院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医不重药的现象, 药师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欠缺, 不能对处方起到较好的监督和检查作用; (2) 临床用药缺乏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和依据,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满足临床规范用药的需求, 《中国药典》中通常只规定常用剂量, 而未对药物的剂量范围作出规定, 使得临床医师药师较难把握。

3.2.2 防范措施

针对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的给付混乱情况及给付混乱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实践工作中,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防范: (1) 应根据现有的处方管理规章制度, 结合医院特色, 制定更为具体的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制度, 建立相关的责任制, 对于给付混乱的处方应坚决退回给医师; (2) 加强对医师药师的培训和业务学习, 着重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3)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定期抽查和评点, 发现处方中存在有给付混乱现象时应及时反馈给医师, 并针对给付混乱的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控制。

中药处方调剂中给付混乱现象的改善需要国家完善制度, 给予支持, 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执行, 共同为我国中药用药安全做出努力。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处方调剂中给付混乱现象及原因, 以提高中药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某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的中药处方1 320张, 根据《中国药典》、《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进行分析。结果:1 320张中药处方中, 124张存在给付混乱现象, 给付混乱现象出现率为9.39%。给付混乱现象主要有临床诊断不规范、用药的味数偏多、用药的剂量偏大等。结论:中药处方调剂中给付存在一定的给付混乱现象, 需要高度重视, 加强管理, 才能有效控制中药处方调剂给付混乱现象。

关键词:中药处方,给付混乱,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曾陈刚.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8) :78-79.

[2]郑创钦.我院中药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16) :152-153.

上一篇: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下一篇:草莓储藏保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