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情境教学

2024-06-11

模块化情境教学(精选9篇)

模块化情境教学 篇1

一、情境导入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根据脑科学研究表明:传统的单边教学中, 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 往往是让学生先进行感受再用语言来表达, 或者是一边感受一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 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 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 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 协同工作, 进一步挖掘了大脑的潜能, 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精心设计的情境导入, 可以渲染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 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给我们解决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提供帮助.进而引出与教学核心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去质疑、思考、探究等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高中化学必修Ⅰ模块 (苏教版) 教学中情境导入的设计策略

1. 根据化学史来设计情境导入

在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时, 通过介绍第一次大战期间, 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 施放毒气180吨攻击敌方阵地, 造成了英法联军中15000多人中毒, 其中约5000人丧命, 产生了如今天核武器一样的震撼,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呢?如果它能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危害,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生产它呢?通过化学史实的描述, 激发了学生的质疑、思维、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设了一个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2. 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来设计情境导入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要使学习者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即“学以致用, 用中求新”.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 化学现象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我们必须细心观察, 留意分析, 从现象中探求规律, 从而提炼出有关问题来进行情境导入设计.例如在学习“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时, 通过“假酒事件、假金元宝事情”的介绍引入物质的检验这一内容的学习;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 用一个切开的苹果, 让学生观察并感受颜色的变化, 在学习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时, 从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设计, 然后提炼出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又是如何来破坏、影响环境等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

3. 根据名人趣事来设计情境导入

在学习“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时, 通过介绍:19世纪中期,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三世, 珍藏着一套铝制餐具, 平时舍不得用, 直到国宴时才拿出来炫耀一下.让学生得出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金属, 再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常识让学生得出铝在自然界应该是很少的, 但是在教材中根据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又得出了铝是地壳中金属含量最多的元素, 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金属铝在十九世纪中期及以前是比黄金还贵重的金属, 引起学生去探究铝的工艺制备流程, 并为Al2O3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 根据社会热点、焦点话题来设计情境导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将社会中的热点、焦点话题设计成情境导入, 比如, 北京新房装修引发儿童白血病案, 石油等能源危机引发全球的经济、政治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区的杀菌消毒工作, 引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三聚氰胺”事件等都可以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情境导入设计,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关注我们的社会, 并尝试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社会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5. 根据化学实验来设计情境导入

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 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 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例如在设计“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情境导入时, 通过设计Na与H2O, Na与煤油水溶液的对比实验, 让学生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对比分析, 总结实验结论;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中, 通过设计泥水悬浊液、油水乳浊液、Na Cl溶液的分离提纯作为课堂情境导入, 让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情境导入设计注意的问题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情境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 勤于思考, 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方法现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特别是在公开课、比赛课中被普遍采用, 在情境导入的设计上应该“短、平、快”, 排除干扰因素, 通过从情境中提炼出来的问题能够直接指向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对情境的分析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文件汇编.嘉兴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科研处, 2008 (8) .

[2]化学教与学.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0.8.

模块化情境教学 篇2

需要认真思考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

【关键词】量子力学;教学方法;物理思想

“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对人类科学研究两大标志性贡献之一,已经成为理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熟练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利用量子力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量子力学理论与学生长期以来接触到的经典物理体系相去甚远,尤其是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手段与经典物理截然不同,但它们之间又不无关联,许多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类比经典物理中的相关内容得出的。

思维上的冲突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困惑不堪。

此外,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众多学生陷于烦琐的数学推导之中,导致学习兴趣缺失。

针对这些教学中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对“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作一些合理的调整。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1 理清脉络,强化知识背景

从经典物理所面临的困难出发,到半经典半量子理论的形成,最终到量子理论的建立,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脉络进行细致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特别是对量子理论早期的概念发展有一个准确清晰的理解,弄清楚到底哪些概念和原理是已经证明为正确并得到公认的,还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

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对量子力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建立的科学历史背景有一深刻了解,有助于学生理清经典物理与量子理论之间的界限和区别,加深他们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对蕴藏在这一历程中的智慧火花和科学思维方法有一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学素养。

比如:对于玻尔理论,由于对量子化假设很难用已经成形的经典理论来解释,学生往往会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

为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很有必要介绍一下玻尔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告诉学生在玻尔的量子化假设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概念,且大量关于原子光谱的实验数据也已经被掌握,之前卢瑟福提出的简单行星模型却与经典物理理论及实验事实存在严重背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玻尔理论才应运而生。

在用量子力学求解氢原子定态波函数时,还可以通过定态波函数的概率分布图,向学生介绍所谓的玻尔轨道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电子出现几率比较大的区域。

通过这样讲述,学生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玻尔理论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又不至于将其与量子力学中的概念混为一谈。

1.2 重在物理思想,压缩数学推导

在物理学研究中,数学只是用来表述物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算的工具,教师不能将深刻的物理思想淹没在复杂的数学形式之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授,把握这些概念和理论中所蕴含的物理实质。

对一些涉及繁难数学推导的内容,在教学中刻意忽略具体数学推导过程,着重于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一维线性谐振子问题的教学中,对于数学方面的问题,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薛定谔方程、记住其结论即可,重点放在该类问题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及对现成结论的应用上。

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2 改进教学方法

“量子力学”这门课程本身实验基础薄弱、理论性较强,物理图像不够直观,一味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势必感到枯燥,甚至厌烦。

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进行积极的探索。

2.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必要的教学内容讲解外,每节课都留出一定的师生互动时间。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或者针对已讲授内容,使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复习、总结、辨析,以加深理解;或者针对未讲授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完一维无限深方势阱和一维线性谐振子这两个典型的束缚态问题后就可引导学生思考“非束缚态下微观粒子又将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预习下节内容;或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等寻求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此外,还可使学生自由组合,挑选他们感兴趣的与课程有关的题目进行讨论、调研并完成小组论文,这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其接受初步的科研训练,一举两得。

2.2 注重构建物理图像

在实际教学中着重注意物理图像的构建,使学生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形成较为直观的印象,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借助电子束衍射实验,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过程(强电子束、弱电子束及弱电子束长时间曝光),即可为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构建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像;借助电子束衍射实验图像,再以光波类比电子波,即可凝练出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借助电子双缝衍射实验图像,可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态叠加原理;借助解析几何中的坐标系,可很好地为学生建立起表象的物理图像。

尽管这其中光波和电子波、坐标系和表象这些概念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借助这些学生已经熟知和深刻理解的概念,可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接受和理解量子力学中难以言明的概念和理论,同时,也可使学生掌握这种物理图像的构建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非常积极地作用。

3 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改革

3.1 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

如安排小组讨论课,对难于理解的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

先是各小组内讨论,再是小组间辩论,最后老师对各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观点进行评述和指正。

例如,在讲到微观粒子的波函数时,有的学生会认为是全部粒子组成波函数,有的学生会认为是经典物理学的波。

这些问题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一些不易理解的概念和量子原理进行深入理解,直至最后充分理解这些内容。

另外课程作业布置小论文,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系列量子力学讲座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3.2 坚持研究型教学方式

把课程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吸取科研中的研究成果,通过结合最新的科研动态,向学生讲授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模块化情境教学 篇3

一、情境创设应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来看, 知识目标是形成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能力目标是掌握知识目标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中介和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统一指向人的发展, 即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所以, 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作为载体,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

在教学《公司的经营》时, 笔者以2011年TCL集团成立30周年为背景, 创设了关于“从创立到成功TCL集团追梦30年”的情境, 设置如下探究问题: (1) TCL集团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公司?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TCL集团的组织机构有哪些? (2) TCL集团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3) TCL集团成功并购阿尔卡特手机项目说明了什么问题?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采用惠州本土知名企业——TCL集团的典型案例, 围绕三维目标组织教学, 不但使学生识别了不同类型的公司、公司的组织机构等知识, 提高了对不同类型公司特点的分析能力和深刻理解了公司如何才能成功经营, 而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有价值, 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 知识和能力目标有了依托, 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统一。所以一节高效率的优质课要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 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和拓展, 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滋养与提升, 离不开创设能体现三维目标整体性的教学情境。

二、情境选材要有“思想性”,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课, 也是一门德育课。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是养成现代公民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操的非常时期。课堂教学所选的情境材料对于学生的“三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有效选择教学素材不但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途径, 而且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品质的养成密切相关。因此, 教学情境材料的选择必须强调思想性, 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情境选材要站在学生的“三观”的角度思考, 因此,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 对科学观点、公民教育、道德教育进行渗透。采用适当的方式,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情感体验, 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如《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题中有四个德育渗透点:树立节约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树立诚信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在教学中, 可以展示2012年“毒胶囊”事件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理解单纯的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其危害, 让学生敬畏生命, 从而学会关注生命, 关爱自己、他人和社会。让学生感受到诚信缺失的危害,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诚信的支撑, 从而树立坚守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的正确价值取向。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 让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让学生成为道德成长和体验的主人, 让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从而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

三、情境选材应注重“生活性”, 增加学习的厚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 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教学过程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理念。以此为指导, 在教学中要贯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原则, 从生活中选取情境, 设置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 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这是让课堂生活化的一个根本着陆点。生活化的课堂把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把生活变成学生学习的实际内容, 进而让知识变得灵动易学, 把课堂塑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发展的过程, 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

在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股市有风险”这一知识, 笔者用视频展示了惠州“TCL集团”和惠州“光耀地产”两支股票在2012年10月10日的股市走势图, 并与之2011年初的股市走势进行比较, 让学生从股市的走势图上读出“投资股票收益大, 但风险也大”等知识,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惠州TCL集团的股票会一路上涨、而惠州光耀地产的股票却持续下跌?这两个公司是惠州很有影响力的大公司, 惠州的学生来对此非常熟悉, 于是就有话可说。学生纷纷发言, 通过师生讨论, 最后得出如下结论:惠州TCL集团是一家经营高新技术的企业, 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而近两年来国家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 致使惠州光耀地产的股票不断下跌。通过这则来自于现实生活案例的充分展示和讨论分析, 不仅让学生明白投资股票收益大, 而且也明白了影响股市风险因素的政策性方面的原因, 从而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我国经济政策的颁布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真实形象、具体生动的生活案例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经济社会的能力。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政治教师应当在立足学生真实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与生活事件的选择与合理利用, 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冲突事件, 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 感受其境, 并学以致用, 真正做到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四、情境创设应具有“针对性”, 提高效度

情境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我们提倡情境教学, 并不是意味着每个知识点都非要有“情境”才够完美, 对于那些学生一看就能够理解明白的知识点, 再去挖空心思为“设”而“设”, 则有画蛇添足的意味。一堂课的情境设置宜精不宜多, 问题要有思维的含量, 要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情境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德育渗透点, 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基础、思想行为实际而设, 切忌“为情境而情境”, “为举例而举例”。要创设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情境材料, 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合作、讨论, 完成探究活动。这样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价值冲突,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面对经济全球化》中, 探究活动设置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上。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而本框题的落脚点是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又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发展中国家贫困加剧、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等的消极影响, 学生的防范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更无从谈起。因此, 要达到明理导行的教学目的, 应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上。为了有效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可以利用顺德家具出口企业的产品遭遇欧盟贸易壁垒的典型案例设置如下问题: (1) 顺德家具出口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会遭遇贸易壁垒? (2) 欧盟国家制定环保标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 如果你是家具出口企业负责人, 你认为家具出口企业如何才能“破壁而出”?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 精选材料, 把立足点放在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 又从某一个具体的案例入手, 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探究性问题, 自然而然地得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两方面影响, 然后再拓展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挑战更是机遇, 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可以看出, 在情境设计中, 找准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与情境最佳结合, 先易后难, 从事实到理论, 可以将课堂不断引向深处,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

五、情境中问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注意其深度与难度

学源于思, 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 情境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 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又不能过于繁杂和深奥。我们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不是个别或几个优秀学生活跃的舞台, 所以, 要把握好其层次性, 由浅入深, 要让全体学生都有话可说。另外, 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度”, 要让学生思考后才能说, 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而不是学生看过问题后, 简单地“复制”“粘贴”课本就能完成。问题设计要深刻、透彻。为此, 要精心为学生设置具有思维、价值冲突的问题, 让学生进入一个他们所熟悉的情境中时, 能发现矛盾冲突并产生困惑从而提出疑问, 这样的情境设计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中, “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和“中国、美国、日本1美元GDP所消耗能源比较”两则材料的基础上, 设置如下问题: (1) 经济发展要不要“快”?为什么? (2) 经济发展能不能单纯追求“快”?为什么? (3)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好”和“快”的矛盾?通过这样的设问, 把难点分解, 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问问相连。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又保证了教学程序的流畅性。层层设问的方式,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既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脉络, 又为学生深入思维搭建新的平台, 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反思更多问题, 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有益指导。

六、情境创设的形式应注重“多样性”, 扩展学习的广度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案例、音乐、故事、漫画、图表、视频等都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为“情境”而用,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使政治课堂形象化, 就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把很抽象的东西表现出来。让学生动起来, 明确经济生活是有生命的, 以体现政治课堂的形象和生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较之文字信息具有较大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在演示和诠释抽象内容的过程中具有深入浅出的示意作用。

如在教学《收入分配与公平》中, 可展示反映当前收入分配悬殊的漫画作为新课的导入方式。漫画是一种简洁、夸张、直观、诙谐的表现形式, 在幽默中透着睿智, 在诙谐中引发思考。在许多学生的成长历程中, 都曾有着一段极其深刻的漫画情缘, 所以, 把漫画引入教学中来, 必然会激发学生兴趣, 让课堂更生动、更形象;为了有效突破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难点知识, 可展示反映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数据图表, 让学生出谋划策。再如,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该框题的教材内容是党的十七大理论性的知识, 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重点知识之一, 为了突出该重点知识, 在教学上可采用案例教学, 通过图表式的典型事例, 揭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 促进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有效突破该重难点知识, 可采用体验式教学, 结合惠州市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的状况, 请学生就“如何促进惠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这种教学以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为基础, 以体验的引发、完善、深化和升华为目的,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是一门艺术, 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不断在教学中加以探索和总结。在教学中追求情境创设的“六性”, 经济生活课堂教学才能彰显实效, 焕发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邝丽湛.思想政治 (品德) 课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模块化情境教学 篇4

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一直以来是职业院校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也是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不可避免的造成理论和实训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实训课程往往只是形式,是理论课的附属,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和要求。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理论学习的目标直接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技术等级要求,以焊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焊接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包括焊接专业基础知识、焊接专业知识和相关焊接工艺知识),按照焊接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焊接理论教学和焊接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是同步进行的。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手脑并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先讲授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实训实践操作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就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每位学生对每个模块课题的操作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气保焊操作水平高而焊接电弧焊差,有的学生焊条电弧焊操作水平高而气保焊差。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来灵活调整模块学习的时间,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化弱项。同时开设的课题有几个,学生在工位观察学习的机会多,实训时与其他学生比较也会产生紧迫感。操作能力强、领悟快的学生可提前选修其他实训模块,对于学习散漫的同学也可起到鞭策作用,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焊接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 篇5

一、焊接实训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是职业院校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 也是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 不可避免地造成理论与实训教学之间的脱节, 难以保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实训课程往往只是形式, 是理论课的附属, 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和要求。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 理论学习的目标直接是满足技能训练的需求, 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技术等级要求, 以焊接技能训练为核心, 确定焊接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包括焊接专业基础知识、焊接专业知识和相关焊接工艺知识) , 按照焊接技能的特点和分类, 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 将焊接理论教学与焊接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完成教学任务。

二、焊接实训教学模块的建立

焊接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 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 以技能训练为核心, 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体系。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 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教学模块的建立和完善, 需要不断积累, 需要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反馈更新, 不断探索、创新。

第一, 确定模块。将不同的焊接实训课题分成一个大的模块, 在大模块的基础上开设小模块, 以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选择。

第二, 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根据模块内容, 把每个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模块教学目标, 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三、焊接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问题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法更新”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 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传授理论知识, 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还能及时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问题, 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既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又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实践证明理论”。

四、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今天, 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教师调研、“老生”反馈、企业需求告诉我们: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 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与晋中市多家大中型企业都有“订单式培养”合作, 借这样一个契机,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将焊接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五、结束语

焊接专业实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 使实训模块反映企业需求, 使学生获得从业技能, 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焊接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晋中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摘要:培养大批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焊接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职业院校的焊接专业以培养从事焊接工作的中、高等技术工人为目标, 传统的理论授课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 已不能满足各企业单位的要求。本文初步探讨了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 通过模块化教学, 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模块化情境教学 篇6

模块课程最早见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有MES (模块技能组合课程模式) 和CBE (能力教育体系) 两种流派, 其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 区别是前者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 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后者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 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高职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思想来源于模块化教学法和应用Moodle (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思路构建课程结构模块化的学习环境, 利用技能包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分解培养。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 对准特定的教学目标, 内容相对完整, 评价要求明确。模块与模块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关系, 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课程内容上的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课程结构上的多层次, 使模块课程表现出综合、开放、灵活的特点, 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 打破学科的界限壁垒, 灵活地进行组合, 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又可以及时进行更新, 更好地适应职业技术发展教育的要求。

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基本上是还是沿用上世纪70、80年代的教学观念和体系, 教学模式虽有发展, 但也是换汤不换药, 音乐学学科虽是之前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两门专业的整合, 旨在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 但培养模式与实际学生就业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在培养方式上, 还套用的是音乐教育专业和表演专业中的模式, 课程设置也是相差无几, 因此, 在如此处境下, 尴尬至极, 培养的学生既难成为专业音乐教师, 也能成为音乐表演者, 无法走向舞台, 走出校门, 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精, 或是不全, 实际的专业应用能力达不到岗位的需求。培养的对象一旦走向市场, 在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下, 很容易因为专业不精、技能不全而失去机会, 就业率较低。很多学生, 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后, 都无法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这种现状也会使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所学不能为之所用, 长此以往, 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丧失, 学习态度疲软, 继而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加不精不强, 更加没有市场竞争力, 这不能不说是本科教育的悲哀。

虽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 没有明确提出本科教育实行市场化和职业化, 但对于音乐学这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艺术类教育, 是可以借鉴高职教育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的。近年来, 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大专生相对本科环境下的大学生更有市场竞争力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本科教育者的反思, 根本原因是教育模式的落后和老化, 职业教育作为新型的教学体系, 已经在市场的考证下寻求到切合实际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音乐学专业的学生, 最终归属地还是市场, 同样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竞争, 将高职教育先进理念植入音乐学本科教育中, 将高职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借鉴于音乐学本科教育中, 势在必行。

二、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

模块化教学其本身就是一种将学科知识分解或是进行组合归类的教学模式。因此, 我们针对音乐学科的学科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就要将模块课程内容、模块学时、模块进行的先后次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统筹考虑。根据模块课程目标及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模块关系一种是逻辑递进型, 课程的安排和设计要表现出层级关系, 譬如说乐理课—和声课—曲式课—配器课, 这些课程之间必须是线性递进关系;一种是交叉混合关系, 模块中的一部分课程设置为按顺序的必修, 要作为背景知识来进行模块学习, 对音乐学科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课程是按顺序必修的, 而还有一部分没有先后关联的课程没有学习次序上的要求, 学生可必修也可选修。一个完整的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通常包括模块课程目标、前测验、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期末测验、补救教学等方面。针对本科音乐教学现有的专业课课程设置, 我们可以大致将学生所学内容归纳为四个模块:音乐基础理论模块、音乐专业课程模块、音乐实践模块、音乐素质拓展模块等。对于本科音乐专业学生来说, 他们在选择模块学习前, 首先要和专业老师一起明确每个模块课程的实际学习目的, 这些教学内容的归纳是以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为参考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主修专业的不同来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基础理论模块, 如果学生为技法学习者, 完全可以选择相对容易的理论模块, 学习周期也可以缩短, 也较容易达到课程目标;而如果学生本身为理论作曲专业的学生, 那么他们的就要必修相对复杂的理论模块, 这对于他们后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而针对学生一些相对个体和特殊的知识需求, 可在素质拓展模块为学生提供选修内容。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学习方法, 可以自学、小组学, 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自主性学习会让学生自己阅读和整理学习资源、小组讨论、演讲、探讨主题等, 主动性和团队意识都得到很大增强。学完一个模块的课程后, 学生可以通过期末测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测试未通过者, 可重修该模块;或者也可以选择下一模块的学习来达到预期目标, 因为模块教学不是以分数的高低来测试学生的优劣, 而是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的提高。

三、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

模块化教学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 实现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组织上, 以前的音乐教学为单一的单元教学, 都是根据分类的知识点进行, 单元与单元之间是知识继承、迁移的关系, 大体上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序列。而模块化教学是基于主题的、专题的知识集合教学, 譬如表演模块、教与学模块、技法模块等, 都能围绕模块的教学目的组织学习材料。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的逻辑关系, 也可以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结构形式更加灵活。在教学主体上, 教师的角色多是知识的传播者, 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单元化教学很容易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兴趣, 而模块化教学强调学习的个别化, 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诊断者、激励者和学习资源提供者, 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加强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 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本科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实施是具有可行性的, 根据音乐学科专业特点和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将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前景的优势尽其所能扩大化, 设计出一套具体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而推广, 对于音乐学科的专业学习是势在必行也是不无裨益的。

摘要:模块化教学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比较常见于高职教学而鲜见于本科音乐教学。而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可以通过模块化教学实现的。模块化教学更多地关注学习的个别化,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本文针对音乐学科多元化特点, 对模块化教学方案和内容提供可行性设想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本科,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 (第7卷) [M].张斌贤, 等, 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70.

[2]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六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0:252.

高中数学模块化教学探讨 篇7

一、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

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更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在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的陈述顺序上,它把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前面,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品质放在后面。而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提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可以看出,模块教学要同时满足“社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需要”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把“个人发展的需要”放在了首位。

(二)更加注重过程性目标

出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多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看成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所以,加强调过程性、体验性目标,是模块教学的突出特色之一。例如:对于“双基”,板块教学的培养目标只是指明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畴,而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还强调“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其中的“理解、体会、体验”等动词都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三)进一步强调了数学的人文价值

作为最具理性精神的数学课程,由于人文精神的融入而表现出浓厚的时代特征。板块教学的培养目标中就曾提出“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中进一步阐述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进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把对数学的认识延伸到科技、文化、哲学、美学和人类精神的广阔领域,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数学观和世界观。

二、模块教学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注意的重点并不在教材上,而在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

高中课标课程下的模块教学不仅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由于模块教学顺应了建构主义理论,因此高中课标课程下实施模块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更有效。

虽然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不适用于高中学生,但对刚刚从儿童状态走出到了青年状态的高中生,仍然留有儿童的部分心理特征,又具有青年人判断清晰、思路敏捷、向往社会、敢做敢为的心理。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不仅仅需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会选择,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今后发展有用的知识。课标教材按照“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要求,精心选取了作为数学学科中基础而必备的知识,作为所有高中生最基本要求。

对一些传统的知识,如立体几何、三角恒等变换等,只要求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关系性质,尽可能地放低要求,删减了过于传统中过于复杂的内容,另外增加对于现代社会非常需要的知识,如算法、信息安全与密码等这些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内容。新课标把课程结构模块化,分散知识难点,使能力形成分散,关注学生学习心理。

三、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模块教学与知识体系问题

螺旋式上升,设想美好,但实施不尽如人意,有的因为科学是知识体系,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更有其鲜明特点,课程章节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衔接关系,必须循序渐进,不成体系的知识是难于学习的,只有了解了其前后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模块教学要求小步走,螺旋式上升,知识体系被打乱,一种知识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分散于不同模块,不成体系,导致跳跃式地讲授知识,各个模块难以整合。

例1.课标课程把解析几何部分内容分别安排在《必修2》和《选修1-1》(文科)或《选修2-1》(理科)中,割裂了直线、圆和圆锥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关于解析儿何的思想方法上。新教材在讲解解析几何的两个部分间隔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遗忘和能力发展的间断,也对教师授课带来不便,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模块教学中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

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按规定每周上4个课时,但教师都感觉到不易完成教学内容。即使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掌握得也不好,回圈吞枣。跟以往相比,现在一个学期学两本必修,普遍认为课程内容增加了很多,上课赶进度的现象更加突出,很难对知识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知识的理解如“蜻蜓点水”,学得不深入,掌握不牢固。

(三)学科渗透与学科协调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数学与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正如《课标》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课标教材确实凸显这一理念,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基本上达到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激活学生学数学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关学科问题的目的。但是有些地方也出现了学科不协调的问题。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

张俊玲

(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江苏徐州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了解并掌握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思维发展水平培养激发兴趣

奥苏伯尔有一句名言:“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

1.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具有强烈的解题心向,这恰恰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动力保证。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问题及安排的活动不但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而且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运用适当的、具有新奇性和差异性的具体材料,设置教学情境,以保证学生思维模式的某种顺应的出现。在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有意识地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了解实际生活,以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只有当教学情境中问题的新奇性和差异性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出现主动学习。

例如:在讲均值不等式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

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时两次都打2p+q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此问题情境贴近生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也容易接受。在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下,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学。

2.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素材

教科书为教学提供了数学语言和图形直观。教师很容易

例2.数学中用到了物理知识,但学生往往还没有学过,课程教学进行得很困难。物理学习中也反映出三角函数不讲授,物理课程不能进行。因此出现了数学课上讲物理、物理课上讲数学的怪现象,这样必然会导致后面的重复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

模块教学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且,适当加强不同知识模块

把图形表象和抽象语言符号联系起来,能依靠图形表象和抽象语言符号对客体的关系进行认识。但是学生做不到,只有学生对学习对象建立了丰富的具体经验以后,才会对学习对象进行主动的、充分的理解,达到对知识及其关系的相应水平的认识。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数量丰富的、典型性的具体素材,用具体问题表述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及其关系,引导学生对这些具体材料的观察、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得丰富的具体经验,使抽象语言符号获得背景材料的支持,帮助学生顺利的实现同化。例如: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时,我讲了一个故事。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欣然同意,国王能否实现他的诺言呢?这样的问题比较典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与好奇心。

又如:在讲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下列现象:

(1)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100℃,沸腾;

(2)导体通电,发热;

(3)同性电荷,相互吸引;

(4)实心铁块丢入水中,铁块浮起;

(5)买一张福利彩票,中奖;

(6)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这些现象各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问题比较具体,学生比较熟悉,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能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3. 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就是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能力上的限度,接受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容忍学生的学习错误,并看到错误背后隐含的合理因素,帮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学会知识。只有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他的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可以在错误中学习,只有在成功与失败的亲身体验中才能真正领悟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精神实质。

例如,求证:函数y=x3在(0,+∞)上是增函数。

证明:在(0,+∞)上取x1=3,x2=4,显然x1

故函数y=x3在(0,+∞)上是增函数。

显然,学生在证明这一问题时,只证明了特例,这是对问的关联性,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摘要:本文作者从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的探讨出发,对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模块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段青.选修模块教学带来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5,6.

油藏工程模块化教学探讨 篇8

模块化教学法 (M ES) 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 主张以现场教学凸显情境增进感性刺激与知觉映射, 促进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深刻理解, 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动手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再现知识的逻辑体系, 在逐步熟悉、掌握相关操作程序的同时学会“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达到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要求, 使学生今后能独立面对工作中的任务和困难[1]。波洛格纳 (Bologna) 进程是近年来欧洲高校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高等教育改革内容之一。围绕这一教学改革措施, 欧洲高校普遍开展了模块化教学改革。所谓模块化是指: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 (模块) 。其目的是提高整个学习的灵活度, 并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 将培养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该项教学改革较好地解决了课程设置的体系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等问题[2]。目前模块化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之中。《油藏工程》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 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课程。由于油藏深埋于地下, 学生对油藏难以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 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脱钩。模块化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 因此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方法在《油藏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 并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是其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便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模块化教学中, 教师只是在开始时利用很少的时间对任务的内容要求进行讲解, 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学生自己写出任务计划书、实施过程、检查评估标准, 并亲手按计划实施任务, 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展开的, 教师对学生搞不懂的地方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 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2. 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 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遇到不懂的地方, 教师讲清学生应如何做, 为什么这样做。整个操作完成后, 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 然后对照课本看是否和书本上的结论一致, 这样在教师帮助下和个人探索中获取理论知识,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 实现认知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双赢。

认知目标的实现固然十分重要, 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更加重视操作的熟练程度, 因此认知目标、行为操作目标都是重要的学习目标, 它们之间既是互相独立的, 又保持着重要的联系,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速认知目标的实现, 做到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双赢是模块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4. 师生之间实现了双向信息的传递。

教师负责讲课和指导, 学生的任务是听课和活动, 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来了解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教师还可以对那些掌握信息较少和较浅的学生采取措施, 帮助他们补充信息, 直至他们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只有双向传递的信息, 并不断得到反馈的信息, 才是真正有效率的信息传递。

5. 加大学生参与程度是最高境界的激励方法。

模块化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 这些工作任务按由浅到深的顺序设计, 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后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 是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心理感受, 成功的喜悦往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这就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油藏工程》模块化教学的适用性研究

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该课程是把学生所学的有关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油气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开发调整及油藏管理的系统工程问题。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解决这一系统工程所必须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并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知识进行油气田的开发设计和开发动态分析与调整的初步能力。可见通过油藏工程的学习, 学生应该具备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油藏工程教学过程中, 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决定了油藏工程课程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知识点多, 各教学知识点之间既密切联系, 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油藏工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油田开发设计基础、油藏动态检测方法、油藏工程方法、特殊油气藏开发策略、油藏开发调整方法、油藏经营管理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别侧重油藏开发的不同阶段,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油藏动态, 掌握地下油水运移、分布规律, 最终目的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不能简单地割裂开发。

2. 教学对象抽象, 需要认识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双赢。

油藏深埋于地下, 没有办法对其有直接的、全面的感性认识, 因此需要学生综合多种知识对其形成抽象的认识, 在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操作方法, 即开发调整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动态检测方法。如果形成的认知模型不符合地下实际情况, 就会得到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3. 教学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油藏工程教学中的基本理论多, 这些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要应用到实际的油藏对象中, 需要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因此, 针对教学知识点, 应该构建合理的教学实例, 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的原理与方法。基于以上特点, 油藏工程进行模块化教学研究是适用的、可行的。

四、《油藏工程》模块化设计

按照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根据研究方向划分教学模块、学生的分组管理和编写模块化教材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原则[4], 对《油藏工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 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模块:油田开发设计基础模块、油藏开发动态分析与开发指标计算、开发动态监测方法、开发调整方法[5]。这四个模块之间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有相互之间的联系。在油田开发初期首先进行基础的油田开发设计模块, 然后根据生产数据进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及开发指标计算,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 利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对油田开发动态进行监测, 伴随着各种开发问题的出现, 最后对油田进行开发调整, 以获取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五、教学模块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实例设计

既然对油藏工程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块设计, 需要针对已经形成的四个教学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实例的设计, 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在油田开发设计基础模块, 主要的理论教学内容有:油藏模型的表征方法、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开发层系划分方法、开发方式确定、注采井网设计等主要教学内容。针对这些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与油田多年科研合作的资料, 选取准噶尔盆地西缘区块排2井区为教学实例, 该油藏为一构造简单、边水天然能量重组的油藏。以该油藏为对象, 需要学生根据理论教学内容, 结合油藏的地质、流体、渗流特征, 描述油藏性质, 计算地质储量, 设计开发方式, 部署注采井网等工作。油藏开发动态分析与开发指标计算模块, 主要的理论教学内容有:开发效果分析指标、开发动态预测方法、开发评价方法等内容。该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在开发动态计算方法内容上, 主要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水驱油动态计算方法。配合的教学实例仍采用上述的排2井区油藏实例, 由于该油藏具有广阔的边水, 在开发中部署的排状生产井网, 边水的驱动能量来源于单方向的南部, 因此可以简单地将水驱过程看成多个一维两相水驱过程, 采用理论教学中的水驱动态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开发动态。在开发动态分析模块, 主要对试井分析原理与方法、示踪剂分析原理与方法和矿场测试方法进行讲解。该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理论方法的教授, 必须配合矿场的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否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教材中, 已经列举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实例, 要求根据测试数据对地层参数进行分析, 在此不再赘述。此外, 该部分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数据的分析, 因此需要在计算机房完成相关的实例操作。在开发调整模块,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层系调整的原则与方法、井网调整方法、工作制度调整方法、开采工艺调整方法和驱动方式调整方法。

六、模块化教学实践与认识

采用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方式, 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结合最新模块化教学思想提出的,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油藏工程》教学中,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进与完善, 模块化教学过程的优点已经逐渐显露出来, 接受模块化教学的学生的理解力有了明显地提高, 学生对《油藏工程》课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通过调查发现, 能够主动参与其中的学生达到92%以上, 而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也很高, 85%以上的学生反映模块化教学使他们的课堂不再枯燥。模块化教学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的蓬勃发展, 模块化教学也会有它发展繁荣的一天, 但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 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何加入更多的专业因素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有待于同行专家共同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继平.模块化教学与学习迁移[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5) :21-22.

[2]徐理勤, 赵东福.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 2008, (3) :70-72.

[3]姜君霞.模块化教学法的特点及要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7, (4) :106-107.

[4]孙红敏, 李晓明.模块化教学法在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3) :76-77.

模块化情境教学 篇9

一、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

(一)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和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 (征求意见稿) , 制定了基本原则, 即科学性、可测性、简易性相结合现实性, 导向性和前瞻性相结合条件, 过程与效果相结, 合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

(二)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职业教育与普通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 它培养的学生将来大多将从事一些生产、服务领域的实际工作。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更需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课程是否具备合格的能力目标;二是课程是否有合格的实训项目 (任务) ;三是是否具有真实的实训过程, 以保障能力目标的实现?如果教学中缺少了这三项, 就是一堂不合格的课。

(三)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协调, 同时注重企业参与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结果一般是由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各占一定比重综合而成, 需要调整三者的比重。国内外的研究证明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多为主观因素所困扰, 而学生评价才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最为有效和客观的方法, “学生评价具有多面性、相对有效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持点, 相对不受多种假定的, 潜在偏见的影响”, 尽管学生在评价时可能受到自身能力的局限, 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 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策略、方法和效果的感受最深, 也是最有资格对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包括教学方法、公平性、教师对学生是否关心、教师对课程本身的兴趣以及对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的群体。同时全教会 (全国教师工作会议) 指出:要“鼓励各界、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 职业教育是开放性的、社会化的教育, 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只有得到用人单位、学生与家长的认可, 才有实际意义。社会的多角度评价不仅能保证学校为社会发展带来效益, 而且, 在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学生家长的评价中, 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学校的声誉。评价的开放性与教育的开放性是一致的, 开放式的评价就是要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学生家长, 也就是说, 评价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因素, 看学校为满足学生的发展作了什么, 学校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评价的开放性是社区、企业、家长和学生参与评价程度的必然反映。

(四)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众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 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还不够科学, 对实践课程教学的评价的力度不够, 评价的数据处理不够科学, 不能及时把评价结果得到有效的反馈和利用。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一) 国外关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 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相对来说都比较完善, 如下的经验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1.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设立专业的评估机构。 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由专门的评价机构制定和实施考查评估。有的是学校的协会性质的学术团体, 如美国的地区性教育鉴定机构、英国的大学副校长协会等;有的是国家或教育部任命的精英专家团体, 如法国的国家评价委员会、丹麦的教育评价院、新西兰的资格认定局;也有的是中介评价机构, 如独立的民间监督与评价系统。这点是国外评价的一大特色:中介性。

2.课堂教学评估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这是由各国国情所决定的, 同时, 这也与国外的校企合作形式分不开。如法国地方政府、家庭、企业都是教育系统的参与者、合作者和使用者, 这些人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而美国除了政府参与评价还主要依靠力量的评估,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评价中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它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高职院校, 使学校及时了解、关心社会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沿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3.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结果的公开性。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一大特点是评价结果的公开性。通过专门的评估机构, 依照各类教学质量评判的量纲 (标准) 开展评估活动, 通过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促使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优化教学各环节, 达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如法国, 评价结果由评价委员负责向社会公布出版, 并由评价委员对其负责解释和承担责任。评价报告的末尾要刊出被评院校的校长意见。评价结果公开既是对国家、学校、受教育者、家庭、地方政府及其他基金组织负责, 也是为了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 帮助学生选择学校, 进行教育投资等, 还有利于全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进行监督。

4.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国外高职课堂教学评价很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如:德国高职学校教师在职业方面的能力强,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纯熟, 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突出显示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 这些都在课堂上进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过分注重评价结果, 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校对教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 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反映给企业, 企业找学校, 学校会对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所以教师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5.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注重产学结合及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内容要产学结合, 国外高职教育十分重视产学结合。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技术的应用性和就业的针对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 它既是职业教育的目的, 又是职业教育的手段。因此, 在评估指标体系上, 必须凸现产学结合的指标和权重。同时, 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是国外高职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职业教育, 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是高职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模块式教学已经紧跟现代教学的主流, 初步形成了有理论支撑、有实施方法、有教学实践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这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动态

参考文献

[1].李俊飞.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高职论坛, 2007, 3

[2].李家成.论教育活动中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结合[J].教育评论

[3].杨丽红.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 4

[4].孔凡成.简述国外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及特点[J].教育研究, 2007, 6

[5].危力军, 董晓惠.论教师评价体系改革[J].教育探索, 2005, 5

上一篇:创新科技人才下一篇:心理咨询中的认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