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共4篇)
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 篇1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是指中药房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 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 及时、准确地将中药饮片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一项技术性工作[1], 此项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能。调剂工作既要做到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 又要及时发现医师处方中不合理或错误的用药。中医师的处方是上游, 中药师的调剂是下游, 下游是中医临床的出口、是影响中药发挥功效的重要环节, 中药调剂工作直接关系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2]。因此必须重视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工作。现就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防范对策总结和探讨如下。
1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审方存在的问题
①专业知识不过关或责任心不强, 未发现或忽略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影响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②由于医生开具的处方不规范或者是字是迹潦草, 调剂人员不能清楚辨认药名, 或医师漏开药物炮制类型、脚注等内容, 而药师又怕麻烦, 或者怕丢面子, 不向医生及时沟通, 从而私自决定, 想当然地随意调配;③处方中某些药物剂量书写不规范但药师却未能发现, 如蜈蚣写“条”、大枣写“枚”, 或者临床上由于部分低年资的年青医生对药物安全剂量未掌握, 在开某些毒性类药物存在超剂量使用问题, 而药师在审方时也未能发现。
1.2 调配存在的问题
①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漏配、错配。调配过程中出现差错最多的是药味漏配。此外, 由于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 或一边配药一边谈笑, 错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如将黄连错配成黄芩、金铃子错配成金樱子、桑螵蛸错配成海螵蛸、鸡血藤错配成活血藤、山茱萸错配成吴茱萸等;②猜测臆断造成错配:医师处方字迹模糊, 或部分药物药名笔画相近, 如条芩与条参、枣仁与杏仁, 药师自以为是, 猜测臆断造成错配;③责任心不强造成剂量不准确:传统配方以戥秤称量饮片再分药到每剂, 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大多调剂人员凭工作经验, 依靠手感及目测进行分剂量, “以手代秤”现象不时出现, 尤其是在工作高峰时段, 从而造成称量不准、分量不匀等调配中最常见的问题;④临方炮制未开展:由于药房未配备齐所有的炮制品, 当医生处方中有用到炮制饮片时则不能配付而代配未经炮制的药物。
1.3 复核与发药存在的问题
部分药师不重视调剂复核这一环节, 有的药剂人员干脆省略此程序。发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发药交代差错。有些药师不重视发药交代, 事实上, 发药交代仍是整个中药调剂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是保证患者正确执行医嘱, 发挥药物最佳效应, 避免或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重要措施。发药过程中的差错主要有调剂人员工作偷工减料, 在药物包装上没有清楚地注明药物的煎煮方法、服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发药时也没有给患者或其家属相关内容的正确指导, 从而影响用药效果, 或导致差错的产生, 甚至造成有的患者将外用药误作内服而导致中毒的后果, 进而引发医疗纠纷。此外, 有些调剂人员不认真负责, 不详细核对患者姓名而直接给药, 将患者与患者之间药物对换的情况也偶有发生。
2 防范对策
①中药调剂人员必须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药学人员还应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 积极参加药学专业的继续再教育,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 确保把处方准确无误地调配给患者。作为一名中药调剂人员, 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 (如常用中药的别名、性味、功效、性状鉴别、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等基本知识) 是随时有可能发生差错的。例如, 番红花应付西红花而不是红花, 黄花地丁应付蒲公英而不是地丁, 黄芪应调付炙黄芪, 地榆应调付地榆炭, 贝母应调付浙贝母等。又如, 有些药物医师必须写出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烊化、冲服、兑服、碾捣等脚注, 如“石膏”先煎, “车前子”、“葶苈子”包煎, “人参”、“西洋参”另煎等, 但部分临床医师因为工作繁忙而可能忘记注明, 调剂人员则应根据专业知识主动将其单包处理, 或与医师沟通再作处理。另外, 有些饮片处方中未加脚注或未注炮制时应付炮制品, 注明生用时应付生品, 如仅开“草乌”则应付“制草乌”, 只有开“生草乌”才付“生草乌”等。又如处方中开有“代赭石”、“龙骨”、“牡蛎”等矿物类药物, 未注炮制时就应付锻制品, 只有注明是生用时才可付生品。而对于“石决明”、“石膏”这类矿物药则相反, 如处方开“石决明”、“石膏”则应付生品, 只有注明煅制才可付煅制品。对于百部, 当医生只写“百部”, 如为内服则应付“炙百部”, 如为外用则付“生百部”。此外, 在调配中还存在别名应付问题。中药饮片除正名外还有别名, 有的老中医习惯用别名, 调剂人员则应当掌握其规律, 准确调配:“仙灵脾”应付“淫羊藿”, “毛姜”、“猴姜”或“申姜”应付“骨碎补”, “赤参”应付“丹参”, “坤草”应付“益母草”, “枣皮”应付“山茱萸”, “云苓”应付“茯苓”等, “焦三仙”应付“焦麦芽”、“焦山楂”和“焦神曲”。由此可见, 没有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是不行的, 更不能洞察医师处方的用药意图而正确炮制配付;②在审查处方时, 应该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的原则。要有专人来审方, 最好是双人核对。药房在收到处方后, 应由有资质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审查处方。尤其是要对下述内容进行认真的审查:处方的药名、炮制、剂量、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用药禁忌, 另包、特煎的药物是否有明显的标记等;③调剂人员应与处方医师沟通。医师处方时难免会出现字迹潦草或模糊的药物, 如青皮与枣皮、柴胡与前胡、桔梗与桂枝、栀子与杞子、条芩与条参、枣仁与杏仁等药物医师处方时字迹模糊的现象较多, 很易相互错配。遇到此类问题, 调剂人员切不可主观臆断, 凭猜测调剂, 应及时与医师沟通;④提高调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管理人员应对药师多提醒、多强调:中药饮片调配是一项十分细致、特殊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 因此药剂人员在调配每一张处方时都应严格执行调剂操作规程, 集中注意力, 切不可一心两用。药剂科还可以建立奖惩制度, 以增强中药调剂人员的责任心。对于既定的处方调配差错奖惩制度要认真落实, 对屡屡出现差错的调剂人员必须按登记记录的次数多少、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经济奖惩处理, 从而提高配方入员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王兵娥, 乐才文, 王超辉.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12) :1119-1120.
[2]翟华强, 高明超, 刘迪谦, 等.中药临床调剂技术规范化研究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 (2) :257-259.
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 篇2
【摘要】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作为拥有我国独特资源优势的中药也逐渐进入临床药学人员的视线,但在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问题出发,分析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存在的不足,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 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其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我国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有关血药浓度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的西药临床药学为主,但对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我国独特资源优势的中医药的重视还不够,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规范标准及方法存在一定缺陷[1]。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对传统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等理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的再研究;二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新制剂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来研究中药[2]。但相比西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更复杂,更有挑战性[3],由此中药临床药学在开展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中药调剂中常见问题解决策略探讨 篇3
1 中药调剂常见问题
通过对我国大部分中医医院和医疗机构调查发现, 中药调剂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常见问题和不足。
1.1 中药处方不清晰, 不全面
目前, 网络化和电子化办公已经全面覆盖各行各业, 医疗体系同样如此, 因此很多中医院医师处方单都是电子版, 然而仍有一些老医师们习惯手写处方单, 通常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这会加大一些不熟悉其字体的调剂员的工作难度, 也会造成拿错药物等现象, 不仅影响了药品调剂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也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此外, 也有一些中药处方单漏掉重要内容, 如药物内服还是外用, 有哪些禁忌等, 患者若用药错误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 反而会影响疾病转归。
1.2 中西药配伍禁忌
很多有配伍禁忌的中药不能同时使用, 否则会产生毒副作用, 前人在此方面已总结了很多实践经验。目前临床治疗疾病提倡中西医结合, 加之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中药和西药房是分离开来的, 医生对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了解还不是很深入, 可能会造成联合用药药效减退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现象。
1.3 忽略特殊体质人群用药禁忌
在治疗过程中, 许多特殊体质人群用药需要特别关注, 如孕妇需忌服丁公藤、附子、红花等中药, 过敏体质人群需避免刺激性药物, 这就需要药剂师们尽量使用温和的炮制中药, 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由于现在很多中药都是人工培植, 医师们普遍认为其药性较弱, 通常会增加剂量, 容易造成不良反应, 给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毒性药物的使用更需谨慎[2]。
1.4 药品抓取出现失误
很多大型医院药房都比较繁忙, 这就要求调剂人员动作快速精准, 一些工作人员在忙乱中会出现药物抓取失误的状况, 尤其是一些摆放位置相近, 药物外观又相似的药物。有时药物剂量调配错误, 有时是药物种类错误, 这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造成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危及生命。
1.5 中药调剂人员专业水平低, 态度不端正
很多中药剂量都会要求准确到克数, 一些调剂人员不采用专业工具, 而是根据个人经验估量称取, 导致药品调剂不准确[3]。也有一些调剂人员工作不认真, 缺乏专业素养, 在调配药物时不认真研究处方, 拿药时漫不经心, 没有仔细检查医师开具处方中的注意事项, 如先将水烧开再放药, 还是直接一起煎煮等, 这些都可能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2 解决策略
要想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 确保医疗处方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统一性。医院必须要对处方的书写方法、格式和备注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对所有医师和中药调剂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使中医处方在传递过程中零失误。如可规定处方必须是汉字、字迹清晰, 药物种类明确, 备注具体, 药量清楚, 包含注意事项、使用方法等, 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处方调配中出现问题。
(2) 规范中药调配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坚持实施责任制[4]。如调配药品时必须严格按照处方抓取, 明确特殊药品的用量、配伍禁忌。外观相似的药物存放要科学合理, 实行多人核对药物制度, 并由药师审核处方的合理性, 确保药品调剂准确无误。实施相关奖惩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严谨度。
(3) 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中药知识博大精深, 药物炮制方法也多种多样, 因此调剂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并不断向前辈和医师们请教, 发现自身不足, 提升专业水平, 避免调剂失误。医院必须对调剂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检查等, 规范工作制度, 确保调剂工作准确高效。
3 结语
调剂过程出现的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也对我国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5], 因此不容小觑。只有健全中药市场, 提高调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 才能为我国中医药医疗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克服目前工作中的诸多弊端, 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中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结晶, 由于中药药效会受到炮制方法、熬煮火候、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 因此普通病患很难把握处理方法, 通常由医院进行中药调剂。所谓的中药调剂就是医生根据其所开的医药单或处方, 准确无误地配置好所列药物, 包括中成药、汤剂、饮片等。目前, 我国大多数医疗体系的中药调剂操作过程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其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中药调剂,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林惠娜, 陈海文.我院中药调剂差错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9) :125-126.
[2]唐月荣.中药调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1) :149-150.
[3]周枫, 徐慧芳, 邱红汉.对中药调剂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9) :111-112.
[4]戴卫波, 梅全喜.中药调剂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2) :73-74.
中药调剂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4
关键词:中药调剂,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
中药调剂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 在医生辨证施治、处方用药准确的前提下, 调剂人员不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而且应具备较为熟练的中药商品、中药炮制和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等才能胜任。中药调剂的准确与否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的大事, 所以做好中药调剂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药调剂中的问题
中药调剂常规一般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包装五个程序。收方、计价是调配前的准备, 复核是确保用药准确安全的关键, 发药是药物到患者 (顾客) 手中的最后一环, 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其中每一项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对待, 千万不要马虎从事, 而铸成大错。
1.1 审方
处方是药师调剂的依据, 严格审方是药师必备的业务素质, 因此审方是调剂工作中第一个关键环节。审方时须审查处方中是否存在如缺药、药名不规范、炮制方法不确切、有配伍禁忌或妊娠禁忌、超剂量、用法服法有误、毒麻中药使用违反规定等问题。着重审查如下四点: (1) 各种药物的计量及用法; (2) 有无配伍禁忌 (中草药中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 及有无毒性药物; (3) 有无特殊要求的药物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冲服、另煎等; (4) 如在审方中, 发现有药物配伍禁忌的剧毒药物是否超过了常用量, 处方中药名及用量不清楚的, 用法不妥当的要及时与医师联系, 尽快协商解决, 及时纠正, 以免发生药疗事故。
1.2 计价
中药汤剂计价包括以下三项:处方药价单剂药价剂数、单剂药价各单味药价的药价之和、单味药价单味药用药的剂量单价。在实际工作中, 个别中药房人员人工核算药价, 业务不精通, 记不住每味药药价, 人为因素导致处方计价出现偏差, 且多是四舍五入, 就高不就低, 药费有的就超出了规定的误差, 虽是小事, 却会影响单位声誉, 违反物价政策, 增加患者负担。
1.3 调配
调配, 习称“抓药”, 是把斗内的药物按处方要求调配齐全并集中于一处的操作过程。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繁杂, 工作量大, 人工调配时常会有以手代秤的情况出现, 这种作法显然不负责任, 只图快而不求调配质量。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炮制品种不齐, 不是临方炮制, 而是以生代炙, 以制代生, 或生炙不分, 采取有什么就调配什么的办法;一般种子果实类者, 不是按逢子必捣的规定在调配时捣碎, 而是以整代碎或提前打碎, 致使所含易挥散成分散失;对处方中需特殊处理的饮片不按规定分剂单包或另包, 而是散装入群药, 致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得不到充分溶出;不按有关规定定期校验和使用称量器具, 使计量的系统误差增大[1];调配时粗心大意, 精力不集中, 写赤白芍只给赤芍, 写炙甘草却给甘草, 导致错发、漏发;对含毒麻中药处方的使用调配不按规定进行管理, 造成不良后果等。
1.4 复核
复核, 又称校对, 是指对调配的药品按处方逐项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核对。中药调剂人员在调配中药过程中, 虽然按照调配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调配, 但是在繁忙的工作中也难免有错误发生。为了防止调配过程中出现差错, 每个中药调剂窗口应设置一名调剂人员, 专职复核查对所配的处方[2]。此复核查对人员必须是责任心强, 精通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中草药的功效、性状特征及特殊用药的知识。复核内容如下: (1) 处方中书写的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 调配剂数, 医师签名, 是否交费或者记账, 是否急诊等; (2) 按处方药物顺序核对每味药, 是否配齐, 有无多味、缺味、错味, 剂量及剂数是否准确, 配方人员是否签名或盖章; (3) 以上复核查对无误后, 由复核人员加签名字或盖章直接发药给患者。发药时, 要向病人详细交待用法、服法、服用量及有关注意事项等, 切实按照医嘱科学指导患者用药。
1.5 发药
工作人员基本能认真核对取药凭证、姓名、剂数, 但是, 在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汤剂的用法、用量、煎煮方法、禁忌等问题时, 由于时间等因素很难让病人或家属听清楚, 记明白。
2 解决措施
2.1 严格执行执业药师工作制度
中药房必须始终至少有一名执业中药师在岗, 其他人员至少应具有从业药师或药师 (士) 资格。严格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新的处方管理办法 (试行) 规范中药调剂操作规程, 监督检查中药的合理使用, 在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 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 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发现处方不规范, 应与处方医师联系, 并及时纠正或签名。
2.2 加强学习常用中药鉴别知识
现代鉴定主要有显微、理化、生物鉴定,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药材品种混乱、伪劣掺杂使假甚多, 特别是一部分人为了赚钱, 不择手段, 掺杂使假, 以假乱真。如用黄精、大九股牛、马铃薯等冒充天麻, 以桔梗、土大黄、野豇豆等冒充人参, 以藏羚角冒充羚羊角出售等等。伪劣品不仅没有相应的功效和治疗作用, 反而会延误病情, 有的还有较强的不良反应, 甚至使人中毒死亡, 因此掌握相应的鉴别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2.3 切实监督中药饮片质检工作
各级药剂主管部门建立质量检查小组, 定期检查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及质量情况, 特别在夏季易发生变异现象的季节要多检查,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提高质量意识, 严格控制好入库质量关, 杜绝伪劣饮片进入药房, 尽可能地防患于未然。
总之, 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加强调剂质量管理,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是每一个中药工作者的职责,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义莲, 刘福泉.中药调剂质量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 1993, 18:6-7.
【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推荐阅读:
中药调剂差错06-24
提高中药调剂质量05-14
中药饮片调剂05-31
中药调剂员初级07-27
中药调剂教学方法08-16
中药饮片调剂差错06-29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09-06
中药调剂员岗位职责05-23
高级中药调剂员-理论部分07-24
中药调剂员2018年报考时间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