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共12篇)
模块式 篇1
0 引言
目前,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和培养人才的模式, 与高职教育“提高质量、工学结合、对接产业”的教育方向和目标还有不少差距,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快速地融入到社会中, 不能迅速地适应本职工作, 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 本文对目前培养和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并改革。通过试验, 找到一个可以适应企业与社会要求的、以模具设计和加工为工作过程的新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法。
1 当前模具专业课程的设计
当前,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使用基础教育的方法或者采用老套的中专学校教育模式。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或者两个阶段。三阶段课程包括:专业课段、基础课段、选修课段。其中基础课有体育、政治、数学、英语、语文、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学;专业课有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冷冲压工具和模具设计、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模具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塑料成型方法、机械原理和零件、互换性原理、CAM/CAD塑料模具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选修课有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专业英语、冲塑设备、企业管理。两阶段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 其开设的课程与顺序和三阶段课程基本一样, 只是将三阶段课程的内容重新划分成两阶段课程。与本科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比较分析, 两类学校的课程科目也大致相同。在设计专业课程时, 选用基础教育方法或本科学校编写的教材, 再按部就班讲授。设计的专业课程轻实践、重理论, 理论性的教学课时较多, 讲述理论的科目占了绝大部分, 理论知识复杂难懂, 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课程时还没有凸显高职教育够用、实用的目的。在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 没有考虑到专业特点, 与模具设计和加工相关的工作进行对接, 所以对高职学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充分。
高职教育在设计课程及教学模式时需要把对接相关产业、提高质量、工学结合当作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的综合能力与操作技能。此外,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还需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 以改革单元课程为基础, 整合必要的课程或开发新的课程, 并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 从而建立一套规范、稳定、科学的专业培养模式。因此, 需拓宽专业口径, 把社会适应面宽、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实践动手能力强等, 当作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应用和模具设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当作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 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之基础教育模块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法中基础教育模块包括以下三部分。
2.1 身心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竞争日益激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大家的情感态度、观念意识变得更加复杂。为避免或消除高职学校学生由于种种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精神疾患, 并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让学生可以以正常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当前社会, 已经变成各个高职学校需要共同面对并亟待处理的问题之一。
2.2 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经济学、时事政治、法律基础、职业道德等课程。经济学可以培养学生在政策研究部、金融机构、经济管理工作、从事经济预测、分析、规划的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时事政治教育应选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讲解。政治是高职学生较为头痛的学科, 如何将政治与时事结合起来是时事政治教学里重要的研究目标。法律基础教育是普通高校里非法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主要向学生阐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法律的基础原理。职业道德教育, 主要是教育学生从事工作时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心理。
2.3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全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 也是历史赋予学校的时代课题。特别是高职院校, 较多地被市场经济影响。在设定教育目标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即专业教育过窄、共性制约过强、文化熏陶过弱、功利导向过重、只重视技术科学的教育、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3 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法之专业模块建立和分析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一线岗位的工作员工;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主要为了培养学究型的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区别, 直接导致了高职学校和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之间教学重点、目标、方式的差异。高职学校主要培养面向市场高技能的操作人员, 而不是面向考试的书生, 也就是说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掌握适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更要注重学习技术的应用。
从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着手, 兼顾学生的就业面, 学生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培养:特/普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普通的切削加工;塑料模设计和制造;冷冲模设计和制造;机械制造基本技能;机械设计。立足于高职学习模具专业的学生们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依照模具专业本身的教学目标与专业特色, 采用实用主义的方针, 理论够用就好的原则, 设置了高职模具专业的七个专业模块, 即专业的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冷冲压模和塑料模的设计和制造、模具数控加工的技术、毕业设计等。
3.1 专业基础的教育模块
1) 专业基础的理论模块。专业基础的理论教育, 需要以能力当本位、以素质做基础, 对模具专业的基础理论进行有机整合、系统优化、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以及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用理论引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工作。专业基础的理论模块主要有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电工电子和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
2) 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理论和实践如何进行有机结合, 是模具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时面临的重要难点。课程学习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模具学科的理论基础, 但不能提供给学生们最受企业关注的基本工作经验与工作知识, 导致学生们难以满足劳动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因此,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践教学, 应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的观念,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同等重视, 在实践过程中以校内课程为主, 注重专业性和学科性, 并向企业进行学习, 保持与工作需求的一致性。基于此, 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主要有机械制造的基础实训、机械制图和CAD实训、机械设计的基础实训、电工和电子的基础实训。
3.2 专业的教育模块
1) 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块需要学生掌握模具的三维建模、NC加工、模具的后置处理等操作技能。用CAXA、UG等建模, 用CAXA、Master CAM进行制造, 用UG等进行加工等, 是模具专业学生在本模块的考核内容。学生必须掌握一个加工和一个建模方面的软件, 才算是完成本模块的能力考核。本模块学制是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 并可以考取这些技能的相关资格证。
2) 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模块也是数控加工的技术基础, 包括了模具制造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其基础理论主要有模具钳工的工艺学、机械设计、模具制造设备和工艺、互换性原理和技术测量、模具材料和热处理等基础知识。其基本技能主要有工量夹具的使用、普通机床的使用和操作、模具钳工、刀具磨刃等。本模块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主要包括一年级第二学期的金工实习以及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技能考证等。
3) 模具数控的加工技术。模具数控的加工技术模块是培养模具专业学生基本功的重要模块之一, 主要考察学生对电火花线切割机、电火花成型机、数控铣等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加工零件质量的保证能力。因此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培养能力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专业实训, 督促学生强化技能进行考证。
4) 冷冲压模和塑料模的设计和制造。目前, 冷冲压模和塑料模是模具行业里重要的两类模具。这两类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也是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一般在二年级学习中开设这两门课程, 通过授课老师讲述理论知识以及工厂实践, 让学生用课程设计的方式, 亲自动手完整地、系统地设计与制造两个典型的模具, 以加深掌握和领会模具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其相关的生产工艺, 确保学生可以熟练地操作相关设备, 使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与知识。
5) 毕业设计。一般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一起进行, 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尽量来自于实习生产现场, 其设计出的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这样就可以在实践及进行毕业设计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出错的几率, 同时也可以持续地改进专业教学。
4 专业模块的实施路线及要点
4.1 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依据专业特点划分专业能力模块, 并将每一个模块内的技能、工作态度、知识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并认定每个模块的核心课程, 列出课程大纲, 并设计好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基本环境、内容组织、内容体系、编制模块的课程课件与教材。
4.2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指的是在实现学习目的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在模块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主要负责编写各个模块的课程学习指南, 按各自模块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 并提高学生自信心, 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考核,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他们可以对自己负责, 边实践边学习, 完成学习后先按照课程的考核标准做自我评价, 达到考核要求后, 再请求教师或现场专家进行评定。
4.3 切实做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尽量选用企业在实际生产的模具, 这样一来, 在学生完成设计后, 既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可以保证他们设计的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以后拿到工厂中, 只需要稍做修改就可以生产成品。
4.4 认真落实“三实习”
1) 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基于模具加工一个实习工作过程, 重在刨、磨、焊、车、铣、钳等工种的锻炼, 以及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在实训过程中, 选用模具的零部件, 使学生对机加工的工艺与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使学生掌握钳工修配的基本技能。
2) 专业实训。专业实训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设计、制造两套经典的冷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 在此过程中主要学习NC加工、电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精密测量等技术。
3) 毕业实习。三年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一般会安排一年时间进行, 可以让学生在工厂实践中得到较好的生产锻炼, 同时可以夯实前两年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 提升学生现场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 结语
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重点主要在课程设计和能力培养上, 从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着手, 兼顾学生的就业面, 培养他们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 重视他们的实践和实习学习。
参考文献
[1]葛立.高职模具模块式教学中专业模块的研究[J].职业技术, 2008 (10) :22-23.
[2]张田荣.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市场需求结合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3) :60-61.
模块式 篇2
颜春林 江苏省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 222061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强调学生自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创造潜能自然在学生身上迸发。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注重“确立目标、分组合作”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学质疑——精心指导
“自学质疑”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一模块一定要让学生先朗读课文,然后完成学案,对于学案完成的情况不应统一要求,应该关注差异、因人而异。因为“自学质疑”不是为了检验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为了教师展开课堂教学了解学情。因而,学生完成学案之后,教师要及时审阅,了解学情,以便选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但是,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还处于养成阶段,对于更多的孩子而言,还不完全具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质疑”的指导。
二、交流展示——耐心训练
本模块要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交流展示如果仅仅是优秀学生的展台,学困生是看客、是陪客,就失去其意义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加大“两极分化”,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差生更多的机会。有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不发言怎么办?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发言意识,要从学生发言的语言形式入手,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应成为学生的讲堂,成为学生的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辩论场。
三、互动探究——深入合作
互动探究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互动探究”关键是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高质量的问题,才会有高质量的思考。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课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互动探究”还要注意合理分工。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班级内、小组内合理分工,各个成员通力合作,首先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然后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四、精讲点拨——恰到好处
“精讲”和“点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精讲是点拨的一种形式,点拨往往又需要精讲。“精讲点拨”穿插于学生“互动探究”之后的再次“交流展示”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已经学会、已经读懂的内容教师不要再苦苦追问;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教师要学会倾听,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应该迂回一下,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一提起“讲解”很多人总是把它和“注入式教学”紧密相连。进入新课改以来,很多老师生怕被扣上教学理念不先进的大帽子,故而在课堂上该讲的却不敢讲。比如《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使得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林肯对于奴隶制度和不平等社会现状的深恶痛绝,所以,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就必须相机讲解“触目惊心的黑奴市场”,以帮助学生了解南北战争前夕美国的现状,明白林肯“人人平等”思想的由来。
五、矫正反馈——及时到位
“矫正反馈”模块设计的主旨是“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矫正反馈可以专段时间进行,比如在精讲点拨前进行,或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即时进行。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矫正反馈”最好在“交流展示”和“精讲点拨”的过程中即时进行。比如学生朗读课文丢字、漏字、添字、破句时,教师应及时帮忙纠正;学生交流朗读感受语言表到不到位、理解肤浅、价值偏离,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迁移运用——有节有度
“迁移运用”模块要求“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迁移运用”要控制练习的量,努力做到“精讲精练”。现在小学语文练习《补充习题》《学习指导》《综合性学案》三套并行,有的老师居然要求三套全部完成,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严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使得学生除了练习以外,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写作,有可能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尼采说: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浪费过我的力量。”我们究竟怎样能够让学生变得聪明呢?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学生去思考一些重复的问题,不要人为地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要让学生在“精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 职业教育 课程设置
2005年10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一、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在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的探索,国内的“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等在系统性、科学性等环节的衔接、评价体系方面均存在问题,处于在探索阶段。课程开发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适用背景,大面积推广的条件还不成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瓶颈之一,多年来在局部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仍没有根本改变。其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开发缺乏职业性。
由于受普通教育影响,课程内容构建上仍然带有基础课程模式的体系特征,职业教育基础课程多是高中课程的压缩。
(二)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性。
职业教育在有些方面滞后于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滞后性又集中地表现在课程设置上,毕业生走向社会,不能完全跟上专业的需求,即使有了工作岗位也要再学习,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出现了育人与用人背离的现象,职业教育的特色难以凸显。
(三)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
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模式没能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模式之中,处于模仿的初级阶段,教师习惯于按所选教材组织内容授课,不善于研究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更少研究所教内容如何与学生以后工作相结合,缺乏不断参加生产实践、学习生产现场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主动性,课程开发能力低下。
二、国外职教模式的启发
20世纪70至90年代以来,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模式主要有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加拿大CBE模式。这些模式有很多的共性表现为:1.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目标学习法。2.采用非学科系统性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3.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质量,评定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
三、模块式教学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强调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课程模块设置遵循基础性和时代性相统一、整体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理论体性和实用性相统一、专业性与通识性相统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符合职业人才特点,符合市场需求。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结构
1.基础模块。
对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突出最基础、最主要、最实用的内容,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学或参考,强调理论的讲解要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最后落实到专业技能提高上来。
2.专业模块。
(1)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在确定职业(专业)技能模块时,根据当时市场的要求为标准,将这些知识技能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技能模块。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组织教学。
(2)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目前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时期,因此在确定职业技能模块构成时应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只是着眼于某一个岗位的职业,从职业岗位群体出发,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创业与发展的需要。
(3)以实际学情为基础。目前职业教育对象大多是基础较差的初、高中毕业生,在确定技能模块构成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应考虑培养学制和目标,有不同的层次标准。
3.前沿模块。
介绍学科最新的前沿信息给学生,目的不是介绍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了解学科前沿信息,让学生领悟渗透在这些信息中的新的思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受体制的制约,职业学校教师结构老化,知识亟需更新。目前将所有教师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是不现实的。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使教师达到模块教学的要求。
(一)培养骨干教师。对专业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尽可能提供多的外出学习考查培训机会促使他们不断的学习进步,逐渐使他们成为学科的中坚力量。
(二)加大学术交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使教师逐渐适应模块教学。如:开展模块式教学示范课、模块式教学法的研讨会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二次开发教材
采用与模块教学法相适应的教材,最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模块教学,开发模块教材成为当务之急,但目前开发一整套模块教材目前还存在许多困难。在模块教材还未开发出来的条件下,面对传统的普通教材,如何对传统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适应模块式教学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块式学分制的设想 篇4
1 实行学分制的优势[3,4]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 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课程考查的变通性, 考试、重考不合格, 可重修学分;体现培养过程中的指导性, 在导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实现学习方案的最优化;体现学习时间的灵活性, 不受学历教育年限的限制, 可缩短培养周期, 提高教育效率;有利于文理渗透, 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 使教师增强竞争意识, 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 模块式学分制的设想
模块式学分制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标准, 以现行教学计划为依据, 以职业能力课和支撑职业能力课的主要基本能力课为主模块的学分制。由1个主模块和2个辅模块构成, 其学分比例为主模块占课程总学分的60%, 辅模块 (一) 占课程总学分的25%, 辅模块 (二) 占课程总学分的15%。理论课和实践课按教学时数计算, 理论课16学时为1学分, 实践课12学时为1学分。毕业实习按周计算, 每2周为1学分。为克服学分制难以体现学生学习质量这一缺点, 在记录学分的同时记录绩点。其计算方法为绩点等于该课程的学分乘以权数。90分及以上 (优秀) 、80~89分 (良好) 、70~79分 (中等) 、60~69分 (及格) 、59分及以下 (不及格) 的权数分别为4、3、2、1、0。按专业设主模块, 按专业分类设辅模块 (一) 、辅模块 (二) 。主模块中的课程以职业能力课为主, 辅模块 (一) 中的课程以一类专业相关课程为主, 辅模块 (二) 中的课程以素质教育课程为主。
3 模块式学分制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学计划, 由各专业带头人负责将本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进行分类, 组成主模块和辅模块。根据总学分制定学生毕业应获得的学分, 经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论证后, 报主管院校长审批执行。选课原则:主模块中的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每位学生必选;主模块以外的课程学生可在各模块任选;教学计划以外的任选课列在辅模块 (二) 中;学生每学期选修的学分,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 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确定所选的课程后不得更改。选课程序为教务处向学生公布课程介绍和教师情况简介;新生第1学期报到后第1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网上选课。其他学期的选课在前一学期的第17~18教学周进行;教务处利用教学管理网页公布选课结果, 并将注册的学生名单送交任课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和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教务处根据每门课程选修的人数进行排课, 利用网络和书面形式公布课程表。考核方法:选课并注册的学生应按时参加考核, 成绩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考试不及格的课程, 学生在新学期开学第1周报名参加重考;经重考仍不合格的课程, 学生可申请重修并交纳重修学分的学费;重新修满规定的学时后, 申请补考, 经补考合格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毕业时应获得本专业每个模块规定的最低学分。
4 实行模块式学分制的保障
实行模块式学分制,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人才观, 以学生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要制订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计划,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主模块和辅模块。三要实行导师制, 每个专业至少配备一名本专业的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选课, 避免出现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凑学分的现象, 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四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办法, 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五是建立网络平台, 安装教学管理系统, 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六是实行弹性学制,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 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总之, 模块式学分制是以模块的形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案, 它在确保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 给学生以较大的选课空间, 以发展学生个性, 实现学习方案最优化, 从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莹, 周志刚.学分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2, (4) :57~58.
[2]程瑶, 臧文龙.积极推行学分制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辽宁高职学报, 2003, (5) :47~48.
[3]冯萍.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2) :37~38.
模块式 篇5
关键词:艺术;课程;模块;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教学模式已为人所聚焦。艺术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前些年我校艺术教学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我校艺术教学改革率先进行,形成了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自由组合为原则的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式教学。本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二)研究意义
一方面,我校目前的课程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艺术教学改革研究在学校率先进行,对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研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模块”式教学研究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这种模式以学生发展的个性需要为目的,更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研究能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并带动其他学科进行大胆地实践与研究,对创建研究型学校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人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因此,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3.“发现学习”理论。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让学生从“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转到“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上来。
二、研究内容
(一)艺术校本课程教学分班制
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学校经过理论研究和调查实践,在艺术课开设上实施艺术学习“小班制”(如下图),也就是把传统的每三个班级合并成一个艺术大班,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分成六个模块小班,六个模块是:(1)传统民族美术;(2)素描写生;(3)创意水溶彩铅;(4)音乐欣赏与演唱;(5)音乐欣赏与语言艺术;(6)合唱。这种大胆创新的分班模式区别于传统分班模式,实施目的在于提升艺术教学的效果,提高校本艺术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二)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制
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制主要包括两块内容:一是学生“模块式”学习,在选课之初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个性特长和兴趣愿望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块班级上课,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二是教师“模块式”教学,在艺术校本课程的`设置方面,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各自的专长特色和专业发展开设不同的特色校本课程,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专业特长,同样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模块式”教学与学生“模块式”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艺术校本课程学习灵活性
艺术校本课采取“走班式”教学,也称“走读式”教学,六个模块小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到不同的教室进行模块学习,走班学习体现出学习灵活机动性的一面。
艺术校本课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情变化做适当调整。()具体来说分为两个方面:
1.学生方面。模块教学的学习内容以一个学期为周期,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要重新选择,这样学生便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模块。
2.教师方面。教师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后,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表现和问卷调查在下一轮模块学习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杨老师在第一学年开设了涂鸦课堂的模块学习,第二学年更改成传统民族美术。灵活性使得“模块”教学更赋魅力,更具艺术性,它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善于变通,与时俱进。
(四)艺术校本课程研究综合性
艺术校本课程是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与综合研究的基础后确定的。我们通过收集、研究相关资料,调查艺术教学状况,制订方案等研究准备后,对课题深入实践与实施,最后提炼总结出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式教学。
三、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
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对“模块式”学习方法充满了热情,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我们设置了一份调查问卷:
1.你对艺术校本课的总体评价。A.喜欢B.一般C.不喜欢(选C的同学请注明原因 )
2.初一美术、音乐课(传统式)与初二艺术课(走班式)对比,你更喜欢哪一种上课方式?A.初一B.初二C.无所谓
3.你愿意在下学期继续实施艺术校本课吗?A.愿意B.无所谓C.不愿意
调查结果百分比:
从问卷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确实喜欢“模块式”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的艺术素养明显提高
1.实施“模块”式教学以来,学生在期末测试以及平时作业的成绩比实施“模块”式教学前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有些小模块成绩,如素描提高了50%,稍低一些的音乐欣赏与语言艺术也提高了近30%.另外,学生在期评中的自我评价环节认为艺术校本课对于艺术修养方面的提升有帮助的达到53.10%.
2.学生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艺术活动,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效果明显。在校内学校艺术节、新年音乐会、才艺大赛、科幻画比赛、现场班级名片绘制大赛等活动的参与人数明显比往年多。在校外学生的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人次、省级2人次、市级4人次、区级1人次,取得不俗成绩。
(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显著提高
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学校更宽松、更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相长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展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前沿探索等,全力以赴“武装”自己,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四)艺术特色学校进一步完善
在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式教学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我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艺术特色学校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改进“模块”式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的学习要加强
不断加强学习,做学习型、研究性教师,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育改革在深化,教育理论不断创新,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的学习,梳理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深入研究“模块”式教学存在的这样那样问题,深入探究艺术课程的功能,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雄厚的知识储备和完美的课堂教学艺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价值,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教学评价要得当
艺术课程是富有魅力的课堂,艺术课堂评价也应该是富有魅力的。教师“模块”式教学课堂评价不能太机械教条,应多元化、富有新意,得当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诸如“该生对水溶彩铅兴趣浓厚,有强烈的创作欲,技法成熟,色彩感觉也非常好,如果在后期处理方面能够再多下点工夫那就更棒了!”之类的课堂评价用语就很好地体现课堂评价的艺术。
总之,“模块”式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艺术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对“模块”式教学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06-01.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1-01.
葛赛尔。罗丹艺术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03.
模块式 篇6
一、用问题引领学生的“自学质疑”
“六模块”建构式英语课堂中“自学质疑”环节是教学中的关键,我们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贵有疑,学生的思要带有疑问,有疑问才会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在自学质疑环节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进行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完成基础练习,发现并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课前应先精心设计导学问题,这些问题应引导学生积极去阅读和思考。
例如,在讲授牛津英语9AUnitOneStarSigns的Reading之前,本人提出的导学问题是:①ZhaoBenshanisahumorousperson,canyoutellmewhathisstarsignis?②AlbertEinstein??sstarsignwasPisces.Whatdoeshisstarsignsayabouthim?Dotheymatchhischaracteristics?③Whatkindoffrienddoyouwanttomake?Why?
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质疑的问题,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在交流展示中提出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展示环节主要展示解决学案中问题的思路,共享学习成果。展示可以分为组内交流展示和班内交流展示,完成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特别是教师对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的点评与肯定,会促进学生提出更优质的问题。
例如,牛津英语9AUnitFourTVprogrammes的Vocabulary部分,本课时谈论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TypesofTVprogrammes)。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提出有代表性的新问题。
三、在互动探究中解决“双基”问题
互动探究的问题一是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二是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针对本组内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互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释疑解惑。对于其他学生的解答持不同意见的,还可以再次进行质疑,实现兵教兵,兵练兵,最终达到兵强兵的目的。培养学生参与互动、互动探究的意识。
四、在精讲点拨中“点拨”重点和难点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后反映的典型问题,教师要有筛选性地进行点拨,特别要对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问题的过程中,要渗透学科思想的知识形成过程,要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方法及规律;对重点和难点适当点拨。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9AUnitOneStarSigns的Grammar部分时,学生合作探究后抛出这样一个典型的问题:如何区分句型Itis/was+形容词+ofsbtodosth.和Itis/was+形容词+forsbtodosth.
这是本课时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必须给学生解释清楚。
五、在矫正反馈中反思仍然存在的问题
反馈体现在自学质疑(学案收改)后,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的情况把握时,在精讲点拨后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课堂巩固习题的完成后等,矫正可随时进行,可专段时间进行。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犯错是难免的,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耐心、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UnitOneReadingTimeshavechanged中,教师在梳理了课文中有关阳光镇的变化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来思考:Whatdoyouthinkofthechangesinyourhometown?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有的学生指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并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阐述。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成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家乡变化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家乡的环境没有以前好了;人口增多,耕地减少,交通拥挤;人情比以前淡薄了。经过适时点评,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
六、在迁移应用中解决新生成的问题
自学质疑主要让学生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迁移应用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迁移应用是学生内化学习内容,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灵活应用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
新型组合模块式减振器 篇7
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减振器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全橡胶、橡胶-金属弹簧组合、纯金属弹簧、钢丝绳减振器等,尽管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且一旦制成其结构参数就不可调整,这给选型带来诸多不便。为此,通过对多种减振器的观察、探索,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模块式减振器,该减振器的最大特点是可依据使用条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适时调节,使用方便。
1设计要求
为使要求减振的仪器设备能在最佳状态下工作,要求减振器应满足如下要求:①能对减振器的结构参数进行适时调节;②成型后的减振器结构尺寸固定不变;③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减振器的结构设计
由橡胶减振元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安装板组成的橡胶减振器结构示意图见图1,由弹性减振环与固定安装板组合成的异型金属环减振器见图2,由橡胶减振元件和弹性减振环联合组装成的具有不同阻尼比的减振器见图3。其中,橡胶减振元件由高弹性、高延伸率和抗热解能力的聚氨基甲酸脂合成橡胶为母体材料,制成预弯U形或其它的结构形式;弹性减振环是由弹簧钢丝制作并经热处理工艺处理过的腰形金属环。组合时,依据被试设备的使用需求,通过不同数量的橡胶减振元件和不同梯度变化的弹性减振环进行适当的组合安装,可得到具有不同弹性模量、刚度以及不同梯度变化的模块化减振器,以适应设备不同工况的减振要求。同时该模块化减振器亦可将橡胶减振器或弹性环作为减振单元,安装于设备中需要局部减振的部位,使用灵活、方便。
3组合模块式减振器工作原理
依据设备的使用要求,选取不同型号、不同梯度变化的弹性减振环及橡胶减振器组成橡胶减振器、金属弹簧减振器和组合减振器,各减振器工作原理如下:
1—U形橡胶件;2—上固定安装板;3—异型橡胶件;4—矩形橡胶件;5—下固定安装板
3.1 橡胶减振器
橡胶本体具有线性柔韧性,几乎可被拉伸到破裂而不失去其弹性,并能承受交变应力而不易疲劳。减振器受压缩时,其弹性件外表面受拉力,内表面受压缩,使其受到的动能被弹性件消耗。
橡胶减振器的特征是自振频率较低,当激振频率很低时,减振器处于非减振区,这时减振效果差;如果激振频率接近减振器的自振频率时,则振幅大增,这种情况还不如不用减振器的好;当激振频率大于自振频率一定值后,减振器处于减振区内,此时减振效果显著。其减振效率η可以表示为:
其中:F0为没有装减振器时作用于基础上的力;F为装减振器时作用于基础上的力。
3.2 金属弹性减振器
利用金属弹性件的力学稳定性,能准确设计出刚度适中的弹性件,获得自振频率很高或很低的减振器,装配简便,使用可靠。
金属弹性减振器的特征是对于冲击载荷有很好的缓冲性能,对振动阻尼作用较小,不如橡胶那样能迅速衰减振动。本弹性结构件采用的是并联形式,此时金属弹性减振器的弹簧刚度K为:
K=k1+k2+…+kn 。
其中:ki为并联的各金属弹性件的刚度。故此时并联金属弹性减振器的自振频率f为:
undefined。
其中:W为被试设备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
从上式可以看出,被试设备重量W与重力加速度g为定值,那么,通过调整金属弹性件的系统刚度K值,即可改变减振器的自振频率,以避开共振频率。
3.3 橡胶—金属弹簧组合减振器
将橡胶与金属弹性件组合为一体,利用金属弹性件稳定的力学性能,解决了橡胶减振器固有的“弹性后效”缺陷。此外,由于金属减振器的自振频率不允许接近或等于设备的激振频率,否则会产生共振,这样只有使其自振频率远离激振频率,但提高弹性件的刚度使其变的很硬,而这又不利于减振,如果将弹簧设计的很软,又使振幅大大增加,也不利于减振。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将金属弹性件设计成较为适中的刚度,利用橡胶弹性件的特性对其进行调整以达到合适的刚度。
4组合式减振器的主要特点
组合式减振器与传统减振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1)使用灵活、实用性强。该减振器以橡胶及金属弹性件为基体,依据不同的使用工况,对弹性件进行不同配制、安装,组成全橡胶减振器、纯金属弹性件减振器、橡胶-金属弹性件减振器,以获得不同特性、梯度变化的减振器,达到设备的减振需求。
(2)可扩展性强。该减振器通过改变内部弹性件的安装角度以改变其承载能力。在减振器受外来载荷冲击时,内部弹性件能起到互相补偿、互相抑制的作用,从而使其内部具有非线性弯曲或拉伸刚度,在各弹性元件相对移动时,产生非线性阻尼,大量吸收和耗散系统的运动能量,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3)该减振器将橡胶与金属弹性件有机结合,克服了橡胶自振频率低以及具有“弹性后效”现象等缺陷。使用过程中,橡胶弹性件处于非减振区时,由非线性刚度的金属弹性件承担工作,因为弹性件在垂直方向具有非线性刚度及大的变形能力,在减振区显示相当硬的特征,使其自振频率远离激振频率,提高系统的减振效果。另一方面在被试设备受到冲击载荷作用,该组合减振器显示出很强的变形能力,重复冲击作用后,能在瞬间自动复位,确保系统可靠地工作。
(4)该减振器结构紧凑,重量轻,可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使其在空间3个轴向上均有自由变形的能力,系统可在6个自由度上起到减振作用,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5结论
该减振器结合了橡胶和弹簧减振器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在设定减振指标要求范围内适时可调,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可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拾义.减振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
[2]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煤炭模块式洗选设备安全安装分析 篇8
一、我国选煤现状
在我国的十一五、十二五期间, 我国煤炭行业的原煤入洗总量增长十分迅速, 从2000年至2006年, 由3.4亿t增长到7.8亿t, 从2006年到2011年, 由7.8亿t增长到15.4t, 增长量十分惊人。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 全国煤炭的入选率一直在26%-46%左右, 而国外发达国家煤炭入选率则达到了80%以上, 两者相比差距十分巨大。从我国的煤炭选煤厂分布来看, 主要是分布在煤炭储存量较为丰富的地区, 如山西中部、山东西部、辽宁、黑龙江、贵州、河北中部、云南等地, 大约有160多座选煤厂, 入洗能力在3.6亿t左右。
我国的洗选煤技术一直在进步, 不断推动选煤厂效率的提高。选煤厂平均员工在150人左右, 与2000年的330人相比减少了很多, 而炼焦煤选煤厂效率也从原来的18t/工增长到2010年的70t/工左右, 动力选煤厂的增长速度则更快。我国现已经建立了健全的洁净煤炭研究机构, 主要研究煤炭的生产技术、净化技术和洗选技术等, 相关的教育类研究机构有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研究机构有媒体科学院等, 中国的洁净煤已经发展了相当大的规模, 但是对于模块式洗选设备安全安装方面, 还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
二、选煤设备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模块式洗选煤安全安装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很多地方容易出现差错。首先就是洗煤机器的出错率较高, 工作效率较为低下,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运行结果角度来看会出现功能性故障和参数性故障, 二是从缘由角度来看会出现正常故障和异常故障。在运行结果上, 功能性故障是因为选煤机器的一些零件出现失灵现象, 比如说刮板拉弯、电视坏掉等现象;参数性故障则是出现机器的参数大于限定的最大额度, 由此造成选煤机器的失灵或故障。从缘由角度来看, 出现较多的是正常故障, 异常故障在一般状况下不会出现。总的来说, 机器故障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造成其故障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在技术层面上, 洗煤机器还会受到其他机器的干扰造成机器失灵, 其他机器的干扰会阻碍清洗能力的发挥, 降低生产效率。对于颗粒较大的煤炭会造成凝固沉淀现象, 导致刮板机的工作不稳定, 破坏原有的布局状况。另外, 在洗煤过程中还会出现煤淘汰过剩现象, 造成机器机能较差状况。
三、模块式洗选煤概述及组成
模块式洗煤利用的是非节奏流水施工作业, 充分利用了可操作空间和时间, 减少了非劳动性的消耗, 将钢结构安装与设备安装紧密相连, 与钢结构安装能够同步进行, 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工期。
在洗选煤的设备分类中, 重介质旋流器可以分为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双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洗选设备多是大型设备, 在自动排料等方面有着良好的绩效, 在动筛跳汰机方面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都在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浮选机的选择主要考虑精细的特点, 最好实现大型化的特点。在几个较为重要的设备上, 振动筛主要用于脱泥、脱介筛分, 筛面的挡水坝十分重要, 主要用于脱水脱介。重介旋流器要根据洗煤厂自身的条件、习惯性来进行选择, 在调整重介旋流器上要进行入料压力, 对旋流器进行及时调整, 确保最好的工作状态。磁选机要采用有较高磁场强度的, 保证即使在入料中, 也能达到较好的磁选回收率。絮凝剂设备最好选用能够实现手动和自动两种运行方式的系统, 保证在定期取样和澄清清浊度上有较好效果。控制系统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要结合最新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及时更新, 利用技术优势对整个模块式洗煤进行良好控制。自动补水阀门要在实际运用中在控制系统主机上达到一定高度, 保证料桶液处于设定高度。
模块式洗选设备的引进是一个大胆的创新, 新材料的应用方面要保证设备部件的使用寿命, 煤矿厂在模块式洗煤的设备选型上要具有创新意识, 利用好新设备。模块式洗选设备的自动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设备, 而是融入生产组织的自动化机制, 一旦发现异常就可以及时停止设备的运行。模块式洗选煤选用智能化、中心化的安装系统, 可以自动调节变频器, 自动调节压力, 实现设备的大型化, 具有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四、加强洗选设备安全安装的对策
(一) 统筹规划, 有序组织
做好模块式洗选设备安装工作, 首先要做好安装施工的设计, 根据科学的设计来检验工作效果。在进行安装计划之前, 要遵循安装规定, 合理进行设计布局, 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在进行机电安装时, 要严格遵守安装的各项规定, 按照各种指标、操作流程进行安装, 以不改变安装结果的前提下进行灵活的实施手段和安装过程。对于人才的选择也要有所关注, 需要安排一个能够统筹全局、懂得机电安装的人进行合理调度, 确保安装进度, 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二) 严格标准, 科学组织
因为模块式洗选设备属于特殊的机电设备, 安装工作需要注意安全, 可靠性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机器的组装上, 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安装标准, 让安装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安装, 遵循相关的规范性操作模式, 科学进行组织安装, 保证机器模块式机电设备组织安装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保证煤矿能够得到安全生产。
(三) 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模块式洗选设备安全安装的首要途径, 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设备安装成败。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模块式煤炭厂不断进步的首要途径。机电安装企业需要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 激发起创新潜能, 不断扩大发展空间, 以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总结
模块式选煤是一种设计合理、设备优良的生产系统, 其成本较低, 质量较高, 自动化程度高, 实现了智能化的特点。模块式洗煤厂的总体设计, 工艺水平、设备选型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现在的生产系统中, 生产技术不断改善带来的效益是十分客观的,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应当借鉴成功的模块式选煤厂经验, 学习先进的技术, 不断提高设备安全安装问题, 引进最新技术, 不断创新, 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少雷, 等.大型选煤技术装备政策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研究, 2008, 05:82-85.
[2]孙买占, 等.国内首座大型模块式洗煤厂生产系统简介[J].山西煤炭, 2001, 21 (02) :28-30.
模块式 篇9
一、总体设想
1. 理论基础。
会计课程传统学科模式或称学科中心课程模式是将多类课程按序排列为分阶段的相关课程, 然后把它组成一个多门课程相互衔接又各自为政的结构庞大的体系。高职会计专业学制一般为3年, 在此期间, 学生将完成《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开设课程, 教学中课程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生的会计工作岗位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本研究根据会计省级精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 以基于会计基本岗位群的模块式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 以专业课程模块化, 分岗位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课程模式为理论基础。
2. 课程特点综述。
加强职业技能, 强化技能水平,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研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围绕会计实践工作中具体核算岗位的设置, 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穿插进行, 特别强化技能实践教学, 具有以下特征: (1) 技能教学课程化。即各项岗位技能安排适当的课时进行课堂教学, 教授各岗位的专业理论知识, 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在实践训练时操作规范准确。 (2) 技能训练模块化。即各项岗位技能项目在经过一定的课时教学后, 在技能训练时间分岗位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技能考核项目化。即对各项岗位技能考核制定不同的考核项目, 分阶段、分类别确定考核目标, 体现各技能岗位的不同特性与实践要求。
3. 课程范型与课程模式的选择。
(1) 课程范型是一种基本的课程模式, 在理论教学上, 取“学科中心”课程之长, 加强不同会计岗位职业理论知识教学, 注重理论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和融合。在实践教学上, 取“活动中心”课程之所长, 使学生经验知识的获取和各种技能的训练有足够的实践保证, 从而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既快又好地胜任各项会计岗位工作, 实现零距离上岗。在课程开发上, 取“能力中心”课程之所长, 在进行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 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 广泛听取和吸收不同行业、部门、岗位等人士的意见, 决定课程内容, 使课程的开发程序规范、科学, 避免在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上的主观随意性。在教学形式上, 取“问题中心”课程之所长, 以解决实践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契机, 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启发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 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课程模式产生的基础是课程范型, 但两者又不一一对应, 就本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而言, 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是最适宜的,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 模块化课程模式又可细分为模块化矩阵式和模块化组合式, 模块化矩阵式是通过职业分析得到胜任职业工作岗位全部能力的矩阵表, 并将所有矩阵单位制作成课程模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 要根据会计专业各具体岗位的具体要求、学生的实际需要、模块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构等, 组合形成合适的课程计划。模块化组合式课程模式是模块化矩阵式课程模式在层次和领域上的深化和扩展, 从会计专业出发, 就是以会计职业的若干工作规范和要求作为模块单元, 每个模块既包括学习单元也包括训练单元, 既包括认知学习又包括职业态度养成和能力训练。
二、会计基本岗位群模块式会计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专业模块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结合会计核算基本岗位设置模块课程, 建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为基础的授课模式, 即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出发, 面向企事业单位会计具体的核算岗位, 培养会计核算型人才和会计事务管理人才。各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有:
1. 出纳核算岗位:
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货币资金以及出纳会计实务的内容。具体有银行结算知识, 收付凭证的审核方法, 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银行存款对账单的处理, 结算凭证的填写方法, 点钞技能、假钞识别方法等。
2. 往来款项核算岗位:
主要包括债权债务的结算, 凭证的审核, 债权的催收、差旅费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 应收应付款项的核对方法, 债务重组的核算办法, 或有事项的核算方法等。
3. 财产物资核算岗位:
主要包括存货和固定资产核算, 具体有存货收、发、存的核算, 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 存货的盘存方法及结果处理, 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 在建工程成本的归集, 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的确定, 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处置的核算和计提折旧的核算等。
4. 成本费用核算岗位:
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的费用核算以及成本会计的有关内容以及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等方面内容。具体有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职工薪酬的结算与分配、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计算、公积金的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成本分析方法等。
5.资本资金核算岗位:
主要包括所有者权益、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等。具体有企业资金的取得、使用以及流动资金、筹资的管理等。
6. 财务成果核算岗位:
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的核算, 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的核算, 利润、利润分配的核算,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等。
7. 总账报表核算岗位:
主要包括审查财务收支、稽核各种记账凭证、对账簿记录进行抽查、登记总账, 并进行对账、结账, 编制试算平衡表, 编制各类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相关内容。
三、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专业课程模块化, 分岗位进行课程开发。具体方法有:
1. 职业分析。
对会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和从业者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便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行详细分析, 以此为依据来确定高职会计基本岗位群模块的组成。
2. 课程设计。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者在职业基础方面对应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现行教材深入分析,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教学条件、学生素质等实际情况, 确定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 选取不同课程范型进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3. 教材编写。
选择课程内容编排主线, 编写会计岗位化课程教学大纲, 最终完成岗位化课程教材的编写。冲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 构建新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坚持可行性、实用性、操作性的原则。
4. 课程实施。
制订切实可行的某一岗位化课程每一教学单元的实施方案, 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情况、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教学单元的时间进程、教学单元的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设计, 还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等。
5. 课程评价。
针对岗位化课程方案的功能、结构、内容岗位化程度以及课程岗位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模块式外包的本质和管理实践含意 篇10
外包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 包含众多的形式和方法。例如目前流行的外包形式就有定牌制造的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零部件外包、工序外包、服务外包、管理外包等, 所以需要更为精细化的研究。从企业外包活动的“彻底性”角度分析, 模块式外包形式被提了出来, 学者们也看到了行业模块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实行外包的现象 (Ernst and Kamrad , 2000) , 模块化问题也经常在战略性外包中进行讨论 (Momme et al., 2000) 。笔者试图从模块化的特征出发分析模块式外包的本质及其管理实践的意义, 以期深化外包具体形式的研究, 对相关的企业管理者有所帮助。
一、 模块化的基本思想
从广义来讲, 模块化是有效组织复杂产品和流程设计和生产的一种途径 (Baldwin and Clark, 1997) 。所谓模块是指可组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独立功能的半自律性的子系统, 可以通过标准的界面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 (青木昌彦, 2003) 。每个模块的研发和改进都独立于其他模块的研发和改进, 每个模块所特有的信息处理过程都被包含在模块的内部, 如同一个“黑箱” (Black box) , 但是有一个或数个通用的标准界面与系统或其他模块相互连接。从系统功能角度看, 系统可以被看作是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组件组成,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可以被分解成一系列功能模块, 这些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系统的所有功能 (Ulrich, 1995; Sanchez, Mahoney, 1996 ) 。模块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模块分解化和模块集中化。模块分解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者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独立设计的半自律子系统的行为;模块集中化是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独立设计的子系统 (模块) 统一起来, 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行为。
模块化的发展源于其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体现出的优势。其一, 模块化通过良好的分工, 使我们能够处理复杂的事务。通过模块分解来应对复杂系统的观点可以追溯到西蒙的管理思想 (Simon, 1962) , 复杂的系统如果可以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子系统, 那么通过子系统问题的解决就能处理复杂的大系统。现代企业经营中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朝复杂化方向发展, 有的甚至已经超出现有能力, 此时模块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二, 模块化能够部分减少设计和生产中的管理工作, 由于每个模块内部开展的工作都是独立的, 模块是属于松散联系 (Loosely coupled) 的子系统 (Weick, 1976) , 所以模块之间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大为减少, 有时管理成本的节约能够构成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其三, 模块化的结构会产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能对付子系统的不确定性。模块化之后, 从总装企业来看, 由于一个子系统模块会有多个供应商提供, 减少了系统风险。其四, 模块化系统有助于创新。一是有利于模块的创新。在模块化的结构中, 各个模块具有半自主的权利, 只要遵循了看得见的设计规则, 就可以随意在模块内部创新, 在遵循同一规则的前提下, 模块制造商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 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竞争。每个模块制造商都是独立完成自己的研发, 具有背靠背的特征。在平行展开的试验中, 只要其他条件相同, 彼此之间联系越少, 就越能获得更大的选择价值, 淘汰赛具有激励效果。例如在硅谷往往是几十家企业同时为研发一个有前途的技术展开竞争, 只有成功的企业才能有股票上市或者被现有企业收购, 获得全部的模块价值。二是整个系统的创新。模块化发展了, 原来的模块可以进一步分解, 通过模块的分离、去除、更新、增加等手段将这个领域的模块应用到其他领域, 创造新的生产系统。
笔者要重点指出的是模块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满足全球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实现企业的“速度经济”和大规模定制的理想。西方工业革命后, 高效大型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导致企业运营规模扩大, 而规模扩大可以带来单位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从而产生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一般有三种情况: (1) 采购的规模经济, (2) 生产的规模经济, (3) 储藏的规模经济。对于当今跨国经营的公司而言, 因为全球市场空间距离相距遥远, 所有的产品不可能在同一地点进行采购、生产和储藏, 规模经济的作用到了一定阶段就没办法进一步扩大了。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个比较明显的消费趋向就是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教育、宗教、审美习惯、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 在一定程度上使标准化这个规模经济的基础不复存在。这就导致了产品的寿命周期日益缩短, 产品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不仅如此, 人们在追求产品个性化的同时也追求速度。速度经济是“因迅速满足客户需求而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 企业对市场的应变速度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因为反应最快的企业总是能够占据最佳位置, 从而能够最先获得市场。规模经济是通过经营成本的节省而获得的。对于消费需求变化快、时尚化和个性化特征的产品, 则是创新的速度创造价值。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需求在模块时代获得了统一。模块生产的规模经济和最终产品的多样化选择, 可以快速低成本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能模块化的, 这要看系统本身的特征, 看它是否是一个可分解的 (Decomposable) , 可分解的系统才能进行模块化分工。模块化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1) 物理尺寸, 空间设计的维数越高, 越难模块化, 像汽车、飞机制造方面, 模块化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合理化设计的水平上。 (2) 系统的相互依赖度。有些系统和其他系统相比, 天生结合得更松散。有些结合紧密的系统, 即使可以模块化, 成本也会高得惊人。
随着模块化思想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行业在进行模块化设计和外包的尝试。目前世界上模块化方法运用较多的行业包括航空飞行器制造、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家庭用品、个人电脑、电脑软件、检测设备和电力工具等, 模块化正在车成为一种潮流。
二、 模块式外包的本质和特征
模块化最早只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概念, 现在已经延伸到组织结构, 企业战略等方面。其中运用到战略性外包领域的一个相关概念就是模块式外包, 模块式外包和其它外包形式相比有重要的特点, 换言之, 有其本质的特征。
笔者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进行分析。模块化是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重要思想就是中央设计者只负责设计规则, 或者说, 设计师只负责界面。而设计各个模块的任务则留给下面的团队。按界面规则, 负责模块的团队可以是独立的。这些模块不一定由公司内部的团队来完成, 可以由独立公司去做。同一个模块, 可以有很多团队互相竞争, 把竞争中最好的模块绑到一起。这样, 一个体系的发展会非常快。而用不同方式把模块连接起来, 还可能衍生出新的体系。
在模块化时代, 外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产品和服务设计是重要的因素。鲍德温和克拉克指出, 模块转换了供应商的责任, 供应商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和研发任务 (Baldwin and Clark, 1997) 。传统的外包是供应商不承担任何的设计责任, 也就是生产外包。这样的外包没有充分利用供应商的能力, 企业也承担了过多的风险。供应商参加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会给公司带来很多好处, 例如可以减少新产品的研发时间和研发费用, 也可以改进新产品研发的质量。包含供应商的新产品研发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不仅企业和供应商能进行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 同时也相互分担了科技研发的风险。借助商业创新和知识共享, 模块化可以把一个公司的研发活动跟他的供应商网络结合得更紧密。
研发出新产品后, 就要为新产品中模块的生产选择生产方式了。有三种取得模块的方式:市场购买通用模块、公司内部生产模块、外包模块。在市场上购买到的通用模块通常如界面、联系规则和标准已经严格确定了, 该模块的供应商市场竞争很激烈, 模块可以随意从市场上购买到。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外包角度进行思考, 根据供应商技术水平的不同, 可以把外包分为三种模式:供应商所有权外包 (supplier proprietary) 、细节控制外包 (detail-controlled) 、黑箱外包 (black box) 。供应商所有权是指外包模块的全部功能设计和工程细节都由供应商负责 (Clark, 1989) 。这种外包形式接近于市场购买通用模块方式。当供应商的科研能力很强的时候, 在这个模块的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可以采用供应商所有权外包模式。这种模式下知识共享和公司间的相互学习都是三种模式中最少的。细节控制外包是外包模块的功能设计和工程细节, 都由公司承担, 承包商只按照给定的图纸生产模块, 这种外包就是传统的生产外包形式。当公司想保留细节部分的科技, 保证外包模块的设计质量, 或供应商的技术水平比较低, 可以采用这种外包模式。在这种外包模式下, 公司会对派出工程师对供应商的制造过程和产品检测进行严格的控制, 工程师就成了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纽带, 形成了一定的公司和供应商之间关系的相互依赖。黑匣子外包是外包模块的功能设计由公司完成, 而工程设计是由供应商完成的。公司的责任是提出性能要求, 外形和界面的细节。黑匣子外包使公司能够充分利用供应商在其相应领域的专长和人力资源。模块的复杂程度越高, 就越需要公司和供应商之间联合起来解决技术问题, 尤其是解决模块的界面兼容性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学习也是最多的。图1比较了三种外包形式的不同特点。
注:参考Mikkola (2003) , 有较大改动。
供应商的科技水平是考虑外包模式的主要自变量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前几年来料加工等方式盛行就与我国企业的科技基础薄弱相关, 当前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零部件外包许多还是细节控制外包为主。细节控制外包也有助于跨国公司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 减少技术的扩散。
产品结构的模块化程度决定了模块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外包出去, 模块化程度越高, 供应商承担外包任务时参与模块设计越少。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的产品结构模块化程度是产品的特征而不是企业的模块化战略的目标程度, 所以细节控制外包的产品结构是更为模块化的, 但是外包工作中只是把加工环节外包, 是传统的外包方式, 而不是“模块式外包”。而供应商所有权外包模式更靠近市场购买通用模块的做法。考虑到企业要持续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情形, 新产品开发 (NPD) 是供应链竞争的重要活动, 黑箱外包是复杂产品模块式外包的主流模式。所以, 笔者认为黑箱外包是现代模块式外包的本质特征。模块式外包将某个部件的工程设计和生产工作外包, 比传统的细节控制外包更符合模块化的思想, 同时由于共同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性, 又比通用模块的购买方式更具竞争力。
三、 模块式外包的管理实践含义
企业外包新方式——模块式外包的发展对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如何把握模块式外包的特征抓住发展的机会, 如何改进管理应对新的挑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 模块式外包的管理实践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标准化和关键活动的选择
这是模块化时代企业的战略问题。模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产业结构, 企业的竞争将焦距在标准的竞争, 这里的标准其实就可以解释为模块化中看得见的设计规则, 在模块时代系统规则设计师的竞争地位是强有力的。当前是一个“得标准者得天下”的年代, 不仅对企业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一些, 应该意识到标准的竞争将对国家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目前全球的竞争已经从质量竞争经历技术竞争上升到各种标准之争。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国家标准化战略, 将争夺和控制国际标准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策略, 强化其经济和技术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
但是问题可能并不这么简单。企业改善设计把产品进行模块化改造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模块化生产的鼻主IBM公司。IBM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设计者1964年推出了模块化的电脑——System/360,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模块化后推进了PC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成功的却是英特尔和微软和戴尔等企业, IBM公司由于缺乏竞争优势而要退出PC行业的竞争。赞同企业外包的只能是非核心活动 (non-core activities) , 但是在新产业链中哪些是核心业务哪些是非核心业务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 我们需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二) 相互依赖的企业关系管理
模块式外包引发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依赖, 鼓励企业和供应商联合起来解决模块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科技和管理问题, 尤其是前文提到的新产品或换代产品的开发。通过合作, 双方共享彼此专长的知识, 久而久之公司间的相互学习就发生了。通过学习对产品的认识不断加深, 企业和模块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市场选择的结果被反馈到模块结构中, 或者改进现在的模块结构, 或者创造新的产品结构。模块产品结构对复杂任务的分解有直接的影响, 进而影响了公司间的学习。
(三) 组织间学习和学习平台构建
组织间的学习与企业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模块式外包影响了公司间的独立性, 接着影响了公司间学习的数量和质量。产品是集成结构时, 由于在设计结构时依赖于每个小组成员的专家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公司间的知识共享和相互学习。而模块产品的设计规则包含三个方面:结构、界面和标准, 三者都是在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不断修改的, 所以我们需要构建组织间学习的平台。
(四) 对我国企业经营的特殊启示
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比较明显,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中国转移, 但大量的是来料加工、装配等工序, 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并没有转移过来, 即使有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开发机构, 也主要是一些需要本地化的技术工作。中国基本上是承担了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部分。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 形成了技术在外、市场在外、资金在外的局面。换言之, 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还处于生产外包阶段。模块化外包和生产外包最大的不同就是产品设计中的自由度, 模块制造商在遵守看得见的联系规则后, 在模块内部设计上有独立的自主权。我们应该抓住模块时代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积极参与世界分工, 提高制造业技术含量, 发展中国独立的知识产权, 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
四、 结论性评论
外包是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 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行为。在当今模块化日趋盛行的大背景下, 模块式外包方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笔者认为模块式外包是准“黑箱”外包, 该外包模式有非常深刻的管理实践含义。笔者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模块外包管理、模块外包企业关系管理、企业间学习平台构建和国际分工中我国企业功能定位等对策。当然, 模块式外包总地来讲是一个新生事物, 我们对其本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对模块式外包的管理实践含义分析还欠全面, 这需要大家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Baldwin, C.Y.and Clark, K.B.Managing in anage of modular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1997:84-93.
[2]Clark, K.B.Project scope and project performance:the effect of parts strategy and supplier involvementon product development[J].Management Sci-ence1989, 35 (10) :1247-63.
[3]Ernst, R.and Kamrad, B.Evaluation of supplychain structures through modularization and post-pon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4) :495-510.
[4]Mikkola, J.H.Modularity, component outsourc-ing, and inter-firm learning[J].R&D Manage-ment, 2003, 33 (4) :439-454.
[5]Momme, J., Moeller, M.M.and Hvolby, H.Linking modular product architecture to the strate-gic sourcingprocess:case studies of two Danish in-dustrial enterpri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0, 3 (2) :127-46.
[6]Sanchez, R.and Mahoney, J.T.Modularity, flexi-bil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oduct andorganization desig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7, Winter Special Issue, 1996:63-76.
[7]Simon, H.A.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62 (106) :467-482.
[8]Ulrich, K.T.The role of product architecture inthe manufacturing-rm[J].Research Policy, 1995 (24) :419-40.
[9]Weick, K.E.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looselycoupled system[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6 (21) :1-19.
[10]Womack, J.P., Jones, D.T.and Roos, D.The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the Story ofLean Production[M].New York:Rawson Associ-ates, 1990.
实施模块式教学 培养实用型人才 篇11
关键词:分层教学 模块教学 实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57-0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知识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形式变化,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使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 因材施教,实行大分层教学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愿望出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两种愿望,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为国家前途命运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我校将在校生进行了分流,学生根据意愿,确定升学还是就业,通过分流,把在校生分为两大块,实行大分层教学。学生分流后实行动态管理,真正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升学有途径,就业有门路。
2 实施模块式教学,注重个性化培养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实施“大专业小模块”的教学方式(即模块式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学习,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育人质量。
首先,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将各专业分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能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具体包括机械模块、家电模块、电气模块和数控机床加工模块,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和网页制作模块,会计专业包括财务会计和经济信息管理两个模块。其次,确定课程体系。对于每一个模块,建立了模块式课程结构,将全部课程划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和选修专业课四部分。我们依据人才规格的文化素质确定开设的文化课,根据技能型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特长、就业方向,尽可能多的开设选修课,并对每个模块的教学环节进行了量化管理和考核。第三,针对不同的模块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生前三学期学习必修的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每学期拿出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第四、五学期,学生可根据个人条件、兴趣爱好、就业需要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模块,学习必修的专业课和选修的课程,每学期拿出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生产实习或见习。第六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使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达到3:7。模块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不断修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时添加新课程,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贴近社会发展。第二,培养目标的多向性。实施模块式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可选择一个模块,学习一技之长。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选修两个以上模块,掌握多种技能。甚至有的同学可跨专业选修。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面。譬如,近几年来,计算机初级操作类的人才目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也暴露出中职计算机专业知识单一所带来的弊端,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因此,学校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大胆实施模块式教学(实施“1+X”模式),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增加专业选修科目,学生跨专业进行选修。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施模块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专业,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3 注重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普高热”的持续升温,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给职业学校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打破职业教育的“大统一”,改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突出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相对的高质量。
针对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题,我们进行了正确的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在数学、英语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学生在学习成绩、求知态度、学习动力、学习个性等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而目前的教学体制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基本上是按照全国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统一要求和统编教材的同一进度进行,使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教与学的矛盾日益加大。部分学生由此丧失学习信心,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厌学、辍学。
鉴于上述情况,我校从就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删减理论性偏强并与后续课程联系不多的内容,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增加实验、实习技能训练课时,增加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我们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我们对就业的学生提出“合格+特长”、“能力+素质”的口号,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减少了文化基础课(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课时比例,增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课时比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对升学的学生我们提出“高分+素质”的口号,其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升学的学生能够顺利升学,争取将来能更好地就业。
4 走校企结合之路,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一是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认真修订了各学科实践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二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首先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近几年,我校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培训或到企业轮训,以及聘请专家和能工巧匠到校任教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积极开辟教学实训基地。通过系列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赢得社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吕可英,董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M].齐鲁书社出版,1991.
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研究与探索 篇12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 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而同时又发展迅猛, 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 教学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 与专业结合不密切。这与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落后, 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传统数学教育观以“知识本位”为中心, 重理论轻实践, 忽视专业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因此, 教育观念应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教学内容陈旧, 难以满足专业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 各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 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 压缩了基础课教学时数, 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 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 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于逻辑上的严谨、计算上的精确, 面面俱到, 脱离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 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 进行工科、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模块教学势在必行, 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为此应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 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 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率不容乐观随着高校扩招, 学生质量急剧下降, 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薄弱, 很大一部分学。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 是没得选择的无奈之举, 以后根本用不上。基础本身就不好再加上这种消极的态度,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另外, 大学的学习毕竟不同于高中, 使得很多学生不会学习, 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 进行专业模块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 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 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 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为此, 应将高职数学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 其中公共基础模块由一元微积分和数学实验组成;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和空间几何、级数、布尔代数以及线性代数和概率;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 强调应用性。工科、经管类、信息类三大类结合调研进行合理选块。工科教学的专业模块为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以及线性代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模块为二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信息类的专业模块为布尔代数、矩阵行列式、概率、图论基础等。
加强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实施模块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 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 且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问题, 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去面对专业知识问题, 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和建议, 针对不同专业搜集相关典型案例, 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例如, 经济类专业的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接触到曲线的凹凸性及函数图形的描绘、变力作功、液体静压力等问题, 完全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 而要把重点放在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 这样更实用、更有价值。而线性代数与计算机原理有直接的联系,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同时, 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练习, 对内容拓宽和深化, 强调知识应用可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反复学习, 学生得以反复记忆, 进而熟练掌握, 这更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其岗位职责, 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效益。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能够应用于实际,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在具体操作时, 要做到:
1.由传统的“面向定义”转变为“面向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 进行问题驱动教学。删去那些繁琐的计算与复杂的推理过程, 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自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 函数作为过渡性衔接内容可少讲, 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 空间解析几何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预备知识, 加之学生在中学已接触过, 可略讲;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 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
2.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 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 在生活实际中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 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多个例子。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 例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 这对深化学生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 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 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 建立模型, 再引入概念和方法。笔者认为, 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模思想, 应强调量的差异, 应举更多有实际意义的例子, 贯彻数学建模思想, 是将解决问题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 而不只是用做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例如使用讲义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 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 避免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上课时间上可能出现的冲突, 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优补弱。网络技术促进了教学的自主化、互动化, 使数学教学更现代化, 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一种崭新的教学元素, 这种教学信息量大, 形象直观, 特别是涉及图形教学, 它富有动感。像定积分的概念教学时, 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观察出分割、取近似等每一步过程, 使学生一目了然, 易于接受。但有了多媒体, 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应用, 像求导、积分等计算用传统的“黑板+粉笔”, 学生更能明白解题的思路、过程。总而言之, 要合理选择, 两者结合, 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数学软件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反复练习、训练, 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浪费。一是学生就业后用到纯数学的知识很少, 用到的只是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等;二是在信息时代, 大量的数学计算、画图等用手工操作太费时费力, 而用数学软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 要详细介绍教学所使用的软件Mathematica和Matlab, 把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 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 更新计算技术, 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应用能力。
全面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高职数学除了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外, 主要是为专业服务, 传统考核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通常的限时考试使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也不能真正地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会使较多的学生越来越对数学产生恐惧、厌烦心理, 为考试而考试, 与我们的教学出发点相违背。目前我校学生的数学成绩由平时25%、期中闭卷考25%、期末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 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上课出勤率等, 另外两块都打出具体分数。笔者认为, 考试评价制度应进行改革, 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由平时成绩、数学实验 (数学软件应用) 和闭卷考试三块组成比较合理。平时除了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之外, 还可结合小论文的形式, 数学论文由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可设置与单利、复利、税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最小投入与最大收益、最佳方案、概率、统计等有关的问题, 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 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数学实验主要就是上机情况, 看学生对数学软件掌握得如何, 便于今后进一步的应用。期末闭卷考试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同时又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既是一种思维方式, 也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 也是一种素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 体现以能力为核心,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与专业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当然, 如何更好地进行高等数学的模块式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高职数学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 应进行相关的模块教学, 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应用, 更好地服务于专业。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景彦, 吴素敏, 王风莉.试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探索, 2007, (6) .
[2]陶金瑞, 霍凤芹.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 2007,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