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2024-08-31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共12篇)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篇1

引言

设计模式这个概念最初产生于建筑行业。设计师(设计建筑物而不是计算机系统)意识到他们需要共享有关正确设计技术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在可以使设计师团体从分享经验和教训中获益的设计模式中形成的。设计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建筑业进入计算机系统领域。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原则逐渐得到普及,而设计模式成为培育新的OO追随者的最佳实践。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业务变化频繁的业务需求,如何进行设计模式的选择与运用,从而获得其普遍规律。研究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介绍设计模式的使用环境、结构、收益与代价。

(2)以电子商务网站系统中物流模块开发为具体例子,说明在.NET环境下业务设计过程中,设计模式的选择与作用。

一、基于.NET环境的设计模式

.N E T集成了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的理念,应该说与微软以前推出的运行环境和编程语言相比有革命性的变化。.N ET战略将In t e r ne t本身作为构建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基础,并对Internet和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进行延伸,使开发人员能够创建出与设备无关的应用程序,方便实现Internet应用。.NET包括一系列覆盖各个方面的产品,这些产品符合XML和Internet产业标准,为用户提供Web服务的开发、管理和应用。

反射(Reflection)是.NET中的重要机制,通过反射,可以在运行时获得.N E T中每一个类型(包括类、结构、委托、接口和枚举等)的成员,包括方法、属性、事件,以及构造函数等、还可以获得每个成员的名称、限定符合参数等。

委托技术是.NET引入的一种重要技术,使用委托可以实现对象行为的动态绑定,从而提高设计的灵活性。NET运行库支持称为“委托”的引用类型,其作用似于C++中的函数指针。委托主要用于.NET Framework中的事件处理程序和回调函数,.NET中的委托更进一步地降低了对象间的耦合性,将静态的组合关系变为运行时的动态组合关系。

以下将介绍电子商务网站中的物流。

二、电子商务网站中的物流

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电子商务条件下商流和物流的一般流程可简要表述如下:

(1)企业将商品信息通过网络展示给客户,客户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并填写订单。

(2)厂方通过订单确认客户,通知自己的应用系统组织货源程序。

(3)客户通过电子结算与金融部门交互执行资金转移。

(4)金融部门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通知买卖双方资金转移的结果。

(5)厂方组织货物,并送达到客户手中。

从上述电子商务的实际流程中,电子商务是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于一身,是整个的贸易交易过程。

而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就必须具备如下特征:(1)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2)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

(3)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4)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由于物流系统必须经常适应需求的变化,需要经常和数据库打交道,外界发生的变化通常会改变物流系统的工作流程,因此设计物流系统时引入设计模式将使物流系统自适应外界的变化,设计人员无须或者只要进行少量的修改即可使系统正常随需求工作。

三、设计模式在物流模块中的选择和应用

电子商务网站中很核心的部分是物流模块,物流模块也是业务频繁变更最多的,因此,有必要对物流模块引入设计模式。本节主要从模式选择以及类的实现具体来分析设计模式的作用,最后给出算法评估。

1. 逻辑设计与模式选择

如果采用.NET的委托技术,电子商务网站物流系统最难设计的自定义问题可以更加灵活。采用委托技术可以进一步实现用组合代替继承的思路,很多采用继承实现的关系可以采用委托实现。采用委托可以简化下列设计模式的使用。

(1)模板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继承实现具体方法,采用委托可以动态实现方法的组合。

(2)观察者:可以使用事件委托,实现观察者与主题之间的通信。

(3)中介者:使用委托可以去除工件与中介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2. 类的设计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抽象出电子商务网站物流系统应该有以下类并实现如下方法:

(1)商品信息类

该类主要实现商品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检索等功能。

(2)订单信息类

该类主要实现订单的生成、订单的修改、订单的确认及订单的查询等功能。

(3)资金类

该类主要实现资金的入账、出账、结算、统计等功能。

(4)通用类

该类主要实现数据库的连接、数据库的操作、数据表的建立、数据表的删除等一系列的操作。

从以上的类的设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物流系统已不直接依赖于业务流程,所有的操作都通过类来实现。因此,当外界的业务发生变换时,整个物流系统不需要进行很大的修改,只需对相关业务流程的类进行微调即可。

3. 算法评估

由于专用类设计的涵盖广且用户使用时可以自由选择和配置,从而使得这套系统在广度和深度上的适用性都比较好。

对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其过程流程可以按标准来自动生成。少部分即便需要调整,那么调整的工作量也不大了。

如果由于政策等原因需要对网站流程做出大的调整时,只需系统维护定义人员对对应流程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可,这个调整只需一次。

四、结束语

设计模式的选择与运用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牵涉到诸多的理论和技术。由于研究时间和研究条件的限制,论文中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因此,在本论文工作的基础上,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有:

(1)目前只能为二次开发提供方便,以及部分自适应的实现,但对系统完全自适应业务变化的功能尚未实现。

(2)本论文中涉及的设计模式选择只是单纯的用于独立的“电子商务网站物流系统”中,它能解决给定业务频繁变更问题。因此,其他业务特殊性带来的设计模式选择策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3)本课题中涉及设计模式是以.NET为环境背景的,对以其他开发语言环境下业务频变更带来的设计模式选择问题,也是今后研究发展的部分。

(4)限于作者的精力、技术和时间的仓促,要改进的地方比较多。包括评价理论在系统中体现的还不够充分,使快速准确地评价一个设计模式优劣尚不能很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雷英杰,邢清华,王涛.人工智能(AI)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5-37.

[2]纽恩.Web应用测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24.

[3]拉曼(Larman,C.).UML和模式应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5-128.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篇2

一、参加青岛市晋升职称计算机模块化考试的考生只选一个模块;其中参加初级计算机考试和测试的考生只能选择“文字处理”模块。

二、参加青岛市晋升职称计算机模块化中、高级考试的考生按以下要求选择模块:

⒈文字处理模块

仅限高校教师、党校教师、实验、社会科学研究、农业、卫生、体育教练员、翻译、出版、图书资料、文博、档案、新闻、播音、艺术、律师、公证、法医、医药、群文、文学创作、美术、社会工作者等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报;或选报4~7中的任一模块。

⒉电子表格模块

仅限会计、统计、经济、审计、国际商务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报;或选报4~7中的任一模块。

⒊多媒体应用模块

中专教师、技校教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本模块的考试;或选报4~7中的任一模块。

⒋图像处理模块

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

⒍网络应用模块

⒎数据库应用模块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人员素质;模块教学;实验教学

人员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测评技术全面测量和评价员工素质的能力。课程实验教学应以企业招聘测评工作流程为主线,根据企业测评专员的岗位能力要求,按模块组织实验教学,构建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学习,学会实际操作各种常用的测评量表及专业测评软件,从而具备职业测评能力。

一、模块化实验教学的价值分析

目前我国的模块化教学主要源于加拿大的“能力模块”和德国的“任务模块”,能力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块;任务模块则以岗位任务为主线确定教学模块。人员素质测评实验教学模块采用任务模块这一类型,即以一个测评专员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活动程序及工作活动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学习的内容,并将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小型化的模块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实验实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人员素质测评的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概念及原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原理应用到实际工作环节当中验证课程知识内容。实验模块教学改变以往讲授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精心设计工作场景,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利用实验测评的硬件及软件设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演练,这种亲验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模拟公司真实运作的情境,反映的具体环节,如招聘所包括的面试、笔试及心理测评等,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学会从设计工作测评方案一览表开始,反复实践,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充分讨论,优化测评工作方案,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以及角色扮演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测评技术的应用水平。

2.人员素质测评亲验性的实验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突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课采取任务式的实验教学模块,将学科的学习内容按实验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使每个实验模块既是完整的又是相对独立的,模块与模块之间可以分开也可以灵活组合,增强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将较为复杂的实验项目模块化操作,可以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导入,灵活运用情景设计、案例引入、实操模拟、对抗比赛等多种实验教学的方法融入实验教学当中,将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3.课程实验模块化的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充分对接,增强学生就业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实验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来自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人员素质测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之前,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在招聘工作流程的测评环节,将测评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合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并以模块为单位组织实验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工作能力的培养过程,避免出现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相脱节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二、构建人员素质测评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

1.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将课程实验内容模块化

人员素质测评的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测评实践的要求,参照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招聘工作流程,遵循企业人员素质测评工作脉络,对教学实验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较为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积累,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块主要分为职业人格测评模块、职业动机测评模块、职业能力测试模块、评价中心综合测评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分为若干个实验项目,以综合评价中心模块为例,又可以细分为履历分析、面试实施评价、工作情景模拟、胜任力评估等实验项目。实验模块化教学里应明确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成果评价等内容,详见一览表: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模块教学内容体系一览表

序号类型模块名称实验项目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成果评价

1

软件实验职业人格测评模块心理健康测评、人员基本潜能测验、人格测试演示讲解、理论讲授、示范教学、指导评价小组测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模拟操作、演示验证、实验记录

职业动机测评模块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评、行为风格测验演示讲解、示范教学、指导评价小组测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操作、实验记录、测评报告

2硬件实验职业能力测试模块反应能力、协调能力、运动能力、记忆广度、知觉能力测评演示讲解、示范教学、指导评价小组测试、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操作、实验记录、测评报告

3综合实验评价中心综合测评模块履历分析、面试实施评价、工作情景模拟、胜任力评估、演示讲解、示范教学、指导评价小组综合测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测评方案、测评报告、现场模拟记录评分

2.基于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将模块内容项目化

为了进一步将实验模块内容具体操作化,还应该将模块内容细分为若干个实验项目,在项目里明确实验的步骤及要求,并写明成果形式,便于教学进度的过程监控及教学成果的检查。

三、人员素质测评模块化实验教学的实施

1.制定人员素质测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强化对实验教学的执行监控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学大纲制定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学时、考核的办法等。课程开设前要制定教学大纲,便于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检查教师对实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课程结束时,教师能按大纲的要求评估教学内容,验收教学成果,从而保证模块化教学的质量。

2.搭建实验实训的教学平台,保证实验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

与理论教学不同,实验教学的开展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设备条件进行,人员素质测评课程在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实验教学以校内实验实训室为主,包括实验室中的测评硬(下转第275页)(上接第273页)件及测试软件,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为此,应建立功能较为完备的人力资源专业测评实验室,实验室里除了常用的课桌椅外,要配备有性能优良的计算机,还要购进一定数量的测评仪器及测评软件,布置有各位模拟的场景图,将教学与企业的测评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中引入企业测评的工作任务场景,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还要与实习基地建立对员工职业能力测评的档案库。

3.在学生当中组建合作型学习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构建合作型学习小组,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小组的团队力量,小组以3到5人为宜,便于分工与合作。分组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分组,适当考虑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组建小组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

4.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做好点评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根据他们实验进度情况,对实验任务进行及时调整,善于发现学生在实操过程的优点与不足,及时点评学生的操作表现,特别是对学生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参与、思维参与、行为参与进行适当的評价。为使学生能明确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利于他们学习满足感的获得,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原则,教师应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积极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5.通过职业竞技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能检验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比赛中培养练就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会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技能竞赛的磨练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加自信,通过比赛熟练掌握职业的技能将会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为此,要定期举办课程专业技能竞技比赛,通过比赛的竞技性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人员素质测评课程中可以设计招聘测评模拟的环节,也可以模拟多维度综合测评环节,增加一些特殊职业能力选拔赛,增强对抗性和趣味性,设计丰富的奖项,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员素质测评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既体现了人员素质测评的教学内容体系,又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形成一个模块化实验教学的有机整体,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将会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德,欧贤才.“人员素质测评”竞赛式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3.(13).

[2]傅端香.人员素质测评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教学与管理.2009(3).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篇4

伴随着生产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普及, 模块化的理论应运而生, 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甚至有人提出当今经济社会已进入了“模块时代”。模块化一词最早用来表示一种针对复杂产品的设计方式 (Ulrich, 1995) ,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并可以将子系统进行整合的动态过程。分解后生成的子系统即是模块, 模块自身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独立设计、完成指定的功能。模块间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与其他模块或者某个模块系统组成更为复杂的系统。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具有关联性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集聚, 通过企业间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一个集群网络的现象。在产业集群中引入模块化的概念就是把集群内的企业或机构看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 它们一起构成产业集群这个整体的系统。在集群内不同企业和不同机构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形成了分工, 每个模块可以独立运行, 但又是整个集群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集群内模块化分工不仅突破了企业间生产和空间的界限, 而且将模块化的理念延伸到了企业内部, 为每个企业发挥核心模块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

二、文献综述

在国际上, 模块化理论的先行者鲍德温和青木昌彦认为, 模块化的产业集群通过建立有助于中小企业分权的制度环境可以大大降低集群内的内生风险。Gereffi认为, 产业集群发展中既存在主导企业对于集群系统的升级促进作用, 又存在整个系统对于单个企业的锁定效应。

在国内, 童时中在90年代初期就提出运用模块化方法推动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善。苗建军等指出对传统产业集群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可以通过集群内模块化分工和构建模块网络的方式进行。柴国荣等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指出模块之间在创新过程中的竞争、协调和配合能够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升级。赵志豪和盖红杰从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竞争激励等方面探讨了产业集群引入模块化概念后的竞争优势。李智分析了模块化产业集群的内涵、竞争力及其演化的三个阶段。崔雷和王惠芬从业务层面、组织、业务和技术实现四个角度提出了基于SOA的模块化企业集群体系。

三、集群内企业模块化选择的博弈分析

大多数学者对于模块化在产业集群内的应用大都从集群整体发展角度入手, 分析模块化为集群带来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但我们必须看到, 对于集群内的企业来说, 一旦加入了模块化的网络组织中, 自身的行为就会被锁定, 只能在该集群中进行相关模块的开发与创新。而每一个企业在加入模块化队伍前会进行博弈, 只有当参与模块化生产后的收益大于单独生产的收益才会选择加入。对于主导企业来说, 会在设计模块化系统前对参与生产的成员企业进行考核, 以确保模块生产出的产品和标准界面实现顺利对接。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分析主导企业和成员企业的经济行为, 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

1. 基本假设

(1) 假定在某一集群内分布着n家企业, 其中一家企业为主导企业, 其余为成员企业。假定初始状态下主导企业利润为R, 各成员企业利润相同, 均为S。

(2) 集群内采取模块化生产, 若成员企业参与子系统的生产并和标准界面对接成功则会获得额外的收益A1, 但如果成员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子系统无法与其他模块顺利整合则会付出额外成本C。

(3) 主导企业会对成员企业进行综合考察, 若认定成员企业具备承担部分模块化生产能力则采取接纳态度, 若认定成员企业不具备模块生产能力则采取排斥态度。接纳后可为主导企业带来额外收益A2。

(4) 假设成员企业有意愿且有能力成为一个模块 (策略为加入) 的概率为p0, 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作为其中一个模块 (策略为不加入) 的概率为1-p0。主导企业不接纳成员企业作为模块加入 (策略为排斥) 的概率为q0, 接受成员企业加入模块化生产 (策略为接受) 的概率为1-q0。

(5) 假设主导企业和成员企业对对方是否想加入模块化和对进入企业采取何种态度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 并且只需要进行一次选择后, 就可以确定是否进行模块化生产合作。因此, 本文分析的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主导企业和成员企业的博弈过程。

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均衡的形成

在博弈过程中, 不论是主导企业还是成员企业的目标始终是追求支付最大化, 此时, 参与双方对于彼此的类型和概率有着充分的了解, 并且知道对方已掌握自己的全部信息, 更加明确相应策略可能获得的收益情况。

因此, 成员企业选择加入模块化生产的策略后, 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如下: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即成员企业预期主导企业不接纳其加入模块化生产结构的概率为时, 成员企业的生产战略实现纳什均衡, 在这种预期条件下, 拟加入者选择加入或不加入所获得的支付是一样的。换句话说, 对集群内企业而言, 若成员企业预期主导企业接纳他的概率时, 成员企业选择参与模块化生产, 进入的概率为1;当预期时, 则不参与, 即参与模块化生产的概率为0。

对于主导企业而言, 其排斥成员企业的支付函数如下: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当预期成员企业有能力加入的概率时, 主导企业的生产战略达到纳什均衡, 在这种预期下, 主导企业是否接受成员企业加入的收益相同。这相当于对主导企业而言, 若预期, 主导企业选择接纳, 接纳的概率为1, 若预期, 主导企业一定会选择排斥成员企业进入, 其选择的概率为1。

可见, 参与企业的最优选择取决于对手作何选择, 是在预期对手选择的概率基础上进行决策, 在经济学中, 我们称其中一个参与企业对其他参与企业具有反应函数。在上述博弈中, 舵手的反映如下:当时, 它选择接纳是最优的;当时, 它选择排斥与接纳均最优;当时, 它选择排斥是最优的。成员企业的反映如下:当时, 它选择不参与模块生产;当时, 它选择加入集群模块和不加入结果是一致的;当时, 它选择成为集群内的一个模块是最优结果。

四、结论

对于模块化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 大多数学者都持肯定态度, 笔者也认为集群内的模块化生产对于整个集群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但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说, 模块化生产是否适合自身发展需求, 模块化生产是否能带来更大收益, 要取决于主导企业的系统设计以及对自己模块的接受程度。本文只是从理论上进行研究, 对于集群内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不完全信息下的重复博弈, 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泰岩, 李鹏飞.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3) :36-42.

[2]胡晓鹏.2000年~2007年国内模块化问题研究述评[J].上海经济研究, 2008 (2) :24-30.

[3]覃巍.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模块化产业集群形成研究[J].学术论坛, 2010 (9) :124-129.

[4]朱涛.模块化、产业集群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州大学学报, 2006 (1) :21-24.

[5]柴国荣, 许瑾, 洪兆富.基于模块化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3) :49-51.

[6]史修松, 徐康宁.模块化视角下企业边界动态演进分析[J].软科学, 2006 (6) :137-141.

[7]聂泳祥.产业集群的合作博弈性质和形成机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 (3) :115-120.

[8]李智, 黎鹏.模块化产业群与区域分工协同效应[J].特区经济, 2007 (11) :297-298.

[9]崔雷, 王惠芬.基于SOA的模块化企业集群运行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5) :484-486.

[10]赵志豪, 盖红杰.浅析模块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2) :52-57.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篇5

教师自我反思隐含的基本含义不包含()选择一项:

b.教育工作需要创新

题目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具体是()。选择一项:

c.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题目3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育人为本”中的重点内容,那么,中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应当以()为主体。选择一项:

a.学生全面发展

题目4 专业化的核心特质之一是(),即把服务对象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选择一项: a.专业精神

题目5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师在课后反思中,应当记录教学的成功经验,教学的失败原因以及()。选择一项:

a.学生的活动情况

题目6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为何认为师德为先?()选择一项:

b.师德问题解决了,教师的理念和能力自然会提升

题目7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学生为本”理念的是()选择一项:

b.让学生自学,教师不加干预

题目8 《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的典范。选择一项: b.终身学习

题目9 中学教师能够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体现了()理念。

选择一项: c.学生为本

题目10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中师德为先,具体内涵包含哪些方面()d.①②③④⑤

题目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以()的时代精神。选择一项:

a.改革创新为核心

题目12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选择一项: a.师德高尚

题目13 下面哪些行为不能体现中学教师的终身学习()。选择一项:

d.耐心与学生相处

题目14 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体现了()理念.选择一项: a.能力为重

题目15 以下属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的是()a.①②③④

题目16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颁布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

b.是教师考核的唯一依据

题目17 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教师()选择一项:

c.不断研究教学和学生心理

题目1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学生为本是指包含哪些方面()d.①②③④

题目19 我国教育发展正在发生()转变。选择一项:

d.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题目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于()。选择一项:

a.教师队伍建设

题目21 小学教育中,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和能力,以下选项不合理的是()。选择一项: b.职业技能

题目2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终身学习。选择一项: c.能力为重

题目23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颁布的。选择一项: b.2012年2月

题目24 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选择一项: a.能力

题目25 教育教学研究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关于研究的说法不合理的是()选择一项:

初中体育模块化教学探讨 篇6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模块化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分析了初中体育模块化教学的模式,最后探讨了初中体育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 初中 体育 模块化教学

近年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特征转向了互动性、多维性及综合性特征。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能力与主体作用给予了越来越充分的重视,以将学生的素质能力、创造性培养起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要想使教与学活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必须尊重感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各级初中体育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体育模块化教学。

一、模块化教学概述

(一)模块化教学的含义

模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紧密结合了起来,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能力培养性教学模式,是围绕特定能力主体的组合式教学活动,也是一个在时间和内容上自成一体、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1]。

(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1.將由知识输出向能力输出转变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出来,针对性很强

模块化教学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将某一模块修完之后,就应该将相关方面的能力切实获得。该教学模式将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了,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该模式的实施下得到了有效地实现。

2.具有相对拓展性和独立性

模块化教学有机整合了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所涉及的技术、知识、手段及方法等,通过一体化的设计,使功能模块得以形成,该功能模块具有特定的能力指向并且相对独立。同时,该功能模块式开放的,我们可以通过更新知识和技术、改进手段和方法来更新设计该功能模块,这充分体现出模块化教学良好的拓展性。

3.将透明的个性化学习进程反映了出来

将功能模块进行一体化设计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一模块检验自己通过学习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质量做一个正确的评判[2]。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该功能模块进行特殊的功能设计,使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能力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4.实现资源的集约化配置

模块化教学涉及到教学资源的方方面面,比如学科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教师资源等。另一方面,模块化教学也能够通过精心设计优化配置这些资源,尤其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认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力要素及教师特长等,然后将这些资源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二、初中体育模块化教学的模式

(一)教学原则

首先是和终身体育接轨的原则。培养学生和终身体育接轨的习惯、意识和能力,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几种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熟练的掌握,同时促进学生自学、自练和自评能力的显著提升;其次是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原则。育人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模块化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再次是和社会变化对应的原则。根据体育行业的实际、传统体育项目和社会发展,促使学生对几种体育项目熟练掌握,从而促进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任务

首先,将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文化和健康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其次,让学生在锻炼自己身体的同时,促进自己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再次,将终身体育价值观培养起来,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开发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促使全面健身计划的要求和目标的实现,和终身体育接轨;然后,将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同时,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竞争、进取、拼搏的观念培养起来,达到改善自身经济生活与改造社会的目的。

三、初中体育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课堂结构

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将教学组织安排、专项素质训练、模块教学、身体素质训练及放松、小结和课外作业布置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传统的三阶段教学结构的弊端彻底克服掉,在和专业特点相对应的同时,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教学方法

第一,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设置基础课,让学生打好基础,并全面了解体育。第二学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模块了。比如,如果有的学生喜欢爬上爬下,就可以为他们选择模块中的支撑跳跃和爬杆、爬绳等体育运动;又如,针对初中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写作业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学生选择模块中的球类联系等体育运动,然后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所选模块的特点将自己的教学计划制定出来,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指导等循序渐进,将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极大提高教学效率。第二,体育教师应该在每节课中都安排身体素质训练,为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第三,让学生能够轮流担任小组长,将活动及竞赛等组织起来并积极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利用这样的小群体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3]。

(三)评价体育成绩的方法

可以将积分制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包括40%的模块项目技术、20%的身体素质、20%的理论知识、5%的出勤、5%的运动表现及10%的参与活动组织和运动竞赛等内容。

初中体育模块化教学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使初中体育模块化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黄火俊.职业中学体育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11(3).

[2] 刘明.体育院系田径普修课分类一体化教学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篇7

一、选择性课程的有关文件梳理

2001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通知》中指出: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并开设选修课程, 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2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 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要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 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2014年6月,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 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

2014年9月3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增加学生选择权, 促进科学选才, 并改革考试科目设置。除统一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外, 考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 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从以上文件中我们可以得出, 选择性是教学改革可行的选项之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都要加强选择性课程的研究, 尤其是职高更要注意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加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

二、基于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意义

在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课程设置过死, 学生缺少自主选择, 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不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差异, 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与个性张扬。

选择性课程开设可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它可以让选择权和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生, 他们更需要其他的一些选择性课程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兴趣点, 充分释放他们的个人潜质,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当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找到符合他们潜质和兴趣的课程时, 他们的学习动力才能得到激发。通过选择性课程的建设, 可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差异, 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的同时选择更多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培养和拓展中职学生所感兴趣的职业能力。

另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于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 中职学校的课程并不能局限于传统文化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通过开设与多种职业相关的非专业能力课程,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非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

选择性课程模块的设置扩大了专业方向的选择性, 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多样化, 为学生自由选择课程, 实现不同需要及开发潜质提供了前提, 而且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路

基于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有针对性的确立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非专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 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选择专业课程模块学习, 它的突出特点和创新性在于其选择性。

基于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思路主要考虑在原课程结构 (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基础上, 在公共课程中增加非专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选修课程, 将原选修课调整、补充为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1. 原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 (见图1) 。

2. 增加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后的课程结构 (见图2) 。

图中带“*”的为选择性课程, 带“▲”的为选择性课程模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公共课程中的选修课学习, 要求每学期至少应选一门;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 选择施工管理方向或质量管理方向模块课程;选修课程模块中的选修课在第三学期开始选修, 每学期至少应选一门。

四、建设、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赋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

学生个性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发展的方向不可能是单一的。卓越的教育就是使人尽其才,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 使人的个性得以张扬。赋予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利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学校、教师不能随意干涉。在教育发展中学生要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课程的基本使命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 指导学生选择的方法。

给予学生课程的自主权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和课程提供的选择的可能性来进行选择。但是, 学生又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 在选择上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与学生选择能力欠缺之间形成一种矛盾对立。解决矛盾的关键是指导学生选择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选择, 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因此, 教师在学生选择课程时, 要给予一定方法上的指导, 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

3. 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权利。

个性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 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尊重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 要求教师树立这样一些观念: (1) 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 (2) 期望所有的学生成长, 支持持续性成长; (3) 为全体学生提供在不同困难程度上形成的基本理解力和技能的机会, 为全体学生提供同样让人感兴趣的、同样重要的和同样吸引人的学习任务。

4. 注意选择性课程、选择性课程模块与选择性内容的关系。

选择性课程、选择性课程模块是学生课程层面的选择, 教师和学生还应注意课程中内容的选择性问题, 落实知识、技能、态度等相关内容。

五、结束语

在“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宏观背景下, 在课程结构中合理设置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显得越来越重要。中职学校要积极调研, 深入思考, 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非专业能力, 训练专业技能,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质,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摘要:基于选择性课程与课程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发展个性、提升职业素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特征, 设计以提高学生非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的的课程与课程模块, 突出选择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多样性, 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 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选择性,课程,课程模块,培养方案,建筑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许阳.选择性学习在中职学校手焊教学中运用研究—以东莞南城职业中学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3.

职业学校体育模块化教学模式分析 篇8

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竞技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标准。在传统教学上,学校多是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考核,这些考核的以各种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讲求项目的全面,根据学生的运动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在体育成绩,造成学生过于追求运动项目的成绩,忽略了的身体健康发展。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只是对某个运动项目成绩比较关心,并不了解自身的身体总体状况。

二是体育教学只是追求躯体健康,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身体锻炼为主,但在内容上却很少涉及心理健康问题,以致学生在社会上缺少适应的能力。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一方面,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受到重视,在教育理念上,还应该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从而综合考虑来培养社会适应的能力。

三是体育教学过于重视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计划之内,主要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制定教学内容,统一制定考核标准,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执行,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身条件来制定锻炼计划。在制定过程中,由于考虑的是学生的整体身体条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是体育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课外指导,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注重教学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过于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的纪律,学生听从课堂安排,把学习主要放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处在从属和被动的地位,致使学生无计划、无目的学习。

2、体育教学模式的原则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原则是其所必须遵守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原则主要分为系统性原则、健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其中系统性原则是以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与经济系统和教育系统有着很大的关系。健康性原则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个性与身体健康的塑造,健康的范围包括了身体、心理、道德健康等方面,因此,体育教学模式中要对此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适应性原则主要是从人才培养方向出发,针对社会与经济状况来发展教学目标,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以满足人才素质的要求。灵活性原则是从职业学校的专业特征出发,由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加之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身体、心理、兴趣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学模式应本着灵活多变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模式中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运动项目。

3、模块化教学实施措施

一是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学生的专业模块可以分为多种,例如田径运动教学,其可以分为跑、跳、投等模块;球类运动教学,可以分为篮球、羽毛球、排球等模块。学生在选择模块时,要依据学期的课程安排,在校期间起码要掌握两个以上项目,以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学生在选择模块前要制订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要对模块的内容灵活掌握,可以将模块规则、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是设置体育课堂的教学结构。在教学课堂上应该组织安排各项活动,可以准备活动、专项素质训练等,针对不同的模块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放松的学习状态。

三是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分阶段实施,首先是在第一学期,应该以基础课为主,促使学生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对体育有个全面的了解。从第二学期开始,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来选择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身体素质训练,运用小群体学习法,加强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4、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成为关注的重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以学校自身的特点为主,针对“职业”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需要各种原则作为支撑,使学生通过教、学、练等活动,产生良性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锻炼思维能力,这就是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1]温晶琳.从课程性质的价值维度看我过普通高校的体育改革[D].上海电力学院,2012.

[2]杨辉.体育课改中关于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D].集宁师范学院,2011.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篇9

1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教学遇到的困难

目前,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有商务英语精读这门课程。在三年的高职大学学习中, 这门课程一般会开五个学期, 因此时间跨度很大, 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大学的全过程。这门课程由于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广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一般会非常重视, 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然而, 由于广大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较差, 再加上这门课程对英语的商务基础要求较强, 因此广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起来有极大的困难。张逸主编的《新编商务英语精读》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推荐教材, 该教材充分考虑到本书的使用对象, 尽可能地寻求语言能力培养和商务英语知识学习的最佳结合点, 即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 学生熟悉各种商务活动, 了解相关的商务知识。这套系列商务英语精读教材为全国大多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采用, 内容翔实, 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打下商务语言基础有较好的效果。该教材一共四册, 每一册包括10个单元, 内容涵盖企业管理、金融、证券、国际贸易、商业文化、旅游等各个商贸领域。这样四册教材共40个单元, 共需大约500个学时, 跨度为5个学期。以第一册和第二册《新编商务英语精读》教材为例, 各单元主题如表1: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虽然该系列教材内容较为全面, 但是由于授课单元之间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联系性, 教师授课和学习起来往往比较凌乱而无序, 单元与单元之间缺乏连贯性。因此, 在使用这套教材时, 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各单元进行重新归类和整理, 使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系统化和条理化。

2 商务英语精读模块化教学模式探析

2.1《新编商务英语精读》模块化教学模式

为使商务英语精读教学变得有序化、系统化和条理化, 便于使本门课程变得易学、易懂, 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单元授课模式, 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具体而言, 针对张逸主编的四册《新编商务英语精读》, 可以共设立6个大的教学模块和20个子模块, 在子模块下设立20个工作任务,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构建教学内容。6个大的教学模块分别是商务入门、职业规划、市场营销、企业形象、商务交流、商务礼仪;20个子模块分别是:商务基础、市场营销、工作职业、饮食习惯与餐桌礼仪、肢体语言、商务礼仪、商务电话、航空旅行、顾客满意度、商务管理、工作面试、商标品牌、货币形式、购物方式、证券交易、商务会议、商业广告、商务交流、企业文化、公共关系。每个学习子模块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 教学内容应该以商务知识为主线,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技能训练向综合技能提升的主线组织课程内容, 形成学习领域, 并将传统集中讲解的基础知识、步骤流程等融入到完整的学习领域中, 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完整融合, 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学习模块下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及学时的重组

在根据学生就业实际需要划分模块与子模块后,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模块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以及规定必要的学习。表2以市场营销模块为例作一介绍。

2.3 课程具体实施

在课程具体实施方面, 教师应该规定每一模块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 (包括任务名称、学习内容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 、考核标准、学习场所以及教学准备。以企业形象模块为例, 具体设计见表3。

3 模块化教学模式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单元教学, 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模块化教学模式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3.1 教师传统的思维影响

实施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对商务英语精读课程的每个单元进行重新归类、整理, 而且还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授课方式, 做很多课下的准备工作。因此, 要克服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影响, 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3.2 学生对这种模式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

长期以来, 广大高职学生接受的都是教师单元讲解的授课方式, 因此一旦实行模块化教学, 学生与教师的磨合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情感教学法、案例示范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情境模拟法, 都需要广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积极配合。

3.3 模块划分与教材的使用问题

以《新编商务英语精读》教材为例, 各个模块与子模块的划分并没有绝对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有的教材单元可能有难以概括到具体模块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布置一定的作业, 让学生自己课后自学完成。

4 解决办法

4.1 解放思想, 坚定不移地实行模块化教学探索。

为了克服较为枯燥、无序的商务英语精读单元教学方式的影响, 提高广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具体、有序的商务环境中学习商务英语语言的兴趣, 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实行商务英语精读模块化教学探索。只有这样, 才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帮助广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打好基础。

4.2 寻求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

商务英语精读这门课程授课时间跨度较大, 这一门课程往往由三名左右的专业英语教师授课。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备课。在大的模块下, 甚至可以打破传统的又一名专业教师教授一个年级学生的形式, 由教师之间配合完成某个模块, 充分发挥每个专业授课教师的专长。

4.3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以形成式考核方式为主要依据, 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细化, 用以监督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表现, 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自主性, 提高广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4 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功能

相对于传统的单元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要求大量的信息量, 广大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功能, 收集到具体模块学习所需的信息。一些当今世界著名的商务英语学习网站如“商业周刊”、“经济学家”、“金融时报”、“剑桥商务英语学习网站”等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源。此外, 教师也可以在课下布置一定的任务, 让学生自己课后在网上收集、整理完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A].2006.

[2]张逸.新编商务英语精读1.2.3.4[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宦宁.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8) :171-172.

[4]宋砚清.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模块教学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8) :171-172.

[5]赵见.基于工作情景的高职商务英语精读的项目式教学探析[J].Crazy English Teachers, 2012 (4) :112-114.

[6]许红娥.模块阅读教学法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 :143-147.

[7]党小玲.英语阅读课实行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38-40.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模式,农机专业

农机专业以机械工程学科为基础,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为主,兼顾机械化管理,实行软硬结合,充分体现机与电、技术与管理、农机与农艺三个结合。农机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构造及性能设计、农机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的本科生,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有关设计、研究、管理、修理等部门从事农业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求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根据以上要求,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确立一套行之有效、趋于成熟的方案,是农机专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1.细分专业模块、多层次教学。首先,对原来专业的划分,转变为现在的根据社会岗位细分的专业模块。其次,根据细分的模块制定培养目标、教学任务和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完成教材的编写,根据各模块的特点具体实施教学。最后,完成多层次、多方向、多领域与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2.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来培养人才,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尽量按照学生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方向及学习模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需施教则是按照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

3.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受到影响。凡事都是既有利,也有弊。模块化教学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理论知识的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用模块化的知识交叉来弥补。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想

在农机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制中,我们引入模块教学方案,即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若干个由不同课程组成的模块,通过增加或减少模块,以适应不同专业培养方向及社会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的需要、农机专业的特点及各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一般可建立五大模块,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人文科学课程模块、工程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专业理论课程模块、实训实习课程模块。

1.政治理论课程模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结合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使学生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人文科学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各类课程,如文学、体育、法律等。

3.工程基础理论课程模块。这一模块构筑了农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大平台。主要包括与农业机械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如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等。

4.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与专业或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农产品加工机械学等。

5.实训实习模块。主要包括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实训、实习及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有金工实习、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机械制造工艺实习等。

三、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模块式教学模式旨在建立“宽口径”的专业大平台,再通过“活模块”与若干专业方向链接,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就业趋向进行多模块选择,力求达到“一专多能”。因而工程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以“实用、可扩充”为原则,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的设置以“适用、可满足岗位需要”为原则,实习实训模块的设置应以“技能培训,可满足职业资格认证的需要”为原则。这样即可实现在“人才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服务方向”等方面相统一的要求。

2.围绕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要求,构建高度统一的工程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打破课程界限和教材界限,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同时要求教授各门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二是该课程与学生的工程基本素质的关系,三是该课程与学生岗位技能的关系。

3.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实践性教学——实训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主要手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本科压缩型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大胆的改革,提出科学合理的设置方案。

4.加强实验中心和计算机中心的管理,定期向学生免费开放。结合课程模块及相关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制定奖励措施,实验室教师要积极引导并配合学生完成相关实验。

四、课程模块化教学和考核的效果

1.改进教学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趋势,促使学生及时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课程模块化的教学和考核方法促进着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的上课方式、考核模式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模块化的教学,通过其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采用交互式、讨论式和现场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动手能力,避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模块化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命题时就能较好地把握试题内容,既能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又能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起到课程考核的鉴定、教学、强化、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2)课程模块化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模式,由被动为主动,由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由教室、宿舍往图书馆、阅览室等查阅资料、期刊,到实验实训室观察、熟悉农业机具结构要点,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2.改善考试环境,提高合格率

改革考试模式,由原来的一考(期末考试)定“终身”变为“块块皆重要”,由“重记忆”变为“重思考”,由对整个学期学习内容重点的“死记硬背”到每个模块的理解掌握,使考核的量和质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期末考试气氛严肃,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导致小部分学生难以发挥平时水准。而模块化考核是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考核,技能答辩问题灵活,气氛轻松,使考试环境得以改善。

3.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和考核,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汽车拖拉机拆装实习中,学生进入角色较快,无论是对实习内容的接受理解方面,变速箱结构、机件相互连接,还是工具的使用、操作姿势、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拆装顺序和要求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实践技能考核,除了实际操作外,还结合口试。也就是使某一模块内容的考核,从理论上的知识理解,到相应实际技能的掌握,都能覆盖。这样就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模块化教学和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刻苦耐劳的劳动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虚心好学的钻研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既有学历、又有能力,既有文凭、又有水平的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5.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

由于各个模块知识点相对独立,授课内容与章节顺序可以错开,使各平行班在教学中授课内容、实训操作和技能考核可在时间上相互错开,教学资源就可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实训安排,避免在同一时间几个班开设同一实训内容引起的冲突。

参考文献

[1]钟文乐.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36-38.

[2]赵金祥.课程模块化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44-48.

[3]高丽杰,任璐.模块化教学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中的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6)77-78.

中职汽修模块化教学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模块化 教学 探讨

模块化教学就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理论和实习教学实现一体化,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工艺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我校对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改革,突出了实操技能训练,确立了模块化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

受客观因素限制,以往汽修专业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不少弊病,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系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学习专业课感到颇为吃力。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汽车发动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电控发动机”时,摸不着头脑、无法理解、缺乏思路。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学易忘,怕学厌学心理严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专业理论考试。进入专业课实操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当初掌握不扎实,遗忘甚多,以致只能限于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无法触类旁通,难以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导致了学习连贯性的破坏,人为制造了学习难度,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专业技术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二)理论课与实践课异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脱节。理论教学在教室,实践训练在实训中心进行。实训中心实操时,学生早已把几天前理论课的内容忘了,老师还得讲述一遍,本来很宝贵的实践操作时间减少了,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教学资源不能合理筹划安排。

(三)专业教师忙于授课,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太少,知识更新慢,教学重点把握不准。以专业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二、模块化教学的探讨

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我校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在模块化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有机整合理论和技能教学内容,把学科型系统性的课程结构调整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块。这体现了“一对一、三渗透”的结构内涵:“一对一”即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相对独立;“三渗透”则指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课程相互渗透,紧密结合。

模块化教学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它有讲有学,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选择了《汽车维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电控发动机》六门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

(二)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少讲理论,针对技能训练点进行教学,直接讲实操,做示范,学生跟着做,在学生的实操中讲解和纠正指导,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易分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接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角度的学生需要。

(三)以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维修,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概念。如汽车底盘减速器的学习,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今,采用了模块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从汽车减速的需要引入课题,明确了“减速,增扭,改变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部件的名称及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部件重复介绍,从名称、作用、构造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及时提问,当场解决,使学生对各部件的认识较透彻,记忆也就较为牢固了,所需课时也相对缩短,可以把课时还给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部件总成结构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由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技能形成的进程也加快了。

(四)强化了技能训练,提高教学效率。模块化教学由于省略了很多理论上的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冗长介绍,保证核心内容的精华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课时,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觉得学得有重点、有收获,技能熟练得到了保证。

(五)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较好完成模块化教学任务。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专业课老师达到相关工种的相应技能等级,实习课教师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提高师资质量的同时,也就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让学生感到每个教师都能传授给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培训,我校的汽车专业教师,已把理论、实操两者融为一体,大部分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促进教改的步伐。

三、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工艺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理论课,它是人类对于某个生产领域长期实践经验的归纳、提炼和总结而形成的系统理论。它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并作用于实践,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且新概念多、综合性强。尤其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论课,门数多、联系广、各科之间衔接紧密,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全面,模块化教学虽符合技校生的学习需要和培养目标,但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欠缺,理论欠扎实,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的潜能发挥有一定的限制。

四、优势与不足

根据前面的分析,模块化教学有较多的优越性,但其实施也是有诸多条件限制的,例如教材。传统的教材都是在完整的课程观下编写的,讲究知识的完整性,是不太适合模块化教学的。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应是操作性强、动手机会多。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采用的模块化教程重操作、少理论,是一套适合模块化教学的教程。但有一些步骤过于简单,让从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的学生不太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或不要采取模块化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培养目标、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能采用模块化教学;对一些模块化教学条件成熟的课程,应加大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力度,而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前后联系较大的课程,则要慎重采用模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23-24.

[2]张云.职教课程模块化改革初探 [J].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

[4]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1(3):46-47.

焊接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 篇12

一、焊接实训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是职业院校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 也是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 不可避免地造成理论与实训教学之间的脱节, 难以保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实训课程往往只是形式, 是理论课的附属, 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和要求。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 理论学习的目标直接是满足技能训练的需求, 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技术等级要求, 以焊接技能训练为核心, 确定焊接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包括焊接专业基础知识、焊接专业知识和相关焊接工艺知识) , 按照焊接技能的特点和分类, 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 将焊接理论教学与焊接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完成教学任务。

二、焊接实训教学模块的建立

焊接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 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 以技能训练为核心, 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体系。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 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教学模块的建立和完善, 需要不断积累, 需要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反馈更新, 不断探索、创新。

第一, 确定模块。将不同的焊接实训课题分成一个大的模块, 在大模块的基础上开设小模块, 以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选择。

第二, 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根据模块内容, 把每个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模块教学目标, 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三、焊接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问题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法更新”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 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传授理论知识, 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还能及时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问题, 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既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又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实践证明理论”。

四、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今天, 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教师调研、“老生”反馈、企业需求告诉我们: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 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与晋中市多家大中型企业都有“订单式培养”合作, 借这样一个契机,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将焊接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五、结束语

焊接专业实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 使实训模块反映企业需求, 使学生获得从业技能, 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焊接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晋中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摘要:培养大批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焊接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职业院校的焊接专业以培养从事焊接工作的中、高等技术工人为目标, 传统的理论授课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 已不能满足各企业单位的要求。本文初步探讨了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 通过模块化教学, 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上一篇:校园文化结构及建设下一篇:加快发展