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精选12篇)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1
一、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模块课程最早见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有MES (模块技能组合课程模式) 和CBE (能力教育体系) 两种流派, 其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 区别是前者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 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后者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 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高职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思想来源于模块化教学法和应用Moodle (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思路构建课程结构模块化的学习环境, 利用技能包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分解培养。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 对准特定的教学目标, 内容相对完整, 评价要求明确。模块与模块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关系, 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课程内容上的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课程结构上的多层次, 使模块课程表现出综合、开放、灵活的特点, 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 打破学科的界限壁垒, 灵活地进行组合, 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又可以及时进行更新, 更好地适应职业技术发展教育的要求。
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基本上是还是沿用上世纪70、80年代的教学观念和体系, 教学模式虽有发展, 但也是换汤不换药, 音乐学学科虽是之前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两门专业的整合, 旨在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 但培养模式与实际学生就业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在培养方式上, 还套用的是音乐教育专业和表演专业中的模式, 课程设置也是相差无几, 因此, 在如此处境下, 尴尬至极, 培养的学生既难成为专业音乐教师, 也能成为音乐表演者, 无法走向舞台, 走出校门, 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精, 或是不全, 实际的专业应用能力达不到岗位的需求。培养的对象一旦走向市场, 在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下, 很容易因为专业不精、技能不全而失去机会, 就业率较低。很多学生, 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后, 都无法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这种现状也会使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所学不能为之所用, 长此以往, 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丧失, 学习态度疲软, 继而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加不精不强, 更加没有市场竞争力, 这不能不说是本科教育的悲哀。
虽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 没有明确提出本科教育实行市场化和职业化, 但对于音乐学这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艺术类教育, 是可以借鉴高职教育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的。近年来, 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大专生相对本科环境下的大学生更有市场竞争力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本科教育者的反思, 根本原因是教育模式的落后和老化, 职业教育作为新型的教学体系, 已经在市场的考证下寻求到切合实际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音乐学专业的学生, 最终归属地还是市场, 同样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竞争, 将高职教育先进理念植入音乐学本科教育中, 将高职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借鉴于音乐学本科教育中, 势在必行。
二、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
模块化教学其本身就是一种将学科知识分解或是进行组合归类的教学模式。因此, 我们针对音乐学科的学科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就要将模块课程内容、模块学时、模块进行的先后次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统筹考虑。根据模块课程目标及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模块关系一种是逻辑递进型, 课程的安排和设计要表现出层级关系, 譬如说乐理课—和声课—曲式课—配器课, 这些课程之间必须是线性递进关系;一种是交叉混合关系, 模块中的一部分课程设置为按顺序的必修, 要作为背景知识来进行模块学习, 对音乐学科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课程是按顺序必修的, 而还有一部分没有先后关联的课程没有学习次序上的要求, 学生可必修也可选修。一个完整的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通常包括模块课程目标、前测验、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期末测验、补救教学等方面。针对本科音乐教学现有的专业课课程设置, 我们可以大致将学生所学内容归纳为四个模块:音乐基础理论模块、音乐专业课程模块、音乐实践模块、音乐素质拓展模块等。对于本科音乐专业学生来说, 他们在选择模块学习前, 首先要和专业老师一起明确每个模块课程的实际学习目的, 这些教学内容的归纳是以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为参考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主修专业的不同来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基础理论模块, 如果学生为技法学习者, 完全可以选择相对容易的理论模块, 学习周期也可以缩短, 也较容易达到课程目标;而如果学生本身为理论作曲专业的学生, 那么他们的就要必修相对复杂的理论模块, 这对于他们后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而针对学生一些相对个体和特殊的知识需求, 可在素质拓展模块为学生提供选修内容。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学习方法, 可以自学、小组学, 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自主性学习会让学生自己阅读和整理学习资源、小组讨论、演讲、探讨主题等, 主动性和团队意识都得到很大增强。学完一个模块的课程后, 学生可以通过期末测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测试未通过者, 可重修该模块;或者也可以选择下一模块的学习来达到预期目标, 因为模块教学不是以分数的高低来测试学生的优劣, 而是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的提高。
三、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
模块化教学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 实现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组织上, 以前的音乐教学为单一的单元教学, 都是根据分类的知识点进行, 单元与单元之间是知识继承、迁移的关系, 大体上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序列。而模块化教学是基于主题的、专题的知识集合教学, 譬如表演模块、教与学模块、技法模块等, 都能围绕模块的教学目的组织学习材料。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的逻辑关系, 也可以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结构形式更加灵活。在教学主体上, 教师的角色多是知识的传播者, 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单元化教学很容易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兴趣, 而模块化教学强调学习的个别化, 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诊断者、激励者和学习资源提供者, 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加强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 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本科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实施是具有可行性的, 根据音乐学科专业特点和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将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前景的优势尽其所能扩大化, 设计出一套具体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而推广, 对于音乐学科的专业学习是势在必行也是不无裨益的。
摘要:模块化教学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比较常见于高职教学而鲜见于本科音乐教学。而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可以通过模块化教学实现的。模块化教学更多地关注学习的个别化,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本文针对音乐学科多元化特点, 对模块化教学方案和内容提供可行性设想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本科,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 (第7卷) [M].张斌贤, 等, 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70.
[2]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六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0:252.
[3]李海玲.高职数字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2) .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2
【摘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开拓、创新,将《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交叉进行,通过改变教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模块整合;音乐鉴赏;歌唱
高中音乐教学共有《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和《创作》六个模块。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我们学校《音乐鉴赏》是必修模块,作为增进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渠道,所以在课程开设中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歌唱》模块则是大部分同学选修对象。
每个学期初,同学们手中都发到《音乐鉴赏》与《歌唱》两本教材。刚开始,我们也是按照模块分学段进行,先完成《音乐鉴赏》,再上《歌唱》。没上几堂便发现了许多问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连着几个单元的民歌鉴赏,学生都蔫了。有时候因为对很多作品又不太熟悉,一面要吃透教材,一面要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便萌发了把两个模块结合在一起的念头。仔细研究两本教材,发现有很多内容可以相互融合,于是就大胆的进行了课程整合,仍然是两个模块,能合则合,不合则分,可以在一堂课内融合,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内整合,学期结束时还是按各个模块考试,《音乐鉴赏》+《歌唱》共三学分。
在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开拓、创新,《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交叉进行,结合我校提出五环节教学模式,尝试通过改变教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寻找一种益教益学的课程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获颇多。
一、模块整合,更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课的内容如何设计,学生还是盼着能换一种口味。连续不断的欣赏、分析难免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即使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视唱、歌唱”的参与活动,学生还是不满足,他们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他们更愿意在歌唱实践中通过对作品情感内涵的准确理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两个模块的交叉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种矛盾,比较符合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模块整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我是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看到“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的一篇文章,它引起我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沉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需要、学习需要、情感需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良好的音乐教育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愿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能将课上得更好,我们做了征求意见表,想听听同学们的心声。他们在征求意见表中纷纷要求增加《歌唱》课的课时,建议增加歌唱表演,在歌唱技艺上加以指导。更多的同学希望课堂是能加入流行歌曲,活跃课堂气氛。面对众多同学的呼声,我们真切感受到同学们对《歌唱》课的期待。没有什么理由漠视学生的感受,我们在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选择。两个模块的交叉学习,能满足学生迫切愿望,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三、模块整合,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力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是《音乐与人生》,通过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引伸出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初步了解了音乐要素的内涵,探索了旋律、节奏等要素对音乐的影响作用。紧接着我们安排了《歌唱》模块中《同一首歌》的歌唱实践活动。这首歌以优美深情的旋律,富有哲理的歌词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在歌曲的分析、欣赏、学唱中,学生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作品分析中来,了解了中等速度、舒缓的节奏、荡气回肠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变化及富有哲理、诗一般优美的歌词对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起到极大的作用。比较了几种版本的合唱后,同学们感觉纯真的童声更能表达歌曲深情飘逸、绵亘久远的意境,对音色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倾听、品味、感悟音乐的基础上,教学紧紧围绕歌唱的基本要素,提出相应的合唱要求,层层深入、细细雕凿,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歌声和以往是那么的不同„„两个模块的整合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课堂中需要听就听,需要唱就唱,学生通过听赏与歌唱的参与体验,对音乐要素的作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模块整合为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带来了许多有益思路。不仅如此,模块整合还有利于高中音乐教师更好地备课,丰富教学设计。这种安排给教师一个足够的空间,可以反复熟悉教材、分析音乐、研究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吃透了,教学思路也就理顺了。在此基础上再寻找相关音像资料,整合、优化教材内容,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状况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选好好课题的切入点,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就形成了。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浅谈高中音乐模块整合教学 篇3
【关键词】模块整合;音乐鉴赏;歌唱
高中音乐教学共有《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和《创作》六个模块。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我们学校《音乐鉴赏》是必修模块,作为增进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渠道,所以在课程开设中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歌唱》模块则是大部分同学选修对象。
每个学期初,同学们手中都发到《音乐鉴赏》与《歌唱》两本教材。刚开始,我们也是按照模块分学段进行,先完成《音乐鉴赏》,再上《歌唱》。没上几堂便发现了许多问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连着几个单元的民歌鉴赏,学生都蔫了。有时候因为对很多作品又不太熟悉,一面要吃透教材,一面要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便萌发了把两个模块结合在一起的念头。仔细研究两本教材,发现有很多内容可以相互融合,于是就大胆的进行了课程整合,仍然是两个模块,能合则合,不合则分,可以在一堂课内融合,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内整合,学期结束时还是按各个模块考试,《音乐鉴赏》+《歌唱》共三学分。
在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开拓、创新,《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交叉进行,结合我校提出五环节教学模式,尝试通过改变教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寻找一种益教益学的课程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获颇多。
一、模块整合,更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课的内容如何设计,学生还是盼着能换一种口味。连续不断的欣赏、分析难免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即使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视唱、歌唱”的参与活动,学生还是不满足,他们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他们更愿意在歌唱实践中通过对作品情感内涵的准确理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两个模块的交叉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种矛盾,比较符合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模块整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我是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看到“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的一篇文章,它引起我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沉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需要、学习需要、情感需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良好的音乐教育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愿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能将课上得更好,我们做了征求意见表,想听听同学们的心声。他们在征求意见表中纷纷要求增加《歌唱》课的课时,建议增加歌唱表演,在歌唱技艺上加以指导。更多的同学希望课堂是能加入流行歌曲,活跃课堂气氛。面对众多同学的呼声,我们真切感受到同学们对《歌唱》课的期待。没有什么理由漠视学生的感受,我们在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选择。两个模块的交叉学习,能满足学生迫切愿望,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三、模块整合,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力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是《音乐与人生》,通过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引伸出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初步了解了音乐要素的内涵,探索了旋律、节奏等要素对音乐的影响作用。紧接着我们安排了《歌唱》模块中《同一首歌》的歌唱实践活动。这首歌以优美深情的旋律,富有哲理的歌词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在歌曲的分析、欣赏、学唱中,学生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作品分析中来,了解了中等速度、舒缓的节奏、荡气回肠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变化及富有哲理、诗一般优美的歌词对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起到极大的作用。比较了几种版本的合唱后,同学们感觉纯真的童声更能表达歌曲深情飘逸、绵亘久远的意境,对音色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倾听、品味、感悟音乐的基础上,教学紧紧围绕歌唱的基本要素,提出相应的合唱要求,层层深入、细细雕凿,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歌声和以往是那么的不同……两个模块的整合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课堂中需要听就听,需要唱就唱,学生通过听赏与歌唱的参与体验,对音乐要素的作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模块整合为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带来了许多有益思路。不仅如此,模块整合还有利于高中音乐教师更好地备课,丰富教学设计。这种安排给教师一个足够的空间,可以反复熟悉教材、分析音乐、研究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吃透了,教学思路也就理顺了。在此基础上再寻找相关音像资料,整合、优化教材内容,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状况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选好好课题的切入点,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就形成了。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4
一、形体素质与舞蹈基本功是舞蹈大厦的“地基”,更是这座大厦的“外衣”
在进行舞蹈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形体素质与基本功有全面的了解。有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有的是从零开始,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在高中舞蹈教学中要重“美感及情感”的培养。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它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外在美与学生的内在美。对于高中舞蹈学生,“美感及情感”就更为重要,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舞蹈技巧、柔韧度一般,要想在众多舞蹈学生中胜出,靠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丰富对舞蹈的理解,把握住舞蹈作品的情感,全心投入自己的“情感”来表演,也是弥补专业不足的方法。所以高中舞蹈教学更应重视对学生“美感及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其实舞蹈教育还是以情启真的艺术。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情感,首先自己要被舞蹈所感动,再用有情感的语言和动作去启发学生、打动学生。舞蹈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和对学生的耐心,要想感染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二、高中舞蹈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内部情态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舞蹈教学的目的也不能与教育的目的相违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修外,更不能忽视修内。我们常常会说一个人的气质如何,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看来装扮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但却在人群中显得很出众,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其实这就是他注意塑造自身形象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正确地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的形象气质呢?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育人的一部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注意穿着打扮,而不怎么注意学生自己的气质修养。诚然,美丽的容貌,时髦的服饰,精心的打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是这种外表的美总是肤浅而短暂的,如同天上的流云,转瞬即逝。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发现:气质给人的美感是不受年纪、服饰和打扮局限的。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对同性和异性都有吸引力。这是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
气质美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理想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目标,没有理想的追求,内心空虚贫乏,是谈不上气质美的。品德是气质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水平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气质。有着高文化修养与高气质涵养的学生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是能被社会接受的人。
气质美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气质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皆属气质。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即产生好的印象。这种好感除了来自言谈之外,还来自作风举止。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就表露出一种高雅的气质。狂热浮躁或自命不凡,就是气质低劣的表现。
气质美还表现在性格上。这就涉及平素的修养。要忌怒忌狂,能忍辱谦让,关怀体贴别人。忍让并非沉默,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大气凛然的风度,更易表现出内心的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在气质上当然更添风采。
许多人并不是靓女俊男,但在他们的身上却洋溢着夺人的气质美:认真,执著,聪慧,敏锐。这是真正的气质美,是和谐统一的内在美。
追求美而不误解美、亵渎美,这就要求每一个热爱美、追求美的人都要从生活中领悟美的真谛,把美的外貌和美的气质、美的德行与美的语言结合起来,展现出人格、气质、外表的一个完整的美好形象来。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转身教,贯穿整个舞蹈教学的始与终。
三、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舞蹈训练过程是学生对舞蹈艺术发生兴趣,理解并掌握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一抬臂,一投足都需要老师做示范,有时光示范也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耐心讲解,个别纠正,所以要有一套与其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语言启发式。
从心理学上说,准确生动,艺术性的语言往往寓于情感色彩,起到沟通心灵的作用;从生理上说,它能促进人的神经兴奋强度,使神经细胞处于积极状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学习舞蹈。例如:我在教蒙古舞跑马组合时,是这样启发学生的:马步音乐活泼,跳跃,节奏欢快,表现蒙古族人民骑马驰骋草原勇敢矫健的形象,我们舞蹈时,动作要舒展,粗犷,有力,情绪上要热情,奔放,经过这么启发,学生们心领神会,动作有了很大提高,教学效果很好,所以运用准确生动、艺术性的语言不但能启发学生想象力,而且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功效。
2. 联想启发式。
从民间舞蹈来说,首先要清楚舞蹈的特点:(1)自娱性,动作简单易学,可以成为群众性舞会。(2)即兴性,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舞蹈者可即兴发挥。(3)稳定性,由于此舞蹈常在特定的范围内流传,风格改变缓慢,相对比较稳定。如汉族的“秧歌”、“腰鼓”,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弦子”、锅庄,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朝鲜族的“果格里”,傣族的“孔雀舞”等。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永不枯竭的舞蹈源泉,懂得理论知识后更重要的还是行动上去实践。虽说舞蹈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活动,但舞蹈的基训却是单调和枯燥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提示和启发学生去进行联想,同时通过优美、抒情的音乐伴奏,使学生在基训时不会感到单调乏味。
3. 观摩式启发式。
安排学生观摩一些演出,看看录像,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5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修
(二)第一讲:高中音乐新课程鉴赏模块整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由于课程名称有了改变,把原来的“欣赏”变为现在的“鉴赏”。因此,在教材建设上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音乐鉴赏教材编订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调音乐作品的典型性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经常有一个想法,即“以好听不好听为惟一标准”。诚然,老师们打开教材,都愿意选好听的作品,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是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来讲,以“好听不好听”作为评判入选教材的音乐作品优劣的标准,显然有失偏颇。很多时候,所谓的“好听不好听”,通常仅仅是因为听多了,熟悉了,就容易产生感情,就认为是好作品。所以评价一个作品是否经典时,就不能以教师觉得“好听不好听”为判断标准。再者,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民族,一个政体审美取向的反映。因此,不管是哪一个出版社编,不管是哪一个专家编,最后都必须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通过审定,才能使用。从这个层面上说,入选教材的音乐作品,就不能简单地以个人的好恶为评价标准。
音乐鉴赏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有巨大帮助,其教材必须精选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最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鉴赏内容;而且鉴赏是对理性和知识性有更高要求的审美过程,其教材中的理性成分、知识体系、经典意义等方面就必须大于、优于原来的欣赏教材。因此,就有了现在的三个版本的教材,就有了很多不是特别熟悉的作品。例如巴赫,这个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过去大家都很熟悉,如《小步舞曲》,但是这并不是他最经典的代表作。巴赫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及其主要音乐创作风格,首先体现在他的宗教音乐,其次体现在他的复调音乐。所以作为音乐鉴赏课,从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角度看,对巴赫的认识,不能以“好听不好听”来认识;要从宗教音乐和复调音乐来认识,要从《马太受难曲》这样的,代表西洋宗教音乐巅峰的复调音乐作品来认识。这对于认识巴赫,才是必须的、经典的。如此才能真正把握其创作成就与风格,才真正在关键点上认识了巴赫。
2.强调学习内容的典型性
音乐的内容极其丰富,中外音乐、传统音乐、现代音乐等等,知识体系庞大,作品浩如烟海,然而高中音乐的课时却非常有限。因此,教材和课时都不可能全面地囊括我们认为的,所要学习或应该学习的音乐内容,能涵盖我们认为必须学习的音乐内容,就已“实属不易”。“在最有限的课时里,最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最经典、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学习内容。”就成为我们编订教材的一个基本思路。如此一来,教材就必须是另外一种编写方式,亦即“以点代面”的方式。
十二年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育,就完成了作为一个中国普通公民应接受的正规教育。大众化的音乐教育也就在这十二年当中完成。这就意味着,除了少数人升入大学接受专业音乐教育之外,绝大部分的人离开高中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接受更加系统的音乐学习。所以,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那就是:提供给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这一阶段的音乐教育,一方面仍属于大众教育,另一方面又带有总结的性质,因而教材“以点代面”的编写方式,是非常合理的。
比如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让学生深深地记住,有一个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将来作为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还了解贝多芬的某个作品,了解他的丰功伟绩,了解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从大众教育的角度来说,足矣。对于世界各国的大众来说,知道中国有个民间艺人阿炳,有个音乐家刘天华,已经很不容易;若还知道聂耳、冼星海,当属难能可贵了。对于中国所有老百姓而言,知道戏曲中有京剧,把京剧搞清楚,也很不简单了。要求广大平民百姓,除了京剧以外还知道很多剧种,似乎不太现实,其实也没有必要。
有些教材的编写者,其愿望非常好,但却过于理想主义——“那么多的音乐家,为什么不向学生们多推荐一些呢?”老师们也经常提出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巴洛克时期很多作曲家都不写?古典主义时期的很多作曲家也都不编?——其实,针对这么有限的课时,那样编写教材既显得很累赘、缺乏重点,又不能体现大众教育的价值观念。就大众教育而言,能够对一个时期,对国外的某些作曲家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这个认识是绝对有代表意义的,这个作曲家绝对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人,就很不容易。从学习内容的典型性来看,这次教材的编订是突破了过去教材编写中“面面俱到”的那种做法的,这也是本次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3.强调用比较法学习音乐。
从学习方法上看,鉴赏和欣赏有很大差异。欣赏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感官的认识,是对听觉器官的一种刺激,一种品味。感官愉悦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鉴赏则要求比较,要求对照,要求通过对照来学习。所以,我们就确立了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音乐理念,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比较有内容上的比较,有不同时期音乐的比较,有不同民族音乐的比较,甚至有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来演唱(演奏)的比较等等。比如分别听戴玉强和刘欢演唱的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就是演唱风格和演唱技法上的比较,就是一种比较学习法。通过比较进行鉴别;没有比较无法鉴别——运用比较法学习音乐,理解作品,是音乐鉴赏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
音乐作品的典型性、学习内容的典型性以及运用比较法学习音乐,是编订本次音乐鉴赏教材最为提倡的基本理念;音乐鉴赏对于知识性的理解,对于理性的认识,对于比较学习法的运用,其要求高于过去的音乐欣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认识,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订的基本思路,才更清楚音乐鉴赏课应该重点教哪些内容。
音乐鉴赏,它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教学场地、设备等资源,让学生从多个层面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从各个角度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1)民间音乐
本次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无论国内也好、国外也罢,最大的变化,是大胆地采用了较多的传统民间音乐作品。开始几节课,学生觉得教师播放的音乐作品非常“土”,有的都“土”得掉渣,学习兴趣不是很浓,还有个别同学直接说,他们不喜欢这样的音乐。针对这种情况,在每节课中都设计很多问题,举各种例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参与到音乐中来。听赏时,多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脑海中呈现与音乐有关的画面或片段,再让大家用语言复述出来。很多民间音乐作品,大都用地方方言演唱,学生不易听懂,就用曲中方言(虽然不很准确,但意思到了)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大家觉得好玩,很有意思,激动不已,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练习时非常认真,很短时间就听懂了歌词,学会了唱腔。听赏“王大娘钉缸”时,学生看着歌词都听不清楚,因为这段唱腔不是在录音棚里录制的,而是在演唱现场录制的。就此告诉学生此段音乐纯朴,自然。聆听第二遍时,比较旋律和哪首流行歌曲相似?大家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个音符,听罢,再一起唱旋律,学生马上听出和《好汉歌》相似。原来流行歌曲也是来自民间!
“呼麦”和“和声”教学相结合。先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唱出do、mi、so、do四个音,然后再同时唱出,告诉大家这就是“和声”。接着提问:一个人能唱出和声吗?全班答:不能!这时播放从网上下载的一段“呼麦”,暗示大家,这是一个人在演唱。同学们惊讶!低沉、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音上荡漾着优美的高声部旋律。古老、神奇的“呼麦”演唱,使同学们永远记在脑海里:一个人也能唱出和声来。
通过聆听、欣赏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使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民间的,才是一切的源泉!
以往教材中的欧洲声乐作品,介绍的大都是美声唱法,且大段的咏叹调都是用原文演唱,学生没兴趣,新教材中,不仅有美声唱法,还有其他几种唱法。教学时,用比较法,把“欧亚”唱法和我国现流行的原生态歌手阿宝进行比较;“约德尔”唱法选用“孤独的牧羊人”和美声唱法“月亮颂”相比,学生通过聆听,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很快掌握了以上几种唱法。包括我自己,也是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欧亚”和“约德尔”唱法,感受到新教材知识面广,量大,不仅可以提高、丰富老师本身艺术修养,同时也让学生从不同层面、角度,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对提高他们鉴赏音乐水平,有很好的帮助。
(2)古韵传奇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聆听又是音乐鉴赏最直接的体验。新课程中,接触到好多以前没有听到过的乐器所演奏的器乐曲。如“拉美音乐”一课中,盖那笛、恰郎戈等古老的传统乐器,音色柔美、独特,在拉美音乐中使用广泛;老教材中“欧洲音乐”介绍的都是西洋乐器,而新教材中加入了“风笛”,还介绍了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风笛特征;我们不仅听到了安第斯高原的排萧,还欣赏到了罗马尼亚的排萧;印度的萨郎吉、西塔尔、阿塞拜疆的卡曼贾等等,它们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同学们通过各种不同乐器的欣赏,了解到了各国、各地的音乐、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这些优美的音色,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3)图片精美
打开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彩印图片:有交响乐队、民族乐队的编制、中西乐器的形制、少数民族歌舞、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陕北的黄土高坡、黄河壶口瀑布、广袤的平原、江南民居、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印度竹竿舞、印尼风光、非洲自然景观、毛利人的舞蹈、布隆迪圣鼓表演、风笛、排萧表演、拉丁美洲自然风光、圣彼得教堂及管风琴演奏;美术作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保罗•塞尚的静物、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雷诺阿的康威尔斯小姐像;还有一大批国内外音乐大师的肖像,等等等等,这些图片精美、形象、有代表性。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把音乐和图片相结合。聆听《森吉德玛》和《辽阔的草原》时,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那优美、悠长的旋律,把他们带进了美丽、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犹如身临其境,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图片排萧,使同学们了解到罗马尼亚和秘鲁排萧的形制相差之大(秘鲁传统排萧有一米多长,罗马尼亚排萧只有三十公分左右),所以发出的音响有所不同……
音乐是流动的,图片是静止的,这种“动”和“静”的结合,对学生了解音乐背景、理解音乐内涵有着直观的感觉,效果特好。
(4)制作课件
新教材中,虽然文、图、曲谱并茂,但它们还是静止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提高鉴赏音乐能力,开拓音乐视野,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钢琴音乐奇葩”一课,只选用了两首钢琴曲(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肖邦和李斯特都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曲家。先用课件打出文字,介绍浪漫主义音乐,强调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史中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记住:在浪漫主义音乐里,反映了当时的作曲家们爱国的、民主的思想,反抗民族压迫和社会压迫,反对压制人类的个性,他们关心人民的生活、民族文化和历史,热爱民族民间的文学艺术,他们更热爱大自然。介绍肖邦时,用多媒体播放《一曲难忘》片段,在他十一岁时,看到波兰囚犯被俄国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亚,气愤地拍打着钢琴,哭了,同学们被深深地打动着、震撼着;他还拒绝在沙皇屠夫面前演奏;与李斯特第一次见面,同学们永远不会忘记:肖邦来到巴黎,李斯特正弹着他的作品《波罗乃兹》,这时,肖邦马上坐到钢琴旁,弹着旋律,李斯特弹伴奏,每人腾出一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初步了解肖邦和李斯特,再欣赏他们的作品《c小练习曲》和《爱之梦》,通过聆听、比较,同学们对作品理解更加深入。
听赏印度音乐《欢迎》时,先用多媒体播放此段音乐,屏幕上打出: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或用一种动物、或用一个动作来形容。)同学们非常认真,很多人用手在模仿蛇的动作,这说明同学们已经听出了它的特点:波浪形和曲线式的旋律。再播放印度传统歌舞和现代歌舞,以了解印度音乐的伴奏、舞蹈动作、服饰等特征。通过课件的观赏,同学们看到了印度传统歌舞和现代歌舞中的服饰有很大差别;传统歌舞中动作以胯部为主,现代歌舞中加入了街舞和踢踏舞等动作,使其更加活泼、潇洒。同学们也听到了印度的歌声中带有鼻音。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经常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阅有关资料,这对学生理解音乐有很大帮助。老师也应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技术,这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明确,操作性强;过程的设计应新颖独特,能够体现教材的特点和教师的创意;教学手段的设计简洁有效、符合学生情趣;教学方法的设计能体现时代的特征和鲜明的音乐文化特色;教学媒体的设计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总之,音乐教学设计要成为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教学设计落实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所以,音乐课堂教学当以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教学环境的设计
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应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诱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愿望。
音乐教师在创新设计教学环境时,应注重音乐教学环境的布置,创设音乐情境,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多媒体等手段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情趣。音乐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设计,对学生心理影响很大。室内设计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音乐教室的设计要有浓厚的音乐气氛,教具安放有条不紊、各得其所,墙面、黑板等要布置与音乐教学有关的谱表、乐器图、乐理知识等等。另外,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还要注意课桌椅的摆法,可以是一排一排安放,也可以是圆圈式、半圆式或其他形式,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必须服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的需要,不求固定的样式。
2.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确定要适度,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体现提高层次的程度,操作性要强,能体现目标的达成度。
3.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过程的设计在理想的状态下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独特的魅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感受愉悦??兴趣引路??融合艺术??想象激情??艺术审美??自我发展??即兴创造??创新创造。从实践来看,这个过程还是可行的,能体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4.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音乐教学结构,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我认为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①新与旧的结合
联系已知,学习未知,新是旧的扩大,新是旧的深化。以旧内容作为学习新内容的准备,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
②动与静的结合
音乐是动态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有动有静、动静交替结合,这是音乐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③表现与吸收结合
歌唱、器乐演奏是音乐的表现行为;而音乐欣赏、乐理知识学习则是吸收活动。以歌唱或器乐学习为主的课,应该结合歌曲或乐曲及有关乐理知识;以欣赏为主的课也应该结合演唱所欣赏作品的主题或主旋律。
④模仿与创造结合
一般地说,学习往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技艺性、表现性比较强的音乐学习,模仿是十分必要的。在模仿中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5.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是教材编写的准则和依据,也是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达到什么水平”的规范。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①教学内容的新异度 新异的教学内容往往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只有将新异度定在学生似曾相识又不识的尺度上,才能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点上。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安排旧中出新或有新鲜感的新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教学内容的深难度
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来源于音乐学习的成功经验。不经过努力就能掌握的知识技能,与需经过努力而掌握的知识技能相比较,后者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太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挫伤学习积极性。只有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励学生进取,使学生在努力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
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音乐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的方法。学生自主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永保音乐学习兴趣。
④重视教学的情感性
音乐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性,注意创造愉快、和谐、融洽、振奋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有激情,要以饱满的情绪感染人,做到以情激情、以情育人,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气氛中学习音乐。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面体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就会信赖老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情感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任务。
第二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应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可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如:组织学生听音乐会、采访民间艺人,或请专业音乐家到校表演、举办音乐讲座等。
此外,在音乐方面有专长的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实施新课程中应充分发挥音乐特长生的示范效应和联动效应,把特长生当作一个支点,带动音乐素质教育面的发展,从而使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
一、几个版本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分析
(一)《音乐鉴赏》全一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1.曲目选择:曲目涉及面广,作品有中国的与外国的、民间的与创作的、历史的和当代的;每一单元的作品选择一些既是经典的审美性强的,又注意与小学初中音乐欣赏作品的衔接。
2.知识技能:重视音乐知识,特别是与欣赏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音乐知识分布与每个单元之中,而且与每个单元的作品欣赏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音乐知识获得的同时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步发展。
3.编排设计: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来划分单元。共十八个单元,三十二节。其文化内涵有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板块构成。
(二)《音乐鉴赏》全一册花城出版社
1.曲目选择:曲目涉及面广,在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同时,选择了一些现代气息较强的曲目。另外,还有意识地加强了广东地方音乐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学。
2.知识技能:音乐知识技能融为一体,把知识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做到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
3.编排设计: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来划分单元。共四个单元(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与社会),十一节,每一节由3—5个组块构成。
(三)《音乐鉴赏》上下册湖南文艺出版社
1.曲目选择:曲目涉及面广,作品有中国的与外国的、民间的与创作的、历史的和当代的。
2.知识技能:音乐知识技能融为一体,特别比较重视相关音乐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做到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3.编排设计:以音乐美学和音乐文化和音乐的表现来进行单元划分。共五个单元(音乐的欣赏、音乐的美、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的体裁),十九节,每一节由若干个组块构成。
(四)《艺术》全一册陕西人民出版社
1.曲目选择:将音乐、美术、戏剧、影视、舞蹈等不同艺术综合在一起,相关音乐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2.知识技能:注重将各种艺术与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密切地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认识环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编排体系:以音乐的人文性为编写主线来划分单元。共九个单元。
二、几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个案介绍
例1: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
板块构成
音乐格言如果音乐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金刚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否则它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
导语
欣赏:《非洲赞歌》(加纳民歌),介绍加纳的音乐文化。《鼓舞》(布隆迪圣鼓),介绍圣鼓及布隆迪的音乐文化。
《门库尔雅》(坦桑尼亚民间音乐),介绍乐器马林巴及坦桑尼亚的音乐文化。《男孩之舞》(塞内加尔民间音乐)介绍乐舞蹈及塞内加尔的音乐文化。知识:非洲音乐综述。
拓展与探究:非洲音乐节奏练习、网上查找非洲乐器资料、谈谈非洲音乐的特点和社会功能、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
此外,还有12幅有关插图。特点:
1.内容音乐性强,容量大,审美价值教高。2.贯穿着以音乐文化为主线。3.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4.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人民音乐出版社)
例2: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
第一节 音乐的传播与交融
新年音乐会
板块构成 音乐名言 相关链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约翰施特劳斯介绍。
聆听与鉴赏:《春之声圆舞曲》、《拨弦波尔卡》、《拉德斯基进行曲》 收集与整理:有关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资料。
思考与探究:新年音乐会的特点、主要作品;听新年音乐的感受。
活动与创编:欣赏听辨《春之声圆舞曲》;人声模仿拨弦;唱《拉德斯基进行曲》主题。
小词典:圆舞曲回旋曲波尔卡 走进音乐大厅 板块构成 音乐名言
相关链接:维也纳音乐厅介绍。
聆听与鉴赏:《娱乐升平》、《花好月圆》、《大胡笳》(03年维也纳中华民族音乐会曲目)
思考与探究:为什么中国春节音乐会要在金色大厅举行;你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认识;比较中国与西洋乐队演奏风格与特征。
活动与创编:中国节奏练习;欣赏听辨《春之声圆舞曲》;编写音乐会节目单;唱《花好月圆》主题。
小词典:广东音乐鱼咬尾 此外,相关图片若干。特点
1.内容音乐性强,曲目经典,有时代性,审美价值教高。2.与学生生活贴近。
3.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实际操作性强。4.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5.重视挖掘地方音乐文化。(花城出版社)
例3:第二单元音乐的美
一、优美与壮美
(一)优美 板块构成
听赏与体验:《牧歌》
鉴赏提示: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 活动地带:哼唱《牧歌》主题。听赏与体验:《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鉴赏提示: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 阅读材料:优美 听赏与体验:《夜曲》
鉴赏提示: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 听赏与体验:《彩云追月》 鉴赏提示: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 此外,相关图片若干。特点
1.作品欣赏对教学主题的针对性强。2.背景介绍较完整。3.中外作品兼顾。4.注重音乐美学的渗透。(湖南文艺出版社)
例4:第五单元生活之音
一、原始岩画——远古的声音 板块构成 我的学习目标
知识引导:原始岩画介绍。创造性体验(模仿原始人类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创设某一场景,用最原始的符号和手法完成画作。)
艺术名言
活动扩展:课前采集各种自然声音;我们怎样知道古时人和自然界的声音。此外,有大量珍贵的艺术图片。特点
1.艺术学科综合性强。2.内容涉及范围广。3.活动内容比例大。4.有助于学生自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三、教学建议采纳尺度的把握
教学建议,蕴涵着新的教学观念,这些内容既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许多老师宝贵的实践经验,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但它是不完整的、不可以直接用与教案。面对的学校实际,老师实际和学生实际,要创造性的用与教学实践之中。总之,适用者则用,不适用者则不用。
四、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中的音乐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内容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扩大,增加了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简史、中外通俗音乐、计算机音乐以及标题音乐、非标题音乐和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在音乐鉴赏的学习中要以聆听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要更侧重在聆听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
高中音乐课堂信息量大,教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进行音乐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描述等形式表达音乐鉴赏的心得与体验等。此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还可以采用办音乐墙报或召开专题音乐班会等形式,交流鉴赏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共有8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归列为音乐课程资源,分别是《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科书;具有地方、民族或学校特色的课程;教师;各种教学设备;学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图书馆、演播厅等;学校课外艺术活动;家庭、社会等校外音乐课程资源;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据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校及任课教师都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
(一)分类调整配备标准,改善教学设施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标准要求很具体:学校应配备音乐专用教师和必要的教学设备,除学校常用乐器(如键盘乐器、部分管弦乐器、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外,还应配置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音频、音响设备和多媒体电脑。
学校图书馆和音乐教研组应购置足够数量的音乐书籍、乐谱、杂志和视听资料以及音乐软件,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音乐书籍和视听资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用。
(二)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音乐课程的关键因素,学校应聘任专职音乐教师任课。由于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不同,提倡校际间的师资交流及跨校兼课。为了弥补专职音乐教师的不足,可以聘请校内具有音乐艺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帅兼课。如条件允许,也可聘请符合教师任职资格的音乐工作者到校兼课。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实施教学。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通过高雅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导语是通向学习新课的桥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授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好“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做好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那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我这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①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
语言,可以说是导入新课最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把学生很快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先声情并茂的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写《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接着我说: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也有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的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我再富有感情的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通过生动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作品优美的意境中,教学新课也就比较顺利。②运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
如欣赏中国民歌,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教学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他们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然后我说:在我国除了江苏还有很多地方有民歌《茉莉花》,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但是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不同,从而造成音乐风格上的不同。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欣赏其他地区《茉莉花》的欲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最终,通过欣赏河北等其他地方的《茉莉花》,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同一首民歌能体现不同的风格,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再如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对芭蕾舞知之甚少,因此不喜欢欣赏芭蕾舞剧。新课前,我先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的舞蹈片段。当学生听到这熟悉的音乐,看到芭蕾舞演员优美、形象的舞姿,他们能感觉到四只活泼可爱的小天鹅仿佛就在眼前翩翩起舞。然后我再进行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教学,通过先欣赏熟悉片段的音像来导入新课,能使后面的教学衔接的比较自然,而且,学生对芭蕾舞的兴趣和原来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③用范唱、范奏导入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的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加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的把握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先用小提琴熟练的弹奏这部作品的优美、缠绵的爱情主题;或者我先随伴奏音乐深情的唱出歌曲《化蝶》,那熟悉、优美而缠绵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于是我顺势指出:“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一节课的导入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又如学习《京剧》,我先范唱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片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我唱完请学生说出剧种,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④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
引起注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而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在耳朵完全失聪后仍然顽强的与命运抗争,还继续写出大型交响乐的故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讲述莫扎特小时侯被誉为“神童”,成年后怎样备受上流社会的冷落,但是生活的艰辛、贫困,上流社会的冷落都没有使他消沉和悲观的故事。再如欣赏歌剧《茶花女》中的经典唱段《饮酒歌》,我先向学生讲述歌剧《茶花女》中女主人公薇奥丽塔和贵族青年阿尔弗雷得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生动故事的讲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的欲望。但,要注意是故事不宜太长,应当恰到好处,不能因故事冲击了教学,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⑤通过图画导入 图画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启发思维。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我先出示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的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我设计好问题进行启发:图中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情绪怎样?欣赏后你的感觉怎样?先让学生谈体会,我再进一步描绘画面的意境。然后顺利的过渡到歌曲的欣赏。最后让学生一边看油画一边欣赏《伏尔加船夫曲》,通过视觉、听觉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另外,与音乐欣赏内容有关的自然风景、人物场景画,也能提高学生极大的兴趣。如欣赏民歌,我课前准备了很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的精美图片,并把这些图片做成课件。课前先展示这些图片来导入新课,能直观而形象的让学生了解该地区、该民族的历史、地理等常识,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该地区、该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⑥以形体语言导入
通过教师适当的手势、形体动作来刻画音乐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如欣赏《二泉映月》,我介绍乐曲的意境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辛酸,我顺手拿起自己的二胡拉了起来,然后我闭起眼睛,脸上表现出痛苦不堪的表情,同时嘴里哼唱作品的主旋律,由此引出作品的欣赏。
再如,欣赏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我先随该民族的音乐做几个有这个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并让学生说出这些舞蹈动作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然后再引出这个民族民歌的欣赏。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舞蹈动作,能把学生提前带入到这个民族的音乐意境中去。
⑦用实物导入
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欣赏京剧音乐,课前我就听说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我想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教学,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好。针对这种情况,课前我做了大量工作,搜集各种相关图片和京剧音像资料。上课开始,我先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京剧脸谱,如红脸、黑脸、白脸、蓝脸等;再请出几个事先穿上京剧中不同角色的服饰的学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然后,我再根据各个脸谱的色彩,不同的服装、头饰分别介绍京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唱腔、演唱的音色等,此时再欣赏京剧,学生的热情有了明显提高。
当然,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艺术不胜枚举,如竞赛、设问、猜谜语、做游戏等。有时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但是不管用哪一种,导入新课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的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容灵活运用。当然,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花费心血,精心设计。只有做好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走进课堂的第一步。重视这一环节吧,它能使你的教学增色,生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6
关键词:表现教学法;高中音乐;鉴赏模块
根据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高中音乐课程被划分为鉴赏、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六个模块,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不过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实际上是以音乐鉴赏作为主体,音乐教学与之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大胆设想将其他五个模块的教学特征融合到音乐鉴赏模块当中,并借鉴其他学科在“表现教学法”模式应用上的成功经验,设计与现阶段音乐教育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便为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笔者所在高中一年级的1、3、5、7四个班级共计218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测试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分析。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
1.基础知识测试卷
通过对表现教学前后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实际教学效果。
2.教学观察记录
通过叙述、记录、录像等方式呈现真实的课堂教学,以便对教学效果加以分析。
3.学生访谈
在教学与测试工作结束后,随机抽取9名同学进行访谈,访谈问题(如下表所示)。
学生访谈问题
[序号\&学生访谈问题\&1\&你觉得高中和初中音乐课程有什么不同?\&2\&你喜欢将音乐课程按兴趣分为表现小组的方法吗?为什么?\&3\&你觉得分组表现和共同表现哪种方式更好?为什么?\&4\&通过分组进行音乐学习和表现,你有哪些收获?\&5\&你对表现教学的方法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二、教学设计
1.按兴趣分组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音乐教学中六个模块各自的特点,并设置演奏、演唱、舞蹈三个音乐表现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随后进行主题设置,要求各小组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音乐表达。
2.小组合作与探究
各表现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对音乐主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
础上,选择某一个音乐作品加以表现。组内成员则应相互帮助,教师则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
3.音乐表现
各小组成员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方式对音乐作品加以表现,此时,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对该组的表现进行鉴赏。
4.综合互动
在全部小组的音乐表现结束之后,教师会设置该作品的综合主题,要求并帮助各个小组共同完成该作品的音乐表现。
三、效果讨论
1.基础知识测试
从整体上来看,参与研究的四个班级共计218名学生在实行表现教学法后的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实行前的成绩,大部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确得到了显著提升,从侧面说明了良好成绩的取得并非对测试的记忆与经验所致。
从各组的表现来看,舞蹈组的进步最为显著,与他们认真准备并积极参与活动密不可分。演唱组的人数最多,虽然进步水平略逊于舞蹈组,但是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了音乐表现当中。相对而言,演奏组的表现较差,可能与学生演奏技能参差不齐有关。
2.教学观察记录
总的来说,演唱组和舞蹈组学生的准备工作一直都是比较充分的,学生对于能够近距离欣赏演唱表演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
情,对于演唱组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激发了他们学习演唱的兴趣。舞蹈组的同学时而独立表演,时而采取歌伴舞的表演形式,使自身的舞蹈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相对来说,演奏组的组长表现更为积极,组员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但是他们对于五线谱的熟悉和掌握,对于自身的音乐技能也是一次有益的提高。不过,全班学生集中表现的情况出现相对较少,可能与初次引入表现教学法,各组学生还不具备较高的协同能力有关,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继续优化和完善。
3.学生访谈
在教学和基础知识测试结束后,从四个班级中每班随机抽取9名同学进行访谈(每组各3名),下面是访谈结果。
问题一:除一个学生外,其余学生表示自己更喜欢高中的音乐课程,因为这带给了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对于音乐的学习是通过实践进行的,与其他同学间的互动更多,学习更具趣味性。
问题二:除三个学生外,其余学生表示分组表现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保障,对于音乐也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另外,也能够使自己欣赏到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利于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
问题三:大多数学生认为集中表现能够提升视觉效果,增进合作;其余同学则认为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具体作品而定。
问题四:该问题的答案较为丰富,主要集中提升自身音乐技能、获得展现自己的勇气、明确自己兴趣等方面。另外,也有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音乐所能够带给我们的快乐。
问题五:部分学生认为最好还是实现不同表现小组的结合,
也有的学生认为,应增加表现形式,使各自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
发挥。
总的来说,将表现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合作精神的形成、音乐技能的培养,但是受初期应用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当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红霞.高中音乐课创造性教学的方法[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
[2]骆杰.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生参与[J].信息教研周刊,2012.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7
在小学、初高中以及高等教育中,体育课程成为我国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体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 磨砺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在课外之余放松自己的心情,与此同时,体育锻炼了国民体质,强健了国民体魄,突出了我国体育教学和体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1、高中体育与模块教学法的内涵关系
1.1、模块教学法的定义
模块教学法是教学策略的表现形式之一,集系统性、规范性和目标性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当代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先进要求。模块教学法又是一种教学措施和教学技巧,通过独特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结构分层性、分阶段性、分版块性特征的有效应用,将知识系统地、有层次地、有节奏地、高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汲取其中的养分,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体育的综合水平,使体育教学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再者,模块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实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策略, 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使高中体育课程的行进有条不紊,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学生身体机能的充分锻炼, 并逐步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由此可见,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内燃动力。在高中体育教育中,要重视模块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实现模块教学成果的最优化。
1.2、高中体育与模块教学法的联系
现如今,模块教学法是高中体育教学的特色组成部分,强化了体育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效地实现模块教学,要结合高中体育自身发展的时代特点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 将各方面影响高中体育教学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为高中体育教学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和绝佳的发展机遇。实践证明,模块教学法的应用是高中体育教学的特色, 是一种十分值得在其他课程中推广的教学方式, 不仅能够消除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和枯燥氛围,还能提高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保持健康的体魄,实现身心的活泼与明朗。通过模块教学法的有效利用,使高中体育得以顺利、科学的开展。
2、模块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2.1、对模块教学法的概念认识不到位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学生还不能够深刻认识到模块教学法的积极意义所在,事实上,不少高中体育教师也不能够切实理解模块教学发的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优势, 对模块教学法的概念认识不清, 就无法将模块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无法体现模块教学法特色优势的发挥,模块教学法的积极作用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2.2、高中体育课堂的管理力度不到位
高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的课业内容很多,一些学生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在教室里自习, 一些学生会因为青春期的心理作用觉得当众运动会有失颜面, 一些学生会旷课或是逃课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去网吧,各种各样情况的出现足以证明学校和教育对高中体育的管理力度不够。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实现对学生体育健康和体育重要性等内容的教育,制定严格的体育课堂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高中体育教学秩序。
2.3、体育教育的改革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都有各自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身体素质,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深浅不一。然而,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对策, 尽管因材施教在教育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少高中教师仍旧没有注意到这一现状的存在性。长期以来,学生无法将自己的体育特长展现出来并不断加强,也就意味着模块教学法的特色性、新颖性和有效性没有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教育改革、体育发展和学生进步产生了消极影响。
3、开展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相关对策
高中体育传统的教学已经严重的阻碍着了模块教学的展开,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传统 的体育教 师在课上 都是草草 了事,有些高中课堂更是被其他学科所占据,体育锻炼是一项终身学习的行为,加强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健康,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模块教学的作用。
3.1、模块教学要求必须对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模块教学要求必须对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其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以改变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方式和体育教学的内容。在模块教学中要求高中体育老师教学应该改变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并在在体育的课堂教学中以指导学生学习为重点,在教学方式上引领学生,同时在课上多注意与学生沟通。实际上体育教育的总体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体育实际锻炼这两方面内容,通常,学生更喜欢以体育锻炼为主。由于高中学生的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并且在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多,且相对较为综合,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也存在着较大的叛逆心理,因此,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必须对高中时期的学生心理进行研究后才开展体育模块教学,在理论知识课堂上,多增加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于灵活的运用教学课堂。实施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体育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展开。例如在理论知识课堂中要注意对把学生放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学会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运用个性化教学在PPT播放与体育知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或者在教学中适当的播放体育比赛的相关片段。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培养开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目标, 提升体院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
3.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块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8
高中音乐新课程中的《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学科的一个必修模块, 已经在高中阶段全面展开, 较之以往的《音乐欣赏》, 新的音乐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多重大创新和突破。教材内容的具体编排, 从这么一个庞大结构体系的设定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最后再分化到一个个单元、一节节课, 无不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 而此次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层次的改变, 也必定会真实地在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行为方式上得到多方面的改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熟读教材、认识教材、完善教材乃至深化教材,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是我们首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所遇到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想法相联系, 综合探讨音乐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新心态和新做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粗浅的论述, 以期抛砖引玉, 促进大家对该问题的关注。
一、从“孤独的牧羊人”变成“聪明的领头羊”
新课程的推广, 对于传统的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的改变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直以来, 学生的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也将因此转变为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而作为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也将从传统的知识权威、教学权威的角色转而向创造性、引导性的角色转变。在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 很多学生能够非常便捷地从网络世界中搜索到他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有的学生从网络上获得的某些方面的信息量、知识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老师。曾经的学生是在教师的操控和监管下进行被动式学习的, 教师在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授课的过程、思路, 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和分析答案, 而学生只需要被动地走进教师设计好的路径当中接纳知识, 接受教师原先就设计好的评定模式, 我想这样的教育模式在深化新课改的背景下必须也必定会被打破。
在深化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 老师不再只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而是促进知识传播和拓展范围的启发者、引导者, 如果说曾经的老师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话, 那么现在的老师就应该变成“聪明的领头羊”,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充分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学生进行分享, 带领他们去体验、比较、探究和合作,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地位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 分析自己在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和缺失, 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学生的体验当中, 了解学生最需要学什么, 最想要学什么。一般所指的融入, 就是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直接交往和沟通, 通过长期的接触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我们要设计属于全体师生的开放的教学环境, 这里既要有教师的悉心引导, 也必须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老师应有更加开放和更加自然的心态, 恰到好处地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拿捏, 不要总把注意力放在形式和结果上, 这样学生的心态和想法也能够得到开放和放松, 他们才能够大胆主动地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感的碰撞、思想的互动, 体会自身努力的价值和真实的自我学研水平, 从而进一步进行大胆的思维创新。
二、合理把握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 由于音乐学科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在传授知识技能与提高审美能力之间孰多孰少、孰轻孰重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很多教师甚至一些教育的研究管理者对此都有着自身的理解和看法。笔者认为,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传统知识技能与提高审美能力两者并不矛盾。知识技能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更好地去感受音乐的美、发现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美;审美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去主动学习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 在学习《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一教学单元中, 可以先将一些与所学民歌有关的介绍当地民俗民风的视频展示给学生, 结合相关图片, 让学生了解民歌所在地的民俗民风、民族服饰以及地域环境特征, 然后再通过一批原生态的音乐作品与当地的各种文化特征产生各种联想, 通过联系两者与学生一起探讨与这些作品的起源、风俗习惯、地域环境有关的包含在作品中的审美内涵和思想感情, 从而达到学生对中国民歌中的深层次的音乐美的感受。
在高中段的音乐鉴赏教学中, 对于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 教师还应该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其内在所包含的情节编成故事, 结合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逐一渗透在作品的欣赏过程中, 必要时还可让学生用色彩来表现一些作品的主题旋律,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合理地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达到了音乐鉴赏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目标。
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去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情境, 鼓励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情境的创设中来, 并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样不但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解决了, 而且合理地优化了教学环节, 也使音乐美的教育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三、音乐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及的三维评价体系中, 把“过程与方法”设定为三维课程目标评价体系之一, 提出了体验、模仿、探索、合作、综合的多样性教育学习模式, 而我们所一直提倡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正好符合了这种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进程中, 师生交往、共同发展是教学互动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灵活应用探究性学习”、“如何让探究性学习服务音乐教学课堂”、“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音乐课堂上需要不断学习、摸索和追求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尝试:
(一)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众多的学科当中, 音乐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参与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轻松地享受音乐、体验音乐, 在学习和培养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同时, 获得心灵上的美的愉悦体验, 从而引导快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听觉和视觉, 甚至情感作为情境的创设条件。教师也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情境, 如讲故事、配乐诗朗诵、交响音诗、交响音画等, 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 与生活相连, 与情感相通, 让学生有感而发引出探究话题。如在学习人音版《国之瑰宝——京剧》这一单元时, 我们可以在学生上课前播放具有京剧元素的流行音乐, 在多媒体画面中插入各种京剧脸谱和经典京剧人物, 使学生的视觉感观得到最大的冲击, 为接下来的探究性学习作好铺垫。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兴趣的激发, 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仅表现为一个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 体现的更是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学习记忆的持久性。所以,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更应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立见解、理性地分析和评价音乐以及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教学形式, 组织学生自发地将“喜欢音乐”和“学习音乐”融合在一起。
(二) 巧解“设问”与“疑问”
一般而言,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学习才更具有效性, 更加地真实和统一。而音乐是一门“非语言性”艺术, 这往往会使学生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因此, 音乐学习不只是了解作品、获得知识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去答疑解惑。我们经常说音乐是相通的, 通过学习一部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会比只是单一地向学生介绍了一部作品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在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音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上, 如《芬兰颂》、《1812序曲》、《荒山之夜》等, 教师的引导、讲解要与学生实时的思想变化、问题置疑相结合, 要鼓励学生联系音乐背景、展开音乐想象、提出音乐问题, 用教师的“设问”和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获得更多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所以说,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置疑, 引发探讨”的工作需要教师去进行合理的引导, 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尽情的发挥。
(三) 注重教学细节, 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细节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则显得更为重要, 它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就是让学生逐步由“学会”进入“会学”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和探讨, 在探究中提高认识从而达到独立学习和相互学习相结合的目的是进入“会学”境界的最好途径。
同时, 在教学课上, 教师要合理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同教学对象的群体特点及个人特征联系起来,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强大作用, 用充实的、生动的音像资料、媒体教材, 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全面系统地展示给学生。当然, 这里还需突出提到的是, 每个人包括教师本人的知识面是有限的, 而探究性学习则合理地融合了发现、提供、和交流分析的环节, 突出了自主收集和整理知识的过程, 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 建立评价体系, 优化评价机制
新的教学模式必定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而出现, 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必定会诞生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自主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个性的思考、多样性思想的交融。因此, 应该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心, 而绝非“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必须多元化、多样化。我们不光要对学生进行表现评价、作用评价、结果评价, 还更应该评价他的能力和精神,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的支点。此外, 我们还可以对多个学生进行整体的评价, 评价他们的小组合作、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9
新课程标准写到:“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姐妹艺术, 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 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音乐与舞蹈》模块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如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学生, 而非准备高考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授课时间短、少, 仅一个学期;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匮乏 (仅对所谓的“现代舞”感兴趣) 等问题。以下为笔者就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选修模块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 情境描述一
每次音乐课学生总是急不可耐地冲进音乐教室, 这次也不例外。在学生期待的眼神中我播放了非洲舞蹈和热播娱乐节目《舞林大会》中的恰恰舞视频片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就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铃声响起, 我微笑着对学生说:“刚才的两个舞蹈是什么地方的什么舞蹈?”
学生异口同声:“非洲舞蹈!”“拉丁恰恰舞!”
“非洲舞蹈头部甩动, 跨步摆动, 而且时常伴有喊叫。”
“音乐很明显, 是|1 2恰恰恰|的节奏。”
“赋予热情, 节奏感的恰恰舞瞬间就把我们带入了拉丁美洲狂野热情的土地上, 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献上一段舞蹈, 请你说出是哪个国家的舞蹈, 而且请你们仔细观察, 这种舞蹈有什么特点?”在学生期盼的眼神中我和着印度电影《阿育王》的音乐跳起了一段极富韵味的印度舞。
“印度舞蹈有什么特点?”
生1:“眼神很媚。”
生2:“膝盖弯曲。”
生3:“节奏感很强”
我补充并总结了学生的回答:“印度舞的特点背部的曲直变化、膝盖的外开弯曲、面部表情的变幻莫测、手势的丰富多彩。”印度舞蹈源于古时候人们对神的崇拜, 源于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对于这个广阔的领域很难在小部分时间内马上掌握了解。为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和亲身体验印度舞的主要特点, 又不课中喧宾夺主, 我设计用猜手语, 并把手语连成的一句话的形式, 寓教于乐, 学生学习和演示得很认真、投入。首先我竖起左手的大拇指, 问道:“这个手语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棒极了, NO.1!”
“在印度这个宗教盛行的国家里, 这个手势代表‘爱神’”。学生恍然大悟, 兴趣盎然。
接着, 我摊开双手, 手掌相对, 左上右下:“这又代表什么呢?”
生答:“如来神掌……”全场顿时一片笑声。
“这是‘告诉’的意思。” (接下来略)
在全场极其轻松又热烈的氛围中, 我把猜过的手语连成一句话, 并要求学生一起来表演:爱神—告诉—我—蜜蜂在—手持的—莲花中—盘旋。学生热情地参与, 无一例外, 很快就掌握了这几个手语。我再用简短的语言小结这一部分内容:“每个国家的本土文化总是永远孕育着各自的审美理想和舞蹈风格, 并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征。”屏幕上打出本课课题——《外国民间舞蹈》。
3 情境描述二
当学生还沉浸于印度手语的无限魅力时, 我播放了踢踏舞《大河之舞》视频片段。狂野的脚步、磅礴的情绪, 学生的神情告诉我他们的心被感染着。“这是什么舞蹈?需要怎样的装备?主要的运动部位在哪?”学生很轻松就能回答出来。当我穿着踢踏舞鞋, 在地板上踢踏出清晰的规律的节奏时, 学生的目光紧紧锁在了我的鞋上。这时我便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娓娓道出踢踏舞的定义“踢踏舞是通过穿着特制的带有木底或铁掌的舞鞋, 以下肢跳跃、膝髋摆收为主的, 利用灵活的舞步, 追求足跟踢踏发出声响效果的一种舞蹈。”
和学生一起追溯了踢踏舞的起源后, 我设问:“中国有踢踏舞吗?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纷纷猜测。当屏幕出示了青海的舞蹈纹彩陶盆图片, 我自豪地道出:“出土于我国青海的舞蹈纹彩陶盆, 描绘了5000年前中国古老的踢踏舞形象, 后人称为“踏歌”。其基本形式就是所谓臂连臂, “踏地为节”, 边歌边舞。‘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儿连袂行。’刘禹锡的诗写的就是这种舞蹈。”多学科协同融合, 使音乐教学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
接着播放《大河之舞》片段2。
“有气势”!“震撼!”“感动!”“愤怒!”“……”
“我感受到他们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你们说得很好。气势如虹、华丽壮阔的整齐极速舞步回响出了动感的踢踏声, 同学们都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可是, 刚才的舞蹈有音乐吗?”
学生思考了片刻之后, 道出:“有, 是节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是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内在的核心因素, 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节奏和旋律感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展开, 构成了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过程与方式。音乐中的节奏是踢踏舞的灵魂, 这一环节重点提出对节奏的关注, 为下一环节踢踏舞练习打下基础。“是的。踢踏舞是一种回归, 当我们用双脚踢踏着最早的音乐——打击乐, 节奏是踢踏舞的骨架。”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的确是很精彩, 可未免离学生有些距离。而踢踏舞从最开始就直接将自由给予了人们, 自由就是踢踏舞的一个最基础的规则。此时, 我引入了好莱坞经典片段《雨中曲》, 这部作品把舞台搬到了现实生活中, 易于接受, 很有亲切感。学生被片中主人公求爱成功后在雨中纵情舞蹈的片段逗乐了, 在让学生探究踢踏舞由哪些基本动作组成的时候, 学生没有拘谨, 很大方地上台解说并演示了。
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 我和学生一起熟悉了踢踏舞中的基本步伐:踏步、跺步、曳步、跳步。
在教学中我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并能将它们演示出来。在《飞得更高》的音乐声中, 我还请了几位练习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表演, 全场气氛到达最高点。
课的最后在一个设问“'踢踏'是什么?”中结束。学生说:“是自己生命中蕴藏的节奏与音乐。”“踢踏舞的真谛, 一种回归的自我释放, 一种归属每个人内心的艺术开启!所以请信任自己生命中蕴藏的节奏与音乐, 信任自己的灵魂!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
4 案例反思
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教师教有收益;学生学有收获, 即教与学的“双赢”。多学科的协同融合, 使音乐教学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这节课包容了丰富的舞蹈、音乐、历史、地理、美学等内容, 在有效的时间内, 获得了教与学的“双赢”。
反思一: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时, 只有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 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 实现音乐审美的意义。印度舞的手语练习--探究踢踏舞的基本动作--用踢踏舞表现简单节奏, 在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 体验到美, 并表现美。同时, 教师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教学, 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反思二:教与学的“双赢”必须建立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教学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由学科本为、知识本位转向人本位,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使教学过程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使学生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喜爱音乐, 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养。
a.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确立的保证是以学生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 或参与得不够, 就算不上“主体”, 尤其是在《音乐与舞蹈》模块中, 印度舞蹈手语这一环节, 引入与表演顺理成章, 学生丝毫没有感觉羞怯反而欣然接受。课堂氛围轻松热闹又不失深度和广度, 且能在课上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b.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正是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 使教师不再为学生在课堂上“不说话、不配合、不表演”而烦恼, 而且使学生个个显得机灵活泼。学生对外国民间舞蹈的欣赏、模仿、探究、表演等艺术实践与课堂设置的情景自然融为一体, 教师自信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生从视觉、听觉与精神、意义上全方位、立体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踢踏舞进行了感受体验。教与学的“双赢”水到渠成。
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问题,对策,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之一,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深化德育,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智力,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然而,当今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对音乐教学不重视
在学校与学生向高考要成绩的今天, 由于音乐教学对提高升学率没有多大的帮助, 同时其教育的成效又不能在短期内凸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学校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从事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由于一些学校的不重视,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有的不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有的是从事其他科目的老师兼教,不具备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随机性,这极大地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2) 音乐课的授课学时太少。在大部分学校 ,高中一般只安排一周一节音乐课,这样的授课学时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显得太少。然而,就是这一节音乐课,到了高三或者临近期中、期末考试,也都要被其他考试科目所占。( 3) 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呆板。由于学校对音乐教学的轻视,很多情况下,音乐课只是一种敷衍,教师上课时,要么象征性地讲些音乐知识,要么就是简单地唱唱、跳跳,甚至一些教师干脆让学生做其他科目的作业。
二、教学中教师以语言代替音乐,缺乏音乐学科特点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以音响的形式来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听者感受音乐之美,情操受到陶冶,智慧受到启迪。然而,目前许多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通常是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音乐,就像教授其他课程一样,喋喋不休、一字不落地把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倒是讲得津津有味,却不想这种教学方式完全脱离了音乐本体,失去了音乐课独有的特点,当然音乐课也就无法对学生产生应有的教育功用。
三、音乐教材的选用缺乏统一标准
教材是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大纲的根本材料, 是实现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与前提。可是,有些学校的音乐教材的选用没有统一标准, 往往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感觉或喜好随意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的教材,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专业,不适合高中生的需求。
以上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面对现实,积极地采取对策,力争使高中音乐教学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地采取对策,力争使高中音乐教学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将音乐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化。笔者认为, 高中音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集体,领导的决策方向很重要,要搞好学校的音乐教学, 学校领导必须为音乐教学的实施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上的支持。软件上,应根据学校的实情、学生的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硬件上,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配备比较专业的音乐教师,制定每学期恰当的教学时数,并严禁其他科目挤占音乐课时。另外,如果学校没有条件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也应为音乐教师配备必要的音乐设备,这是做好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新理念,营造音乐之美的氛围
传统的音乐教学大都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听、无心地唱,这样的教学易引起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甚至反感,降低了音乐课堂的效率。要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新理念,把音乐的美还给学生,把学习音乐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授每一首歌曲之前,要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内容和作者信息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让他们发挥想象去描述歌曲的意境,还可以让学生发表如何唱好这首歌的意见。这样,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感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才能享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独特美感。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音乐、体验音乐美的氛围。
三、认真筛选音乐,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核心价值
不同的音乐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优美的音乐令人愉快,悲伤的音乐催人泪下, 激情的音乐鼓舞人心, 舒缓的音乐让人安静。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应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核心价值,要认真筛选,既要考虑音乐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还要考虑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比如说,当学生听到《美丽的田野》时,即使没有见过田野,他们也可以感受到一望无边、郁郁葱葱的田野的美丽景象;当学生听到《好日子》时, 就会从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对自己所过的幸福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欢乐之情。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11
关键词:中学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创新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36-01
一、中学体育模块教学现状
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学生的思维、想法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着,若是教师的专业素质、讲授水平等不高,那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针对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共同努力,以促使教师自身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就教师专业技能而言,因为体育课程主要为室外教学,且教学重点为运动技能,因此,学校应对体育教学的技能进行严格审核,最好是在选拔初期就提高聘请标准,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质量。
2、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
对于大部分中学学校而言,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都是学校和教师主观意识的结果,制定依据也仅是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模块教学中涉及到的自由选课,这样便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严重影响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以“篮球”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极为喜爱以男生为主,也有一些学生无法接受以女生为主,这样由于学生兴趣不一致而导致出现教学时间浪费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从根本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以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3、体育开设课时较少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学校的教学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学生的语数外分数上,而至于以体育为代表的一些公共课程,并不受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重视,因此导致了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开设的总课时极少。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仍有存在,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学学校应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4、缺乏课外实践活动
在中学阶段,因为学校普遍都有高考压力,而对于体育实践活动,学校均以浪费时间为由而在逐渐取缔。但是实际上,体育课外实践活动的缺乏,不仅会导致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
现阶段,针对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众多学者及专家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此,笔者并不能轻言肯定或否定,但不管是何种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可或缺的便是“实际性”,即运用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从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有实际性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校及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经不断实践研究,笔者提出了复合式教学模式这一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其他形式活动的有机结合,在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笔者针对复合式教学模式,就其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进行的简要阐述。
1、理论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
就中学阶段而言,体育开设的课时极为有限,且时间也较短,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体育学习,还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全面、深入掌握。但是课外活动与理论教学不同,其场所与时间并没有限制,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之后,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既能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掌握,还能加强学生的运动训练,从而在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2、理论教学与社团形式结合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通过将国外的俱乐部以及社团充分融入到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并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高,从而推动我国的体育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方面,国外一些学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英国,学校将体育活动主要分为3类,即运动会、儿童会以及俱乐部;而在日本,学校体育活动的实施形式主要以俱乐部或者是兴趣班为主,其中俱乐部不受形式以及时间的限制。因此,我国的学校应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这些优秀的经验和成果,在合理引进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利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在中学体育课程中运用模块进行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笔者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即复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及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巩科呈.中学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张浩年.浅析中学体育模块教学中的选项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3] 朱杰军.余杭区农村中学体育模块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 篇12
一、职高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 不能受到足够 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 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较低, 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管理者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而教师工作积极性又会影响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以及对新的音乐课程理念的实践。
2.职高音乐 教学师资力量 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保障, 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现在部分学校音乐教师资源匮乏, 某些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较薄弱, 不能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能创新教学思路、“一专多能式”的综合型音乐教师更缺乏。老师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课本外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而, 现在某些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传统教学模式单 一、低效。一种是传统民间艺人 “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 学生跟唱一句。另一种是“专业课堂”, 专门练习发声、范唱、识谱、教唱等。如今, 音乐教学模式基本停留在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 没有多大突破。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常从教师主观感受出发, 以一成不变的素材为主要内容, 以枯燥单调的分、合为基本手段, 不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音乐课程教授目标无法实现。
二、职高音乐教学现状解决的对策
1.关注内心 情感的体验式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我们在听了一首动人美妙的乐曲后, 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 生活多么甜蜜, 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 并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中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听到柔和流畅的小提琴, 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笛声, 能联想起青翠的山谷等。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选择精彩的影像、旋律优美的唱段,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 这样就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近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关系到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高低, 然而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都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元化的, 有时, 在一节音乐课中, 可能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但在音乐学科中运用的是更具优势的情感体验法。职高音乐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探索和选择教学模式, 设计和创新教学, 为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2.因材施教 , 突出个性 化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挥个性特长,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中,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的乐趣。当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及音乐情绪变化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内容。鼓励学生用色彩表现音乐, 有绘画功底的学生还可以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梦幻世界, 有写作特长的学生可以写写音乐随笔, 表达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另外, 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 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持信任态度, 对他们所处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教师不应在学生面前以音乐权威自居, 要持一种寻找优点并加以赞赏的态度。只有在这样师生情感融洽的课堂中, 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和享受音乐艺术给予他们的愉悦。
3.引导学生重视“听赏 ”学习。音乐新课程指出 , 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 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 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人类通过特定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可见, 声音是音乐的基本材料, 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 听觉是感受音乐的基础, 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均离不开听觉训练。因此, 听是音乐鉴赏学习的基本方式, 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时应充分尊重这一规律。另外, 音乐最有力的作用是诉诸感情,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正是这个用意。音乐对智力的培养固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 这不是主要的, 它与数学等逻辑学科相比, 智力作用是微小的, “莫扎特效应”只是夸大了这种作用。人的心理结构分为知、情、意三个领域, 相较认知领域, 情感不是用来认知的, 情感只能体验。对于音乐来说, 只能通过耳朵这个感性器官去听, 与音乐流动的音响一起体验才是最佳学习音乐的方法。在体验中张开联想的翅膀, 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要做到这样, 职高音乐鉴赏教学不能进行过多的技术化训练, 特别违背听觉规律的技术化训练是要不得的。当然, 我们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需求, 放任自流, 使课堂乱成一团。
4.关注音乐作 品表现出 来的风格 特点。关注音乐作品的风格, 必须从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要素的基本特点入手。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任何一种音乐风格都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物。在这种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并诞生出它们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和某些最集中的特点, 而这些形式和特点又集中地表现在某些个性鲜明的音乐要素上。既然音乐风格是一定音乐文化的产物, 那么人们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风格的过程中, 就有可能产生对这种音乐风格的文化背景做适当分析和探讨的意愿。探讨音乐风格的文化背景, 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音乐经验, 还有利于学生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提高文化水平。
三、结语
【音乐模块教学的现状】推荐阅读:
中学音乐教学模块09-17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06-01
从初中音乐教学现状谈流行音乐的融入11-08
MAYA的模块教学05-21
模块二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08-26
音乐教学现状11-01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改进策略09-08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01-16
农村音乐教学现状分析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