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教学法(精选12篇)
模块式教学法 篇1
0 引言
目前,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和培养人才的模式, 与高职教育“提高质量、工学结合、对接产业”的教育方向和目标还有不少差距,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快速地融入到社会中, 不能迅速地适应本职工作, 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 本文对目前培养和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并改革。通过试验, 找到一个可以适应企业与社会要求的、以模具设计和加工为工作过程的新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法。
1 当前模具专业课程的设计
当前,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使用基础教育的方法或者采用老套的中专学校教育模式。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或者两个阶段。三阶段课程包括:专业课段、基础课段、选修课段。其中基础课有体育、政治、数学、英语、语文、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学;专业课有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冷冲压工具和模具设计、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模具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塑料成型方法、机械原理和零件、互换性原理、CAM/CAD塑料模具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选修课有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专业英语、冲塑设备、企业管理。两阶段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 其开设的课程与顺序和三阶段课程基本一样, 只是将三阶段课程的内容重新划分成两阶段课程。与本科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比较分析, 两类学校的课程科目也大致相同。在设计专业课程时, 选用基础教育方法或本科学校编写的教材, 再按部就班讲授。设计的专业课程轻实践、重理论, 理论性的教学课时较多, 讲述理论的科目占了绝大部分, 理论知识复杂难懂, 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课程时还没有凸显高职教育够用、实用的目的。在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 没有考虑到专业特点, 与模具设计和加工相关的工作进行对接, 所以对高职学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充分。
高职教育在设计课程及教学模式时需要把对接相关产业、提高质量、工学结合当作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的综合能力与操作技能。此外,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还需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 以改革单元课程为基础, 整合必要的课程或开发新的课程, 并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 从而建立一套规范、稳定、科学的专业培养模式。因此, 需拓宽专业口径, 把社会适应面宽、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实践动手能力强等, 当作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应用和模具设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当作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 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之基础教育模块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法中基础教育模块包括以下三部分。
2.1 身心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竞争日益激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大家的情感态度、观念意识变得更加复杂。为避免或消除高职学校学生由于种种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精神疾患, 并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让学生可以以正常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当前社会, 已经变成各个高职学校需要共同面对并亟待处理的问题之一。
2.2 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经济学、时事政治、法律基础、职业道德等课程。经济学可以培养学生在政策研究部、金融机构、经济管理工作、从事经济预测、分析、规划的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时事政治教育应选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讲解。政治是高职学生较为头痛的学科, 如何将政治与时事结合起来是时事政治教学里重要的研究目标。法律基础教育是普通高校里非法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主要向学生阐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法律的基础原理。职业道德教育, 主要是教育学生从事工作时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心理。
2.3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全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 也是历史赋予学校的时代课题。特别是高职院校, 较多地被市场经济影响。在设定教育目标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即专业教育过窄、共性制约过强、文化熏陶过弱、功利导向过重、只重视技术科学的教育、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3 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法之专业模块建立和分析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一线岗位的工作员工;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主要为了培养学究型的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区别, 直接导致了高职学校和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之间教学重点、目标、方式的差异。高职学校主要培养面向市场高技能的操作人员, 而不是面向考试的书生, 也就是说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掌握适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更要注重学习技术的应用。
从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着手, 兼顾学生的就业面, 学生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培养:特/普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普通的切削加工;塑料模设计和制造;冷冲模设计和制造;机械制造基本技能;机械设计。立足于高职学习模具专业的学生们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依照模具专业本身的教学目标与专业特色, 采用实用主义的方针, 理论够用就好的原则, 设置了高职模具专业的七个专业模块, 即专业的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冷冲压模和塑料模的设计和制造、模具数控加工的技术、毕业设计等。
3.1 专业基础的教育模块
1) 专业基础的理论模块。专业基础的理论教育, 需要以能力当本位、以素质做基础, 对模具专业的基础理论进行有机整合、系统优化、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以及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用理论引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工作。专业基础的理论模块主要有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电工电子和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
2) 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理论和实践如何进行有机结合, 是模具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时面临的重要难点。课程学习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模具学科的理论基础, 但不能提供给学生们最受企业关注的基本工作经验与工作知识, 导致学生们难以满足劳动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因此, 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践教学, 应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的观念,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同等重视, 在实践过程中以校内课程为主, 注重专业性和学科性, 并向企业进行学习, 保持与工作需求的一致性。基于此, 专业基础的实践模块主要有机械制造的基础实训、机械制图和CAD实训、机械设计的基础实训、电工和电子的基础实训。
3.2 专业的教育模块
1) 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模块需要学生掌握模具的三维建模、NC加工、模具的后置处理等操作技能。用CAXA、UG等建模, 用CAXA、Master CAM进行制造, 用UG等进行加工等, 是模具专业学生在本模块的考核内容。学生必须掌握一个加工和一个建模方面的软件, 才算是完成本模块的能力考核。本模块学制是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 并可以考取这些技能的相关资格证。
2) 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模具制造的基本技术模块也是数控加工的技术基础, 包括了模具制造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其基础理论主要有模具钳工的工艺学、机械设计、模具制造设备和工艺、互换性原理和技术测量、模具材料和热处理等基础知识。其基本技能主要有工量夹具的使用、普通机床的使用和操作、模具钳工、刀具磨刃等。本模块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主要包括一年级第二学期的金工实习以及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技能考证等。
3) 模具数控的加工技术。模具数控的加工技术模块是培养模具专业学生基本功的重要模块之一, 主要考察学生对电火花线切割机、电火花成型机、数控铣等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加工零件质量的保证能力。因此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培养能力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专业实训, 督促学生强化技能进行考证。
4) 冷冲压模和塑料模的设计和制造。目前, 冷冲压模和塑料模是模具行业里重要的两类模具。这两类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也是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一般在二年级学习中开设这两门课程, 通过授课老师讲述理论知识以及工厂实践, 让学生用课程设计的方式, 亲自动手完整地、系统地设计与制造两个典型的模具, 以加深掌握和领会模具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其相关的生产工艺, 确保学生可以熟练地操作相关设备, 使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与知识。
5) 毕业设计。一般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一起进行, 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尽量来自于实习生产现场, 其设计出的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这样就可以在实践及进行毕业设计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出错的几率, 同时也可以持续地改进专业教学。
4 专业模块的实施路线及要点
4.1 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依据专业特点划分专业能力模块, 并将每一个模块内的技能、工作态度、知识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并认定每个模块的核心课程, 列出课程大纲, 并设计好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基本环境、内容组织、内容体系、编制模块的课程课件与教材。
4.2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指的是在实现学习目的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在模块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主要负责编写各个模块的课程学习指南, 按各自模块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 并提高学生自信心, 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考核,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他们可以对自己负责, 边实践边学习, 完成学习后先按照课程的考核标准做自我评价, 达到考核要求后, 再请求教师或现场专家进行评定。
4.3 切实做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尽量选用企业在实际生产的模具, 这样一来, 在学生完成设计后, 既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可以保证他们设计的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以后拿到工厂中, 只需要稍做修改就可以生产成品。
4.4 认真落实“三实习”
1) 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是基于模具加工一个实习工作过程, 重在刨、磨、焊、车、铣、钳等工种的锻炼, 以及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在实训过程中, 选用模具的零部件, 使学生对机加工的工艺与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使学生掌握钳工修配的基本技能。
2) 专业实训。专业实训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设计、制造两套经典的冷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 在此过程中主要学习NC加工、电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精密测量等技术。
3) 毕业实习。三年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一般会安排一年时间进行, 可以让学生在工厂实践中得到较好的生产锻炼, 同时可以夯实前两年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 提升学生现场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 结语
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重点主要在课程设计和能力培养上, 从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着手, 兼顾学生的就业面, 培养他们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 重视他们的实践和实习学习。
参考文献
[1]葛立.高职模具模块式教学中专业模块的研究[J].职业技术, 2008 (10) :22-23.
[2]张田荣.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市场需求结合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3) :60-61.
模块式教学法 篇2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容
(一)划分教学模块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和职业鉴定规范为依据,在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汽车新技术5个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子模块,每个子模块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再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2个机构和5个系,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系、点火系7个子模块,在曲柄连杆机构子模块中再分设3个课题,即缸盖与气阀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在底盘模块中,分设4个系,即传动系、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在传动系子模块中再分设4个课题,即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机构、驱动桥。教师的备课、教学均是围绕模块和课题来进行的。
(二)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一体化。在实习车间布置一个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和讲解零部件的构造、作用、原理及其在汽车上的位置,并利用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演示汽车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及过程。
(三)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一体化。将《汽车构造》、《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修理工艺》、《汽车拆装实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电气设备修理工艺》、《汽车电气设备修理实习》等专业课合并为一门汽车维修专业课。每位任课教师在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和职业鉴定规范为依据,根据划分的模块自己编写配套教材和课件,实现教材一体化。(四)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除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工以上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五)理实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操作课一体化。按传统的教学过程,专业课程跨度较大且重复,教学效率低。而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如学习“变速器模块课题”时,在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的情况下,第一步进行理论讲解并用课件演示变速器的构造、作用以及工作原理,第二步进行变速器的拆装实习教学,第三步进行变速器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的讲解和演示,第四步进行变速器修理工艺的讲解和演示,第五步进行变速器的整体装合实验及总结等。这样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根据模块内容多少设定教学课时,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认识,及时提出问题,对个别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较为牢固。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体会和成果
(一)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理论课和技能操作训练课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拆装、维护排故到修理工艺,缩小了注意目标,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有效记忆方法,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整体上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有利于教学中不断融入有关汽车技术方面的新知识。而对于每一模块采用综合化的组织,即将每一机构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综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模块的知识和能力,保持某一方向知识的完整性。课程结束时,再安排汽车整体拆装、维修、调试和故障诊断的集中实训。此时,学生的技能会由量变引发质变,产生飞跃,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材设计不同的案例,用以反映各种情境的教学,可以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讨论和评判在完成教学课题时出现的问题。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关配套工作和努力方向
(一)编写配套材料依据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选用和编写“模块式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同时,专业基础课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偏重联系本专业的案例教材,要求专业基础课教师尽可能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到每一个实际案例中讲解。如在讲解“机械基础”中齿轮传动一章时,除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还要联系应用到汽车变速器、主减速器及差速器中;讲解凸轮机构时,还要能联系应用到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中。
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实验性 教学法 一体化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7-01
一、从传统的教学法中走出来,训练学生基本技能
模块式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应该针对性制定的实验指导书,摒弃以往常见的“步骤式”的实验指导书模式,采取重点详细阐述实践目的、任务和要求的模式,具体编程、调试步骤由学生自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 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新型职业教学的特点是:1.教师双师型,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3.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使学生逐渐走向某项工程设计以现场运用为主,实验内容可以由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引出,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进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能力。
二、严谨组织模块式教学,提高模块式教学水平
模块式教学法的特点,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作为衡量课程好坏的标准而不是老师教的如何。所以若我们把模块式教学方法即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技能教学法,将会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实验前认真备课,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抓好实验前的预习这一环节,充分阐述有关实验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提问、提示、重点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分析其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自主的动手能力遇到问题向老师提问时,指导教师应耐心指导,针对学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疑问、难点进行剖析、引导,运用有关理论提供给学生圆满的回答,否则就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使学生感到失望,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工程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实际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严格要求该项应当始终贯穿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实验考核,建立实验评分制度,采用单人单机、随机选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中题目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环节。以理论考核加实验考核的成绩总和作为最终的成绩。
三、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模块式教学打造平台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既给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设备经费不足和实验设备的落后必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一矛盾是实验室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验室的建设,既可以考虑在现有的电工实验设备上添加配置,也可以考虑专门建立,以提高模块式教学条件。
在实验室建设中,采用了关键设备购买,辅助设备自制或改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后自制或改造了开关量信号输入板、继电接触器板、交通信号灯模拟板。通过外接板,使控制对象真实化、直观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还可以应用仿真技术的实验模式,既节约了经费,又使实验直观、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也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效果良好。因此,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模块式教学打造平台。
对于具体的学科电子技术基础课应用实验性教学方法,利用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完成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过程如下:
电子技术基础课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练习当中去,并在实验练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教学法,不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内容中,还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连贯起来,真正达到应用的目的。
首先,确立了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考虑到在直流电源的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知识点较多: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放大电路、焊接知识等。我们把知识点分为几个模块:基本电子元器件;放大电路;焊接知识等,我们把这些模块分别进行完之后,最后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就可以做出直流电源,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阶段。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把课堂搬到了一体化教室,让学生把手脑并用起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上动手练习这样使知识更加直观,容易理解,助于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把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消化知识。比如在学习二极管时,教师先把二极管的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接下来让同学自己设计实验以证实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特性以及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设计整流电路了。其他的几个模块也是同样进行。
最后,开始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因为有了前面的理论知识做准备,我们开始在实验室里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直流电源电路。这样让同学们自己摸索着逐渐掌握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而同学们也有一种成就感并且自己设计的过程也是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过程。
高中语文模块式教学研究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模块,教学
将“模块”概念引进高中语文教学, 就是试图突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 将每一单元中的数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 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 进行有目标、有组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一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 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意。
一、模块教学的组织形式
将模块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 对模块可理解为“为某课题 (单元、分单元、课主题) 而精心编制组装的一套供教学用的材料”, 这套材料包括信息单、活动单、作业单、技能单、问题群、研究问题、学生评估及其他等材料。模块的设计可以是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知识的组合, 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 从小的方面说, 也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以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便于教学, 也便于学生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 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 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二、模块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按模块进行设计。高中语文要实现模块式教学, 就有必要按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进行整合, 分化出同类型知识密集的一个个模块, 各模块下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子模块, 也可以不设。无论是哪一级的目标, 都应是可以衡量的行为目标, 且每个完整的行为目标都应由条件、行为、标准三要素组成。条件是指场地、制约因素、附属设施、材料、工具、设备等;行为是学生必须表现出的可以衡量的行为, 由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构成;标准是指期望达到的数量和质量。
小节课题就是每一节的授课题目, 课题下编排的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之外, 关键是要根据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精心编制一套模块材料, 如信息单、活动单等。其中信息单也叫资料单, 但其信息量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还应包含杂志、报纸、网络、新闻及其他参考书目上收集到的、经过教师精心遴选、汇总后单独成册的资料, 这些材料主要是供学生掌握信息用。活动单就是活动指南, 其实质就是一个便携式清单, 即要求学生第一步做什么事, 第二步做什么事, 如何去组织材料, 例如让学生怎样去调查、撰写新闻稿件等, 教师提供的让学生去完成的流程步骤就是一个活动单, 它能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作业单必须由教师亲自制定, 必须以信息单为基础, 使学生能在信息单中找到一些具体的材料, 便于巩固知识, 也便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内容上。技能单在实验课程中比较常见, 就是根据实习步骤制定出具体的任务、整个实验限定时间等, 并对每一个步骤分配一定的分值,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予以赋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借鉴。问题群就是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 让学生在练中学, 在练中会。
三、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的意义
(一) 教师观念转变确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单元模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首先, 教师要转变角色地位, 从原来身居讲台、居高临下、灌输知识的“指挥者”变成“教练”、“导演”,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给学生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 老师是和他们一起参加学习活动、共同研究的“同道者”。其次, 教师要从单篇课文教学的框框中跳出来, 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把握教材;要从课文的“园囿”中解放出来, 着眼于教材的拓展、延伸, 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信息。再者, 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什么, 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 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在单元模块教学中, 教师的设计立意要高, 考虑要周全, 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
(二) 学习积极性提高,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单元模块教学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 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了社会大课堂, 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 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 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 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各项活动:新闻单元模块教学中, 学生自办模拟电视台, 设计台标, 外出采访, 自编自导, 忙得不亦乐乎;古文单元模块教学中, 学生进行成语改编, 自编自演小品, 将成语编成绘画故事等, 表现了聪明才智;名城介绍单元中, 学生自由组团, 收集资料, 拍摄照片, 采集民谣, 绘画配乐, 编制出一本本富有特色的集子。
(三) 陶冶情操, 培养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 它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以外, 还承担着陶冶学生丰富情感, 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使命。高中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单元模块教学中, 我们注意将分散在各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聚“点”成“块”, 培养学生体验作者情感并将情感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能力。培养情感, 不靠说教, 在于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教学中, 老师注重氛围的创设, 让学生在这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散文教学中, 老师用感情朗读课文、绘制散文意境图等方法, 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感。
参考文献
[1]吴恩兵.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1) .
[2]李外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学情调查报告[J].中学语文, 2011 (12) .
[3]陈光辉.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特征研究[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07) .
模块式教学法 篇5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技工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近年来,我校对汽车维修专业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了一体化的教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亦发现了目前一体化教学的不足之处,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我校汽车专业大纲的指导下,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2、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3、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
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今,采用了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传动系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不明之处,及时提问解决,使学生对各机件的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相对所需课时也缩短,可将课时归还给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这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培训,我校的汽车专业教师,已把理论/实操两者融为一体,基本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的促进教改的步伐。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试验的启示和体会
几年来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感到生动、不呆板,看得见摸得着,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几年来,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初级工鉴定考核一次通过率从86%提高到98%以上;中级工合格率从80%提高到95%以上。
通过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的试验,我们得到如下启发和体会: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
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由于实行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3.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模块式教学法 篇6
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需要讲授的文种
以我们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各专业特点为例:我院有七个专业系部,各系部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会计系要根据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及社会需求,将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会计专业主要有四个专业:会计、会计电算化、国际商务会计、审计实务。为此,我们选定的应用文写作课程,除了讲授事务性文书计划、总结外,重点讲授如:收条、借条、欠条、领条、代领条、合同、市场调查报告、市场分析报告、招投标书、市场预测报告、审计报告等与经济和审计相关的文种。这些文种的学习能充分地帮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学院的商务系和经营管理系是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人才,它们主要设置的专业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社会与劳动保障、金融与证券、文秘等专业。针对专业特点,我们为这两个专业选择的文种是管理文书。如计划、总结、策划书、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请示、报告、信件、通知、广告、商品说明书、起诉状等文书,方便学生在将来的营销、管理、经营中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特别对文秘专业安排两个学期的学习,讲授所有应用文种,充实其专业技能。我院的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职业性、实用性的一线人才”。旅游系的主要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烹饪工艺、会展与策划管理,针对它们的特点设计的文种,除了日常各种文书外,侧重于启事、海报、计划、总结、策划书、合同、请示、报告、广告、产品说明书、景区景点介绍、旅游指南、餐饮介绍、菜单写作等适合酒店、餐饮、旅游行业的应用文种。同样,我们为工程系的粮食工程、饲料与动物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安排了事务类文书的计划、总结、合同、经济活动分析、市场预测报告、产品说明书、请示、报告、信件等文种,同时特意安排选定实验报告这一文种的写作。其他系部也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模块式教学。同时考虑到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全院各专业全部学习求职类文书,即求职信和个人简历,为学生求职做好准备。
采用模块式教学的优点
节省时间用于训练。在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就是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授课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模块式教学,节省了教学时间。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训练习。而对于本专业必修的文种,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也可以在课堂上练习,方便老师面对面地指导。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老师能掌握学生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随时发现问题,当堂就能够解决。再结合本次练习的情况,布置一些进一步练习的内容,强化这一文种的训练。效果非常突出。
设置情景化练习题。在进行模块式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和工作之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设置一些具有情景化的练习题。比如:“某学院学生会即将届满,换届工作即将开始。为选拔出品学兼优的新一届学生会干部,顺利完成学生干部的新老交替,充分发挥学生会团结青年的核心作用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周密的学生会换届工作方案,以具体指导学生会的换届工作。请你代某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拟写一份学生会换届工作方案。”又如:“你大学毕业后留在远离家乡的某市工作,为了上班方便,你找到了单位附近的一套35平方米的房子,并与房主达成租赁意向。请自拟情景写一份房屋租赁合同。”设置各种情景进行写作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预设问题,以备将来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方便解决。
节省了教育资源。由于各专业学生学习文种的总数减少,老师们不必把时间都用在赶进度上,而能够腾出时间用于钻研重点文种,研究教学方法,收集或编写适合学生的练习题,制作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课件,批改学生的作业,通过作业找出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新一轮的练习。节省的教育资源,用在教学内容深度的拓展上。
模块式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能胜任模块式教学的师资。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模块式教学,专业色彩比较浓厚,学习文种的过程中,在导入一个新文种时,教师要设计一些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的情景问题,由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出一个新文种,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另外,在练习题的安排、设计上也要求带有浓厚的专业色彩,所以要求教师要具备目前教授的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常识,努力做到让自己是个“内行人”,来解决行内的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目前教授应用文写作的教师,都是中文专业毕业的,中文专业基础扎实,但对专业中遇到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迫使我们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了解一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这又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开发模块式教学配套的教材。模块式教学相当于农业生产中的订单式农业,为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来满足各专业对文种的选择。在编制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现行各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设置,学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范围,以及未来的就业趋势,以满足学生日常工作应用的需要。在教材的编制中应该考虑到:既要有各专业学生都使用的通用文种部分,比如日常类文书的各种条据,求职类文书,满足学生请求帮助的各类申请书,事务文书的计划、总结,任何毕业生都要使用的文种——合同,工作岗位上会用到的通知、请示、报告;又要有适应专业特点的专业性的文种,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各管理专业要用的管理类文书,如策划书等。这样才能满足模块式教学的需要。同时教材中还要配套有足够量的、能够有针对性和有代表性的各类练习题,以满足训练的需要。
不断开发新课题,为教材建设和改革提供充足的资源
模块式教学在我院还是一个新的做法。这种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的更新、更贴近学生要求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还只是一个浅层次的尝试,还需要对其中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索。还要把深入研究的结果用于对教学的拓展,并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使之成为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充足资源,使模块式教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由一个适应教学实际的做法上升为理论的层面,并更加适用于教学。
职业教育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找出适合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有限的基础教育时间里,使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我们的责任。模块式教学只是在多年的传统教育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方法,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研究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模块式教学
高职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准确定位, 文化课的地位弱化, 课时减少的趋势日益明显, 高职数学如何在这种新趋势下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实用”这两大功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模块式教学法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把一个复杂、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 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通过各模块的优化组合, 使教学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和目标的需求, 以达到现代综合教育的目的。随着高职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模块式教学将成为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的研究背景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 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 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 对高职数学课程的定位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工具课程, 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 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 在教学内容上面面俱到, 不能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专业课程的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 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此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二、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的内容体系
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 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满足专业课程的学习,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为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高职数学教学模块的设置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 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针对专业作一定的取舍, 最后确定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压缩一些不常用的内容, 删除一些繁杂的推导和证明, 增加一些体现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新内容。但这并不是盲目地删减教学内容,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函数、极限、连续、微积分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 增加数学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软件求解高等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模式重新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充分体现为专业服务的宗旨。为此, 可将高职数学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
基础模块这部分内容为高职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 是学生今后学习后继的专业课程必备的知识, 这一部分也贯穿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该模块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和基本的数学思想, 一方面满足后继课程对数学的需求, 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模块体现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挂钩,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 感受到数学理论不是凭空出现的, 它来源于实际问题也服务于实际问题。这一模块的授课方式可以相对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会用一系列数学软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 可以由某一专业技术问题的数学应用展开, 亦可由有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和高等数学教师来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 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 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使得高等数学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更加突出, 应用性更加广泛。
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 强调应用性。高职数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一般都是由实例出发, 从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在导入时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来还原现实情景背后的数学, 使数学教学成为现实的、有实际背景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数学建模突破传统教学方式,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 能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 由于其题目的开放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对青年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生动的案例使学生看到数学建模给经济管理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实际应用价值, 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 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课程教学中, 形成“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比如在高等数学部分, 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和保险收益等多个例子;在线性代数部分, 讲解投入产出模型等;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 讲解色盲问题等。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的优点
(一) 能够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现行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
这种“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深度与专业学习中用到的具体计算方法之间的矛盾;完整的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中部分知识的具体应用之间的矛盾;专业需求的理论完整性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实用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整合教材内容, 实施模块式教学, 在有限的学时内, 有效地将学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 能够突出高职数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模块式实质就是突出数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高职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 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应用不但是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 而且也符合数学教学模块式的趋势。模块式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和人力资源等, 各专业可以自主选取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 不同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块, 能将数学教学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实际的特性, 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这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 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和有用的数学知识, 又可增加教学内容趣味性和实用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以致用。
(三) 能够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和思想,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体现高职的教育特色
模块式教学可以选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介绍数学软件的使用等方式和方法。例如运用数学软件把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 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 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应用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具体实践,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四) 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很容易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 可以按院系将各专业所需的不同教学模块展示在网络上, 方便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复习
利用各个教学模块建立完善的, 集成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还可以包括学习指导、知识拓展、专业常识、疑难解答、动态演示等, 既可作为网络教程, 又可作课堂教学补充。网络课程的开发, 更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不仅可有效缓解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 体现以能力为核心, 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使专业问题的解决得到模拟实现。根据不同专业对高职数学的要求, 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块, 从而使高职院校数学模块式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高职教师积极探索模块式教学改革, 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并以模块式的研究成果为指导, 使以后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沈柳平.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块式教学建构的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 2007 (4) .
[2]杨伟伟.高职高等数学模块组合教学探索与实践[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8 (3) :98.
[3]肖前军, 周金玉, 欧阳章东, 邓总纲.模块式下的高职数学差异化教学[J].科技信息 (自然科学版) , 2009 (19) :19.
对语文教学中模块式教学的探讨 篇8
模块设计的思路
根据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可以把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进行教学, 即字词基础知识, 语法知识, 作者、时代背景等提高知识。按模块可设计为:基础知识模块;文法、语法模块;拓展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的设计思路是满足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应该是一些最基本的内容, 如字、词、句等是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内容。文法、语法模块的设定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 (课本) , 由语文教研室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共同研究, 有侧重、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模块;该模块必须以逐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 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前提, 有序地实现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拓展模块的选择是课本内容中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阅读等内容, 主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和兴趣, 让其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基础知识。
在上述三大模块基础上, 其实把每一教学单元或每一节课程的内容还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小的模块, 如划分为基础内容、中心思想、相关链接知识拓展等等。
模块建立与教学实例
模块建立一定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紧扣教学内容, 先设计整本教材的模块体系, 如归纳生词、语法、文章类别等, 然后针对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进行模块设计;二是由浅入深, 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三是不能千篇一律,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块 (教学方法) 。
笔者以《爱莲说》为实例来说明模块式教学设计。
1. 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朗读、生字、文言文知识
诵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 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生字、文言文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 可以让学生掌握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中:“中通外直”;“度不中而轻发”。
而:“学而不思则罔”;“出淤泥而不染”。
蕃 (fán) :多。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污秽) 。
通:贯通。
直:挺直。
益:更, 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亵 (xiè) 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噫 (yī) :叹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鲜 (xiǎn) 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宜乎:宜, 应当, 这里和“乎”连用, 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2. 文法、语法模块包括文中对莲花的描写、句子的组成及含义
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 是言志所托之物, 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 围绕“君子”的品性, 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句子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可记事, 可议论, 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通达正直, 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志洁行廉, 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 令人敬重。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3. 拓展模块主要指对作者的了解
周敦颐 (1017-1073年) , 宋代 (北宋) 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字茂叔, 号濂溪, 道州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 人, 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周敦颐的人品和思想,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写作背景。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 襟怀淡泊, 平生酷爱莲花。宋熙宁四年 (公元1071年) , 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来星子后, 在军衙东侧挖了一口池塘, 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经年老 (55岁) , 又抱病在身, 所以每当公余饭后, 他或独身一人, 或邀三五幕僚好友, 于池畔赏花品茗, 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 但字字珠玑, 历来为人所传诵。
技工院校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9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级别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根据技工院校的教学特点将教学计划按“三段式”模式制定, 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及综合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其中文化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传统教学 (第一阶段) , 专业课程模块实行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 (第二阶段) , 综合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实行校企联合式教学, 即学生到企业顶岗学习, 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第三阶段) 。
专业课教学模块的设置必须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 必须符合企业用户的需要。如维修电工专业 (中级) 专业课程可编为九个模块:钳工基本技能模块、电工基本技能模块、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模块、电子技术应用模块、电动机模块、变压器模块、供配电模块、常用生产机械电气线路故障检修模块、电动机自动调速模块、PLC控制技术模块。
课题的设置必须符合模块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有的按“模块——课题——分课题”的形式设置, 如电动机基本控制线模块中的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设分课题一: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分课题二: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分课题三:绕线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等。有的按“模块——课题”的形式设置, 如电动机模块设课题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拆装;课题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安装;课题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和维护;课题四: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及其重绕等。
2 编制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
传统教材没有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一体化, 不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因此学校要根据技工院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 组织教师编写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编写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 一体化教学教材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 适当降低专业理论的难点, 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 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
(2) 以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 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的编写方式导入教材内容, 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 尽可能多地在教材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4) 力要使教材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5) 编制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 应按模块编制, 独立成册。
3 培养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能讲会做, 因此,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还要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为培养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应专门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可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利用假期组织全部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或每学期抽调部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 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操作技能。
(2) 利用假期组织全部专业理论课教师到校实习厂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3) 对于教师紧, 又是两个教师共同完成一个班级教学任务的学校, 可采取一个班级配一名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一名实习指导教师的方式, 由学校组织两名教师签定互培协议, 让两名教师互相培训, 共同提高。互相培训要有培训计划和目标, 学期结束由学校组织考核, 对于效果显著的教师进行奖励。
(4) 组织实习指导教师有计划地自学或参加各类学校的学习和培训, 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
(5) 学校还应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在一定期限内, 必须取得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习指导教师在一定期限内, 必须取得本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
(6) 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 学校还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
(7) 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有关政策, 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4 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准备
(1) 教室。
一体化教学的教室里要布置黑板、多媒体等理论教学设施, 又要布置技能训练用的工位、设备、器具等技能训练设施。教室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工位, 摆放设备、元件、器材和工具等。
(2) 工位。
不同专业、不同模块、不同课题的工位有不同的设置, 总的说来是以满足训练为原则。如维修电工专
业的钳工基本技能模块、电工基本技能模块、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模块、电子技术应用模块等, 设一人一个工位比较好, 而常用生产机械电气线路故障检修模块和电动机模块设两个人一个工位比较好。
(3) 设备及元件。
设备及元件要符合专业及模块的特点, 其技术方面要满足训练目标的要求, 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其数量要能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
5 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
5.1 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质量评价, 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评价三个重要因素。教学质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 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人格等状况作出诊断, 以求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思想品德水平;另一个是对一体化教学过程诸因素的组合及教学效果状况进行评判, 以求了解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安排, 以及教学方法等情况。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的项目包括如下几方面:
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偏重于: (1) 教学目标的明确程度与达成程度; (2) 讲授和训练内容的科学性; (3) 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与关键的处理; (4) 课堂作业的分量与难易程度。
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评价的重点是教学方法, 同时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因素: (1) 方法的启发性; (2) 学生技能操作的机会; (3) 照顾个性差异; (4) 对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指导; (5) 教学语言、示范与板书; (6) 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
课堂结构。课堂结构评价主要是评价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技校学生的年龄特征, 是否符合一体化职业教学的特点。具体有: (1) 教学环节的设计; (2) 对学生认知结构和技能结构的组织; (3) 讲授与训练; (4) 教学时间分配。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有所侧重。具体有: (1) 教学进程经济、合理; (2) 对学生要求严而不死; (3) 正确评价学生; (4) 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5) 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分合有序, 合而不乱。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价有: (1) 课时计划完成情况; (2) 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劳动品质和思想素质、 (5)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5.2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具有的操作技能主要由学校和鉴定机构通过测验、考试、鉴定来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可按模块进行, 模块总成绩可由技能平时成绩、技能考试成绩、理论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 其权重分别为20、40、15、25。
6 结语
根据我院的试行, 技工院校推行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 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好处。抓好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 要注重教学模块和课题的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一体化教学校内教材的编制;要有先进的设备、元件及足够的器材、工具作保障;更要注重对一体化教学质量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建, 李伟, 赵金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5) .
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研究与探索 篇10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 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而同时又发展迅猛, 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 教学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 与专业结合不密切。这与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落后, 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传统数学教育观以“知识本位”为中心, 重理论轻实践, 忽视专业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因此, 教育观念应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教学内容陈旧, 难以满足专业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 各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 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 压缩了基础课教学时数, 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 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 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于逻辑上的严谨、计算上的精确, 面面俱到, 脱离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 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 进行工科、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模块教学势在必行, 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为此应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 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 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率不容乐观随着高校扩招, 学生质量急剧下降, 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薄弱, 很大一部分学。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 是没得选择的无奈之举, 以后根本用不上。基础本身就不好再加上这种消极的态度,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另外, 大学的学习毕竟不同于高中, 使得很多学生不会学习, 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 进行专业模块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 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 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 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为此, 应将高职数学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 其中公共基础模块由一元微积分和数学实验组成;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和空间几何、级数、布尔代数以及线性代数和概率;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 强调应用性。工科、经管类、信息类三大类结合调研进行合理选块。工科教学的专业模块为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以及线性代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模块为二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信息类的专业模块为布尔代数、矩阵行列式、概率、图论基础等。
加强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实施模块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 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 且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问题, 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去面对专业知识问题, 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和建议, 针对不同专业搜集相关典型案例, 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例如, 经济类专业的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接触到曲线的凹凸性及函数图形的描绘、变力作功、液体静压力等问题, 完全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 而要把重点放在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 这样更实用、更有价值。而线性代数与计算机原理有直接的联系,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同时, 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练习, 对内容拓宽和深化, 强调知识应用可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反复学习, 学生得以反复记忆, 进而熟练掌握, 这更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其岗位职责, 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效益。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能够应用于实际,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在具体操作时, 要做到:
1.由传统的“面向定义”转变为“面向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 进行问题驱动教学。删去那些繁琐的计算与复杂的推理过程, 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自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 函数作为过渡性衔接内容可少讲, 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 空间解析几何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预备知识, 加之学生在中学已接触过, 可略讲;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 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
2.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 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 在生活实际中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 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多个例子。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 例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 这对深化学生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 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 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 建立模型, 再引入概念和方法。笔者认为, 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模思想, 应强调量的差异, 应举更多有实际意义的例子, 贯彻数学建模思想, 是将解决问题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 而不只是用做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例如使用讲义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 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 避免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上课时间上可能出现的冲突, 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优补弱。网络技术促进了教学的自主化、互动化, 使数学教学更现代化, 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一种崭新的教学元素, 这种教学信息量大, 形象直观, 特别是涉及图形教学, 它富有动感。像定积分的概念教学时, 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观察出分割、取近似等每一步过程, 使学生一目了然, 易于接受。但有了多媒体, 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应用, 像求导、积分等计算用传统的“黑板+粉笔”, 学生更能明白解题的思路、过程。总而言之, 要合理选择, 两者结合, 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数学软件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反复练习、训练, 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浪费。一是学生就业后用到纯数学的知识很少, 用到的只是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等;二是在信息时代, 大量的数学计算、画图等用手工操作太费时费力, 而用数学软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 要详细介绍教学所使用的软件Mathematica和Matlab, 把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 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 更新计算技术, 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应用能力。
全面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高职数学除了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外, 主要是为专业服务, 传统考核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通常的限时考试使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也不能真正地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会使较多的学生越来越对数学产生恐惧、厌烦心理, 为考试而考试, 与我们的教学出发点相违背。目前我校学生的数学成绩由平时25%、期中闭卷考25%、期末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 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上课出勤率等, 另外两块都打出具体分数。笔者认为, 考试评价制度应进行改革, 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由平时成绩、数学实验 (数学软件应用) 和闭卷考试三块组成比较合理。平时除了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之外, 还可结合小论文的形式, 数学论文由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可设置与单利、复利、税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最小投入与最大收益、最佳方案、概率、统计等有关的问题, 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 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数学实验主要就是上机情况, 看学生对数学软件掌握得如何, 便于今后进一步的应用。期末闭卷考试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同时又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既是一种思维方式, 也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 也是一种素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 体现以能力为核心,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与专业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当然, 如何更好地进行高等数学的模块式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高职数学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 应进行相关的模块教学, 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应用, 更好地服务于专业。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景彦, 吴素敏, 王风莉.试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探索, 2007, (6) .
[2]陶金瑞, 霍凤芹.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 2007, (6) .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 篇11
关键词:模块式 技能训练 主导性 直观性 灵活性 高效性
《炼焦工艺》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也是职业院校煤化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如何根据职业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本文以《炼焦工艺》课程教学为例,就模块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阐述笔者对该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一体化模块式的内涵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就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某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模块的灵活性
每个教学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进行积木式的多重组合,且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工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需要编排,对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可以随时建立新的模块添加进去。基础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适用于多个专业,专业模块中的子模块也能与其他相关专业共享。这种模块化结构便于调节,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求。一体化模块式既适合全日制教学,也适合各种短期岗位培训。在《炼焦工艺》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可分为八大教学功能模块:(1)焦炭及其性质;(2)炼焦配煤理论炼焦煤预处理;(3)炼焦炉;(4)炼焦设备;(5)炼焦炉的操作及维护;(6)炼焦炉内煤气燃烧、传热及热工评定;(7)气体力学原理及应用;(8)炼焦炉的加热制度及特殊操作。以上八大模块基本涵盖了《炼焦工艺》课程理论与技能教学的所有内容,并可根据学生及市场的需求对各模块中的内容加以调整。各个模块的教学应合理安排,特别是基础模块与基本技能模块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有机结合,要避免“模块式的教学结构,传统式的教学安排”。
三、一体化模块的主导性
多年来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大家都知道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的道理,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科和学科之间、理论和技能训练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技能训练教学的主导性。而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打破原有学科的界限来确定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使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在《炼焦工艺》课程教学功能模块的设计上,遵循“适用、应用”的原则,在学习了每个模块中的基础知识之后,均安排有实训过程去学习和掌握生产应用技术。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四、一体化模块的直观性
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应以能力为中心,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把理论知识中有关内容与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让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同时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手脑并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既可以先讲授理论内容,用以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技能训练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在技能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一体化模块的高效性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其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首先,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其次,由于一体化模块式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剔除了那些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节约了教学时间,有利于补充新工艺、新技术。再次,“一体化”教学保证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设备、教材的利用率,杜绝了物质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教学经费,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总之,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注重技能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
2.刘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J].职业技术教育
模块式教学法 篇12
一、自学质疑, 培养自觉解决问题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教学各种学科, 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表明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学, 并非一味向学生传授课堂知识。因此, 如何实现学生自学, 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应让学生明白学习哪些内容, 在课下如何预习, 向学生传授自学方法, 同时可设计与新知识相连接的课外练习, 唤起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 进而为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 首先, 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实际学情, 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以前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能否将面积公式写出来?”、“2、自己画出所学过的图形, 并相应标出每一个图形各个部位的名称”、“3、根据已学过图形的面积知识, 并结合课本中的例题, 将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设置以上几个问题, 逐步引导学生,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而并不是死记硬背计算公式。
二、交流展示, 彰显学生解决问题方式
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 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很多小学生都好奇自己的同伴是如何解题的呢?怎么得到结论的呢?而设置交流展示这一环节, 能够实现生生互动, 并且在交流的环境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同时, 在交流的过程中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疑点, 可能得到新的解法, 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在本次教学中, 实现小组交流, 前后位四位学生交流, 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 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选取一位组长, 由组长将小组内的交流成果彰显在全班学生面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挑选学生交流重点。针对以上问题, 有学生回答出“学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其公式为长×宽、边长的平方”。最后, 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并让其他学生解决。若学生能够解决固然最好, 若不能解决就留在精讲点拨阶段, 进行统一讲解。
三、互动探究, 体验参与学习的成功
互动探究学习是每一学科都要求的学习方式, 通过互动探究, 能够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取长补短, 实现互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选择有助于加深基础知识及培养基本技能的问题, 并由教师对教学要求进行预设, 选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点及难点进行互动探究。笔者根据小组讨论结果, 设置以下问题“比较黑板上的两个图形 (教师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 是否相等, 若相等, 你是怎么得到的呢?”然后由小组对其讨论, 并动手做一做, 想一想, 该怎么解决呢?通过小组讨论, 有的学生提出“可在里面出边长1cm的正方形方格, 将方格数出来, 就是该图形的面积了”, 由教师给予客观评价。
四、精讲点拨,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 则需要教师对其加以点拨, 深化理解。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 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学情, 同时还应吃透数学教材, 并整理出本节知识的重点及难点, 进而寻找规律, 教给学生方法。在设置各项问题时,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笔者在点拨阶段提出以下疑问“刚才通过小组讨论, 已逐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得出底×高, 如果用S表示其面积, 采用a与h分别表示底、高, 那面积公式采用字母怎么表达呢?”
五、矫正反馈, 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通常情况下, 反馈主要是通过练习来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并有针对性的校正教学。矫正反馈可贯穿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如:在交流展示环节, 也可在互动探究及精讲点拨环节。该阶段主要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 最终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当然, 再次过程中, 教师应特别强调学生不会的知识点, 并及时给予矫正处理, 对于复杂的信息, 可通过互动探究, 对其进行矫正处理, 并对其加以精讲。矫正反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似, 都是针对小学生常出现的错误, 并对其加以改正, 该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常采用的方法。笔者发现,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中, 学生往往不能够灵活运用其计算公式, 都知道计算公式, 但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问题。如:不能够正确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或者底。
六、迁移运用, 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
所谓迁移运用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 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教学模块相对较简单, 但在迁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在迁移题型时应符合小学生自身特点, 应具有实践性及操作性, 避免采取同样题型对学生加以训练, 防止学生对其产生厌烦感。同时, 教师还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设置相应的思考题、选做题等, 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笔者在此次教学中, 首先, 向学生展示长方形框架, 然后拉伸, 向学生提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否改变了?面积是否也改变了?”最后, 学生受到此道例题的影响, 进而反思当长方形拉伸成平行系变形, 其周长及面积是否改变了呢?通过这种迁移运用, 使学生建构数学化与生活化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