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模块式教学论文

2024-06-16

单元模块式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单元模块式教学论文 篇1

0 引言

目前,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和培养人才的模式, 与高职教育“提高质量、工学结合、对接产业”的教育方向和目标还有不少差距,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快速地融入到社会中, 不能迅速地适应本职工作, 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 本文对目前培养和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并改革。通过试验, 找到一个可以适应企业与社会要求的、以模具设计和加工为工作过程的新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法。

1 当前模具专业课程的设计

当前,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使用基础教育的方法或者采用老套的中专学校教育模式。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或者两个阶段。三阶段课程包括:专业课段、基础课段、选修课段。其中基础课有体育、政治、数学、英语、语文、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学;专业课有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冷冲压工具和模具设计、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模具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塑料成型方法、机械原理和零件、互换性原理、CAM/CAD塑料模具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选修课有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专业英语、冲塑设备、企业管理。两阶段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 其开设的课程与顺序和三阶段课程基本一样, 只是将三阶段课程的内容重新划分成两阶段课程。与本科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比较分析, 两类学校的课程科目也大致相同。在设计专业课程时, 选用基础教育方法或本科学校编写的教材, 再按部就班讲授。设计的专业课程轻实践、重理论, 理论性的教学课时较多, 讲述理论的科目占了绝大部分, 理论知识复杂难懂, 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课程时还没有凸显高职教育够用、实用的目的。在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 没有考虑到专业特点, 与模具设计和加工相关的工作进行对接, 所以对高职学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充分。

高职教育在设计课程及教学模式时需要把对接相关产业、提高质量、工学结合当作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的综合能力与操作技能。此外,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还需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 以改革单元课程为基础, 整合必要的课程或开发新的课程, 并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 从而建立一套规范、稳定、科学的专业培养模式。因此, 需拓宽专业口径, 把社会适应面宽、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实践动手能力强等, 当作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应用和模具设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当作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 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之基础教育模块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法中基础教育模块包括以下三部分。

2.1 身心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竞争日益激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大家的情感态度、观念意识变得更加复杂。为避免或消除高职学校学生由于种种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精神疾患, 并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让学生可以以正常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当前社会, 已经变成各个高职学校需要共同面对并亟待处理的问题之一。

2.2 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经济学、时事政治、法律基础、职业道德等课程。经济学可以培养学生在政策研究部、金融机构、经济管理工作、从事经济预测、分析、规划的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时事政治教育应选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讲解。政治是高职学生较为头痛的学科, 如何将政治与时事结合起来是时事政治教学里重要的研究目标。法律基础教育是普通高校里非法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主要向学生阐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法律的基础原理。职业道德教育, 主要是教育学生从事工作时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心理。

2.3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全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 也是历史赋予学校的时代课题。特别是高职院校, 较多地被市场经济影响。在设定教育目标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即专业教育过窄、共性制约过强、文化熏陶过弱、功利导向过重、只重视技术科学的教育、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3 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法之专业模块建立和分析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一线岗位的工作员工;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主要为了培养学究型的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区别, 直接导致了高职学校和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之间教学重点、目标、方式的差异。高职学校主要培养面向市场高技能的操作人员, 而不是面向考试的书生, 也就是说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掌握适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更要注重学习技术的应用。

从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着手, 兼顾学生的就业面, 学生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培养:特/普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普通的切削加工;塑料模设计和制造;冷冲模设计和制造;机械制造基本技能;机械设计。立足于高职学习模具专业的学生们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依照模具专业本身的教学目标与专业特色, 采用实用主义的方针, 理论够用就好的原则, 设置了高职模具专业的七个专业模块, 即专业的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冷冲压模和塑料模的设计和制造、模具数控加工的技术、毕业设计等。

3.1 专业基础的教育模块

1) 专业基础的理论模块。专业基础的理论教育, 需要以能力当本位、以素质做基础, 对模具专业的基础理论进行有机整合、系统优化、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以及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用理论引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工作。专业基础的理论模块主要有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电工电子和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

2) 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理论和实践如何进行有机结合, 是模具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时面临的重要难点。课程学习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模具学科的理论基础, 但不能提供给学生们最受企业关注的基本工作经验与工作知识, 导致学生们难以满足劳动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因此,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践教学, 应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的观念,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同等重视, 在实践过程中以校内课程为主, 注重专业性和学科性, 并向企业进行学习, 保持与工作需求的一致性。基于此, 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主要有机械制造的基础实训、机械制图和CAD实训、机械设计的基础实训、电工和电子的基础实训。

3.2 专业的教育模块

1) 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块需要学生掌握模具的三维建模、NC加工、模具的后置处理等操作技能。用CAXA、UG等建模, 用CAXA、Master CAM进行制造, 用UG等进行加工等, 是模具专业学生在本模块的考核内容。学生必须掌握一个加工和一个建模方面的软件, 才算是完成本模块的能力考核。本模块学制是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 并可以考取这些技能的相关资格证。

2) 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模块也是数控加工的技术基础, 包括了模具制造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其基础理论主要有模具钳工的工艺学、机械设计、模具制造设备和工艺、互换性原理和技术测量、模具材料和热处理等基础知识。其基本技能主要有工量夹具的使用、普通机床的使用和操作、模具钳工、刀具磨刃等。本模块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主要包括一年级第二学期的金工实习以及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技能考证等。

3) 模具数控的加工技术。模具数控的加工技术模块是培养模具专业学生基本功的重要模块之一, 主要考察学生对电火花线切割机、电火花成型机、数控铣等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加工零件质量的保证能力。因此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培养能力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专业实训, 督促学生强化技能进行考证。

4) 冷冲压模和塑料模的设计和制造。目前, 冷冲压模和塑料模是模具行业里重要的两类模具。这两类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也是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一般在二年级学习中开设这两门课程, 通过授课老师讲述理论知识以及工厂实践, 让学生用课程设计的方式, 亲自动手完整地、系统地设计与制造两个典型的模具, 以加深掌握和领会模具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其相关的生产工艺, 确保学生可以熟练地操作相关设备, 使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与知识。

5) 毕业设计。一般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一起进行, 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尽量来自于实习生产现场, 其设计出的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这样就可以在实践及进行毕业设计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出错的几率, 同时也可以持续地改进专业教学。

4 专业模块的实施路线及要点

4.1 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依据专业特点划分专业能力模块, 并将每一个模块内的技能、工作态度、知识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并认定每个模块的核心课程, 列出课程大纲, 并设计好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基本环境、内容组织、内容体系、编制模块的课程课件与教材。

4.2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指的是在实现学习目的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在模块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主要负责编写各个模块的课程学习指南, 按各自模块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 并提高学生自信心, 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考核,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他们可以对自己负责, 边实践边学习, 完成学习后先按照课程的考核标准做自我评价, 达到考核要求后, 再请求教师或现场专家进行评定。

4.3 切实做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尽量选用企业在实际生产的模具, 这样一来, 在学生完成设计后, 既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可以保证他们设计的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以后拿到工厂中, 只需要稍做修改就可以生产成品。

4.4 认真落实“三实习”

1) 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基于模具加工一个实习工作过程, 重在刨、磨、焊、车、铣、钳等工种的锻炼, 以及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在实训过程中, 选用模具的零部件, 使学生对机加工的工艺与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使学生掌握钳工修配的基本技能。

2) 专业实训。专业实训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设计、制造两套经典的冷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 在此过程中主要学习NC加工、电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精密测量等技术。

3) 毕业实习。三年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一般会安排一年时间进行, 可以让学生在工厂实践中得到较好的生产锻炼, 同时可以夯实前两年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 提升学生现场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 结语

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重点主要在课程设计和能力培养上, 从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着手, 兼顾学生的就业面, 培养他们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 重视他们的实践和实习学习。

参考文献

[1]葛立.高职模具模块式教学中专业模块的研究[J].职业技术, 2008 (10) :22-23.

[2]张田荣.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市场需求结合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3) :60-61.

单元模块式教学论文 篇2

我们选择单元作为模块,来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这种“教学”,是有区别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新的方法和思路。这就叫模块化教学。

一、单元模块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在教学时,要求选择模块单元来组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根据目标来选择并制定可操作的单元模块教学方案,是广大一线教师遇到的最困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单元模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单元模块教学” 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目标,把相关知识关联为一条教学线索,融听说读写训练为一体,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由北大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进行单元模块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不能只精通单篇教材,要通盘规划某单元相关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要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的提高,到达老师心中的一个目标;

(2)按单元模块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在不同的课型中分解模块目标,将目标具体化;(3)根据知识的不同内容或单元主题的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类型的模块教学方案,使“模块”各具特色。

(4)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要从自身做起,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再把教学看作仅仅是课堂学习,而是把整个教与学看作是“活动”。在活动中,师生共同发展。

(5)不能只沿用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构建更广泛的获得知识的平台,让学生见多识广;引导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6)不能只满足于学科成绩,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所谓理想的分数;引导学生整体认知事物,不断强化学生的“活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单元模块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在单元模块教学实施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两者的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不能自主发展的学生,是失败的学生。单元模块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的个体主体性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在单元模块教学设计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仍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由教师带领学生精心设计的,教师把脚本写好,舞台搭好,课的情感基调创设好,只等学生上台尽情表演。在经过了几轮单元模块教学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安排单元模块的学习,包括单元的选定,单元内容的取舍,单元活动的组织,单元评价的实施,老师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必要时可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老师的位置从主体退到主导,既而又退到指导作用。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学习的能力得以充分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在单元模块教学课程中主导和主体之间常常相互作用,交互推进。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他们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共同探究知识、技能、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共同享受探究过程中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

单元的内容不是绝对客观的稳定不变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作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单元目标也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师生学飞过程中的一个参考,随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情感、行为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和重构。当一个单元结束,教师和学生会有获得全新感受的体验,获得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达到引人入胜的崭新境界后的满足与喜悦。

因此,在进行单元模块教学设计时老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两者的关系。教师要精心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课型设计体现由老师主导到学生主学的过程落实。因此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还要想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2)教师不能只是固有知识传授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

(3)分单元设计系列化的教学活动,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

(4)研究模块教学中各种特性之间的优化组合,如模块的独立性和教材的系统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和知识的抽象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与学生的个体性等。

(5)注重知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从在老主导下学习过渡到在教师辅导、自主状态下学习。

三、单元模块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课堂教学原则。单元模块教学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和综合性。整体策划单元教学、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这些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了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各项活动。

单元模块教学设计要关注回归经验与生活。教师应该明白: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人生、提高修养,达成目标。

单元模块教学备课时要挖掘模块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教材内容的现实感和生活感,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关注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的主体,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课堂教学所体现的只是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生活的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激情。在教学设计上应给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验的空间,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试的整合,克服单一的呆板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创造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理解、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的境界。

单元模块教学使学生学习方式从老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学,使学生学习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单元模块教学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方位培养,比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编辑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摄影绘画能力、学习评价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等。单元模块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各种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摆脱了以往语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千篇一律机械操作和训练的怪圈,从语文教改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高效之路。

四、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单元模块教学中,单元活动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线,单元活动主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实际情况,达到掌握单元训练重点的目的。在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围绕单元导读内容,通盘设计活动主题。比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时候,该单元共有五篇课文,一篇是古诗,四篇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故事。我们设计该单元的活动主题就围绕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让学生注意收集有关资料,读读原著中与课文有关部分,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入,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然后,在读原著的基础上,我们再在学生中开展讲四大名著故事比赛,同学们阅读和表达兴趣十分浓厚,能力大大提高。

五、在单元模块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单元模块老家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暂差生,更应多一份关怀。(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5)让学生结合单元导读,设计自己的单元达标规划,确立单元目标,组织同学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六、设计多种掌握学习的策略,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权威人士指出,现在的教学百分之八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索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重要途径:

一是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一句名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话深刻地指出了老师教的目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尽量多的设计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并能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也是“授人以渔”的体现,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的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这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学会自我调节的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培养并发展元认知。

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实施“单元模块教学”,从教师的层面讲,需要实现四个改变。

改变一:改变认识

从范畴来看,课程设计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设计是指对单节课层面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宏观设计是指针对某一学科或整本教材进行的教学设计;中观设计,是指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开展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对课程单元或主题模块的设计。就这一定义来说,我们现行的教学多为微观课程设计,而“单元模块教学”则是立足一个单元层面所做的中观教学设计。

当前,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停留在微观层面,在单个课时内“打转”,很难在同一课时内对各种“营养”兼收并蓄,无法展示和提升教师更高层面的教学设计技能。而“单元模块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单课时的教学内容随课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兼顾语文人文与工具两个性质提取单元学习主题,分课型落实单元教学目标。这样的中观教学设计使教师能够更加自由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往下可以合理协调课时之间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往上可以较好兼顾课程整体目标和知识结构。

改变二:改变内容

“单元模块教学”背景下,教学内容在尊重现有单元文章组合的前提下,根据单元主题所需增、删、调、补部分篇目,共同完成某一知识的系统学习,让教材能够真正发挥范例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一单元一得”。比如,我以“描写,让文化艺术如此绚丽”为主题展开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单元教学重点为描写这一语文知识点。在借助单元文章讲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之后,由《口技》同出自《虞初新志》这个点引出《核舟记》,将同册第五单元的文章调至第一单元教学,补充事物描写这一知识点;由作家相同这个点拓展丰子恺的《梧桐树》一文,补充景物描写这一知识点。这样“以文带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有了系统的认识。

改变三:改变模式

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初中二年级语文的周授课节数为5节,其中包括两节作文课。据此,融合单元教学内容,我从单元整体阅读课开始,以第二次主题写作课习得单元方法为终止,把三周作为一个教学周期实施单元教学,下面以图表阐释实施单元教学后的教学操作模式。

改变四:改变课型

单元教学内容发生变化后,随之变化的是课型。在一年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单元目标教学所需,我将教学周期内的课型分为单元预习课、基础知识落实课、整体阅读展示课、精读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能力指导课、拓展阅读课八种。八种课型其实质为八个教学专题,各个专题逐一落实的过程即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深入探究、拓展阅读、练笔巩固的学习过程。其中能力训练课侧重于单元知识在典型文章中的运用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和学生集中学习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第二单元聚焦“人物描写”做深入学习。课内学习结束后,则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指导学生掌握描写这一知识点在语文技能考查中拟题的角度以及应对策略,这样的学习将学与练融为一条知识链,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语文知识。能力指导课侧重于“习得方法”,拓展阅读课则侧重于“根”上的语文训练。阅读内容上可以是同作家阅读,可以是名著阅读;可以拓展以知识,可以训练以方法,可以设计为学生潜心“素读”,可以设计为阅读成果汇报。教学的目的在于拓宽视野、加深理解、积淀文学素养。

至于单元预习课、基础知识落实课、精读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五种传统教学中有,但实施模块化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略有变化的课型。

单元课型设计中与以往区别最大的是整体阅读展示课的教学设计,以下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谈这一课型的具体操作。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从人文的角度讲,通过单元阅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从工具的角度看,本单元文章介绍文化艺术时都采用观演活动来实现,文章中都涉及到了描写这一语文知识。介于此,我设计导学卡片引导学生阅读:

描写,让文化艺术如此绚丽

——第一单元整体阅读预习与展示导学卡片

预习提示:

提示一:请在翻开课本之前再一次复习“语文表达技巧知识库”,这个过程将赋予你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每一篇文章的精彩。

提示二:本单元文章都不同程度运用了描写这一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对这一知识做系统的辨识、积累;单元文章多采用在观演活动中介绍文化艺术的方法,请思考这类文章在结构、顺序方面的特点。

在实践之初,我对单元预习课的定位是“素读”:教师不介入指导,尊重学生元认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提炼单元教学重点。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发现这个过程出现了教学费时、单元教学目标不清晰的弊病。根据上海胡根林博士的指导,我将预习课改为导学案引导下的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初读感受,导学案仅起提示单元学习重点的作用,力求“引而弗牵”,既保证学生阅读的开放性,也保证学生阅读针对性。

单元展示课则是在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上展开的,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

(一)分专题研讨

1组:内容概括(不同文章所介绍文化艺术形式的特点)。

2-4组:行文思路探究(列文章结构提纲,梳理思路)。

5-9组:表达技巧分析(谈每篇文章最突出的写法特点)。

因为整体阅读展示课具有容量大的特点,分专题探讨有利于节省时间,并能避免面面探讨面面不能深入的弊端。此时的分工是建立在学生全面自学基础上的,在后面的交流中同样可以实现生生互动,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二)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师生互动点拨归纳。

概括:用什么方法概括。概括的要求:准确,简洁。

思路:三分式结构(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时间顺序。

表达技巧:描写知识汇总;典型句段中了解描写作用。

这个过程是本课操作难度最高的部分,需要注意三点:把握好引导、提升的时机;激活学生先学体验;资料介入适量,知识深度、广度适中。

(三)总结归纳,提取主题

内容方面:文化艺术。

技巧方面:多用描写。

提取单元主题:描写,让文化艺术如此灿烂。

文化艺术类文章多采用写一次观演活动的形式来呈现,这类文章如何写?根据课堂所学谈看法。(结构、顺序、选点细描)

这一环节是学习的总结和提升,目的是学生在经历了潜入文章细细咂摸之后,“浮出水面”梳理归纳,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瞰所学内容,把文章“读薄”。

(四)学以致用,挖掘训练点

借用单元文章所得方法,写《外教来了》。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本次的写作命题来源于学生生活,方法来源于刚刚进行的单元探究,这就增强了写作指导的针对性。

正所谓:大道至简。从单篇到单元,教师付出的是认识和行动,改变的是语文教学散漫无序等诸多弊病。“单元模块教学”带来了课外阅读课内教、“一单元一得”的教学胜景。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的“卢橘杨梅次第新”,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兴趣浓了,阅读量大了,学习语文得法了……时至今日,教学改革已不再是新名词,但惟有有效地改革才能产生效益,对语文而言,在整合中回归教学的本真,在回归中寻求语文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突破——模块教学不失为当下语文教学有效的改革路径。

单元模块式教学论文 篇4

言语单元主要以“表达”为取向的教学来呈现课程内容, “表达本位”思路是呈“单元块状”的。这种单元块状设计, 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 着眼于能力的训练, 以“单元”来整合学习内容, 来形成教学流程, 来结构课堂教学。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教学策略可灵活处理, 且单元之间有逻辑顺序。

汉字单元:“语义”的教学转化为“语意”的教学

什么是“语义”?即词语的语言义、原始义。那什么是“语意”?笔者把它界定为人们利用汉字以表达自己情意的语用行为。语义转化为语意, 在语文教学中, 就得让学生运用语言, 实践语言。再说, 汉字是中国母语最强有力的音符, 以形表义的独特魅力, 使得每个汉字如一幅画, 如一首诗, 甚至是一个故事。小学语文, 汉字应是基础, 因为汉字具有多义性, 所以, 在教学中, 把汉字作为一个教学单元, 让汉字在儿童心中种下母语的根, 一旦发芽, 其遣词用字能力将有无穷的力量。

具体策略:从儿童的生活语境中生成故事。回想我们当前的汉字教学 (生字) , 其目的是记住汉字的字形, 未与儿童的生活发生联系, 因此儿童眼中汉字只是一个枯燥的符号。如果我们在教学汉字时, 让它与儿童的生活发生联系, 效果就会非同一般。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一课中的词语教学为例:“宽裕、援助、如愿以偿、仁爱、体贴”, 如何激活这些词语, 且能与学生产生意义, 这就得进行单元教学。具体该如何做呢?可先罗列这些词语, 让学生读懂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言语意图。其教学流程如下:

1.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 认清字义, 然后出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音让我担心的是, 家里并不宽裕, 我只攒了一百美元, 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 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音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音这个圣诞节, 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 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援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语境中的意思, 主要是从文本整体意图出发, 直入词语的灵魂。如教学“宽裕”一词, 可让学生先理解“宽裕”一词的表面语义指不富裕, 经济较为困难。一旦进入课文后, 因语用行为, 语义变为了语意, 就是指家庭经济不宽裕还要购买圣诞礼物,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爱心相传, 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 购买洋娃娃给一个小女孩。从这个词语透露出小孩子的同情心和善良。

3援让词语与学生的心理相联结, 形成儿童的心理意义。“如愿以偿”这个词语, 如何让它在儿童心中形成心理意义?当学生理解了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语境意———小女孩得到了她想得到的洋娃娃, 这时可以让学生以“小女孩得到洋娃娃后”进行想象写话, 把“如愿以偿”这个词的意思蕴含在故事中, 再进行回环读。走进去, 还得走出来, 再结合学生的生活。问:生活中, 你有过像课文中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经历吗?学生结合生活讲故事, 这就是“如愿以偿”。

阅读单元———由读懂内容转化为读懂表达

这一单元板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学科中, 阅读能力要我们教师策划阅读的活动, 如果用微型话题, 引导学生去阅读, 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我把它分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把长课文读短 (用词语或用句子来表达) 、学会分析人物、学会分析情节。实际上, 这些内容都离不开“表达”, 阅读完后,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情感。以人教版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为例, 可以设计以下话题让学生去阅读, 在阅读中回答问题, 并从中读懂课文的表达:

音读课文, 描述园子中的植物和动物;

音简述“我”的自由;

音“我”帮祖父锄草;

音“我”帮祖父浇水。

选择以上一个话题, 让学生去阅读, 再围绕选择的话题把阅读后的体会表达出来。这种阅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童年的趣味与纯真也自然而然流露在学生的表达中。这样的阅读, 有主题, 有理解, 有表达。显然, 改变了过去那种分析式的教学。

探索单元———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用知识

这个单元板块主要是学习语文知识, 这知识不是陈述性的概念知识, 而是言语实践的知识。如教人教版四年级《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篇课文有一个明显的写作特点“情景交融”或者说是“借景抒情”。笔者所听的课中, 教师基本上把两个概念标签式地板书在黑板上, 实际上, 作为四年级的孩子, 对这两个概念很难弄明白, 怎么办?

首先要读懂“情”。肖复兴小时候去叶老先生家做客,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到叶老家做客在里院看到的。这是真实的描写, 表达“我”激动的心情, 并成为“我”记忆中叶老的四合院。第二次是“我”和叶老见面交谈后, “我”的心被融化了, 在客厅看到映衬在玻璃窗上的爬山虎, 如一片浓浓的湖水。这是想象描写, 表达作者敬慕的感情, 而成为作者一生记忆中的叶老形象。第三次是后来“我”每次回想与叶老见面, 总想起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那墙爬山虎, 总是那么绿着。结尾点题, 意韵悠长, 余味无穷, 表达作者的无限追思。

三次出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每次都有其背景, 这个背景就在于叶老先生对肖复兴的交流、精心修改作文, “事”与“情”相合, “情”与“景”交融, 每次的“情”要让学生读懂“事”。这样, 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受“爬山虎”的绿的含义, 绿代表了生命, 生命是可以成长的, 也是可以传承的。可见, 作者对叶老的思想和情怀作了十分虔诚的赞美, 以文学的语言给予了高度评价。文中反复出现, 强烈感染读者, 使之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

实践证明, 语文课, 探索语文知识是必要的, 但不能概念化地呈现, 而是要通过课文的事例, 把它结合起来, 成为学生的语用知识, 这样, 知识的教学就有效益了。

编写单元———由研究语言转化为学生言语实践

要让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 就得让学生亲历词语、句子的谋思与运用过程, 让词汇或语言在学生心中产生真实的意义, 融入到学生原有的表达图式中去。我们的“表达本位”语文课非常重视再设情境, 让原文的故事活起来, 让学生的语言用起来, 这就得策划一系列的活动。

音策划了解课文内容的言语实践活动

了解课文内容, 可以改变过去那种读通课文、整体概括的办法, 利用课文中的某个点, 让学生用语言把理解表达出来, 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设计。如人教版五年级《晏子使楚》, 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可设计以下言语活动:概括三个小标题, 用一句话来评价晏子;品评人物———请学生多角度述说晏子。请学生各自选择下面的“话题”,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段话, 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晏子的语言, 楚王的神态, 晏子的打比方说服方法, 提取信息写晏子人物简历, 用精练的语言写人物事迹。

音策划丰富课文情节的言语实践活动

丰富课文情节的言语实践活动, 以“思”为中枢, 以“听”“读”“视”为输入, 以“说”“写”“评”为输出且互为有机循环的“全语用”, 即根据课文内容, 进行想象写话、创造性写话, 个性化评价, 展示儿童个人的表达。笔者在实践中归纳以下几种, 权作参考。

员援仿写学用, 形成表达图式。课文中有好的范式句式, 把握机会, 让学生仿着写, 奠定基础, 丰富儿童的语言图式。如, 教三年级《可贵的沉默》一课, 试仿照这课的人物对话, 学习语言描写, 表达出反复对话的表达范式;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如“月明风清的夜晚……”“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等, 找出并抄下来, 仔细体味, 再仿写几句。

圆援补说续写, 针对性表达。人教版五年级《将相和》———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廉颇因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 然后把第二天负荆请罪的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注意表达出廉颇的认错心理和蔺相如的劝说行为。

猿援变体改编, 创造性表达。人教版四年级《鲸》———以“鲸的自述”为题, 将这说明文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 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源援事实印证, 逻辑性表达。人教版五年级《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缘援想象创编, 丰富性表达。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中的人物, 除了“诸葛亮”和“周瑜”以外, 还有鲁肃、曹操等人的言行写得不多, 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 在课文所提供材料的基础上, 发挥想象, 虚构一个小故事。

远援迁移拓展, 丰富言语。《刷子李》———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 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 能生动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等写一篇人物速写, 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 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苑援话题短文, 评论性表达。《桃花心木》———作者说:“在不确定生活中的人, 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结合课文内容, 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 以这句话为话题, 写片段作文。《珍珠鸟》———思考“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 写一则感想或评论, 圆园园字左右, 与同学交流。

愿援技法实践。《北京的春节》———在这课中, 作者以北京当地的特色, 描绘了北京人的春节生活, 表现出当地的风俗。你不妨模仿这种写法写当地春节文化, 借鉴这种写法, 联系你的生活体验, 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怨援自由表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 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个观点, 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

以上只是一种罗列式的展现, 如果我们能更进一步或者更进两步, 继续进行深入体味, 我们也许又能发现诸如变换文体、变换人称、变换视角、变换范围、变换题材、变换形式等多种多样妙不可言的设计细节。

音策划用语言评价课文的言语实践活动

员援定向探究。如教《草船借箭》,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资料, 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单元模块式教学论文 篇5

目标导引下的单元模块教学备课包括单元教材分析、单元目标制定、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例文阅读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作文教学设计、单元检测试卷。

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备课模板为例,详细介绍单元模块教学备课要走的每一步,以及走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走这一步的指向是什么。

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的切入口就是单元导读。仔细阅读单元导读,不难发现,单元导读包括两部分。前面部分是点明本组主题的内容,后面部分就是单元的任务。第七单元单元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矛和盾的集合》写的是发明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科利亚的木匣》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从而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两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短处,不要被表象迷惑。四个故事中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关键。另外,本组四篇课文在写作特点上都是运用故事说明道理。这种写作手法需要学生了解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当中。

二、单元目标

基于这样的单元特色,确定了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单元19个生字,55个新词并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本单元10个划线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用故事说明道理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梳理本单元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通过读故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如何看问题、如何想问题。

4.了解文章用故事说明道理的写作特点,并尝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编写故事。

这四个单元目标由易到难,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分别由预习达标课、例文阅读课、群文阅读课这三种课型来达成。

第一二两条属于单元基础教学目标,均是在预习达标课上达成,也就是预习达标课的课型目标。而在预习达标课里,把“学习梳理本单元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为预习达标课的重点教学目标。因为结合具体的学情,学生在提问题这一块儿已经走过了能提问题这一个阶段,现在正在向梳理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一高度迈去。并且这一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接下来的例文阅读、群文阅读做下了准备,这也体现了整体单元下各个课型间的衔接。

第三个目标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也是例文阅读课、群文阅读课

里需要落实的重点目标。对道理的理解,虽然一个故事一个道理,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引导学生去理解的方法是一致的,都是在读了故事中主人公经历的思维过程后,结合生活经验去领悟的。并且这一目标的达成也顺势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看问题想问题这一单元主题的落实。同时有了例文中学会看问题想问题的引领后,在群文中才会有了更进一步的思维能力培养,这也是主题单元下不同课型之间的单元目标的推进和深化。

第四个教学目标同样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在三种课型里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预习达标课中,虽不是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时,通过对比总结了单元写作特点:用故事说明道理,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最初的印象。而在例文阅读课上,把这种写作特点的学习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用故事说明道理的写作特点。在例文教学的最后,有意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结构,明确指出这种写作手法,为群文阅读课打好基础。因此,群文阅读课里,老师进一步深入这一目标,把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了解用故事说明道理的写作特点,并尝试用这一写作手法去编写故事。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前面例文的铺垫,群文里引导学生先发现导学案一中三篇课文的结构共同特点,很自然地让学生对这种写作手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其次利用导学案二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从而深化了对这种写作手法的认识。然后结合园地七的习作,将用故事说明道理的写作特点拓展到学生习作当中,从而完成了单元目标的最终达成。由此可见,这一目标的落实在预习达

标课、例文阅读课、群文阅读课经历了由有印象到初步了解,再到了解并学会运用的逐步提升过程,这也是单元整体教学下,各个课型间目标的逐步落实,目标的由浅到深再到拓展提升。

三、单元目标的落实

有了清晰的单元教学目标,那么接下来落实到预习达标课、例文阅读课、群文阅读课上的教学行为就很有指向性了。

1.预习达标课教学设计

环节一“勇闯字词关”主要是检测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否达标并进行相应拓展的环节,是指向第一个单元目标的。

环节二“乐闯朗读关”教学设计明确、简练,就是检测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是否达标,这个标就是指向单元目标二的“通过预习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环节三“智闯内容关”是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学习概括用故事说明道理类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指向单元目标二的“学习概括用故事说明道理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环节四“妙提问题关”是组织学生交流、梳理单元里最有研究价值问题,是指向单元目标二的“学习梳理单元里最有研究价值问题”。

在预习达标课上完成了单元教学目标的1、2两条,单元目标3、4两条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由例文阅读课和群文阅读课这两种课型循序渐进完成。

2.《矛和盾的集合》例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根据单元目标的指引,结合课文《矛和盾的集合》,例文阅读课

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2.初步了解文章用故事说明道理的写作特点,并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这两项目标是对单元目标三四的一个浅层次达成。

环节一是对预习达标课的一个衔接,体现单元模块教学的连贯性。

环节二“品读理解课文,感受思维过程”重点是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发明家发明坦克经历的思维过程,是指向学生思维培养的,是对单元重点目标的落实。指向课型目标二“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看问题、想问题”。

环节三“明道理,学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步骤1、2的内容,即引导学生明白并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是指向课型目标一的。另一方面是步骤3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结构特点,发现文章“用故事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是指向课型目标二的。当然,在这里只是初步学会,是对群文阅读课的一个铺垫。

3.《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课是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课型目标也是在前两种课型达成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的。群文阅读的课型目标是:1.通过导学案的提示,自主学习,能感悟故事中的道理,了解“用故事说明道理”的写作特点,并能尝试编写故事。2.通过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能说出自己的收获,进一步培养如何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单元主题的认识。

这两项目标是在例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对单元目标三、四的深化。

环节一“依据导学案一,发现三篇课文的写法特点都是用故事讲道理。”是对单元重点目标的落实,明确的指向课型目标一。

环节二“依据导学案二,发现三篇课文是如何用故事讲道理的”和环节三“安排单元习作,编写故事”是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是指向应用的,指向了课型目标一,同时也为单元园地中的习作打下基础。

环节四是对整体单元的一个重点回顾,两种预设分别指向了本单元的两个重点,落实了课型目标一和二。

至此,例文阅读课和群文阅读课才是最终全面落实了单元目标三和四。

从预习达标课、例文阅读课和群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上就能够看到,什么样的目标就引导了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目标导引下的教学指向明确,避免了繁琐的课堂组织,教学设计是非常简单的,教学行为简洁而高效。

四、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

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一般由认字词、读课文、知内容、积累、查资料、提问、推荐阅读几个方面。县教研室组织老师编写过,在全县各个学校统一使用。后来,也有很多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发展的情况修改重编的。

其中认字词、读课文这两个栏目比较固定,知内容这一栏是根据年级不同有所改变的。课标上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这一栏采用填空这种半扶半放的形式。而到了高年级五六年级,要求提高了,这一栏变成了开放式的,直接一个问题引领。

查资料这一栏没有固定内容,教师根据单元需要自行安排。

提问题这一栏是对学生一个能力的检测,也是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学生要经历一个能提出问题到会提出问题,最后到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过程。

推荐阅读这一栏比较宽松,一般我们推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内容,随着学生阅读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行安排。

五、单元测试

电子专业“模块式”教学模式探讨 篇6

【关键词】电子专业 “模块式” 教学模式 意义 应用

一、“模块式”教学模式简述

“模块式”教学理念是从模块化教学法中引申出来的,早在“项目化”教学之前,我国就已展开了对“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模块化教学法中,“模块式”教学模式又被称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把技能培训作为核心来进行现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英文缩写为MES。模块式教学模式强调能力的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电子专业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块式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意义

(一)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材施教被纳入了教学要求中,并作为重点部分被学校和教师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之所以说模块式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是因为模块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对所学专业的某一知识点展开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还可以依据学生所愿意的工作职位为主要的培训方向,针对职位需求,将课程知识和培训内容分成若干模块,选择其中对该职位最有用、最有帮助的模块来进行专门的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较为迅速地掌握并拥有实用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成功就业铺路。

(二)有利于职业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我国的教育事业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到现在,各大院校都在与时俱进地做出努力和改变,但仍旧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颇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发展的进程。高等院校的扩招使得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大幅下降,职业院校不得不从学制、专业设置、教学手段、实训模式等方面着手,进行较为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以此来吸收更多的学生。“模块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既新颖又先进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能够掌握专业中基础的几个模块就能顺利就业,以后想再继续深造,可以学习其他更加深层次的模块。

(三)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作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竞争的需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并得到稳固的发展,就必须在人才竞争中取得胜利,于是,工作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便成为企业首要选取的主力人才。在教学和培训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可以在学生的主修专业以外增加几个与之相应的知识模块,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主修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其他有用的并与之相联系的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提高技能水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一岗多职,从容地应对各种变化。

三、“模块式”教学模式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电子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模块设计

电子专业主要是由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个专业知识所构成的一个专业,其中包括电工基础、电子学、机械制图、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十几门专业课程,还包含有市场营销、艺术鉴赏、环境概论在内的几门选修课程。在众多的课程中,学生往往很难做到一一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对所有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例如,可以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实用程度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紧密程度,把纷繁复杂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分为几个模块,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或者将来所期望的就业方向等作为前提条件,自主地选择一个最有用的模块进行学习。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自己所选的专业模块上,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掌握更多对自己有用的技能。

(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培训模块设计

电子专业是一门与电子技术有关的专业,自然离不开大量的技能培训。“模块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电子专业的技能培训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学会并掌握相关的电子技术。在一定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对学生实行更加直观的技能培训,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办法。在电子专业的培训过程中,可以设置各种技能培训模块,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检验并升华理论知识。例如,设置各种机电的拆卸、组装、故障排查、调试等培训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设定任务目标、操作要求和完成时间,让学生不断地演练;学生一旦能够按照规定顺利完成所有模块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自然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先进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强调能力的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要求,还有助于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及帮助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科学合理地把“模块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电子专业的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进行专门的模块设计,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电子专业的教学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实实在在的电子技术,为学生以后参加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晖.MES模式在中职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05):131-132.

[2]耿立华.“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36):15-16.

单元模块式教学论文 篇7

江苏省广大体育教师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又一改革成果是将高中课改的亮点——模块构建的优越性与过去体育教学的特色——单元构建的优点整合起来, 将一个模块合理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明确的单元, 从而形成了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的特色。

本文就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做一简要介绍, 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的实践价值

众所周知, 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课程结构合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课程功能的大小。课程的微观结构——模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则决定着模块教学的功能, 模块的整体功能是在一定内外因作用下模块内部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合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在进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的5年多时间里, 逐步摸索出一套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高中模块教学的模式, 我们称之为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 并且通过课改实验逐渐地领悟到它的实践价值。

1.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凸显了模块教学的优越性

模块教学最大的优越性是能实现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 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运动项目、形成爱好和专长的空间, 也为学校提供了选择课程发展、构建学校特色的空间。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则通过模块内部教材的合理组合为实现灵活的、选择性强的模块教学提供了实施的可能和操作的便利;同时, 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还通过系列的、渐进的身体认知和运动体验, 在连续学练中提高兴趣、巩固所学技能, 为有效地达成模块教学的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 整合了模块教学和单元教学的优越性, 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2.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化解了模块教学中困扰我们的若干难题

在进行模块教学时, 我们常被操作上的一些难题困扰, 这时, 如果以单元为基础来构建模块, 这些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例如:

[问题一]学生选择连续学习某一运动项目的三个模块时, 教师如何确保这些模块之间连续的、递进的逻辑关系?

以篮球模块教学为例, 我们用单元为基础来构建模块, 如果篮球模块 (一) 分解为五个单元, 篮球模块 (二) 分解为四个单元, 篮球模块 (三) 分解为四个单元, 这十三个单元一目了然, 三个模块之间是否具有连续的递进的关系自然一清二楚, 调整起来也很容易, 而以学时为基础构建模块, 三个模块共48学时, 难免顾此失彼。

[问题二]一些民族民间运动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只需做一些介绍, 这些介绍性项目往往构不成18学时的模块, 怎么办?

以民族民间运动项目跳竹竿和抖空竹为例, 我们只需要做一些介绍, 这样我们就可以构建跳竹竿单元 (8学时) 和抖空竹单元 (10学时) , 并共同组成一个民族民间运动项目复合模块。

[问题三]由于某种特殊原因, 在某一学期内未完成一个完整的模块教学, 怎么办?

如果我们用单元为基础来构建模块, 按单元所含学时的比例, 用小数计算这些单元的学分, 则我们就能灵活处理上述问题, 将模块的一个或几个单元移到下学期去教, 这样既不破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不影响学分的测算。

3.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为模块教学的实施、评价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与以学时为基本单位来构建模块相比较,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分解和达成, 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调整、更新和重组, 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有利于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合理运用和搭配, 也有利于对教和学的评价。

以对一节体育课的评价为例, 过去我们在评价高中模块教学的某一节课 (特别是常态课) 时, 往往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在模块教学中只有把这一节课放到它所在模块的某一单元中去看才能看出这节课在该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才能明了上课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的优劣, 才能看出上课教师在处理科学预设与艺术生成的关系上的能力和水平。

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还为模块教学的管理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可操作的模式。这就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 教研组或教研组领导下的专项备课组根据水平教学计划共同设计模块教学计划, 细化到单元;体育教师则根据模块教学计划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细化到学时。这样既发挥了教研组的集体智慧, 又发挥了每个教师的专长和主观能动性;既防止过于集中统一, 丧失了模块教学的优越性, 又防止过于放任自流, 难以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二、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要点

根据课程标准, 在模块学习目标的引领下, 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 把握教材的教与学的重点、难点, 分解模块进行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 要着重抓好以下要点:

1.依据模块教学计划, 通过模块教学内容的分解, 整合相关教学资源, 确定单元的主项教学内容, 确定是否配置和如何配置辅项教学内容, 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整个模块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并将教学内容教材化。

2.根据单元教学内容, 分解模块学习目标, 并结合校情、学情和教情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是模块学习目标的子目标, 是对模块学习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 是指向明确且可观察、可测量的。首先, 单元目标的制定要切合教学实际, 引导学生的积极期望, 要让学生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基本能达成目标;其次, 要有机融合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努力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使其逐步形成爱好和专长;第三,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重点, 预估教学难点, 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评价内容、方法。

4.确定单元授课学时, 并把单元学习内容分解到各学时中去, 形成层层展开、步步推进的学习链条, 通过链条的各个环节——学时的目标达成来有效地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在江苏省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时教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的是篮球模块 (五) 第三单元“传切、突分配合”的教学计划 (附后) 。该方案的设计者——南京市中华中学教师姜玉华在总结前四个篮球模块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发现学生普遍喜爱篮球运动, 并已具备较好的篮球运动技能, 但在平时打篮球时单打独斗居多, 团队合作的意识不强, 缺少相互间配合的战术训练, 于是他把篮球模块 (五) 设计为“进攻基础配合”, 内含“快攻”、“掩护与策应”、“传切、突分配合”和“实践练习”四个单元, 其中的“传切、突分配合”单元设计就较好地抓住了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要点, 被顾渊彦教授等专家一致推荐为优秀设计方案。

三、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重视形式结构与实质结构的协调一致

基于模块的单元建构, 将教学单元作为模块的完整的基本单位是在模块这样一种课程结构下对它的微观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关于教学的微观结构, 顾渊彦教授认为“理应把它分为两大层次, 即形式结构与实质结构”。形式结构是指教什么和怎样教, 包括了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问题;实质结构则是指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即采用合理的设计达成教学目标。

在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中, 我们要力求做到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的协调, 在形式结构方面我们抓住的是教学内容的教材化, 在实质结构方面我们抓住的是问题的解决, 只有协调地考虑这两个方面的效果, 即采用什么教材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高中模块教学中较多出现的微观结构, 是以选项教学为特征的教材单元,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在将教学内容教材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学习需求、潜在能力的分析, 选准问题, 设置问题情境, 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使选项教学课具有活力, 从而为学生所喜爱。

2.关注基础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同步推进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 正因为如此, 课程标准把田径类列为共同必修系列, 就是关注学生基础发展, 特别是关注基础体能的发展。同时课程标准又提出“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 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 这是个性发展的需要。如何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是一个新课题。

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首先, 如果将田径类必修必学模块进行单元构建, 分成3个~4个单元, 分别安排在高中各个学习阶段, 这样就避免了“基础发展”集中在某一学期, 其他学期则全部为“个性发展”项目的学习。其次把体操类项目列为校定必学教材, 将解决体能中的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基础练习列为必学内容, 校定必学体操模块也分成若干单元, 分别安排在高中各个学习阶段, 用以提高基础发展的比重。再次, 在模块教学中对必修选学的各个模块进行单元构建时, 我们除了考虑反映个性发展的主项外, 还可以考虑搭配反映基础要求的辅项, 这些辅项可以是对主项教材的基础准备和铺垫也可是对主项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另外在对必修选学模块进行单元构建时, 除了反映个性发展的教材单元外还可以间隔配置以发展基础体能的运动处方为教材的课题单元。

3.坚持健康教育和运动教育的相互融合

新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为了把健康教育和运动教育联系起来,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专门设立了一个健康教育系列, 我们可以将这一必修必学模块分解成若干单元, 进行单元构建, 这样既可以集中施教也可以分散安排。但是坚持健康教育和运动教育的相互融合, 远远不止于此, 更重要的是用健康第一的思想来指导模块教学, 把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学习中, 体现在单元构建的每一节实践课里。

首先, 在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中, 我们要抓好两条主线:运动主线和健康主线。运动主线是载体, 健康主线是目标, 应通过载体去达成目标, 即促进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其次, 在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中要以健身理论来指导体育实践, 我们在考察英国体育教学的时候, 一个最受启发的地方就是每节课前英国体育教师都要从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特点来阐述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指出这一堂课主要活动身体的哪一部位, 运动对骨骼、肌肉、神经起到什么作用, 如何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中的保护。最后, 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应和课外阳光体育活动以及竞赛结合起来, 将运动教育和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延伸到课外, 只有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附:

南京市中华中学 姜玉华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单元构建[J].体育教学, 2006 (5) :16-18.

[2]顾渊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3) :29-30.

[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10-14.

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模块式教学

高职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准确定位, 文化课的地位弱化, 课时减少的趋势日益明显, 高职数学如何在这种新趋势下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实用”这两大功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模块式教学法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把一个复杂、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 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通过各模块的优化组合, 使教学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和目标的需求, 以达到现代综合教育的目的。随着高职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模块式教学将成为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的研究背景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 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 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 对高职数学课程的定位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工具课程, 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 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 在教学内容上面面俱到, 不能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专业课程的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 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此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二、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的内容体系

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 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满足专业课程的学习,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为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高职数学教学模块的设置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 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针对专业作一定的取舍, 最后确定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压缩一些不常用的内容, 删除一些繁杂的推导和证明, 增加一些体现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新内容。但这并不是盲目地删减教学内容,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函数、极限、连续、微积分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 增加数学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软件求解高等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模式重新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充分体现为专业服务的宗旨。为此, 可将高职数学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

基础模块这部分内容为高职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 是学生今后学习后继的专业课程必备的知识, 这一部分也贯穿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该模块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和基本的数学思想, 一方面满足后继课程对数学的需求, 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模块体现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挂钩,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 感受到数学理论不是凭空出现的, 它来源于实际问题也服务于实际问题。这一模块的授课方式可以相对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会用一系列数学软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 可以由某一专业技术问题的数学应用展开, 亦可由有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和高等数学教师来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 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 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使得高等数学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更加突出, 应用性更加广泛。

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 强调应用性。高职数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一般都是由实例出发, 从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在导入时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来还原现实情景背后的数学, 使数学教学成为现实的、有实际背景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数学建模突破传统教学方式,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 能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 由于其题目的开放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对青年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生动的案例使学生看到数学建模给经济管理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实际应用价值, 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 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课程教学中, 形成“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比如在高等数学部分, 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和保险收益等多个例子;在线性代数部分, 讲解投入产出模型等;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 讲解色盲问题等。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的优点

(一) 能够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现行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

这种“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深度与专业学习中用到的具体计算方法之间的矛盾;完整的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中部分知识的具体应用之间的矛盾;专业需求的理论完整性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实用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整合教材内容, 实施模块式教学, 在有限的学时内, 有效地将学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 能够突出高职数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模块式实质就是突出数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高职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 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应用不但是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 而且也符合数学教学模块式的趋势。模块式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和人力资源等, 各专业可以自主选取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 不同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块, 能将数学教学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实际的特性, 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这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 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和有用的数学知识, 又可增加教学内容趣味性和实用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以致用。

(三) 能够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和思想,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体现高职的教育特色

模块式教学可以选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介绍数学软件的使用等方式和方法。例如运用数学软件把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 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 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应用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具体实践,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四) 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很容易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 可以按院系将各专业所需的不同教学模块展示在网络上, 方便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复习

利用各个教学模块建立完善的, 集成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还可以包括学习指导、知识拓展、专业常识、疑难解答、动态演示等, 既可作为网络教程, 又可作课堂教学补充。网络课程的开发, 更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不仅可有效缓解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 体现以能力为核心, 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使专业问题的解决得到模拟实现。根据不同专业对高职数学的要求, 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块, 从而使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高职教师积极探索模块式教学改革, 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并以模块式的研究成果为指导, 使以后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沈柳平.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块式教学建构的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 2007 (4) .

[2]杨伟伟.高职高等数学模块组合教学探索与实践[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8 (3) :98.

[3]肖前军, 周金玉, 欧阳章东, 邓总纲.模块式下的高职数学差异化教学[J].科技信息 (自然科学版) , 2009 (19) :19.

技工院校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9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级别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根据技工院校的教学特点将教学计划按“三段式”模式制定, 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及综合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其中文化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传统教学 (第一阶段) , 专业课程模块实行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 (第二阶段) , 综合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实行校企联合式教学, 即学生到企业顶岗学习, 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第三阶段) 。

专业课教学模块的设置必须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 必须符合企业用户的需要。如维修电工专业 (中级) 专业课程可编为九个模块:钳工基本技能模块、电工基本技能模块、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模块、电子技术应用模块、电动机模块、变压器模块、供配电模块、常用生产机械电气线路故障检修模块、电动机自动调速模块、PLC控制技术模块。

课题的设置必须符合模块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有的按“模块——课题——分课题”的形式设置, 如电动机基本控制线模块中的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设分课题一: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分课题二: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分课题三:绕线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等。有的按“模块——课题”的形式设置, 如电动机模块设课题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拆装;课题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安装;课题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和维护;课题四: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及其重绕等。

2 编制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

传统教材没有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一体化, 不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因此学校要根据技工院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 组织教师编写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编写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 一体化教学教材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 适当降低专业理论的难点, 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 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

(2) 以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 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的编写方式导入教材内容, 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 尽可能多地在教材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4) 力要使教材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5) 编制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 应按模块编制, 独立成册。

3 培养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能讲会做, 因此,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还要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为培养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应专门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可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利用假期组织全部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或每学期抽调部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 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操作技能。

(2) 利用假期组织全部专业理论课教师到校实习厂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3) 对于教师紧, 又是两个教师共同完成一个班级教学任务的学校, 可采取一个班级配一名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一名实习指导教师的方式, 由学校组织两名教师签定互培协议, 让两名教师互相培训, 共同提高。互相培训要有培训计划和目标, 学期结束由学校组织考核, 对于效果显著的教师进行奖励。

(4) 组织实习指导教师有计划地自学或参加各类学校的学习和培训, 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

(5) 学校还应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在一定期限内, 必须取得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习指导教师在一定期限内, 必须取得本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

(6) 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 学校还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

(7) 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有关政策, 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4 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准备

(1) 教室。

一体化教学的教室里要布置黑板、多媒体等理论教学设施, 又要布置技能训练用的工位、设备、器具等技能训练设施。教室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工位, 摆放设备、元件、器材和工具等。

(2) 工位。

不同专业、不同模块、不同课题的工位有不同的设置, 总的说来是以满足训练为原则。如维修电工专

业的钳工基本技能模块、电工基本技能模块、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模块、电子技术应用模块等, 设一人一个工位比较好, 而常用生产机械电气线路故障检修模块和电动机模块设两个人一个工位比较好。

(3) 设备及元件。

设备及元件要符合专业及模块的特点, 其技术方面要满足训练目标的要求, 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其数量要能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

5 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

5.1 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质量评价, 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评价三个重要因素。教学质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 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人格等状况作出诊断, 以求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思想品德水平;另一个是对一体化教学过程诸因素的组合及教学效果状况进行评判, 以求了解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安排, 以及教学方法等情况。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的项目包括如下几方面:

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偏重于: (1) 教学目标的明确程度与达成程度; (2) 讲授和训练内容的科学性; (3) 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与关键的处理; (4) 课堂作业的分量与难易程度。

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评价的重点是教学方法, 同时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因素: (1) 方法的启发性; (2) 学生技能操作的机会; (3) 照顾个性差异; (4) 对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指导; (5) 教学语言、示范与板书; (6) 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

课堂结构。课堂结构评价主要是评价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技校学生的年龄特征, 是否符合一体化职业教学的特点。具体有: (1) 教学环节的设计; (2) 对学生认知结构和技能结构的组织; (3) 讲授与训练; (4) 教学时间分配。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有所侧重。具体有: (1) 教学进程经济、合理; (2) 对学生要求严而不死; (3) 正确评价学生; (4) 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5) 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分合有序, 合而不乱。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价有: (1) 课时计划完成情况; (2) 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劳动品质和思想素质、 (5)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5.2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具有的操作技能主要由学校和鉴定机构通过测验、考试、鉴定来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可按模块进行, 模块总成绩可由技能平时成绩、技能考试成绩、理论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 其权重分别为20、40、15、25。

6 结语

根据我院的试行, 技工院校推行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 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好处。抓好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 要注重教学模块和课题的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的编制;要有先进的设备、元件及足够的器材、工具作保障;更要注重对一体化教学质量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建, 李伟, 赵金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5) .

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研究与探索 篇10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 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而同时又发展迅猛, 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 教学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 与专业结合不密切。这与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落后, 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传统数学教育观以“知识本位”为中心, 重理论轻实践, 忽视专业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因此, 教育观念应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教学内容陈旧, 难以满足专业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 各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 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 压缩了基础课教学时数, 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 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 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于逻辑上的严谨、计算上的精确, 面面俱到, 脱离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 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 进行工科、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模块教学势在必行, 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为此应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 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 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率不容乐观随着高校扩招, 学生质量急剧下降, 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薄弱, 很大一部分学。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 是没得选择的无奈之举, 以后根本用不上。基础本身就不好再加上这种消极的态度,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另外, 大学的学习毕竟不同于高中, 使得很多学生不会学习, 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 进行专业模块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 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 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 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为此, 应将高职数学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 其中公共基础模块由一元微积分和数学实验组成;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和空间几何、级数、布尔代数以及线性代数和概率;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 强调应用性。工科、经管类、信息类三大类结合调研进行合理选块。工科教学的专业模块为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以及线性代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模块为二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信息类的专业模块为布尔代数、矩阵行列式、概率、图论基础等。

加强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实施模块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 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 且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问题, 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去面对专业知识问题, 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和建议, 针对不同专业搜集相关典型案例, 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例如, 经济类专业的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接触到曲线的凹凸性及函数图形的描绘、变力作功、液体静压力等问题, 完全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 而要把重点放在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 这样更实用、更有价值。而线性代数与计算机原理有直接的联系,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同时, 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练习, 对内容拓宽和深化, 强调知识应用可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反复学习, 学生得以反复记忆, 进而熟练掌握, 这更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其岗位职责, 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效益。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能够应用于实际,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在具体操作时, 要做到:

1.由传统的“面向定义”转变为“面向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 进行问题驱动教学。删去那些繁琐的计算与复杂的推理过程, 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自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 函数作为过渡性衔接内容可少讲, 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 空间解析几何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预备知识, 加之学生在中学已接触过, 可略讲;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 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

2.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 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 在生活实际中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 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多个例子。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 例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 这对深化学生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 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 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 建立模型, 再引入概念和方法。笔者认为, 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模思想, 应强调量的差异, 应举更多有实际意义的例子, 贯彻数学建模思想, 是将解决问题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 而不只是用做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例如使用讲义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 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 避免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上课时间上可能出现的冲突, 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优补弱。网络技术促进了教学的自主化、互动化, 使数学教学更现代化, 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一种崭新的教学元素, 这种教学信息量大, 形象直观, 特别是涉及图形教学, 它富有动感。像定积分的概念教学时, 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观察出分割、取近似等每一步过程, 使学生一目了然, 易于接受。但有了多媒体, 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应用, 像求导、积分等计算用传统的“黑板+粉笔”, 学生更能明白解题的思路、过程。总而言之, 要合理选择, 两者结合, 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数学软件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反复练习、训练, 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浪费。一是学生就业后用到纯数学的知识很少, 用到的只是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等;二是在信息时代, 大量的数学计算、画图等用手工操作太费时费力, 而用数学软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 要详细介绍教学所使用的软件Mathematica和Matlab, 把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 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 更新计算技术, 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应用能力。

全面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高职数学除了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外, 主要是为专业服务, 传统考核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通常的限时考试使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也不能真正地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会使较多的学生越来越对数学产生恐惧、厌烦心理, 为考试而考试, 与我们的教学出发点相违背。目前我校学生的数学成绩由平时25%、期中闭卷考25%、期末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 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上课出勤率等, 另外两块都打出具体分数。笔者认为, 考试评价制度应进行改革, 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由平时成绩、数学实验 (数学软件应用) 和闭卷考试三块组成比较合理。平时除了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之外, 还可结合小论文的形式, 数学论文由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可设置与单利、复利、税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最小投入与最大收益、最佳方案、概率、统计等有关的问题, 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 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数学实验主要就是上机情况, 看学生对数学软件掌握得如何, 便于今后进一步的应用。期末闭卷考试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同时又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既是一种思维方式, 也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 也是一种素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 体现以能力为核心,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与专业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当然, 如何更好地进行高等数学的模块式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高职数学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 应进行相关的模块教学, 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应用, 更好地服务于专业。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景彦, 吴素敏, 王风莉.试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探索, 2007, (6) .

[2]陶金瑞, 霍凤芹.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 2007, (6) .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模块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模块式 教学 思考

高中政治新课标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课程设计上建构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必修课程模块,以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生活与消费”、“投资与创业”等为主题,具有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对学生生活的关注。新课程模块化设置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以下思考与挑战。

一、如何把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生活现象以政治学科视角立体化解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重建学生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系。当代高中生,他们的生活还不是开阔的,而是需要拓展的,是需要增强其生活底蕴的。而这项工作自然而然要由教师来完成。政治教师要把新课程真正当成一种有文化价值的“精神食粮”,用以熏陶学生的心灵,成为具有精神感召力的活动载体,发挥其文化品位、文化气息,不仅仅把知识作为结论、作为产品传授给学生,而要以文化等视角去解读生活现象。为此,高中政治教师不能不具有多学科素养,仅有本学科还远远不够,还应做到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具备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点燃学生这颗生命的火种,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保护学生人格和对其潜能开发,关注其生活状况、生存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强调以生活为基础的同时,教师不可忽视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思想政治观点的形成,学科知识的支撑是必要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理念,对于高中政治新课程尤其重要。

二、如何把具体的生活现象与抽象理论对应衔接,做到不脱节、不生硬、不灌输

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人们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作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抽象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如在《多变的价格》这一课题中,教会学生从现象入手应用基本知识去分析。例如在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不是特别富裕的人们,每每在换季和节后到大中城市花较少的钱买回时尚且称心的打折服装。用供求影响价格的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回答起来不难,在于换季或节后,一些服装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商家争相出售,消费者持币待购,商家不得不打折降价以便卖出商品,所以人们能花较少的钱买回所需的服装。要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一些相关理论,不要一整盘地端出来,强迫他们吃下去。通过生活现象入手,通过探究获得,通过实践了解,获取基本理论的途径多样化起来,这就不生硬;理论的东西脱离了现实,就没有任何的生命力。高中政治新课程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如何结合研究性学习深化认识生活现象、深入探究,把学生推入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过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体性,向教师学习,自主学习,向书本、向生活学习,从多种资源中吸取知识智慧。例如《多变的价格》这一课题,以讨论探究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经济现象入手,通过讨论探究解决相关理论问题,亲身体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主性、独立性和竞争性的能力,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推进新课程中,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释价格变动的原因,解释是哪些因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四、如何在教学中围绕模块主题正确处理面、线、点的关系,协调统一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新课程从生活现象入手,并不止于生活现象,而是拓展、延伸、深化。作为政治教师,要做好面、线、点的衔接工作。面是指模块化设计或建构方式;线是指各模块的特定主题;点是指单一模块的内容知识。新课程中,高中政治在知识学习这个目标维度,其内涵指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多样化活动经验。“过程——方法”的目标主要指不要过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是要注重学习过程,突出“学会学习”、“学会体验”。就高中政治新课程各个模块而方,在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追求理想生活的本领。新课程模块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的课程目标应该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并在此引领下造福于国家、社会、自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在体验与感受。

教师还要把观念更新与方法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要让课堂充满民主竞争氛围,使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得到培养和发挥,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导向,使政治课从课堂走向社会,优化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发挥多教法的合力,采取灵活性的课程教学策略。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篇12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 传统教学方法中, 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 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 造成了知识相互脱节。

第二, 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多数认为理论课枯燥乏味, 较难理解。由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 学生的专业兴趣不高。

第三, 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 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又能做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的理论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 采用“分层推进、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把教学要求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 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结合点, 分层制订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策略,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多采用现场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 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 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 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

第三, 打破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的界限, 将知识、能力和技能综合化,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能力。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的实践运作

针对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用人需求, 我校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以下模块式教学:

第一, 普通车床模块。在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求所有学生首先进行普通车床的实践操作, 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实现“理实一体”。教师给每个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 建立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学习记录, 针对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理论掌握能力的不同, 初步隐性地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以便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最近发展区域的目标制订。

第二, 数控仿真模块。我校建设了数控加工实验室, 配备有数控教学用车床及数控铣床, 并安装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及加工、制造编程软件, 学生可以学习数控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编程。针对各项任务要求, 学生自主进行各种类型零件、各种加工工艺要求的加工步骤、刀具选用、编程及仿真模拟练习。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及接受情况, 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 不断调整教学难度及任务, 以适应学生个体能力逐层提高的教学目的。

第三, 数控加工模块。在仿真加工训练以后, 学生们会按进步速度的先后进入数控设备的实操阶段。我校最近几年投入巨大的资金创建了技能型人才培养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 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三维雕刻机等设备。在这一模块中, 对不同教学层次的学生, 可进行不同重点方向的培养: (1) 以电火花、线切割为主。对于学习成绩及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 在初步了解了其他设备的使用方法后, 可以培训以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为主的数控加工技术, 使这一层次的学生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目标。 (2) 以数控车为主。一方面在企业用人需要方面, 这一技术群的需求量比较大;另一方面, 数控车加工技术具有中等复杂程度, 操作及工艺容易掌握。 (3) 以数控铣、加工中心为主。对一些领悟能力强、动手能力好、成绩优秀的学生, 可以进行以数控铣及加工中心为主的数控加工技术培训。同样符合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及技术难度程度, 学生可对一些复杂的零件进行实际产品的加工优化等。

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试验的体会

通过采用模块式一体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 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第一, 对设备的使用有好处。可以有效地缓解设备的使用密集问题, 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通过对学生进行仿真练习, 可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工艺问题、操作问题等,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贵重设备。

第二, 对学生的发展有好处。 (1) 模块式培养方式可使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动手能力、不同发展潜力的学生都能够学到与自己相近的发展区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能满足企业不同岗位的用人要求, 使学生都能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 (2) 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 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普通车床或数控加工技术的等级证。大多数学生可以考取中级工操作等级证, 而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直接在校考取高级工操作证, 提高了自己的就业能力。 (3) 在参加省级及国家级数控加工技术大赛中, 我校学生脱颖而出, 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 多人多次在全国数控加工技术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是对模块式一体化培养方式的一种肯定。

第三, 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好处。通过模块式一体化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 不仅适应了新时期的新教学任务, 我校也拥有了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多人多次在全国职工数控大赛中获奖。

五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 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培

摘要:随着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启动, 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人才培养任务。本文结合吉林化工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模块式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 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模块,一体化,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王东涛.数控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3)

上一篇: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下一篇:农村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