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实践

2024-08-25

模块教学实践(精选12篇)

模块教学实践 篇1

一、“模块教学”的核心概念与主要特点

1.“模块教学”的核心概念

小学语文“模块实践”研究立足于改革阅读教学方式, 以“整体推进”理念改革阅读教学, 致力于“模块”设计、课堂结构改革、课型的建构与实施, 努力追求“多快好省”的效果。[1]我们倡导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将听、说、读、写有效整合, 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提升素养, 如小组合作学习。所指的“模块”, 是指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较强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它可以是现行苏教版教材中的某个既定单元, 也可以是打通单元后的教材重组, 还可以是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机统整。小学语文“模块教学”, 就是对组成的“模块”以自主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整体感知”“组合研读”“立体拓展”等环节。

为使研究科学有效, 我们找到很多理论依据。如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认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王荣生的“课程论”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是可以重组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用情境呈现问题, 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 启动学生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据此, 在“模块教学”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 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阅读有了自主建构的可能。

2.“模块教学”的主要特点

“模块教学”是依托教材有效整合而实施的阅读教学, 是在整合教材选文、习作主题及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通盘考虑单元整体备课及教学策略。“模块教学”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建筑, 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作与创造, 必先经过调整、重组与扩充。它可以从一点出发, 着力探究文本的内涵, 由个及类, 由类及理, 个性与共性相融, 形成立体的、多元的教学网络。

“模块教学”打破了一个单元、一本教材的局限, 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优化, 与社会生活融合, 形成动态、即时、开放的教学状态, 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 教学内容整合化。“模块教学”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基点”, 做语文“本分”的事, 但起到举一反三效果;以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为“远点”, 依照“课程标准”教学;以语文问题解决为“节点”, 引领学生语文实践, 通过长期实践可形成“整合化”“生本化”“校本化”的语文教学内容。

(2) 教学活动板块化。“模块教学”的实施过程呈现读写一体化序列、探究性学习序列、综合实践活动序列, 以“板块活动”推进, 使学生在各个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训练和整体发展。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教学结构立体化。“模块教学”以学定教, 删繁就简, 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立体结构, 呈现“便教易学”“学以致用”“用能有效”的特点与效果。[2]这已是八士实验小学常态化的语文教学样式。

二、“模块教学”的“主题建模”

要实施“模块教学”, 首先要依托相应“主题”来设计“模块”, 我们称之为“主题建模”,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积累了一些“建模”策略。

1.基于“点面”的“模块”建构

在建构“模块”时, 我们开展了很多个案研究, 如教学选自经典作品的教材文本后, 联系原著进行导读, 以某一训练点切入组织一类文本教学, 以文化主题统领整合后的某一单元教学等, 都呈现出由点到面的状态。

(1) 由“教材选文”及“相关作品”。“模块教学”研究的愿景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拓宽知识面。我们建构“模块”时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的拓展点, 开发课程资源, 将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学《三打白骨精》后, 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 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实现了“名著导读”。又如《渔歌子》中出现“钓鱼翁”形象, 我们相机补充此类诗词, 通过“吟诵品评”等环节感悟相同形象的不同性情。

(2) 以“工具训练”来“整合文本”。教材在不同年段或不同单元编排有同一系列的教学内容, 如六年级各单元编写有不同的“词语现象”, 五年级编排有说明文单元。我们以“开心辞典”的方式整合成系列, 实施“词语现象”教学,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以说明方法的学习为抓手打通课文界限、整合文本资源实施教学, 进行扎实有效的“模块”教学。

(3) 以“文化主题”来“整合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单元有明显的文化主题编排, 如“感悟人生”“母爱孝悌”“大好河山”等, 而不同年段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相同“模块”中的不同课文也承担着各自的教学任务, 因此我们尝试以教材为母体的“模块”建构。如六年级“咏物抒情”“模块”中《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文章的教学, 引领学生在不同文体中感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实现了言意兼得。

(4) 从“语文学习”到“校本课程”。生活处处是语文, 语文的思想可与学校的文化相匹配、相适应。我们在学校“茶文化”特色研究的基础上, 编制了特色的“茶语文教材”, 分年级编排茶故事、诗歌、散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品茶走向“茶品”、在茶里做出“校品”, 开展濡染浸润式教育, 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打上鲜明烙印, 也为“模块”建构引来一泉活水。

2.基于“比较”的“模块”建构

比较阅读是“模块”教学的又一重要方式, 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对照和鉴别可以强调写作手法、凸显文化主题, 从而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又可以看到差别, 把握特点, 提高鉴赏力。

(1) 以“对比映衬”来“比较阅读”。教材中有些文章在主题、写法上有相似之处, 但又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将它们放在一起教学,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广玉兰》《夹竹桃》同属“状物抒情”单元, 以传神的笔调描绘了花儿各自的特点, 我们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教学思路比较阅读, 通过“闻”“赏”“品”来理解课文内容、习得读写方法、体会作者感情。比较阅读过程中, 我们咬定语言文字不放松,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 真正感悟到广玉兰和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2) 由“现代文本”到“古文阅读”。学习了课本上的现代白话文后, 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小古文”学习。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由经典“小古文”改写, 如《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开天辟地》等传统神话。我们整合课内外文本将之“建模”, 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对文学本原的探索。如我们在教《开天辟地》时, 在学生读懂、读通、读透课文后, 引导其对比读古文版《盘古开天辟地》 (选自《五运历年纪》) , 课堂教学效果“视接千载, 思通万里, 气贯古今”。

(3) 由“改编文本”到“原文比较”。课文只是个例子, 很多是被改编的, 从“改编文”到“原文”的阅读, 我们是让学生站在文本审视的高度去品评相似却不同的作品并作出独立判断。如老舍的《草原》原文与教材有很多不同, 孰优孰劣, 需要学生在对比、品评中加以鉴别, 起“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之效。

(4) 由“母语文本”到“外文阅读”。相同主题的中外作品有不同的风格, 代表了一个时代、民族、流派的思想艺术特点。我们在“建模”时会做个有心人, 帮学生找到同类的外国文本, 引领其徜徉在不同国度、穿行于风格不同但同样曼妙的文字中, 收获不同的阅读快感。

3.基于“读写”的“模块”建构

“阅读是吸收, 作文是倾吐”。“新课标”特别强调的语言文字运用, 是语文课程的重任、语文教学的重点。“模块教学”就是要在主题引领下, 把多个文本放在一起阅读, 构成一个大语言环境, 让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 不仅明白“写了什么”, 还要探究“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基于读写, 我们“建模”时抓住四个“点”:启发点, 即阅读过程中的启发成为读写结合的前提;需求点, 即基于“课标”与学生成长的需要促成读写结合的动力;共性点, 即要通过分析比较找到读写结合的契机让课堂风生水起;发展点, 是升华读写结合的意义, 引领学生漫溯语言的深处。[3]如我们在教学“师恩难忘”这个“模块”时, 引领学生阅读不同课文时分别关注其侧重点, 如《莫泊桑》中的外貌、神态、心理描写, 《理想的风筝》中的细节描写, 充分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立体框架, 把“人”的读写结合起来。从学生的习作构思、选材立意出发, 进行“先习作再阅读”的构思, 使阅读时充满写作的影子, 在仿与创中不断进步。

三、“模块教学”的课型推进

“模块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整合、高效, 节约课时, 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我们本着大阅读观、大语文观、大教育观展开研究, 不仅注重某个课时的教学, 而且关注整个“模块”的效果, 建构“大单元教学体系”, 遵循“整体性原则”来组织教学, 实现了阅读教学的高效。经过长期实践, “模块教学”形成几大课型:“整体感知”“组合研读”“立体拓展”。

1.“整体感知”课型

“整体感知”课分“预习”与“反馈”两个部分。预习, 即本着“以学定教”理念, 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学提纲 (“导学单”) 自学一个模块的全部内容, 中高年级学生在课外完成。而“分层设计”“自主选择”是编制“自学提纲”的理念。教师则在学生完成自学提纲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反馈, 即在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反馈,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导学单”。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 教师对教学预案再作调整。

这个课型的关键在于“导学单”的编制:一般内容是先让学生课前通读本“模块”的课文, 让其自主罗列生字词, 同时辨析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再要求其了解主要内容, 理清表达;最后引导其质疑问难, 为研读服务。

学校课题组以“预习反馈”为主题召开研讨会, 通过一年级研讨课《预习指导:春笋》, 让大家明白了:低年级预习指导要授之以渔, 要教会学生“标段、圈画、读文、提问”“四步预习法”。反馈时, 则应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小组建设要有规范、机制、激励, 让课堂民主自由、活力四射。

2.“组合研读”课型

研读中, 我们通过“增减”“关联”“整合”等手段, 重组教材, 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模块”, 组织学生学习与活动。根据学生需要, 展开研读时我们往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 这个“点”或来源于学生的问题, 或是整个“模块”的关键所在, 能揭示“模块”的内在联系, 对于学生的研读起到了方向性的引导作用。在研究实践中, 我们把“研读”分为“横向组合”与“纵向组合”两类。

(1) “横向组合”。所谓“横向组合”, 就是在打通“模块”中课文壁垒的基础上, 在文化主题引领下重组文本实施“研读”。如课题组吴燕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世界各地”, 有机整合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仅系统理顺了本“模块”的说明顺序, 更以说明方法“举例”“比较”“数字”的体验为抓手展开教学, 由《秦兵马俑》中的习得, 到《埃及的金字塔》中的迁移, 再到《音乐之都维也纳》中的运用, 学生经历了系统的、强化的学习过程。再如课题组面向无锡市锡山区展示研究成果时, 一位老师执教的以“学与问”为主题打通《学与问》《冬夜读书示子聿》两个文本的“研读”课, 引导学生以多种方法揣摩语言感悟表达, 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 扎实而有理趣。

(2) “纵向组合”。所谓“纵向组合”, 就是虽然没有明显打通“模块”中课文壁垒, 但也有明显的文化主题引领, 系统设计“模块”中每篇课文的研究任务, 再实施“研读”。如课题组以“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吧”这个主题, 引领学生学习《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三篇课文。虽然没有打通课文, 但有“学讲故事”的主旨引领, 于是教学有标可依。《哪吒闹海》中抓“闪、躲、扔”等动词学讲故事, 《三袋麦子》抛出“你最赞成谁的做法”组织小组讨论, 把课堂让位于学生, 尽情地读、悟、议。在汇报讲故事阶段, 可谓绘声绘色、具体传神。

3.“立体拓展”课型

在“模块建构”时, 我们寻找拓展教学的链接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有的拓展可与“研读”融合) , 在课内外引领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知识、情意、能力的和谐整体发展。在后续研究中, 我们设想将取得较好效果的拓展内容编订成册, 梳理成行之有效的拓展策略, 形成“模块教学”校本拓展读本。如上文所举“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吧”模块, 学完《哪吒闹海》后, 我们拓展了《龙宫借宝》, 抓住故事中孙悟空的语言、动作, 体味其聪明、勇敢、敢于追求自由的精神, 学生读着、演着、体会着, 兴趣盎然。再如廉智斌老师在课题推进会上执教“世界各地”拓展课, 引进《桂林山水》一文, 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做个“桂林小导游”, 再进行片段描写训练就显得水到渠成。当然, 拓展课还可以和学校文化、教师特长结合起来, 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依照以上课型推进, 我们在扎扎实实的实践中梳理出了“7课时教学法”:一个单元以3篇课文计, 再加习作与练习, 原先最少10课时, 现安排情况如表1。

所节省的3个课时,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建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 形成“阅读指导”“阅读欣赏”“阅读交流”等范式, 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绘本阅读”“亲子阅读”“好书漂流”“同读好书”等活动, “每天阅读一点点, 每天分享一点点”, 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模块教学”的研究机制

我们本着“以研促教”的理念开展研究, 出台明确的研究制度、开展扎实的课例研究、建设民主的实验班级, 加快课题推进。

1.出台教科研制度

在“模块教学”研究中, 学校全面落实“四项制度”来促进教师提高教研水平:一是教师每天一次的一课一反思制度及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制度, 二是教研组每周一次的课题研究听课、评课制度, 三是骨干教师每月一次的教学展示或调研制度, 四是学校每学期一次的课题研究阶段性展示制度。

2.开展课例式研究

在课题实验中, 我们让青年骨干教师经历“个人备课呈现教学原行为”“课堂观察研讨教学新设计”“骨干引领体验教学再尝试”的研究过程, 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题研讨等方式以研促教, 形成教研共同体, 真正实现教研相长,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也积累了不少“模块教学”成功课例。

3.辐射实验班功能

在实验班建设中, 我们力推“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改变课堂的时空结构和交流模式, 充分发挥“模块”教学功能。我们还从实验班摸索示范到平行班普及实践, 让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真正成为学生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在八小的课堂上, 学生享有“两权”———思考权与话语权, 他们会思考、敢质疑、善表达,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模块教学”的改进要点

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1.“建模”要客观个性有特色

我们在“建模”时要思考整个“模块”的地位、目标, 要思考关乎语文本位的训练点在哪里, 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教学?“模块”建构要做到与语文教材相匹配, 与校本课程相契合, 与师生生长相结合, 让课题研究与个性发展、学校文化融合。

2.教学要立足课外连生活

“模块教学”要链接生活, 衡量的标准是有没有对课外进行延伸、拓展, 老师的指导启发作用在哪里, 学生是否真的已经不自觉地在课外阅读了?这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处, 需要时常追问。

3.研究要不断追问理步骤

我们的研究宗旨是“改革阅读方式”:变单一为多元、封闭为开放、静态为动态、独立为对话。在后续的研究中, “模块”建构上还要突破, “模块”课堂上还要变革, 寻找到语文“模块”教学的规律。

在后阶段的研究中:设计“模块”时要做到整体把握、观照全局、确定目标;课堂“研读”时要做到组块深入、资源重组、重点研读;课堂调控时要追求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生本互动;反馈迁移时要追求训练强化、评价延伸、能力提高。

总之, 整个研究过程要遵循“模块”之构建、“模块”之课型、“模块”之模式“三步走”的发展过程, 合启悟、明了规律、反思提升, 真正达成“与文本深度对话”。

摘要:小学语文“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立足于改革阅读教学方式, 以“整体推进”理念改革阅读教学, 致力于“模块”设计、课堂结构改革、课型的建构与实施, 努力追求“多快好省”的效果。本文着重论述“模块教学”的核心概念与主要特点, 厘定了其“主题建模”“课型推进”“研究机制”等研究策略, 以促进阅读教学高效、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式,模块教学,课型推进

参考文献

[1]朱明海, 杨革新, 黄寿.整体推进:阅读教学从“少慢差费”到“多快好省”[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12) :23-27.

[2]薛法根.组块教学:为小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而教[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 (07-08) :77-82.

[3]刘宪华.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主题阅读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 2013 (13-14) :3-8.

模块教学实践 篇2

关键词:互动思维;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11-03

作为高校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实践教学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又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深化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1]。与理论教学不同的是,文科实践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度更大、任务更复杂、教学效果差距更明显,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资源的条块分割以及教学方法的僵化。

一、文科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及制约因素

从较为普遍的角度看,现阶段文科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及制约因素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文科教育更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2]。但即使解决了重视程度的问题之后,文科实践教学依旧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及制约因素。

(一)实践教学存在资源与内容双层次的条块分割

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文科人才培养方案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构成,理想的设计应是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基础知识支撑,实践教学反过来形象地佐证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双方应该是一种互生关系。但在实践教学科目和内容设计过程中,这种关系表现得并不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并不能找到适合的理论课程作为其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形成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从资源和内容两个层次的条块分割。其次,很多高校实践教学过程都尚属“闭门造车”的状态,即无论实践内容的设计、实践过程的体现还是实践成绩的评定,都由开课教学单位自主确定,但从实践教学的目的来思考,实践教学应更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与专业对口的政企单位联动实施教学,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政企资源的条块分割也依旧明显。最后,目前实践教学的互动性不强,“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使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出现了教师教学与学生自我学习的条块分割。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制约

一般来讲,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分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对于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三个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用于理论教学过程,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则制约了其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主要体现为:首先,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无法准确界定。在实践教学中,谁应该成为教学主体不会像理论教学那样较为容易地界定出来,类似毕业论文、课程论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的角色应该加强,而类似行政能力实训、政务实践、综合实践这样的教学环节,应鼓励学生多承担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因此不能用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地处理实践教学问题。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不适合“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只需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有所收获,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区分往往是二元化的。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参与意识、参与方法和参与表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评测也不能使用二元化的方法。最后,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目前文科理论教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即是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没有兴趣,听课人数少、听课效果差,这种现象一方面有学生厌学心理的客观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听课意愿的负面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旦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将使实践教学的趣味性荡然无存。

(三)单一成绩评定方式阻碍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与教学方法相同,目前文科实践教学的成绩评定方式依旧是“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评定学生完成任务质量和层级”的单一模式。与理论教学所不同的是,理论教学在考核过程中往往有标准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教师的成绩评定过程一般是客观和准确的。但实践教学主要应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这是一个定性的观测点,如果单一由教师评定成绩,则容易导致不客观成绩的出现。教师的认知水平不同会导致对于同样的实践表现做出不同的评测结果,例如对于“过于活跃”的实践参与者,不同认知特征、性格和气质的教师,所得出的结论将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对于实践难度的预期出现偏差也将会影响整体成绩的分布,例如教师对实践难度的预期高于实际难度,就会错误地认为全班学生普遍完成得较好,导致整体成绩偏高;教师对实践难度的预期低于实际难度,就会疑惑为什么全班学生都很难按教师的预期完成任务,导致整体成绩偏低。

二、基于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的互动型资源建设方式

鉴于现阶段文科实践教学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在教学模块整合进程中实施多维度互动型资源建设就有其重要意义。在这个方面,国内部分高校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就实现了“仿真模拟环境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特色实践项目与常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校外实习实践教学与校内实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实践、境外实习实践与境内实习实践”五个层次的对接[3]。通常而言,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中互动型资源建设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政企实践资源互动型模块的整合

文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打破传统文科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惯性,通过寻找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环节,实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文科实践教学走出校园,通过与相关政企部门对接,实施有效的校内外资源互动整合。一般来讲,在文科专业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中,这种资源整合效果较好。以齐齐哈尔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在毕业实习环节中,通过与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共青团齐齐哈尔市委员会、齐齐哈尔市妇女儿童联合会、铁锋区政府等多个实习基地的密切联动,真正实现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中学到知识的同时领会工作的艰辛与快乐。但在毕业实习以外,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校内外教学资源互动就完成得不甚理想,例如在齐齐哈尔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行政能力实训”中,近年来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整合的经历较少,仅有2009级学生曾在专业和昂昂溪区相关部门联动下,前往齐齐哈尔市昂昂溪遗址、罗西亚大街等处进行参观调研。因此,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政企实践资源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估过程中的互动整合,目前仍需进一步努力。

(二)课堂理论教学资源与课外实践教学资源互动型模块的整合

对于文科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应放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对共生的关系,理论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首先,实践教学资源整合需要课堂理论教学的支撑,这是由于“实践教学如果没有理论的功底,就是没有方向的,实践教学的展开就是盲目的,高成本的”[4]。例如,在齐齐哈尔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电子政务模拟实验”时,由于排课时实验课排在周二而电子政务理论课排在周四,导致在线行政审批实验早于政府流程理论讲解之前开放,脱离了理论指导的实验环节,学生普遍感觉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授课教师在实验课堂上提前进行了理论的讲解。同时,理论教学的科学性需要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予以佐证和加深,这直观表现为学生通常会主动发现相关理论在实践环节中的体现,通过实践之后往往会对相关的理论记忆和理解有一定的加深。因此,我们要通过构建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模块,整合课堂理论教学资源与课外实践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的双向促进。

(三)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自我教学意识互动型模块的整合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启的基础。这是由于通过多年的实践指导,教师往往会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有通盘把握的能力,教师会了解哪个部分的任务学生容易完成、哪个部分的任务学生容易偏离方向,哪个环节需要重点指导、哪个环节只需要适当引导即可。但与此同时,教师教学经验无法应对每一届学生的个性特征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学生自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就成为实践教学能达到多大高度的重要观测指标。一般来讲,面对实践教学学生往往会拥有比理论教学更高的兴趣度,但这种兴趣度不应仅局限在被动完成教师分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应提高主人翁意识,从单纯的实践参与者角色中跳出,成为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任务协调分配者、完成情况适时控制者、任务完成等级评测者等等。教师的角色则有所降低,成为学生自我教学进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答疑解惑者,从根本意义上实现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自我教学意识的互动型模块整合。

三、基于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的互动型内容设计思路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文科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也是其教学效果高低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文科实践教学模块整合中应注重互动型内容设计工作。这项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准确界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角色

不可否认的是,在文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无法取代理论教学的地位而存在,这主要表现在文科理论教学无论从科目总数、学分总数、学时总数来看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以齐齐哈尔大学201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文科专业中实践教学学分数占整体学分数比例最低的是日语专业为14.6%,最高的是法学专业为23.5%,比例均远远不如理论教学。在即将完成的2014、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齐齐哈尔大学已逐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这也符合国内高校的总体改革趋势。因此,在界定实践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系角色时,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必须认识到,理论教学依旧是高校教学的主体部分,因而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重在30%上下应该是较为合适的比例。

(二)重构文科实践教学科目及内容模块设置

在确定了文科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比重之后,应着手考虑教学科目与内容的设置。目前来看,文科实践教学科目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键时点的对应实训。例如学生甫一入校时的入学教育、军训,毕业前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等,其中后者应是实践教学学分、学时体系中占绝大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程实训或实验。这是主要针对某一具有实际操作要求的理论课程,开设对应的实训或实验课程,例如在各文科专业普遍开设的计算机上机实践课,以及专业特征较为明显的“电子政务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训”等等。第三,社会参观、调查研究型实践教学环节。这类教学鼓励学生走上社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四,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这是当前较为流行的训练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激发个人潜力。第五,专业素养提高型实践教学。例如“公文写作”、“音乐舞蹈排练”、“美术作品制作”等等。第六,科研能力实训。这种实践教学主要体现为文科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论文”环节。最后,从业能力培训。例如“简历制作”、“模拟招聘应聘”、“招聘会及宣讲会旁听”、“就业辅导”等环节。

(三)合理布局实践教学的学期安排

在明确了教学科目组成和内容设置之后,应分别对上述六种类型的实践环节给予正确的学期安排,主要原则是:首先,有固定时点要求的环节不能颠倒,例如军训一定要在入学时安排,毕业实习则适合在第七学期安排;其次,课程实训或实验要与理论课同学期授课,但上课周数要比理论课稍晚;再次,外出调研型、团队素质拓展型实践环节宜在低年级、气候较为温暖的春季学期安排;最后,专业素养和提高型、科研能力培养型和就业能力培训型实践教学环节宜在第六学期至第七学期依次开设,特别是科研能力培训一定要在毕业论文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实施,从业能力培训宜在第七学期大型校招会举办之前完成。可以说,对于文科实践教学环节给予合理的学期安排也是其能否充分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互动模块的预设

由于实践教学特别强调互动性功能的实现,因此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本实践环节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学生的环节如何,如何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如何保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内外资源可以得到联动配置,是否可以实现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互动等问题。互动性是实践教学水平能否出现关键性提升的重要评测指标,是能否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度、参与度与潜力的重要途径,上述问题都是在互动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时需要侧重考虑的方向。

模块教学实践 篇3

学习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如何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体育成绩?评什么?怎么评?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学生专项运动水平的提高。为了使学习评价更科学、更客观、更合理,近三年我们浙江磐安中学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建议为指针,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提倡在体育与健康课排球模块教学中采用“分层评价”办法。

分层评价的依据

1学生的差异性。(1)身体素质的差异。(2)身高的差异。(3)智力差异。(4)基础差异。(5)兴趣的差异。

2新课标理念。《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的思想理念,在排球模块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层评价的组织

由于参加排球模块学习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体能智力、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贯彻“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差异性学生的理念,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把运动基础较好或在实践阶段(现在班级)代表班级、学校参加排球比赛过的同学分为A层次;运动基础相对较差,但对排球兴趣比较浓厚的同学为B层次进行排球动作技术的教学。同时选出组长。协助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及学习评价。

分层评价的内容、形式

根据《新课标》理念,排球模块教学分层评价的结合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进行。体能素质评价主要评定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学生体制测试内容(其他素质也可)选择三项根据测试内容进行评价;技术考评根据模块学习内容确定三项考评内容,采用随堂评价(过程评价)终端评价相结合;运动参与主要对学生的出勤表现,课余时间参与排球运动的情况,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主要观察学生排球模块学习中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日常生活的健康行为,生活习惯方式。学习评价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比较客观又能避免过去“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深受同学的喜爱。特长加分是指学生参加校级以上体育竞赛运动员,以调动他们参加运动队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具体见下表)

分层评价的标准

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在同一层次中进行填标准A、B层相同,体能素质内容相同但标准A层与体质健康相同,B层在体质健康标准基础实施“升一档”,即原来优秀的还是优秀,原来几个的升上中等以此类推,以奖励B层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排球动作技术分为垫球、传球、发球、扣球等内容,在评价过程中主要采用随堂(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两种。随堂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在某一些动作技术教学中,针对学生情况做出评价的一种方法。随堂评价标准要与层次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同一教学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对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采用批评改进的语气,而对B层学生则采用表扬鼓励的语气,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方法、要求。如定点传球动作对B层学生相距传球有效区4m,有效区2m,而对A层学生相距传球有效区增加为5m,有效区为1.5m,以提高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终端评价是指一个动作结束后进行最后评价。因此,终端评价标准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不能过高过低,否则将会失去学习评价的实际意义,起到负面影响。近三年来,我们对排球动作技术评价的标准方法进行探讨,并进行多次修改补充。(具体见下表)

分层评价的效果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现行分层评价前后各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对分层评价做出反馈意见。实验前发出450份,回收440份,回收率97.7%,实验后,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45份,回收率98.8%。

1学生对分布评价的合理性(W=445)

从上表可以看到很大部分同学觉得层次评价合理,对现行分层评价可行的。

2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欢程度(w前=440。w后=445)

从上表可以看到经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后,喜欢排球的同学占60%上升到85%,不喜欢排球同学由30%下降到6%,可见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排球的兴趣。

3学生对自身排球技术的评价(W=445)

会计模块化教学实践浅析 篇4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会计教学,教学实践

众所周知, “模块化教学”是一个热门和流行的教学改革话题, 尤其是在强调实务操作能力实训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更是风生水起, 令许多学校跃跃欲试。模块化教学究竟怎样实行?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又有什么利弊?带着这些思考, 本人特意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选择一部分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往来账项”进行了模块化教学实践, 对模块化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出的技能培训模式, 它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要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践步骤, 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践。环境模拟的越真实, 实践教学的效果就越高。

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都是具有一定的会计环境的,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 要同有关人员和单位打交道, 原始凭证就是会计人员在同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受理的。而现在各校所进行的会计操作训练均缺乏会计环境的创设, 学生无法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应创设具有会计环境仿真功能的会计实验室及教学用具, 在实验室设置不同的企业、银行、会计机构, 不同的会计岗位, 设置不同的会计业务处理情境, 将学生置身于这一情境下进行会计操作训练, 受到真实会计环境的熏陶。

□文/韩意

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1) 模块化教学以专业岗位为模块, 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充分体现了以技能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特点; (2) 模块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 并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 克服了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弊端,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在模块化教学中, 学生具有灵活性, 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模块化教学课堂实践

因客观条件所限, 我在教学中对实际操作性强、理论相对容易理解的“往来账项”进行了模块化教学的实践。因为仅是一个简单的实践,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尚不能代表组织全部模块教学方式的结果, 但仍希望能通过对这次实践的经验总结, 对广大中职教师有所帮助。

(3) 过程仿真。在仿真企业环境中, 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 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将系统性的经济业务深化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 使每个实践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 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如, 会计人员在受理、传递和处理会计业务时, 需要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核, 有的要加盖印章, 有的要由有关人员办理签章等手续, 有的要到开户银行办理有关结算手续等, 这些过程在目前各校安排的会计训练中都没能得以体现。会计业务的处理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应根据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 将其移植到会计实验室中, 让学生在会计实验室通过

1、教学思想:

模糊课程界限。模块化教学首先应划分好课程模块。会计课程模块的划分应以会计实务类型为标准, 而不是课程本身。我教授的课程是《财务管理》, 但在模块化教学实践过程中, 并没有将《财务管理》作为主体进行教学, 而是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三门课程相结合, 针对企业往来账项的实务, 让学生自己动手, 了解并掌握企业往来业务的核算、分析、管理以及审计流程。

2、教学过程简述

(1) 教学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培养实践能力。以“动”代“静”,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方法:分组式教学、答辩式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组, 总组数为偶数。学生自备某类生活用品作为商品, 每组预先布置一定量任务。为了完成任务, 各组要自行与其他组发生业务往来。当次任务结束之后, 各组进行总结点评, 组织各组答辩, 及时指正学生操作中的遗漏和错误。

(3) 教学程序:三部曲教学。第一步,

仿真实训, 充分体会各种会计业务发生及处理的全过程, 包括原始凭证的受理、签名盖章、凭证的审核、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结账、对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全套的会计处理过程。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贾芳琳, 郭立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企业ERP沙盘应用”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集体经济, 2010.03 (下) .

[2]陈华平.浅议ERP沙盘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运用[J].学术探讨, 2010.7.

[3]王伟.ERP实验教学的探讨[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0.6.

业务核算。讲授《财务会计》里往来账项核算的基本方法、核算流程, 让学生对往来账项业的会计处理有一定认识;第二步:教师引入《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知识, 让各学习小组对本组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 进行应收账款管理, , 并提出改进意见;第三步:教师引入往来账审计的相关知识, 将学习小组每两组制定为一个分队。每队的两组对各自往来账互相进行审计, 并给出审计意见。

三、模块化教学实施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实务操作训练效果良好。

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比例压缩, 课堂气氛变得大为活跃。教师只针对技能训练点进行教学, 直接讲实际业务的操作, 做示范, 学生模仿执行。教师对学生实务操作讲解和纠正指导。学生的注意力不易分散,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上课打瞌睡、看小说等现象大为减少。

2、教学方法多变, 学生新鲜感强, 能保持学习热情。

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专家点评, 模拟实训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新鲜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业务的操作, 能对自己团队的工作成果做出积极评价, 学习热情较高。

3、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参与教学, 指导性强。

模块化教学由于是某一知识技能模块, 篇幅不大, 费时不多, 容易聘请到外面的能手行家为学生做短期的专题讲座, 介绍实践经验或新技术, 与实际结合较紧密。让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向学生讲授会实务中会计处理流程、相关票据、凭证填制, 业务核算等知识, 有一定指导性, 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本身“理论丰富, 实践不足”的缺陷。学生在学习中接触了“新面孔”, 既增加了学习动力, 又能给予学生业务操作实质上的指导, 更加适应中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

4、强化了技能训练。

模块教学由于省略了很多理论上的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冗长介绍, 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 大大缩短教学课时, 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觉得学得有重点、有收获、技能熟练得到了保证, 适合就业需求, 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5、加强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本次实践中将《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三门课程结合, 让学生对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加深了理解。同各专业课各自平行式教学相比, 模块式教学更加“具象”, 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从“平面”上的认识上升到了“三维立体”的高度,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能将理论同实务联系起来, 并恰当运用于会计实务。

四、此次模块化教学实践的不足

1、此次模块教学实践仅涉及往来账

业务, 缺乏对会计专业教学宏观层面上的说明力。本次模块教学效果良好, 是不是意味着全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都适宜采用模块教学方式?一次实践尚不能定论。模块教学的实质成果仍然需要在教学中广泛地运用, 加以检验。

2、学生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全面。

首先, 模块化教学虽符合职业学校的学习需要和培养目标, 但模块化的教学可能会切割单项专业课程的纵向联系。学生学习的是一个个技能模块, 会造成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欠缺。其次, 模块教学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 会造成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压缩, 理论欠扎实, 对学生的潜能发挥有一定的限制。

五、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条件

这次实践令我认识到, 实施模块化教学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否则实施起来就形同鸡肋, 不能发挥出“模块化”的真意。

1、认真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实际操作性。

模块化教学的内容适用于操作性强、动手机会多的知识或技能, 且前后联系性不强, 各技能模块相对独立。会计专业可以按业务类型实行模块化教学, 但对一些纯知识性、思维性靠理解和记忆才能获得的知识学科, 比如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统计学》等, 就不适宜采用模块化教学。

2、开发适宜实用的校本教材。

目前的教材都是在完整的课程观下编写的, 讲究知识的完整性, 不太适合模块化教学, 这是限制模块化教学推行的一个障碍。因此对突出技能教学的职业学校来说, 鼓励校本教材的开发显得很有必要, 校本教材应围绕某一工种或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重点开发一些实际操作性强的技能教学模块。学校应组织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连同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以及行业协会等行业人士共同参与教材开发和编写。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加强交流, 细化分工。

采用模块化教学, 是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挑战。教师不能只做对专业知识基本层面熟悉的“万金油”而更要“术业有专攻”, 加深专业知识层次。此次模块教学因条件所限, 教学组织工作都由本人来完成。在完善的模块式教学中, 一个模块不能只由一名教师组织教学工作, 而需要多位老师共同参与。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方面不能一个教师说了算, 而需要合作协调分工, 因此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

4、加强同企业及其他单位的行业沟通。

把企业里的技术骨干等行家专家请进学校, 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技能。专家授课对模块化教学有指导性的作用, 职业学校应加强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

5、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教学管理部

门要做好统筹规划, 以免发生时间上、师资上的冲突。模块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实施模块化教学, 会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诸多新问题, 比如教师的排课和课酬的计算、学生的成绩管理等。学校在实施模块化教学前要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 否则就容易出问题。

六、结论

综上所述, 模块化教学有较多的优越性, 但其实施也有诸多条件限制。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所有的课程都要或不要采取模块化教学, 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培养目标、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模块化教学。不能一哄而上, 生搬硬套“模块”两个字;对一些模块化教学条件成熟的课程, 应加大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力度, 而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前后联系较大的课程, 则要慎重采用模块化教学, 可以在小范围中进行尝试或探索, 但不宜大范围推行。

参考文献

[1]李艳.职业技术研究.2008.10.

模块教学实践 篇5

科技不断发展,在社会中几乎每一个行业都会运用到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科技技术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并且其的作用十分重要。可见,中职生在进行就业时,企业对于计算机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在中职学校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教学,其对于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跟紧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模式中做出改变,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掌握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意义。以下分为三部分简要阐述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意义以及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对策。

1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公共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自身技能。但是计算机课程属于一类技能性的可能,目前在多所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课程与部分理论课程不同,其需要更多的是学生动手技能。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中,教师习惯于应用往常的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方式,在课上为学生过多地传授理论知识,相关的操作步骤也只是在课本上展现出来,却没有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精通计算机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上的能力却很低。在教材中,也是将重点内容列为编程、数制转化等模块内容,但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却很少用得到,从而导致学生会觉得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意义,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也不会认真听课。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中所包含的内容较杂,没有分清侧重点。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每一个方面都会给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每个方面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却没有精通的一方面。而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就业者都会有其精通的方面,从而选择自己的职位,在计算机行业也不例外,学生从事自己的岗位,只需要完全掌握某一方面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其他方面都了解基础的就可以。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进行重点教学和基础教学,会使得学生没有一个自身精通的技能,使得学生自身发展受到了限制。3)中职学校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根据目前的招生制度,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通常都是在中考中失利的,这些学生一般对于自身的规范意识较差,在学习中无法做到自律,同时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且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自己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通常会出现学生在课上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的情况,而不愿意去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没有从课堂上学习到太多的知识内容。

“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探究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三层三级两模块;技能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创新,职业教育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有效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即学校能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应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实践教学。

笔者在多年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职业学校之所以能够创新发展、持续培养实用人才,其前提是紧扣职业教育发展脉络、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构建实践教学科学体系、努力拓展综合能力途径。思考如下。

“三层三级”的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和实习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它们相互关联协调,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不同的技能,如下表所示。

“三层三级”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有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以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为载体,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

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使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点加深理解;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并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实习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掌握操作技术的必要实践环节,使学生能从事本岗位工作,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是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三个能级模块的前提——实验教学是基本技能培养的摇篮,实训教学围绕专业技能开展,顶岗实习成就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能级和两模块

1.三个能级的涵义

这里的“三能级”是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它们合成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基本技能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操作能力,建立感性认识。

专业技能指从事具体岗位、工种应具备的能力,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是培养专业技能有效途径。

综合能力基于实验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使专业技术得以强化,职业精神得到熏陶,就业创业能力获得提升。

2.两模块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它要求教学方法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十分有效。因此,确立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块,能在教中学和学中教,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学生在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和实践锻炼中获得综合能力。顶岗场所一般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相互协作,校企一体,使培养的学生能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作为校方,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根据产业与行业的需求,改革教学模式,更好地为企业与行业培养所需的人才,同时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作为厂方,应主动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等,使学校、企业、家庭三赢。“理实一体”和“校企合作”两个模块作为实践教学的支撑,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实用人才的重任。

由此,实践教学体系可用“三层三级两模块”来概括:三层次体现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三环节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两模块分别指“理实一体”和“校企合作”两种方式,它们对应着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搭建“三层三级两模块”

实践教学框架

专业不同,实践教学也有差别。但无论何种专业,由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过多元化调查研究和细致剖析,设计了“三层三级两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见图1)。

“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框架

图中“三层次”“三能级”与“两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三层次”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梯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三能级”依托“三层次”通过“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两模块的实施获得。

“三层次”的设计应符合由低到高、由基本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一体化教学”模块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相呼应;“校企合作”模块对接综合能力培养。通过框架的循环操作,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创新精神、就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实用人才。

“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施“三层三级两模块”,就是对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环节教学,依靠两模块,培养学生三个能级。

1.实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立足点

实验教学针对具体课程来设计。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

实验类型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如《机械制图》学科中一般安排五个基础实验,笔者重组后增设了三个设计性实验,即组合体构型设计、一图多物设计和CAD三维造型设计,促进了学生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的快速提高,也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

2.实训教学——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1)实训教学的基本任务。

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指集中一段时间对专业技能项目进行规范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实训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任务。

(2)实训教学的实施。

实训教学的主阵地在校内实训室或实训基地,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关键要做到:一是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实训课程。实训计划制定要与社会对中职生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相对接,通过调研专业,开发校本课程;二是采用“三段式”实训教学即认知、前训、考工三阶段实训,做到认知与实验统一,考工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三是实训教学法有效,如采用专题项目法、产品教学法、模拟企业教法等。

3.实习教学——综合技能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

当今“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模式,顶岗实习是该模式中的具体。

(1)这里的实习教学是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的顶岗实习,在具体岗位上进行生产和服务。学生在实习中,能充分了解对技术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准员工”的身份,感受企业氛围,发挥专业特长,培养吃苦精神,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2)实验或实训教学往往融合一定的企业元素,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习内容具体明确且有针对性,很快能转化为职业技能,。

(3)顶岗实习仍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应及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实习的规范严谨有效,如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实习情况月报表制度》等。

总之,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的融合教学,使学生三步能级目标得到有效培养。

独立学院模具专业模块化教学实践 篇7

1 独立学院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脱胎于教学研究型高校, 其思维定式是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采用的教材多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 强调学科结构的完整性, 重理论轻实践, 不利于学生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 起不到培养职业技能的作用, 导致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却很难实现, 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 与学生自身发展脱节[1,2]。

2 模块化教学在模具专业方面的应用

我院模具专业从2007年起在东莞忠信制模、祥鑫模具等合作企业实行4~6个月长学期制实习, 专业选修课与企业培训相结合, 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 形成部分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2012年, 学院在模具专业试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从就业岗位对模具专业能力要求入手, 改“知识输入导向”为“知识输出导向”,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改“学科逻辑体系”为“技术逻辑体系”, 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 其学习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模块示意图见图1, 各模块要求如下。

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荣辱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外语、中文等文化水平, 使学生掌握所从事职业所必须的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数理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水平, 使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基础。

计算机:使学生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础能力, 以实践课为主。

制图模块:使学生掌握识图、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基础能力。

力学基础: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及相关检测的基础知识。

材料学基础: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材料科学、工程材料、热处理、检测分析的基础知识。

机械设备: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机械机构、设备的基础知识。

模具设计与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技能。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兴趣自主选修塑料模具、压铸模具、冲压模具及塑性加工过程中常用模具。

企业管理: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的组织的基础知识。

模块的设计遵循“够用为度”原则, 上述模块内的课程内容极其丰富、具有自己的逻辑体系的传统学科。若每门课程都追求自身系统严密的完整体系, 则势必更多课时, 加剧专业学时有限的矛盾。因此, 课程构建应服从整个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需要, 在教学中对传统课程的内容方面进行精选与改造, 增删并用。

3 评价与考核

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传统的学科课程之间, 具有很多不同之处, 在建设过程中, 根据模块化的特点构建模块教学考评体系。

实行“模块负责人”管理模式:模块负责人需负责模块构建、模块描述、模块内容更新、模块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模块考核、与本专业或跨专业其他模块负责人以及企业的协调。

模块考核:模块中1学分=30小时的“学习负荷”, 即学生必须投入30小时学习, 并通过考核才可获得1学分。教师和学生同时对这30小时的学习量负责, 教师根据模块目标合理安排课内和课外教学, 学生则在学习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促进人才培养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是应用型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进程中, 一是要认识到“专业能力调研”是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条件;二是要认识到“专业能力要素”是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核心;三是要认识到“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依据;四是要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是考量模块化教学体系是否具有创新性的重要尺度, 而核心是教师的能力水平。因此, 应加大对专任教师能力拓展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解念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2 (1) .

模块教学实践 篇8

一、选项教学的历史回顾和界定

选项教学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由南京师范大学顾渊彦教授当时的高中实验“指定选修”, 到了80年代中期, 出现在高中以“全面发展身体与专项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选项实验, 并从不同角度论证选项教学的作用。选项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依据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有关原理, 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构建的,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活动基础、兴趣爱好, 在师资、场地、设备允许的情况下, 经教师指导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一种教学模式。中职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延续, 此阶段学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充后期, 身心发展逐渐成熟, 其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明显增强。对体育的兴趣趋向于集中、稳定, 对体育教学内容、形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而选项教学, 可以让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 为终身体育锻炼与适应未来职业需要奠定了良好的身心基础。

二、篮球模块教学实施情况

1、前期工作

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教师实际, 我校开设九项模块, 其中篮球模块在学校各级设置三个班:一是女篮班, 二是男篮基础班, 三是提高班, 学生依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特长按项目、人数进行选项, 每班控制45—70人, 然后进行各年级过多或过少人员的调节。教学班人数如下 (见表1) :

2、教学总目标

(1)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篮球的各种学练活动。

(2) 学生掌握篮球传、运、投等技术, 并能较好的组合练习, 比赛中富有创意。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并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教学指导思想

(1) 单元划分:11级、10级教学单元分为:基本技术——技术组合——战术配合——比赛;09级为:技术——战术——裁判——比赛;各年级技术单元为递进关系。

(2) 教学模式特色:以“学练——实践”过程为模式, 素质与爱好特长相结合, 裁判教学重在实践。

(3) 培养小组长的评价意识及方法, 在11级形成师徒帮带, 增强凝聚力, 增进交流。

(4) 教学内容:优选教学内容, 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 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 淡化竞技, 目标引领内容, 关注学生差异, 由易到难, 分层递进。“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5) 教与学的关系:民主平等。篮球选项教学, 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身心愉快的活动, 整节课以“我爱篮球”、“享受篮球”、“展示篮球”和“领悟篮球”等活动串联, 师生一起共练, 凸现“零距离”, 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锁定“兴趣——快乐和成功——终身”的新机制。

(6) 教学观念:将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有机交融, 从情感入手, 激励学生乐学、勤学, 体育与育心有机统一, 实现体力、智力、品德全面发展。

(7) 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实效, 从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向启发式, 分类教学, 分层推进, 教法多样性, 学法实效性, 面向全体, 注重个性, 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探究, 愉快学习, 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营造全面育人的新环境。

(8) 教学组织: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 严谨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机交融, 营造一道亮丽的体育文化风景线。

(9) 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从“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桎梏下摆脱出来, 重心由“教”转向“学”, 实行目标量化, 基础内容共同标准与自选内容特定标准相结合, “教考分离”;过程性、发展性、守纪、参与、合作性指向评价相结合;成绩评定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的机制。体现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创造性地落实学习领域目标。

三、实践体会

1、要求老师内强素质和淡化“厚”工作量的心理

教师要想交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自身有一桶水;而现在则要求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是长流水。由于实行专项教学, 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会越来越高, 学生的信息资源充分, 对教学质量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教师仅靠“吃旧饭”的简单招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必需对某一个项目具有非常深的理解和创新, 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各年级三学年的校本教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需经常学习,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同时要不断的修改计划, 促使校本教材朝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发展, 更好地为促进学生学习;工作过程教师要设计、发放、统计各种表格。考核时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各教师跨级上课, 每周要备六份教案, 从备课到研究学生无形中增大教师的工作量, 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一线参与者,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每当学生学业负荷被削减, 穿上心体康舒的亮装时我们的“厚量”也就变薄了。因此各个环节中仍旧要踏实做好教改工作。

2、更易于组织教学、管理的同时发掘、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 选项教学列易于组织与管理。原因在于每个班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组成了新的“家庭”, 新的“家庭”组成后, 他们的学习态度、违纪程度得到控制;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家庭”在大“家庭”中表现优越, 在合作与竞争方面表现列明显, 不良现象减少。

表现在: (1) 集合方面做到了快、齐、静, 每次上课集合是以各行政班为一路纵队, 他们都不甘为自己的评级抹黑。 (2) 每个班由他们自己推出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班的考勤、纪律与组织练习, 这样在每次练习时减少了重新分组。而小组长由他们自己推荐, 大多是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承担。 (3) 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每个小组以班级为单位, 在练习与比赛中他们很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这样班级小组的凝聚力加强, 利于他们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的培养。在篮球模块提高班教学过程中, 我们以“学练基础到体验应用比赛”为线索, 在一次安排11级B段学生全场比赛分组时, 一位学生问我:“老师, 我们还没跟11电子班 (11级有10个行政班, 分A、B两个段) 打比赛, 什么时候能有机会与他们班切磋?”仅此一问使我产生了以下对比赛分组与形式的追寻。

(A) 比赛形式多样

(1) 半场四打四

(2) 三打三

(3) 用2球五打五

(4) 全场五打五

(B) 分组错位

(1) 蛇形:电子1班、财会1班、计算机1班、幼教1班、旅游1班/电子2班、财会2班、计算机2班、幼教2班、旅游2班;

(2) 直线分组:电子1班—旅游1班/电子2班——旅游2班;

(3) 擂台交叉:胜一胜/负一负;

(C) 鼓励竞争, 中一个三分球顶替2个2分球, 增强学生凝聚力, 增进交流。

3、学生的选项是否真实地体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篮球模块教学课堂上, 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不积极, 对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没有表现应有的热情。了解后发现, 学生的选项过程及结果, 并不完全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在选项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心理因素影响他们的选择, 导致上课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1) 结友型:中职学校来自各个初级中学, 经过学校的分班, 原来学校的好友被分开了, 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选修走班教学, 正好提供了让他们聚在一起的机会, 所以在选项上会选择相同的运动项目。 (2) 从众型:跟随班级或宿舍的大多数同学选择而选择动动项目, 害怕同学取笑自己个人的独特性。 (3) 无所谓型:这类学生有两种, 一种体育爱好广泛, 体育运动都喜欢, 反正都行;另一种就是对体育运动不爱好, 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没有爱好特点, 无所谓选择, 反正都不行; (4) 失望型:因为学校体育教师的人数、专业和场地情况, 学校在设置选项项目时, 有一些运动项目没有相应体育教师来上或因为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总人数少而取消被调整到其他的运动项目上, 导致内心的失望, 课堂上没有激情。

针对以上情况, 我认为应选择以下策略: (1) 让学生知道开展选项模块教学的目的, 是为了让他们掌握一至两项运动的技术、技巧, 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 为终身体育作铺垫; (2) 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制的理解, 以激发学生对选项的重视。 (3) 在设计模块时尽量考虑到学生兴趣、爱好, 不能因为体育教师的专业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就不设置该项的模块; (4) 对一些因为运动项目选择的人太多或选择的人太少而调剂到其他项目的学生, 教师应该让学生作出说明, 并给他们下学年有优先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 体育教师应该对那些有心理变化的学生做好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让学生选择真正他们兴趣、爱好的项目。

4、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与体能同步

篮球模块教学满足了学生篮球运动的需求, 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下表是11级各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由表中可知特长发展过程应重视体能发展, 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选项教学将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项技能上来, 但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体能发展。有许多项目学生没有体能方面的训练, 一堂课轻轻松松就结束了, 如武术、羽毛球等项目就缺乏力量、而力等素质的训练, 这是其项目特点决定的。我们都知道如果体育课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与强度就不能达到强体健身目的。体能是打好篮球的基础, 每节课我都根据篮球特点优选手段方法, 进行各式各样的跑、跳练习。如果不注重体能发展长此以往想改变“学生身体素质连续多年下降”的状况仍是一句空话。所以建议老师要根据项目与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些体能方面的训练, 使专项技能与体能协调发展, 当然重视体能发展也要防止给学生上“训练课”, 教师要把握课的教学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既要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又不能轻视体能发展。

5、评价机制科学且易操作, 并注意防止评价来的容易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同时新课程还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在制定篮球模块评价标准时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结合学校实际, 反复调整补充评价标准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如我校本学年11级篮球提高班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核方案为:A体能 (30%) :5.8米×6折回跑:B运动技能 (30%) : (1) 三秒区外1分钟设篮命中次数 (10%) 、 (2) 突破三步篮的技评 (20%) :C自评10分、互评10分、师评20分。新的评价方式未必是最完善的评价方式, 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将自评、生评、师评参与其中。但从评价的结果看更以鼓励为主, 从学生篮球模块第一学分的成绩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成绩都很可观 (见表3) , 缩小了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差距, 这种差距的缩小要防止优等学生因没有绝对优势而失去优越感, 也要防止后进生因为“都能及格”而产生“来的容易”的想法, 既而对体育学习与活动减少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防止学生有“反正能及格”的想法而轻视过程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既让他们体会到克服障碍产生成功体验, 又不让他们产生轻视学习的心理。平时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 多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 在评价时无论生评还是师评要做到公平、公正、杜绝人情分, 减少各种不利因素, 给每个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6、课时安排从实际出发

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期考”、“半期考”、“运动会”等, 这些活动会冲掉部分体育教学课时, 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各模块的内容不可能为18课时。一般为14—16课时较为实际。

7、优化教学手段, 引导提升学习方法

教学案例:

时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篮球模块 (交叉步突破接后转身设篮) 的技评测试出现问题:测试时学生问:“什么是交叉步”?

问题分析:“交叉步突破”与“后转身运球投篮”是本学段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两个技术都有分别进行教学, 教学中先由教师进行讲示, 然后学生实践练习, 学用结合, 这种教学法符合体育教学规律但学生对其术语记忆不深,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指导、提示、帮助,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 在技术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篮球术语进行体验练习, 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与教师互动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见, 优化现代教学手段和提升学生学习方法是模块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

8、迎接分层教学

由于受场地器材、教师人数的影响, 我校学生原则上一学年后进行重新选项, 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 而教师人员有限时抑制着学生的选项活动, 一学年后的选项重组将由三种类型的组合:A“原始人”、B篮球基础班提升人、C其他选项班转换到篮球班的人。在这种情况下, 新旧篮球选项同学混合成新的团体, 势必带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目标要求的多样, 而学生要在这种环境下渐并系统地学习掌握模块, 分层教学自然显现其在模块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4.

对物理化学进行模块法教学的实践 篇9

1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模块设计

唐有祺教授根据当代科学发展,对物理化学下的定义是:“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研究化学科学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体系行为最一般的宏观、微观规律和理论的学科,是化学的理论基础”[1]。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阐述清楚。

本学院金属材料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设置为72学时,该专业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对物理化学更是感觉难学,难记。笔者结合十几年的物理化学教学经验,对整个教程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梳理出适合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专业要求的教学大纲,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本科生阶段的物理化学课程重点分为两大模块,见图1(图1为物理化学内容关系图):热力学理论及应用部分;动力学部分。第一大模块:热力学理论及应用部分是整个物理化学的基石,化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应用热力学原理研究物质系统在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中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化学现象和规律,依据系统的宏观可测性质和热力学函数关系,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变化的方向和限度。徐光宪院士认为:“化学热力学的核心是热力学四大定律(三大定律加关于热平衡和温度的第零定律),其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有:体系和环境,体系的状态,状态函数——温度、压力、体积和组分,状态的变化,变化的过程,过程的分类,状态方程,热和功、焓,自由能和熵等”[3]。这一模块内容较多,又分为几个模块,如图1。学好化学热力学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好物理化学的有关基本概念是学好物理化学的前提,例如:可逆过程,其一重点要理解:在变化过程中强度量相差无限小,变化速率无限缓慢;其二,通过体积功的计算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体系对外做最大功,而环境对体系做最小功。这一概念理解了才有助于掌握理解可逆电池、可逆电极、不可逆性(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可逆过程进行有关热力学函数计算等概念。在引入克劳修斯不等式时,其知识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背景知识:是解决热机效率的问题,从卡诺循环-卡诺定理-任意卡诺(可逆)循环-任意不可逆循环-可逆过程热温商—不可逆过程热温商—到熵增原理(判据)结论的得出,这充分体现了知识的逻辑性[5]。在讲述有关热力学函数计算时,可将热力学三大定律综合起来,分为三大模块:单纯P,V,T变化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反应变化过程。而化学热力学的重点放在应用部分,即解决的是各种研究体系的平衡问题,各种问题之间是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如图2,通过条件限定,等温等压非体积功不为零时,环境对体系做的功(电功或表面功)等于体系的吉布斯焓变。再比如,在热化学中“反应进度”反映一个体系所进行过程的变化程度ξ=dnBVB,在动力学部分(模块内容略),变化过程的“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的反应进度ν¯=dξt,为此“反应进度”这一概念将热力学和动力学联系起来,为此务必理解二者的异同点。总之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阐述清楚。

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韩愈在《师说》里指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5],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而面向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当前社会,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也早已不满足单纯的接受知识。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将学会[6]。可见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比如读、写、讨论、让学生参与解决某个问题等,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教师,还要广博其它学科,以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促进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当人类跨入21世纪之时,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研究性学习”正被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研究性学习侧重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培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方案。直至完成学习任务。更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1],为此,我们特别强调理论和实际的联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5]。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将目前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结合物理化学理论进行讲述[5],并适当向学生布置文献查阅、撰写调研报告等课外作业,丰富了科技知识,学生对此反应良好。另外在教学中向学生多介绍一些本校在物理化学应用领域的研究项目和科研成果,有利于学生了解学校科研动态,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这些也已经得到了实践证实。

3 重新规划实验模块和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是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依次开课,这种体系沿袭近百年,历史上对化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从近代化学发展来看,这种传统分类方法的界限逐步退化,各分支学科之间已相互交叉、渗透。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不仅要明确化学学科的性质、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主导地位,而且还应充分重视各分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这一发展趋势。

实验教学是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实验内容合并、精选、补充,分化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化学实验,以四大化学实验都要用到的基本操作统一归纳在该门课程中;第二模块为专业性实验,根据专业特设有关材料合成、改性、加工等实验。第三模块为综合化学实验,含有现代测试技术的应用,产品分析,工艺改进等较完备的实验内容,突出应用和现代化,为学生走向岗位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教学是教与学相辅相长的过程,是教师将已有知识进行再组织和创造的过程,在新的世纪,在知识急剧膨胀的年代,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更多还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解决问题比学会某个具体公式更重要,这对我们教师也将是一种挑战。

4 结 语

物理化学作为众多专业的基础课,涉及知识面广泛,教学内容中可以介绍一些交叉学科的前沿性知识,介绍物理化学研究的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4]。物理化学对材料、化学化工及环境类专业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教学质量,才能达到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盘良.基础课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5):13-14.

[2]程兰征,章燕豪.物理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87-189.

[3]徐光宪.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J].大学化学,2004,19(3):1-7.

[4]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常教常新,常教常精—物理化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大学化学,1994,9(6):12-14.

[5]靳涛,曾荣昌.材料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教学创新模式[J].广州化工,2012,40(9):240-241.

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职数学教学显现出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多, 教学时数少, 与高职专业联系不紧密, 教材对专业针对性不强;高职生源知识基础整体不扎实, 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高职学校在教学中应贯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各高职院校加强了专业课程的教学, 强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高职数学作为文化基础理论课程需突出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改革。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模块小型化, 相对独立, 利用模块组合的灵活性, 可以比较容易地满足专业的要求, 且各教学模块的内容可以不变, 各模块的教学方法, 手段可以不断改进提高, 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化。

二、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教材的编写流程

1. 材料收集:

通过对新生进行摸底考了解学生进入学校时的数学基础, 与专业课教师交流, 研究数控系实施性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 了解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 找出所有专业课程教材。

2. 提取数学知识点:

对每一门专业课程教材详细研究, 探寻其中的数学结构, 提取专业课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学知识点。

3. 获取数学知识点纲要:

与数控专业教研室进行沟通, 对提取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筛选, 获得专业课程所必须的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 分析、研讨所提取出来的数学知识点的宽广度及深浅程度。

4. 将前3步中获取的材料整理成教学模块:

根据所要求的数学知识点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专业教学进度的需要, 把知识点的纲要进行归类、整理, 建立数学课程的模块。

5. 判断所构建模块的适用性:

将构建的数学教学模块提供给专业课教师, 让他们审核所做模块是否符合专业教学的要求。如符合要求, 就按照构建的模块编写教材;如不符合要求, 则对构建的模块进行修改, 重新构建适用的数学教学模块。

6. 进一步改进编写的模块内容:

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与各专业课程的联系, 充分了解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教学中所需的数学知识, 并对相关专业的职业标准与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数学课教师要主动与后继相关课程的教师加强沟通联系, 了解他们课程设置的情况、各门课程所需的数学知识及深度,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走进相关专业课的课堂听课,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一步改进编写的模块内容。

三、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教材的模块内容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 我们通过大量翻阅数控专业书, 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 了解数控专业对数学知识、技能的需求, 我们发现, 随着数控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种高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广度上, 而不是体现在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上, 而目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比较低, 教学内容多, 授课时数少。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整合教材内容, 根据数控专业课的学习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 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将专业学习所需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我们将原有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分为九大模块:

模块一代数基础知识

课题一集合

课题二不等式

模块二函数

课题一函数 (反函数)

课题二增长率问题

课题三存款问题

课题四人口问题

课题五周期变化现象问题

模块三三角形边、角的计算

课题一直角三角形边、角的计算

课题二任意三角形边、角的计算

模块四向量与复数

课题一向量

课题二复数

模块五几何 (Ⅰ)

课题一柱、锥、台、球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课题二直线与方程

课题三圆与方程

课题四椭圆与方程

课题五双曲线与方程

课题六抛物线与方程

模块六几何 (Ⅱ)

课题一平面

课题二空间直线

课题三空间直线与平面

课题四空间平面

课题五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模块七微分及其应用

课题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问题

课题二导数的运算

课题三平面曲线的作图问题

课题四改变量的计算问题

课题五工件的弯曲程度

模块八积分及其应用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

课题二积分的运算

课题三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体积、平面曲线弧长的计算

课题四变力所做的功、交流电的平均功率、交流电流有效值的计算

模块九概率统计初步

课题一击沉航母需要发射多少枚导弹。

课题二让你当检测员, 你会检测产品质量吗

以上每个模块我们都用专业实例提出课题, 提供思维方法, 进行课题分析, 找出工具, 最后解决问题。

四、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1. 闭卷考试:

主要考察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淡化技巧, 数学中有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应是考试的重点。

2. 撰写论文:

结合所学专业, 以数学建模的形式撰写论文。在学期初教师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给定论文的题目, 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 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所需数据、数学知识, 结合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完成所给的题目, 得出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数值分析, 最终形成论文, 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 教师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也能培养学生的共同合作精神。

3. 上机操作:

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各种数表、计算器、数学运算软件工具的应用。利用数学软件, 在计算机中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学会用计算机来做数学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 把计算繁琐的计算题、要求精确的作图题在计算机中考核, 可以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

总之, 数学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我们要在教材、教学模式、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 大胆的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玉琪.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4.

模块教学实践 篇11

【关键字】高中书法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经典标志,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特殊的艺术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事业中一直蓬勃发展。为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书法的精华,同时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新课标“1+2”的教学中,书法现已成为高中选修课中一个重要的模块。

1书法对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作用

书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增強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书法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因此,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书法模块因所需要的材料简单且不需要特殊的设施,作为选修课程较为容易操作,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价值,在高中教学中得到极大的尝试和推广。古话常说“看字知人”,指的是通过一个人所写的字,可以了解知道这个人的修养如何。书法是一门精细艺术,对每一笔起、收和行都要注意“一气呵成,意存进健”,陶冶人的性情,磨练人的意志。高中生多数性情急躁、粗心大意,书法的练习是对他们很好的锤炼,陪他们成为做事专心、沉着冷静的人。在高中开设书法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1)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品质。高中生的意志通常较为薄弱,做事往往“三分钟热血”,难于坚持长久,存在一定盲从性且易冲动。通过书法的学习,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改掉这些缺点。学习书法首先要有一定的耐力,一笔一划看似简单,然而要做到轻重有度、苍劲有力,最终达到下笔如流水的程度,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完成,既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细心领悟。(2)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趣。高中生学习书法是提高自身审美情趣的一个很好选择,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艺术的风韵和神采,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3)个人才艺的象征。在网络时代,人们的办公都是通过电脑完成,很少人注重书法,但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因此,书法的掌握也是个人才艺的一种体现。

2高中书法模块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书法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了解到书法的魅力。书法是自我国有文字以来就有的文化艺术,书法的学习对对人情操的陶冶,性格的熏陶。通过开展活动、作品展示等,鼓励学生积极地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不断地练习

书法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的艺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学好书法,所以学习书法对人毅力、耐力的考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以及写字的姿势,选择自己喜欢字帖进行临摹,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进行大胆地创作,若在创作中出现书写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对于基本功不过硬的,要继续临摹,反复练习,掌握书法的精髓。

2.3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指点和提拨,为学生充分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进去,巩固书法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展好书法的教育。教师还要不断地归纳和总结学生在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对于学习的难点,要加大辅导力度,帮助学生克服。教师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书法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让学习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促进书法的学习。

3高中书法模块教学的发展前景

书法的学习,对于提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书法学习作为一项特长,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书法是我国一项传统文化艺术,自有文字开始,书法就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川流不息。现在提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书法必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书法现已成为高中的选修课之一,教师不仅传授书法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书法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热情,通过访问我国古代书法家故居等活动启发学生创作,让他们充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以书法的学习和传承引以为豪。

4结束语

在书法的学习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普及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书法的基本方法,积极示范、练习,使学生保持对书法的学习兴趣。随着现在是信息时代,无论是工作还是教学,多数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交流完成,很多人都开始有“提笔忘字”的感受了。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符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书法就是将文字进行艺术话,赋予文字以美的素养。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书法仍将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罗烈春.谈谈高中书法模块的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53-54.

模块教学实践 篇12

一、科学组合模块内容, 明确模块学习指向

高中体育课教学的重头戏是田径项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对水平五提出了学习目标, 对水平六提出了发展的目标和建议, 然而对学习内容却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把应该学习的水平五田径系列中的内容确定好, 这样教学的指向性就更加清晰, 学习目标更易于达成, 田径教材的作用功能才能最佳地发挥, 教学就更具有效性。

田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体育教师应将高中田径包括跑、跳、掷9个项目的全部内容组合为一个模块, 然后分为18学时进行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理念和追求的目标, 高中体育的重要使命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对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时, 应将终身性放在首位, 由此必选的是耐久跑。至于其它的田径项目, 学习的价值意义毋容置疑, 然而其价值的大小是有差别的。从学习的价值性考虑出发, 教师考虑的第二个教学内容应该是跨栏跑。跨栏跑充分凸显了速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展现了跑与跨的独特魅力, 学生们都会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高中田径模块的学习要讲究系统性, 在对耐久跑和跨栏跑这两个项目及其学习时间考虑的基础上, 再从学生体质全面发展需要这个层面来权衡, 比较合理地学习选择实心球。上述组合只第一种是比较合理的, 每个学校和学生特点都是不同的, 教师还可以选择其它的组合形式, 但是必须要遵循组合的原则, 这样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田径学习的模块还有多种, 有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模块, 只要规定的学分能够高质量完成, 就是成功的田径教学。

二、合理安排模块学习, 促进学生掌握技能

在高中的三年时间中, 何时最合适一个学分的田径学习, 纵观目前的学习形式有这样两种:一是集中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田径模块;二是在高中三个学年中分开完成学习田径模块, 无论是一学年、二学年, 或者是三学年都可以。笔者认为, 从田径必修18个学时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全面分析考虑, 集中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田径模块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集中进行田径模块学习, 对学生而言, 兴趣提升、思维集中, 积极性高昂, 学习的效果就明显;对教师而言, 可以更好地研究与解读教材文本, 更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要使学生对一个田径模块的内容在18学时内学习掌握好, 就必须集中进行系统学习, 反之必定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集中学习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促进兴趣高昂的学生自觉学习更多的田径模块。需要指出的是集中进行田径模块学习, 应对器材与场地进行合理分配, 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相互关联是田径项目的特点, 要增强这种关联性就应该集中进行教学, 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零碎性, 确保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技能。

三、充足模块学习容量, 有效凸显学习成效

有效的田径教学之一是教师将田径教材用活。比如快速跑可以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跨栏跑可以鼓励学生克服障碍;跳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跑可以激励学生团结协作, 勇争第一;耐久跑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与意志;跳远可以增强学生一往无前的勇气。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徜徉在田径教材文本中, 才真正彰显出了它的价值与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如果高中阶段必修完两个田径模块, 那么意义就非同一般了。体育教学能使技能得到提高, 身体得到锻炼, 体能得到增强, 身心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形成。这些功能的实现一定要有足够的学时、充足的时间和一定密度的练习作支撑。如果是两个模块的田径学习, 那么, 一个模块可以集中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 另一个模块可以安排在高二第二学期, 田径学习项目宜少不宜多, 学习的方式以递进为主。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彰显成效。兴趣是有效学习田径模块的前提, 而处理好田径教材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作为传统项目的田径, 还有一部分教师对田径教材的理解在深度上还不足, 在教学方式上还缺少多样性。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在优化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努力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洋溢激情, 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模块中去, 从而有效地完成模块学习的目的。

四、多元模块学习评价, 激励学生更好学习

当前, 对高中田径学习模块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各个学校和体育教师对此评价的标准、要素、主体、方法、形式都不尽相同。然而不管如何评价, 都要体现对教学的诊断作用、对学生的激励功能、对学习信息的反馈作用, 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明确的评价标准是搞好模块学习评价的关键, 有了评价标准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 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要多元化, 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田径模块的情况。

上一篇:外汇交易中的技术分析下一篇: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